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七=====可儿为谁淫?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4
 楼主| 发表于 2023-9-21 10: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七=====可儿为谁淫?【淫丧天香楼”遗簪”与“更衣】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546&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淫丧天香楼”到底是怎么回事?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为什么有人显老,有人显年轻?
从就培02
2020-11-28 · TA获得超过2007个赞
关注
《红楼梦》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靖:……“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此处说: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读者应注意到,作者表面上说的是“删改”,实际上无非是想强调“遗簪”与“更衣”!

遗簪
1. 指失落的簪子。

《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

2. 孔子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

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1.遗簪——取自《史记•滑稽列传》。

故事简介:

齐威王听到楚国退兵非常高兴,在后宫设置酒肴,召见淳于髡,赐他酒喝。淳于髡以喝酒来婉转地劝说齐威王,说喝酒到一定程度时,握手言欢不受处罚,眉目传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环,背后有丢掉的发簪。威王于是停止了彻夜欢饮。

淳于髡的劝谏,有不可纵欲,凡事有度之意。此故事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相对应,“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虽删去,但由于“遗簪”一词埋下了线索,这一事件,在淳于髡对于喝酒无度、而不堪的描述中可见一斑!

2.“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靖:作者用史笔也。

此释义正是批注所强调的,可以肯定的是——“遗簪”主要比喻一段陈旧的历史。



更衣
1. 换衣服。

《史记•外戚世家》:“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这天,武帝起身换衣服,卫子夫在皇帝的衣车中侍奉,得到了宠幸。

卫子夫尚衣承宠的故事,讲的是:年轻的刘彻在宴会上,迫不及待地把出身低微的卫子夫带到尚衣轩(更衣室),云雨一番。之后,刘彻和卫子夫同乘一匹马车,卫子夫被带回了未央宫。

更衣取自《史记•外戚世家》。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写秦可卿与公公贾珍天香楼偷情,“更衣”给出的指向是《史记•外戚世家》卫子夫尚衣承宠。

结合《红楼梦》多次强调与《史记》的关系、“假借汉唐等年纪”、“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与卫子夫尚衣承宠。
作者把我们的视线牢牢锁定在《史记•外戚世家》这一章节。


《史记•外戚世家》讲的是什么?

《外戚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本篇记述汉高祖至汉武帝五代汉朝皇帝的后妃及后妃亲族的兴衰,以皇后及皇后的亲族为主。所以称为《外戚世家》。

通过对《史记•外戚世家》的阅读,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红楼梦》很多重要人物及事件都取材于《史记•外戚世家》。

《史记•外戚世家》堪称《红楼梦》人物的素材库!

正如《周易》的卦象及卦辞指导了文章内容的形成,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展开。

《红楼梦》从《史记•外戚世家》大量取材有以古喻今、以事喻事之意。

我们后文还会详细阐述。



我们继续回到《史记•外戚世家》。

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

以前章节讲过:《红楼梦》一、二回起于《周易》《乾》《坤》两卦。

太史公曰:秦以前尚略矣

《史记•外戚世家》记述了秦以后汉高祖至汉武帝五代汉朝皇帝的后妃及后妃亲族的兴衰,以皇后及皇后的亲族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4
 楼主| 发表于 2023-9-21 10: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畸人是什么意思?
liiyzmf022014.10.13浏览14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fkw123
2014.10.16
满意答案
   畸人:【1】指有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庄子·大宗师》:“ 子贡 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

【2】神奇的人;仙人。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刼,窅然空纵。” 郭绍虞 集解:“畸,奇异也……真,《说文》云: ‘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变形言鍊形而为气。此言畸人乘真,谓畸人乘其真气而上升也。”
00分享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4
 楼主| 发表于 2023-9-21 10: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畸笏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4
 楼主| 发表于 2023-9-21 11: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畸笏叟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畸笏叟(jī hù sǒu)是仅次于脂砚斋的《红楼梦》第二大评批家。 他是何许人,历来也有几种观点1)他是脂砚斋的另一化名;(2)他是曹頫的化名;(3)他是《红楼梦》的作者 ;(4)他是秦松龄的化名,等等。这些观点也是须得商榷的。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
清朝

主要作品
石头记


主要成就
评《石头记》

口头禅
叹叹

目录
1人物资料
2身份之谜
3年表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资料
从脂评中,我们大致可以得知畸笏叟其人的以下材料:

(一)畸笏叟与脂砚斋是两个人

靖藏本有一眉批曰:

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朽物"、"老朽"是畸笏惯用的自称,他在这里哀悼已经去世的"脂砚"等诸子,足证脂砚与畸笏不可能是一个人。

第二十七回红玉对贾芸心怀私情,又巴不得去侍候凤姐,庚辰本有两条相连的眉批:

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坠)儿,便是却(确)证,作者又不得可也。己卯冬夜。

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

前一批虽未署名,但明确系年"己卯冬夜"。庚辰、甲戌两本第二十--二十八回有系年"己卯冬夜"的朱笔眉批二十几条,其中第二十四回一条不仅系年而且署名"己卯冬夜脂砚",可知它们都是"脂砚"于"己卯冬夜"所批。

脂砚误把红玉看作"奸邪婢",把她跟偷玉的良儿和偷虾须镯的坠儿相提并论。畸笏不同意脂砚的看法,他在"丁亥夏"署名作批道:脂砚这样看待红玉,是因为尚未读到后三十回贾府"抄没"、红玉"狱神庙慰宝玉"等章的缘故,等读到了,就不会把红玉骂作"奸邪婢"了(脂砚是随看随批的,"非从头至尾阅过")。这里,畸笏署名批驳、纠正脂砚的系年批,畸笏与脂砚怎么可能是一个人?

(二)畸笏的年龄较长,当是雪芹、脂砚的长辈

畸笏自壬午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以后就自称"畸笏老人"、"老朽"、"朽物"、"叟",至少已年逾花甲,在六十岁以上。而该年曹雪芹的年龄至多在47至48岁(按"壬午除夕"雪芹"年未五旬而卒");脂砚卒于"甲申"末、下年初(乾隆二十九--三十年,1764年底),存年大概在54至56岁之间(见拙稿《脂砚斋辨》)。据此,若按壬午年畸笏至少已六十岁推算,他的年龄至少比作者雪芹大出十二、三岁,比脂砚至少大出六--八岁还多(实际上,这位"老朽"的年龄在壬午决不会仅只六十岁!)。再说畸笏屡屡以"老人"、"朽物"自称,而脂砚则只自称"小子",看来畸笏比雪芹、脂砚不仅在年龄上大出一截,而且在辈份上也长了一辈。

前一批者"常村"乃雪芹"其弟棠村"一名的讹写。后一批曰"可从此批",全然一副裁定者的派头,这又是"畸笏叟"批语独具的特点;而能有这个资格,并且毫不谦恭地以此自任,这又显然是棠村、雪芹、脂砚(他们是平辈)的长辈。同类的批语还有:

第五回对描写警幻仙姑"方离柳坞"一赋,甲戌本眉批曰:"此赋则不见长!"第一回脂砚称赞作者的"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窠臼,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畸笏却批曰:"斯亦太过!"(甲戌本眉批)

畸笏的批语多为眉批,这两条眉批的裁判式语气跟"可从此批"的署名批同出一辙,可知亦是畸笏批。他对作者与脂砚居然如此不客气地加以评判、贬褒,这种居高临下的权威者态度,只能说明畸笏乃是作者、脂砚的长者无疑。

十三回秦可卿临终托梦给王熙凤,说到"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脂批道:"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甲戌本眉批)"

第二十二回贾母出谜语说"猴子身轻站树梢"又有脂批道:

"所谓"树倒猢狲散"是也。(庚辰本双批)

"树倒猢狲散"是曹寅常说的话,清代施瑮在《隋村先生遗集·病中杂赋》诗末自注里曾说,"树倒猢狲散"是曹寅当年"拈佛语对坐客"所云,这位批书者也曾亲耳听过曹寅说此语,并且记忆犹新。曹寅病故之年是1712年,如果脂批所说三十五年确实,那么此批语当最迟写于1747年。批者反复引用这句话,既有对曹家家事的哀伤感慨,又暗示了小说中贾府彻底败落的结局。从批语的口气看,应是畸笏所做无疑。据已经迷失的靖本第四十一回眉批有"丁丑春,畸笏"的落款,可以看出畸笏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也曾批阅《石头记》,事隔五年后,开始大规模批阅,庚辰本有壬午年(1762)畸笏批语42条,其最后的批语纪年是丁亥年(1767),有27条。靖本有辛卯年(1771)批语一条,推断也应是畸笏叟所批。如果这些推测属实,那么畸笏批阅《石头记》前后历经二十多年,直到作者去世以后,还在孜孜不倦地整理批阅。在壬午年以后的批语内或落款中,畸笏亦自称畸笏叟、畸笏老人、朽物、老朽等,大致可以认为是上了年纪的人。畸笏这个名字非常古怪,"笏"的一般意义是官员上朝时手持的奏板,而"畸笏"究竟何意,目前还有很多争论,暂且不提。畸笏曾亲身经历过康熙南巡的盛事,第十六回甲戌本有回前总批:

"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

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其中四次都是由任江宁织造的曹家接驾,畸笏经历过这些往事,所以认为书中借元妃省亲写康熙南巡,这些场面曹雪芹并未赶上,其创作小说的素材来源应是由这位亲身经历过的知情人提供的。康熙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南巡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仍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五年后的康熙五十一年(1712)曹寅病故,畸笏曾亲见接驾并且亲耳听过曹寅说的"树倒猢狲散",曹家接驾时畸笏不可能很小,那样几十年以后就不会对往事如此记忆犹新,假设他当时只有10岁或更小些,那么到了丁亥(1767),已经是将近70岁了,自称为"叟"、"朽物"当是不为奇怪的。从批语的纪年或所述往事来看,很多批语是畸笏所作,如前面引用过的"西堂产九台灵芝"的批语,还有第八回贾母给秦钟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甲戌本眉批道:

"作者今尚记金魁星之事乎?抚今思昔,肠断心摧。"

从"今尚记"三字可以看出,这应是很久以前的往事,也许作者幼年时曾有过"金魁星"的玩物,畸笏印象很深,批书至此不禁触动了往日的回忆。畸笏的批语经常流露出这种对往事的过度悲痛,如 "宁不悲夫"、"肠断心摧"、"宁不痛杀"、"大哭失声"、"叹叹"等,可见这位老人对曹家往事记忆犹新,今昔对比,悲痛万分。也正是这位老人,对"西"字异常敏感,见"西"字就鼻酸落泪。如靖本第十三回,说到秦可卿的丧事,"另设一坛于西帆楼(按:它本做"天香楼")上,有眉批云:

"何必定用"西"字?读之令人酸鼻!"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甲戌本有两条问答式的侧批颇耐人寻味: "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

前一批语应是批者所作,后一条似作者的回答,为何批者、作者单单对一个"西"字如此敏感呢?原来曹雪芹祖父曹寅自称"西堂扫花行者",其书斋就名"西堂"。曹寅对"西"字情有独钟,他的花园叫西园,家里还有西轩、西亭、西池,难怪这位曾经是曹家兴衰见证的畸笏老人一见"西"字就欲坠泪。曹雪芹也深知此情,为避免引起这位老先生伤感,故没有使用"西花园子"。更明显的例子在第二十八回,宝玉等人在冯紫英家宴会上喝酒。宝玉道:

"我先喝一大海,发一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与人斟酒",有两条批语:

大海饮酒,西堂产九台灵芝日也,批书至此,宁不悲乎?壬午重阳日。(庚辰本眉批)谁曾经过?叹叹!西堂故事。(甲戌本侧批)

批语中直接提到了西堂,批者当年亲身经历过这些事情,如今早已时过境迁、物换人非,怎不让他悲痛感叹呢?如果没有这些脂批,我们在读《红楼梦》时恐怕绝不会有这样的联想,因此这样的批语也只有当事人批得出,绝不会是后来的读者所加,正是这些脂批,更加重了《红楼梦》的悲剧气氛。尤其是对曹家的败落,畸笏更是刻骨铭心,甚至怀有一种自责心理,如前面引用过的"树倒猢狲散"的批语,还有如第十三回凤姐分析宁国府中弊病,提出五件事,批语道:

"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痛血泪盈面。"(甲戌本眉批)

"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庚辰本眉批)

曹家彻底败落在1727年,下数三十年,正是1757年丁丑,也正是畸笏批阅《石头记》期间,这大概是批者联想到曹家当年的实际情况与此类似,因此造成败家的悲剧,故而"血泪盈面"。从语气看,俨然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对曹家败落的原因进行反省和悔过。畸笏叟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的一个最大影响莫过于"命芹溪删去""天香楼一节",甲戌本十三回回末总批有: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叹叹!壬午春。(庚辰本回末总批)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原来的回目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位"老朽"证明这是作者的"史笔",也就是说类似的事件曾发生在当年的曹家,畸笏大概是怕家丑外扬,因此借口可卿托梦有功,"姑赦之",命作者删去有关文字替当事人遮丑。现在我们读这一回总感觉秦可卿死得不明不白,其实我们看到的是违背了作者本意的文稿。从"因命芹溪删去"的口气看,畸笏应是作者的长辈,这个命令带有不容质疑性。不过曹雪芹对这个"命令"并不情愿,虽然删去了直接文字,但还留下很多"疏漏"。秦可卿死后,书中写道:"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甲戌本眉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到了程高刻本则把"疑心"改为"伤心",一字之差,失之千里,作者地下有知,也要伤心!还有"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侧批道:"补天香楼未删之文"。为秦可卿超度时,"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 ,这是作者故意保留的"疏漏",却有侧批云:"删却,是未删之笔。"俨然是"老朽"发现了痕迹,再次责令作者删改干净。

还有秦氏死后通过贾珍的反常态度也能感到秦氏死得蹊跷,这都是作者既要服从"命令"又不心甘情愿而采取的周旋办法。在这一改稿事件中,脂砚斋的态度是和作者保持一致的,时时暗示"天香楼"的原稿内容,而畸笏对此显然有些恼火,语气颇有些居高临下、不容质疑。关于"命"字是否就是长辈口气,也有一些争论,周汝昌先生反对畸笏叟是长辈,举出第五十回"即景联诗"中的例子,说黛玉让宝玉联诗、湘云建议罚宝玉做《访妙玉乞红梅》时,用的都是"命"字,所以不能认为"命"字就是长辈语气。但是我们仔细看即可发现,这回中的"命"字带有督促、惩罚的意思,是要无条件接受的,那么对曹雪芹的写作能进行如此影响的应还是其长辈,况且曹雪芹也采取了不得不妥协的周旋办法,显然是被"压服"的。即使从畸笏的年龄推断,也当是作者长辈无疑。不过此条批语包括此类批语是否确定是畸笏叟所作,并无确切证据。

历史终于定格,甲戌本、庚辰本等带有早期脂砚斋批语的抄本,透过二百多年的时空,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而且再也不会失去,使我们今天仍能知道当年有一些叫脂砚斋、畸笏叟、棠村、杏斋的人,在《红楼梦》里同样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否则我们也许永远都不知道这些名字,理所当然地认为《红楼梦》就是程高本现在的样子;这些批书人又是如此古怪,对自己的姓名、性别、与曹雪芹的关系守口如瓶,甚至故弄玄虚,仿佛在故意掩盖什么,又象是在故意展示什么。所发现的这些抄本也是零落不全,难窥全豹。历史就是这样,想要让你知道,却又不肯都给你,对于长眠地下的"一芹一脂",究竟是幸耶?还是不幸耶?他们何时才能"遂心于九泉"?

折叠编辑本段身份之谜
脂砚斋和畸笏叟是脂评的主要撰写人,在《红楼梦》的早期抄本上,有脂砚斋署名或系年"己卯冬(夜)"可以肯定为其批语者有七十条,署"畸笏(叟,老人)"的评语或 系年"壬午"、"丁亥"等可以确定出于其手的共九十四条。而今存甲戌、己卯、庚辰本均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庚辰本又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的题记,故今存约三千条左右的脂评大多数应为脂砚所批。畸笏叟与脂砚斋到底是一人是二人?其身份如何? 目前意见还未能统一。

脂砚斋说

周汝昌、王利器、吴世昌等红学家主张此说,即畸笏叟是脂砚斋的另一化名。

其主要理由是:①畸笏之名是"壬午"(1762)年开始出现的,"畸笏"出现后即不见脂砚斋的署名。②两者评语的方法、用字、题材、感叹、口气等均相类似。③两者都称宝玉和作者为"玉兄",都称贾政为"政老"。第三回甲戌本侧批:"赦老不见, 又写政老","写如海实写政老";第十七回庚辰本眉批:"政老情字如此写。壬午季春。畸笏","余作诗文时虽政老亦有如此令旨,可知严父亦无可奈何也。不学纨绔来看。畸笏"等等。表明两者以及与宝玉、作者是平辈关系。④庚辰本第二十二回有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聊聊[寥 寥]矣,不怨夫!""前批知者聊聊[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乎!"两批应出一手。据而推论,前条批者脂砚即后条批者畸笏,两者本为一人。然因前条批语可 以释为畸笏所批,故此推论尚有争议。1964年,靖本批语抄件传出,上引后条批语作: "前批知者聊聊,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 ,宁不痛杀!"这样,畸笏叟与脂砚斋就显然是两个人了。只是靖本迷失,尚无确切不移的直接文献证据。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脂砚斋于甲午年(1774年)仍然在甲戌本中作批语。

畸笏和脂砚的身份及其与曹雪芹的关系问题,也有诸多不同的说法。认为脂砚即畸笏者,或谓其即作者曹雪芹之续妻,小说人物史湘云的原型,或谓其即作者之叔曹硕。 然而脂砚及畸笏的批语有明显非出自女性之手者。如第十八回在"龄官自为此二出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句下己卯、庚辰、蒙戚三本均有双批 言及"余历梨园子弟广矣,各各皆然,亦曾与惯养梨园诸世家兄弟谈议及此"诸语,显示 脂砚斋是个惯养戏子的纨绔,决非女子;而庚辰本第二十四回醉金刚一段有署"壬午孟夏 "的眉批,称"余卅年来得遇金刚之样人不少,不及金刚者亦不少,惜书上不便历历注上 芳讳,是余不是心事也",证明畸笏有过与市井流氓交往的经历。而且,曹硕此人的存在亦未曾得到文献证实。

曹頫说

此说为多数红学家所公认,戴不凡、蔡义江、赵冈、陈钟毅夫妇、王利器、朱淡文、皮述民、夏荷、徐恭时、曾保泉、刘梦溪、林冠夫、郑庆山、胡文彬、马瑞芳等众红学家认为畸笏叟是曹頫的化名 。红学家们举出了如下理由:

⑴甲戌本第二十八回页十在"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旁有批:"谁曾经过?叹叹。西堂故事。"庚辰本同回亦有眉批:"大海饮酒,西堂产九台灵芝日也。批书至此,宁不悲乎。壬午重阳日。"据曹寅《楝亭集》及施瑮 《病中杂赋》之八诗注,"西堂"是江宁织造署内的书斋,曹寅曾自号"西堂扫花行者",故自幼在江宁由曹寅抚养长大、后来又经康熙帝特旨挑选为曹寅嗣子并继任江宁织造的曹頫,见到"大海饮酒"就不禁联想起当年在江宁的生活,从而不胜感慨了。

⑵庚辰本第十七回、十八回在"那宝玉未入学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几千字在腹内 了"句旁有批:"批书人领至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先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此批应出畸笏之手,"先姊"应即曹寅长女平郡王纳尔苏妃,亦即曹頫之姊。 小说中的元春就是以她为生活原型的。

⑶甲戌本第十三回在秦氏托梦一段眉批:"'树倒猢狲散'之语全[今]犹在 耳,曲指三十五年矣!伤哉,宁不恸杀!"(又见庚辰本)同回末在凤姐想到宁府五弊上方眉批:"旧族后 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想恸血泪盈。"(又见靖本批语抄件)均应系畸笏于壬午(1762)所批。"三十五年"前正是曹頫被抄家的一年("三十年"系据成数),亦即雍正五年底六年初,所以他加批如此悲痛。

⑷靖本批语抄作第122条为第五十三回回前长批,内有"亘古浩荡宏恩无所,母孀兄先无依,变故屡遭不逢辰, 令人断肠心摧"。而此语恰恰与曹□的身世相符。康熙五十一年夏曹寅病故,未满三年其子曹颙又突然病死, 曹頫由康熙帝特旨入嗣并继任江宁织造,当时其母舅、苏州织造李煦奏折亦有"圣主浩荡,洪恩一至于此" 之语;而曹頫在雍正年间屡遭严谴,后又因骚扰驿站、亏空帑金等抄家、革职、枷号,确系"变故屡遭"。曹頫在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约六十五岁,比曹雪芹长二十岁左右,所以他自 称"叟"、"老人"、"老朽",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情节,也是他"命芹溪删去"。靖本批语 署年最晚者为"辛卯",所以曹頫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还活着,其时他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作者说

此说来自于甲戌本凡例中的"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因畸笏叟是《红楼梦》故事的经历者,故被认为是《红楼梦》的原作者。其主要理由:

(1)甲戌本凡例:"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作者称《红楼梦》的故事是自己所经历过的,畸笏叟屡称"批者曾经,实系一写往事"、"余旧日目睹亲闻",也是他亲身所经历过的。而且作者的惭愧悔恨之情与畸笏叟时常大哭的愧疚情绪完全相同。

(2)第二十四回,眉批醉金刚一段,写醉金刚借钱给贾芸,极慷慨尚义,庚辰本眉批道:"余卅年来得遇金刚之样人不少,不及金刚者亦不少,惜书上不便历历注上芳讳,是余不是心事也。壬午孟夏。"畸笏叟不忍心注明他所经历过的现实人物的名字。

(3)第九回,写闹学堂,叙被薛蟠勾搭上手的两个妩媚风流多情的小学生香怜和玉爱,说:"亦不知是那一房的亲眷,亦未考真姓名,"夹批云:"一并隐其姓名,所谓具菩提之心,秉刀斧之笔。"

(4)第五回,在秦可卿"宿孽总因情"之后,甲戌本双行夹批:"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

第十三回庚辰本批语:"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叹叹!壬午春。"

第十三回,靖本批语:"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余大发慈悲心也,叹叹!壬午季春。笏叟。"

根据甲戌本、庚辰本和靖本批语的彼此对照,很明显"余"畸笏叟是作者。

秦松龄说

畸笏应是秦松龄,秦松龄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宋代大文学家秦观的后代。吴梅村和曹寅都曾到其家秦园拜访。秦园是建于明代的著名的私家园林。自康熙二十三年到乾隆四十九年整100年间,两皇帝12次南巡,每次必游秦园,留下不少诗章,匾额和对联。可见秦家的家庭之显赫,园林之壮美。这园林应与大观园有些关联。秦松龄因奏销案被斥革十余年,后经纳兰性德荐举博学鸿儒,开科寻取一等。秦松龄生于崇祯十年(1637),卒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其生卒年代同畸笏批语年代相合,又同吴梅村、严绳孙、尤侗、曹寅、纳兰性德很熟,故能看出严绳孙所写《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是指某某事。因为严绳孙、尤侗都比他年龄大。秦松龄始批《红楼梦》时用畸笏化名,到"壬午"年,秦已65岁,故以畸笏叟自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4
 楼主| 发表于 2023-9-22 15: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⑷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4
 楼主| 发表于 2023-9-22 16: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解读:九月初三巳时林如海去世,与秦可卿几乎死在同一天
红楼 2022年4月14日 12:34
《红楼梦》有很多故事里的故事,比如张金哥退婚案,慧娘故事,刘姥姥雪下抽柴故事,真真国洋女孩作诗,姽婳词林四娘以死酬衡王等等,作为《红楼梦》的重要伏笔,影射后文的很多情节。

但有个故事却反其道而行之,是补充说明已经发生还没有详表的情节,这就是“小耗子偷香芋”故事。

林如海之死的几个细节,透出不寻常的讯息,直指贾家的灾祸要临头
林如海年底生病消息传来,林黛玉和贾琏当即启程回扬州。第二年九月初三巳时林如海去世,与秦可卿几乎死在同一天。

随后秦可卿葬礼和贾琏处理林如海身后事应该同时进行,等到贾元春不久之后晋升贤德妃时,贾琏与林黛玉正在回京的路上。听到家人报信后,星夜兼程赶了回来。这一去一回就是一年多。

贾琏回来后修建大观园,贾元春省亲,一直没机会交代林如海到底怎么死的,于是元春省亲之后,曹雪芹马上借“小耗子偷香芋”故事作出交代。

贾宝玉给林黛玉软语温言讲述的这个故事,细思极恐,听得人惊心动魄,堪称《红楼梦》最恐怖的故事。

林如海之死的几个细节,透出不寻常的讯息,直指贾家的灾祸要临头
“小耗子偷香芋”故事不复杂,一群耗子要偷山下寺庙里的果品和米豆回来煮腊八粥。其中小耗子的“偷法”最是可惊可怖,藏着林如海的真正死因,脂砚斋观后都大呼可怕可畏,需要注意两点。

一,小耗子采用“分身法”,混入其中,慢慢地“搬运尽了”。

二,小耗子说偷香芋算什么,林黛玉才是真“香玉”。

如果将两淮盐政算作寺庙,米豆果品算作税银,耗子们就是监守自盗的贪官污吏。

林如海作为巡盐御史,就是要稽查这些“耗子”们的“敌人”。明白双方立场,林如海之死就有了疑问,再结合当日林黛玉进京时林如海的嘱托,更是透出不寻常。

林如海之死的几个细节,透出不寻常的讯息,直指贾家的灾祸要临头
(第三回)林如海道:“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林如海这段话有问题。首先,此时林如海四十出头,年纪并不算大。古人虽说平均寿命低,主要是儿童夭折严重。成年人尤其士大夫阶层的寿命并不短。

对于刚刚考中探花,才做了七品巡盐御史的林如海来说,人生才算渐入佳境。不应该如此消沉。

其次,林家单传到了林如海而绝,他就算自己生不出,也应该过继儿子传承。林家直系分支没人,还有旁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林如海没道理让林家断子绝孙。

林如海之死的几个细节,透出不寻常的讯息,直指贾家的灾祸要临头
最后,林如海吩咐林黛玉的话更像“遗嘱”一般。尤其没必要大张旗鼓请托贾雨村护送林黛玉进京。

为贾雨村复职与送林黛玉进京,是根本不成比例的因果关系。

但小耗子说“盐课林老爷的千金才是真正的香玉”,预示那些贪官们对林黛玉图谋不轨,就会明白林如海送女进京实为避难,请托贾雨村这有官之身护送,又不过继儿子传承家业实属必然。

此时他“妻、子双亡”,已心存死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耗子们既然对林黛玉意图不轨,主要目标当然是逼迫林如海“就犯”,不要挡了他们的财路。林如海不识相只有死路一条。

那么,贾敏呢?她的死真是一病而死么?三岁夭折的儿子呢?为什么都赶在林如海上任巡盐御史之际接二连三出事?

林如海之死的几个细节,透出不寻常的讯息,直指贾家的灾祸要临头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林如海死在九月初三巳时,这个时间点精确到时,绝不是无的放矢。

史湘云曾引用李白的“双悬日月照乾坤”作为酒令,原诗讲的是安史之乱后太上皇李隆基与皇帝唐肃宗并存,日月同天的政治格局。

巧的是九月初三还有一首唐诗白居易的《暮江吟》,也是日月同天故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是太上皇,新月是皇帝,也是《红楼梦》的政治格局。

林如海之死的几个细节,透出不寻常的讯息,直指贾家的灾祸要临头
林如海是新皇帝钦点的探花郎和巡盐御史。但两淮盐政的官员,却多是曾经太上皇的旧臣。双方涉及到新旧利益的矛盾冲突。林如海一家因此而死无疑。

与之相关的巧合,林如海死在正午之前的巳时,秦可卿却死在午夜之前的亥时。正好是日夜“对时”!

从秦可卿死后的“五七”正五日,贾琏派昭儿赶回来报丧林如海的死讯。以当时的脚力从扬州到京城,就需要一个月左右,秦可卿极可能也是死于九月初三。

秦可卿之死是“造衅开端实在宁”。造衅二字突出她是被侵犯逢冤而死之意。通过丫头瑞珠“触柱而亡”的含冤死法也能佐证。

林如海之死的几个细节,透出不寻常的讯息,直指贾家的灾祸要临头
对应林如海之死,被盐政官员害死的可能极大,起码也是与之敌对累死的。

林如海是皇帝臣子,盐政官员是太上皇之臣。而害死秦可卿的贾家也是太上皇之臣,并不忠顺于新皇帝。这背后的政治隐喻揭示出皇帝与贾家是政治对手的事实。

曹雪芹正是通过林如海和秦可卿之死,佐证小耗子偷香芋故事,暗示贾家才是祸国殃民的大耗子,为皇帝所不容,才导致最后被抄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6 09: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卿国葬葬天下,葬大明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6 09: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卿国葬葬天下,葬大明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6 09: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卿国葬葬天下,葬大明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6 09: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七=====可儿为谁淫?【01】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546&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穷经皓首的解码红楼梦,如没有石头记的神韵,也没有风月鉴的荒唐,那就只能剩下贾天祥的黯然销魂。。。

如今红楼第一悬案,可卿之死葬为国葬,葬大明皇朝天下,也是葬数千年秦汉之家天下,。

红楼梦,石头记,作者崇祯皇四子朱慈炤书就的是华夏家破国丧亡天下之悲剧。
大明十五帝【不算惠帝】,朱元璋后世传到崇祯十二代,崇祯为第十二代之末代皇帝。这是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的根由。

大明十五帝【不算惠帝】,朱元璋后世传到崇祯十二代,崇祯为第十二代之末代皇帝。这是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的根由。

朱元璋后人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排辈。所以其买卖来的五品龙禁尉,贾珍本来需要花一千五百两银子,后实际就化了一千二百两银子。


秦可卿其弟秦钟夭折,代表的是被历史黑化的承继大明的小南明政权早亡。钟鸣栊翠庵,秦钟夭亡,同时也是亡天下的丧钟。。。




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4-28 08:03 , Processed in 0.0685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