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四年(1570年),在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等人的筹划下,明朝与蒙古达成了对俺答汗的封王、通贡和互市的协议。在明朝中央内阁官在明朝中央内阁官大臣的张居正和高拱,加上地方上的宣大总督王崇古及大同巡抚方逢时操作下,成功把握把汉那吉与其祖父、鞑靼首领俺答因家事争执而降明的机会,达成了封贡及互市。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使蒙古人能通过贸易获得中国资源。
隆庆和议结束了明朝与蒙古近二百年的敌对状态。明朝又凭借在铲除赵全等汉奸之下,削弱了鞑靼内部的组织力,从此到明朝灭亡为止,明朝与蒙古之间绝少爆发大规模战争。
万历五年(1577年),俺答汗又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南侵大明。这时,明朝启用了一个叫马芳的61岁老将,马字战旗在边境一竖起来,顺义王俺答汗立刻上表请罪,称:“马太师归也”。
这个叫马芳的将军,究竟有什么样的本事,能让统帅数十万蒙古铁骑的俺答汗闻风丧胆?原因很简单,马芳和俺答汗其实早已相识,并且是多年的敌人,马芳凭借着自己的马家军,把俺答汗给打怕了。
马芳(1517年-1581年),字德馨,别号兰溪,山西蔚州(今张家口蔚县)人。明朝中期名将。
马芳出身农家,八岁时被鞑靼掳走。后逃回大同,效力于大同总兵周尚文麾下。马芳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在与鞑靼作战中屡立功勋,渐获升迁,历任宣府总兵、都指挥佥事、左都督等职。万历七年(1579年),因病解甲归乡。万历九年(1581年),马芳去世,年六十四。
在明代镇守边陲的名将中,马芳堪称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当时就有“勇不过马芳”之说,诗人尹耕有“威名万里马将军,白发丹心天下闻”之诗句。《明史》称其“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擒部长数十人,斩馘无算,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
广告可御可甜 有颜有料 惩罚整蛊任你选 >>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亲密互动
×
嘉靖年间,明朝边境的守军可以说是非常惧怕蒙古的兵威,听说蒙古人来了,都不敢出战,所以助长了俺答汗的嚣张气焰。这时,马芳决定反击。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阿勒坦故伎重演,绕过宣大防线,率骑兵再次闪击至明朝京城外围的怀柔地区,一时间京师大警,数万援军畏惧阿勒坦兵威,纷纷观望不敢战。危急之下,还是参将的马芳慨然出击,率麾下两千精骑在保安(河北逐鹿)与阿勒坦军血战,是役马芳军“奋勇跳荡,生猛敢战”,杀得阿勒坦部后退十数里。横遭重击的阿勒坦不知明军虚实,立刻下令全军北撤。此战中马芳身负五处刀伤,坐骑也被射杀,可谓以命相搏,明世宗朱厚熜听闻后感叹道:“勇不过马芳。”而蒙古军中也深知马芳威名,尊称他为“马太师”。马芳之勇猛,从此一战成名,升任蓟镇副总兵。
马芳掌兵之后,完全改变了边境守军的面貌。他任宣府游击时,重立“军战连坐法”,规定临战畏敌不前者,后队斩前队,将领畏敌不前者,士兵斩将领,每战依旧率先冲杀敌阵,引得属下殊死效命。
但仅仅如此,还不能改变边军的问题,于是马芳又提出三条建议,和一条制敌战略!
一,1552年马芳提议,“尽遣宣府客兵,以乡人守乡土,可得虎师”,因为客兵缺乏死战之心,本地之兵的背后就是父老乡亲。
二,马芳认为“兵之优劣,重在选练之效”,在军中制定严格的赏罚管理训练条例,更经常在训练中“亲执械示范格杀”,总之狠狠的操练士兵,戚继光也极为重视练兵。
三,针对明军中克扣军饷、军粮、虐待士卒、权贵擅调士兵充奴婢等现象,马芳强力整顿,一旦发现决不轻饶,甚至对山西权贵“拔刀怒向”。经过整顿,一时间“军纪大振”,深得士兵拥护。
这三条主要是整军,但如何才能战胜蒙古铁骑呢?马芳给了八个字,即“以骑制骑、以快制快”,所谓以骑制骑,是发挥明军在火器技术上的优势,使用火枪骑兵配合骑兵、刀兵作战;所谓以快制快,既有秋冬季节使用小分队突袭蒙古牧场,摧毁他们的战争潜力,又有长途奔袭,断绝蒙古军后路,聚歼蒙古军有生力量的目的,就如霍去病当年的所为。
嘉靖四十年(1561年),马芳移守宣府,再次与阿勒坦正面对抗。马芳出塞、奔袭、破敌、追杀、决死恶斗,七战七捷,赢得了一场场胜利。从宣府到大同、从大同至怀安,马芳军的奔袭距离,在这场战斗中竟长达一千里。捷报频频传来,大明上下震惊,朝野上下一片狂喜。世宗复加马芳为左都督,擢升为宣府总兵官。
为扭转局面,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俺答汗集结十万骑兵,发动了对明朝边境重镇万全右卫(今河北万全镇)的大规模攻击,马芳也因此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凶险一战——马莲堡会战。
一旦这个残破的马莲堡沦陷,俺答汗将无后顾之忧,肆虐京畿就将一马平川。马芳率领万骑增援,刚到半路就被10多万蒙古铁骑围困在马莲堡,马芳陷入了绝地之中。
城池攻防战中,马芳多次遇险,甚至马莲堡城墙轰然倒塌门洞打开,这个马芳却淡定自若,让蒙古铁骑惊疑不定。黎明破晓时分,马芳突然出击,战场上出现一幅奇观,即万余明朝骑兵,追着十多万鞑靼骑兵,一路大砍大杀,后者却毫无抵抗之力!这场奇迹般的大胜,就是马莲堡大捷!
然而,这一场举世罕见的绝境逆袭的大胜,却在《明史》中一笔带过。当然,虽然明史不谈,但在民间却广为传颂,比如京剧《马芳困城》,讲的就是马莲堡大捷。
隆庆四年,马芳长途奇袭四个月之后,孙子逃亡明朝,俺答汗撑不住了,于是接受了明朝的和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庆和议”,从此明蒙总体上有了60余年的和平。而这和平的到来,关键就是马芳,是他一刀一刀打出来的。所谓枪炮出现之后,蒙古人变得载歌载舞了;马芳屡次大胜之后,效果也一样。
万历六年(1578年)九月,阿勒坦向朝廷索要封赏,并威胁要兵戎相见,朝廷立刻命马芳挂印,充任宣府总兵官。马芳到任后,整治兵马,在宣府郊外率领骑兵举行了数次“游猎”,蒙古各部闻讯后大惊道:“马太师归也。”阿勒坦急忙向朝廷“奉表谢罪,痛悔前过。”原本一触即发的兵祸就此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