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8|回复: 0

[真神] 冯理达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发表于 2023-2-9 08: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生1925年11月
国籍中国
职业免疫学专家
知名于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3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冯理达(1925.11~2008.2.8),女,安徽省巢湖人,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
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之一,是著名免疫学专家。1947年参加工作,1973年3月入伍,1975年12月入党,专业技术2级。
冯理达,主编学术专著8部260万字,3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她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消毒研究室和我军第一个免疫学研究中心,29次带队赴传染病疫区和地震灾区指导防疫治疗工作,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归国定居专家”。并追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颁发“白求恩奖章”。
中文名冯理达 国    籍中国出生地安徽巢湖------
出生日期1925年11月逝世日期2008年2月8日职    业免疫学专家主要成就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3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目录 [[url=]隐藏[/url]]

人物简介冯理达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和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的长女,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系,赴前苏联留学并获医学副博士学位。
生前曾任全国政协第八届常委和第七、九、十届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先后兼任全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顾问、全军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
人物生平1946年至1948年在美国学习并担任其父冯玉祥秘书,做爱国华侨和爱国学生工作。
1949年至1958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学习并教中文。
1958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其间曾在苏联列宁格勒卫生局中国针灸班讲学。
1958年后回国,任中国医学院流行病微生物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0年至1973年任李德全同志秘书。
1973年任海军总医院主任医师。
1983年后,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兼免疫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1年,她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归国定居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入选英国剑桥大学名人传记中心20世纪和21世纪世界500名人、世界2000名杰出科学家。
是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之一;她是国内外著名免疫学专家,主编学术专著8部260万字,3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将门之后将门出虎子 家风毓俊秀  
原图链接图片来源于和讯银行网


冯理达的父亲冯玉祥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亲历、主持了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如滦州起义、推翻袁世凯、挫败张勋复辟、驱逐末代皇帝、誓师北伐、邀请孙中山北上、五原誓师等等,身经两朝(清、民国)数代(从光绪、宣统至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军阀黑暗统治中出现的一位难得的追求光明和进步的历史人物。
他不仅是一员豪迈的战将,也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对家人的爱与对祖国的爱同样炽热。冯理达晚年常说,父亲一直活在自己心中。
冯理达的母亲李德全出身穷苦,1911年,她考入北京贝满女中,1915年进入京师女子协和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贝满女中任教,并任青年会总干事,是个豪爽、泼辣、刚毅、质朴的女子。
1924年2月19日,冯玉祥李德全结婚。婚后,李德全用宽容和爱心为冯玉祥挑起家庭的重担,精心照顾好他已故前妻留下的孩子们。她总穿蓝布大褂,不施脂粉,吃的是粗茶淡饭,安于简朴的生活,作风与当时的官太太、阔小姐全然不同。
他们夫妇生了5个子女:女儿理达、颖达、晓达,儿子洪光、洪达。儿子洪光1927年在上海走失,后来再也没有找到。
1925年,冯理达这个可爱的小天使降临人间,为冯玉祥夫妇带来极大欢乐,被视为掌上明珠。冯玉祥在一首诗中写道:“坐小凳,赛谁美,孩子叫妈梳头发。评一评,论一论,真正美的是理达。”
冯理达从小跟父母在一起,从天津泰山,从泰山到张家口,从重庆到武汉,从南京到美国,一直到冯玉祥回国途中遇难,她始终都在父亲身边。父亲常给她讲生动有趣的故事,教育她洁身自爱,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冯玉祥对子女要求甚严,他留下的遗嘱也曾表示:“我的几个孩子,虽然还有未毕业的,只要他们能自爱,有双手,就不会饿死。”对严父的谆谆教导,冯理达始终铭记在心。
冯理达清楚记得她11岁时,全家搬到泰山居住。父亲要求她每周写100个大字、 1000个小字,冬天要到室外耍大刀,刮风下雨也不能偷懒。为了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技能,冯玉祥制定家规:男孩子必须学会缝衣服、织毛衣活;女孩子必须学会开汽车。家务劳动由孩子分工来做,每人一周轮流做饭。
孩子们每当轮到自己做饭时,都亲自下厨掌勺献艺,妈妈在旁边打下手。冯理达还记得父亲有一则日记这样写道:“理达昨天回家来,回来一次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收拾屋子、洗衣服、洗家伙、做饭,样样事情都添帮手。”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冯家几个兄弟姐妹都很要强、能干,后来都很有出息。
1943年,冯理达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临毕业之际,她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抉择感到犹豫不定,班主任便建议她考医科大学,说这是个“你不求别人而别人要求你的‘铁饭碗’”。母亲李德全也赞同她学医,她对女儿说:“就去做个医生吧,将来给老百姓谋点福。”
恰好在这时,冯理达的一位很亲近的长辈患病,在医院动手术时,糊涂的医生竟将一把止血钳忘在其腹中,以至于这位长辈出院不久就去世了。这件事对冯理达触动很大。于是,她毅然决定了走学医这条人生之路。1944年,冯理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齐鲁大学医学院。1946年转学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生物系。
冯理达全盘继承了冯玉祥将军平民意识的优秀品质,像父亲那样勤勉读书,像母亲那般聪明伶俐,既气质高雅又平易近人。1958年,她在苏联获得了公认很难拿到的医学院免疫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工作。“文化大革命”后被调入海军总医院,30多年努力奋斗,从普通医生干到副院长,直至离休。
冯理达医德高尚,虽出身名门,身居要职,但从来都是以普通人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温柔可亲,举止大方。几十年来,她为人处世都一直遵循着父亲的遗言:洁身自好、奋发图强、独立自主。冯理达正是凭着自己的双手成为医学博士、免疫学专家的。
事迹一、始终践行“把一生献给党”的铮铮誓言。冯理达向往光明、追求真理,受父母爱国主义思想影响,自幼怀有强烈的报国之志,在民族危亡之时,积极投身民族解放事业,逐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她对党忠诚、理想信念坚定,新中国成立后,新旧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使她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1949年到1975年的26年里,她几乎每年都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文革”期间,她被污蔑为“双料特务”,受到冲击和排挤,但却从未动摇对党的执著信仰,年过半百,终了夙愿。有人问她这么大岁数入党图什么?她说:“我亲身经历了两种社会制度,所以我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只要我活着,就要入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
为了兑现这个誓言,她数十年如一日,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刻苦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先后撰写了1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和体会文章,还用毛笔恭录十四大以来历次党章全文。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82岁高龄的她仍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仔细研读胡总书记的报告,8次通读新党章,在学习中不断加深对党的深厚感情。她视党为亲人,把组织当成家,无论多么繁忙,只要在外工作时间超过一周,都以书信形式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32年从未改变。
她自觉践行党员先进性要求,模范履行党员义务,先后1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党支部书记,弥留之际还特别嘱咐儿子为自己代交1万元党费。
她把毕生精力和智慧献给了国家和军队医疗卫生事业,直到去世前一个月还在忘我工作,实践了她“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入党誓言。
“热爱祖国忠于党丹心一片,坚定信念践于行堪称楷模”,追悼会上的这幅挽联,高度浓缩了她一生对党无限忠诚的信仰之歌。
二、始终将报效祖国作为人生的追求。冯理达把报效祖国当做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在几十年岁月里,满怀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全力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她坚决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关心支持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作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积极参加中国统促会举办的各种会议和活动。
广泛联系爱国民主人士和医学界人士,努力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沟通。2007年台湾退役军人协会组团访问大陆,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大力宣传祖国建设大好形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一位台湾退役军官动情地说:“谢谢您让我们更加了解今天的大陆,相信两岸一定会统一,因为炎黄子孙的血脉永远是相通的!”
她特别关心到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不仅传授医学知识,还传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启发他们关心祖国、热爱祖国,为加深两岸同胞相互了解、促进两岸民间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冯理达把岗位作为倾力报国的平台,她常说:我愿做中国劳苦大众的“牛”,为党的事业拉车不止。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期间,她数次带队赴传染病疫情地区和地震灾区调查研究,指导防疫治疗工作,为广大农民送医送药。
到海军总医院工作后,在没有资金、设备和资料的情况下,她自力更生创建了免疫室,坚持每天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病情,以精湛医术和热忱服务赢得了患者的信赖。无论何时何地,冯理达总是心系祖国、无怨无悔。
1992年她应邀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美一家研究机构提出高薪挽留,1999年她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很多亲友和父亲老部下请她到国外安度晚年,都被她婉言谢绝,她说:“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
三、始终坚持面向部队服务官兵的方向。冯理达说,我是一名军医,我的职业就是为官兵服务,为人民服务。她经常深入驻京部队,为官兵上健康知识辅导课,引导大家在日常战备训练中科学预防伤病,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她组织力量研究抗疲劳、抗严寒、抗饥饿等方面的课题,为增强官兵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贡献。
退居二线后,她一如既往地关心官兵健康、支持部队建设,到训练一线为官兵进行恢复性治疗,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非典”期间,她主动向院领导请战,积极向官兵和群众宣传预防知识,加班加点收集整理出5套4447条疫情资料,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她把病人当作亲人,把患者当作朋友,积极主动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一天深夜,驻京某仓库的一名19岁的战士,因头疼被紧急送到海军总医院。凌晨3时,冯理达紧急赶到医院参加脑外科会诊,经诊断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那时医院没有呼吸机,病人由于肝水肿压迫呼吸中枢,只能靠人捏着氧气皮球给病人供氧,24小时不能间断。接连5天,冯理达一直守护在这名小战士的病床边,直到脱离生命危险。
出院的那天,小战士用一个庄严的军礼表达对冯理达的感激之情。一次,飞行员王志虎因患严重痢疾住进了传染病科,由于他经常大小便失禁,弄得床上和房间里到处都是粪便。
冯理达主动要求负责这个病人。一天晚上11点,冯理达走进病房,一股恶臭迎面扑来,病人身上、床上、地上到处都是粪便。她二话没说,走上前去把病人抱了起来,用手把他身上的脏物和床单清理干净,打来热水为病人擦拭身体,并为病人清洗换下来的脏衣服,等收拾完已经是凌晨两点了。
看着冯理达额角流出的汗水,小王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原图链接图片来源于爱学网


四、始终弘扬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冯理达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免疫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先后主编学术专著8部260万字,发表论文60余篇。她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免疫学学科建设思想,建立了免疫宏观学与微观学、老年免疫学、免疫康复学和部队免疫学等基础理论,并由一般性研究发展到全方位、多层次研究,探索出一条防病治病新途径。
她把免疫学研究与临床治疗结合起来,运用电学、力学、电动力学等学科知识,对细胞、分子进行传统医学和免疫学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其中“人体科学对免疫功能的研究”、“肿瘤细胞的免疫研究”和“免疫功能的研究”3项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她创造性地以物理学理论为指导,进行机体免疫研究,受到钱学森等知名专家好评。她积极倡导健康健美长寿理念,提出大量新观点和新疗法,历时近10年,撰写了《健康健美长寿学》专著6部,深受各界群众和广大官兵欢迎。
她倾心弘扬中华传统医学,先后到28个国家和地区讲学,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免疫学专家,赢得了国际广泛赞誉。
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道德风范。几十年来,冯理达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初衷矢志不移。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的20年里,她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普及健康教育等问题提出议案155项、书面发言53份。
在她的倡议下,北京市拨款120万元为抗癌乐园解决了活动场所。从医院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她不顾年事已高,经常深入部队和社会各界,热心宣讲科学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
她先后为社会各界群众作讲座1000余场次,从未收取任何报酬。她一直保持着节俭朴素的作风,直到80岁时,除了参加公务活动外经常骑自行车上下班,平时穿的基本是军装,一条毛裤穿了20多年,病逝前还穿在身上。她始终把老百姓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积极扶贫帮困。
张家口地区发生地震,第二天她就给该市民政局寄去1000元;农村女孩王惠患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她把王惠安排在自己身边吃住2个多月,康复后又送其到计算机学校学习;免疫中心工作人员李群患子宫瘤交不起住院费用,她拿出3000元为其交齐,并资助李群的儿子上大学;她还为北京市石景山区红十字绍家坡康复医院的孤残儿童募捐2.3万元,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奶奶”。
2006年11月23日是冯理达的生日,她的儿子罗悠真拉着她到商店购买生日礼物,她却让儿子购买了4000支圆珠笔,当天就寄给了西北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她把国外讲学的酬劳和受赠物品,捐献给医院和灾区人民,价值达300多万元,去世后工资卡里仅剩85.46元。
2008年2月16日,冯理达遗体告别仪式一结束,儿子就将她生前坐的专车上交医院,他说:"妈妈一生奉献,我们不能给她脸上抹黑!"
入党记冯玉祥将军与孙中山先生早年相识。早在1911年辛亥革命时,冯玉祥就参加过滦州起义。1914年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1926年春加入国民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蒋的排挤下蛰居泰山。1933年5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后在蒋、日联合大进攻下失败。1937年2月与宋庆龄何香凝向国民党三中全会提议“恢复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作为冯将军长女的冯理达,深受父亲的爱国行为影响。还在冯理达五六岁时,她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一本厚厚的书递给母亲,由母亲念给父亲听,这本书的名字叫《资本论》。在家里,她还经常听见父亲与同仁讲革命,谈共产党,她虽然不懂共产党的真正含义,但她从父母的谈话中隐约地感到共产党人是令人钦佩的。
1938年抗战爆发,冯理达在重庆读中学。为了寻求国共合作的道路,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人多次到她家中,与冯将军共商国事。
周总理还为冯理达题词“艰苦奋斗、好好学习”,这些共产党人的可亲可敬,特别是他们为了中国的前途,出生入死,忘我的革命精神,使冯理达肃然起敬。
抗战胜利后,由于蒋介石挑起内战,发生了“七君子事件”。正在齐鲁大学念书的冯理达,对什么是真正的民主、科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积极投入反蒋学生运动。
1946年冯将军因反对蒋介石打内战,被解除军职到美国“考察水利”,冯理达随之转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系学习。
在美期间,冯将军发表了《告全国同胞书》,冯理达的母亲李德全参加了世界妇女运动大会,揭露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冯理达一边给父亲当秘书,打字、开车,甩开一个又一个特务盯梢,一边积极参加在美爱国华人举行的活动。
1948年,冯将军回国参加新中国政治协商筹备会,途中不幸轮船失火,遇难身亡。冯理达悲痛欲绝,决定循着父亲的足迹立即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回国后她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到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学习。当时王稼祥同志任驻苏大使,冯理达向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51年回国探亲,冯理达等人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新中国的日新月异,激励着冯理达,她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由于当时留学生党支部没有发展党员的任务,她的愿望未能实现。
1955年冯理达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回国。正当她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在免疫学科研究中取得成果之际,“文革”开始了。她的母亲作为我国第一任卫生部长,被扣上“中国第一号老爷”的帽子,受到冲击。
冯理达因为留学美、苏,被扣上“双料特务”的帽子,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遭到迫害。但是,她没有动摇过追求光明的信念,没有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邓颖超同志知道这些情况后,亲自过问此事。她征求冯理达的意见后说:"部队相对安全些,你到海军总医院工作吧。"在邓颖超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身上,冯理达感到了党的温暖,再次提出了入党的要求。然而在当时的背景下,她的愿望没能实现。
“文革”结束后,1975年12月23日冯理达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成为鲜红党旗下的一名新战士。她同时迎来免疫学研究的春天。1987年冯理达的研究成果获得全军科技进步奖,她先后接治3万多病人,在癌症治疗上取得突出成果。
信仰  
原图链接图片来源于热点专题


办公室还是原先的样子:墙上挂着年轻时与父母的合影,窗台上摆着一盆吊兰,一个底座已经生锈的红色暖壶和一个白瓷杯放在茶几上,裹着黑皮的椅子扶手处磨得露出木色,一个素色的方格布垫静静地靠在椅背上……
吊兰葱绿依旧,照片上的笑容青春依然,可是,曾经在这里工作了35个春秋的主人却再也回不来了。2008年2月8日,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走完了饱经沧桑又激情燃烧的83载人生——
信仰:一心追随党,历经磨难矢志不移1949年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入党时已过完50岁生日,临终前让儿子代她缴纳1万元党费……虽然一心向党,但冯理达的入党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和挫折。
今日80岁、曾任海军总医院传染科党支部书记的于利华老人说,介绍一个国民党重要将领的女儿入党,有风险,却也是自己军旅生涯中一件很光荣的事。 新中国成立后,冯理达作为首批留学生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学院攻读免疫学。那时,她向中国留学生党支部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1951年,冯理达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
但由于当时留学生党支部没有发展党员的任务,她的愿望未能实现。
“文革”期间,冯理达一家受到冲击。母亲李德全被扣上“中国第一号老爷”的帽子,受到批判;她的丈夫罗元铮被扣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失去自由;儿子罗悠真被下放到钢铁厂,当高炉装填工;她自己也被打成“双料特务”,剥夺了工作权利。重重磨难,丝毫没有动摇冯理达对党的信仰。
1973年,冯理达到海军总医院工作的第一年,就先后5次递交入党申请书,每个月都主动向党支部汇报思想。
张杰是冯理达的另一个入党介绍人,她们同一年到海军总医院。当时,张杰只有21岁,在军校已经入党;冯理达已经48岁和张杰的母亲同岁。“冯理达工作上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每天擦玻璃、拖地板都抢着干,比我们年轻人还积极。按她的表现早符合入党条件了,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及时批准她的申请。可她从不灰心,从无怨言。”张杰说。
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求入党?迫切入党又图个啥……面对组织的考察,冯理达袒露心声:“当年父亲追随共产党,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为此还献出了生命。
1958年,母亲在62岁高龄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是我坚定的人生信仰。”在冯理达家里,张杰看到了一张发黄的纸页,那是冯理达在母亲入党那年写于苏联的一份思想小结: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像飘零多年未有依靠的孩子,真正回到了母亲身边,感到党的慈爱、党的伟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党,更感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时代变了,人也变了的意义……
“我今年只有48岁,比我母亲入党时年轻多了,我只要活着,就要入党。”冯理达的话,深深感染了于利华张杰。“那时候有人说介绍她入党要担当风险,我心里说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愿意介绍她入党,而且我坚信没有错,她是一个好党员。”于利华说。
1975年12月23日,一个普通而又平常的日子,对冯理达而言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从这一天起,她终于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了。“她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拳,眼含热泪向党宣誓……”30多年过去了,张杰仍忘不了冯理达宣誓时的那幕场景。那一年,冯理达刚刚过完50岁生日。
追求:一生热爱党,胸怀祖国情系人民多年来,冯理达的办公桌对面墙上,都会挂着一幅她与父母在美国旧金山海边的照片。儿子罗悠真曾问她为什么非要挂这张照片,冯理达没有回答;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问过她,冯理达还是摇摇头,不说话。直到冯理达去世后,人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她写于2007年7月17日的日记中的一段话:每天看着爸爸、妈妈和我在旧金山海边的照片,妈妈那么慈祥,爸爸那么伟岸,嘱咐着我要关心祖国,关心群众,好好学习。亲爱的爸妈,女儿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
1,大海,带给冯理达的,是一段挥之不去的黑色记忆。1948年8月,因反对内战与蒋介石发生分歧,举家被逼到美国“考察水利”的冯玉祥和夫人李德全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准备回国参加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
冲破了美国政府和国民党特务的层层阻挠,冯玉祥全家登上了从纽约苏联再回国的“胜利”号轮船。在甲板上,冯玉祥对冯理达说:“我一生走了许多曲折的道路,回国以后,我愿意到解放区,为了新中国,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做起。”谁也没有料到,当轮船航行至苏联敖德萨附近海域的黑海上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让冯理达永远失去了她最敬重的父亲和可爱的妹妹。
2,无边的黑海,也成为冯理达心中永远的痛。陌生的黑海和黎明前的黑暗,无法遮住一双探寻光明、向往真理的眼睛。从列宁格勒医学院毕业时,面对校方的真诚挽留,冯理达说:“我是祖国派来的,我要用学到的知识报效我的祖国。”归国后,冯理达先后作为中央、国务院和卫生部防治传染病工作组负责人,29次带队奔赴浙江湖北湖南等血吸虫病、流脑、霍乱、浮肿、痢疾等重疫区一线,以及邢台地震中心区,挨家逐户救治病人。
1959年至1966年,冯理达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北京市肝炎侦检及防治措施研究》,《02弧菌对不同药物耐受情况》和《湖北江陵县地区流脑发病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等14篇学术论文,被卫生部转发用于指导全国防疫工作。
1978年,冯理达组建了海军免疫中心,组织力量研究抗疲劳、抗严寒、抗饥饿等课题,登舰船、下海岛,多次深入部队为官兵进行免疫调理和治疗,为海、陆、空官兵进行卫生健康知识授课500多场次。1999年,不再担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职务后,许多亲友和父亲老部下一再邀请冯理达到国外安度晚年,她婉言谢绝:“我的事业在中国,我要为我的祖国贡献力量。”
3,一个从爱国父亲这棵大树上发出的枝丫,渐渐长大,并且长出了枝枝蔓蔓。“我想,人活着总要留下一点金钱之外的东西,那么,还有什么比爱国主义更有价值呢?”
2007年7月29日,82岁的冯理达与儿子罗悠真交谈到深夜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今天与悠真谈到爱国主义,他谈得很好,很有见解,爱国主义有了后代传人,我特别高兴。”在冯理达的75本日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感谢党、感谢人民”和“为党增光添彩”。
在每个冯理达认为值得纪念的日子,她都会在日记里写出自己的深切感想。2005年,在母亲诞生109年纪念日,她写道:亲爱的妈妈,您的女儿理达每日都在想念着您,努力做一个你们希望中的女儿,将一切献给党、献给祖国、献给人民。2006年7月1日,党的85周年纪念日,她写道:先进性常在,生命力永存。
2007年7月1日,党的86岁生日,她写道: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永不忘党的教导,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八十春秋一瞬间,岁月沧桑未等闲。少小即怀报国志,毕生几曾敢息肩。”一首 《八十抒怀》,道出了冯理达这位一生爱党爱国老人的心声。
品质:一贯忠于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冯理达心目中,党比亲生父母的地位还要重。对党,她一辈子没有说过一句牢骚怪话,也听不得任何有关党和国家的负面问题,即便说这话的人,是她最爱的儿子。
“和母亲聊天时,我经常就中国的医改、教育、腐败和房地产等问题发些牢骚。可每当这时候,母亲都会从正面、用非常光彩的东西教育我。”罗悠真回忆说,“母亲常说,有哪个发展中国家能同时举办奥运会、世博会?那都是竞争出来的,共产党要是没有能力领导好这个国家,中国要是不好的话,人家能让咱们办吗?”
寒暑代序,海军总医院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不管哪一任领导,提起冯理达,最佩服的就是她的党员本色。医院原政治部主任张允说:冯理达的组织观念很强,她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每次开完政协会议,就抱着一摞文件,像个小学生一样向我们汇报。医院原政委龙连模说:冯理达经常叫我党代表、老政委,但是我觉得自己不如她。
有段时间我们探讨苏联为什么解体时,她说着说着握着双拳就站起来了,接连说了4遍“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医院原院长杨晔说:我当了10年的院长,她从来没有向我提过任何个人要求。医院院长段蕴铀说:当院长8年,冯理达每次出国回来,都会自觉向我们汇报情况……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主动向组织递交自我鉴定,外出时间超过两周,都以书面形式汇报——从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直至去世,冯理达整整坚持了59年。
冯理达的办公室里,《毛泽东选集》中夹满了用纸条作的书签,书页上写满了心得批注;翻阅了多遍的《邓小平文选》,书的边缘都磨破了;一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满是圈圈点点、各种标记;一本《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她随身带,反复学。熟悉冯理达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习惯,每次党代会召开后,她都会用毛笔正楷恭录修订后的党章全文,送给医院的领导和身边的党员。从十四大到十七大,她一直坚持这么做。
在冯理达身边工作了24年的陈淑英一开始曾问她,冯老,您为什么要抄党章?冯理达说:“读8遍不如抄一遍。一个党员选择什么?应该追求什么?答案都在党章里。”罗悠真清楚地记得,当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后,母亲整整3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抄写党章,为的就是在那里找到真正的答案。冯理达一生获得无数荣誉和证书,但她最看重的,是1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支部书记。一张1988年3月5日由海军总医院颁发的“学雷锋积极分子”荣誉证书,也被冯理达保存至今。
冯理达最喜欢的歌曲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共产党员好比种子》;最喜欢的植物是兰花和翠竹,曾作诗《兰竹颂》咏之:芝兰幽且香,竹虚节亦强。人向颂兰竹,学它品高尚。
情怀:一切献给党,毕生践行党旗下的誓言  
原图链接图片来源于热点专题


冯理达属牛。她家中收藏有7尊牛的摆件,一一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她说:“我要像牛一样,活着干,死了算,一辈子就知道傻干。”
海军总医院原传染科护士李永妹记得,1974年冬天,医院收治了一名中毒性痢疾患者。有天晚上11时多,病人把被褥和床上弄得到处都是大便。冯理达二话没说,抱起病人就开始换衣服,还打来热水帮他擦洗身体,一直忙到凌晨。1995年,13岁北京女孩王惠身患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冯理达为她进行辅助治疗后,专门请来脑肿瘤专家对她进行手术。为了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冯理达安排她住到自己的办公室,并为她买了食堂就餐卡,时间长达2个多月。痊愈后,冯理达又出资让她学习计算机。
冯理达是专业技术2级,享受高级领导干部待遇。80岁之前,除了参加公务活动,她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直到2004年骑自行车上班途中被汽车撞伤,在医院领导的一再劝说下才开始坐配给她的专车。
多年来,冯理达的住房面积一直没有达到标准,可她从未提起。2000年,医院按规定标准补给她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可她说:“我的房子够住了,请组织上把这套房子分给住房困难的同志吧。”
从1988年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之日起,冯理达即担任了常务理事。每逢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她都结合自身特殊经历和深切体验,宣传“一国两制”方针,积极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往。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冯理达每年都深入社区、部队和机关调研,参政议政。“开会时我去得都够早的,没想到冯大姐比我还早。
讨论《反分裂国家法》时,她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平常不大鼓掌的委员们,那天集体为她热烈鼓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说。
就在冯理达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她每天的工作仍排得满满当当。办公室里一张至今没有擦去的记事板上,蓝色的水笔字迹依然清晰:
2008年1月13日,修改健康健美讲课稿;
2008年1月14日:听取北京市抗癌乐园工作人员的工作汇报;
2008年1月15日:接待广东从化市市委书记,联系广州中医药城落成签约事宜;2008年1月16日:与衡水市委书记商谈社区健康健美长寿活动开展情况;  
2008年1月18日:去领“迎奥运科学健身奖证书”。——这是冯理达一生中最后一个获奖证书。这一天,住院中的冯理达病情恶化,出现昏迷状态。
“她是累倒的!”冯理达住院期间的治疗组组长、海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主任朱晓法掩面而泣,“冯老的病症是老年肺间质纤维化改变伴感染,主要是由于长期受凉、劳累后不休息,每次感染都没有彻底治疗好引起的。”弥留之际,冯理达拉着儿子罗悠真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出她留给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悠真,你爸爸想我了,我要走了……”
2008年2月8日18时10分,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冯理达静静地走了。然而,她高擎的理想信念之火炬,依然在熊熊燃烧……
怀念语录  
原图链接图片来源于百度网


1、冯理达老乡,家乡巢湖人民永远怀念您!
2、你是一位让人从内心敬佩的人,祝一路走好!
3、党和人民军队需要这样的人才!
4、一个有理想,并为着这种崇高的理想坚定的实践、求索、追求的人,我们是后来着,向您学习……
5、中国海军的骄傲,致敬!
我见到过这位可敬的女将军,她朴素善良和蔼,和我们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干部交流谈心,赠送她的著作,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6、生命虽终结,精神永留存。
7、她作为医生,她对生命怀着深深的同情和敬重。任何生命的到来,都有其充分的理由;任何生命的历程,都充满着艰辛和磨难;任何生命的花朵,都应当美丽而多彩。然而生命又是那样的脆弱,不说时间之河无情的流转,单只风变灾异、遭际乖舛,已经足以给生命不堪的重压。我们从幼稚可怜的婴儿,到饱经沧桑的老者,总能够读到生命惊天动地的历史,总能够看到生命顽强的拼争。我们应当扮演最佳的同伴,我们不仅分享着生命的光辉,更应当时刻准备着施以援手。我们相信,她生命因有我们的抚慰和关照而会增加其应有的尊严。
8、在无垠的空中,有着这样的声音:治病救人,是我的责任。
9、没有永久的生者,只有永恒的勇士!
生命之花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冯理达同志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抒写了又一段"将门虎女"的故事。她的一生,是继承先辈遗志、不懈奋斗的一生;是爱党、爱国、爱军、爱民的一生;是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一生。 她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生命之花。把冯理达同志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是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所要为之奋斗的。
作为一名党员,她几十年如一日,持续写了百万字的政治学习笔记和体会文章,病榻上依旧嘱咐儿子在自己去世后代交党费一万元。她把报效祖国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在台湾问题上,注重开展对台湾人民的工作,努力沟通两岸同胞情谊,为加深两岸同胞相互了解,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病人满腔热情;作为一位领导,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她的一生将“把一生都献给党”这一铮铮誓言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团烈火,燃烧着报国济世的赤诚之心;  
这是一泓清泉,流淌着大爱无疆的仁慈之情。
当人们追寻冯理达的漫长人生旅程时,不能不为一个共产党人拥有如此博大忘我、活力四射的精神世界所震撼。
或许是传承着名将之父的人格魅力,冯理达天生疾恶如仇、热情似火,而这种可贵的品行在熔铸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之后,其报国为民的毕生追求,变得方向更明确、意志更坚定、行动更自觉。
冯理达风雨传奇的一生充满挑战。难能可贵的是,无论青年时代探求真理,还是日后悬壶济世,她始终如向阳之花追随党的脚步,直至在天命之年实现了数十年之久的入党夙愿,而经由艰难困苦的砥砺,其精神品格愈显坚毅高尚,更显生机勃发。
“生我者是母亲,育我者是党,做了党的人,就要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她这样告诫自己,更竭尽躬身践行,终于以一大写之人的尽善尽美风范,完成了作为改革开放时代先锋的道德升华,为世人留下了一座无言的丰碑。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历经八十七年的风雨考验,度过党的又一个生日之际,我们对此感念尤深。冯理达就是一面永远高高飘扬的旗帜。她毕生爱党爱国爱人民,高风亮节如明镜高悬,必将使忠诚者全力前行,怠惰者自强奋起,贪婪者无地自容。
“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冯理达对兰竹的颂扬,正是她党员本色的真实写照。斯人已去,大爱留世,香馨人间。愿所有共产党员都以此为标竿,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交出满意答卷。日记选集爱党爱国篇1990年1月6日星期六
很想回家,回家。只有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才是好的,只有自己的国家强又和所有的国家友好才能一切顺利,自己的国民才能真正幸福,否则就要受欺侮。家也是一样,要很好的一个家,有荣誉,信誉,才能站的住脚,而一个人也是一样,一定要站住脚,才能自己幸福,而自己幸福又是主要先使他人幸福。
1990年6月28日星期四
我是共产党员,请把最困难的任务交给我。坚定性、纯洁性、先进性,要注意在思想上入党,半个世纪找到党。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做合格的党员。
2004年11月23日星期二
今天实足年龄已整整79岁了,虚岁80岁了。过得快真快,匆匆,八秩,只有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负爸、妈、亲人、朋友、同志的希望、期望和愿望。当然更要记得自己是党的女儿,是人民的女儿,是全国老百姓的女儿。
反思激励篇2000年7月17日星期一
爸爸,妈妈和我在San Fransico旧金山海边的像片,庆莉洗好作为模板像,真好,妈妈那么慈祥,爸爸那么伟大,给我嘱咐着要关心祖国,关心群众、人民老百姓。快快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人民。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的女儿,一定不辜负你们和祖国人民的期望,永远做一个人民的勤务员,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2005年8月5日星期五
亲爱的妈妈:您的女儿理达每日都在想念着您:您对世界人民、对祖国、对党的感情鼓舞着我,支撑着我;亲爱的妈妈:今天是您109岁寿日,您知道吗?亲爱的妈呀!您的理达还是您的理达。她会跟随您--我亲爱的妈妈走一条您们希望我走的路。那也就是:为了人民、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而为了这一切就要努力、再努力,努力做一个您们希望中的女儿,努力学习,像您们一样学到永远,再努力将一切献给祖国、献给人民。像爸爸说的“人民是主宰,科学是救星”。
2006年11月23日星期四
  
原图链接图片来源于首经贸新闻网


不少朋友来,为了自己的生日,心中很感动,今后一定要更努力学习,工作。
想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恩爱,教育,就是永远不要忘记,是人民培养自己的一家,更教育了自己。
想到亲爱的铮,共同生活了几十年,马上就是六十年了,也永远不会忘记你和我的恩爱和互相帮助。同时,铮,我们永远在一起。
想到亲爱的儿子又新、贞纪和舜舜,想到他们那么好,又新那么忙,但工作那么努力。
想到那么多朋友来,心中感动,只有向大家学习,努力工作。2007年1月17日星期三
学习李中华同志:
1、人民的骄傲,祖国的脊梁
2、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强国之路,民族振兴之路
3、国之栋梁,军中之魂
4、生死关头才显艺高人胆大,坚忍不拔更见赤子谱忠心
感谢篇1999年11月23日星期二
今天已经整整74岁了,仍在上班,仍是现役军人,自己要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和关怀。
自己要感谢父母的教育和他们身心所给予自己的榜样。
自己更要感谢自己亲爱的丈夫,五十多年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要感谢亲爱的儿子对自己的照顾。
自己只有努力、再努力,使亲人们、同志们更健康、健美、长寿。2000年7月31日星期一
上午发工资,二级十档,长了53.8元,感谢党和人民,感谢爸妈,这次主要是总政科技局、海政科技处考核两小时后,对自己和免疫中心的工作,认为确实是创新、认真、求实、并且忠于党和人民。

                                                                取自“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冯理达&oldid=995320”                                                       
分类
隐藏分类:


相关页面
  • 本页面最后编辑于2020年1月9日 (星期四) 17: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03:03 , Processed in 0.0569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