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伏线《朱慈炤石頭記》全本暗合,九连环 第1单元第1节,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脂硏石頭記
脂硏石頭記
解剖音韵固体物理民法统计量子力學模拟电路实变函数拓扑解石頭記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補天石朱慈炤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明末清初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風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風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風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風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

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茫茫大士一道渺渺真人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好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哪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哪里有工夫去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我师意为何如?”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只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朱元璋一道朱棣,且行且谈。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贾宝玉甄宝玉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林黛玉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那道人道:“趁此你我何不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伦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只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

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逗他玩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是: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妙,妙,妙!”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士隐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士隐笑道:“非也。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正是无聊之甚,兄来得正妙,请入小斋一谈,彼此皆可消此永昼。”说着,便令人送女儿进去,自与雨村携手来至书房中。小童献茶。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士隐慌得忙起身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雨村忙起身亦让道:“老先生请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说着,士隐已出前厅去了。

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得呆了。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穷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雨村见他回了头,便自谓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尽,自谓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也。一时小童进来,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出门去了。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自便,也不去再邀。

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谓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第75回甄宝玉、贾宝玉等:一干人。】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云: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第75回贾蘭联。】

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雨村忙笑道:“岂敢!不过偶吟前人之句,何敢狂诞至此!”因问:“老先生何兴至此?”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寞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蒙厚爱,何敢拂此盛情。”说着,便同士隐复过这边书院中来。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第75回贾环绝。】

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乃亲斟一斗为贺。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久有此心意,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

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哪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看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去!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熄去,也不知烧了多少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做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可巧这日拄了拐,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朱慈炤解:陋室 空堂,当年 笏满床,【第3回宁、荣:富贵场中,温柔乡。】
    衰草 枯杨,曾为 歌舞场。【第105回宁、荣:既败之后。】
    蛛丝儿 结满 雕梁,【第105回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绿纱贾母语 今又糊在 蓬窗上。【第108回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
    说什么 脂正浓,粉正香,如何 两鬓 又成霜?【第108回宝钗、湘云等一干人。】
    昨日 黄土 陇头 送白骨,【第97回黛玉、第77回晴雯等一干人。】
  今宵 紅灯 帐底 卧鸳鸯。【第99回一段妻妾:迎新薛宝钗袭人送死林黛玉晴雯。】
    金满箱,银满箱,【第22回熙凤贾母等:一干人。】
    展眼 乞丐 人皆谤。【第106回甄宝玉、贾宝玉等:一干人。】
    正叹 他人 命不长,【第12回贾天祥、书呆子死。

哪知 自己 归来丧?!【第88回王熙凤、贾赦、贾雨村死。】
    训有方,保不定 日后【第92回言父贾政母王夫人等:死后之日。】作强梁。【第92回贾环柳湘莲等一干人。】
    择膏粱【第94回贾琏。】,谁承望 流落在 烟花巷?!【第94回贾巧姐儿儿。】
    因嫌 纱帽小,致使 锁枷杠,【第108回贾赦、雨村等:一干人。】
    昨怜 破袄寒,今嫌 紫蟒长。【第108回贾兰、贾菌等一干人。】
    乱烘烘 你方 唱罢 我登场,【第108回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
    反认他乡 是故乡。【第108回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
    甚荒唐,到头来 都是为他人 作嫁衣裳!

【第108回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其说得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

第108回谁不解得世事如此,有龙象力者方能放得下。】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

士隠,便笑一声“走罢!”【第94回贾宝玉悬崖撒手。】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当下烘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少不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伏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用度。那封肃虽然日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

这日,那甄家大丫鬟在门前买线,忽听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丫鬟于是隐在门内看时,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的过去。俄而,大轿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丫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好面善,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至晚间,正该歇息之时,忽听一片声打得门响,许多人乱嚷说:“本府太爷差人来传人问话!”封肃听了,唬得目瞪口呆。

不知有何祸事?且听下回分解。

神瑛侍shi(si)者:明神父朱由检,皇贵妃母田秀英:儿子。序齿第4子:四皇子永王朱慈炤: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

脂砚斋朱评(批红:明皇帝聿用)=補天石朱慈炤缅祭老祖宗朱元璋。

朱楼梦正文:四皇子写的书:

《四书》:四儿书:石頭記:红楼梦:朱眀幻。

真作者朱慈炤的《石頭記》全本:昭告天下。

明思宗明庄烈帝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四皇子朱慈炤是《红楼梦、石頭記等等》的作者。

《石頭記》在书中只要有"笔=筆:⺮聿=朱御筆:写石頭記"的出现篇幅中,就能找出朱慈炤:隐写的名字。

註:第3回,贾府榮禧堂一付对联聨:座上珠璣㼄(忌)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烟霞。

上联的"日月"二字合起来为明字,"珠"字可拆成朱王二字,即朱明王朝的王。

上联隐一个"昭"字,下联隐一个"焕"字。崇祯皇帝四皇子朱慈炤为永王,五皇子朱慈焕为悼灵王。这两位皇子是亲兄弟,均为皇贵妃田秀英所生。

《说文解字》:炤字有两个读音:读[zhào]时,同"照"字;读[zhāo]时,古同"昭"字。很明显,"珠璣(㼄忌)昭日月"五字隐写着朱慈炤(明帝后裔補天石)的姓名。

九歌·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
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屈原祭神乐歌。云中君:月神(有明一代)。

通灵宝玉(蠢物石头、空空道人:曌燳瞾)巧姐、惜春、罒儿。

侍奉林黛玉、贾宝玉:身边没有名字的小丫頭(神瑛侍者)等等等都是隐写真作者朱慈炤。

掩人耳目、欲盖弥彰、偷天换日、瞒上欺下。

世间从来没有存在的曹雪芹,只是一个笔名化名:抄写勤(明清读书人:朱慈炤)。

《石頭記》全书中所有的不同书名不同作者人名、评者等等等都是真作者朱慈炤一个人的:笔名、化名。源自清金残酷的文字狱(冷子興)。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畸笏叟):前批"知者寥寥",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石頭記里面,这些所有的名字都是朱慈炤一生中不同阶段的筆名、化名。

【传】朱慈炤、王士元、张用观、何誠=张景蔚[明:崇祯],字少文,号莲泊居士,室名鹤野书屋。大收藏家,与王石谷、吴历、石涛、高简等交好。

"莲泊张景蔚印"、"少文蔚"、"少文一字借亭"、"鹤野"、"乾坤一借亭"、"字少文"、"莲花泊上干净斋"、"莲泊"、"干净斋"、"张氏少文"、"莲泊居士"、"莲泊山房"、"鹤野书屋"、"莲花泊上"、"借亭主人"等。

朱慈炤=西周生(1632年-1708年=76岁),是清朝的一个小说家,山东汶上人,作品有《醒世姻缘传》。

建议读石頭記和《醒世姻缘传》互相映证。

《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西周生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这部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对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社会黑暗的两大症状——腐败的官场和浅薄的世风作了鞭辟入里的解剖,是一部非常杰出的中国古代世情小说。全书100回,前22回叙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其在塑造人物、梳理故事等手法方面都是同类小说的杰出者。

朱慈炤=钱彩(1632年-1708年=76岁),字锦文。朱慈炤是山东当地一位很出名的学者。著有《说岳全传》二十卷八十回。

《说岳全传》是明清钱彩编次、金丰增订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最早刊本为金氏余庆堂刻本,共20卷80回。前61回是岳飞的"英雄谱"和"创业史";后19回,主要讲述岳飞死后,岳雷扫北的故事。歌颂了岳飞等将士英勇作战、精忠报国的忠勇行为,鞭笞了秦桧等人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丑恶罪行。

岳飞被害之前,在狱案上写下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嶽飛的心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明亮,他的冤屈冤案终有一天能够得到昭雪。同理,朱慈炤《石頭記》终有一天能够昭告天下。

发布于 2023-07-24 09: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7: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1123随便说说魏忠贤和崇祯帝(up又来蹭流量了~这热度up是要蹭定了!)2021年10月03日 22:002.3万浏览 · 232喜欢 · 189评论




萌熊侃侃
粉丝:6.7万文章:25


关注


大家好,今天随便聊聊魏忠贤和崇祯帝的事情。
先为崇祯帝澄清两件事情。
第一件,朱由检字德约,这个说法在百度百科中存在,但百度百科的靠谱程度,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吴梅村的代表作在百度百科里竟然是《风月宝鉴》。顺便提一句某伪作炒作者极其重视百度百科,现在几乎与红楼梦相关的百度百科近百条词条都已经被其篡改,红楼角色的出处都被加入了某现代伪作,有些甚至直接把伪作与原著内容混在一起,不知道要误导多少中小学生,请各位对此现象多加留意,别哪天一不小心就掉坑里了。而且百度贴吧红楼梦吧已经完全成为了某伪本吧,但凡有反对某伪本的一律封禁!
还是回归正题,朱由检的字德约的说法出自于《居业堂文集》,除此之外再无佐证,up是个老实人,去查找了这本文集的相关资料,发现此事有诸多疑点。
居业堂文集影印本
首先信息来源就甚为可疑,这本文集是一个叫王源的清朝人写的(此王源不是我们的小帅哥王源),此人出生于1648年,此时崇祯帝已经死了四年,此人和崇祯帝没有任何交集,想来也没有什么感情。王源自述是听一个叫张景蔚的人说的,张景蔚说自己是从崇祯帝的神主牌位上看到的,这就很奇怪,前朝皇帝皆供奉于太庙,一般人不大可能有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张景蔚如何看到的?皇帝牌位的写法是国号+庙号+谥号,怎么会在牌位上出现皇帝的表字?
其次,古人如何称呼皆有定规,一个人的表字为平辈之间互称,宝钗可称黛玉为颦儿,紫鹃和黛玉关系再好也不行。皇帝通常无表字,因为皇帝没有平辈,不需要表字,死了的皇帝是无上之尊,更不会被称表字,什么人会将皇帝的表字书写于神主牌位,既不符合皇帝牌位的定规,亦颇有大不敬之嫌。所以如果真的有这个牌位,应该不是汉人立的,汉人不会称呼皇帝的表字,如果是满清所立,满清又怎么会知道崇祯的表字?难道崇祯给皇太极写信居然会用自己的表字落款?
故此信息的可信度实在不高,而由此产生的南京话里德约谐音黛玉的说法则是让人哑然失笑,如果一个人用皇帝的表字做谐音,他一定是脑子有病,某些小将别激动,up没有骂人,up只是陈述事实。第一,皇帝的表字即使有因为平时没有使用的场合也通常不为人所知,用一个根本没人知道的知识点做线索,请问这个思路是不是纯属有病?第二,刚刚说过,表字为平辈互称,一个人去谐音一个皇帝的表字,用在小说里让天下人都称呼皇帝的表字,不用怀疑,他一定存着大不敬之心,此人一定极恨这个皇帝。这一点倒是再次证明了某现代伪作的炒作者绝对不是明粉,明粉不会这么恶搞崇祯帝。
然后说谐音也根本不可能成立,别说南京话苏州话,你就是把全中国的方言都找出来,德约也不可能谐音黛玉,黛是去声,德是入声,黛是全浊,德是全清,玉和约声母都不一样,玉是全浊,约是全清。
按1820年《五车韵府》记载,当时的南京官话,黛tae,玉yuh,德tih,约yo,(代玉、敌哟)读音差距非常大。老南京话玉和约读音差别很明显,黛和德,非吴语区或者听力不好的人可能会觉得谐音,非吴语区的人听吴语基本等于听鸟叫,什么词的发音都能听着像。
所以,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搞出这个说法的人对声韵学是一窍不通且耳朵可能不太好使。
第二件,朱由检有青光眼见风流泪。这个说法的出处是漫画家狐周周的微博。
狐周周微博的图片
图里说的应该是李自成杀福王的事情,由于狐周周没有提供该片段的出处,up拜托一些朋友找了比较常用的、可能包含该时间段以及内容为朝廷内部记载的史料,《国榷》《明史·庄烈帝》《思陵典礼记》《明史纪事本末》《明季北略》《崇祯遗录》等都没有找到该记载,也没有找到眼疾的记录,可能是来自于比较冷门的资料,up会尝试与狐周周联系,如有新消息再更新。但即使基于图片中的文字记录,也不能得到某伪本炒作者的结论,因为图中文字的意思是皇帝最近龙体出了点问题还没好利落,一只眼睛不能见光,所以皇帝会不时用纸片遮眼。这明显描述的是一种类似于红眼病之类的的毛病,甚至可能只是偶尔眼睛上火,怎么也得不到崇祯有十几年的青光眼见风流泪的结论!
至于林妹妹上吊的结论更是完全没有任何依据,连玉带林中挂的判词其实根本也没有符合,这件事在上期视频中已经详细论述过。十二钗判词画面解析
黛玉之死的相关论据简单罗列如下:
1、庚夹脂批有:问的却极是,但未必心应。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亦无此一部《红楼梦》矣。明确说了泪尽夭亡,跟吊死无关。
2、脂批《牡丹亭》伏黛玉死,《牡丹亭》女主杜丽娘乃一梦伤春而死,即因情而亡。
3、富察明义1760年题红楼梦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也说明了是因病亡故,而非横死。
4、红楼梦从林黛玉出场就在铺陈黛玉之病,如果最后竟然横死,意味着所有埋线全部化为废笔,如果是这样,那么就不是林黛玉身体有病而是曹雪芹脑子有病,如果曹雪芹脑子没病,那一定是某些人脑子有病。
然后说魏公公,最近在某现代伪作的拥趸口中,魏公公莫名其妙又被捧成了大明中流砥柱式的人物,连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的口号都甚嚣尘上起来,看着恍如发现什么惊天大秘密的小朋友们,up简直笑出腹肌,因为这一幕实在并不陌生,不禁怀疑,某现代伪作的炒作者是准备把所有十年前流行过的民科谣言都发掘出来炒作一遍收割流量吗?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倒是非常有想法,既然当年可以骗一波人,现在当然可以再骗一波,这个世界永远都有新长成的可爱鲜嫩小韭菜。
为魏公公翻案这事儿曾经于数年前流行过,结果成为历史圈的一个笑话,这些年声音一直不断,但如果你去搜索,就会发现所有替魏公公喊冤的都是营销号,文字基本大同小异,评论区要么是历史小白恍然大悟奉若大神要么是急赤白脸的明粉在努力科普,能够吸引眼球又能引战,实乃迅速收割流量的利器,为魏公公喊冤大概已经成为营销号养号必选内容。据一位网友说,此事源于贴吧吵架,一人为证明自己的历史功底颇深与人打赌,说即使是魏忠贤他也可以通过断章取义歪曲历史把魏公公包装成大忠臣,别人不信,遂有此文,参与者皆是有功底的,大家看后莞尔一乐而已,不过多了桩圈内趣闻。孙猴子撒泡尿,凡胎便以为是秘宝,神仙打架,凡人围观,大抵如是,偶有网友路过,观此文之后大为惊诧,不知是恶作剧心态还是真心相信,搬运出去于是流传开来,竟然信徒甚众,无奈时代久远已无法溯源,但这位老哥见今日被愚弄者人头济济大概颇为自得,这场赌局他应当算是赢家。
不过,也许是up比较孤陋寡闻,up尚未看过哪个认真做历史研究的人认为魏公公是良臣,也并不知道哪个大明遗民歌颂魏忠贤,吴梅村冒辟疆是复社领袖,复社可谓东林社团分团,黄宗羲更是与魏公公有杀父之仇。一边鼓吹吴梅村是某现代伪作的作者,一边又为魏忠贤歌功颂德,吴梅村为魏忠贤翻案,大概可以入选十年内笑话评比大赛前十名,这么笔直的钩也能钓上来鱼,不禁让人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担忧,或许如一位朋友所说,和自称特朗普的诈骗电话一样,拙劣的谎言本身就是一种初级的受众筛选手段。
所谓魏忠贤不死大名不灭的说法,最早来自于冯梦龙的《燕都日记》,冯梦龙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不是个历史学家而是个写小说的,当然写小说的也有资格书写他眼中的历史,不过连冯梦龙自己都否定了这个说法,甚至这段故事的主人公曹化淳本人都否认了自己说过这句话。但是某些人坚持认为,冯梦龙说得不对,曹化淳自己说得也不对,冯梦龙是个写小说的不懂历史(那你为什么要相信他的记录?),曹化淳是被逼迫改了口(依据是什么?你的想象吗?历史虚无主义深度中毒症状)。
冯梦龙原文,引用自棒读杂谈的视频曹化淳自己否认此事,曹化淳与魏忠贤素来不和,且当时他已经退休在家六年之久不可能与崇祯发生那段对话--引用自棒读杂谈视频
明史(指明朝的历史不是特指官修《明史》)实在并不神秘,虽然清廷当年焚毁大量原始资料,但由于年代还不太久远,史料也还算丰盛,然而正是因为史料丰富,争执也就更多。有一点是真的,魏公公的历史形象与大众认知确有一定落差,由于各种影视剧作品的渲染,大众对魏公公的印象已经趋于妖魔化,所以历史圈也有试图改变这种大众认知的声音,但不是给魏公公翻案为其歌功颂德。事实上,魏公公甚至都不用现代历史学家给他翻案,连清朝人都给出了相当理性的评价。
“明代阉党之祸酷矣,然非诸党人附丽之,羽翼之,张其势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中叶以前,士大夫知重名节,虽以王振、汪直之横,党与未盛。至刘瑾窃权,焦芳以阁臣首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居内阁上。迨神宗末年,讹言朋兴,群相敌仇,门户之争固结而不可解。凶竖乘其沸溃,盗弄太阿……而遗孽余烬,终以覆国。庄烈帝之定逆案也,以其事付大学士韩爌等,因慨然太息曰:‘忠贤不过一人耳,外廷诸臣附之,遂至于此,其罪何可胜诛!’痛乎哉,患得患失之鄙夫,其流毒诚无所穷极也!”
意思类似于某现代伪作之所以能有这么大声势,并非这个本子有什么特殊,而是有一些人为了私利参与炒作,有些势力出于某些目的进行了一些运作。张廷玉能位列太庙确实见识非凡,不像有些无脑之人,一张嘴只会说东林不是好人,于是非东林就是好人,东林反对的阉党更是大大的好人,仿佛阉党不是读书人,仿佛阉党不是搞党争最无底线之人,仿佛阉党不是排除异己最不择手段之人,仿佛阉党不是压榨民众最为凶狠暴戾之人。中国有多少年历史,就有多少年政治斗争的历史,政治的玩法自有它早已成熟的规则和套路,作为文明古国,中国的政客们早已学会如何文明地撕咬,政客们知道哪里是底线。魏公公的独树一帜在于他不是读书人,他可以不要体面不讲规则没有底线,追随魏公公的官员当然也是读书人中最没有底线的一群,歌颂阉党的人不知道,朝廷不是只有东林和阉党,还有很多人只是不愿趋炎附势就被打成东林,甚至其中有很多与东林素有恩怨,他们也不知道,天启年间两次大胜都是发生于孙承宗一手打造的关锦防线,孙承宗,老牌东林,打了胜仗的袁崇焕是他的学生。魏忠贤死后,东林也没有上位,崇祯帝极恨党争,对东林并无好感,极力打压,在崇祯朝,东林并不得势,而崇祯帝其实也没少任用阉党成员。
权势滔天的魏公公并不是多么天赋异禀人中龙凤,他甚至都算不上老谋深算,这并不是否认魏公公的狡猾阴狠,而是说魏公公的扶摇直上更多是奇葩的明末造就,时势造英雄,奇葩的时势造就不了英雄,只会造就得势小人。
电视剧不能这么演,这么演观众不爱看,收视率不能保证,所以,在影视剧作品里魏忠贤必须被妖魔化,最初总是穷凶极恶的大反派,一开始观众骂得很开心,时间长了,便觉乏味。妖魔化魏公公观众看腻了,为了吸引眼球,那就反弹琵琶神化他,开始把魏忠贤往亦正亦邪的方向塑造,这些年这样的反派最为流行,有戏剧冲突还能让人感觉不明觉厉,可是如果要人为抬高魏公公,那么就势必要抹黑贬低崇祯帝。《绣春刀二》无疑是其中典型,实话说,《绣春刀二》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商业电影,张震是真的帅,打戏也精彩,演技也很棒,但剧情无法恭维,太套路了,能看出剧组制造反转的努力,但反转得是如此套路。作为历史爱好者尤其对大明有好感的观众,就更不舒服,当成同人看当然可以,人家也没吹嘘自己符合历史,可是总归不舒服。
崇祯帝不是一个阴险恶毒的人,甚至他可能还略为率真,他是比他的祖先朱八八同学差很远,可他并不愚蠢,甚至比大部分人都要早慧,不会发生反间计这么离谱的事情。他的性格确实执拗了些,但不能简单地把他说成昏君,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不太懂君王驭臣的手段,他的运气实在不好,又是小冰河期又是白银危机,天灾人祸都来凑热闹,那样混乱的政局,几近无人可用的局面,可面对那样的烂摊子,他没有躲选择了承担,此时他不过才十六岁,死的时候也才三十出头。他对江山换色早有预感,他知道自己可能要担起不肖子孙千古罪人的骂名了,可他一直在坚持,这一坚持就是十七年,他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没有屈服。崇祯帝,一个性格如此倔强坚韧的人,不会跪拜魏忠贤!!
电影是艺术创作,不要当了真,即使你觉得那样的崇祯更加带感,也不要拿他等同于历史上的崇祯,历史可以戏说,但各位要分得清戏说和历史,历史本身是厚重的复杂的,需要系统的知识全局的眼光,更需要尊重审慎的治学态度,而不是哗众取宠断章取义。
大明是亡在崇祯帝手里的,可他尽力了,如果追究亡国之责,作为第一领导人,事事都可追究于崇祯帝,可是代入那个情景之中,他又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不是说崇祯帝不能批评,但批评也好讽刺也罢,总应该就事论事,不能搞莫须有的阴谋论。引用原北大历史学院院长孟森先生的话为思宗作评。“熹宗,亡国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泽犹未尽也;思宗,自以为非亡国之君也,及其将亡,乃曰有君无臣。夫臣果安往?昔日风气未坏,正人君子,屠戮之而不能遽尽,故无君而犹有臣;至崇祯时,则经万历之败坏,天启之椓丧,不得挽回风气之君,士大夫无由露头角矣。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也;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
杨绛女士说“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如果你对红楼梦感兴趣就去读红楼梦,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就去读严谨的历史学专著,如果你实在不想读书,up推荐@大明思宗朱由检和@瑶光指东,两位专门做晚明史科普的up,要史料有史料,要格局有格局,要温度有温度,学术态度谦虚谨慎,学个只言片语出去至少不至于一张嘴就贻笑大方。
电影是为了票房,某现代伪作的炒作者为了什么,难道正如她自己所说,说些过激言论只是为了吸引流量,就要抹黑崇祯帝到那般丧心病狂的程度吗?只是为了打压异己炒作自己就可以公然篡改中国历史误导大众?
某伪本炒作者的自我宣言?
既然咬死崇祯等同于林黛玉,要抹黑崇祯帝当然就要贬低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聪明灵动的林妹妹到了某现代伪作里成了心狠手辣冷酷无情蠢钝似驴,其炒作者公然篡改原著力证林妹妹刻薄小性愚蠢多疑做人和薛宝钗有差距,并声称这些正是与崇祯帝性格相同之处,不就是想暗示大明该亡崇祯该死?甚至连满清入关都栽赃到崇祯帝头上,林妹妹葬个花都能成为崇祯葬送华夏的罪证,死于闯王入京的崇祯何曾葬送华夏?当然,坚持抗清的闯王被黑得更惨……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倒是被伪作炒作者大为共情。你能信这玩意儿会出自明粉出自民族主义?扯着民族主义的大旗,干着歪曲中国历史篡改中华文脉的勾当,赚这种昧良心的黑钱,拉民族主义背锅,人文领域的回形针配得上最恶劣的词语。
民族主义者们也可怜,凡是骂造假炒作者总是顺带被骂,你们也想开点,既然有妖怪,大家都不可能过安生日子。
up早就说过,鼓吹某现代伪作的不是明粉,假明粉忙着为魏公公歌功颂德,抹黑崇祯帝不遗余力,以至于连经常被炮轰为清粉的科普up都看不下去,关于阉党东林的问题可以看以下几个论述。
真明粉在努力告诉大众那个朝代发生了什么,产生了多么有趣的思想文化,两者根本不是一个群体。
up就偶然捕捉到了一位抓狂的明粉,红迷总算不孤单,明粉也被祸祸了。明粉们,It's your turn!哈哈哈哈哈……在某现代伪作炒作者嘴里,红迷个个皆学阀,造假个个是明粉,一个被扣帽子,一个被扣黑锅,红迷和明粉,难兄难弟就不要再比惨了,如果你两者都算,那你真是惨透了。
红学索隐派,明粉,民族主义,三大造假炒作背锅侠,我本人对你们予以深切同情。如果你们实在难过那就看看吴梅村,他不仅要歌颂他本人最恶心的魏公公还要写出这种毫无文化常识的垃圾,这对一个才子来说实在是莫大的羞辱。吴梅村活着的时候过得很不好,人人讽刺他,他自己也想不开一直甚为自苦,死后立碑仅书诗人二字,他死时大概是想,虽然没能做成忠臣但总算是个诗人,起码还有一个文人最后的体面,谁承想,事隔几百年他连文人也做不成了,连这点体面也不能留给他,吴梅村必须荣获最惨受害者桂冠,看他如此可怜,大家就不要跟他抢了吧。
所以,某伪本炒作者所谓的学术观点竟然都是建立在百度百科、漫画家微博和无良营销号之上的吗?!难怪讲红楼从来不引用原著,说历史从来不说内容出处,也从来不使用历史资料的原文。由此推导出的结论也毫无文化常识,难道这就是号称可以撼动红学大厦的惊天发现吗?不知道能不能撼动红学大厦,但up 的三观是真心被撼动了,啥时候百度百科可以成为学术依据了?整个事情给人的感觉就是,仿佛一个人解出来一道一元二次方程,还解错了,以为自己有了惊人发现,就带领一群连一元二次方程都不会解的围观群众要挑战清华数学系,清华数学系也不能说一元二次方程不是这么解的,否则就是学阀是主流要打压迫害他们,人家说了要多歧为贵,有看不下去的路人出来说一元二次方程不是这么解的,马上被扣帽子说打压迫害结党抱团排除异己,这时候又不说多歧为贵了,饭圈的洗脑双标阴谋论带节奏真是被某些人玩得溜溜的。这不,视频里为魏公公喊冤高呼结党撕逼,大粉默契在评论区带节奏,马上就有小将甘当马前卒。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分享到:
  • [url=]
    [/url]
  • [url=]
    [/url]



投诉或建议


[backcolor=var(--bg1)][color=var(--Ye5_u)]B站毕业歌会观众招募校园路演来了>>

  • [color=var(--text1)]评论[color=var(--text3)]189
  • [color=var(--text1)]最热

    最新



[img=0,48][/img]

[backcolor=var(--bg3)]
[color=var(--text3)][backcolor=var(--bg3)]请先[color=var(--text_white)][backcolor=var(--brand_blue)]登录
后发表评论 (・ω・)








[color=var(--text3)]发布










[color=var(--eabf089a)]夏清琳

其实最一开始、没觉得吴氏石头记有什么特别不妥的地方。《红楼梦》不论是否曾经完结、现在也是残本了、大家都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认知、推断去理解这本书、也欢迎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大家讨论。如果他承认这是他的续书、那我不得不说有些地方还是有些巧思的、能把《红楼梦》的故事续完、本身就是一个不容易的事、而且是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东西出现的、不失为一个新的思路。但如果你非要说这是底稿、原本,那对不起、首先行文思路从大体上来说、已经是另一个故事了、《红楼梦》里的人物不是没有成长和变化的、但都是基于人物本身的性格、生活环境和一些事件慢慢改变的,像这样大规模性格突变是不存在的。最重要的是、前80回里的贵族气息、大家风范荡然无存、全是匪气。也难怪好多人说像水浒传了。[color=var(--text3)]2021-10-04 17:499回复













[color=var(--eabf089a)]64976156983497

up主简直妙语连珠,明史也是洗脑包泛滥重灾区,跟癸酉本一结合,真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女王泡面以前的视频还行,我记得她做过一期扒红楼梦中的gl,就是用她现在的逻辑方式瞎扯,当时觉得她开脑洞还挺好玩的,没想到她现在真用这种方式推红楼梦了。。
以前她还挺小心翼翼地说自己是一家之言,也不敢说癸酉本多可靠,现在可能是流量大了,支持者多了,说啥也变得“理直气壮”了。其实她还是戏说的风格比较合适,大家当她是瞎说看着玩玩,奈何她现在铁了心“科普”红楼[color=var(--text3)]2021-10-07 16:1913回复







[color=var(--16428b1b)]纳兰卓古拉达


视频标题变化:
红楼梦的结局【也许】找到了(只是推测)
→红楼梦的结局是什么样?(取消了推测用词,直接变成结论)
→红楼梦【真正】的结局是什么样?(我讲的是真的,别的说法是假的)
→红楼梦【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同上)
→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故事(我讲的是八十回后唯一官方剧情)/红楼梦里隐藏的血泪【真相】(隐藏的真相只有我看出来了)
→红楼梦【反面】的故事(不信我视频者,都是贾天祥)[color=var(--text3)]2021-10-11 00:165回复






[color=var(--16428b1b)]浅岸千寻


对的 她以前还会在视频里强调说没人能证明这是真本只是介绍剧情 但之后的内容就越来越笃定的态度说这是红楼梦的真结局[color=var(--text3)]2021-10-24 11:47回复













[color=var(--eabf089a)]崩溃的茶几

字德约这个……真的不知道是不是我读的还比较少,但是德约这个真不太像是古人会起的字号啊越读越怪[color=var(--text3)]2021-10-04 01:3412回复






[color=var(--16428b1b)]剑圣-苇名一心


德约科维奇?[color=var(--text3)]2021-10-04 13:334回复






[color=var(--16428b1b)]零余之幻夜歌


德.朱利安.尤金伯爵[color=var(--text3)]2022-04-09 22:15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7: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 简(1634~1707) 为张景蔚作探梅图卷

拍品信息
拍  品  号:
380
拍品名称:
高 简(1634~1707) 为张景蔚作探梅图卷
开拍时间:
2019年7月6日 14:00
拍卖公司: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年    代:

起  拍  价:
--
拍  卖  会:
西泠印社二〇一九年春季拍卖会
浏览次数:
130
参  考  价:
500000/700000
成  交  价:
¥690000
拍卖专场: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
详情描述
作者:

函册:

纸张:

装帧:

尺寸:

钤印:



说明:

380
高 简(1634~1707) 为张景蔚作探梅图卷
设色纸本 手卷
1699年作
款识:己卯腊月廿又七日,人忙我闲,忽忆两年前少文先生属予作探梅图,剪灯夜半遂了此愿,并题一诗其上。携过铁墨堂,相与抚掌,老我南檐坐,无端又岁时。今年梅信早,报与故人知。吴门同学弟高简。
钤印:高简之印(白) 澹游(朱) 小云林(朱)
题跋:携杖闲行到处家,又多山水又繁华。廿年不负江南住,大半销忧是此花。莲泊居士张景蔚题。庚辰。钤印:鹤野(白) 借亭(朱) 少文蔚(白)
签条:高澹游先生探梅图。猗兰室主人珍藏,己酉初冬,补□氏题签。
鉴藏印:莲花泊上干净斋(朱) 鹤野(白) 铁墨(朱) 集虚斋(朱) 张景蔚印(白) 金荣珍藏(朱) 虎研山房(白) 周氏莲父所藏(朱) 缘来园(朱) 干净斋(白) 苏丹赏鉴(白)
出版:《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下册P829,第39号“小云林”取自本拍品,文物出版社,1987年。
说明:张景蔚上款并题跋。周莲甫旧藏。
GAO JIAN PLUM BLOSSOMS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d scroll
Dated 1699
Illustrated: Seal Impressions and Marks by Chinese Masters of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vol. 2, p. 829, no. 39, 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 1987
Note: Dedicated to and inscribed by Zhang Jingwei.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Zhou Lianfu.
268×31cm
RMB: 500,000-700,000
作者简介:高简(1634~1707),字澹游、德园,号旅云、澹游子、一云山人、旅云山人、娱晖老人,江苏苏州人。能诗、工山水,画学元四家,喜倪云林,有“小云林”印。精于尺幅小品,秀洁妍雅,颇有风趣。善画梅,冷隽雅逸。
鉴藏者简介:周莲甫[民国],江苏无锡人。室名猗兰室,富书画收藏。
上款简介:张景蔚[清 康熙],字少文,号借亭,又号鹤野,别号莲泊居士,室名鹤野书屋,辽阳(今属辽宁省)人,家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能诗,善书,法苏东坡。大收藏家,与王石谷、吴历、石涛、高简等交好。著有《铁墨堂集》二卷。
高 简(1634~1707) 为张景蔚作探梅图卷





拍品信息
拍  品  号:

380
拍品名称:

高 简(1634~1707) 为张景蔚作探梅图卷
开拍时间:

2019年7月6日 14:00
拍卖公司: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年    代:


起  拍  价:

--
拍  卖  会:

西泠印社二〇一九年春季拍卖会
浏览次数:

130

参  考  价:

500000/700000
成  交  价:

¥690000
拍卖专场: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



详情描述
作者:
函册:
纸张:
装帧:
尺寸:
钤印:

说明:
380
高 简(1634~1707) 为张景蔚作探梅图卷
设色纸本 手卷
1699年作
款识:己卯腊月廿又七日,人忙我闲,忽忆两年前少文先生属予作探梅图,剪灯夜半遂了此愿,并题一诗其上。携过铁墨堂,相与抚掌,老我南檐坐,无端又岁时。今年梅信早,报与故人知。吴门同学弟高简。
钤印:高简之印(白) 澹游(朱) 小云林(朱)
题跋:携杖闲行到处家,又多山水又繁华。廿年不负江南住,大半销忧是此花。莲泊居士张景蔚题。庚辰。钤印:鹤野(白) 借亭(朱) 少文蔚(白)
签条:高澹游先生探梅图。猗兰室主人珍藏,己酉初冬,补□氏题签。
鉴藏印:莲花泊上干净斋(朱) 鹤野(白) 铁墨(朱) 集虚斋(朱) 张景蔚印(白) 金荣珍藏(朱) 虎研山房(白) 周氏莲父所藏(朱) 缘来园(朱) 干净斋(白) 苏丹赏鉴(白)
出版:《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下册P829,第39号“小云林”取自本拍品,文物出版社,1987年。
说明:张景蔚上款并题跋。周莲甫旧藏。
GAO JIAN PLUM BLOSSOMS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d scroll
Dated 1699
Illustrated: Seal Impressions and Marks by Chinese Masters of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vol. 2, p. 829, no. 39, 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 1987
Note: Dedicated to and inscribed by Zhang Jingwei.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Zhou Lianfu.
268×31cm
RMB: 500,000-700,000
作者简介:高简(1634~1707),字澹游、德园,号旅云、澹游子、一云山人、旅云山人、娱晖老人,江苏苏州人。能诗、工山水,画学元四家,喜倪云林,有“小云林”印。精于尺幅小品,秀洁妍雅,颇有风趣。善画梅,冷隽雅逸。
鉴藏者简介:周莲甫[民国],江苏无锡人。室名猗兰室,富书画收藏。
上款简介:张景蔚[清 康熙],字少文,号借亭,又号鹤野,别号莲泊居士,室名鹤野书屋,辽阳(今属辽宁省)人,家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能诗,善书,法苏东坡。大收藏家,与王石谷、吴历、石涛、高简等交好。著有《铁墨堂集》二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21: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判词图画最让人不忍看,桂花和枯莲太现实,怎么有人如此惨?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金陵十二钗判词和曲子007:桂花·荷花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上回讲完了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排名第一的晴雯,和排名第二的袭人。

本文就要接着讲副册的香菱,她的判词图画又有不同。




(第五回)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橱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不提判词,只说图画。画中的内容让人看后心中不忍。

香菱的判词图画有两个特点:

一,图画内容冲突对立,与晴雯的类似。突出“敌我”对比。

二,图画线索明确,与袭人的类似。两样“事物”各自区分,指向明确。




判词图画中,共有两个场景,三样“物事”:上面桂花,下面池沼和池沼中的莲藕。

香菱原名甄英莲,是甄士隐丢失的女儿。莲和菱都是水生类似之花。

“莲”代表怜,“菱”代表凌。

香菱的两个名字,囊括出她可怜又受人凌虐的一生。

而带给她一生悲剧的,就是这个“桂花”。

桂花在上,莲藕在下,可作身份高低之别。

香菱是莲藕,她头上的桂花肯定是主母夏金桂无疑。




当年香菱被拐子养大,卖给冯渊后又卖薛蟠。结果薛蟠纵豪奴打死冯渊,抢走香菱,便是葫芦案。

香菱自是跟着薛家进京来到贾府,开始给薛姨妈做丫头,后来架不住薛蟠几次“求闹”,薛姨妈在梨香院专门置办了酒席请客,正式替薛蟠收房为妾。

香菱因此地位比晴雯和袭人都高,是她位于金陵十二钗副册的原因之一。

夏金桂是薛蟠那年做生意回来,路过同为皇商的表亲“桂花夏家”,见到的夏奶奶的女儿。因容貌美丽和会读书作诗,误以为是黛玉一样人物而非要求娶的妻子。




夏金桂是薛蟠正妻,香菱是薛蟠侍妾,二人身份堪比天地。所以,桂花在上,荷花在下,是她二人写照。

桂花没有具体描写,不像袭人判词图画中,“破席”将蒋玉菡的境况影射清楚。只描绘了池沼“水涸泥干”,荷花“莲枯藕败”,便是香菱人生的悲剧结局。

图画中,桂花与荷花对立,便应了香菱遭受夏金桂凌虐而死的事实。

而“池沼”是荷花赖以生存之地,却“水涸泥干”,有两层含义。

一,代表香菱在薛家,因夏金桂而导致生存空间枯竭,没有活路。

二,代表香菱身体底蕴被耗干,没有“养分”供应她的生存。

香菱遭受夏金桂精神和肉体凌虐,又被薛蟠不当人看,导致原本血分中的病症严重,患上了“血竭之症”,也就是俗称的干血症。




患上干血症的人,就像那水涸泥干的池沼,终究耗光生机,殒命结局。

“荷花”代表香菱,“莲枯藕败”便是她因血竭之症病死的写照。

香菱这个病与秦可卿一样,是女儿少年时疏于照顾,使得经期来后而染上一些妇科病症。再加上精神压力过大,以至于身体亏虚,徒耗生机。

血竭之症与晴雯的寅时病肺疾,林黛玉的泪尽而亡,都是那个时代女儿“精神和肉体”消耗殆尽的体现。

晴雯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香菱是副册之首,林黛玉是正册之首。她们三人的人生殊途同归。便是“莲”所代表的红楼女儿“可怜”命运。

具体详情,还要从判词中解读,下回再说。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1-28 09:42・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08: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允执厥中,皇建有极;建极绥猷,正大光明——读懂故宫的8块匾额
花小鼠 2020-01-05   |  6363阅读  |  1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允执厥中,皇建有极;建极绥猷,正大光明——读懂故宫的8块匾额

中和殿“允执厥中”匾是乾隆御笔。

《尚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允执厥中的出处。

意思是舜尧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承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允执厥中,皇建有极;建极绥猷,正大光明——读懂故宫的8块匾额

保和殿中“皇建有极”匾也是乾隆御笔。

它的意思是说,由天子来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

有强调皇权之意。



允执厥中,皇建有极;建极绥猷,正大光明——读懂故宫的8块匾额

乾清宫中“正大光明”是顺治皇帝御笔。

正大光明,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和之文泰,表现的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之道。



允执厥中,皇建有极;建极绥猷,正大光明——读懂故宫的8块匾额

“建极绥猷”匾是乾隆御笔。

“极”是屋脊栋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之意,“猷”为道,为法则。

所谓“建极绥猷”,是说一国之君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



允执厥中,皇建有极;建极绥猷,正大光明——读懂故宫的8块匾额

“无为”为康熙所题。

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康熙题无为,意在告诫君主要体恤民情,与民休息。



允执厥中,皇建有极;建极绥猷,正大光明——读懂故宫的8块匾额

清朝自雍正皇帝后,就将寝宫从乾清宫移到了养心殿。

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正是雍正所书,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

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允执厥中,皇建有极;建极绥猷,正大光明——读懂故宫的8块匾额

西暖阁位于养心殿,“勤政亲贤”匾也是雍正御笔。

体现了这个皇帝一生都对自己严格要求,严以律己,严于律人。



允执厥中,皇建有极;建极绥猷,正大光明——读懂故宫的8块匾额

养心殿西暖阁的旁边有一间几平米的小屋,乾隆为他取名“三希堂”,因该处藏有三件书法绝品:

一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是王献之的《中秋贴》,一是王珣的《伯远贴》。

“三希”之名还有包涵周敦颐的“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之意,激励自己要不断进取,提高自身修炼、进入更高的境界。

允执厥中,皇建有极;建极绥猷,正大光明——读懂故宫的8块匾额

编辑整理:清风剑客
允执厥中,皇建有极;建极绥猷,正大光明——读懂故宫的8块匾额 花小鼠 2020-01-05   |  6363阅读  |  1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中和殿“允执厥中”匾是乾隆御笔。
《尚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允执厥中的出处。
意思是舜尧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承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保和殿中“皇建有极”匾也是乾隆御笔。
它的意思是说,由天子来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
有强调皇权之意。

乾清宫中“正大光明”是顺治皇帝御笔。
正大光明,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和之文泰,表现的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之道。

“建极绥猷”匾是乾隆御笔。
“极”是屋脊栋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之意,“猷”为道,为法则。
所谓“建极绥猷”,是说一国之君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

“无为”为康熙所题。
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康熙题无为,意在告诫君主要体恤民情,与民休息。

清朝自雍正皇帝后,就将寝宫从乾清宫移到了养心殿。
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正是雍正所书,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
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西暖阁位于养心殿,“勤政亲贤”匾也是雍正御笔。
体现了这个皇帝一生都对自己严格要求,严以律己,严于律人。

养心殿西暖阁的旁边有一间几平米的小屋,乾隆为他取名“三希堂”,因该处藏有三件书法绝品:
一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是王献之的《中秋贴》,一是王珣的《伯远贴》。
“三希”之名还有包涵周敦颐的“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之意,激励自己要不断进取,提高自身修炼、进入更高的境界。

编辑整理:清风剑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0: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详实分析丨不要曲解吴三桂,他看似反复无常,纠结却比崇祯多
墨染谈
2024-04-30 11:08
山东
1644年春节期间,京师风云突变,沙霾遮天蔽日,以往神武的大殿竟迎来全体文武百官的缺席,只留崇祯皇帝一人两股战战地坐在龙椅上,只感到大殿上冷风飕飕,要多凄凉就有多凄凉……

他起身把鱼缸里的金鱼抓起来把玩,却被一纸战书吓得重又把金鱼扔回到鱼缸里。

战书是李自成这个被崇祯称为寇匪的人下的,上面约定了决战的日期,落款竟然是大顺永昌。

大顺永昌是李自成自己设定的年号。

寇匪啊寇匪!简直就是寇匪!太猖狂了!

可叨咕这句话有什么用?

战书下了一个月之久了,上到崇祯皇帝,下到文武百官,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拿出一个抵御李自成的办法!

废物,你们都是朕的废物!

四面楚歌啊,内有李自成“嚣张”挑衅,外有清军步步紧逼。崇祯皇帝在1644年这一年,感觉到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


大军确实有几拔的,比如辽东的吴三桂,他正守卫着明朝关外的最后一座城池;比如湖北的左良玉军,可是他已经被李自成给打败了;再一支就是陕西总督孙传庭了,可却在河南郏县,被李自成给连窝端了……

算来算去,能保卫自己项上人头的,估计也只有吴三桂了!

可是山海关怎么办?用时十几年经营的宁远怎么办?难道就放弃山海关外那至关重要的堡垒,把那些土地和土地上的子民一起送给清军吗?

没错,让吴三桂杀回北京保护自己,就是要放弃山海关外的大片领土!

但不这么做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崇祯皇帝没人可以商量了,1644年2月12日,他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叫来了,说你叫你儿子回来保护京师吧?

吴襄深沉地叹息!

崇祯皇帝忍不住说:爱卿,你是不是有两样担心?

吴襄索性脱口而出:皇上,山海关万万不能放弃啊,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土地,一寸都不能缺失啊!

还有,吴襄的语气慢了下来:还有,吾儿入关需要军饷至少百万!

崇祯皇帝双腿一软,虚弱地坐回到龙椅上:爱卿你可知,咱的国库拿不出来一百万的白银啊!这国库亏空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就这样,君臣都无语了,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就因为这百万白银,整个大明王朝的命运必将拐弯了!就像一条河道崩塌的时候,泥沙俱下!

这一历史上的重要节点被视为崇祯皇帝的“悲催”,但吴三桂又好过多少呢?他的命运因为历史的转折也不得不进行“三步走”了!


1. 永远忠于大明王朝

有人说吴三桂儿女情长,眼里心里只有陈圆圆。

这种说法是大错而特错的。

作为大权在握的辽东提督,他可是宁远城的最高军事长官,手里把握着重兵。崇祯皇帝面对李自成的威胁时,面对清军的威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吴三桂。为了保护大明朝,吴三桂可是随时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他也不是那种贪生怕死之徒。

所以,在李自成西安开朝之后,他就发誓要灭了闯王,不让崇祯再有心头之患。事实上,彼时,崇祯也确实只有吴三桂的三万关宁铁骑可以帮他了。

虽然远水解不了近渴,但他不求助于吴三桂,也确实没有人可以调遣了!

凄风苦雨的一个夜晚,也就是1644年3月初6那一天,吴三桂接到了崇祯的诏书,说你快点放弃宁远吧,用你最快的速度赶回京师,你晚来一步,吾命休矣!

李自成这寇匪,速度太快了,你,你快回来,你只要回来,我就升你为平西伯!


啥叫平西伯?

吴三桂无暇去深入研究,他只知道,国都要完蛋了,头衔大小有什么意义?

他只知道,自己手下的兵多数都是辽东本地人,远赴京师,他们的一家老小怎么办?已经N久都没有发过军饷了,他们的日子可怎么过?

但作为明朝忠实的将领,皇上有难了,又不能不管吧?

干,就是一个字,干!班师回京!帮助崇祯解决燃眉之急!

可刚走到半路,就有人来报说:出大事了,天要塌了,皇帝自杀了!李自成攻下京城了!

什么?吴三桂惊恐得浑身发抖:自己前一天还是崇祯的爱将,还刚刚被封了平西伯,此刻就马上成了亡国之臣?!这是上帝开的玩笑吗?!

不行,现在京城被李自成占据了,自己必须先回山海关,稍后再想万全之策!

一众大军又浩浩荡荡地杀回了山海关!


2. 不想投降但又必须得投降

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易守难攻,明朝当时最关键的要塞就是这里了!

你李自成也好,你清军也好,想要突破雄关,也得好好掂量掂量!我就守在这里,你们奈我何?

可吴三桂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软肋已经掐在李自成手里了:父母,老婆,孩子,陈圆圆都在京城!

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如何了?会不会成为李自成要挟自己的砝码呢?

怕什么就来什么!

1644年4月29日,李自成真的派人来了,他可是把吴三桂的心摸得透透的了。

李自成知道吴三桂这边的军已经一年多没有发饷了,不说达到了喝西北风的地步,也差不多了!所以他上来就给了吴三桂四万两白银!虽然不是吴襄跟崇祯提的那百万两白两,但四万两也能解决好大的问题。

看吴三桂还在犹豫,劝降的人就拿出了李自成任命吴三桂的檄书,说你吴将军只要投了我大顺,我立马给你封侯,让你世代荣耀!

吴三桂还在犹豫,劝降的人又拿出了吴襄的亲笔信,对于一个孝子来说,父亲的这封信是最有说服力的。

信的大意是说,事已至此,天命难回,我们的君王已经完了,为父的命也是早晚的事,如果你降了,不仅可以封侯,还可以保全你孝子的名声啊!

这时的吴三桂忍不住热泪盈眶,是啊,他不回京师,父亲和一家老小的结局就没法设想了……

吴三桂决定投降李自成!态度很坚决!


3. 男儿可杀可辱,但容不得欺骗

假设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他的家庭和爱人也相安无事的话,也许历史就不会是现如今的样子。

偏偏事情不断有转折,好像就是一个编剧高手写的故事。

怎么回事?

吴三桂的预测是,未来的天下必然是他李自成的“大顺”的,他求的也不过是家族的平安和挚爱的女人陈圆圆。

可偏偏他走在投降的路上时,确切点说,是当他行进到河北永平西沙河驿站的时候,遇到了两拔逃出来的自家人。一拔是父亲的家仆,一拔是父亲吴襄的鼓手傅海山。

他们告诉吴三桂说,千万不要被李自成的花言巧语给蒙蔽了,事实情况是:吴襄已经被关进了大牢,眼看就要死了,还被他们严刑拷打!


吴三桂目眦欲裂,咬着牙问:我的圆圆呢?

家仆哭着说:圆圆她,她被刘宗敏给霸占了!

吴三桂的心里一阵钝痛:你们动谁不好,非要动我的圆圆?!

家没了,女人也没了!还投的什么降?!

马头一转,鞭子一挥,吴三桂带着自己的关宁铁骑,重新扑回了山海关!把毫无戒备的大顺军杀得片甲不留!那叫一个痛快!

就这样,山海关重新回到了吴三桂的手中!

但,立场也就迅速表明了:我吴三桂与你李自成要决一死战!

但吴三桂真不是李自成的对手,只要李自成的大军来了山海关,他必然是以卵击石!因为当时的李自成有十万军,但吴三桂满打满算只有五万,还包含一些临时招募的、不太有战斗力的!

万般无奈之下,4月12日,吴三桂给清军写了封信,说万望你们念在我亡国忠臣的份上,援助我一下吧,只要你们能灭了李自成,帮助我大明恢复统治,我可以割地给你……


但多尔衮是谁啊?他的胃口是大明朝全部的地,是要你吴三桂彻底投降!你不投降李自成,那你就投降大清吧?好吗?

此时,战火滔天,李自成的大部队已经压过了永平,马上就到达山海关了!

吴三桂真急了,加急信件的第二封又送到了多尔衮手里,说快来吧,李自成马上杀进山海关了!

九天过去了,关外的方向,一点清军的影子也没有!

4月21日,李自成对“不知好歹”的吴三桂发起了全面进攻。

仗打了一天,一直到晚上,李自成的仗打得好过瘾,但也累了,想去休整一下再打!

这时,清军来了,但是不上来打,就按兵不动。

这可急坏了吴三桂,当然也让他彻底明白了,多尔衮这是非让他投降大清不可!

是全军覆没,还是投降清军?

吴三桂选择了后者!


当然,多尔衮又提了一个要求:说你们宁远兵穿得怎么跟农民军一样啊?仗打起来,我们可分不清谁是你的兵,谁是李自成的兵,干脆,你们所有人都把头剃成我们一样的!

所有人的黑发落地的同时,山海关的东大门打开了,清军入关了!

李自成傻眼了:怎么吴三桂这么没有底线吗?竟然跑去投降清军?!

但在他懵懂间,多尔衮的兵就像天兵天将一样,从右侧出来,把农民军打得丢盔弃甲,慌不择路地退出了山海关……

PS:吴三桂面对的是历史的抉择,所以真的没有什么英雄一怒为红颜!面对历史的战车呼啸而至,他的纠结可比一了百了的崇祯皇帝多多了!

归顺大清后,吴三桂心里纠结的也许是崇祯皇帝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你是朕的心腹,是我大明朝的忠臣,忠贞死节的留名,难道你真的不想吗?

可是你做为一个皇帝都自杀了,就不要去苛责自己的手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20: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孤标傲世偕谁隐+忆旧还寻陶令盟。】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忆旧还寻陶令盟。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26.5 钟家台 2018-10-09   |  171阅读  |  1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26.5
  所以我“喃喃负手叩东篱”,这个“叩”字犹如访友叩门,表达的是作者与菊花之间的宛若老朋友一般的相知相惜。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我问菊花:你如此孤标傲世是同谁一起隐居呢?你为何要在这众花凋谢的冷秋中独自傲立呢?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这冷秋里只有寒露冰霜,一片萧索,你独然傲立是何等的孤独啊!难道你是等待雁归? 听着蟋蟀的悲鸣来寄托对朱明的相思之情么?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这结尾的两句是菊花的回答:不要说这萧索的人世找不到知音交谈,只要理解我的一片赤心,即使只言片语对我也已足够!
  菊 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菊梦》是用“庄生蝶”展开的。“庄生蝶”其实就是“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也就是说梦境与现实已经无法分别,作者已达“物我两忘”的境界,人与菊已浑然一体难分彼此。这传达的是黛玉对菊花的感情已从起初的钦佩仰慕升华到相知交融。
  “我在菊畔一觉醒来已是满清天下,满清的雲遮蔽了明月再也看不清。我在菊畔入梦并非为了成仙登临仙境,而是为了感怀与菊花缔结的那份朱明之盟。我入睡的时候还有反清复明的南飞雁的哀鸣在耳边伴随,可是却最终被蟋蟀那恼人的悲鸣将我从梦中惊醒。梦醒了,可这醒来之后无助的“幽怨”该去向谁倾诉呢?只有向那无语的“衰草寒烟”寄托我的无限哀伤的悲情了。”朱慈炤用南飞雁暗喻了黛玉的背井离乡,用蟋蟀的秋天悲鸣暗喻了黛玉和反清复明的悲剧结局。
  珐字定了此书成于康熙五十五年之后,别作白日梦了。
  史湘云是明史,她要做的是记取菊花。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别圃移来贵比金”,别圃移来的非朱明后裔的反清复明更是弥足珍贵。“比金”同时还暗喻了菊花与金的“比”试对抗!反清复明是一时平淡一时激烈。我在这冷秋的菊花香中记取反清义士的壮烈。没有人比你更加高洁更有傲骨,唯有我来记取这事实。不能辜负那抗金的寸寸光阴,我要将它全部写下。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三径”,第十七回中清客的《兰风蕙露》对联中就有“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三径”的典故: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不再接待他人,这三人都是隐居不愿做官的。故后来借多以“三径”指退隐。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故而朱慈炤在此处用“三径露”来借指菊花。
  我将高洁菊花郑重供起,弹琴酌酒欣喜有了菊花陪伴,因为菊花的点缀更让几案幽雅。
  “香分三径露”,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不必近前身在隔座便能闻到菊花香,将书抛在一边看着这案几上供着的一支菊花。“抛书”暗喻了对满清篡改史书的鄙弃。
  有了菊花香,做起了香甜的新梦。暗喻的却是在这满清的冰霜中,我明史又有了新的可歌可泣的内容可供记取。
秋日斜阳将落,冷落的菊圃让我回忆起旧日老友曾游,我与菊花一样高洁傲世,不愿学那世俗的春风桃李只一心贪图荣华富贵!
(待续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26.3

下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2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20: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冯紫英:能文能武精于世故,王孙公子中的翘楚
少读红楼
2021-10-11 20:38
咱们继续说红楼四侠,之前说了醉金刚倪二,今儿说冯紫英。
冯紫英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与薛蟠、贾宝玉等都是王孙公子,几人常有来往,走得很近,因冯家与贾家等应是世交,属于同一个阵营。
脂砚斋既然将冯紫英归为红楼四侠之一,自然有他的道理。
冯紫英第一次出场,就做了一件好事,他为秦可卿推荐了名医张友士,这人是他幼时从学的先生,学问渊博,医理极深,能断人生死。
冯紫英见贾珍面有抑郁之色,得知是因秦可卿之病心理着急时,便推荐了住在自己家的张友士,且回到家就跟张先生说了此事,可见冯紫英是个热心肠的爽快义气之人。
后来张友士为秦可卿诊脉看病开方子,贾蓉看了方子,说他“高明的很”,就连秦可卿贴身服侍的婆子,都说他诊病如神,从张友士对秦可卿脉息的诊断可知,他的确是精通医理的。
冯紫英再出场时,就是在秦可卿出殡之时了。他代表冯家,也来送殡。虽然他推荐的名医最终未能挽救秦可卿性命,但这怪不得他,正如秦可卿对王熙凤说的,“治得病治不得命”,悬梁自缢是她注定的结局。

冯紫英是王孙公子,但他却不是薛蟠那样的纨绔子弟,他颇有胆量和侠义之名。薛蟠生日宴客一回,冯紫英又一次出场,对于他的出场,原文是这么说的“只见冯紫英一路说笑,已进来了。”脂砚斋这么批道:一派英气如在纸上,特为金闺润色也。
冯紫英一路说笑着来到薛蟠这里,而且来到后,就笑着和在座众人打招呼“好呀,也不出门了,在家里高乐罢。”这一连串的神情动作语言,将一个为人豪爽快意恩仇的英侠写的跃然纸上。
冯紫英可不只是豪爽义气,他一请便到,没有任何架子,谈笑自若,他还是个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的义侠。
席间众人见他面上有青伤,问是何故,是否又和人挥拳了。冯紫英便笑着说出一段故事:从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了再不怄气,如何又挥拳?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
由此可知,冯紫英是个好使拳棒的英侠,经常和人挥拳打斗,他能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可知他并非欺软怕硬之人,而应该是很有正义感的侠义之人。
最能表现冯紫英豪爽义气的情节,莫过于喝酒了。他因有要事要处理,得提前离席,于是便命拿大杯来,自己要喝两大杯。脂砚斋忍不住多次评到:写豪爽人如此。
众人听说他要走,于是薛蟠执壶,宝玉把盏,给他斟了两大海,“那冯紫英站着,一气而尽。”脂砚斋先后两次批道:令人快活煞。爽快人如此,令人羡煞。

写到这儿,想起了王维的一首诗: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冯紫英人如其名,他的豪气爽快,令人忍不住竖大拇指,真英豪也。
而且这一个桥段有一个细节,但凡冯紫英说话,基本都是“笑道”,可以说将一个豪爽义气之人写得栩栩如生。冯紫英可不只豪爽,也是个精于人情世故的,或者我们可以说,能混迹于上流社会各种场合的王孙公子,在人情上自然也是个练达的。
冯紫英在薛蟠这里喝了酒,之后就自己做东,请众人去他府上小聚,而且客人来了,下人报给他之后,他是亲自出来迎接进去,可见他的礼节与义气,他既有大家公子的礼,也有江湖人士的义。
如果上一回,冯紫英自报的暴打仇都尉的儿子,去铁网山打围的经历,让我们见识了他精武的一面,那么这一回,宝玉提议玩的酒令,则让我们看到了冯紫英擅文的一面。他的那一番女儿的悲愁喜乐的酒令,也着实精彩。
能文能武,精于世故,有勇有谋,英侠豪气,这样的人物,在王孙公子中,即便是算上贾宝玉,柳湘莲等人,应该都是非常出挑的了吧?说是个中翘楚也不为过。
原文来看,冯紫英的父亲应该已退居幕后了,日常的迎来送往,出入各王公侯府,应该都是冯紫英亲力亲为了,前文说的为秦可卿送殡如是,后文提到的贾母清虚观打醮送礼亦如是。

贾母去清虚观打醮,本没打算惊动众人,但冯紫英家听见贾府在庙里打醮,便“连忙预备了猪羊、香烛、茶银之类的东西送礼。”正因为冯家的带头,之后其他远亲近友、世家相与都来送礼。
想来,冯家的这礼,应该也是冯紫英准备的。贾府去清虚观打醮,说是不惊动众人,但一个公府全府女眷出动这样的大事,自然如新闻一般很快会传遍大街小巷,以冯紫英的豪爽和为人,他自然要有一份礼送上的,既是为他与宝玉的交情,更是为冯家与贾家的世交之谊。
冯紫英应该属于“老子英雄儿好汉”那一拨的,精于世故的他,想来很早便从父亲手中接棒,全权负责冯家对外的一切迎来送往,甚至处理重要的家务。小时的他,应该像贾兰一样,既学文又习武,所以长大后文武兼备。
更重要的是,他从父亲那里学得了为人处事的智慧,或者受教于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名师的悉心教导,因而长大后的冯紫英,并没有纨绔子弟身上的那些恶劣习性,而是一个充满正义感,有侠义之气的英雄。
他听闻贾府孙媳有病,便毫不隐瞒地推荐了名医张友士;他满腔正义,嫉恶如仇,见不得仗势欺人之徒,所以常与人挥拳打斗,甚至打伤了权贵仇都尉的儿子;他为人爽快,与宝玉薛蟠等人饮酒谈笑,出口成章,大杯痛饮,毫无扭捏之态;他人情练达,听闻贾府庙里打醮,便第一时间安排人去送礼……
这样的冯紫英,完全配得上一个“侠”字。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23: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的悲惨人生,在结局才达到顶点,曹雪芹四句评语让人不忍卒读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金陵十二钗判词和曲子008:香菱判词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香菱判词图画中,桂花在上,莲花在下,代表身为妾的她与夏金桂的家庭地位差别。

“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则是香菱被夏金桂凌虐折磨而死的结局。




当然,香菱的结局还远不止此,除了图画显示,判词还有其他说法。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五回)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橱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细看香菱的四句判词便不禁为其感到可怜,又叹息一个人的命运,该是何等的多舛。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根”指的是甄士隐的家。

“荷花”是指香菱。




香菱出身姑苏城富绅之家,是甄士隐的女儿。如果平安长大,也是书香门第的小姐。

奈何末世家族生女儿,便注定无以为继。甄家之亡,从独女香菱身上得以体现。

是以,她名甄英莲,不光自己可怜,也指甄家可怜。

当年正月十五闹花灯,甄士隐将四岁的女儿英莲交给仆人霍启抱出去看灯。结果“祸起萧墙”,英莲丢失,霍启逃走,甄士隐从此厄运临头,一败涂地。正应了那癞头和尚送给他与女儿英莲的几句谶语:

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撕撕。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注意“元宵节”,不但是甄家败亡的重要时间节点,也是贾家败亡的重要节点。林黛玉进京,也是元宵前后,林家随之败亡。不提。

题外话讲一句,甄士隐将四岁女儿交给男仆霍启抱出去,基本不可能。按说肯定要有奶母丫头跟随才是。奶母或丫头哪里去了?这是一段公案,不得而知。

香菱被拐子拐走,养在一处作扬州瘦马。长大后经历了“葫芦案”,随着薛家来到贾府,被薛蟠收房做了小妾。名字也由薛宝钗替她改作香菱。这显然又不是个好名字,注定她未来人生的悲剧。

“莲”通“怜”,可怜之意。

“菱”通“凌”,欺凌、虐待之意。




按说薛家倒也不是刻薄之家。薛蟠尽管是个没有心的,对香菱新鲜感过了就丢开手,却也没有苛待她。

那几年香菱着实过了几年舒心日子,仿佛之前可悲的人生遭遇烟消云散?可惜,那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罢了。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打破香菱平静生活的,是薛蟠新娶的正妻夏金桂。

“两地生孤木”是拆字法,合起来就是“桂”字,对应了判词图画中的桂花。

夏金桂嫁进薛家,第一个不容的就是香菱。不但将她名字改为秋菱,更设计陷害,让薛蟠暴打香菱,欲将其置于死地。

虽薛宝钗出面带走香菱,却救不得她的心病,不久患上血竭之症,也是判词图画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的根由,并最终导致香菱殒命。

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后,香菱作为哥哥妾室必然不能带去。失去宝钗庇护的香菱又落入夏金桂之手,最终山穷水尽。




君笺雅侃红楼推测,贾府败亡后,薛宝钗和贾宝玉夫妇只得投奔娘家,却被薛家无情排斥。夏金桂假借贾宝玉和香菱“绯闻”,造谣污蔑,导致香菱像晴雯一样被撵出薛家后,死于中秋前后。“莲枯藕败”大体也有残荷之意。

贾宝玉离家出走,也当在香菱死后,与此有关。

这段故事,可由香菱丢失后,甄士隐夫妇的经历反推出来。

香菱死后,出家的父亲甄士隐现身,接引她的魂魄回到故乡去托梦年迈母亲,一家三口以此团圆,最终了结公案。判词对此交代的清楚明白。

香菱作为《红楼梦》第一个出场的金钗人物,是“提纲掣领”的重点。很多故事线索,要从他们一家身上去找寻和蔓延,读书人当注意。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1-29 09:45・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7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11: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红楼梦》香菱眉心的胭脂痣,是她苦命一生的象征和渊源
2020-12-21 19:42
香菱眉心的胭脂痣,是她苦命一生的象征和渊源。

书中这么写道:“……况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从胎里带来的,……”



经门子之口,我们知道香菱眉心有颗胭脂痣。这里甲戌本有条批语:“〖甲戌侧批:宝钗之热,黛玉之怯,悉从胎中带来。今英莲有痣,其人可知矣。〗”

宝钗的热毒、黛玉的惊怯、香菱的胭脂痣,都是从娘胎里来的。 宝钗体内有热毒,癞头和尚给她冷香丸的方子,来帮她降火去毒。冷香丸是用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白梅花 配上四时令的雨露霜雪而制成,全是克制火的。再看这些花,除了牡丹是指宝钗自己,荷花是指香菱(英莲),芙蓉是指黛玉(晴雯),梅花指妙玉(薛宝琴、邢蚰烟也可以用梅花代替),可宝钗却是要将这些花研磨当药吃掉!可见宝钗对黛玉、妙玉、香菱、宝琴她们是相克的。



黛玉天生不足之症,总是怯弱不胜。虽然有人生养荣丸能作为支撑,但依然有致命弱点:听不得哭声。可偏偏林黛玉是今生在还泪的,怎能不哭?

香菱的胭脂痣,正在眉心,标准的美人痣,可是红颜薄命。痣,是多余的,是身体病症在皮肤上的反应。痣,谐音志也,是一种标志。胭脂痣,是什么的标志?胭脂痣,红色的,和朱砂痣差不多,为啥不叫朱砂痣?因为“朱”字眼在当时在刺眼。

说到胭脂,我们不能不想到宝玉喜欢吃胭脂(蔡元培曾认为,宝玉是玉玺,喜欢吃胭脂,是代表玉玺喜欢红色的印泥),甚至我们还能联想到批书人脂砚斋。 前面我们在解读脂砚斋时,用的是《红楼梦》里常用的拆字法,将“脂砚”二字拆分为“月旨石见”四个字。月旨,是月之旨意的意思。而“月之旨意”二字是赫然出现在癸酉本的最后一回,由史湘云说出:“自古月神掌管人间之兴衰浮沉,月之旨意要你死你就得死,要你败落你就不得荣盛”。(癸酉本在此有条批语“【月之旨意合一脂字,难怪脂粉钗鬟都归神管。】”)



因此,胭脂,我们也用拆字法,胭,月之因由;脂,月之旨意(最终的旨意、结果)。胭脂痣,是红色的,又有“月”字,我们知道:红也好,月也好,都是象征着明朝。可以说,胭脂痣,是明朝的标志。香菱眉心有胭脂痣,就是说“月之因由、月之旨意(结果)”都在她身上表现出来。

大明朝最终的因果都集中表现在香菱一人身上,香菱是象征大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谢谢您的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0 16:04 , Processed in 0.2618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