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9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12: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贾珍:潞王朱翊镠,一母同胞弟兄两个?+ 贾珍贾蓉,聚麀之诮?鹿指潞王 + 为什么说宁府除了石头狮子干净?秦可卿葬礼的一石多鸟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38】



9.10 贾珍:潞王朱翊镠
万历朱翊钧的爱弟,潞王朱翊镠这支,先分出来,安排在宁府。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

“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前文说过,一母同胞,实指万历帝朱翊钧和潞王朱翊镠,弟兄两个,弟是贾珍朱翊镠,兄是贾母万历帝。

“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

贾珍的胞妹惜春,还不到六岁,就是说,六七年前其父母还正常生育。而此时贾珍的儿子都已经十六岁了,为什么写“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呢?即便十年八年前生贾珍,也没问题。为什么要用“留”字呢?“留”字是在指出“镠”,“朱翊镠”的“镠”!

64回,贾琏垂涎尤二姐、尤三姐,“况知与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之诮”。

聚麀:

表面看是贾珍贾蓉父子两代乱伦。

《礼记·曲礼上》:“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郑玄注:“聚,犹共也。鹿牝曰麀。”

麀是母鹿,那跟母鹿聚麀的是什么?公鹿,还是“鹿”!

“鹿”者,“潞”也,潞王之“潞”,这父子二人都是“潞王”。历史上,明朝的潞王,也只有此二人:潞简王朱翊镠、潞闵王朱常淓。

为什么柳湘莲说宁府:“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

为什么在红楼梦这本书里,要把“淫”作为宁国府的特征?

因为宁府里安排了两个淫丧的皇帝,两个荒淫的潞王,都以“淫”为共同特征。

另外,作为藩王的潞王系,仅传两代,父子两人,所以两人聚麀,突出“鹿”,给读者指出“潞王”!而非这父子两人真的乱伦。

所以我们现在就能理解焦大之骂:爬灰、养小叔子。

爬灰,是两个潞王为父子,公公淫儿媳秦可卿,就是朱翊镠爬灰朱常洛。朱常洛本是淫丧,人所共知。而爬灰的结果就是聚麀,指出父子两人是“潞王”。

养小叔子,朱翊镠正是朱常洛唯一的小叔,所以焦大骂养小叔子,指出了贾珍和秦可卿的反面人物关系,叔侄。

焦大是粗人,说不出聚麀这样文绉绉的话来,却是在本书一九的开篇架构时,就告诉了读者:潞王父子,叔侄关系。

在尤二姐、尤三姐出场后,出现“聚麀”这词儿,甚至尤二姐、尤三姐也因淫和聚麀,展开了正面情节。同焦大骂“爬灰”一样,在反面,尤二姐、尤三姐既无聚麀之乱也不淫,在下节尤二姐、尤三姐的章节专门解读。

宁府的贾珍、尤氏夫妻俩,反面是父子,朱翊镠和其父隆庆帝。

贾珍是秦可卿朱常洛的小叔,尤氏正是亲爷爷,贾蓉是堂兄弟变作夫妻。所以前文说,贾珍“爬灰”秦可卿,等于秦可卿“养小叔”。

这样我们也就明白了,秦可卿虽然是淫丧,被爬灰,养小叔子,但看不出尤氏有任何吃醋、不疼爱这个儿媳,尽心尽力,延医治病。

第十回,尤氏说:“我说他:‘你且不必拘礼,早晚不必照例上来,你就好生养养罢。就是有亲戚一家儿来,有我呢。就有长辈们怪你,等我替你告诉。’连蓉哥我都嘱咐了,我说:‘你不许累掯他,不许招他生气,叫他静静的养养就好了。倘或他有个好合歹,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他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他?所以我这两日好不烦心,焦的我了不得。”

贾珍说:“可是。这孩子也糊涂,何必脱脱换换的,倘再着了凉,更添一层病,那还了得!衣裳任凭是什么好的,可又值什么?孩子的身子要紧,就是一天穿一套新的,也不值什么!”

为什么秦可卿生病时,把衣裳脱脱换换的?因为在红丸案中,司礼监秉笔太监崔文升,给朱常洛进的御药是大黄,泻药,朱常洛服药后一昼夜连泻三四十次,不停飙稀,不换衣裳行吗?

下回贾敬寿辰,秦氏强笑道:“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这公公婆婆是亲爷爷、亲叔叔,那朱常洛真是自己家的“女”孩儿。

所以秦可卿死,“贾珍哭的泪人儿一般”,“恨不能代秦氏之死”,完全不避嫌疑,众人忙劝:“人已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议如何料理要紧。”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贾蓉呢?没写!一日夫妻百日恩呐,竟然一句没写!无招胜有招,一笔不写,效果竟然胜过千言万语,红楼作者之笔,狡猾到什么程度?贾蓉不是买了个官吗?没有,是贾珍买的:贾珍心中打算定了主意,因而趁便就说要与贾蓉捐个前程的话。戴权会意,因笑道:“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贾珍忙笑道:“老内相所见不差。”原来不是为儿子,而是为这个儿媳丧礼上风光些!所见不差。

您有没有纳闷儿:到底是谁死了老婆?

所以看到了反面的人物及其关系,再看红楼梦中这些日常对话,就能发现说的都是反面的话,而且很贴切。因为红楼作者一手二牍,写的时候必须面对正面、反面两层人物进行构思,因此才能达到一喉两歌的效果,让我们正面听也可,反面听更妙!这也是检验某种观点解读红楼梦是否合理的方法之一,把解读出的反面人物代入这些人物出场的场景中,检验反面是否也都合理,是否一喉两歌,一判即明。

潞王朱翊镠的特征是:恩宠纵容,导致荒淫奢侈,但尚识大体。

纵容:第二回冷子兴就说了,“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

尚识大体:从贾珍待“上”,比如对荣府中老太太的礼敬、周到,甚至对贾赦贾政等长辈都礼敬有加。听闻贾敬死讯,贾珍店也不投,连夜换马飞驰,赶到是四更天,稽颡泣血,哭到天亮。再看待“下”,乌进孝年终来上供,贾珍虽然嘴上说,这个老砍头的,又来打擂台,还是命人带了乌进孝出去,“好生待他”。又把上供之物,派出等例,分给族中子侄。

荒淫:淫是宁府的招牌。写贾珍爬灰秦可卿,正是刻画其荒淫。还有“贾珍贾蓉,聚麀之诮”。贾敬百日,作完佛事,贾珍竟然当晚寻欢,去的是兄弟的外宅,寻的是妻子的妹妹,可谓“荒淫透顶”。

奢侈:丧事大操大办,奢侈靡费,贾珍的奢侈令人大跌眼镜。把儿媳的丧事硬是办成了国葬规模,严重超标。别的我们现在看不到了,但潞王陵尚存,营建规模超标的不像话了,还有那个搞笑的石像生,潞王陵的石像生,比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这二祖陵墓的石像生加起来还多二种,看二成啥了!

13回,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

“只要好看为上”!一句话,就把贾珍的奢侈刻画出来了。

所以细看秦可卿的葬礼,红楼作者一石多少鸟?

贾珍哭成泪人儿,暗示了贾珍爬灰秦可卿,指出了贾珍的荒淫。

贾珍办儿媳丧事,“尽我所有罢了”,“只要好看为上”,又指出了贾珍的奢侈。

秦可卿葬礼办成国葬规模,用万年不坏的棺材,原是坏了事的亲王老千岁的棺木,非常人可享,又指出秦可卿的皇帝身份。

秦可卿葬礼,有三人亡故,半年时间,莫名其妙,又指出1620年三个帝后的葬礼,也是半年时间。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作为王夫人朱由校的替身,治理丧事,指出了王熙凤、王夫人二人的身份。

黛玉之父,也此时亡故,贾琏办理丧事,又指出了黛玉的身份,和办理丧事的贾琏身份。

为贾蓉买官,又出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卖官鬻爵,一手遮天的时代背景,“大明、内相、大权”,“奉天承运之国”,“奉天洪建之朝”,这样明显的明朝标识。

又刻画了王熙凤魏忠贤爱揽事、尚谀,但治家理事确是一把好手,无人能出其右。独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任其所为,目若无人。

又通过送殡名单,指出了朱明皇家、明亡。

又揭露了北静王水溶的身份,在下节专门解说。

又预演了凤姐的女儿巧姐,以后便是这个农家二丫头,是永王。

又用回目中王凤姐、秦鲸卿,暗示了大鱼、龙,随后就修大观园。

数一数,十几个鸟了。红楼作者的构思之巧,设计之妙,绝了!



点击下一个:贾敬宾天,“扶柩回籍”问题探讨 + 腊月十二,贾珍起身,去干什么?为什么贾琏贾蓉送出三日三夜?+ 腊月十四,正是嘉靖帝死日!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9 16: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9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12: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贾敬宾天+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敬宾天,“扶柩回籍”问题探讨 + 腊月十二,贾珍起身,去干什么?为什么贾琏贾蓉送出三日三夜?+ 腊月十四,正是嘉靖帝死日!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39】



关于“扶柩回籍”,我们看两个线索:

一、贾敬死后,天子额外恩旨:“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

二、64回,贾敬送殡至铁槛寺,贾珍尤氏并贾蓉仍在寺中守灵,等过百日后,方扶柩回籍。

从圣旨到送殡至铁槛寺的说明,子孙尽丧礼毕,就是贾珍贾蓉等守灵过百日,然后要“扶柩回籍”。

书中既然重复强调了“扶柩回籍”,甚至圣旨中都说“扶柩回籍”,那我们就必须要注意后续的“扶柩回籍”。

首先了解下“扶柩回籍”大概需要多久?

贾敬原籍在哪里?第五回太虚幻境,宝玉一心只拣自己的家乡封条看,遂无心看别省的了,宝玉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

宝玉的“家乡”,警幻说“贵省”,所以原籍金陵,不会有错。

那么“扶柩回籍”,就是从京都送回原籍金陵下葬,入土为安。我们可参考黛玉父丧的时间,了解个大概即可。

14回,贾琏的随从昭儿从苏州回来说:“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

从九月初,到年底回来。实际没到年底腊月,“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得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所以十一月底,贾琏和黛玉就回来了。

贾珍“扶柩回籍”,还要算去程,看来至少要三四个月。注意:两个月时间肯定是不够的。

然后我们看贾珍何时“扶柩回籍”?

六月底,贾敬百日,作完佛事,贾珍贾蓉可以从铁槛寺出来满世界跑了,贾珍跑的第一个地方,便是尤二姐的外宅,干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找尤三姐寻欢,看来这一百天确实痛不欲生、度日如年呐。

“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柳湘莲悔婚,尤三姐自尽,“贾珍、贾琏等俱不胜悲恸”。八月,贾珍还没“扶柩回籍”。

贾琏七月份第一次去平安州,“见了节度,完了公事。因又嘱他十月前后务要还来一次,贾琏领命。”

贾琏起身去后,谁知凤姐心下早已算定,等贾琏走了,把尤二姐赚入大观园,然后大闹宁国府,说明这时是“十月前后”。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贾珍居然还在家,还没有“扶柩回籍”。

“且说贾蓉等正忙着贾珍之事,忽有人来报信,说有人告你们。”

这里只写忙着“贾珍之事”,却并未写明是什么事,先记下来。

贾珍看到凤姐来者不善,“忙命备马,躲往别处去了。”

凤姐骂贾蓉时,贾蓉说了这样一句话:“如今我父亲正要出殡,婶子若闹起来,儿子也是个死。”

“如今我父亲正要出殡”:庚辰本、己卯本完全一样,而且改的也完全一样:“如今我父亲正要出去送殡”。

看来,凤姐来之前,忙着“贾珍之事”,便是贾蓉说的,贾珍正在准备贾敬出殡之事,或者说送殡之事,就是“扶柩回籍”之事。

出殡:是把灵柩运到埋葬地或寄放的地点。

之前把贾敬灵柩送至铁槛寺,铁槛寺属于寄放的地点,用出殡、送殡都没错。现在要“扶柩回籍”送到埋葬地,用出殡、送殡也没错。

只是“如今我父亲正要出殡”,此话不妥,是贾敬出殡,贾珍是办理出殡之事,所以两个版本都改作“出去送殡”。对此应引起注意。

贾琏“将事办妥,回程已是将两个月的限了”,就是贾琏十月、十一月在外。贾琏回来后,看69回,这样描述:

“那日已是腊月十二日,贾珍起身,先拜了宗祀,然后过来辞拜,贾母等人和族中人直送到洒泪亭方回,独贾琏贾蓉二人送出三日三夜方回。一路上贾珍命他好生收心治家等语,二人口内答应,也说些大理套话,不必烦叙。”

并没写明贾珍起身干什么。结合上回贾蓉说“我父亲正要出殡”,或“出去送殡”的话,这里贾珍起身,应是“扶柩回籍”,所以贾母、族人送到洒泪亭。如果贾珍出门是其它事,不用这么大场面。

贾珍下次出现,已是八月初三,贾母八旬之庆,所以“扶柩回籍”的时间足够。从上文分析,贾珍“扶柩回籍”,两个月不够。从六月底过了百日,八月、十月贾珍都在家,说明腊月前没有“扶柩回籍”。那么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百日后,过了半年,才“扶柩回籍”?

如果百日后,秋天回籍,气候适宜,而且赶过年可能就回家了。为什么会选择腊月中旬走?寒风凛冽,路上要几十天,几乎肯定会遇到下雪,扶柩难行。而且过年到元宵节,都在路上度过,也不便祭祀。总之腊月这个时间的选择,很不合情理。

闭目想想,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却没有给出具体日期,比如:老太妃薨,宝玉生日,花了那么多笔墨,却连月份都含糊不清,为何?贾敬死日,贾敬出殡,都不知日期,不知月份,贾敬百日,也含糊其辞,时间不写。说有机密大事,也不写月日。初四灵柩进城,只知日不知月。初三娶尤二姐,还是不知月份。八月内柳湘莲进京,尤三姐自戕,却是知月不知日。尤二姐吞金自尽,还是只知腊月,不知日期。

一年到头,只有腊月十二,贾珍起身,只给了这一个具体日期。那这个明确的日期就要格外引起注意了,作者为什么要给这个日期?

我们前文说贾敬是嘉靖皇帝,老爷宾天却别有所指,大明亡国。所以说“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以家比国,家事消亡,不就是国亡吗?因此作者用贾敬,说国亡,这是第五回总预演中已明确的,所以我们对贾敬的“老爷宾天”,指大明亡国,不应感到吃惊,而是,很妙!

嘉靖皇帝的真正死日是哪天?1566年腊月十四。

贾珍起身,腊月十二,强调了一年中这个独一无二的日期。

贾琏贾蓉二人送出三日三夜方回。三日三夜,有无过分之嫌?

因为前一句已交待了族人送到“洒泪亭”。

古人送别的地方,有讲究,甚至有专用名词。

水路,则送到水边,“南浦”表示水边的送别之所。

比如:《九歌》中“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中“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陆路送别的地方,是“长亭”,十里长亭。

比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更是脍炙人口,无人不知。

这个“洒泪亭”,一看名字就知道,正是送别之所,十里长亭。为什么还要再送出“三日三夜”?

三日三夜:重复“三”,强调“三天”。

腊月十二、十三、十四,正是“三天”。

腊月十四,正是嘉靖皇帝真正宾天的日子。

腊月十四这一日,正是第三日!腊月十四这一夜,正是第三夜!

红楼作者用“腊月十二”、“三日三夜”这样特殊的方式,特意向读者指出:腊月十四,是贾敬这个嘉靖皇帝的死日。贾敬者,嘉靖也!

我们就明白了,为何贾敬百日后过了半年,贾珍才“扶柩回籍”。

看到“腊月十二”、“三日三夜”,便是腊月十四这日这夜,正是嘉靖皇帝宾天的日子,连这样的细节都吻合,我就更坚信,对贾敬是嘉靖皇帝的解读没有错。在读红楼时,多次的这种坚信,年积月累,让我相信看到了作者故意真事隐的“朱”丝马迹,才敢下笔写此文,和朋友们分享。而不是像有些网友批评的,一拍脑门,就认为贾敬是嘉靖,胡乱用谐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感受,和看到书中大量的“朱”丝马迹,需要细细分析,娓娓道来,不大可能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所以我总说一言难尽,只说结论没用。

宝玉生日,贾敬死日,贾敬百日,扶柩回籍,这些本可大大方方地交待,书中却故意遮掩,在遮遮掩掩的过程中,又透露各种线索。这正是红楼梦这本书一贯的写法,读书时碰到这种明藏暗露,比如:按时间算应是百日,却不写明百日,只写“作完佛事”。扶柩回籍,不明明白白地交待,却写什么“贾珍之事”,“我父亲正要出殡”,或“出去送殡”,写“贾珍起身”,却不写明起身干什么,让读者去猜。看到这些就要注意了,很可能作者有意在透露秘密,其中有“真事隐”。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凤姐哭骂:亲大爷的孝才五七?+ 红楼梦里,时间真的混乱吗?+ 贾敬宾天,在三月还是四月?所有事件,时间列表,都能对榫!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31 13: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9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14: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凤姐哭骂:亲大爷的孝才五七?+ 红楼梦里,时间真的混乱吗?+ 贾敬宾天,在三月还是四月?所有事件,时间列表,都能对榫!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40】



68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凤姐又哭骂贾蓉:“出去请大哥哥来,我对面问他,亲大爷的孝才五七,侄儿娶亲,这个礼我竟不知道。我问问,也好学着日后教导子侄的。”

亲大爷的孝才五七:

这个问题被各种解说,各有道理,但似乎都不够解得切。

大爷,是伯父,贾敬是贾琏的伯父没错,亲大爷呢?只能说凤姐嘴乖,说亲大爷显得两家亲近,就像贾蓉磕头,一直口称“儿子”。但错误也明显,贾珍、贾琏是族兄弟,亲伯父的解释总是不能服众。

五七:过五七是三十五天,甚至有人从凤姐这个“金句”,推出贾敬死日,是贾琏偷娶尤二姐的初三,前推三十天、三十五天,应该是月底、月初。这种盲人摸象,只看局部,不管整体的解读,经不起验证。贾琏偷娶尤二姐的初三,前推三十天,正是“初四灵柩进城”。即便再往前推五天,贾敬宾天,时间也不够:飞马报信,贾珍告假,礼部具本请旨,天子诏问下旨,贾珍店也不投,连夜换马赶回,连夜分派预备,择于初四灵柩进城。别说五天时间不够,十天也不够。

凤姐这句话,看似骂贾蓉,说贾琏,但却是问贾珍!请注意看,作者指出的其实很清楚:“出去请大哥哥来,我对面问他。”是对面问贾珍的话!而且还补了一句:“我问问,也好学着日后教导子侄的。”三个“问”字,强调问贾珍。

大爷:除了伯父之意,“爷”字本身就是“爷爷”的意思,比如:大爷、二爷,是跟大奶奶、二奶奶同辈的“爷爷奶奶辈”的人物。

亲大爷:贾珍朱翊镠,跟贾敬嘉靖帝是什么关系?亲爷爷孙子。所以作者一直强调问贾珍,在反面,死者贾敬正是贾珍的亲爷爷。作者用这个明显错误的“亲大爷”,指出贾珍的身份,是嘉靖的亲孙子!

这里跟说秦可卿“养小叔子”一样,小叔子、小叔,是用了汉字的多义。“大爷”也有多义,伯父、爷爷,看似说贾琏的非亲伯父,反面其实是贾珍朱翊镠的亲爷爷,所以说“亲大爷”才对。

五七:又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单七祭礼隆重,双七称为“空七”,亲友不来,孝子也不哭灵,所以一般只说头七、三七、五七、七七这些单七,不说六七、四七这些双七。

在做七中,五七祭仪尤重,除了隆重祭奠,还要办酒席,还要请僧道放焰口,念经超度。据说这是死人最后回来看看家人,然后就去投胎了,或去阴司居住了。有些地方还有召唤仪式,让儿子打着灯笼在房顶上大喊“爹爹回来!”能回来吗?我的神呀!My God!卖糕的!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人信!

七七,也称断七,也是隆重祭奠,祭过七七,烧七就完了。其后便是百日祭,俗称过百日,也简称百日。

注意,做七、烧七是个时间点的概念,不是时间段的概念。比如:三七,是在第二十一天才能做七,在第二十天都不能做七,因为二十天也没到三七。再如:58回,老太妃薨,“在大内偏宫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就是做完三七,便起灵去先陵。

那么凤姐为什么说“亲大爷的孝才五七”?

五月初三,贾琏娶亲,距三月十九贾敬宾天,四十五天。

五七,是第三十五天;七七,是第四十九天。

五七,是四月二十三,已经烧过了;七七,是五月初七,还没到。

所以说,“亲大爷的孝才五七”,没有任何问题。

64回,贾母回家,按离家后“一月光景”,应在四月十五左右。“又过了数日,乃贾敬送殡之期”,送至铁槛寺。

从作者用字“数日”,应不超过十日。到五七,四月二十三日,没超过十日。所以可看出,贾敬送殡之期,应该就是五七,做过五七祭礼后,送殡至铁槛寺。老太妃是三七出殡,贾敬是五七出殡,秦可卿是七七出殡,都符合丧葬仪礼习俗。

而且,这一年中,前后事件时间都能对上:

二月二十五,老太妃薨。此时岫烟当了棉衣,换了夹的,其他人还都穿棉衣,符合此二月下旬的季节。

三月十五,老太妃三七,起灵去先陵,这天贾母离家,去送殡。符合清明节后不久,也符合“春困”的暮春时节。

三月十八,宝玉生日。正是牡丹盛开之时,香菱、芳官等人斗草,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牡丹亭与设寿筵的芍药圃相邻。牡丹、芍药不会同时开花,“立夏观芍药”,这是千百年来人们的经验总结。此时芍药尚未开花,更不会是花瓣落了一身的落英状态,所以说湘云醉眠芍药是作者故意错,跟其它那么多故意错一样,不足为奇。湘云醉眠的不应该是芍药,应是“木芍药”,牡丹。“木”是朱明关键字,“木芍药”在77回宝玉特意提到。

三月十九,贾敬宾天。原话是:“老爷宾天了!”

四月初四,灵柩进城。距贾敬宾天有半月时间,贾珍连夜赶回,连夜分派预备,半月时间才够。

四月十五左右,贾母回家,贾珍贾蓉跪着扑入贾母怀中痛哭。从贾母离家这天,起灵去先陵,到贾母回家,“得一月光景”。

四月二十三,贾敬五七,做过祭礼,送殡至铁槛寺。符合贾母回家后,“又过了数日,乃贾敬送殡之期”。贾珍、尤氏并贾蓉仍在寺中守灵,等过百日。

五月初三,贾琏偷娶尤二姐。老太妃薨时,敕谕天下:“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即从二月二十五到五月二十五,庶民皆不得婚嫁。所以凤姐安排张华告贾琏:“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停妻再娶。”如晚一个月的初三娶尤二姐,就没有“国孝一层罪”。

六月二十八,贾敬百日。符合“两个月光景”,贾珍在铁槛寺作完佛事,就可回家了。晚间回家时,因与他姨妹久别,竟要去探望。尤二姐对贾琏说“我如今和你做了两个月的夫妻”,从上月初到本月底,所以说“两个月”,时间都符合。

六月二十九,兴儿来请贾琏,说老爷叫呢。贾琏又忙问:“昨日家里没人问?”兴儿道:“小的回奶奶说,爷在家庙里同珍大爷商议作百日的事。”

六月三十,贾琏说远差,“出了月”起身,得半月工夫才回来。符合说话时是月底,就是隆儿说的机密大事,去平安州。

七月初,贾琏奔平安州。方走了三日,路遇薛蟠、柳湘莲,聘尤三姐。柳湘莲说:“等弟探过姑娘,不过月中就进京的。”月中,即七月中旬,柳湘莲可进京,按路程算时间也合适。

七月中旬,贾琏回家,把柳湘莲的定礼鸳鸯剑交给尤三姐。

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柳湘莲悔婚,尤三姐自尽。

所有这些,前后时间,都能对榫。

这一年的时间清楚,不像有人认为的:红楼梦里的时间是乱的,是小说时间,不必当真!或者像有人说的,红楼梦里的时间理不出来!说理不出来,是自己没去仔细梳理。不仅这年的月份、日期能理出来,一到八十回的年份也能理出来,红楼梦里,时间不乱。

如贾敬死在四月,这些前后时间就对不上了。



点击下一个:贾蓉:潞王朱常淓 + 贾蓉重复多次的“太爷”是谁?你留神看太爷!+ 太爷是曾祖辈,贾蓉是嘉靖帝曾孙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1-01 1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9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9: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刘姥姥//李自成+王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刘姥姥、板儿:李自成、李过 + 板儿是凤姐的侄儿?刘姥姥说带你侄儿来,谁的侄儿?作“煞事”来!+ 北京话“姥姥”什么意思?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7】



10.19 刘姥姥:李自成
前文解妙玉时,已解过刘姥姥是李自成,解探春时,也解过板儿是李自成的侄子李过。本节集中解读刘姥姥李自成,对解过的内容,只简要陈述结论。

小说对人物出场的安排,没有随随便便写的,比如金庸小说中:任大小姐、东方不败的出场,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甚至欧阳克的出场,都是作者精心设计过的。红楼梦中人物出场,也是一样。

前四回,红、绿双方主要人物出场后,第五回曲演红楼梦,对整部书做了大预演,随后正式出场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花袭人吴三桂,和宝玉初试云雨情;另一个是刘姥姥李自成,一进荣国府。

吴三桂、李自成,导致大明亡国、中原沦丧的两个“罪魁祸首”,最先粉墨登场,符合本书大框架,和讲反面故事的结构层次。“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不是“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出场的先后、时机,大有讲究。再如:宝玉出场,黛玉出场,一定是在薛家之前,而薛家出场之后,敌对双方两面的框架才搭起来了,才曲演红楼梦,如此等等,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

我们看刘姥姥李自成的首次出场。还是注意错误、异常、重复强调这些常用手法。

既然刘姥姥一天之内就能到贾府打个来回,开始却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说起这“小小一个人家”,从正面解释下“千里之外”?

狗儿之祖,“昔年与凤姐之祖”,“连了宗认作侄儿”。那么,狗儿也应是凤姐的“侄儿”辈,狗儿的岳母刘姥姥其实和凤姐平辈,狗儿的儿子板儿怎么成了凤姐的“侄儿”?

还有一个重复也很明显:6个“成”字。

“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

“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

“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

“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

“不然那银子钱自己跑到咱家来不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成”是个常用字,几乎每回都有,本不稀奇。但这一页之内,密集出现6次重复的“成”字,用在刘姥姥这个“李自成”出场之时,我认为不是凑巧,是前文多次讨论过的重复强调之法。

狗儿急道:“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看刘姥姥是怎么答的:“谁叫你偷去呢!”小子儿:偷去,不成!打劫,成!哈哈哈!当然,这个只当笑话看下就成。

“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说明“务农”。

“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再次强调薄田,务农。

上句刚说狗儿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下句又强调“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却写“又无儿女”的话!谁无儿女?刘姥姥还是李自成?李自成确实“无儿女”,绝后了。

刘姥姥才入堂屋,“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

李自成进京,崇祯帝头悬,从反面,才能看懂这个“头悬”之意。

甲戌本是“头悬目眩”。庚辰本:原也是“头悬目眩”,被涂改过,改作“头眩目晕”。所以我们说,原文中的有些错误,是红楼作者故意写错的,是错误提醒读者,反面有真事隐。而抄书者的涂改,可能有些是抄错了,涂抹后改对了;可能有些是把作者故意写错的地方,改通顺了,却不是作者原意。这两种可能性,至少我们都要考虑到。

刘姥姥正和凤姐儿说话,贾蓉来了,凤姐笑道:“你只管坐着,这是我侄儿。”

贾蓉来借玻璃炕屏,求凤姐:“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

凤姐笑道:“也没见你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

当面的刘姥姥、板儿,正是“王家的”,所以凤姐提醒读者“只是看不见”,凤姐叫“蓉哥回来”,却只管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的神”,说“这会子有人”!让贾蓉“你且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表面看,这里暗示凤姐和十七八岁的俊俏少年贾蓉有私情,但红楼梦是血泪之书!不是写情之书!这里反面在写什么?

看刘姥姥怎么说?“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出了半日的神”,这明显是说给读者听的话,提醒读者“出神”思考,“这会子有人”!是什么人?正是“王家的”人,当面的刘姥姥、板儿。前后一直都在重复强调“侄儿”!甚至把东府的贾蓉特意安排来表演一下“侄儿”。刘姥姥重复说的“你侄儿”,是谁的“侄儿”?

在这出戏,刘姥姥和板儿才是主角。

前面指出了,凤姐儿和刘姥姥平辈,板儿不是凤姐的“侄儿”,是谁的“侄儿”?是刘姥姥李自成的“侄儿”,李过,前文在探春中已解。所以“只顾吃果子咧”,果、过谐音,用板儿吃“果”子,提醒读者这个侄儿李“过”之名。“连吃的都没有”,所以“作煞事来”!

甲戌本、庚辰本都没有把“煞”字改成“啥”。

“煞”字何意?

康熙字典:【廣韻】俗殺字。

人们常用:凶神恶煞!天煞!煞星!指的都是什么样的狠角色?

梅超风夫妇那对儿恶鬼叫什么?“黑风双煞”!做的是什么恶事?

甲申之难,李自成、李过他们来京城,做的就是“煞事”!

所以,周瑞家的提醒读者:“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一个侄儿来了?”

看看,重复了多少个“侄儿”?“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一个侄儿来了?”还说“亲侄儿”!

这些话,都要从反面看,才能解其中味。

这里又嫁接了王熙凤魏忠贤当政时,赈济灾民的历史,很巧妙。

另外,在北京,如果有人冲你说“姥姥!”那可不是尊称,也不是什么友善的话。哈哈哈!红楼作者真逗。



点击下一个:刘姥姥的螃蟹账: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 螃蟹诗讽刺谁?满清?李自成?饕餮王孙?横行公子?于今落釜成何益?空余禾黍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9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9: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刘姥姥的螃蟹账: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 螃蟹诗讽刺谁?满清?李自成?饕餮王孙?横行公子?于今落釜成何益?空余禾黍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8】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湘云做东,请贾母等赏桂花、吃螃蟹,然后宝玉和姊妹们作菊花诗、螃蟹咏,完后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

刘姥姥一出场,就先做了个算术题,算螃蟹账,算得读者云山雾罩,各种解释姥姥的数学!

阿弥陀佛!我们来看下刘姥姥算的螃蟹账:

周瑞家的道:“早起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秤两个三个。这么三大篓,想是有七八十斤呢。”

三大篓,总共七八十斤,二百个左右,符合吃螃蟹场景的人数,主人、丫鬟各十多人,不超过三十人,每人吃不到五个,总共预备二百个螃蟹足够。不宜把“七八十斤”理解为一篓。

一篓不到三十斤,六七十个螃蟹,比较正常。如果一篓七八十斤、二百个螃蟹,则螃蟹数就不合适了,总共六百个螃蟹,够请客百人了。

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到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五分一斤,十斤五钱:没问题。

五五二两五:算了个“五十斤”,二两五。算“五十斤”干什么?

三五一十五:三是什么?五又是什么?怎么就算了“一十五”两?从下句“再搭上酒菜,一共到有二十多两银子”看,这个“一十五”,显然是“一十五”两。没人能说清这“一十五”两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人说这“一十五”两是五桌酒菜等等的“强解”,我都不屑反驳。

因为这个“三”和“五”怎么理解都不对。

“三”勉强可看作“三大篓”,那么“五”呢?一百斤才五两,既没有一个“一百斤的五两”,也没有三个“一百斤的五两”。

如果刘姥姥真要算清这“三大篓”、“七八十斤”的螃蟹账,则:“十斤五钱”后,即使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农妇,对“八十斤”,也能一口报出“四两”。十斤是半两,八个半两,还不知道是“四两”吗?其复杂程度不比“五五二两五”高。刘姥姥可是个人精,如果能算出“十斤五钱”,五十斤是“二两五”,却没能力算出“八十斤”是几两,那人家会开口来算这个螃蟹账吗?

“三五一十五”:怎么算都不对!

也有人说,是刘姥姥算错了,一个不识字的农妇,算错账也正常。还有人说,刘姥姥是故意算错的,有意说“二十多两银子”,是提醒贾府的人,这次还想要“二十两银子”,因为上次得了“二十两银子”。我只想说,不能“以不堪之心度姥姥之腹”,记得上次吗?“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况且,刘姥姥这话是对平儿、周瑞家的等几个下人说的,这些人能决定给银子的事吗?

“三五一十五”:照旧,是个错误提醒。而且,是刘姥姥的错误提醒!在提醒读者什么?提醒前面那个不知所云的“五五二两五”。

“三五一十五”是针对上句“五五二两五”说的:“五五二两五”有三个“五”,三个“五”是“三五一十五”,还剩“二”和“两”,也是两个数字。“一十五”再加剩下的“二”和“两”,是“十九”!

“五五二两五”:原来是五个数字,这五个数加起来,是“十九”!

这便是“三五一十五”提醒的秘密,提醒了一半,话不敢说透。尤其是对敏感日期“十九”,绝不能把话说明。

李自成进京,甲申之难,正是三月十九!

这回的回目,写的是“第三十九回”:“三”、“十九”。

偏偏在三十九回,刘姥姥李自成就来了?

是巧合吗?我认为不是。

看看“第十九回”的内容:“昼暖玉生烟”,隐着“月明朱有泪”!“耗子偷香玉”,隐着“满清窃江山”!

宝玉生日,怡红夜宴,掷骰子出现“三”个“十九”点!不能把这些都仅仅看作是巧合,红楼梦一手二牍,开篇就说了是“真事隐”!



既然刘姥姥关注螃蟹账,我们就看看螃蟹的来源,和“螃蟹诗”。

螃蟹来源:是薛家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薛宝钗和薛蟠说,要几篓来。所以螃蟹来自“薛家”、“田上”出的。

螃蟹:是“虫”,螃蟹二字也都是“虫”旁。螃蟹诗到底讽刺谁?

注意:薛家满清,“虫鼠偷玉”,薛蟠、薛蝌名也都是“虫”旁;而刘姥姥李自成是“母蝗虫”,也是“虫”。

三首“螃蟹诗”,既有讽刺满清的,也有讽刺刘姥姥李自成的。

宝玉说:“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其诗为:

持鳌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前句满清,后句李自成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前句李自成,后句薛蟠
脐间积冷馋忘忌,脂上沾腥洗尚香。 ——满清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李自成
宝玉说“持螯”,首句却写“持鳌”,这是明显的错误提醒。

宝玉的奇怪药方,谜底是“胎儿龟蛋”,是把多铎、多尔衮,甚至福临等人都骂作王八蛋,所以“鳌”这个“大龟”句,是指满清。

下句又泼又擂兴欲狂,却指李自成进京后的“狂”。满清入京后,相对比较谨慎,并无农民军进京的“狂”态。

饕餮王孙:还指李自成,进京后用“饕餮”二字很合适,与“母蝗虫”异曲同工。王孙呢?刘姥姥出场时说“这小小之家,姓王”,正是“王孙”。其实,“王成”这个姓名,可看作化自“闯王李自成”,是向读者提醒李自成。

横行公子:如果问红楼梦中有一人能称作“横行公子”,是谁?无疑是薛蟠。所以此句讽刺的无肠、无情、横行,是指横行中原、无情杀戮的薛家满清。

颈联:冷、腥,都是满清关键字。

尾联:为人美口腹,一生忙,显然是讽刺李自成的结局。一生忙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不符合满清,却符合李自成。



黛玉的螃蟹诗,讽满清: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鳌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满”字,“清”字,很明显。

“鳌”,跟宝玉骂“王八”一样。满壳凸“香玉”,指“偷香玉”。

卿八足:清八旗,太明显了。

桂拂清风:“桂”喻吴三桂,“清风”喻满清。



宝钗的螃蟹诗,讽李自成: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惺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首联:讽李自成在京城举觞狂欢。京城人口盼“金秋”,是宝钗自抬身份,满清打着“为明剿贼”的旗号,意为京城官民都盼他们来。跟满清记录的清初史料一个调调:简直是圣君入主,“老幼焚香跪迎”。

颔联:横行霸道,也无章法。皮里春秋,本是心里有数,“空黑黄”却相当于讽刺“胸无点墨”。这两句是讽刺李自成在京的表现,并无经天纬地之才,肚里“空黑黄”。

颈联:“惺”也是错误提醒,宝玉诗颈联是“冷、腥”,指满清。敌腥、防冷,则是讽刺李自成与满清为敌,不堪一击。

尾联:跟宝玉诗尾联一样,落釜为人美口腹,一生空忙。“成何益”的“成”,可指李自成。月浦,月下成水,月、水分别是明、清关键字。禾黍,是农人所种,李自成正是农人,空忙一场,禾黍终为他人收割,也是讽刺李自成的结局。



《明季北略·卷二十三·补遗》中,记载了“李自成咏螃蟹诗”。未知可信度,仅列出如下:

(李自成)年十六,夏月,师以雨过云收,命联云:“雨过月明,顷刻顿分境界”。自成云:“烟迷雾起,须臾难辨江山”。

又秋日,进蟹,师命咏螃蟹诗。自成赋云:

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
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簖暗偷营。
双螯恰似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
只怕钓鳌人设饵,捉将沸釜送残生。
师见诗,谓异时虽有好日,终是乱臣贼子,不获令终。



点击下一个:茗玉是谁?十七岁死了!+ 在潇湘馆一直说窗纱?刘姥姥是母蝗虫?是个庄家人罢?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为什么认木头?黄松的!茄鯗?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2-01-06 10: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9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0: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刘姥姥+螃蟹诗】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刘姥姥的螃蟹账: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 螃蟹诗讽刺谁?满清?李自成?饕餮王孙?横行公子?于今落釜成何益?空余禾黍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8】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湘云做东,请贾母等赏桂花、吃螃蟹,然后宝玉和姊妹们作菊花诗、螃蟹咏,完后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

刘姥姥一出场,就先做了个算术题,算螃蟹账,算得读者云山雾罩,各种解释姥姥的数学!

阿弥陀佛!我们来看下刘姥姥算的螃蟹账:

周瑞家的道:“早起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秤两个三个。这么三大篓,想是有七八十斤呢。”

三大篓,总共七八十斤,二百个左右,符合吃螃蟹场景的人数,主人、丫鬟各十多人,不超过三十人,每人吃不到五个,总共预备二百个螃蟹足够。不宜把“七八十斤”理解为一篓。

一篓不到三十斤,六七十个螃蟹,比较正常。如果一篓七八十斤、二百个螃蟹,则螃蟹数就不合适了,总共六百个螃蟹,够请客百人了。

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到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五分一斤,十斤五钱:没问题。

五五二两五:算了个“五十斤”,二两五。算“五十斤”干什么?

三五一十五:三是什么?五又是什么?怎么就算了“一十五”两?从下句“再搭上酒菜,一共到有二十多两银子”看,这个“一十五”,显然是“一十五”两。没人能说清这“一十五”两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人说这“一十五”两是五桌酒菜等等的“强解”,我都不屑反驳。

因为这个“三”和“五”怎么理解都不对。

“三”勉强可看作“三大篓”,那么“五”呢?一百斤才五两,既没有一个“一百斤的五两”,也没有三个“一百斤的五两”。

如果刘姥姥真要算清这“三大篓”、“七八十斤”的螃蟹账,则:“十斤五钱”后,即使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农妇,对“八十斤”,也能一口报出“四两”。十斤是半两,八个半两,还不知道是“四两”吗?其复杂程度不比“五五二两五”高。刘姥姥可是个人精,如果能算出“十斤五钱”,五十斤是“二两五”,却没能力算出“八十斤”是几两,那人家会开口来算这个螃蟹账吗?

“三五一十五”:怎么算都不对!

也有人说,是刘姥姥算错了,一个不识字的农妇,算错账也正常。还有人说,刘姥姥是故意算错的,有意说“二十多两银子”,是提醒贾府的人,这次还想要“二十两银子”,因为上次得了“二十两银子”。我只想说,不能“以不堪之心度姥姥之腹”,记得上次吗?“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况且,刘姥姥这话是对平儿、周瑞家的等几个下人说的,这些人能决定给银子的事吗?

“三五一十五”:照旧,是个错误提醒。而且,是刘姥姥的错误提醒!在提醒读者什么?提醒前面那个不知所云的“五五二两五”。

“三五一十五”是针对上句“五五二两五”说的:“五五二两五”有三个“五”,三个“五”是“三五一十五”,还剩“二”和“两”,也是两个数字。“一十五”再加剩下的“二”和“两”,是“十九”!

“五五二两五”:原来是五个数字,这五个数加起来,是“十九”!

这便是“三五一十五”提醒的秘密,提醒了一半,话不敢说透。尤其是对敏感日期“十九”,绝不能把话说明。

李自成进京,甲申之难,正是三月十九!

这回的回目,写的是“第三十九回”:“三”、“十九”。

偏偏在三十九回,刘姥姥李自成就来了?

是巧合吗?我认为不是。

看看“第十九回”的内容:“昼暖玉生烟”,隐着“月明朱有泪”!“耗子偷香玉”,隐着“满清窃江山”!

宝玉生日,怡红夜宴,掷骰子出现“三”个“十九”点!不能把这些都仅仅看作是巧合,红楼梦一手二牍,开篇就说了是“真事隐”!



既然刘姥姥关注螃蟹账,我们就看看螃蟹的来源,和“螃蟹诗”。

螃蟹来源:是薛家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薛宝钗和薛蟠说,要几篓来。所以螃蟹来自“薛家”、“田上”出的。

螃蟹:是“虫”,螃蟹二字也都是“虫”旁。螃蟹诗到底讽刺谁?

注意:薛家满清,“虫鼠偷玉”,薛蟠、薛蝌名也都是“虫”旁;而刘姥姥李自成是“母蝗虫”,也是“虫”。

三首“螃蟹诗”,既有讽刺满清的,也有讽刺刘姥姥李自成的。

宝玉说:“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其诗为:

持鳌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前句满清,后句李自成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前句李自成,后句薛蟠
脐间积冷馋忘忌,脂上沾腥洗尚香。 ——满清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李自成
宝玉说“持螯”,首句却写“持鳌”,这是明显的错误提醒。

宝玉的奇怪药方,谜底是“胎儿龟蛋”,是把多铎、多尔衮,甚至福临等人都骂作王八蛋,所以“鳌”这个“大龟”句,是指满清。

下句又泼又擂兴欲狂,却指李自成进京后的“狂”。满清入京后,相对比较谨慎,并无农民军进京的“狂”态。

饕餮王孙:还指李自成,进京后用“饕餮”二字很合适,与“母蝗虫”异曲同工。王孙呢?刘姥姥出场时说“这小小之家,姓王”,正是“王孙”。其实,“王成”这个姓名,可看作化自“闯王李自成”,是向读者提醒李自成。

横行公子:如果问红楼梦中有一人能称作“横行公子”,是谁?无疑是薛蟠。所以此句讽刺的无肠、无情、横行,是指横行中原、无情杀戮的薛家满清。

颈联:冷、腥,都是满清关键字。

尾联:为人美口腹,一生忙,显然是讽刺李自成的结局。一生忙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不符合满清,却符合李自成。



黛玉的螃蟹诗,讽满清: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鳌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满”字,“清”字,很明显。

“鳌”,跟宝玉骂“王八”一样。满壳凸“香玉”,指“偷香玉”。

卿八足:清八旗,太明显了。

桂拂清风:“桂”喻吴三桂,“清风”喻满清。



宝钗的螃蟹诗,讽李自成: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惺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首联:讽李自成在京城举觞狂欢。京城人口盼“金秋”,是宝钗自抬身份,满清打着“为明剿贼”的旗号,意为京城官民都盼他们来。跟满清记录的清初史料一个调调:简直是圣君入主,“老幼焚香跪迎”。

颔联:横行霸道,也无章法。皮里春秋,本是心里有数,“空黑黄”却相当于讽刺“胸无点墨”。这两句是讽刺李自成在京的表现,并无经天纬地之才,肚里“空黑黄”。

颈联:“惺”也是错误提醒,宝玉诗颈联是“冷、腥”,指满清。敌腥、防冷,则是讽刺李自成与满清为敌,不堪一击。

尾联:跟宝玉诗尾联一样,落釜为人美口腹,一生空忙。“成何益”的“成”,可指李自成。月浦,月下成水,月、水分别是明、清关键字。禾黍,是农人所种,李自成正是农人,空忙一场,禾黍终为他人收割,也是讽刺李自成的结局。



《明季北略·卷二十三·补遗》中,记载了“李自成咏螃蟹诗”。未知可信度,仅列出如下:

(李自成)年十六,夏月,师以雨过云收,命联云:“雨过月明,顷刻顿分境界”。自成云:“烟迷雾起,须臾难辨江山”。

又秋日,进蟹,师命咏螃蟹诗。自成赋云:

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
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簖暗偷营。
双螯恰似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
只怕钓鳌人设饵,捉将沸釜送残生。
师见诗,谓异时虽有好日,终是乱臣贼子,不获令终。



点击下一个:茗玉是谁?十七岁死了!+ 在潇湘馆一直说窗纱?刘姥姥是母蝗虫?是个庄家人罢?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为什么认木头?黄松的!茄鯗?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2-01-06 10: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9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0: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刘姥姥+大倭瓜】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茗玉是谁?十七岁死了!+ 在潇湘馆一直说窗纱?刘姥姥是母蝗虫?是个庄家人罢?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为什么认木头?黄松的!茄鯗?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9】



吃完螃蟹,刘姥姥就来了:刘姥姥接茬螃蟹,是用“接茬法”,暗示了螃蟹讽刺的就是刘姥姥这个“坡仙曾笑一生忙”的李自成。

刘姥姥多次重复“庄家人”、“庄家活”、“庄家忙”,强调李自成的“庄家人”特征。

刘姥姥讲故事,“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李自成本为驿卒,所以说“歇马凉亭”。

刘姥姥说“下雪”,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小姑娘“茗玉”,抽柴烤火,结果贾府的马棚就着火了,这是鞭挞李自成放火:攻陷昌平后,放火焚烧十二陵享殿;离京时又放火烧了皇宫。注意是马棚着火,李自成属马,马棚里站个马是“闯”字。

第二个故事,刘姥姥说一个老奶奶原来该绝后,因天天吃斋念佛,菩萨给了个孙子。反面指出李自成“绝后”的特征。

“宝玉心中只记挂着抽柴的故事”,为什么?宝玉说“不如咱们等下头场雪,请老太太赏雪岂不好?咱们雪下吟诗”,重复强调“雪”!林黛玉更强调:“咱们雪下吟诗?”不如“雪下抽柴”。

雪,是“雪满”。下雪,是大背景。

刘姥姥说:“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惜。“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

刘姥姥说:“我们村庄上的人还商议着,要打了这塑像,平了庙呢。”宝玉说“平了庙,罪过不小!”

这些话,反面都在说什么?

“茗玉”是“明玉”,即明朝皇权。“庙”字,本有“朝廷”之意。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领着“村庄上的人”,打了崇祯皇权,平了崇祯朝廷,罪过不小!茗玉十七岁,一病死了,不就是“甲申之难”吗?

这跟“雪满”有什么关系?

如果不是“下雪”,不是皇太极灭掉洪承畴所领十三万明军精锐,那么李自成军能攻下京城、平了庙吗?茗玉会十七岁就一病死了吗?

宝玉“信以为真”!这是明显说给读者的话:刘姥姥说的,为真!

宝玉让茗烟去找“茗玉”的庙,茗烟没找到,回来说“东北上,田埂子上才有一个破庙”,庙里是个“青脸红发的瘟神”。

东北、破庙,青脸、瘟神,正是满清朝廷!

李自成平了庙,明朝廷已经找不到了,结果却成了“雪满”的庙,这讲的不就是明、清历史吗?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贾母领着刘姥姥先到了哪里?黛玉的潇湘馆!作者有意写刘姥姥在潇湘馆前跌了一跤,“跌跤”意指吃过亏。

“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说“窗纱”,在潇湘馆的对话,一直在说“窗纱”。“窗”字重复9次,“纱”字重复15次,很明显。

贾母甚至用“呸!”提醒读者,“连这个纱还不认得呢”!

反面看,用谐音,窗:闯;纱:杀。

离开潇湘馆前,刘姥姥说:“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李自成进了皇宫,不正是如此吗?

在探春晓翠堂吃早饭,刘姥姥说“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是李自成吃“朱”。是泪笔,用反,用笑写哭!

鸳鸯便骂人,“为什么不倒茶给姥姥吃?”倒茶,“茶”是“茗”,刘姥姥倒“明”、吃“明”,跟前面吃“朱”一样。

注意,对付刘姥姥李自成的,一直是鸳鸯,洪承畴,符合历史。

在探春卧室,板儿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

蚂蚱:就是蝗虫,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蝗虫是大灾害,符合李自成,是林黛玉崇祯帝的大灾。

蝈蝈:重复强调“李过”之名“过”。李过率大顺军联明抗清,被探春隆武帝赐名李赤心,所以板儿只有在探春处才格外活跃。

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

李自成小名儿“黄娃子”,在陕西方言中,“娃子”就是“子”的意思。反面是作者骂刘姥姥李自成这个“黄娃子”,下作、乱闹!

三宣牙牌令,刘姥姥说:“是个庄家人罢。”贾母强调“说的好!”刘姥姥说“我们庄家人”,“是现成的本色”,突出李自成的“庄家人”本色。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还是强调李自成“放火”的特征,放火烧皇陵,放火烧皇宫。

刘姥姥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刘姥姥这句话,在41回开始又重复了一遍,我们说重复就是强调,刘姥姥这话重复两遍在强调什么?

倭瓜是什么?关中方言中有倭瓜,就是南瓜。南瓜在嘉靖年间的地方志中,从福建、广东到山东、河北都有记载,如《福宁州志》、《新宁县志》、《亳州志》、《邓州志》、《青州府志》等。倭瓜的形状,长得像什么?葫芦!

其实在现代的科目分类中,南瓜就属“葫芦目”、“葫芦科”、“南瓜族”、“南瓜属”,以前虽然没有目科族属这样的生物分类,但也可看出南瓜与葫芦的关联关系,至少我们从形状上一眼能看出葫芦状。

所以刘姥姥说的“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又是让众人大哭的话:花,“本作華”,“华”落了,结个“葫芦”瓜,胡虏,正是满清!

李自成带着庄家人把庙平了,把皇宫烧了,把“华”落了,然后弃京而逃,最终让胡虏结了瓜,这不正是刘姥姥的牙牌令说的花落结倭瓜的历史吗?书中提醒读者“都要听刘姥姥的笑话”!李自成正是这个落花、结瓜的庄家人,李自成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螃蟹诗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然后刘姥姥要木头杯,凤姐先命取“竹根套杯”,鸳鸯说:“你才说是木头的,这会子又拿了竹根子的来,倒不好看。不如把我们那里的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拿来,灌他十下子。”刘姥姥吃完了酒,鸳鸯问这杯子是什么木的?刘姥姥说:“断乎不是杨木,这一定是黄松的。”

黄松,皇松,即皇陵的松树,被李自成放火烧了。

既然没用“竹根套杯”,书中为什么要提“竹根套杯”这些啰嗦话呢?为什么还要重复强调“竹根”?竹根:朱根!皇陵是朱家祖宗的陵墓,正是“朱根”。对木头、黄松的含义,既是提醒,也是验证。

中间有个插曲:在刘姥姥用木杯喝酒的时候,“薛姨妈又命凤姐儿布了菜”,此话极不合理。贾母命凤姐布菜,王夫人命凤姐布菜,都没问题,而薛姨妈不是主人,虽是凤姐的长辈,在此场合也不能命凤姐布菜,不合礼仪规矩,可看作异常提醒。其实,庚辰本是:“薛姨妈又命凤姐儿布了来”,又改“来”为“菜”,可看作是错误提醒。

注意看凤姐儿给刘姥姥布了个什么菜?茄鯗!

贾母笑道:“你把茄鯗搛些喂他。”凤姐儿是听贾母说,依言搛的“茄鯗”。然后把“茄鯗”重复说了一大段,直到刘姥姥吃完了酒。

“茄鯗”在说什么?反面:窃香!

为什么说是“窃香”呢?看刘姥姥的提醒: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细嚼了半日”,还是提醒读者的话,要读者“细嚼”这些话。“茄子香”,很明显,“香”,已经揭示出来了。下句也明确说了“不是茄子”,跟“香”用了“鯗”的谐音一样,应考虑“茄”的谐音,很容易看出:“窃香”。

谁“窃香”?是谁命凤姐儿布菜的?薛姨妈!所以,“窃香”的,正是薛姨妈代表的薛家满清,“耗子偷香玉”。

薛家满清从谁手上夺取的京城?窃取的香玉?刘姥姥李自成!

看!这些理解,包括细节,全是一贯的一致的!也完全符合历史。

刘姥姥道:“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这是讽刺李自成这个“黑老鸹子”称帝。

贾母一行到了栊翠庵,宝玉“留神看”妙玉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奉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茶盘:亲自。

茶杯:成窑。后面又三次重复强调此“成”窑茶杯。

茶:老君眉。老子姓李。

六安茶:乱明。六lu安an:乱;茶:茗,明。所以贾母不吃。

“李自成”姓名已指出来了,而且贾母、妙玉都指出李自成乱明。

所以刘姥姥走时,宝玉特意把这个“成”窑盅子送给刘姥姥带走了,一再提醒读者这个“成”窑盅子。

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刘姥姥爬下磕头,多次重复“庙”,说“那字就是庙的名字”,“是‘玉皇宝殿’四字”。“庙”是“朝廷”,指出这是“皇帝宫殿”,而且刘姥姥李自成来到了皇宫。

并且刘姥姥排除万难,睡到了宝玉床上,反面指此人染指皇权,李自成在北京称帝。

刘姥姥“鼾齁如雷”,“酒屁臭气满屋”,讽刺李自成在京的作为。

注意是谁把刘姥姥李自成从宝玉床上赶了出来?袭人吴三桂!

袭人向刘姥姥说道:“你就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袭人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

袭人吴三桂开始特意说在“山子石上”,后面却说“在草地下”,故意说错。“山子石”,反面是指吴三桂和李自成的“一片石”大战,李自成战败,离开京城,逃回西安。

这次刘姥姥进荣国府,所讲故事、所行之事,都与李自成相符。



点击下一个:乌进孝:张献忠 + 黑山村:黑山军,老砍人头!庄家人有意思?+ 儿子也大了:张献忠的著名养子!+ 黄柏木作磬槌子?焚皇陵松柏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1-28 1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9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0: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茗玉是谁?十七岁死了!+ 在潇湘馆一直说窗纱?刘姥姥是母蝗虫?是个庄家人罢?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为什么认木头?黄松的!茄鯗?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9】



吃完螃蟹,刘姥姥就来了:刘姥姥接茬螃蟹,是用“接茬法”,暗示了螃蟹讽刺的就是刘姥姥这个“坡仙曾笑一生忙”的李自成。

刘姥姥多次重复“庄家人”、“庄家活”、“庄家忙”,强调李自成的“庄家人”特征。

刘姥姥讲故事,“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李自成本为驿卒,所以说“歇马凉亭”。

刘姥姥说“下雪”,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小姑娘“茗玉”,抽柴烤火,结果贾府的马棚就着火了,这是鞭挞李自成放火:攻陷昌平后,放火焚烧十二陵享殿;离京时又放火烧了皇宫。注意是马棚着火,李自成属马,马棚里站个马是“闯”字。

第二个故事,刘姥姥说一个老奶奶原来该绝后,因天天吃斋念佛,菩萨给了个孙子。反面指出李自成“绝后”的特征。

“宝玉心中只记挂着抽柴的故事”,为什么?宝玉说“不如咱们等下头场雪,请老太太赏雪岂不好?咱们雪下吟诗”,重复强调“雪”!林黛玉更强调:“咱们雪下吟诗?”不如“雪下抽柴”。

雪,是“雪满”。下雪,是大背景。

刘姥姥说:“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惜。“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

刘姥姥说:“我们村庄上的人还商议着,要打了这塑像,平了庙呢。”宝玉说“平了庙,罪过不小!”

这些话,反面都在说什么?

“茗玉”是“明玉”,即明朝皇权。“庙”字,本有“朝廷”之意。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领着“村庄上的人”,打了崇祯皇权,平了崇祯朝廷,罪过不小!茗玉十七岁,一病死了,不就是“甲申之难”吗?

这跟“雪满”有什么关系?

如果不是“下雪”,不是皇太极灭掉洪承畴所领十三万明军精锐,那么李自成军能攻下京城、平了庙吗?茗玉会十七岁就一病死了吗?

宝玉“信以为真”!这是明显说给读者的话:刘姥姥说的,为真!

宝玉让茗烟去找“茗玉”的庙,茗烟没找到,回来说“东北上,田埂子上才有一个破庙”,庙里是个“青脸红发的瘟神”。

东北、破庙,青脸、瘟神,正是满清朝廷!

李自成平了庙,明朝廷已经找不到了,结果却成了“雪满”的庙,这讲的不就是明、清历史吗?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贾母领着刘姥姥先到了哪里?黛玉的潇湘馆!作者有意写刘姥姥在潇湘馆前跌了一跤,“跌跤”意指吃过亏。

“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说“窗纱”,在潇湘馆的对话,一直在说“窗纱”。“窗”字重复9次,“纱”字重复15次,很明显。

贾母甚至用“呸!”提醒读者,“连这个纱还不认得呢”!

反面看,用谐音,窗:闯;纱:杀。

离开潇湘馆前,刘姥姥说:“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李自成进了皇宫,不正是如此吗?

在探春晓翠堂吃早饭,刘姥姥说“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是李自成吃“朱”。是泪笔,用反,用笑写哭!

鸳鸯便骂人,“为什么不倒茶给姥姥吃?”倒茶,“茶”是“茗”,刘姥姥倒“明”、吃“明”,跟前面吃“朱”一样。

注意,对付刘姥姥李自成的,一直是鸳鸯,洪承畴,符合历史。

在探春卧室,板儿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

蚂蚱:就是蝗虫,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蝗虫是大灾害,符合李自成,是林黛玉崇祯帝的大灾。

蝈蝈:重复强调“李过”之名“过”。李过率大顺军联明抗清,被探春隆武帝赐名李赤心,所以板儿只有在探春处才格外活跃。

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

李自成小名儿“黄娃子”,在陕西方言中,“娃子”就是“子”的意思。反面是作者骂刘姥姥李自成这个“黄娃子”,下作、乱闹!

三宣牙牌令,刘姥姥说:“是个庄家人罢。”贾母强调“说的好!”刘姥姥说“我们庄家人”,“是现成的本色”,突出李自成的“庄家人”本色。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还是强调李自成“放火”的特征,放火烧皇陵,放火烧皇宫。

刘姥姥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刘姥姥这句话,在41回开始又重复了一遍,我们说重复就是强调,刘姥姥这话重复两遍在强调什么?

倭瓜是什么?关中方言中有倭瓜,就是南瓜。南瓜在嘉靖年间的地方志中,从福建、广东到山东、河北都有记载,如《福宁州志》、《新宁县志》、《亳州志》、《邓州志》、《青州府志》等。倭瓜的形状,长得像什么?葫芦!

其实在现代的科目分类中,南瓜就属“葫芦目”、“葫芦科”、“南瓜族”、“南瓜属”,以前虽然没有目科族属这样的生物分类,但也可看出南瓜与葫芦的关联关系,至少我们从形状上一眼能看出葫芦状。

所以刘姥姥说的“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又是让众人大哭的话:花,“本作華”,“华”落了,结个“葫芦”瓜,胡虏,正是满清!

李自成带着庄家人把庙平了,把皇宫烧了,把“华”落了,然后弃京而逃,最终让胡虏结了瓜,这不正是刘姥姥的牙牌令说的花落结倭瓜的历史吗?书中提醒读者“都要听刘姥姥的笑话”!李自成正是这个落花、结瓜的庄家人,李自成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螃蟹诗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然后刘姥姥要木头杯,凤姐先命取“竹根套杯”,鸳鸯说:“你才说是木头的,这会子又拿了竹根子的来,倒不好看。不如把我们那里的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拿来,灌他十下子。”刘姥姥吃完了酒,鸳鸯问这杯子是什么木的?刘姥姥说:“断乎不是杨木,这一定是黄松的。”

黄松,皇松,即皇陵的松树,被李自成放火烧了。

既然没用“竹根套杯”,书中为什么要提“竹根套杯”这些啰嗦话呢?为什么还要重复强调“竹根”?竹根:朱根!皇陵是朱家祖宗的陵墓,正是“朱根”。对木头、黄松的含义,既是提醒,也是验证。

中间有个插曲:在刘姥姥用木杯喝酒的时候,“薛姨妈又命凤姐儿布了菜”,此话极不合理。贾母命凤姐布菜,王夫人命凤姐布菜,都没问题,而薛姨妈不是主人,虽是凤姐的长辈,在此场合也不能命凤姐布菜,不合礼仪规矩,可看作异常提醒。其实,庚辰本是:“薛姨妈又命凤姐儿布了来”,又改“来”为“菜”,可看作是错误提醒。

注意看凤姐儿给刘姥姥布了个什么菜?茄鯗!

贾母笑道:“你把茄鯗搛些喂他。”凤姐儿是听贾母说,依言搛的“茄鯗”。然后把“茄鯗”重复说了一大段,直到刘姥姥吃完了酒。

“茄鯗”在说什么?反面:窃香!

为什么说是“窃香”呢?看刘姥姥的提醒: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细嚼了半日”,还是提醒读者的话,要读者“细嚼”这些话。“茄子香”,很明显,“香”,已经揭示出来了。下句也明确说了“不是茄子”,跟“香”用了“鯗”的谐音一样,应考虑“茄”的谐音,很容易看出:“窃香”。

谁“窃香”?是谁命凤姐儿布菜的?薛姨妈!所以,“窃香”的,正是薛姨妈代表的薛家满清,“耗子偷香玉”。

薛家满清从谁手上夺取的京城?窃取的香玉?刘姥姥李自成!

看!这些理解,包括细节,全是一贯的一致的!也完全符合历史。

刘姥姥道:“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这是讽刺李自成这个“黑老鸹子”称帝。

贾母一行到了栊翠庵,宝玉“留神看”妙玉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奉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茶盘:亲自。

茶杯:成窑。后面又三次重复强调此“成”窑茶杯。

茶:老君眉。老子姓李。

六安茶:乱明。六lu安an:乱;茶:茗,明。所以贾母不吃。

“李自成”姓名已指出来了,而且贾母、妙玉都指出李自成乱明。

所以刘姥姥走时,宝玉特意把这个“成”窑盅子送给刘姥姥带走了,一再提醒读者这个“成”窑盅子。

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刘姥姥爬下磕头,多次重复“庙”,说“那字就是庙的名字”,“是‘玉皇宝殿’四字”。“庙”是“朝廷”,指出这是“皇帝宫殿”,而且刘姥姥李自成来到了皇宫。

并且刘姥姥排除万难,睡到了宝玉床上,反面指此人染指皇权,李自成在北京称帝。

刘姥姥“鼾齁如雷”,“酒屁臭气满屋”,讽刺李自成在京的作为。

注意是谁把刘姥姥李自成从宝玉床上赶了出来?袭人吴三桂!

袭人向刘姥姥说道:“你就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袭人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

袭人吴三桂开始特意说在“山子石上”,后面却说“在草地下”,故意说错。“山子石”,反面是指吴三桂和李自成的“一片石”大战,李自成战败,离开京城,逃回西安。

这次刘姥姥进荣国府,所讲故事、所行之事,都与李自成相符。



点击下一个:乌进孝:张献忠 + 黑山村:黑山军,老砍人头!庄家人有意思?+ 儿子也大了:张献忠的著名养子!+ 黄柏木作磬槌子?焚皇陵松柏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1-28 1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9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0: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乌进孝//张献忠+老砍头的】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乌进孝:张献忠 + 黑山村:黑山军,老砍人头!庄家人有意思?+ 儿子也大了:张献忠的著名养子!+ 黄柏木作磬槌子?焚皇陵松柏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0】



10.20 乌进孝:张献忠
黑山村的乌进孝,反面是“老砍人头”的张献忠,早有人解出过,本节只简述一下。

我们看乌进孝唯一的这次出场:

53回,祭宗祠前,人回:“黑山村的乌庄头来了。”

贾珍道:“这个老砍头的!今儿才来!”

禀帖上是“门下庄头乌进孝”,贾珍笑道:“庄家人有些意思。”

贾珍强调:庄家人!有意思!有什么意思?请读者仔细考虑。

如果写“黄巾村的黄庄头来了”,读者一看就是黄巾农民军头领。

黄巾、黑山,都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黄巾是汉末最大的农民起义,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后汉书皇甫嵩传》载:“自黄巾贼后,复有黑山、黄龙、白波、左校……之徒,并起山谷间,不可胜数。……贼帅常山人张燕,乃与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诸山谷寇贼更相交通,众至百万,号曰黑山贼。”黑山位于太行山脉南端,故史书称之为黑山军。

黑山村的乌庄头:姓乌,强调“黑”,一开始就指明了“黑山”。黑山村的“村”,乌庄头的“庄”,都指明是“庄家人”!头:头领。

再看名字:进孝。进孝、献忠,进献、忠孝,古人常说,家国之间,“忠孝难两全”。以家比国,“献忠”之名,不就是“进孝”嘛。

所以黑山村的乌庄头乌进孝这个名头,体现了农民军头领张献忠的特征。

“众至百万,号曰黑山”的黑山军,并不是汉末最大的农民军,规模最大的是黄巾。这点同张献忠,明末农民军,最大的是李自成。黑山军首领张牛角、张燕,也都姓“张”,也同张献忠。

78回,贾政说姽婳将军林四娘,也说到:“谁知次年便有‘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复又乌合,抢掠山左一带”,明确用汉末的“黄巾”,比指“流贼”。黄巾、黑山,李自成、张献忠,都是一样,被官方称为“流贼”。《明史》卷三百九,列传第一百九十七,便是《流贼》,“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独志其亡天下者,立李自成、张献忠传”。《流贼》便是李自成、张献忠传。

张献忠有个特征,“老砍人头”,所以贾珍说“这个老砍头的!”指的就是“老砍人头”的张献忠。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明清的兴亡”一章,也写张献忠“一味好杀”。

张献忠还有个特征,著名的养子,《明史》中也记录了其“养子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李定国等皆为将军”,后来联合永历抗清,尤其是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贾珍见到乌进孝,第一句问候“你还硬朗”,第二句就问儿子,贾珍道:“你儿子也大了,该叫他走走也罢了。”乌进孝说:“他们可不是都愿来见见天子脚下世面?他们到底年轻,怕路上有失,再过几年就可放心了。”也能看出,是多个儿子,还没出场。

贾珍说:“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打擂台有多种意思,最本质的意思:向我来挑战,跟我来打斗。贾珍后面又重复:“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

为什么会出现“打擂台”的情况?乌进孝也明确说了:年成实在不好!半年水涝,碗大的雹子,四五尺深的雪。贾珍也说,超过两成报了旱涝,乌进孝道:“爷的这地方还算好呢!”

对话中明确说到天灾,这些在第七章“时代环境”中都讨论过,符合明末清初的小冰河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四次小冰河期,前三次分别是商末、汉末、唐末,每次都伴随着最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所以“碗大的雹子”,“四五尺深的雪”,并非小说夸张,明末实际上的天灾,比红楼梦中描述严重得多!这里只是点到为止,并未如实去写,以免太露,但已能让读者看出这个特殊的天灾时期。所以乌进孝说“小的并不敢说谎”,也是作者强调:真实!

贾珍一句:“不和你们要,找谁去!”说的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谁又为农人着想?从乌进孝上供的单子,可知“庄家人”税赋之重,到了天灾严重,交不起税赋,只剩饿死的地步,“庄家人”只能造反。

贾珍笑道:“所以他们庄家老实人,外明不知里暗的事。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张献忠也焚毁过皇陵和皇陵的松柏树。崇祯八年,张献忠“乘胜陷凤阳,焚皇陵”,“事闻,帝素服哭,遣官告庙”。所以贾珍说“他们庄家人”,“黄柏木”,反面是指皇陵、松柏树,被张献忠“他们庄家人”焚毁之事。

这跟刘姥姥“认木头”,说一定是“黄松的”一样,黄松指北京的皇陵、松柏树,被李自成烧了。“黄柏木”指凤阳的皇陵、松柏树,被张献忠焚了,两者也可相互验证,并验证乌进孝反面这个张献忠。



点击下一个:红楼人物解读:明确阵营,符合框架,自洽!+ 黄金莺:黄鸟黄鸟,此邦之人,不可与明!不可与处!复我邦族!复我诸兄!复我诸父!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3: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9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0: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黄金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人物解读:明确阵营,符合框架,自洽!+ 黄金莺:黄鸟黄鸟,此邦之人,不可与明!不可与处!复我邦族!复我诸兄!复我诸父!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1】



10.21 红楼梦人物后记
前文已解出的红楼角色对应的历史人物,超过五十个了,可以了,不必每人都解。解读红楼人物不是本文目的,本文通过认出这些角色反面的历史人物,才能看清反面记录的历史事件,形成可验证的证据链,搭建起全书的大框架。这个整体框架一定要合理,每个人物在大框架中的位置也要合理,整个系统是自洽的,这个解读模型才能过关。从目前解读的这么多人物、事件,反映的大框架、大方向,以及作者的意图、本书的旨意,都是一贯的,一致的,没有前后矛盾,或局部与整体关系的硬伤,甚至在细节上,也与明末清初的历史高度吻合,这个解读模型是自洽的,至少是《红楼梦》这本书一手二牍的一个解,或者说是《风月宝鉴》照看反面的一个解。

如果用第三章总结出的读红楼方法,和这五十多人的解读示例,人人已可自行解读其他人物和内容,一窥书中奥秘,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谜,更是其乐无穷!应能分清书中出现的大小人物,属于明清哪个阵营,则这本书大致就能读明白。

比如紫鹃:

初名鹦哥,随了黛玉后,改名紫鹃。前文解读过“日暖玉生烟”,“望帝春心托杜鹃”,很明显,“紫鹃”此名,随望帝黛玉。而且这个“杜鹃”颜色是“紫”,“朱”色系,显然属朱明阵营。至于是否一定会对应到哪个历史人物,取决于读者对历史资料的熟悉程度,和抓取人物特征的准确程度,以及对红楼梦写作技巧的领悟程度等多种因素。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有些角色是作者糅合了当时很多人物创造出来的结果,既不是某个人物,也不是一个族群,而是提炼出的创造人物。更有一种情况,是作者根据故事需要,为了达成正面、反面的效果,虚构的角色,比如傻大姐、傻大姐的娘、靛儿等,明显是虚构角色,如果都要去对应历史人物,就胶柱鼓瑟了。

再如黄金莺:

平时都叫“莺儿”,看起来跟紫鹃一样,都是鸟儿,从名字上看不出特殊含义。但在35回,“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黄金莺打络子,“把玉络上”,用“金”线!从反面看,太明显了,“金”络“玉”!在“宝玉”被打之后,“玉”被“金”络了,表明“金国”已得“玉”。而且是“黄金莺”络的,此人名中之“金”,也正符合“金”络“玉”的“金国”,此人又是薛宝钗的首席丫鬟,所以应属金国满清阵营。对薛宝钗的雪满金国身份,也是一个验证。对薛宝钗的“金玉良姻”图谋,也是一个验证。

回目中点出了“黄金莺”,莺儿对宝玉说“姓黄”,“我的名字本来是两个字,叫作‘金莺’”,是姑娘单叫“莺儿”。为什么?隐“黄”,藏“金”!金,易看出“金国”,是需要藏,那“黄”呢?为什么宝钗要隐“黄”?

还是要注意石头的代言人宝玉的话,宝玉说:“这个名姓到对了,果然是个黄莺儿!”

黄莺儿是什么?是一种黄鸟!

“黄金莺”,是“金国”的“黄鸟”!

前文我们多次强调,读红楼须注重诗文典故,不读史,不读诗,无以读红楼。

比如此处,宝玉说这个名姓“对了”,“果然”是个“黄莺儿”!读者正常能反应出是一种黄鸟,而且,“莺”字下部是“鸟”,在竖排抄本中,一眼能看出“黄鸟”,熟悉诗文典故的读者,便能一下反应到《诗经·小雅》中的《黄鸟》: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
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
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无集于穀”,“不我肯穀”。

穀:谷。三農生九穀。又谷木,就是构树,楮树。

又養也。【詩·小雅】以穀我士女。【戰國策】求百姓之饑寒者收穀之。

“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旋:復,還也。返也。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

明:盟。又與盟同。【詩·小雅】不可與明。【箋】明,當爲盟。

这首诗,完整译为:

黄鸟黄鸟你听着,不要聚在构树上,别把我的粟啄光。

此邦之人,不肯养我。快还快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你听着,别在桑树枝上集,不要啄我黄粱米。

此邦之人,不可与盟。快还快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你听着,不要聚在柞树上,别把我的黍啄光。

此邦之人,不可与处。快还快归,复我诸父。

红楼作者借此诗言志:

黄鸟黄鸟,此邦之人,不可与明!不可与处!

言旋言归,复我邦族!复我诸兄!复我诸父!

读者可曾听到红楼作者啼血呼吁?

复我邦族!复我诸兄!复我诸父!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不可与处!

复我邦族!复我诸兄!复我诸父!

亡国之人,复国之呼,血泪之书,断人肝肠……

字字皆是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亦可呼吁:复我邦族!复我朱兄!复我朱父!

诸兄诸父?还是朱兄朱父?取决于红楼作者是否明朝皇室后裔。



点击下一个:红楼人物结构图,红楼人物对应表 :明末六帝,南明四帝,清初皇帝,将帅汉奸,嘉靖后代,朱明宗室,都在贾府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4: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1 15:46 , Processed in 0.1469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