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3|回复: 3

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发表于 2023-6-1 12: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判词解读25:李纨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二;如冰水好空相妬,如冰是雪,好是女子,空相是佛教用语,妬是女得石;枉与他人作笑谈:王一贴笑话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30】
(接上文,李纨判词解读)
如果您认为宝玉和王一贴说的“妬病方子”、“疗妬汤”是“笑话”,不是“正言”,那就再看“正言谈妬意”。
不是孤证,“王熙凤正言弹妬意”,在回目中明确指明了“妬”。而且,“谈”的正是“妬”之意,可作为“妬病方子”解读的验证。
在宝玉说“耗子偷香玉”笑话后,20回“王熙凤正言弹妬意”,这回一直在说偷玉的耗子。先写“耗子精宝钗撞来”,然后写了一对耗子袭人、麝月。还有一个非常隐蔽,甚至没露面,“使人看不出,听不见”的耗子,李纨:
贾环掷骰子,“分明是个幺”。贾环说“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宝钗忙劝他:“好兄弟!”然后宝玉走来,提示他家凡作兄弟的都怕哥哥。宝玉想着“弟兄们……况且我是正出,他是庶出”。
“二爷”宝玉走来,提示“兄弟、哥哥”。注意也是正出,也是太太养的“兄弟、哥哥”还有谁?大爷贾珠!贾环行三,宝玉行二,贾珠行“幺”,“幺”字重复了三次。宝钗说莺儿:“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提醒读者:最“大”的爷们是谁?大爷贾珠!
贾环回去后被赵姨娘骂,可巧二嫂子凤姐听到了,说“环兄弟”,“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凤姐向贾环道:“你也是个没气性的。时常说给你:要吃,要喝,要顽,要笑,只爱同那一个姐姐、妹妹、哥哥、嫂子顽,就同那个顽。”
前面是用“二爷”宝玉出场来指出“大爷”贾珠,现在又安排“二嫂子”出场来指出“大嫂子”李纨!数数看,从“贾环也过来顽”,到“史大姑娘来了”,有多少个“顽”:18个!
作者用18个“顽”字,提醒李纨的“纨”。读者还看不出李纨?
爱同那一个姐姐、妹妹顽,可以;同哥哥顽,也行;同嫂子顽?像话吗?凤姐说“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也是把他送到后头顽去了。所以,“嫂子顽”、“那个顽”,明显是向读者指出:“嫂子纨”!
凤姐说“我先打了你”,然后突然提到“恨的你哥哥牙痒”,还是用贾琏这个“你哥哥”,和我这个“二嫂子”作为提醒,贾环还有个更大的“你哥哥”:大哥贾珠,大嫂子李纨。
所以,反面看,这回“正言谈妬”之意,谈的不是表面的妬妇赵姨娘,甚至不是“妬妇”嫉妒之意。而是李纨之“妬”,向读者揭示李纨这个“偷玉”的耗子。
“妬”病“方子”,是女石“一贴”,便解开了“妬”这个异体字之意。李纨偷玉,此女得石,便是李纨之“妬”。
所以李纨住处取名为“盗香村”!“偷香玉”,几乎向读者揭明了。
李纨这个“偷玉”的耗子,变作“假小姐”,是假相,即空相。
解开了“空相”和“妬”意,则李纨这句谶语便可迎刃而解了。

如冰水好空相妬,枉與他人作笑談:
这两句末字,是“談”“妬”。末句末字,是“笑談”。
跟“谈妬”有关的“笑谈”,有两个非常明显:
一个是宝玉说的“耗子偷香玉”笑话,说完就“正言谈妬意”。
一个是宝玉和王一贴说的“妬病方子”和“疗妬汤”笑话。
宝玉说“耗子偷香玉”笑话,其后“正言弹妬意”,谈的正是“妬”之意。用18个“顽”字,和“嫂子顽”、“那个顽”,指出“嫂子纨”,偷香玉的耗子李纨。
然后宝玉读《庄子》的《胠箧》,还是在说“宝玉”和“盗窃”,书中这段反面一直说的是“偷玉”的话题。
宝玉读《庄子》,是《胠箧》篇,讲的正是盗窃的大盗。而且作者特意摘引了“擿玉毁珠”这段文字,指明了小盗“偷玉”。前一段呢?赫然是“窃国”!这句“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无人不知。
《庄子》,《胠箧》,“大盗”、“小盗”,“盗玉”、“窃国”,这些是以前的秀才都熟知的段子。
所以用宝玉读《庄子》,典故说的便是“大盗”、“小盗”,“盗玉”、“窃国”。也就是宝玉特意给读者讲的“耗子偷玉”。
如冰:是“雪”,《庄子》“肌肤若冰雪”,“雪”即薛家,满清。
水:是满清关键字。“金”、“水”是满清最主要的关键字。
好:女子。
空相:佛教用语,假相。耗子偷香玉,变的假小姐,是假相。
妬:女得石。
对李纨的“妬”,解为“耗子偷玉”成功,女得石。
如冰水好空相妬:薛家满清的女子,假扮香玉,偷得玉玺。
枉與他人作笑談:王一贴与他人说笑话,便是王一贴给宝玉茗烟他们说的“疗妬汤”笑话。

第十二支〖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带簪缨,气昂昂头带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位高登,威赫赫爵位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解读: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镜花水月,都是假相。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华去,何迅!
美韶华,表面意思很清楚:美好时光。
李纨之曲,为什么名“晚韶华”?
表面言“韶华”之“晚”,虽美已去。
“韶”字有多义:
“【說文】虞舜樂也。【書·益稷】簫韶九成。
【玉篇】繼也,紹也。【禮·樂記】韶,繼也。
又【集韻】一曰美也。【韻會】凡言韶華,韶光,取此。”
所以,一般说的“韶华”,就是指美好时光。
但《红楼梦》中的曲词谶语,显然不一般,常用多义另有所指。
华:华夏。韶:继也。则“韶华”,是“继华”。
晚:后也。比如:晚娘,是继母。
所以,“晚韶华”,反面看:后继华。
崇祯死后,谁继华?是孝庄带着六岁的顺治,这对儿孤儿寡母。
李纨、贾兰这对儿“偷玉”的假小姐、小耗子,安排到贾府中,还是孤儿寡母的特征。
跟之前解读的孝庄、顺治继承了“亡朱”,也全都一致、一贯。
绣帐鸳衾、镜里恩情,正适合年轻守寡的孝庄。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带“珠”冠,“朱”冠李戴,继承了贾珠,即继承了“亡朱”。
披凤袄,几乎是“穿龙袍”了,孝庄成了满清的最高掌权者,却抵不了无常性命。“无常”是佛教名词,一切因缘生,终将灭,所以佛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也抵不了,到头一梦皆空。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此人老来富贵,爵位高登。但这句话也明确指出此人不积阴骘。
为什么说李纨不积阴骘?反面看,“爵位高登”是建立在侵略、屠城、“白骨如山”之上的血淋淋的历史。

气昂昂头带簪缨,气昂昂头带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簪缨指显贵。是说此人后来显贵,显贵到什么程度?皇帝的娘,满清的最高掌权者。注意此人胸悬的是“金”印,“金国”之印!
威赫赫爵位高登,威赫赫爵位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爵位高登,黄泉路近。再高的爵位,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与“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一样,留下的,也只是虚名儿。并照应首句,镜花水月,都是假相,就是“空相”。

点击看上一文:
[color=inherit !important]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24:李纨判词图谶解读一;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答案在诗经《芄兰》;王一贴的“疗妬汤”,解密李纨的“空相妬”1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5-26 19:03・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2: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自成 -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山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李自成

别名
李鸿基、李闯

性别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606年

逝世日期
1645年(乙酉年)5月17日


主要成就
建立大顺,灭亡明朝

称    号
闯王

政    权
大顺

民    族
汉族(党项羌后裔)

年    号
永昌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为政举措
3思想主张
4死因争议
5人物评价
6后世纪念
7艺术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家世背景

李自成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出生。 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60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相传,是李继迁的后人。

《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

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折叠杀官起义

李自成少年喜好枪马棍棒。其父死后他去了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驿卒,负责照看马匹。

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在1628年(崇祯元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1629年(崇祯二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

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同年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

折叠征战四方
李自成
李自成
李自成
李自成
李自成起事后转战汉中,参加了王左挂的农民军。1629年,后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动,大将袁崇焕被皇帝凌迟处死。1630年王佐挂被朝廷招降,李转投奔张存孟(不沾泥),为队长。1631年(崇祯五年)四月,张存孟在陕北战败,也降明。十月,洪承畴正式接任三边总督,逐渐剿灭陕西境内农民军。1633年(崇祯六年),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同年,曹文诏率千余关宁军击败山西境内的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均逃到河南被曹文诏、左良玉等多路明军包围。

然而次年1634年(崇祯七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曹文诏被调到大同抗金,被围农民军从王朴处突围。是年六月,新任五省总督陈奇瑜乃引军西向,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围剿汉南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误走兴安(今陕西省石泉以东的汉江流域)车箱峡。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唯一出口为明军所截,"马乏刍多死,弓矢皆脱",情势危殆,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贿赂陈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诈降。此时陈奇瑜释放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抚官将农民军遣送回籍,甫出栈道,自成立刻杀安抚官复叛。

1635年(崇祯八年),洪承畴任五省总督后围剿民军,民军退到河南洛阳一带。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荥阳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因争夺凤阳皇宫的俘虏小太监和鼓吹乐器,李自成与张献忠结怨,李自成分军西走甘肃。

1636年(崇祯九年),高迎祥在安徽被新任五省总督卢象升击败包围在郧阳山区。同年四月后金建国改清,六月清军第三次入塞。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抗清。兵部侍郎王家桢继任五省总督,高迎祥等突围。高迎祥从子午谷进攻西安时兵败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高迎祥残部投奔李自成,李便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明史》称其为"闯贼"。

1637年(崇祯十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农民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二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1638年(崇祯十一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迁安市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等人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卢象升在河北巨鹿战死。清兵澈退后,孙传庭、洪承畴等人均被调往辽东防范清军,李自成在山中得以喘息。冬天李驻扎在富水关南的生龙寨,并娶妻生子。

折叠号称闯王
1639年(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再次反叛,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

1640年(崇祯十三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郑廉在《豫变纪略》载李自成大赈饥民的盛况:"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

1641年(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为"福禄宴",与将士们共享。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1642(崇祯十五年)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十月在河南郏县败明陕西巡抚孙传庭。与此同时明朝对清朝战事不利,三月,洪承畴降清。十一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掠走三十六万人。

1643年(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3月,杀与之合军的农民领袖罗汝才。四月杀叛将袁时中。5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十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

折叠破京灭明
李自成
李自成
1644年(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二月初二(3月10日),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杀卢江王载堙。初五日(3月13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境)。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全身矢集如猬毛,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余人登屋而射,全被烧死。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死将士七万余人,伤亡惨重,《罪惟录》记"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当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崇桢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农民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炮轰城,入午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此事存疑,参见曹化淳条目)。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桢带著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后崇祯前往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入北京之初,兵不满二万,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有二贼掠缎铺,立剐于棋盘街。民间大喜,安堵如故"。但从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牵魏藻德、方岳贡、丘瑜、陈演、李遇知等,勋戚冉兴让、张国纪、徐允桢、张世泽等八百人追赃助饷。"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大顺军于占领区皆设官治事,首为追饷,例如在城固县,"贼索饷,加以炮烙";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 ;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留守北京者为刘亮与李侔。

据说李自成入燕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时人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借谈迁之口谓曰:"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但可信度并不高。计六奇认为:"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循环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据梁方仲估计,1390年至1486年,中国内地白银总产量只有三千万两上下。明亡前,虽有大量西班牙银元与其他外籍银元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万两。

折叠战败覆亡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1644年(顺治元年)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

1645年(顺治二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流窜,经邓州、襄阳,入湖北,"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病死途中。四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五月在江西再败,后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忠于明朝的程九伯地方民兵杀死,尸首不知何处,自成战死后,农民军悲怒交集,立即扫荡九宫山区,对当地民众予以报复性打击。《明史》也记载,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城。大顺军余部称李自成为先帝,其妻高氏为太后,李锦推举李自成三弟李自敬为首领。

折叠编辑本段为政举措
折叠农民战争
主词条:明末农民起义

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qǐ],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崇祯八年(1635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

崇祯九年(1636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崇祯十二年(1639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翌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与罗汝才以20万众再围开封,激战20余日未克,回师攻破河南襄城,俘斩明总督汪乔年和降明的农民军首领李万庆(射塌天)。十六年正月,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口号安民。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

灭亡明朝之后,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吴三桂,未果。四月十三,率兵约10万(一说6万)往攻。在山海关之战中被吴三桂、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兵击败,损兵数万,退师北京,大顺军由盛转衰。廿九日称帝,翌日离京西撤。

折叠政权建设
主词条:大顺政权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他自己改名自晟。改西安为西京。设天佑殿大学士,由牛金星充任。增设六政府尚书等官。地方上增加省级设置,分全国为十二个州,官为节度使。同时发布开科取士,招揽人才。三月十七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进北京后,首先是加强大顺政权的建设,其中主要措施有:任命官员,开科取士,选拔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一律受权将军节制;立即释放明锦衣卫狱中的犯人。严厉镇压作恶多端的明朝皇族和达官贵人。史称农民军“满街捉士大夫,拘系枷锁,相望于道”,一时“向来厂卫知名者,咸从束缚;要津猾胥,先倾其家而杀之”。在大顺军的打击下,地主官宦“混稠人中,低头下气,惟人觉”,“赤体狂奔,四散逃命”。那些投顺的明朝官吏,也是丑态百出。每天在午门外,他们身着青衣小帽,“匍伏听点。平日老成、儇([xuān],聪明而狡猾)巧者,负文名、才名者,晓晓利口者,昂昂负气者,至是皆俯首低眉,植立如木偶,任兵卒侮虐,不敢出声。亦有削发成僧,帕首作病”者,真是“种种丑态,笔不尽绘”,他们过去的那些淫威,在大顺军面前一扫无余。大顺军逮捕并处决了五百余名罪大恶极者。同时,宣布免除贫民赋税,成立“比饷镇抚司”,勒令明朝大官僚交出赃银,叫做“输银助饷”,由刘宗敏、李过等主持,追赃助饷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共得银七千万两。从而在政治、经济上打击了明朝的官僚地主,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折叠经济方面
农民战争期间,在义军控制的地区里,李自成采取了一些安定人民生活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如没收南阳、襄阳一带地主的“庄田”,进行耕种。同时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  ;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 。由于流动作战,这些措施不可能完全执行,但这些政策的本质,却同封建皇朝的繁重盘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攻占北京之后,在经济上,李自成明确提出“贵贱均田”之制  ,铸钱“永昌通宝”,平抑物价以利商品交易。保护农业生产,重申“马腾入田苗,斩之”和不准军士抢掠的禁令。陕西是李自成的故乡,义军所到之处,都对父老进行慰谕,凡军士妄杀百姓者偿命。责令官僚富户输金助饷,规定“九卿五万,中丞三万,监司万两,州县长吏半之”  。

折叠文化方面
在文化上,制定“甲申历”,废除八股对偶的陈腐文体,改为散文形式。

折叠编辑本段思想主张
折叠均田免粮
主词条:均田免赋

“均田免粮”,这既是农民军的起义口号,又是一项政治纲领。这项政策客观上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渴望,因此,起义军深得人民拥护。在“割富济贫”,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的呼声中,起义队伍迅速壮大起来。起义军的壮大与陕西的社会环境也有着直接关系,天启、崇祯年间,陕西连年大旱,朝廷不但没有拨付分毫赈灾银两,反而加紧催收赋税,加派横征,罗掘微财,人民群众要求打破这种残酷现状的愿望非常强烈,加入起义队伍就愈发踊跃。李自成及时采纳了谋士李岩的建议,响亮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割富济贫”的口号,这与人民的愿望非常吻合,义军的声势更是空前地浩大起来。

在赋税方面,起义军除了实行以上大政方针外,还有具体发展经济的措施。其一、采取业主认耕的办法,把地主兼并了的土地收回来还给农户,让其尽快恢复生产。其二、积极帮助农民提高耕作技术,给农户分配耕牛和其他劳动工具,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其三、采取“输银助响”的办法,按照官僚地主在明廷中官职的高低确定助响数额。这项政策,既打击了地主富豪又赈济了贫民,同时,又确保了起义军的开支费用,这是“均田免粮”政策的主要思想。其四、开仓济民,拯救苍生,京、陕、豫、鲁的大批灾民因此得以活命。

李自成的这些赋税政策,可以说是深得人心。人们到处在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是人民对起义军的声援,也是对李自成赋税政策最直接的支持。虽然李自成的起义最终失败了,但起义军用生命捍卫的赋税策略,以及建立合理社会制度的愿望,对赋税思想的影响仍十分深远。

折叠军事思想
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李自成征战10余年,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他虽未留下兵书战策,但史书中的有关记述反映了他的一些军事主张:

《明史》记载李自成的死地

李自成宣布“为救百姓,故起义兵”,  因而提出“剿兵安民”的口号,立志以“仁义”之师,反抗官军,夺取天下。为争取民心,他提出“均田免粮”的主张。他着眼于提高作战能力,不断加强农民军建设。重视军队编组,将起义军区分为战斗部队和地方守备部队。战斗部队分为中、左、右、前、后五营,以不同颜色旗帜区分,由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等统领。以步兵、骑兵为主,另有炮兵、工兵、水军。重视改善武器装备,常用缴获的铳炮、火药、铁胄、骡马装备部队。重视练兵习武,规定将士四更即起,操练武艺;部队驻定“则校骑射,谓之‘站队’,及夜方毕” 。奖勇罚怯,培养起义军勇往直前的战斗作风。重视军队纪律,要求将士严遵约束,按令行事。每到一地传牌申禁:“不淫妇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  。用兵作战,灵活多变,“不用古法”  。善于流动作战,以走制敌。率领农民军辗转于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粉碎明军多次围剿。为提高部队机动能力,骑兵“一兵必二三马,更番驰骤而不疲毙” 。善于避实击虚,出奇制胜,以远程奔袭、诱敌入伏、声东击西、围城打援等战法,击败敌人。李自成对农民战争的认识及实践,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但他早期不重视根据地建设,后期治军不严,导致所部纪律松弛,战斗力日弱,以致大顺政权很快倾覆。

折叠编辑本段死因争议
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城县九宫山,被清初的公私著述如《明史》、《乾隆御批纲鉴》、《绥寇纪略》、《见闻随笔》、《罪惟录》、《怀陵流寇始终录·甲申剩事》、《所知录》、《甲申传信录》、《明末纪事补遗》、《明亡述略》、《永历实录》等诸多史籍所记载。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却一直存在争论,《明史·李自成传》也无法搞清其殉难经过,少数史料也有以下几种不同说法:最具有传闻的是:被刘陆然、吴三桂鏖战致死,勇挫李自成20万大军。后刘陆然被封黑神王。

折叠自缢说
自缢者自尽也,自己上吊而死。其根据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但是后人认为,李自成久经沙场,果敢坚强,绝无自杀之可能。而且阿济格的说法,并非亲眼所见,故真实性甚低。

折叠战死说
《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而《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没有一个地方明确指出,程九伯的确杀死了李自成,而只是说杀死了李延。《米脂县志》《延安府志》等李自成家乡的史料显示,记载李自成乳名和名字说法很多,却唯独没有"延"字,陆续发现的大顺档案记载李延为大顺昭侯,不是李自成。

折叠误死说
误死即误伤致死。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通城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折叠搏斗死说
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说:"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并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而亡。而程九伯的宗谱明确记载"剿闯贼李延于牛脊岭下",根本不是李自成,而且牛脊岭也不属通山九宫山范围。

折叠夹山寺禅隐说
原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为通城李自成墓题词
原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为通城李自成墓题词
观点: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但疑点十分明显: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密切,而李自成"陕北口音,四十岁多一点,一只眼睛瞎了"的相貌特征相当明显,很容易暴露身份,这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折叠青城归隐说
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录并补修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得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经学者考证,《李氏家谱》中李自成除姓名与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相同外,其余与李自成的籍贯、故里和祖辈、父母及夫人姓名等均不相同,显然不是大顺皇帝李自成。[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折叠总体评价
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 [2]

折叠名人评价
张廷玉《明史》: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
明亡首位殉节官员马世奇评价:“今闯、献并负滔天之逆,而治献易,治闯难。盖献,人之所畏;闯,人之所附。”
时人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谓曰:“(李自成追赃助饷)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
明末清初文学家、诗人吴伟业评价:“闯献同起延绥,扰乱中原,十数载间,卒亡明室。说者以为当时将相异心,剿抚失策所致。然余窃怪此二贼者,心相忌而事若相倚:自成再起,既因房竹所追;献忠复兴,亦藉朱仙兵溃。岂圣王肇造,天必先使若辈为之驱除乎?”
清朝初期官吏,历史学家谷应泰评价:“彼自成者,非有殊才绝力,不过狡黠善骑射耳。而谋主牛金星、顾君恩辈,则井窥之智也。孽党刘宗敏、白旺等,则瘈犬之猛也。奈何千丈之堤,溃于蚁穴;天府之险,踣于困兽哉!以予论之,假令货贿屏绝,则将必尽材;文法便宜,则权不中制。而又有武侯以兴复自任,晋公以讨贼自效者,即寇虽鸱张,不难一举而扑灭之也。然则颠覆之祸,固当责之庙算欤!” [3]
清初名臣、名将贾汉复评价:“猛勇有胆略……御众严,号令一,领一军不敢仰视,以故制胜,雄于诸寇。”
清初名臣张廷玉评价:“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 [4]
晚清民国学者蔡东藩评价:“李闯为乱十余年,忽盛忽衰,终不得一尺寸土,迨用牛金星、李岩等言,稍稍免杀,而从贼者遂日众。可见豪杰举事,总以得民心为要领,凶狡如李闯,且以稍行仁义,莫之能御,况其上焉者乎?” [5]
民国学者吕思勉评价:“献忠系粗才,一味好杀,自成则颇有大略。”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当时陕北大饥,自成乘机而起,至山西、张家口、南口、土木堡等处,后至北京,卒为清兵所败……后被三桂引清兵入关,迫至无路可走。这可见李自成是代表农民利益的。不过他们的举动,多为暴动,是其失败之主要原因也。”“我们历来的造反领袖,后来都腐化了,做了皇帝的都不好了,但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民国学者、历史学家郭沫若评价:“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的战友们,特别是丞相牛金星,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
阮英梓:“名山掩英骨,九宫千古,闯王千古;隽水添胜景,浩气长存,业绩长存。”
历史学家顾诚评价:“李自成把一生献给了反对阶级压迫和满洲贵族民族征服的革命事业。在他领导下,受尽欺凌压榨的贫苦农民挺起了腰,抬起了头,向腐朽透顶的封建统治进行了勇猛的冲击,在广阔的土地上荡涤了地主阶级的污泥浊水,推翻了以朱由检为头子的明王朝。直到他牺牲时为止,他所领导的大顺军以大无畏的气概,独立地承担了抗清斗争的全部重任,为尔后二十年的抗清斗争揭开了序幕。以李自成为代表的明末起义农民们创建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光照史册,受到后世人们的景仰。”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墓址
通山县九宫山李自成墓
通山县九宫山李自成墓

李自成墓座落在通城县九宫山北麓,原墓围多古木,墓为长形土坟。坟北面有一几近湮没于土中的小块石碑,镌"李自成坟"。清末有俗语:"皇帝坟,似蛇形,越长越长,墨青墨青。"(注:"墨青"一指坟周草木葳蕤,一谐"灭清"。)

1928年,国民革命军14军49师师长岳森至此凭吊,以高六尺、宽二尺,厚四寸,上镌楷书"李自成之墓"石碑更换原碑。

1955年6月,县文化科函请省文化局拨款修缮李墓,并由县人民政府主持重修。其时,掘墓验视,土丘之下,有棺室,室内仅存近似尘土的黑色物质一线,锈蚀马钉数颗。据当年参与培修的罗雄飞介绍:在50年代召开民间文学创作会时,有一姓王的农民说,李自成是由他们王姓人安葬的。

培修墓座南朝北,占地300平方米,沿石基边缘,砌有一米高八方形块石护拦,墓葬位于石基中央,高约1.5米,全为块石结构。墓顶竖2.5米高石碑,呈棱台形,阴刻郭沐若亲笔所题"李自成之墓",墓正面刻有郭沫若撰墓志;左刻时任省委书记王任重题词:"李自成是一位农民革命的伟大领袖";右刻时任县长李仲秋撰"李自成之墓记";后则放置原碑,陵墓四周,青松翠柏挺立,奇花异草相依。1971年,湖北发电机厂在此处建厂,遂将墓依原样向东迁徙300米。工人在墓周植树,维护修缮。1991年因大雨,山体滑坡,墓遂倒毁。

1996年10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再度策划培修李墓,1997年4月竣工。墓建于九宫园艺场内,依原式样扩大,墓高9.5米,其中墓碑高4.8米。全墓用广西白、蒙古黑、石南青等大理石砌成,增刻县委书记熊传经,县长阮英梓撰"重修李自成墓记"。

折叠行宫
李自成行宫
李自成行宫
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遂命人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旅游区。行宫内还设有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

当地政府对行宫进行了修葺,恢复了原来规模和景观,并建立李自成纪念馆介绍其生平事迹,正殿中安放着李自成的玻璃钢铸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2: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来儿====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 [复制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16: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来儿.......勇猛有识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1 07:46 , Processed in 0.0724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