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1: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三大案之一的通海案是怎样回事?有多少人受到了牵连?
2021-04-20 18:01:06
清朝建立初期,人心惶惶,社会动荡不安。江南地区繁华富庶,经济活跃,人口密集,反清复明的呼声很高,斗争接连不断的发生。满清政府为了打击江南士绅的势力,稳定自己在江南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极端措施以整治人心。其中通海案、江南奏销案和哭庙案这三起案件涉及范围最广,被合称为“江南三大案”。这些案件都是清军入关后实行异族统治的必然结果。



通海案发生在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从崇明岛进入长江,联合大陆西南地区的南明政权以及南明兵部侍郎张煌言一起北伐,在短短几天内就攻陷了江苏镇江、瓜州等地,直逼江宁,东南沿海地区一时间都为之震动。明朝宗室遗民在暗中接应,为明朝复兴做着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郑成功的北伐以失败告终,他乘船远去台湾。

当时金坛县令任体坤是个胆小怕事之人,在百姓聚众兴兵之时,将地方金库席卷一空后便弃城逃跑了。局势平定后,清廷下令追查暗中接应郑成功的人,以“通海”罪论处。任体坤借此机会造谣生事,谎称金坛土民造反纳降,与当地经常为非作歹的士大夫王重、袁大受一起诬陷蔡默、于厚等十名儒生,再加上其他仇人,前后共列举了38个人,以通敌罪名上报,意图公报私仇。



江南按察使姚延著为人正直,查清案件,做出了仅判处县令任体坤一人的决断,并将十名儒生全部释放。王重、袁大受等人对结果不服,动用关系贿赂京城御史马腾蛟,希望他立即处死那十名儒生,以免引出其他祸端。不了来往书信内容被泄露,马腾蛟因贪污被处死。牵连其中的兵垣长科孙继昌、冯标、督察员御史冯班等人经过商量,将王重、袁大受与王明试以“通海”罪告发。



顺治帝下令由户部、刑部侍郎以及江宁巡抚朱国治一起审理此案。朱国治是个酷吏,总想着用杀戮立威,提审了王重、任体坤等人,并全部逮捕入狱。然而通海案并没有平息,为了防止郑成功卷土重来,朱国治严查了涉案人员,凡是涉及此案的人,包括之前释放的十名儒生、牵连到的书吏都被判“通海”罪。通海案历经数年,累积65名罪犯被赐死,还有千余人被流放宁古塔,成为了清朝入关后影响最深远的案件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2: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咏鸡诗,题金鸡报晓图 其三

唐寅唐寅〔明代〕

血染冠头锦做翎,昂昂气象羽毛新;
大明门外朝天客,立马先听第一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2: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锦瑟
[ 唐 ] 李商隐
原文 译文对照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8.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2: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言文中 同科进士 与 同年进士 有区别吗
xueningjy2018.01.06浏览27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ahao26573
2018.01.07
满意答案
   文言文中,同科进士与同年进士没有区别,指的是科举时代同届考试中成为进士的人,不过多称为同科进士,同年进士的说法很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2: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表里有喻的六桥梅花香彻骨明指杭州暗指金陵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关注他
继续我们的牙牌令诗词分析。

关于贾母说的“六桥梅花香彻骨”,许多红学家做过解读,关于梅花的解读一般没有歧义。王稚登在《赠林纯卿卜居孤山》诗云:

藏书湖上屋三间,松映轩窗竹映关。

引鹤过桥看雪去,送僧归寺带云还。

轻红荔子家千里,疏影梅花水一湾。

和靖高风今已远,后人犹得住孤山。

梅花,岁寒三友之一,红楼梦里的梅花有春梅、腊梅、红腊、白梅、十月梅花,还有攒心梅、老梅,有的带雪叫梅花雪;地点分布不同,有的在六桥,有的在宁府花园内,有的在栊翠庵,有的在太虚幻境里。陆游赞“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苏轼赞它“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张岱在《西湖梦寻》中也高度评价梅花:

凌寒三友,早连九里松篁;

破腊一枝,远谢六桥桃柳。

伫想水边半树,点缀冰花。

关于六桥的解释却又不同的含义,有人认为六桥即苏堤六桥,六桥被解读为杭州西湖苏堤上的桥。原来北宋时初,即建跨虹、东浦、压堤、望山、锁澜、映波六座桥,堤上也多植梅花。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六桥梅花香彻骨可以解释成苏堤六桥的梅花散发出香气。苏轼曾经《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中也写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吴唯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也曾写到“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即使到了明朝,诗人张京元在《苏堤小记》中也提到“苏堤度六桥,堤两旁尽种桃柳,萧萧摇落”。

可是六桥梅花香彻骨在红楼梦里却有另外的含义。在明末清代,并不是人人都知道六桥就指苏堤的,尤其是杭州以外的人,而只有杭州人提到苏堤习惯上称之为六桥我们来看看明朝一位几乎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全大训写的七言律诗《春莫江行望留都作》:

荼蘼花满大江边,冉冉香风送客船。

京口潮翻三岛雪,石头春锁六桥烟。

芦汀棹转鼋犹曝,柳岸罾开鳞正鲜。

会向金陵瞻王气,苍茫宫树老啼鹃。



显然这里的六桥指代的是金陵,后面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这里的《登金陵凤凰台》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里的三山半落青天外出自金陵凤凰台,显然这里指代的也是金陵。为什么都写的是金陵?因为无论是北京的崇祯帝还是后来在南京称帝的朱由崧,他们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那就是南京。

发布于 2021-08-22 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2: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桥梅花香彻骨赏析?
Peter.boo2021.08.08浏览19次生活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10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关于“六桥梅花香彻骨”,吴氏红学的史鼎老师在草根说红楼梦微信群做过解读。六桥即苏堤六桥,从字面意思看,“六桥梅花香彻骨”是说西湖苏堤六桥的梅花从骨子里散发出香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2: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快乐老年435 2017-09-26   |  1750阅读  |  1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莲花)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关注吴氏红学的读者都知道,《红楼梦》是一部明末清初时代背景的政治历史小说。由于历史时期特殊,作者用了一些特别的叙事方法。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展现了古人玩牙牌令的场景,令官鸳鸯发令,众人根据牙牌点数和内容接令。其中有三次提到“梅花”,分别是“六桥梅花香彻骨”、“梅花朵朵风前舞”和 “十月梅花岭上香”。那么这个牙牌令中的梅花有哪些史实和象征意义呢?先请看书中片段:

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众人道:“好。”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幺’。”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说完,大家笑说:“极妙。”贾母饮了一杯。鸳鸯又道:“有了一副。左边是个‘大长五’。”薛姨妈道:“梅花朵朵风前舞。”鸳鸯道:“右边还是个‘大五长’。”薛姨妈道:“十月梅花岭上香。”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说完,大家称赏,饮了酒。鸳鸯又道:“有了一副。左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深得人们喜爱。陆游赞它“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苏轼赞它“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人们也常用“梅妻鹤子”比喻隐逸生活和清高的人格。《红楼梦》有四首赞美红梅花的诗,在牙牌令这里还有对六桥、岭上梅花的赞美。

关于“六桥梅花香彻骨”,吴氏红学的史鼎老师在草根说红楼梦微信群做过解读。六桥即苏堤六桥,从字面意思看,“六桥梅花香彻骨”是说西湖苏堤六桥的梅花从骨子里散发出香气。(宋)苏轼在《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中写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明)王世贞的《泛湖度六桥堤》写到“六桥天阔争虹影,五马飙开散曲尘”。西湖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古人对其六桥烟柳和苏堤春晓很是赞美。(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写到“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明)王瀛《苏公堤》写到“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明)张京元《苏堤小记》中也提到“苏堤度六桥,堤两旁尽种桃柳,萧萧摇落”。这里还埋葬着被世人誉为“西湖三杰”的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明代抗清英雄张煌言,他们为保家国天下奋不顾身,在国破家亡的紧急关头宁死不屈,献出了宝贵生命。除了人称“梅妻鹤子”的宋代诗人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所作《山园小梅》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佳句,其他人鲜有对红楼梦中所说的六桥梅花的描述。从这一点能看出来《红楼梦》作者对六桥梅花的赞美是另有深意的。

我们吴氏红学认为,《红楼梦》开篇所言“无材可去补苍天”、“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当日地陷东南”等字眼,用曲折隐蔽的写作手法,暗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改朝换代的时代背景,即明末清初。在那特殊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例如葬在西湖边的张煌言。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1664年被俘,后遭杀害,谥号忠烈。他曾经写下赤胆忠心的诗作《八月辞故里》:“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渐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张煌言)

《红楼梦》是一部民族主义作品,记录着民族血泪,由于作者身在清朝要顾虑文网禁忌,对一些当时史书没有记载的史实必须采用隐写的手法,按照批书人的说法就是“书中之秘法亦复不少”。在批书人的提示下大家逐渐熟悉的有谐音法、拆字法、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空谷传音、一击两鸣等等高超的技法。如果说牙牌令中的六桥梅花是“空谷”,所传之音必是在西湖之畔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和他们的英勇事迹,在作者看来他们像梅花一般的高洁,代表着高风亮节和面对异族入侵坚强不屈、一身傲骨的精神品质;如果说对六桥梅花描写是“云”,那么西湖之畔的英魂必定是“龙”,作者运用云龙作雨的特殊写作手法,告诉我们在天崩地裂的时代汉民族所受的屈辱和不屈的抗争精神。

再来看“十月梅花岭上香”。这句话字面指的是十月岭上的梅花很香。梅花岭指的是哪里呢?笔者认为有两处,一处是吴氏红学吴雪松解析的扬州古城北边广储门的梅花岭,明代州守吴秀河积土成丘,种植梅花。那里有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衣冠冢。史可法(1601—1645),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1644甲申年,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史学家全祖望在《梅花岭记》中写道:“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史可法)

另一处梅花岭是邢岫烟《咏红梅花得“红”字》中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里的庾岭,这里的“庾岭”指大庾岭。吴氏红学至真斋主在解析时指出大庾岭上梅花自古就很有名气,(唐)李商隐《对雪二首》有“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之句,(唐)宋之问《度大庾岭》中有“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诗句,《白氏六贴·梅部》称“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因岭南岭北气候差异,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直到现代在大庾岭梅关古道梅花竞相开放的季节,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一直持续到三月。

唐朝诗人樊晃在《南中感怀》吟诵:“南路蹉跎客未回,常嗟物候暗相催。四时不变江头草,十月先开岭上梅。”《红楼梦》作者巧妙地用“十月梅花岭上香”来让读者联想到一段史实。这就是作者一喉二歌、一击两鸣的写作手法。那么“十月梅花岭上香”是哪段史实呢?我们先看一段资料:

熊飞(?-1276),东莞人,民族英雄,在南宋王朝面临崩溃之时,熊飞愤于国破家亡,在岳父李用的支持鼓励下,联络东莞各地义士,毅然率义军北上投奔文天祥,抗击元军。1276年元将吕师夔率军由江西进入广东梅岭,广东制置使赵溍命熊飞和夏正炎为将,领兵北上御敌。十月,与元军在大庾岭发生遭遇战,宋军战败,熊飞退守韶州,为敌所困。十一月二十一日,刘自立变节降元,打开南城门,元军便蜂拥入城,熊飞所部终因寡不敌众而殉难。

作者用“十月梅花岭上香”让我们联想到在民族危亡之际那些勇于抗争的英雄们,抗元英雄熊飞和抗清英雄史可法、张煌言英勇殉国的悲壮和不朽。清朝的张尔荩为悼念史可法,撰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而这幅对联现在正悬在史可法祠墓“飨堂”前。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梅花朵朵风前舞”是薛姨妈说出的,表示上下两个五就像两朵梅花。这里薛姨妈用梅花比喻雪花,也暗指薛家,因为护官符有“丰年好大雪”指代薛家,而风指清风,暗喻清廷,这句话暗示薛家属于清廷阵营。作者此处用“梅花朵朵风前舞”也是一喉二歌,另一个用意是指那些民族英魂像一朵朵永不凋零的梅花在风前起舞。

梅花因其凌寒独自盛开的品质一直被视为不屈不挠之抗争精神的象征,正如当代用《红梅赞》里的红梅象征革命精神。《红楼梦》中用梅花象征着不屈的民族反抗精神,虽然那段历史终究止步于“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但是,在一切有民族气节的人们心中永远绽放,香飘万代。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3: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
首页 / 句子 / | 2022-06-30 02:43:33 梅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欣赏《梅花观怀古》

  《红楼梦》五十一回里写道:话说众人闻得薛宝琴将素昔所经过的各省内古迹为题,做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皆说这自然新巧,都争看时,只见写道.....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有一年。

  先把此诗翻译成白话文,便于理解:

  她不依傍在梅的身边却在柳的身边,

  谁知道这中间究竟谁得到画里婵娟?

  团圆时不要去回忆春香已来到面前,

  秋风一起转眼间又是相别一年时间。

  【注释】

  ①梅花观——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中写杜丽娘抑郁成疾,死葬梅花观后面梅树之下,柳梦梅旅居该观,与丽娘鬼魂相聚,并受托将她躯体救活。后来二人结为夫妻。

  ②“不在”句——杜丽娘死前曾自画肖,像,并在画上题诗一首:“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末句中隐柳梦梅名字。

  ③个中——此中。拾画婵娟——指柳梦梅在观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婵娟,美好的样子,多形容女子。

  ④“团圆”二句——不要去回想春香来到而得团圆的情景,别离以来,西风又起,又过去一年了。春香,杜丽娘的婢女。剧中柳梦梅在外怀念丽娘,有“砧声又报一年秋”等语。曹雪芹写梅花观怀古是针对薛宝琴的命运而铺垫的。薛宝琴出身大皇商家庭,自幼随父外出经商,见的世面多,生活阅历丰富。后来许配给梅翰林的儿子为媳妇。可是最终没有结成婚,反而与柳湘莲并肩战斗。(红楼梦书中查不到的哈,因为曹雪芹八十回后已经遗失,这是红学派探轶的结果,也未做肯定。)

  梅花观: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剧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死后,葬于梅花观。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她同丫鬟春香到花园游玩,在牡丹亭便睡着了,梦中与柳梦梅相会,醒来思念成疾,留一自画像而死,葬于梅花树下,建成梅花观。三年后,柳梦梅到南安,住在梅花观,拾得杜丽娘的画像,又在梦中见到杜丽娘,而后杜丽娘死而复生,他们终于结成夫妻。

  不在梅边在柳边句:《牡丹亭.写真》一折中,杜丽娘自画像题诗:

  近观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此诗咏汤显祖戏曲《牡丹亭》。 有人猜“纨扇”或“团扇”,因扇上多绘杨柳、仕女美人,似较切谜面。 有人猜“秋牡丹”亦自有其理。有人认为作者真意是指“林黛玉”,将杜丽娘与黛玉相比很相似。而西风则隐指潇湘馆“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悲凉景象。 "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整理:zhl201608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阅读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1)
——交趾怀古原文翻译赏析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注释

  (1)交趾: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侵占瓯貉后所置的郡。前111年,西汉并南越后交趾受汉**。40年,当地雒民在征侧、征贰**下起而反抗汉朝**,遭马援**。三世纪以后辖境逐渐缩小。5*废。

  (2)“铜铸”句:金镛,铜铸成的大钟。秦始皇**六国后,曾收兵器铸金钟和铜人。这里借指马援建立了战功。“铜铸金镛”,《红楼梦》程高本改作“铜柱金城”以切合“交趾”之题,但从寓意来说不能改,故仍以脂砚斋版本为准。程高本改文所依据的史实是:铜柱,东汉光武帝时,交趾郡女子征侧、征贰姊妺为反抗汉官吏苏定的暴虐,起而反抗,得到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群起响应,攻克六十五城,自立为王。42年(建武十八年),刘秀派遣马援率汉兵八千人合交趾兵共二万余人前往**,击败了**军,征氏姊妺在作战中壮烈**。马援便在交趾立两根铜柱为标志,作为汉朝的边界。金城,前81年(西汉始元六年)所置郡名,辖境相当于今甘肃西南、青海东部一带。郡之西南为我国****羌族所居。汉光武帝时,羌兵反*金城,35年(建武十一年),马援率军击破羌兵,把七千羌人迁徙到三辅。振纪纲,所谓振兴国家力量,整顿法纪王纲。

  (3)**:古代泛称汉***区域之外的四邻为**。戎羌:羌族又称西戎。

  (4)马援:(前14-49)汉将,字文渊,大畜牧主出身,王莽**末期为汉中太守,后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继归东汉光武帝刘秀,参加攻灭隗嚣、*定凉州的战争。曾于金城击败先零羌兵,**交趾**。封伏波将军、新息侯。后进击西南武陵****时病死军中。

  (5)“铁笛”句:这是连着上一句说的,意思是论劳苦功高当数马援,有笛曲可征其事迹,用不着去说汉初的张良。有谓张良曾吹笛作楚声,乱项羽军心于垓下,这其实是好事者的附会。马援**了交趾后,闻刘尚进击武陵五溪西南夷军败安没,向刘秀请战。刘秀怜其老,马援说自己尚能披甲上马,并当场试骑。刘秀称赞说“矍铄哉,是翁也!”(“精神真好啊,这老头子!”)结果他在南征途中病死,留存其诗《武溪深行》一首,写武溪毒*,征途艰险,“铁笛”所吹之曲即指此。崔豹《古今注》:“《武溪深》,马援南征时作。门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子房,汉初张良的字。张良为刘邦建立**的汉帝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刘邦曾称赞他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所以举以比马援。

  赏析

  薛宝琴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夸耀和这些怀古诗的总的情调比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经每况愈下了,否则她不会前来投靠贾府。不过,她眼前所过的总还是贵族**的奢华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没落而到来,那时候她还会再一次走得远远的,而且将以十分感伤的心情来回忆大观园的生活。

  这首《怀古绝句·交趾怀古》在小说中的寓意实际上是说贾元春的。头四个字,《红楼梦》脂砚斋版本一律作“铜铸金镛”,这肯定是原文。*为切合“交趾”、“马援”,改成“铜柱金城”,这样改,以史实说是改对了,从寓意说是改错了,因为作者用“金镛”是为了隐指宫闱。汉代张衡《东京赋》中有“宫悬金镛”的句子;南朝齐武帝则置金钟于景阳宫,令宫人闻钟声而起来梳妆。要**黎明即起,就是为了“振纪纲”。总之,首句与贾元春“册子”中所说的“榴花开处照宫闱”用意相同。“声传**”句与她所作灯谜中说爆竹如雷,震得人恐妖魔惧一样,都比喻贾元春进封贵妃时的煊赫声势。马援正受**的恩遇而忽然病死于远征途中,这也可以说是“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望家乡,路远山高”。但由于贾元春之死详情莫知,诗末句的隐义也就难以索解了。

  《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也不是纯粹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制的春灯谜。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作者或小说人物的历史观。

整理:zhl201608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2)
——《卖花声·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卖花声·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卖花声·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咏史组曲,共二首。两首曲子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之感叹,对劳苦大众的历史命运给予深切的同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卖花声·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翻译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注释

  ⑴阿房(旧读ēpáng):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阿房宫仅前殿即“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但实际上没有全部完工。全句大意是说,当年秦始皇曾在华丽的阿房宫里观赏歌舞,尽情享乐。

  ⑵金谷名园:在河南省洛阳市西面,是晋代大官僚大富豪石崇的别墅,其中的建筑和陈设异常奢侈豪华。

  ⑶隋堤古柳:***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河堤。缆龙舟:指***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

  ⑷东风还又:现在又吹起了东风。这里的副词“又”起动词的作用,是由于押韵的需要。

  ⑸“美人”句:言楚汉相争时项羽战败自刎乌江。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被汉军围困。夜里,他在帐中悲歌痛饮,与美人虞姬诀别,然后乘夜突出重围。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边自刎而死。这里说美人自刎乌江,是这个典故的活用。

  ⑹“战火”句:言三国时曹操惨败于赤壁。周瑜指挥吴蜀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大军。

  ⑺“将军”句:言东汉班超垂老思归。班超因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给**写了一封奏章,上面有两句是:“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肃),但愿生入玉门关”。见《后汉书·班超传》。

  ⑻秦汉:泛指历朝历代。

  ⑼涂炭:比喻受灾受难。涂,泥涂;炭,炭火。

  赏析

  这组曲子由两首**曲组成。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这组曲的赏析。

  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这两首怀古的令曲,前一首便与诗词相近,后一首则与诗词相远。

  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二是**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但这组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一乐一哀,真可兴发无限感慨。这与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首曲子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近于令词。不过,一开篇就是鼎足对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时、不在一地且不必关联(但相类属),这是它与向来的“登临”怀古诗词有所不同之处。

  相比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这首在手法上似乎与前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凑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的普通老百姓,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史,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在这种对比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

  这首曲是咏史之曲,慨叹秦汉时期的战争,抒发了连年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情。整首曲子的中心是通过怀古感伤世事,慨叹民苦。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3)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陵怀古》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作者站在金陵城上观景怀古,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此诗为他经过此地时所作,下面是此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金陵怀古翻译:

  春潮淹没了冶城旁的小洲,黄昏的太阳斜照着征虏亭。

  蔡洲上长满了嫩绿的新草,幕府山上的烟云缭绕依旧。

  国家的兴旺衰败事在人为,山川本身只是大地的形状。

  与一曲《玉树**花》啊,哀怨凄恻,实在不堪欣赏。

  金陵怀古字词解释:

  ⑴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冶:一作“台”。

  ⑵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⑶蔡洲:江中洲名。蔡:一作“芳”。

  ⑷幕府:山名。

  ⑸兴废:指国家兴亡。人事:指人的作为。

  ⑹山川空地形:徒然具有险要的山川形势。

  ⑺**花:即《玉树**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金陵怀古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敬宗宝历三年(827年)。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首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大概与《金陵五题》写于同时。

  金陵怀古赏析: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诗人说: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并没有被后世记取。诗人以《玉树**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花》是公认的**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金陵怀古后世点评:

  方回《瀛奎律髓》:每读刘宾客诗,似乎百十选一以传诸世者,言言精确。前四句用四地名,而以“潮”、“日”、“草”、“烟”附之。第五句乃一篇之断案也,然后应之曰“山川空地形”,而末句乃寓悲怆,其妙如此。

  作者资料: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他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有《刘梦得文集》40卷,现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为北宋时辑录,收有遗诗407首,杂文22篇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4)
——《姑苏怀古》的全诗翻译赏析

《姑苏怀古》的全诗翻译赏析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注释

  ①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

  ②倚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

  ③黍苗:禾黍

  ④忠臣:指伍子胥。

  参考译文

  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江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

  【赏 析】

  《姑苏怀古》为唐代诗人许浑所作,诗人运用了比兴手法,描写了姑苏古城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的衰败之景,表现诗人对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友战败而焚之。*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此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5)
——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及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导航】

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为朝廷所不容,御史趁机从他的诗词中挑出一些句子上纲上线,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所幸宋神宗还没糊涂到昏聩的地步,加之开国**赵匡胤有“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之遗训,苏东坡在**里关了数月后被放出来,贬为无职无权的黄州团练副使。

21岁就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甚至被当时的**宋仁宗视为有“**之才”的苏东坡,历经生死考验,陡然从云端掉落下来,其间感慨自非常人可比。

游览黄冈赤壁,风云际会的历史人物源源不断地飘过脑际……

看长江,浩渺宽阔,滚滚东去。或许,自*开天地以来,它就如此,昼夜不息。多少英雄人物生长于斯,多少神奇故事如水流逝。那陡峭的悬崖,凌空飞跃的礁石,与奔腾而至的江水碰撞,激射出高高的浪花,如白雪飞扬,如浓雾四散,如惊雷,如闪电……

想当年,东吴都督周公瑾英姿勃发,绝代佳人小乔红袖添香。面对敌军压境,周都督羽扇纶巾,气定神闲地在此指挥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赤壁大战,以少胜多,歼灭了号称百万的曹操大军,一举奠定了江东数十年的稳定,令人钦佩惊叹。

周郎34岁就立下盖世奇勋,我而今47岁了,却仍在此虚度光阴!

多情的你或许会笑话我蹉跎岁月、白发早生。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呢?那“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潇洒呢?

唉!你再想想,那横槊赋诗的曹孟德,那倜傥风流的周公瑾,而今他们在哪里呢?

江山依然如画,那些英雄人物与普通黎民,不是一样都消逝在滚滚红尘中了吗?功名、事业、理想、抱负,真的就那么值得向往吗?

人生如梦,还是让我将手中薄酒,洒向江中明月,让我与江月同欢喜,与天地共忧愁吧!

———整首词雄浑苍凉,笔力遒劲,一改绮靡柔婉的词风,如金声玉振,**拓展了词的表现空间,成为豪放词的重要**,被誉为“古今绝唱”。

苏东坡曾在给弟弟子由的一首诗里写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与此类似,这首词里看似有对生活的诸多无奈,其实,透过这种感慨,我们能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苦难的超脱,对无常命运的达观,并进一步感悟到作者灵魂摆脱桎梏的飞扬,精神获得**的宁静。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6)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坡羊:曲牌名,又明“苏武持节”。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山坡羊:词牌名(曲牌子)。

  聚:聚集。

  表里:内外。表,外边。里,里边,内里。

  踟蹰:徘徊犹豫。这里指情绪变化剧烈。

  【古诗今译】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故地,当年那无数间宫殿早已经都变成了泥土。世世代代以来,无论哪朝哪代,**兴旺,百姓受苦;****,百姓还是受苦。

  【赏析】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随做本曲。《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天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潼关地处层峦叠嶂包围之中,在作者笔下,一“聚”字向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再看潼关外的黄河,河水奔腾咆哮,一“怒”字让读者仿佛听到了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而潼关就在这其中,“山河表里潼关路。”至此,潼关内居层峦叠嶂治中,外临汹涌咆哮的黄河,山河雄伟,地势险要,足见道路奇险。如此险要之地,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望去。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长安,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簇簇富丽堂皇的宫殿,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西望长安,诗人感慨万千,于是仰天长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针见血地将千百年来封建**残害百姓的血的事揭示了出来,告诉人们,历史上无论是朝代的兴起还是衰亡,受苦遭殃的都是老百姓,就此指出了封建*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对立性*。这是对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一个有力的批判与客观的评价。

  解读

  山坡羊:曲牌名,又明“苏武持节”。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作者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元明善,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7)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在在畅游长江时写下的千古名作。上阕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这首词是宋词中的经典和名篇。下面小编整理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⑤。故国神游⑥,多情应笑我⑦,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⑧。

  [注释]

  ①赤壁:指黄州西赤鼻矶。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人道是:人们传说是。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岁,吴中皆呼为周郎。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五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尊:同“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美妙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诸葛亮)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于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苏轼谪居黄州,游黄冈赤壁矾,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赤壁雄伟壮丽的景色,歌颂了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战功,并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慨。全篇将写景、怀古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纵横古今,意境宽阔,是豪放词风**作。起调将奔腾的长江与飞逝的历史相交织,造成宽阔邈远的抒情空间。然后联想自己壮志未酬、人生失意的际遇,感慨万端。全词的气氛是开朗、豪迈的,虽然露了一种低沉、消极的情绪,但不是主要的。全词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对现实的责任感,是一支磅礴凝重、回肠荡气的悲壮乐章。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被贬惠州、儋州。宋**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 上一篇 描写菊花的优美句子(菊花好句摘抄大全) 下一篇 曾国藩格言句子菁选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5: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快乐老年435 2017-09-26   |  1751阅读  |  1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莲花)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关注吴氏红学的读者都知道,《红楼梦》是一部明末清初时代背景的政治历史小说。由于历史时期特殊,作者用了一些特别的叙事方法。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展现了古人玩牙牌令的场景,令官鸳鸯发令,众人根据牙牌点数和内容接令。其中有三次提到“梅花”,分别是“六桥梅花香彻骨”、“梅花朵朵风前舞”和 “十月梅花岭上香”。那么这个牙牌令中的梅花有哪些史实和象征意义呢?先请看书中片段:

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众人道:“好。”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幺’。”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说完,大家笑说:“极妙。”贾母饮了一杯。鸳鸯又道:“有了一副。左边是个‘大长五’。”薛姨妈道:“梅花朵朵风前舞。”鸳鸯道:“右边还是个‘大五长’。”薛姨妈道:“十月梅花岭上香。”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说完,大家称赏,饮了酒。鸳鸯又道:“有了一副。左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深得人们喜爱。陆游赞它“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苏轼赞它“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人们也常用“梅妻鹤子”比喻隐逸生活和清高的人格。《红楼梦》有四首赞美红梅花的诗,在牙牌令这里还有对六桥、岭上梅花的赞美。

关于“六桥梅花香彻骨”,吴氏红学的史鼎老师在草根说红楼梦微信群做过解读。六桥即苏堤六桥,从字面意思看,“六桥梅花香彻骨”是说西湖苏堤六桥的梅花从骨子里散发出香气。(宋)苏轼在《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中写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明)王世贞的《泛湖度六桥堤》写到“六桥天阔争虹影,五马飙开散曲尘”。西湖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古人对其六桥烟柳和苏堤春晓很是赞美。(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写到“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明)王瀛《苏公堤》写到“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明)张京元《苏堤小记》中也提到“苏堤度六桥,堤两旁尽种桃柳,萧萧摇落”。这里还埋葬着被世人誉为“西湖三杰”的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明代抗清英雄张煌言,他们为保家国天下奋不顾身,在国破家亡的紧急关头宁死不屈,献出了宝贵生命。除了人称“梅妻鹤子”的宋代诗人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所作《山园小梅》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佳句,其他人鲜有对红楼梦中所说的六桥梅花的描述。从这一点能看出来《红楼梦》作者对六桥梅花的赞美是另有深意的。

我们吴氏红学认为,《红楼梦》开篇所言“无材可去补苍天”、“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当日地陷东南”等字眼,用曲折隐蔽的写作手法,暗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改朝换代的时代背景,即明末清初。在那特殊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例如葬在西湖边的张煌言。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1664年被俘,后遭杀害,谥号忠烈。他曾经写下赤胆忠心的诗作《八月辞故里》:“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渐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张煌言)

《红楼梦》是一部民族主义作品,记录着民族血泪,由于作者身在清朝要顾虑文网禁忌,对一些当时史书没有记载的史实必须采用隐写的手法,按照批书人的说法就是“书中之秘法亦复不少”。在批书人的提示下大家逐渐熟悉的有谐音法、拆字法、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空谷传音、一击两鸣等等高超的技法。如果说牙牌令中的六桥梅花是“空谷”,所传之音必是在西湖之畔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和他们的英勇事迹,在作者看来他们像梅花一般的高洁,代表着高风亮节和面对异族入侵坚强不屈、一身傲骨的精神品质;如果说对六桥梅花描写是“云”,那么西湖之畔的英魂必定是“龙”,作者运用云龙作雨的特殊写作手法,告诉我们在天崩地裂的时代汉民族所受的屈辱和不屈的抗争精神。

再来看“十月梅花岭上香”。这句话字面指的是十月岭上的梅花很香。梅花岭指的是哪里呢?笔者认为有两处,一处是吴氏红学吴雪松解析的扬州古城北边广储门的梅花岭,明代州守吴秀河积土成丘,种植梅花。那里有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衣冠冢。史可法(1601—1645),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1644甲申年,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史学家全祖望在《梅花岭记》中写道:“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史可法)

另一处梅花岭是邢岫烟《咏红梅花得“红”字》中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里的庾岭,这里的“庾岭”指大庾岭。吴氏红学至真斋主在解析时指出大庾岭上梅花自古就很有名气,(唐)李商隐《对雪二首》有“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之句,(唐)宋之问《度大庾岭》中有“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诗句,《白氏六贴·梅部》称“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因岭南岭北气候差异,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直到现代在大庾岭梅关古道梅花竞相开放的季节,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一直持续到三月。

唐朝诗人樊晃在《南中感怀》吟诵:“南路蹉跎客未回,常嗟物候暗相催。四时不变江头草,十月先开岭上梅。”《红楼梦》作者巧妙地用“十月梅花岭上香”来让读者联想到一段史实。这就是作者一喉二歌、一击两鸣的写作手法。那么“十月梅花岭上香”是哪段史实呢?我们先看一段资料:

熊飞(?-1276),东莞人,民族英雄,在南宋王朝面临崩溃之时,熊飞愤于国破家亡,在岳父李用的支持鼓励下,联络东莞各地义士,毅然率义军北上投奔文天祥,抗击元军。1276年元将吕师夔率军由江西进入广东梅岭,广东制置使赵溍命熊飞和夏正炎为将,领兵北上御敌。十月,与元军在大庾岭发生遭遇战,宋军战败,熊飞退守韶州,为敌所困。十一月二十一日,刘自立变节降元,打开南城门,元军便蜂拥入城,熊飞所部终因寡不敌众而殉难。

作者用“十月梅花岭上香”让我们联想到在民族危亡之际那些勇于抗争的英雄们,抗元英雄熊飞和抗清英雄史可法、张煌言英勇殉国的悲壮和不朽。清朝的张尔荩为悼念史可法,撰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而这幅对联现在正悬在史可法祠墓“飨堂”前。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梅花朵朵风前舞”是薛姨妈说出的,表示上下两个五就像两朵梅花。这里薛姨妈用梅花比喻雪花,也暗指薛家,因为护官符有“丰年好大雪”指代薛家,而风指清风,暗喻清廷,这句话暗示薛家属于清廷阵营。作者此处用“梅花朵朵风前舞”也是一喉二歌,另一个用意是指那些民族英魂像一朵朵永不凋零的梅花在风前起舞。

梅花因其凌寒独自盛开的品质一直被视为不屈不挠之抗争精神的象征,正如当代用《红梅赞》里的红梅象征革命精神。《红楼梦》中用梅花象征着不屈的民族反抗精神,虽然那段历史终究止步于“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但是,在一切有民族气节的人们心中永远绽放,香飘万代。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快乐老年435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刘姥姥:假曹公之意,圆红楼之梦——薛宝钗上辈子是谁的考证2
下一篇: 红楼梦里,王熙凤与贾蓉究竟是什么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5: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快乐老年435 2017-09-26   |  1751阅读  |  1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莲花)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关注吴氏红学的读者都知道,《红楼梦》是一部明末清初时代背景的政治历史小说。由于历史时期特殊,作者用了一些特别的叙事方法。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展现了古人玩牙牌令的场景,令官鸳鸯发令,众人根据牙牌点数和内容接令。其中有三次提到“梅花”,分别是“六桥梅花香彻骨”、“梅花朵朵风前舞”和 “十月梅花岭上香”。那么这个牙牌令中的梅花有哪些史实和象征意义呢?先请看书中片段:

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众人道:“好。”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幺’。”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说完,大家笑说:“极妙。”贾母饮了一杯。鸳鸯又道:“有了一副。左边是个‘大长五’。”薛姨妈道:“梅花朵朵风前舞。”鸳鸯道:“右边还是个‘大五长’。”薛姨妈道:“十月梅花岭上香。”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说完,大家称赏,饮了酒。鸳鸯又道:“有了一副。左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深得人们喜爱。陆游赞它“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苏轼赞它“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人们也常用“梅妻鹤子”比喻隐逸生活和清高的人格。《红楼梦》有四首赞美红梅花的诗,在牙牌令这里还有对六桥、岭上梅花的赞美。

关于“六桥梅花香彻骨”,吴氏红学的史鼎老师在草根说红楼梦微信群做过解读。六桥即苏堤六桥,从字面意思看,“六桥梅花香彻骨”是说西湖苏堤六桥的梅花从骨子里散发出香气。(宋)苏轼在《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中写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明)王世贞的《泛湖度六桥堤》写到“六桥天阔争虹影,五马飙开散曲尘”。西湖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古人对其六桥烟柳和苏堤春晓很是赞美。(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写到“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明)王瀛《苏公堤》写到“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明)张京元《苏堤小记》中也提到“苏堤度六桥,堤两旁尽种桃柳,萧萧摇落”。这里还埋葬着被世人誉为“西湖三杰”的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明代抗清英雄张煌言,他们为保家国天下奋不顾身,在国破家亡的紧急关头宁死不屈,献出了宝贵生命。除了人称“梅妻鹤子”的宋代诗人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所作《山园小梅》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佳句,其他人鲜有对红楼梦中所说的六桥梅花的描述。从这一点能看出来《红楼梦》作者对六桥梅花的赞美是另有深意的。

我们吴氏红学认为,《红楼梦》开篇所言“无材可去补苍天”、“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当日地陷东南”等字眼,用曲折隐蔽的写作手法,暗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改朝换代的时代背景,即明末清初。在那特殊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例如葬在西湖边的张煌言。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1664年被俘,后遭杀害,谥号忠烈。他曾经写下赤胆忠心的诗作《八月辞故里》:“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渐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张煌言)

《红楼梦》是一部民族主义作品,记录着民族血泪,由于作者身在清朝要顾虑文网禁忌,对一些当时史书没有记载的史实必须采用隐写的手法,按照批书人的说法就是“书中之秘法亦复不少”。在批书人的提示下大家逐渐熟悉的有谐音法、拆字法、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空谷传音、一击两鸣等等高超的技法。如果说牙牌令中的六桥梅花是“空谷”,所传之音必是在西湖之畔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和他们的英勇事迹,在作者看来他们像梅花一般的高洁,代表着高风亮节和面对异族入侵坚强不屈、一身傲骨的精神品质;如果说对六桥梅花描写是“云”,那么西湖之畔的英魂必定是“龙”,作者运用云龙作雨的特殊写作手法,告诉我们在天崩地裂的时代汉民族所受的屈辱和不屈的抗争精神。

再来看“十月梅花岭上香”。这句话字面指的是十月岭上的梅花很香。梅花岭指的是哪里呢?笔者认为有两处,一处是吴氏红学吴雪松解析的扬州古城北边广储门的梅花岭,明代州守吴秀河积土成丘,种植梅花。那里有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衣冠冢。史可法(1601—1645),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1644甲申年,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史学家全祖望在《梅花岭记》中写道:“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史可法)

另一处梅花岭是邢岫烟《咏红梅花得“红”字》中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里的庾岭,这里的“庾岭”指大庾岭。吴氏红学至真斋主在解析时指出大庾岭上梅花自古就很有名气,(唐)李商隐《对雪二首》有“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之句,(唐)宋之问《度大庾岭》中有“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诗句,《白氏六贴·梅部》称“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因岭南岭北气候差异,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直到现代在大庾岭梅关古道梅花竞相开放的季节,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一直持续到三月。

唐朝诗人樊晃在《南中感怀》吟诵:“南路蹉跎客未回,常嗟物候暗相催。四时不变江头草,十月先开岭上梅。”《红楼梦》作者巧妙地用“十月梅花岭上香”来让读者联想到一段史实。这就是作者一喉二歌、一击两鸣的写作手法。那么“十月梅花岭上香”是哪段史实呢?我们先看一段资料:

熊飞(?-1276),东莞人,民族英雄,在南宋王朝面临崩溃之时,熊飞愤于国破家亡,在岳父李用的支持鼓励下,联络东莞各地义士,毅然率义军北上投奔文天祥,抗击元军。1276年元将吕师夔率军由江西进入广东梅岭,广东制置使赵溍命熊飞和夏正炎为将,领兵北上御敌。十月,与元军在大庾岭发生遭遇战,宋军战败,熊飞退守韶州,为敌所困。十一月二十一日,刘自立变节降元,打开南城门,元军便蜂拥入城,熊飞所部终因寡不敌众而殉难。

作者用“十月梅花岭上香”让我们联想到在民族危亡之际那些勇于抗争的英雄们,抗元英雄熊飞和抗清英雄史可法、张煌言英勇殉国的悲壮和不朽。清朝的张尔荩为悼念史可法,撰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而这幅对联现在正悬在史可法祠墓“飨堂”前。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梅花朵朵风前舞”是薛姨妈说出的,表示上下两个五就像两朵梅花。这里薛姨妈用梅花比喻雪花,也暗指薛家,因为护官符有“丰年好大雪”指代薛家,而风指清风,暗喻清廷,这句话暗示薛家属于清廷阵营。作者此处用“梅花朵朵风前舞”也是一喉二歌,另一个用意是指那些民族英魂像一朵朵永不凋零的梅花在风前起舞。

梅花因其凌寒独自盛开的品质一直被视为不屈不挠之抗争精神的象征,正如当代用《红梅赞》里的红梅象征革命精神。《红楼梦》中用梅花象征着不屈的民族反抗精神,虽然那段历史终究止步于“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但是,在一切有民族气节的人们心中永远绽放,香飘万代。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快乐老年435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刘姥姥:假曹公之意,圆红楼之梦——薛宝钗上辈子是谁的考证2
下一篇: 红楼梦里,王熙凤与贾蓉究竟是什么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00:05 , Processed in 0.0782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