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0|回复: 0

常德玛瑙巷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264
发表于 2023-6-24 23: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德玛瑙巷的前世今生 2019-05-22 17:00

常德人文地理
常德有条小巷叫玛瑙巷,别看它现在落寞又寂寥,它渊薮的光环在岁月中时隐时现,让你雾里看花般,从朦朦胧胧中体会其文化经典的厚重。
原属儒林坊
若说常德古代的街巷,明代以前的文史上无考。最早见到的记载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常德府志》,称常德的府城划为十四坊:珠履坊、庆丰坊、宣化坊、绣衣坊、振肃坊、激扬坊、楚西名郡坊、承流坊、泮宫坊、儒林坊、迎恩坊、元戎坊、都帅坊和壮国坊。其他方志俱有“儒林坊,武陵县学东”、“武陵县儒学,县西北隅。宋绍熙二年(1191)知县林梦英创建”和“明洪武元年(1368)知县张子源重建”等记载。从这些记载和市民的传说中可以确认,古代武陵县的县学位置就在如今泮池街的最北端。而位于泮池街北端东侧的玛瑙巷,显然属于儒林坊。
明朝嘉靖年间常德府城示意图
儒林坊与武陵县学近在咫尺,许多出类拔萃的文人雅士和为他们服务的商铺店号都聚居在这里。那时候,从这里“入泮”的秀才人数众多,荣登科甲的文、武贡生、举人、进士和探花数不胜数,当过知县、知府甚至巡抚告老返乡者不乏其人。由此可见,这里的文风之盛蔚为大观,因而故名儒林坊。其实一个人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是,自己如何与自己相处,比如人去楼空的时候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孤独,比如夜深人静的时候如何跟心灵沟通。
明代属于荣王府
玛瑙巷曾经是明代荣王府内殿与外殿之间的分界线。明王朝弘治四年(1491),宪宗皇帝封第十二子朱祐枢为荣定王,赐地“常德府之西北一里”建王府。它按照《明太祖实录》和《明会典》规制对藩王府的建筑、数量、功能以及门楼、水井、围墙等一一建造和命名,“凡为宫殿室屋八百间有奇”。王府内,中为王宫,左为宗庙,前为“社稷山川风云雷雨等坛并列如制”,“外设承运门,有承运殿、存心殿、圆殿”,又设东南西北四门:“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从《明史》、明嘉靖《常德府志》等史志的记载中可知,常德荣王府的格局基本符合明弘治年间建造藩王府的规制,只有个别地方进行了调整。
明弘治年间藩王府示意图
荣王府是个典型的城中城,宫殿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门饰以丹漆金涂铜钉,王府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按照《明会典》的规定,它占地面积达500亩,涵盖现在的常德市一中、市财政局、泮池花园和原市公安局地块。如今的玛瑙巷在当年荣王府体仁门、遵义门的东西轴线上,它是藩王府内宫、外宫两个宫区的分界线。在它周围是崇义楼、世子府、宗庙、书房、典膳所和马房。如今的玛瑙巷是分界线外宫的养马的马房和库房,这在明嘉靖《常德府志》上有记载:“崇义楼,体仁门北。嘉靖五年(1526)建,赐今额。”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建筑王府储藏珍贵的珠宝仓库。
清代叫做马路巷
明崇祯十六年(1643),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攻入常德,荣王府被付之一炬。末代荣王朱慈炤奉母妃姚氏逃往辰溪不知所终,“荣王宗室殆尽”。荣王府从朱祐枢就藩到张献忠焚毁,存在了135年。
清代同治《武陵县志》标示为马路巷
如今在常德市一中校园内遗有当年荣王府内两棵白果树、葵花井和数方石墩。还有清代孙启鹏所作《吊旧梳妆楼诗序》:“青阳阁,相传废藩内宫梳妆处。”
而在清同治《武陵县志》的《常德府城图》上,玛瑙巷已被标名“马路巷”。这是因为荣王府内饲养骡马的马房就设在此巷口西段的南侧。到了清代,几近荒芜的原荣王府内殿区,设立了火药局和右营箭道的兵营。“嘉庆六年,额设操马五百二十一匹,坐马一百另八匹”中的许多战马就喂养在昔日王府的马厩里。所以这条小巷成为军马经常路过的巷道,故名马路巷。
不过,曾经居住在玛瑙巷、泮池街一带的老人另有解说。他们认为,清朝时期,武陵县学附近的灵官庙和神武寺香火十分旺盛,有求必应,众多的信众从四面八方骑着骡马经过这条巷子前往灵官庙、神武寺去顶礼膜拜。他们把骡马拴在西巷口原王府马房的树干上,再毕恭毕敬地徒步进香。这条小巷因而叫做马路巷。其实一个人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是,自己如何与自己相处,比如人去楼空的时候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孤独,比如夜深人静的时候如何跟心灵沟通。
马路巷与马路街
马路,古代指可以供马驰行的大路。《左传·昭公二十年》:“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马路今指城市或近郊的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坦的道路。也有人说,马路是18世纪末,约翰·马卡丹(John .Loudon McAdam)设计用碎石铺路,其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的一种筑路方法。后来,这种路便取设计人的姓,称为马路。
说到玛瑙巷原名马路巷,其实常德城区还有一条叫马路街的街。它就是原常德汽车北站到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门口的那段朝阳路。当年这一片区统称骡马甸。这是因为在街的两侧分别是上骡马甸和下骡马甸,它们都是马帮来到常德后歇脚下榻的地方,由于在这条街上行走的骡马特别的多,故名马路街。清嘉庆《常德府志·坊乡》里有记载:“马路街 西门外”。由此可知,马路巷是城区最先称为“马路”的巷,而马路街是城区最先称为“马路”的街。
关于马路名称的来由,在一次新闻采访中,一位美国记者采访周恩来总理时,用中文故意羞辱周总理:"为什么你们中国的路叫马路?难道是因为专门给马走的吗?"周总理从容不迫,面带微笑地说:"因为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所以叫马路。"那位美国记者当场脸红,自愧不如。
巷子的百年峥嵘
马路巷改称玛瑙巷应该在晩清时的光绪年间。光绪二十八年(1902),常德知府朱其懿、维新人士熊希龄等人创办西路师范讲习所,次年在玛瑙巷西段的前巡抚翟诰私宅创办了“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学校的校名虽几经变更,到了1953年,定名为常德市第一中学。
上世纪80年代的玛瑙巷
改造后的玛瑙巷
学校历史悠久,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种人才,其中不少是杰出的爱国者、革命家、学者和专家,如宋教仁、蒋翊武、覃振、林伯渠、粟裕、滕代远、廖汉生、李烛尘、辛树帜、翦伯赞等等。
最初的西路师范学堂,学生中流传有许多宣传维新思想的书刊,激发了学生们的正能量。有位唐承随在巷内创办了一家进步书店“启智书局”,林伯渠经常在这家书店阅读学习。他对玛瑙巷的变化有感于衷,写道:“此是何处?父老传言,云是昔日王府。断井还浸婢妾泪,遗础犹呻龙凤宇。金屋高悬午夜灯,照得轻歌曼舞。为问当年王后宫,今日该由谁作主?凤凰莅止鸣高岗,麒麟云集结新侣……”
大革命时期,玛瑙巷内开设了一家文福堂刻字店。在这所学堂读书的滕代远、滕代顺、滕代胜等人与店主张自成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刻字店成为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点。
改革开放后,玛瑙巷经过旧城区的改造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只有穿越历史的烟尘去探究,才能将它看得清清楚楚。其实一个人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是,自己如何与自己相处,比如人去楼空的时候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孤独,比如夜深人静的时候如何跟心灵沟通。
作者曹先辉,本土文史学者
编辑/雷春嫍 审核/曾景昌
签发/李云峰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9 03:17 , Processed in 0.0604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