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V哥掰谎//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72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8: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SONYBMG

2014-11-18 13:26
15785楼  


另外,藏家也多次在癸酉本讨论群里说了他的猜测:吴梅村很可能只是一个幌子,红楼梦是化名曹雪芹的皇族后裔的原创,有个创作团队给作者做参谋。红楼梦的著作权很可能跟吴梅村没半毛钱关系,作者最多只是向他致敬,像借鉴金瓶梅一样研究过他的作品。既然这样,那这条批语就没必要细究了,托辞而已。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11-19 07:08
15786楼  


吴梅村与“东林党”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对以前公布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融入了不少新内容,应该说更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

《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实在是太多了,在前八十回中几乎跟宝、黛、钗不相不下,甚至感觉还要多些,而我也找到了很多证据来证明她是在影射位高权重的魏忠贤,应该说这些都是相当令人信服的,而且我还有不少证据没有公布出来,这些都很能说明问题。听说有人看了这些强有力的证据以后居然还死活否认王熙凤是在影射魏忠贤,那看来是彻底不开窍了。

其实《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对吴梅村的隐写也不少,甚至可以说这些暗示的内容量与王熙凤不相上下,这是以前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的,而且这些内容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能看出来,这一点非常可惜。为此我写了大约十万字的文章,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可还是感觉一由未尽,这些我会在合适的时机公布出来的。这些不但说明《红楼梦》与吴梅村关系重大,更证明他是最初草稿的起草者。

有不少人看了《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批语,以为主要是吴梅村写的,而后来的人们只是简单地进行了增删而已,也就是说曹雪芹的十年苦功只是做些简单的修补,这么点工作量就花了十年的时间那性价比可够差的,其实这种想法是极大的错误,为什么呢?因为无论从他的写作才能还是自己的身份来说,他写的内容都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不得不提一下吴梅村与“东林党”的关系。

明末的时候“东林党”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是从万历年间开始的,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东林党”有几大特征,一个是它是“朋党”,就是完全凭关系的团体,但又没有严格的组织,这与政党不同,但又影响力非常大,感觉似乎有些黑社会的意思;另一个特点是主要以江浙一带的文人主,当时那个地区的文人如果不与“东林党”有瓜葛,那多半是混得不好。所以那个时候在江浙一代的文你想混得有个模样,必需要要找一位“东林党”的人做老师,成为你的靠山,这样你才有可能出来混,也就是说可以认为那个时候江浙一代的文世界是“东林党”人的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72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8: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头条〗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舞文弄墨 6023332  21426        打开APP





V哥掰谎 楼主

2014-11-22 10:01
15801楼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对以前公布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融入了不少新内容,内容更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后二十八回一共有大约将近23万字,平均一回大约8100多字,而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前八十回平均每回大约才7400字,居然差多么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觉得可能性有几种,一种应该是在传抄的过程中被抄丢了,二是可能书页有破损,我相信这样的情况应该非常多。从我介绍过的吴克岐写的《犬窝谈红》一书介绍的异文来看,至少也得有几千字以上的遗漏,这还是我们能知道,肯定还有不少我们根本无从得知得的,这实在是太可惜了,也让我们能够看到的信息量大打折扣。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此书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删节工作,这不是“程高本”出版之前那段时间进行的,应该是在成书之后不久,我个人严重怀疑在1710年前后。应该说在前八十回被删改过这种迹象还是很多的,比如我们感觉很奇怪的是茜雪这个角色的突然消失,书中并没有介绍,而是后来我们听一些人在聊天的时候时候无意中提到的,而真实的离开过程却不得而知,让人莫名其妙。再比如在第三十四回里宝钗说过这样一句话:

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

可我们也没有看到有这样的情节,只能猜测在第九回茗烟大闹学堂的时候,薛蟠可能因为秦钟与人争风吃醋甚至大打出手,看样子闹得还挺凶。老薛可够生猛的,当年为了香菱打架打死过人,而后来又因为好男风为了秦钟而打架,又被柳湘莲暴打一顿,男女通吃,口味极重。我相信还有很多内容被删掉过,多半是因为写得过于刺眼,有被清政府请去喝茶的可能,所以为了它能流传出来,藏书人只好忍痛进行了这次删改,相比之下,这个《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也许是这次删改之前的本子,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可实在是太了不得了。这样看来,现在看到的前八十回本身就是个删节本,我们这些后人太不幸了。而后来高鄂和程伟元又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删节,所以这样看来,《红楼梦》的命运真是多灾多难!

而《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第九个九回的最后一回,也就是第八十一回,居然有13000多字!字数之多让人吃惊,要知道第八十回才7400字,作者为什么不把第八十一回的内容往第八十回移一些呢?让这一回这么拥挤,何苦呢?比如一开始的时候宝玉哭送迎春的情节以及宝玉去黛玉处的情节,完全可以放在第八十回呀,这样两回显得平衡一些。

在第八十一回一开始,有一条批语:

【回前批:此回草成,须重写酌改方妥。畸笏叟】

这一回确实给人这一种感觉。《红楼梦》本身有九回一单元的特点,而第八十一回正好是第九个九回单元的最后一回,应该是这大段故事的完结,可把结果都堆在这一回里介绍,内容真是相当多,所以写得很赶,让人感觉写太仓促,非要一下子交待很多人的结局的感觉,作者何苦这样设计呢?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大家思考,我们看了第八十一回以后,虽然故事让人很感意外,但总体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反动的内容,估计在没有删节的前八十回中也小有这样的刺眼描写,可为什么从这一回起的故事没有流传下来呢?而且既然有九回一个单元的情况,肯定是每九回装订成一册书,要去掉第八十一回这一回,还要将这一册拆开,撕掉最后一回,何苦要这样呢?不仅是这样,从这回起一直到第九十回,虽然文字却有一些暗骂满清的地方,但不并是很多,也完全可以删除,也不太影响整体故事的发展和主要人物的命运,而且其他的故事也并不太适合流传呀?所以这一现象非常奇怪,应该有合理的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72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8: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11-23 08:55
15832楼  


“三春”是指“三帝一监国”吗?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对以前公布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融入了不少新内容,应该说更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第八十一回一开始就是迎春回娘家以后要回去了,宝玉送别,这也是二人的最后一面,这个情节应该是合理的,与前面的情节连接得很紧凑。有的现在的人写的续书中在第八十一回一开始就说迎春被孙绍祖虐待致死了,应该是太突然了,没有一点过度。要知道第八十一回是第九个九回单元的最后一回,所以将迎春的亲事前前后后交待清楚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个九回单元的故事异常连贯,各个线索结合得相当缜紧,让人很意外,不象前面很多章节,写得有些松松散散的,有点“意识流”的味道。

而宝玉与迎春依依不舍的表现也比较奇怪,因为在前八十回中很少描写这二人之间的交流,所以一下子变得这么有感情,让人有些不适应,这其中涉及到增删的内容,我有专门的文章介绍。从伏笔的角度来看,迎春这一回描写也是凶多吉少,羊入虎口,看来是死定了。那迎春影射的是什么历史人物呢?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贾家的四春影射的是南明时期的三帝一监国,简单地说是这样的:

元春 1644年6月19日 福王朱由崧政权

迎春 1645年6月29日 唐王朱聿键政权

探春 1645年8月12日 鲁王朱以海政权

惜春 1646年11月20日 桂王朱由榔政权

应该说这样的类比很机械,也不太靠谱,因为元、迎、探、惜四春的事迹跟三帝一监国没有办法很好地对应上。比如朱由崧很昏庸,结果他的政权刚一年就完蛋了,元春身上哪点能体现了呢?元春表现得还是很端庄、很正面的,给人感觉很有威仪的感觉,很有皇家的范儿,相当的高大高,再说,元春的判词里有“二十年来辩是非”一句,这个跟朱由崧好象也没有任何关系;再比如惜春最后出家了,她身上哪点能与朱由榔对应得上呢?朱由榔颠沛流离,一生惨淡,但从来没有出家,而且最后惨死,惜春怎么能象他呢?相比之下有人从朱聿键身上找到了一些迎春的影子,这似乎还有几分道理;还有人从探春的判词前的画的描写中的“一片大海”推测探春是在影射朱以海,相比之下有些牵强,再说朱以海远没有探春那么精明强干,甚至有些不堪,所以如果想这样类比,还应该再找些过硬的证据才成,不能想当然,要经得起这样的质疑。再比如书中第五回元春的判词中有这样一句:

三春怎及初春景

也有的钞本上是“三春争及初春景”,大概是指三春中其他两春的景色都不如初春的景色,也就是说三帝一监国中朱由崧最好了,大家都不如他了,这不是胡说八道吗?朱由崧象是很烂的一个。还有人说三春指南明三帝,所以崇祯的时候是初春,那更解释不通了,因为崇祯都吊死了,好在哪儿了?能这样比吗?

应该说《红楼梦》中的元、迎、探、惜四春应该不是指南明三帝一监国,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肯定就陷入自己的一个怪圈跳不出来。要想理解这一点,就需要明白《红楼梦》中“春”的含意,这样才能明白什么是“三春”,有人认为“春”是指南明,这本身就是根本没有看懂的表现,书中“春”的意思很简单,只要大家按照我以前介绍的思路,就能很容易明白,因为我提出来的理论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相互佐证的,合理的相互佐证越多那可靠性就越大,所以希望大家认真看过我以前登出来的文章后,自己再动动脑子,这个问题应该不难,自己找到了的那种喜悦感是难以言表的。

我认为后四十回的续书人手中是有这个后二十八回的本子的,而且迎春的故事并不是显得那么反动,可为什么没有将这段故事保留下来呢?这个不太好理解,可能是迎春的故事太悲惨了吧?怕读者受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72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8: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11-23 13:57
15843楼  


(81回原文)话说宝玉憋着一肚子闷气,无处排解,一路上又是嗟叹又是掉泪,找不到人倾诉,因去潇湘馆找黛玉。刚进了门,就看见黛玉歪在炕上看书,因走到桌边含泪坐了。黛玉见他这番光景,知他是为迎春所来,不免眼圈也红了,道:“二姐姐走了吗?”宝玉泣道;“嗯。你也看见了,二姐姐可受了不少罪。记得咱们初结海棠社的时候,大家吟诗做东道,那时候何等热闹,可如今一个个嫁人了,都走了,园子益发冷清了,日后还不知怎样呢,女孩子家嫁了人却是受这般折磨,倒是不嫁人的好。女孩子的命怎么就这么苦,真是越想越不由得人心里越难受。”黛玉听了这番言语,叹了一口气,低下头去,握着帕子咳嗽几声,泪珠儿早滚了下来。宝玉见黛玉伤感,也不好多说了,问问他近来身体可好些,要他多调养些。黛玉道:“你也快回去念书罢,舅母知道你又在这里,恐又不得安生了。”宝玉又劝慰了他两句,起身走了出来。黛玉见他走了,叹了口气,歪在炕上只是发呆,不知不觉泪又流了下来,拿手帕拭去。外面清光裹着一缕秋风照进户内,黛玉顿觉一丝凉意,见窗外修竹扶摇曳晃,象是两个佳人相互搀扶一般,再听其声响,分不出是叹息声还是风声,更觉凄清,因起身关了轩窗,退至炕上,倒头闭目歇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72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8: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11-23 14:05
15846楼  


一缕秋风,一丝凉意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对以前公布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融入了不少新内容,应该说更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



《红楼梦》一书写得有点象太极图中的阴阳鱼,由盛至败。我到是觉得用正弦曲线来形象反而更让我们现代人容易懂,而且我也一直把《易经》理解为正弦曲线,所以感觉没那么难懂。

小说一开始给人感觉贾家的情况不好不坏,说好吧,冷子兴等人说它快完了,说坏吧?居然后来有建大观园和省亲这样的高潮情节,而且书中前半部描写得诗情画意的,世个桃园一般,而书中的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都是吃多了闲的,让人感觉宝贵闲人的小日子也是很无聊的。小说进入到第二个九回就到了一个高潮,也就是说从平淡爬升到最高点,到了第五十三回还有个小高潮,就是过年祭祀。过了第五十四回,也就是全书一百零八回的中间处,贾家慢慢开始出现败象,内斗开始不断出现,而且越来越激烈,贾家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让人感觉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式。

到了第八十一回,书中悲剧的气氛开始慢慢变得越来越浓厚,但还远没到俗底,因为谷底自然就是随后家破人亡的悲惨情节。到了全书的最后,气氛从谷底回升,虽然还是很悲,但已经远不如黛玉之死前前后后那段了。所以这样看来,作者在整体构思上是有安排的,跟《易经》的理念结合得很紧密,也跟正弦曲线很一致,波峰波谷都有,虽然作者不是搞代数的,但有着数学的理念。

我们再回到第八十一回,从这回开始,故事极转直下,作者为了影射后回家败的天下大乱,先在第九个九回单元里安排了贾府中下人的小乱,其实就是书中很常用的那种似象非象的类比的手法,算是一种重要的伏笔。如果仔细分析,几乎重要的地方都可以与后回的贾家的家败的情节能对应上,这一点很让人吃惊。也就是说从这一回开始,故事就越来越不好看了,也许这就是从第八十一回起不能流传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看到宝玉送别迎春以后再到黛玉那里,两个人都伤心地哭了一场,之后有这样一个描写,很值得注意:

“外面清光裹着一缕秋风照进户内,黛玉顿觉一丝凉意。”

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我们几乎都不会注意到有这两句话,但实际上这两句内容相当有内涵。从表面上看自然是指秋天到了,天开始变冷了;但也象征着小说从前面的鸟语花香的氛围开始转向悲剧的色彩;还有一层意思,说起来就更复杂了。

有这样一个词叫“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就是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所以我们现在也常说“金秋时节”,一直我们以为是指秋天树叶都变金黄色了,其实是按“五行”原则叫的。而满清就是金,所以黛玉说的这句话的秋风是指满清快要到来了,而我在前面的文章里曾经大书宝钗象征满清,所以宝钗才是“冷美人”,她才吃“冷香丸”。而黛玉身体弱,所以怕冷,这些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暗指满清的时代快要到来了。于是从这回的故事大背景来看,“外面清光裹着一缕秋风照进户内,黛玉顿觉得一丝冷意”,这里面还有“清光”二字,真是露骨到了极点!作者真是将“一喉二歌”、甚至“一喉三歌”的手法用到了极致!相信大家也已经体会到这两句的巧妙之处了。

到了八十回以后,我们会发现经常时不时蹦出类似的反清的语句,虽然是隐写历史,但说得却很直白,很容易懂。我相信在早本的前八十回也是这样的风格,也就是说前面也应该同样有大量类似的反动言论,可惜的是后来都快删光了。所以后面这么多这样的文字应该是早本的重要特征,鉴定一个本子是不是真本,其中的一些鉴定方法就是看后面的情节中有没有伏笔,有没有这样的“一喉二歌”的手法,这样的手法用的是不是巧妙。从第八十一回一开始,这些我们都看到了,我们从宝玉送别迎春,看到了她死的伏笔,从黛玉这段“一缕秋风,一丝凉意”的描写又看到了“一喉二歌”,从些地方来看,这一段文字的造假的可能性不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72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8: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火龙果海

2014-11-24 04:00
15859楼  


回复第8120楼,@风歌夜语

@V哥掰谎 554楼 2014-05-22 19:52   凤姐真的是在影射魏大人吗?好像老魏给我们的感觉跟凤姐不大一样呀?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据史料记载,当年天启皇帝不理朝政,把国事都交给了魏忠贤来管理,于是老魏大权独揽,也确实是精明强干,把大明江山管理的井井有条,在打击“东林党”的问题上心狠手辣,不少大人物死在他的手里!贪财害命的事他也实在做了不少,后来居然还成了高高在上的“九千九百岁”,只比皇帝这个万岁小一百岁!然而好景不长,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继位后,魏忠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辞职,离开皇宫,奉命前往安徽凤阳守陵,没想到他离开以后不久,就有…… -----------------------------

@山风草木 607楼 2014-05-22 20:28:05

到这就太荒谬了,明朝遗老可不会推崇魏忠贤为救世之人,虽然东林党人祸害不小但靠奸宦来平衡并非正道

...

--------------------------

记号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jstzlf

2014-11-24 06:02
15860楼  


@阿拉姐 2014-05-22 14:52:21

影射着明朝绝对没错,但未必是好意。四大奇书和红楼,封神,其实都含有政治目的,而且是相同的。西游是主,其余是辅,作者是同一批人。其中的秘密石破天惊,甚至延续至今,谁能揭破,是要冒生命危险的。楼主也不要太绝对,其实你也是刚刚窥破一

-----------------------------

能说明白些吗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灵想独辟

2014-11-24 07:17
15861楼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11-24 09:27
15862楼  


(81回原文)且说宝玉满腹伤感往怡红院来。及走至门口,却见院门大开,只听见院内一叠声乱嚷,因纳闷道:这就奇了,谁这么大声在我的院子里吵闹,敢又是那李嬷嬷排揎丫鬟不成,再定睛细看,却见是葵官、荳官、艾官三个一脸怒色正推攘着袭人往屋里走。宝玉见了越发诧异,又想:中秋节后太太已吩咐过芳官他们十二个一概不许留在园内,都令其各人干娘带出,自行聘嫁,怎么又返回来闹,因急忙快步进院子一探究竟。只听艾官骂道:“好个西洋花点子叭儿狗,不枉李奶奶说你人前妆狐媚子哄人,原来你果真是个刁滑的狐狸。为了二两月钱,背地里给主子告密,讨主子欢心,两面三刀嚼舌根,你瞒的过宝二爷瞒不过我们。横竖我们是放出去的人了,不怕奶奶太太们再来撵,今日偏去告诉奶奶太太们,让大家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狐狸精!” 宝玉闻言大惊,因多日来已怀疑以前的私自顽话都是袭人告诉的,今儿见艾官复又提起,心里已明白了大半,因忙赶过来拉艾官他们三个道:“且别大声嚷嚷,仔细外头听见。”艾官三个回头见是宝玉,忙一把抓住手诉道:“宝二爷也回来了,快为我们伸伸冤,我们在园子里过的好好的,这一出去过不遂心的日子,怎不冤屈?都是他犯舌乱咬,害的我们离了这园子。如今想再进来也不能了。”说完三个都哭了起来。宝玉闻言不觉眼圈也红了,道:“我只当咱们见不着了,我就是为你们死了,也是心甘。你们都过的怎样,他们是不是给你们罪受了?”艾官泣道:“龄官在城外租了居处,蔷大爷常去看他。还有几个在水月庵里,干娘给咱几个说媒,我们就逃出来了。”宝玉闻言落泪道:“都是我不好,连累姐姐们遭殃。太太还在那边呢,迟会子回来看到就不好了,有什么话咱轻轻的说。”袭人在一边怒道:“少来污蔑人,我几时告状了?你们不怀疑他们,一口咬定是我,我就不冤屈?如今你们不是这园子里的人了,我就撵的起了,谁叫你们进来的?” 葵官冷笑道:“怎么人人都不对,太太单挑不出你的错?”袭人笑道:“神天菩萨,你们干的事又不是独我知道,怎么偏偏咬定我说的?” 荳官道:“谁不知道你是太太的贴心人,每月多二两银子,不是你是谁?别打量人人不知道,你和宝二爷的那点事也瞒不过我们,晴雯姐姐就曾经说起过,看你怎么赖!”【批语:余亦骇然不知从何说起。】宝玉闻言大惊,忙劝道:“求求各位姐姐,快别提了,再提要闯大祸了!” 艾官三个执意要告诉王夫人去,宝玉急的拉了这个,又扯那个,道:“太太瞅见你们腻烦着呢,我是怕姐姐们遭殃。还是快走罢,我日后会去看你们,不然太太看到了要责罚你们,到时想跑也跑不掉了。”艾官三个听听有理,咬牙对袭人道:“便宜你了,咱还是去找那几个说说,叫他们提防着点,谁知道这蹄子还会咬那个。”袭人气的要上去推搡他们三个,被宝玉好歹拉住了。葵官、荳官、艾官三个悻悻走了。


32.44埋红包2评论只看楼主




V哥掰谎 楼主

2014-11-24 10:08
15863楼  


三戏子大闹怡红院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第八十一回里有刚刚被赶出去的葵官、荳官、艾官三个小戏子大闹怡红院的情节,让人大吃一惊!因为这样的内容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而奇怪的是芳官居然没有来,她在前八十回的戏那么多,那么受宝玉关爱,怎么也得有所表现呀?

而三个小戏子说的话真是非常有道理,直接将花袭人的底裤彻底给扒了下来。而李奶奶当年骂袭人为狐媚子,在这里也果真落到实处,也就是说这些绝不是泛泛之笔,而是一针见血的,把个贤袭人的本质一语道破,这意味着我们更得留前八十回中的很多细节,作者都不是随手写的,都是有目的。我们以前感觉袭人不是挺好的吗?不是贤袭人吗?原来她藏得这么深呀?

宝玉曾经怀疑过袭人在背后告密,在第七十七回里有这样一段:

宝玉道:“这也罢了。咱们私自顽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的,这可奇怪。”袭人道:“你有甚忌讳的,一时高兴了,你就不管有人无人了。我也曾使过眼色,也曾递过暗号,倒被那别人已知道了,你反不觉。”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

后来被袭人一顿忽悠让宝玉拿不准了,而这回被三个小戏子之骂一下子点破,他终于恍然大悟了。不过小戏子们说袭人为了二两月钱而害人,这多少有些气话的意思,要知道这本质上应该是袭人与晴雯之间的矛盾,就是宝钗与黛玉之间矛盾的一个缩影,一种影射,是不可调和的,这一点我曾用三个“层次”的理论介绍过。也就是说书中第九个九回单元的内斗是后来书中宝钗与黛玉之间斗争的预演,更是满清与大明之间争斗的暗示。而小戏子们居然说出晴雯告诉他们袭人与宝玉之间发生过关系,也让人感觉很意外,我到是觉得这种事她们气不得,拿出来当事说,明显有些吃醋的意思在里面,谁让这都是一帮女孩儿呢,其实如果宝玉身边有那么多美女还从来不碰一下,那可真是的生理有问题了。看来袭人做事也太不小心了,跟宝玉这样的事居然让晴雯知道了,难怪在第三十一回里有这样的情节:

晴雯听他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酸意,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袭人羞的脸紫胀起来,想一想,原来是自己把话说错了。

看来晴雯也没闲着,居然把这样机密的事传出去,看这意思也是对袭人的一种有力反击,可一点杀伤力都没有。可惜晴雯还是不够狠,更缺少袭人这样的心计,结果现在被袭人搞得小命都没有了,现在只能在酒久含恨了。

而袭人的这些丑恶本质忽然大白于天下,实在是让人不敢相信,其实这还是没有深刻领悟袭人这个角色所象征的本质的结果。我一直说过她是在影射宝钗,也就是说她身上发生的每一个情节,除了被宝玉踢了一脚以外,可以说几乎都是在影射宝钗,这一点不但明显,而且是毫无疑问的。这样看来,袭人本质之坏正是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宝钗的本质,袭人害晴雯,也说明了宝钗一直在暗中加害黛玉。而有不少人把袭人的名字拆开来理解为“龙衣人”,应该说这个牵强到姥姥家了,是根本没有看出袭人本质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72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8: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11-25 09:01
15876楼  


(81回原文)只见秋纹急匆匆进来说:“你不用得意,待我拿了钱来翻了本,气死你。”碧痕笑着跟上来,二人看见屋里景状,都诧然站往一边。宝玉见秋纹握口站在一边惊呆看着,神色慌遂,心想:他为何不上前盘问一番,只是一边站着,大不似以往作风,不免起了疑。碧痕催他道:“姐姐不是要找些钱翻回本么,怎么呆呆的?”秋纹半天回过神来,笑道:“那边定是等的急了,我这就拿钱去。”匆忙进去,宝玉跟了进来,笑道:“他们都说是袭人私下秘告的,你们俩经常在一处的,你可知道内情?”秋纹道:“他的事又与我什么相干,二爷怎么问我?”宝玉道:“你不用打掩饰,待我查出内情,那时就对你不利了。”秋纹低头道:“真的与我无关,是袭人要我偷偷告诉夫人的,二爷别怪我。”说完打开箱子,翻出一吊子钱,急匆匆走了出去。宝玉跟了出来,看见袭人也要跟着出去,用手去拉他,道:“别急着要走,还有话问你。”

袭人被宝玉拉着动了气,索性坐了下来。 宝玉回头望望他,只见他含嗔不语,乃叹道:“我这一生最恨背后道人是非的人,可怜晴雯被伶俐标致所误,这就得罪了你们,你们就这么咒他死。还有芳官、藕官,皆是如此,我如今又该相信谁去,没一个靠得住的人。”说着不觉掉下泪来。袭人起身要去倒茶:“二爷怎么也怀疑是我做的,戏子嘴里无真言,他们的话你也信?我要去做针线了,眼看天气越发凉了,那里还有工夫听这些人瞎扯。” 正说着,绮霰、秋纹、碧痕说说笑笑进屋来,【批语:怎不见檀云俟?改之!】【批语:宝玉前回误折檀云梳齿,本回不见此人,命改之。 畸笏叟】宝玉忙起身问道:“艾官他们三个去那里了?”秋纹道:“尚未走远,我们问他们往那里去,他们都嘀嘀咕咕说要去告诉别人什么,提防什么,还说要到厨房去找柳家的。”袭人一听,慌的推开碧痕就往外走。秋纹三个笑道:“怎么他慌的那样,敢是艾官几个欠他的钱不成?”宝玉道:“你们在屋里好生待着别出去,我一会回来有话给你们说。”说着急忙跟了出去。绮霰、秋纹、碧痕三个并不着意,进里间玩牌。


32.44埋红包2评论只看楼主




V哥掰谎 楼主

2014-11-25 10:47
15877楼  


怡红院剩下了谁?

从秋纹招供这段情节来看,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袭人的阴险程度,然而她自己不去告密,居然执使秋纹去,其实我感觉她这样做很不明智,这样的事还应该自己亲自去做,这会让知情人少一些。而秋纹嘴也太不严了,宝玉一问就说呀?不打自招,嘴上居然没有把门的,要知道这可是太大的秘密,让宝玉知道了可是不得了的。

然而这一秘密的揭露,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问题:自从晴雯等人被赶出去以后,怡红院里剩下的人主要有:袭人、麝月、秋纹、碧痕、绮霰,这几个人物,而且在上班时间玩牌,为什么剩下这么几个人呢?在第七十七回里,晴雯等人被赶了出去,宝玉曾质问袭人说:

“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是呀,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现在要问的,为什么怡红院里会剩下这几个人呢?为什么不是别的什么人呢?这其实这个秘密藏在这些人的名字之中,只要按我以前告诉过大家的指导思想,就不难猜测出来。

首先我在前面用了很大的篇幅论述了花袭人的名字是在影射宝钗的冷香丸和蘅芜苑发出来的阵阵异香,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只是估计还有一些人绕不过弯来,非要拆成“龙衣人”。而袭人告密在背后暗算晴雯,也许她的名字中还有“偷袭别人”的意思。

而“麝月”的名字我也讲到过,是出自蘅芜苑,因为蘅芜苑里长满了古怪的植物,发出奇怪的异香,给人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于是贾政让大家写对联,一位清客写到:

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面隐写“麝月”二字。这个对联里说的是“麝兰”和“杜若”这两种香草发出的香味,分别在落日照耀下的院落里和月光照射下的水中小块陆地中飘散,自然还指香气四溢的意思。也就是说“麝月”这个名字的本意是出自宝钗住的蘅芜苑,这自然就是在影射宝钗了。而且书中还提到过麝月很象袭人,所以这都证明她也是在影射满清。

“秋纹”这个名字也很明显,秋天的花纹之意。而满清又叫“后金”,而在“五行”中“金”对应着四季中的秋,所以自然秋纹是在影射满清了,这一点也体现在第八十一回里还反复强调秋天到了,天变慢慢变凉了,这些细节大家都不要轻易放过。

“碧痕”这个名字也不难理解,在《康熙字典》上写着碧是:

又【增韻】碧,深靑色。

也就是说“碧”本身就影射着满清,“碧痕”是指清的痕迹,所以可以说这个说得很直接。

绮霰(xian四声),好绕嘴的名字,这个看着费解一些,“绮”是指本义细绫,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义华丽、美丽、精美。而“霰”有如下解释:

【說文】稷雪也。从雨散聲。

【詩·小雅】如彼雨雪,先集維霰。

【箋】將大雨雪,始必微溫,雪自上下,遇溫氣而搏,謂之霰。

【大戴禮】陽之專氣爲霰。

大家看到没有,“霰”主要是与雪有关的意思,而这也是满清的重要标志!薛宝钗的“薛”就谐音“丰年好大雪”的“雪”,那肯定也是指满清无疑了。

于是我们发现,“绣春囊”事件以后,怡红院中的很多人被赶走了,而剩下的居然都是象征着满清的一帮人马,都是“钗党”的人,也就是说从她们的名字上我们都可以看出象征满清的味道来!这是不是太让人吃惊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第五十二回里那个“真真国女孩子”写的那首诗中的两句: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昨天还是朱明王朝的旧梦,今天就变成了满清的天下了!这自然是意味着在怡红院的这次斗争中象征满清的一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从影射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影射后来黛玉所代表的一方失败了,而宝钗一方最终胜利而得到了宝玉;从真实的历史的角度来看,象征着明亡了,满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夺得了大明的天下。这一层一层的,真叫一个复杂!而最大的问题是这三层影射之间处于似是而非的状态,大方向是一样的,而细节又千差万别,让人很容易陷入表面故事之中而不能自拔。试想这样离奇的设计谁能想得出来呢?所以如果这个段文字是造假,那造假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72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8: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屠苏S

2014-11-26 09:10
15884楼  


@V哥掰谎 2014-09-27 13:47:31

这回接紧着书中有这样一段:

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暂且无话。

黛玉的脾气可真够大了,一点也不给宝玉面子,我听说有人还据此推测后来黛玉嫁给北静王了,真是天雷滚滚,谁说中国人没有想象力呀?

于是林如海的事就这样......

-----------------------------

冬底指冬天末几天不太靠谱,古人将11月称为冬月,12月为腊月,所以个人认为冬底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具体的日期,11月末。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11-26 09:36
15885楼  


(81回原文)袭人被宝玉拉着动了气,索性坐了下来。 宝玉回头望望他,只见他含嗔不语,乃叹道:“我这一生最恨背后道人是非的人,可怜晴雯被伶俐标致所误,这就得罪了你们,你们就这么咒他死。还有芳官、藕官,皆是如此,我如今又该相信谁去,没一个靠得住的人。”说着不觉掉下泪来。袭人起身要去倒茶:“二爷怎么也怀疑是我做的,戏子嘴里无真言,他们的话你也信?我要去做针线了,眼看天气越发凉了,那里还有工夫听这些人瞎扯。” 正说着,绮霰、秋纹、碧痕说说笑笑进屋来,【批语:怎不见檀云俟?改之!】【批语:宝玉前回误折檀云梳齿,本回不见此人,命改之。 畸笏叟】宝玉忙起身问道:“艾官他们三个去那里了?”秋纹道:“尚未走远,我们问他们往那里去,他们都嘀嘀咕咕说要去告诉别人什么,提防什么,还说要到厨房去找柳家的。”袭人一听,慌的推开碧痕就往外走。秋纹三个笑道:“怎么他慌的那样,敢是艾官几个欠他的钱不成?”宝玉道:“你们在屋里好生待着别出去,我一会回来有话给你们说。”说着急忙跟了出去。绮霰、秋纹、碧痕三个并不着意,进里间玩牌。


30.99埋红包2评论只看楼主




V哥掰谎 楼主

2014-11-26 11:19
15886楼  


怎不见檀云俟?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对以前公布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融入了不少新内容,应该说更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

而在前面八十一回这段原文里,有两条批语,大家一定要注意,很值得回味:

【批语:怎不见檀云俟?改之!】【批语:宝玉前回误折檀云梳齿,本回不见此人,命改之。 畸笏叟】

畸笏叟在抱怨为什么把檀云这个角色给忘了?应该说畸笏叟问得非常好,也说明他对檀云这个角色很在意。问题是檀云是谁呀?估计我们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角色,出现得太少了,因为在前八十回中只出现了几次名字。在第二十四回里提过她:

檀云又因他母亲的生日接了出去。

在第三十四回里又出现了一次:

袭人见说,想了一想,便回身悄悄告诉晴雯、麝月、檀云、秋纹等说……

看样子她应该是跟这几个上等丫头级别一样的人,第五十二回里再次出现:

麝月先叫进小丫头子来,收拾妥当了,才命秋纹檀云等进来,一同伏侍宝玉梳洗毕。

看到没有,在前八十回中檀云就是一个打酱油的,根本没有情节,没有人会注意到这样小的角度。而这条批语中提到的“宝玉前回误折檀云梳齿”是什么样的情节呢?我查了一下,只在宝玉只在《芙蓉女儿诔》中提到了:

“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

看来原本前八十回中确实有“折檀云之梳齿”这样的故事,根据畸笏叟的批语我们知道是宝玉误折的檀云梳子上的齿,而且应该与晴雯大有关系,不然不会出现在《芙蓉女儿诔》中,如果没有畸笏叟的提示,我们以为是晴雯做的事呢,跟宝玉没有任何关系。这个情节应该非常有意思,所以给畸笏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这样的内容我们没有看到,这也意味着这两条批语的真实性不容小视,一般人谁会注意到这样无足轻重的小地方呢?这也说明檀云肯定是在几次增删的过程中被不幸删掉了。

那为什么第八十一回里没有出现檀云呢?畸笏叟的疑问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我们从她的名字中就能看出问题来,《说文解字》上“檀”是这样解释的:

檀木也。鄭風傳曰。檀,彊刃之木。刃今韌字。榽醯似檀。齊人諺曰。上山斫檀。榽醯先殫。從木。亶聲。

也就是说檀云的名字里有“木”字,应该算是象征明朝的人物,这个再明显不过了。

《说文解字》上还说姓朱的“朱”字是:

赤心木,松柏屬。从木,一在其中。

所以檀云的名字中有强烈的“木”的味道,根据此书的一贯逻辑,她自然应该是象征大明这个阵营里的人,而且“折檀云之梳齿”这样的情节与晴雯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晴雯也是象征着大明,所以檀云所影射的身份不容质疑了,但毕竟她还是个小角色,估计除了这个情节以外也没有什么别的故事,可惜的连这个故事后来也被删掉了。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芙蓉女儿诔》在早本中就出现了,所以还保留下了“哀折檀云之齿”这样的地方。幸亏有畸笏叟的提示,我们才知道还有这样的情节,不知道我们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这个内容。

那为什么在第八十一回里会没有檀云呢?经过第九个九回单元的怡红院这场内乱,象征明朝的人一个个都被清洗掉了,只剩下象征满清的人,所以檀云再出现就不合理了,她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出现,但又因她在的戏太少了,所以作者也没想起来为她安派离开怡红院的故事。

这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虽然畸笏叟是资深的《红楼梦》的参与创作者和支持者,而且非常了解此书,但通过这两条批语也说明他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清楚,为什么呢?这只能说明畸笏叟这些人的加工过程中,似乎与作者曹雪芹沟通不够,或者有别的原因,我有个大胆的推测,而且自认为非常可靠,要知道这个就需要看我写的关于“发现曹雪芹”的文章了。

我最近有很大的发现,确信已经发现了曹雪芹的真实身份,所以按着我的新思路进行研究就会发现现在看来很多关于创作的难题已经都可以迎刃而解了,这其中包括檀云的问题。这样看来,我们需要重新来分析这个本子创作的情况了,应该说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应该说人们以前的猜测都是有问题的,而且问题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72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8: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11-26 13:20
15888楼  


@V哥掰谎 2014-07-18 07:06:15

这里有条批语非常重要:

〖蒙侧批:这方是花香袭人正意。〗

这条批语明确地把宝钗和“钗副”袭人的名字的影射关系给指明了,作者为了说明这一点费了太多的笔墨,绕了一个大圈子,现在总算是让我们找到了正题,但还没有真正接近主题。

这样看来,袭人的名字是在影射宝钗吃“冷香丸”以后的药物反应,也就是说真正“花气袭人”的是宝钗而绝非袭人!我们要注意的是宝钗发出的香气并非是类似盛开的鲜花那样自己发出......

-----------------------------

@深蓝1124 2014-11-26 12:07:37

是不是袭人这个钗副暗指最终穿上了龙袍的满清呢?

-----------------------------

很多人喜欢把书中的人物具体影射成某一个历史人物,这是可以理解,但《红楼梦》中远非这样简单,经常一个角色身上同时影射几个历史人物,也有可能一个角色影射的根本就不是人,所以不能太死板。首先宝钗影射的并不是具体满清的某个重要人物,而应该影射的就是满清,如果你非要对号入座,那肯定找不到一个完全合适的。而袭人几乎身上的情节都是在影射宝钗,这样看来袭人只不过也是在影射满清,所以都不是具体的人,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跳出这个思路,不然容易跑偏。书中只有部分人物真的可以找到具体的历史原型,而不是人人都有,有的时候有的人影射的是一类人,或干脆就是一种象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72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8: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11-27 09:09
15894楼  


(81回原文)宝玉出了院子,却不见袭人,因匆忙赶到厨房去找。刚到厨房,恰见柳家媳妇端着盆清水,另一个婆子握着一把青菜,刚从门里出来,看见宝玉来了,慌忙垂手在墙边站好了,都笑道:“宝二爷来了,也没人通告一声。”宝玉笑着摆摆手,往厨房里探头。柳家媳妇笑道:“宝二爷要什么吃的让那些小丫头来端了去就行,敢是又要换什么新口味,巴巴的亲自跑来一趟。” 宝玉见厨房里只有几个媳妇婆子忙作一团,并不见袭人四个,便道:“可曾看见袭人、艾官几个来过?”柳家媳妇道:“倒不曾看见,艾官不是放出去了吗,怎么又来了?”宝玉跺脚皱眉道:“这回可惹火烧身了,又上那里找去!”乃把艾官三个进怡红院厮闹的事说了一番,又道:“太太气还未平,尚要查咎拿咱们的错,再不把几个留把柄的放出去,恐怕太太一个都不会饶的。你也知道太太已经发下狠了,前些时候闹出多少事来。”因悄悄告诉柳家媳妇,叫他去把春燕等人叫到怡红院等着。柳家媳妇因五儿前些日犯事被关起来过,又有钱槐家的来逼亲,五儿娇弱不禁聒噪,气的一病而亡,自己也悲恸多日,成日丢魂落魄的。【批语:五儿不得已补写于此,稍嫌仓促】这会又听宝玉如此说,忙放下手里的菜去找春燕、佳蕙几个。


30.99埋红包2评论只看楼主




V哥掰谎 楼主

2014-11-27 10:27
15895楼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对以前公布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融入了不少新内容,应该说更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

仓促交待的柳五儿之死

宝玉听秋纹讲出来是袭人让她背后向王夫人告密以后,气愤之极,气得都直掉眼泪,怪自己平时看走了眼,表面上看着很贤慧的袭人,怎么就那么阴险毒辣呢?她还致晴雯于死地,更让宝玉心痛不已。要知道晴雯是黛玉之副,晴雯之死影射的是后面黛玉之死,他为晴雯做的《芙蓉女儿诔》说得明明白白了。而袭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还在那里百般抵赖,然而她说了几句话,其中有一些再次体现出了暗示当时大环境的内容:

“我要去做针线了,眼看天气越发凉了,那里还有工夫听这些人瞎扯。”

这跟本回前面提到黛玉的时候提到的“一缕秋风,一丝凉意”有一曲同工之妙,都是暗示书中所隐写的历史大环境满清的统治慢慢袭来,来自东北的“寒风”就要到了,这是第八十一回反复强调的,也是后二十八回里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这样的用法真是巧妙,与表面故事结合得天一无缝。

而袭人听说三个小戏子还没有走,而是又要到处闹事宣传她在背后告密的丑闻,这让她吓坏了,于是她慌忙去阻止,可见她心虚到这样的程度。袭人身上的故事几乎都是在影射宝钗,于是我们要想想宝钗身上会有什么样类似的事发生呢?那肯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事,真让人不敢往下想了!宝玉追到厨房,跟柳家媳妇说:

“太太气还未平,尚要查咎拿咱们的错,再不把几个留把柄的放出去,恐怕太太一个都不会饶的!”

看这意思,怡红院里剩下的人身上似乎大多不干不净,好象人人都有问题似的,这让人很意外,怎么大家都有问题呢?洪洞县里真的没有好人了?如果我们从怡红院剩下的丫头都是“钗党”,都是象征着满清一伙的人,那就不难理解了。我提到的三个“层级”的影射中,最低的这一层,也就是袭人与晴雯争斗这一层与真实的明亡历史的脉络是不太象的,我们只能从某些大的事件还象征性的领悟作者的大概意图。我觉得作者是有意要把怡红院的人都赶走,这是他所设计的大框架所决定,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也是一种伏笔,只是集体全都赶走的借口似乎考虑得有些不太周全。而这个段落里还提到五儿之死的过程,还有一条批语,我觉得很有意思:

柳家媳妇因五儿前些日犯事被关起来过,又有钱槐家的来逼亲,五儿娇弱不禁聒噪,气的一病而亡,自己也悲恸多日,成日丢魂落魄的。【批语:五儿不得已补写于此,稍嫌仓促】

这明显地告诉了我们《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还处于加工整理的状态,这也与这本个字名字中的“增删试评”相合。在前八十回中,五儿出场虽然不多,但死得很突然,根本没有提具体死的过程,只是在第七十七回里王夫人在审芳官的时候提到过:

“你还强嘴。我且问你,前年我们往皇陵上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了?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遭害这园子呢。你连你干娘都欺倒了,岂止别人!”

王夫人随便的一句,就把她结果了,而第八十一回里居然给出了死的大致原因,真是让人没有想到,也算是忙里偷闲,找了个机会赶紧介绍,只是显得太仓促了。

我怀疑作者在五儿身上有些独特的设计与想法,但可能因为几次增删的原因,所以也感觉她死得不明不白。柳儿的戏不是很多,但还是能给我们一些印象,在六十回里是这样介绍她的:

原来这柳家的有个女儿,今年才十六岁,虽是厨役之女,却生的人物与平、袭、紫、鸳皆类。因他排行第五,便叫他是五儿。〖庚双夹:五月之柳,春色可知。〗因素有弱疾,故没得差。近因柳家的见宝玉房中的丫鬟差轻人多,且又闻得宝玉将来都要放他们,故如今要送他到那里应名儿。

作者为什么忙里偷闲介绍这样一个很边缘丫头的不幸遭遇呢?这里面大有深意,也只有了解了此书的大框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所以关于五儿的内容我们绝不能当成闲文一带而过,里面有不少上人吃惊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5 22:09 , Processed in 0.0641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