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5|回复: 9

卫若兰//李定国//冯紫英//陈也俊【冯陈褚卫】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发表于 2022-5-1 16: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643有用+1 已投票
[url=]105[/url]




卫若兰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5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卫若兰是小说《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只出现过很少的几次,仅在秦氏出殡时出现了一次,书中点明他的身份是“王孙公子”。他之所以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是由于脂批的特意提及。



中文名卫若兰 外文名Wei Ruolan 别    名“谓若兰”、像兰、伪君子 性    别男 登场作品小说《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
目录



卫若兰角色经历编辑 播报
第二十六回
冯紫英一段上有眉批云:“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
批语表明,原稿八十回后中有卫若兰射圃并麒麟等事的专回描写。
第三十一回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湘云拾着了一个宝玉丢失的金麒麟。
庚辰本回末总评曰:“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批语表明,宝玉送给湘云的麒麟,后来到了卫若兰身上。在第三十一回留下伏笔。
据推测,湘云后来很可能是与卫若兰结为夫妇,而金麒麟则为其中穿针引线的道具。湘云的“判词”则又提示,她的婚姻一度很美满,“厮配得才貌仙郎”,说明史湘云是与卫若兰成了亲的。

卫若兰角色争议编辑 播报
关于卫若兰的人物结局,《红楼梦》的诸多版本以及脂批都没有说明。另外,卫若兰是否娶史湘云为妻,红学界也有很大争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08: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脂批“卫若兰射圃”解读荒谬,史湘云被强加丈夫,曹雪芹:不是他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卫若兰若不是脂批的两条批语,周汝昌先生认为他是史湘云的丈夫,估计只是一笔带过的小角色,与秦可卿葬礼上出现的众王孙公子差不多。

而他直到八十回结束,在全员几乎登场的前提下,也没有直接出场的情节,只有一句“余者锦乡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注定是个过场人物。






锦乡侯公子韩奇,日后娶了王子腾的女儿。

冯紫英则有好几次重要出场。

可卫若兰只这一笔带过,还是脂批提了两次,若不是周汝昌先生的结论,随史湘云被不断被提起,恐怕早被遗忘。

那么,关于这个小人物,八十前一次出场都没有,会是史湘云的丈夫么?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不可能。皆因史湘云如此重要角色,她的丈夫就算再差,也不可能比柳湘莲和蒋玉菡不如,在八十回前毫无存在感。

可能有人会说八十回后情节谁能知?实际以《红楼梦》整部书的架构,完全围绕贾府和大观园展开,八十回后留给卫若兰的机会不可能太多,最多一个回目的一个出场,想让他因此反客为主,几乎不可能。






而就算是脂批,也完全没提卫若兰是史湘云的丈夫,周汝昌先生的观点更站不住脚。

无论是史湘云的判词,[乐中悲]曲子,葵官改名韦大英,湘云影子妓女云儿等线索,全都预示冯紫英才是史湘云的丈夫。

脂批关于卫若兰的两条批语,更与冯紫英有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卫若兰射覆的第一条批语,出现在第二十六回。

正说着,小厮来回:“冯大爷来了。”宝玉便知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来了。薛蟠等一齐都叫:“快请。”说犹未了,只见冯紫英一路说笑,[甲戌侧批:一派英气如在纸上,特为金闺润色也。庚辰眉批:如见其人于纸上。庚辰眉批:紫英豪侠小文三段,是为金闺间色之文,壬午雨窗。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丁亥夏。畸笏叟。惜“卫若兰射圃”文字无稿。叹叹!丁亥夏。笏叟。]已进来了。众人忙起席让坐。冯紫英笑道:“好呀!也不出门了,在家里高乐罢。”
冯紫英第一次出场是贾珍提到张友士,说是冯紫英举荐的大夫,也是他的老师。

第二次出场,就是和卫若兰一起参加秦可卿葬礼。点明神武将军冯唐公子,排在不知父母何职的卫若兰之前。






这是第三次出场,也是正式登场不同凡响。

冯紫英是“一路说笑”进来,说明其人开朗,心胸爽直开阔。这个场景很熟悉,与史湘云的出场如出一辙。

第二十一回,薛宝钗和贾宝玉来到贾母处,“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

两个说笑出场的人物,恰诠释了“是真名士自风流,唯大英雄能本色”,让人过目难忘。

正是冯紫英正式出场,畸笏叟有了第一条关于“卫若兰射圃”的批语。从文中句意来看,分明指出后文有一场卫若兰射圃的章节,才是冯紫英大放异彩的传。只可惜“无稿”,大概是说稿子散佚不见的意思。

不管是如何,“卫若兰射圃”关于冯紫英的精彩文字看不到了。

再回到正文,这次薛蟠得了西瓜等几样好东西请客,贾宝玉和冯紫英相继到来。

但冯紫英来去匆匆,只说“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实不敢领。”






具体什么事儿,冯紫英没说。只说下次设宴请薛蟠和贾宝玉时再告知。

于是领了两大杯酒后匆匆而去,才促成了第二十八回“悲愁喜乐”酒令的宴会。

这次宴会前后,有这么几件事需要注意。

一,贾宝玉赴宴前,被王熙凤抓住,记了一笔“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的礼账。做什么用又是绝口不提。

二,冯紫英又没提当初离去是什么大大的事。

三,冯紫英请了一个妓女云儿作陪,云儿是史湘云的小名。

四,贾宝玉提议作[悲愁喜乐]酒令,对应了史湘云的曲子[乐中悲]。

五,程甲本、程乙本、戚序本的冯紫英酒令顺序是[喜乐悲愁],与众不同却与[乐中悲]顺序一样。

六,冯紫英的[喜乐悲愁]酒令,提到的姻缘对象,性格分明就是史湘云一般。

六,冯紫英的宴会在端午节前,随后就是贾元春打醮清虚观,贾宝玉得了金麒麟,引出史湘云的金麒麟。

等史湘云端午节后再来就说定亲了。她又捡到金麒麟。有了“金麒麟伏白首双星”。






七,古代麒麟送子,两个麒麟送双子。对应冯紫英的[女儿喜,投胎养了双生子]。

白首,指姻缘,契合史湘云定亲之事。

双星,两个解释。

第一,牛郎织女星,注定湘云姻缘不幸。与丈夫天人永隔。但牛郎织女留下两个孩子。

第二,双星就是两子之意。古人形容出色的两人一时瑜亮,就叫双星。

八,第三十一回“金麒麟伏白首双星”回末,脂批又提“卫若兰射圃”。[庚辰: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第二十六回,冯紫英出场,脂批提到“卫若兰射圃”,证明是冯紫英文字。

第三十一回,史湘云“金麒麟伏白首双星”又提“卫若兰射圃”,说卫若兰射圃时佩戴的麒麟,正是史湘云捡到,贾宝玉得的这一只。






周汝昌先生也据此认为两只麒麟,一只卫若兰,一只史湘云,应该是一对儿。

但从第二十六回冯紫英出场看,“卫若兰射圃”分明是冯紫英的精彩桥段。而正是冯紫英的出场,引出了史湘云的定亲事。

从文中线索来看,能够肯定冯紫英才是史湘云定亲的未婚夫。至于卫若兰,起码与史湘云这次姻缘无关。

“金麒麟伏白首双星”也对应的是冯紫英与史湘云定亲的[乐中悲]事。

比较起来,原文内容线索更可靠,脂批半信半疑,周汝昌先生的观点,包括本人的观点,倒都值得商榷了。

那么,关于[卫若兰射圃]的两条脂批,与冯紫英出场,史湘云定亲的关系,您是怎么看呢?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30 09:56・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07: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卫若兰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卫若兰,男,小说《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只出现过很少的几次,仅在秦氏出殡时出现了一次,书中点明他的身份是“王孙公子”。他之所以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是由于脂批的特意提及。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卫若兰

外文名
Wei Ruolan


别名
“谓若兰”、像兰、伪君子

登场作品
小说《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

目录
1角色简介
2红学猜想
3角色争议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简介
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写湘云拾着了一个宝玉丢失的金麒麟,庚辰本回末总评曰:“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第二十六回写冯紫英一段上有眉批云:“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批语表明,宝玉送给湘云的麒麟,后来到了卫若兰身上,曹雪芹八十回后原稿中将有卫若兰射圃并麒麟等事的专回描写,但这些事的提纲却伏于第三十一回中。据推测,湘云后来很可能是与卫若兰结为夫妇,而金麒麟则为其中穿针引线的道具。湘云的“判词”则又提示,她的婚姻一度很美满,“厮配德才貌仙郎”,说明史湘云是与卫若兰成了亲的。经刘心武先生探轶,卫若兰很有可能是和冯紫英一起参加“月派”的活动,最终丧命,在卫若兰死后,不知何故,金麒麟后又回到了宝玉的身上,故又有宝玉、湘云重逢,中秋对月再吟诗

折叠编辑本段红学猜想
折叠刘心武续红楼梦
且说那卫若兰告别史湘云,于众志同道合者汇聚到卫家圃后,安排种种,十分忙碌。那日大家在大厅中会齐,虽未挂匾,大有聚义厅的意味。只是,他们都非那造反狂徒,对本朝社樱,十分敬诚,尤尊太上皇,每提及太上皇恩德,便感激莫名,愿为其肝脑涂地。会齐后,卫若兰便请张友士上座。那张友士乃从义忠亲王老千岁处,受其嫡子。即太上皇嫡孙之命而来。张友士也不谦让,坐下后,请卫若兰坐到主人之位。张友士左边,为三等威烈将军贾珍留一座位。那贾珍不便前来,但将宁府库银一半,及去秋庄上送来之实物年租,皆交与卫若兰及众同道使用。贾珍坐位再左,则是冯紫英、陈也俊。

卫若兰右侧,为神武将军冯唐留一座位。冯唐因已被弹劫,圣旨虽未下,处境已尴尬,故亦不能来。再右,则是锦乡伯公子韩琦。韩琦右,则是柳湘莲。那柳湘莲于尤三姐自刎后,痛悔不已,离京出走,遇一道士,随之而去,欲割断万缕烦恼丝,从今后遁世不出,争奈他品性婉转多变,即使以道士面目游世,见凡俗不平事亦忍不住拔刀而出,后遂在江南脱去道服,又过上书剑飘零的游侠生活,更在一僻静丛岭创建山寨,秋冬多在山寨中,春夏则漫游四方,头年更回到北方,与冯紫英等再相会,他本对义忠亲王与忠顺王之结仇事了无兴趣,那冯紫英、卫若兰等与他聚饮畅谈中,常对他言道,对社樱之忠,各无区别,但一方守持正义,一方只知顺从谋私,实乃真假正邪之争云云,到头来说得他热血沸腾,亦愿与他们起以义扶正辟邪。柳湘莲再右,则是醉金刚倪二。倪二有又空设一席,乃是蒋玉菡的。

原来那蒋玉菡明面上不过一名优奇伶,暗中却是义忠老亲正这边的。他那日在屏风后窃听到夏太监的活后,便亟欲将消息传递出去,设想过种种办法,都觉不妥,幸喜第二日忠顺王广邀宾客,到府观看新排的《长生殿》,那韩琦应邀来观,韩琦与一些贵公子一样,素有到后台亲近忧伶的癖好,对此风俗忠顺王亦不便禁制,那蒋玉菡便在韩琦来后台时,趁便将机密知会了他,得此情报后,张友士等方作出这春弥一搏的决策,众义士才得聚集一堂议事。

折叠王以安评论
卫若兰这个争议人物出现在《红楼梦》第十四回,排名在送殡名单中紧接神威将军公子冯紫英之后。有别于冯紫英的几次现身,卫若兰在百廿回小说中仅此惊鸿一瞥而已。倒是《脂批》中二见,分别在第二十六回有《脂批》“惜卫若兰射圃文字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及第三十一回末批文“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二十六回中宝玉道“怪道前儿初三四儿我在沈世兄家赴席不见你呢!我要问不知怎么就忘了。单你去了还是老世伯也去了?”这段文字是在解读《影梅庵忆语》的“即蔚宗传中恐未见耳。”“蔚宗”即范蔚宗,乃后汉书的作者范瞱,“范”谐音“饭”,“传”谐音“馔”,作者以“赴席”表意。“怪道”则写“恐”字。此处的眉批“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丁亥下,畸笏叟。”既属“系年脂批”自当为《影梅庵忆语》解读。盖“惜”者“即恐”。“卫若兰射圃”写“蔚宗”者,“卫若兰”写“蔚”字,“射圃”为“中的”,谐“中”为“宗”耳。“迷失无稿”为“传中未见”,“叹叹”写“耳”之语助。知所谓“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意旨是卫若兰此一角色在书中仅只一提而已,别无干涉。说“文字迷失无稿”应是毕竟无稿,形同范蔚宗《后汉书、方术列传》之无稽也。批书人就明明白白地暗示《脂批》所言“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那也只是句空话而已!

三十一回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长生殿、献发》有谓“好凭缕缕青丝发,重结双双白首缘。”自是兆应婚姻。王夫人说“前日有人来u2018相u2019看,眼看有婆婆家了。”此处用“相”字着有神理,及后袭人当面道喜,湘云脸红,就是描写湘云已有了白首鸳盟对象了。宝玉把玩金麒麟却告遗失,分明是与湘云婚姻无分。湘云在道旁拾得金麒麟,心中似有所感,其实是讲“拾道麟”三字,影射了史道邻,也就是史可法字道邻。是故卫若兰所佩麒麟实为“道邻”。弘光帝立南京时,史可法受马士英排挤,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辅帅”的身分督师出守扬州。翌年清兵南下,可法城守不去以死殉国。

五十八回以葵官配属给湘云,固然《尔雅、释诂》云“葵、揆也。”─“葵官”可看作“揆官”,揆就是“冢宰”的另一个叫法,首相就叫作“首揆”。 三十一回末《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所说“射圃”自是《礼记、射义》云“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提点“相”字颇为醒目。该处叙湘云与翠缕谈论阴阳之事,其实是影射史可法宰相的身分。据《汉书、陈平传》陈平为左丞相,对高帝“君所主何事”之问,“臣主佐天子,理阴阳,调四时,理万物,抚四夷。”而《毛诗、大雅、公刘》也有“相其阴阳,观其流泉。”之说,故尔湘云、翠缕的互动就是在解“相其阴阳”。《毛诗、大雅、棫朴》有云“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朱注》:“追,雕也。金曰雕,玉曰琢。”由捡到文彩辉煌的金麒麟一事可以得到解释,“文彩辉煌”就是讲究“雕”工之意,至于“麒”字则比拟“其”字。作为史湘云的原型,史可法的宰相身分的“相”字在书中是多有解读的。 凡有批语之所以安排在回末者,表明其非为解读《影梅庵忆语》字句而设,故无系年与畸笏署名。“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者何?“草蛇灰线”者似有若无,“在千里之外”微言《影梅庵忆语》之外,盖“草线”者“艹”属,“千里”者“重”,“艹重”为“董”姓,《影梅庵忆语》固为悼亡董小宛而作者也!相同者二十七回回末脂批:“凤姐用小红,可知晴雯等埋没其人久矣,无怪有私心私情。且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此于千里u2018外u2019伏线也。”以言外者,外于《影梅庵忆语》与本书也。所谓“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指说等作者完书之后始得有者,自是言在书外矣。有或小红名称小洪,犹言“临邛道士洪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搭配芸草之能死而复生,改事二主投凤姐效力,得谓“洪承畴后有清主大得力处”耶? 连属卫若兰三字命名用意,佛寺曰兰若,若云抄手反写,《脂批》何事踵随?若兰为《璇玑图》作者秦川女苏蕙之字,苏若兰意涵芳美。卫若兰以“射圃、佩麒麟”二事与湘云有一定关联,无怪读者多以姻缘相许。其实“卫若兰”名字毋宁是“伟若男”的谐音,岂关婚配之事?

嗣后六十三回芳官改名,葵官也易名“韦大英”,说是“惟大英雄能余本色”,自是作者实以伟男子称许之矣。 “葵犹能卫其足”想必是卫若兰的姓氏“卫”字的来源。《春秋左氏传、成公十七年》云:“齐庆克通于声孟子,与妇人蒙衣乘辇,而入于闳。鲍牵见之,以告国武子。武子召庆克而谓之,庆克久不出,而告夫人曰:u2018国子谪我。u2019夫人怒,国子相灵公以会,高、鲍处守。及还,将至,闭门而索客,孟子诉之曰:u2018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u2019秋七月壬寅,刖鲍牵而逐高无咎。无咎奔莒,高弱以卢叛,齐人来召鲍国而立之。初,鲍国去鲍氏而来为施孝叔臣。施氏卜宰,匡句须吉。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与匡句须邑使为宰,以让鲍国而致邑焉。施孝叔曰:u2018子实吉。u2019对曰:u2018能与忠良,吉孰大焉。u2019鲍国相施氏忠,故齐人取以为鲍氏后。仲尼曰:u2018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u2019” 三十一回载林黛玉道:“老太太的一个新新的大红猩猩毡斗蓬放在那里,谁知眼错不见他就披了,又大又长,他就拿了个汗巾子拦腰系上,和丫头们在后院子扑雪人儿去,一跤栽到沟跟前,弄了一身泥水。”这段话是解读“与妇人蒙衣乘辇,而入于闳”。“又大又长”是写“蒙衣”,“扑雪人儿”的拉扯譬况“辇”车挽的动作。“闳”为舍间道,后院子当之。

三十二回湘云劝宝玉:“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其实是为照应“能与忠良,吉孰大焉”句,乃宝玉闻之逆耳。 八十六回载宝玉说“妹妹有了兰花就可以做猗兰操了。”《琴操》曰:“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聘诸侯莫能仕,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秀。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香兰云。”“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秀”中寓“卫若兰”之名,作者既感怀史可法“独茂,与众草为伍”伤时不遇,自亦不免为湘云择婿匹配。高鹗补书固遭漶漫,安知天不假年者卫若兰耶[1]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争议
关于卫若兰的人物结局,《红楼梦》的诸多版本以及脂批都没有说明。另外,卫若兰是否娶史湘云为妻,红学界也有很大争议。

参考资料
1.卫若兰  . 名人简历 . [2023-12-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07: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玠+兰陵王===卫若兰

卫玠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著名美男子,晋朝人,有看杀卫玠一语。也是著名玄学家,清谈名士。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卫玠

  • 别称

    卫叔宝

  • 叔宝


  • 所处时代

    晋朝

  • 出生地

    河东郡安邑县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卫玠(286—312.6.20),字叔宝,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七年(286年),卒于怀帝永嘉六年(312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他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的清谈名士和玄理学家,初任太傅西阁祭酒,后任太子洗马。

卫玠字叔宝,恒少子,拜太子洗马。后移家建邺(今南京),中兴名士,玠为第一。与兄璪俱其有书名。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卫玠祖父卫瓘,西晋惠帝时位至太尉,父卫恒,官尚书郎,又是有名的书法家。卫玠5岁时就很有名,被人们视为神童。 他很早就开始研究《老》、《庄》。成年后,便以善谈名理而称著当时,其能言善辩超过了当时有名的玄理学家王澄、王玄、王济等人。官至太子洗马。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 中原战乱渐起,他便辞别家人,渡江南下,先至江夏(今湖北武汉市),隔两年,又往豫章(今江西南昌),病死在这里。

在魏晋玄理清谈名士中,创立玄学完整理论体系的,当首推何宴与王弼,卫玠是继承王弼理论体系的。魏晋的清谈辩论,是在理论体系相通的派别中,以特定的题目、特定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共认的评判之下,展开的一种推理性的辩论。何宴,王弼足以《老子》为其理论基础的,他们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展开辩论。所以卫玠作为王弼的继承人,他常常与何宴的继承人乐广等人展开一些玄学思想的辩论,并且十分认真和精审。《世说新语》卷4《文学篇》中记述卫玠与乐广关于“梦”的辩论:卫玠曾问乐广,人为什么要做梦:乐广回答说,是因为想象。卫玠说,梦里的事往往不见于思想,怎么能说是由想象而产生的呢?乐广解释说,那是以前曾经想过。卫玠还是不清楚,苦思冥想月余,得不到正确的解答,于是得了病。乐广知道后,亲自去为他剖析,才使他好起来。由此看来,在玄理诘辩中,包含着许多幽邃难测的哲学思想,探讨着许多为世人不解的问题。而卫玠苦苦追求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不免走入迷途,但这种追求精神还是可贵的。据《世说新语》记述,直到玠豫章病逝之前,他还与王敦或达旦微言,或谈语弥日。足见他析理至审。王敦说王弼“吐金声于中朝”,卫玠“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充分说明他在玄理学派中的地位。

卫玠认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人有所不及,可以情恕, 意不相干, 可以理遣。 ”意思是说, 要有宽容的度量,凡事都可以析理的方式讲清楚,不至使人们之间关系僵化。这虽然把分析道理当作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但对于处理一般的社会关系来说,还不失为一种良方。据《晋书》本传记载,他在家时,因为身体不好,其母常常禁止他与别人谈话。但偶尔精神恢复,亲朋好友请他谈话,他头头是道地说理,常使得在坐的人心悦诚服。这说明,所谓善玄理,不仅在探讨幽深的哲理,也还能够剖析人间的常理。玄学并不一定象普通人想像的那样玄虚缥缈,而还有一定的古朴之风。 魏晋玄理之学,是在打破汉儒师承传授的经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对汉代传统经学的破坏,卫玠这—类“风流少年”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只可惜的是,他们虽然跳出了皓首穷经的圈子,却又进入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迷宫。但它毕竟使人们从唯命的世界走向了唯理的世界。换句话说,就是从圣人之言的世界中走山来,到达了理念世界,使人们敢于怀疑,想像,使得社会风尚为之一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变革。

象魏晋的许多清谈家一样,卫玠也被形容成“半神秀异”之人,不仅言辞清丽,而且相貌非凡,人们常以一睹其相貌为快。史籍里所夸张的卫玠的秀丽标致,无非表明他在魏晋名士中的地位而已。

“卫君谈道,平子绝倒”

这是魏晋时人评价卫玠善言名理的名言,流传至今。从当时人的评论中,我们可以肯定,在魏晋玄学发展过程中,卫玠是继“正始之音”,启“江表之声”的关键人物,是研究魏晋玄学理论不可忽视的。

两晋秘史——史说卫玠

史说卫玠,字叔宝。年五岁,丰神秀异,其父瓘:“此儿有异于众,奈吾已老,

不能见其长成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

俊爽有丰姿。每见玠辄叹曰:“珠玉在前,觉我形秽。”又尝语人曰:“与玠同游,

炯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耳。”及长,好言玄理。时王澄有高名,每闻玠言,辄

叹息绝倒。故时人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澄及王玄、王济并有盛名,

卫玠是历史上唯一因为太帅了而被人“看”死的美男子

记得三国中杀掉邓艾父子的卫瓘吗?卫玠就是他的孙子,表字叔宝。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可这玉人特爱开口。当时风气最盛行清谈:手里拿个麈尾模样悠雅地侃侃而谈。刚开始时,“清谈”主要谈老庄之道,还有点哲学氛围,后来变成了天南海北乱侃,比如谈论人家的长相和行为(两晋美男子多出名,也有这方面原因)。爹妈怕卫玠磨牙磨得太累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政治问题太敏感,最好避开,就限制他说话,真叫人吃不消。(我们有时候对着进不去的BBS也时不时会唉声叹气一翻)。

王之乱把西晋政权闹成一锅糨糊,胡人势力乘机进入中原,天下大乱。卫玠费尽口舌说动母亲南下。他兄弟不肯走,后来死在匈奴人手上。他们一家子跑到江夏(今武汉),妻乐氏经不住旅途疲惫,死去(热死了?)。征南将军山简赶快来抢这个钻石王老五,把爱女嫁给他。卫玠带上新妇又往东行,来到了大将军王敦镇守的豫章(今南昌)。

王敦见他一表人才,能说会道,很是器重。卫玠并不买帐,他感觉此人野心勃勃,久必生乱,不可依附,于是再次转移,投奔东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建业的官员们久闻卫玠艳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江东人士听说来了个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围观,挤得卫玠举步艰难,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这个典故就是《世说新语》中的“看杀卫玠”。

卫玠一生,没在政治上兴风做浪,没为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贡献,军事方面更是碰也没碰过。这么个人,居然在《晋书》上有传记,可见 “美男子”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传记里反反复复强调了两点:一是俊美,二是会嚼舌头。(前后一串,倒是挺适合做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

一千多年前的卫玠同样舌头痒痒,一遇机会,定要冒两句,使听众个个惊叹。清谈高手王澄(小名平子)对卫玠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人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卫玠会说,脑瓜也明智,看得准形势,懂得保身避祸,可惜身子太弱,一切白搭。[1]







参考资料


高长恭 锁定B 添加义项 ?



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郡王。

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分享。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突厥攻入晋阳,高长恭奋力将其击退。邙山之战,高长恭为中军,率领五百骑兵再入周军包围圈,直至金墉城下,因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长恭,派弓箭手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高长恭在此次战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战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后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等。与段韶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阳。段韶患病,高长恭总领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后因"国事即家事"招致北齐后主高纬记恨,于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纬赐死。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基本信息
  • 本名

    高长恭


  • 别称

    高孝瓘、高肃


  • 所处时代

    北齐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时间

    541年


  • 去世时间

    573年



  • 主要成就

    邙山大捷、白狼城之战


  • 祖籍

    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


  • 爵位

    兰陵王


  • 官职

    大司马、太保


  • 谥号


  • 葬地

    今河北省磁县







目录




折叠人物生平折叠金墉解围

乾明元年(560年)三月二十一日,高长恭受封兰陵王。 后来累次升迁至并州刺史。河清二年(563年),突厥攻打北齐,攻入北齐的晋阳,高长恭奋力将突厥人击退。

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邙山之战时,北周攻打洛阳,武成帝高湛派高长恭与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前往洛阳救援,因为惧怕北周的兵力强大,不敢前进。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领五百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城上的人才派弓箭手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北周军队最后放弃营帐逃走,从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间的川泽之地,都是北周丢弃的兵器辎重。 高长恭在此次场战役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次战役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同年十二月十五日,高长恭被任命为尚书令


折叠历封郡公

高长恭后来历任司州、青州、瀛州的地方长官。 武平元年(570年)七月初三日,担任录尚书事

武平二年(571年)二月二十四日,担任太尉。 三月,北周齐公宇文宪从龙门渡过黄河,右丞相斛律光退守华谷,宇文宪攻取了斛律光新筑的五座城池。高长恭与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联合进攻跷谷,率军抵御北周的军队,进攻柏谷城,攻克后就退兵而回。

武平二年(571年)五月,北周晋公宇文护派中外府参军郭荣在姚襄城南、定阳城西修筑城池。段韶率兵攻袭北周军队,将他们打败。六月,段韶包围定阳城,由于北周的汾州刺史杨敷坚守而未能攻克。段韶加紧进攻,屠杀定阳的外城百姓。当时段韶生病,对高长恭说:"这座城池的三面都有两道河壕,无路可走;恐怕只东南有一条路,贼寇一定会从这里突围。应当挑选精兵专门防守这条道路,这样一定能够捉住他们。"高长恭便派一千多名壮士埋伏在东南涧口。城中的粮食吃尽,宇文宪集中所有的兵力去救援,但因害怕段韶,不敢前进。杨敷率领现有的士兵乘夜突围出城,被高长恭的伏兵攻击,全部俘虏。

武平三年(572年)八月,高长恭被任命为大司马。 武平四年(573年)四月十三日,担任太保。 高长恭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公、长乐郡公、乐平郡公、高阳郡公等。


折叠遭帝猜忌

在邙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对高长恭说:"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而后主高纬因为他说的"家事",又听到士兵们唱的《兰陵王入阵曲》,便开始猜忌高长恭。

定阳之战时,高长恭代替段韶的职务统率军队,但是常常收取贿赂,聚敛财物,他的亲信相愿问他说:"大王受到朝廷的重托,为什么要如此贪心呢?"高长恭没有回答。相愿继续说:"是不是因为邙山之战大胜,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长恭回答说是。相愿说:"朝廷如果忌恨你,这件事情更容易被当成是罪名,这不是躲避灾祸而是招来灾祸!"高长恭哭着俯身向相愿询问解决的计策,相愿说:"您之前已经立下战功,这次依然打胜仗,声望太大,最好假托有病在家,不要再管国家的政事。"高长恭听从他的计策,但是没有办法成功隐退。 等到朝廷对陈朝用兵,高长恭恐怕再次被任命将军,叹息说:"我去年脸上长痈,现在为什么不发出来!"从此有了病也不肯医治。


折叠皇帝赐死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后主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对他的王妃郑氏(兰陵王妃)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要赐我毒酒?"郑氏回答说:"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高长恭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于是就饮毒酒而死。 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折叠人物评价

高长恭相貌柔和内心豪壮,声音姿容很不错。高长恭担任将领时,亲自辛勤处理琐细小事,每次得到甜美的食物,即使是一个瓜几个果子,也一定和将士共同分享。起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列举他的贪赃之事,被免除官职。等到讨伐定阳,阳士深在军中,担心灾祸到来。高长恭听说此事说:"我本来没有这个意思。"于是求小的过失,用棍棒打了阳士深二十下来使他安心。高长恭曾经入朝而随从都散去,只有他一人,高长恭独自回来后,没有责罚他们。武成帝奖赏高长恭的功劳,命令贾护买妾二十人送给他,高长恭只接受其中的一个。有一千金的债券,临死那天,把它们全部烧掉。



折叠趣闻轶事

兰陵王入阵曲

正是在"邙山大捷"中,北齐武士们持假面歌舞庆祝胜利,诞生了广为流传的《兰陵王入阵曲》。后该曲定格为着假面指挥击刺的男子独舞。曲调悲壮浑厚,气势不凡,古朴悠扬,描写了当时的壮烈场面和激越情感。

此曲诞生后,在民间流传很快,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庭舞曲。中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为"非正声",下诏禁演。后渐渐褪去武曲本色,演变为"软舞"。南宋时期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名,称之《兰陵王慢》,有越调和大石调之分。用越调演唱时,分三段,二十四拍,毛开在《樵隐笔录》里说"至末段,声犹激越",还有"遗声"可寻。而大石调演唱的《兰陵王慢》,则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鸡漫志》说法,已经"殊非旧曲"了。以后,该曲在中国渐渐失传。幸运的是,唐时传入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保留了几份真实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的赛马节会、七月七日的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等庆祝胜利时,都要反复演奏此曲。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独舞表演节目。日本人将其视为正统的雅乐,格外珍视,对其保留和传承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使得我们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



折叠史籍记载

北齐书·卷十一·列传第三》[1]

北史·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2]



折叠家族成员折叠祖父母

祖父:神武帝高欢

祖母:武明皇后娄昭君


折叠父母

父亲:文襄帝高澄

母亲:不详


折叠兄弟姐妹
  • 兄弟

大哥:河南康献王高孝瑜

二哥:广宁王高孝珩

三哥:河间王高孝琬

五弟:安德王高延宗

六弟:渔阳王高绍信

  • 姐妹

乐安公主


折叠妻子

兰陵王妃郑氏



折叠兰陵王墓

兰陵王墓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城南5公里处,墓冢高大,周围建有透花围墙,墓地建有碑亭。1920年,当地村民在修公路时取土时,挖出了《兰陵王高肃碑》。碑额篆阳文四行十六字:"齐故假黄钺右师右慰公兰陵忠武王碑"。碑文真实记载了兰陵王高肃的生平经历和立碑年份。字迹虽然驳落黯淡,但仍不失遒劲、古朴,因其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被称为北碑第一品。1988年,兰陵王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折叠影视形象
时间
剧名
扮演者

2013年
《兰陵王》

2014年
《兰陵王妃》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07: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孙公子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王孙公子,汉语成语,拼音是wáng sūn gōng zǐ,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王孙公子

拼音
wáng sūn gōng zǐ

近义词
纨绔子弟


注音
ㄨㄤˊ ㄙㄨㄣ ㄍㄨㄙ ㄗㄧˇ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

反义词
平民百姓

目录
1成语出处
2成语用法
3成语故事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贵族、官僚的子弟。

示例

从来仕宦官员,王孙公子,要讨美妾的都到广陵郡来拣择聘娶。(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故事
最早时指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宠臣韩嫣。韩嫣字王孙,韩王信的曾孙,弓高侯之孙。他擅长骑马射箭,异常聪慧。武帝自胶东王时就与其共学,后来汉武帝想讨伐匈奴,韩嫣研究了匈奴的兵器和阵法,为大破匈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典故出自汉代刘歆著《西京杂记·卷四》:"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余。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当时汉武帝特别宠爱韩嫣,赏赐他的钱财多不胜数,韩嫣用不完,便将金子铸成弹丸,在街头射出,引得穷人家的孩子前来争拾回去补贴家用,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王孙
[ wáng sūn ]

基本解释

(名)被封王的人的子孙,也泛指一般贵族的子孙:~公子。



详细解释

1. 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左传·哀公十六年》:“王孙若安靖 楚 国,匡正王室,而后庇焉。 启 之愿也。”《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王夫之 通释:“王孙,隐士也。 秦 汉 以上,士皆王侯之裔,故称王孙。” 唐 杜甫 《哀王孙》诗:“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王孙綺席倒金尊,美女红炉添兽炭。”


2. 旧时对人的尊称。

《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司马贞 索隐引 刘德 曰:“ 秦 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文选·左思<蜀都赋>》:“有 西蜀 公子者,言於 东吴 王孙。” 李善 注引 张华 《博物志》:“王孙、公子,皆相推敬之辞。” 宋 苏轼 《送曾仲锡通判如京师》诗:“应为王孙朝上国,珠幢玉节与排衙。”


3. 人名。指 卓王孙 。

汉 临邛 人,家巨富。《文选·左思<蜀都赋>》:“若夫 王孙 之属, 郤公 之伦,从禽于外,巷无居人。” 刘逵 注:“ 王孙 , 卓王孙 也。”


4. 人名。指 汉 杨王孙 。

宋 苏轼 《赠章默》诗:“难从 王孙 裸,未忍 夏后 堲。” 李厚 注:“ 前汉 杨王孙 ,病且死,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


5. 植物名。黄孙的别名。


6. 植物名。黄芪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耆》。


7. 猴的别称。

汉 王延寿 《王孙赋》:“有王孙之狡兽,形陋观而丑仪。”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猨、王孙居异山,德异性,不能相容。” 蒋之翘 辑注:“王孙,猴也,状似愁胡。” 清 钱谦益 《徐霞客传》:“﹝ 霞客 ﹞以山魅、木客、王孙、玃父为伴侣。”


8. 蟋蟀的别名。

《周礼·考工记·梓人》“以注鸣者” 孔颖达 疏引《方言》:“﹝精列﹞ 楚 谓之蟋蟀,或谓之蛬; 南楚 之间,或谓之王孙。”按,《方言》“王”作“蚟”。


9. 复姓。

汉 代有 王孙皓 、 王孙卿 、 王孙庆 。




辞书解释❶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司马贞索隐:“言王孙公子,... 展开
来源:聚典平台·《辞海(第七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07: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叹无缘”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23-12-14 发布于上海  |  10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妙玉的判曲《世难容》“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王孙公子到底是谁?根据通行本,那不用说,肯定是指贾宝玉。即便是根据吴本(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那贾宝玉也是和妙玉“无缘”的王孙公子之一。之所以说是之一,因为除了贾宝玉之外,还有一位王孙公子,也和妙玉无缘。他就是“冯陈(褚)卫”王孙公子中的陈也俊。妙玉和陈也俊有一段情缘。
    关于史湘云和卫若兰的姻缘,争议不大,我们上一回也说了。但要说妙玉和陈也俊的情缘,刘老师的大胆猜想,确实引起了不小的非议。但从吴本来,刘老师的猜想这一次猜对了。

一  王孙公子陈也俊

    我们还是来基本了解一下这位陈公子——陈也俊。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是一位青年才俊。在前八十回,陈也俊和卫若兰一样,也只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出现一次。通行本当然不会再出现。好在吴本给了我们惊喜,陈也俊竟然出现在了妙玉的故事里。妙玉是什么人啊,用贾宝玉的话说“她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的目”。她只有对贾宝玉会高看一眼,其他男子都是须眉浊物。那怎么和陈也俊扯上关系了呢?
    原来妙玉离开贾府之后,来到了常熟,她师傅和当地一位老尼姑是旧相识,便住在老尼姑的庙里。结果都听说妙玉才貌双全,那些纨绔子弟个个都是朝思暮想。而陈也俊,是当地最有钱的富家公子,人品出众,文采一流。于是写了三首《江东行》送给妙玉。并不顾阻拦,见了妙玉一面。妙玉见了他,也动了凡心,但强制自己断了红尘俗念。
陈也俊更不用说了,回家就患了相思病,后来什么也顾不得了,直接找几个媒婆用八抬大轿来接妙玉。妙玉听到消息,匆匆忙忙离开了常熟,去了瓜洲。结果在瓜洲落难。如此看来,妙玉的判词最后一句:“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这个“王孙公子”,既是指贾宝玉,也是指陈也俊。甚至指陈也俊的成分更多一些。因为正是为了逃避陈也俊的追求,妙玉才在瓜洲落入了那老和尚之手。如果一直留在常熟,陈也俊家大业大,是当地首富,谁也不敢欺负妙玉。

二  妙玉落难瓜洲渡

    或许你会说,妙玉在瓜洲渡落难“遭泥陷”,只有吴本里有啊,你凭什么认定那是妙玉的真正结局呢?其实在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时,妙玉嫌弃刘姥姥用过的茶杯脏,吩咐丢在外面。靖藏本在这里就有一条重要批语,暗示了妙玉后来的结局。批语是这样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最后两个字模糊不清)。批语的意思是,你现在嫌弃刘姥姥这样的乡下人,日后在瓜洲渡落难而受到的惩戒,才是真正的悲哀。吴本里妙玉在瓜洲渡被那个老和尚带着一群野和尚拉扯的时候,刘姥姥还曾上前盘问解围,只可惜妙玉带着侍女趁乱逃走,彼此没有认出来。被妙玉嫌弃的刘姥姥,差一点就救了她。吴本里好几个人的故事就发生在瓜洲渡,妙玉在瓜洲渡沦落风尘,惜春在瓜洲渡青灯古佛相伴,而她们二人关系最好,都在瓜洲渡却彼此不知。就像李纹李绮姐妹,听见江上小船的笛声,却不知道那吹笛人就是薛宝琴。另外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被她的舅舅王仁,卖到了瓜洲渡的青楼,刘姥姥带人来赎出了巧姐。刘姥姥差点还救了妙玉,又在瓜洲渡口遇到了出家为尼的惜春,惜春却说她认错了人。刘姥姥在瓜洲渡遇到惜春、赎巧姐的情节,87版红楼梦竟然拍出来了,与吴本的故事基本一致。据红学家们说,87版红楼,就是根据靖藏本等本子的批语,对红楼梦后面的故事,进行了大胆改编,而基本没有采用通行本后40回的故事。所以87版的专家顾问们,其实隐喻摸到了红楼梦的真正结局了。

三  瓜洲渡的隐喻

    为什么这么多人的故事出现在瓜洲渡呢?瓜洲当然是真实存在的地名,就在今天江苏扬州的邗江区,至今那里还有个“瓜洲古渡口”的国家水利风景区。那里也是征服南京的重要战场。之所以这么多人的故事出现在瓜洲渡,我认为瓜洲的隐喻,隐藏在王安石的那首诗,这首诗叫《泊船瓜洲》,小学生都会背,我们来背一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作者很可能是用瓜洲,来引出这首诗,再用这首诗来表达明朝遗民的心声。因为南京被清军占领了,南明灭亡了,又是一年春天来了,但这个春天不是明朝的春天了,天上的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让我再回到故都南京呢?吴本在瓜洲渡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第102回,这一回回目是《冷惜春甘伴青灯佛,洁妙玉泥陷瓜洲渡》。这是吴本读者最不愿意面对的一回。当年读金庸的《神雕侠侣》,读到小龙女被尹志平玷污,气得当场撕书,以至于《神雕侠侣》始终不愿意再看第二遍。而看到妙玉被臭口黄牙的老和尚玩弄,虽然悲愤,但已不像当年那样少年意气了。因为这就是历史,在那样的乱世,汉家儿女的命运,很多比妙玉还要悲惨。

四  陈也俊影到底射谁

    稍微扯远了。回到陈也俊这里,陈也俊与妙玉错失姻缘之后,再也没有出场。情榜将他列为“金陵十二公子”榜单,封号是“情隘”,狭隘的隘。当然不是说他心胸狭隘,而是指他和妙玉,终究没能迈过情感的关隘,彼此错过了。陈也俊是影射谁呢?应该是抗清英雄陈子龙。陈子龙其实和红楼梦有莫大的关联。他也是和钱谦益文采齐名,更有意思的是,早在认识钱谦益之前,柳如是和陈子龙,就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缘。只可惜陈子龙碍于世俗,被迫和她分手。而钱谦益,不顾世俗骂名,毅然决然地以正妻的名义,迎娶柳如是过门。从这一点看,钱谦益是一条汉子。当年柳如是和陈子龙在一起的时候,就住在小红楼;而钱谦益专门为柳如是修了红豆馆。钱谦益还有句诗:红豆馆里柳如是,绛云楼外人已非。而《红楼梦》里,有红豆曲,也有个绛云轩。那陈子龙的“小红楼”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早在他27岁的时候,就有一首诗: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很多人据此认为,《红楼梦》的书名,很可能就是来自这首诗。他还写了很多“小红楼”的词,都在追忆他和柳如是的悲欢离合。陈子龙不仅以才情卓绝而闻名,更是以铮铮铁骨的民族气节,留名史册。他始终坚持不懈组织反清,影响带动了一大批人。尤其是他的学生夏完淳,17岁就英勇就义。而他本人,抗清失败被俘,在押往南京的船上,跳水殉国,年仅四十岁。清朝还将他的头颅砍下来示众,尸体又重新抛在水里。还是他的学生冒死将他收葬。陈也俊和妙玉错失情缘,可能是隐喻:朱常淓降清,与陈子龙这些抗清志士错过了。如果当时朱常淓称帝,可能就会避免鲁王和唐王之间的争斗了。好了,不管陈也俊是不是影射陈子龙,起码让我们借此机会了解了一下民族英雄。他的诗词散文,更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财富。由于他宁死不降清,而受到乾隆皇帝的推崇,因此他的作品,大多保存了下来。而且他的诗文,比钱谦益的华丽有趣得多。难怪柳如是第一次见到他,就欣喜若狂,说:“我的如意郎君终于出现了”,然后主动“毛遂自荐”,和陈子龙在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广陵子图书馆藏 > 《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与明朝党争》
下一篇: 《红楼梦》真史书

冯紫英

陈也俊

卫若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07: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泊船瓜洲
[ 宋 ] 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

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07: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蓉之妻许氏背后隐含的秘密
深信不疑 2019-03-20   |  1379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用通俗的语言,解读《红楼梦》背面的隐意。

——晗昕

《红楼梦》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来隐写那段惨痛而凄凉的历史。其中多处运用到了“不写之写”。如第3回,林如海向贾雨村介绍大内兄时,有批语:【写如海实写政老,所谓此书有“不写之写”是也。】 “不写之写”其实也是一种写,“不写”只是手段,“写”是最终目的。正是这种“不写之写”的写作方法,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一)、贾蓉之妻——秦氏、许氏和胡氏。

秦可卿生前,一般称之为秦氏、蓉哥儿媳妇、蓉大奶奶等,但在死后不知什么时候,贾蓉又娶了妻——许氏,称之为蓉妻、贾蓉之妻、贾蓉媳妇儿。

《红楼梦》贾蓉之妻许氏背后隐含的秘密

第52回,出现“尤氏婆媳”,一笔带过。

第53回,写道:“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了。”批语:【自可卿死后未见贾蓉续娶,此回有“蓉妻回避”语,是书中遗漏处。绮园】。接着蓉妻还有捧茶、传菜之举。

第58回,老太妃薨了,“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正式点出贾蓉之妻为“许”氏。

《红楼梦》贾蓉之妻许氏背后隐含的秘密

第75、76回“贾蓉媳妇”频频出现。可在80回后,贾蓉之妻又变成了“胡氏”。为什么要将“许氏”改为“胡氏”?难道这里有什么隐意?批书人真的不解,还是故弄玄虚?

(二)、《红楼梦》与《百家姓》有关联。

《红楼梦》与《百家姓》有关系吗?有!作者绝不会滥用词汇,人物名字多为其隐写的历史服务。我们来看《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注意“冯陈褚卫”和“朱秦尤许”这八个姓氏。《红楼梦》有名有姓的人物当中,关键地方唯独没有“朱”和“褚”。

《红楼梦》贾蓉之妻许氏背后隐含的秘密

第14回,秦可卿出殡时,出现的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正是百家姓里的“冯、陈、褚、卫”吗?可单单没有“褚”公子。秦氏、尤氏、许氏先后出现,可单单又没有“朱秦尤许”里的“朱”。“朱”被“贾”替换了。

(三)、“朱褚”二字大有深意。

“朱褚”,即“朱明王朝褚君”之意。作者故意不用“褚”字,就是让我们联想“褚君”之意,而不用“朱”字,且故意用“贾”替换了“朱”,就是让我们联想“贾家”就是“朱家”,“朱家”就是“朱明王朝”!作者隐写的历史,早已千里伏线在书里,其“不写之写”方法的运用,真可谓大手笔,大章法,大比托,大讽刺,大调侃!并非批语所说的“遗漏”之笔。

《红楼梦》贾蓉之妻许氏背后隐含的秘密

(四)、“许氏”被改成“胡氏”为哪般?

80回后,蓉妻“许氏”被恶意篡改成“胡氏”,说明早已被人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剃发易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大同惨案”“广州屠杀”……满族人要维护其统治,就要隐瞒其屠杀汉人的血腥历史,就是不让后人知道,他们祖宗那丑恶的嘴脸、野蛮的行径和对汉人犯下的滔天罪行。于是,千方百计地破坏汉民族文化,以编书为由,大肆烧书、毁书、删书、改书。同时,极力阻挠《红楼梦》一书的流传,要么列为禁书,要么大肆删减篡改其中的“碍语”,企图让汉人彻底忘记他们那“不光彩”的历史。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说正确的解读是“胡扯、胡说八道”!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红楼梦》贾蓉之妻许氏背后隐含的秘密

《红楼梦》只有设谜,没有难解之谜!《红楼梦》贾蓉之妻许氏背后隐含的秘密 深信不疑 2019-03-20   |  1379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用通俗的语言,解读《红楼梦》背面的隐意。
——晗昕
《红楼梦》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来隐写那段惨痛而凄凉的历史。其中多处运用到了“不写之写”。如第3回,林如海向贾雨村介绍大内兄时,有批语:【写如海实写政老,所谓此书有“不写之写”是也。】 “不写之写”其实也是一种写,“不写”只是手段,“写”是最终目的。正是这种“不写之写”的写作方法,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一)、贾蓉之妻——秦氏、许氏和胡氏。
秦可卿生前,一般称之为秦氏、蓉哥儿媳妇、蓉大奶奶等,但在死后不知什么时候,贾蓉又娶了妻——许氏,称之为蓉妻、贾蓉之妻、贾蓉媳妇儿。


第52回,出现“尤氏婆媳”,一笔带过。
第53回,写道:“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了。”批语:【自可卿死后未见贾蓉续娶,此回有“蓉妻回避”语,是书中遗漏处。绮园】。接着蓉妻还有捧茶、传菜之举。
第58回,老太妃薨了,“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正式点出贾蓉之妻为“许”氏。

第75、76回“贾蓉媳妇”频频出现。可在80回后,贾蓉之妻又变成了“胡氏”。为什么要将“许氏”改为“胡氏”?难道这里有什么隐意?批书人真的不解,还是故弄玄虚?
(二)、《红楼梦》与《百家姓》有关联。
《红楼梦》与《百家姓》有关系吗?有!作者绝不会滥用词汇,人物名字多为其隐写的历史服务。我们来看《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注意“冯陈褚卫”和“朱秦尤许”这八个姓氏。《红楼梦》有名有姓的人物当中,关键地方唯独没有“朱”和“褚”。

第14回,秦可卿出殡时,出现的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正是百家姓里的“冯、陈、褚、卫”吗?可单单没有“褚”公子。秦氏、尤氏、许氏先后出现,可单单又没有“朱秦尤许”里的“朱”。“朱”被“贾”替换了。
(三)、“朱褚”二字大有深意。
“朱褚”,“朱明王朝褚君”之意。作者故意不用“褚”字,就是让我们联想“褚君”之意,而不用“朱”字,且故意用“贾”替换了“朱”,就是让我们联想“贾家”就是“朱家”,“朱家”就是“朱明王朝”!作者隐写的历史,早已千里伏线在书里,其“不写之写”方法的运用,真可谓大手笔,大章法,大比托,大讽刺,大调侃!并非批语所说的“遗漏”之笔。

(四)、“许氏”被改成“胡氏”为哪般?
80回后,蓉妻“许氏”被恶意篡改成“胡氏”,说明早已被人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剃发易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大同惨案”“广州屠杀”……满族人要维护其统治,就要隐瞒其屠杀汉人的血腥历史,就是不让后人知道,他们祖宗那丑恶的嘴脸、野蛮的行径和对汉人犯下的滔天罪行。于是,千方百计地破坏汉民族文化,以编书为由,大肆烧书、毁书、删书、改书。同时,极力阻挠《红楼梦》一书的流传,要么列为禁书,要么大肆删减篡改其中的“碍语”,企图让汉人彻底忘记他们那“不光彩”的历史。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说正确的解读是“胡扯、胡说八道”!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红楼梦》只有设谜,没有难解之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08: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掷果盈车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潘安人长得很美,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

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掷果盈车

拼音
zhì guǒ yíng chē


比喻
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

相关成语
傅粉檀郎 陆海潘江

目录
1读音
2出处
3今译
4应用
折叠编辑本段读音
拼音:zhì guǒ yíng chē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笑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折叠编辑本段今译
潘安人长得很美,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

折叠编辑本段应用
例句:其人如玉,空教~,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 (明·梅鼎祚《玉合记·诇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21: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俊 - 历史记载中最长寿的中国人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陈俊,字克明,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人,生于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卒于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享年444岁,是历史记载中最长寿的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陈俊

主要成就
历史记载中最长寿的人

别名
菜篮公、小彭祖

出生日期
881年


逝世日期
881年

所处时代
唐朝—元朝

出生地
福建省永嘉山区汤泉村

信仰信仰
道教

目录
1个人简介
2纪念
3历史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陈俊(881-1324),福建永泰人。《永泰县志》∶晚年肌体萎缩形如小孩,装在竹篮中轮流供养,人称菜篮公。莆田地区建于1971年至1983年,当时辖区莆田、仙游、福清、闽候、闽清、长乐、平潭、永泰八县。据有关部门从永泰县志查证得知:清代乾隆十三年《永泰县志》12卷记载,陈俊,字克明,福建永嘉山区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乡汤埋村)人,生于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死于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终年443岁。陈俊为人正直,乐为乡里做好事,受到乡人敬重。到了晚年,他无法自食其力,“子孙无有存者,乡人轮流供养”。后来,老人年岁不断增高,肌体逐渐萎缩,身躯变得愈来愈小,“形如小孩”,行动十分不便。于是众乡邻就用麻竹编制了一个特大的菜篮子装着老人,由供养人轮流抬着进出家门,因此乡邻们都称他为“菜篮公”。陈俊去世后,乡邻们将他的遗骨塑像安放在汤泉庙作为纪念,并誉称为“小彭祖”(传说彭祖活800多岁)。陈俊生平事迹被刻在一块木牌上,从元朝一直保留到清代。人活百岁,亦属罕见,被称为人瑞,而被民间誉为“小彭祖”的陈俊竟活到443岁,岂非是近代人间奇迹。有关陈俊的故事:“菜篮公”的名字和传说至今仍在永泰县一带广为流传。[1]

折叠编辑本段纪念
为了了解历史上最长寿的人,我们需要回到清乾隆时期的《永泰县志》。在这个记录中,我们了解到一个行脚医生名叫陈俊,他据称活了443岁,跨越三个朝代,甚至看到了唐僖宗的时代,并在元朝泰定年间去世。陈俊被报道成一个行医者,他经常做善事,得到当地居民的尊重和敬仰。即使在年迈之后,他依然非常健康。陈俊的儿子、孙子和曾孙都去世了,但他自己还健在。当时邻居们轮流照顾他,直到他去世。陈俊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变得虚弱,体重也越来越轻,最终看起来像一个年老的男孩。然而,尽管他的身体已经不如以前那样强壮,当地居民仍然视他如仙人一般敬仰,甚至在他去世后还为他建了雕像。[2]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
陈俊于公元881年出生,直到公元1324年去世,寿命443岁,不愧是我国寿命最长的寿星根据有关资料记载,陈俊之所以能活到这么大年纪,还要归功于他为人正直,乐于为乡亲邻里做好事的良好品质,因为陈俊到了晚年,已经没有自理能力的时候,“子孙无有存者,乡人轮流供养”。陈俊活到晚年,体型已经萎缩成左右小孩那么大了,到了四百多岁的时候,其体重已经不到10斤,乡亲们便编织了一个竹篮,出门干活时就轮流用篮子装着他出门干活。[3]

参考资料
1.中国最长寿的人陈俊  . [2024-1-3]
2.最长寿的人是谁永泰县陈俊火了443岁跨越三个朝代  . [2024-1-3]
3.陈俊  . [2024-1-3]
陈俊 -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其他实业人物相关




陈俊(?~47年),字子昭,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召县)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初随太常将军刘嘉,后来投奔大司马刘秀,参加了剿灭河北农民军、平定关东刘永、董宪、张步等割据势力的作战。刘秀即位,历任强弩将军、泰山太守、琅琊太守,封新处侯。建武十三年,定封祝阿侯。建武十四年,为奉朝请。建武二十三年),去世。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陈俊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逝世日期

    47年


  • 职业

    将领



  • 主要成就

    东汉开国功臣,大破张步


  • 出生地

    南阳郡西鄂县


  • 封爵

    祝阿侯


  • 地位

    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九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折叠投奔刘秀

年轻时候,在南阳郡担任小吏。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称帝,陈俊的南阳同乡、大汉宗室刘嘉被任命为太常将军,刘嘉委任陈俊为他的长史。公元23年(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刘玄派遣刘秀北上镇慰河北诸州郡。刘秀到河北后四处招纳人才,刘嘉就写了一封信,将手下的陈俊、贾复推荐给刘秀。陈俊到了刘秀军中被任命为安集掾。[1]


折叠平定河北

当时,河北活跃着数十支农民军,成为刘秀占据河北的主要障碍。公元24年(更始二年)秋,陈俊随刘秀率军进攻活动于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等地的数十万铜马农民军,铜马农民军败退,两军再战于蒲阳(今河北完县),铜马农民军大败而降。在这次战役中,陈俊屡立战功,蒲阳大战之后,陈俊被刘秀拜为强弩将军。

击破铜马农民军之后,陈俊随刘秀北上,继续追剿向北逃窜的尤来、五幡、大枪农民军,农民军一路向北败退,幸好原本活跃在青州的五校农民军赶来增援。四部农民军会师之后人数再度膨胀到四十万以上。

恢复了元气的农民军,在安次县(今河北廊坊市安次区)与汉军展开大战。在这场战役中,陈俊所部的对手是五校农民军。在战斗中,陈俊下马,手接短兵,所到之处敌军必破,率军追奔二十余里,斩杀了五校农民军的大帅,才肯率军回营。刘秀望而叹道:"如果汉军将领作战的时候,都像陈俊这样勇猛,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事情!"

安次一战,在陈俊、马武等汉军将领的猛烈攻击之下,农民军再次败退,五校农民军向北退入渔阳郡,他们所到之处虏掠劫抢,收集粮草以备军需。见到这种情况,陈俊向刘秀献计,他说:"我军应派轻骑兵穿插到贼军的前面去,让各地的百姓各自坚守壁垒,断绝贼军的粮食补给,这样就可以不战而歼灭敌人了。"

刘秀听了以后,深以为然,他马上派遣陈俊率领轻骑兵穿插到农民军的前面去。见到百姓保守壁垒坚固完好的,就令其固守;放散在外的,就掠取过来。这样一来,农民军除了遗存在野外的一点粮食以外,再也抢不到任何东西吃,军心大乱,被迫继续北逃。

此战之后,刘秀留下吴汉、陈俊等人继续追剿农民军,自己回师南下,临走时他对陈俊说:"贼虏已不足为惧,使这些贼虏陷入困境的,是将军的策略。"

刘秀回蓟之后,陈俊与耿弇、吴汉景丹盖延朱佑邳彤耿纯刘植岑彭祭遵王霸坚镡、马武十三将军继续追击农民军残部,在潞东、平谷,连续重创敌军,斩首一万三千余级,最后一直追到右北平郡的无终县(今天津蓟县)、土垠县(今河北丰润县)、俊靡(今河北遵化市),将农民军残部消灭得干干净净。

公元25年(建武元年)六月,刘秀称帝,封陈俊为列侯。

刘秀即位之后,派遣建威大将军耿弇、骠骑大将军景丹、强弩将军陈俊去清剿厌新农民军,两军在敖仓开战,厌新军战败投降。

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天,陈俊率军去清剿匡县农民军,将其盘踞的四个县全部攻下,随后转击顿丘,所部三城不战而降,陈俊连立战功,刘秀十分高兴,改封陈俊为新处侯。当年秋天,刘秀还下诏给统领全军的大司马吴汉拜陈俊为强弩大将军。连受嘉奖的陈俊一鼓作气,又先后剿灭了流窜于河内郡的金门农民军、白马农民军。

公元26年(建武二年)秋天,陈俊与景丹、吴汉、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佑、执金吾贾复、偏将军冯异、左曹王常、骑都尉臧宫等击破五校农民军残部于羛阳,光投降的就有五万多人。[1]


折叠征战关东

刘秀平定河北之后,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战,首先他要消灭的是在他的东面的刘永、张步、董宪等关东割据势力。陈俊参加了平定关东的一系列战役。

公元27年(建武三年)春,刘秀命令吴汉率领杜茂、陈俊等南下攻打梁王刘永,将其大将苏茂围困在广乐(今河南虞城北)。刘永部将周建率兵来救,两军接战,汉军大破敌军,苏茂、周建弃城突围出走。吴汉留杜茂、陈俊守广乐,自率大军与盖延将刘永围困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市)。不久,城中食尽,刘永被部将所杀。

公元28年(建武四年),陈俊、王梁随吴汉清剿临平的五校农民军残部,一直追到东郡箕山。随后分兵,陈俊单独率军转攻汝阳及项县,接着又攻拔了南武阳。

平定刘永之后,刘秀将目光转向了太山郡(即泰山郡),当时太山郡(即泰山郡)境内有很多拥兵自重的地方势力,他们多数都依附于割据济南郡的张步,刘秀想要发兵占据太山郡(即泰山郡),大司马吴汉对刘秀说:"只有陈俊才能平定此郡。"于是刘秀拜陈俊为太山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张步听说之后,派遣其部将去攻打陈俊,双方大战于嬴下,陈俊大破其军,一直追到济南郡的边境,光是印绶就缴获了九十多颗,随后陈俊又率军攻下郡内诸县,平定了太山郡(即泰山郡)。

公元29年(建武五年),刘秀下令建威大将军耿弇率领太山太守陈俊、骑都尉刘歆去讨伐张步。耿弇、刘歆、陈俊率兵东进,从桥阳桥渡河。过河之后,汉军连破敌军,直逼张步的老窝剧县(今山东昌乐县西)。剧县城高兵多,易守难攻,陈俊就对耿弇说:"剧县的贼兵强盛,我们可以暂时闭营休养士卒,以等待皇帝到来。"耿弇没有同意,而是继续猛攻,最终张步投降。


折叠镇守东海

平定张步之后,刘秀调任陈俊为琅琊郡太守,领将军事一如过去。这时琅琊郡还没有平定,但齐地的人素来听过陈俊的威名,所以陈俊一到,盗贼就都解散了。

公元29年(建武5年)6月,光武帝刘秀亲征讨伐割据东海郡的董宪。董宪、庞萌一起逃到朐县。

公元30年(建武6年),朐县城中的粮食吃没了,董宪、庞萌秘密率军离开朐县,计划夺取赣楡县(属东海郡),琅邪太守陈俊察知率军迎击,董宪、庞萌大败而逃,二人在逃亡途中都被杀了。随后陈俊又乘势进军剿灭了朐县的山寇孙阳,琅琊郡从此平定。

公元32年(建武八年)夏,张步携妻子逃奔临淮,与弟张弘、张兰商议招集他的旧部,乘船入海,陈俊得知后追击并斩杀了张步。刘秀赞美其功,诏令陈俊得以专征青、徐两州。[1]


折叠请伐陇蜀

经过多年征战,刘秀基本统一了中国,只有西南还没有平定,陈俊几次上书自请,愿意率军去平定割据西南的隗嚣公孙述。刘秀因为需要他镇守关东而没有同意,刘秀在给陈俊的诏书中说:"东州刚刚平定,是大将军的功劳。东州近海扰乱,是盗贼藏身之地,朝廷以此地为重忧,请暂且勉力镇抚。"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刘秀增加陈俊的食邑,定封陈俊为祝阿侯。

公元38年(建武十四年),刘秀征召陈俊回京奉朝请

公元47年(建武二十三年),陈俊去世。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刘秀​:"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

范晔《后汉书》:"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

赞曰:"宫、俊休休,是亦鹰扬。"

徐钧:"拒战交兵勇有馀,旁人惊叹更谁如。肃清海岱勋名立,不负刘嘉一荐书。"

谈迁:"耿纯、陈俊料敌如神,每出而成克捷之勋,非中兴良佐乎?"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地位

汉明帝永平年间,明帝追忆当年随其父皇打下东汉江山的功臣宿将,命绘二十八位功臣的画像于洛阳南宫的云台,陈俊名列第十九位。



折叠编辑本段家族后裔

儿子:陈浮,袭爵祝阿侯,后徙封为薪春侯。

孙子:陈专诸,陈浮之子,袭爵薪春侯。

曾孙:陈笃,陈专诸之子,袭爵薪春侯。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史籍

《后汉书》、《东观汉记》有传。

《太平御览》、《资治通鉴》均有事迹记载。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1]



折叠编辑本段文学形象

在《东汉演义》等通俗小说及民间流传的评书、评话等民间曲艺之中,陈俊,字天生,是二十八星宿之中的毕月乌

陈俊手使一条镔铁棍,智勇双全。刘秀在白水村起兵之后,进攻胡阳城,守将韩滔拼命防守军久攻不下,这时陈俊出场,他投军到刘秀营中,献上妙计,一方面让汉军轮流攻城,使韩滔疲惫不堪,一方面他混入城中,假装投靠韩滔,趁韩滔困乏入睡之时,杀了韩滔,献了胡阳,从此随刘秀征战四方,平定天下,被封为棘阳侯。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0:57 , Processed in 1.6451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