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1|回复: 1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是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384
发表于 2023-6-21 05: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判词解读22:巧姐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荒村野店,美人纺绩,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版本?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是谁?国仇家恨呢?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7】
12.15 巧姐
前文在“四颗珠子”章节详细解过,巧姐是永王,崇祯帝最小的皇子,所以在书中巧姐常不动声色地跟太子湘云和定王妙玉一起出现。而且在大姐儿第一次正式露面时,“大姐儿因抱着个大柚子”出场,柚子:幼子,“木由”之子,几乎揭明了。大姐儿要“佛手”,也指出了此人后来去了南方。
“大姐儿”之名,也是《红楼梦》中一贯的用反,最小变最大。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用浓墨重彩写了一个村庄丫头,二丫头,预演凤姐之女巧姐后来的荒村农家生活。秦钟提醒读者:“此卿大有意趣”,明显是红楼作者提醒读者注意“此卿”的话。
分别时,“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这个“小兄弟”,几乎为读者指明了此人身份,是“小兄弟”,永王。所以“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宝玉”是什么?玉玺、皇权,跟宝玉有情、有染之人,往往是染指皇权或有皇权资格的人。
但这个二丫头,似乎对宝玉这个玉玺并不在意,安心过农家生活。
这些都符合民间一直盛传的“朱三太子”藏于荒村农家的版本。
民间传说:
甲申之难,崇祯帝令心腹太监送儿子们到外祖父周奎家,随后剑砍公主,帝后殉国。李自成军破京城后,知帝后已死,便大肆搜拿诸皇子。周奎深知不能幸免,便出卖皇子,献给李自成,保一家平安。
李自成见到皇子们后,并未杀害,而是分给诸将暂时看管起来。李自成带兵出城攻打山海关时,带着太子、定王、永王一起出城的,很多百姓都亲眼看见。
随后与吴三桂一片石大战,不料辫子兵突然杀出,李自成军溃败。兵败如山倒,人人争相逃命,永王在战场上受到李自成手下兵将帮助,帮孩子逃离战争灾难,并未落入清兵和吴三桂之手。
永王乔装改扮,一路向南逃难。期间南京立了福王朱由崧为帝,皇子身份更不敢轻易暴露,以免杀身之祸。辗转逃到江南,流落荒村,藏身农家。
民间一直流传永王未死,流落江南荒村农家。从顺治到康熙几十年来,一直有人借“朱三太子”之名抗清,“朱三太子”成为反清复明的旗帜。因“南北太子案”,人们认为太子已死,而定王也在顺治八年被捕杀。时人计六奇能在《明季南略》中记载,说明江南士人多以为太子和定王已遭不幸。崇祯皇子,只有永王尚存人世,在当时流传甚广,不是秘闻,所以直到康熙晚年,还有“朱三太子”反清案。
但民间传说与史料有出入:
结合《清实录》,时人李方进所著的《张先生传》,明清史学大师孟森的《明清史论著集刊》中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四子,封为永王者”。
李方进与张先生相识二十余年,而不知张先生是四皇子。张先生一直以教书为生,1708年四月初三,李方进与张先生在书房下棋时,被清兵锁拿。据张先生供述:
“流贼围困京城,先皇帝交于王内官,往民间藏匿。及城破,王内官献之闯贼。”
这比送到外祖父周奎家更合理:因城破后,皇亲贵戚家势必被搜,比藏匿民间危险得多。注意是“王内官”献之闯贼,不关舅家的事。
“吴三桂同清兵杀败流贼,各自奔逸。贼中有一毛将军,带吾到河南地方。弃马买牛,种地年余。清朝查捕流贼紧急,伊遂抛吾而逃。时吾年甫十三,自往南行。”先至凤阳,“吾年十八九,乃从江而南,举目无亲。”
四皇子在浙江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王士元”反过来念“原是王”。后经朋友介绍,到山东张岱霖等人家中教书,改名张用观。他对自己身世守口如瓶,却按朱家传统,取名按“木火土金水”五行排辈,为儿子取名的字都含“土”,给孙子取名朱钰宝。
注意孙子“朱钰宝”,反过来念,正是“宝玉”。“钰”字的“金”旁,正是“木火土金”的辈字。崇祯朱由检是“木”字辈,崇祯皇子是“火”字辈,所以给儿子取名都含“土”,孙子正是“金”字辈。
这种特殊的朱明皇家辈字,还是被人察觉,终被抓捕。
张先生,或者说“王士元”,被抓捕、审讯、判语等在《清实录》中都有记录。《清实录》康熙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康熙四十七年:
四月戊午。山东巡抚赵世显拏获朱三父子,解往浙江交穆丹处。朱三者,乃明代宗室,今已七十六岁。伊父子游行教书,寄食人家。
六月乙丑。得旨:匪类称朱三者甚多,著将朱三即王士元,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伊孙朱钰宝等带至京城,问明正法。
十月丁未。得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俱著立斩。
所以在解读巧姐永王在《红楼梦》中的图谶、词曲时,注意区分:《红楼梦》中是按民间流传的永王版本,还是朱三即王士元被凌迟处死的历史?因为这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红楼作者是否知道1708年永王被捕、被凌迟、全家遭灭门的悲惨结局。这可是推论《红楼梦》作者的一个重要线索。

图: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谶: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解读:
荒村野店,美人纺绩:
在“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二丫头预演了。而且宝玉见到“纺车”,特意问读者“这又是什么?”然后,“庄农人家”的“村庄丫头”,二丫头跑了来,宝玉竟然“陪笑”,二丫头说“我纺与你瞧”。只给宝玉瞧纺绩?没给读者瞧?
这个荒村农家的美人纺绩,是民间流传的永王版本,不是王士元教书的历史版本。
教书,比农家更合情理:甲申之难时,永王十二岁,已接受了明帝国最好的基础教育,谁家的教育资源能跟皇子比?除了学问,还有礼仪、气质,跟荒村农家,其实格格不入,很难藏身。永王“丰标秀整”,“学问渊博,写作兼优,而且工于手谈,精音律。今为张氏西席。”教书,才更和谐,也更合理。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作为谶语,势败、家亡,是贾府结局。在败亡之时,不要说贵,莫要论亲。只有经历者才有这样的教训和血泪!
这个贾府,假府,是朱明皇家。势败,除了家亡,还有国破。
偶因济刘氏:
刘氏,显然是刘姥姥。书中“济刘氏”的,是王熙凤。
前文解过,刘姥姥反面是李自成,王熙凤反面是九千岁魏忠贤。
魏忠贤掌权时期,能够赈济灾民,这是史实。高迎祥、李自成在魏忠贤掌权时并未揭竿而起,因为还有活路。所以说要“济刘氏”、劝人“济困扶穷”,对穷困之人,要“济”,而不要把穷人逼上绝路。
巧得遇恩人:
巧姐得遇恩人。这个“巧”字,表明图谶所指之人,是巧姐。
这句话跟上句“偶因济刘氏”,有因果关系。遇恩人,是刘氏,刘姥姥,“流贼”李自成。李自成抓到崇祯皇子,有不杀之恩;其次,永王在战场上得到李自成兵将帮助,能逃离战场灾难,有活命之恩。
李自成农民军破京城,导致君死国灭,家破人亡。为什么谶语只说“遇恩人”?不说“甲申之难”?说了,“甲申之难”在前,所以先说了“势败”、“家亡”。只是国仇家恨是真,后来却又遇恩也是真,所以词曲中说“正是承除加减”,在下面词曲中再算这个账。
(巧姐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color=inherit !important]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21:王熙凤判词图谶曲词解读;张岱《冰山记》,戏剧《冰山》,雌凤、凡鸟典故,明确指出魏忠贤;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1 赞同 · 3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5-20 11:42・IP 属地陕西
红楼梦(小说)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巧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384
 楼主| 发表于 2023-6-21 06: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23:巧姐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二;“留余庆”典故: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是谁?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吗?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8】


(接上文,巧姐判词图谶解读)

第十一支〖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承除加减,上有苍穹。



解读:

曲名“留余庆”,第一句也重复“留余庆”。

典故出自《易·坤·文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所以是句人人皆知的古语。下句呢?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所以这是个明显的射覆:

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射中“臣弑其君”。

正面说“余庆”,反面说“臣弑其君”,甲申之难。

谁弑其君?答案在后句:“盖言顺也”。大顺,正是李自成。

典故是“有”余庆,为什么说“留”余庆呢?

留:是用谐音,流贼李自成的“流”,“刘姥姥”的“刘”,刘姥姥反面是“流贼”李自成。刘姥姥不宜姓“李”,真事要隐,所以用“流贼”的“流”,谐音“刘”,为刘姥姥的姓。

而且,在老北京话中,“姥姥!”可不是什么好话。

忽遇恩人:不杀之恩,从战场脱难的活命之恩,也都是李自成。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正面看,是幸亏娘亲王熙凤济刘氏,积了阴功。

反面看,永王从战场逃脱,辗转流离,一路上遇到很多人的帮助,才能逃出生天,否则活命都难,这是祖宗阴骘,也是朱明余荫。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永王逃难,得人扶助,所以劝人济困扶穷。

“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明显是民间流传的周奎家出卖给李自成的版本。

正是承除加减,上有苍穹:

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都是“承”,不是“乘”。

在《周髀算经》中,早就有“勾股各自乘”。

此处,却把“乘除”,写成“承除”?还是用谐音,指出李自成的“成”。跟妙玉拿出“成窑杯”,指出李自成的“成”一样。

乘除加减:本是永王算自己的账,势败,家亡,留余庆,遇恩人,因积得阴功,得济困扶穷,所以有乘有除,有加有减。

因“承”字故意写错,用谐音指出李自成,所以这个账,还要算永王跟李自成的账:“臣弑其君”,甲申之难,有国仇家恨,亦有不杀之恩,仓皇逃命之际,又有活命之恩,强过狠舅奸兄!所以这个账,还是有仇有恩,有加有减。

上有苍穹:就是苍天有眼,相当于说永王并无悲惨结局。

能说苍天有眼,显然不是永王被凌迟、灭门的悲惨结局。

巧姐永王的图谶、词曲说明什么?说明红楼作者不知道1708年永王被凌迟、灭门的悲惨结局。还有,1708年刊印的《桃花扇》,当时那么轰动,反映的正是明末内容,在《红楼梦》中也完全没提到。而1688年的《长生殿》,在《红楼梦》中就有。

这说明一种可能性:在1688年到1708年的二十年间,《红楼梦》初稿已完成,或者初稿作者已逝世。

书中一直强调作者“亲历”之往事: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石头记》的初稿作者,化名“石头”,记录“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故此书名《石头记》。

注意,这个“石头”,是有资格“补天”的。“天”塌了,女娲才炼石补天。在明清时期,“天”塌了,指什么事?有资格“补天”的是什么人?

因为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永王,甲申之难时十二岁,1708年已七十六岁高龄,所以这段陈迹故事的亲历者“石头”,活不到1708年才正常。因此,“石头”不知道永王被凌迟,不知道《桃花扇》刊印。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化名为“空空道人”者才抄录。

“一劫三十年”,两劫就是六十年。也就是说,“石头”写了初稿,到“空空道人”抄录,中间过了几十年,初稿一直没有“问世”。

注意,“空空”是《聂隐娘》中的人名,聂隐娘的特点是“隐”,所以作者取名用意,还是“隐”真实人名。

其后的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脂砚斋,显然也都是“化名”,作者取这些人名,只为交代此书来历,还是“隐”真实人名。

直到化名为“曹雪芹”的人增删,目的是能避过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文字狱”,让此书能够流传。因为初稿在几十年中未能问世,显然是不敢示人,让人容易看出所隐真事,所以“曹雪芹”的增删,主要是达到瞒过正面阅读、避过满清“文字狱”的效果。

显然,化名为“曹雪芹”的人,并非《石头记》原著作者。

化名为“曹雪芹”的人用了十年增删,然后化名为“脂砚斋”者“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给出了时间“甲戌”年,此时已到了1754年,距离初稿成书,过了一个甲子。

这是《石头记》开篇便注明的此书“来历”,而且提醒读者“细谙”,“深有趣味”!

其后,还能看到“庚辰本”在继续修订,手抄本也在市面流传。1791年,程甲本刻印。

所以,《石头记》的写作,显然有两个阶段:

一是创作阶段。《石头记》的初稿作者,化名“石头”,在1708年前写了初稿,记录明末清初作者亲历的陈迹故事。

二是增删阶段。过了几十年,化名为“曹雪芹”的人,在1754年前,用十年对初稿做了增删。但“曹雪芹”只是增删者,不是原著作者。1754年,化名为“脂砚斋”的人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因此,《红楼梦》中会有乾隆年代的事物、痕迹,是在1754年前,“曹雪芹”增删的,其目的就是鱼目混珠,让读者不易看出书里是写朱明皇家之事,为了避满清“文字狱”。这些乾隆年代的痕迹、证据:并不能证明《红楼梦》创作于乾隆年间。

比如,只要一说《红楼梦》隐明末真事,就有人在书中找出乾隆年代的证据,提出明末作者肯定活不到乾隆年,用来推翻明末观点。

确实,明末的初稿作者“石头”活不到乾隆年,但增删者曹雪芹是在“甲戌”年前十年增删的呀,此书来历交代得明明白白。有什么矛盾?“细谙”了没有?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22:巧姐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荒村野店,美人纺绩,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版本?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是谁?国仇家恨呢?
3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5-22 11:23・IP 属地陕西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人物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赞同 3​
​5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写下你的评论...

5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枕霞旧友
枕霞旧友
满清皇帝自编的《清实录》未必可信。根据近人最新研究资料:
孟森先生《明烈主殉国记》对这一起朱三太子案件作过多方位考证,确信此朱三太子为真。该文收入商鸿逵先生为孟氏编辑的《明清史论著集刊》上册。有关此案的详细调查材料,可参考《史料旬刊》第二期收录的康熙四十七年直隶巡抚赵燮的奏折。此朱三太子即定王,他于1708年被杀,已是个75岁的衰翁。
永王改名朱启贵,流落贵州遵义。后代至今尚存。


05-23 · IP 属地湖北
​回复
​赞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作者
我尽量用红楼作者的角度来看,一个活到康熙年间的、化名为石头的人,怎么看待这些事件。前文中多有论述,请不吝赐教
05-23 · IP 属地陕西
​回复
​1
枕霞旧友
枕霞旧友
1708年被凌迟的是定王,也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炯。75岁被杀。
05-22 · IP 属地湖北
​回复
​赞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作者
定王是顺治八年被满清抓捕,二十岁,然后被满清所杀,这是历史常识啊。

永王教书一生,七十六岁时被满清抓捕,被康熙凌迟,在《清实录》中都有啊,而且史学家确定此人就是永王,这也是历史常识啊。

本文在前文也给出了定王、永王这些史料,您可翻到前面去看

05-22 · IP 属地陕西
​回复
​赞
枕霞旧友
枕霞旧友
据考证,永王朱慈炤并未被满清杀害,而是流落贵州遵义,改名邹启贵,后代繁衍至今。
05-22 · IP 属地湖北
​回复
​赞
写下你的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16 14:38 , Processed in 0.0572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