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益阳薛氏族谱派语一首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09: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薛肇明同二侍姬至葛山观梅,薛公会作
宋代:葛胜仲

葛山仙隐。尚有馀膏留旧鼎。十里梅花。夹道争看衮绣华。

人间妙丽。并侍黄扉开国贵。僻壤孤芳。羞涩尊前不敢香。

完善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725篇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09: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725篇诗文

完善
介绍

  葛胜仲(一0七二~一一四四),葛立方之父。字鲁卿,常州江阴(今属江苏)人。(《宋史》作丹阳人,误。丹阳是其晚年寓居,见本集卷二一《里中无居寓丹阳县书怀》)哲宗绍圣四年(一0九七)进士。

  元符二年(一0九九),官杭州司理参军。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0一),为兖州教授。

  崇宁二年(一一0三),入为太学正。

  大观元年(一一0七),充提举议历所检讨,兼宗正丞。二年,迁礼部员外郎,以事责知歙州休宁。政

  和三年(一一一三),召复原职。四年,擢国子司业。六年,除国子祭酒,以言事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起知汝州,因拒宦官李彦括田,徙湖州。六年,移邓州,以在湖州时忤朱勔,落职食祠禄。

  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0),起再知湖州。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致仕归。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谥文康。有《丹阳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事见本集卷末附其婿章倧《文康葛公行状》,《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葛胜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有用没用完善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家族起源

  江阴自北宋起,崛起了一个葛氏家族,科第连绵,人才迭出,长盛不衰。葛氏,成为古代江阴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文化氏族。葛氏家族原来居住在淮南道扬州。唐代末年,他们从扬州南渡长江,来到江阴定居。

  据葛胜仲《丹阳集》中《朝奉郎、累赠少师、特谥清孝葛公(书思)行状》记载,葛氏“其先嬴姓,夏后封国于葛,后因氏焉。世籍广陵。唐天祐中,有讳涛者,避孙、杨连兵之祸,徙江阴,家之。”由此可见,江阴葛氏的祖先姓嬴,在夏朝封于葛国,因此改姓葛,世世代代居住在扬州。唐文德至景福年间,孙儒与杨行密发生争战,战争持续了多年,使富甲天下的扬州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扬州居民死的死,逃的逃。葛涛率领本家族人员为躲避战乱,从扬州迁至江阴,葛涛成为江阴葛氏的第一代始祖。

  葛涛家族先来到江阴涂镇(今属南闸镇),后定居在青阳芙蓉湖畔,从事农业垦殖。葛涛以下,至第六代葛书思(1032~1104),字进叔,自幼聪慧,刻苦攻读,淹通六经。神宗熙宁间,进行推行科举制的改革。开始以经义取士,葛书思考中熙宁六年(1073)进士,任睦州建德县主簿,后任吉州司户参军监湖州新市务。葛密去世,葛书思丁忧持服多年。后来再调任开封府封邱县主簿,又转任和州防御推官、知楚州涟水县丞,官至正六品上,文官第十四阶的朝奉郎,也告老还乡,活到73岁,著有《安遇集》10卷。 ▲

有用没用完善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生平

  葛胜仲,葛书思的四子,字鲁卿,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生。他年幼时聪明过人,每天能诵书数千言,9岁能写文章,文章中常常妙语惊人。父亲葛书思为儿子葛胜仲随意选了一个老师。隔了一段时间,葛胜仲对父亲说,这位先生不适合当我的老师。父亲感到奇怪,便问缘故。葛胜仲便从袖中取出自己所写文稿,被老师改的面目全非。葛书思看了微微点头,便为葛胜仲换了老师。葛书思常同上门来客谈论诗文,偶有遗忘之处,就叫来儿子葛胜仲,葛胜仲对答如流,满座赞叹少年胜仲的才学不凡。从此以后,葛府有宾客云集的机会,葛书思总让儿子胜仲到场,陪侍左右。

  葛胜仲15岁已精通经史,16岁参加开封府解试,中选。19岁时,父亲任楚州涟水(今属江苏)县丞,葛胜仲随父亲住涟水。在涟水,同张氏成婚,生下长子葛立方。葛胜仲22岁,再试开封府,他写的《封建策》获主考欧阳叔弼(欧阳修三子)的赞扬,获第4名。哲宗绍圣三年(1096),第三次参加开封府考试,获“优选”。第二年,试礼部。此时恢复经义取士之制,制举官林希评定葛胜仲的试卷为“邃于经旨”,乃“擢置高等”,于是,与其长兄葛次仲同登此年进士第。朝廷提倡律学,葛胜仲参试获第一,便被任命杭州右司理参军。司理参军,“掌讼狱勘鞫之事”(《宋史》卷一六七《职官志》)。在任上司理参军,葛胜仲明法善断,秉公办理,数月间,将积案审理办结。

  此后,葛胜仲在有关官署考试《诗》、《书》、《礼》三经,又试博学宏词科,两科俱为第一,特迁河中府知录参军,改登仕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任兖州州学教授。在兖州任上,葛胜仲勤于讲学,督诲学子。致力改善诸生学习条件,提高教育水平。葛胜仲《丹阳集》卷六收入《策问》17篇,标题为《治德》、《治功》、《治效》、《官制》、《官方》、《选举》、《考察》、《取士》、《士习》、《劝学》、《试士》、《富强》、《食货》、《藩镇》、《远识》、《靖民》、《律令》,多是在兖州期间,为诸生所作的教学蓝本。

  崇宁二年(1103),葛胜仲被召入京,晋升太学正。此后,又迁文林郎。大观元年(1107)五月,又迁承直郎,充提议历所检讨官,后任检讨。后又任通直郎,兼知大宗正丞事。此后,又转奉议郎、承议郎、秘书省校书郎,升任礼部员外郎。

  大观三年(1109)八月,因议论庙制,与时论不合,被降为歙州休宁知县。在休宁,葛胜仲勤于吏事,善断讼狱,为民辨别是非曲直,平息纷争。

  葛胜仲在休宁的4年间,诗词(特别是词)创作进入高峰期公之余,登山览水,填词自遣。《全宋词》收录葛胜仲词82首,按内容可分为游宴、赏花、节令、咏怀词等几类,其中,以在休宁吟咏的最多。颇有特点的如《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兽火,倾酒绿,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词写岁暮冬夜“憔悴一衰翁”,有着“流落天涯”的凄苦心境,有着“木落沧州”的悲怆感受,他不奈羁旅愁思的折磨,独自在冬夜的小窗下火盆旁,借酒浇愁。词中借梅花自喻,她虽在官衙内小壶中,身有羁绊,但仍玲珑剔透,暗香浮动,傲霜斗雪。自己虽被贬休宁,然而仍然身在江南。在关山阻碍,暮霭重重的意象中,既有对自己被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慰安的怀念。

  另如《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此篇写词人在县衙愁坐的情思。主人公坐在简陋的藜木床上愁思闷想,看如篆字的熏香袅袅,似轻雾横飘,那萦回的篆香如愁绪徘徊,那横飞的轻雾像悲思几缕。词人在梦幻之中听到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他仰望室外,只见天高云淡。孤鸿远去,听见那雁声凄厉,如泣如诉,好象替幽人低语,倾诉衷肠。大雁秋去春来,还有归乡之时,而自己呢?身处一片荒城之中,听暮鼓声声,那迁客羁臣凄凉孤寂的感受何处诉说?晚秋寒斋、芭蕉夜雨、云外哀鸿、乱山无数、斜日荒城、暮鼓声声,勾出了一个典型环境,有力地烘托出一位寒斋愁坐的人物形象。

  政和三年( 1113),葛胜仲回到京师,复召为礼部员外郎,继又擢国子司业。次年七月,转为朝奉大夫、朝散大夫(从六品)。九月,迁太常少卿,受命续修欧阳修《太常因革礼》,从治平年间(1064~1067)迄政和四年(1114),共300卷。

  政和七年(1117),葛胜仲在京师任国子祭酒、大司成,总管国子监和内外学事。次年正月,因言论不慎,被罢免大司成一职,离开京师,寓居涟水。在涟水期间,葛胜仲作有《西江月》词二首。两年多后,朝廷为葛胜仲平反,恢复右文殿修撰身份,任汝州(今河南临汝)知州。此间,他作有《汝州劝农文》云:

  今节届春莫,农事急矣。惟尔有众,念稼穑之艰难,深其耕,易其耨,毋卤莽灭裂以自啬,其报则年谷登熟,粒米狼戾,仰以供赋舆,次以养父母,俯以蓄妻子,无不足者。及收其赢余以为凶荒之备,生理足矣。与夫偷顷刻之安,以贻终岁饿殍沟壑之忧者,盖相万也。古者田不耕者,出屋粟垂緌五寸,以罚惰游之士。境内有惰农,不敏刺史将酌古意而罚之。

  此间,葛胜仲的诗歌创作也很活跃,在这里形成的汝州诗人群成员有葛胜仲、陈与义、陈与能、富直柔、宋唐年、陈恬、段拂等。葛胜仲与陈与义、陈与能兄弟关系密切,相互交游,诗词会友,声气相通,缘情放言,酬唱之作为数不少。

  宣和三年(1121),葛胜仲50岁,被任显谟阁侍制(从四品)。次年五月,调任湖州(今属浙江)知州。湖州是南渡以后江浙诗人的酬唱中心之一,葛胜仲在湖州任上,与闲居卞山的叶梦得常有往来,两人同游法华山、西余山,登高临远,互有唱和。还多次月下泛舟,吟赏烟霞。《临江仙》、《定风波》、《浣溪沙》等词作唱和尽显文士的风流儒雅。

  两年后,葛胜仲又调任邓州(今河南邓县)知州。

  靖康元年(1126),葛胜仲在江阴居住,被朝廷封为正四品的通议大夫。次年,徽、钦二帝被俘北去,高宗即位,改元建炎,葛胜仲被封为通奉大夫,居住平江。不久,便携家移居湖州。当时葛胜仲57岁,一直到73岁去世,一直居住在湖州。担任过湖州知州。官至从三品的正议大夫。绍兴元年(1131)退隐以后,相继加封丹阳郡开国伯、开国侯、开国公。绍兴十四年(1144)九月,葛胜仲在湖州无疾而终,终年73岁。次年九月,其子葛立方奉父亲灵柩归葬江阴花山。

  葛胜仲一生任官达46年,其中在京师20年。由于长期在太学任职,并多年担任太学的正副长官,还临时兼任礼部试的考官,加上兼任太子府的学官,在士大夫中颇有名望。去世后,谥“文康”。著有文集80卷,外集20卷。他的《丹阳集》24卷,《丹阳词》1卷被收入《四库全书》。▲

有用没用完善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11: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霞深处丨仙居诗话之万竹山  

2023-03-20 16:26  发布于:山西省








《光绪仙居县志》记载:“万竹山,在县西南六十里,绝顶曰新罗,九峰回环,道极险隘,岭上见丛薄敷秀,平旷幽窈,自成一村。宋薛左丞昂尝居此山。有龙王阁,俯瞰悬瀑,飞龙倒沫,下为紫薇潭,又有仙人浚、斗起亭诸胜。其麓为万安寺。”





▲ 万竹山

万竹山连亘数十里,山顶新罗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村,现已整体移民至横溪镇,山下是一个山谷中的小平原,为农耕提供了可能,有万竹坑蜿蜒其中,溪谷幽长,进入山谷“道极狭隘”,使该区域俨然成为了避世的小桃源,所以,历史上的万竹山成为文人寓居的佳所。

最早隐居于此地的名士是历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的薛昂。薛昂,字肇明,杭州人,约生于北宋嘉祐元年(1056)左右,卒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他于建炎二年(1128)隐居万竹山,已过古稀之年了。县志里说他隐居的原因是“避金人之难”,还说“高宗召为谏官,不起”,与国史记载不符,恐是“为尊者讳”的虚饰之词。据《宋史》:“至建炎二年(1128)年十二月丁丑,因杭州军乱,朝廷责薛昂不请命领州事,责徽州居住。”薛昂是因为不敢担当平叛重任而拒绝接受郡守之职,而被贬黜到徽州,至于他后来没有到徽州而选择定居仙居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 薛昂墓

据史料记载,薛昂的官声并不好,尤其是阿附蔡京到了令人齿冷的程度,他规定全家不得提到蔡京名讳,触犯规定的不管是谁都得挨板子,甚至他自己不小心犯了忌讳,都要自己打自己的嘴巴。靖康之难后,赵构建立南宋朝廷,薛昂遭到贬黜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宋人笔记还记有薛昂多项轶事,嘲笑他学识浅薄,不善作诗。薛昂留下了的诗只有寥寥几首,其中一首就以《万竹山》为题,倒不见得怎么差:

1

万竹山中数十家,

重重流水绕桑麻。

饱餐果腹成何事,

桃李春风任自花。

——宋/薛昂《万竹山》

这首诗描写了山中宁静自足的农家生活。对于这位古稀老人,宦海风雨和亡国之痛都已远去,在万竹山中这个世外桃源里,房舍俨然,阡陌纵横,小桥流水,桑麻自熟,桃李春风,不知有年,足够满足的安享晚年了。县志记载,薛昂还出资“三千金”修葺了古刹万安寺,可见他已经把这个地方当作自己的最后归宿之所了。

▲ 万安寺

位于万竹山麓的万安寺,是仙居历史上建寺时间较早的寺院之一,建于唐乾符年间(874-879),旧名万寿寺,宋天圣六年(1028)改为现在的寺名。万安寺座地深窈,与尘境绝,山环水抱,有茂林修竹之胜,为此被称为“万竹源”。清康熙十六年(1677),又由僧人云昙重建,成为了一座大寺。相关文献的记录,万安寺曾有田一百六十六亩,地六百五十三亩,足见先前寺宇规模之宏阔。可以说,如同县内其他的诸多寺院一样,万安寺虽然屡经劫毁,但依然保存下了一份古老的历史记忆。

万安寺悠久的历史和幽静的环境,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南宋隐逸诗人孟大武有诗题咏:

2

十年不作此山来,

依旧青山好在哉。

聊逐春风驱酒病,

却惊身世得愁谋。

禅床寄枕眠初熟,

山鬼嫌人梦却回。

明日拂衣还出去,

桃花地上欲成堆。

——宋/孟大武《题万安院》

孟大武,字世公,政和五年(1115)授严州司户参军,因生性恬淡,不久即托疾归隐。吴芾告老后,与不事功名、放浪山水的孟大武趣味相投,两人曾多次互和诗作,如吴芾的《和孟世公》诗说:“老大疏慵一腐儒,长年离索与谁俱。杜门有意修黄老,开卷无心诵典谟。不是穿林寻鹤鹿,即来临水伴龟鱼。故人今日如君少,乘兴还能过我无。”

孟大武这首诗说自己十年后重游万安寺,青山依旧妩媚,美酒仍能醉人,醉了就寄宿禅床,梦中与山鬼对话,次日拂衣而去,只留落花满地,写的清雅脱俗,颇见高致。

▲ 万安寺

诗人陈愿有以万安寺旁斗起亭为题的诗,描写山中清静的景色和悠闲的生活,令人流连忘返:

3

乞得雨初霁,登临一解颜。

自携斑竹杖,来对白云山。

月色朦胧里,溪声远近间。

相留且盘礴,莫惜夜深还。

——宋/陈愿《斗起亭》

陈愿,字子愿,仙居城关车门人,是江南西路提点刑狱陈庸的儿子,南宋乾道五年(1169)特科,曾任雷州知府。陈愿在一个雨后初霁的日子寻访万竹山,竹杖芒鞋轻胜马,青山白云看不足,盘桓到深夜才告别友人,趁着朦胧的月色,伴着喧哗的溪水声,依依不舍地离开。

在宋末元初时,又有隐士吕徽之,隐居万竹山,以耕渔自给。吕徽之,字起猷,号六松,今双庙乡西吕村人,宋亡后隐居。据《光绪仙居县志》载:“元吕徽之宅在三十三都大洪庄、岩前庄(今朱溪镇大洪村、岩前村),屡徙无定采访册。案:十一都(今皤滩乡)万竹王有仙人圳,石壁如锯开者,相传吕六松尝居此。”隐居生活很清贫,他大约是靠砍柴、打鱼维持生活,其“春夏秋冬”组诗反映了万山深处宁静慵懒、清贫自足的隐逸生活:

4



前溪冰泮绿生波,

好雨催花向晓过。

宿酒未醒眠未起,

半窗红日鸟声多。



竹几藤床石砚屏,

熏风帘幕篆烟轻。

空阶数滴黄梅雨,

添德芭蕉绿满庭。



商声早已到梧桐,

夜气生凉湛碧空。

闲倚小窗待明月,

紫箫吹徹木犀风。



斗室萧萧日晏起,

疏狂谁与懒相便。

寻常甲子无心记,

看到梅花又一年。

入明之后,临海王思明沿永安溪而上至万竹山,有感于当地山水清幽,后来索性定居了下来,成为了万竹王港王氏的始迁祖。自王思明公迁居万竹山麓后,王氏一族在当地兴族立业,明成化十九年(1483)的时候,王氏有王存忠进士登科,在当地的传说中,王存忠是一位“头日斫柴段,转日管八县”的“草鞋知府”。王存忠,字诚之,号亹斋,成化丁未进士,授南京巡按御史,转镇江知府,历官至江西左参政,居官以亷洁箸称。晚年因不满宦官刘瑾擅权,抗疏乞归,寿八十六卒。刑部尚书应大猷是其外孙。王存忠辞官还乡后,曾作长短句《归田乐》,描写家乡幽静恬淡的田园生活:

5

归田乐,归田乐,

尘世总迷茫,清风在邱壑。

壶日丽长晖,岭云时袅袅。

万事于吾何所求,明珠遮莫供弹雀。

往事已浮沉,古人不复作。

高枕傍流泉,心期自磅礴。

秋菊绽东篱,寒梅老山角。

策杖恣逍遥,俯仰无束缚。

茶熟香清少客过,浊醪邀月相与酌。

吁嗟乎!

百年倏忽间,人生几荣落。

算来钟鼎我奚加,争似投簪事耕凿。

——明/王存忠《归田乐》

这是一首明朝版的《归去来辞》。辞官后回归田园的生活让诗人喜不自禁,终于可以抛开世俗烦恼,享受山间的白云清风,忍不住要连呼“归田乐,归田乐”!万事自足,心无所求,即使是稀世明珠也要当做打麻雀的石子了。归隐后每天只是在溪边伴着水声安睡,提着一根竹杖在山间随意闲逛,秋天赏菊,冬日品梅,山里很少有客人来访,白天我泡一壶香茶一个人独品,晚上倒两杯浊酒邀明月对饮,何等逍遥自在!最后诗人再次感叹,人生不过短短百年,倏忽而逝,钟鸣鼎食,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呢?哪里比得上现在当一个种田老农的自足闲适呢?

而在此后,临海名士金贲亨也曾游历其地,并留下了《初至万竹山》一诗。

6

路尽山空别有乡,

古春何意此中藏?

鸟随云影穿疎径,

人共溪声到小堂。

四望直疑天地合,

静观翻作水云忙。

主人移石靑松下,

相对不知身世忘。

——明/金贲亨《初至万竹山》

金贲亨,临海人,官至江西提学副使,与应大猷是至交,尤其是晚年两人书信往来频繁,讨论易学义理。金贲亨到万竹山做客,很可能与应大猷有关。诗里描述初到万竹山时的感受,天地四合、山穷水尽之处,以为无路可走,不想却有小径通幽,里面别有一处世外桃源,鸟随云影随意飞翔,人共溪声更显清静。主人在小堂外青松下的岩石上招待客人,主客意气相投,相谈甚欢,甚至忘却身外之事,的是人生一大乐事。

山深好避兵。在战乱时期,万竹山就成了避难之所。清咸丰十一年(1861) 十月二十六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亲率主力十万之众,从缙云南田入境仙居苍岭古道,二十七日占据仙居县城。皤滩贡生何晫为躲避战乱,逃进万竹山,后作诗记述逃难经历:

7

踉跄五日走溪滩,

病目相逢识面难。

乞食方知贫士苦,

赠绨谁念冷宫寒。

萑苻独甚吾曹劫,

山水终须我辈看。

面面窗前柯九画,

倚楼镇日亦粗安。

——清/何晫《卢仲生司训避乱,与同入万竹山》

何晫,字晓林,咸丰年间拔贡,有《鲤池仙馆诗草》。蓬头垢面的诗人沿溪踉踉跄跄奔走了五日,遇到了同样面容憔悴的司训卢仲生,几乎互相都认不出对方了。结伴继续逃难的路上,一夕三惊,食不果腹,不免沿路乞食,幸运的是,路上遇到好心人赠给他们衣服,万竹山的优美风光给了他们慰藉。“萑苻”,泽名,指盗贼,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多盗,取人於萑苻之泽。”我们家乡还在经受劫难,但这一方宁静美丽的山水隔着窗户,从哪看出去都是柯九思的山水画,给了这些逃难者极大的安慰。

仙居县传媒中心

白泽融媒实验室

作者:李益民

编辑:尹 畅

审核:王新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3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20: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定天球赤经零点与地球经度零点对齐(同地球仪)
———————————————————————
黄纬  北纬  18度38分56秒

出生  钟表时间  公历 1653年04月16日 20时20分07秒  农历  癸巳蛇年三月十九
午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653年04月16日 12时32分37秒  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
子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653年04月17日 00时32分30秒  东经  111度45分00秒
戌时  钟表时间  公历 1653年04月16日 19时32分33秒  北纬   40度50分34秒
                                 至 21时32分32秒

清明  钟表时间  公历 1653年04月04日 18时04分32秒
谷雨  钟表时间  公历 1653年04月20日 02时34分07秒
立夏  钟表时间  公历 1653年05月05日 13时53分51秒

十神      偏印    伤官    日元    伤官
乾造       癸      丙      乙      丙
           巳      辰      酉      戌     (日空 午未)
庚戌大运辛卯流年生死大灾58====辰酉庚化1//丙辛庚化双化//戊癸丙化卯戌丙化0
元运  下元八白运  节后第13天

大运  交运时间  公历 1656年08月05日 06时41分  逆行

十神   比肩    劫财    偏印    正印    七杀    正官    偏财    正财    食神    伤官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始于   1656    1666    1676    1686    1696    1706    1716    1726    1736    1746
实岁    3岁    13岁    23岁    33岁    43岁    53岁    63岁    73岁    83岁    93岁

流年   丙申    丙午    丙辰    丙寅    丙子    丙戌    丙申    丙午    丙辰    丙寅
       1656    1666    1676    1686    1696    1706    1716    1726    1736    1746
       丁酉    丁未    丁巳    丁卯    丁丑    丁亥    丁酉    丁未    丁巳    丁卯
       1657    1667    1677    1687    1697    1707    1717    1727    1737    1747
       戊戌    戊申    戊午    戊辰    戊寅    戊子    戊戌    戊申    戊午    戊辰
       1658    1668    1678    1688    1698    1708    1718    1728    1738    1748
       己亥    己酉    己未    己巳    己卯    己丑    己亥    己酉    己未    己巳
       1659    1669    1679    1689    1699    1709    1719    1729    1739    1749
       庚子    庚戌    庚申    庚午    庚辰    庚寅    庚子    庚戌    庚申    庚午
       1660    1670    1680    1690    1700    1710    1720    1730    1740    1750
       辛丑    辛亥    辛酉    辛未    辛巳    辛卯    辛丑    辛亥    辛酉    辛未
       1661    1671    1681    1691    1701    1711    1721    1731    1741    1751
       壬寅    壬子    壬戌    壬申    壬午    壬辰    壬寅    壬子    壬戌    壬申
       1662    1672    1682    1692    1702    1712    1722    1732    1742    1752
       癸卯    癸丑    癸亥    癸酉    癸未    癸巳    癸卯    癸丑    癸亥    癸酉
       1663    1673    1683    1693    1703    1713    1723    1733    1743    1753
       甲辰    甲寅    甲子    甲戌    甲申    甲午    甲辰    甲寅    甲子    甲戌
       1664    1674    1684    1694    1704    1714    1724    1734    1744    1754
       乙巳    乙卯    乙丑    乙亥    乙酉    乙未    乙巳    乙卯    乙丑    乙亥
       1665    1675    1685    1695    1705    1715    1725    1735    1745    17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3
 楼主| 发表于 2024-3-13 18: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梦得 - 宋代著名词人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叶梦得(1077年-1148年8月17日),字少蕴,苏州长洲人。宋代词人。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

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叶梦得


少蕴


石林居士

所处时代
宋朝


出生地
苏州吴县

出生日期
1077年

逝世日期
1148年8月17日

主要作品
《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

目录
1简介
2文学成就
3生平
4藏书故实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1]

折叠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其词集第一首〔贺新郎〕词,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播于歌者之口,正代表他早期词作的格调。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集中所存,大抵属此,如毛晋所说“不作柔语人”(《石林词跋》)。可见他随着社会的巨变而学习苏轼词风,用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

如〔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大江东去”,并用原韵。〔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更将苏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苏轼词的豪放,原本包括沉雄与清旷两个方面,叶梦得也有不少清旷之作,如“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江城子〕),“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浣溪沙〕)。当然他的成就尚不能与苏轼比肩。恰如王灼所言,在苏派词人中晁补之、黄庭坚是学苏而得其七八分者,而叶梦得则得六七分(《碧鸡漫志》卷二)。

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如翁方纲所评:“深厚清隽,不失元诸贤矩。”(《石洲诗话》卷四)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方回说它“专主半山,阴抑苏黄”(《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实则“其所评论,往往深中□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建康集》10卷,《审是集》8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词》1卷。流传有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书》本。《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 增补,共辑存词102首。[1]

折叠编辑本段生平
折叠家庭背景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其从祖父为北宋名臣叶清臣(《避暑录话·卷下》:“曾从叔祖司空道卿,庆历中受知仁祖,为翰林学士。”)四世祖叶参为咸平四年进士,官至广禄卿。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

折叠仕宦生涯
叶梦得“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癖不穷”,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时官翰林学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十二年移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隐居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

宋徽宗即位后,先后任婺州教授,议礼武选编修等官。入京后与当权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荐,召对,言:“自古帝王为治,广狭大小,规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诱之以货利,或陷之以声色,则所谓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尝不颠倒易位,而况求其功乎?”上异其言,特迁祠部郎官,累迁翰林学士。

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宋史有传。[1]

折叠编辑本段藏书故实
绍兴十年(1140)为资政殿学士、兼福建安抚使。后辞官归,退居湖州光山石林别馆。学问洽博,工文词,间有感怀国事之作。其文词风格接近苏轼。好蓄书,宣和五年(1123)筑别馆于石林谷,建藏书楼以贮书,藏书总量逾10万卷以上,史称“极为华焕”,与宋宣献同称两大藏书家。皇统七年(1147),其家遇火,藏书楼荡为瓦砾,10万卷藏书化为灰烬。次年遂忧病卒。他提倡建公共藏书楼,以供众人阅读。他建“紬书阁”,取太史公金匮石室之意,以藏公用之书,列藏书目录于左方,具有公共藏书馆之性质。作有《紬书阁记》,专记其藏书之故实。[1]

参考资料
1.叶梦得  . [2024-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3
 楼主| 发表于 2024-3-14 08: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始派语一首【楚天舒伟杰+玉宇壮凌云】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迁祖:薛昂字肇明
九世祖:以智孙【】+嘉会+方珹+薛真+薛震【开派祖】
一    允【01】【10】载【02】【11】时【03】【02】良【04】【13】正【05】【14】,

二    崇【06】【15】文【07】【16】绍【08】【17】祖【09】【18】宗【10】【19】;
三    运【11】【20】昌【12】【21】修【13】【22】善【14】【23】守【15】【24】,

四    祈【16】【25】祚【17】【26】【18】【27】兴【19】【28】隆【20】【29】
昂公薛氏益阳谱由昂公后裔第十六代薛文宣敬远公创编【立志修谱五十三载】。

崇:朱棣直系崇祯帝由检为第15帝,嘉靖直系第六。崇祯帝
宗:崇祯帝+终,朱由检字派第十代。高瞻祈见佑,厚载翊常由【朱由校朱由检】。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三月十九日殉国
:帝位。四月十七,明成祖朱棣生日。老明15+小南明2===17【朱棣直系共计17位皇帝】整个明朝20帝,大明16小南明4帝。其中朱允炆建文帝、朱聿键隆武帝、朱聿钰绍武帝血缘上不属于朱棣直系。
四月二十六,为传说中炎黄子孙中的所谓炎帝朱襄氏圣诞。

朱襄氏 - 炎帝别号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朱襄氏,华族(阪泉之战后改称"华夏族"),又号称飞龙氏、连山氏,朱襄氏为远古时代五方上帝之一,被文献命之为上古"古帝"、赤帝。朱襄氏为炎帝别号 ,炎帝(火帝)朱襄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发明五弦元瑟,开礼乐文明之先河;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是中华农业文明的开拓者。首创六书,奠定中国文字之基石。据史料记载,炎帝登上王位,以古之朱野为都 (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 炎帝在位70年(前4239---前4169年),与娲皇女娲氏共治天下。死后葬于朱野(今柘城县县城东十里大仵乡朱崮寺村),名曰炎帝朱襄陵,即为炎帝之墓,世代祭祀。





  5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 本名

    朱襄氏(炎帝)

  • 别称

    飞龙氏

  • 字号

    炎帝

  • 所处时代

    远古时代

  • 民族族群

    华族,阪泉之战后改称华夏族

  • 出生时间

    不详

  • 去世时间

    前4169年

  • 主要成就

    发明五弦元瑟、调节阴阳、首创六书

  • 陵墓

    朱襄氏陵


  • 在位年限

    前4239----前4169年

  • 在位年限参考

    三皇五帝年表

  • 所处文化层

    河南仰韶文化时期

  • 前任

    太昊伏羲氏

  • 继任

    炎帝神农氏

  • 共治者

    娲皇女娲氏

  • 都城

    古陈之朱野(今河南商丘柘城县)

  • 相关文化遗址

    河南仰韶文化遗址

  • 纪年

    朱襄氏元年----朱襄氏70年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史书记载

柘城县志》对古天子朱襄氏的记载颇为详细:"有巢氏没,数阅世而朱襄氏立,于是多风,群阴閟遏,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蓏草木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痎,乃令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令曰来阴,都于朱,故号曰朱襄氏,传三世没。"

朱襄氏为伏羲时诸侯。又号飞龙氏,称子襄。元郑杓衍极》卷一《至朴篇》刘有定注云:"太吴之时,龙马负图出于荥河。帝则之,画八卦,以龙纪官,乃命飞龙朱襄氏造六书,于是始有龙书。"

朱囊氏即炎帝也,据《辞源·二》解:"朱襄氏,炎帝的别名,给以充分认可"。《辞源》又解:"《吕氏春秋·古乐》云:"昔古朱襄氏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从此句之意也说明了,朱襄氏受伏羲氏禅位而有天下,故记载"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在据《古史考》载:"陈之秋邑,朱襄史之邑",给以明确提出,朱襄都于邑地陈(指陈州)。又据《寰宇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给以指明了地点,在当时的陈州的柘城。就是今天的商丘市柘城县,在县城东十里朱崮寺,上有朱襄陵。当时属陈州辖区,而现属商丘,故曰:"炎帝神农氏都于商丘。"据《淮南子》曰:"乘火德而王天下,三岁知稼稽之宜,天生菽粟八蜡合万国之享民重农功。以其神于农业,故曰神农。神农之教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蚕以为天下先。"

据《司马负·三皇本纪》载:"味草木之滋作方书以疗疾(察其寒温平热之性,办其君臣佐使之义,常一日而遇七十毒)。作曰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因风沙之叛而增修其德,琴五弦,帝于此未尝敢一日自遗也。后迁于曲阜,卒于茶乡,在位一百四十年。其后临魁六帝仅可持世,至榆罔,遭蚩尤之乱,而不能制,有公孙轩辕孰能擒之哉"。炎帝神农氏,尽管后来迁于曲阜,卒于茶乡,因为他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德高望重,卒后人们把他运回祖居地柘城家葬,故此至今柘城朱崮寺有朱襄陵,后建祠以供世代祭祀。五千多年来,口碑至此,丰碑至此。

词源》载:朱襄氏,"炎帝的别号"。但在《汉书 古今人表》中,除将"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列为"上上"等外,炎黄之前的19位先帝为"上中仁人",先帝的名氏分为女娲氏、共工氏、容成氏、大廷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庐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亡怀氏、东扈氏、帝鸿氏。依照上述排序,朱襄氏在先帝中不属最早,但要早于炎帝神农氏。 如果说炎帝时代已形成部落大联盟和新的部族融合的话,"先帝时代"似乎仍处于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原始的时代。《庄子.胠箧》载:"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不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以上记载虽没有提到"朱襄氏",但却提到其前后的名氏,,也就是说,朱襄氏也是生活在这种自给自足、民风纯朴的分散的社会之中。

一些先帝以他们的发明创造而使后人永远铭记,如有巢氏构木为巢,使人民免受虫蛇的侵害。朱襄氏也有其独特的贡献。《吕氏春秋.古乐》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路史.前纪》中,朱襄氏的事迹最为详尽:

有巢氏之后经过了几个先帝,有"朱襄氏"被众氏族拥立。当时气候多风,阴阳不调,百物散解,五谷不丰。于是,他命令手下名叫士达者,发明五弦之瑟,调节阴阳,使生命得以繁衍。命名为"来阴",以"朱"为都,并以"朱襄氏"为名号。

"乐",用以调节阴阳。圣人,发明乐器用以调节阴阳,其中琴与瑟为乐器之本,琴属阳,瑟属阴,二者相合实属不易。所以在古时的歌乐之时,只有王才享有琴瑟,诸侯有瑟而无琴。朱襄氏发明了五弦之瑟,以调和阴阳,虞氏以五弦之琴亦为调和阴阳,二者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杨泉说:"琴为高涨之音,瑟为低落之声,以表达感情,调节阴阳,以合寒暑四时。"

"礼乐"是古时十分看重的国之大事,为华夏文明之特征,有则为诸夏,无则为夷狄。朱襄氏作瑟,与太昊作琴、女娲作笙簧、伶仑以竹子作乐器,在人类史上有重要意义。依照古人的理解,朱襄氏发明了"五弦之瑟",才使群生定、寒暑适、百物生、万民安。

为什么说朱襄氏为炎帝的别号?《吕氏春秋·古乐》:"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汉代高诱注:"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但经学家梁玉绳认为,朱襄氏在炎帝之前。朱襄是炎帝的别号吗?《太平御览》卷78引《遁甲开山图》云:"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有天下,五凤异色。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庖牺之号。"也就是说,古代先帝间有内在的联系,《左传.昭公十八代》注:"先儒旧说,皆云炎帝号神农氏,一曰大庭氏。"既然先帝间以"疱牺氏"而有内在联系,炎帝又称为大庭氏,那么炎帝别号为朱襄氏,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此其根据之一。

世本·作篇》中说:"昔者神农造琴以定神,禁淫僻,却邪欲,反其天真。"又载:"神农作瑟。"《说文解字》:"琴,禁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广雅.释乐》:"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以上有二点值得注意:炎帝神农氏作琴,而大量文献记瑟为朱襄所为,因此炎帝与朱襄关系可想而知;神农之琴为"五弦",与朱襄之瑟"五弦"十分相近。此其根据之二。根据以往学术界对传说时代的研究成果,朱襄氏与神农氏为有血亲关系的部族,他们的首领分别称为朱襄氏、神农氏,在这一血亲系统中出现有更大伟业的完成者炎帝,因此在后世的文献中便出现了炎帝神农氏,或为大庭氏、朱襄氏。总之,朱襄氏应该是炎帝系统中有影响的先帝之一,同时也是最早以朱名号才,为朱姓中最为古老的一支。《姓解》中有"朱襄,《姓氏考略》中有"飞龙",这两个古老姓氏也与朱襄氏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朱襄氏的地点,《后汉书.郡国志》去:"陈有株邑,盖朱襄之地。"从该志中可知,东汉时的"陈国"有陈、阳夏、宁平、苦、柘、新平、扶沟、武平、长平等县,包括今河南的周口、商丘的部分地区。据《汉书.地理志》,西汉的"淮阳国"也有陈、苦、阳夏、宁平、柘等县。二者范围大致接近,其中心为今河南淮阳,淮阳为伏羲故地,朱襄氏在这一带活动有一定的道理。《元和郡县图志》卷7,"柘城县,本陈之株邑,《诗.陈风.株林》刺灵公是也,至秦为柘(城)县,《续汉志》属陈郡,至晋太康中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贞观初废入谷熟、宁陵二县。后县人徭赋路远,陈诉积年,至高宗朝复置,属宋州,其罗城即古株邑故城是也。"在宋代的地理名著《太平寰宇记》卷12中,也记载:"柘城县,即古朱襄氏邑,春秋时陈之株野之地。"与其同时的《路史.前纪》有"朱或作株,刘昭云:陈留株邑,朱襄氏之地也。"在该书中的《国名纪》中,也有"朱襄,《九城志》云:南京柘城古朱襄氏之邑"。宋代的南京,即今之河南商丘,柘城即在其西不远,下至现仍归商丘归辖。明代顾祖舆在他的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卷50,"柘城县"条下对柘城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详尽的考述:"在州东南90里,东北至宁陵县87里,古朱襄氏邑,春秋为陈株野地,战国时为楚柘邑.汉轩柘县,属淮阳国,以邑有柘沟而名。"根据以上的考述,今河南柘城县沿革演变的序列为:朱--株(野)--柘邑--柘县--柘城县。其根源为"朱襄故地"。

朱襄氏的事迹与遗迹,只有在与柘城相关的志书中反映得最为具体和详尽。如清雍正《河南通志》卷之49《古迹.陵墓》中有,"朱襄陵,在柘城县城东10里有朱堌,上有寺以守焉。"又见该志卷50《寺观》:"朱堌寺在柘城县城东10里,明建。上有朱襄陵。"在该志卷51《古迹.古城》中有:"朱襄城,在柘城县。按朱襄氏,伏羲之后。禅通纪,谓其都于朱,故号朱襄氏。"清光绪本《归德府志》卷33:"朱堌寺在柘城东10里,上有朱襄陵,故名。"而在各种版本的《柘城县志》中则有更多类似记载。

在柘城,至今流传着朱襄氏的传说:朱襄氏在柘城时,正值恶魔作怪,常刮大风,飞沙走石,天干地裂,五谷不丰。朱襄氏心急如焚,决心降伏恶魔,为民除害。他召集士达、飞龙共商降魔之策。他们认为:恶魔乃邪恶之气,斜必畏直。最直莫过于琴瑟之弦,于是就决定造一把瑟来降魔。士达、飞龙忙着准备柘丝、良桐。朱襄氏命能工巧匠,精心制作了一把瑟。一日,黄沙蔽日,恶魔又来作怪。朱襄氏便携瑟登场,迎风而鼓,瑟声高亢激越,怪风渐息,天空彤云密布,立时大雨如注。从此百姓过上了平安无虑的生活。朱襄氏为朱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以高寿109岁面终,朱邑百姓,哀痛万分,人人添土,封墓如丘。明成化年间(1465年-1987年)又在墓前修建朱襄王祠庙,建有大殿、山门、配殿共十余间。到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时已"庙貌荒废",光绪十二年(1886年)又重修。解放后改为学校,即今柘城县大仵乡朱堌寺学校。现仅存有明惠帝朱允炆祭炎帝朱襄时亲植的皂角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重建的炎帝朱襄陵园,占地120亩,陵高10.9米,周长158米,恢复了昔日的雄姿。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折叠炎帝朱襄陵

古往今来,朱襄氏在柘城县得到了最为广泛的社会认识。根据新版《柘城县志》收集到的资料看,将"上古之世即为朱襄氏故居"列为柘城的第一件大事,也即柘城历史的开端。柘城旧城传说为朱襄旧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进士窦克勤在柘城东门创建了柘城历史上第一所书院,因位于朱襄旧城之南,故取名"朱阳书院"。到清道光八年(1828年)知县富成建立了第一所官办学校,以后命名为"襄山书院"。柘城旧八景中,有"柘沟春水",据说位于旧城内的柘沟环流朱襄王府,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柳树成行。每至春天桃柳夹岸,一泓清远,令人神往。古迹中除朱襄王陵外,相传旧城西还有飞龙、士达墓,双冢并连。另在民国时,在一区(治今城关)专设有"朱襄镇",至今在大仵乡还有朱堌寺村。

炎帝朱襄氏陵位于柘城县大仵乡朱堌寺村西北角,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朱襄氏的陵墓。关于朱襄氏,光绪二十二年版《柘城县志》记载很详细:"有巢氏没,数阅世而朱襄氏立,群阴閟遏,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蓏草木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疝痎。乃令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令曰"来阴",都于朱,故号曰"朱襄氏"。传三世没。"朱襄氏何许人也?据《帝王世纪》载,三皇之一的"伏羲氏(传说中的人祖爷,中华民族的始祖)之后,为女娲氏、大庭氏、柏黄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庐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六世,皆袭伏羲氏之号。是朱襄氏,乃伏羲氏之后也。"而《辞源》引《吕氏春秋》注释云:"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也。"于是又有"朱襄氏"是"炎帝神农氏"之别号的说法。然而按《帝王世纪》排序,炎帝神农氏当在以上所列十六帝之后。故而,到底朱襄氏是不是炎帝神农氏别号尚有争议。但不管如何,朱襄氏定居于朱(柘城故称)、归葬于朱,却是无可争议的。其主要原因在于朱襄氏在柘城故城内留有朱襄王庙,在大仵留有朱襄氏陵。

相传,朱襄氏初在"朱"地施政时常刮怪风,大风起时天昏地暗,飞砂走石,天干地裂,草木枯黄,五谷不收。自然灾害危及人类,使人无法生息,甚至面临灭顶之灾。朱襄氏忧心如焚,决定为民除害,降服恶魔,拯救万民。于是令大臣士达以柘丝、良桐为原料,制作一把五弦瑟。当黄风搅天,拔禾折树之时,朱襄氏凭高端坐,拨动瑟弦,瑟声激越声振高空,怪风渐息,顷刻间天空彤云密布,下起大雨,百草萌发。从此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仓廪俱满。群民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朱襄氏在朱邑某政一世,活到109岁。做了大量好事,深孚众望。"殁后葬于城东15里,其墓如丘,称朱堌(见古《柘城县志》)。"据说朱襄氏死后,朱邑全境人人添土,墓大如丘,民心所寄。此墓虽多次遭洪水淹浸、冲刷,却依然如故。到了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这里有了人家,成了一个小村落。村西北隅有一颗皂角树,据传为明惠帝朱允炆逃难于此,拜祭其朱姓先祖朱襄氏时所栽,此树枝叶茂密,浓荫如盖。一年夏季,众街坊在树下乘凉时,发现一头猪在朱襄氏墓前拱食,拱出了一块黑乎乎的东西,众人拾起细看,都为之惊讶。原来是一尊观音菩萨雕像。此事传到官府,县官就在朱襄氏墓前修了一座寺院。大殿、山门各三间,东西厢房数间,规模颇大,香火称盛。始称观音寺。因庙在朱襄氏陵前,后称朱堌寺。

墓地原有土丘一座,前有石碑,上刻:"朱襄氏之墓"。解放初由于保护不善,人们积肥挖土,陵墓逐步被削小;墓前寺院也在解放初被毁,其房料用作建小学。现存三间大殿原为小学校舍,其房顶所用均为寺院的建筑材料,古式跺梁上雕梁画栋,工笔精致;大砖小瓦,古色古香。小学搬迁后,这里只剩下一座高约1米的土丘、三间大殿和院内一棵皂角树。2001年,县人民政府为发展旅游业,拨款30万元,将陵墓加高至10.9米,四周修上高1.5米的青石围墙,周长158米,直径50米。陵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米的台阶,意为"天圆地方"。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个,碑楼4座。2003年,该遗址被商丘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拨款修复了山门,为寺院建上围墙,树立了保护标志,划定了保护范围。


折叠朱襄氏大殿

2008年,在县文化局和大仵乡党委政府的倡导下,由李松林居士投资150万元,由湖北省黄石市仿古建筑公司承建了炎帝朱襄氏大殿、东西厢房和山门。聘请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李"传承人李秀山设计塑造了炎帝朱襄氏及其童子飞龙、士达和太昊伏羲氏、女娲娘娘、黄帝轩辕氏等泥塑,又对陵园内庭院进行了绿化,使炎帝朱襄氏陵园变得更加庄严肃穆。



炎帝诞辰日,株洲千人在神农坛祭奠炎帝2017-05-22 17:59 株洲新闻网 陈瑛 我要评论0[url=]扫描到手持设备[/url]
字号:


炎帝诞辰日,千人株洲神农坛祭奠炎帝

株洲新闻网5月22日讯(通讯员 陈瑛摄影报道)5月21日,农历4月26日,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诞辰日,华服家族、中国旗袍会、株洲中小企业商会、湖南省礼仪交流协会等四个社团,联合组织成员近1000人,到株洲神农坛祭奠炎帝。许多株洲市民也前往参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3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19: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派语一首【难言之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一、谱前九世之石隐【难言之隐,非万不得已】

始迁祖薛昂:【史载薛昂(1056~1134)】石隐1134年隐居益阳沙渭;【水经注:昂藏隐天,石壁崇高】

二世祖薛光【(1148~)】:抱道石隐;

三世祖薛孔训:学究天人,避权不仕;

五世祖薛文,叔祖薛武。兄弟两元帅历史上和终葬实地皆隐迹无踪;

六世祖薛顺可:功成身退,自比子房;

七世祖薛朝杰:隐居晦迹修己及人。

十六世祖薛文宣:益阳薛氏族谱创编人,立志修谱达五十三载。不能不说就是族谱创编人文宣敬远公兄弟俩本身的难言之隐。

前九世谱载结构为明代宗庙祭祀天子九庙制。字派开始于第十代允字辈。昂公后裔前十五代对应明朝前明十六代皇帝【始迁祖昂公字肇明,为太庙影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二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3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21: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益阳薛氏族谱派语一首【隐姓埋名+欲盖弥彰】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二、风马牛不相及的首尾【隐姓埋名却又欲盖弥彰的提醒】

1.昂公十六岁进士及第与老来得子的惊喜。昂公八十,葛夫人七十四,才得光公诞生;

2.叚才之叹的吕东莱去世六年后,三世祖薛孔顺才出生;

3.四世祖薛诚德去世与五世叔祖出生的两年脱节;

4.五世祖薛文十五郎与五世叔祖薛武四郎的倒生;

5.九世祖薛真与十世祖出生有一年的脱节。
6.薛孝通子薛安都【益阳谱四十五世薛安都与四十六世薛孝通父子???】
7.唐代河东人薛收与堂兄薛元敬,族兄薛德音齐名。文才倾动当时,也称河东三凤,因此氏人以“三凤”为堂号。【益阳谱薛元敬为薛收抚子】

《周书·薛憕传》原文及翻译

周书
原文
    薛憕字景猷,河东汾阴人也。曾祖弘敞,值赫连之乱,率宗人避地襄阳。
    憕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时人未之奇也。江表取人,多以世族。憕既羇旅,不被擢用。然负才使气,未尝趣世禄之门。左中郎将京兆韦潜度谓憕曰:“君门地非下,身材不劣,何不数参吏部?”憕曰:“‘世冑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古人以为叹息。窃所未能也。”潜度告人曰:“此年少极慷慨,但不遭时耳。”
    孝昌中,杖策还洛阳。先是,憕从祖真度与族祖安都拥徐、兖归魏,其子怀隽见憕,甚相亲善。属尔朱荣废立,遂还河东,止怀隽家。不交人物,终日读书,手自抄略,将二百卷。唯郡守元袭,时相要屈,与之抗礼。怀隽每曰:“汝还乡里,不营产业,不肯取妻,岂复欲南乎?”憕亦恬然自处,不改其旧。普泰中,拜给事中,加伏波将军。
    及齐神武起兵,憕乃东游陈、梁间,谓族人孝通曰:“高欢阻兵陵上,丧乱方始。关中形胜之地,必有霸王居之。”乃与孝通俱游长安。侯莫陈悦闻之,召为行台郎中,除镇远将军、步兵校尉。及悦害贺拔岳,军人咸相庆慰。憕独谓所亲曰:“悦才略本寡,辄害良将,败亡之事,其则不远。吾属今即为人所虏,何庆之有乎!”闻者以憕言为然,乃有忧色。寻而太祖平悦,引憕为记室参军。魏文帝即位,拜中书侍郎,增邑百户,进爵为伯。
    大统初,仪制多阙。太祖令憕与卢辩、檀翥等参定之。大统四年,宣光、清徽殿初成,憕为之颂。魏文帝又造二欹器。一为二仙人共持一钵,同处一盘,钵盖有山,山有香气,一仙人又持金瓶以临器上,以水灌山,则出于瓶而注乎器,烟气通发山中,谓之仙人欹器。一为二荷同处一盘,相去盈尺,中有莲下垂器上,以水注荷,则出于莲而盈乎器,为凫雁蟾蜍以饰之,谓之水芝欹器。二盘各处一床,钵圆而床方,中有人,言三才之象也。皆置清徽殿前。器形似觥而方,满则平,溢则倾。憕各为作颂。(《周书》列传第三十)
[注] ①薛憕,约生活于北魏宣武帝至西魏文帝年间,为当时著名学者,文学家。②从祖:堂祖父。

译文
    薛憕字景猷,是河东汾阴人。他曾祖父薛弘敞,遇上赫连之乱,率领族人避难于襄阳。
    薛憕很早就失去父亲,家境贫困,亲自耕作以养祖母,有了空暇便读书学习。当时人不觉得他很出色.江南政权选人时,多以世族入选。薛憕既然流亡于此,就不被擢用。但他仗恃才能恣逞意气,未曾趋附世禄之门。左中郎将京兆韦潜度对薛憕说:“您的门第地位并不微贱低下,自身的才能又不低劣,为什么不揽衣挥拂恭恭敬敬地多去参见吏部?”薛憕回答:“‘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古人都因此而叹息,我不会如此去做。”韦潜度对人说:  “这位年轻人慷慨有志气,只是生不逢世而已。”
    孝昌年间,策马回归洛阳。原先,薛灯的从祖父薛真度与其族祖薛安都以徐、兖之地归附于魏,其子怀隽见到薛憕,对他十分亲善。正尔朱荣废立皇帝,薛憕于是回到河东,在怀隽家中居住。不与外人交往,终日读书,亲手抄写,将近二百卷。惟有郡守元袭,时时邀请他屈驾光临,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薛怀俊常说:“你回到乡里,不经营产业,又不肯娶妻,莫非还要去南方?”薛憕自行其乐,不改自己的志向。普泰年间,任为给事中,加伏波将军。
    当齐神武起兵时,薛憕往东游于陈、梁之间,对族人薛孝通说:“高欢起兵犯上,丧乱才开始。关中是形胜之地,肯定会出霸主。”于是与薛孝通一起到长安。侯莫陈悦听说后,征召委任为行台郎中,任镇远将军、步兵校尉。侯莫陈悦害死贺拔岳,军人都相互庆贺,只有薛憕对亲近的人说:“侯莫陈悦本来就没有什么才略,又害死良将,失败的结果,很快就会到来。我们将要被人所俘虏,有什么可庆贺的!”闻者都认为很对,十分担心。不久太祖平定侯莫陈悦,举荐薛憕为记室参军。魏孝武帝西迁,授予薛憕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封为夏阳县男,食邑二百尸。魏文帝登基,授予中书侍郎,加安柬将军,增加百户食邑,进爵为伯。
    大统四年,宣光、清徽殿刚建成,薛憕为之作颂。魏文帝又造二件欹器,一件是二仙人共持一钵,在一个盘内,钵盖有山。山有香气,一仙人又持金瓶站立器上,以水灌山,水出于瓶而注入器,烟气从山中发出,称为仙人欹器。另一件是二荷花在一个盘内,相隔盈尺,中间有莲下垂于器上,用水注荷,从莲而出灌于器中,装饰以凫雁蟾蜍,称为水芝欹器。二盘各放置于一床,钵圆而床方,中间有人,称为是三才之象。都放置于清徽殿前。器形像觥但呈方形,水满则平,水溢则倾倒。薛憕均为之作颂。

薛孝通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人物相关




薛孝通(?~540 年),字士达,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北魏时期大臣,仪同三司薛聪之子。

出身河东薛氏。少时博学,颇有俊才。起家骠骑参军,大将军萧宝夤征讨关陇起义,礼遇甚隆。跟随河东太守元袭婴城固守,迁员外散骑侍郎。辅佐雍州刺史尔朱天光镇守关右,封为汾阴县侯。拥戴节闵帝元恭,拜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中书郎,内典机密,外参朝政。推荐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雍州牧,与宇文泰结为兄弟,情义特隆。太昌元年,入见孝武帝元修,除中书侍郎常山太守,放弃随驾西迁长安

东魏兴和二年,卒于邺城,追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青州刺史。著有文集八十卷,行于时。







基本信息
  • 本名

    薛孝通

  • 士达

  • 所处时代

    北魏 东魏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河东汾阴

  • 逝世日期

    540年


  • 主要作品

    文集八十卷

  • 主要成就

    镇守关右 拥立节闵帝元恭宇文泰兄弟

  • 官职

    散骑常侍 中书侍郎 常山太守

  • 爵位

    汾阴县侯

  • 封赠

    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 青(郑)州刺史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薛孝通,字士达,薛聪子,河东汾阴人也。博学有俊才。萧宝夤征关中,引参骠骑大将军府事,礼遇甚隆。及宝夤将有异志,孝通悟其萌,托以拜扫求归,乃见许。同寮咸怪,止之;但笑而不答,遽还乡里。宝夤后果逆命。

北海王元颢入洛,宗人薛永宗、修义等又聚徙作乱,欲以应之。孝通与所亲计曰:"北海乘虚远入,吴兵不能久住,事必无成。今若与薛永宗等举,灭族之道也。"乃率其近亲,与河东太守元袭婴城固守。及宝夤平定,元颢退走,预其事者咸罹祸,唯同孝通者皆免。事宁,入洛,除员外散骑侍郎。尔朱天光镇关右,表为关西大行台郎中,深见任遇。关中平定,预有其力,以功赐爵汾阴侯。庄帝既幽崩,元晔地又疏远,更议主社稷。孝通以广陵王元恭,高祖元宏犹子,又在茂亲,夙有令望。不言多载,理必阳瘖。奉以为主,天人允叶。世隆等并以为疑。孝通密赞天光察之。广陵王曰:"天何言哉?"于是定册,即节闵帝也。以首倡大议,拜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封蓝田县子。孝通求以官赠亡兄景懋,又言己有侯爵,请转授兄息子舒。节闵帝览启伤感,以侯爵既重,不容转授,乃下诏褒美。特赠景懋抚军将军、北雍州刺史。孝通寻迁中书郎,深为节闵所知重。

普泰二年正月乙酉,中书舍人元翙献酒肴,帝因与元翌及孝通等宴,兼奏弦管,命翙吹笛;帝亦亲以和之。因使元翌等嘲,以酒为韵。孝通曰:"既逢尧舜君,愿上万年寿。"帝曰:"平生好玄默,惭为万国首。"帝曰:"卿所谓寿,岂容徙然!"便命酌酒赐孝通,仍命更嘲,不得中绝。孝通即竖忠为韵。帝曰:"卿不忘忠臣之心。"翙曰:"圣主临万机,享世永无穷。"孝通曰:"岂唯被草木,方亦及昆虫。"翌曰:"朝贤既济济,野苗又芃芃。"帝曰:"君臣体鱼水,书轨一华戎。"孝通曰:"微臣信庆渥,何以答华嵩?"于时,孝通内典机密,外参朝政,军国动静,预以谋谟。加以汲引人物,知名之士,多见推荐。外兄裴伯茂性豪俊,多所轻忽。唯钦赏孝通,每有著述,共参同异。孝通以裴宏放过甚,每谓之曰:"兄以阮籍嵇康何如管仲乐毅?"盖自许经纶,抑裴傲也。裴笑而不答,宏放自若。

属齐神武高欢起兵河朔,攻陷相州刺史刘诞尔朱天光自关中讨之。孝通以关中险固,秦汉旧都,须预谋镇遏,以为后计。纵河北失利,犹足据之。节闵深以为然,问谁可任者。孝通与贺拔岳同事天光,又与周文帝有旧;二人并先在关右,因并推荐之。乃超授岳大都督岐华秦雍诸军事、关西大行台、雍州牧。周文帝为左丞,孝通为右丞。赍诏书驰驿入关授岳等,同镇长安。岳深相器重,待以师友之礼。与周文帝结为兄弟,情寄特隆。后尔朱天光败于韩陵,节闵遂不得入关,为齐神武幽废。孝武帝即位后,神武方得志,征贺拔岳为冀州刺史。岳惧,欲单马入朝。孝通乃谓岳曰:"高王以数千鲜卑破尔朱百万之众,其锋诚亦难敌。然公两兄太师领军,宿在其上。侯深樊子鹄贾智斛斯椿大野拔吕延庆之徒,于尔朱之世,皆其夷等。韩陵之战,此辈前后降附,皆由事势危逼,非其本心。在于高王,曹操孔融司马懿诸葛诞。今或在京师,或据州镇,除之又失人望,留之腹心之疾。虽令孙腾在阙下,娄昭处钩陈,必不能如建安之时,明矣。以今观之,隙难未已。吐万仁虽复退逸,犹在并州,高王之计,先须平殄。今方绥抚群雄,安置内外,何能去其巢穴,与公事关中地也?且六郡良家之子,三辅礼义之人,逾幽并之骁骑,胜汝颍之奇士,皆系仰于公,效其智力。据华山以为城雉,因黄河而为池堑;退守不失封泥,进兵同于建水。乃欲束手受制于人,不亦鄙乎?"言未卒,岳执孝通手曰:"君言是也。"乃逊辞为启,而不就征。

太昌元年,因使入朝,仍被留京师,重除中书侍郎永熙三年三月,出为常山太守,仍以经节闵任遇故也。及孝武帝西迁,或称孝通与周文帝友密,及树置贺拔岳镇关中之计,遂见拘执,将赴晋阳。及引见,咸为之忧。孝通神气从容,辞理切正,齐神武更相钦叹,即日原免。然犹致疑忌,不加位秩,但引为坐客,时访文典大事而已。齐神武让剑履上殿表,犹使为文。曾与诸人同诣晋祠,皆屈膝尽礼。孝通独捧手不拜,顾而言曰:"此乃诸侯之国,去吾何远,恭而非礼,将为神笑。"拜者渐焉。

兴和二年,卒于邺城。魏前二年,周文帝追轸旧好,奏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青州刺史。武平初,又赠郑州刺史。文集八十卷,行于时。



折叠编辑本段亲属成员

天祖:薛强,字公伟,前秦大司徒、冯翊宣公;

高祖:薛辩,字元伯,北魏雍州刺史、汾阴武侯;

曾祖:薛谨,字法慎,内都大官、涪陵元公;

祖父:薛湖,仇池镇将;

父亲:薛聪 ,字延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

儿子:薛道衡,隋朝内史侍郎、上开府、临河县公;

孙子:薛收,太常卿、上柱国、汾阴献公。




薛安都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薛安都(410年~469年),字休达,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

薛安都出身河东薛氏 ,骁勇善战。初仕北魏,屡建军功,授雍秦二州都统。与同族薛永宗起兵反魏,失败投奔刘宋,授扬武将军、北弘农太守。元嘉北伐时,随柳元景攻克陕城。受累于东线、中线的兵败,全军退回。参与平定刘劭、刘义宣、臧质、鲁爽等人的叛乱。

前废帝刘子业在位时期,出任平北将军、徐州刺史。宋明帝刘彧在位时期,起兵参与刘子勋之乱。后来,投靠北魏,并与孔伯恭追破刘宋军队。授镇南大将军、徐州刺史、河东郡公。

北魏皇兴三年(公元469年),薛安都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河东郡王,谥号为康。





  5本词条 百科名片缺少图片,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 本名

    薛安都


  • 休达


  • 所处时代

    南朝宋


  • 出生地

    河东汾阴(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 出生日期

    410年


  • 逝世日期

    469年


  • 主要成就

    参加元嘉北伐;讨伐刘劭;斩杀鲁爽;大破张永、沈攸之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折叠早期事迹

薛安都年轻时以骁勇著称,精通骑射,经常结交游侠,哥哥们常担心为此引来祸事。薛安都便与兄长分家,另寻住处,家中财物分毫不取,与他有交情之人都争相馈赠。

后来,薛安都帮助北魏秦州刺史北贺汨平定胡人白龙子的叛乱,被北魏封为雍秦二州都统,总管二州事务。


折叠南投宋朝

公元444年(元嘉二十一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被柔然击败。薛安都与族人薛永宗趁机起兵,薛安都袭取弘农。445年(元嘉二十二年),北地人盖吴起兵反魏,薛安都便与他联合。不久,拓跋焘亲自率军平定薛永宗,诛灭其族,又进击盖吴。薛安都知道两军兵力悬殊,便丢弃弘农,南下投奔宋朝。

公元446年(元嘉二十三年),薛安都到建康面见宋文帝刘义隆,请求返回北方招集义兵。宋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赐他锦缎一百匹、杂缯三百匹。但是,薛安都打算再袭弘农,发现北魏已经增加防卫,城池难以攻破,而且盖吴起义也已被平定,于是退回上洛。不久,武陵王刘骏任命他为扬武将军、北弘农(今河南省陕县)太守。后来,北魏逐渐强盛,薛安都便返回襄阳。


折叠参与北伐

450年(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发动北伐,薛安都被任命为建武将军,与柳元景、庞法起、曾方平(宋书作鲁方平)等出兵关陕。不久,庞法起等人攻破卢氏,又夺取弘农,生擒北魏弘农太守李初古拔。随即,薛安都留守弘农,庞法起则进兵潼关

同年十一月,薛安都与庞法起会合,围攻陕城。当时,北魏洛州刺史张是连提率兵救援,薛安都在城南与魏军交战。魏军派突骑出击,宋军抵挡不住。薛安都大怒,摘下头盔,解开盔甲,只穿一件两当衫,怒目横矛,单马冲阵,如此冲杀四次,杀敌无数。这时,鲁元保也率军赶到,魏军方才退兵。柳元景又派柳元怙率兵前来,因为天色已晚,魏军毫无察觉。

次日,薛安都又在城西南列阵。曾方平对薛安都道:"如今前有劲敌,后有坚城,这是我们死战的时候了。你若不进军,我就杀了你;我若不进军,你就杀了我。"薛安都道:"你说的没错。"于是与魏军交战。这时,柳元怙也率军从南门杀出,鼓噪前行,魏军大惊。此战,薛安都奋勇出击,从早上一直战到太阳偏西,鲜血把肘部都凝固住了,所用长矛也折断了,终于击溃魏军,斩杀张是连提。不久,宋军攻克陕城。

这时,东路军的王玄谟等人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溃,中路军的梁坦等人又被北魏永昌王拓跋仁击溃 。宋文帝因王玄谟兵败,魏军逼近长江,便命柳元景回军。柳元景命薛安都断后,率军返回襄阳。不久,薛安都被任命为后军行参军。

452年(元嘉二十九年),薛安都被任命为行征北参军、建武将军。八月,鲁爽进兵虎牢关。薛安都随柳元景参战,随即占据虎牢,并约期渡河攻蒲坂。这时,鲁爽退兵。薛安都便随柳元景返回襄阳,仍旧讨伐西阳五水蛮


折叠讨平叛乱
  • 平定刘劭之乱

453年(元嘉三十年),皇太子刘劭弑杀宋文帝篡位,武陵王刘骏起兵讨伐刘劭。薛安都被任命为参军事、宁朔将军,率领马军,与柳元景一同出兵。薛安都抵达朱雀航后,怒骂贼将皇甫安民道:"逆贼刘劭弑杀君父,你们还要侍候他?"不久,刘骏在新亭即位,是为宋孝武帝,任命薛安都为右军将军。

五月,薛安都率部攻入南掖门,与臧质在太极殿会合,一同生擒刘劭,因功被封为南乡县男。后来,薛安都因严正刚直被免除官职。

  • 平定刘义宣之乱

454年(孝建元年),薛安都被任命为左军将军。二月,豫州刺史鲁爽、荆州刺史刘义宣、江州刺史臧质一同起兵叛乱。薛安都与冗从仆射胡子反、龙骧将军宗越戍守历阳,鲁爽则派部将郑德玄戍守大岘。郑德玄派前锋杨胡率军向历阳。薛安都派宗越及历阳太守程天祚击破杨胡,斩杀杨胡与及其副将。郑德玄又派其司马梁严屯驻岘东,薛安都派幢主周文恭击破梁严,叛军诸路皆败,故不敢再进兵。不久,孝武帝令薛安都留下三百人守卫历阳,自己渡江返回采石矶,被任命为辅国将军、竟陵内史。

四月,鲁爽命弟弟鲁瑜屯兵小岘,自己则驻守大岘。薛安都率八千步骑再次渡江,与历阳太守张幼绪一起讨伐鲁爽。这时,臧质久不进军,孝武帝便命沈庆之渡江统率三军。鲁爽见粮草不足,便率军撤退,自己亲自断后,沈庆之则命薛安都率轻兵追击。

不久,薛安都在小岘追上鲁爽,部将谭金首先进攻,却难以破阵。薛安都望见鲁爽,策马大呼,提矛直刺。鲁爽此时正"饮酒过醉",被薛安都刺于马下,然后被薛安都的副将范双斩首。鲁爽当世骁将,熟习战阵,世间的人都称鲁爽为万人敌。而薛安都却单骑直入,斩鲁爽而回。当时人都认为,关羽斩颜良也不能比过此事(薛安都斩鲁爽的事迹)。薛安都因此进爵为侯,增食邑五百户,并同之前的一千户仍旧。

当时,王玄谟在梁山抵抗刘义宣、臧质,薛安都便率骑军协助,命部将吕兴寿袭击叛军芜湖营寨,杀敌甚众。刘义宣派刘湛之和臧质攻打王玄谟,王玄谟命诸军反击,又命薛安都率骑兵从叛军右阵突入。谭金三次冲入敌阵,趁机命骑兵突击,众将随后踏进。这时,叛军骑军从芜湖出发,想来会战,但见薛安都兵势庞大,便藏在山后不敢过来。薛安都又击破叛军东南阵脚,大败叛军,薛安都的队主刘元儒斩杀刘湛之。战后,薛安都被封为太子左卫率。


折叠出镇徐州

457年(大明元年),魏军攻打无盐,东平太守刘胡出战不利。孝武帝命薛安都率领马军与东阳太守沈法系率领的水军一同前往彭城,接受徐州刺史申坦指挥。临行前,孝武帝告诫二将道:"敌军如果可以赶上,便可尽力消灭他们。如果敌军逃走,可以渡过黄河耀威而回。"等到二将到达彭城,魏军已经退走,申坦便回军讨伐任城荆榛群盗。但是,薛安都在行动时,引起群盗警觉,使得群盗逃散。而当时正逢天旱,人马尽皆疲惫,难以追击,因此无功而回。薛安都、沈法系都被罢免官职,以白衣身份兼领原职。

458年(大明二年),薛安都官复原职,改封武昌县侯,又加领散骑常侍。463年(大明七年),薛安都又加征虏将军。而这时,他担任太子左卫率已经十年了,一直没能转换官职。

464年(大明八年),孝武帝驾崩,太子刘子业继位,是为前废帝。薛安都改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465年(景和元年),薛安都出任使持节、前将军、兖州刺史。不久,又改任平北将军、徐州刺史。


折叠响应子勋

同年十二月,宋明帝继位,进封薛安都为安北将军,赐鼓吹一部。薛安都不接受任命,起兵响应晋安王刘子勋,并通知从子左将军薛索儿、右卫将军柳光世。

466年(泰始二年),薛索儿、柳光世携带薛安都的家眷逃出京城,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分别派刘弥之、傅灵越率兵响应薛安都,一同拥立刘子勋为帝。当时,济阴太守申阐在睢陵响应朝廷,薛索儿率傅灵越等前去讨伐,薛安都又命裴祖隆驻守下邳。刘弥之到下邳后,改变主意归顺朝廷,袭击裴祖隆。薛索儿听闻刘弥之倒戈,舍弃睢陵奔赴下邳,擒杀刘弥之。

当时,明帝任命申令孙为徐州刺史,以代替薛安都。但是申令孙到淮阳后,却投降薛索儿。薛索儿命申令孙劝降申阐,又把二人杀死,然后率军渡过淮河,并掠夺百姓以补充军粮。明帝派萧道成率张永、垣山宝、萧顺之等将北伐彭城。

同年五月,萧道成等驻军平原,击败薛索儿,薛索儿退守石梁,萧道成又命赵昙之、吕湛之进击,薛索儿所部溃散,薛索儿逃奔乐平县,被申令孙的儿子申孝叔斩杀。薛安都的儿子薛道智、大将范双逃到合肥,向南汝阴太守裴季请降。


折叠投降北魏

同年九月,刘子勋之乱被平定,薛安都派毕众爱、王焕到建康向宋明帝投诚,上表道:"臣在上国苟且偷生,深受孝武皇帝厚恩,常想报答,因此在刘子勋起事时,响应于他。如今天命归于陛下,我愿率领部队,绑缚自己,等待陛下的惩罚。我以前的罪行,完全由陛下任意处理。"同时,之前奉薛安都之命驻守下邳的柳光世也率部众归降。

宋明帝见叛乱已经平定,便想在淮北炫耀军威,不顾蔡兴宗、萧道成的劝谏,命张永、沈攸之率领重兵前去迎接薛安都。薛安都认为自己已经归顺,而皇帝派重兵前来是要追究自己的罪行,便遣使者联系北魏,请求援兵。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见薛安都求援,召集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昔日世祖皇帝常有灭亡宋国的想法,所以亲自率兵南征。如今宋国内乱,薛安都遣使求降,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应该接受。"这时,薛安都又以儿子薛道次为质子,再次请求援兵。拓跋弘便派镇东大将军、博陵公尉元,城阳公孔伯恭率兵一万赴援,同时任命薛安都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徐、南、北兖、青、冀五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徐州刺史、河东公。

十二月,尉元抵达彭城,这时,薛安都又后悔投降,密谋叛变。结果,密谋被尉元知晓,薛安都便施以重贿,将罪责推诿给女婿裴祖隆。尉元将裴祖隆斩首,保住了薛安都。

张永、沈攸之被迫退兵。薛安都、孔伯恭率兵追击刘宋军队,在吕梁之东大破宋军,魏军斩首数万级,宋军伏尸六十余里,死者相枕,张永、沈攸之单骑逃脱。


折叠入魏去世

468年(北魏皇兴二年),薛安都到平城朝见献文帝,被待以上客之礼,又获赐宅邸,兄弟子侄尽皆封侯,门生故吏全部录用。

469年(北魏皇兴三年),薛安都去世,时年六十岁,追赠假黄钺、秦州刺史、河东王,谥号康。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全宋文》收录有其文一篇:《奉启书归款》。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薛安都一生充满跌宕起伏,先叛魏归宋、后来又叛宋投魏,作战勇猛,先后参与元嘉北伐、讨伐元凶、讨伐刘义宣、藏质、鲁爽的联合叛乱。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折叠梦见中兴

薛安都从征关陕时,在臼口梦到自己仰头看天,发现天门大开,醒来后对身边人道:"你们看见天门开了吗?"后来,薛安都随刘骏平定刘劭之乱,叹道:"我曾梦到天门大开,难道这是中兴的征兆吗?"


折叠被劝止杀

薛安都的从弟薛道生,以军功为大司马参军。犯了罪,被秣陵令庾淑之鞭打。薛安都大怒,乘马率领数十人,令左右执槊,想去杀了庾淑之。薛安都行至朱雀航,遇到了柳元景。柳元景远远地问薛安都:"薛公想去哪里?"薛安都策马到车后说:"小子庾淑之鞭打我的从弟,现在我要去杀了他。"柳元景知道劝不住薛安都,于是骗薛安都说:"小子庾淑之做事不恰当,你快去吧,快点。"薛安都调转马头,柳元景又追上薛安都说:"我另有话对你说。"要薛安都下马进入车里。

薛安都进到车里,柳元景谴责薛安都:"你的从弟虽位居官职,但他的言行举止却与卑微的人无区别,虽然现在他任有官职,庾淑之怎么知道呢?况且犯了罪,理应处罚,你为朝廷勋臣,最好奉公守法,为何这么任性放肆,还想在京城杀人呢?不但法律不容,皇上也没有理由宽恕你啊。"于是最后柳元景与薛安都一起乘车回去。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傅灵越:薛公举兵淮北,威震天下,不能专任智勇,委付子侄,致败之由,实在于此。

魏收:薛安都一武夫耳,虽轻于去就,实启东南。事窘图变,而竟保宠秩,优矣!

沈约:《春秋》列国大夫得罪,皆先致其邑而后去,唯邾、莒三臣,书以叛人之目,盖重地也。安都勤王之略,义阙于藩屏,以地外奔,罪同于三叛。《诗》云:"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其此之谓乎?

李延寿:凶人之济其身业,非世乱其莫由焉。鲁爽以乱世之请,而行之于平日,其取败也宜哉。安都自致奔亡,亦为幸矣。

蔡东藩:陈宪、薛安都,一善守,一善战,将将或不足,将兵则固属有余。



折叠编辑本段亲属成员
  • 父亲

薛广,东晋上党太守。

  • 子女

薛道标,随薛安都降魏,历任平州刺史、相州刺史、秦州刺史,袭爵河东王。

薛道异,随薛安都降魏,早死,赠宁西将军、秦州刺史、安邑侯。

薛道次,被薛安都送到北魏为质子,历任秦州刺史、光禄大夫,赐爵安邑侯,进封河南公。

薛道智,随薛安都起兵,后投降南汝阴太守裴季之。

薛伯令,在薛安都降魏后,肆虐梁州、雍州,被南阳太守张敬儿、新野太守刘攘兵擒杀。

薛环龙,在薛安都降魏后,肆虐梁州、雍州,被南阳太守张敬儿、新野太守刘攘兵擒杀。

薛真龙。

薛道龙。

薛氏,嫁裴祖隆。



折叠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宋书·卷八十八·列传第四十八》

《南史·卷四十·列传第三十》

《魏书·卷六十一·列传第四十九》

《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五·宋纪七》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八·宋纪十》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一·宋纪十三》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二·宋纪十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3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21: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益阳薛氏族谱派语一首【良苦用心+心照不宣】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三、我是谁又从哪里来【文宣敬远公的良苦用心】


【炤】昂公字肇明+己酉鸡-----昴日鸡,西方七宿第四宿;北京文昭阁鸡唱:日出卯,照万方,光四表;

【曌】3+15===19,五世祖文公与贺氏,五世叔祖82岁,三人,三月十九。十五郎公崇祯帝上吊殉国日。武则天82岁终,称帝在位15年,为大唐第六位皇帝【实际从第四位皇帝开始执政】;

【照】朝杰朝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赵明诚;

【朱慈炤】嗣荣---薛文宣字宣子号敬远。心照不宣,朱慈焕,宣显慈应真君。崇祯帝皇四子朱慈炤【朱三太子】与常德荣国府第七代荣王重名;

族谱前明七代,就剩第四代没有说到退隐。【暗合庄烈帝七子最后就皇四子石隐益阳与汉寿】
孔训公,师从朱熹朱晦庵。还有吕东莱叚才之叹。隐写东南三贤的张栻【影射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帝皇四子】;

前九代隐六代,三隐二。

【崇祯】崇高【昂藏隐天石壁崇高】+周氏+大业斯成【唐纪:由斯成大业,尊父为帝王】崇高崇悊影射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
宗字辈为昂公后十九代。【宗:谐音真、震、正、祯、终、总。与三月十九日关联,总合大明二十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3
 楼主| 发表于 2024-4-6 07: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益阳薛氏族谱派语一首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14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四、留存香火故布疑阵最后的几道防线【创编人的苦心孤诣】

1.朱允炆建庶人系列;

2.朱祁钰见庶人系列;

3.益阳王朱贵烰系列;
4.宁国府朱慈炲系列;

5.常德荣国府系列【芙蓉王朱慈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4-27 23:08 , Processed in 0.0866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