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9: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9: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地陷东南”已经昭示时代背景和主旨
深信不疑 2018-11-20   |  474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关于《红楼梦》开篇为何用“女娲补天”的神话缘起,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很多读者包括一些著名红学家都仅仅把“女娲补天”当做神话故事,似乎作者用这个神话开篇只是个噱头,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而有的研究者虽然觉得作者用“女娲补天”缘起有用意,因为定错了时代背景,要么狭隘地理解成作者要补自己家族的小天,要么理解成补封建社会的天。这样的解读都没有契合作者的本意。其实《红楼梦》作者把“女娲补天”神话赋予了时代指向和新的思想内涵,是全书的最高主旨。

《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地陷东南”已经昭示时代背景和主旨

说起《石头记》一书的来历,作品开篇楔子告诉我们,有一块女娲炼石补天时被遗弃在青埂峰下的石头,幻化成通灵玉下世造历人间,最后回到青埂峰将经历撰成《石头记》。后来经空空道人抄录,又有多人增删修改几易其名,最后总称《红楼梦》流布人间。作者借女娲补天神话说明这块石头的来历,似乎把读者带到了远古时代。其实这只是作者用的障眼法,意在借远古神话来说作者那个时代的故事,因为从书中的内容看,发生的故事距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补天石构建故事?初读这部书都不会在意作者用女娲炼石补天做引的用意,都会把它仅仅当做神话故事。如果定错了这部书的时代背景,同样也不会对女娲炼石补天在书中的重要意义做正确的解读。

《红楼梦》这部书表面上看是写一个大家族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尽管目前在世上流行的《石头记》只有前80回,很多读者也能从故事走向、批语提示、伏线脉络、谶语含义等,推理和感悟出最终贾府必然衰亡。贾府从一开始便笼罩着死亡乃至亡种的气息,各个人物陆续死去,活着的人物尤其是那些青春年少的裙钗们,其最终结局也在第五回太虚幻境薄命司里有很明确的图谶判词提示。即便是描写繁华盛景、欢乐场面,比如元妃省亲点戏、贾政解灯谜、大观园诗会等,也都有关于悲凉结局的谶语。

当我们把这部书的时代背景定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当我们熟读本书已经基本上了悟主旨的时候,我们回过头来重新打开这部书,像空空道人那样流连于青埂峰下,驻足于那块被女娲遗弃的补天石前,再次品读它下世造历人间记载的故事,我们就忽然明白作者赋予了补天石多重身份、多重寓意。这部书宏大的主旨、永远的警示意义,就豁然展现在我们面前。

《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地陷东南”已经昭示时代背景和主旨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最早在《列子·汤问》、《淮南子·览冥训》上有记载。到了东汉时期,王充把女娲补天与祝融共工的故事拼接到一起,使得女娲补天与共工撞不周山两则本不相干的神话故事,融合成了一则完整的救世神话。唐朝的司马贞《三皇本纪》则改为: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气得用头去撞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涂炭,于是炼五色石补天,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使生灵得以安居。

《红楼梦》虽然从内涵上把女娲补天与共工的故事视为一个整体,但是在行文时却把两个故事拆分来写,给人的感觉似乎女娲补天与“祝融共工大战导致地陷东南”并无直接关系。这其实是作者的狡猾之笔,意在淡化这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不让读者直接领悟到这部书的主旨立意。我们且看书中的描写: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甲戌本侧批: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甲戌本侧批: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甲戌本侧批: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甲戌本侧批:合周天之数〗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甲戌本侧批: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甲戌本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如果没有这几条令人匪夷所思的批语,我们也不会思考这段文字的特殊含义。甲戌本侧批:“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这条批语开始已经明确说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是“补天济世”,后面却说“勿认真,用常言。”这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在故意遮掩,也是在文字狱时代不得不曲意为之的无奈。作者用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做引,其意图十分明显:这部书的主旨就是补天济世。这个宏大的主题让我们思考这部书的时代背景发生在什么时期,结合书中交代的甄士隐、贾雨村、王熙凤、贾探春等人都生于“末世”,及其他众多信息,它只能发生在明末清初那个血雨腥风、生灵涂炭的改朝换代时期,绝不会发生在清朝康雍乾所谓的太平盛世。同时也坚决彻底地否定了各种家事说,各种自传说!因为一个家族即便是灭绝了,也只是碗大的一小片天,还是自称的。如果一个国家、民族遭遇了灭顶之灾,那才是天塌地陷一般。济世就是救世,拯救世人,而不是拯救某个家族。

在叙述到补天石“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处,接连有两条批语,甲戌本侧批:“总应十二钗”“照应副十二钗”。补天石怎么跟裙钗们联系起来了?这是在点醒我们,所谓的女娲炼石补天只是假托,大石头是不能补天的,能补天的只能是人!十二钗、副十二钗,合十二地支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属相的人都囊括了,意即普天下的人都来补天,以挽救民族危亡之势。这也让我们想到了秦可卿逾制的奢华葬礼,东南西北四王、八公(或代表)都到齐了,从子鼠到亥猪十二属相的人都来参加葬礼,象征着一个朝代的终结葬礼。请问哪一个家族能配得上?除非是皇家,且这个皇家必须是全部崩溃覆亡,这岂不是改朝换代了嘛!

《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地陷东南”已经昭示时代背景和主旨

“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补天石”。甲戌本侧批:“合周天之数”。周天有小周天和大周天,小周天指地球自转一周,即一天。大周天指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即三百六十五天。《礼记·月令》(唐)孔颖达(疏):“星既左转,日则右行,亦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至旧星之处。即以一日之行而为一度计,二十八宿一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之一周之数也。”女娲补天如果一天用一块补天石,一年要用三百六十五块。一百年大约要用三万六千五百块。这一百年救世时间,我们既可以理解成实有之数一百年,也可以理解成很多年。作者说女娲炼石“三万六千五百块”是一种比托,意即不间断地补天,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拯救民族危亡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甲戌本侧批:“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甲戌本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根据这里的批语提示,这块被女娲弃用的补天石也是作者自寓,意即:作者虽有补天之心,却无补天之能和勇气,牵恋世情,贪生怕死,只能以写书的方式记录那段改朝换代血泪史,记录那些补天济世志士们的悲壮之举。补天石历经三劫回到青埂峰以后,在“无材补天,幻形入世”文字处,甲戌本侧批:“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这条批语点明补天石有一重作者自寓的身份。甲戌本凡例《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在这里明确说明作者自譬石头。

《红楼梦》开篇写道:“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大清、大顺、大西割据势力与明朝争夺江山,对于经历过那段改朝换代悲惨历史的明遗民来说犹如梦幻一般。昨天还是明朝人,今天就成了大西人或大顺人,最后都成了大清人,而且剃发易服恶政,使汉族人不能自由穿衣打扮,只能穿清朝统治者规定的服装,男人留着丑陋的金钱鼠尾头。“真事”即是真实的历史,既然作者将真事隐去,我们解读这部书就要索隐,把隐藏的真事索隐出来。“通灵”指通灵玉,通灵玉影射玉玺。玉玺也是石头,又南京金陵又称石头城,金陵是明朝留都,用金陵指代明朝,书写那段明清易代的悲惨历史,假借石头下世造历的经历记录明朝灭亡的过程,揭示明朝灭亡的原因,故而本书称《石头记》,且一语双关。而书中甄士隐的故事是真实的历史遭际,作者隐去历史史实,故曰“甄士隐”。

接着作者写道:“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蒙府本侧批: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别〗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照传。复可以悦世人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在这里,作者用自述的方式讲述写这部书的动机,与后面青埂峰下的补天石无才补苍天而自怨自叹互相映照,惭愧自己无补天之能,歌颂在民族危亡之际勇于挺身而出挽救明朝江山的英雄。“裙钗”也照应“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的补天石。“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不是虚饰客套之词,而是指出明朝皇帝曾经对作者有过恩情,这也是研究作者问题的重要参考。作者用“假语村言”敷衍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是障眼法,意在掩盖实写改朝换代的历史,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

这块被遗弃在青埂峰的补天石不甘寂寞,苦求二仙携它入红尘之中,“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二仙警告它说:“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二仙的话暗喻如今的尘世已经成为乱世。明末正是这样的乱世,你刚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清国的八旗军,与明朝争夺江山,杀得昏天黑地,百姓生命财产难保,瞬间一切成空是常态。那个时代对摇摇欲坠的明朝来说正可以用“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来形容。

二仙架不住补天石的苦苦哀求,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它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甲戌本侧批:伏长安大都〗诗礼簪缨之族,〖甲戌本侧批:伏荣国府〗花柳繁华地,〖甲戌本侧批:伏大观园〗温柔富贵乡〖甲戌本侧批:伏紫芸轩〗去安身乐业。”〖甲戌本侧批:何不再添一句“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

《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地陷东南”已经昭示时代背景和主旨

这段文字我们要结合第八回对通灵玉的描述一起看:“宝钗托于掌上,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云:女娲炼石已荒唐, 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 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宝钗看毕,〖甲戌本双行夹批:余亦想见其物矣。前回中总用草蛇灰线写法,至此方细细写出,正是大关节处。〗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如果通灵玉只是一块普通的玉石,批书人就不会说是大关节处。传国玉玺正面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据明代《集古印谱》和方以智《印章考》记载,秦代有小玺,其文为“疢疾除,永康休,万寿宁”,这跟通灵玉背面的文字“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何其相似!作者采用影射的手法,用通灵玉影射传国玉玺和皇权。古往今来为了争夺江山统治权,正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此时这块补天石幻化成通灵玉后,又多了一重含义——玉玺和皇权的象征。

《红楼梦》以补天石幻化成通灵玉下世造历开始,以历经三劫回到青埂峰撰成《石头记》一书结束,首尾相连。在《石头记》故事后面有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本侧批:书之本旨。〗枉入红尘若许年。〖甲戌本侧批:惭愧之言,呜咽如闻。〗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批书人说“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书之本旨”。作者借女娲补天的神话写国破家亡史实的用意再明白不过了。而《石头记》的正文正是从“地陷东南”开始:“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甲戌本侧批:以下系石上所记之文。〗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甲戌本侧批:是金陵。〗”

请大家注意,作者写的是“姑苏”,而批书人却说是“金陵”,这就是作者明写姑苏,实写金陵。作者与批书人在演双簧。如果作者直说地陷东南的是金陵,会马上让熟知那段历史的读者想到南明沦陷。作者用狡猾之笔说故事发生在姑苏,而批书人提示我们实际在写明朝留都金陵。金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立基之地,也可以是明朝的代称。作者借补天石之口说“当日地陷东南”,这绝不是指甄士隐一家遭难,而是国家东南部大范围生灵涂炭的悲剧。那么这是哪个时期的事情呢?清朝康熙皇帝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分别于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1707年六次南巡,考察政务民情兼游山玩水。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1722年—1735年),没有南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皇位之争,心有忌惮,不肯离开京城。他虽然没有南巡,但是整个雍正朝也是八方宾服、四海咸宁。乾隆皇帝在位60年(1735年—1795年),分别于1751年、1757年、1762年、1765年、1780年、1784年六次南巡。那么“地陷东南”绝不会指清朝这三个朝代,只能是指明末清初改朝换代那段时期,大清、大西、大顺为争夺明朝江山而相互血腥厮杀的历史,且大清占领北京后继续出兵横扫江南,强推剃发易服的恶政遭到江南人民顽强抵抗,导致江南人民惨遭清兵屠戮,是为“地陷东南”。而且按照封建社会帝王信奉的“五德说”,明朝是火德,清国是水德,水火交战,正与女娲补天神话故事火神祝融、水神共工为争夺帝位交战十分吻合。《红楼梦》借用“地陷东南”的神话传说意在影射清国与明朝的战争,这就用隐晦的方式交代了时代背景。

《红楼梦》中被女娲遗弃的这块补天石受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诗词启发。辛弃疾在《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写道:“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柱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这首词作于庆元六年(1200),此时辛弃疾罢居瓢泉。赵晋臣敷文,即赵不遇,字晋臣,江西铅山人。庆元六年(1200)罢职家居,与辛弃疾过从甚密,彼此多有唱和。赵曾为敷文阁学士,故称以“敷文”。辛弃疾这首词把“积翠岩”视为被女娲遗弃的补天石,托物寄意,借神话传说,谓友人虽具擎天之材,终无补天之用。“补天”在古代文人的诗文中常常用来比喻收复被侵占的故土。辛弃疾这首词中“补天”的含义与他的另一首词《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是一致的:“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清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这是辛弃疾在担任建康通判时,接受江防前线军事长官史致道宴请作的这首词。辛弃疾希望史致道抗金复土,“补”宋朝已经缺了西北的“半边天”。

1644年甲申之变,崇祯殉国,对明遗民来说失去了江山就是“天塌地陷”。冯梦龙在《甲申纪事》中写道:“甲申之变,天崩地裂,悲愤莫喻,不忍纪,亦不忍不纪。”民族英雄陈子龙在抗清活动中写下一首题为《九日登一览楼》的七律:“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云麓半含青海雾,岸枫遥映赤城崖。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学得屠龙空缩手,剑锋腾踏绕霜花。”在这首诗中陈子龙期望像女娲补天那样恢复被清人侵占的明朝江山。

《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地陷东南”已经昭示时代背景和主旨

(陈子龙)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广联诗又用“女娲补天”的神话隐写明末争夺皇权的战争。薛宝钗起句:“鳌愁坤轴陷。”表面意思是:海龟为大雪压垮了地轴而愁苦。天塌地陷,女娲又要“断鳌足,以立四极”而补天了。薛宝钗代表清阵营,她是以嘲讽得意的态度看着漫天大雪(薛家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使天塌了窟窿,大地沉陷,海龟发愁。史湘云接句:“龙斗阵云销。”表面意思是:天上的玉龙结束战斗,烟消云散了。“龙斗”取意于《后汉书·光武帝纪》:“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史湘云是“历史”的化身(史家是“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她的接句从历史的视角隐写了各路抗清力量的失败,清廷一统天下。

在汉族神话故事中,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雄,她还是抟土造人、化生万物的女神,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据《太平御览》记载:女娲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造人。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她还制定了嫁娶之礼,让人们懂得传宗接代。班固《汉书·律历志·上》中说:“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这是把正月初七叫“人日”的来源之一。许慎《说文》中也强调指出:“娲,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按照汉族的习俗,凡有女娲庙的地方,都盛行到女娲庙求子。这是一种原始生殖崇拜文化。在原始时代部落战争十分残酷、频繁,而且全靠人力对抗,死亡者众多。所以,人们期望女性大量生育。于是,对“女娲补天”神话的含义又有一种新的解释,所谓女娲“炼石补天”并非真的用石头,事实上用石头也无法补天,补天的另一层含义其实是多生育人,一个民族能够世世代代繁衍下去,生育能力至为关键。只有大量繁殖人口,人丁旺盛,才能使氏族强盛、发展,避免“天塌地陷”、种族灭绝的悲惨命运。

《红楼梦》批书人在补天石处做批:“总应十二钗”“照应副十二钗”便赋予了更深刻的寓意:当务之急是多生育人,让惨遭屠戮,人口损失几千万,又一次濒临亡种边缘的汉民族尽快增长人口,恢复元气,再谋民族复兴大业。纵观历史,每一次华夏民族危亡被征服的主要原因是内乱,而每次崛起的主要原因又是生殖力旺盛,人口迅速繁衍。无论是在古代冷兵器时期,还是在近现代,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本都要以众多的人口为保障。四大文明古国消亡了三个,只有中华民族依然昌盛,值得深思!《红楼梦》作者赋予了女娲补天神话以新的思想内涵,这也是伟大的作者向那个时代以及后代发出的民族自我拯救的信息!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深信不疑 > 《风临酒吧 隐写明亡》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研究新发现:把曹雪芹请下神坛,作者另有其人
下一篇: 从《百家姓》看,《红楼梦》中的贾家即影射朱家“地陷东南”有特指,“女娲补天”有所寓,《红楼梦》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尽在第一回 深信不疑 2018-11-20   |  106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慧读古典)
我们“吴氏红学”认为,《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书中提到的所有历史人名、神话故事、历史事件以及戏曲,其背后都是有着深刻的寓意。而在这其中,许多人都会疏忽第一回中提到的“女娲补天”的故事。因为这是个神话传说,许多人也就一带而过了,并没有将它放在心上。
但在笔者看来,这个女娲补天的传说很重要!甚至可以这样说,女娲补天其实已经揭示出了《红楼梦》的主题!

女娲是我们华夏民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女神,对我们民族来说,她的地位就犹如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相传女娲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为了人类的传承,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得人类文明得以生生不息、世世代代地传承下来。
除了女娲造人,另一个关于女娲的传说即是女娲补天!这也是《红楼梦》中第一回所提到过的。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这是因为天塌了下来,而天塌下来的原因则是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之间的那场战争。这虽然只是神话传说,但在史书上却有明确记载。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最终战败,他用头猛撞支撑着这个世界的不周山,导致天塌陷下来,天河之水注入了人间。女娲不忍生灵涂炭,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鳌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
而《红楼梦》开篇用“女娲补天”神话故事,其寓意又是什么呢?其实只要结合明末清初的这段历史,寓意就呼之欲出了!
大明帝国的国号“明”字是由“日”“月”二字组成,取日月不停轮转之意。明朝尚火德,而清廷的“清”则属“水”!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时,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用清的“水”来灭明的“日月轮转”之“火”!
共工是水神,正是因为他用头去撞不周山,导致天塌下来,大水注入了人间。这也是在影射清军的“祸水”注入了中国,对所有中国人来说,也即是天塌下来了!
而且,共工这个人物在书中也是被作者借着贾雨村之口将其归入了“大恶”之人的。“大恶者,则应劫而生”,“ 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这就是在影射清军是大恶之极,而且“残忍乖僻”。
据《列子·汤问》记载,“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在这里提到了“天倾西北”和“地不满东南”。而在《红楼梦》中,石头所记之事第一句即是“当日地陷东南”。然而,如果没有“天倾西北”,又哪来的“地陷东南”呢?“天倾西北”即指李自成的农民军在西北地区造反,最终导致崇祯自缢,明朝灭亡。而后清军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窃据华夏江山,进而进军东南是为“地陷东南”。
紧接着,书中又写道甄士隐家的“南直召祸”,“葫芦庙”着火,将一片“竹篱木壁”烧得犹如“火焰山一般”。很显然,这里的“南直召祸”即是指清军在南方诸省的大屠杀。因为“南直”是只有明朝才有的专有地名,清时是没有“南直”的。而“葫芦”的谐音即是“胡虏”,即是指清军。
很明显,这里的大火即是指清军入侵时所带来的战火。而“竹篱木壁”的含意则是指朱明天下。从明太祖朱元璋的下一代起,明朝皇室的命名严格遵循着“五行相生”的原则,而第二代正好即是从“木”字辈开始的,比如说太子朱标和后来做了皇帝的明成祖朱棣等人。而他们的下一辈则是火旁,不管是建文帝朱允炆,还是明仁宗朱高炽都是如此。接下来即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也即是父子之间的传承。等传到明宪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检时,又恰好传回了“木”字旁!
而在明末清初,整个明朝宗室也大都是木字辈,比如说永宁王朱由植,末代衡王朱由棷等。而在南明诸帝中,弘光帝朱由崧和永历帝朱由榔也都是木字辈!其中朱由榔在位足足有十五年,而整个南明也不过就只有短短的十八年而已!
也正是因为其时的明宗室大多是“木”字辈,作者用“林”作为全书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林黛玉的姓氏,因为木多了,自然就成林了。而《红楼梦》全书的主线之一即是讲林黛玉怎样受人陷害,最终香消玉殒的,而这其实也即影射着大清对大明江山的残害!
“天倾西北”和“地陷东南”之后,自然就是大清对全中国的征服。经过数十年的大肆屠杀,大清终于得以稳固在全中国的统治!而这一切也正应了真真国女孩那首诗的前两句“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这是在讲明清易代。“昨夜朱楼梦”讲的是以前这里还是明朝(明朝皇帝姓朱),而“今宵水国吟”则是讲此时的中国已成一片水国了(“清”的祸水占领了整个中国)。
在第一回中还有这样的一首偈诗: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里的“无材可去补苍天”即是指作者们感叹自己“无材补天”,不能为大明王朝和中华撑住那片快要倒塌的天,致使清的祸水流遍了全国,全国人民一直生活在这祸水之中而无法自拔!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早就在第一回的地陷东南、女娲补天中就已经讲得十分清楚了。虽然只是隐喻,但只要有相关的知识再加上认真思考,许多看似藏得很深的密码还是不难破解的。只是我们一般读者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往往会忽略过去,从而无法作进一步的思考。这也让主流红学有机可乘,蛊惑了相当多的读者。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9: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姓
[ bǎi jiā xìng ]
基本解释
[various families surname] 中国旧时私塾所使用的初学读本,据说是北宋年间编写的,故以赵姓为首,每四字为句,有一定的韵律

详细解释
旧时流行的蒙学课本之一。

北宋 时编,不著作者姓名。集姓氏为四言韵语,以便诵读。为尊国姓,以“赵”为首。 明 代有《皇明千家姓》,改以“朱”姓居首。 清 康熙 时有《御制百家姓》,又以“孔”姓居首。但流行者仍为 北宋 时编的《百家姓》。 宋 陆游 《秋日郊居》诗:“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三:“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 明清 尝详考之,似是两 浙 钱氏 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 钱氏 奉正朔, 赵 乃本朝国姓,所以 钱 次之; 孙 乃 忠懿 之正妃;又其次,则 江南 李氏 。次句云:‘周吴郑王’,皆 武肃 而下后妃,无可疑者。”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辞书解释
中国古代的蒙学课本。是以识字为主的综合性教材。宋初编,作者佚名,据称为江浙一带人士。一卷,通行本47... 展开
来源:聚典平台·《辞海(第七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9: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红楼梦》-为什么“地陷东南”开头?为什么说苏州是金陵?
2019年09月09日 19:23246浏览 · 7喜欢 · 2评论

行侠梦
粉丝:1375文章:60
关注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

【甲戌侧批:以下系石上所记之文。】下面就是石头记录的故事了。

【当日地陷东南】

石头上写的这句开头,妙,有五点好处。

一、与之前引文中的女娲补天神话遥相呼应,传说共工撞倒不周山,导致天塌了个窟窿,从此“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之后才有了女娲炼五彩石补天。

二、长期以来我国古人的活动范围都在黄河、长江流域,所谓一江春水向东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古人认为西北高就离天近一些,东南低就离天远一点,因此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补充交代了女娲只是补了天,并没有去维修天地间的支柱---不周山。

三、“地陷东南”还是有缺陷的,预示着将有灾难发生,否则作者直接写“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就可以了,没必要当头一棒说“地陷东南”,果然有大事发生,甄士隐碰到一僧一道后先丢了女儿,接着家也被烧了个精光。东南的可不只有甄士隐家,还有甄宝玉家。

四、在后天八卦中东南方向是巽xun卦,巽代表风,阴阳五行中属木,春夏之交,由木生火,是甄士隐家失火的伏笔。

五、巽卦也有顺从的意思,这也是甄士隐终会顺从这一僧一道的伏笔,跟着“疯道人飘飘而去”。另外巽卦也有“入”的意思,可以理解成我们从这里进入《红楼梦》的故事,从现在开始,石头要讲述整个故事了。

【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甲戌侧批:是金陵。】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历史上南京的名称很多,冶城、白下、江宁、石头城、丹阳、建业、建康、秦淮、上元、集庆、应天、京师、南都、天京等,可没有一次把南京称为姑苏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都知道姑苏是苏州,批书人为什么说是金陵呢?

我认为应是指老百姓口中的金陵省,或者说是南直隶、江南省。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南京叫应天府,姑苏属于应天府直辖地区,南京城周围所辖的一片地域称为直隶。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北京叫顺天府,北京城所直辖的地域也叫直隶。为了区分,以南京为中心的就叫南直隶省,清朝京畿周围还叫直隶省,但是把南直隶省改为江南省。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老太太介绍王熙凤:“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王熙凤是王家的人,“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王家是金陵望族。南省,还是指江南省,还是老百姓口中的金陵省。

文本中“江南的甄家”,“江南甄家”,“江南甄府”多次有出现。“江南”有两个意思,指长江以南可以,指江南省也可以。根据文本中,有“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的描写,江南甄家就是江南省甄家,就是金陵省甄家。所以,甄士隐家明明在“姑苏”,这里批语“是金陵”,应该指金陵省。

(感谢大家对行侠梦的支持,欢迎喜欢《我读红楼梦》系列视频的朋友能给予关注和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9: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红楼梦》开篇写道“地陷东南”,曹雪芹在刻意隐瞒什么?
2019-09-07 10:46
“当日地陷东南……”,“地陷东南”容易联想到发生在上古时代的一则神话故事。

《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崩地裂,也就能联系到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传说。

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


《红楼梦》开篇写道,女蜗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被弃在了青埂峰下,而后这块顽石通灵,想要去红尘中历练一番。于是渺渺真人和茫茫大士就趁着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要了结一段公案,让这顽石夹带着下凡,两则神话的完美契合,就让一切都变得很合理了,这样就不容易让人看到曹雪芹的真实想法。

《红楼梦》的真正内核恐怕只有曹雪芹清楚,后世之人读红那就是自己的看法了。

尽管红楼梦开头就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朝代已无从可考,但曹雪芹是清朝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他在写作红楼梦时,本身就存在他会将其自身的经历经过艺术加工后融入到故事当中去。鲁迅先生的观点认为《红楼梦》有某种自传性质,写的是曹雪芹家族的变迁故事。

康熙六下江南,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接驾四次。有这样的身份背景,足以看出曹家的显赫了。到了雍正五年,曹雪芹只有十三岁的时候,曹家因为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行被抄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



家族横生变故,曹雪芹不免有感而发,遂提笔写下《红楼梦》。由此可看,“当日地陷东南”六个字还真有其他含义,可能是曹雪芹隐喻写其家族的倒塌。

红学家有一个观点,曹家和许多的阿哥关系都比较密切,当然和太子(胤礽)那一支是最密切的,和其他阿哥有的也很密切,比如像与八阿哥、九阿哥都很密切,和十四阿哥也非常要好,但是偏偏和四阿哥(胤禛)关系比较疏远。



曹家是参与了九子夺嫡的,但是没有想到偏偏是四阿哥(胤禛)胜出,因此曹家在站错了队的情况下,很快就遭到了灭顶之祸!

康熙皇帝可以说是曹家的依柱,他在的时候,曹家是显赫一时的豪门望族,这份荣耀是康熙皇帝带给他们的,可是曹家卷入了“九子夺嫡”这场政治斗争,最终在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后,曹家遭到了清算。

“天倾西北”指远在北京城的康熙皇帝驾崩,金陵城的曹家才会有“地陷东南”,这二者互相照应,其结果就是曹家落得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因此没落了。

参考文献:《红楼梦》、《淮南子·天文训》、《史记·补三皇本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10: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门庆+蒋竹山===朱由检?

李瓶儿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虚拟人物相关|文学人物




李瓶儿是兰陵笑笑生所著长篇小说《金瓶梅》中的女性角色,她是一个与西门庆、潘金莲并列的丰满而生动的艺术形象。  李瓶儿容颜姣好,早先被大名府梁中书家纳为妾,梁中书逃生后,先后嫁给了花子虚和蒋竹山,最后做了西门庆排行第六的小老婆,儿子是西门官哥。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李瓶儿


  • 别 名

    瓶姐



  • 登场作品

    《金瓶梅》


  • 性 别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背景故事

西门庆与不务正业的花子虚等人拜了把兄弟,整日在妓院鬼混,以至花子虚经常不在家中;西门庆一次在花宅中见到李瓶儿,两人一见有意,后来便频频通奸;花子虚因在家族争夺遗产的诉讼中失败,竟至气死;这样李瓶儿便欲嫁给西门庆,而西门庆除了喜欢与李瓶儿行房中术,也如看上孟玉楼一样,亟欲将落到李瓶儿手中的花家家财收归己有。李瓶儿比孟玉楼更加富有;比如说,她拥有六十锭元宝共三千两白银,两口描金箱柜里全是珍宝古玩,还有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等等。但正当西门庆欲迎娶李瓶儿时,东京发生了政治变故,西门庆的亲家受到牵连,这样西门庆便全力对付这一突然事故,顾不得去理会李瓶儿,李瓶儿在苦闷中遂招赘了一个为她治病的医士蒋竹山为夫,谁知这蒋竹山并不能满足她旺盛的性欲,逐渐为她所厌。蒋竹山被流氓欺侮,吃了冤枉官司,李瓶儿不但不维护,还爽性将他扫地出门。这样,西门庆在对付完京中的危机后,又趁便娶进了李瓶儿,她也便心甘情愿地当了西门庆排行第六的小老婆。那时西门庆早已占有了花家昔日的宅地,将其改造成了宏大华丽的花园;李瓶儿拥有的财宝,当然也随之悉数归到了西门庆名下。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分析

李瓶儿的身世经历相当曲折离奇,她的性格也相当复杂多面,她对花子虚与蒋竹山这两任丈夫都相当狠毒绝情;但是自从当了西门庆的小老婆,也许是她对西门庆这个男人确是情有独钟,内心里甚为满意吧,竟从此敛去了其性格中那阴冷残酷的一面,而越来越充分地显现出她性格中那温和娴雅,乃至于为了情爱而隐忍、屈就的自我牺牲的美好一面。著书人刻画她性格的各个层面,特别是表现她进入西门家庭后性格稳定于温婉状态,都毫不牵强突兀,令人觉得十分可信。

除了对西门庆的深情,李瓶儿在儿子官哥降生后也表现出了发自内心的深厚母爱。为了求神佛保佑儿子平安而向尼姑出手大方(一对银狮子),最后官哥不幸夭折后悲痛得不能自持。作为一名传统女性,这样的情节描写不仅真实,更让人不禁同情。

李瓶儿虽然对前两任丈夫表现得很决绝,但是在西门府里她表现除了温柔、善良、包容的一面。虽然潘金莲处处挤兑她,但是李瓶儿对潘金莲那孤苦无依的老母亲也十分和善。在初入西门府时,李瓶儿与潘金莲感情不错。但是当李瓶儿生下官哥后,潘金莲渐渐不断挑衅,不复昔日交好。这样的描写也体现了金瓶梅世界里人与人关系的纠葛和人性的复杂[1]



折叠编辑本段结局

李瓶儿为西门庆生下了传宗接代的官哥儿,这是西门庆的第一个儿子,她母凭子贵,在西门府第中的地位无形中暴涨,这当然令本来便妒火中烧的潘金莲更加焦躁。

李瓶儿生下官哥儿后便落下了病,而潘金莲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软硬兼施,阳谋阴谋双管齐下,抓秋菊的茬明骂秋菊暗骂瓶儿,又故意鞭打狗吵得官哥睡不着,明嘲暗讽步步紧逼,李瓶儿被潘金莲气的身子越来越不好。

潘金莲最终利用雪狮子猫将官哥儿惊唬成疾,挨了几天,还是不治而亡,李瓶儿因之深受打击,精神身体都走向崩溃,每日黄恹恹,连茶饭儿都懒待吃,题起来只是哭涕,把喉音都哭哑了。

当李瓶儿生命在最后关头,西门庆与她之间显现出一种超越了性享乐与世俗功利的真情挚爱,特别是西门庆不再视她为性伙伴或传宗接代的工具,而把她视为了一种心灵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可惜西门庆再努力也救不了李瓶儿,她死后,一贯视人死为蝇落的西门庆竟在房里离地跳得有三尺高,大放声嚎哭。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形象

李瓶儿是《金瓶梅》“淫妇”列传中的第二号人物,是作者用来与潘金莲对比、 “抗衡”的主要角色[2]

她长着“细弯弯两道眉儿,且自白净”, “身软如棉花瓜子一般好风月”。可是命运安排她的是,先嫁给了“夫人性甚嫉妒”的梁中书为妾, “只在外边书房内住”;后来名义上嫁给了花子虚,但实际上“和他另一间房里睡着”,而被其叔公花太监霸占;再嫁给蒋竹山,蒋又是个“中看不中吃的镴枪头、死王八”。她“好风月”,但在风月场上迟迟得不到满足,直到遇着了西门庆的“狂风骤雨”,才深深地感到满足。她狂热地追求西门庆,一而再再而三地罄其所有来倒贴他、巴结他,而另一方面则对自己的前后两个丈夫心狠手辣,可以说与潘金莲毒死武大郎异曲同工,同样犯下了深罪恶孽。因此,作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把她打入“淫妇”之列,是一点也不冤枉她的。

然而,李瓶儿与潘金莲毕竟不同。她们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不同,最后的结局也不同。裁缝之女潘金莲出身比较低微,先前的经历主要在社会下层。而李瓶儿先与堂堂蔡太师女婿、大名府梁中书为妾,后来出逃时,竟能“带了一百颗西洋大珠,二两重一对鸦青宝石”;再嫁给花家,其花太监乃“御前班直,升广南镇守”,家中有的是钱财宝物。显然,李瓶儿是一个沉浮在较高一级的社会层次,比较见过大世面的女人。当潘金莲第一次查明西门庆与李瓶儿“弄了鬼儿”而发作时,西门庆就拿了一对寿字簪儿塞给金莲,说是瓶儿给她的礼物。这在瓶儿说来只是件小小的玩意儿,而“金莲接在手内观看,却是两根番纹低板石青填地金玲珑寿字簪儿,乃御前所制造,宫里出来的,甚是奇巧”,一下子把她的妒气冲到九霄云外,变得“满心欢喜”,后来她戴在头上,使西门冢的女人们都大开眼界,羡慕不已。李瓶儿就以她压倒众妾的富有、天生的白嫩软绵,以及为丈夫生了个传宗接代的宝贝,自然成了西门庆最宠爱的女人。这也就使她成了一心想独霸汉子的潘金莲的眼中钉、肉中刺。因此,尽管李瓶儿嫁去时,开始把潘金莲当作好人,要求与她住在一起,说“奴舍不得她,好个人儿”。以后也处处小心忍让,但都无济于事。 一场残酷的斗争势在难免。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10: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开篇里面的地陷东南暗藏什么玄机吗?
xgtsb2019.07.24浏览7次其他分享举报
《红楼梦》开篇就说到地陷东南,这是有什么暗喻吗?... 《红楼梦》开篇就说到地陷东南,这是有什么暗喻吗? 展开
1个回答
janice_cc
2019.07.25
满意答案
这地陷东南在周易的八卦中有所解释,这八卦就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在后来的八卦之中的巽卦所表示的是东南方向,而这个巽就是指风,这在五行中是指的木,这个巽也是有入的意思。所以,这里边说的地陷东南是从这里边插入进来的。



这个东南的意思自然没有这么简单。据析,这个甄士隐家中起火也和这地陷东南有着一定的联系。这甄士隐本有一个富有家庭,自从他遇到了一个僧人和一个道士之后,他的家里就开始出事不断。某一天,这甄士隐抱着英莲被一个僧人和一个道士看到后,这两个人就讽刺的说英莲的命运坎坷,甄士隐何必要留着她。当时,甄士隐并没有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还觉得他们两个人是疯子。



这一个僧人和一个道士还念了一首诗,这诗的大概意思就是在元宵节的晚上,甄士隐的家里会有火灾。结果这件事真的发生了,就在元宵节之日,仆人带着英莲去看花灯。这仆人去上厕所时,英莲被人贩子给抱走了。这是,葫芦庙里边的一个和尚不小心点着了窗户纸,引起了一场火灾。后来,这个甄士隐遇到了一个跛脚的道士,解开了道士的一首好了歌,就跟着那道士走了。



这地陷东南的玄机由此就能够解释的通了,这个巽表示着风,也表示着甄士隐一定会跟着道人走的。巽风属木,而且这场火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10: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子君父臣赵与芮:宋度宗本生父,赵孟頫姨夫,从宋福王到元平原公
猴格 2022-09-05 发布于河南  |  216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要问历史上有多少父亲活着见到儿子称帝,自己却不是皇帝、也不是太上皇的人,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清光绪帝载湉(tián)的本生父——醇贤亲王奕譞(xuān)。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活着的本生父一共有九例,除了北魏元亶(dǎn)、元善见父子外,其余八例都是因为儿子过继给皇帝做嗣子,才出现“子君父臣”的现象。
在“子君父臣”之外,还存在“孙君祖臣”的现象,就是祖父活着见到孙子称帝。
这种情况首先被想起来的就是周世宗郭荣的本生父柴守礼,他活着看到亲儿子郭荣、亲孙子郭宗训分别做了皇帝,又看到孙子亡国。
除了柴守礼外,还有一个人和他一样,不但是皇帝本生父,还是皇帝本生祖父,也是亲眼看着亲儿子、亲孙子当皇帝,又陪着孙子亡国。
那么,这位和郭周柴守礼经历相似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南宋福王、大元平原郡公——赵与芮(ruì)。



01,县尉儿子、保长外孙
南宋福王、大元平原郡公赵与芮(1208-1287),字仲亨,是南宋荣文恭王赵希瓐(lú)和慈宪夫人全氏的次子,宋理宗赵昀(yún)的胞弟,宋度宗赵禥(qí)的本生亲父,宋末三幼帝的本生亲祖父。
赵与芮生于嘉定元年(1208)八月初十,比哥哥理宗赵与莒(jǔ)小四岁。关于他的生年和表字,史书都没有记载,但可以根据其他资料大致推测。
据吴莱(lái)《渊颖(yǐng)集》中的《宋度宗御书福王庆寿宫扇》诗:
汉家诸侯奉大统,会稽故邸(dǐ)王封重。
岁周甲子寿筵(yán)开,宾客满堂宫扇来。
可知,赵与芮在六十甲子生辰时,从嗣荣王晋封为福王,亲儿子度宗赵禥亲手书写宫扇为他庆寿。
按《宋史·度宗本纪》记载,赵与芮晋封福王是在咸淳三年(1267)八月乙丑(初十)。据此可知,咸淳三年八月初十,正是赵与芮六十岁寿诞,以此倒推,他当生于嘉定元年(1208)八月初十。
再从赵与芮幕僚门客吴文英的《水龙吟·寿嗣荣王》一词中“讯槎(chá,浮槎)”、“秋远”可知,他的生辰就是在八月。
据晋人张华的《博物志》卷十记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zhǔ)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因此,讯槎(浮槎)也可以代指八月。
而吴文英另有一首《宴清都·饯(jiàn)嗣荣王仲亨还京》,从标题可知,嗣荣王赵与芮的表字,就是仲亨,因为整个宋朝只有赵与芮一个嗣荣王。



赵与芮虽然是官家的同宗,但到他爹赵希瓐时,就已经沦为平民,不能享受宗室待遇,赵希瓐通过个人努力,成为大宋的县级公务员——县尉,赵与芮哥俩也算是县级小衙内之一。
不幸的是,赵与芮的父亲赵希瓐盛年早亡,小哥俩童年失怙(hù),日子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就跟随寡母在外公全保长大节家寄居。
全大节有两个儿子四个闺女,带着孤儿回娘家的全夫人正是他的长女,全大节对丧夫的女儿和丧父的外孙很是疼爱,所以,赵与莒、赵与芮兄弟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在外祖父家健康成长。
嘉定十四年(1221)九月初二,赵与芮的胞兄赵与莒(赵贵诚、赵昀),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宁宗皇帝立为沂(yí)靖惠王赵柄的嗣子,赵与芮的社会地位也随着哥哥得到提升。
同年十月二十六,14岁的赵与芮被授为从九品的迪功郎,好歹有个官身。
哥哥从一个平民小子,被选上去做沂王嗣子,都已经是一步登天了,但谁也没想到,因为朝廷大佬的私心,赵与芮的哥哥赵贵诚居然还能李代桃僵的取代正牌皇子,成为大宋朝的皇帝。



02,皇帝的胞弟与族弟
嘉定十七年(1224)闰八月初三,沂王嗣子、成国公赵贵诚,被权相史弥远拥立为皇帝,是为宋理宗。
17岁的赵与芮摇身一变,就成了当朝皇帝的胞弟。当然,虽然赵与芮在血缘上是宋理宗的胞弟,但因为理宗先过继给沂王,后被宁宗杨皇后截胡,又成为宁宗嗣子,因此,在宗法上,赵与芮只是理宗的族弟,而非胞弟。
理宗即位同年九月,在已经荣升为皇太后的杨皇后的授意下,参考孝宗尊崇本生父秀王的例子,追封理宗本生父赵希瓐为荣王,本生母全氏为国夫人,而身为赵希瓐次子的赵与芮,成为荣王府的顶梁柱,奉荣王嗣。
等理宗熬死嗣母杨太后和权相史弥远,掌握实权后,赵与芮这才得到飞黄腾达的机会。
嘉熙元年(1237)四月十一,20岁的赵与芮为武康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奉朝请,进封开国子。



就在这一年,已经被官方堂而皇之称为“皇弟”的赵与芮结婚,迎娶承议郎、浙东提举李仁本的长女为妻,度宗赵禥的生母黄定喜,就是李夫人的陪嫁丫头,随着李夫人嫁进荣邸。
淳祐元年(1241)四月十九,理宗诏封胞弟赵与芮为开府仪同三司、万寿观使、嗣荣王。五年(1245)十二月十八,加授少保。
宝佑元年(1253)三月初十,因为儿子赵孟啟(qǐ)被立为皇子,嗣荣王赵与芮又被授少师,加食邑七百户。
宝佑四年(1256)三月十一,赵与芮为太傅。
宝佑六年(1258)五月十七,赵与芮判大宗正事。
景定元年(1260),因为过继给胞兄理宗做儿子的赵孟啟,被册立为皇太子,身为本生父的嗣荣王赵与芮,又被追赠三代,祖父、曾祖、高祖都被追封为大国亲王,其妻子都追封两国夫人。
总之,在理宗掌握实权后,身为他亲弟弟的赵与芮,其政治地位一直在步步高升,逐渐成为天水朝廷宗室中的重要人物。



03,从皇帝本生父到皇帝本生祖父
景定五年(1264)十月二十六,宋理宗赵昀驾崩,他的嗣子、皇太子赵禥即皇帝位,即宋度宗。身为新皇帝本生父的嗣荣王赵与芮被加封武康、宁江军节度使,依前太师、判宗正事。
随即在咸淳三年(1267)八月初十,赵与芮60甲子生辰时,朝廷参考先例,进封赵与芮为福王,主荣王祀事,度宗称之为皇叔,赐诏书不名。
据《癸辛杂识》记载,赵与芮拜封福王之时,使臣奉圣命押送仪物去绍兴荣邸,但却把福王的诰命,以及新铸造的福王之印给忘带了,知道的人都以为不祥,觉得这有点不吉利,哪里有封爵授官却把印信忘掉没带的呢?



咸淳五年(1269)九月二十三,度宗赵禥给嗣母谢太后加上尊号册宝,同时给本生父太师、判大宗正事、福王、主荣王祀事赵与芮,加食邑一千户。
咸淳十年(1274)七月初九,宋度宗驾崩,其嫡子赵顯(xiǎn)即皇帝位,是为恭帝,由理宗谢皇后临朝称制。赵与芮也从皇帝的本生父,变成皇帝的本生祖父。
德祐元年(1275)四月十四,朝廷以福王赵与芮为武康、宁江军节度使、判绍兴府。
同年十一月二十,追赠宁宗赵扩的嗣子济王、太师、尚书令赵竑(hóng)为镇王,谥号昭肃,让福王赵与芮主持为他择后奉祀。从这件事看,赵与芮依旧是天水朝廷倚重的宗室之长。



04,陪着孙子当亡国奴
随着大元兵的南下,节节败退的南宋朝廷,在德祐二年(1276,元至元十三年)正月初一,向元军乞和,求称侄纳贡,但元军统帅伯颜并不允许,又改称侄孙,伯颜仍不允。
太皇太后谢道清眼看大势已去,正月十七,升恭帝的兄弟吉王赵昰(shì)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信王赵昺(bǐng)为广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事。
正月十八,大元兵到皋(gāo)亭山,谢道清遣监察御史杨应奎向元军奉上传国玺投降,元军统帅伯颜受降。
二月初五,大元使者进入临安府,封府库,收史馆、礼寺图书及百司符印、告敕,南宋朝廷宣告灭亡。
二月十一,伯颜遣原宋内侍王埜(yě)入宫,收缴宋廷的衮冕(gǔn miǎn)、圭(guī)璧、符玺及宫中图籍、宝玩、账册、仪仗等物。
可能有人提醒伯颜注意福王赵与芮的身份,他可是小皇帝的亲祖父,于是伯颜就传召赵与芮去元军大营。



二月十七,已经69岁的赵与芮给伯颜写信,言辞恳切地说自己年迈不能成行。伯颜客气但却不容置疑地回复说:你们既然归降,南北就是一家人,大王不要有什么疑虑,速速前来共商大事。
二月二十四,元世祖忽必烈命囊加歹传旨,指示伯颜带宋朝君臣入京觐见,以免他们和南宋的残余势力重新联系。
三月初二,伯颜亲入临安,布置北上事宜。
三月初九,面对伯颜派来迎接的使者,福王赵与芮只好前往元军大营。
三月初十,伯颜先行离开临安。
三月十二日,阿塔海、阿剌罕、董文炳、张惠等人带兵入宫,宣读忽必烈的诏令“免系颈牵羊”之礼,全太后、恭帝赵顯母子为之感激涕零,连夜就被元军带出城。
除了太皇太后谢道清生病暂留大内,跟随恭帝母子北上的,头一个就是福王赵与芮,还有他的妾室、度宗生母隆国夫人黄定喜,以及度宗妃嫔宫人、朝廷大臣等数千人。
正当赵昰、赵昺兄弟流亡在外垂死挣扎时,赵与芮带着儿媳妇全太后、孙子恭帝赵顯,一大家子呜呜泱泱、戚戚惶惶、凄凄惨惨的缓缓北去。
五月初一来到大都,初二觐见元世祖忽必烈,恭帝赵顯被降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瀛国公。



05,苟且偷生得以善终
年过花甲还遭遇亡国的赵与芮,知道老赵家这一大堆太显眼了,为了保全一家子安生,他散尽手中重宝,分别送给元廷显贵,以此换来平安。从他的举动也可以知道,元朝并没有剥夺他的私人财物。
至元十五年(1278)正月二十四,忽必烈授赵与芮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大司农、平原郡公。还专门下诏,把赵与芮在临安和绍兴的私财,都交还给他。
南宋的流亡朝廷也并没有坚持多久,就于祥兴二年(1279)二月初六,赵昺跳海殉国结束宋元战事,南宋就此彻底灭亡。
再没有了期盼的赵与芮,只能和孙子赵顯呆在大都安分守己的生活,但平静的生活,并没有过多久就再生波澜。
至元十九年(1282)冬天,大都谣言频生,有和尚说土星犯帝座,还有人自称宋主,扬言要劫狱,营救身陷囹圄(líng yǔ)的宋丞相文天祥。
为了平息谣言,十二月初九,忽必烈召中书省议事,省臣建议把赵与芮、赵顯以及赵与票,都迁徙到上都去。忽必烈认为赵与芮已经年迈,不适合长途奔波,就开恩让他留在大都,其他人等,皆迁徙上都。
随即,忽必烈公开处死文天祥,而12岁的赵顯,也被迫离开母亲全太后和祖父赵与芮,迁徙上都。全太后在儿子离开后就去正智寺出家,后来死在那里。



至元二十年(1283),被降为寿春郡夫人的宋太皇太后谢道清死在大都,享年74岁。
大概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初,平原郡公赵与芮也死在大都,享年80岁。
他昔日的门客汪元量,还深情地为他写了《平原郡公赵福王挽章》:
大王无起日,草木尽伤悲。
生在太平世,死当离乱时。
南冠流远路,北面幸全尸。
旧客行霜霰,呼天泪湿麾。
同年二月二十七,忽必烈诏赵与芮的小儿子赵孟桂袭封平原郡公。
他那个被迁徙上都的孙子恭帝赵顯,在次年(1288)十月,又被迁徙到吐蕃,辗转万里之遥前往卫藏学佛,后来在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四月,因卷入教派之争中被赐死,享年53岁。



06,赵与芮的妻妾子女
赵与芮共有两妻一妾在史书有载,原配妻子是承议郎、浙东提举李仁本的长女,这位李夫人大概是在嘉熙元年(1237)嫁进荣邸的。
据《癸辛杂识》记载,赵与芮这位李夫人,和他娘慈宪夫人全氏一样,出生时有吉兆,全氏出生时有两角大蛇在门外出现,李夫人出生时则有大雷雨,还有条龙窜到她娘的卧室,然后李夫人就出生了,挺玄幻的哈!
李夫人的胞妹硕(shuò)人李氏,则嫁给宋太祖十世孙、也是孝宗亲兄崇王赵伯圭孙子赵希永的嗣子、迪功郎、新饶州司户参军赵与訔(yín)。赵与訔有一个庶子,就是大名鼎鼎的书画家赵孟頫(fǔ)。



所以,赵与芮和赵与訔不仅是同宗兄弟,还是连襟,赵与訔是宋度宗赵禥的姨夫,同样,赵与芮也是赵孟頫的姨夫,正是有这层关系,咸淳元年(1265)三月二十三,赵与訔薨,度宗还为之“震悼”。
童年丧父的赵与芮在新婚没几年,就又遭遇丧妻之痛,大概在嘉熙三年(1239),嫁过来还没满三年的新妇李夫人去世,被赠郡夫人,谥号柔懿。
从李夫人的遭遇可知,出生有吉兆也不能延年益寿哦!
大概就在李夫人去世的同一年,已经23岁还没有子嗣的赵与芮就再娶,迎娶继室妻子钱氏。



钱夫人新婚不久就有了身孕,同时有孕的,还有原配李夫人的陪嫁丫头黄定喜。
据说黄定喜确诊怀孕之前,荣王府上至慈宪全夫人,中至嗣荣王钱夫人,下至卑贱妾室黄定喜,都有做吉兆梦,这让钱夫人无可避免的生出嫉妒之心。
从史料的记载看,钱夫人是个狠心的人,卑贱的妾室居然与她一起怀孕,还有吉兆,这一切都让她很是愤慨。
于是,尽管赵家子嗣艰难无比,钱夫人仍然对丫头黄定喜下手,逼她服用堕胎药,免得生出儿子威胁到自己的孩子。
但神奇的是,黄定喜并没有流产,胎儿依旧顽强的生存,或许是钱夫人不小心买到假货了?
总之,在嘉熙四年(1240)四月初八,钱夫人生育嫡长子,开心的赵与芮给儿子取名赵祐孙,但很不幸,赵祐孙随即不育,意思就是生下来就夭折了。赵与芮和钱夫人空欢喜一场。



但就在赵祐孙夭折的那天晚上,黄定喜就进入临产状态,据说她的室内充满了红色的光芒,随即在次日四月初九,生下一个手脚都是软哒哒的男孩,这显然是服用打胎药的后遗症。
尽管新生儿看起来都不健康的样子,但好歹也是添丁了,赵与芮给小儿子起名赵德,即宋度宗。
后来有好事之人总结,赵与芮给俩儿子起的名字合起来,刚好是他孙子恭帝赵顯的年号——德祐,这种巧合,真是从里到外都散发着不吉利。



或许是为了安抚钱夫人,同年十一月十七,钱氏就被封为安康郡夫人。
而身为嗣荣王唯一子嗣的赵德,一直到7岁才会说话,看着智商都不高的样子,尽管如此,也是理宗皇帝和赵与芮亲哥俩唯一成活的男丁。
淳祐六年(1246)十月初四,理宗亲自给小侄子赵德赐名赵孟啟,授贵州刺史。
淳祐七年(1247)正月初一,赵孟啟被授宜州观察使,在荣王邸学习。
淳祐九年(1249)正月初二,赵孟啟被授庆元军节度使,封益国公。
淳祐十一年 (1251)正月初一,赵孟啟改赐名赵孜(zī),进封建安郡王。
宝佑元年(1253)正月初一,儿子都夭折的理宗皇帝下诏,立亲侄子、太祖十一世孙、嗣荣王赵与芮之子、建安郡王赵孜为皇子,改赐名赵祺(赵禥)。正月初四,授崇庆军节度使,进封永嘉郡王。
从此,赵禥就不再是赵与芮的儿子了,而是侄子了。他自己还得努力耕耘生儿子,唉,真是太难了。



宝佑二年(1254)十月初四,皇子赵祺进封忠王,十一月初三,加元服,赐字邦寿。
宝佑五年(1257)十月十九,赵祺被授镇南、遂安军节度使。
景定元年(1260)六月初六,赵祺被立为皇太子,赐字长源。七月初一入东宫,十七日行册礼,二十一日侍立听政。
景定五年(1264)十月二十六,理宗赵昀驾崩,太子赵禥即位,是为宋度宗。
咸淳三年(1267)八月初十,度宗进封本生父赵与芮为福王时,也封亲娘、昔日的陪嫁通房丫头黄定喜为隆国育圣夫人。
赵与芮的嫡妻钱氏,并没有得到度宗的尊崇,不知道她是直接升为福王夫人,还是已经死了。
因为儿子被大哥截胡,赵与芮继续努力生子,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又和黄定喜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赵孟桂。
朋友武萧刘怀疑赵孟桂不是赵与芮亲生的,而是过继的嗣子,猴格则是倾向赵孟桂是亲生的。
因为,史书一直没有赵与芮选择嗣子的记载,其他不管是沂王赵柄,景献太子赵询,还是济王赵竑,都有择立嗣子的记载。
赵与芮身为皇帝本生父、本生祖父,如果没亲儿子,是不可能不择立嗣子的,如果他需要择立嗣子,史书绝不会吝啬记那一笔,所以,赵孟桂大概率是赵与芮的亲儿子,是在度宗过继后才出生的。



从《癸辛杂识·续集上·福王婚启》记载的——入元后降封平原郡公的赵与芮,给小儿子赵孟桂迎娶外家全氏女——可知,赵孟桂大约是在至元十五年(1278)以后,与全竹斋之女结婚,就算是20岁结婚,倒推大概就是生于景定元年。
这一年,他哥哥赵禥都20岁,已经被立为皇太子,即便赵孟桂智商再高,一个奶娃娃也撼动不了成年人的地位,所以,不用质疑他不是赵与芮的亲儿子。
赵与芮除了赵祐孙、赵禥、赵孟桂三个儿子外,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汪维崇。
汪维崇,又名继宗,字贤甫,是歙人,大概生于淳祐年间(1241-1252),和度宗差不多同龄。
他是一个很有志向的人,一直都有恢复中原之志,因此很受福王赵与芮的赏识,就把闺女许配给他,授承节郎。宋朝灭亡时,汪维崇认为自己深受国恩,不立即殉国就无颜见祖宗于地下,遂绝食死,是个蛮有气节的人。



07,猴格说
郭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五,小皇帝郭宗训的本生亲祖父、致仕太子太保柴守礼,在洛阳遥望汴京,眼睁睁看着亲儿子周世宗郭荣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取代亲孙子称帝。
在建国立号后,赵匡胤奉昔日主君周帝郭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宫;而一向嚣张跋扈的皇帝本生父、本生祖父柴守礼,也再没往日的气焰,苟且的又活了七年,在宋太祖乾德五年(967)九月二十卒,享年72岁。
赵匡胤背叛恩主、自欺其君,靠欺负孤儿寡母篡夺江山,谁也没想到,三百余年后,他赵家的孤儿寡母也被人欺。
三百多年前,身为亲祖父的柴守礼看着亲孙子亡国;三百多年后,同样身为亲祖父的赵与芮陪同亲孙子当了亡国奴。
这···这···这,也实在是太巧合了,或许真的是冥冥之中有天意?所以元军统帅伯颜讽刺说:钱氏纳土,李氏出降,都是你们赵家定的规矩,你们赵官家得天下于小儿,今天也失天下于小儿,天道如此,何须多言?
咳咳咳!周、宋、元之演变,真可谓是天道好轮回,且看苍天饶过谁啊!
最后用北方大儒刘因的《书事诗》结尾:
卧榻而今又属谁?江南回首见旌旗。
路人遥指降王道:好似周家七岁儿。
就是这样。
+关注
undefined
猴格
喜欢中国古代史的懒星人。
共 657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12: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甄士隐的奇怪邻居,葫芦庙里藏着什么“葫芦”故事?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24:甄士隐与葫芦庙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上回讲到致仕还乡的乡宦甄士隐家住姑苏阊门城外十里街仁清巷内。

仁清巷作为十里街的细小分支,是甄家在强大势力面前的微小体现。

有意思的是甄家隔壁是一个葫芦庙,很有说道。




☞细说红楼系列024,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

葫芦庙是古庙,说不清与甄家谁在仁清巷里更久。两家既为邻居,便有关联。

所谓葫芦,因地方狭窄而得名。葫芦口小腰窄,推测这庙山门极窄,内部当别有洞天。

葫芦庙本名原文没写,便湮灭不可考了。

甄士隐致仕还乡,手中权力身退而散。仁清巷不免略微冷清,不像繁华热闹的十里街。就是“人情世故”。




葫芦庙与甄士隐家比邻,颇有那“槛外与槛内”之意。细解这段公案,可由“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女娲补天石”再说一遍。

女娲补天石在大荒山上,旁边是无稽崖,再高处是青埂峰。好比黄山顶上飞来石,旁边是万丈悬崖,莲花峰等都在更高处。

如果将当官比作登山,甄士隐到达山顶时,危险开始伴随,稍一不慎就坠崖粉身碎骨。比如日后贾家。

甄士隐全身而退,不受名利影响。却因丧失权力而无法自保。左右为难便是那时代处世的艰难。

居庙堂之高,伴君如伴虎。

处江湖之远,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于是,名利便成人人角逐的大道。一如仁清巷反过来汇聚成十里街,不久贾雨村就将由此展开他的“传奇”。

葫芦庙在甄士隐家隔壁,可作三个说法。

一,甄士隐就像大荒山上的石头,苟且不能,唯有再登峰才得自在。这条路有三种走法。儒家成圣,释家成佛,道家成真。

可惜并非人人可为,当有缘人度之。

日后,甄士隐去了道家,贾宝玉去了佛家,就是各选一条路。




葫芦庙在甄士隐家隔壁,他是致仕的官员,最终成为道人……不正是汇聚了儒释道三家思想,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作了呼应。

二,“隔壁”要极为注意。甄士隐家祸事来自隔壁葫芦庙,既代表“选择”的重要,也是代表被连累的无奈。荣国府日后也是被隔壁宁国府连累。

三,姑苏阊门十里街仁清巷,最是天下第一等富贵风流,葫芦庙置身其中,与富绅甄士隐互为对应。槛外清静,槛内红尘。




然槛内槛外混杂,便都乱了分寸。有朝一日一把火烧个精光,才知一切皆空,什么儒释道,什么几条路,不过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算是曹雪芹真正的讽刺。

脂砚斋说葫芦通“糊涂”。想不通真相者,可不就是糊涂。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04 19:56・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12: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贾宝玉同一天生日不是好事,三个女人所影射的是三个绝望的悲剧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贾宝玉的生日时间尽管众说纷纭,但大体在四月十八“紫薇大帝”生辰日不错。而这一天竟不止他一人,还有薛宝琴、邢岫烟、平儿几个一起,可算十分人多热闹。

而曹雪芹为何将这几人的生辰写在一起?还真不是随便起意,肯定有特殊意义。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六十二回)袭人笑道:“这是他来给你拜寿。今儿也是他的生日,你也该给他拜寿。”宝玉听了,喜的忙作下揖去,说:“原来今儿也是姐姐的芳诞。”平儿还万福不迭。湘云拉宝琴岫烟说:“你们四个人对拜寿,直拜一天才是。”探春忙问:“原来邢妹妹也是今儿?我怎么就忘了。”忙命丫头:“去告诉二奶奶,赶着补了一分礼,与琴姑娘的一样,送到二姑娘屋里去。”丫头答应着去了。岫烟见湘云直口说出来,少不得要到各房去让让。

表面看这几个人似乎没有直接关系,实际却要看到背后伏笔。

当日芦雪广联诗,众人提议咏“红梅花”,邢岫烟得“红”字,李纹得“梅”字,薛宝琴得“花”字。

三首诗看似她三人的各自体现,实际“红”对应绛珠,“梅”是李纨梅花签,“花”借花袭人,袭为钗副。

“红梅花”三人的顺序,与当初“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对潇湘馆、稻香村和蘅芜苑的点评顺序相同,正是林黛玉、李纨和薛宝钗的顺序。




曹雪芹委婉借贾政对三处轩馆的点评,表达对三个“媳妇”林黛玉、李纨和薛宝钗的评价,优劣高低全在排序上见分明。

他说潇湘馆,“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评优。

他说稻香村,“有些道理,引起我归农之意,且进入歇歇脚。”评后继有人。

他说蘅芜苑,“无味的很……有趣,只是不太认得。”口碑随着认识翻转。

三个评价代表林黛玉、李纨、薛宝钗在贾政心中的认识。

回头再说《咏红梅花》诗,可知邢岫烟影射了林黛玉,李纹影射了李纨,薛宝琴影射薛宝钗。

再回到几人生日这里,就有个很有意思的“巧合”。

邢岫烟影射林黛玉。

薛宝琴影射薛宝钗。

平儿影射王熙凤。




林黛玉和薛宝钗与贾宝玉有姻缘关系,可惜“失败”告终。

王熙凤与贾琏是夫妻,也以“失败”收场。

再看贾宝玉与邢岫烟、薛宝琴和平儿一天生日,就有了不一样的意味。

第二天平儿在“榆荫堂”设宴回请贾宝玉、薛宝琴和邢岫烟,尤氏又带着携鸳佩凤而来。

这里有两点要重点注意。

一,榆荫堂代表如今贾府富贵,得自祖宗余荫庇护。可承续祖宗福荫,必须有子嗣才行。

二,贾府出席的众“媳妇”,全都没孩子。

京城贾氏嫡长房宁国府尤氏,没有孩子。携鸳佩凤二妾,鸳、凤全是雄鸟没有孩子。还有个没提的贾蓉两任妻子都没孩子。宁国府难以为续。




荣国府这边更差,嫡长房贾琏嫡妻王熙凤,又是雄鸟没有儿子,平儿也没有生育。二房荣国府当家人,贾宝玉在哥哥贾珠死后,是第四代当家继承人。他先后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姻缘,也全都不会有孩子。

贾府到第四代,嫡长继承人全部难以为继。

注:①根据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的梨香院三观故事伏笔来看,贾宝玉与林黛玉可定有了婚约后出现意外,他娶薛宝钗是以续弦之礼。

②贾兰第五代,在父亲去世后,无法继承荣国公第四代,便由叔叔继承,他不具备荣国府第四代当家人优先继承权。出局。




讲清楚伏线,再看贾宝玉生日,薛宝琴、邢岫烟和平儿与他同一天,结合后面“榆荫堂”聚会,作者明确暗示贾府没有未来。

而这次没有李纨相关的人物与之一天生日,在于李纨有儿子,贾兰尽管失去荣国公继承顺序,却在贾家抄家后破而后立,自己成才。但他是贾政二房的希望,与荣国府的继承无关。

榆荫堂宴会正在进行,贾敬突然殡天。就知道贾家既然合法承续未来的子嗣。没有“生”,又哪来生日和未来呢?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03 10:39・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1 00:33 , Processed in 0.1456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