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5: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尤三姐,你让柳湘莲情何以堪
风临酒把2 2015-07-25   |  152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尤三姐与柳湘莲那段,是我最不忍卒读的。当柳湘莲悔婚约来向贾琏讨要定物“鸳鸯剑”时,发生悲剧看来是不可避免。二人的关系进入一种“悖谬”。如果尤三姐不自刎,那么柳湘莲对尤三姐的猜疑不可消除,尤三姐的刚烈性格和对柳湘莲的爱就无法让柳湘莲了解。也就不可能让柳湘莲回心转意。另一方面,尤三姐用生命的代价表白了自己,证明了自己,柳湘莲了解后也确实回心转意了。那又能怎么样?尤三姐是得到了爱和尊重,但又有什么用?人都死了,一切都是空的了。尤三姐呀,你的极端形式的表白,让柳湘莲情何以堪?

最后一冷如空门,出家了。

如果柳湘莲不是那么多疑,不节外生枝的话,事情也就顺利的发展为皆大欢喜的好事,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但柳湘莲是一个侠义之士。我初读《红楼梦》时,就觉得柳湘莲是另类人物,不像是贾府贾宝玉们娇生圈养的;更像《水浒传》里闯荡江湖的散养英雄。这样的人物因为长期在外闯荡,总是对周围的人和物保持一种警觉和怀疑状态,所谓狼性多疑。而圈养的人就会对周围的人和物失去警觉,像贾瑞,即使知道了王熙凤在耍他,他也掩耳盗铃不愿承认。

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了柳湘莲的猜忌,在贾琏向柳湘莲提亲时,隐瞒了尤三姐是自己挑选的柳湘莲。我想贾琏这样作是没问题的,他只是想把这次的婚姻介绍弄得更像一次普通联姻。如果贾琏说出了是尤三姐自己选的柳湘莲,势必要把来龙去脉讲个透彻,可能还要讲出贾珍的事来。这些都是不便说出来的。


谁知贾琏的自作聪明还是引起了柳湘莲的猜疑,首先向贾宝玉去打听情况。湘莲道:“既是这样,他哪里少了人物,如何只想到我。况且我又素日不甚和他厚,也关切不至此。路上工夫忙忙的就那样再三要来定,难道女家反赶着男家不成。我自己疑惑起来,后悔不该留下这剑作定。所以后来想起你来,可以细细问个底里才好。”

我们看。柳湘莲也是因为贾琏急着要定物而起的怀疑,而贾琏之所以急着要定物是因为尤三姐自己选定了柳湘莲,而且已表示非他不嫁,而贾琏偏偏隐瞒了这段。贾宝玉也因为柳湘莲说了句:“你们东府里除了两个狮子,恐怕没有干净的。”而不再发表意见了。这样柳湘莲已坚信尤三姐不可娶,一定要悔婚取回定物。

柳湘莲编了一些理由要讨回宝剑,贾琏虽想挽回,但也显得苍白无力。那尤三姐在房明明听见。好容易等了他来,今忽见反悔,便知他在贾府中得了消息,自然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今若容他出去和贾琏说退亲,料那贾琏必无法可处,自己岂不无趣。一听贾琏要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内,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尤三姐对自己的操守不是很自信,所以当柳湘莲来讨要鸳鸯剑时,她就知道自己失去了机会。因为所谓操守问题,她不自信了,心虚了。所以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表明了态度。虽然不能证明自己的纯贞,但至少证明了自己的认真,这种用生命表达的认真使纯贞与否已不再重要了。所以,柳湘莲算是彻底的回心转意了,但为时已晚。无可奈何之下,出家了。

如果尤三姐灵魂有知,又会作何感想?如果她真爱柳湘莲,她就应该为柳湘莲着想。自己死了,你想过没有?如果是死得其所,你又将你心爱的人至于何种境地?让他情何以堪?如果对你的仇人,用自己的死表达“我死了,也不让你好受。”的意愿还说的过去。但对你心上人,破罐破摔鱼死网破的做法就不可取了。

但那个时代,我们又能要求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怎么样呢?对于她来说,嫁给柳湘莲是她生命唯一的希望,希望破灭了,宁愿死也不苟活于世,这才是尤三姐的可敬之处。如果尤三姐多为对方着想一点,默默承受被误解,也许是比自刎更高层次的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5: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宝黛钗湘,四人关系源出一首唐诗,曹雪芹构思绝妙
东盛1 2020-05-16   |  1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宝黛钗湘,四人关系源出一首唐诗,曹雪芹构思绝妙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有关宝黛钗三人的关系,众说纷纭,曹雪芹对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到底持什么态度。因为《红楼梦》是理想和现实的交织,人的感情本是复杂难以说清楚的,于是难成标准,从来也没有达成过一致的意见。

对《红楼梦》原著熟悉的读者都知道,曹雪芹在小说里嵌入了大量的典故,有些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主题,作者不明说,甚至用反说,可是当读者明白了这些个典故,才能真正明白曹雪芹真实的用意。


关于宝黛钗,其实还应将史湘云加进来,四个人的关系或者说四个人的定位,曹雪芹惯用的草蛇灰线之手法,这个草蛇,这个灰线,在贾宝玉过生日这晚能寻到蛛丝马迹。

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薛宝钗抽到的花名笺,这句诗形容的是国色天香的牡丹,牡丹为花王,众姐妹称宝钗为群芳之冠。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

红楼梦:宝黛钗湘,四人关系源出一首唐诗,曹雪芹构思绝妙
单看宝钗花名笺这一句,是说宝钗是个不用情的人,也就是说宝钗冷静、理智到从来也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真情真性。那么宝钗有真性情吗?其实是有的,就是她从娘胎里带出的那股热毒,指的就是人的天性,可是宝钗不允许它占领自己思想感情的高地,她有冷香丸,只要这热毒稍有萌发,一粒冷香丸解决问题。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宝钗不喜富丽闲妆的淡定自信,是蘅芜苑如雪洞一般的极简,是蘅芜苑院落里的大玲珑山石和各类奇草异蔓爬藤。都是宝钗清冷性情的佐证。

这些没有问题,但真相绝不仅仅如此。一句花名笺仅仅给出了宝钗人格的一角,认真分析《牡丹花》之诗的全貌,我们可以清晰窥得宝黛钗湘四人的真实关系,一起欣赏这首诗如下: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说(牡丹)随东风盛开是别有原因的,就是因为它得到了东风的眷顾而已。当年的杨贵妃就是唐明皇的一枝解语花,只要拥有着倾城的美貌,纵然是无情,不是一样的动人心魄吗?

红楼梦:宝黛钗湘,四人关系源出一首唐诗,曹雪芹构思绝妙
同样美丽的芍药只能成为你(牡丹)的近侍,芙蓉也只得避开你的锋芒,其实已经被你挤入到池中去了。如此风光无两的牡丹看似得意,其实终究是可怜的,因为韩宏成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牡丹砍去了,这样的结果不禁令人感到唏嘘,牡丹就算秾华正好,也只得被辜负了。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表达富贵、华贵之意,这首写牡丹的诗全诗无一词一句直写牡丹之美,反而有一股浓浓的讽刺意味。他讽刺世道人心的险恶,更愤懑于世道不公,这首诗说是写牡丹,准确的说是在写人际关系,是写一个人想获得本该拥有的地位和坐标,可是他们得不到,因为他们干不过趋炎附势和谄媚之人,那些有理想抱负者,就因为正直高洁,现实中往往败下阵来。


这首诗的语境,牡丹是一个实力强悍者,就算是无情都是动人的,只是这个动人仅限于表层,当真正深入后,人们就知道,实在与这样的牡丹无法亲近,牡丹也只得孤芳自赏,无论如何可爱不起来。

我们要注意诗里面出现的另外两种花,一种是芍药,另一种是芙蓉。

红楼梦:宝黛钗湘,四人关系源出一首唐诗,曹雪芹构思绝妙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芍药当代表了湘云。而湘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和宝钗走得很近,湘云很是崇拜宝姐姐,最大的遗憾就是宝姐姐不是自己的亲姐姐,自己若是有这么个姐姐,没有父母都没妨碍的。为了能与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朝夕相处,叔叔史鼐迁任外省,她因贾母宠爱而留京,原本贾母要在大观园为她单设一处,她坚决不干,一心一意地要和宝姐姐亲近,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史湘云住进了蘅芜苑。如此自我矮化到了尘埃里的湘云在宝钗面前,可不就成了近侍了,芍药为牡丹的近侍,真是贴切非常。

除了黛玉,谁也不配做芙蓉。《芙蓉女儿诔》明诔晴雯,暗诔黛玉,这是读者公认。黛玉原本和宝玉言合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宝钗进了荣国府,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荣国府里许多的人都说黛玉比不上。宝钗的确是比黛玉得人心,就连小丫头们都喜欢和她亲近。也就是说宝钗来了,其耀眼的光芒盖过了黛玉,到了什么程度呢?都使得黛玉生出悒郁不忿的情绪来了。黛玉有了强烈的危机感,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她和宝玉以往的和谐被打破了,动不动酸溜溜的感觉就袭上心头,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相当一段时间,黛玉的感情都笼罩在这样的一种负面情绪中。这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芙蓉被挤入池中去了。

红楼梦:宝黛钗湘,四人关系源出一首唐诗,曹雪芹构思绝妙
明白了这首诗,再参照《红楼梦》四人之间的互动与关系,读者也就恍然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曹雪芹在定位宝黛钗湘四人关系时,应该是由罗隐之《牡丹花》而得出的灵感。

参考原著:甲戌本、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通行本《红楼梦》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5: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 黛,湘,妙 联诗
keys金2014.10.31浏览122次文学分享举报
1个回答
FNbzGS
2014.10.31
满意答案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一夜北风紧,凤姐
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李纨
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香菱
无心饰萎苕.价高村酿熟,探春
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李绮
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李纹
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岫烟
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湘云
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宝琴
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黛玉
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宝玉
谁家碧玉箫? 鳌愁坤轴陷,宝钗
龙斗阵云销.野岸回孤棹,湘云
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宝琴
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湘云
枝柯怕动摇.皑皑轻趁步,宝钗
翦翦舞随腰. 煮芋成新赏,黛玉
撒盐是旧谣.苇蓑犹泊钓,宝玉
林斧不闻樵.伏象千峰凸,宝琴
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聚,湘云
色岂畏霜凋.深院惊寒雀,探春
空山泣老(枭).阶墀随上下,岫烟
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湘云
缤纷入永宵.诚忘三尺冷,黛玉
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湘云
狂游客喜招.天机断缟带,宝琴
海市失鲛绡.湘云
寂寞对台榭,黛玉
清贫怀箪瓢.湘云
烹茶冰渐沸,宝琴
煮酒叶难烧.湘云
没帚山僧扫,黛玉
埋琴稚子挑.宝琴
石楼闲睡鹤,湘云
锦(技)暖亲猫.黛玉
月窟翻银浪,宝琴
霞城隐赤标.湘云
沁梅香可嚼,黛玉
淋竹醉堪调.宝钗
或湿鸳鸯带,宝琴
时凝翡翠翘.湘云
无风仍脉脉,黛玉
不雨亦潇潇.宝琴
欲志今朝乐,李纨
凭诗祝舜尧.李绮



三五中秋夕联句

三五中秋夕  
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  
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  
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  
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  
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  
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  
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  
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  
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  
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  
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  
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  
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  
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  
庭烟敛夕ク.秋湍泻石髓,  
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  
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  
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  
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妙玉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5: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邢岫烟影射袁崇焕?+空山泣老鸮】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冻浦不闻潮,空山泣老鸮:诗经《鸱鸮》+ 红梅花得红,岂是寻常色?庾岭、罗浮指谁?+ 邢岫烟为什么穷到无避雪之衣?岫烟名取自崇焕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6】



芦雪广联诗,岫烟有两句:

“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

“空山泣老鸮。阶墀随上下,”

冻浦不闻潮:

己巳之变,岫烟赶来,把水冻住,不让潮起。岫烟是谁?袁崇焕。

空山泣老鸮:

先看典故,张煌言的《湖心亭书壁》:

风吹野火火不灭,老鸮夜啼山鬼泣。
菰蒲秋晚闇汀洲,断树残枝不堪折。
苏公堤上衰草黄,愁云惨淡锁垂杨。
家家夜雨鸣砧杵,处处秋声欲断肠。
空有好花簪不得,万条弱柳垂金色。
红尘埋杀合欢枝,春风自解同心结。
翡翠堂前明玉珰,佳人云散泣莲芳。
至今惟有湖心月,犹自娟娟上粉墙。
袁崇焕是张煌言之前的人,读不到张煌言的诗,但红楼作者可以。作者给邢岫烟典用张煌言的“风吹野火火不灭,老鸮夜啼山鬼泣”,张煌言是什么人?抵抗的是哪个异族入侵?其意自明。虽然老鸮夜啼,山鬼哭泣,恐怖一时,但野火烧不尽,犹有湖心月。

老鸮猫头鹰,典故的源头,当然是诗经里那首著名的《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
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鸱鸮鸱鸮,你这恶鸟!已经夺走了我子,再不能毁掉我室!

现在你们这些下民,有谁敢欺侮我?

这两句,让袁崇焕在北京城下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兵,怒吼出来,竟很对景!

如怒吼“已经夺走了我的子民,再不能毁掉我的京城!”更对景。

我们也就明白了,岫烟联句,为什么用了“老鸮”的典故。

用“红梅花”三字作诗,这次来京的三路人马各得一字:

邢岫烟得“红”字,红是朱,表明了岫烟是朱明阵营。

李纨的妹妹李纹得“梅”字,也符合李纨的“老梅”。

薛宝琴得“花”字,也符合玄烨得华的历史。

我们看邢岫烟的诗:

  咏红梅花 得“红”字 邢岫烟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浮罗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桃未芳菲杏未红:未到春,点“红”字。

冲寒先已笑东风:能笑“东风”者,当时没几人。

颔联:庾岭、罗浮,是明确的袁崇焕特征,过了大庾岭就是广东,罗浮山更确定了袁崇焕,袁崇焕家就在罗浮山下。

“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袁崇焕有《度庾岭》、《归庾岭》的诗留世,“客路过庾岭,乡关渐已违”。

袁崇焕为故乡父老写了《募修罗浮诸名胜疏》,有:“罗浮洞天,去余家不下四十里”。从我家现在看秦岭很清楚,我家距秦岭就是四十里,四十里是目光所及的距离。

什么魂?飞庾岭。什么梦?梦未通。

看袁崇焕被磔前,留下的诗《临刑口占》: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什么梦?半世功名在梦中。什么魂?忠魂依旧守辽东!

岫烟诗的颈联:两句对仗,描写梅花。

看来岂是寻常色:缺主语,主语是什么?邢岫烟所得“红”字,“红”岂是寻常色?“红”是“朱”,“朱”是大明皇家!

浓淡由他冰雪中:表达了岫烟的超然淡定,是浓是淡?黑白忠奸?此身功过?身后之名?由他!

“冰雪中”,对应上句的“寻常色”,是朱色,对雪满。

尾联的“冰雪”,对照了首联的“东风”,都是满清关键字。

52回,却金酋前,宝玉来潇湘馆,“不但宝钗姊妹在此,且连邢岫烟也在那里”。在潇湘馆,林黛玉面对两个“野驴子”的时候,在黛玉跟前的是谁?邢岫烟!看清袁崇焕,就能理解这种安排的微妙。

刻画邢岫烟,还有一个显著特征:穷。

“因此凤姐儿又怜他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他些。”

“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

凤姐让平儿给袭人拿猩猩毡的冬衣,平儿把一件大红羽纱的顺手拿出来,“叫人给邢大姑娘送去”。

到后来,岫烟甚至把棉衣都当了,为什么邢岫烟穷到这种地步?

崇祯一朝,一直处于钱粮不足、将士缺饷的状况。袁崇焕刚上任,还未出京,“川湖兵戍宁远者,以缺饷四月大噪,余十三营起应之,缚系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于谯楼上”。

连续缺饷四个月,官兵哗变,十三营起而响应,把巡抚、总兵官等都绑了,可见当时缺饷到什么程度!后来巡抚毕自肃“自经死”,袁崇焕抵关后,“捕十五人戮之市”,以雷霆手段才平息了兵变。

“崇焕在辽,与率教、大寿、可刚定兵制”,“合四镇兵十五万三千有奇,马八万一千有奇,岁费度支四百八十余万,减旧一百二十余万。帝嘉奖之。”袁崇焕把军费开支不得不减了二成。

所以我们就能理解邢岫烟“并无避雪之衣”,是部队钱粮不继,军需不足。“雪”指敌人,雪满的薛家。

无论是平儿袁可立,还是凤姐魏忠贤,为袁崇焕提供军需物资,从反面看,都很符合历史。在天启朝,如果没有魏忠贤的大力支持、后勤保障,会有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吗?这是显而易见的。

宝玉生日,为什么也是岫烟生日?同平儿袁可立,前文也解过,为其过生日、坐上席,是给予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并且石头拷问:如果袁可立在位,如果袁崇焕在位,第二天会“老爷宾天”吗?这些人不能用好,也是石头的遗憾!

第二天,“老爷宾天”之日,为什么是岫烟给宝玉解释“槛外人”,揭露妙玉是别号“一鑑”的三皇子定王?

宝玉“刚过了沁芳亭”,是在潇湘馆前遇到岫烟的,暗示邢岫烟常在黛玉处走动。袁崇焕与定王没有交集,由岫烟来说妙玉定王事,比黛玉说好。如果由黛玉告诉宝玉这些话,读者会想,黛玉为什么跟妙玉走的近?容易把黛玉和妙玉定王的父子关系亮明了,不利真事隐。宝玉本要问黛玉,已经点出黛玉了,又合情合理,不会引起读者疑心,这样表达显然更好。同时也表明了岫烟是朱明阵营,也是一石多鸟。

还有邢夫人侄女的身份,很巧妙:像对林黛玉的身份设计,表面是亲戚,不是贾家人,这样在贾府被抄家时,不会被抓。贾府的男人、女人都被抓走了,林黛玉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暂理荣国府的不二人选,而且从小在荣府长大,也有义务担负起这个责任。反面便是崇祯时期,风雨飘摇,无人相帮,最终无力挽回危局,玉带林中挂,上吊而亡。邢岫烟也一样,贾赦家里被抄后,只有邢岫烟能以半个主人的身份,代为管理家事,便能和林黛玉共同撑起贾府。这样的设计,在八十回后,贾府被抄家后,方显其妙,却早已千里伏线。

其实,“岫烟”反面是“崇焕”,从人名早已设定了:

岫:“《爾雅》岫本作山穴,亦通作山用。”比如:李商隐的“骊岫飞泉泛暖香”,辛弃疾的“云破林梢添远岫”,岫都是山。

崇:“【說文】嵬高也。”山大而高为崇。

再看“荣禧堂”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所以说,“岫烟”这名字,取自“崇焕”。



点击下一个:刘姥姥、板儿:李自成、李过 + 板儿是凤姐的侄儿?刘姥姥说带你侄儿来,谁的侄儿?作“煞事”来!+ 北京话“姥姥”什么意思?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2-01-06 10: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7: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念武陵春晚,烟锁秦楼”的典故!
曦观
曦观​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曦观,du_xixima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宋 李清照“念武陵春晚,烟锁秦楼”一句,用了下列哪首诗的典故?()

A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B 明 潘碧天《桃源洞》

C 清 康有为《桃源·赠伯芬》

答案:A

解析:

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念武陵春晚,烟锁秦楼”有两个典故:第一个典故是“武陵人”,有两层含义:

(1)一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

(2)二是低昂韩刘晨、阮肇天台遇仙的典故。

但多倾向于陶渊明的说法。

第二个典故是“秦楼”,即凤台,是秦穆公女儿弄玉与仙人萧史飞升前所住的地方。这里借“秦楼”指词人自己的居处。

A典出秦穆公女儿弄玉与仙人萧史“飞升成仙”的故事。

B 和 C 典出东汉时期刘晨和阮肇“天台遇仙”的故事。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宋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金猊(ní):即狻猊(suān n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这里是指狮形铜香炉。

红浪:指锦被乱堆在床上,有如波浪。

宝奁(lián):华贵的梳妆镜匣。奁:古代妇女梳妆 用的镜匣。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此处泛指离歌。武陵人远: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

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风飞升之前的住所。

眸(móu):指眼珠。

【译文】

狮形铜炉里的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是知道是李清照结婚之后的不久所作。有学者认为此词作于赵明诚赴莱州任职之际,时间约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创作地点在青州。自公元1107年起,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乡里十余年。

【赏析】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不久,丈夫即将出游,作为妻子,情知无法挽留,离恨别苦自然难以尽述。

上阙:写离别前情景。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展现了李清照与丈夫临别前百无聊赖的心情。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使用了对偶的手法,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

一个“冷”字,既表示熏香已燃尽,又表明时间已经从晚上到了早上,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分别,更是主人公内心的写照——此时此刻,面对不忍的分别,自己的心何尝不是“冷”的?

“被翻红浪”,锦缎被子胡乱堆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对于“被翻红浪”这一句很多学者翻译的气势比较“隐晦”,仅是点出被子胡乱堆砌的状态,来表示主人公的此时的心境。但是也有学者来的更加直接一些,揭示出这句话背后的含义:这句化用柳永《蝶恋花·凤栖梧》“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的句意,暗示夫妻间一夜的云雨情事。欧阳修《蝶恋花·咏枕儿》“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亦借“鸳衾红浪皱”暗写男女情事。所以一句“被翻红浪”更是表现了易安词在抒情上大胆率真的一面。

“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将离人的愁绪写的非十分传神。

作者即将与丈夫分离,无心梳洗打扮!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的是闺中闲情,而李清照写的却是闺中浓愁。一个“慵”和一个“任”字深刻的刻画了作者的情绪和神态。所谓“慵”即是“慵懒”的意思,而“任”即是“任凭”的意思。想必有分离经验的恋人们都曾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香消烟冷却无心再焚,锦被乱陈却无心收拾,髻鬟蓬松却无心梳理,宝镜尘满却无心拂拭,日上三竿却不愿动弹……可见作者的“慵”态已到极致。而这“慵”字背后的却是一个大大的“愁”字在作祟:试想,马上就要和新婚不久的恋人分离,谁能不愁?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说出愁的原因,点明题旨。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写出了所有恩爱夫妻分别时的真实的感受:丈夫出发在即,纵使心中有千般万般的不舍,可又怕说出来会徒增他的烦恼,所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可见爱情这件事情,不论今古,不分贫贱!“多少事、欲说还休”与宋 孙夫人《风中柳·闺情》“怕伤郎、又还休道”异曲同工。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自己的日形消瘦,既不是因为“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而瘦,也不是因为“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而瘦,那么究竟因何而瘦?不言而喻!这种“排除法”的写作手法,既新颖,又充满想象空间,实乃李清照指写作实力!

下阙:设想别后情形。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写出了无可改变的分别事实,饱含词人的无奈与不舍!

“休休”,“休”,罢了、算了的意思。作者用叠字来加重语气,极写词人留人不住的失望之情。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表明今朝去意已决,再难挽留。“阳关”,即《阳关三叠》,送别时所唱之曲。尽管伤离之曲唱了千遍万遍,但是去的终究要去,苦苦挽留也徒劳无益。于是很自然地由眼前的离别推想到别后的情形。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

第一个典故是“武陵人”,有两层含义:(1)一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宋 韩琦《点绛唇·病起恹恹》“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这里的“武陵”是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2)二是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刘晨、阮肇天台遇仙的典故。唐 王涣《惆怅》“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五代 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都是借刘晨、阮肇天台遇仙故事写男女相恋之情。这首词中作者以“武陵人”或“刘晨、阮肇”来比拟丈夫赵明诚,言外有“桃溪不作从容住”(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之怨意,正所谓“辞之中又有辞焉”。

第二个典故是“秦楼”,即凤台,是秦穆公女儿弄玉与仙人萧史飞升前所住的地方。这里借“秦楼”指词人自己的居处,李清照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中也是化用了弄玉与萧史的故事。(《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词说丈夫已经亡故,而此词是说丈夫离家远行)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是作者设想离别后怅望楼前流水思念远人的情景。

“楼前流水”,是古诗词中的“常客”,用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比如:唐 李贺《江楼曲》“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五代 冯延巳《三台令》“当日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流水。流水,流水,中有相思双泪。”宋 贺铸《东吴乐》“枉将镜里年华,付与楼前流水。”宋 张耒《风流子》“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而作者却在这首词中赋予“楼前流水”人性,似乎只有楼前流水能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别人却无从得知。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里的“凝眸”使用了“顶针”的手法,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

忆秦娥·箫声咽

唐 李白(存疑)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又名“秦楼月”“碧云深”。其最早出处就是这首词,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

箫:一种竹制的管乐器。

咽(yè):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

秦娥:本指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此处泛指美貌的女子。《列仙传》载,箫史善吹箫,得到秦穆公女儿弄玉的热爱,婚后每日教弄玉作凤鸣召来凤凰,秦穆公为作凤台。数年后,夫妻随凤凰飞去。

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

灞(bà)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后常做送别之处。

伤别:为别离而伤心。

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其地势较高,可俯视长安城,在唐代是游览之地。

清秋节: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当时人们重阳登高的节日。

咸阳:唐人常以咸阳代指长安,“咸阳古道”就是长安道。

音尘:一般指消息,这里是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士。

残照:指落日的光辉。

汉家:汉朝。

陵阙:皇帝的坟墓和宫殿。

【译文】

箫声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楼上的明月,每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道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陵墓和宫阙。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词,有学者认为是李白所作,也有人认为不是李白写的。如今暂将其认为是李白之作,但对其存疑。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久久不归的丈夫的痛苦心情。

古人对这首词的评价很高,把它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此词“以气象胜”。这首词中的气象,与人们常所说的“盛唐气象”已有很大不同,但它又确实是盛唐气象之一种。而胡应麟说这首词“气亦衰飒”,反映了晚唐王朝衰变的气运。

上阙:写思妇在春夜闻箫时怀人的情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作者从一个被萧声惊醒的女子着笔。作者描写人物内心的情态,分成了“现实”和“梦境”两个时空:箫声惊醒了秦娥,但秦娥却还沉浸在梦境之中,与情人欢会;现实中有的是冰冷的残月相伴。一个“咽”字,渲染出境界之凄凉;一个“断”字,烘托出秦娥内心的失望。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从现实中联想到送别的场景。

“柳色”和“灞陵”都代表着离别。“年年”更是突出了离别时间之久。春去秋来,柳树几年已经又变绿了,一年又一年,而思念的人却远在天涯。这种分离的痛苦,恐怕没有切身体会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八字,不仅点明了季节和当年送别的地点,而且写明了多少年来在等待、盼望丈夫归来时那种希望和失望交错的复杂心情。

王国维说:“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人间词话》)

下阙:写秦娥在秋天游览长安名胜时怀念丈夫而更添愁绪的心境。

下阙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来理解:第一个层次,我们可有认为是对秦娥思念丈夫的情感的进一步的描写。第二个层次,我们可以理解成作者直接把自己融入到历史之中,而产生的一种对历史的感慨和反思。

对于第一个层次的理解: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两句紧承“伤别”,描写秦娥登原望信而不得的景象。

“乐游原”是秦娥登临远望的地点;“清秋节”是秦娥登高望夫的时间(九月九日重阳节),渲染着冷清寂寥的气氛。一个“绝”字,不仅写尽咸阳古道寂静冷落的景象,更把秦娥孤独无望、欲哭无声的心境剖析的淋漓尽致!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音尘绝”作者使用了顶针的手法,更加突出了没有等来丈夫音信的绝望之情。“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萧瑟的西风,如血的残阳,清绝的陵墓,都巧妙的衬托着女主人公的情绪。

对于第二个层次的理解:抛开个人情感,而是把自己融入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进行思考。咸阳古道,音尘杳然,往日的繁华和喧嚣,此时此刻只剩下孤寂的陵墓相伴着萧瑟的西风和如血的残阳,人已经渺小到只是历史的尘埃一般,而今这里呈现的只是交杂着盛与衰、古与今、悲与欢的反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充斥着人们心头,这就是历史反思的结果。

桃源洞

明 潘碧天

其一

天接青山路万重,仙家洞口白云通。

听残一夜溪头雨,流出桃花万片红。

其二

千年老树万年山,洞口仙娥自玉颜。

刘阮当时那得见,浪传浮迹在人间。

【注释】

桃源洞:古洞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部。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迷路,误入桃源洞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冥录》。

溪头:溪边。唐·李端《送客东归》:“行人相见便东西,日暮溪头饮马别。”

仙娥:指仙女。

玉颜:形容女子佼好的容貌,亦比喻美女。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刘阮:指的是东汉时期“天台遇仙”的刘晨和阮肇。

那:同“哪”。

【诗人简介】

潘碧天(1466年-1521年),明朝人,天台县赤城街道安固村人。八岁能诗,出口成章,被誉为“有唐人风韵”。

《国雅》称,潘碧天的五言诗如“夜久人未眠,碧水荡秋月,未见云外户,先听水边松”,七言诗如“不知燕子栖何处,此际东风依旧回。明月晓光移槛白,芙蓉秋色映江红”,可与汉班婕妤“玉阶”之赋、“纨扇”之词相媲美。

潘碧天52岁那年,与她琴瑟相合的丈夫染病而亡,潘碧天痛不欲生,扶着丈夫的灵柩千里返家,“肠断西风血雨流”。万念俱灰的女诗人从此隐居家乡的赤城山、桃源庵潜心修道。丈夫死后第三年,潘碧天在寂寞中去世。

潘碧天的诗歌传到京城,当朝皇帝(这里的皇帝有资料说是“明成宗”,请再仔细核对一遍,明朝皇帝查无此人)大为赞赏,潘碧天被敕封为“碧天道人”。

【赏析】

桃源春晓(景点):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西北。相传东汉时剡县农民刘晨、阮肇来此采药,迷路断食,摘桃充饥,在桃溪边遇见二位仙女,偕至洞府,结为伉俪,平日以对弈为乐。半年后思乡心切,二女相送出溪口,返家一看,竟已历七世。后来两人再度来山,终于修仙上天。“桃源春晓”因此得名。

桃源·赠伯芬

清 康有为

日暮天台石径斜,胡麻饭菜见桃花。

桃源不便通人世,洞口长封流翠霞。

【注释】

桃源:这里的桃源指的是东汉时期刘阮天台遇仙故事中的仙女居住的地方。

【赏析】

康有为的这首《桃源·赠伯芬》手迹据说收藏于镇江省天台博物馆之中。

发布于 2021-05-18 16: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7: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忆秦娥·箫声咽 - 唐代诗人李白诗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忆秦娥·箫声咽》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伟大诗人李白所作。

此词双片四十六字,伤今怀古,托兴深远。上片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古人对此词评价很高,誉之为"百代词曲之祖"。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忆秦娥·箫声咽

作品别名
《忆秦娥·秋思》《忆秦娥·思秋》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作者
李白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作品鉴赏
4作者简介
5词牌格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忆秦娥⑴

箫声咽(yè)⑵,秦娥梦断秦楼月⑶。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⑷。

乐游原上清秋节⑸,咸阳古道音尘绝⑹。

音尘绝,西风残照⑺,汉家陵阙⑻。[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作品注释
⑴此词上片伤别,下片伤逝。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之为李白之作。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明代以来屡有质疑者。

⑵箫:一种竹制的管乐器。咽: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⑶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

⑷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三辅黄图》卷六:“文帝灞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伤别:为别离而伤心。

⑸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其地势较高,可俯视长安城,在唐代是游览之地。清秋节: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当时人们重阳登高的节日。

⑹咸阳古道:咸阳,秦都,在长安西北数百里,是汉唐时期由京城往西北从军、经商的要道。古咸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二十里。唐人常以咸阳代指长安,“咸阳古道”就是长安道。音尘:一般指消息,这里是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士。

⑺残照:指落日的光辉。

⑻汉家:汉朝。陵阙:皇帝的坟墓和宫殿。

折叠作品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忆秦娥·箫声咽》意境图
《忆秦娥·箫声咽》意境图
​此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情,读来凄婉动人。古人对它评价很高,把它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此词“以气象胜”。这首词中的气象,与人们常所说的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时代的“盛唐气象”已有很大不同,但它又确实是盛唐气象之一种。它博大深厚、意境开阔、气韵沉雄,又带有悲凉之气。这种“气象”在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后期李白的作品《古风·一百四十年》《远别离》《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等诗都可以看到。《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中写道:“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登楼送远目,伏槛观群峰。原野旷超缅,关河纷错重。”与这首《忆秦娥》格调气象十分近似。杜甫天宝后期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也有相类之处。胡应麟说这首词“气亦衰飒”,反映了晚唐王朝衰变的气运。其实此词似是反映了天宝后期表面上依然歌舞升平、内部危机重重的盛唐之衰。因此,这首词可能作于天宝后期。词人以比拟的手法,托秦娥抒情怀,把直观的感情与意象浑融在一起,上片由个人的忧愁写开,下片过渡到历史忧愁。

这首词不像《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那样由客观景物的渲染过渡到人物内心感受的描摹。它一开始就写出人物内心的情态:呜咽的箫声把秦娥从梦中惊醒,此时,一钩残月斜映在窗前。梦虽断了,她却还似乎沉浸在梦境之中,与情人欢会,可是眼前只有这冰冷的残月陪伴看她。多少个这样的月夜,叫她黯然消魂、顾影自怜。因此,下面自然转入对“灞陵伤别”的回忆。《雍录》载:“汉世凡东出涵、潼,必自灞陵始,故赠行者于此折柳相送。”可是,柳色绿了,一年又一年,而伊人依然远隔一方,只有那鸣咽的箫声和着低声的啜泣,冰冷的残月陪伴着消瘦的倩影,葱绿的柳色句起往事的回忆。实际上这是作者以秦娥对情人的思念来表达内心对某种事物的苦思与追求,这种苦思与追求是执着的,然而又是没有结果的。

词的上片始终纠葛在个人的悲欢离合之中,下片则出现了较大的跌宕。似乎比拟手法已不能满足感情的表达了,词人要撇开先前的主体,直接把自己融入画面之中。换头处突兀以“乐游原上清秋节”起,画面是清秋节佳侣如云的狂欢时景,可是主人公茕茕孑立在西风残照之中,“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杜甫《乐游园歌》)。此时,个人的忧愁完全被抛开了,或者说融入了历史的忧愁之中,词人通过对秦、汉那样赫赫王朝的遗迹——咸阳古道、汉代陵墓的掇取,从而进入了历史的反思。古道悠悠,音尘杳然,繁华、奢侈、纵欲,一切都被埋葬了,只剩下陵墓相伴着萧瑟的西风,如血的残阳,百年、千年地存在下去。作者不是在凭吊秦皇汉武,他是在反思历史和现实。这里交杂着盛与衰、古与今、悲与欢的反思。词人固然没有正面写唐王朝的苟且繁华,但“乐游原上清秋节”这就足够了,这使人自然想象到天宝后期那种古罗马式的穷奢极欲和狂欢极乐。可没有人能从中去体会那潜在的破碎感。秦代、汉代过去了,只剩下悠悠的古道和孤独的陵墓,面对着西风残照。这固然是过去的遗迹,然而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实景,同时,这“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实景又必然使人联系到王朝的未来。于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被取消了,浑融在一起,历史的时序给人们留下的只是一种表象——“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造成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或者说是毁灭感,填塞在人们心头,这就是历史反思的结果。因而上片的个人忧愁只能被取代,作为下片的陪衬。

此词意境博大开阔,风格宏妙浑厚。读者从敦煌曲子词中也可以看到类似格调,而不类中晚唐的清婉绮丽。陆游说:“唐自大中以后,诗家日趋浅薄,其间不复有前辈宏妙浑厚之作。”(《花间集跋》)。诗风与词风自身存在着交错否定之趋势。

此词句句自然,而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真作金石声。而抑扬顿挫,法度森然,无字荒率空泛,无一处逞才使气。以此而言,设为李太白之色,毋宁认是杜少陵之笔。其风格诚在五代花间未见,亦非歌席诸曲之所能拟望,已开宋代词之格调。[1]

折叠名家评论
刘克庄:词家有长腔,有短阕。坡公《戚氏》等作,以长而工也。唐人《忆秦娥》之词曰:“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清平乐》之词曰:“夜常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以短而工也。(《后村先生大全集·刘叔安感秋八词跋》)

沈际飞:太白此词,有林下风气。《忆秦娥》词,故是闺房之秀。(《草堂诗余正集》)

俞陛云:此词白抒积感,借闺怨以写之,因身在秦地,即以秦女箫声为喻。起笔有飘飘凌云之气。以下接写离情,灞桥折柳,为迁客征人伤怀之处,犹劳劳亭为古送行之地,太白题亭上诗“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同此感也。下阕仍就秦地而言,乐游原上,当清秋游赏之时,而古道咸阳,乃音尘断绝,悲愉之不同如是。古道徘徊,即所思不见,而所见者,惟汉代之遗陵废阙,留残状于西风夕照中。一代帝王,结局不过如是,则一身之伤离感旧,洵命之衰耳。结二句俯仰今古,如闻变徵之音。(《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王国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人间词话》)

周汝昌: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而入我目者,独有汉家陵阙,苍苍莽莽,巍然而在。当此之际,乃觉凝时空于一点,混悲欢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时之情,骤然升华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盖自秦汉以逮隋唐,山河缔造,此地之崇陵,已非复帝王个人之葬所,乃民族全体之碑记也。良人不归,汉陵长在。(《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安旗:“西风二句表现的思想感情不是仅仅悲征戍、怀远人的妇女所能有的,不是一般思念丈夫的妻子所能有的。” (《李白词二首之我见》)[2]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雕像
李白雕像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3]

折叠编辑本段词牌格律
折叠词牌说明
忆秦娥,又名“秦楼月”、“碧云深”。此词牌名的最早出处就是这首词,始见于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为李白作。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全词四十六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一叠韵,亦以入声部为宜。

折叠格律对照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

(说明:○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4]

参考资料
1.忆秦娥·箫声咽  . 古诗文网 . [2017-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8: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23-08-19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解】 此女子思远之作,然寄意遥深,不可以寻常闺怨视之。 上片正面着题,从自身落笔。由秦楼秋夜望归而反溯灞陵春日伤别,一片痴情全凭箫、梦、月、柳四者盘旋枢纽,映托生发。下片脱出个人悲欢之情,从大处远处落笔,融入千古历史兴亡之慨。当年汉家盛世,何等煊赫豪华,而今却古道萧瑟,杳无踪迹。唯余“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徒令后人悲叹而已。由此观照人生之无常,悲欢之变异,又何足道焉!

【全诗】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1】 ①咽: 咽泣。②娥: 女子美称,秦娥即秦川女子。③灞 (ba)陵: 汉文帝刘恒陵墓,在长安 (今陕西西安) 东,为唐人送别处。④乐游原:在长安南郊,登临胜地。⑤咸阳古道:由长安经古都咸阳 (长安附近) 通向西北之道。⑥残照: 落日余晖。⑦陵阙(què): 犹言陵墓,阙为墓道前两侧的石牌坊。

【注释2】
[1]《忆秦娥》词调,取上片第三句重叠之三字,又名《秦楼月》。四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第三句三字与上句末三字重叠。例用入声韵。《词谱》亦以此词为正格。

[2]“箫声咽”二句:秦娥,秦地美女。秦楼,秦娥所居之楼。梦断,梦中惊醒。箫声、秦娥、秦楼,暗用秦穆公女弄玉故事。据《列仙记》,弄玉,嫁给善吹箫的箫史,婚后夫妻美满,吹箫引来凤凰,二人乘凤飞去。作者以此与此词中的秦娥作反衬,她听到的是如咽的悲凉箫声,惊断了她怀人的美梦,怅望空中的明月。

[3]“年年”二句:年年柳色,写她与丈夫已分别多年了。古人从长安送别行人时在灞桥折柳为赠。霸陵,汉文帝陵墓,其附近有灞桥,时人都在灞桥送别。二句写秦娥见到一年一度的杨柳青青,便想起与丈夫在灞桥伤别的情景。

〔4〕“乐游原”二句:乐游原,唐代长安游览区。清秋节,即九月九日重阳节,有家人共同登高习俗,所以这一天乐游原游人多。咸阳古道,咸阳是秦故都,在长安西北,为汉以来自长安西行的大道的出发点。音尘,音信。二句写重阳节的乐游原家家去登高游览,而咸阳古道上行人的音信断绝。

〔5〕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残照,落日余辉。陵阙,帝王陵墓前的望楼。长安与咸阳之间及附近有汉帝陵墓十五座。二句写在咸阳古道上音信断绝,只看见汉家的一座座陵阙在西风残照之下。

【译文】 秦娥从梦中惊觉,耳闻一缕凄凉的箫声,眼见一轮清 冷的明月。和泪的梦啊清冷的月,幻映出当年伤感的离别。当年折柳送别,如今但见灞陵桥畔的柳树年年新碧。乐游原上又届清秋时节,秦娥遥望咸阳古道,可叹那人了无影踪、音信断绝。良人不见啊音信断绝,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当时京城长安的一个女子,怀念久别的丈夫的痛苦心情。

        词的上片,写思妇在春夜闻萧时怀念丈夫的情景。词一开头,着一 “咽”字,便为全词涂上一层悲凉、凄冷的色彩。萧声呜咽,月明如水,正衬托出秦娥心境的凄苦和孤寂。在那 “梦断秦楼”、辗转反侧的深夜里,听到那声声如泣如诉的箫声,看到楼头清凉的月光,内心深处翻起了层层波涛:“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八个字,不仅点明了当年分别时的季节和地点,也暗示了思妇多少年来一直在等待、盼望丈夫归来时的那种希望和失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痛苦心情。“伤别”二字是全词的核心。

        词的下片,写思妇在秋天游览长安名胜时想念起丈夫而更添悲楚愁绪的心境。眼前的美景胜地,在思妇的心目中都显得十分肃条冷落,无意游览赏玩。重阳节是一个容易引起思亲的日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思妇在乐游原上,见众多士女登高赏玩,尽情欢乐,怎不惹起怀念亲人之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词中重复出现“音尘绝”三字,用语沉重,感情绝望,逼出末尾“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两句,作者通过这荒凉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思妇内心的深悲巨创。

          这首词围绕着女子怀念久别的丈夫这一中心线索而展开。在作者的笔下,不论是春天的萧声、月光、柳色,还是秋天的西风、夕阳、陵阙等等景物,全都是为了刻画思妇的内心世界而安排的。特别是结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情绪和声调上,显得十分悲壮,其境界与意义都超出了离情别绪的描绘,而成为抒发怀古伤时之作。它使人联想到,汉唐盛世已成往事,只剩下残照中的陵阙供后人凭吊。因此有人便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伤今怀古。这是此词在情调上存在的两重性。它常引起后人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明王蒙画 《忆秦娥》词意图跋: “余观《邵氏闻见录》,宋南渡后,汴京故老呼妓于废圃中饮,歌太白 《秦楼月》一阙,坐中皆悲戚莫能仰视。良由此词乃北方怀古,故遗老易垂泣也。” ( 《铁网珊瑚》 卷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中也说: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关尽千古登临之口。”这都足见这首词的艺术概括力、艺术感染力之大。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不少人怀疑它是后人伪托,但由于它本身较高的艺术价值,古今也有不少词选,把它们放在李白名下,作为文人词作之魁首,“为百代词曲之祖”。

下一篇: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写中夜梦回的秦妇之怨。
上一篇: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0: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凹晶馆联诗:一场灵魂的遇见,三个雅人的互谅
珍爱红楼梦 2020-11-06   |  4224阅读  |  1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清风羽

在这之前,湘云是黛玉潜在的情敌,湘云身佩金麒麟,与贾宝玉扯到一起,也可算一种金玉良缘;且又才高,性情又活泼有趣。湘云对黛玉,也多有看不惯,说她“小性儿,行动爱恼人”。湘黛二人,性格不在一个频道,一见面就互掐。

除了史湘云,之前,妙玉请钗、黛去喝体己茶时,曾嘲讽黛玉是个“大俗人”。黛玉与妙玉,似乎是也不在一个频道上,至少,妙玉对黛玉没有热情,黛玉也觉得妙玉怪,懒得理她。

妙玉与湘云都算不得上是黛玉的闺蜜,湘云与妙玉之间,也几乎没什么交集,史湘云也是不喜欢妙玉孤高的样子吧。

但是,三个人就是这样的格格不入,曹公却异想天开,让他们仨来了一次大聚会。

于是,中秋之夜联诗的事件,立马顺势而生。我们有幸,也就看到了一场高规格的心灵碰撞与交融——凹晶馆联诗。



原本,这个中秋夜,是贾府繁花将落的一次挣扎,是垂死之前的回光返照。

家族内部的矛盾从原先的暗潮汹涌,变成渐趋明朗化的尔夺我争。风刀霜剑,逼迫着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使得大家的内心都备受煎熬,贾母也是暗暗地流下了眼泪。

纵使贾母梦寐以求地要唤回昔日的热闹繁华,席上,大家强颜欢笑,终究还是难以改变走向败落的局面。贾府的美好生活,可谓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个凄凉的深夜,湘黛相伴,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众姐妹们,病的病,死的死,避的避,谴的谴,各人有各人的麻烦。就连宝玉也“近因晴雯病势甚重,诸务无心,王夫人再四遣他去睡,他也便去了”。



黛玉能理解宝玉为晴雯之病的内疚与疼痛,也早就彻悟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她只是无奈。因此不免“对景感怀,自去俯栏垂泪”。

湘云提议联句——以诗释怀,以诗撷趣,以诗诉心,以诗明志。

湘云爱诗,黛玉本人就是诗,因此两人一拍即合。

在经历过海棠诗社、菊花诗社、芦雪庭联诗等活动之后,两个女子已是重新认识,加深了解,到这个中秋夜,她们的友情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

原来,她们是同一个精神层次的人。吟诗中,她俩是多么惊喜地相互发现,相互激赏。丝毫不用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因为她俩早已暂时性地忘记了身世的忧愁。


家族的风雨飘摇一定折射到了她们的眼里。她们的内心一定都清楚,家的大厦将倾,而她们无能为力。她们能够互相慰藉的,就是读书和写诗了。



因此,她们才更纯粹地消受中秋夜景的韵致,倍加珍惜这相知意会的美妙。

她们互相直言对方诗句的优劣,评得到点到位。

这是一次诗的鉴赏,一场艺术的盛宴,他俩彼此坦诚,彼此神会,彼此追求者美的至境:

你想什么,我知道;你爱五言,我也最爱;你用的典,读过的书,我可以分享;你联的句若有飘移,我必拽回;你若出险句考我,我必以更险之句来以毒攻毒;你有了警句,我必知你的心在何字上用力……读者读来满口余香,想想,怎一个美字了得。

这其中的意趣,真如陶公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当“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一妙语横空出世,四海八荒,顿时皆无言语,唯见塘心秋月白。此夜,静到极致,凉到极致。两个女子的心,仿佛在宇宙中碰击,散作无数流星,纷纷坠地,暗香弥漫。

这一刻,她们,互相谅解,从前有过的尴尬和微妙的敌意,都不复存在。



所以湘云说:“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

因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凄凉奇谲之语。”

黛玉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下句竟还未得,只为用工在这一句了。”

看官有否发现,此时的湘云,对黛玉一片怜爱之心。她在今夜的联诗中又更深一步进入黛玉的精神领域,被黛玉的灵气与精魂所折服,所震撼。

而黛玉在不知不觉中,愁郁稍解,反倒活跃起来了。素性豪阔的湘云,给了她正面的感染。诗与友情,是她们彼此治愈的良药。



更令人意外的是,妙玉竟然在暗处听了良久。

露出面来,她说,诗句过于颓丧凄楚,“此亦有关人之气数”,所以“出来止住你们”。

不过,她又不仅仅是阻止湘黛,她却又要续句,她要将将这场联诗活动“归到本来面目上去”。

一个清高到曾嘲笑黛玉“大俗”的道姑,为何突然如此主动揽事?

无他,因为早已被二人言语间散发出的温情而被深深打动;因为湘黛的才情;因为同是“旅居客寄之人”;因为同样孤寂的灵魂,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相遇。因为,妙玉此刻也感受了一种幸福。



这一切都是体现在“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上,你要想到,这是湘黛联诗勾起了妙玉的初心:原来,她从未忘记自己也是个闺阁女子。她也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在听诗的过程中,一定是想起了种种过往?她饱读诗书,却无人能交谈;她渴望志趣相投的朋友,却从未遂愿,知音难觅。不想今夜机缘巧合,她竟同时遭遇了两颗高雅的心。

面对此等美好,所以她更求一份温暖,她要将诗的格调拉回到宁静、祥和之境。所以,她一口气续了十三联。

“钟鸣栊翠庵,鸡唱稻香村”是她给出的安慰。如果她有能力,一定愿意给这两位有着旷世才情的女子,送上一处桃花源。这十个字,也就是妙玉送给黛玉和史湘云最温暖的慰藉。

+关注
undefined
珍爱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0: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湘云,大观园里的隐士,潇湘馆里的黛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0: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寒塘渡鹤影水月葬花魂+花魂=鸟魂】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的作者几次描写仙鹤,是为了渲染宝黛爱情的氛围
文者心画
2018-05-06 23:45
《红楼梦》的作者几次描写仙鹤,是为了渲染宝黛爱情的氛围
陈能雄/文
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是一位写景写情的高手,他眼里的花草鸟兽都富于灵性,善于通过眼前的事物,来衬托当时的情境。比如林黛玉少女怀春之时,小说作者没有描写她那几天的心理活动,而是描写潇湘馆的景物:“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有了这个情景铺垫,那么后面林黛玉发出一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叹息声,就水到渠成了。书中还有许多处状托物言情的描写,有口语叙述,也有诗词描绘。

贾宝玉的怡红院养有多种珍奇仙禽,他尤好仙鹤,把手下的两个小厮取名为“挑云”、“伴鹤”,想来与鹤为伴,过着闲适如云的生活,是他的人生向往。他刚入住大观园时,怡然自得,闲来看庭前仙鹤飞舞,写下了“苔锁石纹容睡鹤”、“松影一庭惟见鹤”的诗句。院中的两只仙鹤相依相伴,就如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璧人。小说作者几次对仙鹤进行描写,每次形态各异,是为了渲染贾宝玉和林黛玉各个阶段的爱情氛围。
第一阶段:双鹤剔翎,互相展现美丽,想吸引对方的注意,这象征贾宝玉和林黛玉心中的爱情种子在萌芽。
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贾芸去拜访贾宝玉,他走进怡红院,原文有一句描写:“只见院内略略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羽毛就像是鸟儿的衣裳,两只仙鹤在剔翎就是爱护自己羽毛,整理自己的“衣裳”,打扮自己的样貌。它们想用自己漂亮的羽毛来吸引对方目光,这是情感萌动的初始阶段,有了求偶之心。就像男生女生刚认识之时,互相爱慕,又不敢表白出来,这个时期他们特别爱打扮,也特别爱在对方面前表现自己的才华,以期博得对方的好感。

贾宝玉和林黛玉自小青梅竹马,小时候是纯洁的兄妹之情,随着年龄增长,异性相吸,渐渐萌生出朦朦胧胧的男女之情。这时的贾宝玉和朋友在一起喜欢聊女孩子的话题,他和贾芸坐在一起,三句不离“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丫头标致”。贾芸走后,贾宝玉感到郁闷无聊,是因为心中存有一段心事。另一边林黛玉也一样,她在贾宝玉生病的三十多天里,日夜牵挂他的病情,身边少了一个人陪她说笑,心中顿觉空落落的。
她忽然发觉自己已经离不开一个人,她想起《西厢记》中的爱情故事,内心缠绵不已,情不自禁念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之句。这句话正好被贾宝玉听到,他们曾一同在桃花树下看《西厢记》,书中有些句子就如他们之间的暗语,彼此心照不宣。贾宝听了玉心中暗喜,又见林黛玉春困的迷人样子,心动不已,他以“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的话来试探林黛玉。少男少女在爱情萌生阶段,常常是以言语行动来互相试探,这就如两只仙鹤互相展示自己的魅力,是以“两只仙鹤剔翎”和“潇湘馆春困发幽情”这两个情节发生在同一天里,是有其隐含的寓意的。

第二阶段,仙鹤跳起舞蹈,求爱之心愈加强烈,这象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又增进了一层,但也是最容易因感情问题发生争吵的时期。
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贾宝玉紧跟林黛玉后面,小说中有一句文字:“只见宝钗探春正在那边看鹤舞,见黛玉去了,三个一同站着说话儿。”鸟类动物在求偶阶段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会鸣叫高歌,跳起欢快的舞蹈,舞姿最漂亮的雄鸟,最容易得到雌鸟的喜欢。就比如孔雀开屏,翩翩起舞,就是向异性示爱,仙鹤起舞,也是热情地向对方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越来越深,彼此都很在乎对方,会因对方的一个深情凝眸而开心几天,也因一个小小的误解而郁闷许久。两人比以前更加关心对方,林黛玉听说贾政传唤宝玉,替他担惊受怕了一天,吃过晚饭后,亲自前往怡红院,想打探究竟,恰巧见到薛宝钗走进了院内。之后,林黛玉无端吃了一记闭门羹,她误解贾宝玉,伤心难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贾宝玉去潇湘馆找林妹妹玩,开口便问:“好妹妹,你昨儿可告我不曾?教我悬了一夜心。”林黛玉不理睬他,扭头便走。贾宝玉昨天说了那句暧昧的话,气得黛玉要去告发此事,宝玉赶忙赔礼道歉。贾宝玉自然知道林妹妹不会这样做,其实他心中想的更多的是自己说了那句试探的话,林妹妹究竟会怎么想呢?是拒绝我,还是能领会自己这份心意,她日思夜想都在猜林妹妹的心思,这就是他“悬了一夜的心”的缘故。

殊不知,林黛玉真正气的不是贾宝玉的那句话,而是昨晚吃了闭门羹。爱之深恨之切,她越在乎宝玉就越在乎他对自己的看法,由此频频发生误解。两人在这期间时常拌嘴,滋生矛盾,化解矛盾,加深了解,感情得到了升华。薛宝钗在一边看鹤舞,代表她冷眼旁观宝黛的爱情动向,在这之前她去潇湘馆找林黛玉,正巧看到贾宝玉也走进房间,为了避嫌就抽身离去。这说明薛宝钗已经觉察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的心性,知道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其他姊妹不一样。
第三阶段,双鹤安然睡去,说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暂时安定下来,同时也是两人最松懈的时候。
在《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中,薛宝钗顺路去怡红院,书中有一句文字:“不想步入院中,鸦雀无闻,一并连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鸟类是警觉性很强的动物,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惊醒,而仙鹤却没有听到薛宝钗的脚步声,又或者已经听到,仍然自管自眯眼打盹。这说明仙鹤处于安逸状态,对周边的危险环境没有注意。

林黛玉之前因为“金玉良缘”的传闻,对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薛宝钗的金锁项圈很敏感,因此经常和宝玉闹别扭,两人吵吵和和。后来,贾宝玉在挨打受伤的情况下,仍然记挂着林妹妹,让晴雯连夜送两块旧手帕给黛玉。林黛玉终于读懂宝玉的心思,知道他心中最喜欢自己,而自己一颗心也在他身上。这手帕犹如定情信物,她心中又羞又怕,在上面题写三首饱含深情的绝句。自此,林黛玉很少再在宝玉面前提起“金玉”之事,两人互相理解,惺惺相惜,很少再争吵。
当两人以为爱情之花可以自然结出果实的时候,就是最安逸松懈的时候,就如两只睡去的仙鹤,疏于防范。仙鹤睡着之时,贾宝玉也在屋里睡得迷迷糊糊的,袭人正坐在他床边,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帮他驱赶蚊蝇。薛宝钗走进屋里和袭人说话,贾宝玉仍旧没有醒过来。袭人坐久了脖子有些酸疼,就到屋外散散步。薛宝钗接过她手中的鸳鸯肚兜,在上面绣了几个花瓣,就像小媳妇坐在丈夫身边一样,这是未来宝钗和宝玉成婚后的日常生活场景。

这一幕正好被站在窗外的林黛玉看到,出乎意料的是她没有像以前那样生出醋意,而是看得呆了,还觉得有趣好笑。这不代表她已经不喜欢宝玉,而是此时的她知道宝玉心中只有自己,对他的真情很放心。贾宝玉和林黛玉情比金坚,这固然不假,可是在那个时代青年男女的幸福婚姻并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有来自诸多外力的干扰。比如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就是想促成“金玉姻缘”的人,这一点贾宝玉也有过担忧,他在睡梦中说出“什么金玉姻缘,我偏偏说是木石姻缘”的话。只是暂时的安宁状态,让宝黛有所放松,却不料姻缘正在悄然变化。
第四阶段,仙鹤形单影只,飞过冷清的水塘,这代表林黛玉或史湘云寂寞冷清的身影,姻缘会遭遇不幸。
在《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中秋夜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黛玉看到池中有一个黑影在动,指给湘云看。史湘云向水池里扔了一块石子,小说中有一句文字:“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大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仙鹤大半夜在池塘里飞过,留下孤单的身影,这是它失去伴侣的征兆。史湘云看到眼前之景,思如泉涌,吟了一句诗:“寒塘渡鹤影”,林黛玉心事重重地看着天上的明月,许久才对了一句:“冷月葬花魂。”

很多人认为“鹤影”之句从史湘云口中吟出,暗指她以后会像孤鹤一样过着独居的生活。我觉得,这个“寒塘鹤影”用在林黛玉身上也同样适合,她今夜写下“冷月葬花魂”之句,已经隐下她的悲惨结局。她以前在《葬花吟》中有四句诗:“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史湘云口中的“寒塘渡鹤影”,悲鸣的是“鸟魂”,林黛玉口中的“冷月葬花魂”,埋葬的是“花魂”。

在林黛玉心中,鸟魂和花魂都能代指她内心中的凄婉之情。以前每次诗社活动,贾宝玉都会陪伴在自己身边,今晚她却只能和史湘云对月联诗。她渐渐发觉与贾宝玉的爱情希望越来越渺茫。她父母早亡,无人为自己婚姻大事作主,又无媒人为自己搭桥引线,心事无从诉说,又无力把握幸福,只能无奈地看着这镜花水月的爱情越来越模糊……
小说作者四次描写仙鹤的情景,每一次都有不同样子,不同的气氛,有和睦相处,有热情跳舞,有双双睡去,有寂寞孤单,这象征宝黛之间的爱情从渐渐萌生到甜蜜发展,再由暗潮涌动到彻底破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15:23 , Processed in 0.4445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