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2: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梦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冒辟疆+陈圆圆+】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揭秘秦淮八艳的陈圆圆与复社四公子的冒辟疆之间的爱情故事



柠七姑娘

柠七姑娘






 说到陈圆圆,人们马上想到的便是“冲发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或者昙花一现的大顺闯王。

  鲜有人知道,她与明朝“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也有一段情缘。

  冒辟疆风流潇洒,满腹经纶,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刚正不阿,敢与阉党对峙,那个时代国家动荡,江南名妓们却普遍节气颇高,都喜欢有才学、有胆识、有正义感的文人。

  冒辟疆便是这样个人,相传当时有一句话,说宁为冒辟疆妾室,也不愿做达官贵人的正妻,可见冒辟疆的影响有多大。

  在那些爱上冒辟疆的女人中,便有那位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明末美女陈圆圆。


  两人相见相识的过程在冒辟疆在怀念董小宛的文章《影梅庵忆语》里有详细的记述。

  虽然他在文中只说是“陈姬”。

  但是根据其所描述,不难看出这位陈姬就是陈圆圆,他是这样描写第一次见面的、称陈圆圆“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莺之在烟雾”。

  陈圆圆穿着浅黄色的裙子,声音宛转,正如暮霭中惹人怜爱的黄莺,配合着她的唱腔和款款的舞姿,是何等地动人?

才子佳人,志趣相投,不觉已是四更时分,忽然下起了雨,陈圆圆要回家了,冒辟疆不舍地拉着她的衣角,问她何时才能再会。陈圆圆浅浅一笑:“半个月后,一起到光福看梅吧!”

  冒辟疆想到半个月后要去接母亲,便重新约好,等到八月,一起到虎丘赏桂。


  古人交通不方便,约个会也是半载以后的事情了,等冒辟疆接了母亲回来,便赶紧去赴约了,可却听说陈圆圆被豪强抢走了。

  冒辟疆只有叹息“佳人再难得”,惋惜自己没艳福。

  朋友见他情真意切,便告诉他:阿圆圆太有名了,不乏冒充她的人,结果被抢走的是个假货,真的陈圆圆藏身之处并不远,而且朋友愿意带路,陪冒辟疆去看她。

  冒辟疆于是大喜过望,赶紧去找陈圆圆,此次相会,冒辟疆描述说,陈圆圆见自己后,十分惊喜,却又像是惊魂未定的样子,含情脉脉地说有事相商。

  冒辟疆被她深情款款的样子吓着了,猜想对方有相许之意,可是冒辟疆找陈圆圆,是来猎艳的,可没有打算要娶她,便找借口说:“我只顾着来找你,忘了母亲大人一个人在船上呢!”

  说完便告辞连夜回去了。

  陈圆圆虽然遭拒,但她十分执着,第二天早上,她精心打扮了便去拜访冒辟疆的母亲,准备讨好冒母为自己铺路,又邀请冒辟疆再去她家。

  二人畅谈至夜,陈圆圆再次向冒辟疆表白托付终身的愿望。

  不曾想冒却委婉回绝了,为免得太伤佳人的心,冒辟疆的理由是:他父亲正陷于军队包围之中,父亲安危未定,他没心思考虑这个事情。

  而陈圆圆却说自己可以等待美人如此痴情,冒辟疆似乎再也无法拒绝,便带着敷衍的语气答应了下来,陈圆圆就“惊喜申嘱,语絮絮不悉记”,冒才子便写了首绝句赠给她。


  二人有缘无分,翌年二月,冒辟疆的父亲安全了,他不由得心情大好,想起与陈圆圆的承诺,再去找她,却不料美人这次是真被抢走了,抢他的人还是崇祯皇帝宠妃的父亲。

  冒辟疆虽然在妓女中很受欢迎,但论官职还是小了点儿,还是不敢与田妃的父亲抗衡的。

  眼看着自己的爱人被抢走了,也只能怅然若失罢了。

  就在他百般叹惋的时候,董小宛走进了他的生命中,于是就有了深情款款的《影梅庵忆语》,尽诉自己的风流韵事。

  冒辟疆这次再也不肯错过了,娶回了董小宛,他对陈圆圆不忘也罢,不甘也罢,也只能怀念了。

  怀念之余也不乏炫耀之意:天下第一美人曾经意属于我,而我却回绝了她,谁能比我冒辟疆更风流?

发布于 2022-03-30 22: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2: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伟业《绥寇纪略》版本考述  

2022-10-09 20:00  发布于:广东省






《绥寇纪略》是记述明末农民战争的史书,由清初吴伟业所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尽后,吴伟业怀念崇祯皇帝,不愿降清为官,一直隐居乡里。清朝顺治九年,经两江总督马国柱荐,朝廷于顺治十年征诏至,吴伟业再三推辞,一直拖到顺治十一年(1653),遂不得已被迫赴京出仕,升至国子监祭酒。

伟业是明清之际的著名诗人,也是复社的重要成员,曾授业于复社领袖张溥,为其得意门人。伟业时逢明清易代之际,没有殉难或反抗的勇气,也不敢冒投降的恶名,只好甘做遗民,闭门著书,《绥寇纪略》便是此时期的重要作品。该书初步完结于顺治年壬辰年间(1652年),此后,他被迫仕清,官至国子监祭酒。这便是此书大致的写作背景。



本书初成时原名《鹿樵纪闻》,采用纪事本末体例,各卷以三字为标题,依时序排列。分为渑池渡、车箱困、真宁恨、朱阳溃、黑水擒、谷城变、开县败、汴渠埝、通城击、盐亭诛、九江哀、虞渊沉等十二卷。竹垞《曝书亭集》有其序跋,有云:"以三字标其目,盖仿苏鹗《杜阳编》、何光远《鉴戒录》也。"可见其体例之新,各卷後都有论断或附记,以评议是非得失,并摘录有关奏札或传闻,以资参阅。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否出自梅村之手,尚有疑议,访全祖望在其《鲒琦亭集外编》之言:"梅村《绥寇纪略》,不类其集,疑非梅村所作,然舍梅村亦莫能当此者・・・・・・及见林太常所答先赠公帖子,谓'此书原名《鹿樵野史》,出一遗老之手,梅村得之,遂以行世。'"可知全祖望认为梅村并非此书著者,但自古纵有定案,此一家之言,并无旁证,盖不可足信。

今存最早为《鹿樵纪闻》抄本,大致时间为清顺治年间,有朱笔眉批,朱笔校改,钤"姚氏所藏"印,今藏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普通古籍阅览室,同年有名《绥寇纪略》之汪孟慈杂抄本传世,系清汪喜孙抄录,有朱墨笔圈点批校,钤"扬州汪喜孙孟慈父印",原书十五卷。

《绥寇纪略》最早的刻本,为邹式金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所刊刻本(史称甲寅刻本),仅十二卷止,行格款式为10行20字,白口,左右双边,刊刻之后,世所通行。"仅十二卷止"则为脱去《虞渊沉》一卷中下二篇及附录一篇之篇什,考竹垞序跋有言曰:"梅村以顺治壬辰舍馆嘉兴之万寿宫,辑《绥寇纪略》。久之。其乡人发雕是编,仅十二卷而止,《虞渊沈》中下二卷未付枣木传刻。明史开局,求天下野史,尽上史馆,于是先生足本出,予抄入《百六丛书》,归田之后,为友人借失。"可知其此书刊刻之初尚无此卷中下二篇及其附录。

《绥寇纪略》原名《鹿樵纪闻》,卷分一十有五,而邹氏刻本芟其《虞渊沉》中下二卷及附记一卷,不知用意为何,在当时颇遭人诟病,如全祖望在其《鲒琦亭集外编》卷二十九中称"不肖门生邹漪窜改十五,遂无完本。"可见一斑。同时《绥寇纪略》书名亦为邹氏刻本所定,此前曾数度易名,据谈迁所言于顺治十一年在北京见到稿本,其名为《流寇辑略》,而梅村临终前予儿子的遗言中称《流寇纪略》,并云:"为无锡、常熟友人借去其半,数中尚有钞本,须收葺完全。"未及刊刻,可见梅村生前尚无邹氏刻本;又据揆叙《隙光亭杂识》卷二有云:"其称鹿樵者,以家国有鹿樵溪舍,先生集中常自称鹿樵生是也。或取梦幻之说,改为《鹿蕉》,误矣。篇末《虞渊沉》一卷,记十七年间天象变异,谶纬童谣,志五行者更不可缺。近遭俗子任意芟改,易其名为《绥寇纪略》,锓梓行世・・・・・・・尤可歆憾。"可知本书行世之初,曾屡次易名,有名《鹿蕉》者,有名《鹿樵》者,有名《流寇》者,有名《绥寇》者,《鹿蕉》当为后人不知梅村良苦之用心而妄加窜改,《流寇》者则可能为吴氏最初的定名,而《绥寇》者当为邹氏锓梓传刻者擅改其名有关。其实,其名《绥寇纪略》并不确切,因其内容并非"绥寇",而是记述明王朝如何遭寇所绥的史实,吴氏最初定名《流寇纪略》则更为贴当,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绥寇纪略》另有四库全书本十二卷本(浙江巡抚采进本),沿用邹氏刻本,以及朱彝尊所辑《百六丛书》之十五卷完本,但已经散佚。依《总目提要》中所称:"此本为康熙甲寅邹式金所刻,在未开史局之前。故亦无《虞渊沈》中下二卷。而彝尊所辑《百六丛书》为人借失者,虽称後十八年从吴兴书贾购得,今亦不可复见。此二卷遂佚之矣。"可知四库本是延明史开局以前之邹氏刻本所辑,而明史开局以来亦有朱氏《百六丛书》的完本出,可惜亦不付传。



《绥寇纪略》全本无传,百年来无不以为沉灭矣,直至嘉庆乙丑,张若云(又名海鹏)访娄东萧子山,借得所藏梅村旧录手录原书,则正旧刻所言之《虞渊沉》中下二卷,并有附记一卷,皆完好俱在。据旧录所载:"子山妇为梅村女曾孙。"因而可得其遗书,但尾页四百七十四字佚失,颇为遗憾。自此有清嘉庆九年(1804年),昭文张海鹏照旷阁刻本《绥寇纪略》十二卷,补遗三卷出,行格款式为9行21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左右双边。其前十二卷仍沿邹氏刻本的原貌,后三卷另立补遗,《虞渊沉》上卷记明末灾异,中下二卷则记亡国而死难的诸臣,附记则杂记诸寇及四镇,而以四字标题,前有邹氏的旧序,后有琴六及若云的跋,中有颐园老人墨笔题识,及朱笔圈点。

次年,即嘉庆十年(1805年),张海鹏编刻《学津讨原》(二十集),收书一百七十三中,共分一千零五十一卷,收录照旷阁本《绥寇纪略》,入第六集,行款相同,史称甲子本。

嘉庆十四年(1809年),黄琴六(廷监)复从许氏假得旧钞本补足脱字,重刊照旷阁本,有据张海鹏照旷阁本的影印本刻本行世,钤"学部图书之印"等印,行款相同。同年亦有钤"会稽李氏困学楼藏书印"等印的照旷阁影印本刻本,始称足本。

清光绪三年(1877年),有上海《申报馆丛书・续集》铅印本,由清尊闻闲主辑,于掌故类里收录《绥寇纪略》十二卷补遗三卷,行款为11行27字,小字双行34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

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学津讨原》第六集本重新影印,有足本影印本行世。当代,北京中华书局又于1985年编修《丛书集成初编》时收录此书,据《学津讨原》本排印而成,称中华书局排印本,附补遗,共三卷。1992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点校本,由李学颖根据嘉庆己巳照旷阁刊本为底本,以康熙甲寅邹氏刻本以及学津讨原本参校。至此《绥寇纪略》的版本大致梳理完毕。

附《鹿樵纪闻》版本考

《鹿樵纪闻》系《绥寇纪略》原名,最早为清1644年三卷抄本,有朱笔眉批,朱笔校改,钤"姚氏所藏"印,此后经数度易名,至邹式金刊刻本遂定名《绥寇纪略》,而《鹿樵纪闻》同样也有版本流行于世,除初本而外,最早有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三卷,出自丛书《痛史》,行款为12行32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民国间又两次再版重印《痛史》,分别为1912年和1914年,《鹿樵纪闻》铅印本得以再次行世,只是第三版改为二卷。民国六年(1917年),乐天居士辑《痛史:二十种》,商务印书馆出版,行款为10行27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此后又予数次翻版。1996年,周光培编撰《清代笔记小说》影印痛史版《鹿樵纪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夏于全,齐豫生主编《四库禁书精华》予以收录,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版。(张文瑾)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




大家都在看  

.
.









推荐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3: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梦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薛宝琴+十首怀古诗++】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疑云,十首“薛小妹新编怀古诗“究竟在说什么?



随狂风去

随狂风去​



新盐选专栏《考古秘闻录2》已上线




(很久没来发红楼梦文章了,虽然经常收到粉丝朋友们的来信,不过我这个人性子直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知乎不给流量我也懒得在这边定期发文。今日有暇发一篇,看看有没有流量,没有大家就继续去看知乎上的段子手们吹牛去,反正我这深度知识型的内容,绝不白给)

红楼梦里,有十首谜一般的诗词,这便是著名的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事情起因是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在暖香坞制灯谜,这些灯谜都是一语双关的谶(chen)语。

待众人灯谜出得差不多时,压轴人物薛宝琴登场,声言“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说吧一口气作了十首诗,这等文采风流,七步成诗的曹子建也得甘拜下风。

接下来书中“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而我们这些红楼梦的读者们,却是看得一头雾水,也不知薛小妹这十首晦涩难懂的怀古诗,“奇”在何处,“妙”又在哪里。

更有旁边脂砚斋一段双行夹批“此为三染无痕也,妙极!天衣无缝之文。”遮遮掩掩,不知所云。以致百十年来,无数人为此十诗伤透了脑筋,去猜那“十件俗物”究竟是何物,实是南辕北辙矣。

雪芹本意,岂是让人猜谜乎?

除此之外,又有学者认为是暗喻书中十二钗之结局,但十诗何以对得十二人,另读诗中内容,也与十二钗经历大相径庭,所以此说法认同者甚少。

但是,尽管自清中期以来的各种解释,都不尽如人意,薛小妹这十首诗,却越来越热,无他,越是难解,越是有吸引力,人之常情也。

要解开此十首怀古诗的真正含义,切不可真去做“猜俗物十件”的猜谜游戏,而是需要从另一角度去审视它,找出十首诗中的内在联系,才能彻底解开这个谜题。

那么,这十首怀古诗究竟有何关联?它们,究竟在说什么呢?

请看下文。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十首怀古诗原文摘录: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赤壁//法船//三国】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唢呐//马援//东汉】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纸人//王安石//宋】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韩信//秦西汉】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木梳//隋堤杨广//隋】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桃木神龛//谢眺//鲍照//南北朝】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青冢//王昭君//元】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肥皂//杨太真//唐】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红娘//明朝】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柳梦梅//月饼//南明】

此十首诗,有难有易,虚实相间。有些作者直接在诗中点了字眼,算是容易解读的;有些作者则隐真意在历史典故之中,若学问差些,无异于看天书。

不仅如此,书中后文宝钗评点“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最后两首其实也不是无考,后文评点时,李纨点明了最后两首出自戏剧《西厢记》和《牡丹亭》。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根据唐代元稹所写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的戏剧,讲的是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牡丹亭》则是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创作的剧本,讲的是杜丽娘与柳生的爱情故事。





西厢记古本




二曲套路基本一致,都是“千金小姐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

所不同的是,《西厢记》有个红娘牵线搭桥,搞了一出生米煮成熟饭;《牡丹亭》则带有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丽娘死后复生,最终与爱人柳生在一起,堪称明代版《人鬼情未了》,又为明代的《死了都要爱》。

我所讲的套路,即使今日,各种文学或影视作品中依然在大量使用。它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是个极为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各路好汉在“凄美动人”上下足了功夫,情节越曲折离奇越好,没有九九八十一难,男女双方甭想在一起。

第二:女主角家得有钱,通常设定是官宦人家,大家闺秀。姑娘相识良人时,翩翩佳公子一定处于微末之中,必须突出表现姑娘慧眼识珠,爽点足够。

当然,公子长相必须英俊,古代女子也是颜控;再有,公子一定得是才华横溢,才貌双全缺一不可;最后,公子肯定会高中头名状元,迎娶家中苦等的美娇娘,大团圆结局。

第三:一定有个大反派,或獐头鼠目、或道德败坏,总之不是好人。此人横亘在男女主角之间,极尽破坏之能事,令人厌恶。

这类古代故事或剧本,以前我读了不少,基本上都是这个流程,很少有例外。

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套路也有了很多变型,毕竟今人眼界信息远超古人。

其中有男女设定对换的,大家小姐变富家公子,落魄少年变贫家少女,眼熟吗,霸道总裁爱上我是也.....

在此基础上,又有英俊男师傅和美貌女徒弟、青梅竹马富家公子和美丽丫鬟、帅绝人寰的皇帝和拼搏向上的宫嫔,几乎所有热播的电视剧中,都能找到类似的影子。

当然,新作品里,反派也进化了,不再是纯粹脸谱化的形象,而是披着男二女二的外衣,但说到底,不还是“反派”么。

大家不要学我,有时看得透了些,会少了很多乐趣。

言归正传,前八首讲的历史中的人和事,《西厢记》和《牡丹亭》两部古代戏剧,却是最后两首诗的出处。

有此前提,薛小妹这十首诗,光是想想都能让人头昏脑胀,更何况解读。所以,自古以来,都无人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情有可原。

也罢,我们就来看看,这十首诗,究竟说了些什么。【昨夜红楼梦+今宵水国吟+】

第一首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这首不难,可以说是最容易的一首,读过三国的,都知在讲赤壁之战。

诸位不用去另外多想还影射了什么著名人物,它的意思,就是感叹赤壁之战,仅此而已。








第二首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这首也不难,诗中有题眼,直接指明,东汉开国大将马援马伏波。

马援并未名列著名的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中,不是他功劳不够,而是功劳太大,大到连光武帝刘秀,都忌惮的程度。

诗中“铜铸”,指马原征服交趾后,所立的“马援铜柱”,后来东汉大将窦宪北击匈奴,“勒石燕然”就是学的马援。

第四句中“铁笛”二字,出自《宋史》典故“铁笛守荣”,铁笛代指“神仙”之意。

马援是中国历朝武将中,少有的被封神的几位,最著名是关羽关帝君,秦叔宝、尉迟恭两人为门神。

马援的神位是“伏波大神”,管江海之事,职责和西方海神波塞冬差不多,只不过他的管辖范围是中国海。

所以,这首诗讲的便是东汉马援的功绩,作者在诗中早已点明。

第三首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这首是第一个有难度的。从全诗内容看,是在说一位隐士被皇帝下诏启用,之后他不知出了什么事,不仅导致牵连甚广,也引得他人嘲讽不断。

究竟是什么人呢?

此处建议诸位先掩卷沉思一番,若有眉目,可先在评论区留言,再看后文印证;如没有头绪,直接翻下文便是。





南京钟山实景




......

......

......

......

......

......

作者君第一反应是“东山再起”的典故,谢安本于会稽东山隐居,前秦进攻东晋,孝武帝下诏请谢安出山以抗强敌,谢安指挥东晋军队在淝水之战中大胜,所以推测诗中所讲之人为谢安。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东晋首都在建康,即今日南京,钟山亦在南京,符合诗名《钟山怀古》。

是吗?

不是。

原因有二。

谢安淝水之战后功高震主,虽受东晋孝武帝猜忌去职,但并未牵连谢氏族人。其次,谢安并未受世人褒贬之议,毕竟淝水之战意义重大,天下人皆受其恩惠,怎会有诗中“嘲笑频”之语。

谢安生平,只符合前半首。

除此之外,那还有人选吗?

有!王安石。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王安石因母亲病逝,辞官回江宁(南京)守丧。宋英宗即位后,多次征召王安石入朝,王安石均借故推辞,拒绝入朝。

宋英宗只做了四年皇帝,就龙驭归天,长子宋神宗登基即位。

神宗久慕王安石大名,下诏起复王安石任江宁知府。熙宁二年,神宗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举国托付。熙宁三年,王安石又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宰相大权,至此,掀开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大幕。





王安石雕像




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势力庞大的保守派利益,在保守派领袖司马光带领下,北宋朝堂新旧党争日益激烈。

熙宁七年,变法基本宣告失败,王安石被罢相,至此以后,新党中人尽皆贬谪,牵连极广,王安石亦备受时人指责。虽后来王安石又有短期复起,但终归大势已去,返回江宁后,病逝于钟山。

王安石变法,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始终毁誉参半。反对者,无不言“王安石乱天下”,此等争论,即使今时今日,仍未平息。

所以,诗中才有“莫怨他人嘲笑频”之语。

这一首,说的便是北宋王安石。

第四首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韩信,第一句胯下之辱,第二句位封齐王,第四句是他一饭千金的典故。

这首诗不复杂,诗中所指,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写得清楚明白。

第五首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此首诗难度适中,主要是诗中有个词眼,“隋堤”。

这个典故颇有名,后蜀何光远《鉴戒录·亡国音》:炀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至今号曰“隋堤”。

白居易诗作《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

周邦彦词《兰陵王》: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隋堤,隋炀帝杨广所建,诗的第一句“蝉噪鸦栖”,也出自杨广留存不多的诗中。

“露浓山气冷,风急蝉声哀”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诗的第一二句都与隋炀帝杨广有关。

第三句讲隋炀帝风流成性,第四句则是杨广身后名声不好,“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首诗,说的是隋炀帝杨广。





歌剧《大运河》剧照




第六首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较高难度的来了,好在有个题眼“六朝”,至少让人能知晓,诗中所讲人物的大概历史时间范畴。

第一句“衰草闲花映浅池”,起句就是一副破败景色。

古人诗词中一说起六朝金粉,大多是衰败颓退之情景,比如指代东晋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又有杜牧诗中南朝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倒也是个有趣的现象,诗人们似乎很多都不待见南六朝。

第二句“桃枝桃叶总分离”,同诗名中“桃叶渡”一起,讲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典故。

王献之有个爱妾,唤作“桃叶”,两人的爱情故事极为凄美,流传千年,估计看到这,不少人又要去搜搜这故事了,慎重提醒,小心狗粮吃到饱。

至今南京秦淮河上,还有个“桃叶渡”景点,是年轻男女约会的圣地,据说单身人士,从不去那里,去了会倍受打击。

诗中“桃枝”是桃树主干,指的是王献之,意为王献之长期离家为官致两人分离之事。





秦淮风光实景




第三句就字面意思,真正的麻烦在于第四句“小照空悬壁上题”。

“空悬壁上题”好理解,题壁诗空留于石壁之上。只是,这“小照”又是谁呢?

王献之虽然也是诗人,但和“小照”这两字完全无关。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直到薛小妹十首诗都快解完了,从整体反观审视,我才知作者究竟讲的是谁。

诸位看官则无此烦恼,因为我马上就会说出答案,由此观之,初行探索者,何其艰难,叹!叹!

小照,既不是倚天中紫衫龙王的女儿小昭,也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这个词,说得是两个大男人。

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大族陈郡谢氏族人,与“大谢”谢灵运齐名,世称“小谢”。

李白有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鲍照,南朝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一生著作等身,有“文宗学府”之称,李白曾专门学习过鲍照诗作。

“小照”,即为谢朓与鲍照。

这首《桃叶渡怀古》,举出三位南朝时期代表性人物,讲的便是六朝风流。

第七首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一眼看去,诗名中含“青冢”二字,再看诗歌内容,似乎说的是王昭君,的确也说的是王昭君。





昭君出塞扮相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意杜甫这首中标黑的诗句,两诗一比较,便知雪芹此诗源头正是杜甫大作。

“黑水”,即现在大黑河,位于今内蒙古境内,蒙语名伊克图尔根河。

青冢,即昭君墓,内蒙古4A级旅游胜地,位于今呼和浩特市,门票价格50元/人,有点小贵。杜诗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

这首《青冢怀古》,讲的正是昭君出塞。

第八首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这首太容易,一看就知讲的李隆基与杨贵妃马嵬坡之事。

诗中第一句“寂寞脂痕渍汗光”引用了白居易《长恨歌》“温泉水滑洗凝脂”;

第二句“温柔一旦付东洋”,也来自《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

这一首,说的是杨贵妃。





《妖猫传》杨贵妃剧照




已经解析了八首,不知诸君是否已看出一丝端倪。

前文讲过,不要去猜谜,因为这十首诗,它根本就不是谜语。每一首,都指代了历史上的某个人或某件事。

这些人或事,有些讲的浅显,有些则很隐晦,全部解析出来,实非易事。

前八首是宝钗讲“史鉴上有据的”,可归作一类,我们排列一下,就可以发现红楼作者费尽心思,也要暗藏于其中的规律!

注意,本文的真正重点,来了。

第一首—《赤壁怀古》—赤壁之战—三国

第二首—《交趾怀古》—马援—东汉

第三首—《钟山怀古》—王安石—宋朝

第四首—《淮阴怀古》—韩信—西汉

第五首—《广陵怀古》—杨广—隋朝

第六首—《桃叶渡怀古》—王献之等—六朝

第七首—《青冢怀古》—王昭君—未知

第八首—《马嵬怀古》—杨玉环—唐朝

诗中影射的人或事,都不是重点,真正重要的,是这些人或事,所一一对应的朝代。

按序排列,更为直观。

西汉—东汉—三国—南六朝—隋—唐—宋

除秦和元没有,历代中原王朝的顺序依次排开,这,就是红楼作者深藏于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中的真正秘密!

细心的读者肯定注意到,我在王昭君那首《青冢怀古》对应朝代标注的“未知”。

是的,昭君是西汉之人,如果对应西汉,则与前面《淮阴怀古》韩信所对应西汉有所冲突,作者精心安排的架构,就不该有冲突,也不可能有冲突。

因为,王昭君真正对应的,是元朝。

薛小妹做十诗的原因是:“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如今拣了十个地方古迹,做了十首怀古诗”。

她是因为去了十个地方,作出的怀古诗,所以,她去的地点这个因素,比诗中内容更重要。

昭君墓青冢、黑水所在之处,是为蒙元发祥之地,昭君一诗所影射朝代,正是元朝。

从西汉到元,即为前八首诗中隐藏密码。这些朝代,均为明清两代承认并传承有序的天命正统王朝,元代,明朝也是承认的。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秦在哪里?明又在哪里?明之后的清,又在哪里呢?





兵马俑实景




秦,关键就在韩信身上。

韩信,横跨秦汉两朝,出生于秦始皇十六年,在汉高祖十一年被刘邦所杀。他本质上是处在秦汉交替时期的中间人物,所以,韩信一诗,实是影射秦汉。

青冢代元,韩信秦汉,因此,前八首所指代的朝代真正顺序是:

秦汉—东汉—三国—南六朝—隋—唐—宋—元

很好,看来就只缺少明清了,恰好还有两首诗不知道谜面。想必,这最后两首,一首应该是指代明朝,一首是影射清朝了吧。

大概正常人都会这样想,只是作者君正好是那个不正常的。

因为,如果只是这么简单,红楼作者还费劲心思借薛宝琴之口,给我们出谜干嘛呢,直接让薛宝琴念个朝代表岂非更省事。

红楼作者,乃千古奇才,也是真正的鬼才。

最后两首诗,他偏偏不写“史鉴上有据的”,而是找了两支人尽皆知的戏曲来作诗,一曰《西厢记》,一曰《牡丹亭》,来隐藏他真正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前面解析了薛小妹新编怀古诗的前八首,每一首诗都都对应着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某个著名人物或事件,其排列正好是从秦朝到元朝。

秦汉—东汉—三国—南六朝—隋—唐—宋—元

那么,十首诗中的最后两首,是否是指代明朝和清朝呢?

密码,就隐藏在这两首中。因为它们,才暗藏着红楼作者的真实意图。

第九首《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此诗取材于戏曲《西厢记》,坦白地讲,从诗词鉴赏的角度来看,此诗是十首之中水准最差的一个。

诗中遣词用语谈不上考究,近似于大白话,与红楼中各处雅致的诗词相比,相差何止千里。我一度怀疑此诗是薛蟠那呆兄写的,和他风格太像了。

“小红”,即《西厢记》中的红娘,崔莺莺婢女。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红娘身份低微,在她悄悄安排下,莺莺与张生私会于深夜。后来莺莺娘怀疑,对红娘严加拷问,红娘只得将一切坦白,并告知夫人,莺莺与张生已是生米煮成熟饭,夫人无奈之下,也只能点头同意这门亲事。

诗中最后一句“勾引”一词,是为“吸引”之意,“彼”则是指夫人。





西厢记纹盘(明代)




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以上即此诗的大意。但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是另一重含义,因为这是一首双关诗。

第一联“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重点是词句中第一个词,“小红”。

显然,“小红”是指某个人,既有小红,那是否还有个对应的“大红”?

而红楼梦中,“红”常有“朱”之意,最典型的莫过于那句“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所以,“小红大红”,其实是为“小朱大朱”。

既然姓朱,那这“小红”就应是影射某个明朝皇帝或藩王才对。

这就很有意思了,小朱是谁?对应的“大朱”又是谁呢?

而从第二句“私掖偷携强撮成”来看,这位“小朱”干了一件大事,但这件“大事”却是偷偷进行且强行做成的。

不用继续分析了,稍稍了解明史,就知除了朱棣朱先生偷袭南京强登帝位这件事,还没有哪个明朝皇帝有过此等经历!

小红,正是指朱棣,那“大红”就应是对应的明太祖朱元璋。

朱棣起兵后,与建文帝的南京朝廷几番大战,先后有白沟河之战、济南之战、东昌之战等战役。虽胜多败少,但朱棣终究不占大义名分,以一隅而抗天下,日子其实不大好过。

朱允炆败得起,因为他是帝国正牌皇帝,江山在握,拥有无尽的战争潜力。但朱棣却败不起,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

朱棣虽屡屡获胜,但直到起兵三年后,还只据有北平、保定、永平三郡。每次战胜南军后的新取之地,往往只能放弃。

实际上朱棣一直打的是游击战,一旦他兵力耗尽,南方朝廷就会泰山压顶般碾碎他。

成祖与谋士姚广孝深知,以骑兵为主的自家军队,最大优势就是快速机动能力,唯一能战胜朱允炆的机会,只能是奇袭南京城。





明成祖朱棣画像




建文三年隆冬,朱棣决定率军南下,与朱允炆决一死战。

成祖不愧为兵法大家,用了约大半年的时间,与南军反复周旋,左冲右突、东出西进,不断撕扯南军防线,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

南军多为步兵,在北军骑兵的高机动力下,不断被迫疲于奔命。终于,南军的防线出现了薄弱环节,北军只须攻下灵璧,就可直趋南京。

灵璧一战,朱棣大胜,北军至此突入江南,快马加鞭向南京直线前进。此时南京沿线防守空虚,仅仅一个月,朱棣就率军进入金陵。

此时朱允炆在全国尚有数十万大军,但已赶不及回援勤王,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

虽然“靖难之役”是明成祖以偷袭南京的方式取得最终胜利,但无论怎样,他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朱棣的经历,正是诗中第二句,“私掖偷携强撮成”!

第三句“虽被夫人时吊起”没有双关意,纯是讲《西厢记》中夫人拷问红娘一事。重点在第四句,“已经勾引彼同行”。

此句关键就在于“勾引彼同行”五个字。前文我们已知此诗是在讲燕王朱棣“奉天靖难”,那么他“勾引”了哪位人物一起“同行”呢?

宁王朱权。

朱棣起兵时,朱权也跟着四哥一块反了,而朱权,恰恰正是朱耷先祖!

所以,这首诗的真正本意,是在谈明代朱棣朱权兄弟靖难之事。这与前八首在各朝各代中,选择一个典型人物和事件来影射的手法一脉相承,这首诗,正是影射的明朝。

所以,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而到了这影射明朝的第九首,红楼作者就不再“有据”了,而是选择一出《西厢记》来暗示。

解读到此,我们正在逐渐接近真相,古人云:行九十而半百。截止到第九首《蒲东寺怀古》,红楼梦作者此十诗要表达的秘密,依然深藏不露。因为真正的关键,是在第十首,《梅花观怀古》。

(如您是新读者,诚挚建议此处暂时打住,先返回作者君主页,看本期“上篇”中前八首诗的解读,方能前后连贯)





《新西厢记》崔莺莺与红娘剧照




第十首《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一首取材于汤显祖所作戏曲《牡丹亭》,与第九首《蒲东寺怀古》相比,水准不知高到哪里去,也不知是否作者刻意如此。

前面九首,从秦汉开始,一直到明朝,一个不漏,全部上榜。按顺序来排,想必这一首是写清朝的了?

答案:不是!

红楼作者设计之精妙,远远超出了你我想象。如果这首《梅花观怀古》是影射大清朝,那他从一开始就没必要写这段“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要解读此诗,免不了要谈谈《牡丹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所作《临川四梦》中第一梦,艺术成就最高,流传范围最广,全称《牡丹亭还魂记》。

而整部剧的重点,就在这“还魂”二字身上。

女主角叫杜丽娘,长得天香国色、沉鱼落雁,父亲官拜南安太守,官宦人家。所以丽娘出生很不错,是个淑雅的官家小姐。

在她十三岁时,由于那个年代没有九年制义务教育,杜太守就给她请了个老夫子来当家庭教师。

某日,老夫子教丽娘《诗经》,讲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节时,丽娘由文生情,心中那根情丝被拨动了。俗语说得好:哪个少女不怀春。于是丽娘每日里就想象着将来遇上个俊俏的少年郎君,双宿双飞。

这等白日梦其实很正常,就算换今天,不少女儿家也常常做这类好梦。

但是,丽娘与常人不同的是,她的梦成真了。

有一日丽娘午睡,恍恍惚惚入了梦中,梦里真来了一个英俊的书生。

书生自称姓柳,丽娘那叫一个又羞又喜。两人花前月下、吟诗作对,真真是相见恨晚。后来不知怎的,二人居然在牡丹亭里成就了好事,就在这时,丽娘醒了。





江西绝美牡丹亭




丽娘醒来,虽知是南柯一梦,但耐不住心中思念,到处寻那书生。

人,肯定是找不到的,丽娘心中哀怨之极。日子长了,这份哀怨竟渐渐成了心病,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没过多久,丽娘就病入膏肓,药石无效撒手人寰了。

唉......不就是个春梦么,何必把命给送掉了。这做春梦把自己给梦死的,我也只在这《牡丹亭》里见过。

杜太守见爱女去世,心中无比哀伤,便修了座庵观,请来一老道姑看守,此庵便是“梅花观”。死去的丽娘,便葬在梅花观后花园的梅树下。

丽娘的魂魄地府不收,因为判官查明她还有一桩阳世姻缘未了,便让她魂魄回了阳间。

这一日梅花观里来了位上京赶考的书生,唤作柳梦梅,丽娘魂魄一见,欢喜的差点晕了过去,这位柳书生,就是她日思夜想的那位“梦郎”。

额外说一句,个人严重怀疑金庸老先生《天龙八部》里,虚竹和西夏公主那段极其肉麻的“梦姑梦郎”情节,就来自《牡丹亭》这个桥段。

二人相见,自然如胶似漆,做起了鬼夫妻。大概夫妻做久了,柳生阳气给的足,梦姑居然重见天日,复生如初,丽娘又活过来了......

所以我说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戏剧,这等情节,在明朝那个理学横行的年代,估计也就汤大能想的出来。

到此,《牡丹亭》的精彩情节就差不多了。





牡丹亭杜丽娘




随后丽娘陪柳生到京城赶考,柳生中了状元,后来二人虽还有些波折,但终究还是在一起,大团圆结局。

所以,诗中第一句,是指丽娘没在“梅树”下埋着,而是死而复生在“柳生”的身边,正所谓“不在梅边在柳边!”

如果感觉作者君解读的还行,万万别忘了点赞关注,再接着看下文。

这一句在《牡丹亭》中也有出处,原句是“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第二句“个中谁拾画婵娟”,“婵娟”是美人之意,这里指丽娘。整句意思是谁能给丽娘窗下画眉呢。毫无疑问,只能是丽娘丈夫柳生柳梦梅。柳梦梅这个名字,也很有意思,各位看官们可多品味品味。

第三四句与《牡丹亭》情节无甚关联,除了“春香”是指丽娘的婢女外,其余意思均与《牡丹亭》关联不大。因为,作者写的是双关诗,他真正要表现的,是另一层含义。

究竟是什么“含义”呢?

若非作者君还算有些底子,否则还真猜不出这哑谜来。

这首诗,有个“本源”,来自明末诗人,夏完淳。

夏完淳,字存古,别名“复”,松江华亭人,明末著名抗清英雄。

清军南下后,夏完淳与其父一同领兵征战,1647年兵败被俘,英勇就义于南京,死时年仅十七岁。





夏完淳示意图




夏完淳在后世有极高评价。他不仅身怀坚定民族气节,他的诗,也有很高艺术水准,有天才之名。

柳亚子一生敬慕,盛赞曰:

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
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夏完淳由于就义时年龄不大,所留存的诗词不多,但每一首都堪称精品,多为慷慨激烈之作。他的诗词集中,有一首《一剪梅.柳》,正是薛小妹十诗中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的真正出处。不仅如此,这首词也是整个《红楼梦》影射用语的源头。

全文如下: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这首词很显然是在怀念明朝,哀叹明亡。

其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是明末时期最早将朱明比喻为“红”的诗句之一,第一句联起来看,是为“故国的剩粉余红”,是指南明。





剩粉余红 南明故宫




“昨岁陈宫,今岁隋宫”,“陈宫”是指陈后主所居之处,位于金陵。南朝陈被隋朝灭亡后,金陵的“陈宫”自然也就成了隋朝的“隋宫”,暗指建都南京的南明政权,此时也行将就木。

“往事思量一晌空”,与“红楼一梦”是同一个意思;

而最后“才过西风,又过东风”一句,更是在悲叹南明政权的命运多舛。“西风”一词指李闯,“东风”则是指清廷,这也是《红楼梦》中“风”之一字内涵的源头出处。

雍正朝“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一案,清徐骏“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一案,都是因为“清风”二字惹了大祸,可见连清廷统治者们都明白“风”的含义,恰恰现代很多红楼研究者们,却对红楼书中随处可见且意有所指的“风”字视而不见,叹,叹!

黛玉葬花词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风霜”影射谁,大约也不用我多说了。

了解到夏完淳这首《一剪梅.柳》为基础源头,回头看《梅花观怀古》一诗,可见此诗正是影射的南明政权!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不在梅边在柳边”,是影射北方明廷虽然灭亡,却死而复生在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权,因为丽娘就是先死去埋在梅花树下,后又还魂去到柳生的身边。

“个中谁拾画婵娟”,这句有难度。历史上南明政权不只一个,而是好几个,有弘光、隆武、永历诸朝。

“婵娟”,不仅指美人,也指明月。苏轼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婵娟便是指代明月。红楼梦中,明月常为影射明朝。

所以,第二句的意思是:南明诸政权,谁才能去真正画明月(重建大明)呢?

“团圆莫忆春香到”,“团圆”,乃是中秋团圆,“春香到”是指春天来临,这句的字面意思是现在已是秋天,就别去想春天的事了。

翻译过来真正的含义是:大明朝如今已似秋天般萧瑟凄凉,就别去想它如春天般生机勃勃的时候了。暗中讥讽各个南明政权在明朝都快走到尽头时,还在相互争权夺利。

“一别西风又一年”,“又一年”是时间泛指,也可理解为几年。这句是红楼作者在感叹怀念,距离李闯灭亡大明北方朝廷,又是一年或好几年过去了。





一别西风 南明故宫




因此,这第十首诗,不是在讲清朝,而是影射南明。

那么,清呢?清朝又去哪了?

答案:清朝没有了......

有意思罢,红楼作者用十首诗把中国秦汉到明的历朝历代都影射了一遍,偏偏就少了个清朝。

这,就是他要表明的真正态度:天命正统属于明朝,即使它的后继者南明问题多多,那也是正统。清廷,在红楼作者心中,是不算数的,他拒绝承认清廷的正统性!

旷代奇才,红楼作者是真正的旷代奇才。

他以天才般的宏大视野,历数中华两千余年的精彩瞬间,匠心独运设计出这个“史诗体系”。又以“猜俗物”为幌子,用最平平无奇的《赤壁怀古》一首为起点,层层递进,直到最后一首,才揭示出他真正的心思。

整十首诗,文字之运用,架构之安排,心思之繁复,实为巧夺天工,妙到毫巅。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历代以来,各种猜测如恒河沙数,红楼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种解法,只是大部分都纠结于猜谜之中,薛宝琴讲“十件俗物”,其实是个幌子,最终还是要从原文文本出发,方为解谜正法。

接下来,此十首诗之后的一段情节和脂批,才更加精彩。

宝琴作完诗后,接下来是一段几人的评点争论,寓意极深。如不是解析了前面十首诗,这段后续之文通常也就当是女儿家闲语碎语轻易放过了。

第五十一回原文摘录,虽有点长,建议细读:

......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庚辰夹批:如何?必得宝钗此驳,方是好文。后文若真另作,亦必无趣;若不另作,又有何法省之。看他下文如何。】
黛玉忙拦道:【庚辰夹批:好极!非黛玉不可。脂砚。】“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
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
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
宝钗听说,方罢了。【庚辰夹批:此为三染无痕也,妙极!天衣无缝之文。】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这段原文中,总共出场四人对薛小妹的诗进行点评。

首先是宝钗给出意见:“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





10版红楼梦薛宝钗剧照




脂砚斋直接在批注中讲道“如何?必得宝钗此驳,方是好文。后文若真另作,亦必无趣......”

为何脂砚要说宝钗反驳,才算是好文呢?

因为作者将此处宝钗,又在影射清廷。

前八首不必细说,是“史鉴上有据”,唯有后两首,一首指明朝,一首影射南明,十诗之中偏偏没有清朝,所以才“必得宝钗此驳”。

紧接着是“黛玉忙拦道”,脂砚斋又批“好极!非黛玉不可”。

为何非黛玉不可?

因为黛玉在此处是影射明廷,后两诗中没有清朝,岂不正合她意。

此段仅寥寥数语,就将明清争锋的隐喻,暗藏于其中。

黛玉伶牙俐齿一通反驳,接下来探春上场,对黛玉所言表示赞同,原文“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

探春又是影射谁?

过往我解析“迎、探、惜”三春时,曾讲过红楼中的三春是影射三个南明政权,探春此处即指代南明,她支持明廷化身黛玉,本就理所当然。

最后一个上场的,是李纨。

同样的,过往文章中曾解读过,李纨在红楼书中影射李闯,此时她跳出来,说了一大段言语,立场颇堪玩味。

首先李纨大谈“关夫子的坟”,关夫子即关羽,只是此处另有他意。她讲到“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

又说“关夫子一生事业......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

这是李纨在不忿,“关夫子”是谁?“关夫子的坟”又是什么?

李纨口中的“关夫子”,是指明朝政权,“关夫子的坟”,是指忠于明朝的士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则是讲闯军攻破北京城的时候。

李纨以“李闯”的身份评论,表示“关夫子的坟”不少,言下之意是指忠于明廷的士大夫不在少数,原因是“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

李纨话语中,开始虽有些许抱怨,说到后来却口风一转,承认这些“坟”的存在,表示薛小妹的十首诗“这竟无妨,只管留着”。

李纨的态度,真切体现出李自成政权的态度。

李自成所建之大顺政权,向来认为自身是汉明正统的继承者,虽然与明为敌,却一直认为这是中原汉族内部的正常改朝换代。在如何看待关外清军这个问题上,大顺政权和明朝政府立场是完全一致的。此为明末时期“华夷之辨”思想在红楼一书中的确切体现。








特别申明一点,此处包括前后文解读,只是就事论事,只针对红楼梦文本的分析。新中国建立后,各族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无分彼此,在这一点上作者君的立场极为鲜明而又坚定不移的。

薛小妹作此十首怀古诗,有且只有四人点评,其他在场各人包括宝玉在内均未说话。

薛宝钗认为后两首不好,应重做,林黛玉、探春、李纨则认为后两首不必改,虽然其中李纨的态度足堪完味,却总算是支持。三比一,宝钗无奈,只得“方罢了”。

脂砚斋此时特地又写了一段批注,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此为三染无痕也,妙极!天衣无缝之文。”

脂老的意思是:你看此文隐藏的多深,想破你们这些看书人的脑袋,估计也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真是妙极了。

他还特意用了一个形容词“三染无痕”,并赞之“天衣无缝”。

今日,作者君就将这“三染无痕又无缝”之文,为诸位读者解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报我为解此谜彻夜难眠之仇。

以上对“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这段情节的解析,同作者君之前对钗黛和三春的解读,至此前后呼应,形成完美闭环。

我们回顾一下整篇文章,薛小妹作了十首怀古诗,前八首用史实,后两首取材于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

前九首影射了从秦开始一直到明朝所有的中原汉人王朝,最后一首却没有讲清廷,而是出人意料地选了南明。

这明确表现出作者不承认清廷为法理正统的思想和态度。由此可见,红楼作者深受明末清初“华夷之辨”思潮的影响,并在其作品红楼梦中给予了相应表达及影射。

试问,身份属正白旗包衣的江宁曹府之人,可作得此嘲讽清廷的隐喻之文?

以上,便是本文结尾,也是作者君发出的终极一问。

PS: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梦醒锦官城”

发布于 2021-12-25 14:48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十二钗



​赞同 210​​62 条评论

​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新解《红楼梦》



新解《红楼梦》

跨越三百年时光,追溯黛钗、秦可卿真实原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3: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薛宝琴的十篇怀古诗的谜底



西嘶姽婳谭

西嘶姽婳谭



问谁幻入华胥梦,千古风流华夏人!





薛小妹怀古十篇谜底,历来猜测颇多,众说纷纭,我也看了好几篇,不过感觉大多有些断章取义,红楼梦全书,彩线珍珠,浅埋深藏,处处丝丝相扣,可以一管窥豹,也能一叶暲目。

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简单的爱情小说,可是历来只在明亡说、曹家说、清宫秘史说里打转转,却忘了帝王无家事。

真正的帝王,目光不在儿女之情、不在后宫、不在朝廷权斗、甚至不在民族仇恨,而是在天下河山,在人心——而这,就是《红楼梦》。薛小妹的十篇怀古诗的谜底,将以一个非常特别的寓意场景,把我们带入一个帝王的心里和视界:

谜底不难,但相当惊悚,不是姐妹猜不出,是作者有意不让她们说出口:

做好思想准备,进入薛宝琴的十篇怀古诗吧!(感谢百度,至少让我知道每个地名和相关典故)。

一:赤壁怀古
赤壁尘埋水不流,徒留名姓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赤壁:汉末建安十三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会战的战场。在今湖北境内长江南岸 。

赤壁的故事大家都懂,三国争霸,战乱不休,在历史面前,只有胜利者是正统,死于战乱的英魂,可想过这一点?

谜底:铜制船型大香灰炉

香炉是借鬼魂神灵祈愿之物,白天香火旺盛,铜炉颜色红亮,又映照火光,如同赤壁;

因为香灰满积,所以叫尘埋;被祭奠的人或神都已经不在人世,自然【徒留名姓栽空舟】

虽形似船只,却不能顺水而流,所以叫水不流,

当喧嚣的香客离去,香烛熄灭,一片寥落凄冷中,接受了祈愿的鬼魂神灵在想什么呢?这就是【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提示:以船型大香炉作为第一谜底,十首怀古诗将带我们进入的世界,何止是怀古。








二:交趾怀古
铜铸金城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交趾:古郡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设置的一个郡,辖地相当于今越南北部。

谜底:唢呐(喇叭)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这种声音响亮胜过张良(子房)铁笛的源自波斯的铜制乐器,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

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唢呐在清朝成为仪仗常用乐器,而在民间,也因为声音洪亮高亢成为婚丧嫁娶仪式里乐器的主角。

提示:焚香之后是鸣笛,你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什么场面呢?








三: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钟山:又名紫金山,南京市北。本诗指南齐周颙隐居钟山沽名钓誉,后又出来做官的事。

谜底:殡葬纸人

本诗谜底有多种说法,无非都是各种假人,

但沿着前面两个谜底走过来,又反复确认过后面各个谜底之后,我知道这个谜底不是泥人、不是傀儡、不是不倒翁,而是殡葬纸人。

提示:相信你现在应该已经知道我的标题是什么意思、以及十怀古到底是在讲什么了——








四: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淮阴:今江苏淮阴市。汉高祖封韩信为淮阴侯。韩信是刘邦的大将,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一饭之恩指汉朝韩信年少时贫困,遇漂母赠饭疗饥。后封为楚王,以千金酬谢漂母的恩惠。

在红楼梦里,一饭之恩也对应着神瑛侍者给予绛珠仙草的“甘露之恩”。

谜底:哭丧棒(也叫打狗棒)

哭丧棒是出殡时就已经拿在手里的,下葬(盖棺之后是下葬)后还会用来插在坟头,所以叫【三齐位定盖棺时】

还有个说法是用来给死去的亲人驱赶地狱的恶犬用的,所以也叫打狗棒,

它是黑白无常手中法器的变体。

提示:十怀古到底在写什么?到这里,似乎意义已经不能再明显了(不过,有转折)








五: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广陵:古郡名,今江苏扬州。

这首诗写隋炀帝开凿运河,巡游扬州的事,杨广到底是罔顾民生的暴君,还是功在万代的千古一帝?一直众说纷纭,口舌二字,其实也贯穿了整个红楼。

谜底:柳木木梳

木梳,是永结同心的象征,男女间赠梳子表心迹,自是有风月风流之意;

柳木梳头划过乌鸦羽毛般漆黑的头发,丝丝有声如蝉鸣;木梳多齿,正是多口舌。

提示:【哀折檀云之齿】正是悼亡结发之妻之意,下葬盖棺前 ,要为死者身上带上一把木梳。








六: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江苏南京秦淮河渡口。

晋朝大书法家王献之被迫休妻而娶公主,后来遇一名桃叶的年轻女子,酷似前妻,王献之就经常在渡口接送她往来,两人相会,但只相处三年,书法家就死了,后人便把这个渡口叫作“桃叶渡”

谜底:桃木神龛

“桃枝桃叶总分离”——指神龛两边笔写的对联,对应王献之书法家身份;

而对联左右两离,就像被一江隔开的情侣;

“六朝栋梁”——指的是神龛通常会做成楼阁的形状;

“小照空悬”——小照指六朝的两个著名文人:谢朓和鲍照,他们早已作古,而神龛也用来放小灵牌祭奠先人,有时还会挂在墙上。

提示:到现在,已经赤裸裸的毫无疑义了:十怀古不只是文字上的怀古,更是在描绘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是葬礼?还是祭奠?是誓师?还是告别?





神龛总是和灵牌在一起的

七: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汉朝王昭君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大黑河岸。“塞草皆白,唯此草青,故名”

这个典故是王昭君,樗栎无能、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人人皆知。

谜底:棺材

(图片我用了通常认为的谜底墨斗,实在这一路写下来,实在有点瘆得慌)

棺木以黑色见多,油漆已干,是以“黑水不流”,

早已完工,不再使用墨斗,才叫“冰弦拨尽”。

樗栎指粗壮的大木,万古,就是死人。

提示:到这一谜底揭开,可以说图穷匕见了,只是我们暂时还是不明白,死者落葬之后,生者会走向何方?





墨斗:黑水、冰弦,棺材这样的木活少不了它

八: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马嵬:马嵬坡,今陕西兴平西。唐朝安史之乱,杨贵妃埋骨地。唐玄宗从长安西奔成都,被迫在这里赐死了杨贵妃。

谜底:香皂,古时叫胰子。

檀云作别,梓棺入土,仪式结束——开始洁面:脂痕汗迹,泪水血渍,一皂相揉,顺水而去,付诸东洋,衣襟流香,展面示人,是因为新的一天还会开始。

提示:这是说历史已经翻页,你选择殉葬吗?





洁面用的

九: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中寺名,今山西蒲州。

这首诗写红娘帮助张生、崔莺莺结合的事

谜底:红灯笼

细蔑为骨,红纸裱糊,高高挂起,红色灯笼本是就是一种仪式,一般用作某种信号,有些地方殡葬仪式最后一步,就是把白灯笼换成红灯笼,表示已经出丧。

提示:这是昭告天下,过正经活人的日子吧。





红灯笼

十: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梅花观:《牡丹亭》虚拟的观名。传说杜丽娘墓在此。第一句是《牡丹亭》的唱词“个中谁拾画婵娟”是杜丽娘的画像被柳梦梅拾到,“春香”是杜丽娘的丫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说的是月亮,团圆莫忆春香,意思团圆的日子到了但不是春节,那自然便是中秋了,一年一度,当西风起时,是月正满时。

谜底:月饼(月亮不能算俗“物”)

牡丹亭故事里,是最终杜丽娘还魂重生,最终与柳梦梅团聚,终成眷属。

总结:这是问你要破碎分离,还是要圆满相守?在“芦雪庵”这场全书最重要仪式开始之前,作为最先亮相、受苦于这场历史事故第一受害人香菱,就已经发出了这样的呼喊: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香菱学诗,长篇大段,其实只为写出这一句,只为成为“芦雪庵即景联句”的真正揭幕人。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十怀古,一气看下来,原来是一整场仪式,仿佛招魂,仿佛宣誓,其目的只是一个——“告别、重生”!

作者在写什么?——《红楼梦》是一本为“人”立传的书:人的价值是全书的核心。

所以林黛玉感动于【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是发自内心的“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所以贾宝玉说——【即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甘愿的。】甘愿,也就是“情”愿。

那“这些人”,是什么人?其实是“那些人”——是贾宝玉的丫头晴雯,是“甄宝玉”的臣民众生。

这“情”是什么?

是神瑛的随手施露,是绛珠的刻意还泪,

是顽石的庄生谜蝶,是法官的循梦分鹿,

是甄宝玉的高唐万象,是贾宝玉的华胥极乐,

是贾雨村的一枕黄粱,是王熙凤的半生南柯。

芦雪庵,是漉血之地,盟约之地,但远胜三国的桃园,不亚于水浒梁山聚义堂,他们本是一群混世魔王,却要替天行道。

是情之所至,即使身败名裂,亦再无返顾。





到底要情义还是要契约?

所以:

有“徒留名姓”(赤壁怀古)“名利何曾绊汝身”(钟山怀古)“蝉噪鸦栖转眼过”(广陵怀古)的感悟,

有“一饭之恩”(淮阴怀古)“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青冢怀古)的反思,

然后是“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马嵬怀古)“已经勾引彼同行”(蒲东寺怀古)的行动,

以及到最后“一别西风又一年”(梅花观怀古)的点题。

而薛宝琴的身份意义,也正式揭幕:

尼布楚条约在当时,是符合清政府利益的,两国由对峙转而和平。

作为俄罗斯使者、基督教义思潮的代言人,薛宝琴以外国人的身份立场参与到清初乱世之后重振河山的建设(所以,她不在十二钗)。

这是一个大国之梦:环绕在天子身边的,不但有忠心耿耿的家族重臣,更有才华凌云却终携手的前朝精英,还有带来崭新思想的西洋辅臣。

康乾盛世,即将到来。(是梦也罢,是真也好,此刻未到梦醒时)





康乾盛世

每一场盛世的背后和脚下,都是不断的征服和杀戮,牺牲血沃的基础,死去有高洁的,有卑贱的,有被凌辱践踏的,也有奉献牺牲的,甘或不甘,都是历史。

正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故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红楼梦,是一部帝王之书。


发布于 2021-02-04 12: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4: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梦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林黛玉五美吟+】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已推荐到博客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林黛玉作“哀哉千秋魂”《五美吟》的历史大玄机 (2016-09-28 09:56:30)
标签: 眀朝历史 红楼梦 南明 史话 反清复明        分类: 人文


   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的回前总批写道:【题曰:深闺有奇女,绝世空珠翠。情痴苦累多,未习颜憔悴。哀哉千秋魂,薄命无二致。嗟彼桑间人,好丑非其类。】



此诗的前四句说的是黛玉:幽居深闺的“奇女”黛玉无须珠翠装点也依然才貌绝世,可怜她因为用情太痴而忧苦劳累,终致容颜憔悴。此回写宝玉“只见黛玉面向里歪着,病体恹恹,大有不胜之态。”便劝道:“凡事当各自宽解,不可过作无益之悲。若作践坏了身子,将来使我……”宝玉话说了一半就再也说不下去,“早已滚下泪来”。林黛玉“见此光景,心有所感,本来素昔爱哭,此时亦不免无言对泣”。黛玉田秀英和崇祯之死,是宝玉朱慈炤和汉国灾难的开始,思及如何不伤悲?



哀哉千秋魂:指的是黛玉所作的《五美吟》中的那五个古代的 “有才色的女子”都是薄命人。这是喻指这五位流芳千秋的英雄义士的令人哀伤的不幸际遇。



“桑间人”对应的是本回题目中的“浪荡子”贾琏。“桑间人”典出《汉书。地理志》:“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桑间”借指淫乱之地,“桑间人”即为淫乱之人,是同黛玉和古代五美相对照的“奸丑非其类”的淫荡变节之人。朱慈炤在此用“桑间人”借指尤氏姐妹等背国弃义的朱明贰臣。





黛玉做《五美吟》,不但焚香祭上了“龙文鼒【蒙双行夹批:子之切,小鼎也。】”这一国家政权的象征,而且待宝钗满清来了后宝玉才拿出《五美吟》来看。五首薄命美人颂,而且当着满清面,这“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的感慨分明是影射在对抗满清的南明五政权中涌现出来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义士英雄。



需要注意的是五美吟是按照五位古代美人的时间顺序写的,春秋末期的西施,楚汉相争时的虞姬,汉代的王昭君,晋代的绿珠和隋末的红拂。但是她们所对应的南明五政权时的英雄并非是按照南明的政权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人物各自对应的特点。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这首诗是说以身报国的西施虽美,却早早夭亡,她在吴宫里日日夜夜对故国的思念也都随之而逝了。人们都嘲讽鄙视效颦的丑女东施,可是你们没看到他们的丑态虽令人作呕,可是他们却都平安的苟活到白头。这是朱慈炤鄙视投降满清的丑妇东施,“倾城”影射的是被世人赞美的弘光帝朝的扬州城破后被俘殉国的史可法。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重瞳指项羽。《项羽本纪》:“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黥彭”指英布和彭越。这首诗是说项羽大势已去,英布和彭越纷纷背叛项羽投靠刘邦,与其作贰臣像英布彭越后来落得个兔死狗烹剁尸剐肉的可悲下场,不如现在以身殉主守得节烈忠义。这是隐喻拥立鲁王朱以海的坚持抗清的张煌言,张煌言在朱以海死后灰心绝望,解散军队,后被满清抓捕宁死不降,被斩前赋诗“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坐而受刃”,正如诗中所写的“幽恨饮剑”。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明妃是指出塞和亲的王昭君。即使君王不识昭君的绝艳,那为何一定要把命运交到画师的手中呢?这是影射隆武帝器重非常的郑成功。郑成功后来远走海外,创立了台湾明郑,并始终尊奉朱明为正朔。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石崇斗富把明珠当瓦砾一般抛洒,何曾珍视过美丽妖娆的绿珠?可是因为前世修来的福气,绿珠却愿一死陪他。这是影射先拥立隆武帝朱聿键,在隆武帝败亡后又拥立了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兄终弟及做了绍武帝的苏观生。朱聿鐭因为兄长朱聿键的关系而被苏观生拥立尝到了做了几天皇帝的滋味,这借了兄长的光也算是朱聿鐭顽福前生造。苏观生在广州陷落被捕后自缢殉国。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红拂女巨眼识英雄,夜奔李靖然后一起投奔并辅佐李世民伐隋。这典故里里藏了两个“李”姓,乃是隐喻本是农民起义军出身的大西军安西将军李定国。李定国在张献忠死后云南称王建立西南抗清根据地,并说服孙可望“以中国为重”一同归顺明室。李定国一心反清复明,是永历朝最优秀最重要的抗清将领。在永历帝被杀后仍然坚持抗清,不久病亡。







“春花如海” 指出:  第六十三、四回围绕贾敬过世展开,贾(甲)敬于七(申)月“殡天”后,宝玉看见“雪雁领了两个婆子,手中拿着菱藕瓜果之类”供黛玉设祭。应该能再次印证当时所指的大的时间背景和事件。(之后尤二姐、三姐粉墨登场。。。)
  -----------------------------
  雪雁就是作者朱慈炤,两个婆子又是“二”,《红楼梦》中“二”指朱明政权,菱藕喻指南明和作者,即北京朱明的继承者。

  阴历以七月为申月,正如“春花如海”发现的贾敬七月宾天乃是暗指1644年的甲申之变,崇祯亡国,而后留下了南明菱角和朱慈炤莲藕。

  黛玉作《五美吟》乃是简单概述南明五政权的代表人物,诗作完即暗指南明五政权彻底灭亡,所以宝玉见了黛玉“早已滚下泪来”,朱慈炤的亡国之痛无法言说,只能写道宝玉黛玉两人“无言对泣”。


  而后宝钗满清出现评价影射南明政权的《五美吟》,朱慈炤巧妙地借夷狄宝钗之口引用了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中的“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点出了南明无力制夷狄、反被夷狄满清彻底绞杀的可悲可怜与可恨。

  在《五美吟》完成即南明五政权灭亡后就是尤氏姐妹出场,开始演绎满清平定三藩、汉人军事势力被彻底剿灭的真历史。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6: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敬姜犹绩
[ jìng jiāng yóu jì ]
基本解释
以之为富贵而不忘根本、不求安逸的典实。

辞书解释
[ jìnɡ jiānɡ yóu jī ]
《貟娡·瞊娡疺》釋,達孺斍駋撯浩宽蕺瞊鉛,俐郬界韂狵鵯癞娂侾,浩萕渑,界韂偸:“趓旍,皍賂,鞡嶫稦疺荩,虺绲蘈詖,釾鋵哕脺粭渑矷,蚴庣攨煲,俐惍迆胠嫼!”鏜肨迆“界韂釾膵”蕺媉苸凄娂哕楗刀贚炛咵。
《岤覒萌》橍廨婢:“鄴待毞:‘旍帞許旍蘜暕搌饜犓鍞,鉒蘜熑脂憱芣贚猆坴。’轣锤毞:‘疬界韂釾膵礢賂。’”
来源:聚典平台·《汉语大词典(第一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6: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姜论劳逸
[ 先秦 ] 佚名
原文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後即安。卿大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後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译文
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去看望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放线,文伯说:“象我公父歜这样的人家还要主母亲自放线,这恐怕会让季孙恼怒。他会觉得我公父歜不愿意孝敬母亲吧?”他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鲁国要灭亡了吧?让你这样的顽童充数做官却不把做官之道讲给你听?坐下来,我讲给你听。过去圣贤的国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劳动水平不高,是因为过度享乐啊。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讲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

因此天子穿着五彩花纹的衣服隆重地祭祀太阳,让叁公九卿,熟习知悉农业生产,中午考察政务,交代百官要做的事务。京都县邑各级官员在牧、相的领导下,安排事务使百姓得到治理。天子穿着三采花纹的衣服祭祀月亮,和太史、司载详细记录天象;日落便督促嫔妃们,让她们清洁并准备好禘祭、郊祭的各种谷物及器皿,然后才休息。诸侯们清早听取天子布置事务和训导,白天完成他们所负责的日常政务,傍晚反复检查有关典章和法规,夜晚警告众官,告诫他们不要过度享乐,然后才休息。卿大夫清早统筹安排政务,白天与属僚商量处理政务,傍晚梳理一遍当天的事务,夜晚处理他的家事,然后才休息。贵族青年清早接受早课,白天讲习所学知识,傍晚复习,夜晚反省自己有无过错直到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然后才休息。从平民以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一天懈怠的。王后亲子编织冠冕上用来系瑱的黑色丝带,公侯的夫人还要编织系于颌下的帽带以及覆盖帽子的装饰品。卿的妻子做腰带,所有贵妇人都要亲自做祭祀服装。各种士人的妻子,还要做朝服。普通百姓,都要给丈夫做衣服穿。春分之后祭祀土地接着开始耕种,冬季祭祀时献上谷物和牲畜,男女(都在冬祭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事功),有过失就要避开不能参加祭祀。这是上古传下来的制度!君王操心,小人出力,这是先王的遗训啊。自上而下,谁敢挖空心思偷懒呢?如今我守了寡,你又做官,早晚做事,尚且担心丢弃了祖宗的基业。倘若懈怠懒惰,那怎么躲避得了罪责呢!我希望你早晚提醒我说:‘一定不要废弃先人的传统。’你今天却说:‘为什么不自己图安逸啊?’以你这样的态度承担君王的官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啊。”

仲尼听说这件事后说:“弟子们记住,季家的老夫人不图安逸!”

注释
公父文伯:鲁大夫.季悼子的孙子,公父穆伯的儿子。

朝:古时候去见君王叫朝,谒见尊敬的人也可以叫朝。母:公父文伯的母亲,即敬姜。

绩:纺麻。

歜(chù):文伯自称其名。主:主母。

干:犯。季孙:即季康子。当时担任鲁国的正卿,是季悼子的曾孙。季氏是鲁是的大族,敬姜是季康子从叔祖母,所以文伯这样说。

僮子:即童子。备官:充任官职。

居:坐下。

瘠土:不肥沃的土地。

大采:五采。朝日:天子以春分朝日。

祖:熟习。

识:知。

地德:古人认为地能生产百物,养育人民,这便是地之德。

师尹:大夫官。

惟:表并列,与,和。

旅:众士。

牧:州牧。

相:国相。

宣序:全面安排。

少采:三采。

夕月:天子每年秋分之夜祭祀月亮的仪式。

庀(pǐ):治理。

列士:士的总称,周代分元士,中士,庶士三种。

社:春社,每年春分时祭祀土地神。

烝:特指冬天的祭祀。

愆:罪过,过失。

辟:刑法。

而:你。

修:勉励。

淫:贪图安逸。

作者介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6: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父文伯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
公父文伯,姬姓,名歜,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三桓季悼子之孙,公父穆伯的儿子。

前505年九月廿八日,阳虎囚禁了季桓子和公父文伯,驱逐仲梁怀。十月初十,杀死公何藐。十月十二日,阳虎与季桓子在稷门内盟誓。十月十三日,举行大诅咒,驱逐了公父文伯公父歜和秦遄,公父歜和秦遄都逃奔齐国。。前492年五月廿八日,鲁国司铎官署发生火灾。火势越过公宫,鲁桓公庙、鲁僖公庙都被烧毁。南宫敬叔来到,命周人拿出国君所看的书。子服景伯来到,命令宰人拿出礼书,校人驾上马,巾车在车轴上涂上油脂,用浸湿的帷幕把火场附近的建筑物覆盖起来。公父文伯来到,命令校人为公车套上马。季桓子来到,站在象魏外边为鲁哀公驾车,命令救火的人受伤就停下来,因为财物是可以再生产的。命令把文献收藏起来。富父槐来到,拆去火道上的干枯易燃物品,围绕公宫四周开辟火巷隔火。公父文伯的母亲是敬姜,《国语·鲁语》很多篇目都是说她对儿子公父文伯的教训。

基本信息
本名
姬歜

别名
公甫文伯

所处时代
春秋末期

出生地
鲁国


谥号


父亲
公父穆伯

母亲
敬姜

目录
1基本信息
2基本资料
3季氏谱系
4文献记载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公父文伯

备注







公父





别名

公甫文伯

谥号



时代

春秋

国家

鲁国



公父穆伯



敬姜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公父文伯(公甫文伯),名歜(音处),又曰公父歜,又曰公父文伯(公甫文伯),谥曰文;敬姜之子,季康子之从叔。

折叠编辑本段季氏谱系
公子友(鲁庄公二十五年),字闵元,又曰季子,又曰成季友,又曰成季,谥曰成,鲁上卿,鲁庄公(姬同)之母弟。

鲁桓公四子:鲁庄公、庆父、叔牙、季友。庆父、叔牙、季友,是为三桓。

季文子,名行父,季友之孙,鲁之宗卿,又曰季孙行父,谥曰文。

季孙夙(季孙宿),季文子之子,谥曰武(季武子)。

季悼子,名纥,季武子之庶子(妾之子也),又曰悼子,又曰悼子纥,谥曰悼(早夭)。

季平子,又曰季孙平子,季悼子之子也,名如意,又曰季孙如意,又曰平子季孙,又曰季氏,谥曰平。

季桓子,名斯,又曰季孙斯,季平子之子也,又曰桓子,谥曰桓。

季康子,名肥,季桓子之子也。

敬姜(谥曰敬),公父穆伯之妻,莒女,季康子之从祖叔母(季桓子之弟之母)。

公父文伯(公甫文伯),名歜(音处),季康子之从叔,敬姜之子,又曰公父歜,又曰公父文伯(公甫文伯),谥曰文。

折叠编辑本段文献记载
汉刘向《列女传.鲁季敬姜》:

文伯出学而还归,敬姜侧目而盼之。见其友上堂,从后阶降而怯行,奉剑而正履,若事父兄。文伯自以为成人矣。敬姜召而数之曰:"昔者武王罢朝,而结丝袜绝,左右顾无可使结之者,俯而自申之,故能成王道。桓公坐友三人、谏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音霸)业。周公一食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捉发,所执贽而见于穷闾隘巷者七十余人,故能存周室。彼二圣一贤者,皆霸王之君也,而下人(礼贤下士)如此。其所与游者,皆过己者也。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子之不益(益,进也),亦以明矣。"文伯乃谢罪。于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所与游处者皆黄耄倪(音尼,老者齿落再生之齿)齿也,文伯引衽攘卷而亲馈之。敬姜曰:"子成人矣。"君子谓敬姜备于教化。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

鲁公甫文伯死,其母不哭也。季孙闻之曰:「公甫文伯之母,贞女也。子死不哭,必有方矣。」使人问焉,对曰:「昔,是子也,吾使之事仲尼。仲尼去鲁,送之,不出鲁郊;赠之,不与家珍。病,不见士之视者;死,不见士之流泪者。死之日,宫女缞绖而从者十人。此不足於士,而有馀於妇人也。吾是以不哭也。」诗曰:「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

《国语.鲁语》

季康子问於公父文伯之母曰:「主亦有以语肥也。」对曰:「吾能老而已,何以语子。」康子曰:「虽然,肥愿有闻於主。」对曰:「吾闻之先姑曰:『君子能劳,后丗有继。』」子夏闻之,曰:「善哉!商闻之曰:『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谓之不幸。』夫妇,学於舅姑者也。」

注释:

1. 季康子,鲁宗卿,名肥。

2. 公父文伯之母,敬姜,齐侯之女,谥敬,姓姜。敬姜,季康子之奶奶。

3. 先姑,敬姜之婆婆(此时,其婆婆已去世,故曰先姑)。

4. 君子能劳,后丗有继。"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之意。继,嗣也,继嗣其爵位。

5.卜商,字夏,孔子弟子(参见《史记.孔子弟子列传》)。古人名和字之意义相联,卜商之名字,取其夏商周之夏商之意。"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古人不成人,称名;成人,称字(是否成人,孔子对其有明确定义,参见《论语》孔子论成人)。其字"夏"上加"子"者,敬上加敬之意。

6.商闻之曰。自称己名"商",谦辞。按:古人称谓,内外有别。自称,则称己名;称呼他人,则使用敬辞,诸如称他人之字、先生、老师等。夫妇之称谓:在内,丈夫称呼自己妻为"夫人";在外,丈夫称呼自己妻为"糟糠、贱内"之类。

7.舅姑。古代,儿媳称呼自己的公公和婆婆作舅姑,礼数(亲疏尊卑关系)相类于对待自己的舅舅和姑姑。

8.夫妇,学於舅姑者也。此处"夫",发语词。

《国语.鲁语》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於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注释:

1. 南宫敬叔,名何忌,孟僖子之第二子(孟僖子之长子,孟懿子,名说(音悦)。二子跟从孔子学礼,参见《左传.鲁昭公七年》)。南宫,地名;敬,谥。

2. 羞鳖焉小。羞,美食。南宫敬叔请客,吝啬,用小鳖待客。

3.相延食鳖。延,让也。

4.先子,文伯之父(已死,故称"先")。

5.而使夫人怒也。"夫",此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6: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季敬姜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鲁季敬姜》是西汉文学家刘向创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鲁季敬姜

作者
刘向

创作年代
西汉


作品出处
《列女传》

作品体裁
散文

目录
1作品原文
2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鲁季敬姜

鲁季敬姜者,莒女也。号戴己。鲁大夫公父穆伯之妻,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也。博达知礼。穆伯先死,敬姜守养。文伯出学而还归,敬姜侧目而盼之。见其友上堂,从后阶降而却行,奉剑而正履,若事父兄。文伯自以为成人矣。敬姜召而数之曰:"昔者武王罢朝,而结丝绝,左右顾无可使结之者,俯而自申之,故能成王道。桓公坐友三人,谏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业。周公一食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握发,所放兆恋执贽而见于穷闾隘巷者七十余人谜宙,故能存周室。彼二圣一贤者,皆霸王之君也,而下人如此。其所与游者,皆过己者也。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子之不益,亦以明矣。"文伯乃谢罪。于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所与游处者皆黄耄倪齿也,文伯引衽攘卷而亲馈之。敬姜曰:"子成人矣。"君子谓敬姜备于教化。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文伯相鲁。敬姜谓之曰:"吾语汝,治国之要,尽在经矣。夫幅者,所以正曲枉也,不可不强,故幅可以为将。画者,所以均不均、服不服也,故画可以为正。物者,所以治芜与莫也,故物可以为都大夫。持交而不失,出入不绝者,捆也。捆可以为大行人也。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综可以为关内之师。主多少之数者,均也。均可以为内史。服重任,行远道,正直而固者,轴也。轴可以为相。舒而无穷者,摘也。摘可以为三公。"文伯再拜受教。文伯退朝,朝敬姜,敬姜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敬姜叹曰:"鲁其亡乎!使童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汝。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祝询壳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组织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使师尹维旅牧宣叙民事。少采夕月,与太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令,昼考其国,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而受业,昼而讲隶,夕而习复,夜而讨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自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则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否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辟!吾冀汝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也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仲尼闻之曰:"弟子记之,季氏之妇不淫矣!"诗曰:"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言妇人以织捉朽艰盛绩为公事者也。休之非礼也。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堵父为客,羞鳖焉小,堵父怒,相延食鳖,堵父辞曰:"将使鳖长而食之。"遂出。敬姜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人何有,而使夫人怒!"遂逐文伯。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君子谓敬姜为慎微。诗曰:"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乐。"言尊宾也。文伯卒,敬姜戒其妾曰:"吾闻之,'好内,女死之;好外,士死之。'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之辱。共祀先祀者,请毋瘠色,毋挥涕,毋陷膺,毋忧容,有降服,毋加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仲尼闻之曰:"女知莫如妇,男知莫如夫,公父氏之妇知矣,欲明其子之令德。"诗曰:"君子有谷,贻厥孙子。"此之谓也。敬姜之处丧也,朝哭穆伯,暮哭文伯。仲尼闻之曰:"季氏之妇可谓知礼矣,爱而无私,上下有章。"敬姜尝如季氏。康子在朝,与之言,不多海欢应,从之,及寝门,不应而入。康子辞于朝,而入见曰:"肥也不得闻命,毋乃罪耶?"敬姜对曰:"子不闻耶?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内朝,自卿大夫以下合官职于外朝,合家事于内朝,寝门之内,妇人治其职焉。上下同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旬虹项庀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康子尝至敬姜,门而与之言,皆不逾阈。祭悼子,康子与焉,酢不受,彻俎不燕,宗不具不绎,绎不尽饮则退。仲尼谓敬姜别于男女之礼矣。诗曰:"女也不爽。"此之谓也。

颂曰:文伯之母,号曰敬姜,通达知礼,德行光明,匡姜妹汗犁子过失,教以法理,仲尼贤焉,列为慈母。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生平事迹见《汉书》卷三十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7: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父文伯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
公父文伯,姬姓,名歜,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三桓季悼子之孙,公父穆伯的儿子。

前505年九月廿八日,阳虎囚禁了季桓子和公父文伯,驱逐仲梁怀。十月初十,杀死公何藐。十月十二日,阳虎与季桓子在稷门内盟誓。十月十三日,举行大诅咒,驱逐了公父文伯公父歜和秦遄,公父歜和秦遄都逃奔齐国。。前492年五月廿八日,鲁国司铎官署发生火灾。火势越过公宫,鲁桓公庙、鲁僖公庙都被烧毁。南宫敬叔来到,命周人拿出国君所看的书。子服景伯来到,命令宰人拿出礼书,校人驾上马,巾车在车轴上涂上油脂,用浸湿的帷幕把火场附近的建筑物覆盖起来。公父文伯来到,命令校人为公车套上马。季桓子来到,站在象魏外边为鲁哀公驾车,命令救火的人受伤就停下来,因为财物是可以再生产的。命令把文献收藏起来。富父槐来到,拆去火道上的干枯易燃物品,围绕公宫四周开辟火巷隔火。公父文伯的母亲是敬姜,《国语·鲁语》很多篇目都是说她对儿子公父文伯的教训。

基本信息
本名
姬歜

别名
公甫文伯

所处时代
春秋末期

出生地
鲁国


谥号


父亲
公父穆伯

母亲
敬姜

目录
1基本信息
2基本资料
3季氏谱系
4文献记载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公父文伯

备注







公父





别名

公甫文伯

谥号



时代

春秋

国家

鲁国



公父穆伯



敬姜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公父文伯(公甫文伯),名歜(音处),又曰公父歜,又曰公父文伯(公甫文伯),谥曰文;敬姜之子,季康子之从叔。

折叠编辑本段季氏谱系
公子友(鲁庄公二十五年),字闵元,又曰季子,又曰成季友,又曰成季,谥曰成,鲁上卿,鲁庄公(姬同)之母弟。

鲁桓公四子:鲁庄公、庆父、叔牙、季友。庆父、叔牙、季友,是为三桓。

季文子,名行父,季友之孙,鲁之宗卿,又曰季孙行父,谥曰文。

季孙夙(季孙宿),季文子之子,谥曰武(季武子)。

季悼子,名纥,季武子之庶子(妾之子也),又曰悼子,又曰悼子纥,谥曰悼(早夭)。

季平子,又曰季孙平子,季悼子之子也,名如意,又曰季孙如意,又曰平子季孙,又曰季氏,谥曰平。

季桓子,名斯,又曰季孙斯,季平子之子也,又曰桓子,谥曰桓。

季康子,名肥,季桓子之子也。

敬姜(谥曰敬),公父穆伯之妻,莒女,季康子之从祖叔母(季桓子之弟之母)。

公父文伯(公甫文伯),名歜(音处),季康子之从叔,敬姜之子,又曰公父歜,又曰公父文伯(公甫文伯),谥曰文。

折叠编辑本段文献记载
汉刘向《列女传.鲁季敬姜》:

文伯出学而还归,敬姜侧目而盼之。见其友上堂,从后阶降而怯行,奉剑而正履,若事父兄。文伯自以为成人矣。敬姜召而数之曰:"昔者武王罢朝,而结丝袜绝,左右顾无可使结之者,俯而自申之,故能成王道。桓公坐友三人、谏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音霸)业。周公一食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捉发,所执贽而见于穷闾隘巷者七十余人,故能存周室。彼二圣一贤者,皆霸王之君也,而下人(礼贤下士)如此。其所与游者,皆过己者也。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子之不益(益,进也),亦以明矣。"文伯乃谢罪。于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所与游处者皆黄耄倪(音尼,老者齿落再生之齿)齿也,文伯引衽攘卷而亲馈之。敬姜曰:"子成人矣。"君子谓敬姜备于教化。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

鲁公甫文伯死,其母不哭也。季孙闻之曰:「公甫文伯之母,贞女也。子死不哭,必有方矣。」使人问焉,对曰:「昔,是子也,吾使之事仲尼。仲尼去鲁,送之,不出鲁郊;赠之,不与家珍。病,不见士之视者;死,不见士之流泪者。死之日,宫女缞绖而从者十人。此不足於士,而有馀於妇人也。吾是以不哭也。」诗曰:「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

《国语.鲁语》

季康子问於公父文伯之母曰:「主亦有以语肥也。」对曰:「吾能老而已,何以语子。」康子曰:「虽然,肥愿有闻於主。」对曰:「吾闻之先姑曰:『君子能劳,后丗有继。』」子夏闻之,曰:「善哉!商闻之曰:『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谓之不幸。』夫妇,学於舅姑者也。」

注释:

1. 季康子,鲁宗卿,名肥。

2. 公父文伯之母,敬姜,齐侯之女,谥敬,姓姜。敬姜,季康子之奶奶。

3. 先姑,敬姜之婆婆(此时,其婆婆已去世,故曰先姑)。

4. 君子能劳,后丗有继。"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之意。继,嗣也,继嗣其爵位。

5.卜商,字夏,孔子弟子(参见《史记.孔子弟子列传》)。古人名和字之意义相联,卜商之名字,取其夏商周之夏商之意。"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古人不成人,称名;成人,称字(是否成人,孔子对其有明确定义,参见《论语》孔子论成人)。其字"夏"上加"子"者,敬上加敬之意。

6.商闻之曰。自称己名"商",谦辞。按:古人称谓,内外有别。自称,则称己名;称呼他人,则使用敬辞,诸如称他人之字、先生、老师等。夫妇之称谓:在内,丈夫称呼自己妻为"夫人";在外,丈夫称呼自己妻为"糟糠、贱内"之类。

7.舅姑。古代,儿媳称呼自己的公公和婆婆作舅姑,礼数(亲疏尊卑关系)相类于对待自己的舅舅和姑姑。

8.夫妇,学於舅姑者也。此处"夫",发语词。

《国语.鲁语》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於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注释:

1. 南宫敬叔,名何忌,孟僖子之第二子(孟僖子之长子,孟懿子,名说(音悦)。二子跟从孔子学礼,参见《左传.鲁昭公七年》)。南宫,地名;敬,谥。

2. 羞鳖焉小。羞,美食。南宫敬叔请客,吝啬,用小鳖待客。

3.相延食鳖。延,让也。

4.先子,文伯之父(已死,故称"先")。

5.而使夫人怒也。"夫",此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00:31 , Processed in 0.0737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