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3|回复: 31

《红楼梦》的作者真的是吴梅村吗?吴伟业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02
发表于 2022-4-30 13: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的作者真的是吴梅村吗?

关注者
44

被浏览
84,135





关注问题[url=]​写回答[/url]
​邀请回答​好问题 2
​1 条评论
​分享










13 个回答默认排序


自由王国





16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有可能!就是南明遗民那一帮文人鼓捣出来的,什么严绳孙、秦松龄,什么钱谦益,龚鼎孳,什么方以智、侯方域、冒辟疆、复社四公子等....而在这帮人里吴梅村是宗师。这帮文人杀敌治国不行,打打谜语骂骂满清还是手到勤来的,茗烟骂金荣:“姓金的,你是个什么东西,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还有“耶律雄奴”“野驴子”等等....
根据我多年的研究推测:
《红楼梦》就是汉人祖先写给后代的亡国灭种的血泪史!
红楼梦也是汉人祖先留给后代的一份达芬奇密码!
108回的红楼梦是明末遗民文人团队写成,主题是悼明亡揭清失,伤时骂世!
明末流寇造反,后异族入侵,大肆屠杀汉人,大搞剃发易服,华夏大地血流成河,白骨如山,神州陆沉,汉人亡了天下,在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情况下,作者悲愤交加,欲说还休,在清朝严苛的文字狱下,只能把这些情感隐写到红楼梦中.. 导致了红楼梦通篇充满了隐喻,字字珠玑,处处是谜......
很难想象真正的作者在当年何等悲彻何等凄凉地写下这些文字......
好似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而今天水国也干涸了,留给我们后代只剩悲叹和反思……可惜的是我们有些人还在误读着红楼梦......
《红楼梦》是政治小说,绝不是世情小说,更不是爱情小说。如果仅仅是爱情故事,不会有那么深的感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在明末亡天下的背景下,汉人士大夫阶层普遍痛心不已并反思原因,文革之后的我国文学界都掀起了一股“伤痕文学”的流派如冯骥才刘心武等写了大量文学作品来反思文革,而晚明思想开放,大文豪大思想家汗牛充栋,怎么可能不去写此类文学作品?遗民文人团队集体创作一本隐写的亡国史的小说是很有可能的!书中很多内容也验证了这一点……
在象征意义上,红楼梦是政治小说,“大旨言情”是烟雾,不是真相。红楼梦写了中国家族伦理的大溃败,大悲剧,也写出中国政治的黑暗本质和无可救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政治悲剧、历史悲剧、社会悲剧、人生悲剧、爱情悲剧,中国三千年文学史,《红楼梦》当得。这是大悲大喜,大真大假之书!

编辑于 2021-12-30 21:53

​赞同 16​​7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匿名用户





52 人赞同了该回答

2008年8月底,一位安徽阜阳的朋友在网上公布了自家收藏的《石头记》八十回之后的内容,并在小范围内传播。此本与“程高本”后四十回完全不同,其内容过于离奇,引起了争议,由于它完全颠覆了当今“红学”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所以不少看过的人对其持怀疑态度。但如果你具有一定的“探轶”学基础就会很快意识到这应该绝对是个“旧时真本”!通过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个本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关于《石头记》的几乎所有疑难问题!这也应该是三百多年以来“红学”史上最重大的事情!
  乾隆年间有一位名为“富察明义”的人留下《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作为较早的正面提到《红楼梦》的资料,一直备受红学界的重视,专家家们都相信他看过全本《石头记》,其中一首诗中写的“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应该说这是证明此本为真本的铁证!也就是说《葬花吟》实际上就是黛玉之死的真实写照,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个本子上的黛玉之死能够跟《葬花吟》完美地吻合!大家可以在第九十七回的“回末点评”里看到我对这条铁证的详细分析和论证,相信绝对会令你很信服的!
  从公布的照片来看,此本封面上写着《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字样,全书一百零八回,一共十二册,每册九回,书中有很多红色的批语。藏家称前八十回的内容也有大量的异文,而且有很多批语是其他抄本上所没有的。
  这个本子最大的特点是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前八十回中的伏笔和批语相当的契合,还有很多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伏笔也都呼应得相当好,这让人非常振奋!但由于目前这位藏家拒绝公布善本,所以现在还无法请专家来鉴定其真实性,这是非常遗憾的!
  而该本最“离奇”的部分就是贾家败落的故事,讲的是贾家被皇帝抄家以后又遭到了流寇的洗劫,宝玉被人绑架到“嶽神庙”,贾家的人一个个都被杀死了,林黛玉成了贾府最后的一个主子,却中了反间计错杀了有功之人小红,导致贾府被一股流寇攻陷,黛玉只好上吊自杀,很快另一股流寇又将这股流寇打跑,并占最终领了贾府。这段内容异常惨烈,与前八十回的风格迥异,然而如果仔细分析这段故事,就会发现这是在影射“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那段历史!第一股流寇象征着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另一股流寇象征着满清,小红象征着袁崇焕,黛玉上吊影射的就是崇祯皇帝之死!大家都知道《石头记》里有很多谐音,比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谐音是“原应叹惜”,“甄士隐”的谐音是“真事隐”,“贾雨村”的谐音是“假语村言”等等,而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谐音就是“家亡血史”,也就是国破家亡的血泪史!
  藏家透露,在《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第一回里多出一段内容:
  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风月宝鉴》,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
  另外,在全书的最后,还有一段这样的文字:
  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应该说,这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红学”内容!也帮我们解决了长达三百多年关于作者的难题!原来本书有两个作者,最初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一提他的《圆圆曲》中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二句,可以说无人不知!
  此书确实存在每九回一个故事单元的特点,我们从《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八十回以后的内容可以看到,这个规律也严格地遵守着,这也是鉴别其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该书最初由吴梅村定名为《风月宝鉴》,而且“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根据明清小说抄本的字数估计,应该大约二十万字左右,这与现在我们看到的百万言的巨著确实相差很大。并且这个初稿的内容“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
  吴梅村于1672年去逝,从“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这句我们可以猜测,《风月宝鉴》应该大约成书于1657年到1672年吴梅村退休在家的这段时间里,而从“闲置几十载”这句和“甲戌本”上“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批语可以推测最终的增删润色应该大约是在1690年以后10年左右。从“临终托诸友保存”和“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我们可以看出,至少二次加工润色的过程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是个集体创作的过程。
  “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这句说明,写这段文字的应该就是化名为“曹雪芹”的人,此“曹雪芹”绝非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曹雪芹。
  “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这句完全是“此地无银三百量”的说法,只有傻子才相信此书不干涉朝政呢!这也是为什么八十回以后的内容没有流传下来的根本原因。
  “曹雪芹”“另改名《石头记》”,正如第一回里所说的“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曹雪芹”是二次创作的人,而不是最初的作者。
  从“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来看,这个本子应该是“增删五次”中的第一次,也可能是第二次,从时间上来看我个人感觉是第一次的可能性较大。这一次增删应该完成于公元1693年12月27日至1694年1月24日之间。我们可以看到出此本写得比较粗糙,与“增删五次”后的风格有一定的区别。
  其实早人有猜测《石头记》一书的作者是吴梅村,吴梅村著有《秣陵春》一书,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与《石头记》的构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应该说《秣陵春》是《风月宝鉴》前身。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吴梅村的门生与好友“严绳孙”化名“曹雪芹”润色出了《石头记》,“韩菼”化名“脂砚斋”对润饰进行批注暗示,“秦松龄”化名“畸笏叟”对润饰与批注进行审核,“徐乾学”化名“吴玉峰”对全稿构思布局建议与指导。


             吴梅村:一首《圆圆曲》广为流传,被逼出仕清朝,在后悔中度余生                      2022-06-06 11:55                     来源:                                     青林知青                                                
           
原标题:吴梅村:一首《圆圆曲》广为流传,被逼出仕清朝,在后悔中度余生
            
吴梅村:秋风响空帏,酒醒泪满衣
明末文人几乎个个都身傍欢场美人,学问越大,所傍女子的名气便越高,号称“江左三大家”的几位名士,都与当时勾栏间最高层次的“秦淮八艳”有染,这也是当时风气所决定的。
钱谦益同柳如是,龚鼎孳同顾横波,吴伟业同卞玉京、这后两位的名气同钱大人相差甚远,其实这三位在学术上都在伯仲之间,但柳大小姐的名气要比顾、卞二人高出了许多,所以,如果从这六人来说,钱谦益的名气怕还得排在他如夫人后面呐。
但这吴伟业也许有些冤枉,他的诗词成就在三人中应该是最高的,特别是他的叙事诗,被后世认定为是继白居易之后的又一高峰,可惜,现在的人除了那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就完全地不知道了。
作为士林翘楚,这三位都在后来去清朝当官,都被后世视为“贰臣”,其中的龚鼎孳还是个“三臣”,因为他不但降了清,还降过李自成,所以,这三人都有些被后世所不耻,但是,这钱谦益后来是暗中从事过反清活动,倒也赢得了后人丝丝的同情。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等,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因朝中党争辞官,后入弘光朝仕,不见于马、阮,仅两月又辞;清入关后十年后,被迫应诏北上,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三年后以丁忧归乡,不复出,年63岁时离世,其诗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他的履历还算是简单,出身儒林世家,7岁授业,14属文,受到大名士张溥的赏识,遂归于门下。
秀才、举人连过,又会试第一,殿试时为探花,如此傲人骄绩使得很多人认为内中有弊,一时訾议四起,遂复出原卷,呈于崇祯皇帝定夺;结果,崇祯在卷上批下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大字,认定其为天下少见之才后,物议平息。
经此一事,不仅使得吴伟业对崇祯帝感恩戴德,而且也使他声名鹊起,好运连连,在授翰林院编修后,又一路升迁。
大家都知道,对于明朝为何会灭亡这个课题,一直是众说纷纭,有说亡于满清,有说亡于李闯,当然,很多人则将其归于党争。
吴伟业的老师是张溥,乃复社之领袖,按说吴自是复社之主将;但是,从现有的资料看,吴伟业在党争中并非一火力强劲的干将,这说明他虽为正宗复社党人,却并不热衷党争,相反,正是由于他的厌恶,遂辞职不就,远离朝堂。
他并非是一个散淡闲人,不然就不会在明亡后入仕弘光朝,因为,他是一个有报国之心的读书人,但的确又同马士英及阮大铖等人混不到一起去,又不可能如陈子龙及夏完淳等人一样,高举抗清义旗,他能做的,只有辞官回家,潜心学术和他的诗文。
清人入关,崇祯煤山自缢,“先生里居,闻信,号痛欲自缢,为家人所觉。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儿死,其如老人何?’乃已”,从这一则记载能看出吴伟业对大明王朝的挚爱之情,他原本就对崇祯怀有知遇之恩,所以,我感觉并不象有些人认为的,他只是在演戏。
大明覆亡后的路要如何走,这对每一个士子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这也不是他们主观上能决定的,何去何从?
是逆流而上,如张苍水等人一样,同满人血拼;或如张溥,避居林泉,还是逆来顺受,被逼无奈地去新朝为官,当然,还有一帮更无耻的,献媚邀宠,以图在清廷中博得荣华富贵。
清廷定鼎中原后,为缓和满汉之间矛盾,逼着这些文人们出仕,吴伟业于汉人士子中声望甚隆,所以,清廷是不会放过他的,吴伟业不是一个小人,他内心一直在挣扎,他挣扎的不是去不去,而是如何才能不去,所以,他是一拖再拖,这一拖就是十年。
正是在这屏居乡间的十年中,他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他以现实为题材,反映的是山河变色,物是人非的主题,那首著名的《圆圆曲》便是此时写就。
《圆圆曲》以众所周知的吴三桂和陈圆圆二人为主角,反映的吴三桂不顾国家大局,为一己之私,降清献关的史实,整首诗规模宏大,将个人命运同国家紧密相连,是“梅村体”的代表作。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句子,当属“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而且也将陈圆圆打上了“红颜祸水”的标签,似乎没有她,吴三桂就不会叛,吴不叛,清人就进不了关,那我大明自然也不会亡国了。
吴伟业长于歌行,尤工七言,他写有大量关乎时事的歌行,或借题发挥,或隐喻暗指,或直面铺述,与唐之白乐天颇为同调,故而后世以“诗史”誉之,称其为“诗中有史”。
现在人们评价吴诗,是以明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不同的风格,其实,这个是大有商榷之处,我认为应该以他去北京仕清来分界,因为他大量的作品是写于去北京前的十年,“才华艳发,吐纳风流”,这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史上地位。
纪晓岚在《四库提要》论及吴伟业诗歌时说:“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指的其实就是他前期的诗作。
“萧瑟真怜庾子山,空余词赋动江关”,及北京归来后,其诗风大变,也许是北京呆了几年,有了很多的顾忌,变得萧瑟冷峭,晚年更是学庾信,颇有苍凉悲壮的意境,所谓“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指的正是他后期的风格。
吴伟业是在顺治十年方去的北京,当了国子监祭酒,也就是最高学府的校长,算是个远离政治的清闲差事,三年后便归乡了;然而,正是这三年仕清的生涯,给吴伟业后面的日子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待洒向,西风残月。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陀解我肠千结。追往恨,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艾炙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诀绝。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
这一首《贺新郎·病中有感》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对自己被迫应召、失身变节的自赎,虽然他去北京仅三年,但却背上了一世的骂名,他自己也悔恨无比。
这在他的后期的诗词中,是反复吟咏的不解之结,所以,反映在主题和诗风上,就则偏重于表达逸民之痛和失节之恨,读之很是凄婉动人。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对吴伟业过多的指责,不能要求他们个个都是文如天祥,武似鹏举,抗争与顺降在那个时候都是一种痛苦的选择,抗争是无果的,成本也是很高的,这点谁都清楚,作为一介文人,高压之下,能为之何?
故人往日燔妻子,我因亲在何敢死;
憔悴而今困于此,欲往从之愧青史。
此后的吴伟业一直生活在内疚和自责之中,作为一当时之名士,谁能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可他却时时在被那三年髡发仕清而噬心,能有这样“草间偷活”的心境,至少我们可对他的过往,报以同情之心了。
吴伟业《捉船行》
后来的他闭门谢客,长期宅在家中,但偶有出游之时,也随兴写些小诗娱性,这些诗清新闲适,读来很有情趣。
竹坞花潭过客稀,灌畦才罢掩松扉;
道人石上支颐久,渔父矶头欸乃微。
潮没秋田孤鹜远,阁含山河断虹园;
亭皋木落黄州梦,江海翩跹一羽衣。
看来,在他最后的时光中,已从往事的痛苦中拔了出来,但尽管这些看似轻松的小诗中,如果细细品味,还是能读出其中的落寞和孤寂,闲淡的背后依旧是“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的情愫。
“吴梅村是清代诗坛第一家”,这一观点来自于某些学院派专家,对此我觉得有过誉之嫌了,也许,有清一朝诗人太多,很难分出蚩妍,只能说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爱;我倒是比较喜欢如黄景仁和陈三立的诗。
吴伟业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上,他也是一位剧作家,写有《秣陵春》和《临春阁》等多部剧作,他还是一位书画造诣很高的文人,其书法和绘画作品都为现在收藏界的热门品种。
“吾诗虽不足以传远,而诗中之寄托良苦,后世读吾诗而知吾心,则吾不死矣。”这是他在临终前的遗言,听着一位老者离世之时,念念不忘的是让后人能理解他的苦衷,其凄凉的心境,怎能不让人感伤!
最后再说一个有关《红楼梦》的故事,有人考证说,“吴梅村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这在他的家乡至少是很有市场的,这个我在写完冒辟疆时,也有着这么一句话,我写得都不好意思了。
《红楼梦》作者为谁?本来一个很清楚的问题,被后来的各位专家,或靠这吃饭的所谓《红学》专家们,搅得越来越复杂,算了,还是赶紧打住,现在吃这碗饭的人不在少数,不要引起公愤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广东省
            
首赞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0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10: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作者真的是吴梅村吗?吴伟业【红楼梦+吴梅村】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3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甲戌侧批:本名。]再检阅一遍,[甲戌侧批:这空空道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甲戌侧批:亦断不可少。]亦非伤时骂世之旨,[甲戌侧批:要紧句。]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甲戌侧批:要紧句。]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甲戌侧批:要紧句。]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 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 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02
 楼主| 发表于 2022-7-15 10: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伟业  播报 编辑  讨论20 上传视频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










【秒懂百科】一分钟了解吴梅村

00:53






清 吴伟业《桃源图卷》

01:35






一分钟了解吴伟业

00:46





 收藏



490
  


44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 [1]  

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 [2]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3]  

(概述图片来源:历代人物画像 [4]  )





本    名吴伟业 字骏公 号梅村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苏太仓 出生日期1609年6月21日 逝世日期1672年1月23日 主要作品《风月宝鉴》、《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圆圆曲》等。 主要成就江左三大家之一,娄东诗派开创者 墓    地苏州玄墓山北


目录

1 人物生平
▪ 早期经历
▪ 出仕为官
▪ 被迫出仕
▪ 晚年生活
2 主要成就
▪ 文学成就
▪ 艺术特点
▪ 梅村体
3 人物评价
4 人物争议
5 轶事典故
6 亲属成员
7 个人作品
8 出版图书
9 墓址

   


人物生平

编辑

 播报

   


早期经历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1609年6月21日),吴伟业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读书人家中。吴伟业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位身穿红衣的使者送来会元坊,因此,父母对小伟业寄寓了深切的期望。伟业七岁开始读家塾,十四岁能属文。著名学者张溥见到伟业的文章,感叹地说:“文章正印在此子矣!”于是收留吴伟业在门下受业,传授通今博古之学。从那里吴伟业不仅学到了广博的知识,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使他后来也成为复社魁首之一,由此生出了一系列的好处和麻烦。 [5]  

   


出仕为官



吴伟业
吴伟业 [4]  
明崇祯元年(1628)考中秀才,崇祯三年(1630)中举人,他崇祯四年(1631)23岁参加会试,以第一名获隽;紧接着廷试,又以一甲第二名连捷。当时有人怀疑这里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得不将其会元原卷呈请御览,结果崇祯皇帝在卷子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字,物议平息。 [2]  这使吴伟业声名鹊起,并因此对崇祯皇帝怀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知遇之感。不久,吴伟业假归娶亲,十分荣耀。在仕途上,初授翰林院编修,继典湖广乡试,崇祯十年(1637)充东宫讲读官,十三年(1640)又迁南京国子监司业,晋左中允、左谕德,转左庶子。其间虽然因为朝内党局纷争而受到一些牵累,但其官阶却一直在步步上升。晚明时,东林、复社与阉党争斗不断,吴伟业在仕途上颇不顺利。他见明王朝风雨飘摇,日薄西山,遂辞左中允、左谕德、左庶子等官,拒绝赴职。弘光朝时,他被召任少詹事,发现控制朝政的马士英、阮大铖实为腐败国贼,仅两月便愤然辞归。
   


被迫出仕

清兵南下之后,长期隐居不仕,以复社名宿主持东南文社活动,声望更著。吴伟业的儿女亲家陈之遴是由明入清的大臣,当时正置身于新朝的党争之中,试图借吴伟业的声望和文采以结主上,同时希望吴伟业也能入阁为相,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极力荐举吴伟业仕清为官。但是,正因为吴伟业是一个名声赫赫的先朝遗老,他的出仕客观上将造成瓦解人民抗清斗志、为清廷怀柔政策所利用的消极影响,所以,他的许多好友和一般遗民志士对此都坚决反对,力加劝阻,如著名古文家侯方域就曾致书吴伟业,提出种种异议。然而,吴伟业慑于清廷淫威,碍于老母敦促,于顺治十年(1653)九月被迫应诏北上。在将抵京师之际,他曾经数次向当事要人上书投诗,祈求宽假放归,可是仍未获允,终于在到京次年被授为秘书院侍讲,后来又升国子监祭酒。但他并没能象陈之遴所期望的那样进入内阁,相反,陈之遴本人却在激烈的党争中失败,被发配到东北。而吴伟业内心对自己的屈节仕清极为歉疚,痛悔无绪,常借诗词.以写哀。顺治十三年(1656)底,以丁忧南还,从此不复出仕。 [6]  

   


晚年生活



清·禹之鼎《为梅村祭酒老先生写照》
清·禹之鼎《为梅村祭酒老先生写照》 [4]  
此后,十余年间,东南时兴大狱,吴伟业每每惊恐不安,深怕罹难。康熙十年(1671年)夏季,江南酷热,吴伟业“旧疾大作,痰声如锯,胸动若杵”(《致冒辟疆书》),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留下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蓑,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伟业之墓”。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1672年1月23日),一代大诗人吴伟业病逝,葬于苏州玄墓山之北。 [7]  
   


主要成就

编辑

 播报

   


文学成就

吴伟业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大都是古代诗歌百花园中的佳作。现存诗歌近千首,其中五古,七古近一百六十首。这一百六十首古诗中长篇巨制约占半数,可称得上长篇叙事诗的就有二十余篇,二十多篇长篇叙事诗这个数目在整个吴伟业诗集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大的。但是,在长期以来不发达的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的发展史上,却是前无古人,后无继者。且这二十多个作品中的大多数,三百多年来被诗评家们一致公推为名篇佳构。从对这些长篇叙事诗的初步研究的结果看,无论在诗歌内容或艺术形式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吴伟业大量长篇叙事诗的创作开创了有清一代长篇叙事诗空前繁荣的局面,从而也奠定了吴伟业本人在中国古典叙事诗发展史中的特殊地位。这一点是前人没有论及的。 [8]  同时,他还精于词曲书画,堪称博学多才,著述宏丰。他的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因而有“诗史”之称,代表吴伟业诗歌突出成就的,当推《圆圆曲》,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达到了新的高度。 [9]  

由于吴伟业发展了古代七言歌行的体裁,形成了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时人称之为“梅村体”,影响了有清一代诗坛的诗风。清代很多诗人的作品中,几乎都有“梅村体”的影子。因此,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梅村诗集》列为“国朝别集之冠”。 [10]  

   


艺术特点



吴伟业书法
吴伟业书法
吴伟业对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传统的创作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如常用的起兴手法、连锁手法(也叫联珠法、蝉联法、顶真格)、问答手法等,使之逐渐形成了一种既注重诗意,更偏重于通俗、流畅易懂、风趣的艺术风格。上所述的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在吴伟业的长篇叙事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巧于剪裁、简繁得当、高度精炼,以及民间文学中各种手法娴熟运用的例子,在吴伟业数量众多的长篇叙事诗中俯拾皆是。
吴伟业长篇叙事诗创作的总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之:用写近体诗的功夫来写长篇叙事诗。传统叙事诗之所以历来受到诗评家的非议和鄙视,根本原因是通俗浅显,缺乏“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含蓄美。吴伟业的诗论不多,《梅村诗话》多纪事,很少发表评论性的意见,亦不见他对叙事诗的看法。不过,从他的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视长篇叙事诗的创作,认真地研究了前人在叙事诗创作上的得失,在创作中竭力把通俗浅显的叙事诗向含蓄精炼的近体诗靠拢,把含蓄美亦作为衡量叙事诗的标准之一。他从历来诗评家们对叙事诗的批评中悟出了,叙事诗缺少的正是传统诗论所崇尚的含蓄蕴藉。因而,在他的长篇叙事诗的创作中,作了使叙事诗近体诗化的大胆尝试。其一,体现在改变传统长篇叙事诗一顺到底的篇章结构,出现了一种跳跃性的倒逆式结构,用深刻的内涵来联结跳跃的片段,以体现诗歌的含蓄和蕴藉。其二,把普遍地用典引入长篇叙事诗中,增加了叙事诗婉转含蓄典雅的因素。 [11]  

吴伟业的这种尝试从总体上来说是值得肯定的。他使长篇叙事诗的表现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吴伟业以他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长篇叙事诗奠定了他在明清之际诗坛上的重要地位,也奠定了他在我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8]  

   


梅村体

他把李商隐色泽浓丽的笔法与元白叙事诗善于铺张的特点结合起来。他常以工丽的语言,多变的章法,贴切的典故,来叙写新的题材,表现新主题,世称“梅村体”。 [12]  

“梅村体”的艺术特色,最重要的应自叙事方式这方面来体现。吴伟业的叙事诗总的来说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即通过一、两个中心人物来串联众多事件,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人与事相得益彰。这就是邓汉仪所说的“人物为本位”。由于作者将事件和人物按某种思路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作品便显得血肉丰满,引人入胜。这些人的身份虽然差异很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人物的命运总是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联”,这就说明,人物担当的是载体和导线的功能,是为展现历史服务的。此种写作手法其实是从司马迁的《史记》借鉴而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门之笔”。 [13]  

“梅村体”是以学习四杰和元白为主,兼容多家,博采众长而后形成的,它体现了吴伟业独特的创作个性,其风格面貌已经和历史上的所有曾经存在过的歌行都不相同了,它成了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不同以往的新花。 [14]  



吴伟业行书《莫釐峰》扇面天渡楼收藏
吴伟业行书《莫釐峰》扇面天渡楼收藏
吴伟业行书《莫釐峰》扇面,现为金陵天渡楼收藏
   


人物评价

编辑

 播报

《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绵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

陈廷焯评论说:"吴梅村词,虽非专长,然其高处,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又说:"梅村高者,有与老坡神似处。"(《白雨斋词话》)

邓汉仪亦认为,梅村诗“其叙战事始末,则系一代兴亡实迹,非雕虫家所可拟也。”

康熙帝亲制御诗《题〈吴伟业集〉》:“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搜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对吴伟业诗歌给予恰当中肯的高度评价,肯定了吴伟业诗歌地位。 [13]  

传记作家王振羽评价吴伟业则相对客观:“吴伟业不是一个完人。我们不能仅因为吴伟业的仕清,就低估他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这里牵涉到对于某 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问题。作为一个诗人,文化人,吴伟业的成就足垂千古;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化传承中,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虽然进入官场,但并不是一个政治家,面对改朝换代的激烈政治动荡,他困惑、犹豫、畏缩,患得患失直至失足失节, 却又以此后数十年的生命作了真诚的自省与忏悔。” [7]  

   


人物争议

编辑

 播报



《红楼梦》
《红楼梦》
《红楼梦》的作者,存在争议。一派观点认为,《红楼梦》系吴梅村(即吴伟业)所作。邓狂言《红楼梦释真》即持此说,在此基础上,杜世杰在《红楼梦考释》中据吴伟业《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三剧与《红楼梦》的"巧合"、《鹿樵纪闻》的记载、吴伟业对自己后事的安排、《红楼梦》相关资料中的某些谐音或人名,主张是吴伟业创作了《红楼梦》,而“曹雪芹”只是“抄写勤”,是“子虚乌有先生”。 [15]  此后,大陆学者,如抚顺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傅波和抚顺市地方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钟长山也主张《红楼梦》的“原创作者”是吴梅村,曹雪芹则只是《红楼梦》前80回的重要增删、编修者。 [16-19]  
吴伟业创作《红楼梦》的说法,在红学界数次引发争议。批评者认为,杜世杰等“红学索隐派”的研究方法,主观随意性强,并非科学考据。 [20]  从观点上看,该派主要论点代代承袭,了无新意。 [21-22]  例如,杜世杰从吴玉峰、孔梅溪和贾雨村(傅波等则弃“贾雨村”而取“棠村”)三名中各取一字,拼出“吴梅村”之名;批评者指出,前两个人名都属于《红楼梦》序文承认的真实人物(胡适等尽管认为它们也是作者“故布疑阵”所设的假名,但也认为其各有所指),而贾雨村却是小说正文的虚构人物,此种拼凑缺乏理据; [15]  又如从吴伟业墓前立圆石,推测其与“顽石”的关系,同样失之牵强。 [15]  从论证过程看,他们在承袭“吴梅村说”的旧有观点的同时,对一些既有批评不加理会, [23]  对证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文献资料不加理睬; [22]  实则从《红楼梦》的诸多情节看,该书的成书时间当在吴伟业死后若干年。 [24]  

与“吴伟业创作红楼梦说”相关的,还有所谓《吴氏石头记》的抄本(又称“癸酉本”),该抄本据称有批语云“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等等。后《光明日报》记者介入调查,发现所谓“抄本”已经不知去向,所谓“批语”也被当事人承认系伪造,该事件也被认定为“文化造假事件”。 [25-26]  

   


轶事典故

编辑

 播报



吴伟业像
吴伟业像 [4]  
明崇祯十六年(1643),吴伟业与卞玉京相见,当时,他已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而卞玉京也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诗词书画都很好,吴伟业曾赞美她“双眸泓然,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两人一见,相互倾情,卞玉京更是手抚几案,脉脉相问“亦有意乎·”其中托付终身的信息是很明显的。这一次,吴伟业的选择颇为暧昧,他回避了婚娶。
时局的恶化之快出人意料。他们分别的第二年,李自成就占领了明王朝的首都,崇祯煤山自缢。一个多月后,被吴伟业定义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横扫中原。吴伟业与卞玉京在此后的多年里失去了联系。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伟业通过老朋友钱谦益打听到了卞玉京的下落,并终于等到了那令人心跳不已的辘辘声,结果却是——卞玉京着道袍与他相见。这段恋情,影响了吴伟业一生。直到临死前还念念不忘。 [27]  

   


亲属成员

编辑

 播报


关系

姓名

备注


父母

吴琨

1663年卒



朱氏

1661年卒


兄弟姐妹

吴伟节

1613年生



吴伟光

1619年生


伴侣

郁氏

1631年迎娶


子女

吴璟

1662年生



吴暽

1663年生



吴暄

1664年生


(以上参考此料来源于: [28]  )

   


个人作品

编辑

 播报

《石公山》《归云洞》《缥缈峰》《矾清湖》《临江参军》《吴门遇刘雪舫》《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洛阳行》《永和宫词》《琵琶行》《鸳湖曲》《萧史青门曲》《风月宝鉴》《圆圆曲》《遇旧友》《琴河感旧四首》《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等 [29]  

   


出版图书

编辑

 播报






梅村词  

作者名称 吴伟业  



作品时间 1985年9月  
《梅村词》是1985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得一部文学类书籍,作者:吴伟业。梅村词的内容特点与历代及同时期的很多词作相比,具有...






吴梅村词笺注




¥9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作者名称 吴伟业  



作品时间 1992年7月  
《绥寇纪略》是清初吴伟业撰纪事本末体史书。








绥寇纪略 附补遗(存2 3 )二册 丛书




¥8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附补遗---丛书集成初编(三册




¥15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168.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




¥19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19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30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签赠本




¥38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附补遗(全三册)(丛书集成初编)




¥488.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墓址

编辑

 播报

清吴伟业墓: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乡潭东高家前村边,墓约16平方米,墓廊残址可见。墓前吴荫培所题“诗人吴梅村墓”碑。 [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02
 楼主| 发表于 2022-7-15 20: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梅村《癸酉本石头记》与曹雪芹《红楼梦》考略



司空

司空



无知处于知的两端,其余是偏见。


123 人赞同了该文章




参考版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作家出版社,《红楼梦》周汇本-译林出版社,《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九州出版社。

因为对比论证问题本文有大量剧透,不喜剧透者慎阅。




胡适藏本《甲戌本红楼梦》有“凡例”,凡例结处有诗曰: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谩言红袖”词在癸酉本93回回前诗有类似诗句“谩言红粉心窍多,为何造衅多汉叟?”文笔类似。《癸酉本石头记》按出版的后28回推测是没有“凡例”的,第一回,有段文字与甲戌本类似,但出入颇大。癸酉本: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风月宝鉴,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曾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

108回结束处另有红批:

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以上点明了作者是吴梅村,书名原叫《石头记》。


而且108回警幻仙姑的情榜不是随便拟得来的。尤其各册人物安排、如何点评“何情”。如黛玉“情情”,宝钗“无情”,探春“情敏”...

甲戌本第一回文字“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点明了书由曹雪芹增删。但是同页“朱眉”又有暗示曹雪芹是作者: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

这种结构与批语都表明《癸酉本石头记》应是原本,曹雪芹是“增删”了吴梅村“旧作”。但是朱批不完全契合处仍需考证。

另据“备细、门首、傍人...”皆为《金瓶梅》常用语,当是明俗,周汝昌论“奴”字是满俗,说这些词是曹特用,于《金瓶梅》却随处可见;尤其《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避“玄烨”讳-玄字减最后一笔,却不避胤禛,倒是合了吴梅村明朝遗老且在康熙早期,并未经历雍正朝。

再有吴本后28回行文依旧采取前大半部结构,写景多是如一句诗描绘。

个人推论是, 曹雪芹改写了《石头记》,吴梅村是原作者。两人在时间上按原来红学考据应该差距一个甲子以上,这样吴本写清军入关景象就非常准确了。但是曹雪芹增删部分是曹的创作(比如朱批的其弟棠村作序的《风月宝鉴》),比吴本精细很多,且文笔比吴本要凝练。曹雪芹改变了原书的人物设置,比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甲戌本回前墨说“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经过删节,秦可卿与贾珍“爬灰”设置没有了,故而癸酉本贾蓉结局可能会改变。因时间上曹雪芹不会经历吴梅村那样的末世之乱,故而结局可能会有大的变动。吴梅村主旨可能是民族大义与家族兴衰,曹雪芹立意应是人性自然的悲剧归宿,即便没有战争人间也是地狱。

《吴氏石头记》人物结局与曹雪芹《红楼梦》脂批、文本基本吻合。

贾宝玉“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终身一事无成;“停机德”的宝钗为妻,婚姻“意难平”,终究“悬崖撒手”,流落街巷。不太像曹笔的地方是性格不对,对林妹妹的情谊不够深。

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还泪缘尽,又逢“菖、菱”虎狼药自缢身亡,也合了“玉带林中挂”诗句。“五美诗”伏笔“十独吟”,只是太悲。潇湘馆美好时“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与98回“寒烟漠漠,落叶萧萧”千里对仗。错杀红玉一回与“心较比干多一窍”不合,诗作也欠些火候。周汝昌先生言及“石崇金谷园”典故与《红楼梦》大结局有关联。按《世说新语-仇隙36》,孙秀讨要石崇爱妾绿珠不得,怀恨,后败其家。石崇被收,绿珠不愿落入仇家之手,坠楼而亡。注:绿珠,原籍古越郡,其地有山,名“大荒山”,产珠,生美女,多以珠为名。而,石崇会孙秀使者在其北邙下别馆。“大荒山、北邙山、绛珠”在《红楼梦》开头出现绝非巧合,而且黛玉自缢于大观园槐树林“癸酉本”也是不愿落入贼人之手。或可见癸酉本非杜撰之本。

薛宝钗一生毁在“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中秋节贾雨村(表字-时飞)联句“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正确解读就是薛宝钗后嫁与贾雨村,黛玉的姻缘自是贾宝玉。“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一句是写林黛玉自缢于槐树林,薛宝钗(缺了冷香丸)病丧风雪蛮荒之地。27回滴翠亭宝钗“去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伏笔黛玉错杀红玉,这也是不合前文宝钗疼惜黛玉处。吴本宝钗钻营之心合了贾政判断“商贾家的女儿”。

史湘云“配得个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嫁与卫若兰,夫妻和睦。“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结局是家族败落后,湘云“宽宏大量,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再不出嫁,沿街乞讨,后遇宝玉,互相扶持终老。

妙玉“欲洁何曾洁,终陷淖泥中”,最美、最洁、最悲苦!!!“王孙公子叹无缘”朱批有暗示陈也俊,实际是王孙-贾宝玉,公子-陈也俊都有姻亲之配,只是“无缘”。终陷瓜州渡口,肮脏风尘之地。妙玉之结局是我最不能忍受的,却也是我肯定吴梅村的情节。

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最终是“人木”-休,被休后又翻出陈年旧账,困死牢狱。女儿巧姐被“狠舅奸兄”王仁、贾蓉卖与瓜州妓院。后“巧遇恩人”得刘姥姥救助,脱离苦海。刘姥姥侍宴大观园板儿与巧姐换佛手玩伏笔两人婚姻,只是刘姥姥“忍耻”。吴本后28回梦幻太多,绝非曹立意境界。

探春远嫁伏笔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非常重要的回目)”,但王妃的身世是一个屈辱。“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哭的不止王立平。南安太妃认探春作义女去和亲在87版红楼梦里有重要展现。

元春“虎兕相逢大梦归”死于军事,林四娘的咏叹也是元春。这里疑问很大,因为元春与林四娘重合了。

第一回甄士隐解好了歌为贾赦、贾珍、贾政,贾蓉、薛蟠、柳湘莲,贾兰、贾菌等等做结。

2017-7-15续梅村年谱

《吴梅村年谱》冯其庸、叶君远著

/传略/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又号梅村居士、梅村道士、梅村叟、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旧史氏、外史氏、国史氏。江南太仓州人。

七世祖字子才,河南人。元末避兵,迁居昆山。六世祖埕,字公式,又字式周。五世祖凯,字相虞,号冰蘖,明宣德中官礼部主事。

高祖愈,字惟谦,号遁庵,成化十一年进士,官至河南参政。

曾祖南,字方明,号方塘,官至鸿胪寺序班。

吴氏三代仕宦,为昆山名族。(“诗礼簪缨之族”!梅村20岁中榜眼,家学渊源。)

祖议,字子礼,号竹台,未仕。时家产中落,始迁太仓。

父琨,字禹玉,一字蕴玉,号约斋,又号约叟、约庵。能文章,然屡试不中,遂以授书为业。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己酉,伟业母尚育三岁子,祖母汤氏与伯母张氏念其劳瘁,代为抚育伟业。(贾政是过继子)

母朱氏,虔心奉佛。(贾宝玉母亲王夫人潜心佛事)

伟业少富才华,尝受学于复社领袖张溥。(张溥号“七录”,结社研诗文)

甫逾二十,即掇会魁、榜眼。崇祯朝,历仕翰林院编修、东宫讲读、南京国子监司业、左中允、左谕德、左庶子。弘光朝,官少詹事。

明亡后,一度隐居不出,悲慨抑郁,悉寓之于著述中。

潘应椿《吴诗集览序》:“梅村生遭乱离,亲见中原板荡之艰,其身之所历,目之所接,一寓之于诗。”《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写尽乱世之态。

伟业素羸弱,多病。

好佛,喜游山水。

子三人,女九人。(合十二数)长子暻,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官兵科给事中。

伟业以诗名世,其身当鼎革之际,阅历兴亡,所咏多关时事,故有“诗史”之誉。

其诗激楚苍凉,风骨遒上,而又宛转如意,华艳动人。尤善歌行,一时称为绝调,号“梅村体”。

伟业博学多能,其文虽不及诗,染亦瑰伟宏富,词曲则流丽稳贴,寄凯深长。

聂晋人语:“有欲合刻梅村、香严、棠村为三大家诗者,以梅村骀荡,香严警挺,棠村有柳欹花亸之致…”---/棠村/此名在脂批里出现过,言“雪芹之弟”,曾为“风月宝鉴”作序.此处棠村为另一人。

画清疎韶秀,书法亦奇恣可喜。

与钱谦益、龚鼎孳合称“江左三大家”。(多才艺,诗词、书法、戏曲...最擅长是诗)

以伟业为帜志之太仓诗人称为“东娄派”。

伟业一生,著述甚丰,计有:《梅村集》40卷。《梅村家藏稿》58卷。《绥寇纪略》12卷补遗3卷。杂居《临春阁》一卷、《通天台》一卷。此外其名可考者尚有:《梅村先生诗集》10卷。《春秋地理志》16卷。《春秋氏族志》24卷。《易经听月》6卷、《图说》一卷。《吴郡文献》。

/传略结/

注释吴梅村有遗失著作。

梅村临终时,自述事略曰:“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难,无一境不尝辛苦,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苏州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勿作祠堂,勿乞铭于人。”

以“僧装”下葬,多重意义。参考《红楼梦》80回文本,佛学思想与贾宝玉出家。

清兵南下之际,亲历乱离,耳闻目睹江南人民遭受血腥杀戮与勒索敲剥之惨状,深感民族压迫之恐怖,于是闭门不出益肆力于著述...清顺治年间,受官国子监祭酒,违心就范...其所咏多关系一代兴亡,因有“诗史”之誉。

这段文字与后28回契合处很多,尤其贾宝玉对考科举的厌恶与民族大义之论。

《癸酉本石头记》在任何朝代都会被列为禁书,主要是对gov的讨伐之语太过直白而且刺中ruler最痛之处,些许“无政府主义”。而且对于战争的讨伐和战争下人性的讨伐都非常彻底。

何况在清朝那个背景下,直接骂“羌戎”必没有书商敢刊印此书。甚至有文献记录,当年有文人看到《红楼梦》书名涉“红(朱)”就不敢看了(笑)。







《吴梅村诗集》待继续对比研读

编辑于 2019-01-27 2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02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13: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伟业  播报 编辑  讨论20 上传视频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










【秒懂百科】一分钟了解吴梅村

00:53






清 吴伟业《桃源图卷》

01:35






一分钟了解吴伟业

00:46





 收藏



490
  


44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 [1]  

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 [2]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3]  

(概述图片来源:历代人物画像 [4]  )





本    名吴伟业 字骏公 号梅村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苏太仓 出生日期1609年6月21日 逝世日期1672年1月23日 主要作品《风月宝鉴》、《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圆圆曲》等。 主要成就江左三大家之一,娄东诗派开创者 墓    地苏州玄墓山北


目录

1 人物生平
▪ 早期经历
▪ 出仕为官
▪ 被迫出仕
▪ 晚年生活
2 主要成就
▪ 文学成就
▪ 艺术特点
▪ 梅村体
3 人物评价
4 人物争议
5 轶事典故
6 亲属成员
7 个人作品
8 出版图书
9 墓址

   


人物生平

编辑

 播报

   


早期经历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1609年6月21日),吴伟业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读书人家中。吴伟业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位身穿红衣的使者送来会元坊,因此,父母对小伟业寄寓了深切的期望。伟业七岁开始读家塾,十四岁能属文。著名学者张溥见到伟业的文章,感叹地说:“文章正印在此子矣!”于是收留吴伟业在门下受业,传授通今博古之学。从那里吴伟业不仅学到了广博的知识,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使他后来也成为复社魁首之一,由此生出了一系列的好处和麻烦。 [5]  

   


出仕为官



吴伟业
吴伟业 [4]  
明崇祯元年(1628)考中秀才,崇祯三年(1630)中举人,他崇祯四年(1631)23岁参加会试,以第一名获隽;紧接着廷试,又以一甲第二名连捷。当时有人怀疑这里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得不将其会元原卷呈请御览,结果崇祯皇帝在卷子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字,物议平息。 [2]  这使吴伟业声名鹊起,并因此对崇祯皇帝怀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知遇之感。不久,吴伟业假归娶亲,十分荣耀。在仕途上,初授翰林院编修,继典湖广乡试,崇祯十年(1637)充东宫讲读官,十三年(1640)又迁南京国子监司业,晋左中允、左谕德,转左庶子。其间虽然因为朝内党局纷争而受到一些牵累,但其官阶却一直在步步上升。晚明时,东林、复社与阉党争斗不断,吴伟业在仕途上颇不顺利。他见明王朝风雨飘摇,日薄西山,遂辞左中允、左谕德、左庶子等官,拒绝赴职。弘光朝时,他被召任少詹事,发现控制朝政的马士英、阮大铖实为腐败国贼,仅两月便愤然辞归。
   


被迫出仕

清兵南下之后,长期隐居不仕,以复社名宿主持东南文社活动,声望更著。吴伟业的儿女亲家陈之遴是由明入清的大臣,当时正置身于新朝的党争之中,试图借吴伟业的声望和文采以结主上,同时希望吴伟业也能入阁为相,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极力荐举吴伟业仕清为官。但是,正因为吴伟业是一个名声赫赫的先朝遗老,他的出仕客观上将造成瓦解人民抗清斗志、为清廷怀柔政策所利用的消极影响,所以,他的许多好友和一般遗民志士对此都坚决反对,力加劝阻,如著名古文家侯方域就曾致书吴伟业,提出种种异议。然而,吴伟业慑于清廷淫威,碍于老母敦促,于顺治十年(1653)九月被迫应诏北上。在将抵京师之际,他曾经数次向当事要人上书投诗,祈求宽假放归,可是仍未获允,终于在到京次年被授为秘书院侍讲,后来又升国子监祭酒。但他并没能象陈之遴所期望的那样进入内阁,相反,陈之遴本人却在激烈的党争中失败,被发配到东北。而吴伟业内心对自己的屈节仕清极为歉疚,痛悔无绪,常借诗词.以写哀。顺治十三年(1656)底,以丁忧南还,从此不复出仕。 [6]  

   


晚年生活



清·禹之鼎《为梅村祭酒老先生写照》
清·禹之鼎《为梅村祭酒老先生写照》 [4]  
此后,十余年间,东南时兴大狱,吴伟业每每惊恐不安,深怕罹难。康熙十年(1671年)夏季,江南酷热,吴伟业“旧疾大作,痰声如锯,胸动若杵”(《致冒辟疆书》),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留下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蓑,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伟业之墓”。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1672年1月23日),一代大诗人吴伟业病逝,葬于苏州玄墓山之北。 [7]  
   


主要成就

编辑

 播报

   


文学成就

吴伟业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大都是古代诗歌百花园中的佳作。现存诗歌近千首,其中五古,七古近一百六十首。这一百六十首古诗中长篇巨制约占半数,可称得上长篇叙事诗的就有二十余篇,二十多篇长篇叙事诗这个数目在整个吴伟业诗集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大的。但是,在长期以来不发达的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的发展史上,却是前无古人,后无继者。且这二十多个作品中的大多数,三百多年来被诗评家们一致公推为名篇佳构。从对这些长篇叙事诗的初步研究的结果看,无论在诗歌内容或艺术形式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吴伟业大量长篇叙事诗的创作开创了有清一代长篇叙事诗空前繁荣的局面,从而也奠定了吴伟业本人在中国古典叙事诗发展史中的特殊地位。这一点是前人没有论及的。 [8]  同时,他还精于词曲书画,堪称博学多才,著述宏丰。他的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因而有“诗史”之称,代表吴伟业诗歌突出成就的,当推《圆圆曲》,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达到了新的高度。 [9]  

由于吴伟业发展了古代七言歌行的体裁,形成了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时人称之为“梅村体”,影响了有清一代诗坛的诗风。清代很多诗人的作品中,几乎都有“梅村体”的影子。因此,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梅村诗集》列为“国朝别集之冠”。 [10]  

   


艺术特点



吴伟业书法
吴伟业书法
吴伟业对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传统的创作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如常用的起兴手法、连锁手法(也叫联珠法、蝉联法、顶真格)、问答手法等,使之逐渐形成了一种既注重诗意,更偏重于通俗、流畅易懂、风趣的艺术风格。上所述的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在吴伟业的长篇叙事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巧于剪裁、简繁得当、高度精炼,以及民间文学中各种手法娴熟运用的例子,在吴伟业数量众多的长篇叙事诗中俯拾皆是。
吴伟业长篇叙事诗创作的总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之:用写近体诗的功夫来写长篇叙事诗。传统叙事诗之所以历来受到诗评家的非议和鄙视,根本原因是通俗浅显,缺乏“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含蓄美。吴伟业的诗论不多,《梅村诗话》多纪事,很少发表评论性的意见,亦不见他对叙事诗的看法。不过,从他的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视长篇叙事诗的创作,认真地研究了前人在叙事诗创作上的得失,在创作中竭力把通俗浅显的叙事诗向含蓄精炼的近体诗靠拢,把含蓄美亦作为衡量叙事诗的标准之一。他从历来诗评家们对叙事诗的批评中悟出了,叙事诗缺少的正是传统诗论所崇尚的含蓄蕴藉。因而,在他的长篇叙事诗的创作中,作了使叙事诗近体诗化的大胆尝试。其一,体现在改变传统长篇叙事诗一顺到底的篇章结构,出现了一种跳跃性的倒逆式结构,用深刻的内涵来联结跳跃的片段,以体现诗歌的含蓄和蕴藉。其二,把普遍地用典引入长篇叙事诗中,增加了叙事诗婉转含蓄典雅的因素。 [11]  

吴伟业的这种尝试从总体上来说是值得肯定的。他使长篇叙事诗的表现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吴伟业以他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长篇叙事诗奠定了他在明清之际诗坛上的重要地位,也奠定了他在我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8]  

   


梅村体

他把李商隐色泽浓丽的笔法与元白叙事诗善于铺张的特点结合起来。他常以工丽的语言,多变的章法,贴切的典故,来叙写新的题材,表现新主题,世称“梅村体”。 [12]  

“梅村体”的艺术特色,最重要的应自叙事方式这方面来体现。吴伟业的叙事诗总的来说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即通过一、两个中心人物来串联众多事件,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人与事相得益彰。这就是邓汉仪所说的“人物为本位”。由于作者将事件和人物按某种思路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作品便显得血肉丰满,引人入胜。这些人的身份虽然差异很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人物的命运总是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联”,这就说明,人物担当的是载体和导线的功能,是为展现历史服务的。此种写作手法其实是从司马迁的《史记》借鉴而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门之笔”。 [13]  

“梅村体”是以学习四杰和元白为主,兼容多家,博采众长而后形成的,它体现了吴伟业独特的创作个性,其风格面貌已经和历史上的所有曾经存在过的歌行都不相同了,它成了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不同以往的新花。 [14]  



吴伟业行书《莫釐峰》扇面天渡楼收藏
吴伟业行书《莫釐峰》扇面天渡楼收藏
吴伟业行书《莫釐峰》扇面,现为金陵天渡楼收藏
   


人物评价

编辑

 播报

《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绵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

陈廷焯评论说:"吴梅村词,虽非专长,然其高处,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又说:"梅村高者,有与老坡神似处。"(《白雨斋词话》)

邓汉仪亦认为,梅村诗“其叙战事始末,则系一代兴亡实迹,非雕虫家所可拟也。”

康熙帝亲制御诗《题〈吴伟业集〉》:“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搜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对吴伟业诗歌给予恰当中肯的高度评价,肯定了吴伟业诗歌地位。 [13]  

传记作家王振羽评价吴伟业则相对客观:“吴伟业不是一个完人。我们不能仅因为吴伟业的仕清,就低估他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这里牵涉到对于某 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问题。作为一个诗人,文化人,吴伟业的成就足垂千古;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化传承中,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虽然进入官场,但并不是一个政治家,面对改朝换代的激烈政治动荡,他困惑、犹豫、畏缩,患得患失直至失足失节, 却又以此后数十年的生命作了真诚的自省与忏悔。” [7]  

   


人物争议

编辑

 播报



《红楼梦》
《红楼梦》
《红楼梦》的作者,存在争议。一派观点认为,《红楼梦》系吴梅村(即吴伟业)所作。邓狂言《红楼梦释真》即持此说,在此基础上,杜世杰在《红楼梦考释》中据吴伟业《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三剧与《红楼梦》的"巧合"、《鹿樵纪闻》的记载、吴伟业对自己后事的安排、《红楼梦》相关资料中的某些谐音或人名,主张是吴伟业创作了《红楼梦》,而“曹雪芹”只是“抄写勤”,是“子虚乌有先生”。 [15]  此后,大陆学者,如抚顺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傅波和抚顺市地方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钟长山也主张《红楼梦》的“原创作者”是吴梅村,曹雪芹则只是《红楼梦》前80回的重要增删、编修者。 [16-19]  
吴伟业创作《红楼梦》的说法,在红学界数次引发争议。批评者认为,杜世杰等“红学索隐派”的研究方法,主观随意性强,并非科学考据。 [20]  从观点上看,该派主要论点代代承袭,了无新意。 [21-22]  例如,杜世杰从吴玉峰、孔梅溪和贾雨村(傅波等则弃“贾雨村”而取“棠村”)三名中各取一字,拼出“吴梅村”之名;批评者指出,前两个人名都属于《红楼梦》序文承认的真实人物(胡适等尽管认为它们也是作者“故布疑阵”所设的假名,但也认为其各有所指),而贾雨村却是小说正文的虚构人物,此种拼凑缺乏理据; [15]  又如从吴伟业墓前立圆石,推测其与“顽石”的关系,同样失之牵强。 [15]  从论证过程看,他们在承袭“吴梅村说”的旧有观点的同时,对一些既有批评不加理会, [23]  对证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文献资料不加理睬; [22]  实则从《红楼梦》的诸多情节看,该书的成书时间当在吴伟业死后若干年。 [24]  

与“吴伟业创作红楼梦说”相关的,还有所谓《吴氏石头记》的抄本(又称“癸酉本”),该抄本据称有批语云“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等等。后《光明日报》记者介入调查,发现所谓“抄本”已经不知去向,所谓“批语”也被当事人承认系伪造,该事件也被认定为“文化造假事件”。 [25-26]  

   


轶事典故

编辑

 播报



吴伟业像
吴伟业像 [4]  
明崇祯十六年(1643),吴伟业与卞玉京相见,当时,他已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而卞玉京也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诗词书画都很好,吴伟业曾赞美她“双眸泓然,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两人一见,相互倾情,卞玉京更是手抚几案,脉脉相问“亦有意乎·”其中托付终身的信息是很明显的。这一次,吴伟业的选择颇为暧昧,他回避了婚娶。
时局的恶化之快出人意料。他们分别的第二年,李自成就占领了明王朝的首都,崇祯煤山自缢。一个多月后,被吴伟业定义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横扫中原。吴伟业与卞玉京在此后的多年里失去了联系。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伟业通过老朋友钱谦益打听到了卞玉京的下落,并终于等到了那令人心跳不已的辘辘声,结果却是——卞玉京着道袍与他相见。这段恋情,影响了吴伟业一生。直到临死前还念念不忘。 [27]  

   


亲属成员

编辑

 播报


关系

姓名

备注


父母

吴琨

1663年卒



朱氏

1661年卒


兄弟姐妹

吴伟节

1613年生



吴伟光

1619年生


伴侣

郁氏

1631年迎娶


子女

吴璟

1662年生



吴暽

1663年生



吴暄

1664年生


(以上参考此料来源于: [28]  )

   


个人作品

编辑

 播报

《石公山》《归云洞》《缥缈峰》《矾清湖》《临江参军》《吴门遇刘雪舫》《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洛阳行》《永和宫词》《琵琶行》《鸳湖曲》《萧史青门曲》《风月宝鉴》《圆圆曲》《遇旧友》《琴河感旧四首》《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等 [29]  

   


出版图书

编辑

 播报






梅村词  

作者名称 吴伟业  



作品时间 1985年9月  
《梅村词》是1985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得一部文学类书籍,作者:吴伟业。梅村词的内容特点与历代及同时期的很多词作相比,具有...








吴梅村词笺注




¥119.60

服务由京东提供




吴梅村词笺注 9787532548880




¥157.63

服务由京东提供




吴梅村词笺注




¥98.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作者名称 吴伟业  



作品时间 1992年7月  
《绥寇纪略》是清初吴伟业撰纪事本末体史书。








绥寇纪略 附补遗(存2 3 )二册 丛书




¥8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168.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




¥19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19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20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248.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30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共两册全




¥40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墓址

编辑

 播报

清吴伟业墓: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乡潭东高家前村边,墓约16平方米,墓廊残址可见。墓前吴荫培所题“诗人吴梅村墓”碑。 [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02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09: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0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10: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是明代诗人吴伟业所做的一首诗。

卞玉京名赛,后来自号"玉京道人"。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沦落为歌妓,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著名诗人吴伟业通过自己对卞玉京的遭遇以及与自身的交情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令人悲叹的社会现实。同时,该诗也是吴伟业"梅村体"的代表作之一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诗人
吴伟业


年代
南明

体裁
诗词

目录
1诗歌原文
2作者简介
3诗歌评价
4诗歌人物
5创作背景
6创作时间
7诗歌辨析
折叠编辑本段诗歌原文
鴐鹅逢天风,北向惊飞鸣。

飞鸣入夜急,侧听弹琴声。

借问弹者谁?云是当年卞玉京。

玉京与我南中遇,家近大功坊底路。

小院青楼大道边,对门却是中山住。

中山有女娇无双,清眸皓齿垂明珰。

曾因内宴直歌舞,坐中瞥见涂鸦黄。

问年十六尚未嫁,知音识曲弹清商。

归来女伴洗红妆,枉将绝技矜平康,

如此才足当侯王!

万事仓皇在南渡,大家几日能枝梧。

诏书忽下选蛾眉,细马轻车不知数。

中山好女光徘徊,一时粉黛无人顾。

艳色知为天下传,高门愁被旁人妒。

尽道当前黄屋尊,谁知转盼红颜误。

南内方看起桂宫,北兵早报临瓜步。

闻道君王走玉骢,犊车不用聘昭容。

幸迟身入陈宫里,却早名填代籍中。

依稀记得祁与阮,同时亦中三宫选。

可怜俱未识君王,军府抄名被驱遣。

漫咏临春琼树篇,玉颜零落委花钿。

当时错怨韩擒虎,张孔承恩已十年。

但教一日见天子,玉儿甘为东昏死。

羊车望幸阿谁知?青冢凄凉竟如此!

我向花间拂素琴,一弹三叹为伤心。

暗将别鹄离鸾引,写入悲风怨雨吟。

昨夜城头吹筚篥,教坊也被传呼急。

碧玉班中怕点留,乐营门外卢家泣。

私更装束出江边,恰遇丹阳下渚船。

翦就黄絁贪入道,携来绿绮诉婵娟。

此地繇来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

月明弦索更无声,山塘寂寞遭兵苦。

十年同伴两三人,沙董朱颜尽黄土。

贵戚深闺陌上尘,吾辈漂零何足数。

坐客闻言起叹嗟,江山萧瑟隐悲笳。

莫将蔡女边头曲,落尽吴王苑里花。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官左庶子。南明弘光朝任少詹事。入清后,一度仕为国子监祭酒;不久托病回乡,家居以终。他是清初著名诗人,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寄寓身世之感,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风格沉郁苍凉,华丽典奥。尤工七言歌行,自成"梅村体"。《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是其代表作之一。卞玉京是明清之交的一个名妓。名赛,字云装,后出家做道士,自号玉京道人,明慧绝伦,能诗工画。

折叠编辑本段诗歌评价
在明末著名的诗人中,吴梅村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令他一生倍感沉痛的家国剧变,令他难以释怀的一段苦恋,无法抹去的曾经屈节的经历都在他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在他的诗里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他首创的"梅村体"是他的天才创造,最为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这些复杂难言的情感。

与"秦淮名妓"卞玉京的交往,是吴梅村一生中的重要经历,这一始聚终离的个人事件,因为明朝的灭亡而具有了浓厚的悲剧意味。吴梅村为卞玉京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其中后期的作品历经战乱、亡国以后,吴、卞两人的心情都已不复当年,沧桑之感、家愁国悲与个人的离愁别恨以及对往日绮梦的回想交织在一起,这些不朽诗篇已经超越了早期的儿女情长的窠臼,将一己之私情与家国沧桑之恨融为一体。

堪称"梅村体"代表作的七言歌行《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是一首"诗史"式的厚重之作,是为人盛称的"梅村体"的代表作品。梅村这首诗选题独具眼力,以动荡的乱世中一些特殊人物的悲欢离合为线索,以这些人物的遭遇照见历史王朝、政治风烟的变幻。

折叠编辑本段诗歌人物
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沦落为歌妓,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

18岁时游吴门,居虎丘,往来于秦淮与苏州之间,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赛一般见客不善酬对,但如遇佳人知音,则谈吐如云,令人倾倒。卞赛曾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姻缘。

崇祯十四年春,吴梅村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上饯送胞兄吴志衍赴任成都知府,在这里他遇见了前来为吴志衍送行的卞赛姐妹,看到卞赛那高贵脱俗而又含有几分忧郁的气质,不由想到江南盛传的两句诗:"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席间吴梅村又对卞赛的文才进行了探试,令吴梅村不由倾倒,以后二人交往频繁,感情渐深。

后来吴梅村在长干里寓所得到卞的一书简,知道卞想嫁给他,心里很矛盾。因吴梅村听到一消息,崇祯帝的宠妃田氏的哥哥田畹最近来金陵选妃,已看中陈圆圆与卞赛等。吴梅村在权势赫赫的国舅前胆怯了,只在卞赛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

二年后,卞赛嫁给了一诸侯,因不得意,遂将侍女柔柔进奉之,自己乞身下发,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依附于70余岁的名医郑保御,郑筑别宫资之。卞赛长斋绣佛,持课诵戒律甚严,为报郑氏之恩,用3年时间为郑氏刺舌血书《法华经》。

此时吴梅村当了清朝的官,心情颓伤。顺治七年的一天,卞赛在钱谦家里看到了吴梅村的《琴河感旧》四首诗,方知吴对她的思念。数月后二人在太仓终于相见,卞赛为吴氏操琴,吴梅村感怀不忆,写了《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赠之,诗中道出了卞在这十年中的情景,点出了清军下江南、玉京"弦索冷无声",一派凄凉状况。卞赛后来隐居无锡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锦树林。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诗人吴梅村与秦淮名姝卞玉京是在苏州横塘的料峭春寒中邂逅的。这一年(1643年),梅村被任命为南京国子监司业、左庶子等职。但他并没有前往掌印。风雨飘摇的时局的党派分争的旋涡,令他心事浩茫,忧思万千。尤其是他的老师张溥、他的挚友宋玫的相继去世,使他陷入了孤独和悲凉的冰窟之中。仕宦之道已开始成为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他开始结识浪迹江湖的三教九流,包括说书艺人柳敬亭、园林匠人张南垣、郎中杨季蘅、僧人苍雪等。卞玉京也就在这个时候走进了吴梅村的情感世界。

从清人余澹心的《板桥杂记》所留下的有关卞氏姐妹的吉光片羽中,我们约略可以了解到,这位"明慧绝伦"、本名叫做卞赛的风尘女子,竟同样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沧桑人生。她善诗文、工书画,"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民,身为下贱,心比天高。当吴梅村在苏州为挚友吴继善赴成都令任饯行时与卞玉京的那次相逢中,各自的志趣和才情使他们一见倾心,梅村为此而吟咏下数阕情意缠绵的《西江月》和《醉春风》。

也许,有关才子佳人结缡的佳话要数南明为盛了。比如,钱谦益与柳如是,冒辟疆与董小宛,龚鼎孳与顾横波,侯方域与李香君,沈士汪与寇白门。一时间秦淮河浆声灯影,似爱情孤岛一般,弥漫了浓郁的诗情和浪漫的气息。而在儒林中名重一时的吴梅村此刻也恰恰成为卞玉京的芳心所系。她热情而勇敢地向他抛出了爱情的彩球。然而,梅村却没有勇气承接,他只能"长叹凝睇","固若弗解者"。应当说,这一无言的结局并非出于梅村的轻慢,实由其"生平规言矩行,尺寸无所逾越"的性情使然。他一向寒素谨慎,缺乏大气,这在一年以后的甲申国变中同样有所表现;当崇祯自缢煤山的消息传来,梅村号恸欲自缢,但终因瞻顾家眷而放弃;当友人王翰痛愤出家,并与梅村相约入山时,梅村亦以牵连骨肉而未果。

然而,爱情是有生命的,一经萌芽,总要去追求完整,不论多么艰难,不论枝节繁蔓。顺治七年(1650年)秋,吴梅村在常熟钱谦益家得知卞玉京也在尚湖寓居,极欲求见。在钱氏的撮合下,卞玉京姗姗而来,但随即登楼托辞需妆点后方见,继而又称旧疾骤发,请以异日造访,面对咫尺天涯、同样也有着难言之痛的卞玉京,吴梅村黯然神伤,挥笔写下了四首著名的《琴河感旧》诗篇。直到三个月后,才由一叶扁舟载着这对天涯沦落之人,前往他们初识之地横塘重聚。已经很难知道卞玉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捧读吴梅村相赠的《琴河感旧》了,但我们相信,"缘知薄幸逢应恨,恰便多情唤却羞。"当同样是她的心语吧。

他们的再度相逢是在1651年的初春,卞玉京一身道装,为梅村鼓琴,娓娓诉说南都崩溃之后明季贵族少女和秦淮佳丽们的悲惨遭遇。经历了这场"美的毁灭"的悲剧,镜花水月已经淡出了他们的情感世界,长诗《听女道人卞玉京弹琴歌》中更多的是流淌着他们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踌躇而迷茫。

自此,两人各自星散,再未谋面。两年后,清廷强行征召,吴梅村被迫就仕;而卞玉京历两度婚姻之后,长斋绣佛,刺舌血书《法华经》,又十余年之后凄然而逝。 至康熙七年(1668年)九月,年届六十的吴梅村踏着萧萧落叶,前往无锡拜谒卞玉京墓,献上了他们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绝唱《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时间
1651年初春,卞玉京在一位名叫柔柔的婢女陪同下,乘舟来到吴梅村别墅。她仍风流可爱,但已入道,身着一袭黄色道装,自言已改名为玉京,号玉京道人。玉京取琴弹了一支又一支曲子,然后流着泪讲述了自己在江南大乱中的遭遇和所见所闻:弘光帝置国事于不顾,挑选美女,册封后妃,被选中的有中山王徐达后裔的女儿以及祁彪佳和阮大铖的女儿。没料未及入宫,弘光朝就灭亡了,她们被满族贵族按单掠走。清兵大肆抢掠妇女,连教坊妓女也不放过。卞赛化装为道士,逃到苏州,可苏州也一样混乱萧条。

十年来,当年同伴都凄凉死去。贵戚的千金都难免沦落,更何况风尘女子。听了卞玉京的述说,坐客嗟叹不已。卞玉京要回去了,吴梅村一直送到一百多里外的苏州横塘,并将《琴河感旧》赠给她,还写下文辞艳丽、情意缠绵但又悲苦苍凉的《临江仙·逢旧》一词。两年后,玉京嫁给浙江一个官吏,不如意,"乞身下发",真的做了道人,前往苏州投靠梅村的表兄弟,医生保御氏。梅村曾去见她,但却是"以方外礼"相见。十几年后卞赛去世,墓在无锡惠山祗陀庵锦树林。再后来,梅村访墓,并写下《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一诗。乱世佳人薄命如斯,亡国才子春蚕到死,这种缠绵的情感至今感人不已。

梅村从横塘回来,根据卞玉京的回忆,写下了《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这首诗以弹琴始,以弹琴终,主体部分是卞玉京的述说。全诗文辞艳丽,对偶精工,用典繁富,完全是诗人在代主人公卞玉京叙述故事、抒发感情,把人物语言个性弱化到极点。梅村不是不会写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如其《堇山儿》、《芦洲行》,语言也合乎人物身份。他之所以要弱化人物个性语言,是因为他写叙事诗的目的乃在于通过诗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去展示一代兴亡,倾吐亡国之哀和故国之思,而不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目的。从结构上看,这首诗平铺直叙,却取得极大成功,邓汉仪评曰:"有此等恨事,却有此等好诗。千载伤心,一时掩泪。"魏宪评曰:"细细叙来,悲泣莫诉。"可见这首诗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功的主因是它内容真实可信,既揭露了弘光朝的荒淫腐败,也揭露了清兵南下掠夺妇女的恶行,很自然地引起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个体生命沦落的同情。其次也由于诗人与卞玉京之间有着真挚深沉的情感之结,只有真挚深沉的情感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诗篇。

折叠编辑本段诗歌辨析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吴伟业时在家中,闻讯后号啕大哭,欲自缢,幸被家人所觉。吴伟业为此大病了一场。他的好友王翰国约他一起出家,吴伟业以舍不得家人为由拒绝。王翰国独自焚书出家。其实当时出家是一个很好的全节的机会,吴伟业没有殉国、没有出家主要是其儒弱的性格决定的,这与他爱慕卞玉京,却又顾虑娶她的后果如出一辙。

同年五月,吴伟业在南明弘光朝拜少詹兼侍读,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仅任职两月,就认为"天下事不可为",辞官归里。此后的很多年吴伟业就在家乡太仓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清顺治二年(1645年)的春夏之交,南京陷落,弘光小朝廷覆灭。清廷随即在南京广征教坊歌女,所有身在乐籍的女子都在侯召之列,而艳名远播的卞玉京更随时面临着被征召的可能。

"昨夜城头吹筚篥,教坊也被传呼急。碧玉班中怕点留,乐营门外卢家泣。"假如卞玉京也和寻常女子一样,遭逢遽变只知自怨自艾,听天由命的话,历史上可能就没有"卞玉京"这号人物的存在了。然而恰是在这天崩地裂的危难时刻,卞玉京显示出了过人的胆识与沉着。她虽身在青楼,却不甘沦为欺侮杀戮同胞的异族的取乐工具,于是悄悄改换了一身道装,只带了少量钱物和一张最爱的古琴,避过清军的注意,来到了江边。

在那里,卞玉京遇到一艘丹阳来的民船,就这样登山船只,顺江东下,从随波逐流的命运中机智地抽身出来。正是:"私更妆束出江边,恰遇丹阳下诸船。剪就黄絁贪入道,携来绿绮诉婵娟"。"黄絁"是道服,"绿绮"是琴名,从那之后,卞玉京惯着道装,自号"玉京道人",这便是"卞玉京"的来历。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卞玉京的入道,分明是被清军逼出来的,并不说传说中为了逃避爱情的困扰。卞玉京的这一身道装,虽是为了应急才穿上的,其后却长久地不愿脱去,当中正包含了国破山河碎,宁做化外人,不为清朝民的决心。《桃花扇》以史入戏,写卞玉京因感亡国之痛而断绝俗尘,入冠为道,虽然有艺术虚构的成份,却是符合她以女道士自居的初衷的。

所以说,把卞玉京的入道说成单纯是为了和吴梅村之间的儿女私情,实在是看低了卞玉京,也抹煞了她这一身道装里包裹着的高洁情操。这个温婉美丽的才女,为了抗拒清军的传召,竟以超乎寻常的勇气,于兵荒马乱之间毅然冒险出奔,表示她对满清残暴的不满和反抗。她的胆识和气节,实在是身受明朝深恩,号称复社才俊,最终却屈身事敌的吴伟业所不可比的。

卞玉京这一走,就离开秦淮河长达五年之久,连吴伟业也无从得知她的音讯。顺治七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卞玉京作客拂水山庄,主人钱谦益设盛宴招待。钱谦益因为与吴伟业是挚交,知道他与卞玉京的难解情结,便有意撮合他们,邀他一同赴宴。吴伟业自秦淮别后也是相思成灾,念之甚切,接到钱谦益发出的邀请后,很快就来了。

然而,这次卞玉京却径自入内室与柳如是交谈。钱谦益再三派人延请,卞玉京先是托词更衣妆点,不久又称旧疾骤发,异日再访吴伟业,到最后,终究没有出现。

吴伟业惆怅若失,又悔恨又是无奈长叹,黯然神伤之余,唯以四首诗赋寄托相思,诗中写尽"缘知薄幸逢应恨,却便多情唤却羞"的追悔之情,这便是著名的《琴河感怀》四首的来历。

数月后,卞玉京带着一身料峭春寒,携琴踏春,在虎丘与吴伟业会晤,极诉尽离别之情。那次,卞玉京披淡黄长衣,作道人服,平淡雍容。她说及清人入关后烧杀抢掠的情景时道:"吾洎沦落分也,又复谁怨乎。"然后解琴为吴伟业歌弹一曲。

卞玉京借着抚琴歌弹倾诉了南京陷落前后自己的亲历亲闻,发出了深沉的浩叹--整个神州河山都已经残破不堪,自己一个人的沦落又哪还值得哀怨呢。"翦就黄絁来入道,携来绿绮诉婵娟",这一曲情出婵娟,韵著绿绮,却不拘泥个人恩怨沉浮的血泪悲歌,浸透着对民族兴亡的心心牵念和良深感慨,故国之思,黍离之悲,尽在五弦之中,深深震撼了吴伟业。《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这首沉郁苍凉、寓意深远的时代悲歌,便是由此而来。

诗中道出了卞玉京在这十年中的情景,点出了清军下江南、玉京"弦索冷无声",一派凄凉状况。吴伟业在这首诗中,还用追悔伤感的语气记述了他与卞玉京的缠绵悱恻、悲切哀惋的爱情艳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0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圆圆曲
[ 清 ] 吴伟业
原文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译文
君王当年离开了人间,将军破敌收京让开了山海关。

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

像闪电般扫荡黄巾平定黑山,哭毕君王和老父亲再和她相见。

初次和她相见是在田弘遇之家,侯门的歌舞演起来真像繁花。

田弘遇把会演唱的她献给将军,只等将军来娶就送上油壁香车。

她的家本在姑苏浣花里,小名叫圆圆衬上罗绮更娇丽。

她曾在梦里到当年夫差的宫苑里游嬉,被宫娥拥簇进去君王正身起。

她前身真应是西施采莲女,门前也正临横塘水清碧。

横塘里双桨摇动船去快如飞,哪家豪门硬要把她强买回。

这时谁知不是薄命,这时只有泪湿褛表。

田弘遇将陈圆圆送入宫中,可明眸皓齿的她竟没有获得君王怜惜。

从宫掖里领回来仍留在田弘遇家,让她练好时兴歌曲来倾倒贵客。

责客们传杯宴饮直到日暮,哀弦中她的心曲向谁倾诉。

只有平西伯这位白净英俊的少年,拣中了花枝对她频频回顾。

该早点把她这娇乌带出牢笼,要等什么时候才能把银河飞渡。

只恨军书拼死地催促,只好留下信约把人耽误。

相约恩深但相见可难,一朝蚁贼拥满了长安。

可怜她本是思妇楼头的杨柳,却被人当作天边的杨花相看。

像索取绿珠那样围住了内宅,硬是她叫出了雕栏。

如果不是将军大获全胜,哪能用匹马载她归还。

她在马上一路传呼前进.云鬟还来不及梳整可惊魂已定。

战场上点起蜡炬把她迎到,她满面啼痕还残留着红印。

奏起箫鼓将军专征兵进秦川,金牛道上有车马千乘。

斜谷里云深之处是她的画楼。散关前明月西落她打开了妆镜。

消息传遍了江南水乡.乌栖泛红已经历十度秋霜。

可怜她当年教她歌曲的妓师还操旧业,和她一同演奏的女伴也记起这位同行。

在旧巢里本都是衔泥的燕子,她却飞上了枝头变成凤凰。

女伴们只好老是在宴会上悲叹年龄长大,而她却找了个好夫婿贵为侯王。

当年正为有了声名反受累,贵戚豪门都抢着要延致。

一斛明珠的身价给她带来万斛的愁思.关山漂泊瘦损了她的腰肢。

但也不必怨恨飘扬落花的狂风,无边春色到来已使天地呈现芳姿。

曾听说有了倾国倾城的美人,反而使周郎损伤了声名。

妻子怎应影响大局,英雄无夸过于多情。

全家的白骨早已化为灰土,一代红妆已照耀汗青。

君不见,当年馆娃宫刚盖起鸳鸯双飞双宿,花朵般的西施君王怎么看也不会厌足。

可是如今采香径尽是尘土只有鸟在啼叫,响屟廊也不见人迹空让苔长青绿。

换羽移宫使万里之外也生愁,珠歌翠舞还热闹在咕梁州。

给君另唱了一首吴宫曲,汉水向东南日日夜夜不停地奔流。

注释
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即乘龙而去。后世因称此处为“鼎湖”。常用来比喻帝王去世。此指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

敌:指李自成起义军。

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

恸(tòng)哭:放声痛哭,号哭。

缟(gǎo)素:丧服。

冲冠一怒:即怒发冲冠,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红颜:美女,此指陈圆圆。

天亡:天意使之灭亡。

荒宴:荒淫宴乐。

黄巾:汉末农民起义军,这里借指李自成。

黑山:汉末农民起义军,这里借指李自成。

君:崇祯帝。

亲,吴三桂亲属。吴三桂降清后,李自成杀了吴父一家。

田窦(dòu):西汉时外戚田蚡、窦婴。这里借指崇祯宠妃田氏之父田宏遇。

侯门:指显贵人家。

戚里:皇帝亲戚的住所,指田府。

箜篌伎(kōng hóu jì):弹箜篌的艺妓,指陈圆圆。

油壁车,指妇女乘坐的以油漆饰车壁的车子。

姑苏:即苏州。

浣(huàn)花里:唐伐名妓薛涛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这里借指陈圆圆在苏州的住处。

娇罗绮(qǐ):长得比罗绮(漂亮的丝织品)还群艳美丽。

夫差(fū chāi):春秋时代吴国的君王。

宫娥:宫中嫔妃、侍女。

合:应该。

采莲人:指西施。

横塘:地名,在苏州西南。

熏天:形容权势大。

宫掖(yè):皇帝后宫。

永巷(yǒng xiàng):古代幽禁妃嫔或宫女的处所。

良家:指田宏遇家。

倾:使之倾倒。

飞觞(shāng):一杯接一杯不停地喝酒。

白皙通侯:画色白净的通侯,指吴三桂。

花枝:比喻陈圆圆。

银河几时渡:借用牛郎织女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的传说,比喻陈圆圆何时能嫁吴三桂。

抵死:拼死,拼命。

蚁贼:对起义军的诬称。

长安:借指北京。

可怜思妇:意谓陈圆圆已是有夫之人,却仍被当作妓女来对待。

天边粉絮:指未从良的妓女。粉絮:白色的柳絮。

遍索:意谓李自成部下四处搜寻圆圆。

绿珠:晋朝大臣石崇的宠姬。

内第:内宅。

绛树(jiàng shù):汉末著名舞妓。这里二人皆指陈圆圆。

壮士:指吴三桂。

争得:怎得,怎能够。

蛾眉:喻美女,此指圆圆。

云鬟(huán):高耸的环形发髻

专征:指军事上可以独当一面,自己掌握征伐大权,不必奉行皇帝的命令。

秦川:陕西汉中一带。

金牛道:从陕西沔县进入四川的古栈道。

千乘(qiān shèng):这里指千辆,虚指车辆之多。

斜谷:陕西郿县西褒斜谷东口。

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

乌桕(jiù):树名。

浣纱女伴:西施入吴宫前曾在绍兴的若耶溪浣纱。这里是说陈圆圆早年做妓女时的同伴。

尊:酒杯。老大:年岁老大。

有人:指陈圆圆。

延致:聘请。

斛(hú):古代十斗为一斛。

细:指瘦损。

倾国:形容极其美貌的女子。

倾城:形容极其美貌的女子。典出《汉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因娶美女小乔为妻而更加著名。这里借喻吴三桂。

一代红妆:指陈圆圆。

照汗青:名留史册。

馆娃:即馆娃宫,在苏州附近的灵岩山,吴王夫差为西施而筑。

越女:指西施。

香径:即采香径,在灵岩山附近。

屧(xiè)廊:即响屧廊,吴王让西施穿木屐走过以发出声响来倾听。欣赏的一条走廊,在馆娃宫。

羽、宫:都是古代五音之一,借指音乐。这皇是用音调变化比喻人事变迁。

珠歌:指吴三桂沉浸于声色之中。

古梁州:指明清时的汉中府,吴三桂曾在汉中建藩王府第,故称。

别唱:另唱。

吴宫曲:为吴王夫差盛衰所唱之曲,此指《圆圆曲》。

汉水:发源于汉中,流入长江。此句语出李白《江上吟》诗:“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暗寓吴三桂覆灭的必然性。

作者介绍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0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10: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次云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初前后在世。字云士,号北墅,浙江钱塘人,代表诗作《志感》、《登岱》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陆次云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

代表作品
《志感》、《登岱》

目录
1人物简介
2著述名录
3代表诗作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陆次云,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初前后在世。字云士,号北墅,浙江钱塘人。监生,考授州判。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落选。次年出任河南郏县知县,以父丧归。复起知江苏江阴县,有善政,载酒征歌,风雅好客,一时名士至者必过访燕集。因曾官江阴知县,江阴或称澄江,有集名《澄江集》,是为记地。

折叠编辑本段著述名录
陆次云绩学工诗文,《清诗别裁集》卷十五,称其诗"本真性情出之,故
陆次云著《八纮荒史》
陆次云著《八纮荒史》
语多沈着,而所选诗转在宋、元,以之怡情,不以之为宗法也。"

其著述颇多,有《八竑释史》四卷、《纪余》四卷、《八竑荒史》二卷、《峒溪纤志》三卷、《志余》一卷、《湖堧杂记》一卷、《北墅绪言》五卷、《尚论持平》二卷、《析疑待正》二卷、《事文标异》二卷、《澄江集》一卷、《玉山词》一卷及《圆圆传》。《峒溪纤志》、《峒溪纤志志馀》(大学士英廉家藏本),所记皆诸苗蛮种落风俗。前有题词,称诸书所载,同异攸殊。余徵诸见闻,详为考正。措词虽简,徵事弥该。上卷为《峒溪群言考正》,中卷为《蛮獠志》,下卷为《滇中峒溪所产》。《志馀》一卷则皆蛮中歌谣,自吴淇《粤风续》所采出者也。

折叠编辑本段代表诗作
【志感】

人生当遗显,每淡布衣交。谁肯居台阁,犹能念草茅。

朱轮来北阙,土室访西郊。古道今还在,淳风近
陆次云撰《八纮荒史》
陆次云撰《八纮荒史》
有巢。

【登岱】

得过三观古,因上岱宗颠。海吸长河远,天包大地圆。

五更先见日,九点半升烟。孰谓方域广?回环睥睨前。

【咏史】

儒冠儒服委丘墟,文采风流化土苴。尚有陆生坑不尽,留他马上说诗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0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10: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域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方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āng yù,是指地方、国内。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方域

外文名
Fang Yu


拼音
fāng yù

释义
地方;国内

目录
1注音
2解释
折叠编辑本段注音
fāng yù ㄈㄤ ㄧㄩˋ

方域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地方;国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今方域晏然,要荒无儆,将遵上德无为之时也。"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方域芥尽,不变天宫。" 宋 王安石 《进表》:"以义自然,故先圣之所宅,虽殊方域,言音乖离,点画不同,译而通之,其义一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畿辅为根本重地,自 武昌 沦陷,方域震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3-29 10:09 , Processed in 0.0963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