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4: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蒋玉菡+元玉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0 08:12
11896楼  


有的朋友也发现了蒋玉菡的名字是谐音,他们认为应该是“将玉函”,也就是说蒋玉菡影射的是装玉玺的“盒子”,我觉得这一说法太牵强了,而且解释不了他与宝玉之间的影射关系,到更象是个宝玉棺材了,这样理解没有什么实际的象征意义,什么也解释不了,所以这样的结论肯定是不合适的,是根本没有看清蒋玉菡这个角色的本质,也就是说对此书的框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进行的强型解读。所以一定要把蒋玉菡跟宝玉,袭人与宝钗这间的影射搞明白才成。

我觉得相比之下袭人与宝钗之间的影射是最多的,好象袭人这个角色就是专门为影射宝钗设置的,所以我们要仔细品味袭人身上的各种特点,因为这些应该在宝钗身上都有体现,在第二十一回里有这样一条批语很重要:

〖庚双夹: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这里明确告诉我们说:宝玉后回先是抛弃了袭人,而后来弃宝钗而去,也就是说宝玉将这一对“主副”都给抛弃了,也就是说你们既然是“主副”影射,那就影射得彻底一些。

批语中说的是“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这也让人感觉肯定是袭人与宝玉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宝玉当时肯定大怒,居然到了要将其赶走的情况,宝玉对袭人一向是很依赖的,而且他对女孩儿也是非常有感情的,所以他能做出如此之举,说明肯定是出了大事了。

从书中的伏笔来看,后来宝玉跟宝钗结婚以后,宝玉居然“弃而为僧”,抛弃了宝钗和麝月,出家当和尚去了。所以这才叫“情极之毒”!所以宝玉与宝钗之间也肯定发生了相当尖锐的矛盾,大家想想一个男人宁可去当和尚也不要老婆,这得多大勇气和决心呀!说明他跟宝钗的矛盾大到了极点,也就是说宝玉分别将袭人和宝钗抛弃,两个人不但影射得非常到位,而且应该有很深刻的内涵。

有好几条批语都告诉我们全书最后一回有个“警幻情榜”,书中重要的角色都以“情”字定义:

〖甲戌眉批:按警幻情榜,宝玉系“情不情”。〗(第八回)

〖蒙侧批:天生一段痴情,所谓“情不情”也。〗(第十九回)

〖庚双夹: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第十九回)

也就是说宝玉在“警幻情榜”中以“情不情”著称,这是何意呢?应该是指宝玉对黛玉是一段感人致深的痴情,而之后对待袭人和宝钗都是无情无义,所以才叫“情”和“不情”,所以前面那条批语才说:“此宝玉一生偏僻处”!也正是第五回曲子《终身误》里将“情不情”的意思也解释得非常清楚: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仔细体味就会发现《终身误》曲中真是字字叽珠呀,不但与表面的故事相合,也将背面的历史影射得很精准,这也是作者表达了虽然改朝换代了,可还是思念明朝故国的感情。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tjrainbow  2016-03-10 07:58
笨死,谐音成“将玉含”不就成了宝玉之副了

白云白又白  2017-01-19 19:40
评论 V哥掰谎:情榜上每个人都共有一个“情”字,所以这个情不能包含在点评之内,要另外撇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4: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1 08:04
11934楼  


在第二十二回里宝玉“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又与黛玉和湘云二人闹了些小拐扭,于是说出这样的话:

“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说明宝玉这时已经有了出家的冲动,这也是宝钗过生日的时候非要点《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样的戏闹出来的,难怪宝钗这样说:

“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快烧了罢。”

之后多亏宝钗及时进行劝导才让宝玉打消了这个念头。其实这应该是宝玉弃宝钗为僧的伏笔,那宝玉后来干麻对宝钗非要这样绝情呢?

如果从影射历史的角度来看,也就容易理解了,黛玉象征着大明的崇祯皇帝,所以作者认为象征着“传国玉玺”的宝玉自然对她是非常痴情的;而宝钗和袭人都象征着满清,从作者的角度来看这自然象征着“传国玉玺”非常讨厌满清,甚至用宝玉弃宝钗、袭赶袭人,出家当和尚来象征满清不能真正的把握住皇权,江山不能长久。可作者和批书人不知道他们写完《红楼梦》的217年以后的辛亥革命才真正推翻满清,如果他们地下有知,相信心情会异常的复杂!

其实后回宝玉抛弃宝钗书中早有暗示,在第二十八回里,宝玉他们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宝玉首先有个提议:

宝玉拿起海来一气饮干,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实际上每个男人的酒令都是自己未来妻子的结局的伏笔,作者的伏笔真是无处不在呀!我们看看宝玉是怎么说的: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这里的第一句讲的就是宝玉弃宝钗而去以后,宝钗独守空闺的凄惨情景,所以才叫“女儿悲”,看来宝钗被抛弃以后痛苦之极。

第二句是宝钗后悔一味地劝宝玉读书考取功名,这应该是宝玉离她而去的根本原因,短短两句把原因和结果都交待清楚了。其实这也正是第五回宝钗判词里的那句“可叹停机德”的根本含意,“停机德”出自《后汉书 列女传 乐羊子妻》,指的是出自东汉河南郡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的故事,所以在古时候那些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被称为有“停机德”,而宝钗的“停机德”却起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宝玉的酒底是:

雨打梨花深闭门

自古以来有很多诗词中都有这句,而且也都是有“春愁闺怨”之意,这里是指宝玉后来离家出走以后宝钗在家的愁苦。宝玉在这回还唱了一只《红豆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大家可以仔细品味一下,这里充满了宝钗对宝玉无限的思念之情,宝玉一去不归,让她睡不好,吃不下,面容憔悴,痛苦地熬时间。大家注意:这个曲子可是写宝钗的!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4: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红豆曲+蒋玉菡】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1 11:30
11940楼  


在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里,“红学家”们将《红豆曲》用在了黛玉身上,其实这完全是张冠李戴!要知道宝玉等人酒令的前前后后都是写自己未来妻子的,怎么可能忽然又跳到黛玉那里呢?而有位民间的“红学家”更是把其中的“忘不了新愁与旧愁”解读为“忘不了新仇与旧仇”,是说宝玉,也就是所谓的“曹雪芹”跟人有“夺妻”之仇,于是他后来居然杀了人,不知道思路又是在哪儿拐的弯,可胆子可真够大的!

在《红楼梦》里是指宝钗热衷于劝宝玉好好学习,考取功名,而且她对此很执着,感觉象是着了魔似的,猛一看却是符合封建社会的标准,可老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宝钗算是瞎了眼嫁错人了,她费了那么大的劲可却选错了老公,因为宝玉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宝钗对宝玉的苦劝并非是她故意装的表面文章,而是她骨子里就是这样想的,可以说是“印在脑子里,融化在记忆中”,成了自觉自愿的下意识行为,而且还找各种机会付诸行动,有点偏执狂的症状。

在第三十四回里有宝钗有一段心理描写:

“打的这个形像,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

大家想想,宝玉跟宝钗在这个时候什么关系也没有,宝钗有必要这样关心人家是不是“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还是在女孩儿身上用心吗?这个心操得太多了些吧?

前八十回中因为黛玉这个情敌过于强大,所以宝钗根本没有机会过于接近宝玉,即使宝钗在这样的逆境中,还动不动对宝玉就偶有劝诫,实在是有点魔症了!一来二去,肯定会引起了宝玉的烦感,所以一直对宝钗敬而远之,这也应该是后回两个人翻脸的重要伏笔,两个人还没结婚,宝玉已经那么不待见她,宝钗就已经想各种办法劝宝玉了,可见后回两个人结婚以后,宝钗肯定要苦劝,往死里劝。而且两个人以后还得天天在一起生活,抬头不见低头见,到时候宝玉不得被逼出精神病来?也许宝玉后宁愿出家当和尚也不愿意跟她上床,就是被逼疯了的表现,因为这完全违背了一个男人的基本生理特征。

宝玉先是与袭人发生矛盾将其赶走,这是为了影射与宝钗的关系。后来又与宝钗发生矛盾弃之而去,原因是因为不喜欢被逼读书,听起来很可笑。几十年前的“红学”研究曾认为这是反应了宝玉的反封建精神,是具有了出初步的民主思想的表现,“红学”研究一直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现在的烙印就是死抱着胡适和周汝昌的“胡周”学说不放。

在书中有很多暗示都指明了宝钗最后被抛弃的结局,比如我们都知道宝钗在大观园住的是“蘅芜苑”,在第十七回里,贾政带宝玉等人来到此处的时候,就看到这里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植物,发出怪里怪气的异香,于是贾政的清客们纷纷写对联,有这样一段描写:

众人道:“妙则妙矣,只是‘斜阳’二字不妥。”那人道:“古人诗云:‘蘼芜满手泣斜晖!众人道:“颓丧,颓丧。”

为什么这里提到“蘼芜满手泣斜晖”大家直说“颓丧”呢?

暂且看看see  2019-07-27 11:49
我认为红豆曲写黛玉。一,所谓红豆者,血泪也。而黛玉为绛珠仙草,绛珠二字,批语亦说是血泪。是以红豆曲即为林黛玉曲。二,形容瘦,黛玉。三,展不开的眉头,颦颦。

百里辻行  2020-06-19 15:27
我也觉得是黛玉,前面那个女儿什么的可以理解为写宝钗,但后面这个红豆曲是写的黛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4: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2 06:59
11986楼  


袭人总是不死心,找机会就变着花样地劝他,在第二十一回里,有这样一段说得也很清楚:

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庚双夹:此是宝卿初试,已下渐成知已,盖宝卿从此心察得袭人果贤女子也。〗

〖戚蒙庚双夹:今日“便在炕上坐了”,盖深取袭卿矣。二人文字,此回为始。详批于此,诸公请记之。〗

这里写袭人在教育宝玉,而宝钗看到了以后对袭人的做法很欣赏,两个人居然在这个问题上有了交集,这两条批语说得也很到位。

相比较而言,黛玉和晴雯这对“主副”组合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因为作者在这两个人身上更多的体现的是坏脾气,所以她们两个之间别说关系密切了,没打起来已经是个奇迹了,就这样在第二十七回晴雯还一不留神的几句气话气得黛玉去葬花。袭人跟宝钗就不一样了,这也是为什么宝钗跟袭人关系好的原因: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和目标,想合起伙来教育宝玉成为爱读书、爱学习,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里,作者用半回的文字来介绍袭人为了劝宝玉算是费尽了心思,可到了第二十四回里,宝玉的表现一下子就让袭人绝望了:

鸳鸯便叫道:“袭人,你出来瞧瞧。你跟他一辈子,也不劝劝,还是这么着。”袭人抱了衣服出来,向宝玉道:“左劝也不改,右劝也不改,你到底是怎么样?你再这么着,这个地方可就难住了。”

第二十一回的回目是“贤袭人娇嗔箴宝玉”,这一看就能让人明白是在说袭人又在教育宝玉,结果宝玉还是不听,结果有了这样一段描写:

原来袭人见他无晓夜和姊妹们厮闹,若直劝他,料不能改,故用柔情以警之,料他不过半日片刻仍复好了。不想宝玉一日夜竟不回转,自己反不得主意,直一夜没好生睡得。

为了宝玉学好,袭人真是呕心力血呀!不愧为“贤袭人”,结果她很快冲宝玉发了飙:

袭人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

看来宝玉真是不可救药了,袭人可以说算是费尽心机地劝,感觉也快疯了。最让人意外的是在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以后,袭人居然跟王夫人说了这样的话:

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这也体现了袭人管宝玉一直劝诫宝玉而没有效果以后,她心中真实的想法,她早想打宝玉一顿了,只恨自己打不过他,这回贾政算是为袭人出了口恶气,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在里面,让她很解恨。不知道后回有没有宝钗想打宝玉的情节,按此推理,宝玉后来也没少受宝钗的精神折磨。接下来,袭人又对王夫人说道:

“二爷是太太养的,岂不心疼。便是我们做下人的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要这样起来,连平安都不能了。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

袭人每天甚至每一时都在劝,这让我想起了电影《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可真让人烦的!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4: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2 10:25
11997楼  


没想到袭人此举确受到了王夫人的高度赞扬,很快得到加薪,还被提拔成“准姨娘”的地位,让她脱颖而出,傲视怡红院里诸丫头!但“准姨娘”也就是最后没有成为真正的姨娘,这个也应该是影射宝钗后来的婚姻结果。在前八十回中也就时不时地暗写了宝钗对宝玉的规劝,虽然不多,但我们也能感觉得到宝玉的态度。在第三十二回里,湘云叫宝玉多学一下“仕途经济的学问”,引得宝玉很生气,这段是这样描写的: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

这些也都说明,宝钗跟袭人有类似的一个毛病,这也是为什么宝玉一直对宝钗生不了感情和欲望的原因。

宝玉和宝钗结婚以后,宝钗以妻子的身份来劝宝玉读书就合理、合法了,于是她会加大力度、不择手段地劝导宝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取功名,以后好大搞世途经济的学问,两个人肯定是鸡同鸭讲,根本不是一路人。搞不好到时候宝钗与袭人一起天天在宝玉耳边劝诫,甚至还要限制他的自由,不让他出屋,只允许好好学学,拿出高考的架式来,所以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宝玉的苦衷,只是我们没有离家出走一、一去不归的勇气。

在第十九回里有袭人有这样一段话:

“他心里想着,我家代代念书,只从有了你,不承望你不喜读书,已经他心里又气又恼了。而且背前背后乱说那些混话,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

什么是“禄蠹”呢?是指窃食俸禄的蛀虫,喻指贪求官位俸禄的人,一心扎进仕途经济的并成为权位金钱奴隶的人,简单地说就是靠当官骗饭吃的人。表面上看这是宝玉不想读书而找的借口,但应该说这只是表面的上文章,这里面有一层非常深刻的含意。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4: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3 16:26
12078楼  


清初的诗人吴兆骞,号季子,因“科场案”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宁古塔劳动改造。宁古塔在黑龙江地区,当时城内外仅三百人家,那里天寒地冻,再加上小冰河期还没过,感觉象是人间地狱,跟到了北极一样,到这里来的人可以说是九死一残,吴兆骞这样的南方人哪受得了这个呀?一个大诗人居然落得个如此下场,实在是可怜之极!吴梅村听说他的遭遇以后悲痛万分,估计也有些兔死狐悲之意,于是写下这样一首名为《悲歌赠吴季子》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

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

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吴梅村将吴兆骞的不幸归因为读书识字,这是对满清统治下发出的一种无耐的控诉,我相信所有这些都是作者让宝玉不喜欢读书的内在因素。我们还可以以此推断出吴梅村《石头记》原搞应该是写在仕清后回乡这一段时间前后完成的,也就是1657年以后,应该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也说明他对看到的当时不少文人所遭受的不幸经历深表同情,于是将这样的感觉拐了个大弯写在了宝玉身上,这让我们现代人解读起来可费了大劲了。原来我们以为宝玉懒于读书,荒废学业,只喜欢跟女孩儿鬼混,因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一个不求上进的富家公子,现在才知道他不喜欢读书是为了爱国、爱明朝,是为了民族大义!这个逻辑确实很容易让我们找不到北。

作者在书中对宝玉不喜欢读书事情进行了夸张的描写,在第三十六回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应该说非常重要,而且我们以前根本不知道这其中的含意:

那宝玉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今日得了这句话,越发得了意,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晨昏定省亦发都随他的便了,日日只在园中游卧,不过每日一清早到贾母王夫人处走走就回来了,却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蒙侧批:宝玉何等心思,作者何等意见,此文何等笔墨!〗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众人见他如此疯颠,也都不向他说这些正经话了。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我们以前看到这段会感觉宝玉这个人也太不可理喻了,不喜欢读书也就罢了,居然还找出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借口来,而且还表现得那么理直气壮,让人感觉很怪异。现在从清初文人拒绝仕清的角度来看,我们就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

其实我感觉宝玉如此痛骂读书人,甚至说他们是“国贼禄鬼”、“禄蠹”,其中还有一层意思,这也是骂明末“东林党”人这些读书的才子们误国误民。所以这样看来,宝玉不想读书居然也有了双重含义,明、清两朝都适合,但意义完全不同。作者是在告诉我们: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读书都不是什么好事,这个想法很怪。也就是说不读书的事如果有宝钗掺合,那肯定与不仕清有关系,否则多半是与骂“东林党”人有关系。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5: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5 09:55
12206楼  


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那段历史就会发现:作者努力劝说汉人拒绝为满清卖命的作法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呀,而且还把不仕清这个意思拐弯抹角、偷偷摸摸地隐写在宝玉身上,让人难以看出来,感觉作者算是煞费苦心,花了那么大篇幅写了一本书,但却没有什么效果,实在是太失败了。

关于袭人与宝钗的影射书中还有提示,在第二十回里有一条很长的批语,为我们提到了非常丰富的关于八十回以后的信息:

〖庚双夹: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写晴雯之疑忌,亦为下文跌扇角口等文伏脉,却又轻轻抹去。正见此时都在幼时,虽微露其疑忌,见得人各禀天真之性,善恶不一,往后渐大渐生心矣。但观者凡见晴雯诸人则恶之,何愚也哉!要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愈甚。若一味浑厚大量涵养,则有何可令人怜爱护惜哉?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看过后文则知矣。故观书诸君子不必恶晴雯,正该感晴雯金闺绣阁中生色方是。〗

看到这里“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明明白白是说这二位有相同的个性,女人真的成了“夫子”就有些烦人了,她们也不考虑对宝玉采取一些合适的方式方法,而只是一味地苦劝,居然不知道到宝玉进入到了青春叛逆期。其实她们两个人的影射相当彻底,甚至还包括她们不幸婚姻的结果。我们再看看第二十八回里,袭人未来的丈夫蒋玉菡的酒令是怎么说的: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我在前面说过,第二十八回中男士们的酒令里都说的是自己未来妻子的结局,而蒋玉菡的酒令自然是袭人后回命运的伏笔。我们从酒令的第一句就可以看出:蒋玉菡后来是“丈夫一去不回归”,原来袭人也被自己的丈夫抛弃了!跟宝钗一样。

而第二句:“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可知袭人被抛弃以后的悲惨处境,真是令人遗憾呀!蒋玉菡也不愧为“宝玉之副”,宝玉既然抛弃老婆,那我也抛弃,你抛弃了宝钗,那我就抛弃“宝钗之副”,一定要与宝玉保持高度一致,不然不就枉为“宝玉之副”了,居然影射得这么紧密!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5: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2 13:35
12004楼  


作者为什么要在书中让宝玉这样不喜欢读书,还如此骂读书人呢?而且还要让宝钗这么酷爱劝他读书,从而导致两个人矛盾激化呢?其实这里面隐含着一断让人心碎的、而又曲折的历史,这就需要结果清初的大背景来分析了。

原来明亡以后,有很多文人本着民族的利益,对满清充满了仇恨和鄙视,拒绝与满清合作,所谓的不“仕清”,比如顾炎武、王夫之、傅山、吕留良等人都是这样,顾炎武称:“绳刀俱在,勿速我死”。他痛斥那些投降清朝贵族的人是“狐鼠”,“是阉然媚于世者”,是民族败类!看来这些文人还是很有气节的。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冒襄也是个表现非常坚定的人,清兵平定全国后降清的复社成员陈名夏曾从北京写信给他,夸他是“天际朱霞,人中白鹤”,要“特荐”他。冒襄以痼疾“坚辞”。康熙年间,清廷开“博学鸿儒科”,下诏征“山林隐逸”。冒襄也属应征之列,但他视之如敝履,坚辞不赴。冒襄已是垂垂暮年的时候,生活穷困潦倒,只能靠卖字度日,即使是这样也绝不仕清。他曾写到:

“献岁八十,十年来火焚刃接,惨极古今!墓田丙舍,豪豪尽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团聚。两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马之养;乃鬻宅移居,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

表达了他不事二姓的坚定决心,很多文人将其看成是个名节的大问题。而冒襄晚年的这个悲惨的生活状态仿佛跟《红楼梦》第一回中一开篇自述里介绍的那位差不多:

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

这位的结果确实跟冒襄有几分相似。而在太虚幻境门口有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于是我们可以猜测第一回的甄士隐家从某种角度来看是在影射后来贾家的结局,而甄士隐的遭遇和宝玉后来也很象,或者说跟一些不仕清的文人也很类似,所以这一现象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而作为象征满清的宝钗来说,劝宝玉读书,自然就是希望天下读书的汉人与满清合作,为清廷服务,宝玉却强烈反对读书,本质上就是反对为满清卖命之意。于是我们再品味一下第三回中关于宝玉的《西江月》中的这几句:

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

表面是上在讽刺宝玉不学无术,后来混得很惨,而实际上是暗指天下的读书人即使挨饿受穷也不要为满清异族的国家卖命,也就是要做到“于国于家无望”,这个国指的自然满清的国,而不是明朝故国。作者的这一观点在宝玉身上体现得非常鲜明,也就是说宁可不要过好日子,不要富足的家庭,不要漂亮老婆,而去要饭,也不愿意听宝钗的话去读书。也就向冒襄这样的人学习,做到坚决不仕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5: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6 12:06
12282楼  


这回贾政看似对宝玉同样的教训,其实也是一种对读者的暗示,意在让大家一定要好好想想袭人名字的本意,千万不要当成闲文才成。

而书中居然第三次提到袭人名字的来历,这是宝玉跟朋友们在一起吃饭做酒令的时候,是蒋玉菡的酒底里说出来的,而且还引得薛蟠在一旁直起哄,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这应该是作者再次提示我们对袭人这个名字要高度注意。这个情节出现在第二十八回中,是这样描述的:

(蒋玉菡)说毕,便乾了酒,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众人倒都依了,完令。薛蟠又跳了起来,喧嚷道:“了不得,了不得!该罚,该罚!这席上又没有宝贝,你怎么念起宝贝来?”蒋玉菡怔了,说道:“何曾有宝贝?”薛蟠道:“你还赖呢!你再念来。”蒋玉菡只得又念了一遍。薛蟠道:“袭人可不是宝贝是什么!你们不信,只问他。”说毕,指着宝玉。宝玉没好意思起来,说:“薛大哥,你该罚多少?”薛蟠道:“该罚,该罚!”说着拿起酒来,一饮而尽。冯紫英与蒋玉菡等不知原故,云儿便告诉了出来。蒋玉菡忙起身陪罪。众人都道:“不知者不作罪。”

看来袭人这个名字太重要了,所以我们必需先从这个线索入手进行分析,看看到底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其实第三次提到袭人名字来历这个情节作者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巧妙地将蒋玉菡与袭人之间建立起联系,用来暗伏后回二人结为夫妻,作者总是在这样很随意的细节中不知不觉为后会埋下各种伏笔,所以需要我们非常留心。而作者这也是在提示我们:“袭人”这个名字的本意就是出自那句旧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来自陆游的诗《村居书喜》: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说实在的,我没从这首诗里看出什么特别的暗示来,应该讲的是春天到来得非常快的意思。不过大家注意:“花气袭人知昼暖”和“花气袭人知骤暖”这两句有一字之差,一个是“昼暖”,另一个是“骤暖”,其实两个意思还是有区别的,一个指的是白天变暖,另一个指的是快速变暖,不知道作者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也许又是通假字?我还没看出这两个不同的写法在《红楼梦》里对隐写的历史进行解读会得出什么不同的重要结论,古人写通假字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希望哪位朋友能看出其中的问题请告诉我。

我们还是先将重点放到袭人这个名字上来,那她的名字到底有什么不一般的含义呢?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5: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6 15:45
12296楼  


其实袭人这个名字也是在影射宝钗!这一点我们好象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可实际上影射之深、之巧妙令人很是惊呀,所以我们需要从宝钗身上的这个特点入手进行分析。

在第七回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情节,也是多少年来没有人太在意的内容,读者往往认为这都是瞎扯,其实是非常有深意的,所以今天我们要转换思路重点地分析一下。这一回里周瑞家的来到宝钗的住处送宫花,于是两个人聊起天来,宝钗跟周瑞家的说自己从小有一种病,而且需要吃一种奇怪的药才能治,还需要终生坚持服药。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周瑞家的也忙陪笑问:“姑娘好?”一面炕沿上坐了,因说:“这有两三天也没见姑娘到那边逛逛去,只怕是你宝兄弟冲撞了你不成?”宝钗笑道:“那里的话。只因我那种病又发了,所以这两天没出屋子。”周瑞家的道:“正是呢,姑娘到底有什么病根儿,也该趁早儿请个大夫来,好生开个方子,认真吃几剂,一势儿除了根才是。小小的年纪倒作下个病根儿,也不是顽的。”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宝钗的病居然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这一点真是太奇怪了!完全违反基本的医学常识,大家可不能简单一带而过,不要以为这是作者在瞎忽悠,书中越是这样奇怪的地方越是作者有不可直接告人的自信想传递给我们。

好在宝钗的这股“热毒”发作起来好象也没什么特别吓人的表现,好在不是吸毒犯毒瘾。“热毒”在中医里是指“温毒”,指火热病邪郁结成毒,西医上认为是肺部或气管有炎症,病毒感染引起的,现在需要打抗生素才成,然而宝钗的这个病可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肯定治不了她的病。

宝钗忽然提到了“秃头和尚”,他应该就是前面提到的仙人“癞头和尚”,他跟跛足道人时不时在书中露一小脸,时明时暗,乐此不疲。他很喜欢在书中到处管闲事,作为出家人不但管人们的婚姻大事,还时不时给人治病,专治疑难杂症,真是什么都会几手,而他给宝钗治病的药却实在太离奇了,实际上这其中有很多象征意义。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6:12 , Processed in 0.0569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