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6|回复: 2

空空道人//吴梅村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7
发表于 2022-5-15 08: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空空道人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2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空空道人,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幻异人物(首见第一回)。因访道求仙,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经过,见一大块石头,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详载石头幻形人世,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即为《石头记》。



中文名空空道人 别    名跛足道人 性    别男 登场作品红楼梦 国    籍中国 作    品好了歌 宝    物风月宝鉴
目录



空空道人作品来历编辑 播报
后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这就是《石头记》一书的来历。空空道人、石头及其相互间的对话,出于作者的艺术虚构,并非实有其人其事。所以,作者又在另一处说:“因经历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意思是说,作者所要表现的是亲身经历过的一段生活,这样一段生活,如梦幻般地消逝了,现在借石头的故事,用“假语村言”叙述出来,演绎成一段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空空道人和石头及其对话,表现出《红楼梦》艺术构思的独特性,它构成《红楼梦》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空空道人人物经历编辑 播报
空空道人全身
但凡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谁也不会忘记那‘一僧一道中的疯癫跛足道士,更不会忘记他那堪称盖世警言的《好了歌》。近年翻阅《古今图书集成》,在《神异典·神仙部·明二》中,发现了一个“貌体古怪”的“好了道士”。不知此人与《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是否有瓜葛,特抄录于下,供红学家们参考。原文为 [1]  :
按《荆州府志》:好了道士,不知何许人,亦不知姓氏。貌体古怪,椎结芒服,性噜酒,饮数石不醉。善为巧法,言祸福奇中,能使鬼。正德间(明武宗年号,公元1506-1521年),常来宜都(今湖北省西北部)山中。叩其姓氏,笑而不答,但点首曰:“好了1"人以故呼为‘好了道士”。居无几,大疫,道士遍诣诸疫者,呼曰:“尔曹急去,毋困此一方人也!"疫遂止,道士亦去,莫知所之。两位道士一前一后,均与“好了”有关。在贾瑞“邪思妄动”、‘非药可医”之际,跋足道士曾手持“凤月宝鉴”前来给贾瑞治病,在宝玉、凤姐“魔魔法叔嫂逢五鬼”之时,这痛头和尚与跛足道人又一齐出现,自然“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如此看来,跋足道士也是“能使鬼”之辈。至于“貌体古怪”、“言祸福奇中”,二人也有相近之处 [1]  。


《红楼梦》:第一回出场的空空道人是何许人也?又为什么叫空空?
原创|发布:2020-11-27 11:58:55    更新:2020-11-27 11:58:55
阅读 816388

《红楼梦》开篇就说故事最初是记载在石头之上,后来被空空道人抄录整理下来,是为《石头记》。空空道人因此书顿悟是为“情僧”,遂将《石头记》更名为《情僧录》。

(第一回)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空空道人让“石头”故事传世,算是《红楼梦》一个作者,也是《石头记》非原创的争议之处。坚持者认为《红楼梦》与《三国》《水浒》《西游》一样,都有故事原型,就是“石头记”。亦或者像《西厢记》《牡丹亭》《金瓶梅》那样有前人底本或故事,又经其他作者整理增删而成。

中国元明清时期有大量的知名文学作品都不是原创,多有原型可依。比方《红楼梦》借鉴的三生石故事,取材自苏轼的《僧圆泽传》。不过苏轼作文也非原创,而是取材唐代传奇《僧圆观传》。“石头记”是《红楼梦》故事原型非不可能。
问题是原创最早底本至今不见,也没有任何民间传说和故事原型。现今传世的都是《红楼梦》亦或者《脂砚斋评石头记》,《红楼梦》原创论同样支持者众。
闲言少叙,本文不讨论《红楼梦》是否原创,只说这空空道人到底是何许人也。曹雪芹为什么要以“空空道人”为故事开篇。

贾家兴亡,贾宝玉的一生都如“大梦一场”,梦醒为“空”。空空道人的“空空”非常有具象意义。《好了歌》是第一个“空”,源自道家。所以“空空”第一相为道人。
君笺雅侃红楼一直认为《红楼梦》的“梦”,与《金刚经》的主旨契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空空”第二相则为僧人。
“空”为大乘佛教般若思想中的十八空之一,空之亦空曰“空空”。
《大智度论》卷四十六中说:“何等为空空?一切法空,是空亦空,是名空空。”
所以世人要“一切皆空而又不执着于空名与空见。”

空空道人非佛是道,由道入佛。与《红楼梦》开篇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一僧一道,又化为癞头和尚、跛足道人之大道契合,涉及佛道思想在《红楼梦》里的兼容。
事实并不止于此!曹雪芹是受儒家教诲的读书人。怎么可能没有儒家开宗明义?
《大戴礼记·主言》:“君先立于仁,则大夫忠而士信,民敦,工璞,商悫,女憧,妇空空。”
如此,儒释道三家都对“空空”做出解释。所谓“空空”,可容一切为“得”。可释放一切,为“舍”。“舍得”既为人生之得失、兴亡。回首万事皆空,是为“空空”。

空空道人既是作者的精神之所钟,代表《红楼梦》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
空空道人为道家。
情僧为佛家。
吴玉峰非吴玉峰,而是“根本没有石头”的意思。
孔梅溪出自东鲁,自然是儒家源头的孔庙孔林。
所以,空空道人也好,情僧也罢,东鲁孔梅溪等都是指向作者曹雪芹一人。而所谓“石头记”,作者都说“吴玉峰”,根本就没有“石头记”,故事是原创的。
峰回路转,捋顺了空空道人的意义,就解决了作者问题和原创问题。至于曹雪芹真正是谁,作者而已!
当然,“空空”之名并不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首创,早在唐朝裴铏的《传奇·聂隐娘》就有人物“妙手空空儿”。

“隐娘曰:‘后夜当使妙手空空儿继至。空空儿之神术,人莫能窥其用,鬼莫得蹑其踪。能从空虚而入冥,善无形而灭影,隐娘之艺,故不能造其境。”
《聂隐娘》中空空儿是个神偷,聂隐娘抓不住他。后世梁羽生的几部小说,也有“空空儿”这个人物,都来自《聂隐娘》故事。
《红楼梦》中空空道人与“妙手空空儿”无关。但以“空空”为名,无疑是借鉴唐人传奇“空空儿”得之。
空空道人集合“儒释道”三家,最终入佛。就是贾宝玉于儒家明悟、道家了悟、佛家禅悟经历,最终皈依出家,正是践行“空之亦空”之道。
文|君笺雅侃红楼





空空道人小传:为何读《石头记》后,不做道士改做了和尚?
原创|发布:2021-07-05 19:07:58    更新:2021-07-05 19:07:58
阅读 5062

《红楼梦》第五个出场人物是空空道人,关于他与石头的问答,作者不惜笔墨描写了大段。但空空道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其实是他由道入僧,舍了道门做了和尚,是为情僧,又将他抄录的《石头记》改名为《情僧录》。


(第一回)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从原文的脉络来看,空空道人算是《红楼梦》的第一位作者。他抄录的《石头记》,不过石上寥寥数语,真正将之润色的还是他自己。
而且,所谓空空道人后继之人的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实则都是作者假托,绝不可能是数人,只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作者一人。
《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恰好是五次更迭。

吴玉峰者,作者假托"北傅南吴"的吴雯,真正却是“无玉峰”也。意思是:根本没有通灵宝玉,也没有女娲补天石。作者假托神话故事设譬而已。
孔梅溪者,也不是《桃花扇》的孔尚任,只为“东鲁孔门儒家”之意。
如此,从空空道人、情僧、孔梅溪,汇总为“儒释道”三家思想集合,假托女娲补天石故事(无〈吴〉玉峰)而成书。似乎是故意回避却又指明了曹雪芹就是作者,其他人不过是迷障的文字游戏。
至于曹雪芹是否江宁织造曹寅之后,还是他人笔名,完全无碍阅读,不需过分纠结。
言归正传,说回空空道人就是作者的一个意识形态,或者称为道家思想化身。

为什么最开始以“空空道人”出场呢?原因也不复杂。既然假托了女娲补天石故事,那么大荒山无稽崖那种地方,只有入山寻仙访道的道家弟子才能够涉足。佛家弟子和儒门书生都不会去。
空空道人访仙得了《石头记》,顺理成章。
他又为什么会出家做了“情僧”呢?只因《红楼梦》“大旨谈情”,道家不禁断“情”字,像龙虎山等道门也不禁婚娶。世人要挣脱情孽纠缠,需要挥剑斩情丝,就要了悟“空空”。这也是“空空”的由来。
原文说:“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是为“空空”。源自《心经》:“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又说“诸法空相”,都是解决被认为“心魔”之情。

《红楼梦》故事的缘起,也是小和尚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孽情心魔。
“诸法为空”是解决情孽的唯一办法。空空道人由道入僧,代表作者对情地“了悟”。
《红楼梦》是一部集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大书,贾宝玉作为读圣贤书之人,曾先后为《庄子》续篇,又曾用佛语做偈言,都暗合空空道人、情僧、孔梅溪等“儒释道”三家之线索。
更有意思的是贾宝玉的最终结局,根据第二十三回他对林黛玉的谶语:
(第二十三回)“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贾宝玉出家并非结局,而是寻到了林黛玉的坟前,守墓“一辈子”。彼时贾宝玉就是“情僧”!
贾宝玉曾为金钏儿祭拜,曾用《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那他用什么悼念林黛玉?莫如撰写一本“回忆录”,就是《情僧录》!

所以,空空道人就是作者的初心,为了接续女娲补天石的神话故事而设定,情僧再归总到贾宝玉头上。《红楼梦》半自传体的叙述设定由此而成。
假设作者曹雪芹将自己比作贾宝玉,出家后就是情僧,情僧又是空空道人,空空道人就是作者曹雪芹。
看似很绕,却脉路清晰。不过是作者为自身“设譬”,并阐明对“情”了悟的过程。
说完了空空道人,也就说完了《红楼梦》的作者。按说下面出场的人物,将直接跳到碌碌红尘。落到甄士隐身上。

不过,既然开篇以神话为主,就还是要讲完其中主要角色。所以,跳过真事隐,先把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以及警幻仙子说完。这一回,神瑛侍者又有什么故事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7
 楼主| 发表于 2022-5-15 10: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傅山 (明末清初医学家思想家)
播报 编辑  讨论5 上传视频  



傅山(1607年~1684年),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明清时期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

傅山自称为老庄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场合与作品中反复强调、自陈:“老夫学老庄者也”、“我本徒蒙庄”、“吾师庄先生”、“吾漆园家学”。自觉继承道家学派的思想文化。他对老庄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泰初有无”、“隐而不隐”等命题,都作了认真的研究与阐发,对道家传统思想作了发展 [2]  ,常以老庄之徒自居。

傅山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著有《霜红龛集》等。一些武侠小说里,傅山被描写为武侠高手。他是著名的道家学者,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他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

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清史稿》卷五百一有传。 [4]  

(概述内图片来源 [12]  )







人物关系


纠错




儿子 傅眉




祖父 傅霖




   

本    名傅山 别    名傅青主、傅鼎臣 字青竹、青主 所处时代明末清青竹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山西阳曲 出生日期1607年8月11日 逝世日期1684年8月2日 主要作品《霜红龛集》《傅青主女科》等 主要成就书法、绘画、中医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人物年表
3 主要成就
▪ 艺术
▪ 思想
▪ 批评理学
▪ 中医
4 个人作品
▪ 遗墨
▪ 书法
5 史籍记载
6 人物轶事
▪ 结交志士
▪ 隐居
▪ 与酒
7 作品风格
8 出版图书
9 人物评价
10 后世纪念
▪ 傅山祠堂
▪ 傅山纪念馆
▪ 傅山墓

   


人物生平

编辑

 播报



傅山浮雕像
傅山浮雕像 [12]  
明末清初之际,地处山西腹地的太原府阳曲县(今太原市),出了一位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道家人物。他的事迹生平,不见于正史记载,甚至连专门记载地方历史陈迹的县志、府志,也只见廖廖数语。然而他的声誉和影响却是相当之大,相当之深,毫不夸张地说,在太原地区乃至三晋大地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颇受人民群众拥戴。在整个山西乃至于全国也称得上声名遐迩,彪炳于后。他就是明清之际的志士仁人傅山——傅青主。
傅山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先祖连续七八代有治诸子或《左传》《汉书》,卓然成家者。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其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傅山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闻强记,读书数遍,即能背诵。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二十岁试高等廪饩。后就读于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指导和教诲,是袁氏颇为青睐的弟子之一。 [5]  

袁继咸,是明末海内咸知的耿直之臣,提学山西时,以“立法严而用意宽”的精神宗旨,整顿三立书院学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极重于文章、气节的教育,对傅山影响颇深,傅山亦以学业精湛、重节气得意于袁氏门下。袁继咸曾在朝为兵部侍郎,因为官清廉,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得罪张孙振,被贬为山西提学。崇祯九年(1636年),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捏造罪名诬告袁继咸,陷其京师狱中,傅山为袁鸣不平,与薛宗周等联络生员百余名,联名上疏,步行赴京为袁诉冤请愿。他领众生员在京城北京四处印发揭贴,申明真相,并两次出堂作证。经过长达七八个月的斗争,方使袁继咸冤案得以昭雪,官复武昌道。袁继咸得雪之日,张孙振亦以诬陷罪受到谪戍的惩罚。这次斗争的胜利,震动全国,傅山得到了崇高的荣誉和赞扬,名扬京师乃至全国。 [5]  

袁案结束后,傅山返回太原。他无意官场仕途,寻城西北一所寺庙,辟为书斋,悉心博极群书,除经、子、史、集外,甚至连佛教伊斯兰天主教经典都精心览读,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崇祯十六年(1643年),傅山受聘于三立书院讲学。未几,李自成起义军进发太原,傅山奉陪老母辗转于平定嘉山。不久,起义军、清军先后攻占北京,明亡。傅山闻讯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的悲痛诗句。为表示对清廷剃发的反抗,他拜寿阳五峰山道士郭静中为师,因身着红色道袍,遂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对亡明的怀念;石道者,如石之坚,意示决不向清朝屈服。可见,傅山出家并非出自本心,而是藉此作为自己忠君爱国、抗清复明的寄托和掩护。 [5]  

清军入关建都北京之初,全国抗清之潮此伏彼起,气势颇高,傅山渴望南明王朝日益强大,早日北上驱逐清王朝匡复明室,并积极同桂王派来山西的总兵官宋谦联系,密谋策划,积蓄力量,初定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五日从河南武安五汲镇起义,向北发展势力。然而,机事不密,宋谦潜往武安不久,即被清军捕获,并供出了傅山。于是傅山被捕,关押太原府监狱。羁拘期间,傅山矢口否认与宋谦政治上的关系,即便是严刑逼供,也只说宋曾求他医病,遭到拒绝,遂怀恨在心。一年之后,清廷不得傅山口供,遂以“傅山的确诬报,相应释宥”的判语,将他释放。 [5]  



傅山塑像
傅山塑像 [12]  
傅山出狱后,反清之心不改。大约在顺治十四至十六年间,曾南下江淮察看了解反清形势。当确感清室日趋巩固,复明无望时,遂返回太原,隐居于城郊僻壤,自谓侨公,那些“松乔”、“侨黄”的别号就取之于此后,寓意明亡之后,自己已无国无家,只是到处做客罢了。他的“太原人作太原侨”的诗句,正是这种痛苦心情的写照。康熙二年(1663年),参加南明政权的昆山顾炎武寻访英雄豪杰,来太原找到傅山,两人抗清志趣相投,结为同志,自此过从甚密。他们商定组织票号,作为反清的经济机构。以后傅山又先后与申涵光、孙奇逢、李因笃、屈大筠以及王显祚、阎若璩等坚持反清立场的名人和学者,多有交往。尤其是曾在山东领导起义的阎尔梅也来太原与傅山会晤,并与傅山结为“岁寒之盟”。王显祚见傅山常住土窑,特为他买了一所房院,即今太原傅家巷四号院。 [5]  
清初,为了笼络人心,泯除亡明遗老们的反清意识,康熙帝在清政府日益巩固的康熙十七年(1678年)颁诏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朕将亲试录用”。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推荐傅山应博学宏词试。傅山称病推辞,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强行将傅山招往北京。至北京后,傅山继续称病,卧床不起。清廷宰相冯溥并一干满汉大员隆重礼遇,多次拜望诱劝,傅山靠坐床头淡然处之。他既以病而拒绝参加考试,又在皇帝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时仍不叩头谢恩。康熙皇帝面对傅山如此之举并不恼怒,反而表示要“优礼处士”,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5]  

傅山由京返并后,地方诸官闻讯都去拜望,并以内阁中书称呼。对此,傅山低头闭目不语不应,泰然处之。阳曲知县戴氏奉命在他家门首悬挂“凤阁蒲轮”的额匾,傅山凛然拒绝,毫不客气。他仍自称为民,避居乡间,同官府若水火,表现了自己“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品格和气节。 [6]  

   


人物年表

编辑

 播报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六月十九日出生。

15岁,参加了山西提学副使文翔凤主持的童生考试,录为博士弟子员。

20岁,“试高等食廪气”,成为一名廪生。

23岁,儿子傅眉出生。

27岁,妻张氏卒,誓不复娶。

31岁,袁继咸修复三立书院,恢复讲学制度,选拔300余名才士到三立书院学习。傅山深受其器重。

袁继咸蒙冤入狱,傅山与薛宗周组织山西诸生赴京“伏阙讼冤”,散发揭帖,包围首辅请愿示威,惊动崇祯皇帝。

32岁,袁继咸冤案平反。

39岁,明亡,傅山出家为道。本年内傅山多寓居平定、寿阳、盂县。

40岁,袁继咸在九江为清兵所俘,被执北上,自铁城寄傅山诗札,以志节相励。

41岁,袁继咸矢不降清被杀。傅山密潜入京,收袁继咸遗稿。



尉晓榕绘《傅山像》
尉晓榕绘《傅山像》
44岁,反清大起义遍及山西全省。傅山友薛宗周、王如金参加抗清义军,牺牲于晋祠堡战役。傅山作《汾二子传》,备加赞扬。
45岁,寓祁县访戴廷栻,题诗丹枫阁壁。

49岁,因受河南宋谦起义的牵连,傅山被捕入狱,同时被捕的还有其子傅眉,后又讯其弟傅止。由于傅山矢口否认牞傅眉、傅止预先编好假供,且宋谦死无对证,最终得以释放。这就是“朱衣道人案”。

54岁,本年6月,郑成功、张煌言大举入江南。傅山南游。

55岁,傅山的母亲卒于松庄,年84岁。

57岁,6月登北岳。

58岁,顾炎武初访傅山。王显祚为傅山买宅。

60岁,带病游关中登华岳。

67岁,戴廷栻为傅山作《石道人别传》。

69岁,傅山游山东,登泰山。

73岁,康熙诏开博学鸿词科,傅山被迫进京,到了京城30里外,拒不入城,住在崇文门外园教寺。

74岁,三月殿试博学鸿词,傅山七日不食,称病卧床。康熙皇帝赐他“中书舍人”。

76岁,正月三日遇虎,作诗。

78岁,二月初九,儿子傅眉卒,年57。六月十二日,傅山卒。 [11]  

   


主要成就

编辑

 播报



傅山像
傅山像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傅山历来有“学海”的称誉, 他工书善画, 博极群籍, 在经史子集、 文学诗词、 书法绘画、 钟鼎文字、 医学医术诸领域都有精深研究 , 所提倡的 “经子不分” “经子平等” 思想更是开一代风气之先, 其研究、 批点诸子著作之多、 内容之广泛,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是少见的。 而诸子当中, 最倾尽其心力、 最能体现其思想风貌的则首推 《庄子》 一书 [7]  。
傲骨凛然的傅山一生特立独行, 对于经典、 名士、权贵时有贬损、 讽刺之语, 独独对于庄生、《庄子》 大加褒扬, 奉为至论, 嗜庄、 好庄、 迷庄之情溢于言表。其留存的诗文、 杂记、 批语中屡屡言及庄子。褒赞庄子、 自认承续庄学的词文在傅山遗著中随处可见, 其研究庄子的主要作品有《庄子翼批注》 《老庄二书》 《逍遥游》 《应帝王》 《读南华经》 《庄子天下篇》 《庄子理字》 《庄子情字》 《荀卿评庄子》 等, 此外还有大量散布在其他诗文、 杂文中言及庄子的文句 [7]  。

傅山一生遍注诸子, 在 《庄子》 一书上着力最深,《庄子》 的思想既是其精神的引领, 又是心灵安顿之所归, 其批注的方式与言述更彰显着个人活泼泼的生命气质。诠解 《庄子》 时对天地间 “情” 的推崇、 以 “游” 的姿态应对人间 “是非” 、 主张 “变” 、 “异” 的政治倾向, 正是最能体现其个人特质与思想风貌的三个方面, 通过对其庄学思想的探析, 我们也能从中窥见其性情与学术之梗概 [7]  。

对于庄子的著作,在颠沛流离的旅途中,仍然“时时在目”,在冰雪覆盖北国的严冬里,依然用工整的小楷书写《南华经》多篇。对于老子的著作,三日不读便觉得“舌本软”,难以启齿说话,五十岁过后还在“细注”,进行认真的研究。这些生动的记载说明,他对老庄之学是很推崇与重视的。他在一篇疏文中曾说:“侨黄老子,何笑正笑,漆园自云,其于宗也。”在这里他以“侨黄老子”、“漆园”自况自称,以承绪老庄之学的大弟子自许。

综观傅山一生行事作风与思想主张,可见他本质上是一个道家人物的性情:为人为学本于真性真情、自由自在,反对权威主义教条主义,因此,他极其憎恶“奴儒”为人为学的“奴性”:“若奴人,不曾究得人心空灵法界,单单靠定前人一半句注脚,说我是有本之学,正是咬齫人脚后跟底货,大是死狗扶不上墙也。”并由此而极力批判当时所谓上流社会是非颠倒的假仁假义。他自己也在很多场合与作品中反复强调、自陈:“老夫学老庄者也”、“我本徒蒙庄”、“吾师庄先生”、“吾漆园家学”、“愚父子学庄列”,还饱含深情地说:“三日不读《老子》,不觉舌本软。畴昔但习其语,五十以后,细注《老子》,而觉前辈精于此学者,徒费多少舌头,舌头总是软底。何故?正坐猜度,玄牝不着耳。”“吾庄翁所谓绪余可以为尧舜者也。”

老庄哲学丰富,据史书记载,他们为人自尊,对人间功名利禄很淡漠,一生不得势也不愿得势,一生不得志也不愿得志,以穷尽人伦物理为天职。生活的道路对于傅山来说,与老庄十分相似,思想境界亦相通。这些都给傅山很深的影响,因此自然成为他进行研究的主要对象,使他成为明清之际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1]  。

   


艺术

身为道家思想传承者的傅山,无论在学术和学术思想上,傅山的学问文章,都追踪当时的进步思潮,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末亡之时,他的思想带有强烈的进步倾向,不重视当时学者重理学的倾向。他赞扬具有革命新精神,被明朝统治者视作洪水猛兽的李贽学术思想和刘辰翁、杨慎、钟星等节高和寡之士的文风。对明末的政治腐败,官场龌龊,是有清醒的认识。清军入关明王朝灭亡后,傅山一反清初一般学者以经学为中心的研究范围,而是独辟研究子学的途径,冲破宋明以来重理的羁绊,开拓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成为清之后研治诸子的开山鼻祖。至于傅山的诗赋,则是继承了屈原、杜甫以来的爱国主义传统,他主张诗文应该“生于气节”,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为衡量标准。傅山一生著述颇丰,可惜所著宏论,大都散失,只存书名和篇名,留存于世的仅《霜红龛集》和《两汉人名韵》两部。 [5]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画征录》就说:“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他的字画均渗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博得后人的高度赞赏。

傅山不仅是书法家、画家,而且是晚明清初遗民的代表,北方学术思想的领袖,著名学者,甚至被传为“武林高手”。其人其事早已成为山西一带的神话传说。当时道教佛教均尊引为本家。

傅山在思想上有“学海”之称,仅就自学研究著作而言, 山西省博物馆现藏著作目录有:《老子注》《庄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鬼谷子注》《公孙龙子注》《淮南子注》等。

傅山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他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术,而尤以妇科为最。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傅山极重医德,对待病人不讲贫富,一视同仁,在相同情况下,则优先贫人。对于那些前来求医的阔佬或名声不好的官吏,则婉词谢绝。对此他解释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经者不能治。” [5]  

傅山作为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一生中处处表现了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他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和气节,毫不愧对“志士仁人”的评价。 [5]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傅山的爱子傅眉忽逝,年愈古稀进入风烛残年的傅山悲痛异常,再也经受不得如此打击,于此年六月十二日与世长辞,时年七十八岁。 [5]  

   


思想

傅山自谓, “老庄二书,是我生平得力所在, 旋旋细字旁注, 当精心探索, 若省得一言半句, 便有受用, 可由入道” 。

傅山自称为道家,说:“老夫学老庄者也,于世间诸仁义事实薄道之,即强言之,亦不能工。”《霜红龛集》 卷 1 7《书张维遇志状后 》说明他不屑于称颂儒家的“仁义” ,并公开以“异 端”自命。在《霜红龛集》中,傅山多次提到“吾师庄先生”、“我本徒蒙庄”、“吾漆园家学”、“老夫学老庄者也”。无论是从生活形态、思想气质还是艺术追求上,傅山都刻意向庄子学习。他诗作中有这样两句:“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表明他的高风亮节和特立独行的精神。

“轩辕道士”的“轩辕”二字首先指的是黄老之学的两大始祖之一的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姓公孙,因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他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被诸侯尊为天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和老子的思想经过齐国与楚国的的大力发展,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汉初立国,崇尚的也是这种“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黄老学在汉代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统治者集团信奉黄老之学,由是黄老思想全面运用于汉初政治,达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从学术角度看,《淮南子》、严遵《老子指归》、河上公《老子章句》的许多观点都反映出黄老思潮的影响;受现实影响,西汉道家多以老子思想为依据批评政治,讨论国是。影响所及,如《史记·外戚世家》载汉景帝之母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汉景帝则“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敕令朝野,悉讽诵之”。黄老之书升格为经在汉武帝尊六经之前。这些都为其后在民间继续发展奠定了根基。汉初的“文景之治“就被认为是黄老之学的又一次成功的政治实践。而四子真经所代表的玄学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说。

从传说中的祖先炎、黄二帝,到20世纪新中国的缔造者们,从春秋战国时代空前活跃的百家争鸣,到当今现代思想、文化、科技熏陶下的一代风流——在漫长悠久而又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曾经在各个领域中涌现过多少杰出的人物,创造出多少丰硕的成果!他们就像绵延起伏的山脉上那一座又一座高峰,给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增添了无限风光!而生活在17世纪的傅山,就是这些高峰中的一座。

傅山,初名鼎臣,改名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中国人的名字,往往带有时代色彩,并且寄寓着父母或者本人的理想与情操。如果说“鼎臣”这个名字具有浓厚的封建政治理想和传统礼教色彩,那么改名为“山”,就较为符合傅山的思想性格特点——用傅山的老师袁继咸的评语说,就是一种“山林气”,而改字“青主”,则更加突出了傅山自强不息、超凡脱俗的创造精神。傅山有两句诗就是“青主”的注脚:“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青羊庵三首》)从他一生的实践、创造和成就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确实称得上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一座拔地凌空、多姿多彩的奇峰!



傅山的画像
傅山的画像(2张)


傅山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跨越了两个朝代,顽强地生活了79年。他生活在怎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又是怎样一种生活呢?“荡荡乾坤病,戋戋肺腑收”(《病发示眉仁》),这两句诗是傅山自己一生的切身感受,它形象而概括地描绘了一个矛盾交织、激烈动荡、天崩地裂的时代和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因此而撕心裂肺的痛苦的灵魂!傅山的前半生,是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明王朝最后的37年。在中原和西南地区,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的烽火燃遍了全国。在东北,民族斗争愈演愈烈,民族战争连年不断。在明王朝内部,阉党和东林党之间在党争中互相消长,此起彼伏。而作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思想文化界,充斥着性理的空谈、复古的迂论、陈腐的八股和柔媚的艺术作风。在傅山39岁这一年,即1644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甲申之变,先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旗帜插上了北京城头,崇祯皇帝吊死在万寿山;后是满清的铁骑跨过了山海关,旋即踏遍中原。这对傅山来说,不啻是天崩地裂——虽然也在预料之中。“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年!”(《甲申集·甲申守岁》)以甲申为转折点,傅山的后半生,又赶上清王朝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最初40年,清军野蛮的镇压、屠杀和掠夺,汉族人民普遍的反抗,抗清义军的顽强战斗,南明王朝的苟延残喘,以及清廷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统治、文字狱和笼络收买……这又是一段血腥而动荡的历史!大矛盾,大动荡,包含着血与泪的大痛苦,却也孕育和锤炼着大人才!就在这样一个时代,在思想文化界产生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傅山、李禺页、颜元、屈大均、吕留良、潘格平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他们虽然各具特色,但都关心民间疾苦和民族兴亡,不同程度地具有初步民主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倾向,掀起了17世纪后半期的一股进步思潮,可以说形成了继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活跃局面。其中傅山与顾、黄、王、李、颜,被梁启超并称为“清初六大师”,这是仅就学术成就和思想影响而言的。如果从思想解放的程度、学术领域的宽广、艺术创作的成就、医道医术的造诣等多方面看,傅山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才多艺,多所建树,气象万千,光彩夺目,确非其他人可企及。
在政治和社会舞台上,傅山一生有三件大事:早年,曾作为山西学生的领袖,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反对腐朽的宦党和黑暗的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持续半年,成为中国近代早期学生运动的先声。中年,曾从事秘密反清活动20余年,在49岁时被逮下狱,一年有余,几经严讯,备极拷掠,抗词不屈,绝食9日,抱定必死的决心,坚持斗争,终于获释。晚年,他主要从事著述,曾先后接待或拜访了昆山顾炎武、容城孙逢奇、富平李因笃、周至李禺页、和川戴务旃、彭城阎尔梅、番禺屈大均等一大批在野的文人、学者,以及当时尚未仕清的秀水朱彝尊、新城王士祯、太原阎若璩,实际上成为在野的思想文化界的领袖和代表之一,并以73岁的高龄,绝食七日,坚持斗争,拒绝参加清廷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所举办的博学鸿词科考试,拒绝做清朝的官。这些壮举在他所处的时代确实够得上特立独行,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是最为突出的。

在思想学术方面,傅山不仅堪与顾、黄、王并驾齐驱,而且比他们思想更解放,在反对以道统自居的理学说教、冲破儒家传统思想束缚方面,战斗精神和独创性更强。他博览经史子集,开创诸子学,精通音韵学与名学(逻辑学),擅长金石遗文之学,确实无愧于同时代人的这种评价:“学究天人,道兼仙释(《柳崖外编》),”“博极群书,时称学海”(郭《傅山传》)。

在文学艺术方面,傅山的诗文思想性、现实性极强,写作不拘成法,任性直率,古奥老拙,慷慨苍凉,奇思逸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书法草楷篆隶,无不精工,豪迈不羁,独辟蹊径,名满天下,当时评价“在王铎之上”(戴廷木式《与张尔公书》);绘画古雅入神,写意曲尽其妙,《图绘宝鉴》评论说:“其才品海内无匹,人不能尽识也。”

在医学方面,他精通医经脉理,擅长妇科及内外诸科,当时“人称医圣”(蔡璜《傅山传》)。

傅山在他的著作和书面题款上,也经常署名为公之它,亦作公他,又号石头、石道人、石老人、啬庐、随厉、六持、丹崖子、丹崖翁、浊堂老人、青羊庵主、不夜庵老人、傅侨山、松侨老人、侨公、太原侨、朱衣道人、酒道人、酒肉道人,或径称居士、傅道士、傅道人、傅子,又称老蘖禅、还阳真人、真山、侨黄真山、五峰道人、龙池闻道下士、观化翁、观花翁、橘翁、大笑下士、西北之西北老人。用现代的话说,傅山也许算得上世界上“笔名”最多的作家之一吧,而这些笔名又无不体现了这座“奇峰”的经历、思想和性格。

   


批评理学



傅山的艺术形象
傅山的艺术形象
万物皆道,秉承传承道家精神的傅山看到“道本不息如川之流”,道家犹如海纳百川,要博采诸家之长,这正式道家学术思潮的特点,他还特别提倡子学,通过考证,旁征博引,解释诸子,开出清代子学研究的先河。可见,傅山胸怀阔大、慧眼独具的过人之处。
傅山,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这是明末清初的历史转折时期。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萌芽,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反映在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开始动摇,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批判。在这股反理学的潮流中,傅山抱着抗清复明的信念,以先秦诸子思想,特 别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武器,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阐发了自己的唯物主义思想,被后人称为启蒙的思想家。

清初,封建统治者利用宋明理学进行思想统治,广罗明末知识分子为其服务。对此,傅山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为了躲避朝廷的纠缠、掩护自己的政治活动,他过着四处游医的生活,并拜“还阳真人 ”为 师,出家入道,自号“朱衣道人”。因此,傅山的一生充满了道家色彩。

他曾说:“三日不读《老子》,不觉舌本软,昔但习其语。五十以后,细读《老子》,而觉前辈精于此学者,徒费多 少口舌。,⑧“庄子为书,虽恢橘佚宕,于六经之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阂,鬼神变幻,要自不可缺。”⑧ 这些,都反映出傅山对待老庄思想的态度。

傅山离俗入道的原因 是多方面 的。首先,傅山的反清复明志向决定了他对待宋明理学的态度,认为“今所行五经 四书注,一代之王制,非千古之道统 也”④,“以《管子》《庄子》《列子》《楞严》《唯识》《毗婆》诸论,约略参同,益知所谓儒者之不济事也。因而他喜欢老庄进而喜欢道家思想及道教。其次,傅山所处的时代是人们批判 宋明理学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傅山本人曾多次发“反常之论”,主张“率性而为”,这和道家思想中主张的“顺物自然”、“漂然物外”的观点相吻合。而且在理论上对道家思想有所阐发。

   


中医

傅山在中医药史上的“大师”级地位



傅山画像
傅山画像(2张)


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辞海·医药卫生分册》在“医学人物”中,收入上自传说中的岐伯、黄帝,下至1975年去世的中医研究院副院长蒲辅周,约5000多年的中国中医药史上,共收中医中药学界重要人物71人,其中山西仅有一人,即傅山。
在“傅青主”条中,释述:“名山,……博涉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提倡‘经子不分’,目的在把诸子和六经列于平等地位。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通医学。传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书,疑系后人托名之作,但其书流行颇广,有参考价值。”在辞海所收71名中医中药学界的“大家”中,绝大部分是一生专门从事医药的,精通经史或兼工书画的仅七八人。只有宋朝的沈括是政治家、科学家兼医学家,傅山是思想家、道家学者、艺术家而又以医名世的大医学家。傅山他自称“老夫学老庄者也。”,并将其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运用到医学中。由此可见傅山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虽以“余力”研究医学,但却称得上是一位“医学大师”,而决非一时一地的“名医”。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傅山的传记收入《哲学》卷中,但同样肯定他“又精医学”。在《哲学》卷中所列中国古今哲学家约为200名,其中除傅山外,其余诸人中讲到精于医学的只有宋代的沈括。

傅山的临床医学著作

综合性临床著作《辩证录》《大小诸症方论》《石室秘录》

《辩证录》(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年版)以“证”为纲,共14卷,分外感科、内科杂症、妇科、外科、幼科5科,126门766症,理、法、方、药悉备,年希尧(广东巡抚)在序言中说该书“真有仲景诸公所未及者,而辩证折中补救,诚为仁人济世救物之至宝”。《大小诸症方论》以“方”为纲,其中



傅山相关书籍
傅山相关书籍
“小儿科方论”介绍小儿常见病24种用方37条,“杂症方论”介绍内、外、儿、妇、眼科病174症用方264条。顾炎武在序言中评为“卫生之善道,救死之良方”。《石室秘录》又以“法”为纲,以128法统内、外、妇、儿、伤五科406症,体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同治、异病异治”的规律。如体现地域差别的 “东南治法”、“西北治法”,体现时间差别的 “春夏治法”、“秋冬治法”,体现病变部位差别的上、中、下治法,体现病者年龄性别差别的老、少、男、女治法,体质差别的虚、实、肥、瘦治法等。
专科著作 《傅青主女科》《男科》《青囊秘诀》(外科)

《青囊秘诀》把外科疾病视为整体病变的局部表现,对21种疮疡,使用98条方剂口服内消,形成了系统的以消、托、补为主要内容的理、法、方、药完备的外科医疗体系。《女科》、《男科》则流传更广,尤以《女科》著名,在当代中医妇科仍奉为案头必备之书。

傅山所作小楷<金刚经>,长篇楷书,一丝不苟,婀娜俊美,秀盈流畅,《中国书法全集》中选自作联“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是当时傅青主关于其书法生活艺术追求明显生动的描绘。

   


个人作品

编辑

 播报

傅山学术研究的重点是诸子,主要著作有《老子注》《庄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墨子注》《鬼谷子注》《公孙龙子注》《淮南子注》等,另有许多有关诸子批注及文字散见在《霜红龛集》中 [8]  。

传世医书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傅青主女科》,更是清代主要传世之妇产科专著。一说《傅青主女科》节自陈士铎《辨证录》等医书,系托名著作。但从其遗墨《医学手稿》,可知即《傅青主女科》“调经”部分。另著有《大小诸症方论》(1673年),据顾炎武序称“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一卷、《小儿科》一卷、《男科杂症》一卷”,可见以上医书确为傅氏所著。

   


遗墨

傅山先生的遗墨,片纸只字,珍逾拱璧,他的独特书风代有传人,盛行不衰。在傅山的传世法书中,“杂书册”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品种。所谓“杂书”,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内容比较多样:自作诗文、笔记掌故、摘抄旧籍、点评人物,往往兼而有之,东一条,西一段,全册无统一主题与体例。

其次,是字体不统一,或小楷,或行草,篆、隶间出,花样繁多。而且由于是兴来即书,兴尽则止,?非一气呵成,故一体之中,风格、味道也不单一。

傅山为什么要写这许多“杂书”呢?根据他的身世和性格来理解,应是出于闲暇自娱、寂寞自遣的需要,或是作为一种调整心态、砥砺情操、研习书道的特殊修炼方式。由于没有特定的功利目的,因而“杂书”的创作心态十分轻松自由,作者的观点倾向、性格情绪和书写技艺均得以真实完美的展现。

众所周知,傅山是跳出名利场的高人,他“畏人如畏虎”,厌恶世俗酬应。但盛名之下,又无法完全杜绝笔墨酬应,故而常常由儿子傅眉、侄子傅仁等人代笔应付求字之事,后半生尤其如此。

   


书法



傅山书画作品
傅山书画作品(18张)


傅山本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学问人,淡于名利,勤于读书。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他的《上兰五龙洞场圃记》为崇祯十四年(1641年)作,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宋代文人喜欢用生辟的字眼和典故,傅山也是如此。他学富五车,积学深厚,又颇具个性,加之书法界有了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和倪元璐等诸名家的影响,傅山的书法更是具有一种奇特的怪味。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颜真卿的人品书品推崇备至,简直是五体投地。他写大字喜用颜体,如《集古梅花诗》,就是写小楷也用颜体,如《逍遥游》。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他的为人”。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
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是有贡献的。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影响中国书学领域。

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

宁可写得丑些甚或粗头乱服,也不能有取悦于人、奴颜婢膝之态,寻求内在的美。

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也不能有轻佻浮滑,自然潇疏之趣,远胜品性轻浮之相。

宁信笔直书、无需顾虑,也不要描眉画鬓,装饰点缀,有搔首弄姿之嫌。

傅山自称漆园家学,继承发挥道家异端理论大有针砭时风、力挽狂澜之用意。可谓振聋发聩之洪钟,与他同时代的文人学者相比,有很大不同。在他的诗文中没有丝毫替圣人立言,为统治者出谋献策的意思。他给自己起了个别号“观化翁”。既然清朝的统治已经巩固,世风人心正在越变越坏,于是就希望迅速地坏下去,物极必反之后就会突变。他对战国诸子都有深入的研究,认为古代的学术文化能够激励炎黄子孙奋发起来;他愿做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并盼望着民族的真正觉醒,从根本上铲除暴政。

金圣叹与傅山同岁,金喜欢对皇帝旁敲侧击,同时也对皇帝抱有幻想。而傅山却没有任何幻想,他写道:“李白对皇帝只如对常人,做官只如做秀才,才成得狂者”。他对《周易·蛊卦·上九》中的“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解释道:“王侯皆真正崇高圣贤,不事乃为高尚。其余所谓王侯,非王侯,而不事之,正平等耳,何高尚之有?”

傅山在评论欧阳修《新五代史》时说:“王彦章粗鲁莽汉,仅死事可,特立死节之目,全未推敲所事所死者为谁也”。傅山此番评论多么尖锐!什么样的狗屁皇帝,值得为他死吗?对于那些不论什么样的皇帝,一见皇帝就俯首帖耳的奴才顺民们,这无疑是惊世骇俗训斥和一针见血的讽刺。

傅山晚年着力研究东周学术并获得巨大学术成就。《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中空间就有傅山的专章,受到历史学家们高度评价。他对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重新评价了赵孟頫书法。试看他的《秉烛》诗:“秉烛起长叹,奇人想断肠。赵厮真足异,管卑亦非常。醉起酒犹酒,老来狂更狂。斫轮于一笔,何处发文章”。“斫轮”语出《庄子·天道》:“行年七十而老斫轮”。此诗为傅山七十岁后所作无疑。“赵厮”即指赵孟頫,“管卑”即赵孟頫之妻管仲姬,“奇人”则指赵氏夫妇。

傅山年轻时学赵,后来完全出于政治思想原因而痛骂赵字,并一再告诫儿孙千万不可学赵字。此时,在深入研究了王书之后,他才又把赵孟頫看作奇异的天才。对此评论家王进玉表示,傅山骂赵孟頫书法“如徐偃王之无骨”“软美媚俗,熟媚绰约,自是贱态”,但应该清楚,傅山绝不是等闲之辈,相反,同被骂者一样,都有大才,都是开宗立派式的人物,都具有非凡的文艺修养和创作功力。 [9]  

   


史籍记载

编辑

 播报

《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

傅山,阳曲人。六岁,啖黄精,不谷食,强之,乃饭。读书过目成诵。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少媕冘。提学袁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阉党也。山约同学曹良直等诣通政使,三上书讼之,巡抚吴甡亦直袁,遂得雪。山以此名闻一下,甲申后,山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且曰:“不敢媿友生也!”山省书,恸哭,曰:“呜呼!吾亦安敢负公哉!”

顺治十一年,以河南狱牵连被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中有以奇计救之,得免。然山深自咤恨,谓不若速死为安,而其仰视天、俯视地者,未尝一日止。比天下大定,始出与人接。

康熙十七年,诏举鸿博,给事中李宗孔荐,固辞。有司强迫,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至京师二十里,誓死不入。大学士冯溥首过之,公卿毕至,山卧床不具迎送礼。魏象枢以老病上闻,诏免试,加内阁中书以宠之。冯溥强其入谢,使人舁以入,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仆於地。魏象枢进曰:“止,止,是即谢矣!”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山叹曰:“今而后其脱然无累哉!”既而曰:“使后世或妄以许衡、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至家,大吏咸造庐请谒。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称曰“民”。或曰:“君非舍人乎?”不应也。卒,以朱衣、黄冠敛。山工书画,谓:“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人谓此言非止言书也。诗文初学韩昌黎,崛强自喜,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不原以此名家矣。著有霜红龛集十二卷。子眉,先卒,诗亦附焉。眉,字寿髦。每日出樵,置书担上,休则把读。山常卖药四方,与眉共挽一车,暮抵逆旅,篝灯课经,力学,继父志。与客谈中州文献,滔滔不尽。山喜苦酒,自称老糵禅,眉乃称小糵禅。

   


人物轶事

编辑

 播报

   


结交志士

不久后,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傅山开始了长期、秘密的反清活动,暗中发展反清力量,而宗教无意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为了更好的联络佛门道门志士,傅山穿朱衣道士服装,住在佛教的寺庙里,交友遍布儒道释各界,连伊斯兰教都有他的朋友。傅山虽是道士身份,但他戴黄冠,并非主张追求道教的超世间目标,从理论上,他认为成仙是不可能的,没有“百岁不死 之人”。还批注过《金刚经》《楞严经》《五灯会元》并为二十三位同道僧人写下传略《二十三僧纪略》。在思想上,他又与同道为僧者志节相同,意气相投反而在书中不屑谈及道教经文,所以,他愿意结交佛教道教方外之士,培养反清势力。

如此等等人物,原来他们都是披着袈裟的儒士或遗民,都是有抱负、有才能的人物,是明清之际一批不逢时运的志节之人。傅山月旦人物,所评难得一赞,而对这批人物却评价甚高,视他们为同道。由此,可以窥知傅山入道门交方外友自有其用心,与泛泛佞佛之辈、道教之徒根本不同,结交他们可以更好的为反清复明积蓄力量,并借助佛门道门的宗教力量促成了"遇仙传书案"、"朱衣道人案"等多次反清复明运动事件 [10]  。

   


隐居

明亡后,傅山衣红衣,居山寺,改号朱衣道人,从事着反清复明的秘密活动。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傅山因南明总兵宋谦在晋豫边界起事反清,事败下狱,成“谋逆钦犯”,虽遭严刑,却坚贞不屈,曾绝食九日,濒临死亡,后经营救获释,此案曾轰动一时,被称作“朱衣道人案”。顺治十四年(1657年),顾炎武因江南已无法容身,“浩然有山东之行”,应傅山之邀,千山独步,天马行地,来到了太原。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克镇江,袭南京,张煌言攻安徽,江南反清形势似转机,傅山闻讯后,急忙南下,既至南京,郑张已败走,他只好带着又一次地扫兴回到太原,其后一直隐居于晋祠云陶洞。他曾作《宿云陶》诗:



晋祠
晋祠
雾柳霾花老眼憎,云陶稳睡拔鸡鸣;晋祠三日无吟兴,只忆观澜智勇生。
隐居期间,他吟诗作画,潜心著述,并与顾炎武、阎若璩、阎尔梅、朱彝尊等学人考证晋祠,感怀晋史。傅山待友必煮茶,故有人也将云陶洞称作茶烟洞,“石室茶烟”是晋祠内八景之一。景宜园距云陶洞数步之遥,园内“杂树交荫,希见曦影”,此地为傅山饮茶品茗处。

期间,傅山先生在此还留有许多书法作品,其中嵌于朝阳洞石阶下周柏旁壁间的“晋源之柏第一章”最为要紧,其字行楷中揉魏碑,舒缓里见矫捷,遒劲得力,练达通脱,一看便知是高逸出世、遗身物外之作,难怪能被阎若璩誉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亭内的“难老”匾、圣母殿廊下的“永锡难老”匾均为名题。嵌于文昌宫墙壁上的《文昌帝阴骘文》也出自他的手笔,全文446字,小楷写就,直师钟繇,工整不苟,玉润珠圆,是其罕有的小楷作品。另外,景宜园楹联“茶七碗,酒千盅,醉来踏破瑶阶月;柳三眠,花一梦,兴到倾倒碧玉觞”、同乐亭楹联“万竿逸气争栖凤;一夜凌云见箨龙”,“梧桐月白杯中照;杨柳风来画上川”,也均为傅山所书。云陶洞楹联“日上山红,赤县灵真三剑动;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之上联中的“日”与下联中的“月”合璧为明字,“珠明”则暗指朱明。

傅山对晋祠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书法、著述,更在于对晋祠操守的提升、品格的趋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云陶洞紧邻朝阳洞,占据着晋祠云至高。俯瞰全园,了然一目,远眺田畴,隐约可现。除去一年一度庙会里的纷杂熙攘,除去平日偶有挚友造访,这里少有游人光顾。园日涉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当石磴上青苔侵阶、隙间拱草,秋树下的扫叶人又把一季的春华挈走时,傅山先生慨叹感怀之余,却未倦慵喟然,诗作愈发激昂高亢,著述愈发精邃深湛,书法愈发奕奕神采,意志愈发贞固刚毅。他不是“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的隐逸者,也非“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的削迹仙。

论及晋祠的操守、品格,岂有不言傅山傅青主者也!

   


与酒

人们都知道傅山是一位伟大的道家思想文化大家,当时被人誉为“学海”。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傅山还是一位好酒的性情中人。他在取得巨大的思想学术成就的同时,也与酒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尤其是他与享誉国际国内的佳酿竹叶青,还有一段不能割舍的渊源。

傅山年轻时就嗜好喝酒。他在霜红龛读书时,曾作《红叶楼》七言绝句一首,其中一句就是:“傅山彻夜醉霜红。”明亡以后,由于感情郁积悲愤,傅山对酒的爱好也越来越浓了。明亡后的第一个除夕夜,傅山痛苦地写道:“无情今夜贪除酒,有约明朝不拜年。”傅山在长期的流寓生活中,除了书籍与笔墨之外,唯一不能离的就是酒了。当然,傅山与普通好酒的人不同,他除了对酒有种天然的喜欢外,还把酒作为发泄愤懑和交流思想的媒介。他和他的同道认为,酒是“真淳之液”,酒后能吐真言。

在傅山十多年的流寓生活中,汾阳是他寄居和活动较多的地方之一。而汾阳正是汾酒和竹叶青的诞生地,因此,傅山便与竹叶青有了修订和完善之缘。

说起竹叶青,它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这一年,山西酒行又要开酒会了,一东家吩咐两个伙计备好一坛新酒抬去参品。这天天气特别热,伙计俩走得又热又渴,到了正午,恰巧来到一片竹林,两人一商量,决定先在竹林里凉快凉快,找口水喝。可哪有水呢!伙计俩顺手从一株成竹上扯了两片大竹叶,捻成两个小酒杯喝起来。他俩喝完酒却傻眼了:只剩下半坛子酒,怎么去交差呢?

两人走不多远,又见到一片竹林,竹林里有个小水洼,上面飘着的一层竹叶将洼中的水映得晶莹碧绿,甚是惹人喜爱。这伙计俩赶紧把酒坛子放下,蹲在小水洼边,你一下,我一下地往坛子里加水,不一会儿就把坛子灌满了。

再说酒会上。就在各家的酒快要品尝完了,只见这伙计俩满头大汗地抬着坛子走进会场,东家揭开坛盖,舀了一碗酒,恭恭敬敬地捧到酒会会长面前。不用细说,这年酒会上,伙计俩送去的酒名列榜首!

后来,东家买下了那块地皮,将自己的酒坊迁去,在小水洼上打了一眼井,又从酿造技艺上努力改进,还在酿好的酒中加入新鲜的竹叶,终于酿出了别有色味的好酒,取名“竹叶青”。

唐代的竹叶青已经名气不小,武则天曾吟咏道:“酒中浮竹叶,杯中写芙蓉。”初唐诗人王绩也写道:“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可见,唐代的竹叶青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宋代,竹叶青的配方中已有了中药的成分。而竹叶青能有今天的独特品质,则是因为傅山对其配方的修订。

据记载,傅山经常往来于汾阳,他行医道,品美酒,并从保健和养生的目的出发,对竹叶青的配方进行了研究,还与许多酒工成为好朋友。一日,傅山看酒工浸泡药材酿造竹叶青酒,有深厚中医学基础和丰富经验的他便教酒工如何浸泡,如何搭配中药材牞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酒工们按他说的方法一试,果然酿出的酒不仅味道芳醇,金黄透亮,医治经络疾病的疗效也显著提高。傅山将竹叶青的配制用药由过去的四五种改为十二种,保留了竹叶的成分,使竹叶青具有多种保健养生功效,成了今天名重天下的佳酿。

傅山流寓四方,喝过各种各样的酒,但他最欣赏的酒中,应该少不了自己亲自修订完善过的竹叶青吧。

   


作品风格

编辑

 播报



汉白玉石匾,137厘米x52厘米,厚10厘米
汉白玉石匾,137厘米x52厘米,厚10厘米
处于董赵书风笼罩书坛之际的傅山,也曾学过赵孟頫,明亡以后专攻颜鲁公,再后直取魏晋,逆流而上,直入渊 薮。全祖望《阳曲傅青主先生事略》云:“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钟王,朴实古拙。他曾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处,终是俗格。”傅山喜以篆隶笔法作书,重骨力,宗颜书而参以钟王意趣,并受王铎书风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时誉。他后期对赵字贬斥得很利害“予不极喜赵子昂,薄其人而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与时高下亦由气运,不独文章然也。”(《霜红龛集》)。这一段书评史上“书如其人”的典型论断,自然这与他生逢易代之特殊时期有关。他还在《作字示儿孙》中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这种论述针对当时“奴书”盛行的清初书坛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他力倡“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艺术主张,以自然天倪为尚,三百多年来一直备受推崇。傅山的主要作品有:
1、《草书孟浩然诗》:此卷书录唐代诗人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等诗十八首。此卷书法纵逸奇宕,字与字间不相连属,结字欹正相间,古拙雄健,但笔意相连不断,充分体现了傅山书法艺术之特色,亦是对其书法美学思想作了最好的诠释。此卷向被视为傅山草书中的上乘佳作,代表了傅山中晚期行草书的最高艺术水平。

2、《右军大醉诗轴》:是傅山的代表作,诗云:“右军大醉舞蒸豪,颠倒青蓠白锦袍。满眼师宜欺老辈,遥遥何 处落鸿毛。”其流畅的用笔中仿佛有着某种生拙的气息,然而其用笔又在法度之中。缠绕游丝的强调,使字与字,笔划与笔划间的疏密空间对比格外鲜明。其间欹斜反正、相避揖让、纵敛开合等艺术手法,在傅山的手下运用得十分娴熟,仿佛均在不经意中,真率的情感、大起大落的章法,充分表现了他博大精深的胸怀。

3、《行草五律诗轴》:此轴书录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五言诗一首,书法笔势雄奇,连绵飞动,起伏迭宕,字间连带自然,表现出生气郁勃的宏大的气势,体现了书法家极强的个性。结字不求工稳,单个字显得欹侧不稳,然通幅观之,气韵生动,结构自然,字形大小的变化更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和跃动感,给人以朴拙遒美之感。

释文:“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书为松初先生词伯教政。傅真山。”

4、《草书立轴》:傅山这幅草书,天马行空,如此的绚丽灿烂。他的诗句,风云飞动,姿态翩翩,线条缠绵萦回,无起无止,如古藤盘绕,时而笔断意联,顾盼生姿。他的每一个字乱头粗服,不可羁勒,却又天真烂漫,有着如此令人心神不安的美。从“城郭休还”、“哀猿啼处”的黍离之悲,到“沧江白日渔樵语,日暮归来雨满衣”的明净的心灵,傅山的整幅草书充满了精神上的自由,沉静的美。任侠,赋性刚直不阿。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二十岁试高等廪饩。后就读于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教诲和青睐。崇祯年间傅山与薛宗周等生员百余名联名上书为袁氏讼冤,勇挫阉宦权奸,后得以昭雪而名震朝野。明亡后他拜寿阳五峰山道土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他又多次从事反清的活动,并曾被捕,在狱中“抗词不屈,绝食数日,几死”。康熙年间,朝廷开设博学鸿词科,傅山时已七十二岁,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荐其进京应试,他称病推辞,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竟令人舁其床而行,至都门外三十里,傅山抵死不入城,清廷免试,授封“内阁中书”放还。他既不谢恩,亦不接受,出京时,送行者途为之塞。

傅山通晓经史、诸子、道佛之学,著有《霜红龛集》四十卷。长于书画,精鉴赏,并开清代金石学之源。傅山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他精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尤以妇科为最。其医著《傅青主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在文学艺术上他更是一位富有批判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启蒙先驱。

   


出版图书

编辑

 播报






傅青主女科  

作者名称 傅山  



作品时间 2012年1月  
《傅青主女科》,妇科著作,2卷,清代傅山著,刊于道光七年(1827年)。本书卷上分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5门,每门分若干证...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一傅青主女科




¥17.2

服务由京东提供



当天发货正版 傅青主女科 (清)傅山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37740449中图文轩




¥19.00

¥22.00

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傅青主女科 明清 傅山著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大字本版 妇人良方大全竹林寺济阴纲目校注证治准绳指要经纶




¥22

服务由京东提供



【正版】傅青主女科 (清)傅山 著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37740449




¥23.60

服务由京东提供



正版 傅青主女科 (清)傅山 中医女科十大经典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6.3

服务由京东提供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正版图书,退换无忧】




¥29.00

¥61.00

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傅青主女科 (清)傅山 著【正版图书,放心下单】




¥29.00

¥60.00

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上新]傅青主女科




¥30.25

服务由京东提供






霜红龛集  

作者名称 傅山  




《霜红龛集》是清傅山(1607—1684)撰,丁宝铨编作品集。总计四十卷。



傅山草书  

作者名称 傅山  



作品时间 2000年6月  
傅山(约1605-1690)明末清初书画家。字青主,号啬庐、石道人,山西阳曲人,通经史、佛道之学。善诗、书画。书法各体皆精妙,洋洋洒洒,才气夺人,素有“天书之誉”。书迹有《临大金帖》等。此三件条幅为荣宝斋多年珍藏的精品。   本套丛帖精选了荣宝斋收藏的部分明清书法珍品,分真、草、隶、篆诸体,其...



我来添尔一峰青  

作者名称 傅山  



作品时间 2016年10月1日  
《我来添尔一峰青 傅山书画精品集/北京画院学术丛书》介绍:本次展览除选取傅山具有代表性、体现交往应酬的连绵大草书法作品之外,还特别关注其精到细致、体现治学成就的正楷书法作品,以及其奇趣盎然、富有装饰性的绘画作品,希望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傅山的诗文书画修养。北京画院在展览及研究方面具有自身的特...



   


人物评价

编辑

 播报

顾炎武: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又酬傅处士韵》)

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广师篇》)

读书不多,轻言著述,必误后学……虽青主读书四五十年,亦同此见。(《与潘次耕札》)

毕亮四:公他高洁,扫除百年芜秽靡蔽,一意孤行,不在龙门之下。(《西北文集》)

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傅山的草书圈眼多,繁而不乱,于郁勃浑脱之中,又有逸岩之态。 [3]  

   


后世纪念

编辑

 播报

   


傅山祠堂



邵学军先生题字的傅山祠堂
邵学军先生题字的傅山祠堂(2张)


傅山祠堂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傅山先生故里“西是在一户老夫妇二百多亩的农耕与民居两用地上建造的,占地约一百多平方米。古代,这里属太原府阳曲县管辖,解放后,归太原市北郊区。
自先生仙逝三百余年以来,百姓无时不刻,用各种方法纪念来表达对先生的爱戴与敬仰,在西村先生故里,百姓自发地造祠堂,虽矮小简朴,又多次遭受毁坏,多次靠这户村民自己微薄的力量再修缮,九十年代末,改为水泥与木料混合结构。在老夫妇的日夜看护中,祠堂中一点一点彩绘装饰,重新泥塑了先生塑像,并在2006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先生诞辰四百周年〔虚岁〕纪念日,安装悬挂了“傅山书体传承人”邵学军先生题写的“傅山祠堂”牌匾,以供各地文人雅士瞻仰,及善人求仙问医。

   


傅山纪念馆

傅山纪念馆位于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内胜瀛楼的西南侧,是坐南向北的一座清代建筑的四合院,其总占地面积553.5平方米,整个馆址东西宽20.7米,南北深27米,馆内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构形与装饰,内有南屋五楹,东西配房各三间,前开屏门,别成院落,东北隅辟小门,东出别构小院。馆内四周连通,布展灵活方便,为回廊式的展厅,雕刻精致,油饰彩绘,雅致怡人。纪念馆是永久性陈列展览与收藏傅山书画精品、文献资料及对外文化交流,举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



傅山纪念馆
傅山纪念馆
傅山纪念馆,原为同乐亭,创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清乾隆书法家杨二酉《同乐亭记》写道:“里人岁时宴飨,来会于斯,无移樽择胜之劳,有少长咸集之盛,故颜其亭曰同乐。”刘大鹏有联“同声相应,同会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1964年,经太原市政府批准,在同乐亭原址上,向西扩建三米,其名由同乐亭改为“山西历代书画馆”,此名匾由郭沫若题写,后改为为“傅山书画展览馆”、“傅山纪念馆”。
作为三晋文化名人傅山的故里,从古到今,用傅山命名的学校、街道、医院、商铺日渐增多,为挖掘傅山文化及其产业,打造弘扬傅山文化氛围。早在一九九二年初,原北郊区委书记范世康就作了打造傅山名人品牌、开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向阳工商十里一条街的批示,1995年至1998年间又进行了三次大的规划。2004年为进一步挖掘傅山瑰宝,在区委、区政府的牵头下,在向阳镇党委、政府的积极配合下,策划了“中华傅山园”“傅山广场”的建设规划项目。

山西作为傅山先生的故乡,山西人民始终对先生怀着崇高的敬意和怀念。2007年,当此傅山先生诞辰400周年之际,目前收藏有国内最多先生遗墨的山西博物院,联合晋祠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多家大型文博收藏单位,将之前分散各地的先生书画作品汇聚一处,作一集中展示。这是300年来很多先生手泽遗珍第一次重归故里,也是先生作品的空前大聚合,这是纪念傅山先生的一次隆重活动。暂定于2007年9月25日左右开,展出时间三个月。

   


傅山墓

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的崛围山,南北走向,山势陡峻,南有青峰,北有飞云峰,两峰间是东西方向的山谷。山上有著名的多福寺、舍利塔,现为太原市的一个旅游景区。从南峰脚下直到山顶,有顺山而筑的石阶,踏着石阶往上大约三百级左右,路旁便见一座现代用砖围砌的墓碑,正中刻有“供奉傅山先生之神位”的字样。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陶淑著,河北省《衡水县志》地理卷之二地理丘墓第十五页载:“明 傅山墓在治西四十里”。清道光二十三年编印的《阳曲县志》中,有如此记载:“国朝征君傅山墓在西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7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22: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收藏



489
  


44















吴伟业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
播报 编辑  讨论18 上传视频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 [1]  

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 [2]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3]  

(概述图片来源:历代人物画像 [4]  )





本    名吴伟业 字骏公 号梅村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苏太仓 出生日期1609年6月21日 逝世日期1672年1月23日 主要作品《风月宝鉴》、《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圆圆曲》等。 主要成就江左三大家之一,娄东诗派开创者 墓    地苏州玄墓山北


目录

1 人物生平
▪ 早期经历
▪ 出仕为官
▪ 被迫出仕
▪ 晚年生活
2 主要成就
▪ 文学成就
▪ 艺术特点
▪ 梅村体
3 人物评价
4 人物争议
5 轶事典故
6 亲属成员
7 个人作品
8 出版图书
9 墓址

   


人物生平

编辑

 播报

   


早期经历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1609年6月21日),吴伟业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读书人家中。吴伟业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位身穿红衣的使者送来会元坊,因此,父母对小伟业寄寓了深切的期望。伟业七岁开始读家塾,十四岁能属文。著名学者张溥见到伟业的文章,感叹地说:“文章正印在此子矣!”于是收留吴伟业在门下受业,传授通今博古之学。从那里吴伟业不仅学到了广博的知识,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使他后来也成为复社魁首之一,由此生出了一系列的好处和麻烦。 [5]  

   


出仕为官



吴伟业
吴伟业 [4]  
明崇祯元年(1628)考中秀才,崇祯三年(1630)中举人,他崇祯四年(1631)23岁参加会试,以第一名获隽;紧接着廷试,又以一甲第二名连捷。当时有人怀疑这里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得不将其会元原卷呈请御览,结果崇祯皇帝在卷子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字,物议平息。 [2]  这使吴伟业声名鹊起,并因此对崇祯皇帝怀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知遇之感。不久,吴伟业假归娶亲,十分荣耀。在仕途上,初授翰林院编修,继典湖广乡试,崇祯十年(1637)充东宫讲读官,十三年(1640)又迁南京国子监司业,晋左中允、左谕德,转左庶子。其间虽然因为朝内党局纷争而受到一些牵累,但其官阶却一直在步步上升。晚明时,东林、复社与阉党争斗不断,吴伟业在仕途上颇不顺利。他见明王朝风雨飘摇,日薄西山,遂辞左中允、左谕德、左庶子等官,拒绝赴职。弘光朝时,他被召任少詹事,发现控制朝政的马士英、阮大铖实为腐败国贼,仅两月便愤然辞归。
   


被迫出仕

清兵南下之后,长期隐居不仕,以复社名宿主持东南文社活动,声望更著。吴伟业的儿女亲家陈之遴是由明入清的大臣,当时正置身于新朝的党争之中,试图借吴伟业的声望和文采以结主上,同时希望吴伟业也能入阁为相,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极力荐举吴伟业仕清为官。但是,正因为吴伟业是一个名声赫赫的先朝遗老,他的出仕客观上将造成瓦解人民抗清斗志、为清廷怀柔政策所利用的消极影响,所以,他的许多好友和一般遗民志士对此都坚决反对,力加劝阻,如著名古文家侯方域就曾致书吴伟业,提出种种异议。然而,吴伟业慑于清廷淫威,碍于老母敦促,于顺治十年(1653)九月被迫应诏北上。在将抵京师之际,他曾经数次向当事要人上书投诗,祈求宽假放归,可是仍未获允,终于在到京次年被授为秘书院侍讲,后来又升国子监祭酒。但他并没能象陈之遴所期望的那样进入内阁,相反,陈之遴本人却在激烈的党争中失败,被发配到东北。而吴伟业内心对自己的屈节仕清极为歉疚,痛悔无绪,常借诗词.以写哀。顺治十三年(1656)底,以丁忧南还,从此不复出仕。 [6]  

   


晚年生活



清·禹之鼎《为梅村祭酒老先生写照》
清·禹之鼎《为梅村祭酒老先生写照》 [4]  
此后,十余年间,东南时兴大狱,吴伟业每每惊恐不安,深怕罹难。康熙十年(1671年)夏季,江南酷热,吴伟业“旧疾大作,痰声如锯,胸动若杵”(《致冒辟疆书》),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留下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蓑,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伟业之墓”。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1672年1月23日),一代大诗人吴伟业病逝,葬于苏州玄墓山之北。 [7]  
   


主要成就

编辑

 播报

   


文学成就

吴伟业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大都是古代诗歌百花园中的佳作。现存诗歌近千首,其中五古,七古近一百六十首。这一百六十首古诗中长篇巨制约占半数,可称得上长篇叙事诗的就有二十余篇,二十多篇长篇叙事诗这个数目在整个吴伟业诗集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大的。但是,在长期以来不发达的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的发展史上,却是前无古人,后无继者。且这二十多个作品中的大多数,三百多年来被诗评家们一致公推为名篇佳构。从对这些长篇叙事诗的初步研究的结果看,无论在诗歌内容或艺术形式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吴伟业大量长篇叙事诗的创作开创了有清一代长篇叙事诗空前繁荣的局面,从而也奠定了吴伟业本人在中国古典叙事诗发展史中的特殊地位。这一点是前人没有论及的。 [8]  同时,他还精于词曲书画,堪称博学多才,著述宏丰。他的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因而有“诗史”之称,代表吴伟业诗歌突出成就的,当推《圆圆曲》,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达到了新的高度。 [9]  

由于吴伟业发展了古代七言歌行的体裁,形成了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时人称之为“梅村体”,影响了有清一代诗坛的诗风。清代很多诗人的作品中,几乎都有“梅村体”的影子。因此,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梅村诗集》列为“国朝别集之冠”。 [10]  

   


艺术特点



吴伟业书法
吴伟业书法
吴伟业对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传统的创作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如常用的起兴手法、连锁手法(也叫联珠法、蝉联法、顶真格)、问答手法等,使之逐渐形成了一种既注重诗意,更偏重于通俗、流畅易懂、风趣的艺术风格。上所述的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在吴伟业的长篇叙事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巧于剪裁、简繁得当、高度精炼,以及民间文学中各种手法娴熟运用的例子,在吴伟业数量众多的长篇叙事诗中俯拾皆是。
吴伟业长篇叙事诗创作的总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之:用写近体诗的功夫来写长篇叙事诗。传统叙事诗之所以历来受到诗评家的非议和鄙视,根本原因是通俗浅显,缺乏“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含蓄美。吴伟业的诗论不多,《梅村诗话》多纪事,很少发表评论性的意见,亦不见他对叙事诗的看法。不过,从他的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视长篇叙事诗的创作,认真地研究了前人在叙事诗创作上的得失,在创作中竭力把通俗浅显的叙事诗向含蓄精炼的近体诗靠拢,把含蓄美亦作为衡量叙事诗的标准之一。他从历来诗评家们对叙事诗的批评中悟出了,叙事诗缺少的正是传统诗论所崇尚的含蓄蕴藉。因而,在他的长篇叙事诗的创作中,作了使叙事诗近体诗化的大胆尝试。其一,体现在改变传统长篇叙事诗一顺到底的篇章结构,出现了一种跳跃性的倒逆式结构,用深刻的内涵来联结跳跃的片段,以体现诗歌的含蓄和蕴藉。其二,把普遍地用典引入长篇叙事诗中,增加了叙事诗婉转含蓄典雅的因素。 [11]  

吴伟业的这种尝试从总体上来说是值得肯定的。他使长篇叙事诗的表现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吴伟业以他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长篇叙事诗奠定了他在明清之际诗坛上的重要地位,也奠定了他在我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8]  

   


梅村体

他把李商隐色泽浓丽的笔法与元白叙事诗善于铺张的特点结合起来。他常以工丽的语言,多变的章法,贴切的典故,来叙写新的题材,表现新主题,世称“梅村体”。 [12]  

“梅村体”的艺术特色,最重要的应自叙事方式这方面来体现。吴伟业的叙事诗总的来说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即通过一、两个中心人物来串联众多事件,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人与事相得益彰。这就是邓汉仪所说的“人物为本位”。由于作者将事件和人物按某种思路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作品便显得血肉丰满,引人入胜。这些人的身份虽然差异很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人物的命运总是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联”,这就说明,人物担当的是载体和导线的功能,是为展现历史服务的。此种写作手法其实是从司马迁的《史记》借鉴而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门之笔”。 [13]  

“梅村体”是以学习四杰和元白为主,兼容多家,博采众长而后形成的,它体现了吴伟业独特的创作个性,其风格面貌已经和历史上的所有曾经存在过的歌行都不相同了,它成了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不同以往的新花。 [14]  



吴伟业行书《莫釐峰》扇面天渡楼收藏
吴伟业行书《莫釐峰》扇面天渡楼收藏
吴伟业行书《莫釐峰》扇面,现为金陵天渡楼收藏
   


人物评价

编辑

 播报

《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绵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

陈廷焯评论说:"吴梅村词,虽非专长,然其高处,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又说:"梅村高者,有与老坡神似处。"(《白雨斋词话》)

邓汉仪亦认为,梅村诗“其叙战事始末,则系一代兴亡实迹,非雕虫家所可拟也。”

康熙帝亲制御诗《题〈吴伟业集〉》:“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搜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对吴伟业诗歌给予恰当中肯的高度评价,肯定了吴伟业诗歌地位。 [13]  

传记作家王振羽评价吴伟业则相对客观:“吴伟业不是一个完人。我们不能仅因为吴伟业的仕清,就低估他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这里牵涉到对于某 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问题。作为一个诗人,文化人,吴伟业的成就足垂千古;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化传承中,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虽然进入官场,但并不是一个政治家,面对改朝换代的激烈政治动荡,他困惑、犹豫、畏缩,患得患失直至失足失节, 却又以此后数十年的生命作了真诚的自省与忏悔。” [7]  

   


人物争议

编辑

 播报



《红楼梦》
《红楼梦》
《红楼梦》的作者,存在争议。一派观点认为,《红楼梦》系吴梅村(即吴伟业)所作。邓狂言《红楼梦释真》即持此说,在此基础上,杜世杰在《红楼梦考释》中据吴伟业《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三剧与《红楼梦》的"巧合"、《鹿樵纪闻》的记载、吴伟业对自己后事的安排、《红楼梦》相关资料中的某些谐音或人名,主张是吴伟业创作了《红楼梦》,而“曹雪芹”只是“抄写勤”,是“子虚乌有先生”。 [15]  此后,大陆学者,如抚顺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傅波和抚顺市地方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钟长山也主张《红楼梦》的“原创作者”是吴梅村,曹雪芹则只是《红楼梦》前80回的重要增删、编修者。 [16-19]  
吴伟业创作《红楼梦》的说法,在红学界数次引发争议。批评者认为,杜世杰等“红学索隐派”的研究方法,主观随意性强,并非科学考据。 [20]  从观点上看,该派主要论点代代承袭,了无新意。 [21-22]  例如,杜世杰从吴玉峰、孔梅溪和贾雨村(傅波等则弃“贾雨村”而取“棠村”)三名中各取一字,拼出“吴梅村”之名;批评者指出,前两个人名都属于《红楼梦》序文承认的真实人物(胡适等尽管认为它们也是作者“故布疑阵”所设的假名,但也认为其各有所指),而贾雨村却是小说正文的虚构人物,此种拼凑缺乏理据; [15]  又如从吴伟业墓前立圆石,推测其与“顽石”的关系,同样失之牵强。 [15]  从论证过程看,他们在承袭“吴梅村说”的旧有观点的同时,对一些既有批评不加理会, [23]  对证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文献资料不加理睬; [22]  实则从《红楼梦》的诸多情节看,该书的成书时间当在吴伟业死后若干年。 [24]  

与“吴伟业创作红楼梦说”相关的,还有所谓《吴氏石头记》的抄本(又称“癸酉本”),该抄本据称有批语云“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等等。后《光明日报》记者介入调查,发现所谓“抄本”已经不知去向,所谓“批语”也被当事人承认系伪造,该事件也被认定为“文化造假事件”。 [25-26]  

   


轶事典故

编辑

 播报



吴伟业像
吴伟业像 [4]  
明崇祯十六年(1643),吴伟业与卞玉京相见,当时,他已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而卞玉京也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诗词书画都很好,吴伟业曾赞美她“双眸泓然,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两人一见,相互倾情,卞玉京更是手抚几案,脉脉相问“亦有意乎·”其中托付终身的信息是很明显的。这一次,吴伟业的选择颇为暧昧,他回避了婚娶。
时局的恶化之快出人意料。他们分别的第二年,李自成就占领了明王朝的首都,崇祯煤山自缢。一个多月后,被吴伟业定义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横扫中原。吴伟业与卞玉京在此后的多年里失去了联系。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伟业通过老朋友钱谦益打听到了卞玉京的下落,并终于等到了那令人心跳不已的辘辘声,结果却是——卞玉京着道袍与他相见。这段恋情,影响了吴伟业一生。直到临死前还念念不忘。 [27]  

   


亲属成员

编辑

 播报


关系

姓名

备注


父母

吴琨

1663年卒



朱氏

1661年卒


兄弟姐妹

吴伟节

1613年生



吴伟光

1619年生


伴侣

郁氏

1631年迎娶


子女

吴璟

1662年生



吴暽

1663年生



吴暄

1664年生


(以上参考此料来源于: [28]  )

   


个人作品

编辑

 播报

《石公山》《归云洞》《缥缈峰》《矾清湖》《临江参军》《吴门遇刘雪舫》《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洛阳行》《永和宫词》《琵琶行》《鸳湖曲》《萧史青门曲》《风月宝鉴》《圆圆曲》《遇旧友》《琴河感旧四首》《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等 [29]  

   


出版图书

编辑

 播报






梅村词  

作者名称 吴伟业  



作品时间 1985年9月  
《梅村词》是1985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得一部文学类书籍,作者:吴伟业。梅村词的内容特点与历代及同时期的很多词作相比,具有...





吴梅村词笺注 9787532548880 (清)吴伟业,陈继龙 签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10

¥122.00

服务由京东提供




绥寇纪略  

作者名称 吴伟业  



作品时间 1992年7月  
《绥寇纪略》是清初吴伟业撰纪事本末体史书。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绥寇纪略-附补遗-丛




¥56.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绥寇纪略-(丛书)四




¥105.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绥寇纪略-学津讨原-




¥138.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20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绥寇纪略




¥20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26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上海古籍 1992年一版一印)




¥28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30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绥寇纪略 签赠本




¥38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墓址

编辑

 播报

清吴伟业墓: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乡潭东高家前村边,墓约16平方米,墓廊残址可见。墓前吴荫培所题“诗人吴梅村墓”碑。 [30]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
词条图片(8)




概述图册
概述图册(2)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写乎 匠心计划创作者,作家,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秦淮八艳之一的卞玉京与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的爱情绝唱

不知是真发呆还是装糊涂,明明是来叙感情的,却硬说是路过,真不知是读书读痴了,还是天生就是个无情蛋,说出真心话要你命啊。遇到这种人就是神仙都拿他没办法,真不知卞大美人图他什么?从开始到死去也没有等到一句爱的承诺,不知地下是否有灵,否则美人又受到再次打击。

2018-03-20300






亭殿阁 运营,长沙声远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可不是吴三桂

历史上的“秦淮八艳”指的是清朝初期南京最有名的八个妓女,不过她们不是我们认为的普通妓女,而是技艺超群的绝女子。而陈圆圆作为其中之一,大家应该很熟悉,那句冲冠一怒为红颜讲的就是。一瞬间昆明归于大清,吴三桂则身亡。

2017-09-23102






写乎 匠心计划创作者,作家,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写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圆圆曲》的作者是个汉奸?

而吴伟业归隐后,一直为自己晚节不保而内疚,抑郁成疾,临死前留下遗嘱:把自己以僧衣下葬,墓碑只写“诗人吴梅村之墓”。吴伟业,历经朝代嬗变,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又是历史的见证人,他负了谁?谁是谁的前世劫难,谁又是谁的来生救赎。

2019-12-2235






松风阁书法日讲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曲词兼擅的大家——评吴伟业曲词艺术

吴伟业精工词曲书画,堪称博学多才,著述宏丰。他的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因而有“诗史”之称,代表吴伟业诗歌突出成就的,当推《圆圆曲》,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达到了新的高度。

2020-06-2522







菊斋 我们来自古中国,讲述难以忘怀的中式古典之美。
  


400年前吴梅村的困境:做忠臣会死,做叛徒挨骂

吴伟业对崇祯是有感情的。二十三岁参加会试那一年,他被内阁首辅周延儒取为第一名,却被朝中反对周延儒的一派污蔑为靠舞弊才拔得头筹。周延儒将他的试卷进呈崇祯,崇祯读完后批示“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字,这场风波才平息下去。

2020-03-1610




1/2
参考资料1.    杜红亮,郑新安主编.《大学语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90页
2.    陈云发著.《历史误读的红颜》:文汇出版社,2012年:第54页
3.    郭建勋,胡辉杰主编.《中国语文》: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11页
4.    吴伟业  .中国历代人物图像[引用日期2016-11-29]
5.    王于飞著.《吴梅村生平创作考论》:重庆出版社,2003年:第5—6页
6.    朱则杰著.《中国分体断代文学史 清诗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60—61页
7.    高松元著.《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第113页
8.    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编.《中国古典文学论丛 第六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152页
9.    费振刚主编.《吴伟业与娄东诗传(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7页
10.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江苏史话》: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299—300页
11.    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编.《中国古典文学论丛 第六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159—168页
12.    赵英编著.《一口气读懂1000个文学常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年:第68页
13.    赵敏俐,吴思敬著;王小舒著.《中国诗歌通史 清代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202—207页
14.    叶君远著.《吴梅村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277页
15.    王人恩. 评台湾和大陆学人对“《红楼梦》作者是吴梅村”的论证(上)[J]. 红楼梦学刊,2011(05):21-42.
16.    傅波, 钟长山. 《红楼梦》作者新探[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6(6):101-106.
17.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吴梅村  .新浪网.2004-07-19[引用日期2019-09-05]
18.    辽宁两学者研究6年论证《红楼梦》作者非曹雪芹  .新浪网.2004-07-16[引用日期2019-09-05]
19.    吴梅村还是曹雪芹  .红楼梦中文网[引用日期2016-03-02]
20.    郭豫适. 索隐派红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历史经验教训──评近半个世纪海内外索隐派红学[J]. 齐鲁学刊,1999(03):34-39
21.    王人恩. 台湾杜世杰《红楼梦考释》对“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说”的承袭[J]. 社科纵横,2010(12):87-90+93.
22.    王人恩. 评台湾和大陆学人对“《红楼梦》作者是吴梅村”的论证(下)[J]. 红楼梦学刊, 2012(1):152-169.
23.    朱洪. 吴梅村是《红楼梦》原创作者吗?[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3):102-108.
24.    李延年, 刘佳. 《红楼梦》作者不是吴梅村——与《〈红楼梦〉作者新探》一文作者商榷[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5):122-128.
25.    “吴氏石头记”的倒塌  .光明网.2018-02-27[引用日期2019-09-05]
26.    “吴氏石头记”的倒塌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02-27[引用日期2019-09-05]
27.    吴梅村  .新浪读书[引用日期2014-12-12]
28.    黄永年,马雪芹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吴伟业诗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252—256页
29.    汪涌豪,骆玉明编.《中国诗学第3卷》: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第281页
30.    聊凭故纸系琴心  .光明新闻[引用日期2014-12-12]
收起  
学术论文
内容来自   
.  年
  张克.    三百年前已识君——略谈爱国诗人吴兆骞有关吉林的诗作.  《 CNKI 》 , 1990
  汪文丽.    吴伟业山水诗研究.  《 淮北师范大学 》 , 年
  周固成.    论吴伟业的宗唐诗学观.  《 CNKI;WanFang 》 , 2013
  杨唐衍.    吴伟业《梅村词》以史为词与明清之际词学新变.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2017

查看全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5:51 , Processed in 0.0981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