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4|回复: 0

邢岫烟:袁崇焕““己巳之变”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发表于 2022-5-26 13: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发于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无障碍写文章

登录




邢岫烟:袁崇焕“通敌”吗?+ 邢岫烟与薛李两家来京:己巳之变!+ 凤姐、贾母来芦雪广做什么?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冬至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5】

10.18 邢岫烟:袁崇焕
上节解读林红玉时说到,袁崇焕被“磔”,是皇太极使反间计?还是袁崇焕“通敌”?红楼梦是从两方面都抓特征来刻画人物。但对林红玉的刻画,主要是滴翠亭薛宝钗皇太极使反间计,对袁崇焕是否“通敌”的特征,从林红玉这个角色没有充分反映。
所以红楼梦中又专门设计了一个角色,来反映“通敌”的袁崇焕:邢岫烟。邢岫烟跟薛家结亲,这“通敌”太明显了!但请注意,因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谋之于凤姐儿,贾母去瞧凤姐儿时,凤姐儿便和贾母说,是贾母硬作保山,邢夫人“将机就计”便应了。这事老太太是主亲,还有一位媒人是尤氏,这两位可是万历帝和隆庆帝,那么能说邢岫烟是私通敌国,真的“通敌”吗?还是模棱两可!既刻画了此人“通敌”的明显特征,又不做定论,高!真高!
而且,注意邢夫人“便应了”之前的“将机就计”,“将机就计”是从“将计就计”这个成语化来的,也难说有什么错,但对“计”的强调却是很明显的,还是强调了袁崇焕“通敌”事件中:有“计”。红楼梦中,这种用字精微之处很多,很妙!从反面解味,更妙!
其实邢岫烟一出场,一作诗,就亮明了是袁崇焕:
先看邢岫烟出场,注意“来京”的几拨人马:
丫头们说“来了好些姑娘奶奶们”。
宝钗笑道:“我们薛蝌和他妹妹来了不成?”
李纨也笑道:“我们婶子又上京来了不成?”
首先强调了两拨:薛宝钗家的人,和李纨娘家的人。
邢岫烟一家是跟王家“一处来了”,李纨家的人是“半路遇见”,薛宝钗家的人是“随后赶来”,为“随后赶来”找了个什么理由呢?“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可是一到贾府,就再不提发嫁的事了,过了两三年,到八十回也不提发嫁,跟薛宝钗一样,来贾府就不走!
主角儿林黛玉的反应呢?“不免又去垂泪。”黛玉崇祯帝垂泪!
50回芦雪广联诗前后这几回,同样穿越了几十年好几件事同时在描述,其中明显就有“己巳之变”,前文在崇祯的历史中做过介绍。皇太极攻不破袁崇焕的关宁防线,只能绕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的骑兵为向导,突袭明长城蓟镇防区的龙井关和大安口,从喜峰口破口,直趋北京城。袁崇焕亲率关宁铁骑,千里赴援,抢先赶到北京城外,拼死打退清兵之后,袁崇焕却被下狱,终以通敌谋叛之罪被凌迟。
到京来贾府的三拨人马:
李纨孝庄娘家的婶子,带着两个女儿李纹、李绮,孝庄是蒙古人,反面看这拨是蒙古人马,为清兵做向导的蒙古骑兵。
薛蝌和他妹妹薛宝琴,是薛家满清的人马。前文解过“真真国的女孩子”,女真,就是“外国美人”薛宝琴。
以邢岫烟为代表,跟王家一处来的人马。前文解过贾史王是一家,这路是朱明自家人马,便是袁崇焕率领的关宁铁骑,也确实分了两路,由平辽总兵赵率教率领四千骑兵,日夜奔驰,急救遵化,却被皇太极埋伏打援,全军覆没。这路官兵,包括大将赵率教,全部壮烈牺牲。
所以放在“己巳之变”的历史背景下看来京的这三拨人马,就很清楚了,也才能理解“半路遇见”、“随后赶来”这些原文用字的精妙。
他们来后发生了什么事?一场大雪!
我吟一句诗,一句词:
一诗:雪满山中高士卧。
一词:壮志饥餐胡虏肉!
不用多解释,能看长文到此的朋友,自然懂得“雪满”,和为什么在“芦雪广”吃“鹿肉”!
重复了6次“鹿肉”!重复了8次“芦雪”!“芦雪”入了回目。
湘云说“腥膻”,回目中用字也是“腥膻”!
张煌言临刑感叹:“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
大好江山,沦于谁手?
“己巳之变”发生在什么时间?崇祯二年的十月,至次年正月
看看这几拨人来京时间:前一回香菱学诗,写的很清楚,薛蟠是十月十四日出行。薛蟠去哪儿了?金陵,南京!明朝是双京制,南京也是一个京城,其实这个提示已经很清楚了:薛蟠多尔衮去了“京城”。然后这帮人也来到“京城”,过了几天,一场大雪,“芦雪广”联诗,诗中的“龙斗”,大家自己去看,这里不解诗。然后薛姨妈来贾母处,一张口先说:“好大雪!”说请老太太赏雪的话,贾母笑道:“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呢。”
庚辰本:忽见雪(【雪】改作【薛】)姨妈也来了,说:“好大雪!”
注意老太太的话:
这是十月里头场雪,很清楚:这是十月。
还有,老太太提醒读者:“下雪的日子”!
为了强调“下雪的日子”,凤姐儿和老太太合伙儿说了段相声:
凤姐儿笑道:“姨妈仔细忘了。如今竟先秤五十两银子来,交给我收着,一下雪我就预备下酒。姨妈也不用操心,也不得忘了。”贾母笑道:“既这么说,姨太太给他五十两银子收着,我和他每人分二十五两,到下雪的日子,我装心里不快,混过去了,姨太太更不用操心,我和凤丫头到得了实惠。”凤姐将手一拍,笑道:“妙极了!这和我的主意一样。”后面还有让众人“笑倒在炕上”的话,不多赘述。
“不用操心”,“不得忘了”,“心里不快”,“混过去了”,在说什么?“下雪的日子”!----妙极了!
作者通过重复、笑话等多种手段,一直在向读者强调:这是十月!下雪的日子。
也多次重复强调:正月!
吃“鹿肉”,平儿也来了,写的很清楚:“凤姐打发了平儿来回复不能来,为发放年例正忙”。
“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凤姐又来了!来干什么?
凤姐儿又问:“你们今儿作什么诗?老太太说了,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顽笑。”众人听了都笑道:“可是到忘了,如今赶着作几个好的,预备正月里顽。”
重复“正月”:“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正月里顽”。
注意第三个“正月”:贾母也来了!贾母来说什么事?
贾母因问作何事?众人便说作诗。贾母道:“有作诗的,不如作些灯谜,大家正月里好顽的。”
贾母又说“灯谜”,“正月里好顽”!
所以,“正月里作灯谜”,这句话本身就是谜语,谜底是:正月!
己巳之变:十月到正月。
凤姐不识字,竟然作了一句诗!而且是“芦雪广”联诗的第一句!
这显然是个很大很大的异常。凤姐儿笑道:“我想下雪必刮北风,昨夜听见了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
重复三次“北风”!北、风,都是满清关键字。“北”是“北方”,“风”指“清风”,“下雪”必刮“北风”,凤姐说的很直白了。
芦雪广联诗,凤姐儿跑来,就说了重复的“正月”,和重复的“北风”,然后就走了,所以凤姐儿的来意,太明显了。
说到诗句,有人又要说“红楼梦中时间混乱”的话,这里反面解读的“十月到正月”的“己巳之变”的说法,恐怕靠不住,为什么?因为诗句明显写的是“冬至”:
“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之极,太阳到南回归线,所以是北半球的中国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日,太阳回头,向北移动,北斗七星的斗柄也开始向东转,所以说“阳回斗转杓”是冬至的标志。
“葭动灰飞管”,更是古代用律管测量冬至时刻的特有方法,把芦苇茎里的膜烧成灰,放入律管,“气至者灰动”,到冬至节气,阳气初生,里面的灰就会飞起来。我们祖先的智慧,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杜甫的诗《小至》,有“冬至阳生春又来”,“吹葭六管动浮灰”之句。所以,葭管飞灰,便确定是冬至。
冬至是十一月的节气,并非十月。联诗完后,贾母却说是“十月里头场雪”,这不是时间混乱吗?要是放在“己巳之变”的崇祯二年,冬至也是十一月初七日,跟老太太说的“十月”不是矛盾吗?
这就是我们从正面读红楼碰到的很多很多问题之一,从正面找不到合理答案,只能得出“红楼梦中时间混乱”的结论。
答案还是在反面!或者说这些问题只有在反面才能找到合理答案。
看“己巳之变”的几个重点时间:
  • 十月二十七日,清兵攻破喜峰口。
  • 十一月初一日,京师戒严。
  • 十一月二十日,清兵到北京城下。
  • 十一月下旬,德胜门、广渠门、左安门外激战。
  • 十二月初一日,崇祯帝逮捕袁崇焕。
很明显,北京城下的双方激战,正发生在冬至后的十一月。所以双方斗诗,说“阳回斗转杓”,阳回了斗柄转了,显然是过了冬至日。
所以,“十月到正月”,指出“己巳之变”;“阳回斗转杓”的时候,“龙斗阵云销”,是发生在“京城”的“龙斗”。反面看这些事件、时间、人物等,才没有问题。只在正面、曹家的沟沟坎坎里,再下功夫也没用!大方向错了。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3:30
红学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小说)




​赞同 3​​2 条评论
​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2-8 04:28 , Processed in 0.0704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