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8|回复: 2

汉王陈友谅:唯知强权狠毒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264
发表于 2023-6-28 16: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懂天道人心,弑君负友怎得万里江山2022-09-22 18:49:14 来源: 雪滿長安道 湖北  举报

分享至



元至正二十三年 七月二十二日 鄱阳湖
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喊杀声和爆炸声震耳欲聋。视线中充斥着浓烟、箭矢和被炮弹激起的水柱。
早已被鲜血染红的水面上,漂浮着密密麻麻或被焚、或溺毙的死尸。
而那些依然活着的、那些此时已衣着破烂、面部狰狞的士兵,还在尝试着最后的挣扎、尝试着用脆弱的生命逃离这巨大的修罗地狱……



只是很遗憾,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注定都将在这个黄昏,被无情地吞噬。
形势对汉军已愈发艰难,高大的主舰之上,心急如焚的主帅努力将头探出舷窗,试图更好地掌控整个战场的态势。
突然,一声凄厉而急促的破空之声,从左侧传来,毫无防备的男人来不及有任何反应,冰冷的箭头便猛然由眼窝射入,带起喷洒而出的脑浆和一蓬血雾,瞬间没入头颅。
身躯猛烈后仰,铁塔一般的男人,应声倒地,没有挣扎,甚至都来不及呻吟。
汉王中流矢矣!…汉王中流矢矣!…
男人咽气前,周遭似乎变得出奇的安静,整个世界只剩下部将们此起彼伏垂死的哀嚎。
1363年七月,鄱阳湖遮天蔽日的箭雨中,当时中国南方最强大的汉王陈友谅,输掉了他和死敌朱元璋之间的终极决战。
元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十四世纪初,蒙古人治下的中国,政治腐败黑暗、贫富分化严重、各地灾荒连年,与此同时,阶级矛盾和民族仇恨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酝酿发酵中变得无法调和。
谁能料到,距忽必烈建立元朝才刚刚过去几十年时间,曾经无比强盛的帝国,其庞大的机体内部,此刻却早已千疮百孔、破败不堪。
但山雨欲来之际,元朝的当权者们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危机即将降临。
这些成吉思汗的子孙、黄金家族的后裔们,除了更加变本加厉地盘剥、压榨底层人民,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
剩下的,便是醉心于宫廷政变、抢班夺权——从1308年武宗登基到1333年顺帝继位,短短二十五年时间,元朝就走马灯似地换了八位皇帝。
而就在蒙古贵族们醉生梦死、相互倾轧之际,最早从1325年开始,河南息州的赵丑厮、郭菩萨等人,以“弥勒佛当有天下”为口号,率众揭竿而起,拉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此后,1337年正月的广东增城、同年的河南汝州(信阳)、1338年的江西袁州(宜春),大批走投无路、受尽欺凌的穷苦百姓,也纷纷拿起武器,走上了反抗元朝暴政的道路。



各处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此起彼伏,虽然早期的这些起义最终都遭到了当权者残酷的镇压,但反元的星星之火已然形成,接下来,这些微弱的光芒和能量,必将燃烧成一场摧毁旧秩序、颠覆旧时代的熊熊烈焰。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因黄河决堤,朝廷征发山东、河北、河南的十五万民夫修葺河道,黄河两岸的底层百姓原本就食不果腹处境艰难,又被强行裹挟上堤劳作,偏偏监督挖河的官吏还乘机中饱私囊,克扣工钱。



十几万河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眼见时机成熟,韩山童、刘福通等人适时地在黄陵岗附近河道中,挖出了提前凿制的独眼石人。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当时广泛流传于黄河灾区的民谣,此时石人出土,似乎暗含天意。消息传开,两岸河工惊诧莫名的同时,大河南北的反抗情绪也达到了顶点。
1351年五月初,韩山童、刘福通在安徽颍州(阜阳)聚众三千人,祭告天地准备起事,不料消息泄露遭到官府围剿,韩山童兵败被杀。
而刘福通冒死突围后,四方“苦元久矣”的汉人、南人蜂拥来投,队伍很快便发展壮大到十数万人,因起义军以头裹红巾作为标志,故史称“红巾军”。



黄河流域的红巾军如火如荼,南方长江流域的反元力量也纷纷打着红巾旗号起事。
1351年八月,彭莹玉(彭和尚)、徐寿辉等人于湖北蕲州(蕲春)起义,呼应刘福通,因地处南方,也被称为南派红巾军。
1351年底,南派红巾军推举徐守辉为帝,建立“天完”政权,1355年,刘福通在亳州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建国“大宋”,建元“龙凤”。
此时,两派红巾军分踞南北、交相呼应,成为元末农民起义最主要的力量。而在这两支队伍之中,更是分别涌现出了两位在反元斗争中举足轻重的领袖——朱元璋和陈友谅。
作为元朝的掘墓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最早是投身于安徽亳州郭子兴的江淮红巾军,因郭子兴隶属于刘福通、韩山童创立的北派红巾军,朱元璋在称帝之前,也一直尊奉“龙凤”政权为正朔。
而本文的主角陈友谅,初时不过“天完”军中的“刀笔小吏”,后建立“陈汉”政权,逐渐成为元末群雄并起的乱局中,最为强大的割据势力。
令人唏嘘的是,这两位名义上分属同门的义军领袖,在此后的岁月中不仅共同掀起了反元的滔天巨浪,最后又举兵相向,成为了不死不休的一生之敌。
投奔红巾军,草根的崛起之路
陈友谅,湖北沔阳人,渔家出身,曾在元政府中出任县衙小吏。
1355年,徐寿辉命部将倪文俊用兵湖北,陈友谅随即放弃“政府公职”加入红巾军,因其略通文墨,在军中谋得类似文书的“簿书掾”一职。
其后陈友谅随倪文俊继续攻城略地,在一年内陆续攻克武昌、汉阳以及襄阳、荆州等地,并于1356年初迎徐寿辉于汉阳,重建天完政权。
定都汉阳后,南派红巾军前期的不利局面得以扭转,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首席功臣倪文俊此时大权独揽,“天完”皇帝徐寿辉却沦为了虚君。
而陈友谅在“贵人”倪文俊的提拔栽培之下,不仅羽翼渐丰,拥有了自己的人马,地位更是扶摇直上,逐渐成为南派红巾军中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
但倪文俊也并非善类,起兵造反无非为“名利”二字,功成名就后,禁不起元朝的“招安”诱惑,便起意叛降,只因最后投降的价码未能谈拢,才愤而断绝归顺之心,继续领兵造反。
但随着权力的不断膨胀,野心勃勃的倪文俊不甘久居人下,竟密谋弑君自立,不料消息泄露,遭到徐寿辉追捕,无奈只得星夜投奔当时驻军黄州(黄冈)的“老部下”陈友谅。
陈友谅得知倪文俊仓皇来投,假意迎接,却在黄州城外埋下伏兵,将倪文俊袭杀,并于次日将其首级献于徐寿辉。
黄州平叛,“忠心耿耿”的陈友谅不仅得到了皇帝的信任,更全盘接收了倪文俊的兵马,实力再次暴增,一跃成为“天完”政权中头号实力人物。



其实,陈友谅诛杀倪文俊,并没有任何忠君爱国的成分,只因当时徐寿辉仍然具备相当的实力和号召力,为了一个背负谋反罪名、如同过街老鼠般的倪文俊,去冒险和徐寿辉翻脸,显然是不明智的。
而且从此后的历史进程来看,陈友谅和倪文俊不过是一丘之貉,只不过陈比倪更懂隐忍,心机也更加深沉。
戮友弑君,枭雄江州称帝
短短数年,渔家子弟陈友谅华丽蜕变为南方红巾军的兵马大元帅。
此后,陈友谅挥师继续转战鄂、赣、皖各省,此人不仅作战勇猛,且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史载其用兵“剽性狡悍,出没飘忽”。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天完军攻安庆、取吉安、破赣州、克襄阳,占据了湖北、江西、安徽数省绝大多数的土地,而陈友谅手握强兵,又借天子徐寿辉之威以自重,俨然成为长江以南最强大的反元势力。
此时,北派红巾军正由刘福通率领,挥师三路北伐,牵制住了元军主力。
而南方除陈友谅之外,江淮红巾军中的朱元璋攻克怀庆府,改名应天(南京),实力不容小觑;
东南一带,非红巾军系统的张士诚异军突起,占据江浙区域,是当时最富庶的军事集团。



各方势力虽然都打着反元的旗号,但实际上相互之间既乏渊源又无统属,更像割据一方的诸侯,所有人都怀着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野心。
而随着元朝式微,各支义军的实力又不断壮大,冲突已在所难免,首当其冲的便是长江中游的陈友谅和下游的朱元璋军事集团。
1357年攻克安庆后,陈友谅又遣麾下首席猛将赵普胜东取池州,进窥太平,已一步步深入到下游朱元璋的势力范围。
朱元璋深忌赵普胜之勇武,又买通内应掌握了陈友谅性格之中残暴多疑的弱点,于是四处散播赵普胜要领兵自立的谣言。
陈友谅果然中计,趁陈、赵两军会师安庆之际,以图谋不轨之名将毫无防备的赵普胜斩杀。
冤杀赵普胜,可以说是陈友谅称霸路上第一次的重大败笔,此举不仅在强敌环伺时自废武功,而且赵普胜乃是天完政权中最早“投身革命”的起义元老,资历威望甚高,他的意外身死,也使得“天完”的军心、民心受到了动摇。
但兵强马壮的陈友谅并不在意,不久之后,他又犯下了一个更为致命的错误。
此时,陈友谅已完全掌握了天完的权力,傀儡皇帝徐寿辉不仅碍眼,更显多余,陈友谅便趁徐移驾江州(九江)之机,袭杀其左右随从千人,并将其软禁,后自立为汉王。
1360年,汉王陈友谅裹挟着皇帝徐寿辉,西征朱元璋,在攻克太平后,陈自觉时机成熟,假意向天子汇报战况,于采石矶边徐寿辉的坐舟之内,布置死士从身后以铁锤击碎其头颅,之后将其草草掩埋。
随即陈友谅急不可耐地在采石矶五通庙登基称帝,国号大汉,建元“大义”。



天下未定而弑君自立——徐寿辉的暴亡随即便给陈友谅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天完军”驻守在江陵、江西西部的明玉珍、欧普祥先后脱离陈友谅自立,明玉珍甚至追尊徐寿辉为世宗皇帝。
不仅如此,陈友谅的残暴和背信,也让汉军中那些来自天完政权的底层士兵军心为之涣散。
可笑的是,这个心狠手辣,背信弃义之人,竟还恬不知耻地选择了“大义”作为年号。
兵围南昌,致命的战略错误
称帝之后,陈友谅率舟师顺流而下,兵锋直指应天。
天完政权虽然分崩离析,但此时汉军依然人多势众,面对来势汹汹的对手,连朱元璋都萌生了归降之意。
关键时刻,朱元璋阵营中原是陈友谅故友的康茂才,假意愿与陈友谅里应外合,随后却以诱敌深入之计在龙湾大败汉军,陈友谅率残部狼狈退回江州,朱元璋乘胜攻克太平、安庆。
陈友谅自应天之战失败后,内部矛盾激化,朱元璋乘其自顾不暇,不断向西推进,仅仅一年间,连陷鄂、赣、皖诸省多地,实力大大增强,控制区迅速扩展。
而陈友谅连遭挫败,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处境愈发艰难,损兵折将、疆土日蹙。
同年四月,气急败坏的陈友谅,乘朱元璋率主力北上救援“小明王”韩林儿之机,举倾国之兵,直扑南昌。
但进攻南昌是陈友谅犯的最重大的一次战略性错误,此时如果汉军顺流直取应天,朱元璋的老巢兵力空虚,汉军极有可能得手。
若建康失守,则朱元璋集团将如无根浮萍,进退失据,陈友谅极有可能凭此一役而问鼎天下。
反之,将进攻方向定为南昌,不仅给了朱元璋喘息之机,陈友谅在此还碰上了一个可怕的对手——南昌守将朱文正。



朱文正乃是朱元璋亲侄,此人此前不过是个纨绔子弟,但是在南昌城中却大发神威,以区区两万之兵,力抗陈友谅60万汉军长达85日,取得了洪都保卫战的重大胜利,也等来了朱元璋的救兵。
七月,朱元璋亲率大军20万,携徐达、常遇春等悍将回援南昌,陈友谅闻讯,即解南昌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
一场规模空前,并决定双方命运乃至天下归属的生死决战,就此展开。
鄱阳湖上的生死对决
陈友谅此次西征,不仅手握60万重兵,随军更有特制高大舰船数百艘,而汉军又深谙水战之道,因此,哪怕朱元璋率大军20万回援,鄱阳湖上,陈朱双方的实力对比依然悬殊。
陈友谅自忖船坚炮利,以巨舰联结布阵,绵延数十里,气势夺人。



而朱元璋见汉军巨舰均首尾相连,不利进退,遂命己方列轻舟快艇二十队,遍载火器弓弩,并告诫诸将,“接近敌船后,先发火器,再发弓弩,舟船相接后,再以短兵击之。”
水战开始后,灵活机动的朱元璋水师便先声夺人,俘获汉军巨舰一艘,并乘风势施放火炮,又一举焚毁对方舰船二十艘。
但缓过神来的汉军立刻以巨舰逼近,居高临下,箭弩齐发,同时向朱元璋的船只投掷火把,瞬间扭转局势。
陈友谅手下悍将张定边,更是趁乱率数艘巨舰直扑朱元璋的指挥舰,朱元璋后撤时,坐舟慌不择路触岸搁浅,顷刻便被汉军团团围困。
危急时刻,幸有常遇春、俞通海等将指挥船队冒死来救,将指挥舰连挤带撞,从沙中撞出,重返深水,朱元璋才侥幸逃过一劫。
次日再战,陈友谅将所有舰船以铁锁相连,结为水中巨阵,一时之间鄱阳湖面“旌旗楼橹,望之如山”。不料这气势如虹之举,却给了朱元璋效仿三国时吴蜀联军“火烧赤壁”的机会。
朱元璋命常遇春等人调集七艘渔船,载满芦苇秆柴等易燃之物,再以火药填充其间,等待时机投入战场。
而在陈友谅看来,以七艘渔舟冲击上百巨舰,无异于蚍蜉撼树,完全不用理会,岂料小船来到近前,敢死士卒乘风纵火,风急火猛,须臾之间汉军阵中便有数艘巨舰剧烈燃烧,又受铁锁绑缚,片刻百余舰船便一齐着火。
朱元璋趁势发起总攻,一时之间鄱阳湖上燔焰涨天,湖水尽赤,汉军死伤惨重。




呼声动天地,矢锋雨集,炮声,波涛起立,飞火照耀,百里之内,水色尽赤。焚溺死者动一二万,流尸如蚁。

遭此大劫,汉军上下气为之夺。此后连战连败,而由长江返回武昌的水路通道又被朱元璋重兵扼守,陈友谅被困鄱阳湖中一月有余,如笼中困兽难以脱身。
眼见己方兵残粮尽,即将油尽灯枯,陈友谅不顾对手已水陆结营严阵以待,选择冒死突围。
但朱元璋早有防备,指挥诸军精锐尽出,满纵火筏冲击敌舰,汉军舟船散走,人仰马翻,被朱元璋的水师追奔数十里。
慌乱之中,陈友谅将头探出舷窗查看形势,不料流矢飞来,不偏不倚正中眼窝,贯入头颅,一代枭雄当场毙命。
主帅身死,汉军更加溃不成军,而朱元璋一方则士气大盛,混战中活捉陈汉“太子”陈见善,不久,汉军平章陈荣率残部五万余人投降。
只剩悍将张定边趁夜以小舟载陈友谅尸首及其另一子陈理逃回武昌,后拥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至正二十四年(1364)二月,朱元璋率水陆大军亲征武昌,陈理出降,陈汉政权至此灭亡。
后记
历史从不会记住失败者——仅仅五年之后的1368年,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在应天登基称帝,开启了国祚绵延276年的大明王朝。
而千里之外的蛇山之上,陈友谅的坟茔早已荒草丛生,此时,距离鄱阳湖那场生死对决,也仅仅才过去了五年。
沧海横流,时间无垠的长河总会反复被人提起:李世明、赵匡胤、朱元璋们成为了命运的宠儿,享受着青史的眷顾。
而陈友谅却注定会和那些功败垂成的人物一样,虽然在平凡的世界里已足够优秀、虽然也曾像流星般璀璨于天际,却终究要湮没于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264
 楼主| 发表于 2023-6-28 16: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友谅 - 陈汉开国皇帝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陈友谅,沔阳(今湖北仙桃)人。 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

出身渔家子,曾为县吏。参加天完红巾军,隶丞相倪文俊为簿书掾,以功升元帅。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以倪文俊谋害天完帝徐寿辉,杀文俊,遂并其军。自称宣慰使,旋改称平章政事,掌兵权。与元兵交战,连克今江西、安徽诸地。十九年九月,杀天完将领赵普胜。同年底,杀徐寿辉左右部属,挟持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在采石杀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年号大义。天完将士不服,纷纷脱离,兵力渐衰。屡与朱元璋战,不利。二十一年八月,江州为朱元璋攻破,退都武昌。二十三年八月,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兵败中箭死。子陈理继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陈友谅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320年

逝世日期
1363年

职业
陈汉皇帝

主要成就
起兵反元,建立陈汉政权


出生地
湖北沔阳(今仙桃市)

所处时代
元末

政权
陈汉

在位
1360年-1363年

年号
大义:1360,大定:1361-1363

目录
1人物生平
2历史评价
3传说故事
4家族成员
5墓址
6后世纪念
7艺术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起兵反元
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
仙桃市沔城镇故居内陈友谅塑像
仙桃市沔城镇故居内陈友谅塑像
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膂[lǚ]力过人,闲习武艺。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

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yuàn],后以功升元帅。

1357年(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

1358年(至正十八年),陈友谅率军攻陷安庆。四月,破龙兴路(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五月,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路(今江西吉安),而自己则领兵进入抚州。八月,破建昌路(今江西南城)。九月,破赣州。十一月,破汀州。1359(至正十九年)三月,破衢州、襄阳路。十月,遣部将王奉国攻信州(今江西上饶)。

折叠建汉称帝
当时,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部最强。朱元璋攻取太平府(今安徽马鞍山)后,与他为邻。陈友谅攻陷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陈友谅,夺取池州。赵普胜是有名的骁将,号称"双刀赵"。开始与俞通海等驻扎巢湖,一起归附朱元璋,后来叛归徐寿辉。这时他正为陈友谅驻守安庆,多次引兵争夺池州、太平,到处抢掠。朱元璋为此担忧不已,于是引诱赵普胜的食客,让他潜入陈友谅军中去离间赵普胜。赵普胜没有发觉,见到陈友谅的使者总是诉说自己的功劳,觉得自己有恩于陈,脸上露出悻悻的表情。陈友谅由此怀恨心中,怀疑他要背叛自己。

1359年(至正十九年),陈友谅以会师为名,从江州突然来到安庆,赵普胜在雁汊以烧羊迎接,当他刚一登船,陈友谅便马上杀了他。徐寿辉想迁都龙兴,陈友谅不同意。

1360年(至正二十年),徐寿辉仍然决定迁都龙兴,仓促从汉阳出发,临时驻扎江州。 江州是陈友谅管辖之地,他命士兵埋伏在城外,然后将徐寿辉迎入城中,马上紧闭城门,将徐寿辉所部全部消灭。随即以江州为都,挟奉徐寿辉居于此地,而陈友谅则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四月挟持徐寿辉自枞阳攻克池州,随后张德胜的援军收复了池州。五月,进攻太平。但太平城坚不可拔,于是陈友谅军便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墙,士兵们顺着船尾爬过矮墙进入城内,攻克太平城,杀守将花云。

此后,陈友谅便愈加骄狂。陈友谅部进驻采石矶后,他派遣部将假装到徐寿辉面前陈述事情,趁机安排壮士用铁器击碎徐寿辉的脑袋。徐寿辉一死,陈友谅便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太师邹普胜以下都是以前的旧官。陈友谅即位之日正巧遇上大风大雨,群臣们排列在沙岸上向他道贺,没能按礼仪行事。

折叠大战朱元璋
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他已自称皇帝,而且尽占江西、湖广之地,
火烧陈友谅
火烧陈友谅
便自恃兵力强大,想向东攻取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担心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在刘基的建议下,遣胡大海直取广信府(今江西上饶)断其后路,又设计命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引诱他,让他迅速赶来。陈友谅果然率水师东下,到达江东桥,呼叫康茂才,无人答应,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双方战于龙湾(今江苏南京城郊),陈友谅大败,因为潮落,船被搁浅,死者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得坐小船逃走。冯国胜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又大败陈友谅于采石矶。于是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军乘胜攻取安庆,陈友谅的部将于光、欧普祥都缴械投降。第二年,陈友谅派部将张定边再次攻陷安庆。

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亲自率军讨伐,俞通海、赵德胜大破陈友谅水军于安庆,长驱直入抵达江州。陈友谅战败,连夜携妻带子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州,乘胜攻占蕲州,又攻占安庆。他的部将吴宏以饶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龙兴投降。

折叠战死鄱阳湖
陈友谅眼见其疆土日益减少,十分愤怒,于是制造了数百艘楼船。这些船均高数丈,用丹漆粉饰,每艘船都有三层,设有走马棚,船上船下人语之声互不相闻,橹箱都用铁裹住。
鄱阳湖大战
鄱阳湖大战

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船载家属百官,尽发精锐进攻南昌,飞梯冲车,百路并进。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郑愈坚守南昌三个月,朱元璋亲自率军前去援救,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将到,便撤除对南昌的包围,向东出鄱阳湖,与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遇。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朱元璋军不能仰攻,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渐感不支。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仁号称五王,瞎一眼,却智勇双全,他死后,陈友谅为之丧气。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

朱元璋的坐船是白桅杆,陈友谅便与其将士约定第二天集中兵力猛攻白桅船。朱元璋知道后,下令将所有船的桅杆都漆成白色。第二天再战,从早晨到中午,陈友谅军大败。陈友谅想退保革奚山,但朱元璋已预先扼住湖口,拦截其退路。

在坚持数日之后,陈友谅与众将商量摆脱困境的对策。右金吾将军说:"既然出湖困难,我们就应当焚船登陆,直奔湖的南岸以图再举。"左金吾将军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他们利用步骑追赶我军。进退之间我们将失去自己的地盘,大势也将去也。"陈友谅不能作出决定,既而说道:"右金吾将军所言有理。"左金吾将军因其意见未被采纳,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将军知悉后,也率部投降。陈友谅处境更加困难。

朱元璋大战陈友谅
朱元璋大战陈友谅
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了两封信,信的内容大致如下:"我想与你约定,你我各安一方,以待天命。你却盘算失误,企图加害于我。我军只以少量兵力,便攻取了你龙兴十一郡,你还不悔过,重新挑起战端。首先被困在洪都,再败于康郎,骨肉将士被葬身于火海。你即便侥幸生还,但也应当取消帝号,坐待真正的主人,不然将会丧家灭姓,到那时就悔之晚矣。"陈友谅收到信后怒不可遏,不予回信。时间一久,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顿时,陈友谅军土崩瓦解,太子陈善儿被擒,太尉张定边趁夜挟持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陈友谅生前生活奢侈,曾经制造了一张镂金床,做工非常精巧,宫中其他器物也是一样。他死后,江西行省将镂金床献给朱元璋,朱元璋感叹道:"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便壶有什么不同呢?"然后下令有关官员将它熔掉。

张定边等护陈理返回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陈理至应天,元璋封为归德候。数年之后,朱元璋出于"安全感",将其送往高丽定居,"平安无事"。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刘基:"友谅包饶、信,跨荆、襄,几天下半。""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朱元璋:"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

杨璟:"向者如陈、张之属,窃据吴、楚,造舟塞江河,积粮过山岳,强将劲兵,自谓无敌。然鄱阳一战,友谅授首,旋师东讨,张氏面缚。此非人力,实天命也。"
陈友谅大战泾江口遗址
陈友谅大战泾江口遗址

高岱:"友谅之勇略,虽或未及项羽,而剽性狡悍,出没飘忽,大困而不馁,屡踬而复振。观其龙江败归,还袭安庆;九江之失,疾奔武昌。及徐达召还,不旋踵而有江州之入。是皆败衄之后,旬日之间,而能陷城摧敌,其能开拓封疆,奄有荆、楚,亦一时之雄也。""元末群雄共起,与我圣祖并驱中原者,固非一人,而当时称劲敌多为腹心胁腋害者,惟友谅可虑哉。"

谷应泰:"慨自元人失驭,群雄蜂发,逐鹿之夫,所在都有。太祖崛起濠梁,而同时并兴者,则有张士诚据吴,徐贞一据蕲,明玉珍据蜀,方国珍据江东,然皆阖门坐大,非有图天下之志也。独陈友谅以骁鸷之姿,奄有江、楚,控扼上流,地险而兵强,才剽而势盛,实逼处此,以与我争尺土者,非特汉之文伯、子阳,唐之世充、建德而已。""至若友谅者,本沔阳渔家,刀笔小吏,徒有凶残,实无功德,干城仗普胜而旋即杀之,北面事寿辉而旋即毙之,名实交丧,忠勇并失,诚所谓蝇声紫色,圣王之驱除耳。而论者以周颠仰天,铁冠大笑,刘基之手挥难星,雷老之忽然不见,王者所至,诸神效灵。而不知友谅者,犯顺多黑闼之风,归命少窦融之智,盗窃空名,进退无据,抑亦人谋不臧,匪特天亡之也。"

谈迁:"国史于陈友谅、张士诚辈辄书寇,夫寇非所言也。彼未我臣,何寇焉。俱田间布衣,仗尺剑起事,虽仁暴悬殊,亦自有幸不幸焉。"

丁耀亢:"按友谅功业,已成犄角,几鼎峙矣。至其谋弑寿辉,是篡贼也。贼安能成大业乎?盖天生此辈,为我太祖作蕴。鄱阳贯颅,摧枯拉朽,殆天授非人力也。"

张廷玉:"友谅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友谅、士诚起刀笔负贩,因乱僭窃,恃其富强,而卒皆败于其所恃。迹其始终成败之故,太祖料之审矣。"

饶汉祥:"江汉先英、三楚雄风。"

《朱元璋系年要录》:"至倾国六十万尝试江流,牧野、昆阳、赤壁、淝水、古帝王豪杰能用其众者,未之有闻。"

蔡东藩:"吾谓友谅亦有自败之道,江州失守,根本之重地已去,及奔至武昌,正宜敛兵蓄锐,徐图再举,乃迫不及待,孤注一掷,丧子弟,失爱妃,甚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是可见国之兴亡,实关人谋,不得如项羽之刎首乌江,自诿为非战之罪也。"

吴晗:"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他毕竟是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作用,当时人民对他是同情的,怀念的,他的坟墓到今天还在新建的长江大桥下被保存着,供来往游人悼念。"

折叠编辑本段传说故事
袁枚《子不语》/卷十收录一篇《毁陈友谅庙》,讲清朝赵锡礼任县令时,毁了荆州陈友谅庙改奉关帝君的佚事,但赵毁庙时,并不知该庙是奉祀陈友谅,直到向张天师询问之后,方才得知。

折叠编辑本段家族成员
折叠祖父母
祖父:谢千一,后入赘陈家,改姓陈
祖母:陈氏
折叠父亲
陈普才,降明后封承恩侯,洪武五年(1372)徙滁阳
折叠兄弟
弟:陈友仁,在鄱阳湖战死,明初追封康山王
弟:陈友贵,在鄱阳湖战死
兄:陈友当,降明后封归仁伯
兄:陈友直,降明后封怀恩伯
折叠妻妾
杨苕华
娄玉贞
陶氏
阇氏,被朱元璋军所俘
折叠子嗣
太子陈善,被朱元璋军所俘
陈理,降明后封归德候
折叠编辑本段墓址
陈友谅墓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城内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引桥南坡下。

墓高2.2米,墓基周长12米。墓冢依山构筑,墓碑上刻"大汉陈友谅墓"。1913年湖北省内务司对墓园进行整修时,在墓前修筑了墓道和一座高大牌坊。牌坊前额书"江汉先英",后额书"三楚雄风"。墓两侧还各建有碑亭一座。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纪念馆
陈友谅纪念馆在湖北省仙桃市(原湖北沔阳)沔街九十墩。馆舍为三层仿古
纪念馆
纪念馆
式建筑,占地3891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平方米。其中一、二层为展厅,展厅面积920平方米;三层为办公区。陈友谅纪念馆由仙桃市博物馆负责管理和运营,免费对外开放。展览内容包括序言;起义反元,摧毁元朝江南统治势力;逐鹿江南,打造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军;推行屯田,开启沔阳三蒸文化之源;历史记忆,功过褒贬自有春秋评说;后裔觅踪,改姓换名分布大江南北;结束语。馆内设有陈友谅简介、陈友谅雕塑、激战安庆场景、战舰体验、沔阳三蒸、元明时期的出土文物等。

折叠玄妙观
陈友谅故居位于湖北沔阳(今仙桃市沔城回族镇),原名元庙观,后改名玄妙观。1941年,国民党一二八师师长王劲哉纵火烧城,玄妙观化为一片废墟。

1984年,沔城人民为纪念他,在玄妙观重修陈友谅故居。

玄妙观是江汉平原方圆百里的道教中心,也是荆楚大地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故居。此观位于沔城南门,坐东朝西,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明、清两朝的道正司一直设在这里。观内现有玉皇殿、灵官殿、三师殿、三清殿、雷祖殿、吕祖殿、斗姥殿、救苦殿、观音殿、真人殿,俗有"一观十殿"之称。

武汉大学教授李国平为"陈友谅故居"题字,嵌于玄妙观门前正方。进入观内,一座金戈铁马陈友谅塑像,气宇轩昂,威武雄壮。塑像高八米,底座以优质砍石为基,上刻"大汉陈友谅"五个遒劲大字,由《陈友谅》一书作者--湖北文联主席程远斌题写。

观内松柏苍天,草坪绿地,假山亭阁、蓬莱仙居,相映成辉。此外还陈列众多的古迹,有陈友谅石刻像、刑锅、青云接武石牌、拴马石、喂马槽、玉泉古井等。

此外还有两口锅,据传陈友谅效仿诸葛亮所造:一口是军饷锅,有三个眼,上眼出气,中眼进水,下眼出水。用它做饭"漏沙漏谷不漏米、半边下米半边熟,架起三根万年柴,一年上头火不熄",可以"一边下米,一边盛饭",能供"千军万马吃不完"。这口神锅一直随陈友谅军行,转战南北,后下落不明。另一口是刑锅,沔城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歌谣:"蒸人的甑,煮人的锅,狗不快活,我快活。"意思是说陈友谅义军把当时那些酒荒色淫、欺压百姓的官吏,下到这口锅里处死,以解民愤。这口刑锅直径128厘米,深80厘米。

观内的玉泉古井水被称为"神水",传说饮此井水能消灾得福,医治各种疾病。当年陈友谅就是因为居住于此常饮"玉泉"井水,使之在近20年的戎马生涯中精力充沛,不生一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264
 楼主| 发表于 2023-6-28 16: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友谅 - 陈汉开国皇帝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陈友谅,沔阳(今湖北仙桃)人。 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

出身渔家子,曾为县吏。参加天完红巾军,隶丞相倪文俊为簿书掾,以功升元帅。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以倪文俊谋害天完帝徐寿辉,杀文俊,遂并其军。自称宣慰使,旋改称平章政事,掌兵权。与元兵交战,连克今江西、安徽诸地。十九年九月,杀天完将领赵普胜。同年底,杀徐寿辉左右部属,挟持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在采石杀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年号大义。天完将士不服,纷纷脱离,兵力渐衰。屡与朱元璋战,不利。二十一年八月,江州为朱元璋攻破,退都武昌。二十三年八月,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兵败中箭死。子陈理继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陈友谅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320年

逝世日期
1363年

职业
陈汉皇帝

主要成就
起兵反元,建立陈汉政权


出生地
湖北沔阳(今仙桃市)

所处时代
元末

政权
陈汉

在位
1360年-1363年

年号
大义:1360,大定:1361-1363

目录
1人物生平
2历史评价
3传说故事
4家族成员
5墓址
6后世纪念
7艺术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起兵反元
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
仙桃市沔城镇故居内陈友谅塑像
仙桃市沔城镇故居内陈友谅塑像
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膂[lǚ]力过人,闲习武艺。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

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yuàn],后以功升元帅。

1357年(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

1358年(至正十八年),陈友谅率军攻陷安庆。四月,破龙兴路(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五月,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路(今江西吉安),而自己则领兵进入抚州。八月,破建昌路(今江西南城)。九月,破赣州。十一月,破汀州。1359(至正十九年)三月,破衢州、襄阳路。十月,遣部将王奉国攻信州(今江西上饶)。

折叠建汉称帝
当时,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部最强。朱元璋攻取太平府(今安徽马鞍山)后,与他为邻。陈友谅攻陷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陈友谅,夺取池州。赵普胜是有名的骁将,号称"双刀赵"。开始与俞通海等驻扎巢湖,一起归附朱元璋,后来叛归徐寿辉。这时他正为陈友谅驻守安庆,多次引兵争夺池州、太平,到处抢掠。朱元璋为此担忧不已,于是引诱赵普胜的食客,让他潜入陈友谅军中去离间赵普胜。赵普胜没有发觉,见到陈友谅的使者总是诉说自己的功劳,觉得自己有恩于陈,脸上露出悻悻的表情。陈友谅由此怀恨心中,怀疑他要背叛自己。

1359年(至正十九年),陈友谅以会师为名,从江州突然来到安庆,赵普胜在雁汊以烧羊迎接,当他刚一登船,陈友谅便马上杀了他。徐寿辉想迁都龙兴,陈友谅不同意。

1360年(至正二十年),徐寿辉仍然决定迁都龙兴,仓促从汉阳出发,临时驻扎江州。 江州是陈友谅管辖之地,他命士兵埋伏在城外,然后将徐寿辉迎入城中,马上紧闭城门,将徐寿辉所部全部消灭。随即以江州为都,挟奉徐寿辉居于此地,而陈友谅则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四月挟持徐寿辉自枞阳攻克池州,随后张德胜的援军收复了池州。五月,进攻太平。但太平城坚不可拔,于是陈友谅军便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墙,士兵们顺着船尾爬过矮墙进入城内,攻克太平城,杀守将花云。

此后,陈友谅便愈加骄狂。陈友谅部进驻采石矶后,他派遣部将假装到徐寿辉面前陈述事情,趁机安排壮士用铁器击碎徐寿辉的脑袋。徐寿辉一死,陈友谅便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太师邹普胜以下都是以前的旧官。陈友谅即位之日正巧遇上大风大雨,群臣们排列在沙岸上向他道贺,没能按礼仪行事。

折叠大战朱元璋
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他已自称皇帝,而且尽占江西、湖广之地,
火烧陈友谅
火烧陈友谅
便自恃兵力强大,想向东攻取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担心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在刘基的建议下,遣胡大海直取广信府(今江西上饶)断其后路,又设计命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引诱他,让他迅速赶来。陈友谅果然率水师东下,到达江东桥,呼叫康茂才,无人答应,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双方战于龙湾(今江苏南京城郊),陈友谅大败,因为潮落,船被搁浅,死者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得坐小船逃走。冯国胜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又大败陈友谅于采石矶。于是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军乘胜攻取安庆,陈友谅的部将于光、欧普祥都缴械投降。第二年,陈友谅派部将张定边再次攻陷安庆。

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亲自率军讨伐,俞通海、赵德胜大破陈友谅水军于安庆,长驱直入抵达江州。陈友谅战败,连夜携妻带子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州,乘胜攻占蕲州,又攻占安庆。他的部将吴宏以饶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龙兴投降。

折叠战死鄱阳湖
陈友谅眼见其疆土日益减少,十分愤怒,于是制造了数百艘楼船。这些船均高数丈,用丹漆粉饰,每艘船都有三层,设有走马棚,船上船下人语之声互不相闻,橹箱都用铁裹住。
鄱阳湖大战
鄱阳湖大战

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船载家属百官,尽发精锐进攻南昌,飞梯冲车,百路并进。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郑愈坚守南昌三个月,朱元璋亲自率军前去援救,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将到,便撤除对南昌的包围,向东出鄱阳湖,与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遇。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朱元璋军不能仰攻,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渐感不支。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仁号称五王,瞎一眼,却智勇双全,他死后,陈友谅为之丧气。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

朱元璋的坐船是白桅杆,陈友谅便与其将士约定第二天集中兵力猛攻白桅船。朱元璋知道后,下令将所有船的桅杆都漆成白色。第二天再战,从早晨到中午,陈友谅军大败。陈友谅想退保革奚山,但朱元璋已预先扼住湖口,拦截其退路。

在坚持数日之后,陈友谅与众将商量摆脱困境的对策。右金吾将军说:"既然出湖困难,我们就应当焚船登陆,直奔湖的南岸以图再举。"左金吾将军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他们利用步骑追赶我军。进退之间我们将失去自己的地盘,大势也将去也。"陈友谅不能作出决定,既而说道:"右金吾将军所言有理。"左金吾将军因其意见未被采纳,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将军知悉后,也率部投降。陈友谅处境更加困难。

朱元璋大战陈友谅
朱元璋大战陈友谅
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了两封信,信的内容大致如下:"我想与你约定,你我各安一方,以待天命。你却盘算失误,企图加害于我。我军只以少量兵力,便攻取了你龙兴十一郡,你还不悔过,重新挑起战端。首先被困在洪都,再败于康郎,骨肉将士被葬身于火海。你即便侥幸生还,但也应当取消帝号,坐待真正的主人,不然将会丧家灭姓,到那时就悔之晚矣。"陈友谅收到信后怒不可遏,不予回信。时间一久,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顿时,陈友谅军土崩瓦解,太子陈善儿被擒,太尉张定边趁夜挟持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陈友谅生前生活奢侈,曾经制造了一张镂金床,做工非常精巧,宫中其他器物也是一样。他死后,江西行省将镂金床献给朱元璋,朱元璋感叹道:"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便壶有什么不同呢?"然后下令有关官员将它熔掉。

张定边等护陈理返回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陈理至应天,元璋封为归德候。数年之后,朱元璋出于"安全感",将其送往高丽定居,"平安无事"。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刘基:"友谅包饶、信,跨荆、襄,几天下半。""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朱元璋:"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

杨璟:"向者如陈、张之属,窃据吴、楚,造舟塞江河,积粮过山岳,强将劲兵,自谓无敌。然鄱阳一战,友谅授首,旋师东讨,张氏面缚。此非人力,实天命也。"
陈友谅大战泾江口遗址
陈友谅大战泾江口遗址

高岱:"友谅之勇略,虽或未及项羽,而剽性狡悍,出没飘忽,大困而不馁,屡踬而复振。观其龙江败归,还袭安庆;九江之失,疾奔武昌。及徐达召还,不旋踵而有江州之入。是皆败衄之后,旬日之间,而能陷城摧敌,其能开拓封疆,奄有荆、楚,亦一时之雄也。""元末群雄共起,与我圣祖并驱中原者,固非一人,而当时称劲敌多为腹心胁腋害者,惟友谅可虑哉。"

谷应泰:"慨自元人失驭,群雄蜂发,逐鹿之夫,所在都有。太祖崛起濠梁,而同时并兴者,则有张士诚据吴,徐贞一据蕲,明玉珍据蜀,方国珍据江东,然皆阖门坐大,非有图天下之志也。独陈友谅以骁鸷之姿,奄有江、楚,控扼上流,地险而兵强,才剽而势盛,实逼处此,以与我争尺土者,非特汉之文伯、子阳,唐之世充、建德而已。""至若友谅者,本沔阳渔家,刀笔小吏,徒有凶残,实无功德,干城仗普胜而旋即杀之,北面事寿辉而旋即毙之,名实交丧,忠勇并失,诚所谓蝇声紫色,圣王之驱除耳。而论者以周颠仰天,铁冠大笑,刘基之手挥难星,雷老之忽然不见,王者所至,诸神效灵。而不知友谅者,犯顺多黑闼之风,归命少窦融之智,盗窃空名,进退无据,抑亦人谋不臧,匪特天亡之也。"

谈迁:"国史于陈友谅、张士诚辈辄书寇,夫寇非所言也。彼未我臣,何寇焉。俱田间布衣,仗尺剑起事,虽仁暴悬殊,亦自有幸不幸焉。"

丁耀亢:"按友谅功业,已成犄角,几鼎峙矣。至其谋弑寿辉,是篡贼也。贼安能成大业乎?盖天生此辈,为我太祖作蕴。鄱阳贯颅,摧枯拉朽,殆天授非人力也。"

张廷玉:"友谅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友谅、士诚起刀笔负贩,因乱僭窃,恃其富强,而卒皆败于其所恃。迹其始终成败之故,太祖料之审矣。"

饶汉祥:"江汉先英、三楚雄风。"

《朱元璋系年要录》:"至倾国六十万尝试江流,牧野、昆阳、赤壁、淝水、古帝王豪杰能用其众者,未之有闻。"

蔡东藩:"吾谓友谅亦有自败之道,江州失守,根本之重地已去,及奔至武昌,正宜敛兵蓄锐,徐图再举,乃迫不及待,孤注一掷,丧子弟,失爱妃,甚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是可见国之兴亡,实关人谋,不得如项羽之刎首乌江,自诿为非战之罪也。"

吴晗:"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他毕竟是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作用,当时人民对他是同情的,怀念的,他的坟墓到今天还在新建的长江大桥下被保存着,供来往游人悼念。"

折叠编辑本段传说故事
袁枚《子不语》/卷十收录一篇《毁陈友谅庙》,讲清朝赵锡礼任县令时,毁了荆州陈友谅庙改奉关帝君的佚事,但赵毁庙时,并不知该庙是奉祀陈友谅,直到向张天师询问之后,方才得知。

折叠编辑本段家族成员
折叠祖父母
祖父:谢千一,后入赘陈家,改姓陈
祖母:陈氏
折叠父亲
陈普才,降明后封承恩侯,洪武五年(1372)徙滁阳
折叠兄弟
弟:陈友仁,在鄱阳湖战死,明初追封康山王
弟:陈友贵,在鄱阳湖战死
兄:陈友当,降明后封归仁伯
兄:陈友直,降明后封怀恩伯
折叠妻妾
杨苕华
娄玉贞
陶氏
阇氏,被朱元璋军所俘
折叠子嗣
太子陈善,被朱元璋军所俘
陈理,降明后封归德候
折叠编辑本段墓址
陈友谅墓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城内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引桥南坡下。

墓高2.2米,墓基周长12米。墓冢依山构筑,墓碑上刻"大汉陈友谅墓"。1913年湖北省内务司对墓园进行整修时,在墓前修筑了墓道和一座高大牌坊。牌坊前额书"江汉先英",后额书"三楚雄风"。墓两侧还各建有碑亭一座。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纪念馆
陈友谅纪念馆在湖北省仙桃市(原湖北沔阳)沔街九十墩。馆舍为三层仿古
纪念馆
纪念馆
式建筑,占地3891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平方米。其中一、二层为展厅,展厅面积920平方米;三层为办公区。陈友谅纪念馆由仙桃市博物馆负责管理和运营,免费对外开放。展览内容包括序言;起义反元,摧毁元朝江南统治势力;逐鹿江南,打造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军;推行屯田,开启沔阳三蒸文化之源;历史记忆,功过褒贬自有春秋评说;后裔觅踪,改姓换名分布大江南北;结束语。馆内设有陈友谅简介、陈友谅雕塑、激战安庆场景、战舰体验、沔阳三蒸、元明时期的出土文物等。

折叠玄妙观
陈友谅故居位于湖北沔阳(今仙桃市沔城回族镇),原名元庙观,后改名玄妙观。1941年,国民党一二八师师长王劲哉纵火烧城,玄妙观化为一片废墟。

1984年,沔城人民为纪念他,在玄妙观重修陈友谅故居。

玄妙观是江汉平原方圆百里的道教中心,也是荆楚大地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故居。此观位于沔城南门,坐东朝西,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明、清两朝的道正司一直设在这里。观内现有玉皇殿、灵官殿、三师殿、三清殿、雷祖殿、吕祖殿、斗姥殿、救苦殿、观音殿、真人殿,俗有"一观十殿"之称。

武汉大学教授李国平为"陈友谅故居"题字,嵌于玄妙观门前正方。进入观内,一座金戈铁马陈友谅塑像,气宇轩昂,威武雄壮。塑像高八米,底座以优质砍石为基,上刻"大汉陈友谅"五个遒劲大字,由《陈友谅》一书作者--湖北文联主席程远斌题写。

观内松柏苍天,草坪绿地,假山亭阁、蓬莱仙居,相映成辉。此外还陈列众多的古迹,有陈友谅石刻像、刑锅、青云接武石牌、拴马石、喂马槽、玉泉古井等。

此外还有两口锅,据传陈友谅效仿诸葛亮所造:一口是军饷锅,有三个眼,上眼出气,中眼进水,下眼出水。用它做饭"漏沙漏谷不漏米、半边下米半边熟,架起三根万年柴,一年上头火不熄",可以"一边下米,一边盛饭",能供"千军万马吃不完"。这口神锅一直随陈友谅军行,转战南北,后下落不明。另一口是刑锅,沔城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歌谣:"蒸人的甑,煮人的锅,狗不快活,我快活。"意思是说陈友谅义军把当时那些酒荒色淫、欺压百姓的官吏,下到这口锅里处死,以解民愤。这口刑锅直径128厘米,深80厘米。

观内的玉泉古井水被称为"神水",传说饮此井水能消灾得福,医治各种疾病。当年陈友谅就是因为居住于此常饮"玉泉"井水,使之在近20年的戎马生涯中精力充沛,不生一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9 04:17 , Processed in 0.0866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