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4: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生日,白天薛宝钗抢黛玉的茶,晚上黛玉倒掉同饮的酒
2017-07-16 23:47:30 来源: 一起说历史  举报
208
分享至
贾母为薛宝钗举办了生日宴会,贾府上下的人为王熙凤庆生,就连呆霸王薛蟠也邀请众人参加了自己的生日宴会。这次轮到贾宝玉生日,他是大观园这个女儿国中的王子,理应受到群芳众美的庆贺。这次聚会的姐妹比以前更多,薛宝琴、邢岫烟等姑娘都在,就连在梨香院的唱戏的芳官、藕官等女伶也在;这期间贾母、王夫人等人都去参加国丧,生日宴会上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袭人、晴雯等丫鬟也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公子小姐围坐一起,共同欢笑畅饮!



然而,这次生日宴会却是大观园群芳最后一次大团聚,最后一页美好的回忆!此时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彼此间的疑虑已经渐渐消除,很少再赌气吵闹,林黛玉和薛宝钗也结成了金兰之谊,互诉心事!林薛与宝玉的缘分,却悄悄出现逆转,薛宝钗逐渐占据上风,她和母亲薛姨妈赢得了林黛玉的信任。薛宝钗又偕同贾探春、李纨管理贾府,这算是王夫人让薛宝钗实习了一回。探春是个迟早要出阁的小姐,良善的李纨只是暂时管几月,王熙凤是贾赦那一房的媳妇,以后宝钗有望接手荣国府管家大权。



这一天,还是薛宝琴、邢岫烟、平儿的生日,大家齐聚红香圃为四人庆生。在宴席上大家快乐地喝酒行令,划拳助兴,无拘无束,把酒言欢。宴会后,姑娘丫鬟们在芍药栏边游玩,有依水观鱼的,有对坐下棋的,有凭栏赏花的……贾宝玉则与林黛玉在花簇中开心说笑,两人谈到贾探春善于理家,林黛玉聪明伶俐,有管家之才,她也比较关心贾府的未来命运,这些年来她冷眼旁观,私下为贾府算了一笔账,发觉贾府入不敷出,需得想些法子增加收入,节约开支才行。只是黛玉体弱多病,又碍于亲戚身份,不好插手管家之事。



林黛玉和贾宝玉以前都是讲些生活小事、探讨诗词歌赋,此次她向宝玉讲起经济前途之事,而贾宝玉仍是浑浑噩噩的,只顾逍遥快活,他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林黛玉的功名心虽然没有宝钗那么强,但她也不希望未来的丈夫无所事事的。也许是贾宝玉的“咱们两个人”让她害羞了,又或许她觉得和宝玉这个富贵闲人话不投机。林黛玉转身离去,找薛宝钗说笑去。



袭人看宝黛两人在一起,心想他们酒后半日没喝茶,定然渴了,就去端了两杯茶过来。这种场景,会让我们想象到宝黛未来的画面:袭人给老爷夫人端茶倒水。可是,袭人的茶刚送到,林黛玉已经走了,贾宝玉独饮了一杯。袭人端着另一杯茶去找林黛玉,正巧薛宝钗也在,她左右为难,手中只有一杯茶,单给林黛玉不行,递给薛宝钗又不妥,只好问:“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素来谦让的薛宝钗,这次却不客气,接过来就喝了半杯,漱了下口。

薛宝钗没有把杯子还给袭人,直接把剩下的半盏茶递给林黛玉,就像是贾母在栊翠庵中把喝剩下的茶递给刘姥姥一样。须知林黛玉是爱好清洁干净的姑娘,为人又敏感,平时婆子睡过的枕头都不想碰,臭男人摸过的念珠都不想要,别人挑剩下的宫花都不想戴。袭人见了也觉不妥,说要去重斟一杯茶,林黛玉却不以为意,拿过茶杯一饮而尽。



薛宝钗抢了林黛玉的茶水,黛玉平静坦然地喝下剩茶,这有违她一贯的作风。有人说薛林两人已经消除了心中芥蒂,林黛玉吃了宝钗送的那么多燕窝,如果嫌她喝过的茶杯不干净,那么会让人觉得太不把对方当姐妹。茶只有一杯,贾宝玉也只有一人,有些人甚至脑洞大开,觉得钗黛这个举动,是不是默认了“两女共侍一夫”?小说作者不是个浪费笔墨的人,他描写这么个场景总有他的道理。不管其中隐藏的是何深意,读者看到这个细节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怜惜起林妹妹,总觉得宝黛的缘分正在悄然变化当中。



贾宝玉是个喜聚不喜散的人,白天他还玩得不尽兴,掌灯时分,他和袭人、晴雯、芳官等人关起大门,把圆桌抬上炕,摆上酒果,围坐一起取乐。大家觉得人少不够热闹,就派人把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等姑娘请过来。

这次夜宴,与以往不同之处,就是众姑娘在宴席上抽到的花签,都暗示着她们各自的命运。薛宝钗抽到了一支“艳冠群芳”的牡丹花,在席的人都要共贺一杯。薛宝钗这个花王成了宴会的焦点,不论日后座中人是健在,还是死去,今日大家举杯共祝,算是提前为她庆贺婚礼;贾探春抽到一支杏花,签上注着: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后来她果真嫁了贵人,只是贵气中浸透着泪水,她远嫁他乡,成了番王的妃子;林黛玉抽到一枝芙蓉,题有“风露清愁”,四个字道尽了凄清愁怨,上面更有一句旧诗:“莫怨东风空自嗟”,这句诗出自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前一句是“红颜胜人多薄命”。林黛玉是薄命司中的女子,今又抽到了一枝薄命签,让人叹息不已。人虽薄命,花却高贵,签上注着:“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白天薛宝钗抢了林黛玉的茶,晚上要陪林黛玉喝一杯,钗黛真是难分高下!



史湘云抽到一枝海棠花,得此签者只令上下两家各饮一杯,贾宝玉和林黛玉正好坐于史湘云左右两边,这个签让宝黛二人举杯同饮,这冥冥中是一种缘分。可是,这个缘分贾宝玉没注意,林黛玉也没珍惜,两人都心不在焉,没有好好地互相敬酒,贾宝玉只喝了半杯酒,趁人不注意,把杯子递给芳官,自己仰着脖子,装作喝完了酒。林黛玉原本就不喜欢喝酒,她完全没放在心上,只顾和旁人说话,偷偷把酒全部倒在漱盂里。可惜,林黛玉饮了一杯齐贺薛宝钗的酒,却倒掉了一杯和贾宝玉共饮的酒。到子时初刻,困乏的林黛玉先起身回房,这一散去,大观园中再难拥有这么欢乐的聚会。



有人也许会说,笔者就是大惊小怪,把一个寻常举动猜想出什么深意来。可是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回中,处处都有谶语,以后又频频应验,就难怪有读者会浮想联翩。从太虚幻境中的判词,到姑娘们自制的灯谜诗,再到此夜姑娘们抽到的签语,在虚幻与现实、过去与未来中都散发着一股凄清悲凉之意。

如果一杯茶真的代表独一无二的贾宝玉,那么林黛玉是不愿让薛宝钗抢先喝去的;如果宝黛举杯共饮可以预示着举案齐眉,那么贾宝玉和林黛玉会友好真诚地饮下那杯酒;如果她们知道此夜之后,诸芳渐散,花落人亡,她们宁愿时间永远凝固,而不是先行离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4: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开到荼靡花事了+】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27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春暮游小园
[ 宋 ] 王淇
原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开到荼靡花事了播报编辑讨论[url=]上传视频[/url]

汉语词语


开到荼靡花事了,汉语词语,出自宋代王淇的诗《春暮游小园》,古人作诗作词也常用此词语。在佛家典故中,指荼靡花开过之后,人间再无芬芳。

中文名开到荼靡花事了
性    质汉语词语
出    处《春暮游小园
含    义荼靡花开过之后,人间再无芬芳

相关视频查看全部



14.4万播放

00:43







一分钟了解词语开到荼靡







目录




名称来源
播报编辑

荼蘼
【荼蘼】 tú mí拉丁学名 Rosa rubus 。落叶小灌木、攀缘茎,茎上有钩状的刺。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白色,有香气。供欣赏。也作酴醾。形容事情‘花开荼靡’结局并没想象完美。往往是伤心散场。荼蘼, 蔷薇科,落叶小灌木,攀缘茎,茎上有钩状刺,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靡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名词出处
播报编辑

出自宋代王淇——《春暮游小园》
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靡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在《红楼梦》中十二钗抽取花名签的时候,麝月抽到的是荼靡花,叫“韶华胜极”,因为荼靡花是春天最后的花,开得最晚,所以说“开到荼靡花事了”,“花事了”三个字双关,袭人姓花,袭人出嫁的时候跟贾宝玉讲“你好歹把麝月留着”,服侍他们两夫妻,宝钗同宝玉。可是最后,宝玉做和尚的时候,不但丢掉了宝钗,也丢掉了麝月,荼靡花就是麝月,“花事了”,袭人的事情也了了,袭人便出嫁了。
苏轼诗:“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任拙斋诗:“一年春事到荼靡。”开到荼蘼花事了,意为荼蘼花开时,春天那些五色斑斓,美艳不可方物的各类花儿,都悄悄地把喧嚣让给即将到来的如火夏天。
荼蘼花开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过去。荼蘼花开,表示感情的终结。爱到荼靡,意蕴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佛家典故
播报编辑

荼靡花开,花事荼靡,一株佛家经典里孤独寂寞的彼岸花,居然,是花中十友排行第十的韵友。想来谁也不信,荼靡的寂寞,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独特的。荼靡是花季最后盛放的鲜花,荼靡花开过之后,人间再无芬芳。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说,花儿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飞翔。无爱无恨的土壤,要到死亡,才会再萌芽开花。
荼蘼与曼珠沙华(曼珠沙华即彼岸花)是两种花,请勿混淆。荼蘼是酴醿又称,现常写作荼縻、荼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5: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凹晶馆联诗:三五中秋夕,为何拟上元?+ 《元夕》一夜“鱼龙”舞,众里寻他千百度 + 分曹射覆蜡灯红,心有灵犀一点通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6】



5.8 众里寻他千百度
在黛玉湘云说凸凹、联诗之前,却说少了个细茶杯,各处寻觅不见,很啰嗦的一段话。说“细想”,“一语提醒了”这管家伙的媳妇,找到紫鹃翠缕,而紫鹃翠缕却在到处找姑娘,那媳妇说“都睡觉去了,那不知那里玩去了,还不知道呢”,这些都是作者说给读者听的话,要读者仔细看,“找”什么?

注意二人联诗的前两句:

黛玉说第一句:“三五中秋夕”。

湘云续第二句:“清游拟上元”。

在中秋夕,为什么要拟上元?

上元:正月十五。末两字:元夕!写正月十五之夕最著名的词,莫过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词牌名),《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真正要说的,就一句话:一夜鱼龙舞。就一个词:鱼龙。

二人联诗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妙玉突然出现,说:“你两个的丫头还不知在那里找你们。”还在说找,“到我那里去吃杯茶,只怕就天亮了。”黛玉笑道:“谁知道就这个时候了。”在说一夜。

三人遂一同来至栊翠庵中。忽听叩门之声,小丫鬟忙去开门看时,却是紫鹃翠缕,与几个老嬷嬷来找他姊妹两个。进来见他们正吃茶,因都笑道:“耍我们好找!一个园里走遍了,连姨太太那里都找,到了那山坡底下小庭里找时,可巧那里上夜的正睡醒了,我们问他们,他们说方才庭外头棚下两个人说话,后来又添了一个,听见说大家往庵里去,我们就知是这里了。”

同样啰嗦,同样一直在说“找”,还有“找”前故意写错的字。看到“元夕”,我们就知道了,这些啰嗦,都有目的,作者一直在提醒读者:“众里寻他千百度”。

“找”什么?找“鱼龙”!一夜鱼龙舞。

我们这些被称作木头的IT人,都有用“众里寻他千百度”为公司命名的,可见稼轩的这首词脍炙人口的程度,作者用这样尽人皆知的诗词来提醒读者“鱼龙”,跟搬出张僧繇来画龙,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知道李彦宏他们当初取这公司名的时候,有没有百度人都自诩为龙的意思,或者原本是鱼的人以后也要成龙的追求。而巧合的是,百度成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我们现在用它在网络上搜寻信息、查找典故,能帮助现代读者探索百年红楼之谜,谁能想到三百年前的红楼梦和IT、百度、搜索引擎会有这样谜一样的联系!冥冥之中,作者当初用“众里寻他千百度”作为揭开谜底的钥匙,而现代读者用百度搜索来找寻解开红楼的钥匙。我的神呀!

再看几个“巧合”,或者说作者故意:

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

湘云笑道:“咱们就在这卷棚底下近水赏月如何?” 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值身于晶宫鲛室之内。

湘云笑道:“得陇望蜀”,谐音:得“龙”。

晶宫鲛室:晶宫,是龙宫;鲛室,是鱼室。还是暗指:鱼龙。

注意:重复三次“水月”。

妙玉笑道:“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又一个“水月”。

紫鹃翠绿找到栊翠庵,说:“听见说大家往庵里去,我们就知是这里了。”

前文说过,多次重复,是种强调,是作者要告诉读者重要信息。把“水月”重复强调这么多次,最后归结到妙玉的“庵”里,而槛外人妙玉常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两个线索穿起来,很容易看到“水月庵”,即“馒头庵”,以及“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的回目,看看这几个回目:

15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16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在17回大观园建成之前,两个回目中都出现秦鲸卿,鲸是大鱼,作者在大观园建好前就重复告诉读者了,而且作为回目强调。所以在很早前的水月庵、馒头庵,作者早就在写大鱼了,是典型的答案在前。

再看“秦鲸卿”对应的这个“王凤姐”,挺奇怪的叫法,说王熙凤或者凤姐都不奇怪,却偏偏要把“凤”字放在中间,对应“鲸”字,太明显了!以致于有些版本改成了“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但这一改,就丢失了作者用异常提醒读者的一个关键信息:“鲸”这个大鱼对应的字是“凤”!覆“凤”射“龙”,这个回目早就在提醒读者“龙”和“大鱼”。

无独有偶,16回的回目重复强调凤、鲸,还是“龙”和“大鱼”。

对红楼作者的神笔和绝世才华认可到一定程度,就不会认为这些都是“巧合”了、想多了。哪有那么多的巧合?再往前看一个:

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很明显龙禁尉是贾蓉,秦可卿是“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秦可卿是命妇,是龙禁尉的恭人,不是龙禁尉。如《水浒传》第32回:“我看这娘子説来,是个朝廷命官的恭人。”作者这么写,除了明确秦可卿是“龙”之外,还有一个用意:上下句的龙、凤,提醒读者后面回目中的“凤”,是覆“凤”射“龙”,又是答案在前。

黛玉、湘云联诗中有:

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
蜡烛、分曹、射覆,显然用典是李商隐玩射覆的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作者希望读者“心有灵犀一点通”,而不是木头!棒槌!理工男!

注意:又提到射覆!前文说过,重复就是强调,就要注意。

射覆出现在62回,宝玉生日要行令,拈阄拈出了射覆,宝钗说“射覆从古有的”,意思在说射覆的来源,那就要留神射覆的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守宫:壁虎。

东方朔说:龙无角,蛇有足,善缘壁,不是壁虎就是蜥蜴。

射覆的出处:藏了龙蛇!

红楼作者也是跟读者玩射覆:盂下覆了龙蛇,让读者自己去射。



点击下一个:栊翠庵茶品梅花雪:玄墓蟠香寺,玄机是什么?+ 伏象千峰凸,盘蛇一迳遥 + 红绽雨肥梅,藤蔓曲藏蛇!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7: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5: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分析|商纣王为何被黑化?真的是因为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原创2020-06-17 14:35·帅气的大梁
引言
商纣王,是周王朝给他的称号,他的本名叫帝辛。在他执政期间,主要贡献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废除奴隶殉葬制,解放奴隶。二是征服东夷,免除了东夷对殷商造成的祸患。三统一中国,进南北文化。


英气的商纣王帝辛

为了巩固王权,帝辛首先颁布政令,明确规定政教分离,废除奴隶制度,彻底得罪了神权集团。由于改革遭受旧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帝辛进步任命非奴隶出身的下等阶层的人和奴隶来担任政府各级官吏,打破了贵族世袭控制的局面,让社会出现了阶层流动。


商纣王解放奴隶

征服东夷其实是一场自卫反击战。因为气候变化原因,北方羌、南方九苗、东夷同时入侵,商纣王帝辛率军出征,甚至建起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调兵镇压夷人的反抗。帝辛还提拔了很多底层军官,加强了部队作战能力,同时他还发明了一些新战车、象阵。东夷的军队被商军勇猛冲杀,基本上都是连战连胜。


商纣王帝辛东征

对于统一华夏帝辛也功不可没。商王朝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人与周边民族的战争,而商朝开疆辟土,功劳最大的就是帝辛。我们刚刚说商军征服东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征服了大多数的东夷部落。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长江流域都是在帝辛时期强力统一在中原文明下的。


商王朝领域

如此看来,帝辛可以算是一个征服四方的雄主,也是一个伟大的改革者,那么他又为何被抹黑2千年,变成暴君的代名词呢?

商纣王帝辛被黑化的原因
第一,商纣王被各种演义小说黑化。

在我们的认知里,皇叔比干是忠臣,王兄微子启是贤臣。周文王、周武王是推翻暴政、替天行道。商纣王帝辛是一个残暴的君主,荒淫无道。其实这都是后代各种演义对故事情节的夸大和虚构造成的,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商纣王就这样在民间被黑化了!

被黑的最厉害的是从明人许仲琳开始。她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里把帝辛描述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宠女妖,囚贤者,杀忠臣。总之怎么残忍就怎么写?就连夏桀的所有罪刑都被拷贝过来,扣在了帝辛头上。


商纣王帝辛和妲己

真正历史上的这些人物可不怎么光彩。大家不妨想一想。皇叔,王兄,诸侯这些人不就是大门阀旧贵族的代表,这些人之所以起来反对帝辛,也正是因为帝辛的一系列改革触动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我们先来说说皇叔比干,我们先不定论他到底是不是忠臣?在封神演义里比干为了商汤社稷而得罪了妲己,被妲己设计陷后被纣王剖心而死,而事实上,史书上记载的西周的建立和帝辛的自焚时间都是在公元前1046年。

这些都是得到史学家证实的。可后来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比干庙的碑文上,史学家们却惊讶的发现,比干的死亡日期居然是公元前1029年,也就是说,在帝辛自焚后的17年间,她的亲叔叔一个被挖了心的比干,居然还活着?


比干惨遭挖心之祸

另一个所谓的贤臣叫做为微子启,他是帝辛的长兄,按礼制来说,本来应该是微子启来做天子的。那皇位是怎么轮到帝辛手里的呢?帝乙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是微子启,次子是微仲衍,帝辛是第三子。

据吕氏春秋帝王世纪记载,他们弟兄三人都是同母兄弟,但是微子启,微仲衍出生时,他们的母亲还是妾的身份,后来被立为王后之后才生的帝辛,帝乙本来因为微子启年长,准备立他为嗣。

但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才是嫡出。有妻之子,不能立妾之子。加之帝辛年少时表现也特别突出,所以后来帝辛就继承了皇位。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了,于是微子启就联合老贵族等制造舆论,对帝辛进行人身攻击。

其中比较得力的几位,也是被后人当做忠诚的,比干和箕子,其实他们都是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再后来,微子启还派了两个人做代表到西周请兵,想要内外勾结推翻天子。这不就是个叛国的汉奸吗?

第二,商纣王是被既得利益者、打败他的周朝奠定了丑化的形象。


后朝眼中的商纣王帝辛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败者的历史多是由胜者写的。说到这儿,我们就不得不来说说西周。西周原是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部落,后来因为受西北方戎狄部落的威胁,商朝允许他们迁移到了靠近中原的地方。

早在帝辛的曾祖父武乙执政时期,西周就蓬勃发展,攻灭了附近的城国,并活捉了义渠国的首领。西周当时的领导人季力,为了表示自己在商王授意下展开的军事行动,携带贡物拜见了商王武乙,武乙为了安抚西周,以便集中力量对付东边的东夷人。赐予了马匹玉器和土地。

到了文丁执政时期,西周又击败了陕西地区的势力,并向商王报捷,获封为牧师,也就是地方伯长。西伯侯的封号也就由此而来。

西伯即西方的伯长,之后,西周又征战西方,文丁觉得西周越来越强大,已经对商王朝构成的威胁,于是干脆囚禁了西伯侯季力,季力原本没有背叛商王朝的想法,一气之下竟死在了朝歌。也就是史书上说的文丁杀季历,

由此商周结怨,到了帝乙执政时,商朝多次发生水旱等等自然灾害,国力日衰,东夷部族再次发生叛乱。帝乙为了不至于腹背受敌,将自己的一个妹妹嫁给了当时的西伯侯姬昌缓和了西周的矛盾。

到了帝辛执政时,西伯侯姬昌进行了一番政治改革和军事扩张,西周又陆陆续续灭掉了周边的几个部落,此时,西周距离商都朝歌只有100多公里,已然构成了对商王朝的直接威胁,于是帝辛召集诸侯勤王,于黎城击败了周军,逮捕了周文王。


周文王姬昌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周文王最终死在了羑里。说到底,周文王、周武王属于体制内政变。周武王即位后,蛰伏隐忍长达十年之久,而当时帝辛一直忙于与东夷人作战,无暇顾及其中。

从古到今每一个颠覆者在打倒对手之前,都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然后绞尽脑汁要说现任的种种不好。所以周武王比任何人都想妖魔化帝辛。在起兵灭商之处,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是有道伐无道,他翻遍了帝辛的祖宗八辈,最后连鬼神的主意都想到了,最后才给帝辛罗列了这六条罪状。


武王伐纣

第一条是酗酒,这个并没有证据。第二条是不用贵戚旧臣。第三条重用小人,这个分明是攻击帝辛任用底层百姓,得罪了贵族集团。第四条听信妇言。这个也不好说,没有啥证据,再说女人的话未必都是错的。第五条信有命在天,这个是帝辛想要借天道的名义进行改革,第六是不留心祭祀,这条说的是帝辛打破宗教祭祀集团的势力。

这些罪名其实换个角度看,不就是在攻击改革吗?周武王就用这六条罪状,对出征前的士兵们进行了战前动员。这件事儿,史料上可是记载的清清楚楚的。仅凭这六条理由就去攻打别人,是不是太牵强了一点了?在得知商朝大军进行东征,都城防御力薄弱,周军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带领之下,奇兵突袭于牧野,一战功成。

而牧野之战的商军并非商王朝的精锐之师,只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帝辛的大军,远在东南,无力援手。纣克东夷而陨其身,这是历史对帝辛失败的点评。殷商覆灭,帝辛自焚殉国,也算君王死社稷。

第三,商纣王的黑化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朝各代逐步加深的。

商纣王的70条罪状是从周朝开始陆续加上去的。史书记载,战国增20项,西汉增21项,东晋增13项。随着时间的推移,商纣王的罪状是越来越多。比如商纣王和妲己剖开孕妇肚子的计载 ,在晋朝之前是没有的,到了晋朝才有。

诸王朝陆陆续续对帝辛各种抹黑、泼脏水,那个时候以耿直著称的子贡就给帝辛打抱不平。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孟子也为帝辛打抱不平过。孟子点评武成王这本记录纣王暴虐的史书,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这里血之流杵指的是血流漂杵。说的是武王伐纣时对商人进行的大屠杀。

商纣王客观的评价
综上,商纣王的确是一名雄主,正是在既得利益者的分裂下,内忧外患时被周朝打败;周朝为了名正言顺取代商朝,奠定了纣王帝辛丑化的形象;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官方和各种演义逐步加深了对商纣王帝辛的进步黑化。


商纣王帝辛的墓碑

现在,新华字典里对于纣王的解读是这样的。商朝最后一个国君,对于中国古代的统一和各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一定贡献。这个评价还是比较公允的,肯定了商纣王帝辛的功劳,欢迎大家积极评论,我们共同探讨纣王帝辛的那些事!
今日说,一个被严重黑化的英雄——纣王
播报文章




恨珍读历史
关注


2019-07-22 14:46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小时候看的《封神榜》里面那个终极boss纣王,妲己的男朋友,我相信稍懂历史的人,给纣王的标签就是:暴君,淫乱,残忍,在标配上炮烙啊,肉林啊,一个极度黑化的暴君,就横空出世了。那么这么黑的boss,为什么《封神榜》的结局,还给他封了一个大神呢?



其实那都是小说家之言,只不过小说可能会受到正史的影响,正史中的纣王的确是个大神级的人物,根据考古发现,纣王死后,周朝成立。当时中原地区的人,不但没有喷他,反而还给他好多个赞。这和后世想的好有出入,按道理,纣王死了,他的政府也没了,大家尽管放心喷他才对。为什么大家反而怀念他呢?纣王真的是一个暴君吗?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深入的历史研究,许多学者提出,纣王不仅不是混蛋,还是个有名的绩优男。要了解历史真相,我们先看看纣王的对手,是怎么评价纣王的吧。这些评价特别带有喜感,约公元前1046年,距今3000多年前,周族的首领姬发,自带数万人,战车三百乘,呼啦啦讨伐纣王。但是讨伐人总得有个说法吧,于是,姬发就在这年2月清晨,发动群众喷纣王。



我们再来看看纣王的为政之举,根据《竹书纪年》和《吕氏春秋》的记载纣王即位之前,商朝中央摇摇欲坠,底下的人都不听中央政法的话。因此纣王一上位,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并改革商朝礼制。打压贵族势力,比如杀比干,因箕子,逐微子。为了把中央政府不干活的亲戚赶走,他提拔了一些奴隶,俘虏还有外族人。让他们掌握商朝军队,事实证明,纣王是个很好的HR。这些人才各是精英,干得了活,砍得了人。



根据甲骨文资料显示,纣王即为第四年,为了稳定边界,他集中朝商兵力,跑山东讨伐东夷族。所以说,是因为纣王,中国的领土面积才这么大。公平点说,这还算是民族英雄。纣王炮打得太多,用力过猛,整个国家的财政,因年年征战变得捉襟见肘,但是这还不足以让纣王死,老天爷来了一波助攻,根据现代古生物专家的研究,商朝末年,中原地区恰好处在小冰川时期,农作物大量冻死,饥民到处都是。这个时候,周族首领姬发,趁机煽动饥民推翻纣王,然后带着一波人,直接围到商朝的国都,请相信我,这还不足以让纣王死。最强烈的一波助攻是,长期被纣王打压的商朝贵族通敌卖国,打开国都城门,纣王山河破碎,壮烈殉国。用死捍卫了自己人生最后的尊严。



中国的史书说白了,很多是政治宣传手册。每一个王朝包括纣王的商朝,永远是一个套路。开国君主贤明,末代君主昏庸。其实现实哪有这么简单的套路,历史就是这么重复着,纣王是一个被严重黑化的英雄,可是在历史上,又有多少人也是这样被黑化,而我们却迄今还没有发现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6: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文看懂晴雯】病补孔雀裘的隐喻,晴雯究竟影射谁
九天揽月123 2021-03-03   |  1628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是写晴雯命运的判词。第五回,贾宝玉魂游太虚幻境,来到薄命司,翻看的第一个册子便是又副册,上面有一幅画,和这首判词。情榜又副册第一位是晴雯。排第二位的才是袭人。那与之对应的正册,林黛玉应该是首位,薛宝钗是第二位。


前面我们解读的人物,影射的对象,几乎都是帝王。帝王说得差不多了,那当然就要说将相。《红楼梦》里有很多帝王将相。其中又副册十二位人物,都是文臣武将,而晴雯,位列这些将相之首。
写晴雯,一直写写停停,迟迟不能成文。一则是文笔疏陋,真正写下来的不及心中所想的十分之一;二则是 越研读深入,就越发唏嘘感叹。深夜之中,寂然凝虑,思绪翩跹,心灵仿佛穿越到了三百多年前,那个风雨飘摇大明朝——
在那里,我仿佛看见了风流灵巧的晴雯就在眼前,转眼之间,她又变成了那个刚勇而屈死的大将军!耳边还不停地回响贾宝玉的哭诉:“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
是啊,英雄惨死,不是战死于沙场,而是冤死于文人言官的唇枪舌剑,真是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真真令人痛杀啊……
晴雯,到底影射的是历史上的谁呢?
刚刚说了,她是在又副册排名首位,自然是明朝一等一的大将军。
我认为,晴雯影射的是大明辽东经略熊廷弼!


那我们要看看,晴雯和熊廷弼,有什么共同点呢?
▍第一大点,从两人的基本面,看他们的共同点。
 先看看两人的姓名
晴雯的雯,本意就是指花纹的云彩。那晴雯,就是雨过天晴,有花纹的云团。这真的是一个很美的名字。
熊廷弼,他的字,叫飞白。熊廷弼为什么叫飞白呢?原来这位仁兄,跟很多大人物一样,出生时天有异象。湖北江夏县《熊氏宗谱》,这样描述他出生时的景象:“天象云飞四起, 长虹贯室, 雷声震地”。
熊廷弼,字飞白。飞白,就是指当时天上白云四飞、雨后长虹贯室。如果是生个女儿,根据这天象,给她取名 晴雯,也再合适不过。
其次看看两人的出身
晴雯出身苦,是黄连掉到井里——苦得深呐。她竟然连自己的姓名、父母、家乡一概不记得。当然没有亲人了,只有一个远方的表哥,在贾府里做厨子,是个极不成器、破烂酒头厨子。人称多浑虫。娶个老婆,人称多姑娘,也是个风骚没品的人。曾经和贾琏偷情。又在晴雯病入膏肓时,她还当着晴雯的面,调戏贾宝玉。晴雯的死,也与这对表哥表嫂,对她不管不顾有关。
晴雯是赖大家的用银子买来的,那一年她刚好10岁,因为生得标致伶俐,贾母很喜欢,赖大家的就孝敬给了贾母。从此开始了晴雯的精彩人生。
熊廷弼也是个苦孩子,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但他从小天资聪颖,禀赋异常,虽辍学做了放牛郎,也不忘挂角勤读。更难得的是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在乡试中双获文武第一名,后来中了进士。特别受万历皇帝器重,开启了他的英雄时代。
前面我们说了,贾母就是影射万历皇帝。贾母特别喜欢晴雯,特意把晴雯留给贾宝玉。万历皇帝也十分赏识熊廷弼,也是留给子孙的栋梁之才。
第三个基本面,看他们的出生地
晴雯的出生地书中没有明写。因为她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
但她死后是芙蓉花神。芙蓉花,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是莲花,也就是水芙蓉。其实芙蓉是指木芙蓉。
木芙蓉在湖南湖北广泛种植。唐诗里就说湖南是“秋风万里芙蓉国”,木芙蓉,其实是暗示了晴雯的出生地,晴雯的家乡,应该是湖南湖北一带。
熊廷弼,出生在湖广江夏县,今天湖北武汉江夏区郭家岭。江夏县也盛产木芙蓉。所以芙蓉花,既是暗示晴雯和熊飞白的出生地——湖北武汉,也是隐喻两人的品格。另外木芙蓉是农历八月开花,这是两人的死亡时间。


▍ 第二大共同点:重大时间节点相吻合
1)十六岁
晴雯享年十六岁。贾宝玉在《芙蓉诔》里说“迄今凡十有六载”,便是说她只活了16岁。
熊廷弼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的巡按辽东开始,中间两次经略辽东,到天启五年(1625年)被杀,他人生最后的16年都在辽东事业上。史书上的熊廷弼,一生的荣耀与悲哀也集中在这16年。对明朝来说,他也不过是“活了”16岁。
2)五年八月
同样是《芙蓉诔》的记载,“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晴雯真正和宝玉在一起只有五年八个月。
五年八月,同样出现在熊廷弼的命运里。《明史》记载:“五年八月弃市,传首九边”。是说在 天启五年的八月份,熊廷弼在被杀头,尸体被扔在大街上示众,脑袋被拿到北方九边示众。弃市,是早在商代就有的刑罚。而传首九边,是明朝特有的,而且历史上也只有熊廷弼遭受了这种十分不人道惩罚。
3)死亡时间:八月
其实晴雯的“五年八月”,既指时间长度,又指她屈死的时间节点,她是死于八月。我是怎么知道的呢?是贾宝玉说的,也是批书人点出来的。答案同样在《芙蓉诔》里,开篇第一句就是: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
贾宝玉用诗一般的语言跟读者打哑谜,但批书人说,“蓉桂竞芳之月”就是八月。就是说晴雯死于八月。
熊廷弼呢?恰恰也是天启五年八月被杀。天启五年,大明朝已经风雨飘摇,想要维持太平,已经不容易了。“太平不易之元”——不是说太平盛世千年不变,而是想要太平已经不可能了。不易,表面上是“不变”,其实是“不容易、不可能”的意思。熊廷弼被杀的那天,绝对是大明上下的“无可奈何之日”,从此辽阳失守,建州女金彻底做大做强。令人徒呼奈何啊。
当然,以上只是对晴雯和熊廷弼的一些细枝末节的对比分析,以此乃证明他们的影射关系,自然不能服众。探讨人物影射,最关键的是要对比两者的性格、命运,以及生平重大事件,或者是众所周知的典型性的符号、标志、特征等。这才是我要重点揭秘的。
▍ 第三大共同点:病补孔雀裘的秘密
3.1 勇晴雯 和 熊蛮子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晴雯,你认为用什么字呢?书中用的“勇”字。情榜里,她的封号就叫“情勇”。也有人觉得应该用“屈”,判词里说她“寿夭多因诽谤生”嘛,因为被人毁谤而死,当然很冤屈。不过红楼梦里有人比她更冤屈,那就是小红,也就是林红玉。小红在情榜的封号,就叫“情屈”。
其实单凭她病补孔雀裘,就称得上勇了。因为她是用命去搏啊,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挣命罢了”。结果,她果然病情加重,把命搭上了。
而熊廷弼,绝对称得上一个“勇”字。
他年轻时文武双全,战场上是 智勇双全。连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平生只对两个人又怒又恨,头一个就是熊廷弼,后一个是袁崇焕。熊廷弼不但是对外敌“勇”,对朝廷那些背后毁谤告状的官员们,也是针锋相对、毫不退让,非常的刚勇负气,倒蛮符合楚人的性格特点。朝廷上下,都叫他 熊蛮子。
3.2孔雀裘的玄机
孔雀裘是贾母特意给贾宝玉的;结果不小心,后襟子上烧了一块;外面的织补匠人都修补不了。
唯独 晴雯一看就识货,认为只需要用孔雀金线界密了;
麝月说“除了你还有谁能界线”?
晴雯则说“舍不得,我挣命罢了”。意思拼着小命也要做好,所以称她为“勇晴雯”,是当之无愧的。
首先孔雀裘是什么?当然是件衣服。但重点不在衣服,而在孔雀。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里面有个孔雀明王。其实作者用孔雀,来引出明王。明王,就是大明王朝。所以孔雀裘,是喻指大明江山。晴雯带病修补孔雀裘的后襟子,就等同于熊廷弼去辽东,为大明修补后方边患。
其次,这个活谁也干不了,连外面的织工巧匠也干不了,只有晴雯干得了。这说明晴雯确实有能力,同时也有这个见识,她一看就知道怎么弄。虽然晴雯把大观园里丫鬟婆子都得罪光了,但所有人不得不承认,谁也比不上晴雯心灵手巧,这活只有晴雯能搞定。
(熊廷弼书法《东园十咏卷》)
熊廷弼当时面临的情况,也跟晴雯是一样。熊廷弼是谁都不鸟的性格,他把朝廷的文武百官也几乎得罪光。尤其是那些言官们。以前有万历皇帝罩着他,结果万历皇帝一死,弹劾熊廷弼的奏折,如雨后春笋、蜂拥而出,都快把皇帝的邮箱都挤爆了。明光宗朱常洛还没来得及处理这些“垃圾邮件”,一个月后他也驾崩了。16岁的明熹宗上台,少年天子哪禁得住言官们的“连番轰炸”啊,既然有这么多人不喜欢这个熊蛮子,那就把他罢免了吧。然后用袁应泰替代他经略辽东。
谁知道,没几个月,“天启元年,沈阳破,应泰死,廷臣复思廷弼”。你看朝廷那些大臣贱不贱啊,损不损啊?几个月前,还义愤填膺地弹劾熊廷弼,罢了人家的官,如今辽东遭遇危难,大家都知道,那地方,谁去都不好使,只有熊廷弼能够镇得住,何况对付后金,熊大人已有好些年的经验了。于是又让明熹宗重新启用熊廷弼,让他再次赴辽东。
如果这样也算了,可偏偏又给他配了一个巡抚王化贞。配个巡抚也算了,偏偏此人好大喜功、素不习兵。这也算了,偏偏这样的货色还掌握兵马大权,而熊廷弼只有区区五千人马。
跟这样的货色搭伙干事,面对的又是如狼似虎的八旗军,注定了是悲剧。
晴雯说“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象界线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得过去。” 后面详细地描述了晴雯是怎么补的,“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的一个竹弓钉牢在背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
熊廷弼镇守辽东的思路,也像晴雯补衣服一样:
当初他巡按辽东时,就针对辽东地区地广人稀、边防多事的特点,实行军屯,缮垣建堡,按劾将吏,军纪大振。这一次重回辽东,他同样对时局了如指掌,认为“辽人不可用、西部不可恃,永芳不可信,广宁多间谍”,主张以守为主。
可是王化贞素不习兵、又手握大权,盲目轻敌,又不听劝谏,硬是要跟女金人打对攻。结果正中女金人下怀,导致广宁兵败,致使大明辽东尽失。熊廷弼也跟着受冤惨死。
晴雯是死于补孔雀裘病情加重,又被人毁谤告状,导致被王夫人撵出去,又气又病而死。
熊廷弼的死,直接原因是受广宁兵败拖累,其次朝廷也一直有人对他落井下石、毁谤中伤,最后年轻的明熹宗对他忍不可忍,还对他施行了最不人道的惩罚:传首九边。
别忘了,书中王夫人,就是影射明熹宗朱由校。而背后毁谤晴雯的王善保家的、袭人等人,不就等同于毁谤弹劾熊廷弼的朝廷官员嘛。
▍ 第四大共同点:两人性格类似
晴雯是什么性格?前面已经说了,聪明刚勇,泼辣尖刻,高傲自负,不媚上,却对下严酷,性子倔。这样的性格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判词说她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的确,晴雯之死,就是有人在背后造谣毁谤。只有王熙凤替她说过两句好话,其他人要么落井下石,要么从中看笑话,没有一个人为她求情的。
熊蛮子熊廷弼又是个什么性格呢?那真的是个认死理的蛮子。《明史》记载:“廷弼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意思是,熊廷弼 性情刚烈,爱生气,好骂街,不近人情世故,以至那些旧相识老朋友不太亲近他。
他这样的性格,恰好遇到党争最严重的天启年间,注定是个悲剧。何况遭遇了广宁兵败。这下新账旧账一起算,此前的种种全被翻出来了。各路人马都将他往死里整。
晴雯不像袭人那样世事洞明,会察言观色,会笼络人心。相反只会处处树敌。你能力再强又怎么样?再漂亮又如何?在贾府那样的大家族,就像现在混机关一样,“做人”远比“做事”更重要。不会“做人”,突然哪一天被撵出去了,都找不到冤家对头。
熊廷弼同样是“性格决定命运”的牺牲者,他是不谙为官之道的,他目无下尘,盛气凌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政治上不成熟”。
晴雯倔,平时从不讨好任何主子,哪怕是从病榻上拖下来的生死关头,晴雯都没有半句求饶,连眼泪都不掉一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入画、司棋哭着求饶,四儿一个劲地掉眼泪,芳官则大声为自己辩解。只有晴雯,要杀要剐,眉头都不皱下,真正是个刚勇的女子,用湖南话说:霸得蛮!
熊廷弼这个熊蛮子更不用说了,当时就有人说过,熊廷弼如果能服软,在政敌面前低调点,在皇帝面前认个错,忏悔一番,还未必会死。毕竟王化贞才是兵败的第一责任人。结果王化贞痛哭流涕,认罪态度非常好,原本也定了死罪,最后竟然活到崇祯五年才被杀,多活了十来年。
而熊廷弼宁死也不求饶,到了上刑场了,怀里还揣个“辩冤疏”,还在为自己辩解,心里一百个不服 —— 这倒有古代楚人的遗风:老子就是不服周!
晴雯最后也跟贾宝玉叫屈,还说“早知道担了狐狸精的虚名,那当日也另有个道理”。还用剪刀将左手两寸长的指甲齐根铰下,送给宝玉;又把自己内衣脱下来,和宝玉交换。说穿上宝玉的衣服,“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这种刚勇蛮劲,确实很有大武汉女子之风。
▍ 第五个共同经历:针扎坠儿 和 杖打生员
我们说林黛玉是林怼怼,晴雯也是个怼人精,宝玉、袭人、麝月、小红,甚至薛宝钗,都被她怼过。特别几次怼袭人,怼得宝玉、袭人十分难堪,袭人还无从反驳。真不愧是黛玉之副。
要是只怼人、冷嘲热讽下,也就罢了。晴雯不但嘴里不饶人,眼睛里也进不得半点沙子。她对丫鬟们要求十分严苛。小红就被她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顿批评。这也是晴雯被人诟病的地方,其中被人诟病的,就是用针扎坠儿这件事。不管怎么说,坠儿偷东西再有罪也轮不到晴雯来管,还用针扎人家的手,最后还把坠儿撵了出去。
晴雯为什么对坠儿那么尖刻无情呢?这其实关系到坠儿偷虾须镯的大秘密,下一回我们单独说。
熊廷弼也干过这种事,万历三十九年六月,熊廷弼改任南直隶督学御史。南直隶是明朝特有的称呼,明朝是两京制度嘛,南京周围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都属于南直隶省。《红楼梦》第一回写到葫芦庙炸供,有一条批语,就说这是暗示“南直召祸”。其实就是指清军南下,灭了南直隶的南明政权。
接着说熊廷弼,他在万历四十一年,竟然将一个叫芮永缙的生员活活杖死。这事引发轩然大波,他也被 弹劾听勘,回到老家。只能说,这熊蛮子也太意气用事了。


▍ 第六,晴雯倒箱箧和 廷弼掼乌纱
因为绣春囊引发抄检大观园,抄到怡红院时,袭人她们都乖乖地配合检查,唯独晴雯不服气,
到了晴雯的箱子,王善保家的就问:“是谁的,怎不开了让搜?”袭人等人正打算代替晴雯打开,结果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
这里原本有一段晴雯和王善保家的之间的精彩对话,那段对话简直是熊廷弼和朝中官员舌战的翻版。但很遗憾,通行本和抄本都把这个情节删除了。
晴雯这次任性撒气的后果很严重。
要知道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人,同时又有王熙凤在旁边,可晴雯依然不给任何人面子,直接撒气倒箱子。王熙凤倒是喜欢晴雯这种有个性的,但王善保家的这种小人,对此怀恨在心,结果没多久就向王夫人告黑状,王夫人这才对晴雯起了狠心。
明熹宗朱由校之所以下狠手要杀熊廷弼,也是不喜欢熊廷弼这样的性格为人,其中也有个导火索。前面说了万历皇帝一死,弹劾熊廷弼的奏折顿时挤爆了皇帝的邮箱,明熹宗就派了个 兵部 给事中 去调查,结果调查出一个“掼纱帽”的事来。
原来熊廷弼这个熊脾气,盛气凌人,逮谁骂谁,史书说他:
“褊浅刚愎,有触必发,盛气相加,朝士多厌恶之”。
于是只要被抓住小辫子,朝廷官员就对熊廷弼群起而攻之,可熊廷弼是啥人啊?大武汉人呢,几句话不同,就啪地一声,将头上的乌纱帽都掼在了地上!
自古以来敢摔乌纱帽的,熊廷弼恐怕是第一人了吧。这跟晴雯倒箱子一样,你是做给谁看呐?抄检大观园是王夫人下令的,你这样发飙,分明不把王夫人放在眼里。
熊廷弼呢,皇帝派人来调查你,你不积极配合就算了,竟然当众掼纱帽!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到后来广宁兵败时,摔乌纱帽这事又被翻了出来,进一步加重了他的罪行。
▍ 第七,下场对比:屈死后还被清算
以前一直不理解,王夫人为什么对晴雯那么狠。或许你说,不怎么狠啊,不就是把她撵出去嘛,好多人被撵出去了呢。但你仔细看看,绝不是简单的撵出去。请看原文:
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才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只许把他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又命把这里所有的丫头们都叫来一一过目。
这段话不能泛泛看过去,它至少可以分解成三个层次:
(1)晴雯是恹恹弱息从病床上拉下来、架走 —— 相对于龙颜大怒:来人呐,把他拉下去!打入死牢!
(2)只将贴身衣服撂出去,其他好衣服全部没收 —— 等同于 抄没家产,追赃。
(3)叫所有丫头来一一过目 —— 凡是像晴雯这样有点“狐媚子”相的,都要被揪出来。这等同于对晴雯彻底清算,从政治上批倒批臭。
你看,王夫人对晴雯多狠啊,司棋、入画被撵,还能磨磨蹭蹭、一路求情;金钏在王夫人眼皮子底下和贾宝玉调情,王夫人也只是把她撵出去,金钏死了她还给二十两银子,并且把金钏每个月的月钱,转给了她妹妹玉钏。为什么只因为几句诽谤之言,压根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就对晴雯下这么大的狠手?
不但我们不理解,连贾宝玉也不理解,但他也不敢质问王夫人,只是对着袭人愤恨道:“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
熊廷弼又何曾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为什么下场那般凄惨?
且不说他此前在辽东立下了赫赫功劳,就是后来的广宁兵败,绝大部分责任都应该是王化贞担当,因为王化贞才是主帅,也是他带着大军贸然进攻,结果兵败时又率先逃跑。熊廷弼只有区区五千人还要带着辽东百姓撤退逃走。
本来将熊廷弼“论死”,也不算冤枉。但接下来的事就令人寒心了。
1)作为进士出身的他,原本可以在朝廷坐机关、作文官,但他毅然去到辽东前线,与士卒同甘共苦、与百姓同生共死,史书说他“不取人一金钱,不吃人一酒饭”,这样的人竟然死后被诬告贪污军饷,他的长子被“追赃”所迫而自杀。连老家江夏的一个小小知县,都要来敲竹杠,索要“貂裘珍玩”。没捞到钱财,还把熊家两个婢女脱了衣服,笞打了四十下。真是岂有此理!
熊家确实没有钱啊,要是有钱的话,熊廷弼就不会死了。当时他曾找人去贿赂魏忠贤,但要价四万两。熊廷弼连四千两都拿不出,于是反悔了。结果触怒了魏忠贤,更加速了他的死亡。
红楼梦里所有丫鬟,最视钱财如粪土的,恐怕只有晴雯了。你看她撕扇子时,眉头都不皱一下。她的薪水仅次于袭人的,袭人想尽办法补贴家里人,可晴雯单身一个,最后一分钱没存到。她要是手里有钱,也不用投奔表哥表嫂受那个虐待,也不会死的那么快。
晴雯被撵出去后,王夫人竟然下令除了贴身衣服之外,其他连衣服都不准带出去,全部分给其他丫鬟。以至于晴雯临死时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死在那样破烂的床铺上。这是不是类似于熊廷弼这样的清官,死后被“追赃”?
2)更惨的是,熊廷弼被杀头了,被抄家,还被传首九边,示众三年不得归葬。那个“头号罪犯”王化贞倒一点事都没有。说到底是皇帝喜欢他。
再看晴雯。按说把晴雯撵出去不就完了嘛,为啥王夫人还要将晴雯往死里整?还要“所有丫头来一一过目”,就是查一查还有没有像晴雯这样的狐狸精。
3)如果在万历朝,熊廷弼断然不会死的这么惨,也未必会有广宁兵败。万历皇帝虽然很荒唐,但在他统治时期,对外战争几乎屡战屡胜,倒是个奇迹,其实与他知人善任有很大关系。他就特别欣赏熊廷弼,万历平时不上朝,也懒得看奏折,但熊廷弼发来的奏折是一定要看。他本意为将熊廷弼留给子孙,就可以保大明江山,结果没几年,他心爱的大将就被他的混蛋孙子杀了。
晴雯,原本是贾母的丫鬟,贾母非常喜欢她,贾母说:“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有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贾母的意思很明显,晴雯这样的好丫头,别人都比不上她,我是专门留着她给宝玉。谁知道竟被王夫人整死了,还污蔑晴雯是死于“女儿痨”,并且向贾母隆重推荐袭人。贾母也是无可奈何。
前面我们说过了,贾母是影射万历皇帝,王夫人是影射明熹宗。那他们和晴雯的关系,刚好和熊廷弼、万历皇帝、天启皇帝三人的关系对应上了。而王善保家的这些背后告黑状的,就相当于对熊廷弼弹劾毁谤的官员。
好了,晴雯的解读暂且说到这里,下一回我们说说其他的文臣武将。

长城万里余,将星中垒折。

不念君父忧,徒饶广长舌。

他日傥拊髀,安得起死魄,

绝笔叹可惜,一叹天地白。

(熊廷弼《绝命诗》其一 节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6: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晴雯是谁的影射?
zhangxin142022.11.07浏览10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drvvd
2022.11.08
满意答案
红楼梦里的晴雯是谁的影射?
晴雯容貌出挑,是所有丫鬟里面最漂亮的,性格又掐尖要强
  王夫人曾在王熙凤面前,形容过晴雯“削肩膀,水蛇腰,模样有些像你林妹妹”
  这些话说明王夫人不喜欢晴雯,其实就是在影射林黛玉,她不喜欢林黛玉。

  红楼梦里的晴雯姓什么?
晴雯从小被卖给贾府的奴才赖大,自己都不知道身世。她的籍贯、闷弯姓氏都无从考。
  在古代 卖身给哪家一般就会随着那家的姓 名字都是主人给起的

  红楼梦里晴雯简介
1、简介:
  晴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也是最具有反抗精神的丫鬟,红学中普遍评价她有林黛玉之风。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曾为宝玉病补雀金裘。 深得贾母的喜爱。可正因为她模样长得稍好一些,经常和宝玉说说笑笑,就被王夫人误以为带坏宝玉。再加上王善保家的等小人进谗,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当夜,晴雯悲惨地死去。听小丫头说森改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宝玉便作了篇长长的《芙蓉女儿诔》寄托哀思。
  2、出处: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1] ,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红楼梦里的晴雯的主要内容
晴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虽是丫鬟,但在宝玉房里过得千金小姐的生活。红学中普遍评价她有林黛玉之风。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曾为宝玉病补雀金裘。 她本是赖妈妈家的丫鬟,因得贾母喜爱,固把她赐给宝玉。因娇生惯养,养成得理不饶人的性格。一次王夫人进园子看见她打骂小丫鬟,觉得她不合世家教养,再加上王善保家的等小人进谗,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放出去)。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当夜,晴雯悲惨地死去。听小丫头说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宝玉便作了篇长长的《芙蓉女儿诔》寄托哀思。

  红楼梦里的晴雯是怎么死的
没有明确点出来。
  不过看上下文,应该是病了后没得到好的照顾,加重后死去的。


  

  红楼梦里的晴雯算不算坏人?
当然不算啦,我巨喜欢!红楼梦中没有以往小说中那种界限很明显的好坏人,最多可能是哪方面多一点,坏的品质或好的品质,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曹雪芹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红楼梦里的晴雯是个怎样的姑娘
曹雪芹将她列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其画“既非人物,又非山水,不过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有判词云: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 ***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雨后或雪后新晴为霁,成花纹的云彩为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已隐含了晴雯之名,及其悲剧性的命运。这和背景画的内容也是一致的。 “心比天高”,如笑指繁星所说:十岁的时候被赖大买去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后来像礼物一般孝敬了贾母,但却没有一点奴性。蚂春闷她的爽直莽撞针对的是每一个人:宝玉、黛玉、袭人,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她实在不是一位好丫头,她从来没有摆正奴才的位置,即便要求宝玉爱自己,也是站在“人”这一个同样对等的高度上,不是奴颜婢膝,也没有温柔和顺,再用黛玉所说的便是“我为的是我的心”。为了自己的心而活着的人,在现在也没法不让人感动的,我们难道一定要对着这颗高贵的灵魂指责她:你只是个奴才?身为 *** 是她无法改变的命运,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弱小如晴雯是怎样为这不公平的命而抗挣,她不愿服侍宝玉洗澡,她也看不惯别人的鬼鬼祟祟,她如此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果真使最明白女儿的宝玉另眼相看,由亲昵而升为心爱。看宝玉挨打支走袭人却让晴雯送手绢,我们已经明白晴雯与宝玉更贴心了。 “风流灵巧”是晴雯的又一大罪状,晴雯的灵巧确实给她惹了不了麻烦,对于她暴炭一样的性子,有如平儿般的人物知道体贴,能够理解,有如宝玉一样的主人知道敬重,多方维护。也有因挨打受骂吃了亏的,难免要背后下蛆。看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的一番话便知。她告晴雯,无非是说她掐尖要强。但王夫人触动的心思却是“长得几分像林妹妹”的晴雯清狂太过,一口咬定她是妖精,再怀疑她与芳官、四儿等人私情蜜意,勾引宝玉。 正因如此,晴雯后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抱屈长终。宝玉感伤不已,作《芙蓉女儿诔》以祭之。晴雯聪明智慧高傲泼辣,深得宝玉的重用和赏识。可以说在怡红院的大丫鬟中,宝玉尊重的是袭人、信任的是麝月、喜爱的是晴雯。凡是他和黛玉私下传情的事情,都是差遣晴雯去办理,晴雯也深深理解宝黛的感情,传话送物爽朗飒利。象宝玉病中惦念黛玉,给黛玉送旧手帕,就不能让袭人等发现而偷偷的让晴雯送去。 晴雯机敏而又尖刻,对袭人被王夫人暗许做宝玉的妾,虽然作者没有明述晴雯的嫉妒,但是从晴雯的话里话外却能够明显看出来她的羡慕和嫉妒。晴雯敢爱敢恨敢说敢骂,快言快语,有的话语不用作者介绍,读者就知道是出自晴雯之口,在她跌了扇子而顶撞宝玉的时候,袭人劝解,晴雯就连讽带刺回敬了袭人:“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我们原没服侍过,因为你服侍的好,昨儿才挨了窝心脚。”“哎哟!这屋里单你一个人记挂着他,我们都是白闲着混饭吃的?”不一而足。晴雯在大观园中的所作所为是光明磊落的,她虽然和宝玉情投意合但却不会象袭人那样“鬼鬼祟祟”的有肌肤之亲,虽然无依无靠家境贫寒却不会象别的小丫头那样偷偷摸摸,她看不起那些狗杖人势欺负奴才的奴才,在抄检大观园的一幕里,晴雯的言行象一颗瞬间升起的绚烂的流星,刹那间照亮了大观园那黑漆漆的夜晚。

  红楼梦里,晴雯的理想是什么?
我觉得不应该说是理想,应该说是梦想,因为理想是要努力实现的,但晴雯只是傻傻爱着宝玉,而不想袭人等卖身或者打小报告为了姨娘的地位不择手段,她单纯的恋着宝玉,做妾自然是她的梦想出路,然而她洁身自好,和宝玉清白相处,非常喜欢她。

  红楼梦里晴雯的判词是什么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 ***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心比天高”,如笑指繁星所说:十岁的时候被赖大买去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后来像礼物一般孝敬了贾母,但却没有一点奴性。她的爽直莽撞针对的是每一个人:宝玉、黛玉、袭人,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她实在不是一位好丫头,她从来没有摆正奴才的位置,即便要求宝玉爱自己,也是站在“人”这一个同样对等的高度上,不是奴颜婢膝,也没有温柔和顺,再用黛玉所说的便是“我为的是我的心”。为了自己的心而活着的人,在现在也没法不让人感动的,我们难道一定要对着这颗高贵的灵魂指责她:你只是个奴才?身为 *** 是她无法改变的命运,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弱小如晴雯是怎样为这不公平的命而抗挣,她不愿服侍宝玉洗澡,她也看不惯别人的鬼鬼遂遂,她如此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果真使最明白女儿的宝玉另眼相看,由亲昵而升为心爱。看宝玉挨打支走袭人却让晴雯送手绢,我们已经明白晴雯与宝玉更贴心了。
  “风流灵巧招人怨”是晴雯的又一大罪状,晴雯的灵巧确实给她惹了不了麻烦,对于她暴炭一样的性子,有如平儿般的人物知道体贴,能够理解,有如宝玉一样的主人知道敬重,多方维护。也有因挨打受骂吃了亏的,难免要背后下蛆。看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的一番话便知。她告晴雯,无非是说她掐尖要强。但王夫人触动的心思却是“长得几分像林妹妹”的晴雯清狂太过,一口咬定她是妖精,再怀疑她与芳官、四儿等人私情蜜意,勾引宝玉。

  87版红楼梦晴雯是谁演的
安雯
  详见百度百科::***.baidu./view/2470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6: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撕扇子在那一回?
Pacquiao帕2022.07.25浏览39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tefubike
2022.07.27
满意答案
   
《红楼梦》第31回概括:

端阳节王夫人治席请薛家母女赏午,众人不欢而散,宝玉因此而回房中长吁短叹,并因心情不好借握笑首晴雯跌折扇子股子还顶嘴而要撵他,袭人等跪求方免。

晴雯讽刺袭人正经还没混上个姑娘就称起“我们”了,宝玉要晴雯撕扇子,麝月出来干涉,宝玉说“千金难买一笑”。

钗、黛谈说湘云往日的段数调皮作为,王夫人说湘云有了婆家,湘云给袭人等带来戒指。翠缕和湘云论阴阳,最后归结到麒麟也有阴阳,人亦有阴阳,两人在蔷薇架下拾到宝玉遗掉的金麒麟。







思想内容:

《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升闭像《红楼梦》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6: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人物以典故入名透书香
金色年华554 2017-05-01   |  118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中国人取名爱用典,或取自文献典籍,或取自诗文韵语,或取自风俗传说,这样取出的名字既典雅别致,又厚重凝练,透着浓郁的书香气。因此,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命名都是用了典的,所不同的是,有些用典的出处,书中直接告诉了我们,有些则是经专家考证出来的。红楼人物以典故入名透书香

    先说直接点明出处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直接点明出处的有三位:即袭人、宝玉和宝钗。

    袭人:  典出宋·陆游七言诗“花气袭人知昼暖”句。第三回:在介绍袭人时说道:袭人姓花,本名珍珠。“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第二十三回:宝玉在回答贾政问话时解释道:“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经查该句出自陆游《村居书喜》诗:“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曹公改“骤”为“昼”,多有不解,有人认为是依据陆诗其它版本的,有人认为是记忆错误,其实,我到认为这是曹公有意改之,是言袭人“温柔和顺”,知冷知热,会体贴人之意。读《红楼》者,多有责备袭人“奸”“猾”的,其实,她亦有“贤”的一面,故曹公称其为“贤袭人”。“知昼暖”,还不贤吗?

    宝玉:  典出唐·岑嘉州五言律“此乡多宝玉”句。第六十二回:香菱道:“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你怎么倒忘了?”岑嘉州即唐·岑参,其诗名《送杨瑗(一作“张子”)尉南海》:“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远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纵观全诗,与宝玉似无明显的联系,但最后一句“慎莫厌清贫”倒像是谶语,预示了宝玉最终从繁华富贵走向败落清贫的结局。

    宝钗:  典出唐·李义山七绝诗“宝钗无日不生尘”句。第六十二回,香菱道:“后来又读李义山七言绝句,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我还笑说他两个的名字都原来在唐诗上呢。”李义山即李商隐,其诗名《残花》:“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此诗中“残花啼露”,“掩关”“独梦”,“宝钗”“生尘”,倒像“金玉”完婚、宝玉出走后之景象。“金簪雪里埋”,与“宝钗无日不生尘”是一样的结局。此名出处由香菱说出,香菱乃薛家之婢女,与宝钗友善,香菱之名乃宝钗所取,宝钗之名的出处又借香菱之口说出,真是巧妙!

    上面说的三位,都是由书中直接点出姓名出处的,下面再说说书中未点明出处,而是由专家“考证”出来出处的。

    甄士隐:  第一回说他“姓甄,名费,字士隐。”此名典出《礼·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句。通常人们总是望文生义,认为此名是废掉入世想法走归隐之路的意思。其实,我倒觉得它另有深意存焉。在这里“费”,并非“废掉之意”,原意指君子之道“用之广也”,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隐”也非退隐之意,而是指君子之道“体之微也”,即“不见不闻之谓也。”《中庸》进一步解释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意思是说,君子之道,近自夫妇居室之间,远则充塞天地宇宙,其理深邃,非耳目所能及,只有通过体悟,才能得其所以然。甄士隐其名其字其号连出于此,是不是暗含着他由小悟大,由家庭变故等屑小之事,悟到世事无常,最终归入空门的意思呢?

    贾雨村:  第一回介绍他说:“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典出《孟子·尽心下》:“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句。古人注曰:“时雨,及时之雨也。草木之生,播种封植,人力已至,而未能自化,所少者,雨露之滋耳。及此时而雨之,则其化速矣。”贾雨村名、字、号皆出于此,表明了他渴望及时之雨的滋润,能够迅速飞黄腾达的迫切心情。这与甄士隐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一回中贾雨村写有一幅对子,其下联是:“钗于奁内待时飞。”有专家认为这里“钗”指宝钗,“时飞”乃雨村之号,对联暗示着二人后来的一段姻缘。这种猜测符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且先不管它,但宝钗与雨村在抱负上确实有相似之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的心态与贾雨村多么一样啊。

    黛玉  《红楼梦》第三回,写黛玉初入贾府,宝玉为其取字曰:“颦颦”,并说取典于《古今人物通考》中:“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句。经专家考证,此书确如探春所云,乃宝玉杜撰。那么,黛玉之名取典于何处呢?清·周春认为取自白香山的咏新柳句:“须教碧玉羞眉黛,莫与红桃作麴尘。”今人胡文彬先生则认为取自晏几道的《虞美人》词:“飞花自有牵情处,不向枝边坠。随风飘荡已堪愁,更伴东流流水过秦楼。楼中翠黛含春怨,闲以栏杆见。远弹双泪惜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中“楼中翠黛含春怨”句。但我感觉与其说黛玉的名字取于此,倒不如说此词所表达的情调与意境与黛玉的境况更神似。

    李纨  有人认为它典出唐·李白《拟古诗十二首》诗:“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客似秋叶飞,飘摇不言归。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中“闺人理纨素”句,依据是“理纨”,恰谐“李纨”音;我倒觉得李纨的名字,更似从班婕妤的《怨歌行》中化来,其诗云:“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李纨,字宫裁,丫鬟名素月,均出于此。

    湘云  有人认为此名典出唐·张籍《相和歌辞·楚妃叹》的首句,其诗曰:“湘云初起江沉沉,君王遥在云梦林。江南雨多旌旗暗,台下朝朝春水深。章华殿前朝万国,君心独自终无极。楚兵满地能逐禽,谁用一身继筋力。西江若翻云梦中,麋鹿死尽应还宫。”诗中的某些句子和所传递出的意境,与《红楼梦》第五回湘云的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确有相近之处;学者陈邦炎先生则认为,湘云之名出自南宋著名词人史达祖《梅溪词·寿楼春·寻春服感念》一词中:“最恨湘云人散,楚兰魂伤”句,理由是作者与史湘云同姓,并且诗句中隐有“卫若兰”的“兰”字。

    元春  典出《隋书·音乐志》北齐元会大亨歌皇夏辞:“展礼肆乐,协此元春”句。

    迎春  典出唐·刘希夷《晚春》诗:“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中的末句。

    探春  典出唐·郑谷《巴江时僖宗省方南梁》诗:“乱来奔走巴江滨,愁客多于江徼人。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诏书罪己方哀痛,乡县征兵商苦辛。鬓秃又惊逢献岁,眼前浑不见交亲”中“一枝两枝梅探春”句。

    惜春  典出唐·裴 《裴给事宅白牡丹》诗:“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中首句。

    以上这些以典故入名的,除去宝玉、宝钗和袭人三位是书中直接告诉我们出处的,其余均属猜测。中国历史长,典籍韵语浩如烟海,给某个名字找个出处,只要下工夫,都不会落空。尤其是在今天网络的时代,更是轻而易举的事。专家们考证出的这些出处,与曹雪芹的原意相符否?可能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即曹公家学渊源深厚,他常年浸淫于中华文化之中,对中国的典籍诗文、掌故传说等十分熟悉,在创作过程中,他能根据故事和人物的需要,信手拈来地以典故为人物命名,使得这些名字拥有了非同寻常的内涵,令人回味无穷。(红蚂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潜邸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潜邸(qián dǐ)又称潜龙邸,

释义:1.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2.是指借指太子尚未即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潜邸

拼音
qián dǐ


含义1
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含义2
借指太子尚未即位

目录
1词目
2拼音
3引证解释
4相关解释
5潜邸举例
折叠编辑本段词目
潜邸

折叠编辑本段拼音
qián dǐ

折叠编辑本段引证解释
1、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宋·欧阳修《代人辞官状》:"属潜邸之署官,首膺表擢,陪学黉之讲道,无所发明。"

清·洪升 《长生殿·定情》:"朕乃大唐天宝皇帝是也。起自潜邸,入缵皇图。"

清龚自珍《为龙泉寺募造藏经楼启》:"又诏以潜邸之 雍和宫为奉佛处,以大臣专领之。"

2.借指太子尚未即位。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十章:" 成祖在潜邸时候,已为文人们的东道主。"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解释
又称潜龙邸,为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如果皇帝即位前为太子,自然居于东宫,便没有潜邸;如果"自籓邸绍承大统者",也就是属于有封藩府邸的庶子、旁支等,就称其原来的住所为"潜邸 "。 通常,皇帝继位后,不能再作为任何人的居所,而是改建为宗教寺庙或祭祀场所。

折叠编辑本段潜邸举例
折叠宋太宗
宋太宗赵炅(原名赵匡义,避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为赵炅)是从突然死亡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手中得到的皇位(关于宋太祖的死因,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赵炅下毒;据说赵炅还在宫中布置心腹从而使自己比太子提前到达、得以成功继位),乃"兄终弟及",即位前曾任开封府尹。因此,在即位登基后,原住所开封府便作为了潜邸使用。

折叠清世宗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是清圣祖的第四子,被康熙帝"两废两立"的太子是康熙帝的次子爱新觉罗·胤礽(雍正帝即位后因避其名讳更名允礽)。由于康熙帝当政61年,寿命较长,故当其69岁驾崩时,四皇子胤禛早已成家,并在北京地安门外有雍亲王府。遂在雍正帝即位后,将雍亲王府改名为雍和宫,辟为喇嘛教圣地。

折叠清德宗
清朝中晚期,自咸丰皇帝开始,皇家的香火普遍不够旺盛。咸丰帝只有一个儿子,而同治帝英年早亡,膝下无儿,又没有同室兄弟,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从咸丰帝的同室兄弟中挑选一个儿子或者从"载"字辈(同治帝的名字为爱新觉罗·载淳,他那一辈人的名都是以"载"字开头的)的下一辈,即"溥"字辈中挑选一个过继过来,然后继承皇位。由于当时的实际当权者是慈禧太后,若是由溥字辈继承皇位,不利慈禧这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继续执掌大权,所以经过一场政治斗争选中了醇亲王奕譞的年仅4岁的次子载湉继承皇位 ,是为光绪帝。因此,光绪帝位于北京市鲍家街醇亲王府的出生地便作为潜邸被保护了起来。慈禧太后亲自为醇亲王一家选择了今日位于什刹海的醇王府新址。因其位置较老府偏北,所以醇王府原址也称醇王府南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6: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7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了解公众号宣传计划
【原】贾宝玉最终的结局是“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
少读红楼 2020-02-11   |  1392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因为红楼只存世前八十回,后数十回散佚,关于贾府及众人最终的结局,历来有颇多解读,莫衷一是,尤其关于宝玉及大观园一干儿女最终的结局,最为引人猜测,似乎成了一段悬案。

因为红楼以手抄本传世,故几百年来有各种版本留存,诸如甲戌本、己卯本、蒙府本、庚辰本、戚序本、杨藏本等版本,各版本之间不仅原著文字有不小的差异,就连一些脂批也有出入,加之后世不少红学家的各种解读,使得红楼结局更为扑朔迷离。

今天我们来试着说一下贾宝玉的结局。

之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说了前八十回中有个人影射了宝玉最终的命运结局,即那个被贾雨村找个借口夺了扇子打了板子的石呆子,无论从其名,其行止,其生活现状,都像极了八十回宝玉的结局,喜欢的可以点击贾宝玉的命运曹雪芹在前八十回早有交代,穷的吃不上饭!

最近读脂批红楼,又发现了一条线索。

原文第十九回里说了一件事,元春省亲后,宝玉闲着没事,就偷偷地去了袭人家。原文有这样的文字:彼时他母兄已是忙另齐齐整整摆上衣着果品来。袭人见总无可吃之物。

在这段话后,己卯本有一条很重要的脂批: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

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下半部红楼,宝玉的生活现状是大冬天下着雪,吃的是腌的酸菜,盖的是一张破毡,生活不可谓不寒酸。而原文第四十八回里说到的那个石呆子,也是穷的连饭也没得吃。可见,宝玉在贾府落败后确是落魄了。



而此时的宝玉尚在富贵风流之乡,对此尚无察觉,直到原文第七十七回,宝玉才对此有所体悟。这一回里宝玉身边与袭人同样重要的丫鬟晴雯被王夫人撵了出去。宝玉心下不舍,偷偷去看病重的晴雯,晴雯要宝玉倒茶与她喝。

我们来看原文:宝玉看时,虽有个黑砂铞子,却不像个茶壶。只得往桌上去拿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像个茶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庚辰本在这段话后有一条脂批:不独为晴雯一哭,且为宝玉一哭亦可。

为晴雯哭很好理解,为什么说为宝玉一哭也可以呢?结合上面一条脂批,不难得出,这是批者脂砚斋的又一次“剧透”,他是在为宝玉最终落得这样的结局而哭。不仅如此,宝玉在给晴雯倒了茶之后,还有一段心理描写,更直白地交代了宝玉对贫富瞬间转化的顿悟。

宝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今日这样看来,可知古人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又道是饭饱弄粥,可见都不错了。”

宝玉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这话出自《千字文》,前面两句是“具膳餐饭,适口充肠。四句话放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我们吃一日三餐,合自己的胃口,能吃饱就好。饱的时候大鱼大肉也不想吃,饿的时候即便是糟糠也是满足的。

细想这话,对比宝玉去袭人家,袭人见眼前总无可吃之物,宝玉的这话与其是在说当下的晴雯,毋宁说曹公借宝玉之口道出了他自己的命运结局。宝玉这么重要的一个顿悟,自然少不了脂批,庚辰本有一条脂批:妙!通篇宝玉最要书者,每因女子之所历始信其可,此谓触类傍通之妙诀矣。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宝玉是红楼一书的第一主角,常常是因为看到了眼前女子的经历,才慢慢悟到一些道理。就像他看到龄官不搭理他,但独对贾蔷用情时得出的“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和“从此后只是各人得个人的眼泪罢。”一样。



也就是说,宝玉在他眼前的女子所历之中,无形中照见了自己的结局,虽是说别人,其实映射的全是宝玉一人。

晴雯被赶出大观园时,已经是红楼前八十回的尾声,此时,江南甄家已经出事,元春失宠,迎春出嫁,宝钗搬出大观园,贾母身体也每况愈下, 那年中秋过得有些悲凉,已经伏了贾府之败的迹象,宝玉由晴雯之病得出的顿悟,想来离他“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已经不远了。

在贾府落败后,宝玉会否想到曾经因为一碗枫露茶大动干戈?会否想到贾母给他的那件被他不小心烧坏了一个洞的雀金裘?会否想及眼前的诸般女儿和昔日的荣宠?

其实,曹公在一开始就伏了宝玉的结局,开篇第一回里,甄士隐解读《好了歌》的一段文字,有这样一句: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本侧批有语云:甄玉、贾玉一干人。可见富贵如过眼云烟,展眼即过,而“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恰恰是宝玉沦为乞丐的真实写照,与他曾经的富贵风流形成鲜明而又充满讽刺的对比。

所以,宝玉最终的结局是“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无疑。“虀”字各本不同,有作“荠”字的,有作“韲”字的,但意思大同小异,不影响解读。

关于宝玉的结局,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持宝玉与湘云劫后重逢的观点,对这一点,我个人赞同。原因是宝玉一生中最要的三个女性,黛玉、宝钗和湘云,黛玉和宝钗是先后与宝玉都有了一段情分,而湘云一直并未提及。

从与宝玉的关系来看,脂批也有交代,黛玉是近中远,宝钗是远中近,湘云则是近中近。宝玉与黛玉是木石前盟,与宝钗是金玉姻缘,与湘云则是因麒麟伏白首。

我们知道,宝玉最先接触的其实是湘云,其次才是黛玉,再是宝钗,但最后宝玉与三人的关系恰恰反了过来,即与宝钗成就了姻缘,黛玉泪尽而逝,宝玉沦为乞丐后方遇到湘云。此不赘述,后会有专文解读。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微信、微博、头条、百度、知乎全网同名——少读红楼。
共 3529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少读红楼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黛玉和宝钗的命运判词,透露了哪些信息?
下一篇: 红楼梦:妙玉的自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4 21:09 , Processed in 0.1031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