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探春秋爽斋一帆风雨路三千千里东风一梦遥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3: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孔雀东南飞
[ 两汉 ] 佚名
原文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吏妻刘氏,为仲吏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吏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吏,逼迫有阿母。吏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吏,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吏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吏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吏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译文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吏的妻子刘氏,被仲吏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吏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便是一阵徘徊。

“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当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渐疏稀。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不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公婆难服侍。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驱使,徒然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处无法再驱驰。你这就禀告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府吏听到这些话,便走到堂上禀告阿母:“儿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而娶得这样一个好媳妇。刚成年时我们便结成同床共枕的恩爱夫妻,并希望同生共死直到黄泉也相伴为伍。我们共同生活才过了两三年,这种甜美的日子只是开头还不算长久。她的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知道竟会招致你的不满得不到慈爱亲厚。”

阿母对府吏说:“你怎么这样狭隘固执!这个媳妇不懂得礼节,行动又是那样自专自由。我心中早已怀着愤怒,你哪能自作主张对她迁就。东邻有个贤惠的女子,她的名字叫秦罗敷。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当为你的婚事去恳求。你就应该把兰芝快赶走,把她赶走千万不要让她再停留!”

府吏直身长跪作回答,他恭恭敬敬地再向母亲哀求:“现在如果赶走这个媳妇,儿到老也不会再娶别的女子!”

阿母听了府吏这些话,便敲着坐床大发脾气:“你这小子胆子太大毫无畏惧,你怎么敢帮着媳妇胡言乱语。我对她已经断绝了情谊,对你的要求决不会依从允许!”

府吏默默不说话,再拜之后辞别阿母回到自己的房里。开口向媳妇说话,悲痛气结已是哽咽难语:“我本来不愿赶你走,但阿母逼迫着要我这样做。但你只不过是暂时回到娘家去,现在我也暂且回到县官府。不久我就要从府中回家来,回来之后一定会去迎接你。你就为这事委屈一下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这番话语。”

兰芝对府吏坦陈:“不要再这样麻烦反复叮咛!记得那年初阳的时节,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侍奉公婆都顺着他们的心意,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不守本分?日日夜夜勤劳地操作,孤身一人周身缠绕着苦辛。自以为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罪过,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但仍然还是要被驱赶,哪里还谈得上再转回你家门。我有一件绣花的短袄,绣着光彩美丽的花纹。还有一床红罗做的双层斗形的小帐,四角都垂挂着香囊。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六七十个,都是用碧绿的丝线捆扎紧。里面的东西都各不相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收藏其中。人既然低贱东西自然也卑陋,不值得用它们来迎娶后来的新人。你留着等待以后有机会施舍给别人吧,走到今天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会相亲。希望你时时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这苦命的人。”

当公鸡鸣叫窗外天快要放亮,兰芝起身精心地打扮梳妆。她穿上昔日绣花的裌裙,梳妆打扮时每件事都做了四五遍才算妥当。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十个手指像尖尖的葱根又细又白嫩,嘴唇涂红像含着朱丹一样。她轻轻地小步行走,艳丽美妙真是举世无双。

她走上堂去拜别阿母,阿母听任她离去而不挽留阻止。“从前我做女儿的时候,从小就生长在村野乡里。本来就没有受到教管训导,更加惭愧的是又嫁到你家愧对你家的公子。受了阿母许多金钱和财礼,却不能胜任阿母的驱使。今天我就要回到娘家去,还记挂着阿母孤身操劳在家里。”她退下堂来又去向小姑告别,眼泪滚滚落下像一连串的珠子。“我这个新媳妇初嫁过来时,小姑刚学走路始会扶床。今天我被驱赶回娘家,小姑的个子已和我相当。希望你尽心地侍奉我的公婆,好好地扶助他们精心奉养。每当七夕之夜和每月的十九日,玩耍时千万不要把我忘。”她走出家门上车离去,眼泪落下百多行。

府吏骑着马走在前头,兰芝坐在车上跟在后面走。车声时而小声隐隐时而大声甸甸,但车和马都一同到达了大道口。府吏下马走进车中,低下头来在兰芝身边低声细语:“我发誓不同你断绝,你暂且回到娘家去,我今日也暂且赶赴官府。不久我一定会回来,我向天发誓永远不会辜负你。”

兰芝对府吏说:“感谢你对我的诚心和关怀。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不久之后我会殷切地盼望着你来。你应当像一块大石,我必定会像一株蒲苇。蒲苇像丝一样柔软但坚韧结实,大石也不会转移。只是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脾气不好常常暴跳如雷。恐怕不能任凭我的心意由我自主,他一定会违背我的心意使我内心饱受熬煎。”两人忧伤不止地举手告别,双方都依依不舍情意绵绵。

兰芝回到娘家进了大门走上厅堂,进退为难觉得脸面已失去。母亲十分惊异地拍着手说道:“想不到没有去接你你自己回到家里。十三岁我就教你纺织,十四岁你就会裁衣,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仪,十七岁时把你嫁出去,总以为你在夫家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并没有什么罪过,为什么没有去接你你自己回到家里?”“我十分惭愧面对亲娘,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失。”亲娘听了十分伤悲。

回家才过了十多日,县令便派遣了一个媒人来提亲。说县太爷有个排行第三的公子,身材美好举世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文才也比别人强。

亲娘便对女儿说:“你可以出去答应这门婚事。”

兰芝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当初返家时,府吏一再嘱咐我,发誓永远不分离。今天如果违背了他的情义,这门婚事就大不吉利。你就可以去回绝媒人,以后再慢慢商议。”

亲娘出去告诉媒人:“我们贫贱人家养育了这个女儿,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不配做小吏的妻子,哪里适合再嫁你们公子为妻?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就这样答应你。”

媒人去了几天后,那派去郡里请示太守的县丞刚好回来。他说:“在郡里曾向太守说起一位名叫兰芝的女子,出生于官宦人家。”又说:“太守有个排行第五的儿子,貌美才高还没有娶妻。太守要我做媒人,这番话是由主簿来转达。”县丞来到刘家直接说:“在太守家里,有这样一个美好的郎君,既然想要同你家结亲,所以才派遣我来到贵府做媒人。”

兰芝的母亲回绝了媒人:“女儿早先已有誓言不再嫁,我这个做母亲的怎敢再多说?”

兰芝的哥哥听到后,心中不痛快十分烦恼,向其妹兰芝开口说道:“作出决定为什么不多想一想!先嫁是嫁给一个小府吏,后嫁却能嫁给太守的贵公子。命运好坏差别就像天和地,改嫁之后足够让你享尽荣华富贵。你不嫁这样好的公子郎君,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抬起头来回答说:“道理确实像哥哥所说的一样,离开了家出嫁侍奉丈夫,中途又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安排都要顺着哥哥的心意,我哪里能够自作主张?虽然同府吏有过誓约,但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立即就答应了吧,就可以结为婚姻。”媒人从坐床走下去,连声说好!好!就这样!就这样!他回到太守府禀告太守:“下官承奉着大人的使命,商议这桩婚事谈得很投机。”太守听了这话以后,心中非常欢喜。他翻开历书反复查看,吉日就在这个月之内,月建和日辰的地支都相合。“成婚吉日就定在三十日,今天已是二十七日,你可立即去办理迎娶的事。”彼此相互传语快快去筹办,来往的人连续不断像天上的浮云。迎亲的船只上画着青雀和白鹄,船的四角还挂着绣着龙的旗子。旗子随风轻轻地飘动,金色的车配着玉饰的轮。驾上那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缓步前进,马鞍两旁结着金线织成的缨子。送了聘金三百万,全部用青丝串联起。各种花色的绸缎三百匹,还派人到交州广州购来海味和山珍。随从人员共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齐集太守府前准备去迎亲。

亲娘对兰芝说:“刚才得到太守的信,明天就要来迎娶你。你为什么还不做好衣裳?不要让事情办不成!”

兰芝默默不说话,用手巾掩口悲声啼,眼泪坠落就像流水往下泻。移动她那镶着琉璃的坐榻,搬出来放到前窗下。左手拿着剪刀和界尺,右手拿着绫罗和绸缎。早上做成绣裌裙,傍晚又做成单罗衫。一片昏暗天时已将晚,她满怀忧愁想到明天要出嫁便伤心哭泣。

府吏听到这个意外的变故,便告假请求暂且回家去看看。还未走到刘家大约还有二三里,人很伤心马儿也悲鸣。兰芝熟悉那匹马的鸣声,踏着鞋急忙走出家门去相迎。心中惆怅远远地望过去,知道是从前的夫婿已来临。她举起手来拍拍马鞍,不断叹气让彼此更伤心。“自从你离开我之后,人事变迁真是无法预测和估量。果然不能满足我们从前的心愿,内中的情由又不是你能了解端详。我有亲生的父母,逼迫我的还有我的亲兄长。把我许配了别的人,你还能有什么希望!”

府吏对兰芝说:“祝贺你能够高升!大石方正又坚厚,可以千年都不变。蒲苇虽然一时坚韧,但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你将一天比一天生活安逸地位显贵,只有我独自一人下到黄泉。”

兰芝对府吏说:“想不到你会说出这样的话!两人同样是被逼迫,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受熬煎。我们在黄泉之下再相见,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握手告别分道离去,各自都回到自己家里面。活着的人却要做死的离别,心中抱恨哪里能够说得完。他们都想很快地离开人世,无论如何也不愿苟且偷生得保全。

府吏回到自己家,上堂拜见阿母说:“今天风大天又寒,寒风摧折了树木,浓霜冻坏了庭院中的兰花。我今天已是日落西山生命将终结,让母亲独留世间以后的日子孤单。我是有意作出这种不好的打算,请不要再怨恨鬼神施责罚!但愿你的生命像南山石一样的久长,身体强健又安康。”

阿母听到了这番话,泪水随着语声往下落:“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一直做官在官府台阁。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贵贱不同你将她遗弃怎能算情薄?东邻有个好女子,苗条美丽全城称第一。做母亲的为你去求婚,答复就在这早晚之间。”

府吏再拜之后转身走回去,在空房中长叹不已。他的决心就这样定下了,把头转向屋子里,心中忧愁煎迫一阵更比一阵紧。

迎亲的那一天牛马嘶叫,新媳妇兰芝被迎娶进入青色帐篷里。天色昏暗已是黄昏后,静悄悄的四周无声息。“我的生命终结就在今天,只有尸体长久留下我的魂魄将要离去。”她挽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一跳投进了清水池。

府吏听到了这件事,心里知道这就是永远的别离,于是来到庭院大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吊死在东南边的树枝。

两家要求将他们夫妻二人合葬,结果合葬在华山旁。在坟墓四周种上松柏和梧桐。各种树枝枝枝相覆盖,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中间又有一对双飞鸟,鸟名本是叫鸳鸯,它们抬起头来相对鸣叫,每晚都要鸣叫一直叫到五更。过路的人都停下脚步仔细听,寡妇惊起更是不安和彷徨。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以此为鉴戒千万不要把它忘。

注释
建安中:建安年间(—)。建安,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

庐江:汉代郡名,郡城在今安徽潜山一带。

遣:女子出嫁后被夫家休弃回娘家。

云尔:句末语气词。如此而已。

徘徊(pái huái):来回走动。汉代乐府诗常以飞鸟徘徊起兴,以写夫妇离别。

素:白绢。这句话开始到“及时相遣归”是焦仲吏妻对仲吏说的。

箜篌(kōnghóu):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形如筝瑟。

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儒家的经书。

守节:遵守府里的规则。

断:(织成一匹)截下来。

大人故嫌迟: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大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婆婆。

不堪:不能胜任。

徒:徒然,白白地。

施:用。

白公姥(mǔ):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

薄禄相:官禄微薄的相貌。

结发:束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岁,女子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始尔:刚开始。尔,助词,无义。一说是代词,这样。

致不厚:招致不喜欢。致,招致。厚,厚待。这里是“喜欢”的意思。

区区:小,这里指见识短浅。

自专由:与下句“汝岂得自由”中的“自由”都是自作主张的意思。专,独断专行。由,随意,任意。

贤:这里指聪明贤惠。

可怜:可爱。

伏惟:趴在地上想。古代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取:通“娶”,娶妻。

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会不相从许: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会,当然,必定。

举言:发言,开口。

新妇:媳妇(不是新嫁娘)。“新妇”是汉代末年对已嫁妇女的通称。

报府:赴府,指回到庐江太守府。

下心意:低心下意,受些委屈。

勿复重(chóng)纷纭:不必再添麻烦吧。也就是说,不必再提接她回来的话了。

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

谢:辞别。

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工作。

伶俜(pīng)萦(yíng)苦辛:孤孤单单,受尽辛苦折磨。伶俜,孤单的样子。萦,缠绕。

谓言:总以为。

卒:完成,引申为报答。

绣腰襦(rú):绣花的齐腰短袄。

葳蕤(wēi ruí):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短袄上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

箱帘:箱,衣箱。帘,通“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后人:指府吏将来再娶的妻子。

遗(wèi)施:赠送,施与。

会因:会面的机会。

严妆:整妆,郑重地梳妆打扮。

通:次,遍。

蹑(niè):踩,踏,这里指穿鞋。

玳瑁(dài mào):一种同龟相似的爬行动物,甲壳可制装饰品。

珰(dāng):耳坠。

昔作女儿时:以下八句是仲吏妻对焦母告别时说的话。

野里:乡间。

兼愧:更有愧于……

却:从堂上退下来。

扶将:扶持,搀扶。这里是服侍的意思。

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朝时候,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隐隐:和下面的“甸甸”都是象声词,指车声。

誓不相隔吏……誓天不相负:这是府吏对兰芝说的话。

区区:这里是诚挚的意思,与上面“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意思不同。

若见录:如此记住我。见录,记着我。见,被。录,记。

纫:通“韧”,柔韧牢固。亲父兄:即同胞兄。

逆:逆料,想到将来。

劳劳:怅惘若失的样子。

颜仪:脸面,面子。

拊(fǔ)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

子自归:你自己回来。意思是,没料到女儿竟被驱遣回家。古代女子出嫁以后,一定要娘家得到家的同意,派人迎接,才能回娘家。下文“不迎而自归”,也是按这种规矩说的责备的话。

无誓违:不会有什么过失。誓,似应作“諐”。諐,古“愆(qiān)”字。愆违,过失。

悲摧:悲痛,伤心。

窈窕(yǎo tiǎo):容貌体态美好的样子。

便(pián)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便言,很会说话。令,美好。

丁宁:嘱咐我。丁宁,嘱咐,后写作“叮咛”。

非奇:不宜,不妥。

断来信:回绝来做媒的人。断,回绝。信,使者,指媒人。

更谓之:再谈它。之,指再嫁之事。

适:出嫁。

不堪:这里是“不能做”的意思。

媒人去数日……丞籍有宦官:这几句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无法解释清楚。这里列出部分字的意义解释:寻,随即,不久。丞,县丞,官名。承籍,承继先人的仕籍。宦官,即“官宦”,指做官的人。

娇逸:娇美文雅。

主簿:太守的属官。

作计:拿主意,打算。

量(liáng):考虑。

否(pǐ)泰:都是《易经》中的卦名。这里指运气的好坏。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义郎:男子的美称,这里指太守的儿子。

其往欲何云:往后打算怎么办。其往,其后,将来。何云,这里指怎么办。

处分:处置。

适:依照。

要(yāo):相约。

渠(qú)会:同他相会。渠,他。一说是那种相会。渠,那。

登即:立即。

尔尔:如此如此。等于说“就这样,就这样”。

府君:对太守的尊称。

下官:县丞自称。

缘:缘分。

视历:翻看历书。

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甲乙丙丁……支,地支,子丑寅卯……)合起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吏:你,指县丞。

交语:交相传话。

舫(fǎng):船。

龙子幡(fān):绣龙的旗帜。

婀娜(ē nuó):轻轻飘动的样子。

踯躅(zhí zhú):缓慢不进的样子。

青骢(cōng)马:青白杂毛的马。

流苏:用五彩羽毛做的下垂的缨子。

赍(jī):赠送。

杂彩:各种颜色的绸缎。

交广:交州广州,古代郡名,这里泛指今广东广西一带。

鲑(xié):这里是鱼类菜肴的总称。

郁郁:繁盛的样子。

适:刚才。

不举:办不成。

榻(tà):坐具。

晻晻(yǎnyǎn):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摧藏(zàng):摧折心肝。藏,脏腑。

人事不可量:人间的事不能预料。

父母:这里偏指母。

弟兄:这里偏指兄。

日胜贵:一天比一天高贵。

恨恨:抱恨不已,这里指极度无奈。

日冥冥:原意是日暮,这里用太阳下山来比喻生命的终结。

单:孤单。

故:有意,故意。

不良计:不好的打算(指自杀)。

四体:四肢,这里指身体。

直:意思是腰板硬朗。

台阁:原指尚书台,这里泛指大的官府。

情何薄:怎能算是薄情。

乃尔立:就这样决定。

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举行婚礼的地方。

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黄昏:古时计算时间按十二地支将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晚上时至时)。下句的“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代的晚上时至时)。

华山:庐江郡内的一座小山。

交通:交错,这里指挨在一起。

驻足:停步。

谢: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2 11: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探春才是综合实力最强女儿,王熙凤难企及,贾母宝钗黛玉都不如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金陵十二钗谁是“第一”?这个话题可能众说纷纭,每个人每个角度都能举出一二三个例子来。

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作为三甲人选,最容易获得支持和赞誉。但其实秦可卿和李纨,才是具备贾家败亡后,类似“女娲补天”一样将贾府的“窟窿天”补全的能力。


好女儿不是在盛世大展拳脚,也未必能够在末世力挽狂澜,真正厉害的往往是在废墟之中破而后立。

王熙凤对秦可卿梦中所托的两件事关贾府未来的大事视如不见。没能提前安排万一败亡后的后路。不但让女儿巧姐差点吃亏,更是让贾府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作为管家媳妇,她不是败亡第一责任人,没有忧患意识或者蝇营狗苟一己之私,显然不如秦可卿,不是个合格的“补天人”。

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后,贾府抄家,贾宝玉离家而去。薛宝钗无法承担在废墟上让贾家破而后立的“补天”之举,与含辛茹苦教养儿子贾兰功成名就,日后重新高官厚禄的李纨相比,薛宝钗也不是个合格的“补天人”。

但秦可卿死了,李纨也只能让自己的儿子成才,没有能力阻止贾府的分崩离析,注定二人的能力,都受到一些局限性。

究其原因,还是个人的综合能力受限导致。那么,剩下的金陵十二钗众人中,谁才是真正能力最强之人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谁能够比王熙凤、秦可卿、李纨和薛宝钗这四个贾家媳妇能力更强?

可以肯定妙玉不屑为之,贾迎春、贾惜春和巧姐力有不逮。史湘云不差,可也不是个挥斥方遒、杀伐果断的厉害人物,他们五个全不取。剩下就只有贾元春、林黛玉和贾探春。

贾元春尽管是贾母教养,但从小受母亲王夫人影响最大,王夫人与薛姨妈是亲姐妹,教养和影响女儿的方式如出一辙。

贾元春和薛宝钗,在女儿受母亲教养和影响巨大的年代里,尽管会有不同,但底层的思想和胸怀不可能天差地别。

不提宝钗如何,只说贾元春,她的“元”实际含有“怨”的意思,便证明其人不可靠。证据有三个:

一,判词图画的香橼,特性是内心酸涩,意为心有不甘,就是“怨”。怨父母送她入宫,怨皇宫不得见人。

二,[恨无常]的“恨”,就是“怨”。“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就是怨恨没能享受太久贤德妃的荣华富贵。


然而,贾元春被晋升贤德妃,很明显是皇帝针对贾家的有意行为。

元春省亲更是千万不应该响应太上皇,不应该掏空贾家,成就元春一人的荣光。

这两件事贾元春视如不见,还“喜荣华正好”,不但愚昧,更是不辨是非和任性。

为了一个虚荣,元春不惜让贾家与皇帝离心离德,掏空家底操办省亲,为贾府日后抄家埋下巨大隐患,如此荣华“何喜之有”?

更可笑的是[恨无常]曲子讲她人都死了,才想起来要叮嘱父母“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哪里来得及啊。您早干嘛了?

三,元春判词借用了两个典故:

五月榴花神潘淑任性卷入皇权之争。

《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教育弟子立场鲜明。

都在暗示贾元春不辨是非,没有在贾家与皇帝之间做好沟通桥梁,甚至成了推动贾家万劫不复的重要推力。

作者借“三春怎及初春景”反讽了出身、资源和现实都比妹妹庶出的贾探春更好的贾元春。

尽管姐妹都为帝王妃,可贾元春任性妄为、不辨是非害了贾家后才知道后悔。


贾探春却在[分骨肉]临行前,就告诫父母“自古穷通皆有定,聚散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意思就是荣华富贵的兴亡有定数,不要强求。如今分别两地无法照顾,一定要以“平安”为重。既有身体康健之意,也有家族发展之诫。

贾探春这段叮嘱凸显出她的眼光和胸怀,远比贾元春胜出太多。

她并不觉得做了帝王妃,有什么“喜荣华正好”。反而觉得骨肉分离最让她痛苦。

但既然分离了也就接受现实,要各自保重“平安”最重要,荣华富贵可以退而次之,甚至可以舍弃!

只可惜,贾探春的“担忧”恰恰是贾元春的“怨怼”。终究她与贾家一起败亡。让“三春怎及初春景”成为了一个极致的反讽。

贾探春远嫁成为贾府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尽管脂砚斋的批语未必都对,但贾探春对贾家的意义却看得最清楚。

第二十二回贾探春的风筝谜语后,脂砚斋[庚辰双行夹批: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要知道贾家抄家和子孙离散是两码事。

如果贾母还在凝聚众人,贾家抄家也不至于“飞鸟各投林”都散了。贾宝玉、贾环、贾兰和巧姐等全都各奔东西无法互相扶持。

脂砚斋认为贾探春具备与贾母相同的能力,她要在就不会“树倒猢狲散”。这种能力可不光是领导的凝聚力,而是领袖的风采。

贾探春与王熙凤的判词都提到了“才”,可二人的才并不相同。

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说的是探春因有才而志向高远。

王熙凤“都知爱慕此生才”,说得是凤姐恃才为恶,不爱惜羽毛,将凤凰活成了野鸡。

贾探春是“山高人为峰”。

王熙凤是“站的高跌的重”。

两者的差别注定王熙凤管家远不如贾探春管家,格局和出发点不同。

王熙凤管家是为自己牟利。

贾探春管家是要清除贾府积弊而锐意改革。

所以,贾探春是改革家,王熙凤是酷吏。


尽管改革大观园最终折戟沉沙,但贾探春就像王安石和张居正,“失败”错不在她,而在腐朽的末世无法焕发生机。

而[分骨肉]之后的贾探春,将是她人生的悲喜分水岭。

受家族骨肉羁绊的贾探春,注定是“悲”。

摆脱家族骨肉束缚的贾探春,注定否极泰来。

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预示贾探春远嫁异国后,像娇杏一样,迎来自己的新生。不但得到国王宠爱,还生下王子继承了王位。

贾探春房间的陈设,对此也有明确的伏笔。

(第四十回)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大鼎,为传承之器。预示探春生下王位继承人。如娇杏生子。

紫檀、大观窑,都是帝王象征。

佛手,寓意福寿,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寓意福寿数十年。

洋漆,代表海外异国,远嫁西洋“西海沿子”。

白玉比目磬、小锤,代表夫妻合和、比目双飞、琴瑟和鸣。寓意婚姻幸福,探春被“扶正”。

既然儿子是继承人,贾探春肯定要为太后。以她的能力和改革家的胸怀和志气,就像她自己说得那样:“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在西海沿子那个没有中原王朝男尊女卑的地方,贾探春有条件实现自己的志气和愿望,创下一番属于她的事业。

对此,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之二《交趾怀古》谜底是“西洋钟”,就影射了探春远嫁后像马援一样声震海外的成就。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探春拥有皇家的权力,马援一样的勇气和志向,张良一样的计谋和能力,在那个异国做出声震海外的事业,试问谁能比得了?


别说王熙凤,就算是贾母也不具备这等改革家的气魄。

那么,林黛玉是不是能比贾探春更强呢?可以肯定她也不如。

林黛玉的才华和能力毋庸置疑。但与贾探春的领导和创造力不同。

贾探春是实干家、创业领导者。

林黛玉是教育家。

从香菱学诗这件事就能体现出林黛玉身为教育家的能力和价值。

香菱在薛宝钗身边只能做一个守本分的小妾,到了林黛玉手里化腐朽为神奇,成了女诗人。

如果将几个儿女分别交给薛宝钗和林黛玉。

薛宝钗的孩子要么读书科举、辅国济民明白道理,要么不如不读书安心做个庸人。

林黛玉的孩子能科举的科举,能做文人做文人,能诗词歌赋就诗词歌赋……因材施教百花齐放。


所以,对于抄家如天崩地裂的贾家来说,林黛玉是个比李纨更合格的补天人,能够为贾府培养更多的读书种子,转变门楣为书香门第,进而厚积薄发复兴贾家全族,而不是只有一脉。

李纨不如她,薛宝钗也不如。

但林黛玉也做不到贾探春的地步。

贾探春是一个给她机会,能够自己带领贾家成功的领导人。

这个能力是当时、当下和个人能力的极致体现。别说金陵十二钗中是独一个。整个贾家也唯有她一人。

一个贾探春,不用和任何人比,她才是能够直追先祖宁荣二公的开创之人。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4-03 09:46・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10: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探春人物形象探析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贾探春人物形象探析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上传人:s***IP属地:福建上传时间:2024-07-04格式:PPTX页数:59大小:17.46MB积分:6举报版权申诉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color=rgb(0, 171, 120) !important]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其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由高鹗、程伟元整理。整本书阅读名著导读曹雪芹(四)楼梦红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红楼梦中描写探春的章节第三回: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五回:关于探春的册页诗画和《分骨肉》曲。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第二十三回:探春的灯谜诗。第三十七回:建立诗社,她给宝玉和众姐妹送上了帖子。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参观探春的秋爽斋,描写探春房间第四十六回:贾赦要鸳鸯,贾母将一腔怒火撒向王夫人的时候,众人都躲出去了,只有“探春是有心的人”,她向贾母陪笑道:“这事与太太何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她的一句话为王夫人翻了案,申了冤。第五十五、六回: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赵姨娘为兄弟赵国基死后的丧葬赏银一事来跟探春聒噪,探春急切中有这样的话:“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签上写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第七十回:众人放风筝时,探春的凤凰风筝与外面一个凤凰风筝相绕,而又与一个“喜”字风筝相缠。林黛玉桃花社。第七十一回:贾母庆八十大寿。探春露了个脸。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无理取闹,要搜她的身,她无所畏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表现出决断果敢的气概。后来探春远嫁

探春的形象

不同于迎春的懦弱、惜春的冷漠1.顾盼神飞、见之忘俗的三姑娘。2.胸襟阔朗,志趣高雅,有勇有谋,卓越的领导组织才华,是才智兼备的脂粉英雄。3.铁面无私、威严相济、冷静沉着、机智精明。4.自尊又自卑的性格。5.对家族具有责任感6.是一个有着敏锐与卓识却生于末世的清醒者。(一)见之忘俗的神采“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这是作对探春的描述,也是探春留给黛玉的印象。一样的妆扮,探春却能给黛玉留下“见之忘俗”的深刻印象。黛玉进贾府时探春的年纪也应不大,于是这“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就愈发显出她的不寻常。【贾探春的形象】

(二)他人眼中的探春

王熙凤--“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臂,我也不孤不独了”;平儿也说探春“二奶奶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怕他五分”,可见王熙凤对她是抱着赞赏的态度。

邢夫人对迎春说:“你是大老爷跟前的人养的,这里探丫头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分,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你反不及他一半!”虽然是责备迎春之语,却也侧面体现出了探春在大家眼里的不一般。

王夫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王熙凤说:“按正礼天理良心上论,咱们有他这个人帮着,咱们也省些心,与太太的事也有益。”这一段话将王夫人的心理揭示的更准确,探春于王夫人来说,虽然乖巧、能干,最多却只是个“有益”之人,若说真心疼爱,除了宝玉却再无第二个了。

贾母--“贾母笑道:‘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这话里的感情色彩很是分明,探春的出众确实使她比别人好些,但肯定仍敌不过宝黛。其他兄弟姊妹里,宝钗赞她聪敏细致,黛玉对她的“改革”也颇为赞同,,宝玉也素跟她亲厚,说她“干了好几件事……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


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曲-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花名签: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诗词《咏白海棠》: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簪菊》: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残菊》: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南柯子·柳絮》: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灯谜·风筝》: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贾探春的性格(一)聪明细致、考虑周全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贾母迁怒王夫人,在场的人谁也无法辩解,“探春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这一段描述,不仅凸显探春的勇于出头,又足见其心思之缜密,各方面都考虑的很周全。

秋爽斋超凡脱俗,室内布置文墨书香四溢,一是有阔大的气派,卧房陈设体现一个“大”字,如大案、大鼎、大盘、大佛手、大幅的画;二是具有文人气息,陈设品主要是文房四宝,字画对联,而不是珠光宝气的饰物;三是带有山林旷逸气氛,字画对联的内容展示的是烟雨、烟霞、泉石的境界,整个房间弥漫着一种阔大和豪放,隐隐透出须眉之风,突出地表现了探春那种阔朗英爽的个性和她男儿般的胸襟。花梨大理石书案中透露出冷硬的线条美,是探春理性人格的真实写照。汝窑花囊及囊中的白菊,既有主人的洒脱又有恣意的生活情趣。颜鲁公的书法,端庄雄伟,劲道郁勃,所具扛鼎之力,恰是探春怀有大丈夫之志的象征。这些正是探春后来结社、理家、反抄检的思想文化基础。(四)胸襟旷逸,英爽阔朗

除了字画,她还喜欢“轻巧顽意儿”。探春从小就独具高旷开朗的胸襟。探春在童年的时候,攒下几个月的零钱,她委托宝玉尽带些什么“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抠的小盆子”,“胶泥垛的风炉儿”。这些所爱之物,皆小巧别致,充满生活情趣。这些正是探春独特的爱好。探春对民间工艺的不俗的鉴赏力和高雅的情趣,正显示了贾探春“文采精华”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对丫鬟的管教很严格,所以她的丫鬟从没有过什么毛病;她让厨房做一道油盐炒枸杞芽儿,特意单拿出五百钱。这样的严于律己,坦坦荡荡,真正是无不可言之事。结社:才能初现——组织能力和不俗诗才

第三十七回开篇探春在给宝玉的信笺中写道:“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由此可见,探春虽身为女子,但其爽朗气概不让须眉。有此见识和自信,遂在秋爽斋中召集众姊妹吟诗结社,名为“海棠”。结果一呼百应,可见探春在众姐妹当中的号召力。其诗作《簪菊》又更进一步显示了探春的不俗诗才。

实际上在大观园里,探春并不是第一个有结诗社念头的人,李纨早在春天就有起诗社的念头,但真正改变现状、落实想法的却只有探春一人。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下,女性是被选择、被保护、依附他人而生的,因此她们常常畏畏缩缩不敢显出才能。但探春有勇气迈出这一步,海棠诗社的发起是她的一大创举,也是其初展才华的一块试金石,其后才有了理家的大刀阔斧改革。

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曹雪芹赋予探春一个“敏”字,极力描摹了她理家的不凡才能。

首先是探春理家的精细、公正。一位管家娘子借探春的亲舅舅赵国基之死,给刚上任的探春出了难题。探春机警敏捷,深知处理此事的至关重要:谁都知道赵国基与自己的血缘关系,若处理不当,定要引起嫌隙,自己将镇不住台。因此,探春沉稳慎重,从容应对,有凭有据,处置得法。

其次是探春办事有策略。用王熙凤的话来说是“擒贼必先擒王”,“找几件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

再次,探春有与众不同的经济见识。懂得“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充分利用大观园中的资源,增加零碎收入,删减重叠的支出,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开源节流解决大观园中的财政问题。改革颇有成效,整个大观园在探春的改革下焕然一新。理家:才志与身份碰撞——改革探索

在理家期间,探春“自守身份”,处事公正,不徇私情,严于律己,连从不以俗事为念的宝、黛,都发出由衷的赞叹:黛玉说“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宝玉评价说“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宝玉说探春“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该是对探春最为深刻的评论,一语道出了探春的机敏灵巧、工于心计的性格特点。探春理家,从除弊、开源、节流三个方面进行,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符合一般改革的规律,充分展示了探春精明强干、光彩照人的形象,表现出她多谋善断、自尊自律、凛不可犯的性格特征。虽然探春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她志在改革的决心、方法和魄力让人不得不叹服。蒙古王府本的脂批写到:“探春看得透,拿的定,说得出,办的来,是有才干者,故赠‘敏‘字。”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正如探春自己所说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探春的性格带有男性的气质,从探春对住所的安排上就能看到这一点。不同于林黛玉房间的玲珑精巧、翠竹遮映,宝钗院落的绿窗油壁、衾褥朴素;探春的住处秋爽斋则颇为阔朗,当地放着花梨

大理石大案,垒着各种名人法帖,并各

色笔筒、毛笔,旁边放置着插满白菊的

汝窑花囊,还摆放着大佛手、白玉比

目磬等摆件。整个房间的布局和摆设颇

具男性的舒朗大气,彰显着探春与普

通的闺秀不同,有男儿一样远走高飞、

建功立业的抱负。

但深宅大院、女性的身份都成了束缚她的牢笼。不过探春并没有因为无法离开贾府而自暴自弃,她跃跃欲试,想在府内干出一番事业。因此,探春积极地探索贾府内部的改革之道,成为贾府中最有探索精神的人。

正如兴儿所说“老鸹窝里出凤凰。”这也就是为何南安太妃后来要召见贾府小姐,贾母只命探春一人来。可见贾母也认为三丫头可堪大任,足以撑得起贾家的门面。

脂砚斋也曾说若探春不远嫁,贾府落败后诸子孙也不至于流散。探春当仁不让地担当起诗社这个重任,探春理家就充分体现了她的勇气与担当,这也完全符合探春的个性。

但这么优秀的探春却一直被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压迫和折磨着。探春生母是贾府的“万人嫌”赵姨娘。在封建社会“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的等级制度下,庶出是贫贱低下的同义语,是为当时的人们所轻视的。五十五回中王熙凤的一

番话就反映了当时的世俗论调:

“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

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

所以“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这个

“敏”字,更是敏感的“敏”。

贾探春的心理探春曾经沉痛地对众人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这种遗憾始终伴随着她的生命。(一)庶出带来的自卑探春的出身是她的悲剧之一。在封建大家庭中,庶出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探春是贾政之妾赵姨娘所生,在封建大家庭中,庶出是件很不光彩的事。这对于这个自视甚高的小姐,恐怕要算她“先天的不幸了”。她从在娘胎里就被注定了和自己生身之母身份地位的矛盾,年纪越长,这种矛盾越觉明显,探春对于这一点也是相当在意的。她曾经跟宝玉说:“兄弟姐妹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其实恰是因为太知道了,才说这话。

“……她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阴微鄙贱的见识。她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第六十回“……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也值的吵一吵,并不成体统”。出面调停赵姨娘因贾环要蔷薇硝惹出的打闹对母亲、亲兄弟感情的冷淡。

(二)地位给予的尴尬王熙凤也曾十分赞赏的说道:“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但即便探春如此努力,仍然如履薄冰,举步维艰。这自然和她庶出的身份有关系。作者借王熙凤之口说出探春在贾府的艰难地位,她向平儿说:“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她理家的时候,一众下人虎视眈眈,“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伏,一出二门还要说出许多笑话来取笑。”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抄捡到秋爽斋的时候,探春“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连王熙凤都要陪着笑脸道歉,王善保家的却不识相的连探春身上都要搜一回,只因为她“一个姑娘哪里就这样厉害起来,况且又是庶出,她敢怎么着?”

(三)生母带给的无奈其实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首先是受到了封建论理教化的影响。在这个大家族中,探春和贾环是“主子”,生母赵姨娘是“奴才”,如此畸形扭曲的思想却是所有人都认同的。其次,探春对赵姨娘和贾环,甚至包括那位去世的舅舅赵国基,多有一些“怒其不争”的感情。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里探春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呢,连姨娘也真没脸了!”仔细看来,“连姨娘也没脸”的话不正是承认自己的生母,并且是向自己的母亲剖析现状,表白心事的恳切之辞吗?

因为亲舅舅赵国基之死,生母赵姨娘嫌探春给的银两少了,便讥讽她:“没有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探春气得“脸白气噎,抽抽咽咽”,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的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正是宗法等级制度的强大压力,给探春带来了难以抹灭的心理阴影,探春本欲借理家来显示自己的才能,从而淡化自己的低微庶出身份,以博得王夫人的“心疼”、“看重”。然而赵姨娘却当面拆台,让她“没脸”,这骤然加剧了她的自卑感和紧张感,因而她迁怒于赵姨娘。探春有时所表现出的这种不近人情的冷酷,并不是缘于她品性的邪恶,归根到底是源自于宗法礼教的罪恶。

然而,不管探春怎么努力,庶出是不争的事实,这让她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她

是主子姑娘,享有主子的一切特权;而

另一方面,她又是赵姨娘生的女儿,为

世俗所轻。出身决定了探春极度自尊

与极度自卑相结合的性格,而其不凡

的见识又让她对命运苦苦挣扎,使她

反抗,终于在第七十四回“惑奸馋抄检大观园”中得以爆发。

反抄检:反抗的集中爆发——不屈抗争

抄检大观园表面起因是“绣春囊事件”,实质是贾府派系矛盾、婆媳矛盾、主奴矛盾的大拼比。这次抄检风暴集中体现了探春两种卓越不凡的品格。一方面是对粗暴镇压行为的反抗与否定。当王熙凤和王善保家的进入她院中时,她早已命众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并向他们声言:“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呢……一番话语尽显当家主子为丫鬟们做主的大家风范。另一方面她又有卓识远见。她对这个大家族的没落命运,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似乎了然于心:“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一预言是她对贾府的深层洞悉,是对贾府命运和自己命运的哀叹。

而就在连凤姐都赔笑的时候,作为奴才的王善宝家的“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探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着”,借着搜赃物的由头居然去撩探春的衣物。结果脸上挨了探春一巴掌。探春顿时大怒,指着王善宝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这一巴掌是她对下层的恶势力的反抗,是维护自己尊严和骄傲的一巴掌,也是她对掌权者抄自己家的荒唐行为的不满,对没落家族、不公的社会制度、无奈的命运的反抗。

探春是曹雪芹笔下饱含情愫的人物形象。她聪敏睿智、勇于任事、刚健阔朗、目光远大。她有“补天”之志,也有“补天”之举,然而没有“补天”之时。作者为探春苦心经营了一个相对不算太坏的结局:远嫁。

贾探春的结局(一)通行本中高鹗所续结局在高鄂所续的结局里,探春嫁给了海疆大员的儿子,后来还归府省亲,“众人远远接着,见探春出挑得比先前更好了,服采鲜明……家中多少不顺的事,大家又哭起来。还亏得探春能言,见解亦高,把话来慢慢儿的劝解了好些时,王夫人等略觉好些”。这大抵是续书作者认为探春是黑暗腐朽的统治层中一个“有志、有守、有为”的开朗人物,作者无法违反客观事实和社会规律,写出她挽救贾府的命运,但也不忍心使她埋葬在那坍塌下来的大厦中,而给她一个堪称完美的结局吧。但若如此,还能把她归在“薄命司”里吗?又如何体现“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主旨呢?(二)关于探春结局的看法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里是这样表现探春的:“……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首判词,写得相当成功。“千里东风一梦遥”便是措词含蓄而韵味悠长的佳句,它是探春远嫁,生人作死别的暗示,也就是李白诗“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的意思。红楼梦曲子里更是有《分骨肉》,云:“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山遥水远,凄凄惨惨,这分明是生离死别一般,如果仅仅是嫁到海疆,且尚可回家探亲,又何来抛闪家园之说,曲名也不必起作《分骨肉》了。

贾府四姐妹元、迎、探、惜四字通常被后人说成“原应叹息”的意思,不论这是不是后人们的牵强附会,大观园中的姊妹都难逃凄凉的悲剧命运,这是《红楼梦》所欲表现的要点,三小姐探春既然身在红楼,那她的命运也只是悲剧中的一去罢了。《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探春是浓墨重书的人物之一。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在她身上凝聚着曹雪芹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塑造,更寄托了他对封建没落家族进行改革的期望。“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也只是整个悲剧中的一曲罢了。“探”春者,叹春一去不重来也。贾探春形象的悲剧性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从判词中不难看出,“才志”指的是以探春结社、理家为代表的才大志高,“末世”指的封建社会体制的腐朽,“运消”则指整个贾府被抄检、个人远嫁的结局。残酷的社会环境、没落的家族命运和个人低微的出身、高才大志相交织碰撞,演绎出来的人生必然是一幕惊心动魄的悲剧。曹雪芹在探春判词的最后一句用了一个“偏”字,寄托了他对探春的怜爱和同情,更表达了作者对于“末世”的强烈愤慨以及对人才被埋没的深深惋惜。究其根源,造成探春悲剧命运的因素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从客观因素讲,探春的悲剧是一个腐朽的封建时代和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造成的人生悲剧。当一个在朝中失去庇护,自身秩序混乱,又后继无人的家族大厦在内外交困下轰然倒塌时,一个弱女子的命运必然会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无所依从。

另一方面,贾探春作为一个出生在男性文化统治下的女性,她的女性宿命必然会使她的思想、性格、行为不可能对自身有太多的超越。她所在的那个时代,男尊女卑,本来就天经地义。再加上嫡、庶有别,更让庶出的探春多了一道命运的枷锁。所以,由于性别和出身客观因素的影响,她的才华只能局限在大观园、荣国府。

王昆仑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说:“探春面对着的自己家庭形势是黑暗腐朽,明争暗斗,危机四伏,败在旦夕。她既不是同流合污,也不是熟视无睹。更不和宝玉、黛玉那样对这种现实只是唾弃与反抗,而是自己经常保持清醒,把是非得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所感慨,也有所盘算。遇到机会,就要拿出力量进行一番改革。”然而,不管探春怎么努力,她都无力改变和挽救整个没落家族大势已去的颓势。最终她连自己的未来也无法把握,到头来只是一颗任封建家长摆布的棋子,她的婚姻像元春和其他姊妹的婚姻一样,都是服从于封建贵族家族利益和需要的。探春的悲剧是女性被压迫的悲剧,是人才被摧残的悲剧,是个人性格的悲剧,也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从探春努力探索最终徒劳无功来看,《红楼梦》笼罩着一层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好了歌》及其解注就是人生悲剧的主题歌。贯穿在《好了歌》里的中心思想是“变”。荣与辱、升与沉、生与死都在急剧的变化中,由于对一切传统的、现存的思想信念和社会秩序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挑战,同时,又因为新的出路、新的社会理想又那么朦胧,因而倍觉感伤,带着“色空”、梦幻的情绪。热爱生活又有梦幻之感,入世又出世,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红楼梦》不仅揭示了与封建社会格格不人的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代表的叛逆者的悲剧,还揭示了对封建社会竭忠尽智的卫道者的悲剧。贾探春,作为一个与其出身阶级生死与共、矢志不二而又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正统贵族少女,她站在封建正统立场上,自觉维护封建正统秩序,希望为自己的阶级贡献全部聪明才智,使贾家衰而复兴。但她同样被那个正在走向衰亡境地的、已经百孔千疮的封建社会,以不可逆转之势一同卷入危难的深渊,成为本阶级的可悲祭品。这种殉道者的悲剧的认识意义是独特的。《红楼梦》是一场封建末世的社会大悲剧,一切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都被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吞噬毁灭了。悲剧是大观园里众女儿的共同命运。尽管才高志大的探春费尽心力地理家,但她兴利除弊的事业却是徒劳的。探春的志再高,才再清明,也撑不住即将坍塌的大厦。她的人生悲剧给人的不仅是一种哀伤和惋惜,更重要的是一种强烈的感叹和深沉的悲愤。

“才自精明志自高”

——人物的刻画方法(一)《红楼梦》中作者十分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邢岫烟出身贫寒,探春看见她全身上下并无任何首饰装扮,唯恐她在姐妹面前不自在,于是就赠送给她一件玉佩表示心意。一天老太太看见宝玉手里拿了个金麒麟,恍惚间觉得自己的儿孙中也有人带过类似的物件,正在和众人讨论、纳闷时,细致观察地探春立即反应道:“云妹妹有一个。”试想贾府上下有几百号的人物,家里的姐姐妹妹穿着打扮更是变化各异,但探春的眼光却可以精细至此,真是非常了不起。在别人眼里习以为常,见过即忘的东西,却被敏感、聪明的三姑娘一件不落清清楚楚地记在心里。

第四十六回中,有一个往往不为人们注意的细节,荣国府总管赖大的儿子得官,赖嬷嬷来请贾府主子们去赖家花园喝酒听戏。探春注意到赖家的花园还不到大观园一半大,“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得知赖家的花园“有人包了去”,除去吃的鱼虾等外,“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而启发了她在大观园中进行改革,足见她的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和能力不凡。在接下来进行的改革中,探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采取免除重叠费用,节流减支,承包大观园,开源增收,去掉管制,减去中间盘剥等一系列“兴利除弊”的好措施。几件事过手,那些平素“眼里没人,心术厉害”的媳妇们都觉得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二)运用对比、对照的描写方法从中显示探春的与众不同

在“原应叹息”四春中排行第三的“三姑娘”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强烈的自尊心就是其个性特征的突出表现之一。区别于二姑娘的软弱木讷,四姑娘的孤傲冷僻,探春表现地更为强势,更为独立不可侵犯。第七十三回中,迎春的首饰金丝凤被奴才私自拿去赌钱,还捏造假账妙算。迎春面对这种情况竟不能辖治,探春得知后,深感愤懑:“谁主使他如此,先把二姐姐制伏,然后就要治我和四姑娘了?”这件事本和她无关,她却表现地异常激动。迎春和她一样是庶出,可没有表现地和她一样敏感多疑,而更多的则是忍耐和逆来顺受。“俗话说的‘物伤其类’,‘齿竭唇亡’,我自然有些惊心。”探春在自我防卫和维护地位身份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勇于战斗。

在大观园众多女儿当中,探春也是光彩夺目,惹人注意的。她的敏锐与林黛玉相较不相上下,但是她没有林黛玉的尖酸小性,反而更添了份坦荡的心胸,能容的气度。与迎春的“懦”,惜春的“怪”比起来,探春更加平实,并且出类拔萃。在管理能力方面,她是唯一让凤姐看中的的管家人才,但是王熙凤只重视眼前利益,丝毫没有长远打算,她还不识字,而颇通文墨,别擅书法的探春不得不更胜一筹。探春豪爽的性格可能只有湘云能与之抗衡,但是在才能和为人处世方面,湘云又实在不及她。作者就这样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面的、集各种优秀品质于一身的贵族小姐“敏”探春。(三)一系列语言行为的突出表现

探春有着敏锐的头脑和深远的预见性。对自己的宗法贵族之家的人际关系有着深刻的认知——“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对自己家族所面临的风雨飘摇的末世危机有清醒的认识,在“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的“丑态”发生时,她是唯一忧心如焚的一个,在七十四回中她痛心疾首地怒斥:“‘你们别忙,自然抄你们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她的话充满着警策与哲理。能从抄检中看到贾府的败亡之兆,并且发出如此严重警告者,在贾府中也只有探春一人。她满目泪痕为这大家族的来日灾祸担心,虽看到了自己的贵族之家正在经历着“自杀自灭”的衰败,却无法拯救它。“尽管探春是从正统观念出发,带着“家人皆醉我独醒”,“恨铁不成钢”的无可奈何的感伤和忧虑,但她无疑懂得,垂危家族的自我折腾将加速一败涂地的悲惨结局”。

与宝姐姐“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作人风范不同,探春的自尊心和个性向来是十分尖锐和锋芒毕露的。自尊心不容触碰,对于违反正统准则的行为也绝不让步。抄检大观园时,其他人都忍辱沉默,惟探春“秉烛开门而待”,声称:“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对于抄检大观园这一自相残杀的愚蠢之举,探春坚决抵制。王善保家自恃是王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于是她便要趁势作脸显好,当众拉扯探春的衣襟。三姑娘此时已怒不遏,甩手给了那婆子一个响亮的耳光,严厉斥责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这一巴掌,岂止打在王善保家的脸上?而是向所有试图藐视她的人狠狠一击,打击了她凛然不可侵犯的威风。探春维护的是做人的尊严,对于试图逾越正统准则的行为也决不妥协。“孰独谓莲社之雄才”

——人物的美学意义(一)庶出小姐的典型

探春这一形象之所以塑造得十分成功,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作者生动刻画出了庶出小姐这类典型。1.自卑

在封建社会有着十分严苛的宗教礼法体制。在“妻妾不分则宗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的中国封建社会,十分讲究“尊嫡卑庶”。赵姨娘虽是探春的亲生母亲,却只是贾政之妾,不是正妻,并且赵姨娘出身卑微,系仆家之女。她之前是王夫人的丫头,随着王夫人嫁到贾家,成为贾政的通房丫头。“阿克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海洋女神忒提斯抓住他的脚踵把他倒浸在冥河中,他浸过水的身体任何武器都不能伤害——只除了他的脚后跟。庶出,便是探春经不起攻击的‘脚后跟’”也是造成她自卑心理的主要来源。贾琏的小厮兴儿在向尤氏介绍贾府里的人员曾说:“三姑娘浑名‘玫瑰花’,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鸨窝里出凤凰’。”王善保家在抄检大观园时,倚仗的就是“又是庶出,他敢怎么”。故意掀扯探春的衣服,公然挑战主子的威严。就连凤姐也很探春惋惜道:“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

赵姨娘纵然成为了侍妾,可归根结底仍旧是个奴才,在宗法制社会奴才的身份一旦确定就很难改变。探春也深谙这一道理“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显而易见,在探春心里依然把亲生母亲赵姨娘视为奴才。我们不应过分苛责探春狠心、绝情。因为从小受封建教育影响和熏陶,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和封建贵族的伦理纲常已经侵入了探春思想的方方面面,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贵族小姐,去超越其阶级属性,超越时代。

为凤姐管理家务时,她自知“人微言轻”,不肯轻易表态。抄检大观园时,她说:“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因为自己不是嫡出的主子,这种心理上的劣势让她极力维护自己的丫头,对自身弱势的自我防范,处处显示了探春心底隐藏着的自卑心理。

2.敏感

冥飞在《古今小说评林》里说“满人世仆之制,主仆之分极严。所纳之妾,如系仆家之女,其看待自较所纳的平民之女不同”。探春的母亲出身奴隶,是“家里的”,所以其地位连“外面的”的贫民阶层出身的袭人也不如。因此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后的丧葬费比袭人的母亲少了二十两。探春是奴隶出身的赵姨娘的女儿,偏偏这个母亲又“质蠢愚赋性偏,含沙兴浪费周旋”,再加上如同枷锁一般的庶出身份,以上种种共同造就了探春另一个典型的性格特征——敏感。她不愿听到别人说她是庶出的,她扬言:“只管认老爷、太太两人,别人我一概不管。”

探春托宝玉在外面购买字画玩物,谈起了赵姨娘对于探春往日赠给宝玉鞋袜而心怀不满时,探春登时沉下脸来:“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怎么我该是做鞋的人吗?我不过闲着没事,做一双半双,爱给那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宝玉随口提及的一句话引起探春那么大的情感波动,敏感的探春是在给宝玉强调自己的身份是主子,不是该做鞋的奴才。这席话时刻提醒着别人,也提醒着她自己。3.自强

如果说自卑、敏感是探春作为庶出小姐的两大典型特征,那么超越自卑,击溃敏感,探春又塑造了庶出小姐崭新的另一面——自强。

在协理大观园时,她坚决按规矩办事,三言两语就把敢藐视“年轻姑娘”的吴新登家羞的“满目通红,忙转身出来”。在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聪慧的探春找准大观园长期存在的症结,快刀斩乱麻,一系列新政策的实施,使贾府上下从婆子丫头到“大管家”王熙凤无不心悦称赞。探春自立自强,经过一些列的努力之后,终于确立了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赢得了尊重。王熙凤“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单畏她五分”,想拉她“做个臂膀”;宝钗对探春也是心悦诚服“我们家的姑娘们就算她是个尖儿”;就连对贾府常冷眼旁观的黛玉也说探春是个“心里有算计”的“乖人”。探春在作《簪菊》诗曰:“高情不时入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她借菊咏怀,表达出如男子一般的自强与豪迈,以才干和见识弥补先天的缺憾,实现自身价值。

她对贾府现有的男人是不以为然的,如果她是男人,肯定不会像贾赦那样荒淫恣肆,不像贾政那样僵化庸碌,不像贾琏那样好色无耻。当然,她也不会像宝玉那样做个“富贵闲人”兼是思想叛逆者。

探春用她卓越的才干、超凡的见解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部分贵族小姐拥有的超越男子的品质和力量。令人钦佩与感叹!(三)标志贾府的衰落

探春的远嫁是贾府衰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又是她志存高远的必然归宿。

在太虚幻境薄命司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探春的册页上“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其判词为:“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预示着探春最后远嫁海疆的悲剧结局。“游丝一断浑无力”的风筝”,飘飘摇摇,前面“大海”茫茫,前途未卜。

无论探春多么出色,远嫁都是她无力更改的结局。回望,元春得春气之先,占尽春光,故能很快“晋封为凤藻宫秘书,加封贤德妃”。此时贾府“钟鸣鼎食”已达极致,处处昭显着“烈火油烹,鲜花着锦”之盛,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所说“迨元春被选为妃,荣公府愈贵盛,及其归省,则辟大观园以宴之,情亲毕至,极天伦之乐”。小说作者也不禁在文中感叹道此刻的大观园真是“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元春的出嫁至少为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换来了荣耀,而二丫头迎春一开始就被送进了狼窝。出嫁未久,就回来哭诉,说孙绍祖骂她是“醋汁老婆拧出来的”,“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好不好,打一顿撵回下房睡去”。受尽欺辱,委屈的迎春在这场婚姻里只是“准折”银钱的“以物易物”,任人摆布,毫无自由。在王夫人的安慰劝解中我们不难发现,封建家长在嫁女儿之前并不是没人看到这场婚姻安排的不妥,贾政就曾劝阻叫贾赦不作这门亲,而贾赦“执意不听”,这“一心情愿”归根结底还是五千两银子在作怪。

想这五千两银子在贾府繁盛时算的了什么?为了让秦可卿的“丧礼上风光些”,贾蓉很随意的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个前程。凤姐弄权铁槛寺收了三千银子帮人处理官司,还笑言自己根本看不上这点钱,只是给小厮做盘缠。可今非昔比,繁华的烟云已经开始弥散,五千银子对于封建家长来说足以构成诱惑,哪怕为此卖掉亲生女儿也在所不惜。权势地位正在可怕的衰退,家族的掌权者也清醒认识到了这一现实,可也无能为力,因此才有了王夫人劝迎春道:“这也是你的命。”好端端的一个“公府千金”被这个吃喝嫖赌骄奢淫荡的中山狼无情兽作践虐待得一载而亡。家势衰微让贾府对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四姑娘惜春是姐妹中年纪最小的她看透世态,感悟往昔的繁华只是一梦,恍若前世。这个大家族已是覆水难收,再无留恋,最后她碾断红尘毅然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此时此刻的贾府已经是“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最终“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现实是残酷的,败落的局势不可逆转,而探春正好处在这个转折点上,亲自见证了这个大家庭一步步地由胜转衰。纵然探春有幸嫁给某个王子当了王妃,也注定她不会幸福。元妃用她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被选做皇妃,那也只是“悲”,是“祸”,不是“喜”,“福”。元妃省亲本是件好事,但一家人相见,却“只管



人人文库> 全部分类>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19: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最神奇谶语是《分骨肉》,贾探春割舍了亲情,开始她的辉煌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是描写探春远嫁海外的《分骨肉》曲子。从判词和杏花签的影射,能够明确探春最后是被远嫁异国作了王妃。


再根据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之谶,结合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是昭君出塞、远嫁异国为王妃的故事影射,贾探春和林黛玉最终被以贤德妃妹妹的身份,赐婚远嫁去到西海沿子的一个岛国。第五十二回,薛宝琴送给贾探春腊梅,林黛玉水仙后,于潇湘馆讲述“西海沿子真真国西洋美人作诗”的故事,是对二人最终归宿的真切伏笔。

而探春的判词图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就说明二女同嫁后,林黛玉去世,留下贾探春一人孤悬海外。


八十回前的内容,关于贾探春的结局似乎就此而终。《分骨肉》也只是写到探春远嫁离别时为止。至于远嫁后的故事并没有明文体现。

好在《红楼梦》的特点在于“草蛇灰线,伏线千里”,以及众多的伏笔和隐喻,足够让人循序渐进揭开贾探春的真正结局。

第二回,娇杏的“命运两济”,明确影射贾探春婚后会否极泰来。她的人生非但远没有结束。我认为曹雪芹在判词和曲子中只写到探春远嫁,就因为作为“薄命”女儿,“分骨肉”是她人生的分水岭。是“薄命”的终结,也是辉煌人生的开始。


曹雪芹除了通过娇杏影射贾探春婚后的幸运人生外,还有两个重要伏笔作为补充。

第四十回,贾母两宴大观园招待刘姥姥,早饭就安排在贾探春秋爽斋的晓翠堂上。饭后刘姥姥带着板儿去到探春房间,作者通过刘姥姥的眼,对其中陈设描写的极为详细。与秦可卿房中陈设隐喻金陵十二钗不同,贾探春的房中陈设是对她未来人生的最关键伏笔。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花梨大理石大案,放在贯通的大空间中,凸显出对称的格局和主人探春的爽气。

案上堆满名家书法以及相关用具,用多来填满空间又不显拥挤,更趁房间阔朗。

斗大的汝窑花瓶囊还是大。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还是多。

以大衬大,以多填满,凸显了探春房间的精妙布置。

至于西墙上颜鲁公的对联字体厚重,米芾大幅的《烟雨图》幽远旷达,下面又是大观窑大盘,里边几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曹雪芹笔下全用“大”、“多”、“满”装点,借秋爽斋的陈设凸显出贾探春的阔达气度,让人赞叹信服。

而整个陈设对贾探春影射最大的,还得从案上大鼎往后开始划重点。

大鼎,为传承之器,且是国之重器。既然贾探春被嫁作王妃,且由娇杏影射。可以确认她婚后生下继承王位的王子,并母以子贵。


大观,是宋徽宗的年号,大观窑就是徽宗年间的官窑,也就是常说的“北宋官窑”,代表皇家和皇位,隐喻探春被嫁于帝王家。

大佛手,据《本草纲目》记载:佛手“虽味短而香芬大胜,置笥中,则数日香不歇。寄至北方,人甚贵重。”古人常以佛手供奉神佛以喻福寿。《红楼梦》便以此为谶。数十个大佛手,我认为代表数十个(年)福寿,以喻探春未来长寿。

白玉比目磬,据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以“比目”隐喻夫妻恩爱,以白玉以喻夫妻情坚,以“磬”譬喻夫妻和合。可知探春婚后幸福一如娇杏与贾雨村夫妻和合比目于飞。

梳理了曹雪芹借贾探春的房中陈设,对她远嫁异国后的婚姻和人生伏笔,就明白“分骨肉”实际正是探春人生逆袭的开始。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23 16:58・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11: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作者】元稹 【朝代】唐拼音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译文 注释
当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花前痛饮而醉,何等快活!今日我呆立在花前,抱病在身,一天天消磨着日子。 我独自倚靠在残破的窗帘旁,闲得无聊。惆怅地向外望去,只可惜我虚度了如此美好的春光。
作者介绍
元稹(779 -831),字微之,河南府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宰相、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但是在政治上并不得意,元稹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0: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春和探春:姊妹同为帝王妃却活出相反人生,秘密就在那串香橼上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为什么贾元春判词图画上,画了一个香橼?曹雪芹在暗示她的死因

“香橼”是指香橼果。为长圆形近乎柚子的果实,黄色皮粗而厚,可供观赏,果皮可入药。具备观赏性的是它另一个有名变种:佛手。






不过,佛手虽是香橼变种,二者隐喻意义却不同。佛手常被供于佛前,喻指点迷津,通福寿。《红楼梦》中佛手可是个好东西,得之者结果有“幸”。只是出现的次数不多。

第四十回,贾探春房中大观窑大盘里盛放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从探春的杏花签等相关伏笔来看,我认为这一大盘佛手预示她远嫁“分骨肉”后否极泰来,嫁作王妃福寿绵长数十年。

探春的佛手还有一个插曲,就是刘姥姥外孙板儿看着好要了一个,转手送给当时还叫大姐儿的巧姐。用佛手换了柚子。这处伏笔当影射日后板儿与巧姐姻缘。是以脂砚斋“庚辰双行夹批: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巧姐日后幸运得刘姥姥相助收养,此佛手当是一个重要的“祝福”之谶。

第七十二回,贾琏询问鸳鸯:“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油冻的佛手,因老太太爱,就即刻拿过来摆着了。因前日老太太生日,我看古董帐上还有这一笔,却不知此时这件东西着落何方。”鸳鸯于是告诉他说贾母摆了几日嫌厌烦,就给了王熙凤。

腊油冻佛手落入凤姐手中不出,无疑是被她私藏。说明她珍视宝贝。按说佛手隐喻福寿,凤姐得了“福寿”是好事。

但腊油冻佛手终究是假佛手,又是有福寿的贾母不喜欢,被王熙凤私藏起来,无法承载真福寿寓意。所以,王熙凤结局非但无福寿,反落得韶华殒命结局。






可见“佛手”并不一定是好事,得真佛手才有福寿幸运。得假佛手不但没有祝福还反受其咎。王熙凤是如此,贾元春也一样。

佛手是香橼的变种。香橼不是佛手也不具备福寿之意。元春判词中用香橼无疑不是好寓意。如果总结香橼味辛、微苦、略带酸涩的特性是“心有不甘”,就能还原出贾元春性格特点上的不足之处。

贾元春与贾探春姐妹同为帝王妃,又各自拥有香橼和佛手。曹雪芹如此设定,无疑是将姐妹二人作为对照刻画。






得“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的贾探春虽被远嫁,“分骨肉”后否极泰来,迎来人生巅峰得福寿。

得“香橼”的贾元春,贵为贤德妃却“心有不甘”,站得高跌得重,落得含恨而死,悲剧收场。

贾元春判词图画中的“香橼”,预告了她未来不得福寿的结局,源于她一直心有不甘的立场。而贵为贤德妃不能高瞻远瞩,一味自怨自艾,难免是祸非福。

还要注意“香橼挂在弓上”,应该指出贾元春的三点死因:源于贾府手中的军权,源于贾府参与针对皇帝的谋逆之祸,源于一场“马嵬驿之变”的军事冲突。






所以,判词图画中的“弓”和“香橼”,就已经还原出贾元春“恨无常”的死因和贾府抄家之祸的根源。这就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设譬的巧妙之处。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10-01 19:21・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20: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探春给哥哥宝玉送过鞋,宝玉送探春的东西,价值连城
屏山品红楼
2020-03-13 22:00

《红楼梦》三十七回,秋高气爽,探春仿效东晋东林寺之莲社、会稽东山之雅会,想在大观园起诗社,给众姊妹发去笺函,其中,给哥哥宝玉是这么写的:
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tōng guān ]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从此信笺中,读者得知,探春不小心染恙,宝玉很关心,一天好几次的派小丫头望候,还送去了鲜荔枝,除了吃的,还送了一幅颜真卿的墨宝给探春。
探春和宝玉兄妹二人互送礼物貌似很常态,二十七回探春就提及曾亲手做过一双华美异常的鞋给宝玉,还被贾政看见了,对此批评说太过奢华了。
但曹雪芹在此埋下“真卿墨迹”不细读不容易发现,却大有深意,正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空谷回声,一击两鸣。到了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众人进了探春的屋子秋爽斋,说到屋内的摆设,就有:
……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这一定就是宝玉送探春的那副“真卿墨迹”了。可不能小看了这幅对联 。此联在意韵上,表达的是古代隐士浪迹山林悠闲情趣的生活。烟霞是说自然风光,指山林、山水等。骨格就是指文人隐士志趣、品格、性情了。泉石同样代指山水,只是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泉、石又为文人雅士极为推崇的。总之,这是文人雅士在抒发自己对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让心灵无拘的人生理想和美好的向往。
颜真卿作品名录里的确没有找得到这样的一幅对联,而且,从年代讲,这种左右各一联的形式,学界认为是从五代后蜀主孟昶题桃符于寝门“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才开始的,是楹联的始祖。直到明中期,楹联之风才渐成雅事,盛行起来,到了清代,发展到了顶峰。当今神州大地和历史上所流传下来的名联,几乎为清作,明代的都很少。如果说唐代的颜真卿就做了这样格式的楹联,的确是太过超前和说不通的。

那么,杜撰此联意欲何为呢?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杜撰不稀奇,比如宝黛初会,宝玉问黛玉有无表字,黛玉说没有,宝玉就说自己送黛玉一字,就叫颦颦。还引《古今人物通考》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林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一下就戳穿他,说恐怕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立刻就认了,说古往今来杜撰的太多了,我为什么不行呢?这不过是曹公借宝玉之口来为自己的杜撰找借口罢了,甚是好玩。
颜真卿,是唐中期重要的政治家,书法家。论文,他创立颜体,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家。论武,平安史之乱,他战绩赫赫,深受李亨器重信任。颜真卿却因刚直不阿遭嫉妒,因忠心而惨遭灭身。颜真卿悲剧的结局却成就了他节烈忠义,熠熠生辉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为后人膜拜敬仰。

探春同样是善书法的,人格上,曹公赋予她“敏”字,这个敏,倒可以拆为智、勇、谋。她不但在理家时展示革除宿弊的素质,她还有一番价值实现的个人追求和家国情怀,恨不能为男子,可以出去做一番事业。探春身上的这种男儿气,还真是拿风格上“骨体坚实,书风雄媚;字内精微,字外磅礴”的颜真卿类比最合适。无论如何,若为颜真卿真迹,后世说价值连城并不为过。
和颜真卿类似,探春永诀故土亲人的远嫁,也是为国家牺牲了,但探春留给《红楼梦》、留给读者的,最深刻的是令人佩服和敬仰。
探春的一笺书信马上召集来了众人,大家齐聚秋爽斋,欢腾召开了第一次诗社筹备会议,恰时,贾芸送来了两盆白海棠,应时应景,预示各自命运谶语的海棠诗就要吟出,桐剪秋风里,众红楼女儿的莲社雅会开社大吉。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红楼梦》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1 07: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颜真卿 - 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颜真卿

别称
颜鲁公、颜文忠、颜平原、羡门子、颜太保


字清臣 别号应方

所处时代
唐朝

出生地
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

出生日期
709年

逝世日期
784年8月23日

主要作品
《多宝塔碑》《劝学诗》《颜勤礼碑》《祭侄文稿》等


主要成就
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创颜体书,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官职
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师、上柱国

爵位
丹阳县子→鲁郡公

追赠
司徒

谥号
文忠

祖籍
琅玡临沂

地位
楷书四大家之一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成就
3主要作品
4人物评价
5逸闻趣事
6亲属成员
7史料记载
8卒年争议
9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为官有声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颜氏家族本籍琅玡临沂,但自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起,颜氏家族已徙居京兆长安。

颜真卿像
颜真卿像
颜真卿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殷夫人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对母亲殷夫人非常孝顺。 开元九年(721年),七月,颜真卿随殷夫人南下,寄居苏州外祖父家。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他就读于京师长安的福山寺。十月,到尚书省吏部应试。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颜真卿中进士甲科。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经吏部诠选,任校书郎。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颜真卿因殷夫人病逝,赴洛阳丁忧三年。

天宝元年(742年),颜真卿回到长安,并中博学文词秀逸科(制举考试的一种)。 十月,被任命为醴泉县尉。 天宝五载(746年),三月,迁长安县尉 。据《云溪友议》所载,颜真卿又曾任临川内史,使“浇风莫竞,文政大行“,颇受赞誉。 经两次提升,任监察御史,奉命巡查河东、陇州。他在巡视过程中平反了五原冤狱,受百姓称赞。巡查河东时,劾罢不孝的朔方县令郑延祚,使其被朝廷下诏终身禁止录用。

天宝八载(749年),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因受宰相杨国忠厌恶,被外调为东都采访判官。 次年,再任殿中侍御史。 天宝十一载(752年),转任武部员外郎。 杨国忠始终想排挤他,于次年将颜真卿调离京师,出任平原太守。

折叠首唱大顺
参见:安史之乱

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当时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颜真卿便假托阴雨不断,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表面上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以此麻痹安禄山。安禄山果真认为他是个书生,不足忧虑。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严密,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骑快马到长安向玄宗报告。玄宗初起初听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叹息说:“河北二十四个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到京,玄宗大喜,对左右的官员说:“我不了解颜真卿的为人,他做的事竟这样出色!“ 当时平原郡有三千静塞兵,他又增招士兵一万人,派录事参军李择交统领,任用刁万岁、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等人为将领,分别统领军队,在城西门盛大地犒劳士兵,颜真卿慷慨陈词,泪水直流,全军都感奋。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目韦〉、邺郡太守王焘各领军来归附他。朝廷命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领五千精锐士兵渡河援助。

叛军攻下洛阳,派段子光送李憕、卢奕、蒋清的头到河北示众。颜真卿担心大家害怕,哄各位将领说:“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这些头都不是他们的。“于是杀了段子光,把三颗头藏起来。过了些时候,用草编做人身,接上首级,装殓后祭奠,设灵位哭祭他们。

颜真卿版刻像
颜真卿版刻像
此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杀了叛军将领李钦凑等人,清除了土门的敌人,十七个郡同一天自动归顺朝廷,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有二十万兵力,截断了燕赵的交通联络。朝廷任命颜真卿为户部侍郎,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颜真卿任李晖为自己的副手,而任李铣、贾载、沈震为判官。不久,被加拜为河北招讨采访使。

清河太守派郡人李萼来向颜真卿求援,李萼建议颜真卿联结清河郡,利用其钱粮。颜真卿便派出六千援兵,又向李萼求计,李萼说:“朝廷派程千里统帅十万军队,自太行山向东进发,准备兵出山郭口,限制叛军前进。您如果攻打魏郡,杀掉叛将袁知泰,用精兵打下〈山郭〉口。迎接朝廷的军队出〈山郭〉口攻打邺城、幽陵,平原、清河两郡共十万军队攻向洛阳,分出精锐部队控制要冲。您坚守不与敌人交战,不超过几十天,叛贼必然溃败,自相残杀而死。“颜真卿同意,就传送文告给清河等郡,派大将李择交、副将范冬馥、和琳、徐浩与清河郡、博平郡的五千军队驻扎在堂邑。袁知泰派白嗣深、乙舒蒙等领兵二万交战,叛军战败,被斩了一万多颗首级,袁知泰败逃到汲郡。

史思明围攻饶阳,派游军截断了平原郡的救兵,颜真卿害怕打不过敌军,便写信请贺兰进明,把河北招讨使让给他。贺兰进明在信都作战失败。恰逢平卢将领刘正臣据渔阳起义,颜真卿想坚定他的信心,派贾载渡海送去十多万军费,并用自己十岁的儿子颜颇做为人质。众人坚决请求将颜颇留下,颜真卿不听。

此时,太子李亨(唐肃宗)已在灵武登基。颜真卿多次派使者带着用蜡丸封的信向李亨汇报军政事务,李亨任命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任河北招讨使。当时军费困难,李萼劝颜真卿收取景城的盐资源,让各郡之间互相调济,保证了军费供给。理财家第五琦后来效仿此法,也使军中物资丰富。

折叠重振朝纪
安禄山乘虚派史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一带,各郡又沦陷,只有平原郡、博平郡、清河郡防守坚固。但人心惶惶,不能再振奋起来。颜真卿经与众人商议,于至德元载(756年)十月,放弃平原郡,渡过黄河,走崎岖小路到凤翔拜见李亨,李亨任命他为宪部尚书,又调任御史大夫。此时,朝廷正处于混乱状态,但颜真卿仍像平常一样按法律治事,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都被他弹劾降职。

广平王李俶(后改名李豫,唐代宗)统率二十万军队收复长安,辞行的那天,在行宫门前不敢上马,快步走出栅栏才上马。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于李俶上马,颜真卿予以弹劾。李亨退回他的奏章,慰勉说:“朕的儿子每次外出,朕都谆谆教育他,所以不敢失礼。管崇嗣年老腿跛,你暂且宽容他。“百官由此都严肃守礼起来。

长安收复后,李亨派左司郎中李选祭宗庙,在祝词上署名“嗣皇帝“,颜真卿对礼仪使崔器说:“太上皇还在川蜀,这样行吗?“崔器立即报告李亨更改,李亨因此赞赏颜真卿的才识。颜真卿又建议在长安郊野筑坛,由李亨向着东方哭祭,然后再派出礼仪使,李亨未采用此建议。宰相厌恶颜真卿直言劝谏,调他出京任冯翊太守。转任蒲州刺史,封丹阳县子。又被御史唐旻诬陷,降为饶州刺史。

乾元二年(759年),颜真卿任浙西节度使。淮西节度副使刘展将要反叛,颜真卿指示预先做好战备,都统李峘认为他无事生非,反而攻击他,李亨因此召颜真卿为刑部侍郎。刘展后起兵反叛,渡过淮河,李峘逃奔江西。李辅国将太上皇李隆基迁居西宫,颜真卿率百官问安,此举招致李辅国的厌恶,致仕其被降为蓬州长史。

宝应元年(762年),太子李豫即位,起用颜真卿为利州刺史,没有下任命书,改任吏部侍郎。又授荆南节度使,还未赴任,改拜尚书右丞。

广德元年(763年)十月,为躲避吐蕃入侵,李豫避难陕州,颜真卿请求让自己奉诏召仆固怀恩回朝,但李豫不同意。十二月,李豫回京,颜真卿请李豫先参拜陵墓宗庙,后在正殿即位。宰相元载认为他迂腐,颜真卿生气地说:“这意见用不用在您,进言的人有什么罪过?但朝廷规章哪能经受您两次破坏呢?“元载记恨在心。

广德二年(764年)正月,李豫命颜真卿以检校刑部尚书的职务任朔方行营宣慰使,劝说仆固怀恩入朝。颜真卿回答说:“陛下在陕州时,臣去用忠义的道理质问他,让他前来奔赴国难,他还有可来的道理。如今陛下已经回宫,他进不是勤王赴难,退则无法向大家解释,这时去召见他,他怎么肯前来呢!再说,告仆固怀恩谋反的人,仅有辛云京、骆奉仙、李抱玉、鱼朝恩四人而已,其余大臣都说他冤枉。陛下不如用郭子仪取代仆固怀恩,这样可以不战而使其臣服。“ 李豫同意。颜真卿因而留在京城主持尚书省事务,改封鲁郡公。

元载结党营私,怕群臣奏报李豫,因而让他下诏,让群臣进言时,都经自己审查才能上奏。颜真卿上奏劝阻,于是宦官在朝廷内外传播此事。

折叠历职抚湖
颜真卿掌管太庙的事务,说祭器没有整治,元载认为他诽谤朝廷,将其贬为峡州别驾,后改任吉州司马。大历三年(768年)四月,颜真卿改任抚州刺史。后任湖州刺史。

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颜真卿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他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颜真卿,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折叠刚正遭嫉
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被杀,经宰相杨绾、常衮举荐,颜真卿获召入朝,担任刑部尚书,随后升任吏部尚书。

大历十四年(779年),李豫驾崩,颜真卿任礼仪使。他上奏说前几朝皇帝追加谥号的礼节繁复,请按初定的礼节为准。颜真卿的意见遭袁傪排斥,往往无法上报朝廷。时值战乱之后,典章法令废弛,颜真卿虽然博古通今,但他的建议多被权臣阻扰,难以实施。

颜真卿因刚正而得罪宰相杨炎,被改为太子少师,但仍兼任礼仪使。到奸相卢杞掌权后,更加厌恶颜真卿的刚正,改授他为太子太师,罢免其礼仪使一职。卢杞还多次派人探听哪一个方镇方便些,准备把他排挤出京都。颜真卿去见卢杞,告诉他说:“你先父卢中丞(指卢奕)的头颅送到平原郡,脸上满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亲自用舌头舔净,您忍心不容忍我吗?“卢杞表面惊惶地下拜,但内心却恨之入骨。

折叠忠至灭身
建中四年(783年),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建议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唐德宗李适同意。朝臣为此大惊失色,宰相李勉秘密上奏,“以为失一国老,贻朝廷羞“,坚决要求留下他。河南尹郑叔则也劝他不要去,颜真卿回答说:“圣旨能逃避吗?“

颜真卿到后,李希烈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时,李希烈让自己的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厅堂内外。颜真卿刚开始宣读圣旨,那些人就冲上来,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他又是谩骂,又是威胁。颜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才用身子护着他,命众将退下,让颜真卿住进驿馆。李希烈逼他写信给朝廷,来洗刷自己的罪行,颜真卿不听,李希烈就借他的名义派他的侄子颜岘与几个随从到朝廷继续请求,李适没有答复。颜真卿每次给儿子写信,只告诫他们严谨地敬奉祖宗,抚养孤儿,从未有其他的话。

李希烈派李元平劝说他,颜真卿斥责李元平说:“你受国家委任为官,不能报答国家,想我没有兵杀你,还来诱说我吗?“李希烈请来他的同党,设盛会,唤来颜真卿,并指使戏子们借唱戏攻击和侮辱朝廷。颜真卿愤怒地说:“您是皇帝的臣子,怎么能这样做!“起身拂衣离去。李希烈非常惭愧。当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藩镇的使者都在座,对李希烈说:“很早就听说太师的名望高,品德好,您想当皇帝,太师来了,选人当宰相谁能超过太师?“颜真卿斥责说:“你们听说颜常山没有?那是我的兄长,安禄山反叛时,首先起义兵抵抗,后来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骂叛贼。我将近八十岁了,官做到太师,我至死保持我的名节,怎么会屈服于你们的胁迫!“众人面尽失色。

鲁公写经图
鲁公写经图
李希烈最终将颜真卿逮捕,用甲士看守着。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传言说要活埋他,颜真卿约见李希烈说:“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戏!“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兵败时,李希烈命令把张伯仪的旌节以及被俘士兵的左耳送给颜真卿看,他痛哭扑地,气绝后又苏醒,从此不再与人说话 。恰逢李希烈同伙中的周曾、康秀林想偷袭杀掉李希烈,尊颜真卿为帅,事情泄露,周曾被杀死,李希烈就把颜真卿押送到蔡州的龙兴寺。颜真卿估计自己一定会死,于是写了给德宗的遗书、自己的墓志和祭文,指着寝室西墙下说:“这是放我尸体的地方啊!“李希烈称帝时,派使者问登帝位的仪式,颜真卿回答说:“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国家礼仪,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 胡三省评此语“辞不迫切而义甚严正“ 。[1]

后来,唐军日益强大,淮西形势转变。李希烈派部将辛景臻、安华到颜真卿住所,在寺中堆起干柴说:“再不投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跳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与朱泚叛乱被杀,李希烈因而发怒,派宦官前往蔡州杀害颜真卿,说:“有诏书!“颜真卿拜了两拜。宦官说:“应该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没有完成使命,有罪该死,但使者是哪一天从长安来的?“宦官说:“从大梁来。“颜真卿骂道:“原来是叛贼,何敢称诏!“于是被缢杀,享年七十六岁(一作七十七岁),时为兴元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  。嗣曹王李皋听到颜真卿死节的消息后,为他流下眼泪,三军都为之痛哭。

半年后,叛乱平定,淮西节度使陈仙奇派军将护送颜真卿的灵柩回京,颜真卿之子颜頵、颜硕至汝州襄城县迎丧。同年,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 德宗为他废朝五日,追赠司徒,谥号“文忠“,另赠钱五十万、粟二百硕。

贞元六年(790年)十一月,朝廷录用颜真卿的一个儿子为正员官。 次年二月,朝廷授颜頵为河中户曹参军,“旌忠烈之后“。

绍兴三年(1133年),宋高宗赵构御赐颜真卿庙额为“忠烈“,尊其为神。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折叠书法
成就、地位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书法《自书告身帖》
颜真卿书法《自书告身帖》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比较端庄遒劲还有《颜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正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所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尤其是印岁以后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书学境界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第二境界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其间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鲜于氏离堆记》、《磨灭记》、《颜允南碑》、《韦缜碑》、《臧怀恪碑》、《郭家庙碑》、《颜秘监碑铭》、《颜乔卿碑》、“逍遥楼“三字、《殷践猷碑》、《张景倩碑》、《元子哲遗爱碑》、《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麻姑山仙坛记》、《小字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碑》、《颜含大宗碑》、《宋广平碑》、《重建颜含碑》、《八关斋会报德记》等。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书生--斗士--统帅,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第三境界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干禄字书》、《竹山堂联句》、《妙喜寺碑》、《颜杲卿碑》、《李玄靖碑》、《颜勤礼碑》、《马璘碑》、《颜家庙碑》、《颜氏告身》、《奉命帖》、《移蔡帖》等。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至此境界,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折叠思想
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尤崇忠孝。他认为德有三,“孝悌称其至“。常有五,“仁道原其终“。善事父母谓孝,和睦兄友谓悌。孝悌为仁之本。竭诚奉君主谓忠,“率义忘穷谓勇“,“子仕教忠之谓慈“,战阵勇敢谓孝,“慈孝有裕“,则道存于方册。他主张君主要掌握赏罚二柄,此为事在必行。“无功受赏,为善不劝;有罪不罚,为罔辨“ 。应使天下知道有必行之法,有必赏之令。

颜真卿总结唐立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建言唐德宗李适要广开言路。颜真卿不但精通儒学,而且身体力行,以尽忠孝,被后世儒者奉为修身楷模。[2]

折叠礼制
颜真卿久任礼仪使,参定礼仪,对唐朝的礼仪制度多有厘正。建中三年(782年),颜真卿向李适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 史称其“集(《颜鲁公集》)中《庙享议》等篇,说礼尤为精审“。

折叠文学
颜真卿在《颜真卿集》中所撰的作品,大多系实用性文字,言辞率真慷慨,意直气壮,生动感人,对唐代古文运动有促进作用。为后世所称颂的《论百官论事疏》、《与郭仆射书》等,宏词沉郁,忠节之言,如见其人,充分体现了颜真卿的忠烈刚直品节。

晁公武称其“学问文章往往杂於神仙浮屠之说,不皆合於理“。[3]高棅在《唐诗品汇》中评道:“鲁公情欣所遇,悉综古调,颇尚格气,不事弥文。虽有一二近体,不过游戏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载不及百篇,大都守吴兴时,与皎僧、陆处士之流结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旷世之情,优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时色相。“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颜真卿传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其中《颜勤礼碑》比较端庄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著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后人辑其诗文为《颜鲁公文集》15卷。 [4]《全唐诗》、《全唐诗补编》 [5]及《全唐文》亦收录有其作品。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折叠总评
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

折叠历代评价
李隆基: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6] (《旧唐书》引)

李萼:闻公义烈,首唱大顺,河朔诸郡恃公为长城。 (《旧唐书》引)

李亨: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忠谠罄於臣节,贞规存乎上范。述职中外,服劳社稷。静专由其直方,动用谓之悬解。山公启事,清彼品流;叔孙制礼,光我王度。惟是一有,实贞万国,力乃稽古,则思其人。 [7](《授颜真卿太子少师敕》)

卢杞: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旧唐书》引)

令狐峘:①有唐名臣赠司徒鲁郡文忠公颜公,奉大顺为元功,建大节为至忠,以安横流,以纽颓纲,秉是一心,祗事四朝。 (《颜真卿墓志铭》)②自登朝及作藩牧,常以安君厚俗为务,奖善伐恶为志。言非至公,不发於口;事非直道,不几於心。植操则夷齐之高也,理戎则羊陆之仁也,当朝则汲黯之正也,莅下则廉范之通也。蕴是具美,行乎至俭,强暴莫敢冲,千飙不能动。大义久废,公起之;醇风久(阙),公还之。非贤人之业,何以臻此?然虚已下士,不以名位自高,苟有道者,蓬门鹑衣,必与抗礼。……善与人交,执友之子,义均甥侄。介操所至,不迁其守。刚而中礼,介而容众,静而无闷,动而有光。便於已,希权幸不为也;君有命,蹈汤火不辞也。心在弭乱不在功,志图报国不图生,故其杀身成仁,视死如归,虽汉之龚胜、魏之王经,无以加焉。 (《颜真卿墓志铭》)

李适: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属贼臣扰乱,委以存谕,拘肋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赠颜真卿司徒诏》)

穆员:惟公道冠四朝,位先百辟。望安社稷,名动神只。期以日照天临,风清雨涤。受命以出,视途如归。 (《为淮西宣慰使郑右丞祭颜太师文》)

殷亮:昨段秀实奋身击泚(朱泚)首,今颜真卿伏缢烈(李希烈)庭,皆启明君臣,发挥教训,近冠青史,远绍前贤。 (《颜鲁公行状》)

陆羽:徐吏部不受右军笔法,而书体裁似右军,颜太保受右军笔法,而点画不似。盖徐得右军皮肤眼鼻,所以似之,颜得右军筋骨心肺,所以不似也。 (《书谱》)

顾况:其鸿名大德,在晋则顾府君秘、秘子众、陆玩、陆纳、谢安、谢万、王羲之、坦之、献之,在宋则谢庄、张永、褚彦回,在齐则王僧虔,在梁则柳恽、张谡,在陈则吴明彻,在隋则李德林,国朝则周择从令闻也,颜鲁公忠烈也,袁给事高谠正也,刘员外全白文翰也。 (《湖州刺史厅壁记》)

裴敬:以忠烈称者,颜鲁公、段太尉。[8] (《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刘昫:①国,是武之英也;苟无杨炎弄权,若任之为将,遂展其才,岂有朱泚之祸焉!如清臣富于学,守其正,全其节,昌文之杰也;苟无卢杞恶直,若任之为相,遂行其道,岂有希烈之叛焉!夫国得贤则安,失贤则危。德宗内信奸邪,外斥良善,几致危亡,宜哉。噫,“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二君守道殁身,为时垂训,希代之士也,光文武之道焉。 (《旧唐书》)②自古皆死,得正为顺。二公云亡,万代垂训。 (《旧唐书》)

宋祁: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详观二子(段秀实、颜真卿)行事,当时亦不能尽信于君,及临大节,蹈之无贰色,何耶?彼忠臣谊士,宁以未见信望于人,要返诸己得其正,而后慊于中而行之也。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新唐书》)

孙甫:颜真卿之立朝,论议风节,时无伦比。 (《历代名贤确论》引)

石介:唐家六世树威恩,外建藩翰御不宾。二十三州同陷贼,平原犹有一忠臣。圣贤道在惟颜子,忠烈名存独杲卿。甘向贼庭守节死,不羞吾祖与吾兄。 (《颜鲁公太师》)

刘敞:鲁公极忠不避难,临难不违义,是其尘垢糠秕,犹将祗饰而诵习之,以劝事君,况其所自造之文乎? (《颜鲁公集原序》)

欧阳修:①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集古录跋尾》)②颜公忠义之节,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像其笔画,而不免惑于神仙之说。 [9](《集古录跋尾》)

朱长文:(颜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续书断》)

苏轼:①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东坡题跋》)②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 (《论书》)

李行中:平生肝胆卫长城,至死图回色不惊;世俗不知忠义大,百年空有好诗名。 (《读颜鲁公碑》)

马存:公之功名事业已绝于人,而文学之妙亦不可及。 (《颜鲁公祠堂记》)

范祖禹:真卿忠义奋发,而功不就者,以不与李、郭为犄角,而进明是让也。 (《志远斋史话》引)

米芾:①颜真卿(书)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特立,卬然有不可犯之色。 (《宾退录》引)②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 (《海岳名言》)③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人俗品。 (《海岳名言》)

徐俯:公生开元间,壮及天宝乱。捐躯范阳胡,竟死蔡州叛。其贤似魏征,天下非贞观。四帝数十年,一身逢百难。 (《容斋三笔》引)

姚兕:吾慕其人耳。 (《宋史》引)

晁公武:世谓真卿忤杨国忠、李辅国、元载、杨炎、卢杞,拒安禄山、李希烈,废斥者七八,以至於死而不自悔,天下一人而已。……而所为乃尔者,盖天性然也。[3] (《文献通考》引)

綦崇礼:昔唐天宝之乱,河北列郡并陷,独常山、平原能为国守者,盖杲卿、真卿二颜在焉。 (《困学纪闻》引)

刘珙:此五君子(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其心则皆所谓光明正大,踈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揜者也,其见于功业文章,下至字画之微,盖可以望之而得其为人。 (《梅溪集序》)

朱熹:颜鲁公只是有忠义而无意智底人。当时去那里,见使者来,不知是贼,便下两拜。后来知得,方骂。 (《朱子语类》)

洪迈:颜鲁公忠义大节,照映今古,岂唯唐朝人士罕见比伦,自汉以来,殆可屈指也。 (《容斋随笔》)

童敏德:未说邦人怀使君,且为前古惜忠臣。德宗更用卢杞相,出当斯位诚艰辛。生逆龙鳞死虎口,要与乃兄同不朽。狂童希烈何足罪,奸邪嫉忠假渠手。乃知成仁或杀身,保身不必皆哲人。此公安得世复有,洗空凡马须骐驎。 (《容斋三笔》引)

赵秉文:①陛下勿谓书生不知兵,颜真卿、张巡、许远辈以身许国,亦书生也。 (《金史》引)②肃代有一颜真卿而不能用,德朝有一陆贽而不能用,宣朝有一李德裕而不能用,自是以还,唐衰矣。 (《唐论》)

徐钧:一曲霓裳失太平,渔阳鼙鼓暗风尘。君王只识杨丞相,不识平原老守臣。 (《颜杲卿》)

王应麟:①颜鲁公为《郭汾阳家庙碑》云:“端一之操,不以险夷概其怀;坚明之姿,不以雪霜易其令。“斯言也,鲁公亦允蹈之。 (《困学纪闻》)②颜真卿、郑畋以兴复为己任,倡义讨贼,其志壮矣。真卿权移于贺兰进明,畋见袭于李昌言,功不克就。故才与诚合,斯可以任天下之重。 (《困学纪闻》)

文天祥: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江以北无坚城。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咸京。明皇父子将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哀哉常山惨钩舌,心归朝廷气不慑。崎岖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节。当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陷李希烈。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 (《过平原作》)

郑枃:其人亡,其书存,古今一致,作者十有三人焉。……颜真卿含宏光大,为书统宗,其气象足以仪表衰俗。

陶宗仪:惟其忠贯白日,故精神见扵翰墨之间者,特立而兼括,自篆籀分隶而下,同为一律,号书之大雅,论者谓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此其大槩也。又谓“如锋绝剑摧,惊飞逸势,至其千变万化,各具一体。……其正书真足以垂世。 (《书史会要》)

罗贯中:①万古真卿义不磨,冲天豪气世间无。忠贞凛凛名犹在,烈烈轰轰大丈夫。 (《隋唐野史》)②颜鲁公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然以耄耋之年,犹不能豫为退身之策,卒至陷于逆贼之手,良足悲矣。 (《隋唐野史》)

孙承恩:乌合抗胡,白首陷贼。秉执节义,甘蹈鼎镬。坐斥降奴,视若蚁虱。劲气孤忠,严霜烈日。 (《古像赞》)

丰坊: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论书势云:“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自钟、王以来,知此秘者。……唐则欧阳信本、虞伯施、褚登善、薛纯陀、薛嗣通、孙过庭、钟绍京、贾膺福、李泰和、贺季真、李太白、张伯高、杜子美、颜清臣、柳诚悬、钱藏真、张从申,……虽所就不一,要之皆有师法,非孟浪者。 (《书决》)

何良俊:唐人书,欧阳率更得右军之骨,虞永兴得其肤泽,褚河南得其筋,李北海得其肉,颜鲁公得其力。此即所谓皆有圣人之一体者也。 (《四友斋丛说》)

王世贞:书家铁手腕当推颜鲁公第一,如前数帖皆稿草,不经意而天真烂然,往往有步武山阴意。至于文则愈窜改而愈不快,人有不胜其絮与沓拖者,何也?鲁公在唐举制科,又中文词清丽科,此尤不可晓。 (《弇州续稿》)

陈懿典:鲁公几历奸佞,几遭谗沮,卒能以忠节自著,而终为奸谗所陷。其从兄杲卿已先死难,一门靖节。 (《读史漫笔》)

高维岳:嗣若韩昌黎之文起八代,颜鲁公、文丞相之忠耿千秋,此其著者。 (《敬亭山记》)

董其昌: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杨凝式)得之,赵吴兴(赵孟頫)弗能解也。 (《画禅室随笔》)

钱谦益:鲁公以精忠大节,不容于本朝。……此告(《自书诰》)流传至今,虽悍夫弱女见之,皆知改容敛手。然当日之事,回环思之,犹可为感激流涕也。 (《跋颜鲁公自书诰》)

宗本:颜鲁公具大节义,文章书法,孰能加焉? (《归元直指集》)

张凤翔:呜呼!古忠臣烈士不幸而死于奸臣之手,如伯嚭之杀伍子胥、王凤之杀王章、曹操之杀孔文举、王敦之杀周伯仁、李林甫之杀李北海、卢杞之杀颜鲁公、秦桧之杀岳武穆者非一,而独公与武穆,至今英雄之恨未销。 (《墓祠碑记》)

冯班:①唐人行书皆出二王,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 (《钝吟书要》)②颜书胜柳书,柳书法却甚备,便初学。 (《钝吟书要》)③颜鲁公书磊落嵬峨,自是台阁中物。 (《钝吟书要》)④鲁公书如正人君子,冠佩而立,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钝吟书要》)

王夫之:①二颜之起河北,张,许之守唯阳,皆率市人以战,贼之所望而目笑者也。 (《读通鉴论》)②颜鲁公一振于平原,旬日之闲,而得勇士万馀人,于是卢全诚于饶阳,李奂于河闲,李随于博平,而颜常山所收河北义旅凡二十馀万,张唯阳所纠合于雍邱者一日而得数千人,皆蹀血以与贼争死命。斯固三数公忠勇之所激,而岂此数十万比屋之民,皆养愤填胸、思拯国难者乎? (《读通鉴论》)③颜鲁公谓卢杞曰:“先中丞传首至平原,真卿以舌舐其面血,公忍不相容乎?“近世高邑赵冢宰以魏广微叔事逆奄,而欢曰:“昆溟无子。“鲁公陷死于贼中,冢宰没身于远戍,取祸之繇,皆君子之过也。 (《读通鉴论》)

释如纯:诗书法程,节义严峻,孰如颜鲁公? (《耶稣会文献汇编》)

褚人获:通幽顾家不顾国,承业冒功更忌功。坐使忠良被兵刃,空将血泪洒西凤。 (《隋唐演义》)

张彦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使人谋之允当而厥功,弗就则天地。杲卿二失、真卿二过。……军国之事重矣,倚任非人,鲜不偾事,是以兄弟二人忠义凛凛,而功烈不就者,职是故也。天何咎哉? (《读史矕疑》)

李光地:①立言最要谨慎。魏郑公、颜鲁公,为人忠亮节义如此。 (《榕村语录》)②颜鲁公忠义强直,至死不变。 (《榕村语录》)

朱轼:杲卿、真卿各以一郡起兵,讨贼事虽无成,大义凛千载矣。义声一动,河北响应,以二公之才,乌合二十万,而常山未及旬日,平原亦终不支。……杲卿骂贼百世下,如闻其声;真卿立朝忠贞劲直,侃侃乎社稷之佐。临难则抗节贼庭,至死不屈。二人为唐室增光,岂小哉? (《史传三编》)

金维宁:常山死于安禄山,平原死于李希烈,贞心劲节,允称二难,当为作颜氏双忠传。 (《垂世芳型》)

爱新觉罗·玄烨:史称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 (《跋颜真卿墨迹后》)

郑元庆:公忠义之节,明若日月、坚如金石,自可以光后世、传无穷,不待其书然后不朽。 (《石柱记笺释》)

蔡世远:抗节不屈,则张、许、段、颜、文信国、余阙最烈。 (《历代名臣传序》)

纪昀:真卿大节,炳著史册。而文章典博庄重,亦称其为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杨以贞:若用李萼,则不让进明,而与李、郭为犄角矣,惜鲁公之不知出此也。 (《志远斋史话》)

周星莲:近又见得颜鲁公书最好,以其天趣横生、脚踏实地、继往开来,惟此为最。 (《临池管见》)

计大受: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史林测义》)

蔡东藩:①拚生一击报君恩,死后千秋大节存。试览《唐书》二百卷,段颜同传表忠魂。 (《唐史演义》)②颜真卿奉敕宣慰,不受李希烈胁迫,且累叱四国使臣,直声义问,足传千古。……唐室不谓无人,误在德宗之信用奸佞,疏斥忠良耳。 [10](《唐史演义》)

汪桢:呜呼!真卿之死其职,岂足以尽公之节哉?惟历折权奸而始终不以死生为顾虑,非笃于道者,何能致此。 (《史弋》)

折叠编辑本段逸闻趣事
折叠御史雨
参见:御史雨

颜真卿担任监察御史时,曾巡查至五原。当地有冤狱很久没有断案,天又干旱,颜真卿平反冤狱后,天降大雨,五原的百姓称此为“御史雨“。

折叠劾罢县令
颜真卿巡查河东时,上书唐玄宗李隆基,弹劾朔方县令郑延祚在母亲死后三十年还未将其下葬,李隆基诏令终身不录用郑延祚。听闻此事的人都感到害怕。

折叠不屈权贵
酷吏吉温因为私怨,曾陷害御史中丞宋浑,使其被降至贺州任职。颜真卿说:“怎能因一时气愤就想害宋璟(唐玄宗初年名相)的后代呢?“ 安史之乱时,任御史大夫的颜真卿仍遵守礼法,弹劾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及广平王府都虞候管崇嗣等人,使百官因此奉法守礼。  晚年时,他因刚正直言而相继得罪于宰相元载、杨炎、卢杞等人,最终因此遇害。

折叠改善风俗
颜真卿坐像
颜真卿坐像
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时,县里有个叫杨志坚的人,酷爱学习,但家里贫困,不为乡人所了解。他的妻子因为钱财的供给太少,向他要休书离婚。杨志坚写了一首诗送给她说:“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他的妻子拿著诗,到州里去办理官府的公文,以便改嫁。颜真卿在评判的公文上说:“杨志坚很早就钻研儒家学说,很有作诗的名声,心里虽然羡慕高高地考中科举,自身却没有享受到一点俸禄。他的愚昧的妻子看他始终没有考中功名,竟然不想再和他一起生活下去,不愿意象冀缺的妻子,帮助丈夫成就事业;只想学朱买臣的女人,讨厌并抛弃自己的丈夫。给家乡带来耻辱,败坏了道德教化,如果不给以惩罚警诫,怎么能制止这类轻浮的行为呢?妇人应当打二十板子,任凭她去改嫁。杨志坚秀才,资助他粮食布匹让他随着军队暂时担任个职务。“四面八方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没有不心悦诚服的。从此江表一带的女子,没有敢抛弃她的丈夫的。

折叠封仙传说
古代神仙传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收录了颜真卿的传记,并引用全真道南宗的创派人白玉蟾之言,称“颜真卿今为北极驱邪院左判官“。

折叠编辑本段亲属成员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祖先        颜回        字子渊,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十六世祖        颜盛        字书台,一字书震,曹魏时官至青、徐二州刺史,封关内侯。
十二世祖        颜含        字弘都,东晋时官至右光禄大夫、光禄勋,封西平县侯,卒谥“靖“。
五世祖        颜之推        字介,北齐时徙居长安,隋朝时官至东宫学士。著有《颜氏家训》。
高祖        颜思鲁        字孔归,官至秦王府记室参军。
曾祖        颜勤礼        字敬,官至弘文馆学士。
祖父        颜昭甫        官至曹王侍读,追赠华州刺史。
父亲        颜惟贞        字叔坚,官至薛王友,追赠太子少保。
母亲        殷氏        教育颜真卿直至成人。
子辈        长子        颜颇        安史之乱时被颜真卿送为人质。
次子        颜頵        字葵山,官至河东士曹,封沂水县男。
三子        颜硕        官至秘书省正字。
曾孙辈        曾孙        颜弘式        唐文宗时被授为同州参军。
折叠编辑本段史料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七十八》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

《书史会要·卷五》

《尧山堂外纪·卷二十七》

《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二十九》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列传五十一》

折叠编辑本段卒年争议
关于颜真卿的卒年日期,史书大体有两种观点:

1、兴元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持此说的有《颜真卿墓志铭》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及《钦定续通志》 、《陔余丛考》 。其中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中说明了采用此观点的原因:“《实录》及《旧(阙)》(应指《旧唐书·颜真卿传》)云(八月)三日,今从之。“

2、贞元元年八月二十四日(785年10月1日):持此说的主要是唐人殷亮所撰的《颜鲁公行状》,《行状》除记载“……其年八月二十四日,又使景臻等害於龙兴寺幽辱之所,凡享年七十七“外,还引用嗣曹王李皋的上言称“臣见蔡州归顺脚力张希璨、王仕禺等说,去年八月二十四日(颜真卿遇害)……臣听之未毕,涕泗交流。三军对臣,亦苦呜咽“。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墓址
颜真卿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三兆村,原有七座坟墓,墓主依次是:颜师古、颜勤礼、颜杲卿、颜真卿、颜允南、颜允臧、颜幼舆。今茔地冢碑无存。

《旧唐书·颜真卿传》载:“及淮泗平,贞元元年,陈仙奇使护送真卿丧归京师(长安)。[6]“ 《新唐书·颜真卿传载》:“淮蔡平,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

令狐峘 《神道碑铭》载:“归葬于万年县之旧原。“ 殷亮《颜鲁公行状》载:“淮西平,仙奇遣军将营送公神于京师。嗣子栎阳县尉頵、次子秘书省正字硕迎丧至汝州襄城县,乃葬焉……以其年十一月三日,葬万年县凤栖原之先茔。“

折叠纪念馆
参见:颜真卿纪念馆

颜真卿纪念馆
颜真卿纪念馆
颜真卿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东连乌龙潭公园,南望蛇山,西邻龙蟠里,北依清凉山、虎踞关,清静幽雅,翰墨流香。这里原名颜鲁公祠,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祭祀颜真卿的祠庙遗迹。现存的颜鲁公祠为砖木结构,青砖小瓦,有大殿,配殿、东西厢房12间,占地1500平方米。

1982年,颜鲁公祠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至1995年,鼓楼区政府拨款全面维修颜鲁公祠。并在原放生井上恢复修建新放生亭一座。庭院内增设景点,栽种名贵花木。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题“书坛泰斗“,镶金匾高悬与大殿内正中上方。[11]

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赵孟頫
参考资料
1.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九·唐纪四十五》  . 国学导航 . [2018-8-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1 07: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妹情深?只是贾探春的一面热罢了,贾宝玉不止一次吐槽探春
萍风竹语123
萍风竹语123
​关注她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探春是异母兄妹,但是在别人眼中,他俩的关系比贾探春和贾环的关系还要亲密。


第二十七回,芒种节大家都在大观园里玩耍,贾探春看到贾宝玉来了,便赶忙打招呼,喊着贾宝玉到一旁去说体己话。宝钗见了还打趣他们:

说完了,来吧,显见的是哥哥妹妹了,丢下别人,且说体己去,我们听一句儿就舍不得了。

三十七回,贾探春生病,贾宝玉不但派人问候,而且还送上鲜荔枝让探春品尝,送上颜真卿的墨迹让探春赏玩。

平时,贾探春攒了些银子,会拜托贾宝玉为自己买一些小玩意。为了回报,也会给贾宝玉做双精致的鞋子什么的。贾探春和贾宝玉之间的兄妹之情看起来让人生羡。


赵姨娘因此很有意见,埋怨贾探春不给自己的正经兄弟贾环做鞋子,贾探春非常恼怒,还说她不过闲着没事儿,做一双半双,爱给哪个哥哥兄弟,随她的心,谁敢管她不成?可见在贾探春心里,与贾宝玉的关系远远的超过贾环。


但是兄妹情深,这只是贾探春单方面这样。在贾宝玉那里,这一切都是塑料的。贾宝玉并没有真的把贾探春看成是自己的亲妹子。并且在黛玉面前不止吐槽过一次。


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劝说林黛玉要保重身体,为了让林黛玉关注自己,不但强调自己对林黛玉的好,还不忘在黛玉面前卖惨:

“……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里,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上,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一一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是独出,只怕我和你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份心。有冤无处诉!”

贾宝玉的这段话,很明显地把自己和探春和贾环的亲疏说清楚了。不管贾探春如何表现,都改变不了她和贾宝玉是异母兄妹的事实。


第六十二回,宝玉生日时,黛玉见探春不做份外之事,对宝玉说探春是个乖人,宝玉便向黛玉吐槽:

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她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呢?
黛玉说探春是个“乖人”,这是褒义,是说贾探春知分寸,懂进退,做事有规有矩。但宝玉对探春的认识却又进了一步,认为贾探春利用自己与凤姐去震摄别人,有心机,会算计。宝玉是个富贵闲人,喜欢单纯纯粹的人与事,心里对探春的利用很看不上,语气上就带有埋怨讽刺的意味。


其实,贾宝玉对贾探春的疏远,不仅仅表现于在黛玉面前对贾探春的吐槽,还表现在一些细节上。如贾探春生病,贾宝玉只是派人去探问一番,送了些东西而已。贾探春拜托贾宝玉去为自己买一些古朴的小玩意儿,贾宝玉并不情愿,而是答应让自己的小事去买,贾探春要为贾宝玉做鞋,贾宝玉也拒绝了。


贾宝玉和贾探春看起来兄妹情深,但上赶着不是买卖,贾探春不管对贾宝玉有多好,在贾宝玉那里,都过不了不是一母同胞的坎儿。贾探春对贾宝玉来说永远是“隔母的”。
发布于 2021-10-01 18: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1 07: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探春房间里的一个摆件,解释了王夫人敬畏探春的根本原因!
云野6yd4x79rgf 2018-09-27   |  867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古代社会,尊卑观念很强烈,人们信奉的是嫡庶有别、长幼有序,即使是个庶出的男孩子也不见得能在家族里立足,庶出的姑娘的境遇就更差了。

探春是贾政和赵姨娘的女儿,是个庶出的姑娘。因此,她虽然出生在大户人家,但实际上她的身份是很尴尬的。

探春房间里的一个摆件,解释了王夫人敬畏探春的根本原因!

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前,贾母疼爱贾宝玉之余也将自己的爱分给了迎春、探春和惜春这三个姑娘。

在贾府三春里,毫无疑问最出彩的就是探春了,她模样长得好,气质十分出众。林黛玉第一次见到探春的时候,形容她是“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在见迎春的时候,林黛玉更多是觉得她亲切和蔼,而惜春则是形容尚小。

探春模样好,又善言谈,正是贾母喜欢的类型,虽然说祖母疼爱孙女更多是出于亲情,但是还是要说一句探春很幸运。

探春房间里的一个摆件,解释了王夫人敬畏探春的根本原因!

探春明事理,讨人喜欢,却有一个喜欢胡搅蛮缠的亲妈,即赵姨娘。用平儿的话说,赵姨娘是有一些倒三不着两的。赵姨娘在红楼梦里干了几件“大事”,每一件都不是什么能上台面的事。

探春房间里的一个摆件,解释了王夫人敬畏探春的根本原因!

元春省亲不久,赵姨娘在教训贾环的时候,在房间里唾骂贾环去攀高台被踹了窝。作为一个母亲,在自己儿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对他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反倒是不辨是非上来辱骂,这样能教好孩子吗?

后来,贾环因为嫉妒贾宝玉比自己受欢迎,就狠心推了煤油灯烫伤了贾宝玉的半边脸,当时就惹得王熙凤再次痛斥赵姨娘。


贾宝玉的脸伤还没有好全,赵姨娘再次心生毒计,说动马道婆使用巫术去迫害贾宝玉和王熙凤。说到底贾宝玉也只是一个小孩子,赵姨娘的心真的是十分恶毒了。

后来,王熙凤病倒了,探春因此得到了家务的管理权,赵姨娘这个没有谋算的妇人,见自己女儿掌权了,便在众人面前逼迫探春对自己家额外施恩。

贾宝玉屋里的小丫鬟用茉莉粉代替蔷薇硝给贾环,赵姨娘知道后大闹怡红院,完全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

探春房间里的一个摆件,解释了王夫人敬畏探春的根本原因!

赵姨娘做了这么多缺德事,按理说会拖累探春,贾府那些长者富贵眼睛的主子和奴才应该会频繁作践她。但是王熙凤却曾当着众人面说探春撒个娇王夫人也要让她三分,而且探春多次出言质问王熙凤,王熙凤均不敢和她正面杠。这是为什么呢?

探春房间里的一个摆件,解释了王夫人敬畏探春的根本原因!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的时候,贾母带她去逛大观园,在参观探春的房子的时候,作者有介绍她房间里的摆件。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也就是说探春屋里的书桌上面有挂着颜真卿的墨迹,颜真卿的墨迹很好得吗?当然难得!那么探春怎么会有他的墨迹呢?

探春房间里的一个摆件,解释了王夫人敬畏探春的根本原因!

探春不过是个闺中的姑娘,这个墨迹断不是她自己出去寻的,只能是别人送的,谁会送她这个呢?

是贾宝玉送的吗?当然不会是。探春早就说过贾宝玉给她的不过都是些新奇小玩意,况且贾宝玉即使能得到颜真卿的墨宝,即使不是自己留着,恐怕也早就送给林黛玉了吧,怎么可能回到探春手里。

不是贾宝玉送的,只能是贾政送的了。贾政一向喜欢结交文人墨客,日常时间也是和那些清客相公们在书房中度过,他是有能力、有人脉得到颜真卿的墨宝的。

探春房间里的一个摆件,解释了王夫人敬畏探春的根本原因!

贾宝玉虽然不喜欢读书,但是附庸风雅的事他都喜欢做,贾政却没有把颜真卿的墨宝送给他,反倒是给了探春,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即使探春是庶出,即使赵姨娘招惹是非,但是贾政眼里、心里依旧是有探春这个女儿啊,贾政是知道自己这个女儿的喜好的,也愿意投其所好。


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看到贾政此举,敢给探春摔脸色吗?自然是要让她三分了,毕竟探春是被亲爹宠爱的啊,不看僧面看佛面呀,不然去瞅瞅贾环,她们什么时候把贾环放在眼里了。

来自: 云野6yd4x79rgf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此人是贾家背后靠山,倒逼皇帝封妃贾元春,贾家抄家为他所累
下一篇: 王夫人因为两件事不原谅丈夫贾政,她也因此变成木头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06:14 , Processed in 0.0842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