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4-30 13: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明诚
播报
编辑
讨论26
上传视频
宋代金石学家、收藏家展开3个同名词条
秒懂TA
一口气看完赵明诚,赵明诚是否一直深爱着李清照?
03:30
主要经历
宋代赵明诚,出生名门的翩翩佳公子!
02:21
人物关系
娶个千古才女当老婆,是种怎样的体验?
02:35
奇闻异事
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竟是暗讽她老公?
02:18
奇闻异事
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竟是暗讽她老公?
02:18
延伸阅读
只怕我自己会爱上你,也许有天会情不自禁
04:02
查看全部
收藏
2205
138
赵明诚(1081年-1129年),字德甫(一为德父),山东诸城人。宋代金石学家、藏书家、 [6]官员。 [7]右仆射赵挺之之子,金石学的开创者之一。由于欧阳修、赵明诚的开拓之功,金石学又称为“欧赵之学”。 [30]
赵明诚出身官宦、书香人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读经诵史,加上聪颖勤奋,成年后,便考入“太学”。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与女词人李清照结为夫妻。赵明诚嗜金石书画如命,婚后常典当衣物,鉴赏收买金石书画。入仕后,出任莱州太守、淄州太守。建炎元年八月丁巳,明诚起知江宁府。 [21]建炎二年(一一二八,戊申)正月,金人陷青州。 [22]次年五月,又奉召出任湖州知州,独身一人赴任,途中罹病,不久身亡。 [7]
赵明诚一生除去为官,常倾心执着于金石书画的搜集与研究,所撰《金石录》发扬了以金石证史的治学传统,在金石研究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对史学、考据学、文献整理和金石书法的研究,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7]
(概述图参考资料 [5])
人物关系
李清照
妻子
赵挺之
父亲
赵思诚
哥哥
赵存诚
哥哥
清源郡太夫人
妹妹
李格非
岳父
傅自修
外甥
谢克家
表兄
綦崇礼
表弟
陈师道
姨夫
全 名赵明诚
字德甫(一作德父)
所处时代宋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山东诸城龙都街道兰家村
出生日期1081年
逝世日期1129年8月18日 [13]
主要成就对两《唐书》多作订正;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主要作品《金石录》、《诸道石刻目录》 [28]、《古器物铭碑》 [28]
目录
1人物生平
▪汴京时期
▪青州时期
▪莱淄时期
▪南渡离世
2历史评价
▪总体评价
▪历代评价
3主要影响
▪金石证史
▪校勘学运用
▪史学思想
4轶事典故
▪求娶李清照
▪醉花阴斗词
▪赌书泼茶
5人物争议
▪纳妾之谜
▪死因之谜
6人物关系
7主要作品
▪个人著作
▪出版图书
8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汴京时期
崇宁三年,明诚官京师,见名人字画、奇器,辄脱衣布市易。后序:后或见古今名人字画,一代奇器,亦脱衣市易。尝记熙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14]
崇宁四年,十月乙丑,赵明诚除鸿胪少卿。《宋宰辅编年录》卷十一:十月乙丑朔,挺之既罢相,帝以挺之子存诚为衙尉卿,思诚为秘书少监,明诚为鸿胪少卿。挺之辞不敢当,乞收还成命。诏答不允。 [15]
崇宁五年,二月十五日,明诚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手迹。 [16]
青州时期
大观元年(1107)秋,赵明诚、李清照始居青州。 [17]
大观二年(1108)秋、重阳,赵明诚与友人李擢登仰天山。 [17]
大观三年(1109)端午,赵明诚与二兄导甫及李擢、于肇、谢克明再游仰天山。九月十三日,赵明诚与李擢、李跃游长清灵岩寺。冬十一月,文及甫在青州观赵明诚所藏蔡襄《进谢御赐书诗卷 》。 [17]
政和元年(1111)二月,王寿卿为赵明诚所藏徐铉《小千字文》真迹作跋。八月十五日,赵明诚与王蔚、李、傅察等三游仰天山。九月,赵明诚至泰山,得《唐登封纪号文》两碑。 [18]
政和三年(1113)四月六日,赵明诚自历下(今济南)赵奉高过灵岩。八月,赵明诚与太原王贻公登泰山,拓《秦泰山刻石》。 [18]
政和四年(1114)秋,赵明诚为李清照画像《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子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 [18]
政和五年(1115),赵明诚至洛阳天津桥之故基,得《汉司空残碑》。 [18]
政和六年(1116)三月四日,赵明诚复过灵岩寺,留题于《千佛殿记》碑侧。 [18]
政和七年(1117)秋,九月,赵明诚至东平友人刘跋家索《金石录》后序。 [18]
宣和三年(1121)四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赵明诚与陆彦承、赵守诚、赵克诚四游仰天山。不久,赵明诚赴莱州任所。八月十日,李清照到莱州。 [18]
莱淄时期
政和元年(1111),赵挺之冤案得以昭雪,他的三个儿子也相继恢复官职,再度进入官场,赵明诚被起复之后,曾任莱州、淄州郡守。在莱州三年,赵明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将《金石录》初步装帧完成。 [19]
赵明诚在莱州,曾将自己住处命名为“静治堂”,从这个雅号里,可看出赵明诚的癖好和追求。莱州三年,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赵明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将《金石录》初步装帧完成,里面还夹有驱除蠹虫的芸签,外面束着淡青色的丝带,每十卷为一帙(函)。公事之余,他每晚校勘二卷,跋题一卷。 [19]
淄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文物繁多,赵明诚忘寝废食,广为搜罗,孜孜以求,抢救了一批流失民间的文物。在淄州,有三件文物弥足珍贵,通过赵明诚的努力,得以留传后世:一是《汉成阳灵台碑》跋下注:“余为淄川,同官李荛,雷泽人,云冢正在城西南,盖《述征记》误也。”二是《唐淄州开元寺碑》跋:“右唐淄州开元寺碑,李邕撰并书,碑初建于本寺,后人移置郡廨屋下,余为是州,迁于便坐,用木为栏循,以护之云。”三是得平陆戈铭及盂姜盥铭,入《古器物铭》。 [19]
赵明诚还是朝廷的有功之臣。靖康元年(1126),许景衡在朝廷任中书舍人时,曾记有《赵明诚转一官制》云:“敕,逋卒狂悖,惊扰东州。尔为守臣,提兵帅属,斩获为多。今录尔功,进官一等。” [19]
南渡离世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丁末)明诚奔母丧南下,载书册文物十五车。<后序>:[建炎丁末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用物十余间,期明年再具舟载之。] [20]
八月丁巳,明诚起知江宁府。后序:[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知建康府(按此时为江宁府,后改建康府)。]据《景定建康志》卷十四大事表载,建炎元年七月翁彦国致仕。八月,起复朝散大夫、秘阁修撰赵明诚知府事,仍兼江南东路经制使。《要录》卷七,建炎元年八月丁巳,江宁奏彦国卒,乃起复直龙图阁赵明诚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自注:《日历》:明诚明年正月己亥除知江宁府。而建康知府题名,明诚以元年八月到任。案江宁要地,无缘彦国死半岁方除帅臣,盖《日历》差误。 [21]
建炎二年(一一二八,戊申)明诚守江宁。正月,金人陷青州。明诚青州故第所遗书册文物悉化为灰烬。 [22]
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己酉)明诚罢守江宁。 [23]五月八日,改江宁府为健康府。五月,至池阳,明诚被旨知湖州。六月十三日,明诚赴建康。 [38]
明诚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后序>:[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肓。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清照为文祭之。谢伋《四六谈麈》卷一:赵令人,号易安,其祭湖州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24]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总体评价
赵明诚一生致力于收集、整理和研究金石文字、古物字画、碑刻书籍等,著《金石录》一书,为金石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是北宋著名的金石学家。《金石录》对于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补史之缺,二是纠史之误,三是录存重要史料,四是补充旧注,五是增广见闻。宋代学者朱熹即以此书序次条理、辩证精博而极为称赏。清初学者谢启光亦赞扬其“考订精详,品骘严正,往往于残碑断简之中,指摘其生平隐慝,足以诛奸谀于既往,垂炯戒于将来,不特金石之董孤,实文苑之《春秋》。”有“旧学殿军”之称的晚清学者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中也评价说:“赵氏援碑刻以正史传,考据精慎,远出欧阳文忠《集古录》之上。于唐代事尤多订新旧唐两书之失。当时新史方行,而德夫屡斥其谬误,悉心厘正,务得其平;于旧书亦无所偏徇,真善读书者也。”肯定了赵明诚及其《金石录》在中国金石学上具有的重要学术地位。 [35]
历代评价
刘跂《学易集》:“东武赵明诚德甫,贵公子,酷嗜古学,仿欧阳公《集古》考定同异,为一家言。” [25]
洪适《隶释》:“赵君之书,证据见于精博。” [10]
洪迈《容斋四笔》:“东武赵明诚德甫,清宪丞相中子也。著金石录三十篇,上自三代,下讫五季,鼎、钟、甗、鬲、槃、匜、尊、爵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见于石刻者,皆是正伪谬,去取褒贬,凡为卷二千。” [26]
朱熹:“大略似欧阳修《集古录》,然铨序益条理,考证益精博。” [10]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东武赵明诚德甫,撰其所藏二千卷。盖仿欧阳集古,而数则倍之。本朝诸家蓄古器物款式,其考订详洽,如刘原父、吕与叔、黄长睿多矣。大抵好附会古人名字,如丁字即以为祖丁,举字即以为伍举,方鼎即以为子产,仲吉匜即以为偪姞之类,邃古以来人之生世夥矣,而仅见于简册者几何?器物之用于人亦夥矣,而仅存于今世者几何?乃以其姓字名物之偶同而实焉。余尝窃笑之。惟其附会之过并与其详洽者,皆不足取信矣。惟此书跋尾独不然,好古之通人也。” [10]
陈师道《后山居士集》:“正夫有幼子明诚,颇好文义,每遇苏黄文诗,虽半简数字必录藏,以此失好于父,几如小邢矣。” [11]
翟耆年《籀史》:“赵明诚,字德夫(甫),大丞相挺之季子。读书赡博,藏书万卷,悉亲是证,铅椠未尝去手。酷好书画,遇名迹,捐千斤不少靳,畜三代鼎彝甚富。” [12]
董斯张《吴兴备志》云:“尝怪德甫历官二千石,好古博雅,史不立传,又不附其父清宪公。仅于李格非传后,因妻以见名。建炎己酉,被旨知湖州,郡志莫考,复从易安金石录后序、祭湖州文及应天府志知之。岂以未尝莅任乎?何湖州之文名灼人耳目也。虽然有妻能文免仝秋草,嗜奇者得焉更侈为胜谈也。” [36]
冯达道序(谢世箕刻本):“赵德甫博雅名士,其精心妙鉴,毕殚是书,小可给尘谭,大可资椽史,稽古之功,过越庐陵远矣。” [27]
谢世箕跋:“三代以还,器物碑,款识铭记,与夫高文典册之鸿篇,断简残画之遗迹,从无辑而成书者,有之、自欧阳文忠公《集古录》始。赵德父效而为《金石录》,中所搜罗,广至二千,一一手为题跋,是正讹谬,信而有徵。 [27]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金石证史
赵明诚在《金石录》中,以金石刻考证传世文献多方面的讹谬,多有合理之处。尤其是根据碑刻特点,用以纠正传世文献中关于人物名号、生平仕履、地名、年号年代等方面的错误,具有很高的证史价值,取得了很大成就。 [31]
同时,赵明诚以金石补史,录存了大量珍贵史料。补充史书无传或史传过于简略的缺失,尤其是在补录人物生平事迹、所历官爵等方面,有很大贡献。 [32]
校勘学运用
校勘学在我国文献整理工作中的运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具体方法是经过历代学者一步步总结出来的。倪其心在其《校勘学大纲》一书中说:“从方法论而言,校勘的一般方法的实质就是比较分析和科学考证。”赵明诚的考订经史正符合了这一本质。他的校勘方法,在具体操作上,可谓死校与活校相结合。陈垣先生在其《校勘学释例》一书中把校勘的方法归纳为四种,即对校法、他校法、本校法和理校法。赵明诚也不自觉的运用了这四种基本的方法。而根据金石证史的特点,又以他校居多,重视对校,善于理校,偶尔还运用本校,对校勘的方法可谓驾轻就熟。 [33]
史学思想
赵明诚在长期金石证史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从《金石录》跋尾部分相关史论中可以看出,赵明诚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他秉承无神论的历史思想,反对谶纬符命,抵制异端邪说,重人事而轻天命,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就。同时,他还借用历史事件针砭时弊,形成了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他注重史德,主张力传信史,反对史书编写的猥并脱漏,认为史书语言应当言简意赅,这一切无不体现了他求真务实的治史原则。 [34]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求娶李清照
元宵节这天,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因为是在晚上,俩人的长相可能都没有看清。但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已赞赏不已,此时一见果然文如其人,便产生了爱慕之意。
赵明诚回去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赵挺之谈及此事。赵挺之不明就里,以为这字谜是儿子从庙会上看来的。他绞尽脑汁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恍然大悟:言与司合,乃词字也;安上已脱,乃女字也;芝芙去头,乃之夫二字也。词女之夫,原来儿子要娶的是个女词人。于是,赵挺之派人到李清照家求亲。 [3]
醉花阴斗词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政易安作也。按赵明诚喜金石刻,平生专力于此,不以词章名。《琅嬛记》所引外传不知何书,殆出自捏造。所云:明诚欲胜之,必非事实。 [37]
赌书泼茶
《<金石录>后序》中记载的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赌书泼茶”的典故。相传两人在青州隐居时,闲来无事最爱“赌书”,择水烹茶,一人说一件事,另一人则回答此事见于某书某卷某页某行。说对了,奖一杯茶,说错了,只能看着对方饮茶。李清照记性好,总能先一步喝到茶,不过赵明诚论才情也不遑多让。二人你追我赶,却不想喝得太开心将茶杯倾覆,大笑着作罢,余茶香盈室。 [8]
人物争议
播报
编辑
纳妾之谜
赵明诚纳妾的说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由王汝弼提出来,他在《论李清照》一文中以李清照的作品为证,确认赵明诚“蓄有姬妾”,原因不外乎就是男性对女性“色衰爱弛”的一贯态度。不过,王氏的这一新说直到90年代前后,才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其中的代表者如陈祖美、朱靖华等,他们一方面从李清照的诗文词中发现更多的证据,认定赵明诚确有纳妾之事,如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赵明诚临终之时“殊无分香卖履之意"。所谓“分香卖履”,语出《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引《曹操遗令》云:“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这一故实被看做是赵明诚纳妾的明证。又如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中“念武陵人远,烟锁奏楼"两句,“武陵人”一典,被解为出自刘义庆《幽明录》所载东汉刘晨、阮肇路遇仙女之事。"秦楼"一典,被解为出自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与仙人萧史之间的爱情传说。这两个典故均被指暗含赵明诚有纳妾之行为;另一方面对赵明诚纳妾的原因做了新的补充说明,一是因无嗣而纳妾,二是宋代纳妾成风使然。然而,与此同时,有的学者则否认赵明诚纳妾之说,如代表人物姚玉光,他侧重对李清照诗文词中“纳妾"说的相关证据进行逐一剖析辩驳,得出皆属“穿凿附会”的看法。由于姚玉光与陈祖美、朱靖华之间曾发生过几次激烈的争辩,赵明诚是否纳妾的问题一度成为一个学术热点。《文学遗产》在2003年第1期还专发王兆鹏。郭明玉《“李清照“内心隐秘”争鸣述评》一文,对这场争论进行总结,认为“赵明诚是否纳妾的问题,在无确切史料予以证明的情况下还只能看做是一种假说。” [9]
死因之谜
赵明诚之死, 对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影响极大, 在带有传记性质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叙忆了明诚病殁建康的全过程“ (明诚)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 至行在, 病痁。 七月末,书报卧病。 余惊怛, 念侯性素急, 奈何病痞, 或热, 必服塞药, 疾可优。 ……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 疟且痢, 病危在膏育。 ……八月十八日, 遂不起, 取笔作诗,绝笔而终。” 显然,李清照对这件事悔恨最深的是赵明诚病时, 她身在池阳,不能亲侍汤药, 以至明诚误服寒药, 导致病情恶化, 才有壮年早殁的惨事。 既有此说, 以后学者也就深信无疑。 [13]
其实,李清照此说大有偏颇, 按《本草纲目》云“ (黄芩)主治诸热黄疽, 肠僻泄痢……治热毒骨蒸, 寒热往来。 ” “ 柴胡主治寒热邪气, ……肺疟、 贤疟、 十二经之疟, 有热者皆可用之矣。 ” 黄芥、 柴胡不但可以退寒热, 治诸疟, 更能止 “泄痢” , 只不过 “柴胡之退热, 乃苦以发之, 散火之标也黄等之退热, 乃寒能胜热, 折火之本也” 。 治症的药理不同罢了。 据此,李清照所云赵明诚因黄答、 柴胡致泄痢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13]
实际上, 明诚因患重症疟疾而殁。 《后序》记录明诚病于 “痁” , 症状是 “或热” 、 “疟且痢” 。赵明诚所患是现代西医指的恶性疟疾, 它有别于间日疟和三日疟, 是疟疾中的重症, 因而其症状往往比较复杂, 发热时间也较长, 往往会引起凶险发作。 而赵明诚自“夏五月, 到池阳, 被首知湖州” , 到六月十三日告别妻子, 往行宫所在, 适值暑天, 蚊蚋增多, 正是疟疾的盛发季节, 而 “途中奔驰,冒大暑”,行旅途中,卫生条件较差,又因劳累过度,免疫能力减低,致使染疾。赵明诚病后,滞留建康,直至七月末,才“书报卧病”。照推算,明诚染疾至“书报”至少已迟延了一个月左右,及至李清照闻讯赶来,早已进入晚期。虽说,不能完全肯足赵明诚死于哪种类型的恶性疟,但是,从辩症角度看,痢泄不止,多属内脏疟原虫裂殖体增多,大量寄生于细胞内,部分血管被阻塞,导致肝脾肿大,功能减退,胃肠道粘膜出血感染,引起胃肠炎症和脾脏虚亏,使泄痢之症日益严重,以致早殁。而清照见到明诚时,病已至此,“仓皇不忍间后事”,半月之后,明诚既殁,清照陷入悲痛之中,按一时之念,猜度明诚死因,出现偏误,亦属正常。只不过,如今我们了解史实,又确有重实重真的必要,故作此考。 [13]
人物关系
播报
编辑
父亲
赵挺之(1040年—1107年),字正夫,北宋密州诸城县人,登进士第。初选登州教授,历官德州通判、太常少卿、吏部尚书、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崇宁四年(1105年)由左相蔡京力荐,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一月,赵挺之罢相,未几,病逝于汴京,享年68岁。赠司徒,谥“清宪”。 [5]
妻子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是北宋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之女。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2]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个人著作
著有《金石录》30卷。
出版图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