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始迁祖薛昂4419--HH+AI===笑指西邻几劫尘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77
 楼主| 发表于 2022-1-30 17: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薛绍彭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宋代著名书法家。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





本    名薛绍彭 别    名米薛 字道祖 号翠微居士 所处时代北宋 出生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出生日期北宋 主要成就以翰墨名世


目录

1 简介
2 评价
3 个人作品

   


简介

编辑

 播报

北宋书法家。宋神宗时人。字道祖,号翠微居士。恭敬公薛向之子,以翰墨名世。自谓河东三凤(薛元敬、薛收、薛德音)后人。世家子弟,家藏甚富。

元祐元年(1086)任承任郎,监上清太平宫,官至秘书阁修撰,出为梓桐曹。时以翰墨名世,善品评鉴赏。与米芾为友,每以鉴定相尚,得失评较。曾刻孙过庭《书谱》传世,后人推为精本。米芾尝言:“薛绍彭与余,以书画情好相同,尝见有问,余戏答以诗曰:“世言米薛或薛米,犹如兄弟或弟兄。”工正、行、草书,笔致清润遒丽,具晋、唐人法度,历来书家对其评价甚高。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

   


评价

编辑

 播报

宋高宗《翰墨志》云:“苏、黄、米、薛笔势澜翻,各有趣向。”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云:“米元章、薛绍彭、黄长睿方知古法,长睿书不逮,唯绍彭最佳。”又云:“南渡后言墨帖多米氏手笔,而薛尤雅正,《禊帖》临帖最多,出其手必佳物,然世亦鲜矣。”

元赵孟頫云:“道祖书如王、谢家子弟,有风流之习。”又云:“脱略唐、宋,齐踪前古,岂不伟哉!”又云:“薛书诚美,微有按模脱击之嫌。”

元危素赞其书:“超越唐人,独得二王笔意者,莫绍彭也。”

明张丑云:“薛书紧密藏锋,得晋、宋人意,惜少风韵耳。”又云:“法度森严,变化较少,品在海岳翁下。要非刘泾、吴说所能梦见。”

清刘熙载《书概》云:“道祖书得二王法,而其传也,不如唐人高正臣、张少悌之流,盖其时苏、黄方尚变法,故循循晋法者见绌也,然如所书《楼观诗》雅逸足名后世矣。”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君谟(蔡襄)安劲,绍彭和静。” [1]  

   


个人作品

编辑

 播报

现存世书迹有《诗卷》《兰亭临写本》及《昨日帖》《随事吟帖》《晴和帖》等。《昨日帖》,纸本,行书。纵 26.9厘米,横29. 5厘 米。《珊瑚纲》《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帖又名《得米老书帖》。此信札草书极守法规,运笔藏锋,锋正而不显露;结体平正,虽流动而不浮急,字距疏松,格局清朗,与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格局相似。章法近古,字字断开,不作连绵之势,如王羲之《十七帖》,似孙过庭《书谱》。从此可窥见到薛昭彭师法晋唐。所以可以这样说,薛氏的书法渊源,不妨可追溯到王羲之的书迹,如《十六帖》。元危素《薛临<兰亭序>》跋:“宋之名书者有蔡君谟、米南宫、苏长公、黄太史、吴练塘最著,然超越唐人,独得二王笔意者,莫绍彭若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77
 楼主| 发表于 2022-2-8 11: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事中  播报   讨论3 上传视频



给事中,官名, 秦汉为列侯、将军、谒者等的加官,侍从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参议政事,因执事于殿中,故名。





中文名给事中 品    级五品,六品等 各朝代不一 释    义官名 建立朝代秦朝


目录

1 官名简介
2 历史发展
▪ 隋朝
▪ 五代、北宋
▪ 明朝
▪ 清初

   


官名简介

 播报

【词目】给事中

【拼音】jǐshìzhōng

【基本解释】 魏或为加官,或为正官。 晋代始为正官。 隋唐以后为门下省之要职,掌驳正政令之违失。 元以后废门下省而设给事中。 明制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稽察六部之弊误,有驳正制敕违失之权。 清代隶属都察院,与御史同为谏官,故又称给谏。省称给事。

【详细解释】

1.官名,秦始置。西汉因之,为加官,位次中常侍,无定员。所加之官或为大夫、博士或议郎,御史大夫、三公、将军、九卿等亦有加者。加此号得给事宫禁中,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分平尚书奏事,负责实际政务,为中朝要职,多以名儒国亲充任。东汉后来不置,但前期有,如桓谭在光武朝“拜议郎给事中”。魏、晋时,或为加官,或为正官,亦无定员,五品。所加之官或三公、将军、中书监令、博士、郎等。隶散骑省,位在散骑常侍下、给事黄门侍郎上。南朝隶集书省,地位渐低,在遗直散骑侍郎下、员外散骑侍郎上,入选者地位亦不高。

2.给事中,秦始置。为加官,位次中常侍,无定员。所加之官或为大夫、博士或议郎,御史大夫、三公、将军、九卿等亦有加者。加此号得给事宫禁中,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

3.官名。秦置,汉魏相沿。为将军、列侯、九卿以至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晋始为正官。隋唐以后,成为门下省之属官,掌驳正政令之事。唐一度改称“东台舍人”,旋复旧称。

   


历史发展

 播报

南朝宋为五品,梁为四班,陈为七品、六百石。常侍从皇帝左右,献纳得失,谏诤纠弊,收发传达诸奏闻文书,虽可封驳,权不甚重。亦负责管理图书文翰、修史等事,燕负有监察之现。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定为从三品上,二十三年改从六品上。北齐隶集书省,常谏议献纳,定为从六品上,额定十人。

   


隋朝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于门下省置给事郎,位仅次于黄门侍郎,员四人,掌省读奏案。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名给事中,正五品上,为门下重职,分判本省日常事务,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诏敕。百司奏章,得驳正其违失,事权甚重。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名东台舍人,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又,吐蕃仿唐制置官,设给事中,掌诏令承旨。

   


五代、北宋

五代、北宋初门下封驳之职渐废,至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置同知给事中掌其事,未几其职改归银台司下面的封驳司,给事中成为寄禄官,无职事。神宗元丰改制后,复为职事官,正四品,四人,分治门下省日常公务,审读内外出纳文书,驳正政令、授官之失当者,日录奏章以进,纠治其违失。下设上、下、封驳、谏官、记注五案,分理杂务,领通进司、进奏院。

南宋置一或二员。辽朝置为南面朝官。金罢门下省,金章宗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置为内侍从五品寄禄官,以奖内侍局御直、内直之有年劳者。元朝亦不置门下省,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始置起居注,掌随朝记录省、台、院、诸司奏闻之事,十五年改置给事中兼修起居注,定置二人,初定为正四品,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升正三品,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复改正四品。

   


明朝

明朝置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另负责记录编纂诏旨题奏,监督诸司执行情况;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册封宗室、诸藩或告谕外国时,充正、副使;受理冤讼等。品卑而权重。初定为正五品,后数改更其品秩。

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设给事中十二员,为正七品,始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分科治事;洪武九年定员为十人;洪武十年隶承敕监;洪武十二年改隶通政司;后逐渐增至八十一员。洪武二十四年定制,六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为正八品;左、右给事中各一员,从八品;给事中四十人,其中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正九品。惠帝建文年间(1399-1402年)升都给事中为正七品,给事中从七品,并罢左、右给事中。明成祖永乐年间复置左、右给事中,亦为从七品。又置六科官署于午门外直房。其后各科员数时有增减。明 谈迁《国榷》:“(万历二十四年)正月初十丁丑,给事中耿随龙、邹廷彦等,御史李宗延、姚三让、袁可立等,俱削籍。”

   


清初

清初沿明制,亦置给事中,无员额限制。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设都、左、右给事中,满、汉各一员,满员为正四品,汉员为正七品;又设汉给事中二员,正七品。康熙年间改都给事中为掌印给事中,满、汉各一员,均为正七品;给事中,满、汉各一员,也均为正七品。雍正初为加强皇权,六科并入都察院,与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同为言官,有进宫谏诤之现,职掌抄发题本,审核奏章,监察六部、诸寺、府、监公事,其封驳之权有名无实,职权较明为轻。雍正七年,升为正五品。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革官制,省六科,只设给事中二十人,仍隶都察院,分掌原六科公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77
 楼主| 发表于 2022-2-8 11: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汉有黄门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为帝王近侍。南北朝时地位逐渐提高,参与朝廷大政。唐天宝元年(742)改称门下侍郎。至德二年(757)仍旧名。大历二年(767)再改为门下侍郎。唐门下侍郎,本正四品上,大历时升为正三品,为门下省长官侍中之副。宋沿置,其官常不领门下省这职,仅为虚衔。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为宰相。又另置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副相。建炎三年(1129),改宰相及副相官名,门下侍郎遂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77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09: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旨编文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77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23: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昂奉旨编定《王安石集》考 汤江浩 作者简介 : 汤江浩 1965 年生 ,男 ,湖北仙桃人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唐宋文学。 ①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三 ,中华书局 ,1965 年。 ②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一 ,中华书局 ,1980 年。 ③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四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④ 汪藻《浮溪集》卷二一 ,四部丛刊本。 摘 要 :本文通过考察薛昂生平、仕历 ,对薛昂与王安石的交往、薛昂的人品与学术倾向作了较全面的 探讨 ,并重点对薛昂与王棣奉旨编次王安石集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考辨。 关键词 :薛昂 王安石集 生平 交往 历来对于薛昂编纂王安石集 ,颇有异说。其 一 ,关于薛昂是否编纂成书的问题。《四库全书 总目提要》卷一五三于《临川集》条下有云“: 叶梦 得《石林诗话》又称 :‘蔡天启称荆公尝作诗 ,得 ‘青山扪虱坐 ,黄鸟挟书眠’,自谓不减杜诗 ,然不 能举全篇。薛肇明被旨编公集 ,遍求之 ,终莫 得。’肇明为薛昂字。是昂亦曾奉诏编定其集。 顾蔡絛与昂同时 ,而并未言及。次山序中亦只举 闽、浙本而不称别有敕定之书 ,其殆为之未成 与。”①即认为薛昂编王集可能并未成书。余嘉 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一于《临川集》条下引杨 仲良《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四载徽宗重 和元年(1118) 六月壬申门下侍郎薛昂奏 “: 承诏 编集王安石遗文 ,乞更不置局 ,止就臣府编集 ,差 检阅文字官三员。从之。”故余氏称 :“昂既承诏 编集 ,又已奏置官属 ,时方承平无事 ,下距靖康之 难犹将十年 ,何至为之不成 ?”余氏又举魏了翁 《鹤山大全集》卷五一所载《临川诗注序》所云 : “国朝列局修书 ,(中略) 臣下之文 ,鲜得列焉。时 惟临川王公遗文 ,获与编定。薛肇明诸人实董其 事。”进而推断云“: 然则昂等所编集 ,非为之而未 成 ,乃已成之后 ,旋复散落耳。”②其二 ,关于薛昂 所编王集的优劣评价问题。据魏了翁《序》所称 , 世以薛本为善 ,而以当时传抄俗本为劣。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四“临川集”条下有云 “: 薛 肇明即薛昂 ,徽宗时以迎合蔡京执政 ,此小人而 无学者。虽出入介甫门下 ,其编次庸有当乎 ?”③ 即对薛本最善之说提出了怀疑。 要澄清这些分歧 ,我们必须对薛昂生平、仕 历有更深入的了解。《宋史 ·薛昂传》(卷三五 二) 十分简略 ,文字仅有十行。除简述其官历外 , 尽载其不学无术、谄事蔡京之笑料。缺载其生 卒、享年。故先推考其生卒年如下 : 汪藻《浮溪集》卷二一有《祭薛大资文》④ ,我 们认为即祭薛昂文。大资 ,即资政殿大学士的省 称。《宋史 ·薛昂传》称薛之仕历有云 “: 授彰化 军节度使、祐神观使 ,改特进 ,充资政殿大学士、 知应天府。”《浮溪集》卷二三又有《为人谢薛昂大 38
文献天地 资启》,卷五有《代薛左丞谢除门下侍郎表》《、代 薛昂门下谢本省书成回授二子转官表》,皆可证 汪藻与薛昂关系密切《, 浮溪集》卷二一《祭薛大 资文》必祭薛昂无疑。祭文称薛昂卒时“寿且八 十”。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蓬左文库李壁注本 卷四二于《与薛肇明奕棋赌梅花诗输一首》题下 李注云 :“肇明 ,薛昂也。杭州人 ,没于绍兴四 年。”此条注文尤为可贵。①据此 ,可推证薛昂约 生于 嘉 祐 元 年 ( 1056 ) 左 右 , 卒 于 绍 兴 四 年 (1134) 。其次 ,我们对薛昂与王安石的交往稍作考 述。据《宋史》本传 ,薛昂为元丰八年 (1085) 进 士。故薛昂与王安石的交往 ,当主要在元丰八年 以前。安石集中今有《与薛肇明奕棋赌梅花诗输 一首》《、又代薛秀才一首》《、偿薛肇明秀才桤木》 等三诗。前二诗乃同时作。第一诗云“华发寻春 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培堆”,当是安石自谓。时薛 昂年不及三十 ,不应称华发。第二诗云“故将明 艳凌霜雪 ,未怕青腰玉女嗔”,颇见风情 ,始是代 薛昂口吻。可知安石与薛昂对弈赌诗 ,二人皆一 胜一负 ,故安石自作一首 ,又代薛昂一首。《偿薛 肇明秀才桤木》诗云 “: 濯锦江边木有桤 ,小园封 植伫华滋。”则是薛昂为安石觅来桤木苗 ,安石赋 诗为谢。安石诗中还有《蒋山手种松》“: 青青石 上岁寒枝 ,一寸庵前手自移。”《耿天骘许浪山梅 见寄》“: 闻有名花即漫栽 ,殷勤准拟故人来。”《与 天骘宿清凉寺》“: 野馆萧条无准拟 ,与君对植浪 山梅。”可见安石营半山园前后对营栽花木颇有 兴趣。半山园营建的时间 ,学者一般认为在元丰 二年春 ②。半山园舍为寺院 ,时在元丰七年六月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六载元丰七年六月 : “戊子 ,集禧观使王安石请以所居江宁府上元县 园屋为僧寺 ,乞赐名额。从之 ,以报宁禅院为 额。”载述甚明。故安石种梅、种桤的时间当在元 丰二、三、四年间 ,故与薛昂交往的时间也当在此 段时期。 李壁于《与薛肇明奕棋赌梅花诗输一首》诗 后注云“: 吴曾《漫录》:荆公在钟山下棋 ,时薛门 下与焉 ,赌梅花诗一首 ,薛败而不善诗 ,荆公为代 作。今集中所谓薛秀才是也。薛既宦达 ,出知金 陵 ,或者嘲以诗曰 :好笑当年薛乞儿 ,荆公坐上赌 梅诗。而今又向江东去 ,奉劝先生莫下棋。薛书 名似丐字 ,故人有乞儿之说。向来多谓此诗韩子 苍作 ,非也。昂赋蔡京君臣庆会诗 :逢时可谓真 千载 ,拜赐应须更万回。时谓之薛万回。据此则 昂不能诗 ,可知矣。荆公代作梅诗 ,亦所以诲之 也。”所引《漫录》文字 ,不见今本《能改斋漫录》正 文 ,虽是嘲弄薛昂 ,但亦非毫无根据。《宋诗纪 事》卷二九收薛昂诗一首 ,其小传后亦附此二事 , 以下棋事出自《能改斋漫录》,赋蔡京君臣庆会诗 出自罗志仁《姑苏笔记》。又洪迈《夷坚丙志》卷 一九“薛秀才”条亦载荆公代薛昂作咏梅诗事 ,并 载他人改王智兴诗讥笑薛昂 ,托为韩子苍改 ,韩 坐罢知分宁县。通过上引诸条笔记皆可说明薛 昂不善为诗 ,并屡为时人讥笑、嘲弄。 李壁于赌棋诗题下注有云“: 臣僚尝言其‘以 腐儒之学 ,党附蔡京 ,致位近弼 ,当政和宣和间 , 朝廷大事一无建明 ,专务谄谀 ,同恶相济。’观此 诗 ,则昂早从介甫 ,后为京所引 ,有自来矣。”在此 实对安石与其交往提出了批评。李壁所引臣僚 之言 ,乃节录张纲《缴薛昂复官恩泽词头状》③。 薛昂卒 ,家人上遗表 ,依惯例当复官并录用其后 , 时已下圣旨 ,张纲坚决反对此举 ,故上此状。 前引汪藻《浮溪集》卷二一《祭薛大资文》云 : “呜呼 ,惟公道学 ,得之钟山 ,如郢垩鼻 ,挥斤者 般。坐振声誉 ,雷惊瀑潺。”则对薛昂与王安石的 交往给予了正面评价。《浮溪集》亦有代薛昂所 为文两篇 ,似可从侧面证明薛昂不擅诗文。其 实 ,宋代文人、学者不善诗文的 ,也并不少见 ,薛 昂之所以为人鄙薄 ,主要原因在于被视为蔡卞、 蔡京之党。 《宋史》薛昂本传完全持否定态度。吴曾《能39 ①②③ 《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卷四二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蓬左文库本 ,1993 年。 参见洪本健《宋文六大家活动编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第 281 页 ;李德身《王安石诗文系年》,陕西 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第 256 页。 张纲《华阳集》卷一七 ,四部丛刊本。
中国典籍与文化 改斋漫录》卷一二云“: 崇宁初 ,薛门下为司成 ,士 人程文有用史记、西汉语者 ,薛辄黜落。元符中 , 尝上殿乞罢史学。建炎初 ,言章谓薛为蔡元长私 讳其名。薛尝对客语 ,误及蔡京 ,即自批箠其 口。”①此节皆采入《宋史》本传 ,且演绎为 “: 至举 家为京讳 ,或误及之 ,辄加笞责。昂尝误及 ,即自 批其口。”显然有所增饰。沈钦韩《王荆公诗集李 壁注勘误补正》卷四引《尊尧集》有云“: 昂为太学 博士 ,上殿 ,乞罢讲筵讲史 ,而专读王安石《日 录》《、字说》。哲宗怒曰‘: 朕方稽考前代得失 ,薛 昂俗儒妄言 ,可不黜乎 ?’”此即吴曾所言元符中 上殿乞罢史学事。 薛昂的学术好尚可能主要倾向于王安石的 新学 ,故《宋史》本传称“昂主王氏学”。《夷坚丙 志》卷一九“薛秀才”条更称薛昂对王安石崇拜之 至“: 至祀公于家 ,言话动作率以为法。每著和御 制诗 ,亦用《字说》。”《宋史 ·艺文志》载有薛昂 《神霄宫使司法令》一部。从总体上说 ,薛昂虽非 饱学之士 ,但也可谓学有渊源。徐自明《宋宰辅 编年录》卷一二载当时制词云 “: 具官薛昂 ,直谅 多闻 ,柔嘉维则 ,学古圣人之道 ,为时儒之宗。西 掖东台 ,辟雍泮水 ,践扬滋遍 ,闻誉惟休。擢长五 兵 ,益多嘉绩。”②重和元年 (1118) 九月薛昂自门 下侍郎除彰化军节度使、祐神观使兼侍读《, 宋宰 辅编年录》卷一二所载罢职制词亦称美有加“: 具 官薛昂 ,德粹而行孚 ,量闳而识远。学通圣奥 ,会 归六籍之醇 ;文掞道华 ,度越百家之小。驾说早 宗于士类 ,输忠深简于朕知。”前引汪藻《祭薛大 资文》对其学问亦评价很高。可见宋人对薛昂学 问、人品的评价颇有云泥之别 ,其原因主要与党 争有关。钱大昕斥之为“小人而无学者”,并否定 其编次荆公集之善。显然对薛昂抱有偏见。我 们今天当超越这种简单评判。 薛昂奉旨编次王安石集 ,既见宋人文集、笔 记载述 ,又见杨仲良《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可 知编集之事不虚。但要弄清编集之结果如何 ,还 需要弄清薛昂后期的仕历。 《宋史 ·薛昂传》云 :“大观三年 (1109) 拜尚 书左丞。明年 ,请补外 ,出知江宁 ,徙河南。久 之 ,提举嵩山崇福宫。政和三年 (1113) ,蔡京复 用事 ,昂复自尚书右丞为左丞 ,迁门下侍郎。寻 请罢 ,授彰化军节度使、祐神观使 ,改特进 ,充资 政殿大学士、知应天府。”这里载叙了薛昂自大观 三年拜尚书左丞至知应天府的一段仕历 ,其间亦 有错误。今以《宋史 ·徽宗本纪》等考之。 大观四年(1110) 六月丙申 ,薛昂自尚书左丞 以资政殿学士仍中大夫出知江宁府。《经抚表》 卷四于江宁府大观四年条下载云“: 薛昂 ,六月丙 申 ,门下侍郎薛昂 (汤按 :当时尚未任门下侍郎) 知江宁府 ,寻改河南。”且又于政和二年 (1112) 条 下云“: 薛昂 ,八月 ,昂改河南。”③说明自大观四年 六月至政和二年七月 ,薛昂在江宁府任上。 《宰辅表》载政和三年 (1113) 四月己酉 :“薛 昂自资政殿学士、通议大夫除尚书右丞。”可知自 政和二年八月至政和三年四月间 ,薛昂初在河南 府任 ,后提举嵩山崇福宫。 《宰辅表》载政和六年八月乙巳 :“薛昂自银 青光大夫、尚书右丞除尚书左丞。”但《徽宗本纪》 所载与此月日有异 ,称政和六年十一月戊申“: 以 侯象为中书侍郎 ,薛昂为尚书左丞。”《宋宰辅编 年录》《、续资治通鉴》皆从《宰辅表》,今亦从之。 据此 ,可知《本传》所谓“政和三年 ,蔡京复用事 , 昂复自尚书右丞为左丞 ,迁门下侍郎”,实语意含 混不清。蔡京复用事 ,乃在政和二年。政和三 年 ,薛昂复为尚书右丞 ,并非自尚书右丞为左丞。 “为左丞”“, 迁门下侍郎”,皆数年以后事 ,不可与 “政和三年”一气贯下。由以上考辨可知 ,自政和 三年四月己酉至政和六年八月乙巳 (或是年十一 月戊申) 薛昂在尚书右丞任上。 《宰辅表》载政和七年十二月丁巳 :“薛昂自 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丞加特进、门下侍郎。”《徽 宗本纪》所载又与此小异 ,以是年九月甲辰 “, 以 薛昂为特进”;是年十二月丁巳 “, 以薛昂为门下 侍郎”。《徽宗本纪》所载更详 ,今从之。由此推 40 ①②③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 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王瑞来校补 ,中华书局 ,1986 年。 吴廷燮《北宋经抚年表南宋制抚年表》卷 4 ,张忱石点校 ,中华书局 ,1984 年。
文献天地 知薛昂自政和六年八月乙巳至政和七年九月为 尚书左丞 ,九月甲辰加特进 ,十二月丁巳除门下 侍郎。《宰辅表》载重和元年 (1118) 九月庚寅 :“薛 昂自门下侍郎除彰化军节度使、祐神观使兼侍 读。”此次罢门下侍郎 ,实乃薛昂自请《, 宋宰辅编 年录》卷一二所载亦同。《经抚表》卷二应天府宣 和元年(1119) 下系薛昂并引《本传》及《宰辅表》 说明依据 ;又于宣和二年下系薛昂 ,三年下系薛 昂、徐处仁。可知自重和元年 (1118) 九月庚寅至 宣和三年(1121) ,薛昂先自门下侍郎除彰化军节 度使、祐神观使兼侍读 ,后改特进 ,充资政殿大学 士、知应天府。 薛昂宣和三年以后至靖康初 (1126) 之间这 段仕历《, 宋史》本传缺载。《宋史 ·徐处仁传》载 处仁因建议置裕民局事得罪蔡京“, 乃罢局 ,出处 仁知扬州。未几 ,以疾奉祠归南都。方腊为乱 , 处仁亟见留守薛昂 ,为画守战之策 , (中略) 语闻 于朝 ,起为应天尹。河北盗起 ,徙大名尹。”据吴 廷燮《北宋经抚年表》,徐处仁出知扬州在宣和元 年(1119) ,为应天府尹在宣和三年至六年三月。 据《宋史 ·徽宗本纪》,方腊事起在宣和二年十 月 ,至三年初方腊陷诸州郡 ,大胜官军 ,至四月方 为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所擒。故徐处仁往见薛昂 当在宣和二年底至三年初这数月间。薛昂向朝 廷举荐徐处仁 ,于是复起用为应天尹。应天尹与 南京留守 ,一般为知应天府者兼任。既已命徐处 仁为应天尹 ,薛昂当改任他职。我们推测薛昂此 后当在京中任闲职。 至靖康初 (1126) ,薛昂年已七十 ,已是致仕 之年 ,又以言者弹斥 ,诏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 已载《本传》。至建炎二年 (1128) 年十二月丁丑 , 因杭州军乱 ,朝廷责薛昂不请命领州事 ,责徽州 居住。《徽宗本纪》载其被谪之时 ,然不载其原 因《; 本传》载其原委 ,缺载具体时间。前引《能改 斋漫录》卷一二称“建炎初 ,言章谓薛为蔡元长私 讳其名”,亦当为建炎二年受弹事 ,可见附会蔡京 实为主要罪名。从建炎二年十二月受责至绍兴 四年(1134) 去世 ,薛昂一直责居徽州。汪藻《祭 薛大资文》称其 “: 顾敛英气 ,萍洲蓼湾。诗酒陶 写 ,渔樵往还。”多有称美。 通过上述考辨可知薛昂自政和七年 (1117) 十二月丁巳除门下侍郎 ,至重和元年 (1118) 九月 庚寅罢 ,任门下侍郎的时间实不足十个月。杨仲 良、毕沅二史所载薛昂上奏有关编集安石遗文 事 ,正在重和元年六月壬申 ,则距改官又不足三 个月。重和元年九月以后薛昂官职变更颇为频 繁 ,自重和元年九月至宣和三年 (1121) 中 ,薛昂 先除彰化军节度使、祐神观使兼侍读 ,后改特进 , 充资政殿大学士、知应天府。宣和三年以后至靖 康初所任官职已不可考。故薛昂能否在重和元 年六月至九月任门下侍郎的职任上完成王安石 文集的编纂工作 ,颇让人怀疑。《四库全书总目 提要》对薛昂编集是否完成提出疑问 ,应该说确 有值得怀疑的理由。 对薛昂编集是否完成的问题 ,我们再换一个 角度来考察。《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集部》著录 宋两浙西路转运司王珏刻元明递修本《临川先生 文集》多部 ,此书即为王安石曾孙王珏在绍兴二 十一年(1151) 初刻。该本王珏序有云 :“曾大父 之文 ,旧所刻行 ,率多舛误。政和中门下侍郎薛 公、宣和中先伯父大资 ,皆尝被旨编定。后罹兵 火 ,是书不传。比年临川、龙舒刊行 ,尚循旧本。 珏家藏不备 ,复求遗稿于薛公家 ,是正精确 ,多以 曾大父亲笔、石刻为据。其间参用众本 ,取舍尤 详。至于断缺 ,则以旧本补校足之。凡百卷 ,庶 广其传云。” 王珏《序》文提到了“政和中门下侍郎薛公” 奉旨编王集事。据前考薛昂任门下侍郎的主要 时间 ,及上奏编集事皆在重和元年 (1118) 。按政 和八年(1118) 十一月朔始改元重和元年 ,故薛昂 任门下侍郎实在政和七年十二月至政和八年九 月 ,故王珏《序》称“政和中”实不误。王珏《序》又 称“宣和中先伯父大资”也尝奉旨编定安石集。 此说不见他书记载。以一般情理而言 ,若薛昂于 重和间已新编撰王集成 ,则不至于宣和间又诏命 他人再编王集。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一 以王《序》所称“先伯父大资”为安石嗣孙王棣。 李德身《王安石诗文系年》引《长编》载徽宗政和 六年正月事称“悉缘过房孙王棣自擅”,以王棣为 过房孙 ;又引宣和四年九月诏云 “: 熙宁故事 ,悉 安石建明。今其家沦替 ,理宜表恤 ,可赐第一区 ; 41
中国典籍与文化 孙棣除显谟阁待制 ,提举万寿观。曾孙王寿、珏 并转宣义郎。”又据《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载王 棣死节后诏赠资政殿大学士 ①,正与王珏之说相 合。王珏《序》既称王棣于宣和中奉旨编定王安 石集 ,故可推定薛昂等所编王集当时尚未成书进 献。薛昂于重和元年所奏“乞更不置局 ,止就臣 府编集 ,差检阅文字官三员”,说明薛昂已于编集 事有所准备 ,但不知所求检阅文字官员中是否即 有王棣。但无论如何 ,宣和间王棣再次承旨编 集 ,一定是在薛昂的基础上展开的。故薛昂、王 棣所编安石文集实为一部。宣和与靖康相接 ,王 棣编成安石文集后 ,尚未刻版 ,即罹战乱 ,书稿于 兵火中被毁。王珏《序》文已作明确说明 “: 后罹 兵火 ,是书不传。” 王珏《序》文称王安石文集在薛昂、王棣编集 前已有刊本 ,且谓“旧所刊行 ,率多舛误”,由此推 测王集刊本不止一种。《序》中所称“比年临川、 龙舒刊行 ,尚循旧本”,学者一般以为此处所谓 “临川本”,即指绍兴十年(1140) 抚州知州事桐庐 詹大和刻本 ,据该本黄次山序引詹大和语称“: 吾 今所校本 ,仍闽、浙之故耳 ,先后失次 ,讹舛尚 多。”“龙舒本”,即指尚流传至今的《王文公文 集》,是书现存二残本 ,拼合后一百卷诗文俱全 , 只是缺失前后序跋。赵万里先生于中华书局影 印本《王文公文集》题记中指出 “: 龙舒在绍兴年 间确曾刻印王集 ,刻时还在杭本 (即指王珏刻 本) 前 ,这就是现在所见的龙舒本了。”临川本与 龙舒本实属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系统 ,王珏称 二者“尚循旧本”,可知并非指循薛昂、王棣编次 之旧。有学者怀疑詹大和本之祖本 ,或即出于 薛昂本。据前引黄次山、王珏、魏了翁诸序 ,似 无此可能。 王珏《序》称其编集时曾“复求遗稿于薛公 家”“, 至于断缺 ,则以旧本补校足之”。可知当时 薛家亦无全书 ,只有部分遗稿 ,断缺处只好以通 行旧本补足。是以余嘉锡在比较王珏刻本与詹 大和刻本后 ,指出 “: 仅有诗三首彼此不同 ,其余 竟无以大相远。然则珏所谓‘是正精确’者 ,不过 文字校勘而已。”②同时我们推测王珏于薛家所得 遗稿颇为有限。据前文考证 ,薛昂奉旨主持编次 的王安石集 ,实成于王棣之手 ,故薛昂至南渡后 能保存多少编集的草稿已成问题 ,且薛昂自靖康 初至南宋一直遭受政治上的打击 ,直到薛昂去世 许多年后状况也未改变。《宋史 ·黄潜善传》(卷 四七三) 有云 “: 高宗末年有旨 ,潜善、余深、薛昂 皆复官录后。谏官凌哲言 :深、昂朋附蔡京 ,潜善 专恣误国 ,今尽复三人恩数 ,恐政刑失平 ,忠义解 体。”高宗末年即绍兴三十二年 (1162) 左右 ,薛昂 去世已近三十年 ,此时薛昂等人及其后代仍属另 类 ,为“正人君子”不容。王珏能从薛昂的后人那 里获得部分遗稿也是万幸。故我们推测王珏从 薛氏所获遗稿 ,只是部分草稿 ,而非成书 ,且数量 有限 ;对于缺失部分 ,王珏只好以旧本补足 ,而所 用旧本也一定是詹大和刻本系统 ,故二本差异 甚小。上文通过考察薛昂生平、仕历 ,对薛昂与王 安石的交往、薛昂的人品与学术倾向作了较全面 的探讨 ,并对薛昂与王棣奉旨编次王安石集的来 龙去脉进行了清理 ,大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 薛昂的诗才不高 ,但学术崇尚王安石“新学”,亦 可谓学有渊源 ;薛昂为人并无显恶 ,但因党附蔡 卞、蔡京 ,受到了过分的嘲弄与谩骂 ,从他推荐徐 处仁之事来看 ,也能唯才是举 ,徐处仁即因得罪 蔡京而受贬者 ;薛昂虽首先奉诏编集王集 ,但书 当成于王安石之过继孙王棣之手 ;薛昂、王棣二 人所编之集 ,实为一集 ,书虽告成 ,却未能刊刻、 传钞 ,广布流传 ,不幸毁于战乱。南宋学者虽多 称美薛昂所编之集 ,实未见该书 ,不过相沿前代 之传说而已。 42 ①② 张铉《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 ,四库全书本。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137 页)“资政殿大学士”条云“: 正三品。 班位在文明殿学士之下、翰林学士承旨之上。”又省称大资。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一 ,引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卷二 ○有云“: (王珏本) 原书尚是绍兴旧刻 ,核之 明翻詹大和刻本 ,卷第皆同。惟挽词中少《苏少翁挽词》二首 ,集句中少《离升州作》一首 ,而多《移桃花》一首‘舍南舍北 皆种桃’云云。案此诗不似集句 ,疑当时误编入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77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23: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汪藻  播报 编辑  讨论2 上传视频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其著名代表作是《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





本    名汪藻 字彦章 号浮溪,又号龙溪 所处时代两宋之交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饶州德兴 出生日期1079年 逝世日期1154年 主要作品《浮溪集》 主要成就长于四六文,诗作发扬杜甫现实主义精神


目录

1 个人经历
2 文学创作
3 著述名录
4 相关文献
▪ 宋史
▪ 晋江县志
5 代表作品
▪ 诗作
▪ 词作

   


个人经历

编辑

 播报

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

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徽宗亲制“居臣庆会阁诗”,下令群臣献诗,汪藻一人独领风骚,与胡伸俱有文名,时称“江左二宝”。素与王黼不和,提点江州太平观,终黼之世均不得用。钦宗即位,召为屯田员外郎,再迁太常少卿、起居舍人。

绍兴元年(1131),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今属浙江),后知抚(今属江西)、徽(今安徽歙县)、泉(今属福建)、宣等州。绍兴十三年(1143)罢职居永州(今属湖南),官至显谟阁大学士、左大中大夫,封新安郡侯,卒赠端明殿学士。为官清廉,“通显三十年,无屋庐以居。”《全宋词》录其词4首。

   


文学创作

编辑

 播报

汪藻早年曾向徐俯学诗,中年以后又拜韩驹为师,然而,他的诗却不沾江西诗派习气而近似苏轼。诗作多触及时事,寄兴深远。如《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四首》中:“百年淮海地,回首复成非”、“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只今衰泪眼,那得向君开”,郁愤至深,似得力于杜甫。《桃源行》一首,于王维、韩愈、刘禹锡、王安石同题之后,别开生面。“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属寻常避世人”,足见其立意新颖。写景诗如《春日》,也曾传诵一时。

汪藻擅长写四六文,南渡初诏令制诰均由他撰写。行文洞达激发,多为时人传诵,被比作陆贽。《皇太后告天下手书》、《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是其代表作。孙觌序其集时推重他为大手笔,说他“闳丽精深,杰然视天下”。宋高宗把自用的白团扇赏赐给他,并亲书赠以“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

   


著述名录

编辑

 播报

汪藻撰著,散佚甚多。今传本《浮溪集》36卷,,是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的。然遗漏尚多,清代孙星华复辑《拾遗》 3卷。《浮溪集》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四部丛刊》影武英殿本。《拾遗》有《武英殿聚珍版书》福建本、广雅书局本。又有《浮溪文粹》15卷,《四库全书》本。

   


相关文献

编辑

 播报

   


宋史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调婺州观察推官,改宣州教授,稍迁江西提举学事司干当公事。



汪藻撰《浮溪集》
汪藻撰《浮溪集》
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时胡伸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寻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迁著作佐郎。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咸,出通判宣州,提点江州太平观,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钦宗即位,召为屯田员外郎,再迁太常少卿、起居舍人。高宗践祚,召试中书舍人。时次扬州,藻多论奏,宰相黄潜善恶之,遂假他事,免为集英殿修撰、提举太平观。明年,复召为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兵部待郎兼侍讲,拜翰林学士。帝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缙绅艳之。

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又言:“崇、观以来,赀结权幸,奴事阉宦,与开边误国,得职名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直秘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者,近稍镌褫,而建炎恩宥,又当甄复,盍依国初法,止中大夫。”

绍兴元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又言:“古者有国必有史,古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今逾三十年,无复日历,何以示来世?乞即臣所领州,许臣访寻故家文书,纂集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为日历之备。”制可。史馆既开,修撰綦崇礼言不必别设外局,乃已。郡人颜经投匦诉其敷籴军食,遂贬秩停官。起知抚州,御史张致远又论之,予祠。

六年,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恐遂散逸,宜令就闲复卒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八年,上所修书,自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诏旨,凡六百六十五卷。藻再进官,其属鲍延祖、孟处义咸增秩有差。藻升显谟阁学士,遣使赐茶药。寻知徽州,逾年,徙宣州。言者论其尝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累赦不宥。二十四年,卒。

秦桧死,复职,官其二子。二十八年,《徽宗实录》成书,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修实录,所取十盖七八,深有力于斯文。诏赠端明殿学士。

藻通显三十年,无屋庐以居。博极群书,老不释卷,尤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工俪语,多著述,所为制词,人多传诵。子六人,恬、恪、憺、怲、懔、憘。

   


晋江县志

汪藻,字彦章,德兴人。父谷,丞晋江,生藻丞舍。绍兴间,藻来守郡,年六十余矣。其谢表云:“访六十年之父老,恍若前生;佩二千石之印符,敢期今日。”陈俊卿为观察推官,与藻同时。郡中失火,藻急往视,诸椽属方出饮,俊卿虽不同饮,顾其与卒,实假之行。既与诸僚属皆以后至被诘,俊卿同诸椽属唯谢而已。后藻知俊卿服勤职事,居恒不赴宴会,怪而问故。俊卿曰:“某不能止僚友之行,忍自解以重其罪乎?”藻深叹服,谓不可及。藻博闻强识,寤寐千载,心摹手追,穿贯罗网,推原天人道德之旨,古今兴坏之迹。金华劝讲,石室紬书。典册施之朝廷,乐歌荐之祀庙。硕学鸿文,暴曜一世。

   


代表作品

编辑

 播报

   


诗作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春日】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漫兴二首】

晨起翛然曳杖行,一帘疏雨作秋清。老来岁月能多少,看得栽花结子成?

燕子年年入户飞,向人无是亦无非。来春强健还相见,送汝将雏又一归。

【即事二首】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青波。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

【宿酂侯镇】

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

微凉初破候虫秋,露草萤光已不流。搔首与谁论往事,星河无语下城头。

【桃源行】

祖龙门外神传璧,方士犹言仙可得。东行欲与羡门亲,咫尺蓬莱沧海隔。

那知平地有青云,只属寻常避世人。关中日月空千古,花下山川长一身。

中原别后无消息,闻说胡尘因感昔。谁教晋鼎判东西,却愧秦城限南北。

人间万事愈堪怜,此地当时亦偶然。何事区区汉天子,种桃辛苦求长年。

   


词作

【点绛唇·新月娟娟】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小重山】

月下潮生红蓼汀。残霞都敛尽,四山青。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

别语寄丁宁。如今能间隔,几长亭?夜来秋气入银屏。梧桐雨,还恨不同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77
 楼主| 发表于 2022-2-13 00: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leishuwenji/7956/162179.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77
 楼主| 发表于 2022-2-13 01: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leishuwenji/7956/162162.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77
 楼主| 发表于 2022-2-13 01: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处仁  播报 编辑  上传视频  



徐处仁(1062年—1127年),字择之,宋朝南京应天府谷熟县(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人,北宋宰相。

徐处仁是宋神宗元丰年间甲科进士,初为永州东安县令。 [2]  大观年间,知永兴军,反对童贯强平物价,以为如此则商贾不通,物价反增。入朝,奏请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遭到排挤,回故里掌管鸿庆宫。

宋钦宗任用其为宰相,授太宰兼门下侍郎。

靖康元年(1126年),为中书侍郎,旋拜裁决权,然于大政无补。旋罢相。

靖康二年(1127年),宋高宗于南京应天府登基称帝,改任其为大名尹,北道都总管,卒于郡。





本    名徐处仁 字择之 所处时代北宋末年南宋初年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南京应天府谷熟县(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 出生日期1062年 逝世日期1127年 主要成就甲科进士,钦宗朝宰相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徐处仁像
徐处仁像 [1]  
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徐处仁生于南京应天府谷熟县(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 [2]  
初入仕途

徐处仁在宋神宗元丰年间考中甲科进士,成为永州东安县令。 [2]  蛮人反叛,徐处仁进入峒寨,施以恩惠,晓以信义,蛮人感动哭 泣,发誓不再反叛。担任济州金乡县知县。因为推荐被召见,徽宗问京东收成的情况,徐处仁用旱蝗来回答。问他:“城镇有盗贼吗?”回答说:“有。”皇上认为徐处仁不欺骗他,任命他为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3]  

当时刚开始设置算学,议其祖先,有人以孔子赞《易》知数。徐处仁说:“仲尼之道无所不备,非专门比。黄帝迎日推策,是算数之始也,始祖以黄帝为宜。”擢监察御史,迁殿中、右正言、给事中。代理开封府事,裁断判决 如流,狱中囚犯常空。进封户部尚书,继拜封中大夫、尚书右丞。 [4]  

母亲去世,回乡服丧守孝。大观年间,以资政殿学士为青州知州,改为永兴军知军。童贯 出使陕西,想平抑物价,徐处仁认为不应当,说:“此令一传,商人不做生意,而积藏货物的人不拿出货物来,名义上是平价,实际上是涨价。”转运使迎合童贯的意见,弹劾他阻 止德政 ,提倡异论,凌辱使臣。下诏令徐处仁回朝廷。过了很久,以显谟阁直学士为颍昌知府。有得罪宫中人的百姓,虽然遇赦也不赦免,徐处仁却替他们禀奏皇上。童贯趁机排挤他,徐处仁被削夺职位,掌管南京鸿庆宫。

明日,除侍读。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上称善诏置裕民局讨论振兵裕民之法。蔡京不高兴,言者谓:“今设局曰'裕民',岂平日为不裕民哉?”乃罢局,出处仁知扬州。未几,以疾奉祖祠返回南都(今河南商丘)。

宋徽宗询问天下事,徐处仁回答说:“天下大势在兵和民,现在除了水灾旱灾之外,赋役繁重,公家私家凋敝,兵民都贫困,不趁现在谋划,以后将有图谋不完的事。”皇上说:“如果不是你,我听不到这些话。”

宋钦宗即位,建言储粮设备以御金兵。金军北撤,又请伏兵袭其后队。

担任宰相

吴敏推荐徐处仁可以担任宰相,授太宰兼门下侍郎。

宋高宗即位,担任大名尹、北道都总管,在州郡去世。

方腊为乱,处仁亟见留守薛昂,为画守战之策。因语昂曰:“睢阳蔽遮江、淮,乃国家受命之地,脱有非常,吾助君死守。”语闻于朝,起为应天尹。河北盗起,徙大名尹。前尹王革惨而怯,盗无轻重悉抵死,小有警,辄闭城以兵自卫。处仁至,即大开城门,彻牙内甲兵,人情遂安。

徽宗赐手诏曰:“金人虽约和,然狼子野心,易扇以变,有当行事以闻。”处仁上《备边御戎》十策。进观文殿学士,召为宝箓宫使,特升大学士。旧制,大观文非宰相不除,前二府得除,自处仁始。

钦宗即位,金人犯京师,处仁储粮列备,合锐兵万人勤王;奏乞下诏亲征,以张国威。奏至,朝廷适下亲征诏书,以李纲为行营使。即移书纲,言备御方略。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必可成功。召为中书侍郎。入见,钦宗问割三镇,处仁言:“国不竞亦陵,且定武陛下之潜藩,不当弃。”与吴敏议合。敏荐处仁可相,拜太宰兼门下侍郎。

童贯部胜捷军卫徽宗东巡,贯既贬,军士有恶言。徽宗将还,都人汹惧,或请为备。处仁曰:“陛下仁孝,思奉晨昏,属车西还,天下大庆,宜郊迎称贺。军士妄言,臣请身任之。”乃以处仁为扈驾礼仪使,统禁旅从出郊,迄二圣还宫,部伍肃然。

初,处仁为右丞,言:“六曹长贰,皆异时执政之选,而部中事一无所可否,悉禀命朝廷。夫人才力不容顿异,岂有前不能决一职而后可共政者乎?乞诏自今尚书、侍郎不得辄以事诿上,有条以条决之,有例以例决之,无条例者酌情裁决;不能决,乃申尚书省。”会处仁以忧去,不果行,及当国,卒奏行之。

聂山为户部尚书兼开封尹,库有美珠,山密语宁德宫宦者,用特旨取之。处仁奏:“陛下鉴近患,事必由三省。今以珠为道君太上皇后寿,诚细故,且美事;然此端一开,则前日应奉之徒复纵,臣为陛下惜之。”乃抵主藏吏罪。

处仁言论,初与吴敏、李纲合,寻亦有异议。尝与敏争事,掷笔中敏面,鼻额为黑。唐恪、耿南仲、聂山欲排去二人而代之位,讽言者论之,与敏俱罢,处仁以观文殿大学士为中太一宫使。寻知东平府,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起为大名尹、北道都总管,卒于郡。

处仁在宣和间,数请宽民力以弭盗贼。尹大名,以刚廉称。及为首相,无大建明,方进言以金人出境,社稷再安,皆由圣德俭勤,致有天人之助。种师道请合诸道兵屯河阳诸州,为防秋计。处仁谓金人岂能复来?不宜先自扰以示弱。南都受围时,处仁在围城中,都人指为奸细,杀其长子庚。幼子度,吏部侍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77
 楼主| 发表于 2022-2-13 15: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腊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 添加义项 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
▪98年央视版《水浒传》剧中人物






 收藏



4808
  


167















方腊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
播报   讨论36 上传视频  



方腊(?—1121年10月6日),又名方十三, [1]  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人,一说歙州(今安徽省歙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不久占领杭州,并得到多地响应,东南震动。

宣和三年(1121年)初,被童贯率军击败,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四月,方腊在梓桐峒的石涧中被俘,押解京师,八月二十四日被处决。

(概述图参考资料) [2]  







人物关系


纠错




妹妹 方百花




对手 宋江




   

本    名方腊 别    名方十三 所处时代北宋末年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睦州青溪县、一说歙州 逝世日期1121年10月6日(宣和三年八月二十四日) 主要成就发动民变,建立政权 性    别男


目录

1 人物生平
▪ 组织起义
▪ 震动东南
▪ 失败被杀
2 主要影响
3 历史评价
4 轶事典故
▪ 开库分粮
▪ 南面为君
5 人际关系
6 人物争议
7 后世纪念
▪ 方腊洞
▪ 起义刻石
▪ 遗址正位碑
8 史料索引
9 艺术形象
▪ 文学形象
▪ 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 播报

   


组织起义

参见:方腊起义



方腊起义
方腊起义(10张)


方腊世代居住在睦州青溪县堰村,依靠旁门左道来迷惑民众。唐代永徽年间,睦州女子陈硕真起兵造反,自称文佳皇帝,所以睦州相传有天子基和万年楼,方腊因此更加自信。县境里的梓桐、帮源几个峒都坐落在山谷幽深地势险要之处,且当地物产丰富,漆树、楮树、杉木等资源丰富,富商巨贾很多往来其间经商。 [3]  
方腊有一座漆园,造作局的官员常来强取木材,方腊虽心生怨恨却不敢发作。 [4]  当时苏州一带因宋徽宗的宠臣朱勔搜求花石,百姓怨声载道。方腊趁百姓不满之机,暗中把贫困失业的人组织起来。 [5]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率众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从红巾往上分六等。军队没有弓箭、盔甲,只以鬼神那些隐秘难测的事互相煽动,烧房舍,掠夺金帛子女,诱逼良民加入军队。人们安于太平,不识兵革,听到金鼓声就束手听命,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起义,在息坑打败并杀死宋将蔡遵。 [6]  

   


震动东南

宣和二年(1120年)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杀死郡守彭汝方;北面横扫新城、桐庐、富阳各县,进逼杭州。杭州郡守弃城逃走,义军占领杭州,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放火烧城六天,死者不计其数。凡是被抓住的官吏,都要被割肉断肢,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讨还血债。 [7]  

百科x混知:图解方腊
百科x混知:图解方腊

前线告急,情报传回京师,宰相王黼为了粉饰太平,故意隐匿不报,义军力量得以日益发展壮大。兰溪灵山的朱言、吴邦,剡县的仇道人,仙居的吕师囊,方岩山的陈十四,苏州的石生,归安的陆行儿都率众响应起义,东南震动。 [8]  吓得地方官吏听闻方腊军至,纷纷弃城而逃。

   


失败被杀



方腊
方腊
发运使陈亨伯请求朝廷调禁兵及鼎、澧两州的枪牌手兼程赶往镇压,防止义军势力扩大。宋徽宗这才知道前线战局不利,十分惊慌,赶紧派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军及秦、晋二地蕃、汉兵共十五万前往东南,并命童贯拟写诏书废除为搜集奇花异石而剥削百姓的应奉局。 [9]  
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方腊部将方七佛率六万人攻打秀州,统军王子武据城固守。不久,宋军到来,合兵一处攻打义军,杀义军九千人,筑起五座高台,义军退守杭州。二月,童贯、谭稹的前锋到达清河堰,宋军水陆并进,方腊又放火烧官舍、府库、民宅,并趁夜逃离杭州。宋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忠相继率兵赶来,收复了所有被义军占领的城池。四月,方腊及妻子邵氏、儿子方毫、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在梓桐峒的石涧中被俘,义军七万人被杀。 [10]  方腊被擒后,被押解京师,于八月二十四日被处决。 [11]  

   


主要影响

 播报



方腊起义形势图
方腊起义形势图(4张)


方腊领导的起义是北宋末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他统率数十万起义军,攻占了两浙地区的六州及附近数十个县,从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到宣和三年(1121年)八月,方腊起义前后将近一年时间,时间虽不长,但也不算短。 [2]  起义镇压了一批贪官污吏和地主土豪,从而沉重地打击了宋朝地主阶级在东南地区的黑暗统治。 [12]  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北宋王朝的统治,但却严重削弱了北宋的国力,加速了它的灭亡。 [11]   [13]  
   


历史评价

 播报

《宋史》:腊之起,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峒逃出,倮而缢于林中者,由汤岩、椔岭八十五里间,九村山谷相望。 [14]  



方腊像
方腊像
法学家谢觉哉:①方腊不仅是农民领袖,且是民族英雄。②方腊政治见解高明,起义计划远大周到,且是极好的宣传者、组织者。许多话到现在还适用。③方腊是起义,宋江等是胡闹,所谓“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者也。当方腊起义睦州(今浙江建德),东南震动,亳州知州侯蒙请招抚宋江使助攻方腊,海州知州张叔夜设计擒获宋江军副首领,江等全部投降。方腊布告天下,反对赵家剥民媚外政策,不可招安者也。宋江虽然也反对贪污,但仍尊重赵家天子,以暴行为钓饵,等候招安者也。可惜方腊没有像《水浒》一样的传,也不许有这样的传。 [15]  
中国近代演义小说作家蔡东藩:方腊、宋江,虽皆亡命之徒,而非贪官污吏之有以激之,则必不能为叛逆之举。就令潜图不轨,而附和无人,亦宁能孑身起事?盖自来盗贼蜂起,未有不从官吏所致,苛征横敛,民不聊生,则往往铤而走险,啸聚成群,大则揭竿,小则越货,方腊、宋江,其已事也。 [16]  

浙江省淳安县革命委员会报道组:方腊是我国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领袖之一,在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高举农民革命的旗帜,猛烈地冲击了反动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宗法制度,以及它们的反动思想基础——孔孟之道,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赵宋皇帝,沉重地打击了北宋王朝的封建统治。与《水浒》中的投降派宋江相对立,方腊是一个“不‘替天行道’的强盗”,是立场坚定的革命派。由于方腊执行了一条正确的农民革命路线,坚持革命,坚持斗争,深受当时以及后来的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而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则对他恨之入骨。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泰:方腊是个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这是毫无疑问的。 [18]  

《合肥晚报》:提起方腊,人们都会想《水浒传》中那个“造反者”,他的出现似乎只是为了证明宋江等人的善战和忠心。但其实,出身贫苦的我省歙县人方腊是个不折不扣的“帅才”,他是腐败的宋朝的一剂猛药,在他的带领下,起义军共打下了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其人其事完全可以比拼“梁山帮”。 [2]  

《新华日报》:①方腊从起事到覆灭,前后不足一年时间,所到之处,烧杀劫掠,造成6州52县糜烂,二百万生灵涂炭,破坏性不可估量。②方腊,这个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千秋功罪,长留后人评说! [11]  

   


轶事典故

 播报

   


开库分粮

有一年七月,大旱,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大家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把大家从山地里收起来的几颗杂粮,也搜括得一干二净。方腊和穷兄弟们,自己肚皮饿得精瘪,可是粮食却一车一车的,把县里的粮库装得满满的。大家心里真气极了,都想把粮库里的粮食弄出来。

有些性子比较急的人,看到被逼得走投无路,心头火起,三三五五聚在一起,摩拳擦掌,打算动武去抢。方腊听了这个消息,连忙对大家说:“硬打容易吃亏,要想个灵巧的办法才是!”他见大家很齐心,便到私塾里去找老先生,问问他过去官府散粮是怎么个散法。这个老先生也是穷苦人,心肠蛮好的。他听方腊问起散粮,就叹口气说:“散粮要有官府的告示才行!” 方腊听了,心里的主意也打定了,就说:“老先生请你写张告示,我们拿了告示,去向粮库要粮去!” 老先生摇摇头说:“告示我会写,告示上要盖官印,哪来这颗印呢?”方腊想到了一个妙计:用豆腐干来刻官印。

等老先生写好了假告示,方腊也搞好了豆腐干做的假官印,往告示上一按,同真的官印一模一样,不差分毫。老先生看了告示上的官印,也连连点头佩服。方腊拿了这张告示,就领着全村的穷兄弟,到县城里去。凭着假的告示和官印,方腊和大家终于搞到了救命的粮食。 [2]  

   


南面为君

方腊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当时民间流传有童谣:“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 十千是隐寓万字,加一点便成方字,冬尽为腊,称尊二字,就是南面为君的意思,可见方腊深得广大农民拥护。 [2]  

   


人际关系

 播报

妻子:邵氏


儿子:方亳,方腊次子。 [10]  


   


人物争议

 播报

籍贯

关于方腊的籍贯主要有两种说法:宋代方勺的《青溪寇轨》说方腊为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县)“堨村居人”,元朝脱脱等修的《宋史》 便据此在《童贯传》中说方腊是”世居堨村”的“青溪人”。

而安徽师大历史系方腊调查组于1975年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发表了《关于方腊的出身和早期革命活动》的调查报告,他们根据《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乾隆十七年修)、《桂林方氏宗谱》(嘉庆十七年修)、《拓源方氏本宗谱》(乾隆三年修)、《续修拓源方氏宗谱》(乾隆十年修)、《河南方氏宗谱》以及歙县金川公社山郭生产队《方氏族谱》抄本两种、老竹源《方氏合村族谱》抄本、祀梓里 《方宪第族谱》抄本等谱碟,认为方腊的籍贯是歙县拓源(即马岭,今属歙县永丰乡)。 [2]   [19]  

出身

方腊的出身向题,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根据 《独醒杂志》、《青溪寇轨》附《容斋逸史》等记载,认为他是个“家有漆园之饶”的“中产”地主,《宋史·童贯传》中即采用此种说法。

另一种是根据《桂林方氏宗谱》所收元人徐直之撰写的《忠义彦通方公传》,上面记载“方腊在帮源方有常家里为佣工”。 [20]  

与摩尼教关系

《中国农民起义论集》(1954年)认为方腊是“‘食菜事魔’教的首领之一”,《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1972 年)说方腊是“青溪摩尼教首领”,而《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简史》(1976年)则认为他是“睦州一带”的“魔头(首领)”。

而在北宋庄绰的《鸡肋篇》、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杨仲良的《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南宋李埴的《皇宋十朝纲要》、南宋陈均的《皇朝编年纲目备要》等记载有方腊起义的史料中,都只记载了方腊利用封建迷信发动农民群众,而没有提及他是摩尼教首领。 [12]  

   


后世纪念

 播报

   


方腊洞



浙江淳安县方腊洞
浙江淳安县方腊洞
方腊洞,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叶家乡洞源里村西南2.5公里。原名帮源洞,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失败后避难之所。为了纪念方腊起义,当地群众将帮源洞改名为“方腊洞”。洞口为倒梯形,垂直于山坡,洞高1.89米,上宽1.45米,下宽1.11米,洞通进深(除去底部二室)22.16米,平均高度3米左右,平均宽度为0.70米,从洞口至内9米处最狭,仅0.36米;至13.60米处,高4米,宽1.30米,能容一人自由进出,至22.10米处 ,分为两岔,往下垂直3米为第二室,室长1.80米,宽0.90米;往南向下垂直0.8米为第 三室,长3.40米,宽2.30米,可容十余人坐卧其中。离洞口20米处竖有“方腊洞”一碑,是郭沫若于1964年题写。
1963年3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方腊洞为省重点方物保护单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1]  

   


起义刻石



方腊起义刻石
方腊起义刻石
1988年3月,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文昌镇王家源村出土了方腊起义刻石,这是一块天然鹅卵石,重17.75公斤,呈不规整的椭圆体,长39厘米,四面略作长方形,宽度分别为16、12、11、16厘米。四面皆阴刻楷书铭文,共11行,内容连贯。记载了关于方腊起义的时间、地点以及义军攻打赵宋王朝州、县的路线。 [22]  
   


遗址正位碑

2019年11月30日,方腊起义遗址正位碑揭碑暨《方腊是淳安人详考》出版仪式在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长岭村举行。 [23]  

   


史料索引

 播报

《续资治通鉴长编》 [12]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12]  

《宋史·卷四百六十八·列传第二百二十七》 [14]  

   


艺术形象

 播报

   


文学形象

小说

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方腊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四大寇”之一,最后为鲁智深所擒获。而在民间传说中,活捉方腊的是武松。“武松独臂擒方腊”最早见载于南宋笔记《林泉野记》,后编入元杂剧,比《水浒传》流传更早。鲁迅说,(浙江)乡下人看戏,多爱看《武松独手擒方腊》。后来的扬州评话与田连元评书都采纳了这一情节。就连央视拍电视剧《水浒传》,也是这么演的。 [11]  

1986年,王中文创作的历史章回小说《方腊反宋血战记》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24]  同年,王中文创作的历史章回小说《水浒别传》出版,该书共分5部,其中引首部《方腊反》主写方腊起义。 [25]  

1998年,江涛创作的历史小说《南水浒》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 [2]  

2008年12月16日,江苏茶商周理光历时三年创作的历史章回小说《南洞北泊》首发,该书是以方腊为主线的章回小说。 [26]  

评书

在袁阔成创作的评书《水泊梁山》及其衍生作品《大闹神州擂》中,方腊是“四大寇”之一,人称“铁臂金刚”,曾应邀参加神州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4-26 14:29 , Processed in 0.1644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