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6: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杨都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解密:晚明重臣杨嗣昌为什么没有参加贾府秦可卿的葬礼?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让我们重新回到秦可卿的葬礼上。红楼梦隐去了至关重要的三个主人公,这三个人是红楼梦全书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隐形人,没有他们,红楼梦整个显隐文本都是残缺的,所有的文本、所有的诗词曲赋、所有的秘密的解读都是有误区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前文回答了为何一个宁国府孙媳妇秦可卿的葬礼奢华如斯,甚至各大家族、王孙权贵会派重要代表来吊唁一个内宅妇人,原来秦可卿的葬礼上有三具尸体,秦可卿的背后是她多年前死去的婆婆,荣国府嫡长子贾珍的正妻,是的你没有看错,贾珍原来是荣国府的嫡长子,警幻仙姑的原型就是第五回的同昌公主,她下嫁贾府贾珍,被贾敬逼奸,后来养的小叔子就是贾珠,秦可卿的葬礼上还有贾珠。

秦可卿的葬礼发生在公元1632年。真本《石头记》里隐秘提到的第一个时间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如此算起来,当年的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指的是公元1631年,秦可卿死在了公元1632年。这个时候作为贾府败落罪魁祸首的贾敬早已经被剥夺爵位出家做了道士。秦可卿是天下最好的媳妇,另外两个一起秘密出殡的是贾珠和贾珍的原配妻子,也就是下嫁贾府的大明皇室公主,万历皇帝的亲孙女。

红楼梦文本里明言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里再次重复一次,到交节的那几日。查阅《钦定万年书》和《中华万年历》等历法书籍,在明朝的历史上符合十一月三十冬至的记载有三个,第一个是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也就是公元1593年;第二个是崇祯四年辛未,也就是公元1631年;第三个是崇祯十五年壬午,也就是公元1642年。从文本明言的接近末世和以上三个年份比较分析,第一个公元1593年明朝还很强盛,算不上末世,因此可排除。贾元春省亲前的日子很奢华很安逸,而朱由崧的洛阳城破是公元1641年的事情,因此第三个选项1642年也可以排除,那么只剩下一个1631年入选。从来自推算出来秦可卿死于第二年的1632年,在秦可卿的葬礼上东平郡王的信息变成了东平王府,显然在公元1631年朝廷里发生了重大的变故,作为三边总督的杨鹤被免职,而洪成筹在1631年升为陕西三边总督。因此历史上符合十一月三十冬至的记载的只有公元1631 年,红楼梦里的五年都是按照这个公元1631年计算和推导的。秦可卿死亡的时候朝廷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就是东平郡王被降职,还有一个是义忠千王老千岁被杀。从现在上推历史一千年,只有公元1632年两位晚明重臣的事迹吻合,那年东平郡王的历史原型杨鹤因为清缴农民军不利被降职,另外义忠千王的历史原型孙元化被朝廷处死,棺材被薛蟠买来给了秦可卿。

前面已经解密了秦可卿的葬礼是她和婆婆,贾珍妻子,也就是晚明皇室公主朱红玉的双重葬礼。秦可卿的葬礼上好多官员来送殡,其实都是为了贾珍死去多年的原配公主。看看文本对送殡官员的描写: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荣宁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这里庚辰眉批: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

八公我们前面也介绍了,除了八公以外,前来送殡的还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余者锦乡侯公子韩奇,神威将军公子冯紫英,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十余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出三四里远来。注意这里说的小轿不是三四十顶,而是三十和四十之和七十顶。

可是贾府如此大规模的葬礼,还是有人缺席。除了文本里提到的缮国公,他的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还有一位重要的缺席者,那就是和贾府关系深厚的杨都尉,前面解密了东平郡王的历史原型就是杨鹤,杨都尉就是晚明大名鼎鼎的杨嗣昌。

历史上的杨嗣昌字文弱,杨鹤子,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万历三十年(1610)进士。崇祯时,累官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农民起义军蜂起,他六次上疏陈边事,复议大举平乱,建“四正六隅”之说,谓十面张网之计。而义军势盛已不能制。及命他督师,又以遥控失军机。襄阳失陷,襄王被杀。不久闻知洛阳失陷,福王遇害,益忧惧,遂不食。卒。杨嗣昌著有《杨文弱先生文集》。

那么为何孙传庭和祁彪佳这样的晚明重臣都来参与的宁国府声势浩大的葬礼,与贾府关系很好的杨嗣昌没有来参与送殡?

原来杨嗣昌步入仕途后,历任杭州府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福建司主事、户部江西司员外郎等官职,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擢户部郎中,同年十二月至天启二年(1622年)五月迁南京户部新饷司郎中,刚上任就替登莱巡抚袁可立向皇帝请饷,“抚臣袁可立受命方新,请发帑金二十万安兵散民,似非得已。惟在圣明裁定,赐予若干。”他的父亲杨鹤因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任上招抚农民军首领神一魁失败,被下狱论死,杨嗣昌闻讯后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结果崇祯帝免了杨鹤的死罪,改戍江西袁州,亦没有让杨嗣昌辞职,还多次温言抚慰,激励他尽职任事。杨嗣昌为躲避政斗漩涡,遂称病挂冠,隐居家乡,到天启五年(1625年),其父杨鹤亦被罢官,返乡与杨嗣昌一起隐居,过着优游林下的生活。当时,后金侵犯明朝,辽东告急,军需吃紧,杨嗣昌留心边事,将他在户部参与财政管理的经历编为《地官集》二十卷。

崇祯五年(1632年)五月,杨嗣昌被任命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海关)、永(平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他在任内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原来秦可卿葬礼的时候,杨嗣昌杨都尉已经巡抚山海关和永平府等处地方的军务去了。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4-04-21 11:01・IP 属地陕西
红楼梦(小说)
红学
杨嗣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23: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红楼梦》中的夏金桂嫁给了孙绍祖会有何结果?能否避免发生迎春一般的状况?
重温87版电视剧和小说感觉气愤无比…夏金桂这么拧,能收拾得住孙绍祖吗?显示全部 ​
关注者
346
被浏览
245,071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9
​8 条评论
​分享

44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谢苇
谢苇
我没有绑定手机号,已不能回答/评论/回私信,抱歉。
1317 人赞同了该回答
谢邀,这真是个脑洞大开的好问题^_^

但首先,Part I,不得不说,这二人多半是结不成亲的。

结亲这种事情,毕竟是两家都同意才能结起来的。我们都知道贾赦为什么要把迎春卖给孙家,但孙家为什么要买呢?还是要看原文:

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至交。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现袭指挥之职。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因未曾娶妻,贾赦见是世交子侄,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遂择为东床娇婿。亦曾回明贾母,贾母心中却不大愿意,但想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况且他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因此只说“知道了”三字,馀不多及。贾政又深恶孙家,虽是世交,不过是他祖父当日希慕宁荣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挽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
很显然,孙家和贾家交往是纯粹的利益导向,而且这是孙家一贯的门风。到孙绍祖这一辈儿呢,中山狼本人正在候缺啊!这正是能用得上贾家的时候,孙家当然愿意了!

(此时在孙绍祖心目中,那五千两银子说是暂放,其实就是行贿啊……得到对方嫁女的回复,多半是觉得行贿起到作用了吧。后文提及孙绍祖婚后数次向贾赦索回银子,这究竟是索银还是索官,深可玩味。)

但是,贾家此时较受重用,能够影响举荐官员的人是贾政,而贾政又深恶孙家……可想而知,贾家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出力。

所以,孙绍祖并不是因为单纯的修养低下或者情绪管理障碍而作践迎春的,他某种程度上是在通过作践迎春来向贾家示威或报复。(这种蓄意的作践细细想来真是更恶毒更让人不寒而栗。)

另外一头呢,我们知道薛蟠要娶夏金桂,是因为夏姑娘着实漂亮又能附庸些风雅,而薛蟠又一向是忠诚的看脸党……

但以两家门当户对的程度,夏姑娘条件如此(纸面条件比宝钗也不差多少了),大可以往上攀的,为什么看中薛蟠了呢?

当年时又通家来往,从小儿都在一处玩过。叙亲是姑舅兄妹,又没嫌疑。虽离了这几年,前儿一到他家,夏奶奶又是没儿子的,一见了你哥哥出落的这么,又是哭,又是笑,竟比见了儿子的还胜。又令他兄妹相见。谁知这姑娘出落的花朵似的了,在家里也读书写字,所以你哥哥当时就一心看准了。连当铺里老伙计们一群人,遭扰了人家三四日。他们还留多住几天,好容易苦辞,才放回家。你哥哥一进门,就咕咕唧唧求我们太太去求亲。我们太太原是见过的,又且门当户对,也依了。和这里姨太太凤姑娘商议了打发人去一说,就成了。
夏家没有儿子,当家奶奶一心疼爱夏金桂,自然怕她嫁进高门大户受罪又无兄弟撑腰。古时候女人没有什么出路,婚后如果娘家指望不上,能不能过得好,只能一则看婆家是否仁厚,二则看丈夫对自己有没有心了。薛家这样的通家之好,彼此深知根底,薛蟠又十分有诚意,自然是夏家的上上之选。

所以说呢,孙家和夏家要是对上,那一定是互相看不上的。孙家肯定不会娶对补缺毫无助益的夏家女,夏家也不会舍得把女儿嫁入如狼似虎的武人家中……

Part II —— 那要真的双方都瞎了眼,糊里糊涂结成婚了呢?

360度无死角撕x大作战一定是免不了的……且看夏金桂的为妻之道:

今儿出了阁,自为要作当家的奶奶,比不得做女儿时腼腆温柔,须要拿出威风来才钤压得住人。

又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
嗯,孙绍祖的为夫之道呢?

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
我说,你们俩要不要这么默契,这么配套,买一赠一,针锋相对,天生掐架绝配!

Part III —— 那么夏金桂能掐赢孙绍祖吗?

绝。对。不。可。能。

且看夏金桂的宅斗技能点:

金桂执意不从,薛蟠便忍不住,便发了几句话,赌气自行了。金桂便哭的如醉人一般,茶汤不进,装起病来,请医疗治。
.
金桂亦觉察其意,想着:“正要摆布香菱,无处寻隙。如今他既看上宝蟾,我且舍出宝蟾与他,他一定就和香菱疏远了。我再乘他疏远之时,摆布了香菱,那时宝蟾原是我的人,也就好处了。”
.
半月光景,忽又装起病来,只说心痛难忍,四肢不能转动,疗治不效。众人都说是秋菱气的。闹了两天,忽又从金桂枕头内抖出个纸人来,上面写着金桂的年庚八字,有五根针钉在心窝并肋肢骨缝等处。于是,众人当作新闻,先报与薛姨妈。薛姨妈先忙手忙脚的,薛蟠自然更乱起来,立刻要拷打众人。
.
薛姨妈听见金桂句句挟制着儿子,百般恶赖的样子,十分可恨。无奈儿子偏不硬气,已是被他挟制软惯了。
.
那时金桂又吵闹了数次,薛蟠有时仗着酒胆,挺撞过两次。持棍欲打,那金桂便递身叫打;这里持刀欲杀时,便伸着脖项。薛蟠也实不能下手,只得乱了一阵罢了。
……

翻来覆去,无非都是装病,诅咒,争宠,撒泼,一哭二闹三上吊,“你打死我吧!”……这些传统的“作”法儿,赌的皆是薛蟠新鲜劲头上的怜惜之情。薛蟠之所以治不住她,是因为这位爷委实是四大家族头一号看脸党,但凡得手了新鲜漂亮的女子,捧着也来不及的,哪里还能斗得起来。再则薛蟠虽蛮横打架,终归不过欺软怕硬的纨绔秉性,夏姑娘越是泼悍,薛大爷越是被挟制得气短——你要指望他“慢慢地折磨死夏金桂”,他不但没那个脑子,大约也没那个胆子的。

可孙绍祖并非这样好拿捏的人物。

略劝过两三次,便骂我是‘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又说老爷曾收着五千银子,不该使了他的。如今他来要了两三次不得,便指着我的脸说道:‘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好不好,打你一顿,撵到下房里睡去。(80回迎春自述)
孙绍祖大概是没有“怜惜”这项功能的,更兼胆大妄为。薛蟠虽傻,尚知夏金桂身为正妻,是无论如何也打杀不得的,孙绍祖可没有这项顾虑,正妻如何,一竿子给你撸到底当下人你信不信。

又在邢夫人处住了两日,就有孙家的人来接去。迎春虽不愿去,无奈孙绍祖之恶,勉强忍情作辞去了。
这便是不但有胆量,还有手段了。控制被害人和外界的接触,断绝求援的可能,这即便是搁在今日的家暴者们身上,也是十分常见且高效的做法。而贾家身为簪缨大族,是绝不能做出离间别人夫妇的事来的,孙家只要打出接媳妇回家的大旗,贾家亦无可奈何。

(此处夹带私货:回观董珊珊案,今日的天朝仍有此残余——有多少人面对家暴仍然觉得“劝和不劝离”是自己的本分?有什么机构会主动干预家暴家庭?归根结底,大家仍是觉得拆散人家夫妻是隐约哪里不对的——哪怕那对夫妻再不散就要有人被打死了。)

说到底,夏姑娘的宅斗功力,拿来闹一闹一个正常家庭,几个没什么战斗力的正常人类,那是绰绰有余的,拿来和真正的恶人磨,就无异于以卵击石了——夏金桂的战斗力,其根本来源是薛蟠和薛姨妈的妥协和顾虑,到了孙绍祖手上,这泼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比如,在夏金桂“递身叫打,伸颈叫杀”的时候,孙绍祖大概就如她所愿了吧……

业余的恶霸是一定会输给专业的歹徒的。

虽然我其实是蛮希望夏金桂掐赢的……

编辑于 2015-06-20 04:10
​赞同 1317​
​155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若即若离
若即若离
湿冷比干冷更令人郁闷
679 人赞同了该回答
试着写写夏金桂与孙绍祖的婚后生活,男一:孙绍祖,女一:夏金桂,女二:宝蟾,群众演员:若干

原来这夏家小姐今年方十七岁,生得亦颇有姿色,亦颇识得几个字。若论心里的丘壑泾渭,颇步熙凤的后尘。只吃亏了一件:从小时父亲去世的早,又无同胞兄弟,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不啻珍宝,凡女儿一举一动,他母亲皆百依百顺,因此未免酿成个盗跖的情性:自己尊若菩萨,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在家里和丫鬟们使性赌气、轻骂重打的。今儿出了阁,自为要作当家的奶奶,比不得做女儿时腼腆温柔,须要拿出威风来才钤压得住人。

偏生他尊夫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平日里专一好色好赌,酗酒骂座,高堂业已离世,家中那里有人管得他,大小丫鬟老婆俱已淫遍,如今得了这样一个花容月貌的老婆,正是兴头上,两月之间,倒还尽让着些。过后渐渐稀松平常,金桂持戈试马、倚娇作媚,怎奈孙绍祖虽是个偷婆娘的祖宗,却不是个作养脂粉之人,两人斗气,再不肯曲意俯就的。一日金桂寻隙,装出些张致来,不理孙绍祖,孙绍祖连连冷笑,“你又充什么夫人娘子,你眼里没我,我不知赶别的热灶去么”,夜里灌了两口黄汤,便找了后门李三家的来,他与那媳妇原是旧相识,故意放出手段,弄得淫声浪语教金桂听见,金桂又是气又是急,原想进去厮打,宝蟾劝道:“姑娘息怒,若是进去反弄得姑爷脸上不好看,姑爷才多喝了几口,怕是没个分寸”,金桂心里倒有三分惧孙绍祖,便自己回房哭得醉人一样,茶汤不进,装起病来,请医疗治。医生又说:“气血相逆,当进宽胸顺气之剂。”那孙绍祖听了心里焦躁,送走医生,便直指着金桂道,“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那个男人不是三妻四妾,我如今只得你一个,你倒嫌好道欠,好意劝你一劝,莫不气出个痨病来,好多着呢。”

孙绍祖是天性得陇望蜀的,如今见金桂略微服软,又见金桂的丫头宝蟾有三分姿 色,举止轻浮可爱,便时常要茶要水的故意撩逗他。宝蟾虽亦解事,只是怕金桂, 不敢造次,且看金桂的眼色。一日午间,孙绍祖叫厨房炒了几样新奇菜蔬,邀金桂共饮,满面堆笑道,“前儿正值你病中,不好叨扰,如今大好了,先吃个合欢盅儿”,又嗔着丫头“”不给你奶奶倒酒“”,丫鬟们也在一旁凑趣解劝,“奶奶若是不吃,倒辜负了爷的一片心意.”。金桂自为孙绍祖回心转意,喝了几杯,就着油炸焦骨头,满面春色。看看情浓,酒酣耳热之际,那孙绍祖便屏退丫鬟,单留宝蟾伺候,老着面皮说要把宝蟾收房,金桂原欲不肯,后转念一想,宝蟾原是我的人,不怕他拿大,况且多个膀臂,也有进益。便冷笑道“爷的兴致好,我可不敢多说什么,你看上什么了,尽管拿去,我们很是那吃醋拈酸的人不成?”

孙绍祖喜得作揖,“全凭奶奶成全,谁不知道奶奶是大贤大德的,那个贫嘴烂舌的又说些歪话,只休理他”。金桂将他一推,“你们乐去吧,别在我这里现眼”。说着便往外走,至晚间孙绍祖果与宝蟾共效于飞,那金桂原以为孙绍祖会先至房中奉承一番再去找宝蟾,见他如此爽利干脆,倒气了个倒仰。

金桂既把宝蟾给了孙绍祖,那宝蟾原恨金桂暴烈,又见孙绍祖作兴他, 正是个烈火干柴,便把金桂放在脑后。金桂暗悔,拿刀不该把刀把递人,便渐次辱嗔宝蟾。宝蟾自为有孙绍祖壮胆,近见金桂又作践他,他便不肯低服半点。先是一冲一撞的拌嘴;后来金桂气急,甚至于骂,再至于打。他虽不敢还手,便也撒泼打滚,寻死觅活,昼则刀剪,夜则绳索,无所不闹。

那时金桂又吵闹了数次,孙绍祖那里耐得,便持棍欲打,金桂泼声浪气喊道,“好好好,从来没见那个大户人家宠妾灭妻的,原来新闻出在今朝”,便递身叫打,孙绍祖被他一激,原只想唬他的,便拣那不致命的地方,用了三分力,挥棍砸下。金桂转身急走,臀股上早着,便唉呀一声坐在地上,嘴里只混喊打死人了,鼻涕眼泪齐下,倒将身上新做的大红镂金锦缎袄领口污脏了。幸得众人在外间听得里头厮闹,几个老成嬷嬷进来扶起金桂,作好作歹地劝住了孙绍祖。

晚间金桂一人独卧,宝蟾自和孙绍祖一处睡了。金桂臀股疼痛,辗转反侧,只觉更漏凄凉,咬牙恨道,“你们淫妇王八一条藤儿地害我,姑奶奶非得把你们两个的牛黄狗宝掏出来”,一夜无寐,遂想定了一条毒计。

过得几日,金桂叫小舍儿去请姑爷过来,因吩咐他道:“你只对姑爷说,太太心里着实惦记姑娘,下个月大寿,请姑爷姑娘过府吃酒听曲,宝蟾原是姑娘跟前的人,现与了姑爷,太太也乐意,想着姑娘姑爷和睦,还说要再买两个绝色的丫头给姑娘,又教陈妈妈送了几坛铺子里的好酒过来,上贡的也不过如此了。”小舍儿领命去了。

孙绍祖心下思量,夏太太富贵非常,老爷又没了,只得这一个姑娘,将来这泼天的家私还不由我受用,倒莫逼紧了金桂,夏太太在族里过继个儿子过来,着实难缠。且新婚不久,又值岳母寿诞,若到时闹得太不成个体统,却不大失体面。便和颜悦色去见金桂,和他款款商量置办寿礼。金桂恨得牙痒痒,却不得不满面堆笑,说是要请一尊玉观音给太太祈福,还要寿银若干。又道:“太太说宝蟾有些调歪,轻狂得很,还要送两个标致丫鬟过来,水葱儿似的”。

孙绍祖笑道,“”太太也忒费心了,巴巴地还送两个丫鬟过来,愁我这里没人服侍哩。”金桂横他一眼:“你不用在我面前装憨,眼馋肚饱的,宝蟾那烧糊了的卷子眼空心大,还没个名分倒比正头奶奶还能呢,太太近日买了两个丫鬟,叫什么翠云紫霞的,长得好且不说,人也老实和顺,不是那起装神弄鬼的,过两日就送过来。”孙绍祖一听,早把宝蟾又置之度外,一叠声只夸太太恩赏,奶奶贤德。

那金桂自为得计,便又作践起宝蟾来,夜间只说身上懒怠得很,推孙绍祖去书房睡了,命宝蟾过来陪自己先睡。宝蟾答应得迟了些,金桂便冷笑道:“前些时是我不好,怠慢了姑娘,姑娘如今一个通房的名分还没挣上,倒拿出奶奶的款儿来了,必是图安逸,怕夜里劳动伏侍,如今姑爷的心在不在你身上还两说呢,姑娘既这么嫌我,买包药儿毒死我是正经,怕不是扶正的命。”宝蟾无奈,只得抱了铺盖来。金桂命他在地下铺睡,刚睡下,便叫倒茶,一时又叫捶腿,如是一夜 七八次,总不使其安逸稳卧片时。

过了三四日,把个宝蟾累得面黄唇白,神情委顿,虽寻隙找孙绍祖诉苦抹泪,奈孙绍祖是吃过即忘的人,一心只记挂着金桂许下的标致丫鬟,反呵斥宝蟾道,“服侍奶奶原是奴婢本分,整日挑三唆四”,宝蟾越发气苦,时有怨言。至晚间,金桂叫厨房整治了一桌佳肴,一道烧羊肉,一碗鱼饼,一盘清炖鸭舌,又是一盆甜酱大蟹,又唤宝蟾把太太送的好酒拿来。

宝蟾执一把如意云纹银壶,替金桂斟满酒,金桂且不饮,因皱眉道,“你越大越粗心了,这样的天儿,还上冷酒”,宝蟾陪笑道,“姑娘若是不喜,温一下再喝。”便转身备滚水温酒。金桂趁他转背,掏出一个小纸包儿,往面前酒杯只一撒。宝蟾温好酒,道“姑娘面前的残酒泼了罢,我再倒来”。金桂道,“你今儿倒勤谨,这杯酒赏你喝了罢”。原来金桂酒量甚好,较之孙绍祖不遑多让,故此用的是大钟 。宝蟾道,“姑娘海量,我们是不敢的”。金桂呵斥道:“整日蝎蝎螫螫养汉老婆似的,必是嫌脏不喝”。宝蟾忙道,“姑娘多心了,实是我酒量浅,怕冲撞了姑娘”。

房中原只他主仆二人拌嘴,小舍儿进来报说姑爷来了,替孙绍祖挑起青缎软帘。孙绍祖见金桂艳妆丽服,姿态风流,便笑道,“太太的酒自是好的,奶奶赏我吃了这一钟罢”,端起来便一仰脖,金桂抢之不及,面上变色。孙绍祖还嚷着要另拿大杯灌来,宝蟾答应,“姑爷先坐着,我去拿前儿的大杯来。”说着一径取来,替他斟满,孙绍祖方举杯欲饮,突然大叫一声,“肚子好疼”,杯子直掉在地上砸个稀烂。金桂宝蟾都慌了,一迭声问怎地来。孙绍祖道,“腹中疼痛,莫不是酒里有蹊跷。””金桂怀着鬼胎,扬声骂道,“必是宝蟾这没良心的下流种子,见我这些时薄待了他,怀恨在心,在酒里下了药。”便嚷着让人捆了宝蟾,又要去请医生,一面又扶孙绍祖躺下。

当下家中乱作一团,金桂原想着先药死宝蟾,别人只当是宝蟾因金桂苛待他,真个买药欲毒死金桂,却因金桂不喝冷酒赏他喝,倒害死自己。出了这口恶气,再摆布孙绍祖,徐图后计。自以为天衣无缝,没想到孙绍祖倒抢先喝了,心里一时没个主意。那孙绍祖听金桂絮絮叨叨,心里虽有七分信了,却喝骂金桂,“你们两个不卯,倒拿着我做人,赶明儿杀了宝蟾,休了你回娘家,大家干净。”

那金桂听了,早一股无明业火冒上来,他自为只有他休男人,没有男人休他的,气得抬脚欲走,便冷笑着骂道:‘正经挺你的尸罢,能活到明儿还未可知呢。’孙绍祖听到金桂咒自己死,气得从床上坐起来,不分青红皂白,探身将床边花梨木墩子,往金桂头上只一砸。金桂应声倒下,后脑勺鲜血直流,左边太阳又刚好碰着桌角,原来孙绍祖腹内疼痛,没个分寸,这一下倒用了十二分的力,眼见得金桂是活不成了。孙绍祖方要骂金桂作死妆样,怎奈肚子一阵痛过一阵,惨嚎一声,大限已至。

众人闻声而至,医生却也赶到,见他夫妻两个倒死了一对,孙绍祖满面黑血,金桂头脑磕损,均大吃一惊,只得差人去夏家报信。那夏太太痛失独女,带着一群婆子小厮号天哭地赶来,却也无可奈何,将宝蟾打了个臭死捆送官府不题。





————————————————————————

说明:此为旧作!发到知乎,爽文图个乐子呗。

编辑于 2021-12-31 15:07
​赞同 679​
​57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君山
君山​
369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一开始也脑补过夏金桂和孙绍祖,河东狮对中山狼的火星撞地球。不过仔细想想,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这个故事和红楼梦里其他的夫妻的故事高度相似。

孙绍祖在红楼梦里给人的观感是一种纯粹的恶,然而我们没有看到这个人物的立体。关于孙绍祖的一切,仅仅是虐待迎春。而红楼梦里其他人物,或多或少都描写了可爱的一面。贾琏不愿意为了给父亲弄几把古扇子,害人坑家败业,为此还挨了打。薛蟠对柳湘莲救命一事,不仅立即忘了旧怨,还真心实意掏心掏肺待对方。然而孙绍祖在虐待迎春之外的生活完全没写,也许他也有对自己兄弟讲义气的时候。所以要公平地比较,就得忘记这些多面细节,只看对妻妾,孙绍祖的行为,比红楼梦里其他我们熟悉的男子更恶劣吗?

“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略劝过两三次,便骂我是‘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又说老爷曾收着他五千银子,不该使了他的。如今他来要了两三次不得,他便指着我的脸说道:‘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买给我的。好不好,打一顿撵在下房里睡去。当日有你爷爷在时,希图上我们的富贵,赶着相与的。论理我和你父亲是一辈,如今强压我的头,卖了一辈。又不该作了这门亲,倒没的叫人看着赶势利似的。’”
对比一下红楼梦里出场较多的几位爷儿。

贾政 相对而言品格端方。

贾珍贾蓉,公公扒灰,父子聚麀。贾蓉妻子秦可卿郁郁而终,贾珍妻子尤氏,被迫容忍丈夫和儿媳妇的奸情,容忍丈夫和继子把自己的两个妹妹当粉头取乐(尤二姐、尤三姐虽与尤氏没有血缘关系,法理上依然是妹妹,这种行为依然是赤裸裸地轻贱妻子,欺辱妻族)

贾珠 早亡不论

贾宝玉/贾环/贾兰 未婚不论

重点来了,迎春的亲哥哥贾琏与亲爹贾赦。

公平起见,去掉电视剧琏二爷那张帅气的脸的加成,去掉上帝视角中看到的琏二爷善良的一面,只比对男女关系中的淫行和暴力,贾琏和孙绍祖有什么区别呢?

贾琏符不符合“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

不完全统计,贾琏除通奸鲍二家的媳妇,晴雯嫂子多姑娘外,在女儿出水痘,王熙凤照顾女儿期间有不知名偷情对象。

次日早起,凤姐往上屋去后,平儿收拾贾琏在外的衣服铺盖,不承望枕套中抖出一绺青丝来。
贾琏惦记父亲妾婢,有眉来眼去。

况素习以来因贾赦姬妾丫鬟最多,贾琏每怀不轨之心,只未敢下手。如这秋桐辈等人,皆是恨老爷年迈昏愦,贪多嚼不烂,没的留下这些人作什么,因此除了几个知礼有耻的,余者或有与二门上小幺儿们嘲戏的。甚至于与贾琏眉来眼去相偷期的,只惧贾赦之威,未曾到手。这秋桐便和贾琏有旧,从未来过一次。
对宁国府小姨子尤二姐,国孝家孝、停妻再娶、无媒苟合、始乱终弃占全了。

孙绍祖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只怕也是一种修辞上的夸张,必不至于丫头媳妇中抬轿拉船的苦力都算上,非得去淫遍。孙绍祖的淫行为和迎春的亲哥哥贾琏又有什么区别呢?迎春“略劝了劝”,孙绍祖骂迎春“醋汁子拧出来的老婆”,王熙凤与贾琏对骂得有来有回,贾琏与通奸对象说老婆是“夜叉”,孙绍祖对迎春的“打一顿撵到下房去”的威胁,非要论,贾琏甚至更甚,孙绍祖还停留在口头上,贾琏是真的在王熙凤生日当天与下人媳妇通奸,商量治死王熙凤,并在撞破后恼羞成怒,持剑追砍王熙凤了。

贾琏气的墙上拔出剑来,说道:“不用寻死,我也急了,一齐杀了,我偿了命,大家干净。”正闹的不开交,只见尤氏等一群人来了,说:“这是怎么说,才好好的,就闹起来。”贾琏见了人,越发“倚酒三分醉”,逞起威风来,故意要杀凤姐儿。凤姐儿见人来了,便不似先前那般泼了,丢下众人,便哭着往贾母那边跑。
贾赦,惦记母婢鸳鸯,强娶不成八百两银子买嫣红。邢夫人不仅不曾如迎春那样“略劝过几次”,反而主动帮着丈夫讨要鸳鸯,她是甘心帮着丈夫讨要母婢,还是知道如果劝了,同样没有好果子吃呢?

迎春的遭遇,不是独一份的,她的亲哥哥贾琏,亲父亲贾赦,细细品来并不见得就好于孙绍祖了,她的继母邢夫人“贤惠”得帮着丈夫讨母婢,她的嫂子王熙凤以精明强干,不是一样落得“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吗?迎春的悲剧命运来的迅疾,因为她面临一个即将倾塌的家族,她于孙绍祖是一个急于撇清的负资产,王熙凤是青春美貌,且身后王家赫赫扬扬,且本来手段狠辣,性格活泼,她的失势是缓的,慢的,一点点的……

再说夏金桂,夏金桂的丈夫薛蟠,不正是一个被辖制住的版本的孙绍祖吗?薛蟠,男女通吃,曾经在学堂找娈童,曾经误认柳湘莲是优伶,意图狎昵,嫖妓,出过场的就有锦香院的妓女云儿,曾为香菱打死人命,复一年半载就把香菱看的“马棚风”一般。娶了夏金桂后,更变本加厉作贱香菱,乃至持门栓追打香菱。

薛蟠好容易圈哄的要上手,却被香菱打散,不免一腔兴头变作了一腔恶怒,都在香菱身上,不容分说,赶出来啐了两口,骂道:“死娼妇,你这会子作什么来撞尸游魂!”香菱料事不好,三步两步早已跑了。薛蟠再来找宝蟾,已无踪迹了,于是恨的只骂香菱。至晚饭后,已吃得醺醺然,洗澡时不防水略热了些,烫了脚,便说香菱有意害他,赤条精光赶着香菱踢打了两下。香菱虽未受过这气苦,既到此时,也说不得了,只好自悲自怨,各自走开。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香菱:“不识抬举!再不去便要打了!”香菱无奈,只得抱了铺盖来。
薛蟠更被这一席话激怒,顺手抓起一根门闩来,一径抢步找着香菱,不容分说便劈头劈面打起来,一口咬定是香菱所施。
细论起来,薛蟠纳香菱为妾,并不是简单地收房而已,薛家也曾正经摆酒请客地费事,明堂正道,给足了面子,香菱岂非正是一个低配版本的迎春?夏金桂纵可恶,她忌惮香菱未尝不是有一定道理。香菱作为一个比主母先进门,摆酒请客风风光光进门的才貌双全的爱妾,夏金桂作为一个巨富而无子的绝户孤女,二人同样美貌,同样知书识字,夏金桂感到威胁是非常现实的。

我不怕人笑话!你的小老婆治我害我,我倒怕人笑话了!再不然,留下他,就卖了我。谁还不知道你薛家有钱,行动拿钱垫人,又有好亲戚挟制着别人。你不趁早施为,还等什么?嫌我不好,谁叫你们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们家作什么去了!这会子人也来了,金的银的也赔了,略有个眼睛鼻子的也霸占去了,该挤发我了!
夏金桂捏造香菱使巫蛊要治死自己,想除香菱。然而这些话虽说是她撒泼,却不全是无稽之谈。夏金桂放在明面上的牌确实如此,夏家有钱却无子,她是孤女也是识文断字的美女,摆在外界的条件并不让十二钗,薛家确实有好亲戚辖制着别人(贾、王),夏家寡母孤女连顶门立户的人都没有,夏家陪送了金银确实应当不少,不然她不会这么有底气闹。如果夏金桂生来是温柔懦弱的性格,薛蟠一旦新鲜劲过去,看他对香菱就知道了。买来的香菱是一个无所倚仗可以任意欺凌的对象、贾府大厦将倾时的迎春也是,其实一个无父无兄的夏金桂也就是纸糊的门庭。假如夏金桂温柔懦弱、原配死掉侵吞嫁妆的故事不新鲜,古今中外一大把。虽说婆婆良善,婆婆良善恰恰意味着不管事,薛姨妈在夏金桂闹翻天的情况下,气头上却要卖香菱。如果香菱和夏金桂的品性和手段掉个个,真是香菱或者宝蝉或者其他爱妾辖制住薛蟠,待薛蟠冷了夏金桂,爱妾再怀个孕,言语上激几句,夏金桂未曾受过这种气苦,气病了,气郁郁而终了,薛姨妈也就是骂骂儿子,对亲家太太哭一哭“这么好的媳妇,谁知竟去了,只怪我们没福。”夏家的女儿也是薄命司上的人,与迎春一般无二。

作者点出夏金桂胸中丘壑颇步熙凤后尘,其实夏金桂挺像一个家世低配,本人降智后的王熙凤的,王熙凤刚刚嫁过来时,也解决了贾琏原来的通房丫鬟。只是这段情节一笔带过,容易被遗漏

二爷原有两个,谁知他来了没半年,都寻出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别人虽不好说,自己脸上过不去,所以强逼着平姑娘作了房里人。
王熙凤是立体人物,作者有大量篇幅描写了她可爱的一面,而夏金桂没有,香菱是读者寄托了感情的美好人物,贾琏原来的侍妾没有,不带个人感情地看,这两个故事相似度99.99%。如果在夏金桂成功了,薛姨妈气头上真叫了人牙子来,香菱真的被发卖了,不正是王熙凤故事的开端吗?夏金桂打发了香菱,把自己的丫鬟宝蝉给了薛蟠。

孙绍祖和夏金桂各自充当了恶的化身,这两个人在书中出场,是集中展示恶毒的一面。可是我们仔细想想香菱、薛蟠、夏金桂、孙绍祖、迎春、贾琏、王熙凤这些人的行为和境遇,细思来,作者早已经把孙绍祖撞上夏金桂的故事,拆成几个故事写出来了。

概括地说,夏金桂是开头,贾迎春是结尾,而王熙凤是从开局到结尾的全过程,只是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中间。

编辑于 2022-01-05 13:21
​赞同 369​
​17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logo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来智谱清言“AI搜索”一下吧!
智谱清言GLMs智能体的高级联网功能,不仅可以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还能快速准确回答问题,无需自主分辨信息,智谱清言直接给出答案~查看详情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175 人赞同了该回答
看到楼上一个把迎春换做其他女孩子的,仔细想了下,我觉得把晴雯嫂子多姑娘配给他最好了。

一个喜欢玩女人。但凡平头正脸的都要沾手。

一个喜欢玩男人。宁荣两府但凡长得好的都让她睡了遍。

天生一对,地造一双!

这样谁也不打谁了。

多姑娘的本事不是开玩笑的呢。

保管孙绍祖见了她打不下去手哇。

不想荣国府内有一个极不成器破烂酒头厨子,名叫多官,人见他懦弱无能,都唤他作“多浑虫”。因他自小父母替他在外娶了一个媳妇,今年方二十来往年纪,生得有几分人才,见者无不羡爱。


他生性轻浮,最喜拈花惹草,多浑虫又不理论,只是有酒有肉有钱,便诸事不管了,所以荣宁二府之人都得入手。因这个媳妇美貌异常,轻浮无比,众人都呼他作“多姑娘儿”。

如今贾琏在外熬煎,往日也曾见过这媳妇,失过魂魄,只是内惧娇妻,外惧娈宠,不曾下得手。

那多姑娘儿也曾有意于贾琏,只恨没空。

今闻贾琏挪在外书房来,他便没事也要走两趟去招惹。

惹的贾琏似饥鼠一般,少不得和心腹的小厮们计议,合同遮掩谋求,多以金帛相许。

小厮们焉有不允之理,况都和这媳妇是好友,一说便成。

是夜二鼓人定,多浑虫醉昏在炕,贾琏便溜了来相会。

进门一见其态,早已魄飞魂散,也不用情谈款叙,便宽衣动作起来。

谁知这媳妇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身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绵上,更兼淫态浪言,压倒娼妓,诸男子至此岂有惜命者哉。那贾琏恨不得连身子化在他身上。那媳妇故作浪语,在下说道:“你家女儿出花儿,供着娘娘,你也该忌两日,倒为我脏了身子。快离了我这里罢。”贾琏一面大动,一面喘吁吁答道:“你就是娘娘!我那里管什么娘娘!”那媳妇越浪,贾琏越丑态毕露。一时事毕,两个又海誓山盟,难分难舍,此后遂成相契。

这两人若成一对,就成小黄书了,这画面太羞人了不敢看哈哈。

孙:今天有客来,你好好准备一下,别整天的到处浪!

多:那个客人啊?长得好不好?

孙:你过门这么久了,还是这种态度!老子天天管你吃,管你喝,你还不知足。

多:你长得这德行还到处睡丫头呢,你管得着我吗你?

孙:你只不过是你丈夫拿来给我还债的,有什么可横的!

多:我横了吗?横了吗?哼哼哼~~~

孙:反了你了,敢和为拂这么说话!

多:我就这么说,不然你赶紧离了我这里罢!

孙大怒,抬手想打多姑娘一巴掌,刚挨身,多姑娘便觉遍身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绵上……

多:怎么还不走?

孙:……好你个浪妇,看爷不治治你!

多:……还要请客吗?请他进来罢!

孙:……不请了!

编辑于 2015-06-22 12:41
​赞同 175​
​13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70 人赞同了该回答
要想和孙过得好,女人的性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女人的男性家属的实力。迎春之所以是这个结局孙太残暴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贾赦不是那么混蛋,贾琏不是那么软弱,贾家不是已经败落,孙再残暴也不敢太放肆,毕竟公主不为孝道在先郭暧那小子才敢醉打金枝,而且他爹是郭子仪啊,他要换个爹试试。

那夏金桂家是什么背景呢?皇商而已,即便贾家已经败落,他们之间还是差了几个档次。所以她去孙家,一样也是被作贱的命。为什么夏在薛家那么猛呢,因为薛家也就是个皇商,薛蟠他爹挂了,他自己那样一付德行。

那个时候的女性自己不管你多强,都只是男人的附庸,武则天必经几千年就那一个。

发布于 2015-02-25 18:46
​赞同 70​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30 人赞同了该回答
夏金桂要是敢那样闹,早让孙绍祖打没气儿了~

发布于 2015-06-20 11:15
​赞同 30​
​1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钟鑫
钟鑫
人这一辈子,最难得的是自己成全自己
24 人赞同了该回答
题主要是真想看中山狼下场变个样儿的话,我推荐凤哥儿。王家有个九省都检点的王子腾,孙绍祖够瞧了。只是委屈了我的凤哥儿了,╮(╯▽╰)╭

发布于 2015-02-25 20:42
​赞同 24​
​8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纳兰朗月
纳兰朗月
主业挖坟,副业填坑。女权主义者/反抄袭/佩粉/撩妹狂魔/兵团线好一生推
24 人赞同了该回答
要么中山狼毁了桂花树,要么桂花树杀了中山狼带着家产再醮。

不知道哪个结局更合理。

但我希望是第二个。

发布于 2015-03-02 23:46
​赞同 24​
​7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9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发布于 2015-02-25 09:15
​赞同 19​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瘦到腰围一尺八
瘦到腰围一尺八
穿依畅塑身衣塑形中!老天呀,快快让我的腰围瘦回一尺八!
7 人赞同了该回答
脂砚斋开过这个脑洞!
评语原话:试看桂花夏家,指择孙家,何等可羡可乐!


下面是该句的脂批全文:

凡迎春之文,皆从宝玉眼中写出。

前“悔娶河东狮”是实写,“误嫁中山狼”出迎春口中,可为虚写。

以虚虚实实,变幻体格,各尽其法。

此文一为择婿者说法,一为择妻者说法。

择婿者必以得人物轩昂,家道丰厚,荫袭公子为快。

择妻者必以得容貌艳丽,妆奁富厚,子女盈门为快。

殊不知“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试看桂花夏家,指择孙家,何等可羡可乐,卒至迎春含悲、薛蟠贻恨,可慨也夫。

编辑于 2022-02-07 10:27
​赞同 7​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可以参考下《冰与火之歌》里的劳勃和瑟曦这对夫妇,标准的孙绍祖+夏金桂模式

发布于 2019-09-29 08:51
​赞同 5​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知乎用户SkSiHR
知乎用户SkSiHR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能吧,毕竟夏家财大气粗,不像贾家已经内里虚空,虚有其表,孙绍祖还有用得着她的地方,应该不会做太绝。

夏金桂也不像迎春一样性子软弱,她要撒起泼也够孙绍祖喝一壶的,毕竟是连呆霸王都辖制住了的人。

夏家也不会跟贾赦一样,用孙家的银子,然后放个姑娘在人家那不闻不问了,好像就是拿迎春抵债似的,这种情况孙家不太可能对迎春好。

以前的婚姻姑娘在婆家受不受气,有时候跟娘家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这边有一家梁山移民,都到现代了,还是老一套,姑娘给了他家,娘家必须全家围着他转,给他好处他才能对姑娘好,不然就给姑娘气受。他自己的姐嫁出去也从来不帮家里一点,全家哄着姐夫怕姐夫给姐姐气受。

编辑于 2022-01-17 15: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4 20: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珠为何必须死?看懂贾宝玉含玉而生的秘密,就明白原因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红楼梦》开篇,贾珠已经死了。

作为荣国府长孙,贾政嫡长子。贾珠的地位虽然比不得嫡长孙贾琏,对贾政这二房却是至关重要。




尤其是李纨贾兰母子,没了丈夫和父亲,身为世袭家族的嫡长,便瞬间失去了继承顺序和偌大家业。

未来荣国府第四代当家人,必然要由第四代继承。

贾珠一死,贾政的继承人便成了贾宝玉,其后还有贾环。哪怕都没有,只要还有第四代的贾琏、贾琮,都轮不到第五代的贾兰。

这也是李纨心如枯槁,一心教养儿子读书的原因。除了科举仕途一条路,他们母子在荣国府除了每年的固定收益,将没有任何保障。

就算贾政日后死了,贾兰能够代替父亲和两个叔叔均分祖父的“私产”,与整个敕造荣国府比较,也只是九牛一毛。




何况贾政有什么私产?到后来王夫人连给贾母准备寿礼的三百两银子都没有,能分给贾兰什么?

可见贾珠的死影响之大。而他若不死,贾宝玉便不可能取得那般瞩目的宠爱和重要地位。

别看他有“含玉而生”的祥瑞,但次子就是次子,远不如嫡长子的地位。

可贾珠一死,贾宝玉便获得继承权,次子上位,不就是贾政取代贾赦当家荣国府类似么?

而这种情况在《红楼梦》里,其实是“主流”。

就以荣国府为例。按说长子贾赦作为贾代善的继承人,就应该像贾代善当初继承荣国公一样,全面继承爵位和荣国府。

可谁想贾代善死后,竟然是贾赦袭爵,住到荣国府间避出的一座独门独户的大院里另过,而原本没有继承权的次子贾政当了家。

要知道荣国府可是荣国公的爵产,当家人更是爵位继承人的专属,不存在贾家私下分配和安排的情况。

皇帝不同意,贾政如何敢当家荣国府,还鸠占鹊巢由二房传承下去?




荣国府第三代,贾赦袭爵,贾政当家。第四代明显是贾琏袭爵,贾宝玉当家,这种格局肯定要取得皇帝允许才有可能。

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代善死后上遗本,皇帝插手贾府继承,让贾赦袭爵,给贾政赐官,就知道荣国府两房分治由此开始。

贾赦字恩侯,表明他因犯错失去继承权,父亲死前不忍,上遗本为他争取皇帝开恩赦免继承爵位。

贾政字存周,便是周文王长子伯邑考自认德行不如弟弟武王而让贤的典故。对应贾政的合法继承权,证实二房将与长房共享荣国公世袭。

贾政获得荣国府当家人继承后,他的第一继承人是贾珠,贾珠死后是贾宝玉,然后是贾环。

贾兰虽是嫡长孙,但第五代不能继承第四代。除非长房贾琏和贾琮都同意让位给第五代,才会像贾敬放弃宁国公世袭二等爵继承,由贾珍继承宁国公世袭三等爵一样,贾兰等第五代继承荣国公世袭三等爵和第五代当家人。

扯远了。贾珠的死,给了贾宝玉次子上位的机会。




好巧不巧,宁国府那边,贾代化嫡长子贾敷的死,也给了次子贾敬上位当家的机会。

再往大了说,当初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皇帝登基太上皇退位,分明借鉴了“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皇帝同样是“次子”上位。

再往前数,宁荣二公辅佐先帝打天下夺得皇位的故事,分明就是朱棣靖难之役的故事。先帝同样是次子夺了嫡长的位置。

所以,老嬷嬷说秦可卿“哪有叔叔睡侄儿床的道理”,便有讽刺“叔叔得位不正”的意思。

至于贾家在南京有宁荣二府,在北京也有宁荣二府,就更是朱棣迁都北京后的局面。何况贾家还被派监造海舫,更是郑和下西洋的伏笔,就不提了。

《红楼梦》里的问题,便是“二房上位”得位不正的纠缠。

那焦大之所以看不上贾敬、贾珍和贾蓉,就因为他们祖孙不但“败家”更是次子,甚至还像嘉靖、隆庆、万历祖孙一样,是小宗入大宗过继宁国府的。

荣国府这边,别看贾政当家安之若素。但从王夫人突然变成“木头人”韬光养晦,再到贾宝玉被“含玉而生”,都充满了二房上位的争议。

贾宝玉“含玉而生”解决了贾政二房“受命于天”的问题,也给自己增加了真命天子的光环。




事实若是结合薛宝钗的金锁和冷香丸就知道,肯定是王家炮制的结果。

不排除当初贾赦差点失去继承权,贾政上位背后有王家的阴谋。这不又是一出“玄武门之变”么?

而贾珠之所以必死,就在于玄武门之变不能一再重演。贾宝玉含玉而生,就必然有人要扶持他与哥哥争权。

比如,赵姨娘就为了贾环当家,不惜谋害贾宝玉。

贾宝玉被“含玉而生”的另一个影响,便是他似乎更有资格当家,才导致贾珠不那么重要。应了王夫人的话,打死一个还有一个。

从贾宝玉被打后,李纨触景生情嚎啕大哭来看,贾珠也极有可能是被父亲责罚引发并发症而死。

具体为何就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1-23 19:44・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4 23: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毕自严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毕自严[一作岩](1569年-1638年) ,字景会(一作景曾),淄川人(今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西铺村)。天启、崇祯年间任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财政。在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毕自严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明朝财政近10年,功在社稷。他留下许多奏章,是研究明代经济史的宝贵史料。毕自严万历二十年弱冠时进士及第,授松江推官。他年少有大才,尤善于综理复杂的经济事务。先后任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淮徐道参议、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议、陕西右布政使,泰昌元年升为太仆寺卿,跻身九卿之列。

(概述图片来源:淄博毕自严纪念馆陈列《毕自严画像》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毕自严

国籍
中国

民族


出生日期
1569年


逝世日期
1638年

职业
政治家、理财家

出生地
淄川西铺村

代表作品
《石隐园藏稿》

目录
1人物简介
2人物大事年表
3明史记载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毕自严(1569~1638年),字景曾,号白阳,明末大臣,王村镇西铺村人。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中举,1592年中进士。历任松江推官、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政、榆林西路按察使、右布政使。1620年(泰昌元年),升为太仆寺卿。后任右佥都御史兼天津巡抚,与登莱巡抚袁可立互为犄角,专饬海防,修战船、治兵器、建水军,曾镇压河北、山东的白莲教起义。1628年(明崇祯元年)任户部尚书时,军事频繁,国库空虚,他提出节支建议24项,并到九个边疆督扶镇所清查兵马数,堵塞漏洞。因功被晋封为太子太保,后举为吏部尚书,但未就任。1632年(明崇祯五年)秋,刑部按惯例特请皇帝下诏,任毕自严为主笔。他以公正仁义为准,执法不徇私。总理太监张彝宪受宰相温体仁之命事事与毕为难,他连写十几份辞呈,均未获准。后被免职回乡,一年后官复原职。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去世。著有《石隐园诗文藏稿》8卷、《抚津督饷抚留宪留计共疏草》19卷、《度支奏议堂稿》20卷及其他著述98卷,均刻印流传于世。还有《选定古文尚友编》100卷、《古今四时绝名》100卷。

毕自严画像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大事年表
天启元年(1621年)

清兵打下辽阳,关内告急。朝廷令毕自严担任天津巡抚,整备海防。熊廷弼经略辽东,建"三方布置"之策,天津为其中重要一方,毕自严兼领京东防卫,与登莱巡抚袁可立策应,互成犄角之势。他用戚继光遗法,设置水军,修造战舰,沿海设置炮台,亲自主持水军练习陆战,使天津武备大大增强,成为辽东前线的可靠后方、北京坚固的屏障。不久,天津督饷侍郎出缺,朝廷进毕自严右都御史、户部左侍郎,催督辽饷并兼领天津巡抚,直到天启五年。这几年,毕自严保证辽饷供应,守卫京师大门,做出了巨大贡献。

天启五年(1625年)

毕自严调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次年改任户部尚书。他为人公正廉直,识大体、顾大局。天启年间,正是魏忠贤专权乱政的时候,东林党人受打击,朝中党派之争一直没有停止。毕自严和袁可立思想很接近,都深为国家前途担忧,在党争之中,共取中立态度,但思想倾向东林党,魏忠贤很是恨他。天启六年,毕自严刚做户部尚书,魏忠贤提出卖掉南太仆寺牧马草场,以助宫内三殿修饰工程。如果草场卖掉,南太仆寺养马将被迫停止,直接影响军马和役马的供应,毕自严坚决不同意。魏忠贤借皇帝之口将毕自严大骂一顿,草场照样卖掉,毕自严愤而称病返里。这时远在北京的兵部左侍郎袁可立被廷推为南京户部尚书接替毕自严,又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也因为其公开反对魏忠贤被迫致仕归里。

崇祯元年(1628年)

魏忠贤集团被清除,毕自严被召拜户部尚书。毕自严平生所长在于理财,他在户部尚书任上殚心竭虑、兴利除弊、多有建树。崇祯前期的财政稍有好转,不能不说是毕自严呕心沥血的结果。

毕自严到任时,明朝国库早被魏忠贤侵吞挥霍一空,国家每年赤字达130余万两白银。财政崩溃,政府只得向人民大肆苛敛。三饷加派使人民困苦到了极点。毕自严从抓节源开流着手,首先提出裁汰冗兵、兴复屯田,地方官吏以经济发展速度来考核。毕的建议得到崇祯皇帝的称赞。其后,他广泛征求朝廷老臣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12条解决财政困难的措施。包括增加盐引,令商人运粟实边,裁汰冗兵冗役,检查军饷虚冒,开发京东水田,清查天下隐田,兴办军屯等项,皆得允行。为了杜绝地方官侵吞赋税银两,他亲自主持编订了赋役清册,颁行天下,严格监督审核,使贪污现象受到控制。原来的官屯地亩因年代久远皆被势家豪族侵占,赋税收不上来,毕自严不畏困难,亲自主持核查清丈了官屯地亩,明令按亩起科,增加了收入。在他的精心谋划下,冗兵冗费减下来了,虚报冒领、贪污侵吞大大减少,国家赋税收入增加了,明代财政出现了复苏的迹象,毕自严因此深得崇祯皇帝倚任。

崇祯二年冬(1629年)

清兵入关,包围了京师。天下勤王兵马40万云集京师四周,粮草军饷供应成了严重的问题。毕自严连续月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昼夜不停地手批口答处理后勤供应事务。在他的精心筹划下,粮饷供应及时,为挫败清军围城立了大功。清兵退走后,毕自严累得头脸肿得像斗一样大,口吐鲜血不止。崇祯帝非常感动,晋升他为太子太保。然而,随着明王朝内忧外患日益加重,明朝财政状况也不可逆转地日益恶化。毕自严虽竭尽全力也难挽狂澜。崇祯四年,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增天下田赋,在旧增520万两之外,再增新饷165万,崇祯帝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予以批准。又把全国百姓往死亡线上推了一步。在这种情况下,毕自严条上10事,提出补救措施,请崇祯注意百姓已到了家家悬釜的境地,请酌减天下赋税,以使小民有升斗之蓄。当然,他的意见崇祯皇帝无法接受。

崇祯六年(1633年)

毕自严因为袒护离任时没有完成税收任务的青浦知县郑友元而被弹劾。崇祯帝很是恼怒,问毕自严怎么回事。毕自严回说郑友元离任时已完成了七成。崇祯皇帝不信,派人查帐,结果发现一两未交,遂将毕自严逮下牢狱。经朝中大臣多方论救,半年后始出狱罢官。崇祯八年,恢复故职,致仕。崇祯十一年(1638年),毕自严殁于淄川。

毕自严一生为官清正干练,颇具经济之才,为明代后期大臣中的佼佼者,当时就有"干才"之誉。他死后留下许多著作,较为重要的有《石隐园藏稿》八卷、《留计疏草》、《督饷奏稿》、《四库总目》等,保留了大量珍贵史料,是研究明代经济史、制度史的必读资料。

折叠编辑本段明史记载
毕自严,字景曾,淄川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松江推官。年少有才干,征授刑部主事。历工部员外郎中,迁淮徐道参议。内艰阕,分守冀宁。改河东副使,引疾去。起洮岷兵备参政。以按察使徙治榆林西路,进右布政使。泰昌时,召为太仆卿。

天启元年四月,辽阳覆。廷议设天津巡抚,专饬海防,改自严右佥都御史以往。置水军,缮战舰,备戎器。及熊廷弼建三方布置策,天津居其一,增设镇海诸营,用戚继光遗法,水军先习陆战,军由是可用。魏忠贤令锦衣千户刘侨逮天津废将,自严以无驾帖疏论之,报闻。四方所募兵日逃亡,用自严言,摄其亲属补伍。兵部主事来斯行有武略,自严请为监军。山东白莲妖贼起,令斯行率五千人往,功多。

初,万历四十六年,辽左用兵,议行登、莱海运。明年二月,特设户部侍郎一人,兼右佥都御史,出督辽饷,语详《李长庚传》。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又议讨朝鲜,自严言不可遽讨,当俟请贡输诚,东征效力,徐许其封耳。京师数地震,因言内批宜慎,恩泽宜节,人才宜惜,内操宜罢,语甚切直。自严在事数年,综核撙节,公私赖之。

五年,以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明年正月,就改户部尚书。忠贤议鬻南太仆牧马草场,助殿工。自严持不可,遂引疾归。

崇祯元年,召拜户部尚书。自严以度支大绌,请核逋赋,督屯田,严考成,汰冗卒,停蓟、密、昌、永四镇新增盐菜银二十二万,俱报可。二年三月,疏言:"诸边年例,自辽饷外,为银三百二十七万八千有奇。今蓟、密诸镇节省三十三万,尚应二百九十四万八千。统计京边岁入之数,田赋百六十九万二千,盐课百一十万三千,关税十六万一千,杂税十万三千,事例约二十万,凡三百二十六万五千有奇。而逋负相沿,所入不满二百万,即尽充边饷,尚无赢余。乃京支杂项八十四万,辽东提塘三十余万,蓟、辽抚赏十四万,辽东旧饷改新饷二十万,出浮于入,已一百十三万六千。况内供召买,宣、大抚赏,及一切不时之需,又有出常额外者。乞敕下廷臣,各陈所见。"于是廷臣争效计画。自严择其可者,先列上十二事,曰增盐引,议鼓铸,括杂税,核隐田,税寺产,核牙行,停修仓廒,止葺公署,南马协济,崇文铺税,京运拨兑,板木折价。已,复列上十二事,曰增关税,捐公费,鬻生祠,酌市税,汰冗役,核虚冒,加抵赎,班军折银,吏胥纳班,河滨滩荡,京东水田,殿工冠带。帝悉允行。

诏辑《赋役全书》。自严言:"《全书》之作,自行一条鞭始,距今已四十五年。有一事而此多彼少者,其弊为混派;有司听奸吏暗洒瓜分,其弊为花派。当大为申饬。"因条八式以献。帝即命颁之天下。

给事中汪始亨极论盗屯损饷之弊。自严言:"相沿已久,难于核实。请无论军种民种,一照民田起科。"帝是其议。先是,忠贤乱政,边饷多缺,自严给发如期。又疏言:"最耗财者无如客饷。诸镇年例合三百二十七万,而客饷居三之一,宜大裁省。其次则有抚赏、召买、修筑诸费,皆不可不节。"帝褒纳之。其冬,京师被兵,帝忧劳国事,旨中夜数发。自严奏答无滞,不敢安寝,头目臃肿,事幸无乏。明年夏,以六罪自劾,乞罢,优旨慰留。先以考满加太子少保,叙遵、永克复功,再进太子太保。

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增天下田赋,自严不能止。于是旧增五百二十万之外,更增百六十五万有奇,天下益耗矣。已,陈时务十事,意主利民,帝悉采纳。又以兵饷日增,屡请清核,而兵部及督抚率为寝阁。复乞汰内地无用之兵,帝即令严饬,然不能尽行也。

御史余应桂劾自严殿试读卷,首荐陈于泰,乃辅臣周延儒姻娅。自严引疾乞休,疏四上,不允。时有诏,县令将行取者,户部先核其钱谷。华亭知县郑友元已入为御史,先任青浦,逋金花银二千九百。帝以诘户部,自严言友元已输十之七贮太仓。帝令主库者核实,无有,帝怒责自严。自严饰词辨,帝益怒,遂下自严狱,遣使逮友元。御史李若谠疏救,不纳。逾月,给事中吴甘来复抗疏论救,帝乃释之。八年五月,叙四川平贼功,复官,致仕。又三年卒,赐恤如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4 23: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毕际有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毕际有(1623-1693),字载积,号存吾,生于明天启三年(1623)。他是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的仲子,其长兄名际壮,早逝;三弟名际孚,没有入仕。清顺治二年(1645),毕际有考中拔贡,顺治十三年(1656)任山西稷山知县。稷山位于汾水河畔,因河水侵蚀,实际地亩少于粮赋之数。毕际有到任之后,据实上报请减免空头粮赋,并形成条文固定下来。又置二薄,将本县各业之人分别造册,由县衙统计备案;对无固定职业者以法约束其从事正当职业。

基本信息
本名
毕际有

字号
字载积,号存吾


出生时间
1623年

去世时间
1693年

目录
1人物生平
2人物轶事
3史文记载
4毕氏藏书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毕际有,生于明天启三年(1623)。他是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的仲子,其长兄名际壮,早逝;三弟名际孚,没有入仕。清顺治二年(1645),毕际有考中拔贡,顺治十三年(1656)任山西稷山知县。稷山位于汾水河畔,因河水侵蚀,实际地亩少于粮赋之数。毕际有到任之后,据实上报请减免空头粮赋,并形成条文固定下来。又置二薄,将本县各业之人分别造册,由县衙统计备案;对无固定职业者以法约束其从事正当职业。两年后,晋升为江南通州知州。治内有一重镇,由柳同春将军镇守。时毕氏与柳同春同天赴任。任期内,两人互相协助,为此商人士兵和老百姓和睦相处。通州有一沙洲,产鳓鱼,按例进贡朝廷99条,毕际有上疏请求免除进贡一事。康熙二年(1663),毕际有因为"通州所千总解运漕粮,积年挂欠,变产赔补不及额",被免职。毕离职回乡时,扬州名流林茂之等人送至江边。有人还画了《江干系马图》送他,以示挽留。毕际有著有《存吾草》、《淄乘徵》等流传于世,他还参与编修济南府志和淄川县志。

康熙十八年,蒲松龄一到毕家,就写了三首七言律诗《次韵毕刺史归田》,赞赏毕际有罢官家居后闲适自在的退隐生活。诗题中的"刺史",也称太守,相当于明清时的知府。清朝知州分两种,一是直隶州知州,地位略低于知府;一是散州知州,地位等同于知县。毕际有任职的通州为江南直隶州,因此蒲松龄尊称他为刺史。诗其一云:"烟霞深处伴渔樵,鸥鹭依依认旧僚。碎击玉壶风雨夜,醉横铁槊月明宵。栽花南国人无恙,载酒东山兴末遥。犹有柴桑松菊在,薜萝何必让金貂。"诗一二句中的"伴渔樵"、友"鸥鹭",是说毕际有遭罢官后回家过隐居生活。诗三四句以王敦"碎击玉壶"、曹操"醉横铁槊"两个典故,表明毕际有虽然罢官,但壮心不已,仍希望为国出力。诗第五句以潘岳比毕际有,说毕氏在江南多有惠政。诗第六句以谢安比毕际有,说毕氏罢官后有隐居之乐。诗第七句以陶渊明比毕际有,说毕氏谢绝达官贵人来访。诗第八句用屈原《楚辞》中的诗句说明退隐并不次于作高官。诗其二中的最后两句"落落情怀谁得似?开觞遥酬古逸民",说毕际有豁达开朗的情怀和古代隐士相同,与他们心灵相通。诗其三的最后两句"武陵天地非尘境,不必巢由更买山",以尧时隐士巢父、许由比毕际有,劝说毕氏不必买山而隐,石隐园即非尘世。这两首诗同第一首诗一样,都是称赞毕际有回乡隐居。

毕际有喜欢附庸风雅,广泛结交诗人墨客;蒲松龄学识丰厚,文章一流。于是,毕家贺吊往来的应酬文字,便由蒲松龄捉刀代笔。蒲松龄一生中留下来的文章,有不少是代毕际有写作的。此外,蒲松龄还对毕际有的《晋游日记略稿》进行了批点。康熙十八年,江南名士孙维菘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曾来信向毕际有致词问候,蒲松龄为毕际有代拟《答陈翰林书》。信中追述了两人当时的交往情况:"忆昔握手狼山之下,同舟邗水之间,我未暍阴,君犹茂齿,纵饮雄谈,欢呼彻曙,直欲挥白日使停晷,止参斗使不坠。每一文成,叠肩击节,追随晨夕,使人乐而忘疲。"接着对陈维崧入翰林表示祝贺:"客岁偶阅邸抄,乃知弁冕词林,此中欣慰,如获异宝。虽犹是于热闹场中作冷淡生活,然读书稽古,庶知苍苍者不相背负耳。私心窃拟申贺,不图高雅先施,致音书于穷谷,盥手蔷薇,喜泪交并!……遂因鸿便,聊附尺帛,土物戋戈,少当远音。临颖神驰,不尽欲言。"

毕际有居家期间,社交活动仍然比较频繁,缙绅名流来访、当地官员拜会,由谈吐风雅的蒲松龄参与,可以让他省去一些俗务。有时,蒲松龄还会受毕家之托,到县衙里说项、打点。与蒲松龄一起在毕家做西宾的王宪侯,被淄川知县张嵋(字石年)任命为乡约,王宪侯不愿履职,请求毕际有出面说合。毕际有就委托蒲松龄以自己的名义,向张嵋知县写了一封信,替王氏推却职务。信中写道:"乡约王宪侯者,其设帐于治弟之家已三年矣,实恐救乡邻之斗而误童蒙之求,祈老父台分推屋乌,准与豁免,则衔恩者不止王生也。"毕际有请求张嵋知县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对于王宪侯任乡约之事,"准与豁免"。

除此之外,蒲松龄还代馆东毕际有办理了不少家务事。康熙三十年(1691)九月,蒲松龄到济南府驻地济南的东流水为毕际有物色菊花佳种。东流水,在济南城内抚院西北、鹊华桥南。这里有一户人家的菊花十分有名,蒲松龄按照毕际有的吩咐,带着毕家的菊花种子,来到这里与其交换。觅得佳种后,蒲松龄为了表达对主人的谢意,特意写了两首七言律诗赠给他,诗的题目是《辛未九月至济南,游东流水,即为毕刺史物色菊种》。蒲松龄在诗的小引中赞扬了菊种主人的高贵品格和居住地的优雅环境:"扉临隘巷,每多长者之车;槛袅垂杨,时系达官之马。只因爱菊陶令,羡绿野之风流;遂使看竹子猷,通黄花之声气。"在第二首诗中,蒲松龄借用王戎不卖李种、陶渊明不吝菊花的典故,感谢菊种主人慷慨出让佳种。诗云:"曾有安丰私玉李,不闻靖节吝黄花。携来佳种容相易,金谷重寻太尉家。"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轶事
蒲松龄在毕家任西宾,虽说是寄人篱下,但由于馆东毕际有待他宽厚,除聘金之外还有其它一些资助,如纸墨灯火等,这对家境贫寒的蒲松龄来说,是笔不小的帮助。再者,毕家府第宽敞,又有园林之胜,并且藏书丰富,用蒲松龄的话说是"书充栋,凭君剪"(《贺新凉·读宣四见和之作,复叠复韵》。蒲松龄平日里住在作为家馆的绰然堂里,冬日有炉火御寒,夏日酷暑,便移居石隐园的效樊堂或者霞绮轩,更是一般读书人难得的清幽处所。康熙二十七年(1688)毕家的效樊堂建成后,蒲松龄曾写有两首七言律诗《毕刺史效樊堂落成》以示祝贺,里面有"几榻悠然花未老,朝朝乘兴杖藜来"诗句,表明蒲松龄十分喜爱效樊堂的优雅环境。康熙三十年,蒲松龄又写了两首七言律诗《读书效樊堂》,再次赞美效樊堂的清幽环境。石隐园对于蒲松龄来说,实在是静心读书、专心写作的最理想的一处场所。

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热情十分高涨,又写出了很多篇章,并且不乏名篇。《聊斋志异》有两篇文章,分别是《鸲鹆》、《五羖大夫》,末尾署名"毕载积先生记"或"毕载积先生志"。这可能是毕际有读了《聊斋志异》中已经完成的篇章,一时兴起,便写出了这两个故事,蒲松龄加以文字润色后,纳入《聊斋志异》中,为了尊重馆东的草创之功,便于篇末注明出处。此处,《杨千总》一篇,写"毕民部公即家起备兵洮岷时""千总杨化麟"之事,文章中所说的"毕民部公",即馆东毕际有之父毕自严,可见也是毕际有提供的材料。再有,据专家考证,《狐梦》中的毕怡庵,可能就是毕际有的仲子毕盛钜的原型。

康熙三十二年(1693)春,毕际有病逝。蒲松龄连写八首七言律诗,沉重悼念毕际有,还写了《征挽毕载积先生诗序启》。蒲松龄的挽诗和征挽诗启,都写得感情真挚,绝非应酬之作。蒲松龄写的八首诗大体为一种格局,从痛悼"十年同食友"之谢世,"回首生平思不禁",往复歌哭,将毕际有"尚书公子五狼(指南通州)君"的身世,归田后"老后生涯棋局里,闲来情绪菊花中"的淡泊胸怀,"物必求工真似癖,书如欲买不论金"的嗜好,一一写了出来。诗其二云:"君卧病时我亦病,我来君已弃尘寰。人逢死别情怀苦,数定前生饮啄悭。一榻琴书余画阁,万年魂魄恋青山。西州门外回肠绝,恨不将心似石顽。"诗后两句是说,作者恨不得此心化作石头,无知无觉,以减少怀念毕氏的痛楚之情。表明作者因毕际有病逝而心肠寸断,悲痛欲绝。诗其三云:"今生把手愿终违,零落山邱对晚晖。海内更谁容我放?泉台无路望人归。雍门一哭宾朋散,羊仲重来杖履非。在世早知有今日,墓田松树已成围。"诗前四句,表露了作者痛丧知己,今后再也无所依傍的悲哀。诗其六云:"商今略古日科头,一旦骑鲸赴玉楼。临别清谈还竟夕,谁知永诀已千秋!孙多业足光先德,子孝犹堪解母愁。名寿如君复何憾?伤心最苦在离忧。"诗前四句,说明毕氏去世,作者再也没有竟夕长谈的知心朋友。这些诗句,充满真情实感,没有半点雕饰,如泣如诉地表露了蒲松龄的悲哀情怀。由此可见他们主宾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如同一家人。

折叠编辑本段史文记载
《淄川县志·孝友》载:"毕盛钜,字韦仲,一字耳豫,号豫园,际有子。性英敏,于书无所不读。事父母以孝闻。父殁,事母孺慕益笃。以拔贡选授黄县教谕,因母老辞不就,怡怡色养,人无间言。尝因母老,攻方书,遂精脉理,求诊视者接踵。按症授方,多奏奇效。卒年七十有四。著有《石隐园唱和集》。"《淄川县志·选举志·贡生》载:"举乡饮大宾。" 毕盛钜比蒲松龄略小几岁。他兄弟早殇,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富家公子的懒散习性,有些纨绔子弟习气,但其为人还比较厚道、温和。蒲松龄初来毕家时曾填词《少年游·戏赠韦仲》戏赠。词曰:"深沉庭院画楼光,净几爇沉香。萱椿犹健,年华未老,玉树已成行。 茂陵不惹白头怨,心地更清凉。终朝三醉,闲调双鹆,大是酒禽荒。"这阙词生动地刻画了这位少馆东的生活性情:家境富裕,吃穿不愁;父母健在,家政用不着操心;年龄不大,令郎满堂;没有纳妾,与妻子颇恩爱。不足之处就是荒于酒,"终朝三醉";荒于禽,"闲调双鹆"(俗名八哥)。蒲松龄在肯定他的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他的缺点,而且强调了缺点较大。此词虽云"戏赠",实则劝谏。由此看出,他们之间的友情,是建立在"劝善规过,以友辅仁"的基础上的。《淄川毕氏世谱》中说毕盛钜:"天性聪慧,读书善解,通晓诸家,精于翰墨,真博物君子也。"其实这不过是说他喜欢随意地读些杂书,常说些俏皮话,并没有实质性的文学成就。 康熙三十二年(1693)毕际有去世后,蒲松龄再次提出辞馆的请求,毕盛钜和他的母亲再三劝说蒲松龄收回成命,继续留在毕家。主要原因是毕盛钜仍需要这位异姓兄长为他代写文章或出面应酬,再就是继续教授他的8个孩子研习举业。鉴于此,蒲松龄打消了辞馆的念头,一心一意在毕家工作。如果说蒲松龄对老馆东毕际有更多的是对长辈的尊重,那么,对少馆东毕盛钜更多的是平等的兄弟之情。 康熙二十四年(1685)秋天,蒲松龄患足病,行走不便。这年秋天,毕盛钜邀请蒲松龄欣赏桂花,蒲松龄因为行动不便,没有前往,便填了首词《庆清朝慢·毕韦仲有赏桂之约,病足不能赴,吟以志慨》。词曰:"磊落生平,颠狂意致,那堪一病缠绵。可怜回旋室里,坐榻成穿。跛畸三餐后,只寻常横股短床边。仆近况,真如杨柳,一日三眠。 蒙良友,开胜宴,无翎翅、飞不去到花前。遥忆黄英散馥,绿叶含烟。闻道蟾宫摘赠,嫦娥脂粉印娟娟。原自分,三生薄命,与若无缘。"作者由于病足不能外出,只能"回旋室里",非坐即睡。"坐榻成穿",想见坐时之久;"一日三眠",想见睡时之多。即使坐,由于病足难于支撑,不得不"横股床边";为了吃饭,不得不一只脚跳着走,所谓"跛畸三餐"。在室内行动尚且如此困难,自然不能外出赏桂。于是,作者遥忆赏桂,由蟾宫折桂之典,联系到自己科场蹉跎,发出了命薄无缘的愤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冬,张笃庆、毕盛钜选府拔贡,蒲松龄可能与之同赴济南应选,但未能如愿。之后,毕盛钜要先行返回家乡,蒲松龄填词《水调歌头·送毕韦仲东旋》,送别毕氏。词曰:"泥滑不窥户,尽日一匡床。乱绪萦回不断,得失费平章。可笑人生斯世,些个浮名值甚,不禁九回肠。苦恨何时了,矫首问穹苍。 檐前雨,窗外雪,已难当。那堪晨夕良友,客里送还乡。听罢《阳关三叠》,老却英雄双鬓,白发与愁长。数载情能淡,有泪不沾裳。"词的上阙故作达观,自我解嘲,"些个浮名值甚",但是其怨恨之情仍不能自抑,"苦恨何时了","不禁九回肠"。词的下阙写送别毕氏,在抒发友情中,依然感慨个人的蹉跎身世。大意是:在风雪之晨,在客乡济南送别自己的亲朋好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听罢送别曲,纵然是英雄,也不禁儿女情长,双鬃变白。此词说明蒲松龄与少馆东毕盛钜经过七八年的相处,感情真挚、友情深厚。 康熙三十六年(1697)岁暮,蒲松龄在毕家已经待了19年。年近花甲之年的蒲松龄长期在外,临近佳节,格外思念家乡和亲人,不免有所感慨,然而,近20年来,蒲松龄与毕家人朝夕相处,感情深厚,真是欲去难舍,于是他写了五首七言律诗《赠毕子韦仲》,表述了这种心情。诗其一云:"廿载金兰道义熏,青灯好月我同君。寒炉拨火尘生案,懒性摊书乱似云。暂到苦贫家易弃,久交垂老意难分。年年援止情无限,只恐别时不忍云。"诗一二句是说,蒲松龄与毕盛钜近20年来一起读书、赏玩,彼此建立了深厚感情。诗最后四句是说,由于家贫,暂时到毕家坐馆,现在与毕家已经建立了深厚友情,虽然自己年老应该回家休养,但仍不愿离开毕家。诗其三云:"宵宵灯火共黄昏,十八年来类弟昆。博士乘车依鄂杜,冯驩弹铗老平原。疏狂剩有葵心在,肺腑曾无芥蒂存。高馆时逢卯酒醉,错将弟子作儿孙。"诗的大意是:18年来作者与毕盛钜情同手足,自己年老后将移居西铺,依靠毕氏养老。自己与毕盛钜相互倾慕,没有半点矛盾。作者醉酒后竟将弟子当成自己的孩子。诗其四云:"寒窗相对几何辰,握手惊看白发均。每忆少年如隔世,偶谈往昔易沾巾。梁鸿垂老因人热,鲍叔深交念我贫。他日移家冠盖里,拟将残息傍门人。"此诗借用少年梁鸿不因人热、鲍叔牙分金于管仲的典故,再次表明自己与毕家情同家人,年老时要投靠毕家养老的念头。诗其五云:"凝寒不雪昼常阴,百感中来自不禁。愁趁衰情添白发,贫缘痴绪梦黄金。半窗照影梅花月,数载连床夜雨心。落木萧萧冬又暮,一堂灯火两情深。"诗后四句大意是,作者与毕盛钜感情真挚,同窗赏梅、对床谈心。以上五首诗,宛如老友围炉夜话,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这大概是因为两人身份相仿、年龄相近,有共同语言、共同志趣,所以颇像一对亲兄弟,"曾无芥蒂存",而且"垂老意难分"。 康熙五十一年(1712),蒲松龄已经离开西铺3年了,但与毕盛钜的感情有增无减。这年蒲松龄有感于自己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给毕盛钜写了一首七言古诗《老叹,简毕韦仲》,报告自己的近况。诗云:"四百四十五甲子,光阴忽如风过耳。遥忆年少见衰翁,自道此生永不尔。谁知白发增益增,百骸疲惰官不灵。健忘已足征老困,病骨可以卜阴晴。两齿浮危飘欲坠,残缺恶劳腹鸣饿。左车苦难转右车,一脔下咽仍为个。耳聋可勿听,眼昏可勿看;独有齿职同茹纳,不能因痛停两餐。此况可与知者道,老友相怜无相笑。"诗中写道,作者白发又增,身体疲惫,五官不灵,记忆衰退,特别是牙齿浮危,进食困难。最后以少儿的戏谑口吻对毕盛钜说,把自己的这些情况告诉你,你可以表示同情,但不能笑话自己。此情此景,宛如两个儿童在诉说知心话。这充分表明两人的关系不同寻常。 康熙五十三年(1714)七月,毕盛钜母亲王太君逝世,蒲松龄不顾年老力衰,前往西铺吊唁,并且遵照毕盛钜嘱托,为王太君写了墓志铭。蒲松龄在篇首写道:"余与毕世兄韦仲,同食三十年。甲午王夫人故,余往执绋。韦仲以余客门下久,习知家事,以墓志相属。呜乎!余安忍志夫人哉!顾义不容辞,谨疏崖略,以铭隧道。"一句"同食三十年"表明了两人感情深厚。在回家的路上,蒲松龄路过奂山,写了七言绝句《奂山小憩》,诗云:"五年不践奂山道,乍到山头路欲迷。下马解装藉芳草,白云不断雁行低。"诗中写道,自己已经五年没有过往奂山,在奂山差点迷失路径,现在在奂山休息,进一步想起了和毕家的亲密友情。

毕氏世家

蒲松龄在毕家坐馆,主要是教授毕盛钜的8个儿子,先后为他们开蒙,教他们读"四书"、"五经",学作八股文和律诗,科试之年还要陪着去济南应试,以使他们能够博得一第。 据《淄川毕氏世谱》和蒲松龄撰写的《毕母王太君墓志铭》记载,毕盛钜8个儿子分别是:毕世洎,字公远,雍正甲寅首贡;毕世演,字公范,增生;毕世渡,字公筏,增生;毕世浣,字公衣,附生;毕世澄,字公见,附监生,候选州同知;毕世涵,字公纳,早卒;毕世□(氵+隺),字公雨,监生;毕世汸,字公舟,附生。蒲松龄在毕家坐馆初期,曾写有《绰然堂会食赋》,赋前小序说:"有两师六弟,共一几餐。弟之长者方能御,少者仅数龄。每食情状可哂,戏而赋之。"序中的两师是指蒲松龄和王宪侯,六弟是指毕盛钜的前6个儿子,当时长子毕世洎刚接近成年,最小的两兄弟,还未到入塾的年龄。《绰然堂会食赋》写道,每到开饭的时候弟子们"情状可哂":"出两行而似雁,足乱动而成雷。小者飞忙而跃舞,大者矜持而徘徊。迨夫塞户登堂,并肩连袂,夺坐争席,椅声错地,似群牛之骤奔,拟万鹤之争唳。甫能安坐,眼如望羊,相何品兮堪用,齐噪动兮仓皇。袖拂簋兮沾热沈,身远探兮如堵墙。箸森森以刺目,臂密密而遮眶,脱一瞬兮他顾,旋回首兮净光。或有求而弗得,颜暴变而声怆。或眼明而手疾,叠大卷以如梁。赤手搏肉,饼破流汤;唇膏欲滴,喙晕生光。骨横斜其满地,汁淋漓以沾裳。"在蒲松龄的眼中,这群弟子在饭桌上你抢我夺,互不相让,甚至脸红脖子粗,真是童趣盎然,惹人发笑。 在蒲松龄的诗词文章中,专门写这群弟子的不多,除了上面的《绰然堂会食赋》,大概还有3篇,这与其他交往密切的人相比,真是少之又少。 康熙四十四年(1705),毕盛钜的四子毕世浣去世,蒲松龄十分悲痛,写了六首五言绝句《伤门人浣》,怀念这位弟子。诗篇一开始就从毕世浣的缺点写起,"怪尔常晏起,朝犹课尔程。"说这位弟子早晨起得很晚,功课不努力,早晨就得检查他的课程,督促学习进度。说这位弟子"常晏起",其实还暗含一层意思,就是毕世浣体弱多病,这也与诗其四的诗句"无常寿"有照应。诗其二写道:"数载同衡宇,科头聚晓晖。书声犹在耳,慧质竟安归?"诗其三写道:"交久情难已,年衰感易生。涕含犹未堕,五内已摧崩。"这两首诗是说,蒲松龄与弟子在同一屋中学习、生活,时间长达二十几年,建立了深厚感情,听到毕世洎去世的消息,感到"五内摧崩"。诗其四写道:"疑尔无长寿,幸余年已残。谁知埋玉树,犹及眼中看。"诗其五写道:"白发哭年少,生人乐趣无。方期君葬我,兰蕙竟先枯。"诗其六写道:"文写初成册,丹黄尚未施。忽然一开卷,沉痛切心脾。"这三首诗表达了蒲松龄"白发哭年少"的悲痛心情。诗写道,本来是"方期君葬我",现在却是弟子早逝,玉树凋零、兰蕙先枯,作为长辈,蒲松龄感觉"生人乐趣无","沉痛切心脾",悲哀之情溢于言表。 此外,蒲松龄还写有两题七言诗。系于《聊斋诗集笺注》康熙三十二年(1693)的两首七言律诗《又代门人毕世洎》,据山东大学教授袁世硕先生考证,是蒲松龄代弟子毕世洎写给淄川沈天祥(字燕及)之子沈惠庵的诗,是为祝贺沈惠庵中秀才而作。蒲松龄曾在沈家作过一段时间的西宾,与沈惠庵关系密切、感情深厚。这首诗赞扬了沈惠庵的天才和文采,祝贺他前程远大。题为《门人毕子与沈惠庵昆仲泛舟大明湖,骤雨沾衣,践泞而归,戏成二绝》的两首七言绝句,大约写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此时应该是蒲松龄带领毕氏弟子和沈氏弟子到济南府应试之时。诗其一曰:"斗酒初斟锦缆开,翻盆急雨北风催。归来情状知何似?燕子冲帘铩羽来。"这首诗写蒲松龄与毕氏、沈氏弟子等人刚泛舟游览大明湖,即遇到倾盆大雨,只好冒雨归来的狼狈不堪状。诗其二曰:"登舟一望远模糊,绝似南宫泼墨图。仓卒尽随风雨散,于今遗恨满西湖。"这首诗写因为遇到急雨,未能尽情欣赏大明湖的烟雨胜景,至今引为遗憾。 好像命运在捉弄人,蒲松龄终生没有考取举人,蒲松龄的8个弟子也终生没有通过乡试。他们中成绩最好的是五弟子毕世拔贡入监,选取州同知的职衔,其次是大弟子毕世洎,考取贡生,其余的则是连个正额秀才(廪生)也没有考取。这其中应该大有原因。据袁世硕先生评述,这是因为蒲松龄的8个毕氏弟子是富家子弟,从小生活优裕、娇生惯养,养成了娇惰的习性,不思有所专攻、有所成就。而毕家主人毕际有、毕盛钜较为想得开,"能否蟾宫折桂,殆亦命也"。其他的一些专家大约也持此种观点。其实,是否还有一种可能,这就是毕盛钜饮酒过度,造成后代智商低于常人。蒲松龄在词《少年游·戏赠韦仲》中说毕盛钜"终朝三醉",就是说每天早中晚三次醉酒。这种喝法,很难保证后代不出"酒精儿"。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既是诗仙,也是酒仙,其后代的智商好像就很一般。从蒲松龄遗留的诗文来看,蒲松龄对自己的这8个弟子,好像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其弟子进学、入贡,蒲松龄没有写诗作文表示祝贺,正面写到其弟子的诗文只有《绰然堂会食赋》和《伤门人浣》。这表明蒲松龄发现他们中没有能够造就的英才,对他们并不特别欣赏,因此对他们的赞誉也就少得可怜。

折叠编辑本段毕氏藏书
"振衣阁"是其父毕自严的藏书处,毕自严(1569~1638),字景曾,号白阳老人,曾任明末户部尚书,著有《石隐园藏稿》。他曾聘请文学家蒲松龄在他家担任私塾先生30余年。喜读书,精于鉴赏,在南通州做官时便广交名流,与江南名士陈维崧、孙枝蔚、杜凌、林茂之等结识,"夜夜名流满高宴"。门柱上有副对联,上书"万卷书当南面富,一帘风扶北窗凉"。曾赞助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还亲自为《聊斋志异》撰写短文,其中《五羖大夫》和《鸲鹆》两文,篇末写有"毕载绩先生记"、"毕载绩先生著"。藏书成癖,自称"书欲买时不论金",后改藏书楼名"振衣阁"为"万卷楼"。蒲松龄在此任教时,"万卷楼"藏书总数已达5万余册,宋、元、明古本亦多。藏书印有"贝丘毕际有载绩氏之印"、"振衣阁之藏"、"冷官好读书"等。所藏书一直延续有数百年,一直在民国初期被典卖,北京书肆、山东书肆均有其旧藏宋、明本数十种。著有《存吾草》、《淄乘征》、《泉史》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4 23: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盛钜2010-12-023870次1人1个0个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毕盛钜简介
毕盛钜的讨论吧
毕盛钜的粉丝
添加本页到收藏夹  将本页设为首页
[ 字号:大 中 小 ]毕盛钜,字韦仲,一字耳豫,号豫园,际有子。《淄川县志·孝友》载:“毕盛钜,字韦仲,一字耳豫,号豫园,际有子。性英敏,于书无所不读。事父母以孝闻。父殁,事母孺慕益笃。以拔贡选授黄县教谕,因母老辞不就,怡怡色养,人无间言。尝因母老,攻方书,遂精脉理,求诊视者接踵。按症授方,多奏奇效。卒年七十有四。著有《石隐园唱和集》。”《淄川县志·选举志·贡生》载:“举乡饮大宾。”
  毕盛钜比蒲松龄略小几岁。他兄弟早殇,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富家公子的懒散习性,有些纨绔子弟习气,但其为人还比较厚道、温和。蒲松龄初来毕家时曾填词《少年游·戏赠韦仲》戏赠。词曰:“深沉庭院画楼光,净几爇沉香。萱椿犹健,年华未老,玉树已成行。  茂陵不惹白头怨,心地更清凉。终朝三醉,闲调双鹆,大是酒禽荒。”这阙词生动地刻画了这位少馆东的生活性情:家境富裕,吃穿不愁;父母健在,家政用不着操心;年龄不大,令郎满堂;没有纳妾,与妻子颇恩爱。不足之处就是荒于酒,“终朝三醉”;荒于禽,“闲调双鹆”(俗名八哥)。蒲松龄在肯定他的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他的缺点,而且强调了缺点较大。此词虽云“戏赠”,实则劝谏。由此看出,他们之间的友情,是建立在“劝善规过,以友辅仁”的基础上的。《淄川毕氏世谱》中说毕盛钜:“天性聪慧,读书善解,通晓诸家,精于翰墨,真博物君子也。”其实这不过是说他喜欢随意地读些杂书,常说些俏皮话,并没有实质性的文学成就。
  康熙三十二年(1693)毕际有去世后,蒲松龄再次提出辞馆的请求,毕盛钜和他的母亲再三劝说蒲松龄收回成命,继续留在毕家。主要原因是毕盛钜仍需要这位异姓兄长为他代写文章或出面应酬,再就是继续教授他的8个孩子研习举业。鉴于此,蒲松龄打消了辞馆的念头,一心一意在毕家工作。如果说蒲松龄对老馆东毕际有更多的是对长辈的尊重,那么,对少馆东毕盛钜更多的是平等的兄弟之情。
  康熙二十四年(1685)秋天,蒲松龄患足病,行走不便。这年秋天,毕盛钜邀请蒲松龄欣赏桂花,蒲松龄因为行动不便,没有前往,便填了首词《庆清朝慢·毕韦仲有赏桂之约,病足不能赴,吟以志慨》。词曰:“磊落生平,颠狂意致,那堪一病缠绵。可怜回旋室里,坐榻成穿。跛畸三餐后,只寻常横股短床边。仆近况,真如杨柳,一日三眠。    蒙良友,开胜宴,无翎翅、飞不去到花前。遥忆黄英散馥,绿叶含烟。闻道蟾宫摘赠,嫦娥脂粉印娟娟。原自分,三生薄命,与若无缘。”作者由于病足不能外出,只能“回旋室里”,非坐即睡。“坐榻成穿”,想见坐时之久;“一日三眠”,想见睡时之多。即使坐,由于病足难于支撑,不得不“横股床边”;为了吃饭,不得不一只脚跳着走,所谓“跛畸三餐”。在室内行动尚且如此困难,自然不能外出赏桂。于是,作者遥忆赏桂,由蟾宫折桂之典,联系到自己科场蹉跎,发出了命薄无缘的愤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冬,张笃庆、毕盛钜选府拔贡,蒲松龄可能与之同赴济南应选,但未能如愿。之后,毕盛钜要先行返回家乡,蒲松龄填词《水调歌头·送毕韦仲东旋》,送别毕氏。词曰:“泥滑不窥户,尽日一匡床。乱绪萦回不断,得失费平章。可笑人生斯世,些个浮名值甚,不禁九回肠。苦恨何时了,矫首问穹苍。    檐前雨,窗外雪,已难当。那堪晨夕良友,客里送还乡。听罢《阳关三叠》,老却英雄双鬓,白发与愁长。数载情能淡,有泪不沾裳。”词的上阙故作达观,自我解嘲,“些个浮名值甚”,但是其怨恨之情仍不能自抑,“苦恨何时了”,“不禁九回肠”。词的下阙写送别毕氏,在抒发友情中,依然感慨个人的蹉跎身世。大意是:在风雪之晨,在客乡济南送别自己的亲朋好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听罢送别曲,纵然是英雄,也不禁儿女情长,双鬃变白。此词说明蒲松龄与少馆东毕盛钜经过七八年的相处,感情真挚、友情深厚。
  康熙三十六年(1697)岁暮,蒲松龄在毕家已经待了19年。年近花甲之年的蒲松龄长期在外,临近佳节,格外思念家乡和亲人,不免有所感慨,然而,近20年来,蒲松龄与毕家人朝夕相处,感情深厚,真是欲去难舍,于是他写了五首七言律诗《赠毕子韦仲》,表述了这种心情。诗其一云:“廿载金兰道义熏,青灯好月我同君。寒炉拨火尘生案,懒性摊书乱似云。暂到苦贫家易弃,久交垂老意难分。年年援止情无限,只恐别时不忍云。”诗一二句是说,蒲松龄与毕盛钜近20年来一起读书、赏玩,彼此建立了深厚感情。诗最后四句是说,由于家贫,暂时到毕家坐馆,现在与毕家已经建立了深厚友情,虽然自己年老应该回家休养,但仍不愿离开毕家。诗其三云:“宵宵灯火共黄昏,十八年来类弟昆。博士乘车依鄂杜,冯驩弹铗老平原。疏狂剩有葵心在,肺腑曾无芥蒂存。高馆时逢卯酒醉,错将弟子作儿孙。”诗的大意是:18年来作者与毕盛钜情同手足,自己年老后将移居西铺,依靠毕氏养老。自己与毕盛钜相互倾慕,没有半点矛盾。作者醉酒后竟将弟子当成自己的孩子。诗其四云:“寒窗相对几何辰,握手惊看白发均。每忆少年如隔世,偶谈往昔易沾巾。梁鸿垂老因人热,鲍叔深交念我贫。他日移家冠盖里,拟将残息傍门人。”此诗借用少年梁鸿不因人热、鲍叔牙分金于管仲的典故,再次表明自己与毕家情同家人,年老时要投靠毕家养老的念头。诗其五云:“凝寒不雪昼常阴,百感中来自不禁。愁趁衰情添白发,贫缘痴绪梦黄金。半窗照影梅花月,数载连床夜雨心。落木萧萧冬又暮,一堂灯火两情深。”诗后四句大意是,作者与毕盛钜感情真挚,同窗赏梅、对床谈心。以上五首诗,宛如老友围炉夜话,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这大概是因为两人身份相仿、年龄相近,有共同语言、共同志趣,所以颇像一对亲兄弟,“曾无芥蒂存”,而且“垂老意难分”。
  康熙五十一年(1712),蒲松龄已经离开西铺3年了,但与毕盛钜的感情有增无减。这年蒲松龄有感于自己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给毕盛钜写了一首七言古诗《老叹,简毕韦仲》,报告自己的近况。诗云:“四百四十五甲子,光阴忽如风过耳。遥忆年少见衰翁,自道此生永不尔。谁知白发增益增,百骸疲惰官不灵。健忘已足征老困,病骨可以卜阴晴。两齿浮危飘欲坠,残缺恶劳腹鸣饿。左车苦难转右车,一脔下咽仍为个。耳聋可勿听,眼昏可勿看;独有齿职同茹纳,不能因痛停两餐。此况可与知者道,老友相怜无相笑。”诗中写道,作者白发又增,身体疲惫,五官不灵,记忆衰退,特别是牙齿浮危,进食困难。最后以少儿的戏谑口吻对毕盛钜说,把自己的这些情况告诉你,你可以表示同情,但不能笑话自己。此情此景,宛如两个儿童在诉说知心话。这充分表明两人的关系不同寻常。
  康熙五十三年(1714)七月,毕盛钜母亲王太君逝世,蒲松龄不顾年老力衰,前往西铺吊唁,并且遵照毕盛钜嘱托,为王太君写了墓志铭。蒲松龄在篇首写道:“余与毕世兄韦仲,同食三十年。甲午王夫人故,余往执绋。韦仲以余客门下久,习知家事,以墓志相属。呜乎!余安忍志夫人哉!顾义不容辞,谨疏崖略,以铭隧道。”一句“同食三十年”表明了两人感情深厚。在回家的路上,蒲松龄路过奂山,写了七言绝句《奂山小憩》,诗云:“五年不践奂山道,乍到山头路欲迷。下马解装藉芳草,白云不断雁行低。”诗中写道,自己已经五年没有过往奂山,在奂山差点迷失路径,现在在奂山休息,进一步想起了和毕家的亲密友情。   三      蒲松龄在毕家坐馆,主要是教授毕盛钜的8个儿子,先后为他们开蒙,教他们读“四书”、“五经”,学作八股文和律诗,科试之年还要陪着去济南应试,以使他们能够博得一第。
  据《淄川毕氏世谱》和蒲松龄撰写的《毕母王太君墓志铭》记载,毕盛钜8个儿子分别是:毕世洎,字公远,雍正甲寅首贡;毕世演,字公范,增生;毕世渡,字公筏,增生;毕世浣,字公衣,附生;毕世澂,字公见,附监生,候选州同知;毕世涵,字公纳,早卒;毕世□(氵+隺),字公雨,监生;毕世汸,字公舟,附生。蒲松龄在毕家坐馆初期,曾写有《绰然堂会食赋》,赋前小序说:“有两师六弟,共一几餐。弟之长者方能御,少者仅数龄。每食情状可哂,戏而赋之。”序中的两师是指蒲松龄和王宪侯,六弟是指毕盛钜的前6个儿子,当时长子毕世洎刚接近成年,最小的两兄弟,还未到入塾的年龄。《绰然堂会食赋》写道,每到开饭的时候弟子们“情状可哂”:“出两行而似雁,足乱动而成雷。小者飞忙而跃舞,大者矜持而徘徊。迨夫塞户登堂,并肩连袂,夺坐争席,椅声错地,似群牛之骤奔,拟万鹤之争唳。甫能安坐,眼如望羊,相何品兮堪用,齐噪动兮仓皇。袖拂簋兮沾热沈,身远探兮如堵墙。箸森森以刺目,臂密密而遮眶,脱一瞬兮他顾,旋回首兮净光。或有求而弗得,颜暴变而声怆。或眼明而手疾,叠大卷以如梁。赤手搏肉,饼破流汤;唇膏欲滴,喙晕生光。骨横斜其满地,汁淋漓以沾裳。”在蒲松龄的眼中,这群弟子在饭桌上你抢我夺,互不相让,甚至脸红脖子粗,真是童趣盎然,惹人发笑。
  在蒲松龄的诗词文章中,专门写这群弟子的不多,除了上面的《绰然堂会食赋》,大概还有3篇,这与其他交往密切的人相比,真是少之又少。
  康熙四十四年(1705),毕盛钜的四子毕世浣去世,蒲松龄十分悲痛,写了六首五言绝句《伤门人浣》,怀念这位弟子。诗篇一开始就从毕世浣的缺点写起,“怪尔常晏起,朝犹课尔程。”说这位弟子早晨起得很晚,功课不努力,早晨就得检查他的课程,督促学习进度。说这位弟子“常晏起”,其实还暗含一层意思,就是毕世浣体弱多病,这也与诗其四的诗句“无常寿”有照应。诗其二写道:“数载同衡宇,科头聚晓晖。书声犹在耳,慧质竟安归?”诗其三写道:“交久情难已,年衰感易生。涕含犹未堕,五内已摧崩。”这两首诗是说,蒲松龄与弟子在同一屋中学习、生活,时间长达二十几年,建立了深厚感情,听到毕世洎去世的消息,感到“五内摧崩”。诗其四写道:“疑尔无长寿,幸余年已残。谁知埋玉树,犹及眼中看。”诗其五写道:“白发哭年少,生人乐趣无。方期君葬我,兰蕙竟先枯。”诗其六写道:“文写初成册,丹黄尚未施。忽然一开卷,沉痛切心脾。”这三首诗表达了蒲松龄“白发哭年少”的悲痛心情。诗写道,本来是“方期君葬我”,现在却是弟子早逝,玉树凋零、兰蕙先枯,作为长辈,蒲松龄感觉“生人乐趣无”,“沉痛切心脾”,悲哀之情溢于言表。
  此外,蒲松龄还写有两题七言诗。系于《聊斋诗集笺注》康熙三十二年(1693)的两首七言律诗《又代门人毕世洎》,据山东大学教授袁世硕先生考证,是蒲松龄代弟子毕世洎写给淄川沈天祥(字燕及)之子沈惠庵的诗,是为祝贺沈惠庵中秀才而作。蒲松龄曾在沈家作过一段时间的西宾,与沈惠庵关系密切、感情深厚。这首诗赞扬了沈惠庵的天才和文采,祝贺他前程远大。题为《门人毕子与沈惠庵昆仲泛舟大明湖,骤雨沾衣,践泞而归,戏成二绝》的两首七言绝句,大约写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此时应该是蒲松龄带领毕氏弟子和沈氏弟子到济南府应试之时。诗其一曰:“斗酒初斟锦缆开,翻盆急雨北风催。归来情状知何似?燕子冲帘铩羽来。”这首诗写蒲松龄与毕氏、沈氏弟子等人刚泛舟游览大明湖,即遇到倾盆大雨,只好冒雨归来的狼狈不堪状。诗其二曰:“登舟一望远模糊,绝似南宫泼墨图。仓卒尽随风雨散,于今遗恨满西湖。”这首诗写因为遇到急雨,未能尽情欣赏大明湖的烟雨胜景,至今引为遗憾。
  好像命运在捉弄人,蒲松龄终生没有考取举人,蒲松龄的8个弟子也终生没有通过乡试。他们中成绩最好的是五弟子毕世拔贡入监,选取州同知的职衔,其次是大弟子毕世洎,考取贡生,其余的则是连个正额秀才(廪生)也没有考取。这其中应该大有原因。据袁世硕先生评述,这是因为蒲松龄的8个毕氏弟子是富家子弟,从小生活优裕、娇生惯养,养成了娇惰的习性,不思有所专攻、有所成就。而毕家主人毕际有、毕盛钜较为想得开,“能否蟾宫折桂,殆亦命也”。其他的一些专家大约也持此种观点。其实,是否还有一种可能,这就是毕盛钜饮酒过度,造成后代智商低于常人。蒲松龄在词《少年游·戏赠韦仲》中说毕盛钜“终朝三醉”,就是说每天早中晚三次醉酒。这种喝法,很难保证后代不出“酒精儿”。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既是诗仙,也是酒仙,其后代的智商好像就很一般。从蒲松龄遗留的诗文来看,蒲松龄对自己的这8个弟子,好像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其弟子进学、入贡,蒲松龄没有写诗作文表示祝贺,正面写到其弟子的诗文只有《绰然堂会食赋》和《伤门人浣》。这表明蒲松龄发现他们中没有能够造就的英才,对他们并不特别欣赏,因此对他们的赞誉也就少得可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5 00: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隐园:《聊斋志异》诞生地
2016-12-07 作者: 杨淑栋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蒲松龄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故事(资料片)。
  □ 本报记者 杨淑栋
   本报通讯员 赵雨

  听老人们讲述,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西铺村出过不少文人名士,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蒲松龄和毕自严。毕氏一族兴衰变迁、《聊斋志异》创作成书都与一座名园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座园子就是石隐园。
明朝尚书毕自严隐居于此

  石隐园是鲁中地区古代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其主人原为明朝崇祯元年户部尚书毕自严。西铺毕氏家族,世称“淄西毕氏”,原籍为冀州枣强,第二世毕敬贤因乐其风水,再迁崔家庄为业。明朝中期淄省大道路经该村,多有开店铺者,崔家庄又俗称崔家铺,因有东西二村,天长日久,乡人把“崔”字省略,简称之为东铺、西铺。这就是今天王村镇东铺村、西铺村的来历。
  毕自严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考中进士,经过近30年的拼搏奋斗,官至户部尚书,赐太子太保衔,位极人臣。毕自严在任户部尚书之前的天启年间,由于拒绝阉党魏忠贤的拉拢利用,受魏党排挤,曾一度罢官归里。毕自严深知官场凶险,复官无望之际,只好做了颐养天年、了却残生的打算。于是,他穷其毕生积蓄,在西铺村大兴土木,修建石隐园。
  毕自严从江南花重金搜罗、购买了当时著名的十大灵石置于园内,赋予了石头以灵性,如高士一样隐居在这里,故名“石隐园”。他在园中广植花木藤萝,引村北泌水河入园,修建人工湖舣塘,溪水逶迤曲折绕假山,穿竹林,四季潺潺。春天,牡丹芍药争相烂漫;夏天,老藤绕屋龙蛇出没;秋天,桂花飘香硕果累累。
  毕自严死于崇祯十年(1637年)。6年之后明朝灭亡。毕尚书以后的毕家逐渐走上下坡之路。但他的二儿子毕际有受其父“恩荫”,入清后,仍然官至南通州知州。但在康熙初年的一件冤案的牵连下,被罢官归里。这时候,石隐园已经衰败荒废,毕际有把园子缩小为10亩,保持原有风格。池塘水榭,亭台楼阁,曲径豆棚,南乔北花一应俱全,山东文人雅士争相到石隐园休闲度假。
蒲松龄入府趣闻

  毕自严不唯当官一途,他还是位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文学家。他在繁忙从政的40余年间,创作了几百万字的诗词歌赋和文章。他也是位嗜书如命的藏书家。他在石隐园内建起宏大轩敞的藏书楼,名曰“万卷楼”,专门收藏他自己的著作及购得的珍贵藏书,最盛时达十余万册,当年与宁波的“天一阁”齐名。
  没有西铺的万卷楼,就没有《聊斋志异》的诞生。年轻时的蒲松龄热衷功名,曾数次赴济南参加乡试,西铺村是他的必经之路。相传蒲松龄在考试的路上,正巧遇到毕家晾晒书籍。家底不宽裕的蒲松龄酷爱读书却无力购买,借阅于他人也难以满足他读书的欲望,见到毕家的大宗图书,他留连忘返,遂心生一计,在一旁袒露胸怀面南而坐,任凭骄阳似火汗如雨浇仍纹丝不动。毕府仆人感到不解,蒲松龄说:“你们晒书,我也晒书,你们的书写在纸上,我的书藏在肚中,也怕发霉呀!”毕际有得知后立即接纳攀谈,慨叹相见恨晚。如今,蒲松龄书馆影壁墙背面的大型陶瓷壁画《晒书图》,讲的就是这段故事。
  西铺村的蒲松龄书馆正是他执教和写作的地方,清康熙年间,蒲松龄应邀来毕家设馆授徒,历经38年。蒲松龄于康熙朝前期受聘到毕家做塾师。蒲松龄到毕家的确切时间,至今在聊斋研究界意见不一。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康熙十八年,路大荒先生则考证为康熙十一年,其编著的《蒲松龄年谱》也把蒲松龄到毕家定为康熙十一年。因为这一年蒲松龄写有一组诗《和毕盛钜石隐园杂咏》。
  蒲松龄在毕家只教过八个学生,这八个学生相差十几岁,几乎同时跟蒲松龄读书。十余年后蒲松龄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他在毕家后期,主要任务已不是教书,除了为毕家做些案牍事务,接待些场面上的人物,主要精力放在读书著述上了。
聊斋成书的黄金时期

  其实蒲松龄进入毕府时,他的《聊斋志异》已经写作大半。进入石隐园,蒲松龄不啻于发现一处新大陆,对其创作灵感的启迪和思路的开阔至关重要。他进入石隐园如鱼得水,读着万卷楼上的藏书,逍遥于石隐园花木丛中,创作完成了不朽巨著《聊斋志异》和《聊斋俚曲》以及其他著作。
  来到石隐园,蒲松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毕家按月发给他酬金,衣食无虞,全家生活稳定,解除了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他有条件饱读毕家万卷藏书楼内的藏书,如鱼得水;东家毕际有当时是淄川县闻人名士,以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文人圈子,蒲松龄很快融入了这个圈子,视野更加远阔。这三条,使得蒲松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一个优质、高产时期。
  来到毕家后,他经常利用教学之余,纵游王村周围山川胜景,深入当地民间采访,搜集创作素材,再对《聊斋志异》进行了重新修改与补充。据统计,《聊斋志异》400余篇故事中,有近五分之一为取材于王村本地或毗邻的章丘、长山(周村)、邹平、齐东、历城、淄川西部地区。《绛妃》《大司农》《查岈山洞》《狐梦》《骂鸭》《狐入瓶》等,写的就是身边人身边事。
  康熙二十六年,经蒲松龄在石隐园近10年的不断修改补充,《聊斋志异》大体成书,手稿被分拆开在多位友人中同时传阅。王村地区百姓“说聊斋”渐成风气。  
  蒲松龄一生中创作出了约200余万字的作品,其主要创作成就是蜚声世界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此外,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六卷,1000余首;词一卷,100余阕;戏本三出。考其创作历程,其大部分作品是进入毕府之后完成。成就一代文豪,石隐园功不可没。每年,蒲松龄书馆都会召开蒲学研讨会,陈忠实、路大荒等作家、学者都对此流连忘返。
石隐园
[ 明 ] 佚名

原文

我兄爱石矢弗谖,早岁先开石隐园。斸遍青山探月窟,铲平碧落蹑云根。

恍疑滇国来玄象,忽讶丹山翔彩鹓。獬豸触邪谗佞尽,鹰鹯驱雀丑夷吞。

欲开菡萏炫晴日,乍吐奎光映斗垣。壁立□□观窍妙,天藏浑沌识真元。

雨余苔长滋清□,□□□凝□□□。□□横□□罨霭,□□□□□□□。

□衙□□□□□,□□前听□□□。□□□□□□芾,密萝覆地自絪缊。

骚人寻赏停□屐,□□□□驻大轩。我亦从来耽石癖,苦无慧剑割冗□。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佚名


查看百科>>


人文齐鲁║“石隐园”的前世今生
播报文章






齐鲁壹点
关注


2022-11-11 09:55来自山东






文/毕春清
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一生有两大爱好:书与石。因为爱书,他修建了明清时期八大私家藏书楼之一的“万卷楼”;因为爱石,他建起了名闻遐迩冠绝一方的“石隐园”。在我的老家西铺村,素以“花园”称呼石隐园。

广告
她把2个孩子送进985.211,学霸妈妈的忠告: 教育的关键在父母!×
少年时,我偶尔会从石隐园后门,也就是北门,去里面玩耍。进得门来,有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两边的墙很高,用青砖砌成,走在里面总有一种幽深的感觉。记忆里,那园子很大,中间空旷,只在西、南边的尽处各有一些房子,东边则另有一个围起的院落,院子里面有两株树龄三百余年的银杏树,其中最大一棵需三人方能环抱。空旷的院子里面,分布着许多两米来高、布满洞穴的石头,村里人称之为“石林”。在偏东北的地方,有一座亭子,是否“远心亭”却不得而知。亭子前面有豆棚瓜架,夏秋时节,则有花实绿蔓附于其上。在花园的中间位置,还有一座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小山,山石形态各异,错落有致。若非冬季,则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从石缝里长出来,花径高高的,五彩斑斓。小山前面有没有湖,抑或池塘之类,却已记不清了。
据载,石隐园始建于毕自严任员外郎时,位于毕氏府第之后,占地四十亩,该园以桐梓榆柳为墙,天然柏树为屏,杂花为篱。园内多植桧柏,微香盈空;广栽花木,修竹林立。树有异根同干,枝成连理;松则恭迎两侧,或立或揖。修建远心亭、同春堂、迟月台、振衣阁、谡谡轩、茶寮等,星罗棋布;移石曰玄象、灵壁、魁星、月窟、菡蒿、凤翔、垂云、太仆、秋鹰、峨豸等,号为“十友”者,杂置树间。筑假石山于园中,建舣塘湖于山前,又旁引泌水河入园,溪水绕假山、穿竹林,蜿蜒曲折,四季潺潺。伫立振衣阁上,远眺长白诸峰,悉在目中;徜徉石隐园内,细览如画美景,流连忘返。那号称“十友”的十方名石多载于《金石录》,如“灵璧石”又名“海岳石”,此石据传曾为宋代文人米芾后人、明代相石家米仲诏所藏。园内还有许多石头亦属上品,如“蛙鸣石”,此石天然形成,因其形似“蛙鸣”而得名。又如“三星石”,石形小巧玲珑,形象奇特,石上有三处圆形化石,犹如三星故名。后来,毕自严次子毕际有对石隐园予以重修,规模仅为旧园的四分之一,但花木山石更为紧凑,景色愈加怡人。
毕自严对石头情有独钟,从其《石隐园怀古》即可寻到答案:“…维石性最坚,从不受磨折。余隐誓效之,腐鼠安能嚇。不羡公与侯,何心仙与释。宁知春与秋,并忘朝与夕。斯为石隐园,吾以适吾适。”当时,他正因“忤魏忠贤引疾归”,便以石自喻,宁愿隐身民间,终老林下,也不肯为功名利禄向奸佞低头。生逢乱世,自应奋身赴国事;奸臣当道,宁以石性求本真。筑园自适,以石自警,这大概就是他修建石隐园的初衷吧!
经毕际有整修一新,石隐园很快成为达官名流云集雅会之所,如清初吏部尚书文坛领袖王渔洋、刑部左侍郎高珩、给事中孙蕙、庶吉士唐梦赉,以及淄川名士袁藩、李尧臣、张绂、韩逢庥等。孙蕙曾写有五律《过毕存吾石隐园》,李尧臣写有五律《雨后登石隐园山》以述其事。毕际有还邀请同邑好友、举人袁藩,在石隐园协助校刊其父所著《石隐园遗稿》。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时任淄川知县张嵋邀唐梦赉、毕际友、袁藩、张绂续修《淄川县志》,修志主要在石隐园进行,修志完成后,袁藩曾赋诗《石隐园修邑志成赋别载积先生》以表惜别之情。
蒲松龄在毕府挂账授徒三十余年,暇则游吟园中,间亦移住于此,其描写石隐园的诗词即达四十余首。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盛夏,他搬入石隐园远心亭以避酷暑,并写了两首七律《逃暑石隐园》:“绕屋浓荫万树蝉,水云浮动芨荷天”、“午漏沉沉日影迟,遮栏草树绿横披”;康熙三十年(1691年)夏,复搬入石隐园樊效堂,写有七律《六月初一日移斋东园》:“斗室蒸腾汗似浆,移斋初至樊效堂”。他曾赋诗以赞“十友”:“石隐园中远心亭,门对青山四五层。凤翔双鹰飞禽样,九象峨豸走兽形。太朴垂云生得好,菡萏月窟最玲珑。宋朝魁星石灵璧,万世流传十友名。”他也在赏石玩石中,爱石成师,写出鉴石专著《石谱》,书中备述百余种石头的产地、色泽、声音、用途及鉴别方法等,这显然得益于长年生活在毕府的耳濡目染之功。不仅如此,他还把爱石情结写入《聊斋志异》,如《石清虚》篇的主人公邢云飞,与石相伴、与石共乐、与石共存、与石共卒,故事曲折生动,荡气回肠。

广告
人生最低谷时,冷艳女上司让他迎来人生新的机会!
×
历经三百余年风风雨雨,至民国末年,石隐园已日渐荒芜,但仍大体保持当年规制。1954年,国家投资重建抗战时期遭日寇焚毁的蒲松龄故居,其时西铺村尚隶属淄川区,由政府协调,将绝大部分历史文物尽数移送蒲松龄故居,包括毕自严手书的“绰然堂”匾额,大量古籍、器物、名石等,并在“聊斋园”中专门辟建“石隐园”,如前述“灵璧、“蛙鸣”、“三星”诸石,及“太湖石”、“丈人石”等,均布列其中,以还原当年蒲公的创作环境,再现石隐园的神韵风采。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铺村陆续建立“蒲松龄书院”、“毕自严故居”,并重新整修石隐园,然其规模既小,景致更难及故园之万一。盈亏圆缺,天道有常;万物轮回,自有定数。昔者,蒲公得石隐园之助终成一代文豪,石隐园亦因蒲公而声名远播;如今,毕自严故居旁有蒲松龄书院,蒲翁故居之聊斋园内又建石隐园;正是,两者相合方得其所,相得益彰故成其缘。
时光荏苒,世事变迁。周末或节假日回家,偶然路过记忆中的石隐园后门,已难寻旧日踪迹,恍若隔世;而藏于心灵深处的石隐园,却始终清晰异常,一景一物,宛在眼前。愿美好记忆,永驻心间,愿千古佳话,世代流传!
作者简介:毕春清,男,淄博周村人,金融工作者,有百余首(篇)作品被《金融作协》、《山东金融文学》、齐鲁晚报壹点号等网络平台采用发表,偶有获奖,多首作品收入文学合集《银海放歌》等。
壹点号渺然居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5 00: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蒲松龄 Songling Pu
蒲松龄
性别: 男
生卒日期: 1640年 至 1715年
出生地: 中国,山东,淄博
职业: 编剧
更多中文名: 蒲留仙 / 蒲剑臣 / 柳泉居士 / 聊斋先生
imdb编号: nm0699700
分享到   
影人简介  · · · · · ·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展开全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6 19: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真事隐”与“假语存”背后的玄机
少读红楼 2024-04-25 发布于上海  |  7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天才的曹雪芹,拥有变幻万端的文学手法,是一个天才的文学魔术师。他倾注一生心血,通过“一番梦幻”,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红楼“梦文本”。
“梦文本”中有一个如梦似幻的大观园,而“梦文本”本身就是一个蕴藏着无数个谜题、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学梦幻大观园,因为“梦文本”“写假则知真”(第二回脂批),呈现给读者的只有风月宝鉴正面的“假语存焉”(贾雨村言),而被隐去的真事(甄士隐)则躲在读者看不见的风月宝鉴背面。
梦里日月长,书中乾坤大。“梦文本”里,有“梦时间”[注1],也有“梦结构”,而红楼“梦结构”也一如梦幻大观园,巧夺天工。
1、从“甄”、“贾”的角度
甄士隐家因葫芦庙炸供失火,受到波及,从此迅速败落下去,到春风得意的贾雨村探访甄家时,甄士隐家只剩嫡妻封氏一人,甄士隐已悬崖撒手,而其唯一的爱女甄英莲则在更早之前的元宵节之夜被拐,不知所终。脂批指出:“士隐家一段小枯荣至此结住,所谓真不去假焉来也!”。之后,“梦文本”马上进入通部书的重头戏贾府之文,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开始,贾家几乎贯穿了通部书。
而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太虚幻境大石牌坊上的对联,在“笔笔不空”的文本中,异乎寻常地出现两次,而且是一甄一贾,一次是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一次是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其中大有深意,同样也是暗示写“贾”意在写“甄”;贾府之文洋洋洒洒的"有”,是为了呈现“甄士隐”简洁之至的“无”。
因此,红楼“梦结构”可从“写假则知真”的角度出发,进行划分。

甄士隐,姓甄名费,脂批提醒费即“废”,因此,“写假则知真”的贾府演绎的一切,其中除了如“南直召祸”(脂批)之类的作者自身家事外,还包括与“废”太子有关的皇家真事,“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脂批)的秦可卿就扮演了废太子的角色[注2]。
但是,贾府要一直同时完成这双重重任,显然有些勉为其难,于是,作者在“写假则知真”的贾家之外,又大费周章,另设“特与`假'家遥对”的“又一个`真'正之家'”一一甄宝玉之江南金陵甄家。
宝玉是作者的“自寓”(脂批),脂批同时还指出,贾宝玉身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其实就是她与作者曾经共同经历过的,因此,江南甄家在文本中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作者之“真”家。
甄、贾宝玉实为同一人[注3]。第二回脂批指出:“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宝玉之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因此,前八十回总是若隐若现、似有若无的江南甄家其实如同甄宝玉一样,其实一直都存在于同样也为其“传影”的贾宝玉之贾家里,从未缺席。
但是,贾家和甄家、贾宝玉和甄宝玉,不可能永远搅和在一起。而且,第十六回脂批指出,江南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甄宝玉之江南甄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江南甄家当然不可能总是影子一般存在于文本中。否则,文本另设江南甄家和甄宝玉岂不是画蛇添足?
因此,贾家与甄家有着密切的联系、神奇的联结,但贾家与江南甄家决不能划等号,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同样,几乎毫无二致的甄、贾宝玉也不能完全混为一谈。

第二回脂批指出:“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其实,“通灵宝玉”正是区分实为同一个人的甄、贾宝玉的真与幻之关键所在。“通灵宝玉”是石头之幻相,因此,天生自带“通灵宝玉”的贾宝玉,只是作者神奇梦境里的幻影;天生不带“通灵宝玉”的甄宝玉才是现实中存在之人在作者神奇梦境里的艺术再现。
脂批指出,宝玉是“作者自寓”,因此,甄宝玉就是作者在“梦文本”中的一种艺术再现,而贾宝玉只是作者心中的另一个自己,寄寓着作者难以言说的“甄士隐”。
作为“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秦可卿隐指废太子胤礽,是通部书的源头,也是确定通部书立意大旨的大关键,堪称用“贾雨村言”敷演的“甄士隐”之“梦文本”的最大“甄士隐”。而且,在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极为关键的第五回,秦可卿刚登场,贾宝玉就梦游太虚幻境,并依警幻之训,与秦可卿发生男女之事。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着意的是大有深意的“甄士隐”,而不是如《金瓶梅》之类的风情月意。秦可卿隐指胤礽,当然更不可将贾宝玉与其所谓的男女之事视为风月文,秦可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在贾宝玉神奇的太虚梦幻之旅中,贾宝玉与秦可卿有男女之事,其实是完成了与秦可卿的比托,同样也意味着贾宝玉在作者的“梦文本”中将扮演文学化胤礽角色。
第十八回“元妃归省庆元宵”,点了四出戏,其中第三出《仙缘》,脂批指出:“《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乃通部书四大“大过节、大关键”之一。
因此,“真事尽显”的八十回后的“迷失无稿”部分,江南甄家和甄宝玉一定会登场,承担起扮演文学版曹家的任务,将独自演绎“写假则知真”的“贾”家之文里所包含的作者的“真”家史,而贾宝玉与贾家也不再为甄宝玉和江南甄家“传影”,将心无旁骛地演绎正统与非正统恶斗之下走向衰亡的皇家风云。

当然,曹家最后繁华落尽主要也是因为政治因素,“写假则知真”的贾家走向最终败落的过程里,也可以看出曹家最终败落过程的影子。因此,作者回望跌宕起伏的百年家史,创作此书,其中也有作者在败落的贾家中寄寓自己对曾经辉煌百年的家族最终一败涂地的深深伤感,当然也不乏反思家族盛衰兴亡的惨痛教训、传播处世智慧和处常之道的深意,如第十三回秦可卿魂托凤姐,但直到贾家捉襟见肘之时,也未见凤姐实施秦可卿魂托的家计长策。
因此,从“写假则知真”的角度出发,文本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一一第一部分楔子;第二部分甄士隐家之文;第三部分,“写假则知真”的“贾”文;第四部分,“真事尽显”,“贾”文还将继续,而甄宝玉也将登场,承担起演绎江南甄家(相当于曹家)之重任,贾家则将侧重于演绎正统与非正统恶斗之下走向灭亡的皇家。
“贾”文是通部书的重中之重,是否其中还暗藏玄机?要知道,《红楼梦》可是“打破历来小说窠臼”(脂批)的奇书,几乎可以说是谜题的无限大集合。脂砚斋“深知拟书底里”,作批时尚且“字字留神之至”(第十三回脂批),我们在品读“梦文本”的过程中,当然更应该如初入贾府的林黛玉一样,“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下一篇拙文将探讨一下“贾”文的奥秘。
注1、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18-28红楼时间系列
注2、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1《秦可卿就是废太子胤礽》
注3、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78《现实之甄宝玉,梦幻之贾宝玉》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6 19: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雨村假语存,贾为西贝。甄士隐,真史隐。甄为西土崩瓦解。珍珠为真珠即真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4 05:53 , Processed in 0.1399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