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在位十八年,换过十七位首辅——明朝不设宰相,首辅就类似于宰相了。
除了首辅之外,政府班子的重要成员,也是走马灯似的更换。别跟我说大臣们都有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哪里去找完美无瑕的政客?
我想问一句,崇祯的政府班底这样动荡,难道也要从外部去找原因吗?难道也是皇太极用了什么计吗?
根本原因还是在崇祯自己身上。
袁崇焕打仗打得不错,守卫辽东的确立有大功,在军民中威信也很高,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袁崇焕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擅杀毛文龙事件,至今仍存在争议。而他与崇祯的第一次见面,“平台召对”时他居然大言不惭“一年可平辽东”,给年轻的皇帝鼓足了信心。
问题是,你说过的话,你能兑现得了吗?百年沉疴,你以为真的可以一年痊愈?
一年之后,辽东局面依旧糜烂。不仅没有“平辽”,相反,几年以后,皇太极的军队甚至打到北京城下!你再怎么强调客观因素,袁崇焕作为对付金军的主要将领,都难辞其咎。崇祯对袁崇焕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
当然,如果换一位冷静的统治者,能够看到袁崇焕政治上的不成熟,和军事上的出色才华与偶然缺陷,就会严柔相济、宽紧适中地驾驭他,甚至是教育他、引导他,让他扬长避短,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可是崇祯却偏偏是一个刚愎而急躁的人。皇太极的反间计,他也许信了,事后醒悟过来,却不肯认错,只能一条路走到黑,明知冤枉也非杀袁崇焕不可。
也许根本没有相信。崇祯只是对这个曾经大言欺骗自己、又在业务上有功有过的、不听话的下属,失去了最后的耐心,找个借口干掉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