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2|回复: 0

十二风流曲曲新,闻香谁是问香人?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发表于 2022-6-6 20: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贾政夫妇与秦钟解读下篇(新解红楼二十七)随狂风去






234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上篇讲到贾政同贾宝玉类似,亦是影射“国家政权”,却与另一位书中人物的解析有关,此人便是秦钟。
秦钟,字鲸卿,父亲秦业,姐姐秦可卿。
原文讲他“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的有些女儿之态”。身为男子,比女儿家还生的好看。
幼时读这一段,很难理解,不信世上有这等长相的男儿。及至近些年,才知是自己孤陋寡闻,现今的流量男主们,个个都比女人长的秀丽,果然历史是轮回的。
秦钟既是这等天生做兔子的相貌,于是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人疑惑,这秦钟,与贾宝玉究竟是个什么关系?
从书中描写看,秦钟与宝玉似乎有那么一点暧昧,有男风之嫌疑,只是作者并未明言。所以,秦钟宝玉二人,好友抑或龙阳,只能任由后人遐思了。
你们也莫要问我,是真无法确定。文中将二人关系描述的隐隐约约,书中讲到学堂里秦钟宝玉、香怜玉爱四人时,只提到“四个人心中虽有情意,一直未发迹,每日到学堂里边,在各自的位置上坐了以后,就把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外边却避着别人的耳目。”
文中“情意”到底是个什么“情”,实在难说的很,友情?基情?其实都有可能。
不再深究此事,秦钟身上,真正需要在意的,是两条极其重要的脂批。
这两条脂批,不仅能揭开秦钟的身份,也将为我们揭示《红楼梦》一书的起源!请注意!
第七回原文摘录:......凤姐喜的先推宝玉,笑道:“比下去了!”便探身一把携了这孩子的手,就命他身傍坐了,慢慢的问他年纪读书等事,方知他学名唤秦钟。【甲戌双行夹批: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脂砚斋直言不讳,以非常坦诚的语气告诉我们“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是全书的“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
如此评价,只能说明这两句诗内藏巨大秘密,从后面三个用“大”字形容的批语,甚至可说是解开红楼“书中有书”的关键。
究竟是何秘密?
如果我在这里直说,那本文解读也就无甚意趣了,还是要按图索骥去逐步推证才行。
首先,这两句诗词出处非常偏僻,来自南北朝时期刘缓的《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
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
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发,袜小称腰身;
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
工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
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
这是一首极艳的艳诗,前面罗列了巫山神女、洛神甄宓、“北方有佳人”中的倾城女等等,均为典籍文章中著名的美人,来形容诗中女子的美丽。
中间几句则非常露骨地直接描写了该女子的美态,最后一句“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意思是“客人你还等什么,没看到美女正在床上等你么”,“横陈”一词,取自“玉体横陈”的典故。
在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的明清时期,这样的浪词艳诗对满脑子四书五经的读书人,等同于小黄文,是相当刺激的。
诗中第四联“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指代美女秦罗敷,典故出自《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红楼梦》的书名,起源正是在此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东南之地南京,是明太祖朱元璋立国所在,“秦氏楼”一词,则化用为“朱氏楼”,朱即红,所以,书名是为《红楼梦》。
以上,是此条脂批的第一层隐喻。除此之外,还有第二层含义,则必须结合书中后文,另一条重要批注进行理解。
第七回原文摘录:......一时摆上茶果,宝玉便说:“我两个又不吃酒,把果子摆在里间小炕上,我们那里坐去,省得闹你们。”【甲戌双行夹批:眼见得二人一身一体矣。】
此条批语非常奇特,让人很难理解,一直是红学研究中的难题。
脂砚斋说,秦钟和贾宝玉是“二人一身一体”,无论怎样断句,都只能是一个意思:秦钟和贾宝玉是一体,即同一人。
秦钟和宝玉,明明就是两人,怎么会是同一人呢?
若要讲通,那么解释只有一个:秦钟和贾宝玉,在书中虽分设两人,却同是影射“国家权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是“二人一身一体矣”
再看上一条脂批的“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句诗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国家权力)没“嫁”人之前,是贾宝玉,它的原本来源,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皇朝,始皇所建之秦朝。
明代著名史学家,一身兼兵部、户部、工部三侍郎陈邦瞻,主持编撰官修正史《元史纪事本末》,在叙言中充分论述了大明的天命正统概念。
简略节录一段,以作说明:
......余读而叹曰:自正统之说行......我明之功,议者以为不减开辟,唯夫驱左衽而冠裳之也......大抵开创之始所引用者皆胜国之人,所习见者皆胜国之事,故一时纡画厝注多相沿袭。语云,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异。由兹以谈,非独治世同也,即乱世亦有不得尽异者......天之所以启明而昌其运祚者,盖在于此。夫汉之代秦也,唐之代隋,宋之代周也......其兆之矣。
归纳一下陈邦瞻的意思:明朝建国,乃是驱赶游牧民族、恢复华夏大一统王朝有功,是袭承自秦开始,各朝各代传下的华夏法统,所以明朝是天命正统。
他其实说得不错,明朝得国之正,历朝历代无出其右。
自秦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各王朝本质上还是承接秦制。各朝修史时,无不强调自己是源自秦开始并传承有序的正统王朝,以宣示自身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以求天下民心的归附。
贾宝玉和秦钟,均影射“国家权力”,所不同的是,秦钟指代的是“国家权力的起源”,贾宝玉指代的是“国家权力”本身。
所以脂砚斋才说“二人一身一体矣”,而“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是在隐示明王朝源自秦制的正统性。秦钟父亲唤作秦业,是为“秦之基业”,亦可算一点旁证。
尽管作者君力求用最直白的语言讲述,但这个概念涉及到历朝历代的“正统说”,有些不太容易理解,诸位看官还须多看几遍才好。
新的问题又来了,“未嫁”之前是贾宝玉,那“嫁”了之后的贾宝玉,又是谁呢?
是贾政!
当贾宝玉这个“国家权力”名花有主之后,就转化为了真正的“国家政权”,所以,贾政的名字才有一个“政”字予以喻示。
贾政和贾宝玉的区别,正是在于“国权”的“嫁与未嫁”,这个“嫁”字,是为“归属”之意。
因此,秦钟、贾政、贾宝玉分别影射的是三个概念。
秦钟指代“国家权力的起源”;
贾政指代“大明国家政权”;
贾宝玉指代“纯粹的国家权力”。用儒家思想来理解,贾宝玉即“秦失其鹿”或“逐鹿中原”中的这只“鹿”。
第七回回前诗,是作书人对我们的再一次引导和提示。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
这四句诗,高鹗等人在修订红楼梦时,直接删除了,目前只在甲戌等古本中才有。高鹗删除的原因,不外乎这首诗有问题。清廷一开始其实并不讳言前明之事,毕竟它自己还修《明史》。清廷真正不能容忍的,并大掀文字狱的原因,是世人质疑大清朝的正统性!
这是一件很要命的事,自古以来就有“胡人无百年运”一说,而在清之前,历史也确是如此。因此,清廷最恐惧的,莫过于世人对它法统的质疑。这首诗中“家住江南姓本秦”一句,只要是读书人,都免不了联想到南京立都的大明,并且诗中点明“姓本秦”,直接触碰了清廷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此诗中,“十二花”是指十二金钗,“惜花人”的身份,也不用去猜测其他人,能对十二金钗“惜花”的,只能是贾宝玉。
后面两句“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正是对一二句“惜花人”之问的回答。所以贾宝玉这只“鹿”是“家住江南姓本秦”,与“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意思完全相同。
解读到此处,红楼一书的核心宗旨终于浮出了水面。
之前不少人问作者君,创作者团队为何要写红楼这部书,他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那么,现在可以告诉大家真正的答案了。
最表层的目的,怀念过往的生活和亲人,追悼明王朝,这一点很多人都能看出;
留下家族史,记录明末清初那段血泪史,此为第二层目的;
第三个目的最为重要,也是全书的真正宗旨,在书中影射强调明王朝的天命正统,留下火种,以期后人“存周续汉”,恢复汉家江山。
以作者们当时所处明清交替之时代,写出一本红楼,留不屈之精神,大约就是他们身为汉族遗民唯一所能做的了。
这也是为何一群人甘冒奇险,也要前仆后继呕心沥血,拼死写下红楼的原动力。
脂砚斋说“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正是在提醒看官们莫要忽略书的宗旨,须得牢记汉明之正统,以期在将来,再复汉家之如画江山。
两百多年后,中华同盟会秘密成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先驱,高举革命之大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时代的最强音,再次传遍中华大地,大清两百余年的统治,轰然倒塌!
这一刻,红楼诸先贤,含笑九泉。
红楼一书的真正宗旨,便是如此。所以红楼之中,才有众多的暗喻,才有脂砚斋畸笏叟等人不厌其烦地批注并处处暗示,红楼一书,是特定历史环境下,一群不甘亡国之人用笔墨进行的无声反抗。
刀兵之事,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用文字将反抗奴役之精神,镌刻在世人的心上!
大清朝,最终还是亡了,而且,它灭亡的原因,正是千千万万的中华同胞,所掀起的伟大革命。
......
......
......
从贾宝玉章节开始,通过对原文、脂批等原始资料的步步循证,贾母、贾政夫妇、贾宝玉、甄宝玉、秦钟、秦业等人的身份全部解读完毕。各人之影射,至此形成一个完美闭环,各位看官好好体味,当有所得。
此前作者君已为诸君奉上“情”“事”双线分析法,而目前“完美闭环”亦解析完成,此为向各位附上的另一理论体系——“人物国家论”。
本论核心观点,是贾宝玉影射“国家权力”概念,并由此引申出贾母贾政秦钟等人的指代,并最终追溯出创作团队著写红楼的宗旨。
诸君若持此论再读红楼,过往之部分疑惑,当是摧枯拉朽、雪融冰消,如此方不费作者君解读之初衷。
既然已经谈到了第七回回前诗: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
那么八大山人的另一首诗作也应让大家知晓了,注意诗名,《问香楼》,对比一下“红楼”与“香楼”,很有意思。
十二风流曲曲新,闻香谁是问香人?
若从此处寻花悟,缘起无端堕六尘。
两诗诸君可细细对比一下。
“十二风流”,即是金陵十二钗,第一句说的就是十二钗的十二首专曲,仅此一句,就可证明朱耷与红楼的关联。
第二句中“问香人”与“惜花人”,又为绝妙的对仗,且两诗第二句都是问句,第三四句都是对一二句的回答。
世上可有此等巧合?
就留给诸君自己思索了。
最后,在此真诚祝各位,双节快乐、幸福安康!



下一节的章节名,是个非常奇特的名字,因为要解读的内容,从未有人谈过。大约只有我这个既爱电影、又爱红楼的闲人,才有心思把二者联系起来。
毕竟,接下来要解读的这位女子,红楼作者是用现代电影中蒙太奇方式来刻画的。当然,明代连电都没有,但这不妨碍红楼的天才作者们,在艺术创作中使用解构主义的一些手法。
红楼之奇,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请看下节:红楼梦中的解构主义,三次经典蒙太奇手法运用。
(特别提醒:本专栏中不少内容为开创性学术观点,转载、引用本专栏中内容或观点,务必由创作者本人直接同意,并注明转载引用内容出处,版权保护,人人有责)



编辑于 2020-10-09 17: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6:51 , Processed in 0.0505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