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V哥掰谎//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300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19: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cnhk121

2014-05-26 16:33
5206楼  


兢兢业业的经营国库,协助袁崇焕组建关宁边防军,无论是粮草还是兵甲,从来不缺,使得关宁军成为明末最后一支可以依赖的军队的人是谁?魏忠贤!!

况且,阉党一向无法超出皇权。阉党擅权时间不长。何况对于魏忠贤来说,东林党是要将他置于死地。现在我们从文献中实在是找不出魏忠贤是否做过什么祸国殃民的事情(我翻遍了和明朝末年有关的史书,除了党争,我看不到别的。)反倒是接连起用能臣,比如袁崇焕(此人是否能臣争议太大。)赵南星等。

=======================================

袁崇焕竟然是阉党一派起用的................

以前受影视作品误导太大, 竟然以为袁崇焕是东林党一派, N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300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19: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5-26 16:34
5211楼  


于是我们不得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条批语会出现在黛玉和宝钗的判词后面呢?既然是要告诉我们第五回判词借鉴了《推背图》的写作手法,那为什么这条批语不放在第一个判词附近,也就是晴雯的判词前面呢?或者为什么不放在最后的一个判词边上呢?这值得思考。我个人认为,这条批语放在这里是在向我们暗示:黛玉或宝钗的判词中的含义很可能跟《推背图》中的内容有关,所以特意提醒于此。或者说:如果你看不懂黛玉或宝钗的判词,可以到《推背图》中找答案!果然不出我之所料,我们可以在“金圣叹”批著的《推背图》中找到非常重要信息,在其他版本的《推背图》中也找到了类似的内容,大家请查看一下“金圣叹”批著的《推背图》的第二十七象,会有下面这张图,而这一象中的“谶”和“颂”我就不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搜一下。



《推背图》的第二十七象是暗藏的是“大明建国”含义,我们看这张图上在空中有两个圆圈,下面有一棵树,树上垂下一个带状物,也有人说是把“曲尺”,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两个字谜,上面的两个圆圈是指“太阳”和“月亮”,“日”“月”合起来是一个明朝的“明”字,这正如史湘云在第四十回里说的:“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本意!而树上垂下一个带状物或曲尺,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指的是姓朱的“朱”字,因为“朱”字是一个“木”字上“悬”一个“带状”物或一个拐弯的“曲尺”组成,所以《推背图》第二十七象图中隐含“明”字和“朱”字,自然是指“大明建国”!这早已经是公认的定论了,从明末清初的时候大家就认可了这一结论,并非今天我是自己的杜撰,大家不信可以去查看相关研究资料,肯定得到的是相同的答案。

而将“朱”、“明”二字以这样猜谜的方式隐在图中确实非常有创意!中国古人真是太有智慧了!于是我们惊奇地发现《推背图》这一象跟这句“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所描述的惊人的相似:“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是一个字谜,它就是姓朱的“朱”字!而判词中的“玉带林中挂”指的是象征着上吊而亡,这两个猛一看象是很相似内容的两句居然隐含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而我们再想想:古今中外有哪位姓朱的是上吊而死的呢?所以判词中的这两个铁证完全可以确定黛玉所影射的历史原型就是崇祯皇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300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19: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颜素色

2014-05-26 16:56
5244楼  


————————————还是隔壁楼搬的——————————————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关于“三春去后诸芳尽”

《红楼梦》中多次使用“三春”的提法,什么“三春争即初春景”,“三春去后诸芳尽”,很少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好多奥妙的。

首 先,“三春”的提法本身就有问题,贾府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合称贾府“四艳”,应该是“四春”,作者为什么偏偏要说成“三春”? 其次,“初 春”是元春,是皇妃,探春预示可能做王妃,说她“争即初春景”还可以理解,可是迎春、惜春决没有“争即初春景”啊,作者为什么把“三春”一网打尽啊? 要 搞清这个问题,在乾隆朝上恐怕还是找不到答案,作者的真实意图恐怕还必须到南明 历史 背景中去搜寻才行。

读过《春秋》的学者 都知道,孔夫子是用“春王正月 ”来表示王族的正统身份的,《红楼梦》作者让元春取名用“春”字,并且说她生在“正月初一”,“命大”,目的不外乎暗示她 代表着正统王朝。 南明时期的江南,先后出现了福王政权、唐王政权、桂王政权,这三个政权都先后称帝,可以影射为“三春”。除掉“三春” 外,当时还有一 个鲁王监国政权。所谓“监国 ”,就是以太子的身份管理国家大事,并未当皇帝,所以名字虽然也有春字,但不入“三春”之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300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19: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a7254162

2014-05-26 17:37
5296楼  


王熙凤的批词,“一从二令三人木”,用得是拆字法,“人木”即休字,王熙凤应该先是被休,然后才有哭向金陵事更哀,与魏忠仁的情况相符,他先是被赶出朝廷,赶出朝廷才是悲哀的开始,更悲哀的是对头趁机发难,逼得他自缢。置于作者用一二三这几个数字,主要是应民间俗语:“一哭二闹三上吊”,也就说魏忠贤是自缢身亡。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MilianTadzio

2014-05-26 17:38
5297楼  


楼主

金圣叹批评的《推背图》中,讲到天启年间时说:

“一男一女 断送人国”

金圣叹:“此象主天启七年间,妖气漫天,元气受伤。一男一女指魏阉与客氏而言。魏杀客氏,客氏熹宗乳母,称奉圣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300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19: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37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放纵的生而为人

2014-05-26 18:54
5379楼  


-----------------------------

@谢不许北国居上 5627楼 2014-05-26 18:45:02

呵呵。

你家里人闹矛盾打起来了,两败俱伤,这时候我带一帮人闯进你家,杀了你父母,轮奸了你妻女,霸占了你的宅子,把你的兄弟姐妹当牲口一样使唤,,此时你非但不能怨恨我,还应该感谢我,因为我给你家带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狼性,,

你家人被我残杀被我强奸,这事不能怪我,只能怪你自己,谁让你家闹矛盾,让我有机可乘的。

这就是蛮夷的想法。

蛮夷就是蛮夷,几百年过去了还是蛮夷。

......

-----------------------------

自省可以改变现状,仇恨可改变不了什么。当然我没说仇恨不对,我只是觉得仇恨没有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300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19: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5-26 20:26
5447楼  


黛玉真的是在影射明朝的末代皇帝吗?太让人难以置信了吧!你如果了解明末的历史,你马上就能想明白,其实这两个人的身上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先看一下崇祯皇帝朱由检儿时的经历:

朱由检(1611年-1644年),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母为淑女刘氏,不到五岁即丧母,被先后寄养在“西李”和“东李”家里,因从小寄人篱下,所以从小养成小性、多疑、谨慎、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十岁丧父,到了1627年他的皇帝哥哥朱由校病逝,而又没有留下子嗣,所以他受命继位,而他从小因丧母不幸的经历而形成的性格,严重地影响了他后来管理国家的时的所作所为,也是大明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惊奇地发现,朱由检的童年跟黛玉真的很像!黛玉是六岁的时候母亲去逝了,之后被寄养在亲戚家里,也就是书中第二回的《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的故事。十岁左右的时候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去逝了,她成了孤儿,黛玉也因为从小寄人篱下的经历养成了小性、刻薄、多疑的性格,这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这是不是太让人震惊了?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要突出地描写黛玉这样的性格。

于是我忽然领悟到:《红楼梦》这本隐写明末的史书中所记载的真正的历史是从朱由检丧母正式开始的,这一年是1614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二年!这一点很让人吃惊哟!也非常巧合,因为今年是2014年,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丧母400周年整!自然也应该是黛玉进贾府400周年整,也就是说《红楼梦》中所记载的正式历史是正好从400年前开始!时光如梭,400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正确地解读书中的这段历史,让人非常激动和感慨!

《红楼梦》中隐写的明史始于1614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我们这些红学爱好者真的应该好好地纪念一下,如果搞一个“纪念崇祯丧母400周年的活动”恐怕有些不妥,但搞一个“黛玉进贾府400周年纪念大会”还是应该可以的!建议有兴趣的“红学”爱好者选定一个日子,组织一下,我建议活动地址选在北京的紫禁城,活动的主题是:沿着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在故宫里走一遍,重点体会一下一进大门以后走“一射之地”的距离这部分内容!同时我也建议故宫管理部门开辟一条“黛玉进贾府”的游览路线,游客可以像黛玉那样乘坐轿子重温这一场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300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19: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5-26 20:26
5447楼  


黛玉真的是在影射明朝的末代皇帝吗?太让人难以置信了吧!你如果了解明末的历史,你马上就能想明白,其实这两个人的身上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先看一下崇祯皇帝朱由检儿时的经历:

朱由检(1611年-1644年),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母为淑女刘氏,不到五岁即丧母,被先后寄养在“西李”和“东李”家里,因从小寄人篱下,所以从小养成小性、多疑、谨慎、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十岁丧父,到了1627年他的皇帝哥哥朱由校病逝,而又没有留下子嗣,所以他受命继位,而他从小因丧母不幸的经历而形成的性格,严重地影响了他后来管理国家的时的所作所为,也是大明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惊奇地发现,朱由检的童年跟黛玉真的很像!黛玉是六岁的时候母亲去逝了,之后被寄养在亲戚家里,也就是书中第二回的《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的故事。十岁左右的时候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去逝了,她成了孤儿,黛玉也因为从小寄人篱下的经历养成了小性、刻薄、多疑的性格,这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这是不是太让人震惊了?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要突出地描写黛玉这样的性格。

于是我忽然领悟到:《红楼梦》这本隐写明末的史书中所记载的真正的历史是从朱由检丧母正式开始的,这一年是1614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二年!这一点很让人吃惊哟!也非常巧合,因为今年是2014年,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丧母400周年整!自然也应该是黛玉进贾府400周年整,也就是说《红楼梦》中所记载的正式历史是正好从400年前开始!时光如梭,400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正确地解读书中的这段历史,让人非常激动和感慨!

《红楼梦》中隐写的明史始于1614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我们这些红学爱好者真的应该好好地纪念一下,如果搞一个“纪念崇祯丧母400周年的活动”恐怕有些不妥,但搞一个“黛玉进贾府400周年纪念大会”还是应该可以的!建议有兴趣的“红学”爱好者选定一个日子,组织一下,我建议活动地址选在北京的紫禁城,活动的主题是:沿着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在故宫里走一遍,重点体会一下一进大门以后走“一射之地”的距离这部分内容!同时我也建议故宫管理部门开辟一条“黛玉进贾府”的游览路线,游客可以像黛玉那样乘坐轿子重温这一场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300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19: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Sana

2014-05-26 23:36
5643楼  


关于薛宝钗是蒙古。(手机敲字,如有不妥请谅解)

薛宝钗是在薛蟠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后,和母亲,宝琴、薛藩一起到荣国府住下。

宝钗一直带着一个金锁,黛玉因金玉良缘的说法常常暗讽刺宝钗,警告宝玉。

这里,黛玉是崇祯、宝玉是玉玺

我在查蒙古史的时候发现,蒙古和明朝也是心怀芥蒂,明蒙之间长期对立,积怨甚深。

那么崇祯时期蒙古那边是什么情况呢?

说到蒙古,就不能不说“黄金家族”这个叫法!是不是和宝姐姐的金锁相应了?!

那我们来看这段历史,明亡是1644年,在这附近

1603-1634年林丹在位,

他的祖父叫做布延薛禅!!!!

林丹汗力图重建统一,联合明朝抗击后金。(林丹接手蒙古的时候蒙古分裂,如同宝钗的病,她说是娘胎里带的热毒”)

蒙古的结局:努尔哈赤攻打明朝辽东,夺取辽东势力后开始打蒙古。蒙古右翼科尔沁联手清八旗把林丹汗赶到了漠西(青海),之后,林丹汗死于瘟疫。

1635多尔滚招降林丹汗妻子和儿子,蒙古汗位至此断绝。

1636蒙古十六部49个领主聚沈阳,认皇太极为汗。

不到十年后,明朝崇祯也自缢而亡。

私认为

金钗雪里埋。是血、不是雪啊!

是说蒙古也被血洗埋于黄土啊!

------手机敲字,更多内容以后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300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19: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飞萤

2014-05-27 00:04
5668楼  


@espn16500 5809楼 2014-05-26 22:09:14

为东林党立正史

=====

说到东林党人,都要从顾宪成说起,是他重建了东林书院。但从他的学问师承上来说,有必要再往前扒一扒,上溯到王阳明,顾宪成最先学的是王阳明,颇有心得,但后来渐渐发生变化,对王学有许多不满,最后归宗程朱理学,完全抛弃了王阳明的心学理论。此外还要朝后扒一扒,王阳明有许多徒子徒孙,如王艮、王畿、罗念芳等人,将王学进一步发挥,明朝亡了,黄宗羲顾亭林等人感于亡国之痛,在文化上深挖根源,憎恶王学末流游谈无根,在学问上黄、顾都是继承程朱理学,批判心学之弊,黄宗羲后辈参与修明史,把亡国的原因都归结到王阳明弟子身上,而对东林党人大加褒奖,所以东林党人在史书中个个红光满面铁骨铮铮,给后人都是一幅正人君子的形象。

秀才造反十年无成,不过东林党人可并不都是书呆子,他们都是官僚,有的官职真的不小,在礼、吏、刑、工、户等部都有任职,在身价上看都属于缙绅阶层,许多人压根就不是寒门之士。顾宪成就做过吏部员外郎,《围城》中嘲笑韩学愈做官不成改教书时说“……官做不成,亏得做官的人栽筋斗,宛如猫从高处掉下来,总能四脚着地,不致太狼狈。”顾宪成就是被罢了官回老家无锡讲学授徒的,并通过积极奔走,获得当地官员的支持,加上募捐修建了东林书院,顾宪成兄弟就带头捐了二百二十两银子。后来东林党人遭阉党迫害,许多人被抄家,家中的小金库着实叫人刮目相看。

后人曾有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明朝亡于东林党,原因是这帮球人不交税。不交税的结果是国库空虚,军队没有军饷,以致兵败如山倒。这个有一定道理,当时明朝江浙一代商业发达,这里徽商、闽商都在此一代活动,东林书院座落在无锡城东,而当时苏州无锡就是纺织业的中心,但总体上看商人并没有独立的地位,只是一种附庸,民间手工业就像肥羊,膘肥了等待的就是苛捐杂税,当时皇帝派往各地的矿监税使就是一把雪亮的刀子,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民间商人自然谋求社会上的同情与支持者,在当时执东南文化之牛耳的东林党人就成了江南工商界的代言人,他们一大举措就是多次上书抵制税收政策。

东林书院真正鼎盛时期也就是头七年,之后人数减少,很多人都投入政治斗争中。既然是书院,那么免不了有人要问他们讲学讲的是什么内容,据史料记载,书院中老师开始对学生常讲的就是立志,志存高远,“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天下为己任。不过说句不客气的,顾宪成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多少原创性,他们讲的就是程朱理学,这最早的要数到孟子“生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也”的套路,讲的就是君为臣纲之类的说教,发挥到极致,平时吃饭睡觉都要和道德伦理拉上关系,把个好好的孔子学问搞的剑拔弩张旗帜鲜明,像一根筋似的。所以就不难理解,这帮君子拿起书本个个满腹经纶,可在朝廷上却投身到各种你死我活的党争中挣得头破血流。人家张居正父亲去世没有奔丧,这是个人道德问题,这帮球人总要借题发挥上纲上线,站在道德制高点一顿狂咬,张居正被整的狼狈不堪。人家神宗选皇家继承人,立长还是立幼,本来就关你屁事,但不,东林党人总要插一杠子,顾宪成说什么“太子,天下本。预定太子,所以固本。是故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电影《十月围城》中有一场戏,阎孝国对恩师杨少白怒吼:“就凭你们几个开个会游个行就能救中国?”“见血就晕,这就是你们的胆量?!你们若是成功了,国家必亡!!”那真是掷地有声。这帮球人最大的功绩就是参与宫廷废长立幼这些破事,再不然就是党争,斗倒了昆党斗宣党,斗玩了齐党斗阉党……顾宪成虽然反对阳明心学,但一直将王阳明尊为一代儒豪,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人家文治武功样样精通,破得心中贼也破得山中贼。不像东林党人就会道德说教,讲白了就是路线斗争,最后道德的口水遇上阉党的棍子,一个个屁股打得稀烂,苦心经营的东林书院也被拆成一片瓦砾。

2013-5-7

猜你喜欢换一换

·我说

·叫人怎么说呢?

·你说什么?。。。

·---《说什么呢。。。》---

·说说你在离版最想骗的人是谁?

·说说

5094360

离线

宏玉 [角落] [飞语] 发表于:13-06-16 11:15 [只看该作者] 第2楼

魏忠贤也就杀了几个东林党的腐儒,就背了千古骂名,

其实魏忠贤当权的时候给老百姓还是做了不少实事的,灾区减免税收,

重工商,海贸.魏忠贤时期,浙江一年茶税20万两白银,

当时很多人给魏忠贤立生祠,魏忠贤的权势当然是主要原因,

另外还因为魏忠贤确实做了些能摆上台面的好事.

东林上台之后,只见到处拆台,在灾区清缴积欠,增税,简直是绊了脑壳,

同时减免工商税,浙江一年茶税12两...对的,就是从二十万减免到12两,

东林党不是群脑残就是群废物,征税的后果严重,农民造反,不但国亡,而且天下亡.

垃圾一样的东林......

请问矿监关农民什么事?

所谓矿监抢夺土地,那些土地难道是贫雇农的?

这些东西都是有产者的!他们代表的是官商阶级。

而且现在矿产还是国有呢。

当时收矿税有错吗?

就像今天的小煤窑,不该治理么?

骂魏文盲也要看和谁比,和于谦张居正比,怎么骂都正确,和东林党比,特别是明末的东林党,那是在侮辱魏文盲,魏文盲爱钱爱权,却不是个蠢货,东林党就是一群代表官商阶级的腐儒加蠢货.

关键是明末东林党是投降派的代表,恬不知耻的跑到满清去修史,

投降时,扔下的牙板堆成了山

不对...不是恬不知耻,他们还是知道的,不过按照东林党魁钱谦益所说,

跳水殉国水太冷,死不得.还是做奴才来得便当.

于是我们现在看到史书上统统是高风亮节的东林,

于是...东林误国专权就变成了众正盈朝,呵呵...就是这样传奇...

谁修的满清《明史》?东林党也 《明史》出于东南文人之手,于江浙文人尤其是东林党人多立佳传。自明嘉靖以后,内阁柄政大臣,多为东南缙绅所操持,一脉相承,当时谓之“传衣钵”。《明史》对党籍中人,言之刺刺不休,与其他方面人物相比,记述不均,因之是非亦难得其平。所以,在明史里面,你看到的东林党就像孙猴子一样精彩!

这就是现在大多数人对东林党的映像来源.

-----------------------------====================================

很厉害,以前@青云证道 说明亡主要责任在于心学。我觉得很奇怪。

或许王阳明的想法太超前了,但阳明子基本上讲清了,实践,诚明,人人皆可为圣。

黄宗羲不是提出一个黄宗羲定理吗,那明显就是通货紧缩的问题,通俗讲通货紧缩就是经济危机,很危险哦,但是历史一瞬间就没有给黄宗羲舞台了。

王阳明之要在于实践,心学、唯心主义无非一个方法论,认识论,,,

……

三百年后,有一个人重拾实践,迫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搞了一场文革,打了纸上文人知识分子几大耳光,这个人人就是毛泽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300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20: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sy123 6138楼 2014-05-27 11:20:11

那这开头的何等气势磅礴的底气怎么来的?我听听解释就好了,不喜欢刷屏

-----------------------------

1. 前 言

2008年8月底,一位安徽阜阳的朋友在网上公布了自家收藏的《石头记》八十回之后的内容,并在小范围内传播。此本与“程高本”后四十回完全不同,其内容过于离奇,引起了争议,由于它完全颠覆了当今“红学”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所以不少看过的人对其持怀疑态度。但如果你具有一定的“探轶”学基础就会很快意识到这应该绝对是个“旧时真本”!通过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个本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关于《石头记》的几乎所有疑难问题!这也应该是三百多年以来“红学”史上最重大的事情!

乾隆年间有一位名为“富察明义”的人留下《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作为较早的正面提到《红楼梦》的资料,一直备受红学界的重视,专家家们都相信他看过全本《石头记》,其中一首诗中写的“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应该说这是证明此本为真本的铁证!也就是说《葬花吟》实际上就是黛玉之死的真实写照,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个本子上的黛玉之死能够跟《葬花吟》完美地吻合!大家可以在第九十七回的“回末点评”里看到我对这条铁证的详细分析和论证,相信绝对会令你很信服的!

从公布的照片来看,此本封面上写着《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字样,全书一百零八回,一共十二册,每册九回,书中有很多红色的批语。藏家称前八十回的内容也有大量的异文,而且有很多批语是其他抄本上所没有的。我跟藏家取得了联系,得到了内容最全的后二十八回的文字,还了解到更多的细节!

这个本子最大的特点是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前八十回中的伏笔和批语相当的契合,还有很多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伏笔也都呼应得相当好,这让人非常振奋!但由于目前这位藏家拒绝公布善本,所以现在还无法请专家来鉴定其真实性,这是非常遗憾的!

而该本最“离奇”的部分就是贾家败落的故事,讲的是贾家被皇帝抄家以后又遭到了流寇的洗劫,宝玉被人绑架到“嶽神庙”,贾家的人一个个都被杀死了,林黛玉成了贾府最后的一个主子,却中了反间计错杀了有功之人小红,导致贾府被一股流寇攻陷,黛玉只好上吊自杀,很快另一股流寇又将这股流寇打跑,并占最终领了贾府。这段内容异常惨烈,与前八十回的风格迥异,然而如果仔细分析这段故事,就会发现这是在影射“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那段历史!第一股流寇象征着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另一股流寇象征着满清,小红象征着袁崇焕,黛玉上吊影射的就是崇祯皇帝之死!大家都知道《石头记》里有很多谐音,比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谐音是“原应叹惜”,“甄士隐”的谐音是“真事隐”,“贾雨村”的谐音是“假语村言”等等,而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谐音就是“家亡血史”,也就是国破家亡的血泪史!

藏家透露,在《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第一回里多出一段内容:

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风月宝鉴》,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

另外,在全书的最后,还有一段这样的文字:

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应该说,这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红学”内容!也帮我们解决了长达三百多年关于作者的难题!原来本书有两个作者,最初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一提他的《圆圆曲》中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二句,可以说无人不知!

此书确实存在每九回一个故事单元的特点,我们从《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八十回以后的内容可以看到,这个规律也严格地遵守着,这也是鉴别其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该书最初由吴梅村定名为《风月宝鉴》,而且“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根据明清小说抄本的字数估计,应该大约二十万字左右,这与现在我们看到的百万言的巨著确实相差很大。并且这个初稿的内容“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

吴梅村于1672年去逝,从“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这句我们可以猜测,《风月宝鉴》应该大约成书于1657年到1672年吴梅村退休在家的这段时间里,而从“闲置几十载”这句和“甲戌本”上“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批语可以推测最终的增删润色应该大约是在1690年以后10年左右。从“临终托诸友保存”和“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我们可以看出,至少二次加工润色的过程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是个集体创作的过程。

“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这句说明,写这段文字的应该就是化名为“曹雪芹”的人,此“曹雪芹”绝非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曹雪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15 20:14 , Processed in 0.0614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