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1|回复: 0

曹化淳:为大明朝练成狼虎之师,忠肝义胆,却含不白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34
发表于 2023-7-15 14: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明末太监曹化淳:为大明朝练成狼虎之师,忠肝义胆,却含不白冤                     
2022-07-31 05:28                     来源:                                                     彤彤爱读书                                                
           
原标题:明末太监曹化淳:为大明朝练成狼虎之师,忠肝义胆,却含不白冤
            
金庸先生作《碧血剑》替大明督师袁崇焕抱冤叫枉,痛斥崇祯朝廷的黑暗与无耻。
在金庸先生的笔下,崇祯帝实在是一个可憎、可恨、可恶、可斥、可悲复可怜的反面角色。
说崇祯帝可憎、可恨、可恶、可斥,是因为他贪婪成性,敲骨吸髓,狠加赋税,盘剥百姓,导致天下大乱,清军叩关,民军遍起。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帝还是长舞于将倾之厦,清歌于漏水之舟,自毁长城,残杀可挽狂澜的大英雄袁崇焕。
说崇祯帝可悲复可怜,是他最后众叛亲离,只好孤零零地在煤山歪勃子树上终结了罪恶的一生。
金庸先生还用皮里阳秋之手法写了一个细节:崇祯帝最宠最爱太监曹化淳,结果,李自成兵临北京,曹化淳首开城门,迅速迎接李自成入城。极大地揶揄了崇祯帝的颟顸和昏愦。读者读起来非常解恨、非常过瘾。
说起来,“曹化淳打开城门迎闯王”的情节并非金庸先生虚构。
蔡东藩先生写的《明史通俗演义》以及解放后大学历史系的教材都是这么写的。
这么写,到底有无史料依据呢?
有的。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就记:“贼攻西直门,不克,攻彰义门,申刻门忽启,盖太监曹化淳所开。得胜、平子二门亦随破。”
不过,《明季北略》乃是私家著史,属于野史,所记之事不一定确。而《明史》对此事无载,曹化淳其人甚至未入《明史》“宦官列传”中,此事比较可疑。
北京城陷时的大明宫中侍卫王世德于明亡后著《崇祯遗录》,书中则说:“(北京)外城西南隅,地名烟阁,皆回回所居。(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贼攻广宁门(彰仪门)急,群回倡乱开门,外城遂陷。次日,贼自东直门角楼缘城而上,大城遂陷。野史云,阉官献城,非也。”完全否定了宦官开门献城之说。
实际上,曹化淳早就在崇祯十二年上疏告假回乡了。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曹化淳已经在武清故乡退休5年之久,根本就不可能“开门献城”!
《武清县志》明确记载有曹化淳的生平:
曹化淳,祖籍江苏省徐州宿迁县,明永乐二年迁居顺天府武清县王庆坨。曹化淳12岁净身入宫,陪侍当时还是信王的崇祯帝朱由检。崇祯帝即位后,曹化淳曾任司礼监大司礼,负责平反魏忠贤时期冤案,共处理了两千余件。还曾代皇帝兼管过北京地区的军事防守。崇祯十一年,曹化淳任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到了人生的颠峰。但崇祯十二年,曹化淳上疏告假回乡。现在,王庆坨曹氏宗祠还保存有崇祯帝亲笔御赐“公清直亮”匾额一方。
真正给李自成开门献城的,乃是兵部尚书张缙彦。李自成兵迫北京城下之日,张缙彦自忖大明朝已不可保,为了改换门庭,投靠新主子,命人打开正阳门,迎接刘宗敏部入城。
对曹化淳来说,大明王朝虽亡,但一直不忘故主。
满清入关,定鼎中原后,曹化淳还赴都向顺治帝请求妥善处理崇祯帝后陵寝。
清廷恩准,专门委内官监冉肇总理其事。
但是,有关“曹化淳开门”的流言已经四处散布,并广为文人士大夫口传笔录。到了今天,“曹化淳开门”的谣言仍被当成事实广泛收录在《流寇传》《国榷》《痛史本崇祯长编》《崇祯实录》《明史纪事本末》等各种古籍中
曹化淳有口难辩,跳进黄河洗不清,临终之前作《感怀诗》感慨其事:
报国愚忠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
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
曹化淳自称“报国愚忠罔顾身”,的确,在报效大明朝诸工作中,他都是兢兢业业,全力以赴。
这里,特别说说他代皇帝兼管北京地区军事防守的一件事。
原本,大明朝的军制中有一支直属于皇帝、由内廷负责指挥的禁军,称腾骧四卫,选拔的士兵全都是虎背熊腰、身强力壮之辈。嘉靖年间,腾骧四卫被改编为勇士营和四卫营,由御马监管理。
曹化淳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时,兼御马监印务总督勇卫营。他看到这两支军队战斗力已经下降严重,便大力整顿,精心网罗忠诚勇敢之士入伍,日日进行高强度训练。
数年时间下来,勇卫营中涌现出了诸如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等等杰出人才,勇卫营也成了为一支虎狼之师。
崇祯九年清军入塞寇边,勇卫营脱颖而出,首战建功。
崇祯十年,起义军进入河南,声势浩大。勇卫营请战出征,连战连捷,成为“剿寇”战场上战绩最佳的军队。
崇祯十一年,清军再次入塞。勇卫营北上抗清,在各部明军纷纷避战之时,一支独秀,与清军大战于吴桥。
清军入寇,起义军复起。崇祯十二年,张献忠重新起义,明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败,连秦良玉的白杆兵也全军覆没。但勇卫营却在丰邑坪大破罗汝才,成就了荆湖战场上的第一功。
不过,明军在整体的失败使勇卫营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
崇祯十五年,勇卫营大将孙应元与起义军激战于罗山,孤援无助,力战而死。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大顺军东渡,沿途明将降者如云,唯有周遇吉坚决宁武关不去,与李自成所率领的大顺军反复较量,硬是以四千人阻止李自成声称的“百万大军”十数日,最终弹尽粮绝,壮烈牺牲。
即使北京已经陷落,大明王朝已经灭亡,勇卫军的另一大将黄得功仍不遗余力地为南明小朝廷效死力,在铜陵大破左良玉叛军,并在荻港迎战清军中含恨捐躯。
勇卫营的辉煌属于每一个勇卫营的将士,但也不应该忘记曹化淳的功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 23:47 , Processed in 0.1523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