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6|回复: 5

冯渊李定国//,两蹶名王+门子//孙可望挟天子令诸侯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发表于 2022-5-26 09: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打破了“辫子兵不可战胜”的神话?谁是南明最杰出的军事家?战神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 孙可望挟天子令诸侯,挟丢了!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1】

因为孙可望、李定国的联明抗清,永历帝又柳暗花明,绝处逢春。孙可望本身就是董卓、曹操式的人物,挟天子令诸侯,野心大想称帝,但确实有治理才能,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李定国是用兵如神,这两人组合,政事战事都属一流,再加上永历这个不可替代的旗帜,如果不窝里斗,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清兵果然如陈邦傅所料,向南宁的永历帝杀来,孙可望派出精骑,把皇帝接来安置在贵州安龙,其实用“安笼”更合适,永历帝跟汉献帝一样,成了“笼中”的金丝鸟,孙可望大权独揽。
但凡事都有两面,在孙可望大权独揽,并武力收编南明残军后,形成了南明政权有史以来第一次的统一部署、统一调度,前文批评过南明一直以来的问题: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或者说各自割据一方,清兵打来己力不支,友军只想保存实力,隔岸观火,鲜少相互救援,唇亡齿寒,道理都懂,但大家都眼睁睁地看着清兵各个击破。
1652年,孙可望、李定国出兵云贵,攻取湖南,打得驻守清兵招架不住,纷纷溃败,把衡阳、长沙都丢了。李定国杀了个回马枪,歼灭全州清军,率兵直扑桂林,七月初二包围桂林,七月初四破城,把双手沾满同胞鲜血、被满清封为定南王的王牌汉奸孔有德逼得自杀!并在半月之间,收复广西全省,在南明史上,战果空前!兵锋东指,吓得广东的尚可喜、耿继茂在后院把自焚的柴火都堆好了。
定南王死,清廷震惊,派出了王牌劲旅,尼堪率领八旗精锐南下湖南,李定国照杀不误,一战封神。这个尼堪,需要说明一下,不仅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其嫡长子褚英之子,更是满清战功赫赫的将领。随皇太极征战朝鲜,随多尔衮入关大战李自成军,随多铎大军南下,攻破潼关,占据西安。又随多铎屠扬州,占领南京,弘光出逃,尼堪率刘良佐等追杀,活捉了弘光帝。又跟豪格西征四川,豪格一箭射死张献忠时,尼堪便随豪格,李定国随张献忠,所以是李定国的死敌。尼堪作为定西大将军,围困大同,攻杀姜瓖,破城后屠杀大同百姓。现在又作为清廷理政三王中唯一活着的一个,是因战功成为满清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所以不是满清的太祖孙子纨绔子弟,而是南征北战,打败过李自成、张献忠、弘光朝的实力战将。说到姜瓖,注意一点:前文列出过攻打山西的满清将领,此时多尔衮、阿济格都已死(多铎死的更早),博洛、满达海也新死不久,所以清初还活着的能征惯战的统帅所剩无几,这样就更显得尼堪是满清凤毛麟角的重量级将领。这次尼堪被任命为定远大将军,顺治帝亲赐御服、佩刀、鞍马等物,并且亲自送到南苑,都不是十八相送,而是二十里外。
十一月十九,尼堪军越过长沙进入湘潭,明军退走。二十二日,进军至衡阳三四十里外,李定国用骄兵之计,令前军败回。尼堪以为跟弘光以来每次攻打明军一样,每次都是明军溃败,很少抵抗,所以大胆进攻。二十三日黎明,遇到明军前锋,又是一触即溃,尼堪轻敌,率军追击,突然连声炮响,两边伏兵尽出,箭如雨下,明军全线出击,漫山遍野,战局急转直下,八旗精兵陷入重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溃败,主帅尼堪当场阵亡,被砍下首级,清兵胆寒,败退长沙。这一仗真的非常可惜,按李定国原先部署,大将冯双礼、马进忠各领精兵,抄敌后路,与李定国前后夹击,本来是场歼灭战,会把这支八旗精锐杀得片甲不回。可是,孙可望嫉贤妒能,怕李定国功高望重,盖过自己,竟然密令冯马二将退军了!
即便如此,李定国阵斩尼堪,足以震动天下,是南明史上,又一个空前大胜利!歼敌战果还在其次,主要是影响之大,使举国振奋,打破了“辫子兵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是在野战中,阵斩八旗精锐的主帅,这样的战绩,李成梁之后从未有过。而且因为尼堪满清皇孙的特殊身份,在南明军民中欢欣鼓舞,令驻守清兵成惊弓之鸟,抗清形势,一时大好!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朱元璋北伐檄文中的这句话,又成为全民希望。但是,炎黄子孙的拿手好戏,窝里斗,又开始了。
挑起这次窝里斗的,是孙可望。孙可望如果有曹操一半的智慧,取实不取名,先紧密团结李定国、刘文秀,充分利用各地抗清义师的燎原星火,继续统一调度统一指挥。那些降清官兵往往是见风使舵,可以利用永历帝这面旗帜,一面拉拢封官,一面武力收编,容易对付。真正满洲兵力,不足十万,而江南之兵,三五十万,绰绰有余,江南钱粮,多过江北,所以先在江南驱逐胡虏,还真不是梦话。但孙可望欲令智昏,一直想称帝,发现李定国成了他的绊脚石,居然丧心病狂,要借军事会议之机拘捕李定国,从此二人反目,又解除刘文秀兵权,就三个人,还搞了个一盘散沙。
永历帝在“笼”中,感觉随时有性命之忧,知李定国忠义,便派人向李定国求救。李定国是南明最杰出的军事家,更难得是志在复国,他头脑清醒,深知反清与复明的关系,和永历帝的旗帜作用无可替代,所以亲率大军,兵威与智谋兼施,突破孙可望部署的阻截,救圣驾于水火之中,并迁永历帝到昆明,因为云南是大西军经营稳定的大后方。孙可望在途中、昆明部署的兵将,没人敢和李定国对战。永历帝顺利进入昆明,百姓“遮道相迎,望之泣下”,民心可用,永历深受感动。从此永历帝才过上了皇帝的日子,也不用整天跑来跑去了。
孙可望个蠢蛋,学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呢,结果把天子给挟丢了!真是笑话。估计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曹操把天子一直牢牢地握在手里,而不是扔到旮旯。可见其缺智短谋,并在愚蠢的路上越走越远,这种愚蠢不是来自头脑,而是来自人性的贪婪和偏狭。


同为张献忠的养子,孙可望为何要与李定国同室操戈? 原创|发布:2019-04-01 18:32:13    更新:2019-04-01 18:32:13
阅读 2861398

白文选等人想方设法与李定国取得联系,相约举事。孙可望一声令下,正准备一举消灭李定国,进昆明城擒获永历帝,然后自己做皇帝呢,谁知自己的军中却出了叛徒,向自己开战。白文选等人在军中高呼:“迎晋王!迎晋王!”


孙可望、李定国,皆为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八大王张献忠众多义子中的一员。作为并肩作战的生死兄弟和战友,本该同心同德、努力合作,为何最后竟然针锋相对、反目成仇了呢?
一、经营西南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将领,一般都喜欢收养义子,而且有的人收养的还不少。像张献忠,就收养了不少义子,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
作为义子,孙可望他们比其他人更能得到张献忠的器重,张献忠对他们也寄予了厚望,关键时刻总是会想着他们,重用他们。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
可以说,张献忠的大西江山有一半是义子们为他打下的。后来,在四川大西国内,军政、朝政又多是义子们帮他打理,让他省心不少。就是到后来,张献忠猜忌成性,一味滥杀无辜,也是几位养子极力劝阻,才少杀了许多人。

大西国大顺三年(1646),张献忠在四川已经无法立足,只有退出成都,另外开辟战场,建立新的根据地。这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张献忠于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杀,大西军顿时大乱,损失数万人,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带领残部逃走。
孙可望等人带领的大西军余部于次年(1647)正月攻克贵阳,从此进入云贵地区,开始经营他们的抗清基地。
正在此时,云南恰逢土司沙定洲之乱,明朝世世代代镇守此地的黔国公沐天波被迫逃出昆明城。大西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进军云南,赶走沙定洲,获得了沐天波的信任,许诺联合明朝一同抗清。
掌控了云贵两省后,孙可望、李定国开始大力经营开发西南地区,建立了地方政权,实行有效统治。

二、联明抗清大西军在西南地区苦心经营数年后,已经很见成效,使云贵地区成为乱世中的一块乐土,安居乐业,物产丰饶。
为了替义父报仇,也为了兑现向沐天波许下的诺言,孙可望决定联明抗清。在联明抗清之前,孙可望决定派人到永历帝那里请封,就是请永历小朝廷册封他为秦王。
张献忠被称为西秦王,孙可望请封秦王,意思是自己才是张献忠的合法继承人,地位比李定国、刘文秀高。孙可望想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进而压制李定国、刘文秀。因为之前,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的地位是相等的,只不过孙可望年龄大,大家尊称他为大哥而已,其实另外三兄弟各有自己的军队,孙可望最多相当于一个盟主而已。若是请封成功,孙可望的地位无疑会提升许多。
战场上尚未取胜,孙可望的私欲已经开始了蠢蠢欲动,这是非常不利的一个开始。好在,永历帝并没如其所愿,只给孙可望一个公爵:景国公,并赐名孙朝宗。同时,李定国、刘文秀被封侯。后来几经波折,又过了几年,孙可望才如愿以偿当上了秦王。
孙可望想借请封压制李定国,李定国又不服气,二人之间矛盾日益激化。一次,在演武场上,孙可望未到,李定国便下令升起了“帅”字旗。孙可望后到,不满道:“我是主帅,主帅未到,谁敢升帅旗?”得知是李定国后,孙可望勃然大怒。刘文秀为李定国求情,孙可望不允许,非要打李定国一百军棍。

李定国大怒:“谁人敢打我?”后在众人的劝说下,李定国挨了军棍,勉强顾了大局。打完以后,孙可望又抱着李定国哭起来了。
孙可望的惺惺作态,骗不了李定国,二人之间从此便产生了隔阂。
永历六年(1652)七月,李定国率军攻克清朝定南王孔有德据守的桂林城。孔有德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杀害妃妾,焚烧珍玩,然后自焚而死。明军很快几乎收复了整个广西。
这年十一月,李定国又在衡州击毙清朝敬谨亲王尼堪,大败清军。
“两蹶名王”以来,李定国的名声大噪,盖过了孙可望的势头。孙可望坐不住了,他的妒忌心作祟,无法容忍李定国的威望高过自己,“不欲定国之成功,而思陷之败死”。再有战事,他就密令自己的部下悄悄撤走,故意破坏李定国的进军计划,唯恐他再打胜仗立功。
一边是,李定国在战场上苦战清军,逐步打开局面,为抗清复明事业做出了不凡贡献;一边是孙可望利欲熏心,一心要压制李定国,让永历帝禅让皇位给自己。孙可望连自己的国号都想好了,叫后明。他就等着永历帝禅位,自己好圆皇帝梦呢。
但是,永历帝也不是坐以待毙的傻子。永历帝想方设法联系到李定国,让他救驾。李定国看到永历帝在危急关头想到了自己,十分感动;他对孙可望的不臣之心早已洞悉,就决定迎接永历帝回云南。
听说李定国要去救驾,孙可望恼了,派白文选火速赶到安龙府,接永历帝到贵阳。但是,白文选却对别有用心的孙可望不满,一路上走走停停,故意给李定国留下时间去救驾。

三、同室操戈永历十年(1656)正月二十二日,李定国率军到达安龙府,见到了永历帝。三月,永历帝在李定国的保护下,来到了昆明城,受到了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李定国接驾永历帝到昆明城,被永历帝晋封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皆与孙可望地位一般,彻底惹恼了孙可望。
孙可望的皇帝梦还没醒,这边李定国已经救走了永历帝,这样非但自己做皇帝难上加难,即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成了。他决定用武力向胆敢挑衅自己权威的李定国报复。
永历帝、李定国主动向孙可望示好,将其留在昆明城的家眷护送回贵阳,并以永历帝的名义对孙可望大加赏赐。但是,这些已经打动不了孙可望。孙可望的目的是当皇帝,不是做一方诸侯。
永历十一年(1657)八月,孙可望在贵阳誓师,亲自率军十四万向云南进发,为了自己的私欲,打响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内战。
九月,孙可望与李定国的军队在云南曲靖相遇。白文选与马进忠、马宝等人商议,认为孙可望挑起内战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决定反戈一击,拥护永历帝。

白文选等人想方设法与李定国取得联系,相约举事。孙可望一声令下,正准备一举消灭李定国,进昆明城擒获永历帝,然后自己做皇帝呢,谁知自己的军中却出了叛徒,向自己开战。白文选等人在军中高呼:“迎晋王!迎晋王!”
孙可望的军队顷刻间倒戈,一同杀向了他的行营。孙可望大惊失色,又恼又怕,只好率军逃回贵州。
留守贵阳的冯双礼见孙可望狼狈而归,就劝他赶紧跑,免得被李定国捉住。孙可望在前边跑,冯双礼命人在后边喊:“晋王来了,晋王来了!”吓得孙可望恨不得胁下生双翼飞起来,也顾不得什么狼狈不狼狈了。
孙可望逃跑途中,路过自己的部将据守的城池时,要求他们开城,竟然无人答应。众叛亲离的孙可望羞恼成怒,最后选择了降清,希望借助清军的力量为自己报仇,把丢失的面子拾起来。
孙可望降清,对清朝政府而言,简直是欣喜若狂,顺治皇帝派人将其护送回北京城。顺治皇帝亲自接见孙可望,多次赐宴招待他,并晋封为义王。
孙可望在清朝的受宠,是以出卖南明政治军事机密做代价换来的。在他的卖力“帮助”下,清军很快向云贵地区进军。明清双方相持多年的地区,竟一朝被清军攻克,明军全线溃败。
永历十三年(1659)正月,清军进入了梦寐以求多年的昆明城,永历帝被迫流亡缅甸,南明大势已去。

四、孙可望的结局在南明势力逐渐退出政治历史舞台时,孙可望的利用价值也越来越小了,清王朝对他的“尊重”也逐渐打了折扣。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闰三月,有人告发孙可望放高利贷。虽然放贷取利这事儿在当时社会再普遍不过了,但是清王朝还是切责了孙可望一顿。
顺治十七年(1660)六月,处境愈发不利的孙可望上书,“请求”辞去义王封爵。顺治皇帝没有同意,只是做了表面文章,假意安慰他一番。
这年十一月二十日,孙可望跟着清朝的王公贵族们一同去打猎。这猎正打得起劲时,不知从哪里射出了一支箭,射中了大清王朝的义王爷孙可望。
大名鼎鼎的大清王爷孙可望竟然就这样被当成猎物给“误伤”,死了。
永历十六年(1662)六月二十七日,在中缅边境地区仍然坚持抗清的李定国在得知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杀害后,痛哭流涕,绝望而死。
至此,孙可望、李定国都已经故去,被载入了浩浩青史。他们的是非功过,只有任由后世评说了。

【作者简介】齐云轲,男,教育工作者。近年来,陆续在各级媒体发表作品七十余万字。阅读悦读平台签约作者。系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青作协常务理事,河南省孔子学会会员,汝南县作协副主席、新蔡县作协特邀理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2-6-12 15: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明史》·第五节 孙可望逼走李定国和宝庆之败

南明史 顾诚 著








当李定国驻军衡阳的时候,孙可望在1652年(顺治九年,永历六年)十一月初一日亲自由贵州来到湖南沅州(今芷江)。他派大将白文选统领马、步兵五万余名进攻辰州。二十一日,明军分水、陆二路进抵辰州城下,把该城四面包围。清辰常总兵徐勇命副将张鹏星领兵出战,被明军炮火击毙。徐勇仍然妄图据城顽抗。次日,白文选以大象为前驱,突破东门,大队兵马冲入城内,徐勇在混战中被乱刀砍死①,清分守辰常道刘升祚、辰州知府王任杞②等文武官员也被俘处斩。孙可望决定“改沅州为黔兴府,以州治兴沅县附郭,领一州九县:曰靖州、曰兴沅、曰黔阳、曰麻阳、曰通道、曰平溪”③,并把该府改隶贵州省④。





  就当时明、清双方在湖南的态势而言,十一月二十二日孙可望亲自指挥的军队攻克了辰州,次日李定国军在衡阳击毙清军统帅尼堪,应当是孙、李会师全歼入湘清八旗兵进而扩大战果的大好时机。时人丁大任说:





  壬辰(1652,顺治九年),可望略湖南,自晏衡州府城楼观兵。清朝损兵以万计,王公、文、武无不奔窜,而敬谨王不免焉。而辰州府,武冈、沅、靖三州并十县尚为所据。其行兵有五要:一不杀人,二不放火,三不奸淫,四不宰耕牛,五不抢财货。有一于此,军法无赦。有象阵,马见之惊逸。用罗罗,能跣战,不畏矢,执标枪大刀,常以少胜众。……楚人曰:孙、李二将有五伯之假仁假义、王莽之谦恭下士。而永历之为君,远过乎刘禅,近胜于弘光,奄有云、贵并广西、四川、湖广各半省,五府六部三衙门,春秋两榜,隐成一小朝廷。①





  在清军接连遭受重大挫折,主帅阵亡,士气沮丧之际,孙可望作为南明的最高实权人物不仅没有抓住战机,部署决战,反而妒贤忌能,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探讨南明的历史,有一个基本论点是可以通过大量事实证明的,这就是在力量对比上,南明的兵力和潜在力量(包括清统治区内的复明势力)并不逊于清方。其所以屡战屡败,丧师失地,根本原因在于各种抗清势力之间矛盾重重,互相拆台,甚至自相火并,使兵力相当有限的满洲贵族坐收渔翁之利。1650年到1651年,孙可望凭借在云南休整之后建立起来的精锐之师为核心,通过“会盟”等形式把南明割据自雄的残存兵力加以改编,同时在实际上掌握了永历朝廷的大权,这对于消除内部腐败纷争,建立一支足以同清方抗衡的军事力量和后方基地是一个重大贡献。然而,孙可望器小易盈,缺乏统筹全局、妥善处理内部关系的胸襟。1651年(永历五年,顺治八年)二月,他自称“国主”①,不仅在实际上,而且在名义上把军国大权集中于一身。在他看来,可能危及自己“国主”权威的人有三个,即永历帝朱由榔和原在大西军中地位相仿的安西王李定国、抚南王刘文秀。而他最忌讳的就是手握重兵并在原大西军中享有崇高威望的李定国、刘文秀同仍保有皇帝虚名的朱由榔之间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据史书记载,李定国攻克桂林以后,尽管在献俘等事宜上都尊重他这位身居贵阳的“国主”,对在安龙的永历朝廷只送去了一份报捷奏疏,孙可望就大为不满。保宁战役之后,孙可望乘机解除了刘文秀的兵权,发往云南闲住。这一举措已经表现了孙可望的私心自用,正确的做法本应抽调兵将补充刘文秀部,让他继续经营四川。刘文秀被撤职,不仅他本人心灰意懒,在原大西军部分将领中也引起愤慨不平。





  更严重的是,在李定国连歼清朝二王,复地千里,军威大震之时,孙可望妒嫉之心有增无已。李定国攻克桂林之后送到贵阳的缴获物品只有清廷赐给孔有德的定南王金印、金册和人参数捆,没有多少金银财宝。孙可望听信小人之言认定李定国不是私自藏匿就是分赏将士示恩于下。到李定国军在衡阳战役击毙尼堪的消息传来,竟有功高震主之嫌,孙可望已经容不下他了。不少南明史籍记载,当李定国部署衡阳战役的时候,原议由马进忠、冯双礼移军白杲市,定国主力驻于衡州,等待尼堪大军过衡山县,马、冯二部抄至敌后,同定国部南北合击,一举全歼尼堪所统清军。孙可望得知这一部署,惟恐定国大功告成,密令冯双礼退师宝庆,马进忠也随之而走。由于孙可望的拆台,李定国虽击毙了清军主帅尼堪,却因兵单势孤,在十二月间放弃了衡州①。衡州战役以后,孙可望又密谋定计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只待定国到来即行拘捕,至于定国所统军队则转交冯双礼指挥。如果说孙可望解除刘文秀的兵权还多少体现了赏功罚败的原则,谋害战功卓越的李定国肯定极不得人心。因此,一些知道内幕的人赶往定国军中告密,劝他绝勿前来赴会。由于这件事在原大西军中属于领导层的核心机密,史籍中关于开会地点和具体情节难免有出入。王夫之记载:





  可望驰召定国返武冈会议,三昼夜书七至。定国不得已西行,将见可望。至紫阳渡。刘文秀之子密遣人走报定国,言可望俟其至即收杀之。定国大惊,遽引兵东走,缚筏为桥,渡湘水,渡已,桥绝。可望追兵趋永州,遂自永明走平乐……②





  计六奇记载:





  可望封定国为西宁王,冯双礼兴国侯,差杨惺先往封。至衡州,李定国曰:“封赏出自天子,今以王封王,可乎?”遂不受封。可望虑定国功大权重难制,楚粤人心归之,因为书召之。不至。十月,可望出兵至沅江,命张虎督兵复辰州,连书催定国至靖州相会,意欲图之。定国心腹人龚彝至沅州,见可望,探知其意,密书报定国,令勿来,来必不免。癸巳(1653)正月,定国行至武冈州,见书,叹曰:“本欲共图恢复,今忌刻如此,安能成大功乎?”因率所部走广西。①





  李定国本希望孙可望率部由辰州东进,同己部合击湖南清军(尼堪被击毙后,入湘八旗兵由贝勒屯齐统领),若能全歼该军,势必使满洲八旗实力大损,远近闻风丧胆;然后会合夔东十三家兵力北取湖北,东攻江西,很可能形成势如破竹的局面。当他得知孙可望置大局于不顾,蓄意谋害自己的时候,不胜愤慨,对部下将领说:“不幸少陷军中,备尝险艰,思立尺寸功,匡扶王室,垂名不朽。今甫得斩名王、奏大捷,而猜忌四起。且我与抚南弟(指刘文秀)同起云南,一旦絓误,辄遭废弃。忌我,当必尤甚。我妻子俱在云南,我岂得已而奔哉!”②1653年(永历七年,顺治十年)二月下旬,李定国率领所部四五万兵马放弃永州(今零陵),经永明(今湖南江永县)越龙虎关撤入广西①,从此避免同孙可望见面。二十年左右情同手足的兄弟情谊被孙可望一笔勾销了,原大西军领导集团之间的裂痕使联明抗清以来前所未有的复兴良机变成昙花一现。





  古语说:师克在和。孙可望逼走李定国很快就自食恶果。当时孙可望正亲统大军由靖州(今湖南靖县)经武冈进至宝庆(今湖南邵阳),部下有大将白文选、冯双礼等,总兵力据清方记载为十万。三月初六日,清定远大将军屯齐带领满汉主力由永州北上宝庆,十五日驻于岔路口,距明军白文选、冯双礼、马进忠营地周家铺三十里。次日,清军进至周家铺,由于明军营于山顶,地势险要,又遇上天雨,双方列阵相峙。这天晚上孙可望率亲军由宝庆府来增援。十七日,明军下山向清军发起全面进攻,清军分路迎击,双方展开激战。结果孙可望所统明军战败,伤亡颇众,被清军缴获马七百余匹,象一头,清军趁胜占领宝庆府①。但是,清军在这次战役中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正黄旗两名蒙古梅勒章京韦征、武京都在激战中阵亡②。





  1652—1653年(顺治九年至十年)春,以原大西军为主力的抗清运动很值得总结,正如吴三桂、李国翰在保宁击败刘文秀后没有力量乘胜南下一样,屯齐部清军在宝庆战役获胜后也未能占领整个湖南,而是同明军长期相持于靖州、武冈一线。这就证明:一,满洲八旗和它的附庸军并不占绝对优势,战争的胜负同双方的内部团结和组织指挥有密切关系。二,以孙可望为首的原大西军首领人物通过治理云、贵,接管永历朝廷的实际权力,避免了这个朝廷内部无休止的纷争,创造了一致对清的局面,是战役前期取得重大成果的主要原因。三,战局的恶化部分同刘文秀指挥失误有关,保宁战役受挫固然造成较大损失,还不致影响全局。真正断送复明运动良机的是孙可望个人野心恶性膨胀,举动乖张,先误于调令李定国全军入湘,以致退入广东的清军乘虚而入,重占梧州、桂林,使刚刚收复的广西未能稳定;接着又逼走李定国,导致复湘之举功败垂成。





  ① 《明清档案》第二十一册,A21—60号,顺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兵部尚书噶达洪等题本;同件见《明清史料》甲编,第四本,第三四七—三四八页。参见《清世祖实录》卷八十五。彭而述《读史亭诗集》卷二《悲辰阳》题下注:“将军徐勇以壬辰十一月二十二日城陷死之。”





  ② 康熙四十四年《沅陵县志》卷八《灾祥》记:九年“冬,黔兵攻城,镇、道、府、县皆殉难。”按,王任杞于顺治九年十月由辰州知府升任广东巡海道,尚未离任,见《清世祖实录》卷六十九。





  ③ 同治十三年《黔阳县志》卷五十六《载记下·流寇》。





  ④ 同治十二年《沅州府志》卷三十二《记兵》。





  ① 丁大任《永历纪事》,见《荆驼逸史》。按:文中说孙可望在衡州城楼观兵当为李定国驻军衡阳之误。丁大任记载的“行兵五要”是指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部的军纪严明,有的史学著作因为孙可望后来降清,把“行兵五要”专归于李定国,有欠公允。





  ① 康熙四十四年《平彝县志》卷二《沿革》;又见康熙五十四年《新兴州志》卷二《沿革》。





  ① 顺治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经略洪承畴揭帖中报告分巡上湖南道张兆罴于“九年十二月内随大兵复衡城”,见《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一四○页。





  ② 王夫之《永历实录》卷十四《李定国传》。





  ① 计六奇《明季南略》卷十七《孙李搆隙本末》。





  ②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卷十八。





  ① 《清世祖实录》卷七十六记:“定远大将军多罗贝勒吞齐(即屯齐)等奏报:逆贼伪安西王李定国、伪国公马进忠率马步贼兵四万余至永州。臣等以西安府兵暨提督总兵官柯永盛兵驻衡州,大军于二月十三日向永州进发,二十八日抵永州,李定国已遁度龙虎关而去。”康熙六年《永明县志》卷九《兵寇志·兵变》记:“顺治九年壬辰,安西王李定国破粤西,旋破湖南,知县尹足法遁去。定国命张昌胤理县事。已而,我师复湖南,定国帅所部五万众走永明,屯三日,旋遁广西。四月,原任知县尹足法复任。”可见,李定国之由湘入桂纯因避开孙可望,主动转移。郭影秋先生作《李定国纪年》时误信清末民初人士伪托明遗民刘彬(云南人)所作《晋王李定国列传》,在该书第一一九—一二○页写道:“清兵知孙、李内讧,遣贝勒屯齐再入湖南,连败定国部张霖于岳州、马进忠于益阳、冯双礼于衡州。于是衡、永、武、靖、辰、沅、黎平诸州郡,复陷于清,民死者百万人。定国精锐亦锉伤殆半。”所述与事实不符。





  ① 这次战役在许多史籍中称之为岔路口之役,其实,岔路口是清军临战前的驻地,双方交战地点在周家铺。康熙二十四年《宝庆府志》卷二十一《武备志·兵纪》云:“十年四月(当为三月),贝勒率师大败孙可望于周家铺,横尸遍野。可望单骑走武冈。我师乘胜逐之,遂复宝庆府。”《清世祖实录》卷七十六载吞齐奏报战役经过也可资参考,其中周家铺写作“周家坡”,又述及马进忠部,看来李定国撤入广西时马进忠仍留在湖南境内。





  ② 鄂尔泰《八旗通志》卷一百七十《韦征传》、《武京传》。《清世祖实录》卷八十七载,顺治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发帑银十一万八千八百八十两,分恤湖南衡州岔路口阵亡及被伤将士。”又,同书卷九十二载,顺治十二年六月壬申日,“赠湖广衡州府岔路口及福建海澄县阵亡各官”,内有护军统领喀尔他喇,署梅勒章京崇古巴图鲁、伊穆图、齐克讷、恳哲,护军参领鄂克绰特巴、额塞、达海哈尔霸,侍读学士索尔孙,学士马禄等,原文虽未分别说明阵亡地点,但多数是在岔路口战死则可以肯定。这两条材料都证明,屯齐部清军虽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兵员伤亡还是相当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2-6-12 15: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可望归降清朝时,只剩下五百残兵,为何却被封为王爷?


原创|发布:2019-12-08 11:54:07    更新:2019-12-08 11:54:07

阅读 47649赞 75

在清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许多汉人将领先后投降,并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有人因此被封为王。降清后,被封为平西王,转战南北,战功赫赫。然而,有一位将领在降清时,只剩下五百残兵败将,却也被封为王!


在清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许多汉人将领先后投降,并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有人因此被封为王。比如吴三桂降清后,被封为平西王,转战南北,战功赫赫。然而,有一位将领在降清时,只剩下五百残兵败将,却也被封为王!

此人就是孙可望!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孙可望率领残兵败将逃到宝庆,向清军投降。洪承畴赶紧上奏朝廷,“计降伪总兵都督二十二员,伪太仆寺卿一员,伪副参游等一百余员,伪内官二十二员,兵丁家口五百余名,马骡五百余匹”。



​顺治帝得到消息后,立即下诏,居然加封孙可望为义王,并派礼部尚书前往专程前往湖南举行册封仪式。顺治十五年五月,孙可望来到北京,顺治帝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派和硕简亲王济度、和硕安亲王岳乐带领公、侯、伯、梅勒章京、侍郎等出城迎接。

之后,顺治帝在太和殿接见孙可望,在中和殿设宴款待。在十天的时间里,顺治帝先后三次赐宴,还赏赐白银达一万两千两,此外还赏赐府第、蟒袍、朝衣、缎匹等物。一时间,孙可望成为了清朝第一红人。



​想当年,左梦庚(左良玉之子)率领二十多万大军降清,仅被封为一等精奇尼哈番(相当于一等子爵);郑芝龙以福建归降,也被封为一等精奇尼哈番。可是孙可望降清,只剩下五百残兵败将,为何能得到如此高规格的礼遇?

这就要从孙可望的重要性说起了。孙可望是张献忠的义子,也是张献忠麾下的重要将领之一。张献忠被清军射杀后,孙可望、李定国率领余部转战西南,占领了云贵一带。就在此时,他们接受南明的招抚,举起抗清的大旗。



​抗清之初,孙可望、李定国精诚合作,打了许多胜仗,收复湖南全省,占领广西大部,,夺回四川南部,并且先后击杀了敬谨亲王尼堪、定南王孔有德。然而,孙可望的野心逐渐膨胀,居然想废掉南明的永历帝,自立为帝。

幸亏李定国对南明忠心耿耿,他率军把永历帝从孙可望控制下的安龙救出,迎接到云南昆明。至此南明政权彻底分裂,李定国、刘文秀拥护永历帝,占据着云南,拥有三四万人;而孙可望则盘踞贵州,拥兵二十万。实力雄厚的孙可望为了个人野心,悍然发动了内战。



​顺治十四年八月,孙可望亲率十四万兵马出征,任命白文选为征逆招讨大将军,由冯双礼留镇贵阳。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然而由于这次军事行动不得人心,甚至他的部下都不支持。统率全军的白文选居然主动派人联络李定国,约定阵前反戈。

结果在交水之战中,由于白文选等人反戈一击,导致孙可望的十几万大军不战而溃。孙可望急忙率领几百残兵败将逃回贵州,没想到留守贵阳的大将冯双礼也倒向李定国,“各守将俱闭营不纳”,至此孙可望沦为丧家之犬。



​孙可望彻底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他愤愤地说道:“今为李定国辱孤至此,孤不惜此数茎头毛,行当投清师以报不世之仇耳。”意思是说,他不惜剃发降清,也要向李定国报仇。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所写的那一幕。

别看孙可望只剩五百残兵败将,他对南明的情况了如指掌。孙可望降清前,清朝在西南战事方面一筹莫展。自从孙可望降清后,他不仅提供了南明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还献上了滇黔地图。孙可望还利用自己的地位,拉拢昔日的旧部。



​在孙可望的帮助下,清军进军西南,一路势如破竹。永历政权覆灭的罪魁祸首就是孙可望!然而,南明覆灭后,孙可望也就是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于顺治十七年暴亡。有的说是被毒死的,有的说是被清军射杀。

参考资料:1.《南明史》;2.《清世祖实录》;3.《明清档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4: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打破了“辫子兵不可战胜”的神话?谁是南明最杰出的军事家?战神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 孙可望挟天子令诸侯,挟丢了!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1】



因为孙可望、李定国的联明抗清,永历帝又柳暗花明,绝处逢春。孙可望本身就是董卓、曹操式的人物,挟天子令诸侯,野心大想称帝,但确实有治理才能,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李定国是用兵如神,这两人组合,政事战事都属一流,再加上永历这个不可替代的旗帜,如果不窝里斗,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清兵果然如陈邦傅所料,向南宁的永历帝杀来,孙可望派出精骑,把皇帝接来安置在贵州安龙,其实用“安笼”更合适,永历帝跟汉献帝一样,成了“笼中”的金丝鸟,孙可望大权独揽。

但凡事都有两面,在孙可望大权独揽,并武力收编南明残军后,形成了南明政权有史以来第一次的统一部署、统一调度,前文批评过南明一直以来的问题: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或者说各自割据一方,清兵打来己力不支,友军只想保存实力,隔岸观火,鲜少相互救援,唇亡齿寒,道理都懂,但大家都眼睁睁地看着清兵各个击破。

1652年,孙可望、李定国出兵云贵,攻取湖南,打得驻守清兵招架不住,纷纷溃败,把衡阳、长沙都丢了。李定国杀了个回马枪,歼灭全州清军,率兵直扑桂林,七月初二包围桂林,七月初四破城,把双手沾满同胞鲜血、被满清封为定南王的王牌汉奸孔有德逼得自杀!并在半月之间,收复广西全省,在南明史上,战果空前!兵锋东指,吓得广东的尚可喜、耿继茂在后院把自焚的柴火都堆好了。

定南王死,清廷震惊,派出了王牌劲旅,尼堪率领八旗精锐南下湖南,李定国照杀不误,一战封神。这个尼堪,需要说明一下,不仅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其嫡长子褚英之子,更是满清战功赫赫的将领。随皇太极征战朝鲜,随多尔衮入关大战李自成军,随多铎大军南下,攻破潼关,占据西安。又随多铎屠扬州,占领南京,弘光出逃,尼堪率刘良佐等追杀,活捉了弘光帝。又跟豪格西征四川,豪格一箭射死张献忠时,尼堪便随豪格,李定国随张献忠,所以是李定国的死敌。尼堪作为定西大将军,围困大同,攻杀姜瓖,破城后屠杀大同百姓。现在又作为清廷理政三王中唯一活着的一个,是因战功成为满清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所以不是满清的太祖孙子纨绔子弟,而是南征北战,打败过李自成、张献忠、弘光朝的实力战将。说到姜瓖,注意一点:前文列出过攻打山西的满清将领,此时多尔衮、阿济格都已死(多铎死的更早),博洛、满达海也新死不久,所以清初还活着的能征惯战的统帅所剩无几,这样就更显得尼堪是满清凤毛麟角的重量级将领。这次尼堪被任命为定远大将军,顺治帝亲赐御服、佩刀、鞍马等物,并且亲自送到南苑,都不是十八相送,而是二十里外。

十一月十九,尼堪军越过长沙进入湘潭,明军退走。二十二日,进军至衡阳三四十里外,李定国用骄兵之计,令前军败回。尼堪以为跟弘光以来每次攻打明军一样,每次都是明军溃败,很少抵抗,所以大胆进攻。二十三日黎明,遇到明军前锋,又是一触即溃,尼堪轻敌,率军追击,突然连声炮响,两边伏兵尽出,箭如雨下,明军全线出击,漫山遍野,战局急转直下,八旗精兵陷入重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溃败,主帅尼堪当场阵亡,被砍下首级,清兵胆寒,败退长沙。这一仗真的非常可惜,按李定国原先部署,大将冯双礼、马进忠各领精兵,抄敌后路,与李定国前后夹击,本来是场歼灭战,会把这支八旗精锐杀得片甲不回。可是,孙可望嫉贤妒能,怕李定国功高望重,盖过自己,竟然密令冯马二将退军了!

即便如此,李定国阵斩尼堪,足以震动天下,是南明史上,又一个空前大胜利!歼敌战果还在其次,主要是影响之大,使举国振奋,打破了“辫子兵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是在野战中,阵斩八旗精锐的主帅,这样的战绩,李成梁之后从未有过。而且因为尼堪满清皇孙的特殊身份,在南明军民中欢欣鼓舞,令驻守清兵成惊弓之鸟,抗清形势,一时大好!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朱元璋北伐檄文中的这句话,又成为全民希望。但是,炎黄子孙的拿手好戏,窝里斗,又开始了。

挑起这次窝里斗的,是孙可望。孙可望如果有曹操一半的智慧,取实不取名,先紧密团结李定国、刘文秀,充分利用各地抗清义师的燎原星火,继续统一调度统一指挥。那些降清官兵往往是见风使舵,可以利用永历帝这面旗帜,一面拉拢封官,一面武力收编,容易对付。真正满洲兵力,不足十万,而江南之兵,三五十万,绰绰有余,江南钱粮,多过江北,所以先在江南驱逐胡虏,还真不是梦话。但孙可望欲令智昏,一直想称帝,发现李定国成了他的绊脚石,居然丧心病狂,要借军事会议之机拘捕李定国,从此二人反目,又解除刘文秀兵权,就三个人,还搞了个一盘散沙。

永历帝在“笼”中,感觉随时有性命之忧,知李定国忠义,便派人向李定国求救。李定国是南明最杰出的军事家,更难得是志在复国,他头脑清醒,深知反清与复明的关系,和永历帝的旗帜作用无可替代,所以亲率大军,兵威与智谋兼施,突破孙可望部署的阻截,救圣驾于水火之中,并迁永历帝到昆明,因为云南是大西军经营稳定的大后方。孙可望在途中、昆明部署的兵将,没人敢和李定国对战。永历帝顺利进入昆明,百姓“遮道相迎,望之泣下”,民心可用,永历深受感动。从此永历帝才过上了皇帝的日子,也不用整天跑来跑去了。

孙可望个蠢蛋,学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呢,结果把天子给挟丢了!真是笑话。估计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曹操把天子一直牢牢地握在手里,而不是扔到旮旯。可见其缺智短谋,并在愚蠢的路上越走越远,这种愚蠢不是来自头脑,而是来自人性的贪婪和偏狭。



点击下一个:满清英雄出少年,还是开国统帅死光了?+ 南明真的弱吗?为什么洪承畴四年寸土未拓?+ 为什么说农民军中多忠义?孙可望是宝贝蛋?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18 12: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4: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英雄出少年,还是开国统帅死光了?+ 南明真的弱吗?为什么洪承畴四年寸土未拓?+ 为什么说农民军中多忠义?孙可望是宝贝蛋?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2】



永历帝和李定国都以大局为重,给孙可望留了很大余地,只要他不打内战,一致抗清,还是秦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孙可望自作主张惯了,称帝之心,如饥似渴,欲令智昏,做了最愚蠢的决定:出兵征伐皇帝、向李定国开战。孙可望当时拥兵二十万,而李定国、刘文秀军队不到五万,所以孙可望认为是占绝对优势,可一战而定。却不知自己一贯高高在上,既不知兵,也不知将,部下兵将不愿火并,而且白文选等大将都认为李定国尊永历为主,名正言顺,对孙可望的分裂内讧,不以为然,农民军中多忠义,对兵将的离心离德,一心想当皇帝的孙可望浑然不知。李定国、刘文秀兵将虽少,却是正义之师。

1657年九月,孙可望大军十四万,连营三十六座,李定国、刘文秀领军三万,分列三营,先发制人,白文选等忠义将领阵前反戈,军士心向君国,很多人见李定国军杀来高声欢呼,战局完全出乎孙可望意料之外,十几万大军土崩瓦解,而且战场上伤亡不多。孙可望仅带亲随逃亡,一路上原部下“各守将俱闭营不纳”,一方面是孙可望不义之战不得人心,另一方面是军中心怀忠义者多,不愿归附从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孙可望痛定思痛,总结众叛亲离的原因,为什么十四万人打不过三万?幡然悔悟,仍有大好前途。因为孙可望这个蠢蛋,同时也是个宝贝蛋,在明清之间举足轻重,如果归明,永历帝和李定国必定欢迎,此人在大西军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归顺可使众志成城,一致抗清。但人性的偏狭是魔鬼,孙可望对随从说:“李定国辱孤至此,当投清师以报不世之仇!”已如丧家之犬,还放不下他的“孤”位,把李定国当成了不世之仇,以致于不分敌我是非,不辨民族大义,做了又一个愚蠢的决定:投降满清。

很多人对孙可望投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当作又一个汉奸投降了。我们看一下前后对比:

1652年,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加之满清将星凋零,才派出了洪承畴经略五省,即所谓的“以汉制汉”。在此之前,谁不知道洪承畴之才,但就是把你束之高阁,只作顾问,皇太极表面上对洪承畴礼敬有加,但并不重用,多尔衮对洪承畴也是言听计从,却只用作幕僚,从来不给洪承畴带兵的机会,甚于防虎。1653年,顺治十年六月,十六岁的顺治已亲政两年,才让六十岁的洪承畴经略五省: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权力极大,一应事务,都可决断,只要事后报闻即可,巡抚、提督、各路总兵悉听节制,兵马钱粮都听调度。这种用人不疑,和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便知清兴明亡之理了。即便满清君信帅能,四年之内,岁费百万,但洪承畴始终毫无进展,看洪承畴1656年三月的奏折中,“将及三年,尺寸之土未恢”。1657年十月的奏折中,“职经略无能,寸土未拓”,也就是说在湖广、两广的军事态势,是两军长期对峙,谁也胜不了谁。洪承畴自己都不好意思耗着了,请求离职回京。为什么洪承畴四年以来,尺寸之功未建?因为南明兵力强!这话很多人会觉得胡说八道,大概算个账就知道:孙可望打内战时挥军十四万,李定国军三万,这还不算跟清兵对峙的边兵,郑成功拥兵不下十万。满清三个藩王南下两广时仅带兵四万!所以兵力一对比就很明显了,洪承畴没有二十万大军,很难撼动南明。尤其是对方有孙可望这样的治国能臣,有李定国这样杰出的军事家,洪承畴一“畴”莫展其实很正常,甚至清廷也没人弹劾、怪罪洪承畴,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南明并不弱。

但是,孙可望降清了!对洪承畴来说,真是天上掉下个宝贝蛋,他知道建功立业的机会终于来了,也不再提离职了,清廷以最盛大的场面迎接孙可望,并封义王。看看满人做事!当初永历朝廷已经山穷水尽成泥菩萨了,孙可望以云南全省、十多万兵力来投,要求封王,永历君臣还在一字王、二字王上纠结不清,还闹出了假秦王的笑话。孙可望感激涕零,把云贵川广的兵马钱粮、山川险隘、军事部署、将领贤愚等内幕情报统统告知,献出军事地图还不够,还聚米为山川之形,跟满清将领演示探讨,可以说,南明没有任何军事机密可言了!孙子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随后的清兵南下、大举进攻,胜负之数已经没有悬念了。把这个兔死狗烹的愚蠢汉奸结局交待完:孙可望风光了半年就受到打压,两年后意外横死,无论是出猎被射死还是被毒死,已经不重要了。

1657年腊月十五,清军三路大军进攻贵州:吴三桂领西路军从四川攻贵州,卓布泰领东路军从广西攻贵州,罗托领满兵与洪承畴的汉兵为中路从湖南攻贵州。并让多铎之子多尼率八旗满兵在后虎视,节制三路清军,大概是防止意外、叛明等。这个多尼,年仅二十三岁,不是满清英雄出少年,而是开国统帅死光了。很奇怪,三路大军都没经过大规模战斗,在1658年五月,便会师贵阳了。这说明两个情况:一是四川、湖南、广西没怎么打全丢了,南明只剩云南一隅。二是南明内部出现问题了,四年对峙,清军寸土未拓,现在没经过激烈战斗都败退了,一定不是李定国的用兵部署,而是孙可望叛变引起的内部分裂,毕竟很多将领都是孙可望旧部,可能会因上次造反受到追究,出现人心离散。而且李定国的长处在用兵,不在治国,应该是在内部治理方面没人能补孙可望之缺,出现了内部凝聚力严重缺失的问题。打仗跟治国有关系吗?关系大了,国强军壮,国弱兵衰,历来如此。

然后,清兵还分三路,继续进攻,目标:昆明,永历。在这样小的空间,清军三路并进,明军就很被动了。但三路阻击无一成功,在局部战场,没一个胜仗,说不过去,山区作战,更利守方,不利攻方,粮草、水源等问题,清军应该比守军更艰难。李定国下令,全军撤回云南,而且昆明显然孤城难守,所以李定国请永历帝移驾,“以避清人之锋”。本来说好了“移蜀”,部分兵将已往四川去了,李定国又改为西撤,而且整个撤退并无有序组织和部署,官员也乱,军队也乱,说明人心乱了。

1659年正月初三,清兵占领昆明,居然未遇抵抗!李定国竟然连一个埋伏都没打。永历帝先逃到永昌,再退到腾冲,已到边界了。吴三桂带领满汉军队逼近腾冲,李定国不愧为战神,在磨盘山小道设伏,共设三伏,并埋地雷,部署如下:“敌尽入,初伏乃发。燃地雷,二三伏乃发。首尾击之,敌尽矣。”吴三桂领军已进埋伏,丝毫未觉,不料有个文官偏偏在这个时候贪生投敌,报告吴三桂有埋伏,吴三桂急令后撤,此时清军前锋已入二伏,明军看到有变,只能鸣炮冲出,把个首尾合击的埋伏打成了混战,可惜之极,否则平西王吴三桂就要在此留下首级!这支清军会全军覆没,片甲无回!李定国挥军冲杀,清军阵脚早乱,伤亡惨重,有固山额真被阵斩,统帅卓布泰的侄子也被当场击毙,损兵折将,丢盔弃甲,撤回昆明。清廷震怒,统帅多尼、郡王、贝勒和很多将领被处罚,东路军统帅卓布泰被革职为民,证明清军此战损失严重。



点击下一个:永历进入缅甸的前因后果,咒水之难 + 永历父子被谁用弓弦勒死?+ 李定国为什么被奉为神?至今祭祀?+ 什么事把凤凰郑成功气死?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18 12: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22: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里的两个小人物,没犯任何错却被活活打死,真是千古奇冤
少读红楼 2024-07-13 发布于上海  |  5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有个成语叫“草菅人命”,意思就是把人命看的如同野草一样,指任意害人性命,滥杀无辜,红楼梦里就有这样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冯渊是红楼梦里的小人物,年龄十八九岁,父母早亡,也没什么兄弟,就守着一些薄产过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上了英莲,其命运也由此被改变。
那拐子贪财,先把英莲卖给了冯渊之后,转手又把她货卖两家,卖给了金陵一霸薛蟠,结果两家就争了起来,薛蟠倚财仗势,就唆使手底下的豪奴把冯渊打死了。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你打死了人,你就要偿命,杀人偿命也是古代公认的法则,但对于贵族阶层,可就不一样了。
薛蟠来自薛家,而金陵薛家,是金陵四大家族的成员,是门子递给贾雨村的护官符上本省极有权势的家族之一,这样的背景和后台,谁敢惹?
也因此,薛蟠对待生命的态度,就是草菅人命,打死一个人对他来说,就如同踩死一只蚂蚁,反正他也不用偿命,也不用坐牢,自有人给他洗地擦屁股。
可冯渊就这么白死了吗?明明不是他的错啊。是他先看上了英莲,而且跟拐子说好了过门的日期,但谁能想到这拐子贪心,偏偏又把英莲卖给了呆霸王呢?

如果冯渊不是无父无母无兄弟的一个人,而是跟薛家一样有权有势,他会被活活打死吗?即便被活活打死,薛蟠就能真的逍遥法外,没事人一样吗?
正因涉案双方在社会地位、阶层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反而给贾雨村之流提供了快速结案的便利。最可恨的是,薛蟠打死了人,不仅不用躲,还继续大摇大摆,招摇过市。
可怜的冯渊,不仅没有娶到英莲,还把自己的小命搭了进去,真如他的名字一般,真真是冤孽相逢啊,可他的冤却无处可诉。
冯渊被打死后,他的家人告了一年的状,但没有人敢替他们做主。毕竟,薛蟠的背景可不一般,他背后站着的不只是薛家,还有贾家、史家和王家,再往大了说,还有其他四王六公!
家人告了一年的状,都没人替他们主持公道,当时的官场有多黑暗,可想而知。而贾雨村刚上任就接了这个官司,这里面的道道很值得琢磨。
贾雨村的这个应天府的官是在贾政从中协助下才做上的,但你以为贾府会白给他一个官儿做吗?要知道,在贾雨村上任之前一年,也就是他到黛玉家做老师的时候,薛蟠就已经杀了人。
贾雨村的上任,是来解决这个“烫手山芋”的,是来给薛蟠擦屁股的。即便门子不提醒,在贾雨村查案的过程中,他也会得知薛蟠的背景,从而做出文中所说的那种断案结果。

冯渊已经没有什么亲属,告状的也只是他的家奴,多赔几个钱自然也就完事了。这样一来,薛蟠自然免于刑罚,继续逍遥法外。
可如果冯渊的父母都在呢?即便都在,他们除了大哭一场,也改变不了早已注定的结局,谁让他们是没有任何后台的小人物呢?
在贾雨村手底下,有冤无处诉最终含冤而死的,不止冯渊一个,后文还有一个小人物,愣是被贾雨村的莫须有罪名给活活逼死了,他就是石呆子。
石呆子的故事是从平儿口中转述的: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诨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得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
贾赦看上了石呆子手中的扇子,让贾琏去买,但石呆子坚决不卖,他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
贾琏无功而返,后来贾雨村知道了此事,“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贾雨村的手段我们都知道,他这是以权谋私,捏造罪名,把石呆子的扇子弄到了手,你觉得他会对石呆子以礼相待吗?当然不会。

以贾雨村的为人,他不仅要给石呆子安上一个罪名,如果石呆子不服,他自然还会给他点颜色看看,唆使手下人把石呆子打一顿,再正常不过了。
平儿都说了,那石呆子不知是死是活,如果只是抢夺了扇子,石呆子会自寻死路吗?应该不会。
石呆子之前也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很可能是贾雨村抢扇时,石呆子不从,且有了激烈的反抗,于是贾雨村就给了石呆子一顿大板子,一直打到他不能动弹,奄奄一息,然后才把扇子抢了过来。
对贾雨村来说,这石呆子也没什么背景,穷的叮当响,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可能家里也就他一个了,要不然,贾雨村再毒,也不敢公然去石呆子家里打人抢扇子。
贾雨村也就吃准了这一点,横竖不管是抢扇,还是打人,反正石呆子就他一个人,自然没人敢帮他说话,就是打死了,估计也不会有人替他出头,更不会有人为他申冤。
石呆子只是因为宁愿饿死都不愿意卖自己的扇子,结果竟被贾雨村随意捏造罪名,甚至殴打致死,直接抢了过来孝敬了贾赦,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如果没有贾雨村,贾琏再坏,也不至于为了几把扇子,把人弄死。对贾雨村的作恶,贾琏说了,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平儿更是直接开口大骂贾雨村,说他是半路途中哪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的确,从贾雨村一上任,就开始制造冤案,为了向贾府交投名状,眼见恩人之女,不尽没有出手搭救,反而胡乱断案,把英莲推入深渊,替薛蟠洗白。
到抢夺石呆子的扇子,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跟贾家搞好关系,不惜将石呆子打死,抢夺了他的扇子送给贾赦,真的是草菅人命,罪大恶极。
冯渊和石呆子,也真是可怜,自己明明没犯什么错,明明都是老实巴交的小人物,结果都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只因自己手里有贵族阶层想要的东西,自己不给,人家就打就抢,两条人命就这么被活活打死,真是千古奇冤。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7:11 , Processed in 0.0689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