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4|回复: 0

沐英、沐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发表于 2022-6-7 13: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明朝的沐英家族会世代镇守云南,而且没有造反?

关注者
242

被浏览
1,200,001





关注问题[url=]​写回答[/url]
​邀请回答​好问题 14
​2 条评论
​分享










27 个回答默认排序


西府赵王爷
喜欢读点儿新闻





1,853 人赞同了该回答

沐王府并不是“王府”,因为沐家一脉,其正经传承的爵位只是黔国公,并没有称王,所以准确的讲,沐王府应该叫做黔国公府。

[img=500,375][/img]
但是,沐家坐镇云南200多年,贯穿整个明朝,在当地的影响力之大,比藩王尤有过之。当地百姓为了表示尊敬,故称黔国公府为沐王府。
沐王府的始祖叫沐英,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更是朱元璋的义子。当然,朱元璋的义子很多,有二十多个,那个时候就比较流行这种。朱元璋贫苦出身,不是什么大家族,人丁凋零。加上自己这毕竟是造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说不准哪天就挂了,所以朱元璋要多找一些义子之类的年轻人,作为接班人的备选培养。但是在朱元璋的众多义子中,沐英绝对是最受器重的那一个。
沐英八岁便被朱元璋收为义子,是朱元璋第一个义子,当时朱元璋还没有儿子,所以就是想把沐英当做接班人来培养。只不过后来朱元璋陆续生了太子朱标,还收了外甥李文忠做义子,底下能当接班人的人选也越来越多。由于血缘关系,沐英的继承顺位也不断往后排。

[img=523,300][/img]
但是,当不了皇子并不意味着沐英就被放弃了,沐英自幼即被朱元璋收留为养子,宅心仁厚的马皇后对这个无依无靠的孩子自然也是关爱有加,和朱标感情深厚,兄弟之谊超过血亲,在这方面其他那些义子和义侄绝不可比。此外,沐英从小就跟着朱元璋,所以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再加上自身能力确实尚可。所以年纪轻轻就被朱元璋委以重任,率军南征北战,为朱元璋开创明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因功被封为西平侯,世袭罔替。
洪武十四年,沐英以副帅的身份随同颖国公傅友德征讨云南。两年后,云南平定,傅友德班师回朝,而留下沐英镇守云南。没办法,当时的云南地处偏远,而且在历史上长期属于割据势力,比如唐朝时期的南诏,宋朝时期的大理。后来的元朝虽然灭掉了大理,将云南收归治下,但云南当地的实际管辖还是原来的段氏在负责,颇有些自治的意思在里面。
朱元璋派遣大军平定云南,其实和当初元朝攻灭大理没什么区别。正所谓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img=533,300][/img]
所以如果朱元璋想要将云南真正意义上的划入明朝版图,单纯的设立行省,建立官制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强大的武力保证。
然而云南太偏了,一旦放权过多,稍有不慎,那些官员就会割据自立,所以朱元璋必须要留下一个信任的人镇守,而自己的义子沐英,绝对是当时最合适的选择。
首先沐英是他一手养大的义子,除了自己的那些儿子们,朱元璋最信任的应该就是沐英了。而云南地方偏僻,战略地位相对较低,如果派个亲儿子来镇守,有些大材小用了。毕竟当时朱元璋的防守重心还是北方的蒙古人,所以派沐英去相对比较合适。
此外,沐英久经战阵,战场经验丰富,又参与了平定云南的战争,对当地的环境比较熟悉,留下了也能更好更快的开展工作。

[img=535,300][/img]
而沐英确实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他恩威并施,双管齐下,一方面强硬出击,率领大军平定当地的土著势力,一方面推行商业和文化建设,加强云南和内地的交流,以及当地人的汉化。不仅如此,沐英还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大建树,让当时与云南相邻的缅甸和泰国向明朝臣服进贡。
总之,在沐英的治理下,云南逐渐成为了明朝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当初安南是明朱棣派张辅率30万攻打下来的,并改名为交趾,但朱棣不愿让张辅驻守交趾,并下召让张辅回京述职,张辅前脚走,后脚安南就又闹独立,并再也没回来,直至现在……所以沐英是被历史低估的民族英雄,不然云南很可能成为第二个越南。
朱元璋基于沐英在云南的良好表现,以及他的义子身份,也有心让沐家世代镇守云南。毕竟沐英在云南经营数十年,势力深厚,影响力很大。一时间,朱元璋还真不好换人。沐英死后,他便让沐英的儿子沐春承袭西平侯的爵位,并且接替沐英镇守云南。

[img=500,319][/img]
当然,这里的沐家和明朝的藩王还是有区别的,因为云南名义上还是明朝的行省,而不是藩王的封地。沐家在这里就相当于朱家的管家,帮他们打理这块地方,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打理得比较好,朱家放权的力度比较大,和地方官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朱元璋驾崩之后,继位的建文帝并没有将沐家算在削藩之列,反而是让沐家人继续镇守云南。毕竟人家干得好好的,不能无缘无故就换了。而且当时建文帝正在推行削藩政策,和藩王们闹得很不愉快,需要拉拢沐家这样实力派,毕竟云南还有着数十万的戍边大军呢。
但是,沐家并没有因此而站在建文帝这边。靖难之役时,时任西平侯的沐晟选择了中立。正是因为这样,明成祖朱棣在登基之后,并没有对付沐家,而是让其继续镇守云南。当然了,这里面其实也有着拉拢沐家的想法。朱棣是藩王造反夺来的皇位,他对于藩王更加忌惮,所以他需要得到沐家的支持。

[img=500,344][/img]
比如当时就藩云南的岷王朱楩,和沐家有隙,朱棣则站在了沐家这一边。
初,岷王封云南,不法,为建文帝所囚。成祖即位。遣归籓,益骄恣。晟稍持之。王怒,谮晟。帝以王故诏诫晟,贻书岷王,称其父功,毋督过——《明史·列传第十四》
为了使沐家更加忠心的为自己效力,朱棣不仅没有对付沐家,还对其大加封赏。由西平侯加封为黔国公,还赐下世系铁券,由此真正确立了沐氏一族永镇云南的地位。
(沐晟)论功封黔国公,岁禄三千石,予世券《明史·列传第十四》
当然了,朱棣的行为只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明朝不可能真正放心一个外姓人当云南的主人。

[img=542,300][/img]
沐英、沐晟这些人倒还好说,毕竟是当初朱元璋带起来的,知根知底。等到后面一代代传下去,关系疏远之后,谁能保证沐家不会有二心?同理,朱明皇室这边传承了几代之后,又会对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沐家保有几分信任?
此外,云南虽有布政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分别统管当地民政和财政、检察、司法和军政,也算是划走了沐府的一部分权力。但云南三司互相扯皮,办事效率极低不说,更难对抗沐家。
所以,到了明英宗时期,明朝政府就开始着手分化进一步沐家的权力,拿回云南的控制权。这就相当于一个公司里面,股东换人了,不信任这个CEO了,想要削弱他的权力,或者换人。当时明英宗借着沐家平定麓川叛乱不利的机会,向云南派出了督察院右佥都御史丁璿,巡抚云南,乘机揽走了云南的军政大权。战事过后,丁璿完成了巡抚任务,回朝复命,沐家则继续接手云南。

[img=500,309][/img]
但经过丁璿纠合过的三司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和沐家对抗,当时沐家又因为之前征讨麓川失利,声望掉落低谷。所以,沐家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同时沐家也明白朝廷的心思,自己怎么说也是外姓,沐英和太祖的感情再好,算算到现在多少辈了?朝廷会怀疑沐氏的忠心,但沐氏又不可能主动放弃云南的统治权。权衡利弊,沐家以无法调节和云南三司的工作为由,主动邀请朝廷派巡抚来监管,等于是自己将云南的控制权给交了出去。
自此,云南不再是沐家的一言堂,而是需要和三司商量,以及向巡抚报备,大家共同治理。
不得不说,沐府的这一招以退为进用得非常妙。虽然失去了部分权力,但是保全了家族。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沐家凭借多年来在云南的经营,仍然还是当地的最强势力。三司虽然地位高,但是却无法在根本上动摇沐家在云南的统治地位。

[img=570,300][/img]
当然了,这里有个前提是沐家自己不要惹事儿。天启年间,第十五代黔国公沐启元轻狂不法,府中家奴仗势欺人,残害百姓,当时的云南巡抚余瑊依法将其抓捕入狱。可是这沐启元完全不将官府放在眼里,居然召集大军包围了巡抚衙门,还调来大炮,准备强攻衙门要人。
好在沐启元的母亲宋氏识大体,毒死了沐启元,否则云南就乱了。当然,沐启元死后,朝廷也并没有再过多追究,只依然让沐启元的儿子沐天波继承爵位。这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沐家在云南的势力。
当然了,总体说来,沐家对于明朝还是非常忠心的。最后一任黔国公沐天波,在明朝灭亡后,依旧誓死效忠明朝,后来甚至追随永历帝朱由榔一起逃入缅甸,流离异域。当然,既然是和永历帝一同入缅,自然没能咒水之难。

[img=500,333][/img]
咒水之难指的是明朝永历帝在清军和吴三桂的追击下,逃入缅甸。缅方设计于咒水伏杀永历帝。为了保护永历帝,沐天波和缅兵死战,最终以身殉国,也算是捍卫了家族荣光。至此,沐王府的故事便算是结束了。


发布于 2020-10-18 00:29

​赞同 1853​​106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朔雪飞砂





242 人赞同了该回答


[img=720,831][/img]“黔宁王遗记”金牌[img=1467,1799][/img]“黔宁王遗记”金牌
黔宁王遗记金牌正中为“黔宁王遗记”5个双勾空心大字;右左两边刻“此牌须用”“印绶带之”,以示庄重、恭敬。背面刻字五行,“凡我子孙,务要忠心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
黔宁王遗记家训,期望沐启元在来世要做一名忠君温良的臣子,也是告诫沐家子子孙孙以谦和为本,尽忠报国,然而——
沐家有造反潜质算沐启元吧,沐英的十世孙,能用火炮对准巡按公署的,离造反了差不了几步了。
结局呢,被其母药死——没来得及反就被自己人掐灭了——能被自己母亲下手杀死的,也的确是奇葩。
沐启元的儿子沐天波袭位,死于咒水之难,的确是和明共存亡。

没太多可说的,放些沐家出土的文物。
  • 南京江宁沐英(黔宁王)墓采集
[img=3988,1720][/img]铜号、铜喇叭
  • 南京江宁区明沐晟(沐英次子,定远王)
[img=1413,2249][/img]金冠金簪[img=3713,1570][/img]金冠金簪[img=2685,1805][/img]嵌绿松石金耳环[img=720,513][/img]佛字金簪
  •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沐英之孙。)夫人梅氏墓
[img=720,549][/img]嵌宝石金手镯
明代金银首饰在继承唐宋传统纹样与工艺的基础上有较大发展。明代金银工艺中使用锤揲、錾刻、累丝、掐丝、镶嵌、焊接等多种成熟技术,尤其大量运用各类宝石镶嵌,呈现珠光宝气的富丽风格。
[img=720,570][/img]嵌宝石金手镯[img=720,733][/img]嵌宝石金手镯[img=720,717][/img]嵌宝石金手镯[img=2541,1596][/img]嵌宝石金手镯[img=720,401][/img]嵌宝石金头面
明代流行用头发、纱甚至金银丝等织成一个罩子包裹住真发髻,称之为“䯼髻”,明代所谓“头面”,即指插戴在䯼髻周围而装饰题材一致的一组簪钗,它们因为有着特定的造型和插戴位置而有不同的名称。
明代皇室、贵绅、巨富、中产之家甚至更下者,婚丧嫁要也少不得置办一两副首饰头面。根据各地墓出的若干组首饰作综合考察,大致可以认为,梅氏墓出土的这副头面包括了一支嵌宝石凤穿花金分心、一支嵌宝石火焰纹金挑心,一支嵌宝石莲瓣纹金顶簪、一对嵌宝石云纹金掩鬓和一支嵌宝石花头小簪。
[img=720,262][/img]嵌宝石莲瓣纹金顶簪
顶簪通常是插在发罩(䯼髻)正上方的簪子。在保持簪首端正的情况下,顶簪的簪脚不一定与簪首呈直线,也可以是斜弯的。
[img=720,725][/img]嵌宝石火焰纹金挑心
挑心是在发罩(䯼髻)正面中心位置的簪子,通常用上桃的方式戴在当中,基本造型是略呈三角形,纹样题材广泛。
[img=720,443][/img]嵌宝石凤穿花金分心
分心也插在发罩(䯼髻)正面位置,配合桃心,高度一般不超过挑心。
[img=720,666][/img]嵌宝石凤穿花金分心[img=720,545][/img]嵌宝石花头小簪[img=1152,1478][/img]嵌宝石花头小簪[img=720,449][/img]嵌宝石云纹金掩鬓
掩鬓是一左一右戴于两鬓的簪子。其通行样式是云形、团花形。
[img=3536,2047][/img]嵌宝石云纹金掩鬓[img=2599,2832][/img]嵌宝石云纹金掩鬓[img=2659,2978][/img]嵌宝石金链香盒
南京作为两宋时期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明初京师所在,经济发达、文化交流频繁,是金银玉器等生产的重要基地和消费中心。
[img=2082,1799][/img]嵌宝石金链香盒
梅氏墓出土的嵌宝石金盒盒面饰满莲花及如意云纹,并嵌有红蓝宝石和绿松石,侧面饰有缠枝莲花纹,盒底则是以如意云纹为底纹,上面刻着梵文六字箴言。嵌宝石金盒在出土时,盒内疑似装有羊皮质地的经书,推测是出席宗教活动时佩戴的饰物,具有极高的宗教、历史、艺术价值。
[img=3149,2544][/img]嵌宝石金链香盒[img=1814,1171][/img]嵌绿松石金耳坠
  •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瓒(沐英的曾孙)墓出土
[img=4033,1714][/img]金冥币
  •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瓒夫人贾氏墓出土
[img=2645,1838][/img]双龙纹金镯
  •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朝辅(沐英七世孙)墓出土
[img=1846,2132][/img]牡丹形金饰件
牡丹形金饰件,采用锤揲和编结等工艺,用薄薄的金片和金丝制成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花的背后用金叶衬托,叶脉和花蕊清晰可辨。牡丹花象征荣华富贵,历来深受贵族妇女的喜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7:09 , Processed in 0.0472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