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6 20: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解密:晚明重臣杨嗣昌为什么没有参加贾府秦可卿的葬礼?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让我们重新回到秦可卿的葬礼上。红楼梦隐去了至关重要的三个主人公,这三个人是红楼梦全书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隐形人,没有他们,红楼梦整个显隐文本都是残缺的,所有的文本、所有的诗词曲赋、所有的秘密的解读都是有误区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前文回答了为何一个宁国府孙媳妇秦可卿的葬礼奢华如斯,甚至各大家族、王孙权贵会派重要代表来吊唁一个内宅妇人,原来秦可卿的葬礼上有三具尸体,秦可卿的背后是她多年前死去的婆婆,荣国府嫡长子贾珍的正妻,是的你没有看错,贾珍原来是荣国府的嫡长子,警幻仙姑的原型就是第五回的同昌公主,她下嫁贾府贾珍,被贾敬逼奸,后来养的小叔子就是贾珠,秦可卿的葬礼上还有贾珠。

秦可卿的葬礼发生在公元1632年。真本《石头记》里隐秘提到的第一个时间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如此算起来,当年的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指的是公元1631年,秦可卿死在了公元1632年。这个时候作为贾府败落罪魁祸首的贾敬早已经被剥夺爵位出家做了道士。秦可卿是天下最好的媳妇,另外两个一起秘密出殡的是贾珠和贾珍的原配妻子,也就是下嫁贾府的大明皇室公主,万历皇帝的亲孙女。

红楼梦文本里明言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里再次重复一次,到交节的那几日。查阅《钦定万年书》和《中华万年历》等历法书籍,在明朝的历史上符合十一月三十冬至的记载有三个,第一个是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也就是公元1593年;第二个是崇祯四年辛未,也就是公元1631年;第三个是崇祯十五年壬午,也就是公元1642年。从文本明言的接近末世和以上三个年份比较分析,第一个公元1593年明朝还很强盛,算不上末世,因此可排除。贾元春省亲前的日子很奢华很安逸,而朱由崧的洛阳城破是公元1641年的事情,因此第三个选项1642年也可以排除,那么只剩下一个1631年入选。从来自推算出来秦可卿死于第二年的1632年,在秦可卿的葬礼上东平郡王的信息变成了东平王府,显然在公元1631年朝廷里发生了重大的变故,作为三边总督的杨鹤被免职,而洪成筹在1631年升为陕西三边总督。因此历史上符合十一月三十冬至的记载的只有公元1631 年,红楼梦里的五年都是按照这个公元1631年计算和推导的。秦可卿死亡的时候朝廷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就是东平郡王被降职,还有一个是义忠千王老千岁被杀。从现在上推历史一千年,只有公元1632年两位晚明重臣的事迹吻合,那年东平郡王的历史原型杨鹤因为清缴农民军不利被降职,另外义忠千王的历史原型孙元化被朝廷处死,棺材被薛蟠买来给了秦可卿。

前面已经解密了秦可卿的葬礼是她和婆婆,贾珍妻子,也就是晚明皇室公主朱红玉的双重葬礼。秦可卿的葬礼上好多官员来送殡,其实都是为了贾珍死去多年的原配公主。看看文本对送殡官员的描写: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荣宁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这里庚辰眉批: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

八公我们前面也介绍了,除了八公以外,前来送殡的还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余者锦乡侯公子韩奇,神威将军公子冯紫英,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十余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出三四里远来。注意这里说的小轿不是三四十顶,而是三十和四十之和七十顶。

可是贾府如此大规模的葬礼,还是有人缺席。除了文本里提到的缮国公,他的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还有一位重要的缺席者,那就是和贾府关系深厚的杨都尉,前面解密了东平郡王的历史原型就是杨鹤,杨都尉就是晚明大名鼎鼎的杨嗣昌。

历史上的杨嗣昌字文弱,杨鹤子,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万历三十年(1610)进士。崇祯时,累官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农民起义军蜂起,他六次上疏陈边事,复议大举平乱,建“四正六隅”之说,谓十面张网之计。而义军势盛已不能制。及命他督师,又以遥控失军机。襄阳失陷,襄王被杀。不久闻知洛阳失陷,福王遇害,益忧惧,遂不食。卒。杨嗣昌著有《杨文弱先生文集》。

那么为何孙传庭和祁彪佳这样的晚明重臣都来参与的宁国府声势浩大的葬礼,与贾府关系很好的杨嗣昌没有来参与送殡?

原来杨嗣昌步入仕途后,历任杭州府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福建司主事、户部江西司员外郎等官职,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擢户部郎中,同年十二月至天启二年(1622年)五月迁南京户部新饷司郎中,刚上任就替登莱巡抚袁可立向皇帝请饷,“抚臣袁可立受命方新,请发帑金二十万安兵散民,似非得已。惟在圣明裁定,赐予若干。”他的父亲杨鹤因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任上招抚农民军首领神一魁失败,被下狱论死,杨嗣昌闻讯后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结果崇祯帝免了杨鹤的死罪,改戍江西袁州,亦没有让杨嗣昌辞职,还多次温言抚慰,激励他尽职任事。杨嗣昌为躲避政斗漩涡,遂称病挂冠,隐居家乡,到天启五年(1625年),其父杨鹤亦被罢官,返乡与杨嗣昌一起隐居,过着优游林下的生活。当时,后金侵犯明朝,辽东告急,军需吃紧,杨嗣昌留心边事,将他在户部参与财政管理的经历编为《地官集》二十卷。

崇祯五年(1632年)五月,杨嗣昌被任命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海关)、永(平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他在任内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原来秦可卿葬礼的时候,杨嗣昌杨都尉已经巡抚山海关和永平府等处地方的军务去了。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4-04-21 11:01・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13: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解密:第二十六回里仇都尉的原型是晚明贰臣洪承畴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虚构创作
红楼梦里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名字,仇都尉。一般人看到这个名字都是略过不提,其实这个仇都尉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曾经是叱诧风云的人物之一。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里的原文:

正说着,小厮来回“冯大爷来了”。宝玉便知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来了。 薛蟠等一齐都叫“快请”。说犹未了,只见冯紫英一路说笑,已进来了。众人忙起席让坐。冯紫英笑道:“好呀!也不出门了,在家里高乐罢。”宝玉薛蟠都笑道:“一向少会,老世伯身上康健?”紫英答道:“家父倒也托庇康健。近来家母偶着了些风寒,不好了两天。”薛蟠见他面上有些青伤,便笑道:“这脸上又和谁挥拳的?挂了幌子了。”冯紫英笑道:“从那一遭把 “ 仇都尉” 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了再不怄气,如何又挥拳?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宝玉道:“几时的话?”紫英道:“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前儿也就回来了。”宝玉道:“怪道前儿初三四儿,我在沈世兄家赴席不见你呢。我要问,不知怎么就忘了。单你去了,还是老世伯也去了?”紫英道:“可不是家父去,我没法儿,去罢了。难道我闲疯了,咱们几个人吃酒听唱的不乐,寻那个苦恼去?这一次,大不幸之中又大幸。”

这里冯紫英提到的“仇都尉”不是别人,正是晚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贰臣洪承畴。仇字是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是洪承畴的畴音。明末清初著名官员洪承畴生于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于1616年得中进士,先后任职主事、员外郎、陕西督道参议等官。1631年升为陕西三边总督,是负责以剿为主的镇压农民军的主要统帅。虽然洪承畴先后俘获高迎祥,大败李自成。崇祯十一年九月,清军两路南下,明朝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调来,与孙传庭率军入卫。崇祯十二年,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兵败被俘,被清军俘虏,他在1642年松锦大战失败后投降满洲。洪承畴投降了满清后传檄定天下,驱赶永历帝到缅甸。洪承畴从明军统帅到满清爪牙,是不折不扣的大汉奸。洪承畴年老身退的时候才被满清封官,官职也都不大。

冯紫英说的从那一遭把 “ 仇都尉” 的儿子打伤了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晚明士大夫对满清和洪承畴的戏谑。据野史记载,洪承畴兵败被俘后,绝食数日一心求死。满清统帅也没有办法,后来范文程献计,皇太极派孝庄前去色诱,二人完事之后,洪承畴才得以投降,为清朝出力。因此晚明士大夫才有如此讥讽之语。

在明清交接之际及后世,历史上评价史可法、洪承畴、马士英等人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满清入主中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南明政权如果没有满清介入能不能重新掌控天下?历史的长河远去,史可法等人的民族精神为后人所肯定和宣扬。他们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爱国爱民的大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不是封建社会的“愚忠”两字可概括的,洪承畴成为满清消灭起义军和南明势力的排头兵应该是不折不扣的贰臣,他们的屈节投降影响恶劣,毁坏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他是不是使社会迅速趋于稳定?应该不应该肯定?史可法等人明知故国大势已去不可救药,仍然负隅顽抗,应该不应该予于否定? 这些都留给后来人评价了。

发布于 2021-05-29 1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20: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羲皇上人+祸起萧墙+德败则祸起萧墙。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解密:甄英莲的原型和贾宝玉的真名字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真事隐假语存,文本里有许多真真假假的故事。今天的这个人物原型也许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先说说草蛇灰线,红楼梦的笔法古人概括为“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草蛇灰线在明清话本小说中的普遍运用是有历史可循的,“草蛇灰线”最早出现于唐代杨筠松的典籍《撼龙经》中,指的是山势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态势。后来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有草蛇灰线法:……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处,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所谓“草蛇灰线”,是以蛇行草中,可见其行迹,灰线留于纸上,可辨其脉络,来喻指某一事物在作者行文中经常被提及,初看似是偶然,细看下去,却有一丝脉络可寻。后来“草蛇灰线”一词逐渐转变为对文体文法术语,被广泛采用于对诗文、戏曲及小说的写作中。

下面说说红楼梦第一回姑苏城内乡宦甄士隐的独生女儿甄英莲,她被甄士隐和封氏宠爱,却在元宵佳节走失了。书中写道“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这里的描写是大有问题的:

第一,试想甄家在当地也属于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为什么香菱出去看花灯只有一个家人跟着呢?

第二,甄英莲只有三岁,为什么出门不是甄士隐和封氏抱着看花灯?

第三,即使甄士隐和封氏忙着,为什么不让丫鬟或者奶妈跟随,而是让一个男小厮领出去?要知道古时候男女授受不亲。

第四,即使家人霍起抱着甄英莲出去看花灯,他要方便也应该找一个认识的或者熟悉的人照看甄英莲而不是一个人将她放到门槛上?

第五,甄英莲脸上的红痣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里解密一个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结论,甄英莲的原型其实是一个男的,如果说甄士隐的原型是晚明皇帝的话,那么甄英莲自然是他的一个儿子,甄士隐只有一个孩子那是红楼梦的一个谎言而已,娇杏在回目里不就是闺秀吗?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作者将甄英莲化男为女,就和张金哥的名字一样是为了掩盖红楼梦里甄英莲和贾宝玉的真实身份和朝代地域的真相,脂砚斋在批注里也说了,香菱的根基与金陵十二钗无异。红楼梦第一回的文本说,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甲戌在这里侧批: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蒙侧批:伏笔。既然如此无异那就是说,关于甄英莲的被拐,被卖,被 抢,最后和薛蟠进贾府的一系列故事都是假的,这是红楼梦阅读以来最不可思议也是最让人不可接受的。

对甄英莲的身份我们简单分析,甄英莲的莲字,在古代本来就是相貌俊伟,志趣高洁男子的常用名字,而不是女子的名字。甄英莲被男仆抱着看花灯,本来就是一个男仆抱着一个男孩子才说的过去,而后文小乡绅之子名唤冯渊的,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甲戌在这里侧批:最厌女子,仍为女子丧生,是何等大笔!不是写冯渊,正是写英莲。冯渊酷爱男风,遇到甄英莲就喜欢上了,只有甄英莲是男子才有这样的效果。冯渊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甲戌在这里又是侧批:虚写一个情种。这里作者点明了是一个假故事。

还有一个重要的证据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改名香菱的甄英莲和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荳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荳官没的说了,便起身笑道:“依你说,若是这两枝一大一小,就是老子儿子蕙了。若两枝背面开的,就是仇人蕙了。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这里的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的描写是假话。根据植物学的常识,蕙有两枝,如果上下结花者是夫妻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兄弟蕙,因为从一支茎里出来的并头结花来形容一母同胞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如果说甄士隐的原型是晚明皇帝,甄英莲是男子自然是皇子,而贾宝玉如果是皇室隐藏在贾府的皇子,那么甄英莲和贾宝玉就是兄弟关系。果不其然,文本里写道偏巧贾宝玉也拿了一枝并蒂莲来参与斗草,贾宝玉手上的并蒂莲才是两个人真实关系的写照,后来贾宝玉便将香菱的夫妻蕙和自己找到的并蒂莲,埋到了一起。

最后我们来分析甄英莲和贾宝玉的真实名字,甄英莲为什么要改名香菱?因为甄英莲的这个名字的名字惊心动魄。同样是第一回文本,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甲戌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南直召祸自然是指南明第一位皇帝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招来祸患的事情。这里的竹篱木壁,竹隐朱姓,壁字是一个人的名字。朱姓,壁前加一个莲字就是晚明皇帝朱由崧的儿子朱莲碧。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正月十六日,李自成攻陷洛阳前,福王朱常洵遣散家眷,与世子朱由崧等督军守城。老福王朱常洵之孙、小福王朱由崧之子、陈湾村朱氏之三世祖朱莲璧被托付于老家人张景明,先藏于洛阳孟坑,后定居于新安县仓头乡陈湾村,成家立业,繁衍至今。红楼梦里甄英莲的故事就是根据这个真实典故改变的,而贾宝玉原是天上神瑛侍者,林黛玉是绛珠仙草,神瑛侍者决定下凡游历,绛珠仙草为报恩也一同跟随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贾宝玉绝对就是小名,也就是乳名。那么贾宝玉的大名叫什么,红楼梦文本里没有说,可是批注里说了,叫贾玉。贾府和贾宝玉一辈的人的名字都是单字,而贾宝玉是两个字的名字,百年来众人看了也不产生疑问真是奇怪,要知道贾家不仅是一个大家族,还带有读书人家的帽子,有一套严格的族谱制度。我们从神瑛的名字里取一个瑛,后来有一个戏子做了史湘云的丫鬟,叫韦大英,这里的英加上王就是神瑛侍者的瑛,甄英莲的名字就是朱莲璧和贾宝玉的真实姓名的合集。李自成陷洛阳时,朱常洵大约56岁,朱由崧大约34岁,朱莲璧约三四岁,前面分析贾宝玉在洛阳城破的时候已经基本上成年了,因此甄英莲应该是贾宝玉的弟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登基后,实行皇子封王制度,以固大明江山社稷。他给子孙的起名规则很简单,朱元璋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按照"辈行"法则起名字.他为24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定了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是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属性来决定的,也就是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要有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就比如明朝的帝王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有炆、棣、炽、基、镇、钰、深、樘、钧、洛、校、检,每一代帝王的最后一个字的偏旁部首都是来自于五行。到了朱由检和朱由崧这一辈,发生了变化,朱由检给儿子起名字,都是以慈开头的,比如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初四,周皇后为思宗朱由检产下嫡长子,朱由检亲自为嫡长子赐名“慈烺”。然后下诏晓谕天下:

“朕为帝王应天历而奉宗祧,首重元储。尤隆世嫡,朕以渺躬,嗣位丕基,祗念我皇祖皇考,集庆发祥,源深绪远。伫昌嗣续,仰慰治谋。兹荷上帝居歆,宗祊垂佑。二月初四日第一子生,系皇后周氏出,中闱开冢嫡之先。万国惬元良之祝。”以此表示自己获得嫡子的兴奋之情。其他几个儿子也是以慈开头的,但是朱由崧却没有这样做,他的在历史上可以岔道的儿子的名字就是朱莲碧,根据以上理论进一步推理分析可以得知,贾宝玉的真实名字是:

朱莲英!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2-01-30 19:55
德败则祸起萧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20: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明王朝的加速师|崇祯为什么跑不了
大鱼吞舟记
2020-09-07 07:55

1644年的历史变化极快,满清入关显得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
这一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张献忠攻入四川称大西王,吴三桂降清,多尔衮入关,福王在南京登基…
崇祯十七年换了二十个首辅,最后留给他的只有一棵歪脖子树。
崇祯作为亡国之君,是一个悲情人物,尤其是他在上煤山的时候回望京城大火时,说一句“苦吾民耳”,更是让后人唏嘘不已。
加上清初各地的反清复明活动也一直持续不断,可以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崇祯的声誉越来越高。
崇祯接手的国家是个怎样的国家?
天启朝重新设立了万历末年被东林党废除的工商税、海税,中央政府还是有钱的。
天启皇帝专心木匠活,把事物放手交给内阁与宦官,只在特定情况下露面,比如送孙承宗巡视辽东。
于是武将自由发挥所长,关外辽东局势还是可以的,与后金作战互有胜负,总体上偏好。内部因为征税侵犯了工商业者的利益(苏州工商暴动),但只是小规模的群众事件。
当时气候进入小冰河期,但受灾的农民能得到救济,农民起义安抚很见成效,海内咸平。征饷与田赋,农民尚可承担,农民日子虽苦也可凑合。
天启专心木匠活的无为而治意外收到良好的效果,能做实事的人留在了较好的位置上,税务体系正常运营。
其实王朝皇帝,不作恶就可算是“明君”了。孝宗君臣融洽,穆宗垂拱而治,“不折腾”已经是善了。

朱由检自缢处
崇祯面对的局面是庞大而且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相互抗枉,让这个帝国想进行改革是一种非常非常难以实现的任务;但是明帝国依旧是一个庞然大物,虽然远比表面虚弱,但仍拥有强大的力量。
在崇祯继位时,在可预见的未来里还看不到大明要灭亡的迹象。
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可怜虫
信王在上台之前装孙子非常到位,得益于明朝监察制度的完备,厂卫六科的存在使得崇祯上位之后立即清算阉党集权。对于中央和地方可以说是生杀在手,这和一般王朝末期军阀林立,中央成了摆设完全不同。
汉末献帝就是高祖转世也没辙,唐末各节度使变成五代十国,宋末皇帝被文官集团控制,元末要是王保保听话也不至于亡的如此之快。
唯有明末,崇祯对于中央地方大员,生杀予夺,拥有着很多朝代鼎盛时期也不一定及得上的集中权力,却被李自成这样的农民起义推翻。
从他上台,遇到的所有问题,他最后都是选择一个错得离谱的方案去解决,以至于所有的小问题在他手里都成了事关王朝生死存亡的黑天鹅事件。
想充盈国库,却只向农民索取,不但助长了官僚借着治理的权力来贪污、更导致大批农民破产。
想缩减支出,却裁撤驿站,除了从待岗青年嘴里敲银子,正面效果基本为零。不但让帝国政令不通,更形成让底层公务员反目成仇的局面。

想收复辽东,却乱杀孙元化,让登莱炮兵离心离德;轻信袁崇焕,毛文龙死后几乎酿成兵变,让花了十几年财力的辽东计划彻底破产。
崇祯是一个罕见的、同时把“与百姓关系”及“与官僚关系”两方面一起搞砸的君主。他想拨乱,但是没有能力反正,反而成了最大的麻烦制造者。
面对关外辽东,崇祯就是绝不讲和,所以即使家里打成一锅粥,也要在辽东和满清保持大规模对峙,修筑了关锦防线,辽东边防军的财政支出是明末财政支出里的最大宗,是帝国财政不堪重负的最主要原因。
崇祯十三年,强令九边精锐,尽赴辽东,松锦大战最后以明军全军覆没告终,彻底打没了明朝的最后家底。
1644年,当面临着闯军东征时,崇祯依然天真的认为,太原宣大包括北京外围的各种要塞,可以有效迟滞对方一年半载,以至于最后对关宁军是否南撤的决定一拖再拖。
结果在一连串边军向李自成投降的意外状况下,彻底失去了王朝。
做事急功近利,而决断时却患得患失。清洗阉党积到的一点声望,明君的形象崩塌得一干二净。
归根结底,德才不配位
崇祯一大特点是非常勤政,在明朝的皇帝里,除了太祖之外,可以说就没有比崇祯更勤政的皇帝了。他始终处在比较焦虑的状态,没有耐心来缓解危机,总是急于求成,最后一事无成。

崇祯时期虽然在制度上也还是沿用了之前的内阁制,但是因为他对阁臣动辄斧钺相加,所以内阁实际上形同虚设。
在这个意义上,崇祯时期的制度也是最接近朱元璋时期的。
太祖虽出生贫农,能在军旅中不断学习,线装本没白看。每次攻陷城池,不是酒肉穿肠肚,美女在身旁,而是请当地名儒来讲课,有些人的起点很低,但是终点望尘莫及。
崇祯无太祖的才干和魄力,只是继承了太祖的野心,却毫无与之匹配的能力与魄力,既无菩萨心肠又无雷霆手段。
其性格喜怒无常,完全不顾君主之德,稍微不如他意就遭斥、逮捕,以至于大寒天下之心。大学士谢升说崇祯太过聪明,以至于天下败坏,周延儒说崇祯乃羲皇上人也,什么意思呢?
不合时宜的政策出了问题不知查错纠错,反而认为是没认真灌输执行,变本加厉推行错误的政策。
有功者不赏灭其志,有过者不罚助其威。
轻杀陈新甲,下狱孙传庭,赐死周延儒,坐罪刘策,遑论熊文灿在南方算是一员老臣,稍微犯错就被杀,郑重俭作战失利被杀,孙元化竟因孔有德等人叛变被杀。
直接的后果是孙传庭被捕后无将可用,孙元化被杀后登莱等地炮兵离心离德,陈新甲被杀以后再也无人敢提议和事。
导致后来君臣之间离心离德,因为在这种氛围下,如果谁这样做,反而显得别有用心,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最后被其他人逆向淘汰。
崇祯不南迁,就是因为他与群臣相互不信任,大臣怕崇祯过后甩锅坑死自己。崇祯只敢密谋,不敢承担背负丢弃祖宗陵寝的骂名。然而东晋衣冠南渡;唐代国都六陷天子九迁;南宋偏居临安;清代更遑论多言。
自古未闻皇帝铁了心要跑,臣子能拦得住。
既是个人的努力,也是历史的进程
命运这东西不好说的,人活一世有时想想也是身不由己。在人生当中的很多重大节点,事件的走向和发展往往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随波逐流。
崇祯如果回想小时候,可能那时候做梦也不会有这一天。回想坐上皇帝位置的时候,可能那时候也不知道后面会搞成这样,毕竟没哪个皇帝上来就想说我要当个昏君,把这个作为目标。
他在上煤山前,从来没觉得自己会当亡国之君。
好好的在地方做个藩王,怎么突然要去北京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历史的进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20: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崇焕杀毛文龙那刻起,就注定了自己的悲剧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dygzzl
小吧主14
对于袁崇焕杀毛文龙,崇祯的态度,有两种记载,一种是骇,一种是喜。而本人认为,崇祯真实的态度,应该和汉高祖听闻韩信之死时的态度一样:窃喜且忧——对毛文龙的态度是喜,对袁崇焕的态度是忧。
杀毛文龙一事,崇祯是喜的,毛文龙两次提兵登莱,换谁当皇帝都忌惮,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袁崇焕死后,崇祯不但没给毛平反,原罪不除,还取消掉了毛家的荫功。另一方面,对袁崇焕杀毛一事,也确实对袁有所顾虑,但当时正值倚重袁,也就没去计较。
袁崇焕杀毛文龙,就注定了自己的悲剧,即使没有己巳之变,即使袁能五年平辽,以崇祯的性格,袁崇焕的下场未必就好,相反,平辽是建大功,功高震主,在加上之前没自己首肯情况下杀边疆重臣毛文龙,平辽后,袁崇焕仍免不了下场戚戚,这是崇祯的性格使然,遇到这种疑心甚重的主,换谁都难逃一死。


送TA礼物
IP属地:江苏1楼2017-09-06 11:08回复


qq12347855
营筑宁远9
一般的君王玩过河拆桥比较正常,而崇祯玩的是不可河就拆桥,所以连他自己也玩不转了


IP属地:四川7楼2017-09-07 09:27收起回复

dygzzl: 回复 珊瑚思琴 :河没过就拆桥,不给自己留后路
2017-9-8 07:53回复
我也说一句


北京利源时代办公服务
北京二手办公家具去哪里?来这,9成新办公家具任你选,办公家具租赁北京市免费安装,专注办公家具出租,品牌二手办公家具销售,北京二手办公家具

2024-04-28 20:40广告
立即查看

袁崇焕替身
慷慨同仇12
历史的使命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9-07 12:58回复

卫督骆思恭
宁锦大捷14
崇祯肯定袁斩毛,捏着鼻子认了。这个史料来自于《明史》:“帝骤闻,意殊骇,念既死,且方倚崇焕,乃优旨褒答。”之后又扩展出袁崇焕透支了皇帝的信任。
《明史》修纂一百多年,得出的这个结论实际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当时没有进一步的史料。后来到了民国时期,挖出了疑为“崇祯实录“底稿的《崇祯长编》以及《明清史料》的一些内容,才知道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是信任被透支,而是更加信任袁崇焕。
首先,朱由检之前就已经表现出他的政治洁癖,不会某件事咯在心里不发作。刘鸿训因为说错一句话,就非要被弄死。张瑞图因为字写的好,就非得打成魏党。周延儒一句“羲皇上人”,连首辅都没了。袁崇焕斩毛这事情这么大,如果捏着鼻子,他早就发作了。朱由检可不会顾虑要处理的人官有多大。
但是接下来,袁崇焕重定关外五十员战将的任命,他同意了。
又给袁崇焕加了太子太保。(十月初七)
赏了袁崇焕团龙袍(相当于清朝的黄马袿),实际应该是盔甲,因为后来抄家有抄出御赐的盔甲。
已巳之变之初,本来是任命孙承宗总领援军的,一听说袁崇焕率兵来了,马上换他援军总指挥。
这一系列史实证明,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以后,朱由检不仅没有不信任袁崇焕,反而是更加信任袁崇焕了。


IP属地:福建11楼2017-09-13 22:58收起回复

勇冠三军刘大刀: 崇祯不可能喜, 袁崇焕抓毛文龙到京师三司会审,崇祯如果厌恶毛文龙,或许会喜起来。但堂堂一品大将不经审判被杀,崇祯就算对毛文龙有恶感,也无法喜起来,忧虑甚至恐惧倒是有的。国家还要不要法律了?万一袁崇焕军事政变拿十二大罪给我扣上咋办?
2018-1-20 11:20回复

卫督骆思恭: 回复 勇冠三军刘大刀 :你这仍然是,而且一直是用现代的规则去臆测古代人。在明代,皇帝的话就是法,不管他说的对不对。可以用现代的规则判定合不合理,却不能用臆测的规则判定当时合不合法。
2018-1-20 12:24回复

玄_同: 回复 卫督骆思恭 :现代军事条令仍然规定部队首长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决定重大事项,先执行,后报告,对所作决定负完全责任。袁崇焕杀毛文龙符合现代军事科学规律。倒是明清两代君权至上,袁崇焕斩帅侵犯君权,招致猜忌。现代早已经不是皇权至上的年代,国家利益高于皇权。
2018-2-3 08:44回复

卫督骆思恭: 回复 玄_同 :大刀的意思是祈求朝廷司法公正才是正确的做法。现在可以期待法院公正,政府公正。法律程序公正。那时候恰恰是阃外立断不中制才有公正,熊廷弼说“总兵不用命有尚方宝剑在”,孙传庭斩贺人龙。熊廷弼和杨链等人被杀,朝廷公正在哪里。也觉得读史多少年了,还死抱着这个观念,是不是没出息
2018-2-3 08:53回复
我也说一句




H游侠V剑圣H
慷慨同仇12
袁崇焕的悲剧是他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了,自己一旦失势就被人狂踩。自古宠臣失势结局都不会太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9-14 00:40收起回复

武学奇才在路上: 明末那乱局 想做点事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 要想不得罪人就啥也不做 那也就不是袁督师了。好像他也没得罪谁啊
2017-9-14 17:31回复

H游侠V剑圣H: 回复 武学奇才在路上 :得罪了梁庭栋,杀毛文龙得罪温体仁,杀毛文龙的罪名扯到阉党,间接得罪阉党。还学信威胁蓟州巡抚。
2017-9-14 18:37回复

武学奇才在路上: 回复 无极与魔法 :又要做事 又要不得罪人 难啊。“还学信威胁蓟州巡抚。”可有出处?
2017-9-15 09:40回复

H游侠V剑圣H: 回复 武学奇才在路上 ::余大成 ---《剖肝录》
2017-9-15 11:10回复

H游侠V剑圣H: 回复 武学奇才在路上 :石衲曰:“书信有之,然在斩文龙之后。中引李临淮斩崔众事所云:‘今斩御史,若拜中丞,即斩中丞;拜宰相,即斩宰相。’盖《唐书》中语,特借以称焕耳。若遵抚为焕所假手,则宰相一言又何所指?且此言何可为焕罪?叛逆当坐于某。”
2017-9-15 11:11回复
我也说一句
还有3条回复,点击查看


magicianmor
言深夜半1
明末党人势大,袁崇焕不被猜忌是不可能的,毛文龙是小人物,明朝是丢在袁崇焕手里的,非崇祯之过。


IP属地:天津13楼2017-09-17 22:20回复

勇冠三军刘大刀
辽东巡抚11
請皇上申明三尺法以示邊臣曰今後如賊入境不能堵截薄城不能入保殺傷人口隱匿不以入告者外則巡按御史據寔奏報內則臣科按職掌參駁一一逮問如律庶督撫以下寧進而死于敵必不願退而死于法則封疆其有瘳乎旨是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8-01-19 14:01收起回复

room219: 这个说明什么,没有一个跟袁有关
2018-1-20 11:56回复

玄_同: 此论出自崇祯元年七月兵科給事中許譽卿的奏疏。他这种观点对不对?我觉得还是值得商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解决问题。明末武备松弛,军队战斗力低下,这只是边臣的问题吗?我觉得根子在朝廷!明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国库空虚,兵饷匮乏,财货累聚于私门,只知道盘剥小民,这是政治问题!
2018-2-3 09:00回复

玄_同: 許譽卿指责“”且請餉不言無兵,禦虜又言無兵,何故也?”忽略了一个问题:御虏不是无兵,而是缺乏可战之兵。为什么缺乏可战之兵?因为国库空虚,兵饷匮乏,只够养一群农民兵。那些兵镇压国内还行,对上外敌远远不够。国家应该正视这种现状,加大国防投入,加紧整训军队。
2018-2-3 09:07回复

玄_同: 这事经許譽卿笔锋一转,便成了边臣不肯尽力,朝廷没有问题,有事拿边臣问罪便可。崇祯信了。此后打了败仗就拿边臣开刀,督抚杀了一个又一个,结果如何?药不对症,庸医杀人!我要是崇祯,就升許譽卿的官,把他放出去当一任监军道,看他把脑袋别在裤腰上敢不敢不尽力,省得站着说话不腰疼!
2018-2-3 09:14回复
我也说一句



勇冠三军刘大刀
辽东巡抚11
崇祯不可能喜, 袁崇焕抓毛文龙到京师三司会审,崇祯或许会喜起来。但堂堂一品大将不经审判被谋杀,崇祯就算对毛文龙有恶感,也无法喜起来,忧虑倒是有的。国家还要不要法律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8-01-20 11:13收起回复


文创小说 · 效卓

超刺激的乡村小说,三分钟就会起劲!偷偷收藏熬夜看.....
超刺激的乡村小说,三分钟就会起劲!偷偷收藏熬夜看.....
立即查看

2024-04-28 20:40:11 广告

死灭劫朽坠
聚会奎英6
???一个大臣,不请示我,就假传圣旨谋杀一品大将,然后一口咬定是我让他杀的,我会喜?说实话我对你们嘟嘟粉的脑回路表示佩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8-01-30 15:29收起回复


梧桐子249
单骑出关8
朝中有个毛文龙老乡温体仁


21楼2018-02-03 05:29回复

吞食之虎
言深夜半1
唯名与器不可与人。朱由检还是太嫩了,换我上借这件事杀了袁,再敲打下辽镇,辽饷今后砍一半作为惩罚,东江镇我亲自去安抚,这就是满分的操作了。东江镇本就是为了分化辽镇而刻意设立的,袁作为中央官员却站在辽镇这边可笑不。


IP属地:湖南22楼2021-08-05 16:09收起回复

zhengyaosxy: 比崇祯还蠢
2021-8-5 16:44回复

黑风寨主1: 不愧是网游的水平,无语
2021-8-6 08:06回复

吞食之虎: 回复 黑风寨主1 :我是网游的水平,辽镇搞成这样还不就是中央想搞死李成梁,李成梁放出了努尔哈赤这条恶狗吗
2021-8-11 08:49回复

晚鹊: 这是打算让明朝提前十几年灭亡?
2021-8-11 12:44回复
我也说一句



入市转瞬十一载
间关百战13
若是放在前朝,即使疑心重,末代皇帝往往也无法强行处置像袁崇焕这样的名将,何况皇帝还无能,所以朱洪武们也要背这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20: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误读红楼:诸联《明斋主人总评》里对于红楼梦文本判断的正与误
误读红楼:诸联《明斋主人总评》里对于红楼梦文本判断的正与误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星,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是一部说不尽道不足的千古奇书。近代诗人黄遵宪对于红楼梦的评价:《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

诚然。

红楼梦阅读史和研究史上有无数的评论,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读懂显隐文本都可以忽略不计,这里仅仅讨论几位点评家的观点:

嘉庆十九年(1819),满族诗人得硕亭有《草珠一串》的竹枝词写道:

做阔全凭鸦片烟,何妨做鬼且神仙。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

满清湖北巡抚胡林翼在致朋友严树森的信中称:“一部《水浒》,教坏天下强有力而思不逞之民。一部《红楼梦》,教坏天下堂官、掌印司官、督抚司官、督抚司道、首府及一切红人,专意揣摩迎合,吃醋捣鬼,当痛除此习,独行其志。阴阳怕懵懂,不必计其一切。”

光绪四年二月三十日,两江总督沈葆桢在致福建船政提调吴仲翔的信中说:“夜不成寐,则病从心生,虽参苓亦毫无益处。能坦怀自适,则荆棘尽成康庄,不才咳喘稍轻,脾泄如故。今早风日晴和,出户散步,如宝玉重入大观园,不胜今昔之感。”

林则徐于嘉庆二十五年(1822),书《晴雯补裘》一首如下:

熏笼斜倚鬓蓬松,手把裘裳仔细缝。

未抱衾裯心已碎,强拈针线力还慵。

剧怜衣上馀金缕,何意人间断玉容。

他日启箱重取认,不胜惆怅对芙蓉。

。。。。。。

在那些显文本的阅读评论里里,给人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是清代道光年间诸联的一句话:"全部一百二十回书,吾以三字概之,曰真,曰新,曰文。"诸联先生(1765一1840年前后),他字星如,号晦香,别号明斋主人,上海青浦人,生于乾隆三十年(1765),著有《晦香诗抄》、《明斋小识》、《红楼梦评》(刊于道光元年(1821))。

清代诸联先生出身于青浦的名门望族,从小受到家族成员的影响,对文艺产生着浓厚的兴趣。诸联是松江府人氏,受到家乡文化的影响,他的诗作同样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诸联先生的来往群体既有“苔岑诗社”这样的下层文人群体,也有王昶、袁枚等学界泰斗。他家后来中落,历经人事沧桑,也遍尝人生百味。《红楼评梦》是撰写的一部重要的红学著作,此书不仅对红楼梦文本的艺术成就评价颇高,对其思想意义、悲剧价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艺术方法等文学手法都有较为深刻的论述。

前边的曰真,曰新,曰文等评语摘自诸联先生的《明斋主人总评》:书中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皆在旁面、反面、前面、后面渲染出来。中有点缀,有剪裁,有安放。或后回之事先为提掣,或前回之事闲中补点。笔臻灵妙,使人莫测。总须领其笔外之深情,言时之景状。作者无所不知,上自诗词文赋、琴理画趣,下至医卜星象、弹棋唱曲、叶戏陆博诸杂技,言来悉中肯綮。想八斗之才又被曹家独得。全部一百二十回书,吾以三字概之:曰新、曰真、曰文。

从这个角度看,诸联先生对于红楼梦文本的评价是很中肯的,其研究水平很高,仅次于戚蓼生先生。诸联先生认为红楼梦并不是一本诲淫作品,而是一本有用的书,他对于曹雪芹的评价很高,对于红楼梦悲剧的认识超过一半的满清文人,还探讨了红楼梦对前代作品的继承与创新,其中有很多观点对于当今红学的健康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是他的理论观点有没有失误呢?当然有。其一他没有认识到红楼梦的作者就是脂砚斋,而脂砚斋也是一个化名。其二他对于贾母的另外一个名字史太君产生误读,把原来套书里的名字看成是野史,属于典型的主观妄断。其三,他没有读懂显隐两本书,对于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也做出了错误的论断。


附录:红楼评梦

http://www.redchamber.net/red/yj/noble_zl_hlpm.htm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4-04-27 19:17・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5: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刘姥姥影射李自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刘姥姥、板儿:李自成、李过 + 板儿是凤姐的侄儿?刘姥姥说带你侄儿来,谁的侄儿?作“煞事”来!+ 北京话“姥姥”什么意思?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7】



10.19 刘姥姥:李自成
前文解妙玉时,已解过刘姥姥是李自成,解探春时,也解过板儿是李自成的侄子李过。本节集中解读刘姥姥李自成,对解过的内容,只简要陈述结论。

小说对人物出场的安排,没有随随便便写的,比如金庸小说中:任大小姐、东方不败的出场,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甚至欧阳克的出场,都是作者精心设计过的。红楼梦中人物出场,也是一样。

前四回,红、绿双方主要人物出场后,第五回曲演红楼梦,对整部书做了大预演,随后正式出场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花袭人吴三桂,和宝玉初试云雨情;另一个是刘姥姥李自成,一进荣国府。

吴三桂、李自成,导致大明亡国、中原沦丧的两个“罪魁祸首”,最先粉墨登场,符合本书大框架,和讲反面故事的结构层次。“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不是“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出场的先后、时机,大有讲究。再如:宝玉出场,黛玉出场,一定是在薛家之前,而薛家出场之后,敌对双方两面的框架才搭起来了,才曲演红楼梦,如此等等,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

我们看刘姥姥李自成的首次出场。还是注意错误、异常、重复强调这些常用手法。

既然刘姥姥一天之内就能到贾府打个来回,开始却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说起这“小小一个人家”,从正面解释下“千里之外”?

狗儿之祖,“昔年与凤姐之祖”,“连了宗认作侄儿”。那么,狗儿也应是凤姐的“侄儿”辈,狗儿的岳母刘姥姥其实和凤姐平辈,狗儿的儿子板儿怎么成了凤姐的“侄儿”?

还有一个重复也很明显:6个“成”字。

“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

“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

“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

“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

“不然那银子钱自己跑到咱家来不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成”是个常用字,几乎每回都有,本不稀奇。但这一页之内,密集出现6次重复的“成”字,用在刘姥姥这个“李自成”出场之时,我认为不是凑巧,是前文多次讨论过的重复强调之法。

狗儿急道:“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看刘姥姥是怎么答的:“谁叫你偷去呢!”小子儿:偷去,不成!打劫,成!哈哈哈!当然,这个只当笑话看下就成。

“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说明“务农”。

“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再次强调薄田,务农。

上句刚说狗儿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下句又强调“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却写“又无儿女”的话!谁无儿女?刘姥姥还是李自成?李自成确实“无儿女”,绝后了。

刘姥姥才入堂屋,“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

李自成进京,崇祯帝头悬,从反面,才能看懂这个“头悬”之意。

甲戌本是“头悬目眩”。庚辰本:原也是“头悬目眩”,被涂改过,改作“头眩目晕”。所以我们说,原文中的有些错误,是红楼作者故意写错的,是错误提醒读者,反面有真事隐。而抄书者的涂改,可能有些是抄错了,涂抹后改对了;可能有些是把作者故意写错的地方,改通顺了,却不是作者原意。这两种可能性,至少我们都要考虑到。

刘姥姥正和凤姐儿说话,贾蓉来了,凤姐笑道:“你只管坐着,这是我侄儿。”

贾蓉来借玻璃炕屏,求凤姐:“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

凤姐笑道:“也没见你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

当面的刘姥姥、板儿,正是“王家的”,所以凤姐提醒读者“只是看不见”,凤姐叫“蓉哥回来”,却只管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的神”,说“这会子有人”!让贾蓉“你且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表面看,这里暗示凤姐和十七八岁的俊俏少年贾蓉有私情,但红楼梦是血泪之书!不是写情之书!这里反面在写什么?

看刘姥姥怎么说?“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出了半日的神”,这明显是说给读者听的话,提醒读者“出神”思考,“这会子有人”!是什么人?正是“王家的”人,当面的刘姥姥、板儿。前后一直都在重复强调“侄儿”!甚至把东府的贾蓉特意安排来表演一下“侄儿”。刘姥姥重复说的“你侄儿”,是谁的“侄儿”?

在这出戏,刘姥姥和板儿才是主角。

前面指出了,凤姐儿和刘姥姥平辈,板儿不是凤姐的“侄儿”,是谁的“侄儿”?是刘姥姥李自成的“侄儿”,李过,前文在探春中已解。所以“只顾吃果子咧”,果、过谐音,用板儿吃“果”子,提醒读者这个侄儿李“过”之名。“连吃的都没有”,所以“作煞事来”!

甲戌本、庚辰本都没有把“煞”字改成“啥”。

“煞”字何意?

康熙字典:【廣韻】俗殺字。

人们常用:凶神恶煞!天煞!煞星!指的都是什么样的狠角色?

梅超风夫妇那对儿恶鬼叫什么?“黑风双煞”!做的是什么恶事?

甲申之难,李自成、李过他们来京城,做的就是“煞事”!

所以,周瑞家的提醒读者:“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一个侄儿来了?”

看看,重复了多少个“侄儿”?“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一个侄儿来了?”还说“亲侄儿”!

这些话,都要从反面看,才能解其中味。

这里又嫁接了王熙凤魏忠贤当政时,赈济灾民的历史,很巧妙。

另外,在北京,如果有人冲你说“姥姥!”那可不是尊称,也不是什么友善的话。哈哈哈!红楼作者真逗。



点击下一个:刘姥姥的螃蟹账: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 螃蟹诗讽刺谁?满清?李自成?饕餮王孙?横行公子?于今落釜成何益?空余禾黍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3:55
红学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5: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319十九+刘姥姥影射李自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刘姥姥的螃蟹账: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 螃蟹诗讽刺谁?满清?李自成?饕餮王孙?横行公子?于今落釜成何益?空余禾黍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8】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湘云做东,请贾母等赏桂花、吃螃蟹,然后宝玉和姊妹们作菊花诗、螃蟹咏,完后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

刘姥姥一出场,就先做了个算术题,算螃蟹账,算得读者云山雾罩,各种解释姥姥的数学!

阿弥陀佛!我们来看下刘姥姥算的螃蟹账:

周瑞家的道:“早起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秤两个三个。这么三大篓,想是有七八十斤呢。”

三大篓,总共七八十斤,二百个左右,符合吃螃蟹场景的人数,主人、丫鬟各十多人,不超过三十人,每人吃不到五个,总共预备二百个螃蟹足够。不宜把“七八十斤”理解为一篓。

一篓不到三十斤,六七十个螃蟹,比较正常。如果一篓七八十斤、二百个螃蟹,则螃蟹数就不合适了,总共六百个螃蟹,够请客百人了。

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到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五分一斤,十斤五钱:没问题。

五五二两五:算了个“五十斤”,二两五。算“五十斤”干什么?

三五一十五:三是什么?五又是什么?怎么就算了“一十五”两?从下句“再搭上酒菜,一共到有二十多两银子”看,这个“一十五”,显然是“一十五”两。没人能说清这“一十五”两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人说这“一十五”两是五桌酒菜等等的“强解”,我都不屑反驳。

因为这个“三”和“五”怎么理解都不对。

“三”勉强可看作“三大篓”,那么“五”呢?一百斤才五两,既没有一个“一百斤的五两”,也没有三个“一百斤的五两”。

如果刘姥姥真要算清这“三大篓”、“七八十斤”的螃蟹账,则:“十斤五钱”后,即使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农妇,对“八十斤”,也能一口报出“四两”。十斤是半两,八个半两,还不知道是“四两”吗?其复杂程度不比“五五二两五”高。刘姥姥可是个人精,如果能算出“十斤五钱”,五十斤是“二两五”,却没能力算出“八十斤”是几两,那人家会开口来算这个螃蟹账吗?

“三五一十五”:怎么算都不对!

也有人说,是刘姥姥算错了,一个不识字的农妇,算错账也正常。还有人说,刘姥姥是故意算错的,有意说“二十多两银子”,是提醒贾府的人,这次还想要“二十两银子”,因为上次得了“二十两银子”。我只想说,不能“以不堪之心度姥姥之腹”,记得上次吗?“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况且,刘姥姥这话是对平儿、周瑞家的等几个下人说的,这些人能决定给银子的事吗?

“三五一十五”:照旧,是个错误提醒。而且,是刘姥姥的错误提醒!在提醒读者什么?提醒前面那个不知所云的“五五二两五”。

“三五一十五”是针对上句“五五二两五”说的:“五五二两五”有三个“五”,三个“五”是“三五一十五”,还剩“二”和“两”,也是两个数字。“一十五”再加剩下的“二”和“两”,是“十九”!

“五五二两五”:原来是五个数字,这五个数加起来,是“十九”!

这便是“三五一十五”提醒的秘密,提醒了一半,话不敢说透。尤其是对敏感日期“十九”,绝不能把话说明。

李自成进京,甲申之难,正是三月十九!

这回的回目,写的是“第三十九回”:“三”、“十九”。

偏偏在三十九回,刘姥姥李自成就来了?

是巧合吗?我认为不是。

看看“第十九回”的内容:“昼暖玉生烟”,隐着“月明朱有泪”!“耗子偷香玉”,隐着“满清窃江山”!

宝玉生日,怡红夜宴,掷骰子出现“三”个“十九”点!不能把这些都仅仅看作是巧合,红楼梦一手二牍,开篇就说了是“真事隐”!



既然刘姥姥关注螃蟹账,我们就看看螃蟹的来源,和“螃蟹诗”。

螃蟹来源:是薛家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薛宝钗和薛蟠说,要几篓来。所以螃蟹来自“薛家”、“田上”出的。

螃蟹:是“虫”,螃蟹二字也都是“虫”旁。螃蟹诗到底讽刺谁?

注意:薛家满清,“虫鼠偷玉”,薛蟠、薛蝌名也都是“虫”旁;而刘姥姥李自成是“母蝗虫”,也是“虫”。

三首“螃蟹诗”,既有讽刺满清的,也有讽刺刘姥姥李自成的。

宝玉说:“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其诗为:

持鳌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前句满清,后句李自成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前句李自成,后句薛蟠
脐间积冷馋忘忌,脂上沾腥洗尚香。 ——满清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李自成
宝玉说“持螯”,首句却写“持鳌”,这是明显的错误提醒。

宝玉的奇怪药方,谜底是“胎儿龟蛋”,是把多铎、多尔衮,甚至福临等人都骂作王八蛋,所以“鳌”这个“大龟”句,是指满清。

下句又泼又擂兴欲狂,却指李自成进京后的“狂”。满清入京后,相对比较谨慎,并无农民军进京的“狂”态。

饕餮王孙:还指李自成,进京后用“饕餮”二字很合适,与“母蝗虫”异曲同工。王孙呢?刘姥姥出场时说“这小小之家,姓王”,正是“王孙”。其实,“王成”这个姓名,可看作化自“闯王李自成”,是向读者提醒李自成。

横行公子:如果问红楼梦中有一人能称作“横行公子”,是谁?无疑是薛蟠。所以此句讽刺的无肠、无情、横行,是指横行中原、无情杀戮的薛家满清。

颈联:冷、腥,都是满清关键字。

尾联:为人美口腹,一生忙,显然是讽刺李自成的结局。一生忙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不符合满清,却符合李自成。



黛玉的螃蟹诗,讽满清: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鳌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满”字,“清”字,很明显。

“鳌”,跟宝玉骂“王八”一样。满壳凸“香玉”,指“偷香玉”。

卿八足:清八旗,太明显了。

桂拂清风:“桂”喻吴三桂,“清风”喻满清。



宝钗的螃蟹诗,讽李自成: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惺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首联:讽李自成在京城举觞狂欢。京城人口盼“金秋”,是宝钗自抬身份,满清打着“为明剿贼”的旗号,意为京城官民都盼他们来。跟满清记录的清初史料一个调调:简直是圣君入主,“老幼焚香跪迎”。

颔联:横行霸道,也无章法。皮里春秋,本是心里有数,“空黑黄”却相当于讽刺“胸无点墨”。这两句是讽刺李自成在京的表现,并无经天纬地之才,肚里“空黑黄”。

颈联:“惺”也是错误提醒,宝玉诗颈联是“冷、腥”,指满清。敌腥、防冷,则是讽刺李自成与满清为敌,不堪一击。

尾联:跟宝玉诗尾联一样,落釜为人美口腹,一生空忙。“成何益”的“成”,可指李自成。月浦,月下成水,月、水分别是明、清关键字。禾黍,是农人所种,李自成正是农人,空忙一场,禾黍终为他人收割,也是讽刺李自成的结局。



《明季北略·卷二十三·补遗》中,记载了“李自成咏螃蟹诗”。未知可信度,仅列出如下:

(李自成)年十六,夏月,师以雨过云收,命联云:“雨过月明,顷刻顿分境界”。自成云:“烟迷雾起,须臾难辨江山”。

又秋日,进蟹,师命咏螃蟹诗。自成赋云:

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
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簖暗偷营。
双螯恰似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
只怕钓鳌人设饵,捉将沸釜送残生。
师见诗,谓异时虽有好日,终是乱臣贼子,不获令终。



点击下一个:茗玉是谁?十七岁死了!+ 在潇湘馆一直说窗纱?刘姥姥是母蝗虫?是个庄家人罢?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为什么认木头?黄松的!茄鯗?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2-01-06 10: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6: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浪子宰相李邦彦简介 北宋六贼之一李邦彦结局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宋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李邦彦(?一 1130年),北宋怀州(今河南沁阳)人。字士美。太学上舍生出身。北宋末年“靖康之难”投降派奸臣之首,直接造成北宋灭亡。宣和五年(1123年)官至尚书左丞,钦宗时,金兵迫东京开封府,力上割地议和。陈东领导太学生,反对投降,曾上书言其罪。高宗即位后被贬逐,死于桂州(今广西桂林)。善歌唱,尤爱徽鞠,破技高超,曾以“踢尽天下毯”自诩。是微鞠组织“社会徽鞠队”小队员,自号“李浪子”,人称“浪子宰相”。

  李邦彦的父亲叫李浦,是一名制作银器的工匠。李邦彦是太学上舍生出身,北宋末年“靖康之难”投降派奸臣之首,直接造成北宋灭亡。

  大观二年(1108年)进士。外表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然生长市井,习惯猥亵卑鄙,应对便捷。善调笑谑骂,能踢蹴鞠,经常以街市俚语为词曲,人争相传唱,自号李浪子。

  有人弹劾其行为不检,罢符宝郎,又复为校书郎。

  不久以吏部员外郎领议礼局,出知河阳,召为起居郎。

  李邦彦善奉承人,不少人争荐誉之,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

  宣和三年(1121年),拜尚书右丞。

  宣和五年(1123年),转任尚书左丞。同年父亲李浦去世,朝廷赠李浦为龙图阁直学士,谥号宣简。李邦彦辞官为父守丧复职后,与王黼不和,私下里勾结蔡攸、梁师成等,攻击王黼并罢之。

  第二年,拜少宰,无所建明,惟阿谀谄媚白占个位子,东京开封的人视其为“浪子宰相”。

  金兵第一次围攻开封时,白时中罢相,公议称快,递迁李邦彦、张邦昌为相。一味实行投降策略,指望以割地赔款加自虐宋军获得和平,结果在客观上帮助金军。此时只有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参与攻城,而完颜宗翰的金国西路军在太原被绊住,又拒绝完颜宗望提出的隔断西军(宋朝征西夏的边防军,是宋当时最精锐部队)的部署。以至种师道率十万西军顺利赶到开封,完颜宗望被动后撤到开封西北远郊扎营寨。姚平仲军劫完颜宗望营寨被全歼一事,有人指是李邦彦、李?为逼主战派李纲、种师道议和而有意无意透露给奸细邓圭所致。劫寨失败以后,李纲、种师道被撤销军权。金兵复至开封城下,李邦彦又使宋钦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一霹雳炮手发炮后竟被枭首处死。太学生陈东等数百人伏宣德门上书,指责李邦彦及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之徒为社稷之贼,要求罢免他们。李邦彦退朝时,被群众指著痛骂,且有人要动手揍他,李邦彦跑得快才没挨打。宋钦宗乃下令降他的职,以特进、观文殿大学士为太一宫使。不到十天,又因为与李邦彦颇为知交的吴敏的请求,复起李邦彦为太宰。一时开封民众大不服,街谈巷议非常不满。宋钦宗不得不让他出知邓州,又提举亳州明道宫。临走时李邦彦又推荐同是投降派的唐恪继任宰相,继续他那一套靠卑躬屈膝来乞求和平的政策。建炎初年,因为投降误国,责建武军节度副使,浔州安置。

  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第一次围攻开封不果,临走前派人入城辞行,并送来一封拜辞信,说是“非不欲诣阙廷展辞,少叙悃?,以在军中,不克如愿,谨遣某某等充代辞使副,有些少礼物,具于别幅,谨奉书奏辞。”完颜宗望退军之时,种师道之弟种师中率领的西军精锐秦凤军三万人开到东京开封,种师道即命他率部尾随金军之后,俟其半渡而击之,完全消灭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将金国最精锐的东路军打残以消后患。李纲也建议用澶渊故事“护送”金军出境,密告诸将有机会就纵兵追击。宋钦宗也同意李纲表面上的建议,派军十万,紧紧“护送”。但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又最终压倒了主战派,派人在黄河边上树立大旗,严令军队不得绕过大旗赶金军,否则一概处死。以后种师道又提出亡羊补牢的办法,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下次“防秋”之计。宋钦宗准奏施行,不久又被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压倒,认为万一金军不来这笔巨大的军事费用会被浪费,拒绝采用种师道之言。以后种师道气愤致疾,以至病死。李纲则被外调河北河东宣抚使,无所作为,最后被逐到江西。

  宋钦宗赵桓时,金不迫沛京,力上割地议和。陈东领导太学生,反对投降,曾上书言其罪。宋高宗赵构即位后,被贬逐,死于桂州(今广西桂林)。

  《宋史》记载

  李邦彦,字士美,怀州人。父浦,银工也。邦彦喜从进士游,河东举人入京者,必道怀访邦彦。有所营置,浦亦罢工与为之,且复资给其行,由是邦彦声誉弈弈。入补太学生,大观二年(1108),上舍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试符宝郎。

  邦彦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然生长闾阎,习猥鄙事,应对便捷;善讴谑,能蹴鞠,每辍街市俚语为词曲,人争传之,自号李浪子。言者劾其游纵无检,罢符宝郎,复为校书郎。俄以吏部员外郎领议礼局,出知河阳,召为起居郎。邦彦善事中人,争荐誉之,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

  宣和三年(1121),拜尚书右丞;五年(1123),转左丞。浦死,赠龙图阁直学士,谥曰宣简。邦彦起复,与王黼不协,乃阴结蔡攸、梁师成等,谗黼罢之。明年,拜少宰,无所建明,惟阿顺趋谄充位而已,都人目为“浪子宰相”。

  徽宗内禅,命为龙德宫使,升太宰。知众议不与,外患日逼,抗疏丐宫祠。金人既薄都城,李纲、种师道罢,邦彦坚主割地之议。太学生陈东数百人伏宣德门上书,言邦彦及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之徒为社稷之贼,请斥之。邦彦退朝,群指而大诟,且欲殴之,邦彦疾驱得免。乃以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充太一宫使。不旬日,吴敏为请,复起为太宰。人皆骇愕,言者交论之。出知邓州,遂请持余服,提举亳州明道宫。建炎初(1127),以主和误国,责建武军节度副使,浔州安置。建炎三年卒。

  在《金瓶梅》中,李邦彦也是一个重要人物。《绣像本》第十八回,蔡京因为被弹劾而回避,“当朝右相,资政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李邦彦就代替蔡京处理政事。他也是一个贪官,收了五百两银子,就把追捕书上的“西门庆”改成了“贾廉”。《词话本》第七十回李邦彦又被宋徽宗加封了“柱国太子太师”。圣旨上他的排名仅次于蔡京。可见李邦彦是政府里面的实权派,很长时期地位仅次于蔡京。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1067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6: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琏是怎样炼成的
风临酒把2 2017-03-15   |  187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前苏联作家奥斯托洛夫斯基有一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从一个苦水中长大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近乎完美的苏联英雄的人生历程。小说问世后,苏联文学界研究保尔柯察金创作素材的文章如汗牛充栋,几乎一致认为是根据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刻画的。

贾琏当然不是保尔柯察金,乃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老色鬼贾赦的儿子,泼皮破落户王熙凤的丈夫,情种贾宝玉的亲叔伯哥哥。其形象根本就谈不到完美,甚至有些淫荡纨绔。贾琏的形象创作取材于何处?这样一个说不上善、也说不上恶,说不上丑、也说不上美的形象,又是怎样炼成的?研究这些虽然并非必要,但对于红学界来说,也是一个躲不过去的有趣问题。


下面,我们不妨将几个貌似毫不相干的历史故事和文学人物,与《红楼梦》中的贾琏形象分别加以比较分析,然后再综合起来,看一看其中的文学渊源关系。

   1.贾琏与西门庆

如果有人说《红楼梦》与《金瓶梅》有很深渊源,贾琏的初始形象来自西门庆,可能好多文学界的朋友都要大摇其头:贾琏的形象虽然有些不堪,但与恶棍兼淫魔西门庆相比较,则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是,文学领域的事情往往就是这么说不清道不明,如果读过《红楼梦》的朋友再仔细看看《金瓶梅》,贾琏与西门庆的渊源关系任谁都无法否定。

凡仔细阅读过《金瓶梅》的朋友,初次看《红楼梦》时,似乎都会对贾琏这个名字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思之还是来自西门大官人。小说第十八回,描写西门庆因受人牵累遭弹劾,被列入奸臣杨戬死党名单,连忙派家人携重金去东京上下打点。花巨资贿赂相府,官僚李邦彦徇私废公,把西门庆的名字改为“贾廉”,于是一场塌天大祸,顿时“一天云消雾散”。《金瓶梅》中这个“贾廉”,与《红楼梦》贾琏同音,应非偶合。李邦彦之所以能将“西门庆”改写成“贾琏”,与古代右起竖书的书写习惯有关,“西门”二字可以合起来改写成一个“贾”字,繁体庆字与廉字形近,也容易篡改。由“西门庆”而“贾廉”再到“贾琏”,这条文学构思轨迹是无法掩盖的。


问题还远不止于此,《金瓶梅》中西门庆府的管家叫“来升”,《红楼梦》中荣府的管家赖大,宁府的管家赖二,有时也写作“来升”,显然与之有相关关系。西门庆的妾名字叫“李瓶儿”,贾琏的通房大丫头就叫“平儿”,瓶平谐音,似非偶合。西门庆私淫来旺妇,又不满“来旺儿”醉中谤讪,贾琏也不满“来旺儿”倚势霸成亲。西门庆的得力小厮叫“兴儿”,贾琏的得力小厮也叫“兴儿”,等等。不难看出,《红楼梦》中为贾琏身边人取名字,似乎都与《金瓶梅》书中的西门庆有着模仿关系。

至于《红楼梦》中对人物刻画的诸多描写,也存在模仿《金瓶梅》的痕迹,由于许多红学家都有专门论述,这里就不重复了。脂砚斋批语说:《红楼梦》“深得《金瓶》壶奥”;褚联《红楼梦评》说:《红楼梦》“脱胎于《金瓶梅》”;阚铎《红楼梦抉微》说:“《红楼》全从《金瓶》化出”。看来都有道理。

   2.贾琏与贾似道

如果说《红楼梦》中的贾琏形象纯从《金瓶梅》之西门庆化出,那也不尽然。西门庆虽有“泼天富贵”,与当朝权贵也多所结交,但毕竟只是清河县一个地头蛇土财主。而《红楼梦》中的贾琏,则是赫赫扬扬的国公爷后代,袭荣国公世职贾赦的儿子,当朝皇帝贾贵妃的弟弟,他的夫人王熙凤就曾戏称其为“国舅老爷”,这些都不是西门庆所能比拟的。因此在贾琏的身上,还有另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这就是南宋权臣“国舅老爷”贾似道。

与西门庆一样,贾似道也不是什么好鸟,就是那个以“蟋蟀宰相”著称的把南宋搞灭亡的大奸臣。但是无法否认的是,传说中的贾似道形象,和《红楼梦》中的贾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贾似道的父亲名叫贾涉,明末小说《三言两拍》木棉庵故事中有的版本也写为贾赦,与贾琏的父亲同名。其次,贾似道的姐姐贾凤女,便是宋理宗的贾贵妃,贾琏的姐姐也是贾贵妃,二人都是货真价实的“国舅老爷”。再次,贾似道的封爵是“魏国公”,在杭州葛岭有“敕建国公府”;贾琏也是荣国公后裔,家中也居住在“敕建国公府”。二人之间这么多相似之处,用偶合恐怕也难以解释。

   3.贾琏与窦滔

尽管《红楼梦》中的贾琏与西门庆、贾似道有那么多相似之处,但要说贾琏就是按照西门庆、贾似道的生活素材创作的,似乎也难以服人。《红楼梦》中的贾琏这个人,只是个“不肯读书”的浮浪子弟而已,“现捐个同知”,“于世路上好机变”,为人处事还是有点正义感的,还曾为“石呆子古扇”挨父亲贾赦一顿痛打,以致好些天爬不起床。贾琏与西门庆、贾似道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家庭生活上毫无共同之处。

从《红楼梦》书中描写的贾琏家庭生活看,最主要的情节就是“贾二舍偷娶尤二姨”的故事:贾琏偷娶了尤二姐,放在“小花枝巷”外宅养着,被妻子王熙凤侦知,设法骗回府中。王熙凤暗施毒计,百般虐待尤二姐,并怂恿婢女秋桐肆意辱骂尤二姐。在人生完全绝望之际,尤二姐吞金自逝。


《红楼梦》中的这段故事,却是模仿明清时流行的《织锦记》传奇故事情节创作的。《织锦记》又名《回文锦》,其内容描写的是:秦州刺史窦滔,妻苏氏,名蕙,字若兰,知识精明,仪容秀丽。后窦滔又娶“有文武才”的歌女赵阳台为侧室。窦滔惧苏蕙妒,置赵阳台于外室。苏蕙侦知后大怒,率群婢劫归,幽于别室,并屡加不堪。窦滔夫妇有一婢陇禽,尝献媚于窦滔,受苏蕙唆使,对赵阳台屡加侮辱。赵阳台逆来顺受,终于妻妾和好,而对陇禽则加以痛惩。

虽然两个故事的结局不尽相同,尤二姐吞金自逝,是个悲剧结局;而赵阳台则是妻妾和好,痛惩陇禽,是个大团圆结局。但故事创作中二者的模仿关系却是一目了然:王熙凤对应苏蕙,赵阳台对应尤二姐,窦滔对应贾琏,秋桐对应陇禽,人物架构及故事情节几乎一丝不差。两部作品间的因袭关系无可置疑。

   4.贾琏与洪昇

分析至此,我们知道,《红楼梦》贾琏的故事有了三个素材来源,这就是西门庆、贾似道和窦滔。那么,谁能够同时掌握并运用着三个素材呢?换句话说,《红楼梦》究竟是谁创作的呢?红学界都说作者是曹雪芹,但这三个故事与曹雪芹的关系能衔接起来么?显然不能,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贾琏故事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文学是人学,文学源于生活,凭空杜撰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三个故事,去追踪蹑迹寻找作品和作者的来源。

还是先从《织锦记》传奇说起吧。《织锦记》传奇创作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它的作者是清朝顺康年间的大诗人、剧作家洪昇。洪昇为什么要写《织锦记》呢?这里面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洪昇作此剧实在是有感而发。康熙二十二年二月,洪昇返家探亲路上拜谒江苏巡抚余国柱,余国柱慷慨地馈赠千两白银。洪昇以全部馈赠,在苏州买了一个年仅十七岁年轻貌美的小“戏子”邓氏为妾,因其“歌喉曼妙”,友人称其为“雪儿”。


洪昇的妻子是其嫡亲的表妹黄蕙,家中还有一个通房丫头。娶妾归来后,洪家妻、妾、婢同居一室,糟糠之妻黄蕙的醋葫芦被打翻,家庭矛盾不时爆发,就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了。大概是由于黄蕙嫉妒吵闹,洪昇有一段时间内心老大不痛快,并为此专门创作了一部杂剧《织锦记》。剧中之所以把窦滔之妻命名苏蕙,把其妾赵阳台写成歌女,似乎都与洪昇自己的妻妾的名字和特长有直接关系。

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织锦记》中的苏蕙,就是《红楼梦》中的凤姐,也就是生活中洪昇的妻子黄蕙;黄蕙字兰次,与作品人物苏蕙字若兰的名和字均相同或相近,决非偶合。《织锦记》中的赵阳台,就是《红楼梦》中的尤二姐,也就是洪昇新纳的侧室“邓氏雪儿”,雪儿和阳台都是歌女,亦非偶然。至于《织锦记》中的陇禽,应是《红楼梦》中的秋桐,“桐”与“禽”有意义上的关联,也就是生活中洪昇的那个婢女,姓名无考。如此看来,贾琏的故事最大可能就是洪昇创作的,洪昇应是《红楼梦》的原作者。

    5.洪昇与窦滔、贾似道、西门庆

洪昇与窦滔的关系如前所述,毋庸再叙。那么洪昇与南宋时期的贾似道还有什么关系么?说来话长。我们在前面交待过,贾似道在杭州葛岭有一座“敕建国公府”,这个国公府的前身,就是洪昇的祖宗、南宋魏国忠宣公洪皓的“敕建国公府”。洪皓在南宋初年受朝廷之命,出使金国,被扣押冷山十五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终于持节归宋。宋高宗评价他“忠贯日月”,赐第葛岭。

南宋中晚期,洪家势败,子孙流散,洪皓的敕建国公府又被宋理宗赐给了贾似道,贾似道的封爵,与洪皓、洪适父子的封爵相同,都是“魏国公”。虽然此魏国公并非彼魏国公,但此魏国公府却是彼魏国公府,这也就难怪洪昇要以贾似道故事为躯壳,去写国公府中洪氏家族的故事。洪家并没有出过皇贵妃,但贾似道的姐姐就是贾贵妃嘛,信手拈来,用于隐写洪昇那个时代康熙南巡的故事,也就水到渠成了。正所谓“假贾伪魏至於斯”、“假作真来真亦假”,小说创作的审美建构,就是这么一档子事嘛。

至于洪昇与《金瓶梅》的关系,似乎就用不着专门去论证了。《金瓶梅》作为一部历史上公认的“淫书”,也只有在明末清初那个特殊的淫风笼罩文坛的时代方能大行其道,倒是曹雪芹所处的乾隆中叶,《金瓶梅》早已成为禁书,曹雪芹是否有条件和机会阅读借鉴大成问题。《红楼梦》书中贾琏的形象,放在明末清初洪昇那个时代的文学海洋中,乃是文人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形象,如果放在乾隆中叶曹雪芹时代反而变得不可理喻了。

洪昇的一生,与《红楼梦》书中的贾琏如出一辙,贾琏的妻子是其表妹,洪昇的妻子也是其表妹;贾琏一妻一妾一婢,洪昇也一妻一妾一婢;贾琏捐个功名“同知”,洪昇也捐个功名候补县丞;贾琏被时人称为“贾二舍”,洪昇也被时人称为“洪上舍”;至于其性格为人处事上的相似性,乃是那个时代江南文人的共性,也就不用在下多罗嗦了。

《红楼梦》中的宝玉和贾琏都是家中的“二爷”,他们的创作原型乃是一个人,就是洪昇自己,也有悼念在家难中早死的二弟洪昌(洪家“二爷”)之意。书中宝玉乃是乳名,始终没有正式名字,其实就是少年时的贾琏,身上承载着洪昇少年时期与蕉园姐妹们风雅生活的故事素材;反过来说,“琏二爷”也就是成年后的“宝二爷”,身上承载着洪昇青年时期迭遭家难时的荒唐生活故事素材。这一点笔者早已作过专门论证,这里不再重复。

总之,《红楼梦》中的贾琏这个独特的纨绔子弟形象,这个诗礼簪缨家族出来的亦正亦邪的公子哥儿形象,就是在明末清初文学的言情狂潮中,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杭州特定的花柳繁华、温柔富贵世族家庭环境中,按照洪昇自己特定的人生轨迹,并借用贾似道、西门庆、窦滔等特定的躯壳创作出来的。简言之,《红楼梦》中的贾琏形象就是、也只能是这样炼成的。只有明末清初的洪昇能创作出血肉丰满的贾琏,其它时代的其他文人都写不出有血有肉的贾琏,《红楼梦》创作具有排他性的特质,您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9 10:29 , Processed in 0.0612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