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 15: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甄英莲 - 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角色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香菱(甄英莲)是曹雪芹所著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第一个登场的女性人物,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原籍姑苏。甄士隐独女,眉心有一点米粒大小的胭脂记。四岁那年元宵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原是卖给金陵公子冯渊("逢冤"),中途却被薛蟠看上,为此打死冯渊抢走了她,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起初是薛姨妈丫鬟,后为薛蟠之妾,因薛蟠外出被宝钗带进大观园(香菱学诗)。薛蟠娶亲后因为主母夏金桂所不容,被其唆使薛蟠毒打。后与薛蟠断绝关系随宝钗而去。八十回内未交代香菱结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甄英莲

外文名称
Zhen Yinglian

别名
秋菱、菱姑娘、菱姐姐

饰演
陈剑月(87版电视剧)
张檬、宋轶(10版《红楼梦》电视剧)
张靖唅(17版电视剧)
邓琳漾(19版电视剧)

性别


登场作品
《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

排行
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

出生地
姑苏

外祖父
封肃


父亲
甄士隐

母亲
封氏

公公
薛姨爸

婆婆
薛姨妈

丈夫
薛蟠

小姑
薛宝钗

主母
夏金桂

外貌
粉妆玉琢,乖觉可喜

目录
1主要剧情
2艺术形象
3相关诗歌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剧情
折叠被拐

香菱的命运是可悲的,但是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这个人物特别钟爱,赋予她特殊气韵,致使在大观园中游移着一股极清的暗香,虽没有林妹妹般的傲世独立,倒也是一道有着刹那芳华的风景了,然而却终究"菱花空对雪澌澌"。

香菱原名甄英莲,与宝钗、袭人、晴雯等同岁。她出身在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姑苏,母亲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父亲甄士隐严正清白,禀性恬淡,为本地望族。年已半百的夫妻俩,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英莲"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全家极其疼爱。应该说英莲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是幸福美好的。不幸的是,在她三岁那年的元霄佳节,士隐命家人抱去看灯,至半夜时家人霍启因小解,将英莲放在一家人家门槛上,待他回来,英莲不见踪影。全家人到处寻找,皆无音讯,英莲早被拐子拐去,另走他乡。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将甄家烧成一片瓦砾场,这一个又一个的不幸遭遇,给英莲的命运笼上了悲剧色彩。甄士隐只得将田庄折变,与妻投岳父家去。

折叠被卖
当人们再悉英莲时,她已长到十二、三岁了。她被拐子养在僻静处,认拐子为亲爹。当英莲,已有些姿色时,拐子骗她说,爹因无钱还债,要卖她。这时正巧本地有个冯渊的小子,父母早亡,又无兄弟,有些薄产,一眼看上这丫头,立意买着作妾,发誓不再娶,议定三日后过门。英莲的命运这时似乎出现了转机,英莲被磨折了多年,得了这段姻缘,倒是英莲不幸中的有幸。然而又偏偏不幸的命运在捉弄这红颜薄命女。拐子为赚钱,第二日又将英莲卖与"丰年好大雪"的薛家"呆霸王"薛蟠,意欲卷走两家银子,逃往他乡。薛蟠横行霸,淫佚跋扈,拐子哪能走脱,被两家拿往打个臭死。拐子求饶,两家人都不肯收银,只要领人。

薛家仗着势强人多,将冯渊打了个稀烂,抬回家三日便死了,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后来被薛蟠的妹妹薛宝钗取名叫香菱。香菱本先是做薛姨妈的丫头,只薛蟠成日家中与薛姨妈浑闹,薛姨妈拗不过,一年后摆酒正式纳了香菱做妾。哪知这薛蟠喜欢了没几日,不出半个月便看做马棚风一般了。

曹雪芹安排这薄命女名字的更改,寓意着很深的含义:它是说,莲的质地高洁,贵若衬饰净瓶水的柳枝,或如如来亲炙的座席,一旦脱离莲座,委落红尘,处于污泥,甚而成为野草闲花群落中的一株菱花。

折叠入社
陈剑月版香菱
陈剑月版香菱
但是曹雪芹对香菱是十分钟爱的,可以说《红楼梦》中有两类截然不同的女子形象:一类是像黛玉、妙玉、晴雯等人的冷僻高傲;另一类是像袭人、宝钗等人的世故练达。而曹雪芹在塑造香菱时,却抛撇了这两种典型,把她塑造成娇憨天真、纯洁温和、得人怜爱的女性。香菱虽然遭到了厄运的磨难,但是却依然浑融天真,毫无心机,她总是笑嘻嘻地面对人世的一切,她恒守着她温和专一的性格。当薛蟠在外寻花问柳被人打得半死,香菱哭得眼晴都肿了,她为自已付出珍贵的痴情。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把她带入大观园来往,她便有机会结识众姑娘。为了揭示香菱书香人家的气质,曹雪芹还安排了这样一个故事--香菱学诗。她拜黛玉为师,几经失败,终于成功,梦中得句,写出了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的精彩诗句,赢得众人赞赏,被补为"海棠诗社"的社员。曹雪芹在百草千花、万紫千红的大观园中特意植入的一朵暗香的水菱。这时香菱命运的转机,给了读者一次小小的安慰。

折叠被虐
可是好景不长,她舛苦的命运又到来。薛蟠外出做生意遇到家中的老亲夏家,家中也是皇商,供应宫中的盆栽,又种许多的桂花,人称桂花夏家。夏家太太见了薛蟠说喜欢的不行,叫女儿夏金桂出来相见,薛蟠迷上了花柳之姿的夏金桂,在夏家住了几天,薛蟠要走,夏母还一再苦留。薛蟠回家不久娶为正室。金桂的出现,使香菱这朵菱角花开始枯萎。金桂未来之前,她虽不幸,但终究还很自足的狭小女性侍妄世界,快活单纯过日子。

这夏金桂,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尊自己若菩萨,视他人如粪土。因香菱是薛家早她进门之前纳的妾,便有心整治香菱。先命香菱陪她睡,香菱不肯,金桂说她嫌脏,怕夜里伏侍;不久又装起病来,说是香菱气的;金桂自扎纸人,挑唆薛蟠,薛蟠不问清浑皂白,抓起门闩打香菱。香菱倍受到精神与肉体双重磨折。

夏金桂也每每看薛宝钗不顺眼,但薛宝钗机变,每每言语弹压使她无机可乘,便拿香菱作伐,说香菱这名字没道理。她说:"菱角花开,谁见香来?若是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哪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道:"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它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哪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金桂道:"依你说,这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的香可比。"一句未了,金桂的丫头忙指着香菱的脸,说道:"你可要死!你怎么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依着金桂从此改名"秋菱"。香菱最终忍不住百般虐待折磨,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跟随宝钗去了。

折叠结局
老天会替人鸣不平,金桂弄巧成拙,自己落入自己设计的阴谋中毒毙了。香菱解除禁忌,扶为正室,这是香菱命运的又一次重要转机,这正像她第一次可能嫁给多情专一的冯渊一样,是黑暗生命中的一线曙光。后来又为薛家怀上了一个胎儿。眼看一切恶运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面,一个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要到来,然而它来得太迟了,太迟了。因为一生的劫难、坎坷、舛苦、不幸,特别从薛蟠房中移出,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气怒伤肝,内外拆挫不堪,已酿成干血之症。最后香菱生下的同样是一个"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的宁馨儿,而自己难产,在血汗床房挣扎而离开人世。这一生一死闪差野,让人感到香菱的命运何等苍凉、乖蹇与不幸,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形象
折叠副册判词
薄命女甄英莲
薄命女甄英莲
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注释】

1.桂:意指夏金桂。莲藕:意指香菱。

2.根并荷花一茎香:荷花的清香源自根茎,暗喻香菱出身不凡。父亲甄士隐"禀性恬淡","倒是神仙一流人品",母亲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此谓根、茎之香;周瑞家的说她"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秦可卿)的品格儿",贾琏说她"越发出挑的标致了",宝玉说她"这正是地灵人杰",此谓荷花之香。

3.遭际:遭遇。堪伤:照应香菱原名甄英莲的谐音"真应怜"。

4.两地:拆字法,两地即右边二"土"相叠,孤木即左偏旁"木",合为夏金桂的"桂"字。

5.返故乡:即死亡。画面和判词均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的结局,出自作者后期构思。

折叠癞僧诗谶
香菱剧照
香菱剧照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注释】

1.惯养娇生:意谓香菱小时候深受父母溺爱。

2.菱:暗喻香菱。雪:暗喻薛蟠。澌澌:下雪声。这句是香菱入薛家之谶。一说菱花指菱花镜,雪指甄士隐痛失女儿后一夜白发。

3.好防:仔细提防。这二句是香菱元宵节被拐及葫芦庙三月十五火灾之谶,所以癞僧说香菱"有命无运,累及爹娘"。

【鉴赏】

如果说甄家的小荣枯映衬着贾家的大荣枯,那么香菱的命运也是对大观园群芳命运的一个暗示。谁能想象得到娇生惯养的甄家的掌上明珠,会成为一个让人作践的奴才呢?谁又能容忍那么聪明俊秀的姑娘,配给一个只会作"哼哼韵儿"的蠢材呢?有人说过这是"玉碗金盆贮以狗矢(屎)" (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实在令人惋惜。英莲就是"应怜",从作者宿命的观点看来,这是不可解的,命运是无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 17: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宝玉和香菱家破人亡,娇杏和赖家却鸠占鹊巢,反仆为主!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香菱原名甄英莲,是潇湘妃子其二的女英,原名甄英莲,后来被夏金桂改名为秋菱,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角色。
  为啥说香菱可怜呢?因为她本是江南望族的独苗,是实实在在的主子,根基不让贾府三春,却从五岁开始就被拐子带走,乃至于连自己的父母和家乡都记不得。香菱长至十五岁后,竟然成了薛家的侧室与丫环,成了仆人,被薛蟠冷落以至于打骂不休,最终还被夏金桂活活勒死。
  《红楼梦》故事里,香菱的可怜,可谓是众所周知,正所谓:“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那么,她的可恨又从何说起呢?香菱心中略无忌讳疑虑等意,识人不明,乃至于不分好歹,单纯到让人心寒,只从她对夏金桂的态度中便可窥见一斑。

  香菱笑道:“一则是天缘,二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你哥哥当时就一心看准了。一进门,就竟具唧求我们奶奶去求亲。我们奶奶原也是见过这姑娘的,且又门当户对,也就依了。和这里姨太太凤姑娘商议了,打发人去一说就成了。我也巴不得早些过来,又添一个作诗的人了。”
  贾宝玉见香菱一片痴心,直是浑然天真之人,不禁冷笑,替她耽心虑后,香菱听了,却不觉红了脸,正色评价贾宝玉是个亲近不得的人。
  《红楼梦》故事里,宝玉为香菱担忧,怅然如有所失,不觉滴下泪来,香菱却认为宝玉有意唐突自己,不但抢白了宝玉,还从此远避他,连大观园也不轻易进来。
  (香菱)日日忙乱着,薛蟠娶过亲,自为得了护身符,自己身上分去责任,到底比这样安宁些;二则又闻得是个有才有貌的佳人,自然是典雅和平的:因此他心中盼过门的日子比薛蟠还急十倍。好容易盼得一日娶过了门,他便十分殷勤小心伏侍。
  香菱最后的结局,自然是如贾宝玉预料的一般,正所谓:“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红楼梦》一开篇,癞头和尚就已经预示了香菱家破人亡的结局。

  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红楼梦》故事里,甄家的命运和贾家的命运,是一样的,香菱和贾宝玉的命运,也是一样的,家破人亡,是他们共同的命运。且看贾雨村是如何评价两个宝玉的呢?
  雨村笑道:“去岁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也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如今在这巡盐御史林家做馆了。你看,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
  《西江月》二词,评价贾宝玉是“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意即“不能守祖父之根基”,断送了贾家的运数,最终家破人亡。
  《红楼梦》一篇故事,怀金悼玉,主仆颠倒,主仆颠倒,是写“荣源宁演,舆图换稿”!香菱原是主人,娇杏原是甄家仆人,最终,两个人命运互换。

  却说娇杏这丫鬟,便是那年回顾雨村者。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谁想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册作正室夫人了。正是: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甲戌眉批:好极!与英莲“有命无运”四字,遥遥相映射。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可知世人原在运数,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则大有深意存焉。
  《红楼梦》故事里,四大家族都没有新生儿降临,到处是一片死寂,除了侥幸的娇杏,反仆为主的还有赖嬷嬷一家人。
  话说赖嬷嬷的孙子,赖大的儿子,到二十岁上,蒙主子的恩典,捐个前程在身上,当了一州的州官,贾府众人都道喜,李纨凤姐儿怎么说呢?
  李纨凤姐儿都笑道:“他这一得了官,正该你乐呢,反倒愁起这些来!他不好,还有他父亲呢,你只受用你的就完了。闲了坐个轿子进来,和老太太斗一日牌,说一天话儿,谁好意思的委屈了你。家去一般也是楼房厦厅,谁不敬你,自然也是老封君似的了。”
  看官听说,赖家一家子都是贾府的奴才,赖大家的小子却只知道享福,非但不知道“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而且还跟贾宝玉似的,“一落娘胎胞,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后来,赖大家的媳妇还特地来邀请贾府的人去他们家做客。

  赖嬷嬷听了,笑道:“因为我们小子选了出来,众亲友要给他贺喜,少不得家里摆个酒。连摆三日酒:头一日,在我们破花园子里摆几席酒,一台戏,请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去散一日闷;外头大厅上一台戏,摆几席酒,请老爷们、爷们去增增光;第二日再请亲友;第三日再把我们两府里的伴儿请一请。热闹三天,也是托着主子的洪福一场,光辉光辉。”
  姜子早就已经解读过,赖大家便是宁国府,所以,后来三姑娘贾探春当家,说起赖大家的园子,恰好是大观园的一半,即明末清初南北对立的北方,至于以天下大观应天下的大观园,自然便是九州。
  所谓主仆颠倒,一亡一兴,不过是写舆图换稿,这末世也不过是荣国府与甄府的末世,正所谓:“天倾西北”与“地陷东南”,至于淹没“情天”的“孽海”水祸,不正应了那句:“昨夜朱楼梦,今朝水国吟”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08: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有了“兄终弟及”的想法,便会“手足相残”,明朝臭事知多少? 2022-02-20 13:24

一个未满15岁的少年人受了多少刺激、有多少生活经历,才会有普通成年人都不如的狠辣和凶残?当徐霞客偶尔发现这个少年人的“不一样”时,徐霞客只觉得双腿发软。

徐霞客被面前这个年仅15岁的少年的眼底流露的表情吓住了。少年乌黑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对面的徐霞客,眼仁里面是深不见底的冷硬和狠绝。朱由检尽管嘴里亲切地喊着姑父,但眼睛里却绝对没有一丝姑侄之间应有的亲情和温度。
因为当时其他人都围着刚刚从夹墙的暗室里找出来的水缸,正低头研究那里面有一只不应该存在的钉螺----不靠近大海的紫禁城,绝对不可能出现钉螺这样的物种。徐霞客刚刚也说过这种钉螺可以产生血吸虫症----

所有人都没有留意徐霞客和朱由检这边的状况,因此,眼前这个少年人暴露出来的残酷一面,只有徐霞客看到了,他被深深地吓到了……不是腿软了,而是心痛。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徐霞客幸亏及早的退步抽身,否则可能要陪着崇祯在煤山自尽。《徐霞客山河异志》的作者茶弦最厉害的一点,是把明末一百多年间轰轰烈烈又悲悲切切的历史画卷,串联在“徐霞客”的生平作为背景。现代人都知道明末从崇祯起开始倒数的几个皇帝,其实是一个比一个更加不堪。但封建皇朝的继承法则,又轮不到社会上更有才华、更有能力和自律性的人坐上那个一言九鼎唯我独尊的位置。

只要是生在朱家的皇家后裔,就有机会享受荣华富贵甚至是江山社稷。这样的“唯血统论”就导致了产生了朱由校这样的木匠皇帝、和空有想法但没有魄力、更加没宏韬伟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都可以坐上皇帝宝座。朱常洵输给朱常洛,输在血统排序上面,而非能力……从迁藩洛阳后,朱常洵为了敛财做出的残暴阴险的手段和智力,如果用在正途,会对当时已经烂到根子里面的朝政纠错,会有一定作用。

可惜的是,不管是上一辈的朱常洛/朱常洵,还是后一辈的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都在不正当的竞争之中,消耗了自己很多的心力。不久之前去世的先帝朱由校的病症,就是现代的“血吸虫”病。可惜大明朝的御医,都还没有现代的医学知识,对朱由校的病一筹莫展、促手无策。最后朱由校只好年纪轻轻地被莫名的病毒夺走了生命,让朱由检有机会“兄死弟及”---朱由校来不及诞下儿子,继后无人。
兄弟手足相残的结果,看似赢了的,除了付出很大代价外,得到的却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结果。看似输了的,一了百了的人,其实转个身得到的可能更多。起码朱由校早早死去,但在他有生之年,作为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的无上王权,已经让他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类可以享受到的最大富贵。

相对于朱由检,朱由校的人生圆满很多、更齐全:两个人都是从小失去母爱(生母早逝),但朱由校还曾经得到过万历帝爷爷的疼爱;从小到大,也得到客氏奶娘不是亲娘胜似亲娘的照顾和关爱。这一点就比朱由检幸福得多。朱由校正因为占了一个“年长”的便宜,因而被所有人拥护着,坐上了那个唯我独尊的位置。那怕朱由校其实只适合做一个木匠技工,才德不配位。但人家“命好”,羡慕眼红又怎么样呢?
其他不相干的人羡慕眼红没关系,因为不是朱家血脉,想争也没资格。但祖宗礼法之中考虑很周到,替没有子嗣的皇帝想得周到:“兄终弟及”!这个“兄终弟及”不光朱由检想到了,连他的叔叔朱常洵也想到了。只不过,朱常洵来不及等到把哥哥朱常洛的孩子都处理完,自己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不光失去争取江山的管理权机会,也因作恶太多丧失性命。

看起来,朱常洵和朱由检这一对“叔侄”,对“兄终弟及”这个词的理解和执行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手足相残”原本就是大逆不道的想法,因为利益尤关,便有人冒死追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许这些人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或者也是他们自己利欲熏心,丧失了人性?
“兄终弟及”这个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朱常洵和朱由检的头脑里面冒出来的?没有人知道。你知道吗?请告诉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09: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士隐 - 曹雪芹长篇小说《红楼梦》中人物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甄士隐,曹雪芹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谐"真事隐")姓甄,名费,字士隐。"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书中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一句。正如贾雨村言(贾雨村说)是"假语村言"一样。

甄士隐是和贾雨村两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确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他可能是作者曹雪芹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甄士隐

饰演
王忠信(87版红楼梦)

性别



登场作品
《红楼梦》

妻子
封氏

女儿
甄英莲(香菱)

目录
1基本概述
2人物简介
3相关故事
4扮演者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概述
作者把《红楼梦》 由盛至衰最后败落这一主题,首先从甄士隐的经历这个雏形故事中预演出来,甄士隐的彻悟也预示着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未来相类似的结局。但原书只到八十回为止,续书让甄士隐在结束时出现应当是符合曹雪芹原来意图的,所不同的是甄士隐和贾雨村那一席充满了庸俗的富贵荣华的议论,只能看作是续书者思想的反映,歪曲了甄士隐在书中所起的作用。

女儿甄英莲(取意真应怜),叹其可怜应怜。他是甄士隐独女,爱若珍宝,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骗子拐走,后被人贩子拐卖。甄士隐与妻子封氏遍寻不着,先后病倒了。不想没过多久,隔壁葫芦庙失火,牵三挂四,甄士隐家中房屋被烧成一片全局束瓦砾场。他想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甄士隐的谐音是"真事隐",即把真事隐去,留下"假语存"(贾雨村)。士隐,据周汝昌先生考证,出自《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礼疏》云:遭真事隐去霸甩纹捉也。值乱世,道德违费,则隐而不仕。是则"真废物"、"真事隐去"言外意也。 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小时便被拐子拐走,后来被同时卖给一个无甚权势的人家和薛家,结果薛蟠把那人打死,案子落到贾雨村手上,他不念英莲是自己的恩人的女儿,把利用这件事顺水推舟的讨好薛家,讨好贾家。后来英莲跟随薛家到了贾家,在大观园中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最后还是逃不过"应怜"的命运。

而甄士隐丢了爱女,家里又着火,后变卖家产带着妻子封氏,投奔了岳父封肃,只那封肃是势利眼,甄士隐用来请他置办田地房屋的银子被他半哄半赚,只给他端和纸薄田朽屋.甄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戒连漏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又人前人后说甄士隐如何好吃懒做,不善过日子,令甄士隐既悔恨投奔错了人,又急忿怨痛。他本已有积伤,且暮年之人。经过这么些打击,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一日,甄士隐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这道人口中念念有词,便是"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听懂了道人的好了歌,心中彻悟,便笑,他来注解。

最终,甄士隐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从此抛家弃业,出世而去了。封氏哭的死去活来,求助父亲封肃多方寻找,也杳无音信。

甄士隐和贾雨村,两相对照而写。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真事隐(将真事隐去)、假语存(假语存言)。作者是通过他们两个人,先从外部介绍四大家族、荣宁二府,是铺垫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故事悲惨的结局,给全书定下了一个基调,也埋下了伏笔。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故事
折叠抛砖引玉
甄士隐在整部《红楼催她篮永梦》里,只是个起引子作用的人物,他和贾雨村,具有象征意义,即"真事隐,假语存",实际上也就是作者告诉读者,他是从生活原型出发,来写这部书,"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也。"

在故事正式开始前的"楔子"里,曹雪芹还有这样的说法:"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那时的社会,呈葫芦型态,两头大,之间小,所谓两头大,不是两头一边大,富者那一头,好比接近葫芦嘴的那个小鼓肚,四大家族,宁、荣二府,都属于其中的一部分,这个社会族全狼群的基本心态,就是贪得无厌,第七十二回贾琏对王熙凤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听听这口气,胃口有多大!贫者那一头呢,好比葫芦底部的那个大鼓肚,书里写到的王狗儿家,算是较穷的了,其实比起那些社会最底层的更大量的生命存在,还是强许多,王狗儿的岳母刘姥姥毕竟还能挖掘出跟葫芦那头的富贵鼓肚里的人际关系来,破着脸跑到荣国府里去"打秋风",凭借装傻充愣插科打诨竟然满载而归,这是葫芦底下那个大鼓肚里的更多人家不可能有的幸运。

曹雪芹写《红楼梦》,他主要是写葫芦嘴下边那个小鼓肚里的故事,葫芦底部大鼓肚的事情写得很少,但是,他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通过写贵族家庭的荣辱兴衰,让读者对那个时代的整个"葫芦"的形态,通过阅读中的想象和补充,都能了然于心。 甄士隐出场的时候,既不在葫芦的小鼓肚里,也不在葫芦的大鼓肚里,而是在两个鼓肚之间的那个细颈当中,具体而言,也就是非贫非富,今天把这种人叫做中产阶级,这个社会族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始终似有若无,是"两头大中间放循洒小"的那个"小中间"。直到上个世纪后二十年以降,这个"葫芦颈"才开始拉长、变粗,但也只是跟过去比,长了一点粗了一点,跟两头比,就还是显得势单力薄、幼稚脆弱。

中产阶级最可自慰处是衣食无忧。说甄士隐是乡宦,他有没有定期发放的宦银?看来是没有,如果有,他后来也就不一定非去依靠岳丈。但他有带夹道的住宅,书房外有小花园,至少有两个使唤丫头和一位男仆一个小童,生活可谓小康。他的经济来源,应该是当官宦时积攒了一些俸禄,后来置了点田庄,从中取租。

在那样一个时代,中产阶级尤其是一个变动最大的社会族群。葫芦上头小鼓肚里的一些人,会因为种种原因,从那个小鼓肚里坠落到葫芦颈里来,比如书里的柳湘莲,就是破落世家的飘零子弟,从生存状态上看,比甄士隐更暧昧,具有游动、冒险的浪漫特征,但从经济生活小康和政治上的边缘化上看,可以与甄士隐划归到中产阶级一类中。葫芦底下的大鼓肚里,也会有一些人通过这样那样的办法,使自己从大鼓肚上升到葫芦颈中,刘姥姥的努力使王狗儿家达到小康是一个例子,像醉金刚倪二,虽说是市井无赖泼皮之流,但是经济上逐渐增加着积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主流政治约束自由生活,其实也是补充入中产阶级的一员。

中产阶级的成员,有安分不安分之别。甄士隐属于安分者。他满足已达到的经济状态和生活格局,过着享受琐屑生活乐趣的雅致而悠闲的生活。书里写到他抱着爱女到街门前看那过会的热闹。过会,曹雪芹没有展开描写,但那种乡俗直到上世纪仍活跃在中国民间,鲁迅先生写过一篇《五猖会》,记录他目击的景况:"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至于用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过会,虽然多半有迷信的成分,比如祈雨,但那华丽的游行方式,却构成了俗世的共享欢乐。

据周汝昌先生考证,曹雪芹出生于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红楼梦》第一回写一僧一道要把幻化为通灵宝玉的女娲补天剩余石拿到太虚幻境警幻仙姑那里,让警幻仙姑将它夹带到"一干风流孽鬼"当中,让它下凡历劫,实际就是让贾宝玉落草时,嘴里衔上它,因此贾宝玉和通灵宝玉在人世间的"凡龄",总是一致的。书里写到甄士隐梦中见到一僧一道,还与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还跟到了太虚幻境的大牌坊下,但就在这时,"忽听得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从梦中惊醒,他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可见是久旱景象,接下去写他抱着英莲看过会的热闹,那过会的内容,应该就是祈雨,而曹雪芹诞生时,恰逢久旱后降下倾盆大雨,金陵一带旱情得到缓解,这也是他父亲给他取名为"硔"的缘由。细读《红楼梦》里第一回的文字,就觉得周先生的论述很有道理,这一回暗写了贾宝玉的降生,元妃省亲那年贾宝玉十三岁,往回推十三年,就是甄士隐抱着女儿在门前看过会的这一年。

折叠身世经历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卷"那段著名的导语中说:"故曰'甄士隐'云云。……故曰'贾雨村'云云。"曹雪芹一语双关:一方面告诉人们:我也在书中隐去了真事,也用"假语村言"隐涵了小说的主题;另一方面,推出了小说中的两个重要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

曹雪芹笔下的甄士隐是不愿与清廷合作并遭受清王朝"文字狱"株连和残酷迫害的乡绅士子的缩影。

第一回中的甄士隐和第五回中的贾宝玉都经历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太虚幻境。"然而,在这个非常虚幻的地方,两人都有着恶梦般的经历。先是甄士隐"忽听一声霹雳,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第一回)。"后是贾宝玉"迷津内响声如雷,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第五回)!'"显然是在暗示甄士隐和贾宝玉都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残酷打击,他们有着相同的不幸命运。曹雪芹是这样介绍甄士隐及其一家的:"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物;只是一件不足: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甄士隐及其一家的遭遇是非常悲惨的。然而,在曹雪芹的笔下甄士隐一家的悲剧是不幸意外丢失女儿,一场偶燃的焚家大火,岳父封肃的暗算。可见甄士隐一家的遭遇与政治没有什么联系。但是,曹雪芹却又让甄士隐对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作出与政治联系那么密切、那样深刻而令人深思的"注解"?这是无论如何让人也无法理解的: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注:明朝以前各朝代大臣上朝均使用笏板,自清朝始废止不用);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中埋白骨,今宵红绡帐里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谁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莽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第一回)

曹雪芹借甄士隐之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明末清初外族入侵改朝换代过程中一幅幅政治惨变的图画,对那些遭受"奏销案"和"文字狱"残酷打击的官宦、乡绅、士子的悲惨遭遇做了形象的"注解",对那些靠诬陷升迁之徒进行了无情地揭露。更重要的是,曹雪芹用非常隐晦的语言、辛辣的口吻讽刺清朝封建政治舞台上是"乱哄哄"、"甚荒唐"的。而"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这个"他人",正是封建帝王和他的专制统治。

那么,甄士隐及其一家的遭遇究竟是真还是假的,就令人十分怀疑了。曹雪芹在描述甄士隐一家的悲剧时,又一次使用了"假语村言"。曹雪芹在介绍甄士隐所在的家乡苏州时,巧妙地借用中国古代"天塌西北,地陷东南"的神话,而"当日地陷东南",的神话,正暗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实,即当时在清兵的大举进攻下,包括苏州在内的东南大片土地已经陷落,江南已经在清王朝的残酷统治之下。曹雪芹为他笔下的人物取名是煞费苦心的。曹雪芹塑造的典型人物姑苏城中"姓甄名费,字士隐"的"望族""乡宦"。暗示了在甄士隐身上隐去了真事。甄士隐居住的姑苏城,是江南经济富庶、乡绅士子集中、人民抗清斗争比较剧烈的地区。

清朝顺治18年,清廷将上年奏销未完钱粮的江南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并溧阳一县的官绅士子全部废黜。此案开始只限于无锡、嘉定两县,至18年夏,乃通行于四府一县。江宁巡抚朱国治的造册上报,清廷将欠粮者不问是否大僚,亦不分欠粮多寡,在籍缙绅按名黜革,秀才、举人、进士,凡未完钱粮者,皆革去功名出身;现任官概行降两级调用。总计黜降13517人,其中不少人被逮捕,械送刑部议处。甚至某探花仅欠银一钱亦被黜。吴伟业、徐乾学、徐元文、韩炎、汪宛等江南缙绅著名人物几乎全部罗织在内,一时"士籍学校为之一空。"继之,又乘大创之后十年并征,"押吏势同狼虎,士子不异俘囚。"

折叠隐去了的真事
虽然官书绝不记载"奏销案。"但曹雪芹家族及其亲戚作为康熙的耳目,长期生活在江南的江宁和苏州,肯定熟知发生在江南的这一影响极大的历史公案,同时,江南的苏淅一带也是清王朝"文字狱"重点打击的重灾区。大批乡绅士子受到残酷株连。曹雪芹为他取名"甄士隐","隐去"了两件"真事"即两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一是"奏销案。"他真是(姓甄)被清王朝在奏销案中废黜(名费)的官宦。说他"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实际暗示他是已经看清了清王朝的残暴本质,不愿与清廷合作,而心甘情愿地作一位大隐于市的"真隐士";

二是"文字狱。""假作真时真亦假"甄士隐大火焚家的遭遇是假的。"真事"是他又遭受了"接二连三,牵五挂四""的"文字狱"残酷株连,避难到了农村。由于"上年惊唬,急忿怨痛"。为躲避清廷的进一步迫害,而随疯道人"飘飘而去"不知所终。

令甄士隐败家的大火是从"葫芦庙中炸供"烧起的,在这里,曹雪芹又非常隐晦地使用了他最擅长的谐音字。"葫芦"的意思,就是"胡虏。"古代中原人蔑称北方的金人为胡虏,宋代的抗金英雄岳飞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名句;"庙"的意思,就是"庙堂",指宫廷。宋代的范仲淹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名句;"炸"的意思,就是"信札","供"的意思,就是"进贡"。把"葫芦庙中炸供"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进贡给清朝帝王阅的信札",也就是向清朝君主密奏的举报材料。哪一场文字狱的大火不是因为有告密者的举报而从清朝宫廷中烧起来的呢?"烧得如'火焰山'一般","也不知烧了多少人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成了一片瓦砾场了。"极言"文字狱"祸之烈之残酷。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第一回)

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则反映了遭受残酷打击的官僚、乡绅、士子的无奈和一种追求逃避、解脱的心态。

折叠与贾雨村的互动
在《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与贾雨村的短暂交往中,人们大都只看到了贾雨村欺骗钻营、矫揉造作的一面,不曾想到"禀性恬淡"的甄士隐也会施用计谋,甚至还煽情点火。其实在曹雪芹看来,用计有善意和恶意之分。性善无为者并不就是无所作为,他们崇尚做好事不露形迹,即隐为。在二人借与贷的过程中先是士隐主动抛出女色与美酒作引,随后雨村为哄抬自己的身价,借题逆向发挥,士隐是又惊又喜,随即火上浇油,不吝溢美之词……真假两位儒士可谓平衡互动地演出了一场理与欲的四重奏。

曹雪芹的儒学里,天理包括仁、义、礼、智四个方面。与之对应的人欲是功名、金银、娇妻、美酒(或为《好了歌》中的儿孙),简称为名、利、色、酒。在事情开始之初,士隐对雨村是以假作真,认为这个读书人是位安贫守道的谦谦君子,在没有高中进士的充分把握和能力之前不敢借钱,以免因无法偿还而失了读书人最看重的面子和友情。由于雨村长期只靠卖字作文筹集盘缠,所以士隐"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随着明岁大比日期的临近,士隐为了让这位"必非久困之人"早日脱困显贵,决心主动放下富人的架子,对他适度以人欲反激。先以色诱名,使他超越不与世争的小仁而成就修治末世的大仁;后以酒诱利,使他升华朋友间的小义而成就强国富民的大义。最终迫使雨村为求大志而着急借钱。近似于第五回宁荣二公在家败之际对宝玉用"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这里士隐还错误地以为新兴的科举功名和时尚之学仍是仁与智即德与才的象征。他帮助雨村既是"不负兄之所学",又是望兄能以礼法重振朝纲。

与士隐以假作真、认贼为兄相反,雨村是以真作假,认为有钱无才的士隐是个图名图利的伪君子。在没有看到穷人具有雄飞高举的德与才之前不会轻易贷款,以免声名扫地、血本无归。深谙经济之道的雨村便将普通的借贷转化为钱智交易,如同引进风险投资,这样就无须作本、息承诺或抵押。他便采取了防守反击的策略,先姜太公钓鱼,假装清高,再择机以时尚的礼、智自我贴金,诱使士隐舍弃小名利而追求大名利,入于邪路。而对方若想牟取高收益就必须要冒高风险投钱入股。正因为如此雨村在得到帮助后也并不在意,如"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且第二天凌晨"不及面辞"就走了。心想我会带给你名利双收的,何需用感激呢。此处也显示他实际比谁都更急于要钱,且天理仁义已被他落俗为攫取功名利禄的手段。

就这样原本可以一拍即合的借贷被两位儒士分别繁化成了励志和融资大事。二人虽气性相反、互为误解,但表面却也是一唱一和、配合默契,似乎错与错已完全抵消。其间种种迂腐、奇巧让人闻所未闻、啼笑皆非。

先是士隐以带孩子出来作耍为借口走到街市,吸引雨村。雨村则以问街市上有甚新闻否为话头,忙施礼陪笑。随后士隐说:"兄来得正妙,请入小斋一谈……"但"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士隐便故做惊慌。他说是只让雨村略坐,实际一去就没回。这也是前文"来得正妙"的妙处所在。雨村则钻空"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向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呆了。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很明显丫鬟这天只是习惯性出现在了士隐的窗外,抬头之前还将窗内人当成是士隐,没想到主人已金蝉脱壳,所以猛抬头时感到很意外,妙处之二。从咳嗽、撷花等非常规动作可以判断她在当时的社会属于轻薄女子,后文中小红对贾芸也用过完全相同的方法。娇杏很清楚此时士隐望子心切,想趁机从丫鬟升为小妾。但士隐此时已不以纳妾为念,轻色重友。

就在娇杏愁闷之时,雨村有缘千里来相会。她立即从雨村"雄壮"、富贵的相貌算定他前途无量,并将错就错,"不免又回头两次。"雨村则以为"此女子必是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 刹那间由娇妻点燃的功名之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起来,因为一介老穷儒要想获得闺秀的欢心,必先要求得官爵声名。如"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士隐的用意本来也只是想达到这一点。但雨村自己却感觉太露骨,忙将淫情包装成比翼双飞、夫荣妻贵的时尚之礼,认为这才是"平生抱负",如"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此刻躲在一旁观察动静的士隐是又惊又喜,旋即推波助澜,如"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而雨村正是等着这一句。但他很清楚目前还只显摆了一半,故未提资金短缺一事。

在首轮美人计之后,士隐是一不做二不休,又乘中秋节之机特备美酒款待雨村,以期烧起他的利欲之念。如"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而酒精也和女色一样理与欲的双向激励作用。只见他先即兴借酒发挥自己"过人"的时学才智,如"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此时士隐是更加相信了自己的眼光,如"大叫:'妙哉……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一句"我愿借钱帮你"的潜台词已然提到了嗓子眼上。似醉非醉的贾雨村这才不紧不慢地倚托酒后狂兴,道出囊中羞涩的状况。甄士隐则"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件冬衣。"

以上二人经过一番眼花缭乱的儒术全面较量,似乎实现了借与贷的"双赢"、皆大欢喜。士隐是仿佛一块石头落了地,酒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贾雨村是亢奋难眠,"五鼓"就进京去了。然而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二人的错误并没有真正抵消。在成功资助村兄之后,士隐不但没有入邪,反而更加热衷于超道德的追求,舍弃了人基本的进取和戒备之心。但这在假世中何其危险,所以他自与雨村蜜月后就像染了瘟疫一般灾祸连绵、一落千丈,最后颓然出家。雨村在顺利得到盘缠之后则不仅没有归正,还更加得陇望蜀,失去了人起码的礼义和诚信。然而末世与奸贼互捧,他在与士隐接触后就像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左右逢源、青云直上。很显然,结局之所以从双赢变成"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衰转折,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之外,罪魁祸首还是脱离人性、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儒教及封建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又都是社会恶性循环中的受害者,雨村的假泡沫也终究会破灭。正确体认甄、贾两位儒士是解读《红楼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关键。

折叠好了歌
《好了歌注》甄士隐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 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袍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12: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庄妃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明光宗朱常洛妃嫔之一







  
  收藏


  
0
  


0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李庄妃(1588年12月5日—1624年12月6日),明光宗朱常洛妃嫔之一。为人仁慈,沉默寡言。不如李康妃得宠,后天启帝即位,乳母客氏亦仗着天启帝昏庸而为非作歹,残害女眷,李庄妃在生活上亦遭受到苛待。最终,李庄妃因不满客氏恶行而在天启四年十月二十六日气郁而死,年仅三十七岁。


















































别    名东李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顺天府宝坻县 出生日期1588年 逝世日期1624年 主要成就抚养明思宗 本    名李庄妃 丈    夫明光宗朱常洛 谥    号恭懿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史书记载

   


人物生平

 播报

明光宗朱常洛时宫中有二李选侍,人称东李、西李。庄妃李氏,即“东李”也。东李选侍仁慈寡言,位居西李选侍之前,而宠不及。到明光宗之子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后,李选侍于天启三年十二月初三册封庄妃。魏忠贤、客氏祸害天下,李庄妃愤郁,后因此得疾,于天启四年十月二十六日辰时因疾去世,享年三十七岁。谥曰恭懿,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葬于翠微山之原。而“康妃者,西李也,最有宠”,二李皆为崇祯帝养母,但因李庄妃较李康妃抚养时间较长,与崇祯帝关系更为密切。崇祯帝登基后,念当年庄妃抚育自己有功,于是加封封号,并赏她的弟弟李成楝官职,还给良田千顷。

   


史书记载

 播报

《光庙恭懿庄妃圹志略考》:

在田义墓的石景山区田野石刻展区中,有众多的墓志,其中就有明光宗庄妃的圹志。该圹志呈正方形,长宽各61公分,汉白玉石质,50年代开凿永定河引水渠时出土于刘娘府村,后一直在刘娘府门诊部院内保存。2000年4月11日,石景山区文物管理所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刘娘府门诊部院内找到了这块墓志,不久运到田义墓收藏。该圹志虽然出土时间较长,幸运的是未遭到人为破坏,至今完好如初,字迹清楚,为研究明代历史和石景山区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现全文照录如下:



李庄妃墓圹志
李庄妃墓圹志
妃姓李氏,顺天府宝坻县人,父海,母刘氏,弟国栋,授锦衣卫指挥同知。妃于万历二十六年选入内廷,侍我皇考恭勤懋著。天启三年十二月初三日册封为庄妃,四年十月二十六日辰时以疾薨,距其生万历十六年十月十七日亥时,享年三十七岁。惟妃德性温良,仪容敬慎,我皇考重之隆眷特嘉,今上追思皇考之意,典礼优异,兹复谥曰:恭懿。以天启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葬于翠微山之原,生荣死哀,夫复何憾,儒臣奉志幽宫用垂不朽云。
从志文看,庄妃李氏,顺天府宝坻县人,生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10岁进宫,初为光宗朱常洛的选侍,曾经抚视过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天启三年(1623年)被明熹宗册封为庄妃,一年后薨逝,谥曰恭懿,享年37岁。关于庄妃的册封年月,应以墓志上的天启三年为准,《明史》等历史典籍记载东李选侍在天启元年(1621年)被册封为庄妃,是与实际不符的。

查阅史籍,明光宗皇帝身边一共有两位李选侍,时称东李、西李,这里的庄妃李氏是东李。《明史》中记载:“庄妃李氏,即所称东李者也。……”她与西李同为光宗选侍,名位比西李高,但西李奸诈机警,最受光宗宠幸。西李于天启四年(1624年)被册封为康妃,何年薨逝、死后葬在何处均不得而知。据庄妃墓志出土地点的年长者介绍,刘娘府村北原有两个大宝顶,相距不远,挖永定河引水渠时,均有圹志出土,由此推断,另一圹志很可能是康妃的,遗憾的是该圹志下落不明。

《明史列传·第二》:

庄妃李氏,即所称东李者也。仁慈寡言笑,位居西李前,而宠不及。庄烈帝幼失母,育于西李。既而西李生女,光宗改命东李抚视。天启元年二月封庄妃。魏忠贤、客氏用事,恶妃持正,宫中礼数多被裁损,愤郁薨。崇祯初,诏赐妃弟成楝田产。

《酌中志》:

上万岁爷诞生后,婴年失恃,奉神庙圣旨,托付西李老娘娘,即光庙弥留之际传封皇贵妃未行,后封康妃者看视。至泰昌元年九月内移宫之后,奉先帝圣旨,改托光庙选侍东李老娘娘即曾封庄妃者看视,同居于慈庆宫,后之勖勤宫......当庄妃老娘娘薨逝,今上哀痛如礼,未忍视慈母异生母也。圣孝之根,于天性者如此。

我圣主圣孝格天,故莫之为而为,能预相默感有如此也。圣心乐读书,十余龄即好静坐,颐养玉体。一夕梦鸟龙蟠殿柱,曾向庄妃李老娘娘言,甚殊异焉。

东李老娘娘即庄妃,贤而无出......光庙庄妃东李老娘娘性仁慈宽俭,简重寡言,俨若五六十岁,宫中多感颂之名位,素在西李老娘娘前。及奉先帝圣旨抚视今上,凡起居食息,责内外执事爱护关切,胜于亲生者也。凡颐养圣躬,勤于学问,虽皆由天纵,然诱掖奖劝,盖庄妃老娘娘亦间有力焉。承奉徐应元者,逆贤之同官,涂文辅之老叔。先为承奉副,后将承奉正张忠退斥,而应元为承奉正,王文政为承奉副。应元既倚逆贤,借势骄蹇,每叩见时,或扬扬自得,或笞詈左右,无所忌。庄妃老娘娘为人谨重寡言,负气愤郁,遂致病薨。

相关诗词:

(清)南耕程嗣章 著 石棣徐士恺校刊

《明宫词》

梦里黑龙蟠殿柱,

汲来金井得双鱼。

大横兆已为天子,

东李殷勤忆不虚。

〖东李妃,亦光宗选侍也。性简重,寡言笑。名位素居西李前,而宠不能及。尝奉光宗子抚视皇五子。皇五子成立,入继大统,选侍功居多。先是,皇五子在宫,每日起拜天毕,退而谒母,选侍亦爱之。尝梦黑龙蟠殿柱,以告选侍。选侍私自喜,属勿言。又所居东宫后有井二。皇五子随选侍过之,戏汲井得金鱼,汲次井亦如之。崇祯初,上念鞠育劳,加上妃封号,与其弟李成栋,官给田千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12: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被比喻为活龙凤凰,他影射的原型人物是谁?
青溪话红楼
青溪话红楼
书里书外话红楼,为您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创作声明: 内容包含剧透





《红楼梦》贾府影射的是皇宫,这是许多朋友已经意识到的事情。贾府豪华奢侈,从装饰装修到吃穿用度等各方面都彰显着与众不同的富贵气象。



荣国府荣禧堂内挂着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自比为真龙天子。故宫太和殿是龙最多的一个殿,太和殿的龙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既然荣国府影射皇宫,那男主人公贾宝玉的身份是什么呢?



贾宝玉在书中多次暗示他的身份是皇帝,体现在以下方面:





贾宝玉是“龙种”“活龙”



1

贾府私塾中都是“龙种”



《红楼梦》第九回:宝玉和秦钟到贾府学堂上学,书中写道:



原来这学中虽都是本族人丁与些亲戚家的子弟,俗语说的好,“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



作者巧借俗语,点出“学中”诸多子弟都是“龙种”,那宝玉也是龙种无疑。所谓“龙种”,就是皇帝的“种”,那家塾里的子弟都是皇帝之“种”。



2

平定叛乱



第二十五回,马道婆和赵姨娘聊天说起贾环和宝玉,书中写道:



赵姨娘听说,鼻子里笑了一声,说道:“罢,罢,再别说起。如今就是个样儿,我们娘儿们跟的上这屋里那一个儿!也不是有了宝玉,竟是得了活龙。






甲戌侧批:



[赵妪数语,可知玉兄之身份,况在背后之言。]



脂批已明确告诉读者宝玉是何身份了,就差明说他是皇帝。程高本上却把“也不是有了宝玉,竟是得了活龙”这句最重要的话删去了,可见,程高本的出版充满政治意图。



第四十三回,王熙凤过生日,宝玉却溜出府去,带着茗烟到水仙庵去上香,书中写道:



“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忙上来问好,命老道来接马。”



《红楼梦》中数次点出宝玉是 “活龙”、 “龙种”,脂砚斋明确指出“赵妪数语,可知玉兄之身份”。这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读者宝玉是皇上,所谓“活龙”比喻当今皇帝。





宝玉是“凤凰”



第十四回,贾宝玉在秦可卿路祭时拜谒北静王,北静王夸赞宝玉“雏凤清于老凤声”。



第四十三回,宝玉从水仙庵返回家后换上华服,原文写道:



刚至穿堂那边,只见玉钏儿独坐在廊檐下垂泪,一见他来,便收泪说道:‘凤凰来了,快进去罢。再一会子不来,都反了。’”






……“宝玉忙进厅里,见了贾母王夫人等,众人真如得了凤凰一般。”



庚辰双行夹批:



[是平常言语,却是无限文章,无限情理。看至后文在细思此言,则可知矣。]



批书人脂砚斋提醒我们细思什么?



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如:帝王居住的楼阁叫凤阁龙楼;古代帝王登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叫凤邸;帝王诏敕用纸叫凤纸;天子的诏书叫凤诏;帝王所乘坐的车驾叫凤驾,等等。



凤凰分雄雌,凤为雄,凰为雌;如果使用“凤凰”一词,则“凤”是皇帝“凰”是皇后;如果使用“龙凤”一词,则龙比作帝王,凤则用于皇后。



宝玉被称为“凤凰”,暗示宝玉的身份是皇上。





贾宝玉衣着打扮



书中描写:宝玉头戴嵌宝紫金冠、眉勒二龙抢珠金抹额、身穿“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的褂子,“外罩石青貂裘排穗褂”。



紫金冠又名太子盔。秋香色是清廷皇帝、皇子专用的颜色,载明于实录,臣民不许僭用。《清史舆服志》二注,皇帝“礼服用黄色秋香色。”清史稿卷一百三,志七十八中载: “ 初制,皇帝冠用东珠宝石镶顶,束金镶玉版嵌东珠带。



康熙二十三年,定……【礼服用黄色、秋香色、蓝色五爪、三爪龙缎。】”《清史稿》卷一百三志七十八:“初制,皇子冠服,凡庆贺大典,冠用东珠十三颗镶顶,礼服用秋香等色,五爪、三爪龙缎……”。《大清会典》中规定:秋香色是皇贵妃以下,除了皇子,不许任何人穿戴的服色!



紫金冠的装束,有人说这是戏装,又有人说孙悟空曾经这样打扮。其实,乾隆行乐图给了我们很好的证据,见下图:






很显然,这幅图中的乾隆皇帝和几个皇子都是头戴紫金冠的。



贾宝玉“头戴紫金冠”的描写是真实的肖像描写,这是清朝皇帝的一种装束。



根据原著中以上细节,很容易就可以推定,贾宝玉影射的原型人物是一位清朝皇帝。



他究竟是哪一位皇帝,书中有没有交代呢?



我们继续解析原著:





宝玉的生日



关于贾宝玉生日的时间线索,分散于第五十五回至六十四回之间,下面是相关原文:



1

老太妃薨逝



第五十五回:



且说元宵已过,只因当今以孝治天下,目下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故各嫔妃皆为之减膳谢妆,不独不能省亲,亦且将宴乐俱免。故荣府今岁元宵亦无灯谜之集。



第五十七回:



这日宝钗因来瞧黛玉,恰值岫烟也来瞧黛玉,二人在半路相遇。宝钗含笑唤他到跟前,二人同走至一块石壁后,宝钗笑问他:“这天还冷的很,你怎么倒全换了夹的?”“前儿我悄悄的把绵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






此时已经进入春天,在春寒之时,且不该换棉衣。宝钗和岫烟都去看望黛玉,表明此时黛玉处于发病期,书中交代黛玉每逢春分秋分必犯嗽疾。所以这时候应该是阴历二月中旬。



第五十八回:



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在大内偏宫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地名曰孝慈县。这陵离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此,还要停放数日,方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

......

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宁府贾蓉也同族中几人各办祭祀前往。因宝玉未大愈,故不曾去得。






古代清明是阴历三月初三,往前推二十一天,是二月十二日,这天恰恰是林黛玉的生日。这时候老太妃的灵柩还在大内偏宫停着,所以老太妃薨于二月十二日后几天。



第六十二回:



当下又值宝玉生日已到,原来宝琴也是这日,二人相同。因王夫人不在家,也不曾象往年闹热。只有张道士送了四样礼,换的寄名符儿;还有几处僧尼庙的和尚姑子送了供尖儿,并寿星纸马疏头,并本命星官值年太岁周年换的锁儿。

......

​林之孝家的忙进来,笑说:“还没睡?如今天长夜短了,该早些睡,明儿起的方早。不然到了明日起迟了,人笑话说不是个读书上学的公子了,倒象那起挑脚汉了。”






春分这天昼夜一样长,过了这天白天变长,夜晚变短。“天长夜短”说明宝玉的生日在春分以后。



清明节三月初三日,离送灵日不远。清明后没有几天,送灵去陵寝,一个月方能赶回,故此,贾母等人回到贾府应该是在四月初三日后几天。



在三月初三日至四月初三日这一个月的时间,贾府几乎全部出动给老太妃送葬。贾宝玉的生日恰恰在这期间,更巧的是,贾敬死在贾宝玉生日的夜里。



2

贾敬宾天



第六十三回:



尤氏也不听,只命锁着,等贾珍来发放,且命人去飞马报信。一面看视这里窄狭,不能停放,横竖也不能进城的,忙装裹好了,用软轿抬至铁槛寺来停放,掐指算来,至早也得半月的工夫,贾珍方能来到。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寿木已系早年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三日后便开丧破孝。一面且做起道场来等贾珍。

......

且说贾珍闻了此信,即忙告假,......贾珍父子星夜驰回......贾珍忙说了几声“妥当”,加鞭便走,店也不投,连夜换马飞驰。一日到了都门,先奔入铁槛寺。那天已是四更天气,坐更的闻知,忙喝起众人来。






从京都到皇陵来回需要十来天的功夫,尤氏计算贾珍等人需要半个月才能回来,因为贾珍等人随皇上为老太妃送葬,接到家里报丧之后,立刻请假,得到皇帝谕旨同意才能赶回来。



贾珍等先于贾母等回到家中,也就是贾珍等人于四月初三之前到家。



第六十四回:



话说贾蓉见家中诸事已妥,连忙赶至寺中,回明贾珍。于是连夜分派各项执事人役,并预备一切应用幡杠等物。择于初四日卯时请灵柩进城,一面使人知会诸位亲友。



综合以上过程,三月初三日后几天贾珍等人去皇陵送葬,本来应该四月初三日后回来,因为贾敬死他提前回家,择定“初四日”请灵柩进城。






这个“初四日”只能是四月初四日。



贾蓉回来后,当日赶回家中料理相关事宜,连夜准备各项用具,安排妥当,选定初四日进城。这个过程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所以贾珍贾蓉是四月初三日到达的。从贾敬宾天到他们回来是十五天时间。



四月初三日向前推十五天,是三月十八日。



这样,贾敬死亡日期就是三月十八日。故此,贾宝玉生日是三月十八日。



《红楼梦》中主子们的生日过两天,前一天是寿日。也就是说,贾宝玉在三月十七日先庆祝了一天,晚上在怡红院开夜宴玩了猜花名的游戏。第二日三月十八日,是贾宝玉生日正日子,贾敬在十七日夜里首庚申的时候死亡,十八日被发现。



结论

贾宝玉是康熙皇帝



三月初八日是哪位皇帝的生日?康熙皇帝。



所以,贾宝玉原型是康熙皇帝。






皇帝的生日满朝都要庆贺,这个日期在当时太敏感了。封建社会皇帝生日称万寿节或千秋节,那是要普天同庆的。



如果作者写明贾宝玉生日是三月十八日,那等于宣告贾宝玉就是康熙皇帝。所以,作者绕了这许多弯子,借两个葬礼来推演贾宝玉的生日。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提出严重抗议:



贾宝玉这个角色被描述为“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二年,除鳌拜、削三藩、定西北、收台湾;刻《佩文韵府》、编《全唐诗》、制《康熙字典》、记《几暇格物编》。他可谓是文治武功皆全的皇帝,怎么能说他无材补天呢?说贾宝玉是康熙皇帝,简直一派胡言。



要论证这个结论不是胡说,一言半语自然不行。这里只提一点:荣禧堂内悬着一幅墨龙大画,康熙皇帝恰恰有一幅这样背景的画像留下来了。






再来一张墨龙大画






南怀瑾说过:“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也许,小说《红楼梦》和某些历史,恰如《风月宝鉴》的正反面。一面风光,一面残酷;一面真实,一面虚假。



正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欲识宝玉真面目,致知几暇格物编。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青溪邀您:

共话红楼,同解其中味。

发布于 2022-04-25 09: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12: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为何叫蠢物?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红楼小尘土
枕霞旧友12
石上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作者说,甄士隐即“真事隐去”。小尘土认为,真事隐去不是没写真事,而是把真事像捉迷藏一样藏起来了,就暗藏在书中字里行间。看官要自己寻找。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意思是:“真事隐藏在梦中石上”。 既然真事藏在“石上”,先来研究此石有何秘密。
这块石后来又叫通灵宝玉,但更多场合是称为蠢物。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甲戌侧批:岂敢岂敢】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岂敢岂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甲戌侧批:煅炼过尚与人踮脚,不学者又当如何】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妙。佛法亦须偿还,况世人之债乎?近之赖债者来看此句,所谓游戏笔墨也】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甲戌侧批:明点幻字好】,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注意此段文字不厌其烦使用“自恨粗蠢”“弟子蠢物”“质虽粗蠢”“如此质蠢”等词语,看似重复,实是强调这个“蠢”字,暗示另有深意。批语在“蠢”字旁连批两句“岂敢岂敢”,说明“蠢”字是个重要隐喻,譬喻的对象是大人物。


送TA礼物
IP属地:山西1楼2017-03-22 09:35回复

红楼小尘土
枕霞旧友12
后来在甄士隐的梦中,此石已经被和尚用幻术“缩成扇坠大小”“可佩可拿”了,“袖石而来”的僧道和甄士隐还是称为“蠢物。”


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
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 

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
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

此处描写甄士隐的梦,又一连用了五次“蠢物”字样。“蠢物”不光在第一回,书中多次现身说法。第三回两玉相逢,第六回刘姥姥出场,第七回回末诗的批语,第八回宝钗看玉,都有“蠢物”两字出现。省亲回中,“蠢物”还有长篇议论。


IP属地:山西4楼2017-03-22 09:37回复
淘宝热卖
红楼梦鉴赏辞典,购物上淘宝,优选材质,用的舒心!在线下单,省时省力。你要的好货尽在淘宝网,安心享受网购乐趣!
2023-10-11 12:44广告
立即查看

红楼小尘土
枕霞旧友12
真事就隐藏在梦中石上。红楼梦本名《石头记》,石头就是石上。


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甲戌侧批:以下系石上所记之文】


甄士隐出场前正文和批语连用“石上是何故事”,“石上书云”,“石上所记之文”,就是强调故事内容在“石上”。石为“蠢物”,“石上”即“蠢物”之上,就是“蠢”字。


IP属地:山西6楼2017-03-23 08:00收起回复

石呆子看石头记: 这块“蠢物”是满清的“和氏璧”,历三劫经九十春,所以这“蠢物”要从福临入关起开始,神话开端是清玺的生成,第一个故事是贾雨村(女真人)复职。
2017-5-1 08:43回复
我也说一句



爱逛留印
开辟鸿蒙1
明谦实傲,炫耀不是一般人


13楼2017-03-23 11:16回复

呆瓜小贼
了悟虚花9
蠢物是作者自谦。
石头记开篇,作者用敷演而来的荒唐文字,暗示作品来历。
石头,是作者曾经未能补天的那个自己。
渺茫二仙,是作者勤修悟道之后的自己。
作者借用石头与二仙对话,来告诉阅者这部作品是如何创作,用什么笔法写出来的。
(石头,作者昔日的自譬)向那僧道(作者悟道后的真象)说道:大师,弟子蠢物,【甲戌侧批:岂敢岂敢】不能见礼了。
在批书人看来,作者说自己是蠢物,实在是过谦了。
所以才批:岂敢岂敢。


蠢物的另一层意思是,
石头虽然被作者幻化成了通灵宝玉,镌刻了几个字。
但其实这块通灵宝玉本身是不能补天的,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奇处。
因为真正能补天救世的,是人,不是石头。
故而,通灵宝玉时常被摔,被骂蠢物。


IP属地:湖南14楼2017-03-23 12:03回复

天梯欧珀
其情可倾5
对于神仙来说,贪图红尘富贵温柔乡的当然是蠢物。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3-23 16:01回复

红楼小尘土
枕霞旧友12
石=蠢物
石上=石头=蠢=三人一日二虫
石头记=三人一日二虫的故事
“蠢”字拆开是“三人一日二虫。”石头记重点写三个人。“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就是说这三个人都跟甄士隐打过交道。


IP属地:山西16楼2017-04-27 07:38收起回复

草绿苔青: 英雄所见略同
2018-3-13 20:07回复

石呆子看石头记: 蠢物就是“虫二怀春”之“淫物”!
2018-3-18 10:40回复

浪迹貼巴: 厉害
2019-12-24 17:44回复
我也说一句



红楼小尘土
枕霞旧友12



IP属地:山西17楼2017-04-27 07:40收起回复

爱莎不是一二天: 当然是蠢物了,一直在后悔自己看走眼了,把假当真真当假了。爱的要死的人最后发现是个绿茶表。疯了。
2017-5-3 11:27回复
我也说一句


仙居县趣居艺术品商行
专业鉴定评估中心,-价值几十万上百万

2023-10-11 12:44广告
立即查看

红楼小尘土
枕霞旧友12
甄士隐见到“蠢物”是在什么地方呢?立着大牌坊的太虚幻境。批语“四字可思”,对这四字要仔细研究。太者大也,“虚”与“清”字义相近。第二十九回有个清虚观,太虚大清一样看,太虚即大清。


IP属地:山西18楼2017-04-28 09:07回复

红楼小尘土
枕霞旧友12
既然蠢物是在太虚幻境认识的,那这有“一面之缘”的“三人”就不是别人,而是三位清帝。


IP属地:山西19楼2017-04-29 08:25回复

红楼小尘土
枕霞旧友12
第一位是康熙,康熙是作者心中“一日”,像个君主的样子。“三人日”为“春”。康熙名玄烨,元春即玄春,玄烨给曹家带来春天。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大年初一又称元旦。元即玄,旦为“一日”,太阳从地平线上出来了。贾母的牙牌令“一轮红日出云霄”,也是说康熙。第五回“春梦随云散”,是说史湘云的梦,梦中是曹家的康熙年代。林黛玉《葬花诗》“怜春忽至恼忽去”,玄烨之春十分短暂。


IP属地:山西20楼2017-04-30 07:21回复

红楼小尘土
枕霞旧友12



IP属地:山西21楼2017-04-30 07:23回复

红楼小尘土
枕霞旧友12
“三人”中的另外两个不像君主,倒像“二虫”。红楼故事主要写“二虫”。 元春时代对作者来说只是一场短暂的梦,梦醒后遭遇的是“二虫”。一个是中山狼,一个是笑面凤。
中山狼登基后年号跟秦始皇嬴政字音相近,故写为秦。秦字“三人禾”,寿命不长,坐了十二支(整数),十二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短暂一瞬,故曰“顷刻顷”。继任的是冰山雌凤。书中写为“三人木”,即跟秦差不多,甚至更惨。“哭向金陵事更哀”,他没有听秦氏的嘱托“退步抽身”,最后被中原人赶走,哭着回老家了。


IP属地:山西22楼2017-05-01 07:58回复

红楼小尘土
枕霞旧友12
泰山和杭州都有石碑,石碑上一个字是“虫”字多一撇,另一个字是“二”,取“风月无边”之意。风月宝鉴就是写无边的风月——二虫。“风月”的“风”是披着衣裳的“虫”,“风月”的“月”乃表面温柔的二姓仇人。“二”者异类也,史湘云分不清“爱”和“二”,“二虫”即“爱虫”。





IP属地:山西23楼2017-05-03 08:15收起回复

浪迹貼巴: 厉害
2019-12-24 17:45回复
我也说一句


仙居县趣居艺术品商行
专业鉴定评估中心红楼梦书籍直接买卖

2023-10-11 12:44广告
立即查看

红楼小尘土
枕霞旧友12
石头记中“风月”解为“二虫”,意思就明白了。
第一回贾雨村的诗:“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是说孤独和寂寞是二虫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12: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贾芸是一个怎样的人?
nickstudio浏览1640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janefabric
推荐于 2019.09.06
满意答案
   
在《红楼梦》里,贾芸是一个聪明伶俐、 能说惯道,且又是一个能作事、会作事的草字辈后生。父亲早逝,因贾宝玉一句玩笑话“像我儿子”,他便伶俐地说:“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为了到荣国府谋事做,对凤姐百般奉承,又夸她能干又送她香料,得了一个管花草的职位。

而为了攀入贾府中心,他不惜对小他几岁的宝玉认父亲,并赠了两盆白海棠。而他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贾府败落后帮助过身陷困境的宝玉和凤姐,并喜欢上了丫头小红,捡到她的手帕后一番接触,两人渐渐陷入爱河,上演了一出和宝黛之恋同样纯美的爱情故事。

到了后40回贾芸的形象扭曲而变形了,成了助纣为虐、参与预谋“贩卖”巧姐的“奸兄”。高鹗续书中,贾府败落后,他也不认宝玉为父亲了,与贾蔷等人混在一起,喝酒赌钱,闹翻了天,还设计要把贾巧姐卖掉,巧姐流落烟花巷。

主流红学界普遍认为,贾芸在贾家败落之后与小红一起去狱神庙探望王熙凤和贾宝玉。受王熙凤之委托,与刘姥姥等商议解救巧姐。并去大观园请求妙玉的帮助,故曰“仗义探庵”。



扩展资料
贾芸与贾宝玉虽然皆是贾家子弟,然生活的环境是大不相同的。比如贾芸,早先没了父亲,也无产业。所以很早便面临了生计问题,也很早便知了人情冷暖。贾府省亲,自然衍生出一大堆的活计来,所以贾府子弟们自然要谋算了。

与上层有往来的人物自然先得了去,比如贾琏的奶母就是聪明的,一听了信,忙过凤姐贾琏处,亲自开了口,正值凤姐与贾琏和睦,便送了个人情,把奶母的两个儿子派了随贾蓉去苏州的差。贾芹的母亲素日奉承的凤姐满意,便求了凤姐,让儿子管了和尚的差。

而一心上进的贾芸,早先求了贾琏,不想贾琏的权力不及凤姐,先出来的差事让给了贾芹。贾芸是机敏人,马上改求凤姐。他与宝玉的相识便是此间发生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贾芸

13分享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13: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由校 - 明熹宗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孝和皇后),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

朱由校在位初年,"东林势盛,众正盈朝" ,后来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情况,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掌握辽东实际兵权的巡抚王化贞,却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在阉党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因划船嬉戏,溺水获疾。后虽痊愈,仍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饮"仙方灵露饮",以求长生。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 崩于乾清宫,终年23岁,遗诏以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嗣皇帝位。 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人物关系
朱常洛父亲 朱常洛孝和皇后母亲 孝和皇后李康妃养母 李康妃朱由检弟弟 朱由检朱翊钧祖父 朱翊钧
基本信息
本名
朱由校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北直隶顺天慈庆宫(今北京)

出生日期
1605年12月23日(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逝世日期
1627年9月30日(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年号
天启(1621年)

庙号
熹宗

谥号
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为政举措
3历史评价
4轶事典故
5亲属成员
6陵寝墓地
7史料索引
8影视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主词条:红丸案、移宫案

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在万历朝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为才人。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公历12月23日),朱由校出生。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二月二十一日,阁臣沈一贯、沈鲤、朱赓奉明神宗朱翊钧圣旨,为皇孙拟了由本、由校(jiào)、由果、由格四个名字。二十五日,明神宗在向自己的祖父明世宗、父亲明穆宗的牌位请命后,选择了"由校"。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其母王氏逝世。念及皇孙朱由校年少,万历帝让皇太子朱常洛的李选侍抚育朱由校。当时有两位姓李的选侍,为了区分,时称东李、西李。照顾朱由校的就是西李。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神宗驾崩。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位,便是明光宗。当时西李得宠,光宗朱常洛想要封她为皇贵妃。西李不满足,唆使光宗立自己为皇后。礼部侍郎孙如游说两宫太后以及众位妃嫔的谥号都没议定,且待大行皇帝的葬礼都举办完毕之后,再行立后不迟。朱常洛患病后,郑贵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即大黄。大黄相当于泻药,所以,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八月二十八日,光宗朱常洛召英国公张维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朱由校出来见他们,颇有托孤之意,并下令将司礼监秉笔太监崔文升逐出皇宫。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朱常洛,结果九月二十六日五更,光宗朱常洛驾崩,享年三十八岁。

光宗驾崩时,西李就居住在乾清宫,大臣怀疑她想要借机垂帘听政,于是刘一燝、周嘉谟、杨涟、左光斗​等大臣上疏,要求她移居别宫,因此爆发移宫案。一场权力争夺展开,太监王安迎皇长子朱由校即位。西李派李进忠阻拦,数次让人叫朱由校回来,不准他去文华殿。最终朱由校还是登上了皇位,改当年八月之后的年号为泰昌,次年为天启。并且逮捕了辽东总兵官李如柏。十月,葬明神宗万历皇帝、孝端显皇后于定陵。命辽东巡抚兵部侍郎袁应泰代替熊廷弼经略辽东。[引]

折叠从政之初
明熹宗即位之初,就封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颇为优容。东林党人担心客氏干政,建议按例赶客氏出宫。客氏与魏忠贤狼狈为奸,反击东林党人,一时之间,擅权弄政,厂卫横行。魏忠贤原名李进忠,因为好赌成性,输了钱,愤然自宫。万历年间选入宫中。他虽然目不识丁,却善于谄媚。不但攀附上宦官魏朝,还通过魏朝,拜入大太监王安的门下。王安因为拥立天启帝有功,一时间在宫中权柄极大。同时,魏忠贤结交客氏,二人对食。客氏喜爱魏忠贤,于是厌倦旧相好魏朝。魏忠贤趁机打败魏朝,进而阴谋害死王安,成为宫中权力最大的太监。 同时,朱由校即位后,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及六部,东林党势力较大,众正盈朝。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孙承宗、袁可立等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治稍显清明。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率军攻陷了沈阳,明总兵尤世功、贺世贤都战死。总兵官陈策、童仲揆、戚金、张名世前去援助辽东战事,和后金军在浑河大战,但全军覆没。之后,努尔哈赤攻取了明朝辽东重镇辽阳,经略袁应泰自杀。 努尔哈赤攻取辽阳之后,明熹宗再次启用熊廷弼,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 八月,升任参将毛文龙为副总兵,命他排派兵守镇江。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后金军攻取西平堡,明副将罗一贵战死。镇武营总兵官刘渠、祁秉忠在平阳桥与后金军大战但是最后战死。王化贞与熊廷弼撤入关内。 四月,"上谓弹压登莱非公不可" 以袁可立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赞理军务,节制两镇兵马。八月,熹宗封皇五弟朱由检为信王。同时朱由校还下诏为张居正平反,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

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执掌东厂,用阉党的势力制衡风头正盛的东林党。

朱由校还喜欢自己动手做些木工,终年不倦。然而,每每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魏忠贤就奏事。天启帝厌烦,不肯听下去,推说自己已经都清楚了,你们看着办就行。于是魏忠贤借机多次矫诏擅权,排挤东林党人,东厂番子横行不法,奸佞当道。国内爆发徐鸿儒起义和奢安之乱,外部受到后金威胁。[引]

折叠党争祸国
主词条:东林党争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各大臣也有跟多议论魏忠贤罪行的,朱由校都不听从。 十月,朝廷削去吏部侍郎陈于廷、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的官职。 魏忠贤作威作福,外廷成了他的一言堂,个个叫他"九千岁",各地为他立生祠。客氏则在后宫作难,养了好些个颇有姿色的宫女,进献给皇帝,反而是有了身孕的妃子,都被她设计谋害,甚至连皇后都被她堕胎。史书说她要效法吕不韦,做那个奇货可居的夺权之事。 在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时期,他们不仅残酷地排除异己,还加深了对地主阶级的盘剥,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极度黑暗。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东林六君子先后枉死。

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汪文言被审判定罪之后入狱,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大臣被捕入狱,尚书赵南星等被夺官罢职。不久,杨涟等人相继死于狱中。 五月,给事中杨所修上书请求将"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编修成书,朱由校同意此事。

不久,阉党追论万历时期辛亥年、丁巳年、癸亥年的三次京察,导致尚书李三才、顾宪成等被罢官。八月,朝廷下令捣毁各地的东林党讲学书院。 兵败辽东的熊廷弼与东林六君子私交不错,这就导致了魏忠贤要对付他。最终,熊廷弼与王化贞同一命运,都被处死,传首九边。 十月,兵部尚书高第担任蓟辽总督,孙承宗不久告老还乡。 之后高第怯战,命关外各城守军拆除防御设施,撤入关内。于是,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城堡均被放弃。唯袁崇焕申明利害,誓守宁远。[引]

折叠险象环生
主词条:宁远之战、天启大爆炸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进攻宁远,明朝总兵官满桂、宁前道参政袁崇焕固守宁远。袁崇焕临危不惧,召集诸将议战守,决定采取坚壁清野之策,组织全城军民共同守城。不久用红衣大炮击败了努尔哈赤,史称"宁远大捷"。二月,袁崇焕被任为佥都御史,专理辽东军务,镇守宁远。 三月晋升他为辽东巡抚。

五月,在北京王恭厂一带发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灾变,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一声巨响,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人畜,树木,砖石等被卷入空中,又随风落下,数万房屋尽为齑粉,死伤两万余人,让人心惊胆颤,触目惊心。灾后,男女尽皆裸体,衣物首饰器皿全都飘到西山上去了。紫禁城外正在修缮围墙的三千工匠尽皆跌下脚手架,摔成肉袋,正在用早膳的天启皇帝躲在龙书案下才幸免于难。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却"不焚寸木,无焚烧之迹",用火药库爆炸或地震引起灾变,都难以解答。一时间,众说纷纭,天怒人怨,朱由校不得不下罪己诏,大赦天下。

天启六年(1626年)夏天,京师爆发大水,江北、山东出现了旱灾和蝗灾。当年秋天,江北又发大水,河南出现蝗灾。大江南北,民不聊生;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引]

折叠兄终弟及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十八日 ,朱由校在客氏、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游船戏耍。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又与王体乾、魏忠贤及两名亲信小太监去深水处泛小舟荡漾,却被一阵狂风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 虽被人救起,经过这次惊吓,却落下了病根,多方医治无效,身体每况愈下。后来尚书霍维华就进献了一种名为"灵露饮"的"仙药",因其味道清甜可口,朱由校便天天饮用,以致得了肿胀病,逐渐浑身水肿,最终卧床不起。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乙巳(十二日),朱由校在乾清宫召见内阁大臣、科道诸臣,下诏说魏忠贤、王体乾对皇帝忠心耿耿可以用来商议国家大事。并且封魏忠贤的侄子魏良栋为东安侯。 朱由校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卧室,说:"来,吾弟当为尧舜。"命他继位,次日,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天召见了信王,朕心甚悦,身体觉得稍微好些了。"八月乙卯(二十二日),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 信王朱由检随即于八月丁巳(二十四日)登基,年号崇祯。 同年十月,上尊谥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十三陵之德陵。[引]

折叠编辑本段为政举措
折叠政治
重用东林党
朱由校即位之初,东林党势力较大,公正盈朝。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袁可立许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奸臣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制稍显清明。由于杨涟等人在帮助朱由校即位时出了很大的力气,因此,朱由校对这些东林党人也是非常信任,言听计从。 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朱由校在位初期他迅速提拔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等人防边。

宠信宦官
朱由校对乳母客氏和魏忠贤比较重用。魏忠贤原为一市井无赖,大字不识,却善于钻营,很快攀上了大太监王安的关系,并结识了当时还是皇太孙的朱由校。朱由校继位后,他的地位自然直线上升,升任司礼秉笔太监。客氏是天启帝皇帝的奶妈,其奸诈而贪权,客魏两人很快结成了同盟,成为了后宫不可一世的力量。

一方面,魏忠贤引诱朱由校玩乐,使朱由校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另一方面,魏忠贤与朝堂上的一些文臣如崔呈秀之流相勾结,排挤东林党人,逐渐掌握了内阁和六部。魏忠贤常常趁朱由校在专心制作木器时启奏,这时朱由校总是厌烦地说:"朕知道了,你去照章办理就是了。" 魏忠贤据此滥行赐赏,大施刑罚,造成空前的宦官专政。天启五、六年间,屡兴大狱,诬杀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并毁天下东林书院。凡正直的大臣,都被以东林党的罪名惨遭横祸,东林党人被贬、被杀不计其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六君子。

人事安排
宰辅





史继偕

叶向高

韩爌

刘一燝

沈纮

何宗彦

朱国祚

孙如游

孙承宗

顾秉谦

朱国祯

朱延禧

魏广微

周如磐

黄立极

丁绍轼

冯铨

施凤来

张瑞图

李国㚴

将领





熊廷弼

孙承宗

袁崇焕

袁可立

毛文龙

满桂

赵率教




宦官





王安

魏忠贤

王体乾

李朝钦


崔文升

李永贞

涂文辅

刘若愚


折叠军事
防御后金
天启年间,明熹宗不但面临内忧,还有外患。天启元年(1621)三月十三日,沈阳失陷,十九日报至京师,刚继位3个月的明熹宗朱由校在一片惊惶中集文武官廷议之时,廷臣在讨论中想起了回籍听勘的原辽东经略熊廷弼。大学士刘一燝言:"熊廷弼守辽一年,奴酋未得大志,不知何故,首倡驱除,及下九卿科道会议,又皆畏避,不敢异同,而廷弼竟丢,今遂有沈阳之事。" 御史江秉谦也说熊廷弼"其才识胆略有大过人者,使得安其位,而展其雄抱,当不致败坏若此"。 明熹宗只好重新起用熊廷弼。三月二十九日,特派专使捧敕赴江夏,往谕熊廷弼来京任职。明熹宗在敕谕中充分肯定熊廷弼在辽任职时保全危辽的功绩,谴责部科道言官排挤他的过失,并自责罪己偏听闲言,恳请他出山,为自己分忧。 四月初二日,又谕:"熊廷弼守辽一载,未有大失,换过袁应泰,一败涂地,当时倡议何人,扶同何官,将祖宗百战封疆,袖手送贼,若不严核痛稽,何以惩前警后!" 于是明廷惩治前劾熊廷弼的御史冯三元、张修德和给事中魏应嘉,各降三级,并除姚宗文名。

熊廷弼于五月十八日到京陛见。六月一日,他胸有成算,上抗金保辽的"三方布置策"。熹宗遂命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七月初三日,熊廷弼离京赴任,熹宗从阁臣之请,熊廷弼以经略尚书奉命出征,除专敕外,加赐敕书一道、尚方剑一把,将士不听命者,副总兵以下,可先斩后奏。熹宗特"赐大红麒麟服一、彩币四,宴之郊外",命文武大臣陪饯,又以京营5000人护行。 其礼仪之隆重,实前所罕见,亦见熹宗及廷臣对熊廷弼的期待之重。可是,在熊廷弼来京师以前,四月初六日,明廷已起用右参议王化贞为广宁巡抚。王化贞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朱由校优柔寡断,没有主见,不对经、抚之争作出合理决断,以致后金军各个击破,攻陷广宁及其周围40余城。在阉党策划下,明廷杀了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巡抚王化贞亦被逮捕论死。

天启二年(1622年)八月,明廷派孙承宗以辅臣身份督山海关及蓟辽天津谷莱诸处军务,经略辽东。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宁远城防工事竣工,关外防御体系完成,孙承宗图谋规制辽东,请饷二十四万两白银,并且得到明熹宗的批准。可是,素与孙承宗不和的兵、工两部尚书从中作梗,采取拖延战术。阉党魏忠贤极力拉拢孙承宗,但孙承宗因其为权奸,"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大憾",必欲置承宗死地而后快。天启五年(1625年)下半年,孙承宗请西巡蓟辽,路过京师,贺万寿节,面见明熹宗陈述边情。魏忠贤诬陷孙承宗"左袒东林","拥兵数万将清君侧"。又跑到明熹宗那里,绕着床告哭状。明熹宗不辨真伪,听信谗言,下旨给孙承宗:"无旨离汛地,非祖宗法,违者不宥。"并且命令兵部发飞骑三次,阻止他入京。这时,孙承宗已到通州,只好掉转马头回山海关。

引进红夷大炮
朱由校即位之际,由徐光启等人派遣的张焘、孙学诗在澳门购买了四门红夷大炮输入北京。接着,朱由校又派张、孙二人到澳门聘请葡萄牙铳师。当时朝中反对引进洋人的意见高涨,但朱由校排除这些意见,继续引进二十六们红夷大炮。在此期间,葡萄牙铳师之一的若翰哥里亚试炮失事,被炸身亡,葬于北京西便门青龙桥。其中十二门红夷大炮被运到关外宁远,天启六年的(1626年)的"宁远大捷"就仰赖这些红夷大炮的威力。因此,朱由校在宁远大捷消息传来后的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册封红夷大炮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并遣官祭炮。

折叠外交
对朝鲜
天启三年(1623年),朝鲜发生了绫阳君李倧废国王李珲的事件(仁祖反正),朝鲜通过议政府左议政朴弘耈等上奏明政府"珲失道悖德",请立李倧。针对此事,明政府内部对于李倧是否为篡位、是否应该对其讨逆、是否应该封李倧为朝鲜国王展开了一场讨论,最终鉴于此时明朝在后金的威胁下需要朝鲜的协助,而不能把朝鲜推向后金等方面考虑,朱由校于天启五年(1625年)二月遣使册封李倧为朝鲜国王。

对荷兰
天启二年(1622年),荷兰人攻袭澳门,被当地葡萄牙人击退,转而占领澎湖,并要求与中国通商,明朝要求他们先撤离澎湖。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指挥官莱尔森见通商无望,遂决定采取武力强迫中国就范。10月18日,莱尔森派范·莱恩罗德率8艘舰船前往福建漳州。进入海澄南面的虎头山附近后,向中国人开战,摧毁中国帆船80艘,俘获中国人80名,缴获炮60门。11月26日,荷兰船队进攻厦门港的鼓浪屿,并在鼓浪屿烧杀抢劫。 天启三年(1623年)上任的福建巡抚南居益主张对荷兰采取强硬方针,福建总兵谢隆仪于同年10月在厦门击破来骚扰的荷兰人。朱由校得报后,也下令用武力驱逐荷兰人。荷兰人在明朝的压力下,被迫撤离澎湖,但转而霸占了宝岛台湾。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折叠总评
朱由校在位期间,纵容乳母客氏,重用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贤,任他二人胡作非为,在朝则陷害忠良,在后宫则荼毒妃嫔,而朱由校却不加规制。魏忠贤遍树党羽,排斥异己,尤其将东林党人视作眼中钉,必欲除尽。而熹宗丝毫不觉,连高官杨涟被害多日,都不知道他已死。熹宗酷爱做木工活,乐此不疲。魏忠贤始得肆意妄为。朝廷上正人君子殆尽,政治黑暗已极,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熹宗就是将这样一个烂摊子留给了继位的弟弟崇祯。弥留之时,还不忘叮嘱崇祯帝要重用魏忠贤,然而志在振兴的崇祯在三个月后就铲除了这个大害。

此外,他对自己的亲人可谓不错。由于他对张皇后的爱惜,使得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以及客氏始终不能动摇皇后。临终之际,他毅然传位给弟弟朱由检,同时嘱咐朱由检善待张皇后,颇有情义。

折叠历代评价
《明史》: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谈迁:阉尹之祸,剧于熹庙,并边徼而二之,岌岌嶭嶭,国事大坏,弊极难持,自武宗而后所再见也。其好猎乐内,嫉谏悦佞,无一不同。第八骏未驰,尚无烦祈招之咏,湛溺昏酣,皇嗣并索然。武宗权或自出,刘瑾前磔,钱宁后囚,凡百诛赏,不尽指授。今熹庙终始于魏氏,五期之间,大肆威命。《左传》有云:'政繇[由]宁氏,祭则寡人。'追诵此语,殆为寒栗。在廷诸臣,非无忠谠,好迹喧竞,杨、左放逐之后,摇手侧足,举朝望尘之不暇,庸问天理民彝之事哉?二三相国,方氏(方从哲)则庸,叶氏(叶向高)则猾,顾氏(顾秉谦)则谄,格心砥柱,各非其任。欲如商文毅(商辂)之罢东厂、李文正(李东阳)之规逆瑾,必不得之数也。虽然疵德多矣,朝署若弈,功令若燔,财用若泥沙,原其所自,不尽帝之失也。成祖立皇太孙,身谕教之,朝夕上侧,遇兵言兵,遇农言农,遇象纬、文艺言象纬、文艺故,宣宗敏决如流,卓称令主,神祖则大异矣。身绝朝讲之席,帝生长慈宁宫,不闻外事,启沃辍响,日阉寺宫婢之与,俱安往而不慆淫也?独陈有继请开矿,拒之,似于神祖,为得。且谆谆然于传位之际,成王之凭玉几,何以加焉!
傅维鳞:昔闻帝具智慧,运巧思,性好木工,自操斧凿运之成风,即饮膳可忘,寒暑罔觉。嗣好漆工,制器美绝,能驰马试剑,每手格獐、狼、狐、兔以为乐,委太阿于逆阉,受炀灶于淫姆,天下至崩坏而不可收拾,使怀宗承之。怀宗之不幸,适逢其会矣。悲夫!
《寄园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
威廉·阿特韦尔:天启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灾难时期,在明朝没出息的统治者中,天启皇帝的名声最坏。
张鸣: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
林洛:熹宗最大的特长就是做木匠活,并且真是一手好手艺。到了醉心于木匠活的地步。如果他是个木匠,倒也还称职,可是他偏偏是皇帝。熹宗又是另外一个匪夷所思的皇帝。他对明朝最大的"贡献"就是重用了魏忠贤来治理国家。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折叠文盲天子
朱由校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因神宗在位时只顾自己寻欢作乐,无暇顾及皇太孙的读书问题,自己也不喜欢朱常洛这个儿子,明光宗又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因此,16岁的朱由校继位时,文化程度很低,堪称"文盲皇帝"。历史学家孟森说"熹宗为至愚至昧之童蒙"。 有的学者甚至称熹宗是光宗的"文盲儿子"、"一字不识,不知国事"。

由于没有文化,朱由校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听读别人的拟稿来决断。朱由校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往往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颁发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有一次,江西抚军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句,原意是说他们为平息叛乱,四处奔走,很是辛苦。皇帝身边的一个叫何费的太监胸中也没有多少墨水,念奏章时,把"追奔逐北"读成"逐奔追比"。解释时,把"逐奔"说成是"追赶逃走",把"追比"说成是"追求赃物"。天启帝听了大发雷霆。江西抚军不但未得到奖赏,反而受到"贬俸"的处罚。

有一年,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使臣来进贡。扶余进贡的是紫金芙蓉冠、翡翠金丝裙,琉球进贡的是温玉椅、海马、多罗木醒酒松,暹罗进贡的是五色水晶围屏、三眼鎏金乌枪等。在金殿上,尽管使臣递上的是用汉文写的奏章,宦官魏忠贤接了,由于也是目不识丁,忙转手递给天启帝,朱由校装模作样地看了半晌,把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交涉什么问题的奏疏,不由大怒起来,将奏章往地下一掷,说:"外邦小国好没道理!"说罢拂袖退朝。

折叠木匠皇帝
明熹宗最大的爱好就是做木匠,而且手艺颇精。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当时人这样描绘:"上性好走马,又好小戏,好盖房屋,自操斧锯凿削,巧匠不能及"。"又好油漆,凡手用器具,皆自为之。性又急躁,有所为,朝起夕即期成"。万历、天启间在宫中当太监的刘若愚对此有更详细的描述:"先帝(指熹宗)好驰马,好看武戏,又极好作水戏。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创机,启闭灌输,或涌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圆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大小盘旋宛转,随高随下,久而不随,视为戏笑,皆出人意表。逆贤(魏忠贤)客氏(熹宗乳母)喝采赞美之:天纵聪明,非人力也。圣性又好盖房,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监内官监办用。先帝与亲昵近臣,如涂文辅、葛九思……朝夕营造而喜。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且不爱成器,不惜天物,任暴殄改毁,惟快圣意片时之适。"

折叠酷爱建筑
朱由校喜欢建造房屋,喜弄机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吴宝崖在《旷园杂志》中写到朱由校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他还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朱由校喜欢蹋球,常与太监在长乐宫打球,朱由校觉着玩起来不过瘾,就亲手设计,建造了五所蹴园堂。

朱由校酷爱建筑,还表现在对朝廷建筑工程的关心上,天启五年(1625年)到天启七年(1627年)间,明朝对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造工程,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整个工程中朱由校都亲临现场。

折叠喜傀儡戏
朱由校喜欢看傀儡戏,当时的梨园弟子用轻木雕镂成海外四夷、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朱由校情绪高时,也施展自己的手艺,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钉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里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用纱围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转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台。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天。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

折叠喜好男色
作为明中晚期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男性同性恋曾经风靡整个社会。 朱由校好男色的倾向似乎比万历更强一些,各种史料都记载他对异性没有太大兴趣,"厌近女色"、"上不好女色"、"君王不爱倾城色",但他在宫中却有一位非常宠爱的太监"高小姐",一起嬉戏游玩,形影相随。明末秦徵兰《天启宫词一百首注》言天启宫中的这一段情事:御前牌子高永寿,年未弱冠,丹唇秀目,姣好如处女,宫中称为高小姐。宴会之际,高或不与,举座为之不欢。 后来高不幸在一次戏水中溺死西苑,朱由校甚为伤心,曾特命"于大高殿作法事,放河灯追荐之。" 故刘城《天启崇祯宫词三十三首》有诗云:"汉帝椒风绝等侪,六宫粉黛枉金钗。高家小姐蛾眉好,那用凌波窄锦鞵。"诗中"窄锦鞵"借指女人,谓朱由校好男色不近女子的性倾向。

折叠厌恶朝政
因为朱由校时常忙于玩乐,疏于朝政,所以面对这样的主子,魏忠贤当然不会错过良机,他常趁朱由校引绳削墨得意之时,或有急切章疏,奏请定夺,识字女官朗诵职衔姓名毕,玉音辄谕王体乾辈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诸奸于是恣其爱憎,批红施行。"

明朝旧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笔亲批;若是例行文书,由司礼监代拟批问,也必须写上遵阁票字样,或奉旨更改,朱由校便把上述公务一慨交给了魏忠贤, 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扩充势力,专权误国。就在整个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一手制造了客魏专政的朱由校还在后宫玩乐。在盛夏季节,他喜欢穿上冬装,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装巡游,有时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戏,游山玩水。因嬉乐过度,酿成了一身的疾病,面无血色,虚弱乏力。

折叠编辑本段亲属成员
折叠父母
父亲:明光宗朱常洛。

嫡母:郭皇后,谥号孝元皇后,葬庆陵。

生母:王皇后,谥号孝和皇后。初为东宫选侍,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封王才人,熹宗继位,追谥,迁葬庆陵。

养母:李康妃,西李选侍,光宗宠妃。曾劫持朱由校、霸占乾清宫引发"移宫案"。天启年间,投靠魏忠贤而被封为康妃。寿命很长,活到清朝康熙年间才死去。

乳母:客氏,本为保定府定兴县民侯二之妻,万历中,入宫哺育皇长孙。天启初封为奉圣夫人。每在宫中肆淫横行,后妃多遭其毒手。魏忠贤得势,实因客氏,二人狼狈为奸,贻害无穷。崇祯继位,令出宫。三月而论罪,下浣衣局,笞死。

折叠兄弟
简怀王:朱由㰒,孝和皇后所生,朱由校的同母弟,夭折。
齐思王:朱由楫。
怀惠王:朱由模。
湘王:朱由栩。
信王:朱由检,即明思宗。
惠昭王:朱由橏。
折叠后妃
懿安皇后张氏。
裕妃张氏,原为宫女,天启三年(1623年)五月因受召幸怀胎将产册为裕妃,怀胎十三个月尚不分娩,被治以欺君之罪,同年八月被废黜并饿死。
良妃王氏
慧妃范氏,后为皇贵妃。
成妃李氏。
容妃任氏,后为皇贵妃。
纯妃段氏。
冯贵人。
胡贵人。
折叠子女
儿子

长子朱慈燃,怀冲太子,生母张皇后,生下就是死胎。
次子朱慈焴,悼怀太子,母皇贵妃范氏,早夭。
三子朱慈炅,献怀太子,母皇贵妃任氏,天启六年(1626年)六月薨。
女儿

长女朱淑娥,永宁公主,母皇贵妃范氏,两岁早夭,天启三年(1623年)十二月十五日薨,葬金山之原,追册。
次女朱淑嫫,怀宁公主,母成妃李氏,一岁早夭,天启四年(1624年)十二月二十日薨,葬金山之原,追册。
三女朱氏,早薨未封。
折叠编辑本段陵寝墓地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死后葬于明德陵。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是天启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该陵始建于天启七年(1627年)九月。那时,熹宗朱由校过世不久,崇祯皇帝刚刚御极,明王朝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德陵的营建,遇到了不少难题。

德陵的营建,用了近五年的时间,于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竣工。建成后的德陵,总体布局仿照昭陵,但宝城内的琉璃照壁和牌楼门前的三座门却都仿照庆陵建造。

折叠编辑本段史料索引
《明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

折叠编辑本段影视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15: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说“天启不死,大明不灭”?朱由校—一个被严重丑化的皇帝。狂三
历史爱好者






1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朝历经16位皇帝,有的皇帝凭借杰出的政绩而被后世传颂,有的皇帝因为一些秘辛绯闻而被人所熟知。这其中有一位是凭借个人爱好而被人津津乐道。这个皇帝就是明朝末年的“木匠皇帝”——朱由校。
这位皇帝到底有多有名呢?以至于在浏览器上刚打出“木匠”两个字,他就“弹”出来了。

“木匠”这两个字是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由于这个标签太过于直白,所以贴上以后就再也撕不下来了。所以人们在解读这个皇帝时,总是像戴了有色眼镜,评价总是不会太高。

如果我们摘下这副眼镜,再去看待他短暂的一生,也许可能会看到他不一样的一面。

公元1620年,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就换了两个皇帝,先是万历皇帝驾崩,明光宗朱常洛继位不到一个月又暴毙身亡。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时年16岁的朱由校被东林党匆匆的推上了皇位。

都说他酷爱木匠活,可是有没有人想过,一位皇孙是如何接触到这些的?原因是他的爷爷万历皇帝,一直都是想让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做太子。他的父亲为了明哲保身,不让他学习,以此来减少因为文字方面的祸端。

为了打发生活上的无聊,朱由校接触了木工活,并且迷恋上了这门技术活,但是也埋下了祸根。结果就是后来登上皇位,但是却在文化上面一直不过关。

虽然读书不多,但是朱游校并不是傻子,道理还是懂得。

他的父亲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暴毙,正值壮年,突然横死,除了几个替罪羊被处死外,到最后连一个官方的调查结果都没有,竟成了一桩迷案。

朱由校从这件事情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根本没有人关心皇帝的死活,朝廷那群大臣只需要一个名义上的皇帝而已,其余的都不重要。

这也是明末皇权削弱的一个重要表现。

试想一下 ,如果你是朱由校,你会不会担心自己像父亲一样不明不白的死去?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活下去。

一年三位皇帝,朱由校虽然坐上了皇帝宝座,可是根基根本不稳。如果使用强硬的态度对待一些重臣,反而会对自己不利。

当时朝廷里面阉党和东林党正闹得是同水火,于是朱由校不但不想着灭火,反而是火上浇油。他开始通过一些装傻充愣的方式赋予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权利,让他们去对抗东林党人。

朱由校的这个策略玩的很像他爷爷万历,通过各种手段来平衡朝中势力,自己在后面做推手操控朝政。

也许有人会说,朱由校的水平哪有万历那么高?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朱由校当皇帝的时间太短。万历也是当了十年傀儡才掌握实权的。如果要是再给朱由校几年时间,他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万历。

关于明朝是为什么而亡的,至今仍然争论不休。其中关于“人和”方面的两个主要原因是,国库供养不起太多的朱氏子孙和东林党人误国导致江南工商税收太低。

朱由校在位期间,任由阉党对东林党进行打压,期间更是制造“东林六君子”的惨案。是否是朱由校洞察到了什么,想通过阉党来重新获得国之根本——税收的话语权。

结果确实有成效,天启年间每年都能从浙江一地收到20万两的茶税,是前面历任皇帝的数倍。

天启元年,明朝先后丢掉辽阳,广宁等军事重地,后金对大明的威胁进一步加强。

天启任用了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等真正一批有能力的人,才将辽东局势一度稳定下来。可惜这些人后来卷入党争,成为了政治牺牲品。

但不得不说,朱由校对于人才任用还是有独到之处的。可惜的就是还没有把控住朝政,党派间的斗争让他很难坚定不移的使用一个人。

其实朱由校已经很小心谨慎了。可终究还是难逃厄运。游乐跌入水中,落下病根而死。

临终托孤,他放弃了名义上抱养的孩子,选择将皇位传给了异母弟弟朱由检,并认为他有“尧舜之才”。

他对朱由检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现在来看看这两句话,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在其中

朱由检想凭一己之力挽救大明,可惜发功太猛,遭到反噬。魏忠贤虽然专权,但是有一套治理国家之策。其实能看出来朱由校对人看得还是挺通透的。

朱由校在位期间发生了有名的“王恭厂大爆炸”,之后为了平息这件事,皇帝亲自发布罪己诏来大赦天下。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他并非是一个冷血只知玩乐的皇帝,相反他知道审时度势,同时还懂得体恤民情。

朱由校一生无子,原因就是他喜欢自己的乳母客氏。而客氏嫉妒后宫妃子,基本上怀上孕的都被她弄掉了,就连张皇后也不例外。但毕竟是结发妻子,朱由校对张皇后的庇护也是非同一般。即使是面对外界联合的构陷,朱由校也是力保她不受任何伤害。

后来朱由校自知命不久已,知道自己不能护她一世安全,只能嘱托自己的弟弟好生对待这位嫂皇后。作为一个男人,也算是有情有义了。

朱由校也许可能确实是一个“文盲”,但是上述事件所表示出来的心智,却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完全匹配得上他的谥号“悊”。

朱翊钧(万历)20年不上朝,照样能治理好国家,为什么朱由校当了七年木匠就把国家弄垮了呢?

说到底,还是他当皇上的时间过于短暂,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掌控大权,否则一切都还很难说。

而在对外战争中天启帝也丝毫不退让,在澎湖两次大败荷兰,成功收复澎湖。在澳门问题上,屯门海战的影响,加上朱由校态度强硬,葡萄牙人虽然占据澳门,却一直未敢提出“割让”,直到鸦片战争后澳门才彻底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

可以说天启皇帝是抗击外来入侵的主导者,民族危机之时不忘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从澳门购置大炮,只是他的历史功绩总被磨灭,被黑成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总体而言,天启年的明朝恢复和保持了对后金的战略攻势。但是天启一死,人亡政息,当后金在崇祯二年利用皇帝的用人失误成功地打破明朝两翼的牵制力量时,意味着双方的战略态势逆转,从此后金成为了战略攻势的那一方——后方没有压力,可以毫无顾忌地收拾蒙古、征服朝鲜、破口入关劫掠了。
和后面那位小事较真、大事糊涂的继任者相比,天启已经是很合格的皇帝了。如果不落水的话,乐观的看,明朝在这里可能有个小小的中兴,最差的预计局势也不会象崇祯年恶化得那么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2-8 05:31 , Processed in 0.0637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