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始迁祖薛昂4419--HH+AI===笑指西邻几劫尘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9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5 21: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孟皇后的悲欢:两度被废出家两度被逼垂帘,贬居民间逃过金人魔爪


原创|发布:2018-04-26 09:58:22    更新:2018-04-26 10:42:19

阅读 22405赞 144

元祐皇后的一生经历过惊涛拍岸般地起起落落,堪称传奇——她是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经历了二度被废,被迫出家为女道士,又二度复位;因贬居民间,被皇宫“除名”,从而躲过金人的掳虐;南宋初创期间,又两次于国势危急之下被迫垂帘听政,其经历之离奇,史上罕见。


靖康之雄时,北宋皇室有两条漏网之鱼,一个是远在济州的康王赵构,一个是被贬民间的宋哲宗的皇后——元祐皇后,正是这二人后来才共同支撑起南宋的一片天空。

元祐皇后,姓孟,所以,有人又称其为孟皇后。孟皇后乃洛州(今河北省永年县)世家女,其祖父孟元曾任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




元祐皇后的一生经历过惊涛拍岸般地起起落落,堪称传奇——她是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经历了二度被废,被迫出家为女道士,又二度复位;因贬居民间,被皇宫“除名”,从而躲过金人的掳虐;南宋初创期间,又两次于国势危急之下被迫垂帘听政,其经历之离奇,史上罕见。


元祐皇后的婚姻是哲宗的祖母高太后一手包办的,孟氏年长哲宗赵煦四岁,这样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的,但是,命运之手,谁能抗拒?




神宗去世时,哲宗年方十岁,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宋哲宗逐渐长大,祖母高太后替他选了世家之女百余人入宫,16岁的孟氏是其中之一。孟氏为人乖巧、温顺,深得两宫太后(高太后,向太后)的喜爱,就重点培养,并教以女仪。元祐七年(1092年),高太后谕宰执:"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遂将孟氏封后。



史载哲宗并不喜欢由祖母替他物色的良家女孟皇后,除了感情上的原因,还有政治上的考量:高太后执政后,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恢复旧制,是保守派的总后台。而年事渐长的哲宗对改革变法是持支持态度。高太后在世时,赵煦不敢轻举妄动,但是,高太后一死,哲宗就对保守派人士进行了大清洗。赵煦亲政后,将祖母硬塞给他的孟皇后也视作保守一党,而打入冷宫。



此时的宋哲宗早已心有所属,那就是能言巧辩的刘婕妤。而觊觎皇后位置的刘婕妤,为达个人目的,不惜一切手段谄害孟皇后。赵煦初亲政,也欲极力摆脱这位祖母的阴影,支持新党,提拔新党的章惇做宰相,章惇也支持哲宗宠爱的刘婕妤,共谋废孟立刘。1096年,20岁的孟皇后最终以“旁惑邪言,阴挟媚道”为由被废,出居瑶华宫,成为一名女道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孟皇后的女道士生涯刚过了4年,年仅24岁的哲宗赵煦暴亡,端王赵佶继位,是为徽宗。旧党在向太后支持下重新抬头,孟氏时来运转,遂被复位。不料,次年向太后病逝,其后又发生元祐党人事件,徽宗重新任用新党蔡京等人,贬谪旧党,孟氏再受牵连,二度被废,重回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之号。这一次,幽居岁月长达二十余年。后来,华宫失火,孟氏移居延宁宫,后延宁宫又失火,孟氏出宫居住相国寺前之私宅,成为身居闹市的普通妇女。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徽、钦二帝被掳,史称“靖康之祸”。当时六宫有位号者都随徽、钦二帝北迁,只有孟氏因被废而幸免于难——这也是因祸得福的最好史证。




金军撤退后,开封城留下了以张邦昌为首的傀儡政府。张邦昌自忖没有号召力,就招来51岁的孟氏“主政”,册封孟氏为“宋太后”,接受百官朝拜。但有人以这是张邦昌依宋太祖赵匡胤篡后周以后,尊后周的符太后为周太后,并迎入西宫居住的往例,认为张邦昌仍有代宋自立的野心。张邦昌不得已,乃恢复孟氏“元祐皇后”的尊号,并请其垂帘听政。



当初高太后的眼光没错,此时的孟太后不但没有对给她带来灾难的宋皇室反目相向,而是竭力寻找宋室遗孤,以期光复。(初,后受册日,宣仁太后叹曰:“斯人贤淑,惜福薄耳!异日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后皆如所云。《​宋史·列传二》)

当她知道宋徽宗第九子赵构未被北掳时,立即秘密去信劝说其称帝。有了孟太后的诏书,21岁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是为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孟太后即撤帘还政,自享清闲。元祐皇后撤帘不再听政,并被尊为“元祐太后”。不久,因"元"字犯其祖父孟元的名讳,再改为隆祐太后。




1128年冬,孟太后驾抵杭州。时北方宋金之战还在继续,临安城里也不安耽,时值高宗建炎南渡关键时刻,因不满赵构信用奸佞的两位将领发动“苗刘兵变”,叛军企图拥立赵构的三岁皇太子赵旉为帝,并请孟太后垂帘听政。



朝廷与叛军双方谈判不成,千钧一发之际,孟太后由四位老太监陪同,亲往叛军营前,她一面曲意抚慰叛军,答应让宋高宗退位,一面悄悄召见名将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密令她前往嘉兴去找韩将军火速勤王。不久,韩世忠、张俊等将领水陆并进,一举平定叛乱。叛乱平息,高宗复位,孟太后又立即撤帘。



高宗南渡不久,金人复南侵,于是高宗乘船入海,孟氏则是向江西逃亡,金人一再追击,孟氏随行兵众溃散,甚至到了要以农人抬轿的窘境。高宗知道孟氏处境后即谓“朕初不识太后,自迎至宋州(应天府),爱朕不啻己出。今在数千里外,兵马惊扰,当亟奉迎,以惬朕朝夕慕念之意。”因此派人迎至高宗绍兴皇宫所在。




史传高宗对她十分孝敬,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孟氏性情恭谨,没有什么不好的事见闻于朝廷。又喜欢饮酒,高宗认为越酒不好喝,命人另外再买甜酒。

自绍兴十二年(1142年)高宗生母韦太后由金国放归以前,孟氏一直是当时宋室母仪之代表。绍兴元年(1131年)孟氏去世,谥昭慈献烈皇后,葬都城绍兴府会稽县上皇村。绍兴三年(1133年)改谥昭慈圣献皇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9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6 15: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纲(1083年———1166年),宋代词人,字彦正,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金坛薛埠)人。他为官44年,“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作为座右铭,天下人称其不负所言,被民众颂为“清官”典范。
  宋徽宗期间,张纲以首贡进入太学,应试内舍、上舍,均得第一。崇宁殿试御赐状元及第,授太学正。政和五年张纲被委任国子监。由于蔡京当权,士无大小皆出其门。张纲官居京都后只去蔡家造拜一次,以后绝然不往,引发蔡京不满。政和六年,张纲迁任太学博士,后改任秘书省校书郎。他进朝入对,论“君子小人混杂,风俗奢靡,宜以0为法”。因常与蔡京观点分歧,遂出任主管玉局观。期间,朝廷计议派遣宦官童贯、蔡攸率兵出使朔方,张纲力论不可受恩不报而出兵朔方,他的谏言未被采纳。朔方加强联盟,严守都城,-辖区,童贯、蔡攸领兵攻克不下。徽宗下诏:凡在上城垛固守满月者皆调升俸禄。张纲又进言:主忧臣辱,义当而已,因此受赏吗?谁料此言激怒徽宗,遂将张纲调离京都,出任两浙提刑。
  江南东路将领王进剽悍,手下官吏因很小过错或得罪,皆被钉手于门。张纲奉诏前往究查。王遣兵围攻起事,被张纲按下就问,严厉治罪。张纲因此遂为监察御史,任上,他令郡城按月向提刑申报羁押囚犯存亡数,年终根据羁押人数多寡,考核评定政绩优劣。
  靖康元年(1126年)六月,东方出现彗星,钦宗诏谕求言。张纲上疏:求言易,听察难,各主司部门应详审奏章,考究真情实况,一般事宜则力求简略。钦宗遂频谕宽恤民力。张纲又奏利民80件事,求请颁布中外,但因得罪秦桧被罢官回乡,隐居茅山华阳洞20年,秦桧死后方出山任职。
  孝宗登基(1163年),屡次召张纲出任辅政,他因年事已高,坚持不出。孝宗又专下辞赴行诏,令所在州郡对他常加存问,并赐羊、酒以示优贤。张纲常在案牍之余埋头著述,著有《华阳文集》40卷(收入《四库全书》)、《确论》10卷等多种著作。卒谥文简,祀七贤祠。《宋史》、《中国历史人物辞典》皆载其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9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6 15: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凌哲历史词典解释

宋苏州吴县人,字明甫。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时,自明州通判召对,擢为御史。数日,迁右正言,有直声。累官吏部侍郎。后以敷文阁待制知台州,遂退归乡里。为人端重谦默,有德量,人称凌佛子。卒年八十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9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6 16: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元祐党籍碑》

皇帝嗣位之五年 ,旌别淑慝,明信赏刑,黜元佑害政之臣,靡有佚罚。乃命有司,夷考罪状,第其首恶与其附丽者以闻,得三百九人。皇帝书而刊之石,置于文德殿门之东壁,永为万世臣子之戒。又诏臣京书之,将以颁之天下。臣窃惟陛下仁圣英武,遵制扬功,彰善瘅恶,以昭先烈。臣敢不对扬休命,仰承陛下孝悌继述之志。

司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蔡京 谨书。

元祐奸党

文臣

曾任宰臣执政官

司马光故 文彦博故 吕公著故 吕大防故 刘 挚故 范纯仁故 韩忠彦故 曾 布

梁 焘故 王岩叟故 苏 辙 王 存故 郑 雍故 傅尧俞故 赵 瞻故 韩维故

孙 固故 范百禄故 胡宗愈故 李清臣故 刘奉世 范纯礼 安 焘 陆佃故

黄 履故 张商英 蒋之奇故

曾任待制以上官

苏 轼故 刘安世 范祖禹故 朱光庭故 姚 勔故 赵君锡故 马 默故 孔武仲故

孔文仲故 吴安持故 钱 勰故 李之纯故 孙 觉故 鲜于侁故 赵彦若故 赵 卨故

王钦臣故 孙 升故 李 周故 王 汾故 韩 川故 顾 临故 贾 易 吕希纯

曾 肇 王 觌 范纯粹 吕 陶 王 古 丰 稷 张舜民 张 问故

杨 畏 邹 浩 陈次升 谢文瓘 岑象求故 周 鼎 徐 绩 路衡昌故

董敦逸故 上官均 叶 涛故 郭知章 杨康国 龚 原 朱 绂 叶祖洽 朱师服

余官

秦 观故 黄庭坚 晁补之 张 耒 吴安诗 欧阳棐 刘唐老 王 巩

吕希哲 杜 纯故 张保源 孔平仲 衡 钧 兖公适故 冯百药 周 谊

孙 琮 范柔中 邓考甫 王 察 赵 峋 封觉民故 胡端修 李 杰

李 贲 赵令畤 郭执中 石 芳 金 极 高公应 安信之 张 集

黄 策 吴安逊 周永徽 高 渐 张 夙故 鲜于绰 吕谅卿 王 贯

朱 纮 吴 朋故 梁安国 王 古 苏 迥 檀 固 何大受 王 箴

鹿敏求 江公望 曾 纡 高士育 邓忠臣故 种师极 韩 治 都 贶

秦希甫 钱景祥 周 綍 何大正 吕彦祖 梁 宽 沈 千 曹兴宗

罗鼎臣 刘 勃 王 拯 黄安期 陈师锡 于 肇 黄 迁 莫佒正

许尧辅 杨 朏 胡 良 梅君俞 寇宗颜 张 居 李 修 逄纯熙

高遵恪 黄 才 曹 盥 侯顾道 周遵道 林 肤 葛 辉故 宋寿岳

王公彦 王 交 张 溥 许安修 刘吉甫 胡 潜 董 祥 扬瓌宝

倪直孺 蒋 津 王 守 邓允中 梁俊民 王 阳 张 裕 陆表民

叶世英 谢 潜 陈 唐 刘经国 汤 戫故 司马康故 宋保国故 黄 隐

毕仲游 常安民 汪 衍 余 爽 郑 侠 常 立 程 颐 唐义问故

余 卞 李格非 陈 瓘 任伯雨 张庭坚 马 涓 孙 谔故 陈 郛

朱光裔 苏 嘉 龚 夬 王 回故 吕希绩故 吴 俦故 欧阳中立故 尹 材故

叶 伸故 李茂直 吴处厚故 李积中 商 倚故 陈 祜 虞 防 李 祉

李 深 李之仪 范正平 曹 盖 杨 綝 苏 昞 葛茂宗 刘 谓

柴 衮 洪 羽 赵天佐 李 新 扈 充故 张 恕 陈 并 洪 刍

周 锷 萧 刓 赵 越 滕 友 江 洵 方 适 许端卿 李昭玘

向 紃 陈 察 钟正甫 高茂华 杨彦璋 廖正一 李夷行 彭 醇 梁士能

武臣

张 巽 李 备故 王献可故 胡 田 马 谂 王 履故 赵希夷 任 濬

郭子旂 钱 盛 赵希德 王长民 李 永故 王庭臣 吉师雄 李 愚



桂林龙隐岩之元祐党籍碑
桂林龙隐岩之元祐党籍碑
吴休复故 崔昌符 潘 滋 高士权 李嘉亮 李 珫 刘延肇 姚 雄 李 基
内臣

梁惟简故 陈 衍故 张士良 梁知新故 李 倬故 谭 扆 窦 钺 赵 约

黄卿从 冯 说 曾 焘 苏舜民 杨 偁? 梁 弼 陈 恂 张茂则故

张 琳 裴彦臣 李 偁故 阎守懃 王 绂 李 穆 蔡克明 王化基

王 道 邓世昌 郑居简 张 祜 王化臣

为臣不忠曾任宰臣

章 惇 王 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9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6 16: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任宰相,医保社保的开创者,蔡京的政治觉悟不是一般的高


原创|发布:2019-03-05 12:29:33    更新:2019-03-05 12:29:33

阅读 28860赞 161

,北宋宰相,书法家,以奸臣的形象闻名天下,不仅奸,而且贪!宋朝老百姓都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后人更是将他郁秦桧、严嵩同列为史上三大奸相。蔡京在官场沉浮几十年,能先后五次坐上宰相的位置,不难猜到,除了奸诈之外,蔡京的才能也绝非一般。


​蔡京,北宋宰相,书法家,以奸臣的形象闻名天下,不仅奸,而且贪!《宋史》干脆直接把他列入到《奸臣传》,水浒里智取生辰纲那些金银财宝就是蔡京女婿的。宋朝老百姓都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后人更是将他郁秦桧、严嵩同列为史上三大奸相。



蔡京在官场沉浮几十年,能先后五次坐上宰相的位置,不难猜到,除了奸诈之外,蔡京的才能也绝非一般。今天刀叔给大家换个角度来讲讲蔡京,全面了解一下这个已经被盖棺定论的大奸相。(以下仅仅讲的是客观事实,没有洗白的意思)

《宋史》里对蔡京的评价是阴险狡诈,心狠手辣,打击政敌不择手段,惑乱人主,结党营私,致使官风败坏。他提倡“丰亨豫大”,意思就是倡导当时的神奇皇帝宋徽宗大兴土木,穷奢极欲,无所不为。蔡京说:“您老人家坐在皇帝这个宝座上,就应该享受更奢华的生活,不然不匹配啊!”以至于后来宋徽宗的骄奢淫逸导致民不聊生。



如果仅以一部《宋史》和一些小说来了解一个人,会不会有些片面呢?史书虽然具有权威性,但是古代的史学家,即使是司马迁也不敢说自己是独立学者。依托于某个政权和阶层,他必然带有一定的角度,想要做到全面太难了。而小说就更没有追溯性可言了。

那么,奸臣蔡京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东西呢?

蔡京家族基因强大

蔡京的这个宗族也是有着高智商的基因,一门当中七个进士、三个探花,蔡京的八个儿子六个都是学士,别的两个一个年幼一个早死,还有五个孙子也是学士,这么的一个宗族,蔡京也必定不会是等闲之辈了。



医保社保的开创者

蔡京执政后对慈善事业很热衷,在他的推动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共包括三方面: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居养院以收养一些老弱病残为主;安济坊专门负责收治没钱治病的病人;漏泽园则专门划出地皮建立墓地,专门安葬那些无钱埋葬的人。

当我们现在还在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养老无着,死不起的时候,远在宋朝的蔡京就已经开始极力推行免费医疗和养老以及丧葬制度了。



优秀的财政部长

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叶适曾说过:“宋财赋之入比唐增倍,熙丰以后又增数倍,而蔡京变钞法,以后比熙宁又再倍矣。”

合格的教育部长

蔡京推进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学校的教学内容、管理制度、考核措施、奖惩办法等都做了一些具体规定。特别有一项政策是对四川、广西、云南、广东、福建等偏僻省份的学生去赴京应试,其食宿路费从学钱中给予解决。



蔡京还是新推水利的水利部的要员

蔡京在杭州钱塘当县尉的时候,目睹了自己老家莆田木兰溪兴化湾内河连外海,经常海水泛滥,导致这片土地长不出庄稼,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于是,当时还只是一个基层小官的蔡京和弟弟蔡卞向朝廷请示号召大家捐钱兴修水利工程。共筹集到十四个大家族的捐款,共70万缗(mín,古代串钱用的绳子,就是贯的意思),最终修好了木兰陂水利工程。



有人说,蔡京给自己家乡人做点事值得表扬吗?我觉得相当值得。因为推行水利工程并不是蔡京的原创,而是北宋王安石变法当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作为一个相当成功的典范,木兰陂对王安石在全国推行水利改革,简直就是一个树典型,立形象的重要工程,其意义绝对不止一个小小的莆田。一跟王安石挨上边,蔡京的形象是不是好了很多呢?



蔡京自熙宁三年中进士以后为官55年,当过开封、成都、扬州和太原等十多个府的最高掌权人。实际他执政时间有20年左右。历史上中国封建社会宰相平均任职时间只有一年多。蔡京是中国封建社会任职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宰相。

给胜利者和英雄人物锦上添花,给反面人物和失败者的荒淫贪腐添油加醋,已经形成一种模式。历史上一提到蔡京就一个“奸”字,似乎就要概括了他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9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6 16: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瓶梅》与《水浒传》中的大奸臣蔡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原创|发布:2017-11-15 19:50:54    更新:2017-11-15 22:27:27

阅读 71342赞 198

可见,就连狂傲的米芾对蔡京都是极为钦佩!可惜啊,就是因为他做的恶事太多,这些他做过的好事也很少被人提及,几乎被湮灭于历史的尘烟之中……世人,千思万虑,无非是个人的荣辱与名望,然而,生命的舞台,每个人似乎都在演戏,不过戏演砸了,就会被钉在历史上的耻辱柱上……




(《水浒传》中的蔡京,右为李师师)

一、晚景凄凉


每个时代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好与坏,抛开了时代背影也就失去真实的本源。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留清明于世,还是留骂名千古,很多时候,只在一念之间。官场腐败黑暗,仿佛已成铁律,若想游刃有余、出淤泥而不染,实属不易,很多时候竟成为另类,甚至是被抨击和诋毁,而真正能坚持真理、为民请命者,当属凤毛麟角。



(蔡京书法欣赏)

我们都希望清官于任,如包拯、海瑞,他们已随历史的尘烟化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他们的影子吗?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期待……

对于封建时代的官场而言,蔡京可以说是官场上的成功人士,还颇有才华。那么,《金瓶梅》与《水浒传》中的大奸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八十衰年初榭,三千里外无家,孤行骨肉各天涯,遥望神京泣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漫繁华,至此翻成旧话,儿子们死的死,抓的抓,逃的逃,真是国破家亡。”

这首《西江月》,是蔡京死前数月,怀着无限的悲愤写下的,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当时的蔡京已八十高龄,因为金兵入侵,已辞官归隐的他想和家人寻一方幽静之地,于是举家逃亡,已属无奈。可谁知这却成为一直嫉恨他的人的话柄,遭到上书弹劾被朝廷一贬再贬,于悲愤交加中颠沛流离,不久便疾病缠身,死于异乡,几朝重臣,竟以惨淡收场,不禁令人唏嘘。



据后人推测,蔡京当初极力推行王安石的新政,触动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而金兵入侵,内忧外患之中,宋钦宗为了维护自己的专政,转移朝廷内外的视线,便把蔡京推出来作为替罪羊,定了他个“六贼之首”,其家人也不幸遭受株连,有两个儿子被赐死,一个当驸马的儿子和公主媳妇被押往金国做人质,可怜的茂德公主还被无耻的宋钦宗以和亲之名献给金国二太子,好个凄惨!

这样的奇耻大辱令他九泉之下都无法瞑目啊!

当他在官场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之时,一定想不到自己会有今日的境遇。可是,若是你处于他当时的地位,你敢说比他做得更好吗?你就敢说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代清官吗?人呐,很多时候内心的欲望会战胜理智,等若醒悟的时候,已悔之晚矣……

回眸历史的长河,社会的发展总伴随着改革,新旧体制的碰撞和摩擦在所难免,但事实往往是,大权在握的一方,总要想方设法致对方于死地,可以说,蔡京也好,王安石也罢,他们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蔡京行草尺牍欣赏《宫使帖》)

二、《金瓶梅》中的蔡京

有一种说法是,《金瓶梅》中描写的蔡京,其实是影射了明朝的大奸臣严嵩!

在《金瓶梅》第一回和第三十回里曾提到高、杨、童、蔡“四个奸臣”、“四个奸党”,有人分析,这是指明嘉靖朝严嵩专政时的“四凶”,即郭勋、胡守中、张瓒和严嵩。这四人,把握朝政,呼风唤雨,清除异己,贪赃枉法,整个朝廷内外乌烟瘴气。

明末清初的宋启凤在《稗说》中曾明确指出,《金瓶梅》中所写蔡京父子,即是生活中的严嵩父子。

明朝文学家沈德符在他的《万历野获编》一书中,曾明确指出,《金瓶梅》“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指斥时事,如蔡京父子则指分宜,林灵素则指陶仲文,朱勔则指陆炳,其他各有所属云”。在他看来,“分宜”指明嘉靖朝奸相严嵩,陶仲文是嘉靖皇帝宠信的道士,陆炳则是严嵩的死党。



为政者,不启用忠良,却相信什么道士方术,令奸佞当道,怎不令百姓心寒!政治不清明,百姓如何能安居乐业?

《金瓶梅》里的蔡京为了网罗亲信而广纳“干儿门生”,培植党羽,谋取私利。而真实的严嵩也确是如此,这些手握大权的官吏中饱私囊,打压忠良,搜刮民脂民膏,令百姓本就贫困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热!如果没有身边一个个逐臭的走狗们支持,一个严嵩翻不了天,他们是众多贪官的缩影,满口的仁义道德,假模假式,内心极其猥琐卑鄙,即使在当今,他们仍阴魂不散……

西门庆当初极力巴结的“蔡状元”,即是投靠了蔡京,成为他的“假子”而一步登天,这在当时影响极坏。他们相互利用,狼狈为奸,败坏了官风民风!在他们这些人的心里,只要自己赚个盆满钵满,哪管老百姓的死活,逍遥快活才是王道!



(蔡京行书书法《题听琴图诗》)

西门庆何等聪明,从中看出了门道。于是趁蔡京大寿之际,亲自带领家奴,护送20个大箱子奔赴东京而去,箱子里满满的金银珠宝,都是给蔡京准备的寿礼。西门庆下此血本贿赂高官,目的只有一个,哄得蔡京“相颜大悦”,成为他的干儿子,自己不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吗”?

事实上,西门庆的目的还真是达到了。那么多的宝贝,谁看了不眼红,若是给到你手里,说不定三天三夜都睡不着觉。西门庆后来的发家致富,虽说离不开他那个会做生意的头脑,可是最重要的是他有了官场这个强有力的后盾,好事他先赶得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偷税漏税,用钱买官,再大把地捞回来,皆得益于贪官横行和官场的腐败!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觉得眼熟?自己的身边是不是曾经或是正在发生这样的事情,真是古往今来,千人一面呐!



三、《水浒传》中的蔡京

《水浒传》中的蔡京是北宋末权倾朝野的奸臣,是六贼之首。宋徽宗赵佶即位后,蔡京遭到弹劾,闲居杭州,正好可以养精蓄锐。当得知皇帝喜欢奇巧书画,他敏锐地嗅出希望的味道,便勾结童贯,搜罗到一批名家书画送给皇帝,龙颜大悦啊,不久蔡京重新得到重用。这个机会他可再不能放过,于是他排挤忠臣,巴结逢迎,官至太师。曾先后四任宰相,大权在握达十七年之久,真真得意得很呐!这样的地位他满足了吗?当然没有!

蔡京之流为了讨好皇帝,大兴花石纲之役,耗巨费兴建延福宫、艮岳,供皇帝玩乐,导致国库空虚。皇帝昏庸,官员腐朽,百姓怨声载道!

这不禁使我想到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一位人大代表为了复建已被明令拆除的活人墓,竟然辞去公职,令人大跌眼镜!可见“私欲”真得令人失去了理智!



(蔡京行书作品《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

人大代表不是应该为民请命吗?可他身为公职人员却顶风作案,违背党纪政纪,罔顾国法,在土地纷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肆占用土地为自己修建活人墓,不知是谁给他的这个胆量!等待他的一定是法律的严惩!

贪欲真是一个无底洞,蔡京等人劣迹斑斑,他们大肆搜括民田,尽改盐法和茶法,这种形如垄断的法规,肥了当政者的腰包,也为中饱私囊提供了便利,导致民怨沸腾,给北宋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

他废除科举实行新法,规定官员子弟可免试入学,依学校的成绩选拔入官,而平民子弟则要考试,这是明显地给官N代们大开绿灯嘛!百姓敢怒而不敢言,若长此以往,又怎能为国家选出贤良忠臣?我想,这里边会不会也有暗箱操作,有钱多送,便可以为孩子谋一个好前程,而无权无钱家庭里的孩子,只能在社会的底层挣扎,这不公啊!这样奸佞当道的宋朝,又怎能不亡国?!



最可恨的就是“免役法”,此规定只要农民交钱,即可不做徭役,导致的后果就是,该做的事情没人做。服徭役的好处在于,农民只要今年把工程做好,明年就可不再服役。如今农民只要花更多的钱就可免除劳动,可必须完成的工程就需要花大价钱请人来做,可这“请人”修的工程是否结实,又能保多久不垮?这可说不好,还是尽量绕着走吧,说不定今天修好明天就塌!您别小看这样的“豆腐渣工程”,里面可是大有门道,黑幕重重啊!我不说您也能猜到,大捞特捞!不捞白不捞!反正都是国家的钱!

四、蔡京的政绩,功过不能相抵

无论《金瓶梅》中的蔡京,还是《水浒传》里的蔡京,小说嘛,总有虚构的情节,也包含了作者的一些主观意识。而现实生活中的蔡京,确实做了一些有利于百姓的好事,其政绩可圈可点。



(蔡京行书作品《大观御笔记》明拓本)

其一,蔡京主持修订了宋代的济贫福利制度,兴建了居养院和安济院

居养院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福利院,安济院是医疗机构。六十岁以上孤苦无依的孤寡老人是重点收养对象,一些生活无着的难民、饥民,还有孤儿、流浪儿、残疾人都可以在居养院得到救助,再不用担心路死街头,国家会负责他们的一切。如若生病,即可以在安济院享受到免费医疗,死后可以葬在官家购买的“福利性公墓”——漏泽园(明代改称“义冢”)。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样的想法非常超前,有些比现在做得都好,史料中对此有详实的记录。

据《宋史》记载:“崇宁(宋徽宗年号)初,蔡京当国,置居养院、安济院……三年,又置漏泽园。”您看明白没有,蔡京真是办了天大的好事啊!为穷苦人解决了后顾之忧,确实为一项贴心的仁政,从这一点上看,你能说他不是一个好官吗?



其二,蔡京念及家乡遭受水患之害,于是数次向朝廷请求,尽心为家乡兴修了木兰陂

北宋方天若曾为木兰陂竣工写了《木兰水利记》:

“时蔡公兄弟京、卞,感涅槃之灵谶,念梓里之横流,屡请于朝,乃下诏募筑陂者。时福州有义士李宏,家雄于财而心乐于施,蔡公以书招之,遂倾家得缗钱七万,率家干七人入莆,定基于木兰山下,负锸如云,散金如泥,陂未成而力已谒。于是蔡公复奏于朝,募有财有干者辅之,得十四大家,遂慨然施钱共七十万馀缗,助成本陂。”

如今,木兰陂已成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北宋政权实行变法图强的一件重要的历史见证。无论蔡京曾多奸多恶,这项工程比起当今的某些“豆腐渣”,确实造福一方,令人称道!



论才华,蔡京素有才子之称,在书法、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极高的天赋,北宋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中的“蔡”即为蔡京,只不过由于“奸臣”之说,令后人把他的名字换为“蔡襄”“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即是对他最高的评价。

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

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

蔡京又问:“其次呢?”

米芾说:“当然是我。”

可见,就连狂傲的米芾对蔡京都是极为钦佩!可惜啊,就是因为他做的恶事太多,这些他做过的好事也很少被人提及,几乎被湮灭于历史的尘烟之中……

世人,千思万虑,无非是个人的荣辱与名望,然而,生命的舞台,每个人似乎都在演戏,不过戏演砸了,就会被钉在历史上的耻辱柱上……



【作者简介】刘娟,笔名拂尘,现居河北保定,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唱歌,喜欢写写画画,喜欢一个人行走,愿用诗意的笔,抒写浪漫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9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6 16: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细节解密》之 蔡京就靠这个本事,飞黄腾达


原创|发布:2019-08-09 20:30:45    更新:2019-08-09 20:30:45

阅读 12493赞 140

蔡京凭借什么本事才真正飞黄腾达?蔡京在30年官场沉浮之后,如何突然崛起?本期三国细节解密,大锤继续解密蔡京~


《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本期第一百零九回!

最近咱们的水浒细节解密,一直在跟列位读者听友,聊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出场的历史人物,从前两期开始,我们已经谈到了北宋徽宗朝的第一奸臣、“宣和六贼”排名第一的佞幸权臣,蔡京。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蔡京这个人虽然是出了名的不要节操,但是他因为有一身行政才能,才思敏锐,因此虽然此人不要脸,但是仍旧在官场混的是风生水起。其实,蔡京真正那能够飞黄腾达,除了有本事、不要节操之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特长,这才是他能够最后官居人臣极品的真正阶梯。



这里大锤说一组数据,列位读者听友可能就明白了。蔡京这个人可以说是年少得志,他在23岁那一年就与弟弟蔡卞一起考中了进士,此后虽然刻意钻营、而且根本不讲节操,在那里大搞骑墙,但是蔡京的官运并没有因为他特别不要脸又特别有本事,就对他格外开恩一路畅通了。

实际上,这位公认的既有本事又不要脸的蔡京,在成为进士之后,随后一口气在官场里起起伏伏了30年,虽然也有过加封正三品翰林学士的时候,但是总体来说,他虽然为了求当官已经什么脸皮都不要了,但是官场命运并没有因此对他蔡京就特别垂青了,三十年间,始终不得要领。



直到蔡京54岁这一年,他才真正遇到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好让蔡京身上具备的另外一个一直默默无闻的特点,瞬间绽放出了光彩,结果蔡京在30年官场沉浮之后,可以说是瞬间就飞黄腾达了。

因为在这一年,蔡京遇到了刚刚登基做皇帝的宋徽宗。宋徽宗这个人,从后世史家的评价来说,那就是除了不会当皇帝之外,其他都非常擅长,尤其是文艺青年那一套,不仅非常感兴趣而且水平也高,什么金石字画花鸟鱼虫烹茶问道蹴鞠,总之只要是跟正常皇帝无关的业务,那都是玩得滚瓜烂熟。



宋徽宗

而蔡京,偏偏就是一个同样对这些文青行当极为精通的人。当时蔡京被贬到江南困居,正遇到宋徽宗派亲信太监童贯来江南搜罗名人字画,童贯这个人打仗还可以,在文玩领域的水准就比较一般了,而正在落魄中的蔡京可就不一样了,这老家伙憋了半辈子的本事,总算是在童贯面前施展开来了。

蔡京对字画、古玩研究极深,有他指点,童贯搜罗来的玩意儿送去汴梁城,就让宋徽宗极为高兴。蔡京趁热打铁,又通过童贯把自己的书画诗歌作品一并送给宋徽宗观赏。这一下,又获得了宋徽宗极大的欣赏。宋徽宗算是找到同道中人了,很快就把蔡京调回来,委以重任。30年摸不到门的蔡京,在一年之内就成了当朝宰相。



蔡京书法

蔡京的这一门本事是实打实的,他家族里有个比他大35岁的堂兄,就是北宋号称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的最后一位,蔡襄。说到这里,大锤要补充一句,坊间一直有一种说法,说宋代书法四大家的这个“蔡”就是蔡京,只不过后来蔡京的名气特别坏,因此为了避免大家骂,就换成了蔡襄。

关于这一点,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也有提及。这就是宋江在江州犯事被抓之后,梁山这边智多星吴用决定假冒蔡京字迹草拟书信前去搭救。当时书中借吴用之口写道:“如今天下盛行四家字体,是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京四家字体。”



其实这种说法,除了说明蔡京在北宋时代的名声太臭之外,导致把蔡襄也给牵连了之外,还真不是历史真实。因为从当时和后人留下的文献来看,当时宋人对蔡京的书法评价很清楚,那就是还不错,但是距离蔡襄还有一定差距。这可不是我说的,宋徽宗就评价过蔡襄水平比蔡京要高,而南宋高宗赵构也有过类似的评价。

因此可以说在,在真实的北宋末年,如果非要把老蔡家一个人弄进宋四家中,肯定不是排名靠后的蔡京。因此后世学界已经基本明确了,把这个蔡京弄到书法四家里面,属于讹传。不过历史上的蔡京确实是受过蔡襄的指点的,所以他的功底不错。



蔡襄

当然,另外一面就是宋徽宗确实也是真是除了皇帝本职之外其他都是大行家,人家是真识货,真赏识蔡京的文墨。据说,蔡京曾经跟手下俩小官的扇面上题诗,后来这扇面就被一个亲王当做文玩高价收购走了。这个亲王就是还未登基的宋徽宗。

而面对自己的书画知音皇帝,蔡京自然竭尽全力,把这些本事用来当成给自己升官发财铺路的邪门歪道,因此战斗力也远远比童贯那一类非专业人士要强很多,一年之内飞黄腾达也就可想而知了。

就仗着这一身文人的雅趣与爱好,蔡京跟当朝皇帝宋徽宗成了好朋友。有了这么一个大有来头的玩伴,蔡京才能够凭借宠幸一举问鼎相权。



而且大锤之前说过,蔡京这个人的最大特长就是毫无节操,不要脸。这时候,他这个不要脸的特长又附加在自己的雅趣爱好上了,这就算是把好玩乐的宋徽宗彻底给伺候舒服了——蔡京不仅自己陪着宋徽宗玩,还想法设法纵容宋徽宗的欲望,绞尽脑汁给宋徽宗搜刮各地的字画文玩奇花异石。

总之就是宋徽宗想要什么,蔡京就施展自己的本领和技术,全都满足皇帝。有这么个贴身的权臣陪着自己玩,还能玩的好,宋徽宗的玩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满足皇帝的蔡京,自然也就权势滔天。



《听琴图》(局部)

如果说光是陪着皇帝玩,那么也就是个皇帝的玩伴,但是蔡京却依仗自己的玩伴身份,在宋徽宗面前硬是曲曲折折前前后后当了十多年的宰相,这是因为他的陪玩,要比别人还高一个层次,他有一种特别恶劣但是又特别具有诱惑力的陪玩之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一期水浒细节解密,大锤继续讲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9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6 16: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文化皇帝遇上文化奸相


原创|发布:2018-06-07 15:42:50    更新:2018-06-07 15:42:50

阅读 25500赞 229

蔡京知道后,建议设立苏杭应奉局,搜刮江南民间的奇花异石,称“花石纲”,运送汴京,修筑“丰亨豫大”的园林,名为“艮岳”。“花石纲”不但耗完国库,而且害得许多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100年(元符三年)正月,年仅25岁的宋哲宗英年驾崩,由于他没留下后代,哲宗之母向太后与大臣推荐赵佶。由于他从小就会耍小聪明,献小殷勤,颇得向太后的宠爱,向太后便想立他,但遭到宰相章惇的反对,说赵佶太轻浮了,不是做皇帝的材料。



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代皇帝(1082—1135),河北琢县人,是著名的书画家。网络图

但是,由于向太后的大力支持,19岁的赵佶,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一共在位共25年。

赵佶继位之后,章惇立即遭殃,被贬出朝廷。尽管章惇是无能之辈,但他评论赵结,确实一针见血。他非常喜欢听别人奉承的话语,不久身边就聚集了一批小人,如蔡京、童贯、高俅等人,他们互相勾结,大肆挥霍朝廷库银,几乎把王安石变法以来积累下来的库存白银五千多万两折腾完了。

蔡京提倡赵佶主张尽情享乐,对酒当歌,因为人生几何,何必朝夕劳苦,勤理国政?

赵佶把蔡京当成了“重臣”,尽享“天下之奉”,大权逐渐傍落到蔡京手中。

蔡京绝非等闲之辈,无论是在官场和艺术上。

官场上

在赵佶在位的25年里,蔡京当了十七年的宰相,几乎和皇帝在位的时间一样长了。他摸准了赵佶性格轻浮,当赵佶听了别人议论蔡京,立即把他贬到边远地区。

而蔡京绝不为自己“伸冤”,一切听从“组织”安排,因为他心里非常清楚:皇帝离不开自己。

果然,赵佶每次贬蔡京出京城,总是在不久之后把他召回来。



“奸相”蔡京。网络图

爱玩的赵佶怎能没有会玩的蔡京呢?据说赵佶生活穷奢极侈,滥增捐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修建华阳宫等宫殿园林。

蔡京知道后,建议设立苏杭应奉局,搜刮江南民间的奇花异石,称“花石纲”,运送汴京,修筑“丰亨豫大”的园林,名为“艮岳”。“花石纲”不但耗完国库,而且害得许多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宋徽宗一朝成为“蔡氏父子之天下”,蔡京两个儿子蔡攸、蔡绦都拜大学士,蔡攸之子蔡行也担任殿中监,连蔡攸之妻宋氏也有特权,可以随时出入禁中,受到赵佶的宠幸。

艺术上

蔡京是个搞艺术的“宰相”,除了画,还有书法。他的书法跻身于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中。蔡京书法颇妙。初师蔡襄、徐季海,不久弃之,改学沈传师,又厌弃,改学欧阳询,又改学“二王”,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其书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为海内所崇尚。

而我们的宋徽宗也是搞艺术的。他非常善书画,精鉴别,并提出自己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花鸟、山水、人物、楼阁,他无所不画,这便是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他广收古物和书画,网罗画家,扩充翰林图画院,令人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赵佶真书学薛曜,自创“瘦金体”,也写狂草。绘画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工花鸟,相传用生漆点鸟睛,生动传神。徽宗也能诗词,有《宣和宫词》3卷。作为书画大家,其书画艺术之高明,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不小的影响。只可惜生在帝王家!

两个搞艺术的人碰到一起,怎能不擦出火花呢?

1125年(宣和七年)10月,金军大举南侵,惶恐不安的赵佶,急忙让位于子赵桓(钦宗),自己带着蔡京、童贯等奸臣逃了。还好,李纲最后击退金兵。

一年后,金兵再次南下,攻破汴京。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其他人员,被押送北方,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赵佶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

赵佶与蔡京的所作所为,使民心失尽,这样的王朝,岂能维持长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9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6 16: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顾炎武的史学观





分享到:












来源:文汇报 | 季蒙 程汉  2017年01月16日11:44



顾炎武《日知录》说:“唐穆宗长庆三年二月,谏议大夫殷侑言:‘司马迁、班固、范晔三史为书,劝善惩恶,亚于六经。比来史学废绝,至有身处班列,而朝廷旧章莫能知者。’于是立三史科及三传科。《通典·举人条例》:‘其史书,《史记》为一史,《汉书》为一史,《后汉书》幷刘昭所注志为一史,《三国志》为一史,《晋书》为一史,李延寿《南史》为一史,《北史》为一史。习《南史》者,兼通宋、齐志,习《北史》者,通后魏、隋书志。自宋以后,史书烦碎冗长,请但问政理成败所因,及其人物损益关于当代者,其余一切不问。国朝自高祖以下及睿宗《实录》并《贞观政要》共为一史。’今史学废绝,又甚唐时。若能依此法举之,十年之间,可得通达政体之士,未必无益于国家也。”

《日知录》素称学问巨著,但却不是为学术而学术,乃是关乎实事的。顾炎武认为,史书(司马迁、班固等)是劝善惩恶的,仅次于六经。这说明什么呢?这表现了古人的传统认识。一个,历史是善恶的总集,不仅是对前代善恶的汇总(账本),而且是对后人的善恶的告示。像春秋就是劝善罚恶的。另外就是中国的经-史传统,所谓思想与史实的固定关系,经当然是宣布思想的,比如说儒家经典,就是儒家思想的表达;而史实就是历史的、过去的事实,只有合乎事实的才是真思想,不是伪思想,经-史的传统固定关系就是这样。

其实,对历史荒疏、不了解,也不就是今人的问题,此种现象古代也不少见。比如,身处庙堂之上的大臣,也有不熟悉旧章往事的,因此就会有问题。所谓温故知新,如果说对本朝掌故都缺乏应该的了解,那么在政策上就会有失误,因为没有坐标参照系。晓得过去才能开出未来,知道怎么做,这是古今的规律,谁也不能例外。所以史学就是实学,是政治家的第一学问,而不是故事、闲书,也不仅仅是经验、教训的总结。因此顾炎武触到的问题,所关非小。也就是说,史学的废绝,意味着政治学的荒疏,那么立政与行政都会有问题。虽然历史中史学一门曾专门立学,但并不是每朝、各代都有很好的维系和继续。

关于史书,我们知道以中国为最,这是世界公认的。无论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还是历代纪事本末,等等,门类纷杂,层出不穷,给人浩如烟海之感而莫知其要,以至于人们有言,一部廿四史不知从何说起?这就是老子讲的多则惑,虽欲以史为鉴,然皓首穷经未必能言,这是主要的问题,顾炎武也谈到了。尤其是宋以后,史著更见繁杂,不仅部头大,而且门类多,于是只好是,与政治和当代有关的才提,此外就不谈了。顾炎武认为,史学,或者说历史知识,关乎国家政体得失,绝不是小事。只有通晓历史,才能通达国家政体,否则历史沿革不明,会导致颟顸政治。这与司马迁讲的通古今之变是一样的。

我们只要回顾一下历史中学者、思想家们的史观,就能够理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和规律。比如说,孔子是言必称三代的,因为孔子是周朝人,身处人类历史的早期和初期,后来的历史他无缘得见,当然话语所及便不出三代了,这是客观使然,并不意味着后来的学人就要亦步亦趋,效法古人以自限。所以说,过去的人们只知道尊古圣贤,而遗落了此一常识,这是历史人文中的问题,显然不当,当然不对,而且贻害久远。像顾炎武说的,历史中又是这史、又是那史,搞得人们无法通盘了解,只好择定一门,单项某一块,看上去好像很协调,乃权宜办法,实际上都切碎了、搞散了。这就说明,历史中的古人,对于历史全体缺乏统体把握,没有得到要领。

其实,我们现在来看就很清楚,不要说中国史,就是人类史,只要抓住了要点,也是很简约的,无非三块——陆地、海洋、天空。陆上以两大帝国为代表——蒙古汗国、中华帝国;海上当然是殖民帝国,也就是英格兰为代表。它催生了一批新国家,如美国等。所谓天空,是指未来人类当致力于开发者。上古世界主要是三大——埃及、先秦、希腊。我们只要把握了历史中的八大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中华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英帝国,就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人类史大坐标一定立,任何情节都不会迷失,很快就能找到其定位。所以完全可以说,一部人类全史,是可以要言不烦的,一目了然。古人之所以不得要领,也是因为身处局中,不识庐山罢了。经过了近现代,我们今天来看就很清楚,这并不奇怪。就像古人不知道新大陆,现代人却都晓得地球全图,这是一样的。

由此,我们再来看顾炎武讲到的诸史,是不是就很明朗了呢?其实中国史无非三块——邦国时代、帝国时代、民国时代。顾炎武所谈的,主要是帝国时代,就是从秦到清。所谓中华帝国两千年史,就是指的这个。中华帝国历时二千一百多年,总体来说是地球上最长的帝国。其次是罗马帝国,大概一千四百多年,时间差不多长,幅员差不多大(中华帝国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罗马帝国五百多万平方公里)。所以八大帝国是比较、统计出来的,非捏造也。以人类八大帝国为主线索,就能很轻松、便捷地把握人类历史。所以,像顾炎武所担心的那种不得其要,现在来看已经不是问题了,虽然在当时是大问题。无论断代史,还是各种专门史,其实统一说来,都超不出三大史的范围,即人类史、文化史、思想史。人类史我们前面已经说了,人类文化史无非四大块——技术、艺术、制度、生活。像十通,就是制度全书;而宗教则属于生活范畴,人类生活。人类思想史无非三个要点——阴阳、神、空,这里不及展开。总之,我们握住了要领,就知道人类所有的学问、知识,其实是不出三大史的。在顾炎武那时候成问题的,在后世已经不是问题了。

《日知录》又曰:“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十月,太常博士倪思言:‘举人轻视史学。今之论史者独取汉、唐混一之事,三国、六朝、五代以为非盛世而耻谈之。然其进取之得失,守御之当否,筹策之疏密,区处兵民之方,形势成败之迹,俾加讨究,有补国家。请谕春宫,凡课试命题,杂出诸史,无所拘忌。考核之际,稍以论策为重,毋止以初场定去留。’从之。”

顾炎武谈史学问题,主要引唐、宋为例。像宋人,其实很多都是轻视史学的,别看有《资治通鉴》那样的大制作。而且人们论史,又自觉不自觉地取、抱一个得失的态度。以得失、成败论史,是功利主义的历史观。所以像什么雄汉盛唐,大家就高兴讲,六朝、五代那样的衰乱之世,人们都不爱去说,实际上这是很有害的。为什么呢?正如老子说的,善者吾师,不善吾资。对于不好的,说穿了,它们都是有益的反面教材,实际上更为深刻,规避这些,只会再过、二过。因此,顾炎武认为:讨究历史中的方法和办法,用好历史这个案例题库,只会有好处。而且科举考试也不应该回避历史,无论命题还是答卷,随时触及历史及问题,都应该是无所拘泥、不犯忌讳的。虽然顾炎武多引古人、前人之言语以表述之,但实际上却是表达、摆明他自己的态度。

《日知录》案,“史言‘薛昂为大司成,寡学术。士子有用《史记》西汉语,辄黜之。在哲宗时,尝请罢史学,哲宗斥为俗佞。’吁!何近世俗佞之多乎!”

薛昂依附蔡京,人品卑污,尝请罢史学,被斥为俗佞。顾炎武感叹:何近世俗佞之多?其实史学的俗佞极多,并不只限于人格卑污者,像二十世纪的疑古,也是一种俗佞史学。关于史学应该怎样去定位、理解,一直是人类的普遍问题。我们这里说的定位,当然是从终极的意义去讲。一言以蔽之,史学其实是最高的法学,也就是历史案例法及最终宣判。像孔子修《春秋》,就是要为后世立法(度)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9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6 17: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细节解密》之 童贯的这个毛病,放大了他的致命弱点


原创|发布:2019-06-21 21:48:36    更新:2019-06-21 21:48:36

阅读 23958赞 158

志大才疏的童贯到底还有什么毛病?怎样的毛病会放大了他的致命弱点?本期的《水浒细节解密》大锤继续为您讲述~


《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本期第一百零二回!

最近,咱们的水浒细节解密,一直在跟列位读者听友,讲述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出过场的历史人物。我们前几个章回已经介绍了历史上少见的能打仗有胡子太监童贯,他的发迹史和在西北的战斗。

在上一期的结尾,大锤提到,童贯这个人除了志大才疏这个致命弱点之外,还有一套宦海厚黑学的套路把自己带进沟里了,除了这些之外,童贯其实还有一个在历史上不太引人注目的毛病,正是这个毛病,放大了他的致命弱点。这是什么样的毛病呢?本期大锤就为您讲述。



童贯依靠自己在西北实打实的战功和谎报战绩吹出来的战功,一路官运亨通,到了公元1108年,童贯升到了武康军节度使,按照宋朝武官制度,这已经是从二品的高官了。童贯当年的老师、太监李宪,最高的职务也不过是从五品的景福殿使。童贯不仅沿着老师李宪的足迹前进,而且远远超过了老师李宪的职务。请注意,这个时候的童贯,已经54岁了。

他的这个年龄,在平均寿命30岁左右的北宋时代,已经不年轻了。对于童贯来说,在这个年龄上,他终于完成了老师李宪之前未能完成的夙愿,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快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了。



这样年纪的古人,通常会在年龄考虑之下,往往会放大自己的行事规则。比如一个古人,如果以前他就是偏好投机、做事比较激进的话,那么通常到了这个年龄段之后,他会更加投机、做事更加激进,因为这样才能抢出时间完成更多更大的目标;

又比如,一个古人如果他做事情本来就喜欢文过饰非、掩盖自己的错误,那么到了这个年纪之后,他会更加变本加厉去掩盖自己的错误,因为他的时间不多了,精力有限,更希望维持稳定的局面。

历史上的童贯,恰恰就是又有野心大志、又喜欢通过厚黑手段文过饰非的这么一个人。



所以当年纪逐渐增大,官位也越坐越高的时候,童贯的下坡路也自然而然地越做越快,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童贯所有的缺陷都进一步放大了。

公元1111年,57岁的童贯奉命出使辽朝,名义上是给当时辽朝的天祚[zuò]帝耶律延禧祝寿,实际是童贯这位军功太监已经不满足于西北的边功,虽然这时候西夏与宋的交战仍旧很频繁,但是随着河湟的易手,北宋已经有一定优势,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童贯,又惦记上宋王朝最大的外患辽国了。

就是在这次出使辽国的过程中,路过卢沟这个地方的时候,一个北地辽国人秘密会见了童贯。这里大锤插一句,这个时候的卢沟,就是咱们如今北京卢沟桥附近,不过在童贯路过的时候,卢沟还没有桥。我们后世所熟知的卢沟桥,要在童贯之后80年才由金朝修建。



言归正传,这个辽国人叫做马植,他是在辽朝当官的汉人,按照他的解释,马植是辽国大族,但是因为得罪了天祚帝,混不下去了,同时作为被辽朝占据的燕云十六州的汉人,不满契丹人的统治,因此想投靠宋朝做卧底,收复燕云十六州。后世史家推测,当时马植应该是向童贯通报了关键性的情报,这个情报让童贯的急功近利心态爆棚了。

于是童贯在从辽朝回来之后,就立即开始鼓捣准备北伐、进攻辽国了。这是非常激进的策略,因为此时西北虽然北宋占据了一些优势,但是并没有全局的碾压,真正的优势要等到8年后的公元1119年北宋西军打赢横山争夺战,才彻底压制住了西夏。而童贯这位56岁的老将,已经在西夏没有搞定之前,就急火火地要再与远比西夏强大的辽朝开战了。



只不过,因为北宋之前与辽国的交战历史记录比较难看,胜少败多,所以童贯的冒进主张遭到了北宋朝野的强有力抵制。抵制最厉害的,竟然是童贯的政治盟友蔡京。

这是因为,随着童贯依靠军功的节节上升,蔡京觉得自己已经快压不住童贯了,而且童贯在西北因为成了“名将”,所以跋扈的劲头和官场厚黑那一套也耍的风生水起,不仅安插亲信而且做事嚣张,甚至还搞了一只由万名西北壮汉组成的“胜捷军”,俨然就搞出只听他童贯指挥的私兵了。



蔡京和童贯的政治联盟,在蔡京的理解中,只能是由蔡京主内、童贯主外,蔡京是联盟的主导。这里大锤说一件事来证明一下:在筹划北伐辽国之前,童贯就已经借着军功,忽悠宋徽宗给他加封一个“开府仪同三司”,这可是一品文官的位子,作为参照,蔡京作为当时徽宗朝第一权臣,也不过才获得这个帽子短短两三年而已,如今一个太监却也几乎要获得,老蔡这心里的坎是万万过不去的。

因此宋徽宗第一次提议把这顶帽子颁发给童贯时,蔡京就跳出来坚决把这事给搅黄了。如今童贯在西北战争正持续的当口,又跳出来要大举北伐辽国,蔡京无论是从军事角度考虑还是从个人利害角度考虑,都不可能答应童贯的要求。于是蔡京又把童贯的投机北伐给搅黄了。



但是童贯也不肯罢休,最后妥协的结果,就是童贯虽然打不了辽国,但是他回去西北,继续与西夏作战。结果就是童贯为了升官,继续扩大了宋军与西夏军在横山的战争。童贯得以继续以战功铺路,同时又发挥自己的本领,大吹法螺,把战败吹成战胜,把一分功绩吹成十全武功,因此童贯的官职也继续上升。

公元1115年,童贯奉命总领六路边事,公元1116年,童贯以太尉领陕西、河北宣抚使,并最终被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到公元1119年,童贯以种[Chóng]师道、刘仲武等人分路出兵,大破西夏军,终于取得了北宋与西夏长达数十年的横山争夺战的最终胜利。

此时65岁的童贯,已经是枢密使、太傅,成为权倾朝野的“媪”[ǎo]相了。这个“媪”本意是妇女,因为当时蔡京是太师被称为“公相”,既然有公就得有母,所以太监出身的不完全男子童贯就被对应称之为“母相”也就是“媪相”了。



到了这个年龄,童贯已经是货真价实的老将了。不过随着北宋在西北彻底压制住西夏,8年前童贯那颗被蔡京等人浇灭的野心,又一次躁动了起来,而且因为年龄更大的缘故,这一次的野心更加急切,童贯又惦记上对辽国的北伐了。而这场投机行动,童贯的缺点和年龄,将给整个北宋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下一期水浒细节解密,咱们继续讲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4-29 00:07 , Processed in 0.0742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