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4|回复: 0

真正的原著是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66
发表于 2022-6-8 12: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障碍写文章

登录/注册




《红楼梦》一书中真正的原著是谁(六)厉建强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这一年是农历的庚申年,也是朱耷正式还俗的第一年。还俗之后的朱耷,迁到如下图红圈内所示的今青云谱区朝阳洲区域。
[img=1125,1207][/img]
朱耷归隐青云谱,最后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建起了一个用茅草、蓬蒿搭盖的房子,筑寤歌草堂以居,题名为“寤歌草”。当时诗人叶丹曾作《八大山人》诗一首,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
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
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
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
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的这个甲戌年,早先牛石慧撰写的《石头记》初稿已经在社会上流行。由于初稿只是个大框,内容简单,如:吴梅村抄录的《石头记》,后来改名成了《风月宝鉴》的吴氏石头记,从它的批语:“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风月宝鉴,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中就能够看岀,原初稿《石头记》每回仅三、四页。写得内容简单,这也为内容的填充留下了太多的空间,并且版本很多的原因。抄录者同时还根据自己的喜好改变了书名,至少有《情僧录》和《风月宝鉴》已经存世流传。
从现存的《红楼梦》版本来看,分支众多,但都是从原稿《石头记》中分派出来的,原稿只有一本,在抄写的过程中,分派中的作者再经过自己的针对某一事件的删减或添加,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年代和内容,也就造成了各说各的是对的,都想把别人的观点排除在外。其实参照物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牛石慧(约1622~1702年)在这一时期,决定再以笔名“曹雪芹”的身份,在自己的房间悼红轩(为悼念朱明王朝而起的名字,朱乃“红”的意思)中披阅、增删原稿《石头记》,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此时,还俗在家的牛石慧的同族兄弟八大山人牛耷,也决定同他一起共同完成扩展版的《石头记》,并进行批注,组成了“一芹一脂”。
在朱耷作的楔子中有一段:“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在朱耷下面这幅画作中,右上角还专门为牛石慧题写了“牛石慧补材石”六个大字。
[img=1022,1682][/img]
八大山人朱耷和牛石慧在同一幅作品中同框,也难怪有些人误认为他俩是一个人。还有就是在牛石慧壬午年(1702年)除夕去世之后,在八大山人的画作中,出现了他的名字而误认为他活到了1707年。
在《红楼梦》楔子中记载:“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正是这一时期在思想上的转变,才促使画家朱耷摇身变为了作家朱耷。
“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从以上二段《红楼梦》中的原文可以看出:
朱耷在明朝灭亡之前,“上面依赖皇帝的天恩、下面继承了祖上德业,生活上锦衣玉食。结果朱明王朝被推翻了,造成了国破家亡的命运,已至于自己到现在还一事无成,年龄很大了还穷困潦倒(这一年朱耷约五十七岁)。现在朱耷想编述一下曾经经历过的家族辉煌,让全天下人看一下。虽然朱耷不能制止这一切的发生,但他还是不能原谅他自己,然而闺阁中本来就历历在目的人,千万不能因为朱耷的不争气,而让她们的事迹一起泯灭消失。
虽然朱耷现在住着用茅草、蓬蒿搭盖的房子,用着土坯烧制而成的简陋炉灶,睡着用绳穿织而成的床,早晨冒着风霜,晚上照着明月,院子外有垂柳,内有鲜花,看起来很是清苦,但也没有压垮朱耷这个胸怀坦荡的读书人。为何不用假的名字来把之前的家族经历写成故事,来愉悦一下大家的情绪呢?
朱耷在晚年突然的思想转变,这也是他以脂砚斋的身份完成《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重要原因。这也说明了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用的假名,包括所有的名字。楔子中的“茅椽蓬牖”这种建筑材料,和诗人叶丹曾作《八大山人》诗中所描写的“蓬蒿丛户暗”中的蓬蒿是同一和植物,都是在江西南昌附近建房用的一种材料。
[img=1003,1017][/img]
上面八大山人朱耷写的这首诗中就有“白玉堂”三字,看看是不是与“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中的白玉为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顺便交代了宁王支系共有二十个分支:分别是南昌城外的八个郡王支,朱耷初时属外八房之一的弋阳荣庄王(郡王级别)这一支,后来在朱宸濠造反之后这房支就迁到了南昌主持管理整个宁王系;另外在南昌城还封了十一个郡王支,再加上嫡长宁王朱宸濠(亲王级别),共十二个房支。也就是说宁王系共有一个嫡长亲王房支,十九个郡王房支,这和书中介绍的是完全一样的。这些信息并不是外人水平高就能写岀来的,只有家族内部的亲历者才能做到。生不拜君牛石慧和八大山人朱耷才是亲历者。
简单找一个娄氏的原型与现实对照一下,据《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因此族众虽多,女客来者只不过贾菌之母娄氏带了贾菌来了……于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中夹着宝玉,宝钗等姊妹在西边,挨次下去便是娄氏带着贾菌,尤氏李纨夹着贾兰,下面横头便是贾蓉之妻……尤氏娄氏都笑向李纨道:“咱们这里谁是吃过猴儿尿的,别装没事人儿。”
贾母元宵节请两府子侄孙辈共庆元宵,只有娄氏带着儿子贾菌是娘俩来的。作者对此解释不少,反映出的问题也不少。
[img=1125,1351][/img]唐伯虎为宁王家族所撰画作
一、娄氏年少守寡,母子无依靠,应该没有家人团圆。按说贾母请客,像璜大奶奶金氏这种人应该早来巴结才是,结果没来。看样子应该是关系比较近的小家庭聚会。
二、娄氏母子应该像贾芸母子一样家庭凋敝。不同之处娄氏性格颇为爽快,不像贾芸之母卜氏那样老实。她与儿子在家过节,只有娘俩二人没意思,小孩子图热闹,干脆来贾母这里好吃好喝凑热闹。从中也可看出,娄氏的丈夫是不是出什么大事了?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
“昨怜破袄寒”指朱宸濠叛乱失败抄家后娄氏母子家破人亡甚是可怜,身穿破袄难以御寒。“今嫌紫蟒长”,脂砚斋指出是贾兰、贾菌日后大有出息,官越做越大。
贾菌的父亲死了,只有一个寡母,姓娄,被称为娄氏,他是荣府的近派重孙。这就是说“贾菌”的父亲朱宸濠因造反被明武宗朱厚照杀了,他只有一个寡母,姓娄,她就是宁王妃娄氏。他是荣府关系很近的重孙。荣庄王朱奠壏的大哥家的孙子朱宸濠之子,不就是重孙吗。
《红楼梦》中宁国府的第三代贾敷(早夭折),贾敷的原型人物很像朱宸濠,因造反,早死。娄氏对应的老公很像第三代贾敷。
[img=1116,1367][/img]娄妃祖籍广信娄府遗址
娄氏的原型人物娄妃,不仅长得端庄秀丽,而且性贤明,晓大义。朱宸濠在造反前,娄妃曾多次劝阻,还写了《题采樵图》诗一首:
妇语夫兮夫转听,采樵须知担头轻。
昨宵再过苍苔滑,莫向苍苔险处行!
劝谏丈夫不要反叛,但朱宸濠却一意孤行,不听劝阻。后来,王阳明火烧宁王造反大军,朱宸濠被擒,娄妃性格刚烈,在丈夫抄家被杀后,她也带着儿子投赣江殉夫自杀。临终前,她将无限的悲哀留在自己用血泪写成的《西江绝笔》之中:
画虎屠龙叹旧图,血书才了凤眼枯。
迄今十丈鄱湖水,流尽当年泪点无。
娄妃投江自杀后,尸体并未顺流而下,而是缓缓倒流至南昌。百姓们见状感觉很是奇怪,认为娄妃活着的时候不从夫谋反,死后也不肯随波逐流,对她很是钦佩尊敬。王阳明也被娄妃的义烈和贤德所感动,所以命人在德胜门外赣江边对娄妃礼葬。



发布于 2022-05-01 10: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0:31 , Processed in 0.0440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