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0|回复: 1

何歌劲湘潭//何必华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16
发表于 2022-5-17 14: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师自称建文帝朱允炆后裔,先祖落户湘潭,并且拿出4份证据
2021-08-05 09:41:29 来源: 史往金来                                                    举报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中国的漫长封建王朝历史中,为了争夺皇权时常发生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惨剧。每一次皇权的更迭大多都伴随着血腥,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从来都是血腥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发出感慨“何苦生在帝王家”。

其实,人们仿佛天生对权力有着渴望,这种渴望甚至会超过亲情的羁绊,哪怕昔日关系再亲密,到了权力争夺的时候,对待敌对势力也是丝毫不会手软的。就比如,明朝初年发生的“靖难之变”,就是朱棣夺取侄子朱允炆的权,最后朱棣成了永乐皇帝,朱允炆失踪。
其实,这件事情完全可以避免,只要朱元璋可以做的更加决绝一些或是想的更全面些。朱元璋时期的太子是嫡长子朱标,但不幸的是朱标早逝,只留下一个儿子朱允炆。按理说,太子早逝应该从其他皇子中择优立储。

可朱元璋却没有这么做,直接选中自己的嫡长孙朱允炆,钦定朱允炆为皇太孙,直接越过了自己的众多儿子传位给了孙子。朱元璋这么做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朱元璋的众多儿子都已成年,还有很多跟随他征战四方、骁勇善战的猛将,年轻的朱允炆想要压制这些皇叔显然很是费力。
朱元璋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在在位之时已经极力给朱允炆扫清障碍,做了很多安排。不过,朱元璋不会真将自己的儿子赶尽杀绝,也因此给朱允炆埋下了祸患。其实,朱元璋安排的很好,只不过漏算了朱允炆这个变数。

朱元璋没有算到朱允炆的性格是他的致命弱点,与爷爷朱元璋不同,朱允炆偏爱文臣,手下的亲信臣子也都是文臣,文臣与武将还是不同的,他们有时太过理想化。刚刚成为皇帝的朱允炆和他的亲信大臣们认为,藩王是一大祸患,需要尽早除去,很快将削藩提上了日程。
可是,朱允炆没有考虑到的是,藩王大多都是王公贵族、开国功臣,他这样直接削藩直接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势必会遭到抵抗,甚至反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原本就有不臣之心的皇叔朱棣举起了“靖难”大旗,对外宣称皇帝被蒙蔽了,他去解救皇帝。

随着朱棣一路南下,直取南京城,朱允炆直接放火焚宫,而朱允炆也随之下落不明。有人认为,朱允炆已经被朱棣杀了,是朱棣放出假消息说朱允炆失踪了,混淆视听,也以为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登基,不过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并不很高。
因为朱棣曾经几次三番的派人去找寻朱允炆的下落,可见朱棣还是很想知道这个侄子到底去向何方不过,历史并没有因此停滞,朱棣带领着大明王朝走向了鼎盛,开创了“永乐盛世”,朱棣也用事实证明了,他是一个合格的君王,是比自己的侄子更加合适的统治者。

然而,对于朱允炆的最终去向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朱允炆逃往海外,没有再在中国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在中国遍寻不到朱允炆的踪迹,有传言郑和之所以下西洋,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还有人说,朱允炆其实一直就在中国,从未离开,只不过归隐山林,再未出世过。有朱允炆隐居传言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青海、四川等地,不过,这些传言最终都证实是虚假的。可有一个湖南湘潭的老师,自称自己是朱允炆的后裔,并且手握相关证据。

这个老师叫何歌劲,他拿出了四样非常有利的证据,证明自己是朱允炆的后裔。甚至一些历史学家也认为何歌劲所言非虚,建文帝朱允炆真的在出逃南京后在湘潭避难隐居。
我们来看看这些证据都是什么,证据一:何歌劲提供的家谱。何歌劲提供的家谱显示,他家先祖姓朱,在用了二年来到湘潭避难,为躲避追兵才改姓的何。证据二:湘潭一个何氏旁系家族的女儿嫁给了何歌劲的先祖。值得注意的是封建时代女儿的地位并不高,在家谱中也大多不会有针对性的介绍。

这个何氏旁系家族将这个女儿的婚嫁介绍的如此详细显然不符合常理,原因可能就是这个女儿所嫁之人身份非凡。证据三:何氏先祖与明朝初期大将军何福是有亲缘关系的。何福是谁呢?他先后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在永乐二年举家搬迁至湘潭。
而那个嫁给何歌劲先祖的何氏女就是何福的旁系亲属,值得玩味的是何福曾经讨伐过朱棣。证据四:有其他将领搬到湘潭。如果说何福举家搬迁到湘潭是一个巧合,那么除了他之外还有两个明朝将领也在永乐初年搬到了湘潭,这就不可能是巧合了,只能说是刻意为之。

以上证据可以相互串联,我们可以推测出,朱允炆当时逃出南京城后,和何福、还有另外两个将军一路南下来到湘潭,最后在湘潭落户。朱允炆还娶了何福的旁支女儿,而且给自己改姓何。这一切都是说的通的,并且何歌劲老师提供的家谱都经过了科学检测,绝非后人伪造。
这也侧面证实了这些证据的真实性所以,朱允炆很可能在逃离南京后在湘潭落户,过上了平淡安逸的生活,也算是一种幸福。不过,这些只是推测,真相到底如何,还是需要更多的研究、考证才能知晓。
神秘的家族和隐字的族谱,解开了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
                        
朱允炆,明洪武十年,公元前1377年出生,是懿文太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虽然他看起来个性平平无奇,在历史上也没什么重大建树和功绩。但是他在历史却算的上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
之所以说他传奇,主要有两点,第一,虽然他是朱元璋的孙子。但却很快坐上的他父亲朱标本该坐的皇位,成为了明朝继朱元璋之后的第二个皇帝,因为他父亲英年早逝了。第二,虽然说他很快就成为了皇帝,但是短短几年统治基础就土崩瓦解了,最后还落得个不知所踪。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年号洪武,按照中国延续多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下一任皇帝应该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但是很不幸,还没等到坐上皇位,太子朱标37岁的时候就薨了。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在太子朱标刚死的时候,朱元璋本来想立他第二个儿子燕王朱棣为太子的,因为燕王朱棣是众多皇子当中跟朱元璋最相像的,文武双全,而且在朝中和军队当中的威望也非常之高,但是结果呢,因为大臣的一句谏言,朱元璋却只能打消了立燕王朱棣为太子的想法。那么这句话是什么呢?
在君臣商议立储的时候,大臣刘三吾说“既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吾皇你即便是很喜欢燕王朱棣,也不能违背祖制打破规矩。
这里的规矩指的是什么呢?“兄终弟及长幼依次”的皇位继承制度,而打破这一规矩的最大危险就是各个藩王都会觉得自己有资格做皇帝。到时候藩王之间,藩王与皇室之间,那就会你争我夺,那么接下来天下就会不得安宁。
虽然刘三吾扫了朱元璋的兴。但是朱元璋转念一想,这说的也挺有道理,而且历朝历代在争夺皇位的问题上,兄弟相残的事情确实挺严重的,而他本人呢并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出现手足相残的这样的一个局面,所以他是思来想去,朱元璋最后还是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由朱允炆继承皇位。
公元1398年6月30日,在朱元璋死后的几天,21岁的朱允炆在南京即位,改年号为建文,而朱允文却怎么都没有想到,他坐这个皇位,只做了四年。
朱允炆登基的时候,对这位年轻的皇帝而言,政治环境可以说是非常之严峻。因为他有二十多个皇叔都是各地的藩王,而且都手握兵权震慑一方。加上年轻的建文帝朱允炆几乎全部继承了父亲朱标温和懦弱的性格。
往往生活当中会有这样的事情,不知道您有没有感受啊?父亲特别强悍的时候。儿子有时候往往就比较温和。但是朱允炆不一样啊,他父亲朱标。比他爷爷啊是完全不一样的,父亲目标很温和,到了建文帝朱允炆这儿呢,他跟父亲一样温和,他这是个例外啊,或者说是另外一种形式。他生性温和柔弱,缺乏魄力,别说跟他杰出的祖父朱元璋相比了,就连跟他的叔父们相比,那也差的很远。
果然,朱允炆上位不久,他的四叔燕王朱棣不服气呀,起兵造反发起了长达四年的所谓靖难之役。
公元1402年,这场战役的结局我们都知道,燕王朱棣最终攻进了南京城门,可奇怪的是建文帝的皇宫,却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燕王找遍了南京的每一个角落,就没看到朱允炆的踪迹,也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路,自此建文帝朱允炆就此神秘的失踪了。
如今六百多年过去了,关于建文帝的行踪一直是桩历史悬案,可是这一历史悬案在现代却出现了新的线索。
在距离湖南湘潭市,大概3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锦石乡的乡镇。在当地有一支生活了六百多年的何姓家族,何姓也是大姓,有什么出奇呢,这跟明建文帝朱允炆失踪之谜有什么联系呢?
湖南湘潭锦石乡的何姓家族,这个何氏家族不简单,他们当中一直流传的其很有可能是皇族后裔的神秘传说,他们家族一直有代代口头相传他们是朱元璋的后裔,因为躲灾难而改姓何,从此隐姓埋名,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但却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生来或者死去,在锦石乡何姓家族的内部至此至终没有中断过,六百多年了一直流传至今,这到底是无稽之谈还是有着真实历史依据的传说呢?
当地的何氏历史研究员何歌劲,经过十年的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竟然是历史上失踪六百多年的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后裔,而朱允炆就是锦石乡何氏的始祖。
有什么依据呢,何歌劲说依据就是他们何氏族谱的资料,是一本名叫《湘潭锦石何氏七修族谱》,这套编修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族谱上完整的记录了何氏族谱的历代序言,通观湘潭锦石何氏族谱,有一个字一直贯穿始终,那便是“隐”字。而且在每一修的序言当中,都隐约记载着何氏先祖有难言之隐,才逃难到了湘潭,正因为有难言之隐,即便逃到了湘潭,最终也只能选择隐居。
后来到了民国年间,封建王朝已经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族谱的序言里面就明确真实写出了,湘潭锦石何氏就是朱允炆的后裔,因为躲建文之难,逃来到湘潭锦石这个地方。族谱就有了那句,“原朱姓也明永乐年间二年来湘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16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18: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福 (明初军事将领、宁远侯)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何福(?-1410年),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军事将领,宁远侯。洪武初年,其累功至金吾后卫指挥同知。后跟从傅友德征讨云南有功,升为前军都督府督佥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被授为平羌将军,讨伐越州叛蛮阿资,攻破了叛军。建文元年(1399年),叛蛮刀干孟再次叛乱,何福招降蛮军七万余人。进而分兵平定各山寨,麓川等地得以平定。靖难之役中,何福与盛庸、平安一起伐燕,因在淮北作战不利,南逃回京。 [1]  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因为何福统兵多年,重新起用他。任命他充总兵官,镇守宁夏,节制山、陕、河南诸军。 [2]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北伐蒙古,召何福跟从出塞。之后,何福数次违反节度。北征结束之后,遭到都御史陈瑛弹劾。何福因害怕获罪,自缢而死,死后爵除。 [3]  





本    名何福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濠州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1410年 主要成就讨平西南蛮族的反叛 封    爵宁远侯


目录

1 人物生平
▪ 平南征北
▪ 靖难之役
▪ 镇守边陲
▪ 自缢身亡
2 主要成就
3 历史评价
4 身份争议
5 史籍记载

   


人物生平

编辑

 播报

   


平南征北

明洪武初年,何福累功至金吾后卫指挥同知。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跟从傅友德征讨云南有功,升为前军都督府督佥事。洪武二十年(1387年),又跟从蓝玉出塞攻击北元,在捕鱼儿海之役中取得大胜。 [4]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江阴侯吴高帅北降的兵众南征,在抵达沅江时,众人叛变,由思州逃出荆州、樊州,通过渭河,准备进入沙漠。次年正月,何福与都督聂纬追击并消灭该部叛军。之后移兵讨平都匀蛮,俘虏斩杀敌军达万人。 [5]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被拜为平羌将军,讨伐越州叛蛮阿资,均破降。何福择地立栅安置其众,并设置宁越堡。随后平定九名、九姓等蛮族。后与都督茅鼎会兵,准备攻占五开。未行之时,而毕节诸蛮复叛,大掠屯堡、杀戮吏士。何福命毕节部队戒严备战,命都督陶文等跟从茅鼎直捣其巢,并擒杀叛酋。随后分兵尽捕诸蛮,建堡设戍,逼近五开。 [6]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月,水西蛮居宗必登等作乱,何福会同顾成讨伐平定。该年冬天,拜为征虏左将军,作为副将辅佐西平侯沐春讨伐麓川叛蛮刀干孟。次年,何福与都督瞿能越过高良公山,直捣南甸、擒拿其酋长刀名孟,后回军攻打景罕寨却未曾攻下。随后沐春率领精兵进入,敌军惊溃,而其酋长干孟亦恐惧乞降。 [7]  

   


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1399年),叛蛮刀干孟再次叛乱,明惠帝遂拜何福为征虏将军。何福继而攻破敌寨并擒拿刀干孟,招降敌军七万余人。进而分兵平定各山寨,麓川等地得以平定。 [8]  

同年,何福被召还南京,论功升为都督同知,此后在德州练兵,晋升为左都督。之后率部增兵援助盛庸、平安在小河战役的中央军。当时,何福欲用持久战耗损燕军,于是移营灵璧并挖深堑筑高垒以自固;然而其粮运却并燕军所断,计不能成。平安于是分兵进攻,燕王朱棣派精锐骑兵使其部队一份为二。何福不得不开壁来援,却被朱高煦所败。诸将计谋移军淮河以解决粮草问题,密命部队晚上听三声炮声即走。次日,燕军偷袭并发三炮。中央军以为是己方号令,于是争先撤退,遂大乱。燕军趁乱进攻,何福单骑撤退;而平安与陈晖、马溥、徐真、孙成等三十七位将领都被捕 [9]  。

   


镇守边陲

燕王朱棣即位后,为明成祖。成祖认为何福乃知兵宿将,于是推诚任用他为将领,并聘其侄女徐氏为赵王妃。之后,命何福佩征虏将军印,担任总兵官,镇守宁夏,管制山西、陕西、河南等部队。何福到任后,宣布德意,招徕远民众,塞外个部队纷纷求降。边陲无事,于是他请求设置驿馆、恢复东胜卫,进行屯田与积粮,并定明赏罚法律,为长久计谋 [10]  。当时有官员进谗言,而朱棣不听,且下诏进行褒慰 [11]  。

永乐五年(1407年),改为镇守甘肃。何福治军严格,属下多有不便者。于是朱棣派遣使者告诫何福,须要保护自己,不要被小人离间。

永乐五年七月一日壬子,宋晟奏哈密头目陆十等作乱,忠顺王脱脱已杀之,恐有他变,遣人请兵为守备。朱棣敕宋晟以兵五百或一千,选才能之将率领,赴之。且令熟计使相更代。更有甚者,因脱脱久在身边成祖知其心性,永乐帝敕甘肃总兵官左都督何福曰:“自今忠顺王脱脱遣人餽尔礼物,宜悉受之。盖其为人朴愚无智,识尔握兵边境,彼所畏也。礼馈见却则生猜疑,不若开心抚纳庶得其情。”哈密驻军加上何福手握重兵在侧,这一强制措施确保了明廷对哈密的控制。

永乐六年十二月,甘肃总兵官何福上奏称“官马进北京者,请俟草茂之时,由宁夏、绥德前去……斡儿朵(河套)之地水草便利,宜令土军百户领军选马孳牧,皆从之”。何福上书请派遣京师中的蕃将将到北方招降民众。朱棣对其说:“你长期带领蕃、汉兵,恐怕招致很多人的谗言。你是老将,我非常倚重,请不要顾虑。”此外,何福上书请用丝布换马,选其良种进行培养,并设置官至专门进行管理;此后马种繁殖昌盛,此亦是永昌苑牧的起点。

次年,本雅失里纠阿鲁台一同入寇,而被瓦剌击败,在胪朐河逃走,准备收复各溃散部队并窥视河西走廊。朱棣下诏命何福进行备战,当时迤北鞑靼脱脱不花王、把秃王、都督伯克帖木儿、都指挥哈剌你敦、国公赛因帖木儿、司徒撒儿桃赛罕、知院都秃阿鲁把撒儿等各率所部都驻扎到亦集乃旧城附近,徘徊近塞,欲进未果。乞求依附明朝。何福上报朝廷,朱棣命右庶子杨荣前往,辅助处理甘肃管理军务,使得该民众均求降于明。何福亲自到亦集乃巡抚,并送其酋长把秃、伯克帖木儿、哈剌你敦、阿鲁把撒儿、撒儿桃朵栾帖木儿等到京城。或因杨荣等优柔寡断、处置失当,脱脱不花、都秃等复叛去,但最终脱脱不花王子还是留了下来。朱棣嘉奖其功劳,命杨荣在军中封何福为宁远侯,千石禄,鉴于脱脱不花之事并下诏何福在军中有先行后奏的权力 [12-13]   [17-18]  。

   


自缢身亡

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亲自北征,并命何福跟从一同出塞。起初,明成祖以何福有才能,宠任其超过其他诸位将领。何福以善于规避嫉嫌,有事不敢专断。当时尝请取西平侯沐英封地进行蓄马,以求繁殖牧养。明成祖则以此非对待功勋国戚的方法,以回绝何福请求。此外何福的各种请求,只要提出就一并批准。当时跟从出征时,屡次违背节度。诸位大臣有称其罪的,何福听后都有怨言。明成祖班师后,左都御史陈瑛再次弹劾何福。何福大惧,随后自缢而亡,爵位被除 [14]  。 [3]  而赵王妃亦因此被废。

   


主要成就

编辑

 播报

洪武十四年(1381年)跟从傅友德征讨云南有功,次年又跟从蓝玉出塞攻击北元,在捕鱼儿海之役中取得大胜。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江阴侯吴高南征,在抵达沅江时,众人叛变,由思州逃出荆州、樊州,通过渭河,准备进入沙漠。次年正月,何福与都督聂纬追击并消灭该部叛军。之后移兵讨平都匀蛮。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讨伐越州叛蛮阿资,均破降,擒杀叛酋。随后分兵尽捕诸蛮,建堡设戍,逼近五开。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月,水西蛮居宗必登等作乱,何福会同顾成讨伐平定。次年,何福与都督瞿能越过高良公山,直捣南甸、擒拿其酋长刀名孟。建文元年(1399年),叛蛮刀干孟再次叛乱,明惠帝遂拜何福为征虏将军。何福继而攻破敌寨并擒拿刀干孟,麓川等地得以平定。

   


历史评价

编辑

 播报

张廷玉《明史》:何福、顾成皆太祖时宿将,著功边徼。而一遇燕兵,或引却南奔,或身遭俘馘。成祖弃瑕录旧,均列茅土,亦云幸矣。福固不以功名终,而成之延及苗裔,荣不胜辱,亦奚足取哉。

   


身份争议

编辑

 播报

在民间的八修敦本堂《湘潭银塘何氏族谱》中记载何福为该支何氏二祖。书中记载何福最终并未自杀,而为引疾告终还乡 [15]  。

   


史籍记载

编辑

 播报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 [16]  




参考资料1.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与盛庸、平安会兵伐燕,战淮北不利,奔还。
2.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成祖即位,以福宿将知兵,推诚用之。聘其甥女徐氏为赵王妃。寻,命佩征虏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宁夏,节制山、陕、河南诸军。福至镇,宣布德意,招徕远人,塞外诸部降者相踵。
3.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八年,帝北征,召福从出塞。初,帝以福有才略,宠任逾诸将。福亦善引嫌,有事未尝专决。在镇尝请取西平侯家巩昌蓄马,以充孳牧。帝报曰:“皇考时贵近家多许养马,以示共享富贵之意。尔所奏固为国矣,然非待勋戚之道。”不听。其余有请辄行,委寄甚重。及从征,数违节度。群臣有言其罪者,福益怏怏有怨言。师还,都御史陈瑛复劾之。福惧,自缢死,爵除。
4.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洪武初,累功为金吾后卫指挥同知。从傅友德征云南,擢都督佥事。又从蓝玉出塞,至捕鱼儿海。
5.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二十一年,江阴侯吴高帅迤北降人南征。抵沅江,众叛,由思州出荆、樊,道渭河,欲遁归沙漠。明年正月,福与都督聂纬追击,及诸鹿阝、延,尽歼之。移兵讨平都匀蛮,俘斩万计。
6.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二十四年,拜平羌将军,讨越州叛蛮阿资,破降之。择地立栅处其众,置宁越堡。遂平九名、九姓诸蛮。寻与都督茅鼎会兵,徇五开。未行,而毕节诸蛮复叛,大掠屯堡,杀吏士。福令毕节诸卫严备,而檄都督陶文等从鼎捣其巢。擒叛酋,戮之。分兵尽捕诸蛮,建堡设戍,乃趋五开。请因兵力讨水西奢香,不许。
7.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三十年三月,水西蛮居宗必登等作乱,会顾成讨平之。其冬拜征虏左将军,副西平侯沐春讨麓川叛蛮刀干孟。明年,福与都督瞿能逾高良公山,捣南甸,擒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不下。春以锐军至,贼惊溃。干孟惧,乞降。
8.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是时太祖已崩,惠帝初即位,拜福征虏将军。福遂破擒刀干孟,降其众七万。分兵徇下诸寨,麓川地悉定。
9.    《革除逸史》卷二。
10.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三十八。
11.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
12.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九十六。
13.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卷七十九。
14.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百七。
15.    明.《湘潭银塘何氏族谱》:(敦本堂版之八修),1933年
16.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5-10-26]
17.    何福与明永乐朝的西北边防  .知网[引用日期2021-02-23]
18.    《瓦剌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 22:21 , Processed in 0.1470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