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4: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此人是红楼梦最有前途的公子,因宠爱小妾,被父亲打死
 君笺雅侃红楼 2019-11-06   |  451阅读  |  1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红楼梦中贾珠是一个从没出场却处处存在的人。因为他死后留下了寡妇李纨和儿子贾兰。作为荣国府嫡长孙,贾珠的死对贾政王夫人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对李纨贾兰母子来说是塌掉的一片天。但人就那么刚刚二十岁死了,再多伤心都是徒呼奈何。只是关于贾珠的死,你要相信是一病死了,也是太天真了。



【一】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关于贾珠有一段说法:这政老爷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冷子兴口中贾珠根正苗红,少年得意。作为贾政王夫人嫡长子,又是荣国府长孙,十四岁年纪就进学。所谓进学,科举制度中,考入府、州、县学,做了生员,叫做“进学”,也叫做“中秀才”。贾珠十四岁的秀才,放在当时可算神童了。这也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愿意将女儿嫁给贾家的主因,否则贾家虽然是国公之家,却是武将出身,读书人的别扭脾气,还真不一定愿意将女儿嫁给他家。


贾珠娶了李纨,不到二十岁生了儿子贾兰。人生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身为公门嫡子,老丈人是全国唯一中央大学校长,自己中了秀才,又生了儿子。无论哪方面看,贾珠都是天之骄子,光明人生已经为他敞开了大门。可就在这时,贾珠突然一病死了,实在令人差异。



【二】

红楼梦中一病死了的人并不多,晴雯一病而死却是气死的。秦可卿病了很久,死得莫名其妙。林黛玉病了那么多年才死,可见一病死了并不容易。曹雪芹在描写病死的人都有铺垫。而贾珠身为男子年轻力壮,能娶妻生子却一病死了,甚为蹊跷。

《红楼梦》中写了四个青年男子之死。贾珠是第一个。第二个冯渊被薛蟠令人一顿打致死。第三个贾瑞被王熙凤算计,又被爷爷贾代善一顿打留下病根一病死了。第四个是秦钟,因为勾搭小尼姑智能儿父亲发现一顿暴打后,父亲气死,秦钟又愧又悔一病死了!通过这几人之死发现《红楼梦》中男子之死多是被打后留下后遗症或者并发症染病而死。联系贾家家风是父亲打儿子审贼一般,贾政暴打贾宝玉,贾母王夫人李纨的异样表现,有理由相信,贾珠之死与贾政暴打有关。



【三】

贾政暴打贾宝玉,贾家上下除了赵姨娘贾环母子都紧张。贾政之所以往死了打贾宝玉,也有贾环告状贾宝玉强奸金钏儿未遂金钏儿自尽的原因。如果贾珠是被贾政暴打后染病而死,似乎也有理由相信赵姨娘是否在其中说了什么坏话。可事实上李纨对赵姨娘,对探春甚至贾环都没表现出任何怨怼,可以肯定和赵姨娘并无关系。

贾珠挨打,反倒是李纨在三十九回一段话说出原因:

李纨道:你倒是有造化的。凤丫头也是有造化的。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她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

李纨的话证明贾珠有两个宠妾,李纨明确说看不上那两人。贾珠死后就连忙打发了。我认为贾珠宠妾,耽误了学业,甚至不排除和李纨因妾发生龃龉,被贾政得知后暴打一顿染病而死是说得通的。贾宝玉被打,贾母紧张,王夫人惊恐,李纨甚至不顾形象不顾礼仪当着公公婆婆众人面,号啕大哭,都表明贾珠绝不是正常死亡,否则以李纨的家教,绝不会如此无礼。之所以李纨忍不住号啕大哭,正是见贾宝玉被打触景生情。而李纨一哭,贾政也颓然坐倒,眼泪滚瓜流下都说明贾珠被打而死的事实!

【文/君笺雅侃红楼】   

如果您想点赞,也烦请点击关注下作者^_^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来自: 君笺雅侃红楼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此人是红楼梦最操心母亲,维持家族不败二十年,晚年却遭不孝儿子埋怨
下一篇: 王夫人对王熙凤说的一段话,揭露出她对李纨的不满和愤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4: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姨娘谋害宝玉,贾政知道么?马道婆消失,赵国基的死细想挺骇人
www.163.com 2023-03-22 10:01
赵姨娘受马道婆唆使,五鬼魇魔法害得贾宝玉和王熙凤差点死去。事后马道婆消失了,赵姨娘却毫发无伤,那么,她做的事真的没人知道么?
马道婆施法,让赵姨娘将写了贾宝玉和王熙凤生辰八字的纸人和五鬼,送到他二人各自的床下。不久二人先后发作,要不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出场,唤醒“通灵宝玉”救治,二人就死了。

贾宝玉和王熙凤的病来得突然,贾家也并不以为是“病”,所以早都请仙访道来救治。奈何马道婆的法力刁钻恶毒,其他人欺世盗名者众,才没得奈何。
最终僧道二人出场解决了问题。连一向“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贾政,都觉得他二人不寻常。
贾政一开始并不信这些神道,但亲眼见了僧道的神奇就信了。等二人离去还想要追着问话,可转眼没了踪影,当晚贾宝玉和凤姐就醒了。由不得他不相信。
既然宝玉二人之病是明显“怪事”,贾政和贾家不可能就算了!

二人被害痕迹十分明显,事后不可能像表面一样风平浪静,贾家必然会追查下去。
自来“巫蛊”害人,肯定都有源头。
一来,贾宝玉和王熙凤床下的纸人藏不住,总会暴露出来。
二来,贾宝玉和王熙凤发病前,哪个“神道”之人来过贾家,一查就知道。
马道婆是贾宝玉的干娘,她在贾宝玉烫脸后第二天就跑来,等她回去贾宝玉和王熙凤就发病,哪有这样的巧合?
贾家贵族豪门手里有人有权,哪里会管什么证据。既然马道婆有嫌疑,当然不会和她客气。
于是,马道婆自此以后就“消失”了,再没有出场过。

同样是出家人,那馒头庵的净虚师徒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在贾家。她们没事,马道婆肯定出事了。
马道婆做这事不是一两天,自然也有名气。一个老神棍,打几下估计也就招了。
问题就在这里,马道婆被按图索骥找到很容易。可赵姨娘为什么一直没曝光?
这里就牵扯了两个可能性。由于曹雪芹没有明写,读书人便只能开动脑洞推测一二,是不是权当一笑。
第一个可能,赵姨娘杀人灭口了。
贾宝玉和王熙凤一醒,五鬼魇魔法失败了。赵姨娘肯定最害怕。
不说马道婆害人不成,只说她当初写的欠条还在马道婆手里。贾家这边要查的话,她脱不了干系。
怎么才能可保无虞?自然就是灭口马道婆。

赵姨娘自己虽然不能,但她有兄弟家人。赵国基肯定要保妹妹无恙,否则他们也会完蛋。
这也是贾母不喜欢袭人,选择晴雯的原因。
晴雯一无所有,袭人却有家人,更容易出问题。
第二个可能,是贾政有意包庇了赵姨娘。
马道婆跑不了,赵姨娘就逃不脱干系。但赵姨娘关乎贾政的体面,以及探春和贾环的立场。
一旦这件事捅破了,就是贾家的大丑闻,贾政的黑历史。
贾政也不傻,他当然知道赵姨娘母子往日在家中受的委屈,只是不作为而已。
如今赵姨娘做错事,虽说不可原谅,但与王夫人也无不同。贾政首鼠两端不秋后算账,也可能有。
不过,真要是这样,贾政的立场就有问题。毕竟贾宝玉是他嫡子,没道理对赵姨娘不惩戒。

所以,个人推测第一种的可能性最大。赵姨娘灭口在前,贾政根本没有证据,也就拿她没办法。此事最终以马道婆“消失”不了了之了。
但是,后面赵国基突然死了,不好说与这件事有没有关系。
无论赵国基正常死亡,还是有人背后报复,报复的人是谁,都断了赵姨娘的臂膀,也给了强烈警告,让她不能继续作恶。
综上,将前因后果串联,就会发现贾宝玉被五鬼魇魔法背后的故事,远远没有交代清楚,更是细思极恐。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4: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APP内阅读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贾珠+赵姨娘+王夫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2023-11-11 11:57河北文化领域爱好者
贾珠是贾政与赵姨娘生的长子。过继给王夫人。与探春的情况一样。

贾政长期住在赵姨娘哪里,说明贾政很喜欢赵姨娘,爱屋及乌,喜欢贾珠也理所当然,何况贾珠是长子。对贾政来说意义重大,尤其是人丁不旺的贾府。

贾府人丁单薄。来一个宝玉弄死一个贾珠,对贾家的打击是很大的。所以,贾政也因此怀疑是王夫人害死了贾珠,很恨王夫人,但又没有办法。只能拿宝玉来发泄怒火。所以一向看宝玉不顺眼,甚至因为金钏之死而将宝玉打的遍体鳞伤,甚至要拿绳子来勒死宝玉。

赵姨娘之所以痛恨宝玉也是因为有了宝玉贾珠就死了,怀疑是王夫人害死了贾珠,对王夫人没有办法,只能诅咒宝玉。

当宝玉和王熙凤被诅咒发疯的时候,贾政并不特别紧张,并没有像贾赦那样寻医问药寻神问卜。而说死生有命听之任之。

有人说贾政之所以一直讨厌宝玉,是因为嫉妒宝玉在女性中受欢迎,这有点荒唐。有兄弟朋友争风吃醋的,父子争风吃醋何其荒唐?贾政得有多么下作才会吃宝玉的醋。完全丧失了基本的伦理礼义廉耻。从全书看贾政也不是那种好色之人,他更忧心的是家族的延续与辉煌。贾珠已经娶妻生子并且有功名在身,贾家后继有人,对于贾家甚至贾政本人来说都有帮助。别人一看你后继有人,肯定愿意与你结交,官场互相帮衬,贾珠之死也导致贾政仕途不顺。一看你后继无人,别人也就疏远了。

所以贾珠的死亡对于贾家来说影响重大,这就是为什么贾政对于王夫人和宝玉一直无法释怀。

这样所有的问题都解释清楚了,为什么贾政和赵姨娘都非常的痛恨宝玉。而当宝玉挨打的时候,王夫人心里也明白,贾政这是冲自己来的,是因为怀疑自己有了宝玉而害死贾珠。所以,不哭宝玉而哭贾珠,想证明自己并不嫉妒贾珠,不是因为有了宝玉而害死贾珠。贾政的气才消了一点。

这是贾政赵姨娘与王夫人之间的心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4: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林黛玉。无可奈何天。良辰美景奈何天。

贾母影射万历皇帝,一轮红日出云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9: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史湘云===曹雪芹+】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湘【原】史湘云的真实身份就是曹雪芹!原文证据有很多!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  607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史湘云的真实身份就是曹雪芹!原文证据有很多!
文/石兄说梦
金麒麟“说”史大姑娘真身原型是曹雪芹 ——文彩辉煌大小两个金麒麟佩戴者即“一芹一脂”两位著书人 (所谓金玉方为良缘,金金表述同性之间。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暗示佩戴者即“一芹一脂”两位著书人。小金麒麟归湘云,大金麒麟归谁了呢?细看全书,并非宝玉,而是卫若兰。卫若兰又会是谁呢?当然是原创作者幻身了。原创作者弘皙为了隐笔补记历史,塑造了多个人物做替身,包括甄士隐、贾雨村、黛玉、宝钗、妙玉、贾芸、蒋玉菡、卫若兰、狗儿等)

说到史湘云,可谓《红楼梦》中神秘角色。年龄虽小,诗才不凡;活泼淘气,天真可爱;心直口快,胸配麒麟;喜好喝酒,啖膻醉眠。因是荣国府老祖宗史太君内侄孙女,深得荣府上下爱戴,故时不时来荣府住上一段。除以上这些特征外,作者始终没有对“史大姑娘”容貌进行描写,却明确表示有一大一小两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湘云佩戴的金麒麟略小,并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题。



多年来,由于对书中的主人公原型认识上存在差异,使得这部文学迷宫至今未见谜底。今解读真情,所谓“一芹一脂”便是著就迷宫的两位著书人。著书人为了将被泯灭的家史公瞩于世,采用隐笔手法将亲身历见的历史事件进行隐述,并将自身改头换面幻写成书中人物。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隐含,大小两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应该影射“一芹一脂”两位著书人。湘云作为小金麒麟的佩戴者,理应是两位著书人中的继承者。

在“拾麒麟侍儿论阴阳”一回,作为著书人幻身的小湘云,能够论出反映作者成书理念及隐笔纲领的内容,可见是作者在故意透露湘云原型就是著书人之一。分析书中对史湘云人物记述,在表现生活原型上正是用了“阴阳互换法”。即书面写湘云是一个大家闺秀,实际生活原型却是一个侯门公子哥儿。虽口口声声“史大姑娘”,言语间却始终在表现男孩子的精神风貌。可以肯定,史湘云的生活原型,就是过继到江南曹家继任江宁织造曹頫的次子曹霑,是将原著《石头记》披阅增删成为《红楼梦》的曹雪芹。

一、史大姑娘竟是个“淘气儿”
在“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节,重笔写史湘云。随着一声“史大姑娘来了”,便见史湘云带领众多丫鬟、媳妇走进院来。究竟这湘云来作什么呢?何故带众多丫鬟媳妇?走亲戚带丫鬟尚可,带这么多的媳妇干吗?按书中真情讲,是因这湘云原型的堂姐曹王妃生了龙凤双子,史湘云与家里人来看望。

书中按表:宝钗、黛玉等忙迎至阶下相见。青年姊妹经月不见,一时进入房中,请安问好,都见过了。下面,便是众人对这湘云身份的泄露之言:


贾母先说:“天热,把外头的衣服脱脱罢。”一言道出大体时间,与“荷花尚未开”来看,应该是在六月份。史湘云忙起来宽衣。王夫人笑道:“也没见穿上这些作什么?”史湘云笑道:“都是二婶婶叫穿的,谁愿意穿这些。”穿衣服尚需大人关照?

宝钗一旁笑道:“姨娘不知,他穿衣裳,还更爱穿别人的衣裳。可记得旧年三四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他站在那椅子后边,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他只是笑,也不过去。后来大家撑不住笑了,老太太才笑了,说:‘倒扮上男人好看了’。”



文中所讲的宝玉,在此隐指曹王妃,即湘云原型曹雪芹的堂姐。书中对这姐弟两个的隐述,采用了同样的“阴阳互换法”,将曹王妃幻笔写成公子哥儿宝玉,将曹雪芹幻笔写成一侯门千金小姐。写湘云穿宝玉的衣服,实际上是小弟穿大姐姐的衣裳,此处暗露湘云的年龄,正是天真可爱淘气的时候。反之,别说是没有小姐穿公子服饰的理,即便是有,穿上了也不会相像的。这里,作者是想通过湘云的淘气暗透其男孩身份,隐露湘云与宝玉二人的姊弟关系。

林黛玉道:“这算什么。惟有前年正月里接了他来,住了没两日,就下起雪来。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老太太的一个新新的大红猩猩毡斗篷放在那里,谁知眼错不见,他就披了,又大又长。他就拿了汗巾子拦腰系上,和丫头们在后院子扑雪人儿去,一跤栽到沟跟前,弄了一身泥水。”这样淘气儿,确实不像大家闺秀,可见是调皮男孩无疑。


宝钗笑问周奶奶道:“周妈,你们姑娘还是那么淘气不淘气了?”有问姑娘淘气不淘气的道理吗?迎春笑道:“淘气也罢了,我就嫌他爱说话。也没见睡在那里,还是咭咭呱呱笑一阵说一阵,也不知那里来的那些话。”试想,若是一位小姐,被众人一通数落,早就脸上挂不住了。

王夫人道:“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来相看,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此言暗中提出疑问。按旧时封建礼教,女孩十岁便不再出家门,正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嫁闺房。而这湘云,已到了该找婆家的年龄,按旧风俗,女孩十三岁找婆家,此时的她竟还是时不时走亲戚,每次来还住上几天,这根本不符合大家闺秀的行为规范。

贾母问:“今儿还是住着,还是家去呢?”周奶奶笑道:“老太太没有看见衣服都带了来,可不住两天?”由此可见,这湘云根本就不可能是小姐身份,只能是一公子哥。


接下来,史湘云问道:“宝玉哥哥不在家么?”宝钗笑道:“他再不想着别人,只想宝兄弟,两个人好憨的。这可见还没改了淘气。”贾母道:“如今你们大了,别提小名儿了。”

作者考虑到读者会以为湘云年龄小,不必遵守礼教,便特别声明:如今大了。可是,这湘云竟还是个“淘气儿”。刚只说着,只见宝玉来了,笑道:“云妹妹来了。怎么前儿打发人接你去,怎么不来?”王夫人道:“这里老太太才说这一个,他又来提名道姓的了。”

这又是怎么说呢?难道这“云妹妹”竟是小名儿不成?若不是小名儿,王夫人此言又如何解释呢?难道说“云妹妹”也是趣言一般的“外号儿”不成?实际上还真是“外号儿”,只不过这“外号儿”是著书人给特意取的。



林黛玉道:“你哥哥得了好东西,等着你呢。”黛玉一言直接对应曹王妃生得龙凤双胞胎子女。

作者让众人对这湘云评论一番,说来说去,是让读者细品话中的玄机。湘云每次来,不是住黛玉处,就是住宝钗处。然按真情讲,黛玉与宝钗都是著书人弘皙不同时期的替身,也就是湘云原型的姐夫。再说湘云若是一大家闺秀,不可能那样淘气顽皮,雪天扑雪人一摔栽到沟跟前,弄一身泥水,大说大笑不注意身份。况且又是在亲戚家中,众人你一言他一语,尽是取笑逗趣的话。脂砚有批语“湘云是自爱所误”。可这湘云此时却是满不在乎。哪有这样的“大姑娘”呢?只能说是顽皮的小公子哥儿。所有这些“不尽情理”的表述,都在对应作者“满纸荒唐言”,目的是让读者在“闲谈中见筋骨”,为解读书中人物之谜留下“破绽”。

二、孩童之间论阴阳
所谓童言无忌。在湘云与小丫鬟翠缕大段对话儿中,竟有“我怎么不见头上又长出一个头来的人?”这一牵涉重大隐情(雍正去头说)问题的提出,却是由孩提间谈及,可见作者用笔缜密。读者如若较真儿,人家是不经世事的孩子,说出话来可以不负责任;看官若是不以为然,偏偏这问题又摆在桌面儿上了。而且,此题一出,作者却不作直接回答,反写这湘云与侍儿翠缕两个小孩儿来了一番长篇大论。

为什么说是两个小孩儿呢?前面对湘云来府进行解读,湘云来贾府,众人并非“以礼相待”,而是你几言,他几语,一通数落。从而透露出湘云真身为小男孩的身份。再者,据红学世家张爱玲透露,回目曾为“拾麒麟侍儿论阴阳”,可见是两个儿童在论大道理。作者正是借这孩提之口,讲出书中对应生活原型幻笔塑造人物的大道理:将人物阴差阳错,乾坤颠倒,幻笔写成集阴阳于一身的“双面人”。


来看湘云与小丫鬟翠缕两人逛花园。翠缕道:“荷花怎么还不开?”史湘云道:“时候没到。”前面讲这湘云与大帮丫鬟媳妇来府,是来看望曹王妃及其双生子。作者在此,用二人对话道出大概时间(六月荷花开)。解读曹王妃生子是在五月。所谓“三月香巢已垒成”,到雍正暴亡前的八月,正是新生儿过百岁儿。真故事就好像是九连环,环环相扣,互相牵扯。



翠缕又道:“这也和咱们家池子里的一样,也是楼子花?”湘云道:“他们这个还不如咱们的。”翠缕道:“他们那边有颗石榴,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这也难为他长。”说到石榴,看官便要留心细想了。石榴为多子象征。十二钗判词有“榴花开处照宫闱”,说明在宫闱中有人生了贵子,而且还不止一个。更有冯紫英宴请宝玉时,席间唱道“头胎养了双生子”。文中黛玉对湘云说“你哥哥得了好东西”也在点情说事儿。

纵观全书,也只有此处,借小孩儿口道出石榴来,而且是“楼子上起楼子,也难为他长”。看来,这所谓“好东西”,便是湘云原型曹雪芹堂姐曹王妃喜得双生子。龙凤双胞胎,确实很少见。“楼子上起楼子”也可理解为喜上加喜。因为新生儿的父亲便是本书真正主人公弘皙。作为宗室最高爵位和硕理亲王,在仕途上正红火得意时又喜添龙凤双子,可谓锦上添花。更何况弘皙作为雍正秘密立储的接班人,嫡妻生子可谓传国有望。


史湘云道:“花草也是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的就好。”翠缕道:“我不信这话。若说同人一样,我怎么不见头上又长出一个头来的人?”作者借助小儿之口,道出故事隐含精华。这“头上又长出头来的人”一说,首先对应“气脉充足”,生龙凤双胞胎。再就影射到雍正帝金头案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组织考古,发掘泰陵的雍正地宫。不知何故中途无果,但后来却传说发掘时,雍正尸身上竟是一金头。今解读此谜书,对雍正被刺暴死一案足可确认。究竟雍正帝被刺惨烈到什么程度,是否竟身首异处,不见头颅而金头下葬,虽无直接说明,但书中话音话里,还是有不少微词的。如“天雷劈脑子,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种子”,又有“这一起子没廉耻的小挨刀的,才丢了脑袋骨子,就胡唚嚼毛了”。这些都对雍正死尸无头有所影射。

由于丫鬟翠缕把话问到隐情的根儿上了,无法正面回答。于是,湘云由不得一笑,说道:“我说你不用说话,你偏好说。这叫人怎么好答言?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真难为这小湘云,竟能论出如此大道理来。说明什么呢?是神童出世?还是泄露这湘云就是该书继承人?

翠缕接道:“这么说起来,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些阴阳了?”湘云道:“糊涂东西,越说越放屁。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翠缕道:“这糊涂死了我!什么是个阴阳,没影没形的,我只问姑娘,这阴阳是怎么个样儿?”湘云道:“阴阳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翠缕听了,笑道:“是了,是了,我今儿可明白了。怪道人都管着日头叫‘太阳’呢,算命的管着月亮叫什么‘太阴星’,就是这个道理了。”湘云笑道:“阿弥陀佛!刚刚的明白了。”



先举一例,然后便顺竿儿爬,准备进入正题了。

翠缕道:“这些大东西有阴阳也罢了,难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虫儿、花儿、草儿、瓦片儿、砖头儿也有阴阳不成?”湘云道:“怎么没有阴阳的呢?比如那一个树叶儿还分阴阳呢。那边向上朝阳的便是阳,这边背阴覆下的便是阴。”翠缕听了,点头笑道:“原来这样,我可明白了。只是咱们这手里的扇子,怎么是阳,怎么是阴呢?”湘云道:“这边正面就是阳,那边反面就为阴。”翠缕又点头笑了,还要拿几件东西问,因想不起个什么来,猛低头就看见湘云官绦上系的金麒麟,便提起来,笑道:“姑娘,这个难道也有阴阳?”湘云道:“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怎么没有呢!”翠缕道:“这是公的,到底是母的呢?”湘云道:“这连我也不知道。”

进入正题,竟提出了公母问题。按说,湘云论起世间万物来皆有阴阳,何故金麒麟公母竟不知了呢?作者惯用幻笔,将人幻物,以物寓人,论来论去,逐渐触及谜底。下面要论人的阴阳了。


翠缕道:“这也罢了,怎么东西都有阴阳,咱们人倒没有阴阳呢?”这话问得恰到点儿上。人分阴阳,自古常理。但到了这谜书中,作者竟是让乾坤逆转,阴阳互换。也难怪翠缕问出此言。其实,翠缕这一问,就是作者替读者在问,故意泄露作者阴阳互换刻画人物之笔。被问的湘云,就是典型的男扮女妆。

因问到不可回言处,湘云便照脸啐了一口道:“下流东西,好生走罢!越问越问出好的来了!”翠缕道:“这有什么不吿诉我的呢?我也知道了,不用难我。”湘云笑道:“你知道什么?”翠缕道:“姑娘是阳,我就是阴。”

论到最后,还是将“姑娘是阳”论出来了。作者论了半天,要讲的真情,实际上就是透露湘云男儿身份。看这湘云,拿手帕子捂着嘴,呵呵的笑起来。翠缕道:“说是了,就笑的这样了。”湘云道:“很是,很是。”对翠缕的话加于肯定。翠缕道:“论规矩,主子为阳,奴才为阴,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的?”湘云笑道:“你很懂的。”

再论下去就穿帮了,作者赶紧收笔。

这一大节阴阳之论,作者不厌其烦地讲述,除了锁定湘云原型是男孩儿身外,还在向读者揭示了湘云的见识与文采。全书正文中只有两个地方用大段内容表述了作者隐笔叙事的方法。一是贾雨村的正邪之论,再就是湘云的阴阳之论。而这两个人物恰是对应“一芹一脂”而设置的。湘云男儿身是铁定无疑。这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儿,时不时的到亲戚家住上几天,来后又抹眼泪不愿回家。究其缘故,因为这府上的史氏太君原型是康熙曹贵妃,是史湘云原型曹雪芹的姑祖母;府上宝玉原型曹王妃是湘云原型曹雪芹的堂姐;府上宝钗原型弘皙是湘云原型曹雪芹堂姐夫。书中写湘云佩戴小金麒麟,又有“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可以肯定,湘云原型是“白首双星”之一,是这部谜书的继承人曹雪芹。而另一个更加文彩辉煌的大麒麟,就是博学宏览的谜书原创者弘皙。



三、“卖弄家私”听娇音
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回中,写道:“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姐,宝玉为弱弟。贾妃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文后夹批:“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先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

分析这批书人不署名的原故,便是怕泄露身份。然越是怕,越说明有问题,正如“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之典。此批书之人,就是史湘云生活原型曹雪芹。这所谓贾妃,解读真情,原型是江南曹家曹寅嫡孙女,后来嫁康熙嫡孙弘皙为王妃。曹雪芹是过继到江南曹家继任江宁织造曹頫之子,在乾隆元年,曹王妃二十一岁,曹雪芹十二三岁。姐弟之间感情深厚,形同母子,曹王妃嫁给弘皙,贵为和硕理亲王正室王妃,小雪芹便经常来姐姐家住上几日。批书人大哭“俺先姊先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正对应曹王妃因被栽赃陷害与雍正暴卒案有关死于禁所,曹家因弘皙所谓“逆案”彻底败落。

来看几处描写这姐弟关系的表述。在“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一回,且说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有人说:“史大姑娘来了。”有脂批:“妙极!凡宝玉,宝钗正闲相遇时,非黛玉来,即湘云来,是恐泄露文章之精华也。若不如此,则宝玉久坐忘情,必被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有何趣味哉?”

分析这段脂批,宝玉(曹王妃)与宝钗(弘皙)原型本就是一对夫妻,是因怕泄露文章精华,作者将其二人“阴阳互换”,硬是把女儿身的曹王妃,写成了公子哥儿宝玉。把贵为和硕理亲王的弘皙,写成了威仪庄重的美女宝钗。而将湘云原型曹雪芹又幻笔写成“史大姑娘”。



宝玉听湘云来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在宝钗说“等着”处,有脂批:“等着,二字大有神情。看官闭目熟思,方知趣味,非批书人漫拟也。己卯冬夜”。分析情景,是姐姐与姐夫身份的曹王妃与弘皙二人听小弟弟来了,姐姐“抬身就走”,可见姐弟情深。姐夫一句“等着”,更可见二人关系是一家人,直来直去口吻,没必要客气。如若不然,正如批书所言,看官细思“等着”二字,是否符合礼出大家之理?

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回中,写湘云来到荣府,送戒指给袭人(送戒指另有含义,后有专述)。湘云对袭人说道:“我天天在家里想,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说着,眼圈就红了。

宝钗真身为弘皙,作为小舅子的曹雪芹对姐夫和姐姐如此评价,正应在前面“长姊弱弟,虽系姊弟,状如母子”上。可见当时弘皙对这小舅子不仅喜欢,而且很疼爱。

再看文中对湘云“咬舌”的表述。在“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一回,黛玉对湘云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说这话的黛玉,在书中有时是弘皙的真身,有时是替身,有时并无原型可指。但作为幻身人物,作者有时就是用其伶俐之语来点事儿。因其与宝钗同为著书人弘皙替身,若有宝钗在场时,应以宝钗为主。来看作为长姊的宝玉,如何护着小弟弟。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哪里敢挑他呢。”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



看似一段儿闺中戏言,其中却隐义颇多。首先,说这咬舌之言“爱、厄”,便是京东地区丰润、迁安一带方言。批语道“湘云突至,谑娇音之文才见。真正有‘卖弄有家私’之笔也!丁亥夏,畸笏叟。”究竟是怎样个“卖弄家私”法儿呢?过去,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故乡定位在京东丰润。丰润方言中,恰巧有这“爱、厄”之音。因此,理解这卖弄家私,便与泄露隐情相通。也可说明批书人在与书中人物对号入座,亮出自家身份。

考究书中所谓四大家族,称败落后回原籍。这所谓原籍,实际上就是清初特有的旗人封地“皇粮庄”。清朝定都北京后,在京畿五百里跑马圈地,封给旗人贵族。京东大部土地,都成为了旗人封地。曹雪芹故乡丰润说,究竟是否正确,关键在对“故乡”的理解上。今解读真情,将湘云原型定位为曹雪芹,曹家应该是在乾隆初年二次败落,来到旗人圈地丰润定居。如此说丰润是曹雪芹故乡是准确的。

再者,湘云讲到“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此言又恰恰对应本书原著书人弘皙。书中黛玉和宝钗都有隐指弘皙之处,黛玉小,宝钗大。黛玉比宝钗先入府,黛玉与宝钗是不同年龄段儿弘皙的替身。二者互相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弘皙恰是湘云原型曹雪芹的堂姐夫,这位“爱哥哥”(爱新觉罗)后来归隐在京东地区乐亭石臼坨。湘云这一“戏言”,倒像是谶语成真一般了。

再接着书中内容往下看:话说史湘云跑了出来,怕黛玉赶上,宝玉在后忙说:“仔细绊跌了!那里就赶上了?”作为大姐姐的曹王妃,自然要护着小弟弟。林黛玉赶到门前,被宝玉叉手在门框上拦住,笑劝道:“饶他这一遭罢。”林黛玉搬着手说道:“我若饶过云儿,再不活着!”湘云见宝玉拦住门,料黛玉不能出来,便立住脚笑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罢。”恰值宝钗来在湘云身后,也笑道:“我劝你两个看宝兄弟分上,都丢开手罢。”黛玉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都戏弄我不成?”宝玉劝道:“谁敢戏弄你!你不打趣他,他焉敢説你……”至晚上,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



这里有脂批道:“前文黛玉未来时,湘云宝玉则随贾母;今湘云已去,黛玉即来,年岁渐成,宝玉各自有房,黛玉也各有房。故湘云自应同黛玉一处也。”解读此段真情,关键词在“年岁渐成”,“各自有房”。作者故意透露宝玉原型与黛玉原型的夫妻关系,宝玉原型与湘云原型之间的姐弟关系,字里行间透露出大姐姐对小弟弟的关心爱护。湘云也大了,这次来晚上住在黛玉那里。黛玉作为弘皙替身,有时实,有时虚。刚还说什么不饶湘云,晚上仍是住在一起。说明什么?说明白天闹着玩儿的是幻身,目的是用来隐露真情,晚上与湘云住在一起的黛玉,才是弘皙的真身。

接下来看描写宝玉与湘云:宝玉送他二人到房,那天已二更多时,袭人来催了几次,方回自己房中来睡。次日天明时,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却不见紫鹃、翠缕二人。此处隐露出紫鹃与翠缕二人的女儿身份。只见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详合目而睡。那湘云却一把青丝托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凉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他盖上。林黛玉早已醒了,觉得有人,就猜着定是宝玉,因翻身一看,果中其料。由此可看出,宝玉的身份是可以进这屋子的。因说道:“这早晚就跑过来作什么?你先出去,让我们起来。”宝玉听了,转身出至外边。黛玉叫醒湘云,二人都穿好衣服。宝玉复又进来,只见紫鹃、雪雁进来伏侍梳洗。湘云洗了面,翠缕便拿残水要泼,宝玉道:“站着,我趁势洗了就完了。省得又过去费事。”说着便走过来,弯腰洗了两把。紫鹃付过香皂去,宝玉道:“这盆里的就不少,不用撮了。”再洗了两把,便要毛巾。

如果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宝玉会这样不嫌脏吗?能在睡觉的时候随便进入闺房吗?此情此景,足可见宝黛湘三人关系。

四、仕途经济是根本


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回中,对宝玉与湘云有这样一段描写:

话说袭人与湘云,正说黛玉不作针线,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这里应将宝玉先定位为曹王妃)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宝玉为何心里不自在呢?因为宝玉不愿在仕途官场应酬?还是有别的隐情呢?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请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这一段对白,隐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曹王妃五岁进宫寄养在姑祖母曹贵妃处,十三岁与弘皙订婚,十六岁完婚。这所谓“兴隆街”的贾雨村,实际是弘皙替身,要见一见宝玉(曹氏)在情理之中。说到康熙为曹寅家女儿指婚,有评诗为证:“有情原比无情苦,生死相关总在心。也是前缘天作合,何妨黛玉泪淋淋。”诗文中的“情”与“心”,是对应康熙选继承人“以朕心为心者”而说的。弘皙(黛玉)与曹氏(宝玉)一段“天作合”的“金玉良缘”,最后落得个“千红一窟,万艳皆悲”结局,方有黛玉(弘皙)泪淋淋(一生还泪)。第二层意思,道出这兴隆街的贾雨村是“为官做宰”的。透露出弘皙在红火时贵为宰相,首辅军机大臣。第三层意思,说明曹王妃对官场仕途间的来往应酬不重视。如此泄露宝玉不看重仕途经济,正说明其女儿身份。

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得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要闹到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尊敬,自己讪了一回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



解读这段真情,必须先从宝玉不喜仕途经济说起。我们说,作为一侯门王府中的公子哥儿,从小受的是高等教育,前途不就是为了读书作官袭爵位吗?在当时社会里,这是男子惟一的出路。可书中的宝玉却不喜读书,整天在女孩堆里搅和,调脂弄粉,胆子又小,一个人不敢睡觉,精于理妆。所有这些都说明什么?只可说这宝玉本身就是女儿身。封建社会妇女三从四德,不论世途经济属正常。倒是湘云与宝钗二人,明面身为女子,反倒谈论起仕途经济,应酬世务。并且诗才不凡,这在当时实属不正常。这便是作者为表述隐情,将主要人物“阴阳互换”,运用了所谓“满纸荒唐言”的写作手法。若解读出脂粉背面的隐情,将弘皙、曹王妃与曹雪芹三人身份关系断明后,这所谓的荒唐言就不再荒唐了。

当然,故意写宝钗劝说宝玉,又说若是黛玉的话,便会如何如何。这是作者怕泄露穿帮故意蒙人,属游戏笔墨。故而袭人和湘云最后吿诉读者“这原是混账话”。若从二人同为弘皙替身上说,黛玉作为绛珠草幻身,某些方面也是对弘皙归隐后复杂心境的影射。因此,写黛玉与湘云不论怎样闹将起来,最终还是“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两个文采辉煌的著书人,都因真身是“须眉”,才会有不凡的诗才,才会注重仕途经济,才会博学多知。

五、少年诗客显奇才
在“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诗”一节,作者在回前墨中有批道:“湘云,诗客也。前回写之,其今于起社后,用不即不离,‘闲人’数语数折,仍归社中。何巧活之笔如此!”解读这段内容,作者是在隐露湘云原型曹雪芹。所谓诗社,有两个隐含。一是真正闲时作诗的诗社,二是将雍正朝成立军机处隐写为起诗社。作者将这治国大事隐写在偶结海棠诗社中,因当时的曹雪芹年龄尚小,那有资格入军机处?故有湘云“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愿意”之语。作者怕泄密,因此才安排湘云后来入社,但此社不是彼社。并用“不即不离”,‘闲人’来描述。

书中提到在探春的倡导下成立诗社,宝玉将其称为“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不要你谦我让的,各有主意自管说出来,大家评论。宝姐姐也出个主意,林妹妹也说个话儿。”宝钗道:“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此处探春原型为雍正,李纨原型为胤祥,宝钗原型为弘皙。弘皙因当时年青,身分地位不如胤祥,因此不肯先言。李纨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这里有脂批:“分叙单传”之法。可见所谓“诗社”各有名堂。



此处隐露当时成立军机处的倡导者是雍正和允祥。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改去了姊妹叔嫂字样后就平等了。”读者此时要重点看内容,不要被姊姊妹妹蒙蔽眼睛。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宝钗为‘蘅芜君’。宝玉为‘富贵闲人’”。

清史中有雍正富贵闲人之说。李纨序齿最大,又是稻香老农,当时雍正朝只有胤祥爵位最高。探春还风趣的说:“只是我想好笑,好好的我起了个主意,反叫你们来管起我来了。”宝玉道:“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于是,先看探春的,次看宝钗的。因探春原型是雍正,宝钗原型是弘皙。在李纨评定下,宝钗的稿最好。这是在说明建军机处的各项章程由弘皙草拟。

宝玉提议到底要起个社名才是。探春道:“俗了,又不好;特新了,刁钻古怪也不好。可巧才是海棠诗开端,就叫个海棠社罢。虽然俗些,因真有此事,也就不碍了。不管雅与不雅起名为海棠社。”大家又商议了一回,略用些酒果,方各自散去。也有回家的,也有往贾母、王夫人处去的。此处真情,回家的是胤祥,往贾母处的是弘皙,去王夫人处的是雍正。此为雍正期间初设军机处。作者采用了分身法。书中的探春、宝玉二人为一身,原型为雍正。宝钗、黛玉二人为一身,原型为弘皙。李纨的原型为十三阿哥胤祥。

再看下面湘云原型曹雪芹又是怎样入的社,入的什么社。

湘云第二天来后道:“你们忘了我,我还要罚你们呢。就拿韵来,我虽不能,只得勉强出丑。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众人见他这般有趣,越发喜欢,都埋怨左日怎么忘了他,遂忙吿诉他诗韵。史湘云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一面和人说着话,内心早已和成,即用随便的纸笔录出,好歹我却不知,不过应命而已。说着递与众人。众人道:“我们四首也算想绝了,再一首也不能了,你倒弄两首。”见两首诗写道: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二首略)



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都说:“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脂批有“湘云,诗客也。”可见小曹雪芹的诗才得到众人的一致夸奖,充分显示了他的聪眀与天赋。书中史湘云的诗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史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众人道:“这更妙了。”因又将昨日的与他评论一回。入诗社,露出湘云原型曹雪芹是一活泼好胜的少年,这个诗社才是真正作诗的诗社。

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去。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他说了半日,皆不妥当,因向他说道:“即开社,便要做东。虽然是玩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况且你就都拿出来,作这个东道也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和这里要呢?”以上内容隐露出湘云原型入社是玩意儿,是没要紧的事。曹雪芹每月只有几串钱的奉禄,说明自身还没有涉及仕途,没有经济能力作东道,只是一个小侯爷身份。

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倒踌躇起来。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了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子的人,有多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完的。”到此明确地告诉读者,湘云入的诗社是属“没要紧的事”,非探春他们“正经大事”。此为作者“一声而两歌”之妙笔。

宝钗接着说道:“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得周道。宝钗又笑道:“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的。”湘云忙笑道:“好姐姐,你这样说,倒多心待我了。我凭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我若不把姐姐当作亲姐姐一样看,上回那些家常烦难事,也不肯尽情吿诉你了。”宝钗听说,便叫一个婆子来:“出去和大爷说:“依前日的大螃蟹要几篓来,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指看孩子)你说:与大爷好歹别忘了,我今儿已请下人了。”

如此大段表述,说明二人之间关系非同寻常。背面真情,便是小曹雪芹争强好胜,在堂姐喜生双子后来府庆贺,便张罗做东道请客。不过,真正东道,当然要由主人弘皙来做了。

六、绛纹戒指与金麒麟。


湘云佩戴金麒麟,就像宝玉佩通灵宝玉一样,对解读人物都有很大帮助。而湘云送绛纹石戒指一文,更是在隐露湘云原型真身。作为江宁织造曹頫之子曹雪芹替身,湘云在拾麒麟一回,竟送来许多绛纹石戒指。湘云道:“我给他们带了好东西来了。”说着,拿出手帕子来,挽着一个疙瘩。宝玉道:“什么好的?你倒不如把前儿送来的那种绛纹石的戒指儿,带两个给他。”湘云笑道:“这是什么?”说着便打开。众人看时,果然就是上次送来的那绛纹戒指,一包四个。林黛玉道:“你们瞧瞧他这主意。前儿一般的打发人给我们送了来,你就把他的带来岂不省事?今儿巴巴的自己带了来,我当又是什么新奇东西,原来还是他。真真你是糊涂人。”究竟谁是糊涂人?谁也不是。看不懂作者写湘云送绛纹戒指的目的才糊涂。

从这一节可以看出,湘云家这绛纹戒指,好像有许多。前儿便打发人送来,今儿又亲自拿来一包四个,可见是有意说明这一问题。作者要说明什么呢?问题出在这绛纹戒指上。所谓“绛纹石”,见过南京雨花石便知。作者是在用这有特色的东西,向读者透露湘云原型身份。南京特产雨花石,湘云原型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曾任江宁织造,小时全家都住在南京的湘云,才会有这么多的绛纹石戒指。

再来看“拾麒麟”一节。先借黛玉点说一句“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此说隐含什么呢?首先,回目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对应湘云佩戴麒麟,说明湘云是“白首双星”之一,让人联想到“一芹一脂”两位作书人。因书中又出现一更有文彩的大金麒麟,说明湘云在“白首双星”中“文彩”要小一些。要说史湘云对应“一芹一脂”中的曹雪芹,那更有文釆的当然是原著书人弘皙了。

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还有另一隐含。黛玉说湘云的金麒麟会说话,然书中拾到的大“金麒麟”,也更会说话。写湘云和翠缕一面说,一面走,刚到蔷薇架下,湘云道:“你瞧那是谁掉的首饰,金晃晃在那里。”翠缕听了,忙赶上拾在手里攥着,笑道:“可分出阴阳来了。”说着,先拿史湘云的麒麟瞧。这“金晃晃”的“首饰”究竟是何物?为何偏是这小湘云和侍儿翠缕拾到呢?试想,园中大小人等,来来往往都没发现,这湘云来姐姐家看亲戚,就突然发现了,会这么巧吗?



接着往下看。湘云要他拣的瞧,翠缕只管不放手,笑道:“是件宝贝,姑娘瞧不得。这是从哪里来的?好奇怪!我从来在这里没见有人有这个。”道出这东西来的奇巧。湘云道:“拿来我看。”翠缕将手一撒,笑道:“请看。”湘云举目一验,却是文彩辉煌的一个金麒麟,比自己佩的又大又有文彩。湘云伸手擎在掌上,只是默默不语。正自出神,忽见宝玉从那边来了,笑问道:“你两个在这日头底下作什么呢?怎么不找袭人去?”

明明写二人在蔷薇架下拾到金麒麟,怎么说是在“日头”底下呢?这“日头底下”正说明是在大白天里发现的此物,而且不知此物从那里来的,好奇怪,并说从来在这里没见有人有这个。实际上,两个小孩儿拾到的这个“金麒麟”,非一般意义的金麒麟,应该是惹祸的引线。

据清史料记载:雍正玩狗成嗜。为其喜欢的众多宠物狗定做头饰,其中就有“麒麟套尖”的记载。在《红楼梦》隐述雍正被刺的情节中,也特提道“看着狗儿猫儿打架”。如果是雍正宠物狗头饰“麒麟套尖”出现在这里,便有刺客嫌疑。当然,这宠物狗的麒麟套尖,只是作者用来说明问题的“道具”,也并不见得当时栽赃就必是用这狗的头饰。如此再看“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就可理解为因为这大金麒麟的缘故,最终导致了两位著书人著此谜书。

再看这“金晃晃的麒麟首饰”到底归了何处:袭人正在阶下倚槛追风,忽见湘云来了,连忙迎下来,携手笑说一向久别情况(此处诸多稿本多有异文)。一时进来归座,宝玉因笑道:“你该早来,我得了一件好东西,专等你呢。”说着,一面在身上摸掏,掏了半天,啊呀了一声,便问袭人“那个东西你收起来了么?”袭人道:“什么东西?”宝玉道:“前儿得的麒麟。”袭人道:“你天天带在身上的,怎么问我?”宝玉听了,将手一拍说道:“这可丢了!往哪里找去?”就要起身自己寻去。湘云听了,方知是他遗落的,便笑问道:“你几时又有了麒麟了?”宝玉道:“前儿好容易得的呢。不知多早晚丢了,我也糊涂了。”湘云笑道:“幸而是玩的东西,还是这么慌张。”玩是玩的,可是也得看是谁玩的。说着,将手一撒,“你瞧瞧,是这个不是?”宝玉一见由不得欢喜非常。宝玉便伸手来拿,笑道:“亏你拣着了。你是哪里拣的?”史湘云笑道:“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



此言一出,作者便话题一转,另叙别情了。可宝玉这句话是话中有话的。这东西按书中回后墨所批,后来卫若兰射覆所佩。批语所说卫若兰佩戴金麒麟,是在应对湘云所拾的金麒麟,成为后来“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所谶,分别代指前后两位著书人。那么,书中所写“麒麟首饰”又怎样了?还是宝玉留下了。对应这个留下大金麒麟的宝玉,文中写了两个,一个是将史湘云“误拾”麒麟首饰一案揽在自己名下的曹王妃;一个是因雍正帝被刺暴死后丢了“金印”的弘皙。书中写“倒是丢了印平常,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说明这“麒麟首饰”利害。书中批注卫若兰有此物,正说明宝玉将此物“丢了”,也就应了宝玉那句话—“我就该死了”。曹王妃被禁而死,弘皙丢了“官印”,落得个诈死埋名的结局。

七、割腥啖膻画湘云
书中湘云有两大特别之处,一是诗才超凡,二是喜着男装。对应原型真身,这两大特点并非是特别,而是原本如此。

在“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回中,写湘云扮成小子,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试思:此形态喻说女子,可说是千古开篇之文。脂批于此:“近之《拳谱》中有‘坐马式’,便似螂之蹲立。昔人爱轻捷便俏,闲取一螂,观其仰颈叠胸这势。今四字无出处,却写尽矣!脂砚斋评。”分析批注,可见亦在提醒这“鹤势螂形”,用在女子身上明显不妥。这又是打拳,又是坐马,只能是男孩之举。

来看书中写湘云吃烤鹿肉:“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会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显然一幅李白斗酒诗百篇之景。又见湘云对宝琴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道:“怪脏的。”而宝钗也劝,宝琴便吃了一块,竟是“果然好吃,便也吃了起来”。

作者又借幻身黛玉点说道:“哪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回敬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见文中有批:“联诗,极雅之事;偏于雅首写出小我啖膻茹血,极腌臜的事来,为锦心绣口作配。”虽此批未署名,仍可知是湘云原型曹雪芹所批。分析此情此景,应是弘皙亲友来归隐地探望,众人在小岛上品酒联诗之即景。

说史湘云原型是曹雪芹,从书中对湘云好酒善诗特点来看,与书外亲友寄怀曹雪芹诗文亦有呼应。爱新觉罗·敦诚留有许多寄怀诗,其中《佩刀质酒歌》,将这以湘云为替身的曹雪芹好酒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诗前批注: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甚欢,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



——我闻贺鉴湖,不惜金龟掷酒垆。又闻阮遥集,卸金貂作鲸吸。嗟余本非二子狂,腰间更无黄金珰。秋气酿寒风雨恶,满园榆柳飞苍黄。主人未出童子睡,斝干瓮涩何可当?相逢况是淳于辈,一石差可温枯肠。身外长物亦何有?鸾刀昨夜磨秋霜。且酤满眼作软饱,谁暇齐鬲分低昂。元忠两褥何妨质,孙济缢袍须先尝。我今此刀空作佩,岂是吕虔与王祥?欲耕不能买犍犊,杀贼何能临边疆?未若一斗复一斗,令此肝肺生角芒。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知君诗胆惜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我有古剑尚在匣,一条秋水苍波凉。君才抑塞倘欲拔,不妨斫地歌王郎。

从诗文和批注来看,敦诚作为“圈内情人”写留此诗,是对曹雪芹身份的一种确认。因亲友亦效访著书人手笔,以“驴鸣吊”之法写下传情诗文。细看这些“情人”诗文,可见有两个“曹雪芹”对应“一芹一脂”。这个好酒吟诗的雪芹,便是书中史湘云原型曹子雪芹。对应雪芹嗜酒如狂之笔,除吃烤鹿肉方才有诗一文外,书中还有一批注甚合这雪芹。“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先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何为废人?比较而言,这“酒渴如狂”之雪芹,更像自喻废人。

综合上述解读,借鉴有关文稿史料,笔者得出观点如下:史湘云的生活原型,是曹家过继来接任江宁织造的曹頫之子曹雪芹。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一书,是将原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披阅增删”后写成的。是为了实现原著书人弘皙将书传情于世的愿望,将被当朝列为禁书的《石头记》,进行了必要的“批阅增删”,去掉了明显有碍当朝的“碍语”,增添了“收缘结果”。因此,单单研读《红楼梦》,很难见到隐藏在背后的真故事。不过,《红楼梦》的问世传情,已将迷宫展现给了世人。纵然难见谜底,随着原著藏本《石头记》的问世,真情不断被解读出来,历史上那段鲜为人知的删除之笔,便会逐渐同世人见面。

+关注
undefined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634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姜子说古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甄士隐梦见天塌了,在地陷之处当皇帝,红楼梦作者什么意思?
下一篇: 皇宫中的老太妃死了!太妃之死写在何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20: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2020年10月03日 00:22606浏览 · 3喜欢 · 12评论

君心若怜卿
粉丝:1113文章:44
关注
钗黛抉择下的红楼众生相
郑无极



金玉姻缘与木石姻缘的抉择乃是《红楼梦》情感主线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宝钗与黛玉,贾宝玉该娶谁为妻?贾府又该选择谁做儿媳妇?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立场和倾向,即使倾向相同的人物也可能有各自不同的出发点。曹雪芹也正以此作为穿珠之线,串连出一系列复杂的利益网络和情感网络,描画下一副五光十色的众生相。本文亦从此一核心问题入手,集中讨论贾母、贾政、王夫人、贾元春、王熙凤、花袭人等众多当事人,以及贾宝玉自身并癞头和尚、警幻仙子等仙界人物的态度立场,引领读者更深一层地理解脂评本《红楼梦》所构筑的艺术世界。



一、世家大族的正常通例
(郑无极_2020/9/9_22:30:56)



古人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清时期世家子女的婚姻,通常都是由家长决定,而非当事人自己选择。如果不考虑《红楼梦》中具体的人际关系,单从旧时世家大族选择儿媳妇的正常通例来看,在宝钗与黛玉之间,家长们会选择谁呢?毫无疑问,她们会选择宝钗,而不是黛玉。对此,我们可以从家世、容貌、品格、女红、治家、生育六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其一是家世比较。宝钗的家世远比黛玉为高。《红楼梦》第4回早已明言,宝钗是“仕宦名家之女”,是有资格参加公主、郡主入学陪侍的选拔的。而薛家在金陵省“护官符”上排名第四。用门子对贾雨村的说法,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皆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足见,薛家绝非某些拥林派论者所言“只是商人”、“地位低下”云云,恰恰相反,薛家是亦官亦商的皇商,不仅具有官宦人家的身份,而且是“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仕宦名家”!薛家与贾府同样名列“护官符”,宝钗因系“仕宦名家之女”而有资格参选,这些都说明宝钗与宝玉才是门当户对的婚姻!



甲戌本(姑苏=金陵)


有拥林派以薛姨妈“无职”,也就是未得到朝廷封诰为由,竭力否认薛家作为官宦世家的身份。但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说法。因为按照清朝定制,并非男人只要当了官,朝廷就自动给予母、妻封诰,而是要等待皇帝、皇太后整十大寿之类的“覃恩”。《清史稿》写的很清楚:“顺治间,覃恩及三年考满,均给封赠。康熙初,废文、武职考满封赠。”比如,道光二十四年正月,曾国藩当时担任翰林院侍讲。这时他还写信给母亲说:“明年皇太后万寿,定有覃恩,可请诰封,此男所最为切望着也。”足见即使是现任官员的母、妻,也只有等待覃恩,才有机会。薛父去世得早,薛蟠在户部又只挂虚衔,并不实差效力,薛姨妈作为寡妇得不到封诰,这是很正常的事。如果以此否认薛家是官,则不免被“仕宦名家”四字原文给狠狠打脸了。



相比之下,黛玉所出身的林家,其地位就要比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低微很多。第3回作者专门强调了黛玉初入荣国府时极度自卑的心理: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庚辰本第3回)



甲戌本


黛玉看贾府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也要仰视,以为“不凡”,甚至于一举一动都唯恐遭人耻笑。这正是林家地位比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低微很多的真实写照。有拥林派幻想林黛玉是二三品高官之女出身,这真的只能当笑话看。论品级,贾珍不过三品威烈将军,贾政不过五品员外郎。若黛玉真是二三品高官的女儿,还用得着担心被贾府三等仆妇耻笑?



实际上,拥林派错就错在把林如海所担任的巡盐御史与都转运盐使给混为了一谈。都转运盐使是行政系统的官职,通常都由地方督抚兼任,故二三品也是常态。巡盐御史是监察系统的官职,通常由监察御史担任。据《清史稿》,从顺治十六年(1659年)到雍正七年(1729年),也就是雍正六年曹頫抄家之前的绝大多数年份里,监察御史的定制都是正七品。林如海不过是七品巡盐御史,林黛玉不过是七品小官之女,比宁荣二府的品级都低得多。这就跟贾敏对黛玉所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以及林黛玉看贾府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都要仰视的情形吻合得很好了。



当然了,明清皆实行以小官监督大官的监察制度。巡盐御史虽然品级很低,但确实实权很大。故此,又有拥林派幻想林家有巨额遗产被贾府吞没,甚至造谣说贾府建大观园都是花林家的钱。但此说亦被上述第3回引文打脸。若林如海家中真有金山银山,能不给女儿享用,以至于让黛玉看贾府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都觉得“不凡”么?难不成林如海竟是一毛不拔、虐待妻女的葛朗台?再者第45回黛玉明言:“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若林家真有巨额遗产为贾家干没,以黛玉争强好胜的性格会自承“一无所有”,是她白白占用了贾府的资源?事实上,历史上巡盐御史确实是“肥缺”,但担任肥缺与真能积攒下大钱,完全是两个概念。正因为官场上人人皆知那是肥缺,伸手要钱的人绝对不会少,而且要保住这个职位所付出的代价也绝不会低。故此,除非特别钻营有术、贪腐有方,未必能留下多少钱,把肥缺做到亏空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曹寅既担任过江宁织造,也兼任过两淮巡盐御史,两者都被视为肥缺,最终却做成巨额亏空。林黛玉既然自云“我是一无所有”,可知林如海不仅品级低,而且宦囊也并不丰厚,并无像样遗产留给黛玉。



能发现鬼本优点的up主




其二是容貌比较。宝钗、黛玉皆是美女。但按作者的设定,宝钗的容貌又胜过黛玉。第5回明言:“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也就是说多数人都认为宝钗的品格、容貌都优于黛玉。第49回贾宝玉又对袭人、麝月、晴雯等人说:“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宝琴的容貌固然胜过宝钗,但在宝琴来之前,怡红诸婢却只说宝钗是“绝色的人物”,并不以此评价黛玉。可见,众人确实是公认宝钗容貌优于黛玉。



其三是品格比较。前面已经说明,早在第5回时众人就已经公认宝钗的“品格端方”,乃是黛玉所不及者。书中表现宝钗贤惠善良、宽容大度的地方很多,几乎处处跟黛玉的尖酸刻薄、自私小气形成鲜明对比。比如,第5回即明言:“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第19回李嬷嬷排揎袭人,黛玉顺着宝玉的心思,一个劲撺掇宝玉教训这个过了气、不受宠的老婆子:“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嚷呢。那袭人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可见老背晦了。”宝钗却能体谅失宠、过气奴仆的苦楚,一把拉住宝玉劝道:“你别和你妈妈吵才是,他老糊涂了,倒要让他一步为是。”按,李嬷嬷是宝玉曾经的奶妈,一口奶一口米地将宝玉养大了,如今她老了,解了差事出去了。于是,宝玉以下就再没人把她放在了眼里。就是那些小丫头也敢于当面骂她“好一个讨厌的老货”。出于心理不平衡,这老婆子经常跑来找袭人的麻烦,以至于无理取闹地乱骂一通。对于林黛玉来说,如此一个令人讨厌的老东西,她巴不得贾宝玉赶快冲上去,将其教训一通,她也乐得在一旁看一看热闹。但宝钗却深知此类可厌之人亦有可怜之处。想想看,人家辛辛苦苦把小少爷养这么大了,如今少主子却将她一脚踢开,她能不急吗?因此,宝钗一方面指出李嬷嬷的恶骂是没道理的,属于“老糊涂”的表现,另一方面又一把拉住宝玉,要他让这老人家一步。既通情达理,又深明大义,也难怪脂砚斋会在这里专门批上两句:



的是宝钗行事。(庚辰本第20回侧批)



宝钗如何?观者思之。(庚辰本第20回双行夹批)



事实上,大观园中最热心助人的就是宝钗,有着助湘云(第37、38回)、慰黛玉(第42、45回)、援岫烟(第57回)、怜尤二(第69回)、护香菱(第80回),有着一系列的关怀弱势人群的仁爱之举。即使是林黛玉自己,最终也被宝钗所感化,对着宝钗的以德报怨,作出了深切的忏悔: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第45回)



脂砚斋对此批云:



宝钗此一戏,直抵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之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目,非细心看不出。细思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庚辰本第45回双行夹批)



宝钗待人“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连原本视她为“情敌”的林黛玉亦能感化,足见其人格魅力,不愧是曹雪芹所盛赞的“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也不愧是脂砚斋所赞美的“只以品行为先”、“高诸人百倍”!



其四是女红比较。针黹女红是旧时妇女的本职,“四德”之一的“妇工”,即主要指女红。贾府这样的贵族世家虽然不指望小姐、少奶奶们以此谋生,但依然将女红针线视为女德教育的极其重要的一环。主要是借此培养女子耐心细致的性格、勤俭持家的习惯和对艺术审美的追求。《红楼梦》很多次写了宝钗勤于女红的习惯。比如第7回,周瑞家的去看望宝钗:“只见薛宝钗穿着家常衣服,头上只散挽着籫儿,坐在炕里边,伏在小炕桌上同丫鬟莺儿正描花样子呢。”对此,脂砚斋批云:“一幅《绣窗仕女图》,亏想得周到。”(甲戌本第7回侧批)第8回,宝玉又去探望病中的宝钗:“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籫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也是一副佳人绣窗劳作的景象。第48回,宝钗向薛姨妈讨要香菱时说:“我每夜作活,越多一个人岂不越好?”而此前的第45回,作者更是交代宝钗“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这些都说明宝钗完全具备一个勤俭持家的当家少奶奶的资质。相比之下,黛玉在勤于女红方面就差得多了。第32回袭人如此评价黛玉:“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有拥林派试图反驳袭人,说第18回黛玉曾把给宝玉做的香袋给铰了。但这也无法推翻袭人的看法。因为黛玉剪香袋虽然是在“今年”,但做香袋却很可能是“旧年”。单以袭人所言“今年半年”而论,书中确实没见黛玉拿起针线做个什么。而且即便袭人所言不完全属实,黛玉绝不像宝钗那样每夜辛勤做女红,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这是没法否认的。



其五是治家能力比较。这也完全是宝钗压倒黛玉。第4回作者即说宝钗“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这是协助母亲管理娘家事物。第55回、第56回作者更是用了两回书来写宝钗协助探春治理大观园,充分展现了宝钗的治家能力。先是探春提出了承包制,并提出绕过荣国府的公共帐房,大观园内部设立新帐房。宝钗肯定了探春搞承包制的优点,赞其“三年之内无饥馑矣”。然后又指出了承包制与设立新帐房存在的弊端,一者未能得到承包项目的仆妇将成为改革阻力,二者照样存在承包者被里面新帐房剥削的可能性。接着,专门针对探春改革弊端而设计的一场“再改革”:一是废除了向帐房归帐的旧制(原文:“依我说,里头也不用归帐。这个多了那个少了,倒多了事。不如问他们谁领这一分的,他就揽一宗事去”),二是建立了利益均沾的机制(原文:“他每人不论有余无余,只叫他拿出若干贯钱来,大家凑齐,单散与园中这些妈妈们。他们虽不料理这些,却日夜也是在园中照看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床,一应粗糙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沾带些的。”)在成功落实两项措施的基础上,宝钗又对众仆妇晓之以情,动之以利:“……我如今替你们想出这个额外的进益来,也为大家齐心把这园里周全的谨谨慎慎,使那些有权执事的看见这般严肃谨慎,且不用他们操心,他们心里岂不敬伏。也不枉替你们筹画进益,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你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分他们之忧。你们去细想想这话。”众仆妇都欢声鼎沸地说:“姑娘说的很是。从此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这样疼顾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这就是宝钗“行无为之治”的治家理念和具体实践。黛玉在这方面也完全没法跟宝钗比。她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第62回心里算计过贾府家产:“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虽然总比宝玉完全不理事要强,但心里盘算与实际动手去做,完全是两个概念。这个例子只能说明黛玉有治家的主观意愿,但黛玉完全不像宝钗那样有治家的成功实践。





欧丽娟56回红楼梦导读




其六是生育能力比较。宝钗的健康丰美与黛玉的体弱多病无疑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第4回作者已经明言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肌骨莹润的女孩子显然属于适合婚后怀孕生育的类型。第28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作者写宝玉看见宝钗“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再次强化了宝钗肌肤细腻、性感动人的形象。相比之下,宝玉虽然跟黛玉“一桌吃,一床睡”,经常随便拉拉扯扯,但宝玉从未对黛玉的肌肤动心,仅拿黛玉充当摸不到宝钗的代用品而已。足见,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发育也肯定是不足的。更何况如黛玉所言“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长期服药的身体如何承受得住怀孕生育?强要生育,只怕一尸两命。纵然不死,长期的药物作用对胎儿也十分不利。儒家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认为娶媳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从这一点上看,世家大族选择宝钗,而不选黛玉,也是必然的。



从以上比较来看,宝钗明显在家世、容貌、品格、女红、治家能力、生育能力等各方面都全面碾压黛玉。如果世家大族处于正常情况的话,便没有舍宝钗而取黛玉的可能。故此,高鹗续书写程本贾母狠心抛弃黛玉,一心要迎娶宝钗进门,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只是高鹗仅考虑到了世家大族的正常通例,并没有仔细研究曹雪芹笔下贾母的特殊情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名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出处】明·高启《梅花九首》

【译注】梅花像大雪满山,安卧不惊的高士,又像明月之夜林下翩然而来的美人。雪满山中高士卧:据传,东汉人袁安在洛阳时,有一天大雪,别人都出门求食,他在家僵卧不起,门外雪深数尺。月明林下美人来:据传,隋朝名士赵师雄月下林中艳遇美人,与之饮酒,醒后发觉在梅树之下。后以美人喻梅花。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梅花或其他花卉的高洁和幽美。[例1]她的话转到“赏梅”上:“从前的文人墨客,赏梅吟梅,颇多佳话。他们中有爱其冰肌玉骨,有好其仙姿飘逸,有颂其‘凌厉冰霜节愈坚’,有赞美其风采,喻为‘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彭浩《风流》)[例2]春夜小窗兀坐,月上木兰,有骨凌冰,怀人如玉。因想高季迪“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二语。此际光景颇似,不独咏在梅花。(吴从先《小窗自纪》)二、用以比喻人清高脱俗。[例]父亲给我讲过,做人要像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要像梅花,傲霜雪而不败,他随口念了两句诗:“深山雪卧君子气,林中月下美人来”。(崔济哲《住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21: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遮天大王是李自成!治理台湾的郑氏,可能也是李氏!
2018-12-07 21:21


文/雪月溪

因为听别人说,这无遮大会和遮天大王会,并不是一回事! 我听了这话,觉得很有道理。考据必须要准确,否则害人害己。于人无益,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别人说的话,很有道理我没理由不予接受。这样我又去查了一下,真找到一个遮天大王会的传闻。感觉有深挖的必要,便作了一些分析,来分享给大家,说说我的理解和认识,也希望它对众人能够有所帮助。

《红楼梦》原著中写道:“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人也来的少,东西也很干净,我说请哥儿来逛逛,怎么说不在家?”



南鲲鯓代天府,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是全台王爷庙之始,也是规模最大的王爷庙,俗称“南鲲鯓庙”或“五王庙”。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二十七两日为李、范两位王爷圣诞。南鲲鯓王爷祭香期以五王的诞辰为主,一年四次(农历四、六、八、九月)乩童和阵头会串是最大的特色。

著名的王爷祭,尤以农历四月二十六、二十七两日李、范两位王爷圣诞最具代表,分灵在各地的王爷都会在此时回来进香过炉,一为“南鲲鯓王”暖寿,二为自家王爷“充电”增强神力,随之而来的除了信徒、进香团之外,乩童也大批涌进,宛如全台乩童大会串,蔚为奇观,其规模之大,号称南台湾最大的祭典。



“遮天大王”李大亮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武将,就是台湾台南,供奉的五府王爷。李大亮是京兆泾阳人士,文武双全,与其结拜兄弟池梦彪、吴孝宽、朱叔裕、范承业之中,李大亮为大哥,五人辅助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

李大亮不但忠君爱国、体恤百姓,也赋有君在臣在、君亡臣亡的伟大情操,随着唐高祖李渊驾崩后,李大亮则追随唐高祖于黄泉之下。

玉皇大帝得知李大亮一事,被如此伟大的爱君爱国情操所感动,敕封李大亮为代天巡狩,驻守人间,拥坐王船,巡狩四方,以驱疫除瘟,圣称为“大王李府千岁”,四月二十六日为他的圣诞千秋。“遮天”乃遮卫天子意。



这是关于遮天大王会的一个说法,它提到了遮天大王会的出则——是台南五王大会。

那这个李大亮呢,我也查了一下,然后得到他的一些情况李大亮(公元586年-公元644年)唐初将领。陕西泾阳人。

隋末他在大将军庞玉部下为行军兵曹。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与瓦岗军作战被俘,随之获释。李渊兵进长安,建立唐朝。大亮投归,被授予土门令,当时正遇饥荒,他招抚流亡贫民从业,并卖掉自己的马以资助贫民恢复农业生产。高祖见他善于治理,提升他为金州(今陕西安康)总管府司马。

这我就奇了怪了,李大亮什么人,他怎么就跟台湾那边联系上了?为啥台湾人来祭奠他而别处没有?我把他的资料,仔仔细细的看一遍,略有所见。



李大亮,唐初的将领。唐朝开国功臣,陕西泾阳人。为人忠诚谨厚,外表看起来好像不太会说话,但内心个性刚正义烈,不能要求他去做他认为不正义的事,对皇帝争论是非,都不会转弯屈服。甚至妻子儿女都没见过他怠惰的样子,对兄嫂更是以礼相待,闻名于世。他地位通达显赫,但居住的地方狭小简陋。

知恩图报!陕人!刚愎!姓李!这不就是李自成吗?

台湾的王爷信仰来之于福建。古时,福建沿海“放王船”风俗盛行。当瘟疫流行时,为了让当地的人祈安求福,就要建王醮,把乘载王爷的王船送到大海,让疫病和王船一并带走。一些王船躲过海浪的吞噬,漂到台湾。



由于台湾在开发之前,为瘴疠之地,当时的医药尚未发达,瘟疫一起,常常死亡无数,人心惶惶,谈瘟变色。因此,台湾百姓接到大陆漂过来的王船之后,便在那个地方捐款盖庙,台湾的王爷庙也就一座座地出现了。漂来的王船大都存放于庙内或庙旁,或为祭祀的对象,或另造小模型,供奉在神桌上膜拜。

南鲲鯓代天府建于公元1661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说300多年前,台南麻豆渔夫杨世乡发现了从大陆漂过来的王船,船上神像是李、池、吴、朱、范5位王爷,于是在南鲲鯓附近盖一草寮供奉。

据说很灵验,远近逐渐闻名,香火也就兴旺起来。后筹资建庙,逐步扩大到如今这个规模。而原来的瘟疫邪神,也演变成驱瘟防疫的正神,甚至更进一步成了有求必应的万能神。传说5位王爷为玉帝所敕封,主要任务是稽察人间善恶,所以叫做“代天巡狩”,所驻王府也就叫做“代天府”。



算一下时间,1661年,明末清初最乱的一个时期。时间也相符。李自成无疑了。

这件事我们可以想它一想。1661年,是在几时?

郑成功是大明将领,抗清名将,被封为延平王,当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的时候,郑成功为保家卫国,决定与荷兰侵略者斗争到底,1661年3月30日至1662年2月1日,历时十一个月,最后终于收复了台湾。五王庙适起于此间!这股风是哪来的?它不是郑王带来?难道是荷兰人所赐?

然而这五王,八杆子也打不着的关系。唐代的事,这时才兴起,这李大亮跟岛上可有某种联系?他对台湾人民可是有恩?台湾的民众为何要祭奠一个和他们毫无关系的人呢?李自成,定无疑!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怎么会这么巧?复台之后就死了!

这是历史的使命所然!郑氏的使命也就在于此。赴台者并不真是郑氏,而是李王!

那郑氏谁不晓得?弄一个假的在那,不得破馅?

李自成一只丧家狗,跑到台湾,他敢张扬?不得是闷声不响,夹着尾巴做人?

当然,他也不敢久充延平王,就把王位传给了郑经(可能该叫李经)。



不管怎么说罢,复台是一善举!只是这阴阳两界判分明,台海相隔两茫茫,台海的民风民俗,它怎么就传到了大陆,并被文人写进了《红楼梦》里的呢?

自古尘封不通讯,阴阳界定有区分,你在东城我在西,隔耳相传见不真。“二十年来辨是非”,“去国离乡二十年,”想想这事多蹊跷,仔细一想,也就释然。

1682年10月,在李光地等大臣的力荐下,施琅复任福建水师提督,领命征剿台湾。其时施琅“兼程疾趋”,赴厦门任所,夜以继日地进行备战。最后终于1683年,率军渡海解放台湾!



自此,离娘的孩子,祖国的宝岛台湾,也终于又回到了母亲怀抱!那么,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风俗流变,传回内地,“遮天大王会”也因此而名于大陆。所以说,不管李自成去没去台湾,《红楼梦》,它肯定是在1682年以后才完成的一部作品,殊无可疑!

一言以概之,遮天大王会是台南兴起的一种民俗,内地久不相闻,此名见于《红楼梦》中,可定《红楼梦》成书年代的下限也就是郑氏降清以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21: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作者为什么要给遮天大王做圣诞
2018-12-29 20:55:09 来源: 记录者在沂水  举报
3
分享至
《红楼梦》作者在书里面提到四月二十六给遮天大王做圣诞这回事,到底是何用意,作者应该不会没来由提及此事。那它的起因是什么?这里面到底有何玄机?思来想去,我总觉得是有什么地方不对。

遮天大王做圣诞的风俗,起自台湾——台湾是遮天大王圣诞风俗的源头。年年四月二十六,这个也不是关键。——1662年,也就是顺治十八年——这一年,同时也是康熙元年。

赵秋谷!我因怀疑他就是曹雪芹,也知道他是康熙二十八年受洪升国丧期演剧一案的牵累丢了官罢了职,断送功名到白头!那请问,1662年,是在哪一年?赵秋谷!他不就是在这一年出生的吗?

看来,作者是借给遮天大王过圣诞直接告诉读者,这一年,也就是他的生年!



想到这儿,愚人心性,豁然开朗!——赵秋谷与孔尚任,二人本就是同乡,孔尚任年长一些,赵秋谷在他面前,道一声尊兄,称许自己为同乡教弟,似不为过。

东鲁孔梅溪,梅溪贾雨村——梅雨交春变梅溪啊!

那么,棠村呢?读《红楼梦》,不会不知道《红楼梦》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群芳会诗咏赋白海棠罢!并且,后文还特别提到了一株海棠将死又复苏的事!

此乡多宝玉,宝玉无日不生尘——棠村自是多棠——赵秋谷幼作《海棠赋》曾经声名鹊噪,深得世人称许,一时名重天下!赵秋谷于六十三岁还乡,路经峄山,留下了宝玉石刻——峄山宝玉石刻落款书记雍正三年——这一年,正是赵秋谷回乡那一年。



想要作者明白告诉我们他到底是谁,这是不可能的!作者要对后人说明事实真相,他有他的一套——法无定式!

1662年台南给遮天大王做圣诞这一事实,有问题吗?这一时间,谁能改的了吗?

赵秋谷,他就是生于这一年!

赵秋谷二十八岁没官直到八十三岁终,要按文人的创作期来算,首曲一指,他在清代,确实是算一个人物!

并且,赵秋谷的才华,深得洪升曹寅吴雯王瑛等一班名家推崇,确是一代文豪,绝世奇才!

陶元淳说过:“吾少壮求友于山左,仅得伸符(赵执信)能变历下之遗,于畿辅仅得使君(王煐)能掩藁城之迹...”



最主要的刘廷玑王瑛洪升孔尚任曹寅赵秋谷...这些人中间,赵秋谷年龄最小,少年共破红楼梦,百里行程半九十。这些人中间,他既是最年轻的一个,《红楼梦》创作到最后成书,起决定性作用的人也只能是他!

吴梅村1672年就死了,棠村1691年也辞世,这时到1704年,相继又出现了吴玉峰的《红楼梦》和东鲁孔梅溪的《风月宝鉴》——孔梅溪的《风月宝鉴》只能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吴玉峰死于1704年!

赵秋谷浪迹天涯,漂泊在外,游历甚广,长时间深入在民间,这极大的丰富了他的人生经验和阅历,也是旁人一大难与相比之处!

民间采风厚积薄发——《红楼梦》绝对不是一般文人的无病呻吟之作!



吴梅村素有史诗之称。1651年,先生的《鹿樵纪闻》书成,甲申之变已经过去七年(宝玉七岁)。前尘往事,自经先生评章后,惹的纷纷口舌多——此后百家之言,一时云集,四十年间,百感交集,以真定棠村1691年去逝为限——诗云:“四十年间公与侯,纵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拓邯郸道,要与先生借枕头!”说的就是当时状况。

后十三年,相继又有吴玉峰为代表的《红楼梦》与东鲁孔梅溪的《风月宝鉴》问世。当然并不止这两部作品。前后凡五十三年——《正眼法藏五十三参》指的也就是这个。

以后1704-1744年,这四十年是《金陵十二钗》的成熟期——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惟有青衫泪,絮酒生刍上旧垌。这首诗本身讲的也是这个。

文人们故意设下这一迷局,是不欲此事过早的暴露在当时。赵氏枝叶繁茂,育有六男四女,曹寅则近于绝嗣,一些人把《红楼梦》与曹寅家族之事胡扯一气,倒也不是无是生非,因为曹寅本身,也是秋谷的一位挚友。



洗尽铅华,还我真面!历史终究经不起众人一再掏澄!峄山刻石这么一个显证,众人会视而不见?无缘无故跑峄山顶上刻石勒铭去者?——近于大海捞针!

赵秋谷这年还乡!——你觉得,这是巧合吗?

刻石铭记——这是文人本务!

事是甲申之事,应世历劫何意?灰珍浩劫俱往矣!——触目尽成灰:是玉石俱焚,是泥沙俱下!是同归于尽!——万劫归空!——空遗下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末世风云录,它里面写的会是些什么人?有谁有谁还有谁,不过是:王侯将相流氓强盗闺媛淑女嫖客妓女。故言“无非公子与红装。”

变历下之遗——歪曲了事实真相;掩藁城之迹——掩去了本来面目,赵秋谷与王瑛——贾雨村言甄士隐!

等闲同是梦里人,我是谁?谁是我?

最近,有关疑似《红楼梦》一书的作者不少!龚鼎孽雍正三年留下了峄山宝玉石刻?钱谦益雍正三年留下了峄山宝玉石刻?吴梅村雍正三年留下了峄山宝玉石刻?傅山雍正三年留下了峄山宝玉石刻?

顾景星雍正三年留下了峄山宝玉石刻?梁棠村雍正三年留下了峄山宝玉石刻?冒襄雍正三年留下了峄山宝玉石刻?曹寅雍正三年留下了峄山宝玉石刻?孔尚任雍正三年留下了峄山宝玉石刻?王瑛雍正三年留下了峄山宝玉石刻?可能吗?

天地启宏慈,苍生同感戴!三十年是一劫,五十年是一劫,十年百年同是一劫!

陈子龙1647年的红楼梦诗至1700年刘廷玑题红楼梦诗五十三年了!1644-1647是三年,1700-1704是四年,总共七年!1718-1724共七年!1724回到1718年宝玉七岁黛玉六岁宝钗已经十三,凤姐是二十五岁,1718回到1700年这十九年呢?宝玉十九岁!



赵秋谷五下苏州,第五次在苏州呆了四年即是贾雨村与甄士隐比邻四年,之后回到家乡,二年后甄士隐(王瑛)死了(这是在1726年)!这是不是事实?

若是《红楼梦》的作者,须得活过雍正三年!上过峄山!不合此数,那可就说不起了!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言“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见有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红楼梦》研究者,一直以来,对这一段内容,争执不已,至今也无确论。众人并由吴玉峰孔梅溪梁棠村三个人的名字,引出了一个颇有争议的二臣汉奸文人吴梅村。

文人的事,尤其是一些历史人物,由于好多的历史积淀随世变迁,俱不可考,要复历史旧貌,还原真相,确实是有点难了!江左名家——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孽,当时领袖江南文坛的三大家,居然是三个大汉奸,确实是很难想象。

更不可思议的是柳如是竟甘心为世人不齿的钱谦益而以身殉,这到底是为什么,真的是说不清楚。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历史事实。言由心出,触景而生情,古贤心作,确实耐人寻味。

就以这件事情来说,孔梅溪曹雪芹,很显然的都不是真名。为什么不落真名?是因为有所避讳。那吴玉峰与棠村又该如何解释?难不成,二人可以不讳?因为棠村已逝!估计吴玉峰的情况也一样——涉及同一件事,孔梅溪曹雪芹不敢示人以真面,你吴玉峰一人例外,实在说不过去!

这样我们知道吴梅村是死于1672年,棠村是死于1691年,吴玉峰是死于1704年。

那么,从中你发现什么了没有?1672-1691年是十九年,1691-1704年是十三年!十九和十三在《红楼梦》里面是有特定含义的两个数,这是肯定的。到底是啥意思,不能轻遽定论。

但可以肯定,这是两个不同的阶段。至于事实,我们在不明其详细之前,只能是作一些猜测。至于对不对,也只能是说一步看一步了。

宝玉十九岁离家出走去向不明!大荒山一别十三年!



那有人可能会说,大荒山一别十三年应该是在宝玉十三岁的那一年罢。我说这不对路。宝玉从山中来,到山中去,并不止一个来回。

况于《红楼梦》开篇,即述这一块石头因“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偶然听一僧一道说起红尘中事,心动不已,故央求二仙家带它下凡游历一番。

也就是警幻仙子处的神瑛侍者。因为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她灌溉甘露,只为引动凡心,意欲下凡造历幻缘,他就是贾宝玉。那株绛珠仙草为了偿还灌溉甘露之情也跟了神瑛侍者下凡,她就是林黛玉。

既与相随相伴,应即同于人间!——为何迟了一年?——《红楼梦》三回,宝黛初会,黛玉自言:“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

可见,作者是有意从时间上作戏,和读者捉迷藏。作者是在有意的倒乱时序——怕被什么人一眼看出它的破绽。

宝黛初会,黛玉六岁,宝玉自然是七岁。来了个十五的薛蟠,宝钗比乃兄小两岁——说明她是十三岁!这你又怎么解释?——造世历劫,即是在劫难逃!——也就是说,无须同时出世,但有同样的经历,即赶上了同一场浩劫!

这就是小说里面常说的那句话——不求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要不,怎么说是无巧不成书呢!一网网尽,作者的笔下,超生的全都是难民!

这样我们再看,吴梅村和棠村吴玉峰是死了,孔梅溪和曹雪芹一样,二人应该都还活着。并这《石头记》应该是经了吴梅村的年代与棠村这一时期。

之后,相继又提到吴玉峰题《红楼梦》和东鲁孔梅溪题《风月宝鉴》——《风月宝鉴》应该就是《桃花扇》,东鲁孔梅溪,应该也就是东鲁孔尚任。吴玉峰题《红楼梦》,自然是在1704年以前——1700年刘廷玑的《钱江喜遇王紫铨同官》诗

差慰遐荒廿载思,孤舟片刻話心期。少年共破红楼梦,薄宦都成白髮悲。

诗中提及红楼梦。这首诗比陈子龙1647年的红楼梦诗,晚了五十三年——从“少年共破红楼梦,薄宦都成白髮悲。”之意来看,所谓的“红楼梦”,所指应该是一种个人理想,与“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意境,似在伯仲!

我们再看陈子龙的《春日早起》——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陈子龙(1608年7月12日—1647年6月15日),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编辑。他活了不到四十岁,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五月十三投水殉国。 算是明末的一位英雄烈士。清初文人们的一些政治活动,与之,应该是有内在的联系。《红楼梦》的成书,不能排除这一因素。

那么从事实来讲,当时的江南,织造曹家的势力,甚是抢眼,不容小觑!有人说曹家是清帝的包衣奴才是铁杆汉奸,我看没这么简单。我觉得他们是外白里红真真正正是江南文人的一把保护伞。估计曹家为江南文人的活动是作了不少的牺牲。

话说至此,再说这“其弟棠村为序”的事——这一句脂批,一直以来,虽经好多人多方的推敲索解,总觉得,还是有些不尽人意。雪月溪考虑了很久,本不敢妄言其是妄言其非。但又无奈!说不得今天就来试它一试。

序字的释义——

1. 次第:顺~。秩~。次~。工~。程~。~数。 2. 排列次第:~次。~列。 3. 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言。~跋。~曲。~幕。~论。 4. 古代指送别赠言的文字。 5. 指季节:四~。 6. 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庠~。

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序”字,它有六种解释!这里该选哪一个?是不是很难把握?

雪月溪以为,从情理上说,《红楼梦》与《风月宝鉴》系后出。吴玉峰的《红楼梦》我们是确实有点茫然无措!但这《风月宝鉴》若是《桃花扇》,它的成书时间是在1699年左右,也就是在1691年到1704年间——这一阶段,于棠村而言,应以弟行!这么的,其弟棠村为序,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以先生之才,积数十年游历天下阅历人生的经历经验,并时人相称许的综合考虑,先生足以胜任此事。

《红楼梦》里,贾珠十四岁进学,赵执信十四岁亦考中了秀才!

宝玉十八九岁考中了第七名的举人,十八岁,赵执信中会试第六名,殿试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傅秋芳二十三岁,犹待字闺中,赵秋谷二十三岁就担任了山西乡试正考官!

总先生履历,自童年,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才。九岁写的文章,就“以奇语惊其长老。”据《赵执信墓表》记载:“九岁里中诸名士会文,先生径造焉。众轻之曰:孺子何为者?及受题,先生立成数艺。语文名俊,一座皆惊。”

赵执信当时所做的是《海棠赋》,以遣词优雅,颇富意蕴,为同乡内秘书学士兼吏部尚书孙廷铨所赏识,对他倍加称道,认为日后必成大器。赵执信十四岁考中秀才,十七岁,中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

十八岁,赵执信中会试第六名,殿试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二十三岁就担任了山西乡试正考官。二十五岁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同时还任《明史》纂修官,参与修《大清会典》。先生奇才,“长安中盛称齐鲁文空前绝后,海内诸选家翕然推许之”。

1672年到1691年,先生少以才名,正趋上升阶段,却因康熙二十八年事,康衢误跌,落入人生低谷。1691年到1704年间这十三年,对于先生来说,这该是他的一大转折。也是他丰富人生知识阅历和经验的高峰期。

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亦一闲人!

先生条件,似已足备——《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应该就是秋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2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 03: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紅樓夢講解】第一讲、 时间轴线——《红楼梦》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liuhuirong 2023-02-15 发表于湖北  |  5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第一板块:总观红楼

第一讲、 时间轴线_——《红楼梦》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第一讲,我将用十分钟的时间,把整部小说的故事和基本人物给你串讲一遍。

如果你曾经读过《红楼梦》,可以快速复习一下,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抓住核心情节。就算你没读过《红楼梦》,掌握这个基本框架,后面的内容你就都能容易跟得上。

《红楼梦》从第1回到80回原稿截止,故事的时间跨度并不长,只有15年。

故事的第1回,是从宝玉出生的那年写起的,到80回故事中断的时候,宝玉十五岁。

这15年,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等等男女主角从出生、到童年、再到青春的成长史,同时,它也是居住在荣国府和宁国府的贾家,这个百年贵族之家由盛而衰的家族史。

在这15年的时间轴上,我帮你标记的第一个关键节点——第23回,这是主人公们搬进大观园,从此开启了小说的大观园时代。


23回往后,算到80回,这么大篇幅,其实是浓墨重彩地写了三年。说到这儿,你就应该知道小说的重点是在哪里了。

前大观园时代

前大观园时代虽然时间上有12年,但主要是后面故事主干的必要铺垫,你重点抓住两组矛盾关系的建立和两桩悲喜大事件的发生,就可以了。

矛盾关系:“木石姻缘”和“金玉姻缘”

先说两组矛盾关系,用《红楼梦》的语言,就是“木石姻缘”和“金玉姻缘”的矛盾。

如果熟悉《红楼梦》,你一定知道,木石姻缘,指的就是宝玉和黛玉的恋情。

全书第一个情节亮点,就是第3回,黛玉进贾府,宝黛初见。这一年,宝玉八岁,黛玉七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木石姻缘这一组关系,就此开启。

你再看,为了迎接黛玉的到来,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景里,从贾母开始,整个荣国府的女眷都出场了,这是红楼人物的第一次集体大亮相。


在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人丛中,你会一一看到贾府千金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还有宝玉寡居的大嫂子李纨;最后是高调出场、风头十足的王熙凤。

如果再加上林黛玉本人,也就是说,金陵十二钗里的六位,整整一半的核心人物,都在第3回的这个时刻亮相,聚齐在荣国府里了。

作者刚交代完木石姻缘,立刻开始设置第二组关系“金玉姻缘”。薛宝钗出场了,全家住进了荣国府东北角的梨香院。

宝钗姑娘脖子上有一只不离身的金锁,就像贾宝玉的脖子上,永远挂着他的通灵宝玉。到此,“金玉姻缘”这条线索,也到位了,这是在第8回。

好了,你看,木与石,金和玉,这两组关系构成了矛盾,因为只有一位男主角,而女主角却有两位,所以矛盾建立在宝玉的身上。

对小说而言,矛盾带来什么好处呢?矛盾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内在推动力。

大丧事和大喜事

接下来,故事需要转折点,作者构建了两个非常事件,一件大丧事,一件大喜事。

先说丧事,故事空间是在东边儿的宁国府。

宁国府的第五代儿媳秦可卿过世,她的丈夫是比宝玉还低一辈的贾蓉。公公贾珍为了秦可卿的丧事,恨不得倾尽所有。所以丧事排场非凡,整整持续了49天,最后送葬的队伍像“压地银山”一般浩浩荡荡。

以这个情节为核心,宁国府的主要人群,秦可卿、她的丈夫贾蓉、公公贾珍、婆婆尤氏等等一一出现。

在这儿多说一句,秦可卿,她在金陵十二钗里位列最后一位,而且她的形象带有风月的象征意义,她早早过世,是金陵十二钗里唯一一位没赶上大观园时代的。

秦可卿的丧事刚刚结束,紧接着就是一件大喜事从天而降。

什么喜事?宝玉的大姐,贾元春,入宫多年,忽然消息传来,因为受皇上恩宠,被封为皇妃。

这件喜事让故事的重心立刻转回了荣国府。这故事节奏,真是一环扣一环,一口气都不让你歇。

贾元春晋封皇妃,让贾家不光是贵族之家,更一举成为皇亲国戚。其实,贾家在此之前,已经呈现出衰败之象,但这件喜事,给他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而且,更加荣耀的是,元妃要回家省亲。为了接驾,贾家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专门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这就是后来的大观园。终于,到第18回,在元宵节的晚上,迎来了元妃娘娘驾临。







好了,到这稍稍停下来,梳理一下,从第3回黛玉进贾府,直到元春省亲的这个元宵节,两组姻缘,两件大事都有了,而且,金陵十二钗里没露面的湘云、妙玉来了,贾元春也在省亲当晚也惊鸿一现。

也就是说,在大观园到位以后,十二钗也集合齐了。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开启了。

果然,紧接着,元宵节一过,春暖花开,元妃娘娘一道旨意,宝玉和姐妹们,奉旨住进了大观园。从这个节点开始,直到第80回,就是为时三年的大观园时代。

大观园时代

别看只有短短三年,这可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在现存的80回原稿里,占了超过70%的笔墨。所以,我把这部分文本,叫《红楼梦》的核心文本。

到了这一段,你会发现故事一下子变得更复杂了,人物特别多、信息量特别大。不过你别慌,三年大观园时代,我也给你概括一下,关键词就是“三春”。


整个贾家的命运,当然也包括贾氏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的命运,都是在三春将尽的时候水落石出的。这样,三春的三段主题也呼之欲出了。

第一年:爱情与繁华

第一年的故事,主题概括起来就是,爱情与繁华。

总共30回的笔墨,都放在了这一年时光里,你就知道,这一年情节密度有多大!

打个视觉的比方吧,就像一幅国画里的卷轴长卷,题目是《诗酒行乐图》。姐妹们在园里建诗社、开螃蟹宴、写海棠诗、写菊花诗,下雪的时候赏雪、咏梅花,还有个刘姥姥来凑趣。

红楼最重要的故事线——宝黛相思,就是这幅长卷里最动人的场景。小说最美的片段——黛玉葬花、宝黛共读西厢就发生在这一年。

第二年:争端和伤逝

但是,怡红院里有见识的丫头小红,说过一句话: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不,进入第二年,主题就变成争端和伤逝。争端是因为利益冲突;伤逝,因为已经开始有死亡发生。

三个事件,穿起了第二年的这两个主题。

第一件,春天的探春改革。

因为凤姐生病,探春暂时代理大观园。她推出了经济改革,却因此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利益的矛盾从底层开始,其实背后都跟主人关联。纷争不断,大观园开始不安宁了。

第二件,夏天宝玉过生日,这个节点非常重要。注意,这是全书盛极而衰的分水岭,包括大观园,也包括整个贾家。


第三,贾珍的父亲贾敬暴亡。从秋到冬,故事的叙述空间转到宁国府。情节断崖式跌落,由此引出尤二姐和尤三姐出现,但是接下来的几个月,姐妹俩各自为感情,相继含怨自杀。

第三年:凋零与败落

如果说尤氏姐妹的悲剧还是局部的,发生在宁国府;那么进入第三年,悲剧开始转入荣国府,并且家族矛盾爆发,引发了整体性的悲剧。

所以,第三年的主题是:凋零与败落。

这时候你发现,前一年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背后都是主人之间的矛盾。

贾赦夫妇和贾政夫妇,兄弟妯娌之间,已经貌合神离。

邢夫人和继子贾琏、儿媳王熙凤,矛盾已经公开化。

赵姨娘和王夫人之间的嫡庶矛盾,暗地里早就是你死我活。

其实,最终矛盾的核心指向宝玉,指向贾母。贾府的关系,已经层层冰冻。

矛盾的激化直接导致家族内讧,终于演化为抄家。一夜之间,大观园里鲜花败落,青春凋零。

宝玉的丫鬟晴雯被驱逐,然后悲惨地死去;宝钗迁出大观园以自保;迎春出嫁,但婚后饱受折磨,不久于人世。探春也即将出嫁。几个重量级的丫鬟也纷纷被驱逐。

宝玉眼睁睁地看着一切发生,这个十五岁少年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天地间真有这样无情的事!

小结

情节庞杂的《红楼梦》,其实可以分成前后两段,前大观园时代,你记住木石姻缘和金玉姻缘的矛盾,记住一丧一喜两件大事,主要脉络就清楚了。

至于作者最花笔墨的大观园时代,其实只有三年,主题从繁华到争端再到败落。

如果对《红楼梦》比较熟,你会发现我串联的这个故事线,是漏掉了前两回的。

那么,你觉得《红楼梦》直接从林黛玉进贾府写起行不行?为什么?

我的回答是:不行! 因为,喜欢=熟悉➕意外。如果宝玉一上来就说:“这个妹妹好像在哪见过。”就只有意外了,你要先有个前奏先铺垫让他们熟悉一下,然后再,天下掉下个林妹妹给这样就会真的更喜欢了。 总之,喜欢=熟悉➕意外

下一讲,我们聊聊贾府的空间布局和在空间的人物情况。

划重点

大观园的第一年,就像一幅国画里的卷轴长卷,题目是《诗酒行乐图》。

根据红楼梦文本的内容,整理了一个更加详细折的表格可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关键词:红楼梦讲解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讲、 空间和人物 贾府到底有多大?住着哪些人?
全   文:红楼梦讲解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 ... 67_1067824472.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21:28 , Processed in 0.0695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