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6: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翰林文魔+】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所写的“翰林文魔”的大秘密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9-10-18 10:31

【拙作《红楼隐史》已经出版,将会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本书16开本,分为上下两册,书中不但对网路上已经发布的旧文作了大量的补充和整理,而且还有不会在网上公开发布的极其重要的《明末党争第五大案-拨乱反正系列》的后半部分和《金瓶梅密码》系列。本书在淘宝天猫、京东、当当网有售,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为何朱慈炤又偏偏写下:“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



翰林文魔们究竟是谁?为何他们定要将“绣”换成“纹”?



翰林是自唐朝才有的官名,开元年间(713一741年),唐置“学士院”,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制诰。明朝翰林学士,掌编修国史、编辑奏章、讲读经史和草拟诏谕等高级文墨工作。因其常在帝侧,“备天子顾问”,颇能左右朝政,也可干预官吏的黜陟,所以特受尊崇,虽品列第五,侍坐则在四品京官以上。清沿明制,翰林院主要负责编纂史书、编辑百官奏章、记注诏令、拟撰文告勒命、侍皇帝皇子讲解经史等等。



“翰”又音同“汉”。满族同蒙古人一样因为信奉萨满教而尊崇西方,而汉族崇拜东方,因此这个“翰”又暗指“东“。原来 “翰林”暗指的是拟撰诰令、编修史书的“东林”文官!



第十九回里袭人说道:”自我从小儿来了,跟着老太太,先服侍了史大姑娘几年,【己夹:百忙中又补出湘云来,真是七穿八达,得空便入。】如今又服侍了你几年。”史湘云是《明史》,曾服侍过湘云是暗喻袭人曾是负责编修《明史》的翰林院文官!原来这翰林文魔就是花袭人!



宝玉将“花珍珠”改名作“话袭人”正是朱慈炤向读者揭示所谓满嘴仁义道德的掌握着著史权的翰林院东林党文官们歪曲历史极尽构陷污蔑的阴险卑劣!



那么一切就清楚了,请看翻译:“竟有世俗牟利者,近日将周后的恶行劣迹假冒是田秀英所为,用以欺世盗名谋取私利。有那一干东林党文官魔鬼们,因深恨田秀英的优秀,却不与他们同路,更令他们的代理人周后失宠,便说这田秀英不贤不能,若要按照事实真相实说,就会暴露了周后和他们的丑恶嘴脸,便大家商议了,将田秀英的真实历史隐去,利用撰“文”著史极尽所能地诋毁田秀英以美化同党,所以世上已难找到如实记载的真史了。如今世人都跟着东林党文人的假“文”伪历史人云亦云,再也不知原本的事实真相!”



原来,这“绣”被改成“纹”讲的是翰林院东林党将田“秀”英的历史强换了“文”!



这是朱慈炤对翰林院东林党“文魔”们篡改史书歪曲诋毁母亲田秀英的悲愤控诉!花袭人其实是用假话攻击陷害人的“话袭人”!这些掌握着著史权的翰林魔鬼将田秀英的历史改头换面以粉饰自己欺世盗名! 这些东林党文人都是披着人皮的恶魔!文魔!



看去轻描淡写似平常,却是笔笔血泪字字伤!



花袭人所代表的这些翰林院的东林党文人魔鬼们都是谁呢?



——譬如在《玉堂荟记》里造谣说田妃不是田弘遇所生的太子的老师东林党杨士聪,官至翰林院检讨。



崇祯对杨士聪恩宠备至,任命其为太子老师之一,但明朝灭亡后,杨士聪先投降大顺做户部侍郎,后又入清为官。为美化自己,杨声称自己是服毒自杀被李自成部将王敦武灌水救活后才归顺李自成,但方以智和杨士聪门生赵士锦都证明杨士聪是主动投效,顾炎武经过考证后,也认为杨士聪确为大顺官员。杨士聪为人阴险,毫无气节,其所撰野史多恶意篡改史实,如污蔑王承恩并非殉国而是通敌后被崇祯帝赐死,污蔑早已于崇祯十二年二月退休的根本不在京城的曹化淳开门献城,更是“崇祯内库藏银3700万两”之说的始作俑者,因其成书较早而被东林同党广为引用,如谈迁《国榷》、李逊之《三朝野记》,影响极坏。




——再譬如杨士聪的好友,在自己的“以诗证史”的“诗史”中颠倒黑白栽赃田秀英的同样也是太子老师的东林党名儒吴梅村,曾是翰林院编修。



吴梅村曾任清廷国子监祭酒。吴梅村为了美化同党周后不惜多次篡改明末历史! 清代的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批评吴梅村在《永和宫词》咏《田贵妃》事中“何必以定陶作衬?何必以如意为比?”“何得以曹操之弑伏后为比!”故意混淆是非、包藏祸心!居然还用曹操弑杀伏皇后来诬陷崇祯命令周后殉国属于乱臣弑杀贤后!赵翼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吴梅村为了维护周后还真是心思用尽,想想崇祯是如何器重他并对他恩重如山的!



但吴梅村并不满足于制造这一点的假像,在写完《永和宫词》多年以后,他又精心创作了闻名于世的《圆圆曲》,其中介绍吴三桂与陈圆圆初次相遇时写到“相见初经田窦家”,又故意捏造田妃家购美邀宠的谎言,居然将周后购买陈圆圆以夺田妃之宠的丑事栽赃到受害人田秀英的头上!其后陆次云更是以此为依据写成了欺世谎言《圆圆传》大行于世:“田畹者,怀宗妃之父也。甲申春,流氛火炽,妃谋所以解帝忧者,进圆圆。帝穆然,旋命归畹第。”陆次云还特意在《圆圆传》的结尾注明田妃献陈圆圆的说法的出处:“语云“无征不信”,圆圆之说有征乎?曰:有。征诸吴梅村祭酒伟业之诗矣。”他的依据就是吴梅村的《圆圆曲》!



田弘遇路过苏州是崇祯十四年七月,而周后派其父周奎回苏州巨金购买名妓陈圆圆是在崇祯十五年年初,周奎买陈圆圆时,田弘遇早已离开苏州半年了,更多秘密请见后文《陈圆圆被田弘遇抢入京城的谣言的制造始末》。



田妃于崇祯十五年七月十五病故,田妃父亲即田畹则病故于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己未(见《崇祯长编》),而陆次云却写甲申即崇祯十七年田妃和其父献陈圆圆,造谣造的都不管人是死是活了,当真无耻!更不要说吴三桂进京是崇祯十六年五月的事,见《国榷》记载。甲申年春即崇祯十七年春吴三桂一直都在镇守宁远!而这错漏百出的荒谬的谣言却广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实在令人无奈!



正是吴梅村等人的无耻捏造导致世人无不认为陈圆圆是田妃父亲献给崇祯,为皇帝选美从来都是由身为后宫主管的皇后操持,田妃父亲能有为崇祯选美的资格么?而且,明朝严令禁止不良女子入宫,尤其是严防官员输送美女入宫,田弘遇如果真买了妓女送给崇祯,早就被周后和东林党们绳之以法了!



更何况田妃父亲能干得出这种拆自己女儿台子的荒唐事么?更不要说田妃曾因崇祯纵容周后花费巨金从苏州采买多名乐妓,却无钱发放军饷而在崇祯十三年愤而上疏批评崇祯“今天下多事,非陛下燕乐之秋!”,并将这封被崇祯皇帝亲笔批复的奏疏交给了父亲田弘遇收存,田弘遇对女儿此举大为赞赏,因此时常将此奏疏拿出向朝臣们展示,支持女儿的反对采买妓女入宫的田弘遇怎会在崇祯十四年在奉旨为女儿南海祈福的路上采买名妓送给崇祯?他是想打自己的脸,还是想活活气死自己的爱女?



“戚畹嘉定伯(周奎)以营葬归苏,将求色艺兼绝者,由周后进之,以分田妃之宠。因出重赀购(陈)圆圆,载之以北,纳於椒庭。一日侍后侧,(皇)上见之,问所从来?(周)后对『左右供御,鲜同里顺意者;兹女吴人,且娴昆伎,令侍栉盥耳』。”史书记载得如此清楚,颠倒黑白的东林党人的无耻真是令人发指!



其实打着“证史”旗号的吴梅村的不尊重历史的文品早已被多位历史学家批评过,除了清朝的史学家赵翼外,曾任北洋政府大总统的末代翰林徐世昌在《晚晴簃诗汇诗话》(卷二十)中也指出吴梅村“虽志在以诗为史,而事实舛误及俗调浮词亦所不免”。著名历史学家邓之诚亦在《清诗纪事初编》批评吴梅村作于顺治十八年的《清凉山赞佛诗》杜撰顺治五台山出家是“妄作”,“乃去天万里,遽作勘定语,为世口实”,吴梅村所自称的“足以证史”根本就不值一信!



崇祯朝的锦衣卫指挥王世德所著的《崇祯遗录》中对吴梅村肆意捏造谣言歪曲事实激愤不已,写到:“后江南吴伟业制《永和宫词》,比上于陈后主、唐明皇。呜呼,定哀之际多微词,即上果有失德,亦应为尊者讳,况恭勤如上、寡欲如上,而忍于造谤诬蔑。是可忍,孰不可忍。世无仲尼,《春秋》不作,乱臣赋子横行无忌,天理绝矣。此人又作《琵琶行》,中有驾幸御熙官之句。御熙宫,伶人作处,非离官也。即娱情声色,何必亲幸御熙而后为乐耶。宫禁之制不详视,而敢于讪上,其谁欺,欺天乎?”



——又譬如说美化周后、诋毁田妃的《思陵典礼记》的作者东林党孙承泽,崇祯朝的刑科给事中。明朝灭亡后先任大顺政权的防御使、后中央一级大员谏议;清廷时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曾任提督翰林院四译馆事。



孙承泽在顺治时曾上疏举荐吴梅村等多人。顺治元年七月,孙承泽上疏为清廷殷勤献计献策剿杀抗清义民;“孙承泽谨启为畿辅盗贼尚繁,伏乞严敕抚镇道将各官,实图料理......今贼势已大,谅非州县所能办,须专责之抚臣,督同镇道,极力搜捕,使贼力窘势迫,各缚渠魁......”(见《吏科都给事中孙承泽启本》)其人对清廷主子的奴颜媚骨,对抗清义民的穷凶极恶,实在是无耻之尤!“不死神话”孙承泽自称先自缢、后服毒、再投井,想尽了一切办法殉国却皆得不死,于是决定投敌!投敌卖国的孙承泽临死前特意写诗自赞“孤心留取照幽墟”,这是自比“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啊!这厚颜无耻不服不行啊!



正是假死殉国的洪承畴和自比文天祥的孙承泽这些东林党人让朱慈炤创造出了贾瑞假天祥这个人物!



等等等等,太多太多,不胜枚举......



至此,我们方才品出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内里真味! 也才真正知会了脂批的“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的所言真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6: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揭秘“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的明末宫廷秘史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9-08-28 08:42

【拙作《红楼隐史》已经出版,将会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本书16开本,分为上下两册,书中不但对网路上已经发布的旧文作了大量的补充和整理,而且还有不会在网上公开发布的极其重要的《明末党争第五大案-拨乱反正系列》的后半部分和《金瓶梅密码》系列。本书在淘宝天猫、京东、当当网有售,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刘姥姥二进贾府因为受到贾母的接见而获得了热情的招待,不但得了许多的银子和衣物,还吃上了贾府的玉盘珍馐,乡野贫寒人家出身的刘姥姥哪里见过这么多珍肴异馔,于是美美地大快朵颐,结果吃的肚胀拉稀,酒喝足、饭吃撑了要上茅房的刘姥姥因此糊里糊涂地居然摸进了宝玉的房间,还直接睡到了宝玉的床上,只将宝玉的屋子熏得满是“酒屁臭气”。



前书解密过,刘姥姥也是双重隐喻,从明清之争这一层面上来讲,刘姥姥在贾府的饕餮暴食和大获财物借喻的是后金满清对中原汉室的入塞抢掠,但其实在影射朱明内争这一层面,还有更为深入的隐喻,被朱慈炤大书特书的黛玉讥讽“母蝗虫”刘姥姥进贾府暴食狂嚼一事其实完全是化自明末的一件宫廷奇事。



谁能想得到:乡野刘姥姥进入大明后宫狂吃海喝、拉稀放屁的这一情节竟是朱慈炤取自于明末宫廷真事呢?



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揭开这被东林党们极力遮掩的刘姥姥丢人现眼的大明宫廷秘事。



前书的《薛宝钗和刘姥姥的年龄密码》中解密过:刘姥姥也是薛宝钗,在贾府的热情招待中是粗鲁不堪、丑态百出的刘姥姥其实也就是薛宝钗,这桩丑事就是刘昭妃和周后在信王选妃中做出来的。



从信王选妃的史书记载来看:“周后名在第三”,“田袁二妃同选”,“懿安后疑后弱小,将及其次,(刘)昭妃力赞之,因册为信王妃”,“(周后)少颀颀之美,张皇后钦迟之意见于色端。(刘)昭妃曰:今信王殿下,睿质方冲,黄花女得婚姻配合,自然长大,合得配信王。赞襄之下,乾坤因而定位矣。”



信王妃的最终选择权掌握在天启皇后张嫣手中,刘昭妃坚持让张嫣选周奎女儿为信王正妃,可张嫣看到周奎女儿实在是差距太过悬殊,但又不好给七十岁的刘昭妃没脸,于是迟迟不作决定。



前书详解过,明朝选后妃首先看长相,《明稗类钞》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成化中,命妇入朝,尚书施纯妻甚端丽,皇太后谛视久之,顾左右曰:‘曩选妃时,何不及此人’?”周皇太后看到臣子施纯的妻子十分漂亮不由得不满,说这么美貌的女子,为成化皇帝选妃时怎么没被选入宫?皇太后如此说就是因为明朝海选后妃,美貌实乃第一要素,所以帝王选后妃才会被民间俗称为“选美”。



其次是才华,要“试以书算诗画诸艺,得三人为最上选。”



最后是家世,明朝选后妃名义上是从平民中挑选,但要选的毕竟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至少也是能上得厅堂的妃嫔,家世好意味着接受过良好的家教,所以也是被着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明英宗看上了正六品百户史宣的女儿,可是张太皇太后却为他选定了出身更高的正三品都指挥佥事钱贵的女儿做皇后。



明朝唯有明宣宗的胡皇后情况特殊,因为她的姐姐胡善围是宫中的重要女官,因此通过钦天监吹嘘的肉眼不可见的“不凡星气”而成为太子妃,详情请看前文《明朝四大宠妃之隐情内幕——明宣宗的孙贵妃》中的解密。



下面列出的是明朝真正从民间女子中海选出的历任皇后出身的汇总情况:



明英宗的钱皇后,父亲钱贵是都指挥佥事,正三品;

明代宗的汪皇后,爷爷汪泉是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

明宪宗的吴皇后(嫡后,即选后决赛第一名),父亲吴俊是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

明宪宗的王皇后(继后,即选后决赛第二名),爷爷王寿是锦衣卫千户,正五品;

明孝宗的张皇后,父亲张峦是国子监的太学生;

明武宗的夏皇后,父亲夏儒是乡绅;

明世宗的陈皇后(嫡后,即选后决赛第一名),父亲陈万言是秀才;

明世宗的张皇后(继后,即选后决赛第二名),乡野村姑出身,其父记载不详;

明世宗的方皇后,本是“九嫔”之一,因张皇后被废,后位不能空置,方嫔因其姓氏吉利而被迷信的嘉靖立为皇后,详情请见前文《明朝宠妃的可怕结局》中的揭秘,父亲方泰的出身记载不详,但应该不高,否则应有记载;

明穆宗的李皇后,父亲李铭是锦衣卫百户,正六品;

明神宗的王皇后,父亲王伟是工部所属的文思院副使,从九品;

明光宗的郭皇后,父亲郭维城的出身记载不详;

明熹宗的张皇后,假父张国纪是秀才。





由此可见,明朝从民间选出来的皇后大多是锦衣卫高阶武官家的官小姐,少数的也都是出身有功名并享有国家津贴的太学生、秀才和乡绅这些士大夫阶层的,这是因为贫寒家庭的女儿是无法获得良好的文化教育的,家教完全没有保障,举止气度也相对逊色,在后妃的选拔中自然处于劣势。



在明朝历届的民间选妃中数成化皇帝的吴皇后和崇祯皇帝的田贵妃两人最为有才,十六岁的吴皇后因为“聪明知书,巧能鼓琴”而被明英宗临终前钦点为朱见深的太子妃,而年仅十三岁的田秀英更是琴、棋、书、画、骑马、射箭、蹴鞠、刺绣无一不精,实为几千年历史中的佼佼者,而这都要归功于两人的正三品的家庭出身,因为寻常百姓家是根本没有财力如此培养女儿的。



如果选后决赛中的三人的才貌和出身实在难分上下,那么就会选个看上去有贵气或是有福像的,比如说赵选侍为了能让张嫣胜选找的借口就是张嫣“肥硕有福”,于是张嫣最终是靠着貌似福像而成为天启皇帝的皇后的。



可不幸的是,到了周奎的女儿参选信王妃,东林党要面对的对手是才貌盖世的绝代天骄田秀英,身有天香就不说了,这才貌也差的不是一点点,《旧京遗事》载“中宫周娘娘质厚少文”,翻译过来就是说周奎女儿敦厚少文化,没想到经过了东林党大佬的三年调教的周氏文化水平不怎么样,却能把崇祯迷得下不了她的床,还能成功的害死田妃母子四人,可见陈仁锡这三年精心调教的重点是什么。



才貌逊色的周奎的女儿往田秀英身边一站,那就是乌鸦与凤凰的差距,福气贵气就更是没的比了,周后是街头算命骗子家里养出来的从小就折骨缠足准备卖给富人或是妓院的瘦马,轻浮猥琐;而田秀英却是朝廷正三品都指挥佥事家唯一的千金小姐,精通骑马射箭琴棋书画刺绣蹴鞠不说,还是嫡出的,虽然比周奎女儿岁数小,却是优雅娴静、尊贵大气,所以刘昭妃坚持要张嫣一定要将周奎女儿特拔为信王妃,却始终找不出一个好借口说服张嫣,因为就是她也说不出周奎女儿究竟好在何处,她再作弊也只敢把周氏作为最后一名强塞入选妃决赛。



刘昭妃要求张嫣将排名最后的周奎女儿攫升为信王朱由检的正妃,张嫣看不上处处都逊色太多的周氏,可又不好给年老的刘昭妃没脸,怎么办呢?看《明史》记载:“懿安后疑(周)后弱小,将及其次,昭妃力赞之曰:‘今虽弱,后必长大。’因册为信王妃。”张嫣委婉地说周氏“弱小”,不合适作正妃,但刘昭妃却不肯罢休地极力称赞周奎女儿必会长大,张嫣因此才改变初衷,将最是不如人的周奎女儿提拔为信王正妃。



前书说过,刘昭妃并不懂看相算命,她如何确定已经十六岁的周氏必会长大?既然周氏能长,各方面都远胜周氏的田秀英和袁氏岂不是要长得更好?“性骨鲠”的一向主意硬的张嫣怎会被刘昭妃如此荒谬的言辞说动呢?



其实,这其中还另有东林党不能示人的隐情,那么真实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呢?



周奎的女儿容貌不行、才华不行、出身又差,还长得刻薄猥琐,看不出丝毫的贵气和福气,刘昭妃大费口舌,却始终说不出周奎女儿好在哪里,自然也就无法说动张嫣,这可怎么办呢?张嫣的身边都是魏忠贤和客氏安排的眼线,到底该怎样示意才能让张嫣知道周奎女儿也同她俩一样都是东林党的瘦马呢?这可真是世界难题,那么绞尽脑汁的刘昭妃刘姥姥到底找了个什么理由呢?又是为何东林党们要将这个刘姥姥好不容易才找出的让周奎女儿胜选的理由隐而不提呢?



《苏州府志》卷一百四十九给出了答案:“帝先封信王,求淑女,(周)后名在册内,后自问不中,选赐宴饱餐,太后(即“掌太后印”的刘昭妃)垂帘谛视曰:‘此女能食皇家之禄,真吾妇也。’遂立之。”



翻译:崇祯帝原封信王,为他选淑女时,周后进入了决赛名册中。周后自知自己绝无可能被选中,因此在赐宴中大饱朵颐,刘太妃看着饕餮大吃的周后对皇后张嫣说:“这个特别能吃的女子能吃皇家的饭,她真的是我的人啊!”天启的皇后张嫣因此将周奎女儿立为信王正妃。



原来,周奎的女儿最终胜选信王妃竟是靠狂吃海塞的难看吃相!



古时女子最重仪容举止,可是经过东林党大佬陈仁锡日夜调教的周后为何会在选妃决赛这样的极其重要的场合中丝毫不顾及脸面呢?



这是因为:抱着必胜信心的周后在进入选妃决赛后,直接崩溃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实在是因为田秀英太优秀了!



周后原以为她会顺利地赢取决赛,因为这半年来在东林党的安排下,她一路违规却始终是一往无阻,不断的作弊成功给了她无比的信心,直至她与田秀英站在了一起,她才知道什么叫天地之差!田秀英就是那高不可及的天,她连袁氏都比不过,又怎么可能胜得过这神仙似的田秀英呢?



这不可逾越的差距直接将周后给打击蔫了,现实差距实在太大,以至于雄心万丈的周后瞬间就被打击得信心无存,她彻底崩溃了!她要能胜选,那主持选妃的一定是眼瞎了!



可是周后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竟然还是胜出了,因为主持选妃的刘昭妃和张嫣的心早已瞎了!



前书的《崇祯皇后被偷梁换柱的历史真相》已经详细揭秘过了,信王朱由检选妃决赛中田秀英名列第一,明朝藩王选妃决赛只有第一名才能入选,但由于信王的极其特殊的身份,导致天启皇帝给弟弟安排的是“一后二妃”的皇储待遇,但其他人包括周奎女儿并不知情,她以为信王选妃会像其他的藩王选妃一样只选一名女子,其他落选女子都会被打发回家。



深感无法与神仙似的田秀英相比,信心彻底崩溃的周氏于是自暴自弃,琢磨着好不容易进次皇宫,以后能吃宫廷御膳的机会肯定是不会再有了,绝不能放过了,所以也就不再装淑女了,直接原形毕露地大吃特吃起来。



前书的《金瓶梅密码》一章中解密了《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的紧密联系,《金瓶梅》第十二回对西门庆的十兄弟吃相的描写极为精彩,所以这里我就借兰陵笑笑生的精彩描写来还原一下周奎女儿的“动人”吃相:“厨下安排停当,大盘小碗拿上来。田、袁、周三女环桌坐下,刘太妃说了一声动筯吃时,说时迟,那时快,但见:‘周氏低头,不停动嘴,两手齐动,遮天映日,犹如蝗喃一起来;挤眼裰肩,好似饿牢才打出。左手抢风膀臂,如经未见酒和肴;右手连二快子,成岁不逢筵与席。一时汗流满面,恰似与鸡骨朵有冤仇;却又油抹唇边,把猪毛皮连唾咽。吃片时,杯盘狼藉;啖良久,筯子纵横。杯盘狼藉,如水洗之光滑;筯子纵横,似打磨之乾净。恰似那食王元帅,又仿佛净盘将军。酒壶番晒又重斟,盘馔已无还去探。正是:珍羞百味片时休,果然都送入五脏庙。’”



周氏吃相如此凶猛,令田秀英和袁氏无从下筯,看到所有人,包括监视张嫣的宦官和宫女们,也都被周后粗野狂放的吃相吸引住了,这令刘昭妃有了主意,于是对张嫣说“此女能食皇家之禄,真吾妇也。”这前半句是虚,后半句着重强调的“真吾妇也”才是实,刘昭妃明明白白地告诉张嫣:“周氏真的是我的人!”



没有人注意到刘昭妃的奇怪话语和她对张嫣的眼神示意,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周氏的吓人的吃相和惊人的饭量上,张嫣这才明白:原来这上不了台面的周奎女儿竟同她俩一样都是东林党调教出来的瘦马,怪不得刘昭妃一定要选周氏作正妃,那还犹豫什么?东林党的利益就是她的利益,她必须选周奎女儿!



就这样,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出现了唯一的一个因为吃相难看而成功胜选的皇后——大明亡国之君崇祯的周皇后!



东林党宣称周奎女儿胜选是因为长相好,“当(周)后选入宫,名在第三,懿安见其丰容端丽,特拔之为信王妃。”但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只能骗骗不明真相的人,却骗不过熟悉了解周奎父女的苏州人,真要“丰容端丽”还能排在最后一名?所有正史和野史都一致夸赞田秀英美貌无双,说周后艳冠群芳那不是鬼扯么,骗骗外人还行,想骗熟人,谁信啊?这就是为何是《苏州府志》中记下了周后胜选的真实原因,还是父老乡亲、邻里邻居的才最了解底细啊!



就如同张嫣一样,前书解密过,张嫣当上皇后以后,立刻执行东林党的命令想要除掉客氏,客氏幸运地逃过一死,在获知张嫣的出身有问题后,客氏于是打算派人去河南调查张嫣的真实来历,这一下可把张嫣吓了个魂飞魄散,东林党们于是辗转托关系走了客氏母亲的门路,才阻止了客氏的行动,但张嫣因此再也不敢打客氏的主意了,一直忍到崇祯登基才敢发作,可见出身有问题的人最怕的就是知根知底的家乡人民。



丑态毕露的粗野吃相竟能成为胜选的借口,这同夸奖周氏当众打嗝、放屁有何区别?也就怪不得东林党们羞于记录这个刘昭妃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令张嫣恍然大悟的奇葩借口了。



朱慈炤因此将第四十一回的回目定为《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并在第四十二回里“潇湘子雅谬补余香”,让黛玉指明刘姥姥就是“母蝗虫”——朱慈炤的像蝗虫一般的嫡母周皇后,朱慈炤在此处依然是使用了他一贯的“骂谁谁知道,骂谁谁就跳”的朱慈炤定律,安排宝钗出面夸赞黛玉形容得形象贴切:“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蒙侧:触目惊心,请自思量。】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



其后朱慈炤又进一步渲染出众人对“母蝗虫”的鄙夷和耻笑:“黛玉忙拉他笑道:“我且问你,还是单画这园子呢,还是连我们众人都画在上头呢?”惜春道:“原说只画这园子的,昨儿老太太又说,单画了园子成个房样子了,叫连人都画上,就象‘行乐’似的才好。我又不会这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驳回,正为这个为难呢。”黛玉道:“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不能。”李纨道:“你又说不通的话了,这个上头那里又用的着草虫?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蒙侧:愈出愈奇。】众人听了,越发哄然大笑,前仰后合。只听“咕咚”一声响,不知什么倒了,急忙看时,原来是湘云伏在椅子背儿上,那椅子原不曾放稳,被他全身伏着背子大笑,他又不提防,两下里错了劲,向东一歪,连人带椅都歪倒了,幸有板壁挡住,不曾落地。众人一见,越发笑个不住。”



脂砚斋连连加注朱批,提醒看书人一定注意这“母蝗虫”的形象比喻,为什么呢?



“母蝗虫”即“母皇虫”,周奎的女儿成为了崇祯的皇后,也就是朱慈炤名义上的母后,朱慈炤正是用“母皇虫”来深刻揭示周皇后的被东林党层层掩盖下的见不得人的蝗虫本质,终于将朱明这“赤心木”给彻底蛀空了。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室选美女,除了才貌外,最看重的就是女子的德行和仪态了,明朝也不例外,这在《天启实录》中记载的清清楚楚:“天启五年十一月十二日丁巳,上谕礼部:朕弟信王年已长成,理宜婚配。尔礼部便出榜晓示京城内外官员军民人家父母,行止端庄、家法整齐女子,年十四至十六,容貌端洁,德性纯美,言动威仪,咸合礼度者,许赴官报名,听候选择,应行事宜尔部开具来看。”



天启皇帝要给爱弟信王朱由检找一个不但长相姣好,而且也要行止端庄、家法整齐、德性纯美、言动威仪、咸合礼度的京城女子,可是万万没想到,在东林党的阴谋设计下,信王朱由检的正妃不仅不是京城人,还是一个行止粗鄙、才貌逊色、轻浮猥琐、家族败坏的不良之妇!



谁人能想到,周奎女儿的丢人丑态居然被刘昭妃拿出来当作是周后胜过田秀英之处,可见周后到底是个什么下三滥的货色!而这样一个粗鄙不堪、吃相难看的东林党瘦马不但睡到了贾府宝玉——朱明皇权的龙榻之上,还将朱明朝堂搞得满是“酒屁臭气”,最后更是将煌煌大明给生生吃垮了!



再看第四十回里刘姥姥的食量宣言,“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存在了近三百年的大明这只“朱”终于被中国历史上首个靠吃相难看胜选的东林党瘦马周后给吃垮了!



刘姥姥这次进贾府获得了王夫人一百两银子的大方馈赠,这是暗示秦可卿托梦的百年家业——明朝的百年家业被王夫人送予了刘姥姥,王熙凤送给刘姥姥的八两银子则是隐喻,这是说当了八年皇帝的任用阉党的天启最终葬送于刘姥姥之手,这一百零八两指的正是自1521年明孝宗这一脉断绝后,嘉靖皇帝这一支入京继承了正统到1628年崇祯因为受周后蛊惑而铲除阉党否定天启皇帝的这108年!(更多解密详见前书《破解《红楼梦》中的“定鼎百年”和“时宪书”之谜》)



从万历皇帝的商家嫁不出去的超龄老庶女刘昭妃,再到天启皇帝的强盗死刑犯家的改名换姓假称是秀才张国纪女儿的张嫣皇后,最后是崇祯皇帝的周皇后,东林党的瘦马人选是出身越来越不堪、品行越来越低劣。



正因为田秀英的才貌胜过周后太多,所以自惭形秽的周后才会想方设法地除掉田秀英,《红楼梦》中王夫人喜欢貌不出众的袭人麝月,“宝玉房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最恨的是晴雯,“我一生最嫌这样人”,晴雯死后,连尸体也要彻底焚毁,为什么呢?袭人解释了王夫人深恨晴雯的原因,“太太只嫌他生的太好了”。朱慈炤这样写正是为了借此揭露周后对田秀英的无双才貌的入骨嫉恨。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严令禁止良贱通婚,严防死守大臣乱内,“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但是娼妓不许狎近。”奈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朱元璋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的大明王朝最后偏偏还就是葬送于被大臣们亲手调教并输送后宫的淫贱瘦马们之手!



写到这里,我想以下面的一副对联来形容东林党做下的明末荒唐事:



上联是

“狐也成、狗也行,惟他东林说了算”;



下联是

“理不成、法不行,任你神仙也枉然”;



横批是

“妖孽乱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6: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云老爷影射李自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拆散张金哥姻缘的“长安节度云老爷”是谁
原创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9-03-08 09:31
【拙作《红楼隐史》已经出版,将会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本书16开本,分为上下两册,书中不但对网路上已经发布的旧文作了大量的补充和整理,而且还有不会在网上公开发布的极其重要的《明末党争第五大案-拨乱反正系列》的后半部分和《金瓶梅密码》系列。本书在淘宝天猫、京东、当当网有售,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中写道:“老尼道:“阿弥陀佛!【甲戌侧批:开口称佛,毕肖。可叹可笑!】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甲戌侧批:“才”字妙。】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甲戌侧批:俱从“财”一字上发出。】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信,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孩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甲戌双行夹批:守备一闻便问,断无此理。此必是张家惧府尹之势,必先退定礼,守备方不从,或有之。此时老尼,只欲与张家完事,故将此言遮饰,以便退亲,受张家之贿也。】那张家急了,【甲戌双行夹批:如何便急了,话无头绪,可知张家理缺。此系作者巧摹老尼无头绪之语,莫认作者无头绪,正是神处奇处。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甲戌侧批:如何?的是张家要与府尹攀亲!】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甲戌双行夹批:坏极,妙极!若与府尹攀了亲,何惜张财不能再得?小人之心如此,良民遭害如此!】”

前文说过,张金哥影射的是天启皇帝的皇后张嫣,张金哥的爹自然就是大力培植瘦马张嫣的东林党集团。“善才庵”是不差钱的张大财主家资助的,脂砚批说“才”字用得妙,妙在何处呢?

东林党起家于书院,东林书院大门上是其领袖顾宪成撰写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读书声不绝于耳、这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党们该是何等的才高、何等的德茂啊!东林党高高树立起的道德楷模——声名最著的六君子——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人曾是何等得嚣张猖狂,最后为何会被天启皇帝法办严惩?就是因为这名节最高的东林党六君子的手脚实在是太不干净了。天启五年,熊廷弼为求脱罪而重贿东林党一案事发,经过审理查明:杨涟、左光斗各受贿白银二万两,袁化中六千,魏大中三千,周朝瑞一万,顾大章四万。这些声称是才德双馨的学士清流,实际上不过是一群蝇营狗苟、贪财好利的伪君子罢了。

原来,“善才庵”的“才”字妙就妙在看上去是“才”,实际却是“财”,东林党们口口声声极力标榜自己是才高德馨的清流君子,实际上却是一群只知贪财谋利的国贼禄蠹!

至于金哥的名字秘密和李衙内强娶金哥的历史隐秘,请看《红楼隐史》第十七章《金瓶梅密码》中的详细解密。

霸道的“李衙内”影射的是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的李自成,《红楼梦》中交待:李衙内的靠山是长安府府尹,府尹是宋代的官名,明朝只在应天、顺天这两处南北京畿之地设有府尹官职,而后来的清朝只于顺天、奉天设置府尹。所以,书中的长安府府尹并非明清官职。

李衙内一事中,老尼提到了要请“长安节度云老爷”,即“长安节度使云老爷”帮忙,节度使始于唐朝,废除于元朝,明朝是没有节度使的,后来的清朝也是没有的,所以,此中的长安节度使也非明清官职。

那么,朱慈炤特意提及的“长安府府尹”和“长安节度使”到底有无具体特指呢?

当然是有的。

朱慈炤特意提及的“长安府府尹”和“长安节度使”都是专指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中的官职。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不但将“西安”改名为“长安”,称“西京”,而且还对明朝的官制作了很多变革:大顺不设内阁,而是重拾之前的宰相制度,以牛金星为丞相;将明朝的吏、兵、户、刑、礼、工六部改称六政府,如吏部改称吏政府,兵部改称兵政府;改翰林院为弘文馆,六科给事中为六政府谏议,十三道御史为直指史,太仆寺为验马寺,尚书宝寺为尚玺寺,通政使为知政使。武职中,改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仍设左右都督,改总兵为正总权,副将为副总权,守备为守旅,把总为守旗。地方政府中,则改巡抚为节度使,布政司为通会,兵备为防御使,知府为府尹,知州为州牧,知县为县令。

那么,帮助李衙内的“长安节度使”为何姓“云”呢?

战国后期的齐国阴阳家邹衍提出王朝更替受五行运行规律支配的历史观点,即“五德终始”思想。“五德”是指五行中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某一王朝因得天授五行中一德,“受命”于天而成为天子。而当其德衰微,无法继续统治时,便会有王朝具五行中排序下一德取代,“革命”于天而重新受命。自明太祖朱元璋始的皇朝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意味五德终始说之“德”运。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周朝火德,克火的水尚黑,所以秦朝崇尚黑色。明朝为火德王,所以衣服尚红。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欲取代明朝,故取水灭火之义,规定以水德王,衣服尚蓝。

明朝官服为圆领,文武官员的官服按照品级分为三种颜色:一品到四品着绯袍;五品到七品着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官服上的补子采用的是“文禽武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绘兽,以示威猛;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衣冠禽兽”这一成语就是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刚开始完全是褒义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官场极度腐败,文武百官肆意欺压百姓,恶行累累,声名狼藉,代指明朝官员的“衣冠禽兽”也就彻底变成了贬义词。清朝官服沿袭了明朝的官服制度,但区别也很大,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官帽类似斗笠,其上还要安上不同材质和颜色的顶子,形似《红楼梦》中所说的“一个萝蔔一头蒜”,官帽后拖一束孔雀翎,还要佩戴一百零八颗朝珠。

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将明朝官服的圆领改为方领,而且文武官员的官服不分品级都采用同样的服色,官服的品级是由官服上绣制的云朵数来区别的,一品一朵云,二品两朵云,以此类推,非常得简单直观,而这就是朱慈炤笔下“长安节度云老爷”的来历。

朱慈炤又写道:“那节度使名唤云光”,这云老爷为何名“光”呢?

请看《明史》卷三百九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改名自晟。”李自成将年号定为“永昌”,《说文解字》中“昌”的释义:“昌,从日,从曰。一曰:日光也。”为了讨吉利,李自成还又将自己的名字加了一个“日”字,于是李自成从称帝那一天起就变成了李自晟。这样一来,李自成的名字和年号就都是“日光”了,“日”字太过明显,而“光”字略为含蓄,这就是朱慈炤给大顺云老爷起名“光”的原因所在。

就连一个如此不起眼的“长安节度云光云老爷”的名字都暗含这么多的奥妙玄机,朱慈炤十年心血写就的《红楼梦》巨著中所藏纳的秘密之多自然也就不难想见了。



最近又有了很多的大发现,比如说焦大的所有秘密,比如说元春省亲背后隐藏的崇祯亡国的秘密,红楼梦这本书是通往明史真相的大门,有了朱慈炤的引领,这一切被刻意掩盖和歪曲了的明亡秘密终将暴露于日光之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6: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林党不可告人的“瘦马”秘密----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十八)
原创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8-12-01 09:02
【拙作《红楼隐史》已经出版,将会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本书16开本,分为上下两册,书中不但对网路上已经发布的旧文作了大量的补充和整理, 而且还有不会在网上发布的极为重要的《明末党争第五大案-拨乱反正系列》的后半部分和《金瓶梅密码》系列。本书现在淘宝天猫、京东、当当网销售,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十七)》通不过,故跳过。



前有刘昭妃和张嫣,后有周奎之女,为何东林党宁可找不合格的商人家的老庶女、强盗死刑犯的女儿和地痞恶棍的女儿,宁可费尽心机在选后中舞弊,也不愿直接买个才貌双全的一劳永逸呢?

因为买不得!为何买不得?因为明朝的严格的户籍管理。

中国户籍制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代,但在明朝达到了顶峰。全国人口以户为单位,进行造册登记。明政府对编造黄册很重视,规定发给各户的表册,必须由本人填写,或本户自报请人代写,如有隐瞒作弊,家长处死,家属流放化外。每户收存自己的“户帖”,相当于现在的户口本,户帖详细列明乡贯(原籍、祖籍,参加科举的,其报考地以户籍登记地为准)、户等的归属、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且钤以户部半印,见《明史·食货志一》:“ 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户帖按10户为一甲,110户为一里,以地方府州县为统计单位进行汇总,汇总后每册一式4份,分别交付中央户部及省、府、县各级机构收存,因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黄册每十年一造,也就是说每十年普查登记一次,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一共造了27次。各地方收录的黄册储存于南京玄武湖,多达6万多本,光用于储存黄册的房间就多达千间。

“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明朝的良籍分为民、军、匠三类,农或商属于民籍,民籍归户部、布政司、府、县管理;军籍归兵部、都司、卫所管理,匠籍属于工部直接管理。任何人要离开居住地百里以外,必须要获得当地政府发给的“路引”,也就是通行证,否则会被抓捕治罪。各色户籍只能世袭职业,不允许更改。但民户、军户、匠户三类地位平等,都能参加科举考试当官。

除了这三种官府公开的良籍分类,明朝其实还有第四类“贱户”或称“贱籍”,这类包括乐户、九姓鱼户、伴当、佃仆、奴仆、奴婢和雇工人等等,与印度的贱民制度类似,明朝贱民的地位比民、军、匠这三类良人要低,贱籍不允许参加科举,而且不得与良籍通婚,《大明律·婚姻》规定:“39 :娶乐人为妻妾。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并离异。若官员子孙娶者,罪亦如之。附过,候荫袭之日,降一等,于边远叙用。其在洪武元年已前娶者,勿论。41: 良贱为婚姻。凡家长与奴娶良人为妻者,杖八十。女家减一等。不知者不坐。其奴自娶者,罪亦如之。家长知情者,减二等。因而入籍为婢者,杖一百。若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杖九十。各离异,改正。”贱籍一旦犯罪还要罪加一等,见《大明律》的《刑律·良贱相殴》中的明确规定:“凡奴婢殴良人者,加凡人一等。至笃疾者,绞;死者,斩。其良人殴伤他人奴婢者,减凡人一等。”

而从事娱乐业的美女们就属于乐户,乐户只能做妓女、伶人,即贱籍中的乐籍,如“秦淮八艳”,由礼部下辖的教坊司管理。明朝即使是私妓也必须在官府注册乐籍,虽然不像官妓一样隶属于官府,但必须要入乐籍交税,“京师教坊收其税钱,谓之脂粉钱”。乐户嫁人要脱籍从良,《板桥杂记》中载:“曲中女郎,……从良落籍,属于祠部(即祠祭司)。”一句话,所有人都要在政府注册并接受管理。

为何朱元璋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严禁朱明皇室接受不经过官方选淑女程序的私下献送的美女?就是为了防止与贱籍通婚!皇室选婚都是由礼部把关的,首先要用每10年一普查备份的黄册核实出身来历,而直接送入的女子由于不经过官方程序核实身份,无法保证是良籍。

明朝末年,周后为了夺田秀英的宠,不断为崇祯进献美女,不仅花费重金给崇祯从南京采买多名歌舞女子,又派父亲周奎以营葬为名从苏州巨资购买名妓陈圆圆入宫,周后的这种私下进献乐妓的行为是严重违反朱明祖制的,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却很得崇祯皇帝的欢心,田秀英因此上疏批评崇祯“燕乐”。

仅是“违反祖制采买贱籍为天子妃嫔”这一条,就足以令周后的贤德声名尽毁,所以东林党才会对此百般遮掩,先是将崇祯十三年底的采买乐妓一事栽赃给早已于崇祯十二年二月退休离京的曹化淳,后来竟然是将购买陈圆圆栽赃到受害人田秀英的头上!(详情见我前面的揭秘《红楼梦中贾薔去姑苏采买女孩子的明末真历史》和《红楼梦中有帝王气象的贾雨村的第二张脸》)。

所以,东林党舍易就难不愿购买乐妓参选淑女,完全是因为明朝严格的户籍管理,采买来的女子都是贱籍,没有良籍户贴是连报名资格都没有的,根本过不了黄册验身的第一关!就算蒙混过关,迟早也会被人发现。而户贴造假一旦被发现,就要面临被处死或流放化外的严惩。为了保险起见,东林党才不得不花心思寻找良籍女子,为免消息走漏,只能不假他人之手自己亲自调教。





大家肯定会问:那为何强盗死刑犯孙二的女儿宝珠能够假冒东林党张国纪的女儿,以张嫣之名顺利通过黄册验身的报名关?

这是因为天启元年是完全由东林党说了算的众正盈朝的东林党时代,东林党作弊很容易,所以孙宝珠能够顺利地变身张嫣成功地被推送过八关当上天启皇后。这同东林党科举作弊一样,连续27年九试通不过的文震孟在天启二年不但中式,而且是一举得中头名状元!八试皆不中的陈仁锡也成了探花,完全操纵了朝政的东林党想让谁上谁就能上,无论是朝堂还是后宫!

可是到了天启五年,认识到了东林党的严重问题的天启皇帝开始倚重魏忠贤整肃东林党,已经汲取了东林党推送张嫣为后的教训的魏忠贤对信王选妃的防范甚严,再也不能一手遮天为所欲为的东林党自然也就无法再搞假女儿这样的收养把戏了,只能找一个具备真实黄册记录的良民女儿来参选,这才有了富贵翰林陈仁锡屈尊降贵地去给恶棍破落户周奎作舍人的稀奇事,满口礼义道德的东林党最是无耻卑劣、狡猾奸诈的,而东林党的花招迭出也最是防不胜防。

旧时的女孩儿不轻易出门,就是出嫁了也不好随便见外人的,那么周奎女儿又是如何见到与周奎家无亲无故、身份天差地别的陈仁锡大老爷的呢?

富贵翰林陈仁锡是不可能放着自己的超大豪宅不住,去无缘无故地给无赖周奎做门客住在周家的破落寒舍的,而且陈仁锡就算再无聊也不会放着亭台楼阁不去,却要去巴巴地钻一个臭名昭著的恶棍周奎的破屋,那么陈仁锡这么一个地方豪富的富贵翰林又是怎么认识了穷困潦倒的地痞无赖周奎的女儿呢?

这从天启的皇后张嫣的来历就可推知。张嫣本是强盗死刑犯孙二之女,被东林党张国纪收养为女儿。我前面说过 “收养” 在明朝还另有含义。明朝只许功臣和官员役使奴仆,不许庶民买卖豢养奴仆,“若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从良”,为了规避此法,明朝民间就以“收养”为名进行人口买卖,如《金瓶梅》中买来的奴仆都要管主人叫“爹娘”。张(孙)嫣名义上是张国纪“收养”的女儿,其实说白了就是张国纪花钱买下的奴婢。但因为聪明漂亮,因此被主人张国纪看重,花心思调教好后假冒女儿之名送去参选天启皇后。

周奎女儿亦是如此,好人家的女儿轻易不见外人,而陈仁锡一个声名显赫的富贵翰林,也不可能与一个贫家女儿有什么交集,更何况周奎还是个臭名昭著、人人避之不及的地痞无赖。“(周)后少时出见仁锡,奇其容貌”,周奎女儿之所以会出来拜见富贵翰林陈仁锡这样一个本无任何交集的陌生人,只是因为周奎要卖女儿给陈仁锡,自然要让买家相一相中意不中意。致力于搜寻良籍美女的陈仁锡一看小姑娘长得不错,很是满意,虽然其父周奎声名狼藉,但具备黄册良籍,而且周家唯利是图,正是合作的好对象,当下买卖成交!

但奇怪的是陈仁锡没有像张国纪一般将女孩儿买入家中调教,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屈尊降贵不辞劳苦地深入到周奎的破宅寒舍中去调教其女。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张国纪的前车之鉴!

张嫣一当上皇后,就立刻欣喜若狂地给关押在监牢里的生父孙二传宣懿旨,结果导致身份暴露,发现真相的天启因此苛待张国纪及其家人,更将张家的5人活活虐死!(详见前文《李纨父亲的“国子监祭酒”的历史玄机》)吃一涧长一智的东林党意识到用“收养”的方式容易露出马脚,风险比较大,还是亲父女上阵比较保险,而且由于张嫣身份的暴露,东林党的“收养”的作弊把戏已被天启和魏忠贤察觉,这势必使得以后的甄选后妃的审查变得严格,“收养”也就不再可行,所以陈仁锡不敢将周奎女儿直接收入自己的豪宅中。但是由于选后妃不是只看长相,还要比试“书算诗画诸艺”,为了教授周奎女儿参选淑女所需的才艺,同时调教她如何捕获皇帝欢心和训练她怎样配合东林党干政,富贵翰林大园林主陈仁锡大人这才会屈尊降贵地到破落的地痞周奎家做舍人门客。

原来崇祯的皇后周后是东林党苦心搜罗、精心调教以迷惑皇帝操纵朝政的“瘦马”!何谓“瘦马”?就是将贫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买来加以调教,教她们琴棋书画和百般淫巧,长成后高价卖与富人作妾或卖入秦楼楚馆,因贫女大多瘦弱,故称“瘦马”。

可我们看到的却是东林党们贼喊捉贼,大肆宣传田秀英不是田弘遇的女儿,是田弘遇买来调教好准备卖大价钱的“瘦马”!太子老师东林党杨士聪在《玉堂荟记》中写道:“田妃父宏遇陕西人,久住在京,曾为千总官,其妻吴氏,妓也。田妃亦非其女,乃有此一段富贵。”; 东林党孙承泽的《思陵典礼记》有“弘遇之妻吴氏乃娼也,妃乃吴氏带来者,非弘遇女也。觅善书画者教之,欲为士绅侧室,以为奇货而。竟得选入,宠冠后宫。”那么这两人所写是真的么?

首先吴氏是田弘遇的继妻,是田秀英的继母而非生母,见《浪迹丛谈》记载:“按弘遇之女即田妃,以崇祯元年册为礼妃,旋加贵妃,弘遇以女贵,继妻吴氏有才艺,妃似之。”

其次明朝选后妃要考“书算诗画诸艺”,如果像孙承泽所写的会书画就是瘦马的话,那么明朝海选出来的所有后妃无一例外就都是瘦马了!这一看就是胡扯!那么一个真正的“瘦马”要符合什么样的标准呢?

东林党张岱的《陶庵梦忆》中详细描述了瘦马的挑选标准,强调瘦马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缠得小小的脚,要符合“瘦、小、尖、弯、香、软、正”这七条标准!为了将脚缠得小小弯弯的以迎合市场需要,乐妓和瘦马采用的是折断脚趾使脚骨变形的折骨缠,“缠足兴起于妓家”。

折骨缠足极大地约束了女性的行动能力,缠了小脚的女子不利于行,摇摇欲倒,形同半残疾。崇德三年(公元1638),清太宗皇太极因此专门下令禁止满族妇女效仿明朝女子“束发裹足”,因为满族妇女要和男人一样骑马,而缠了足则无法骑马,小脚就连上马下马都是很困难的。

可是各类史料都明确记载田秀英不但善蹴鞠,而且精于骑术!“锦骱平铺界紫庭,裙彩风度压娉婷。天边自结齐云社(足球队的队名),一簇彩云飞便停。宫眷喜蹴鞠之戏,田贵妃风度安雅,众莫能及。” “上尝试马于射场,知田贵妃之善骑也,命之骑。妃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田秀英踢起足球无人能及,骑术高超更是无人可比,就连须眉男子都自愧不如!就是极力诋毁污蔑田秀英的东林党吴梅村也不得不在他的《永和宫词》里写下田秀英是“丰容盛鬋固无双,蹴鞠谈棋复第一。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箫。” 如果田秀英是“折骨缠”的话,是根本无法行动自如的,如何还能球技高超、骑术过人呢?应该说田秀英是明皇宫里最没有可能折骨缠足的人。

但是崇祯的周后却是折骨缠足,小脚女子们穿的一种名为“一瓣莲”的弓鞋就是由周后发明的,周后还因此获得了崇祯的赞赏。因折骨缠的脚变形呈弓形,故所穿鞋子被称为弓鞋。徐珂《清稗类钞》:“弓鞋,缠足女子之鞋也。”折骨缠足的周后因此与众不同,从不穿靴子,见《崇祯宫词》“宫眷岁节朝贺,俱穿纻靴,或缎靴。(周)后独穿棉鞋,从不穿靴,想以示别也。”(折骨缠、弓鞋及缎靴的图片见下,均来自网络)。



有人问:《烬宫遗录》中的记载 “田贵妃双缠三寸,袁贵妃几倍之。上尝于后前嗤袁而美田,(周)后不悦。”是怎么回事?

《烬宫遗录》故意含糊其辞以美化抬高周后的问题我前面已经讲过了。田秀英的缠足并不是周后的折骨缠,而应是明朝最为普遍的侧缠,即只是把脚左右两侧收紧变瘦,裹得“纤直” ,而非如周后一般将脚骨折断形成“弓弯”。侧缠又名“快上马”,从名字就能看出侧缠是便于骑马的,见《宋史·五行志》中记载“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名快上马”,所以侧缠有利于田秀英骑马驰骋。

明初,朱元璋将与其对抗的张士诚旧部编为丐户贱民,并下令浙东丐户女子不许裹足,见明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明时浙东丐户,男不许读书,女不许裹足。”这说明是否侧缠已经成为社会地位和贵贱等级的一种标志。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两位王皇后的脚骨都是正常的没有任何折断变形的天足,江苏泰州明代刘湘夫妇合葬墓和南昌明代宁靖王朱奠培夫人吴氏墓出土的女尸也都没有折骨缠足的痕迹,说明她们应该都是侧缠。

崇祯将田秀英的小脚同袁妃的大脚比较,是因为田袁二人都是天足,崇祯还没有愚蠢到要将折骨缠足与天足等同并论。而“后不悦”,周后不高兴是因为她折断脚骨受尽苦楚才缠出的弯弯小脚反不及田秀英的纤纤天足更得崇祯欢心,就如同花钱受罪的整容脸却比不上一分不花的天然美颜,这其中的嫉妒恨不难想见,自然是大大的“不悦”了。

信王选妃的决赛中,周后是唯一的折骨缠足之人,而且在入选决赛的田袁周三人中年纪最大的周后长得最为矮小瘦弱,“懿安后疑(周)后弱小”,因此引起了张嫣的怀疑,可见这入选决赛的田袁周三人中只有周后才是瘦弱而且缠脚的“瘦马”!而田秀英与袁妃被逼终身使用“女儿”的奴隶贱称,不得像历朝历代的其他的妃嫔一样以“妾”自称,这种阴损的主意又岂能是普通人家的好女孩想得出来的么?



什么叫贼喊捉贼,什么叫颠倒黑白,看看东林党和周后的表演就一清二楚了。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6: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瘦马+】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东林党不可告人的“瘦马”秘密----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十八)
原创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8-12-01 09:02
【拙作《红楼隐史》已经出版,将会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本书16开本,分为上下两册,书中不但对网路上已经发布的旧文作了大量的补充和整理, 而且还有不会在网上发布的极为重要的《明末党争第五大案-拨乱反正系列》的后半部分和《金瓶梅密码》系列。本书现在淘宝天猫、京东、当当网销售,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十七)》通不过,故跳过。



前有刘昭妃和张嫣,后有周奎之女,为何东林党宁可找不合格的商人家的老庶女、强盗死刑犯的女儿和地痞恶棍的女儿,宁可费尽心机在选后中舞弊,也不愿直接买个才貌双全的一劳永逸呢?

因为买不得!为何买不得?因为明朝的严格的户籍管理。

中国户籍制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代,但在明朝达到了顶峰。全国人口以户为单位,进行造册登记。明政府对编造黄册很重视,规定发给各户的表册,必须由本人填写,或本户自报请人代写,如有隐瞒作弊,家长处死,家属流放化外。每户收存自己的“户帖”,相当于现在的户口本,户帖详细列明乡贯(原籍、祖籍,参加科举的,其报考地以户籍登记地为准)、户等的归属、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且钤以户部半印,见《明史·食货志一》:“ 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户帖按10户为一甲,110户为一里,以地方府州县为统计单位进行汇总,汇总后每册一式4份,分别交付中央户部及省、府、县各级机构收存,因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黄册每十年一造,也就是说每十年普查登记一次,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一共造了27次。各地方收录的黄册储存于南京玄武湖,多达6万多本,光用于储存黄册的房间就多达千间。

“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明朝的良籍分为民、军、匠三类,农或商属于民籍,民籍归户部、布政司、府、县管理;军籍归兵部、都司、卫所管理,匠籍属于工部直接管理。任何人要离开居住地百里以外,必须要获得当地政府发给的“路引”,也就是通行证,否则会被抓捕治罪。各色户籍只能世袭职业,不允许更改。但民户、军户、匠户三类地位平等,都能参加科举考试当官。

除了这三种官府公开的良籍分类,明朝其实还有第四类“贱户”或称“贱籍”,这类包括乐户、九姓鱼户、伴当、佃仆、奴仆、奴婢和雇工人等等,与印度的贱民制度类似,明朝贱民的地位比民、军、匠这三类良人要低,贱籍不允许参加科举,而且不得与良籍通婚,《大明律·婚姻》规定:“39 :娶乐人为妻妾。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并离异。若官员子孙娶者,罪亦如之。附过,候荫袭之日,降一等,于边远叙用。其在洪武元年已前娶者,勿论。41: 良贱为婚姻。凡家长与奴娶良人为妻者,杖八十。女家减一等。不知者不坐。其奴自娶者,罪亦如之。家长知情者,减二等。因而入籍为婢者,杖一百。若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杖九十。各离异,改正。”贱籍一旦犯罪还要罪加一等,见《大明律》的《刑律·良贱相殴》中的明确规定:“凡奴婢殴良人者,加凡人一等。至笃疾者,绞;死者,斩。其良人殴伤他人奴婢者,减凡人一等。”

而从事娱乐业的美女们就属于乐户,乐户只能做妓女、伶人,即贱籍中的乐籍,如“秦淮八艳”,由礼部下辖的教坊司管理。明朝即使是私妓也必须在官府注册乐籍,虽然不像官妓一样隶属于官府,但必须要入乐籍交税,“京师教坊收其税钱,谓之脂粉钱”。乐户嫁人要脱籍从良,《板桥杂记》中载:“曲中女郎,……从良落籍,属于祠部(即祠祭司)。”一句话,所有人都要在政府注册并接受管理。

为何朱元璋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严禁朱明皇室接受不经过官方选淑女程序的私下献送的美女?就是为了防止与贱籍通婚!皇室选婚都是由礼部把关的,首先要用每10年一普查备份的黄册核实出身来历,而直接送入的女子由于不经过官方程序核实身份,无法保证是良籍。

明朝末年,周后为了夺田秀英的宠,不断为崇祯进献美女,不仅花费重金给崇祯从南京采买多名歌舞女子,又派父亲周奎以营葬为名从苏州巨资购买名妓陈圆圆入宫,周后的这种私下进献乐妓的行为是严重违反朱明祖制的,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却很得崇祯皇帝的欢心,田秀英因此上疏批评崇祯“燕乐”。

仅是“违反祖制采买贱籍为天子妃嫔”这一条,就足以令周后的贤德声名尽毁,所以东林党才会对此百般遮掩,先是将崇祯十三年底的采买乐妓一事栽赃给早已于崇祯十二年二月退休离京的曹化淳,后来竟然是将购买陈圆圆栽赃到受害人田秀英的头上!(详情见我前面的揭秘《红楼梦中贾薔去姑苏采买女孩子的明末真历史》和《红楼梦中有帝王气象的贾雨村的第二张脸》)。

所以,东林党舍易就难不愿购买乐妓参选淑女,完全是因为明朝严格的户籍管理,采买来的女子都是贱籍,没有良籍户贴是连报名资格都没有的,根本过不了黄册验身的第一关!就算蒙混过关,迟早也会被人发现。而户贴造假一旦被发现,就要面临被处死或流放化外的严惩。为了保险起见,东林党才不得不花心思寻找良籍女子,为免消息走漏,只能不假他人之手自己亲自调教。





大家肯定会问:那为何强盗死刑犯孙二的女儿宝珠能够假冒东林党张国纪的女儿,以张嫣之名顺利通过黄册验身的报名关?

这是因为天启元年是完全由东林党说了算的众正盈朝的东林党时代,东林党作弊很容易,所以孙宝珠能够顺利地变身张嫣成功地被推送过八关当上天启皇后。这同东林党科举作弊一样,连续27年九试通不过的文震孟在天启二年不但中式,而且是一举得中头名状元!八试皆不中的陈仁锡也成了探花,完全操纵了朝政的东林党想让谁上谁就能上,无论是朝堂还是后宫!

可是到了天启五年,认识到了东林党的严重问题的天启皇帝开始倚重魏忠贤整肃东林党,已经汲取了东林党推送张嫣为后的教训的魏忠贤对信王选妃的防范甚严,再也不能一手遮天为所欲为的东林党自然也就无法再搞假女儿这样的收养把戏了,只能找一个具备真实黄册记录的良民女儿来参选,这才有了富贵翰林陈仁锡屈尊降贵地去给恶棍破落户周奎作舍人的稀奇事,满口礼义道德的东林党最是无耻卑劣、狡猾奸诈的,而东林党的花招迭出也最是防不胜防。

旧时的女孩儿不轻易出门,就是出嫁了也不好随便见外人的,那么周奎女儿又是如何见到与周奎家无亲无故、身份天差地别的陈仁锡大老爷的呢?

富贵翰林陈仁锡是不可能放着自己的超大豪宅不住,去无缘无故地给无赖周奎做门客住在周家的破落寒舍的,而且陈仁锡就算再无聊也不会放着亭台楼阁不去,却要去巴巴地钻一个臭名昭著的恶棍周奎的破屋,那么陈仁锡这么一个地方豪富的富贵翰林又是怎么认识了穷困潦倒的地痞无赖周奎的女儿呢?

这从天启的皇后张嫣的来历就可推知。张嫣本是强盗死刑犯孙二之女,被东林党张国纪收养为女儿。我前面说过 “收养” 在明朝还另有含义。明朝只许功臣和官员役使奴仆,不许庶民买卖豢养奴仆,“若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从良”,为了规避此法,明朝民间就以“收养”为名进行人口买卖,如《金瓶梅》中买来的奴仆都要管主人叫“爹娘”。张(孙)嫣名义上是张国纪“收养”的女儿,其实说白了就是张国纪花钱买下的奴婢。但因为聪明漂亮,因此被主人张国纪看重,花心思调教好后假冒女儿之名送去参选天启皇后。

周奎女儿亦是如此,好人家的女儿轻易不见外人,而陈仁锡一个声名显赫的富贵翰林,也不可能与一个贫家女儿有什么交集,更何况周奎还是个臭名昭著、人人避之不及的地痞无赖。“(周)后少时出见仁锡,奇其容貌”,周奎女儿之所以会出来拜见富贵翰林陈仁锡这样一个本无任何交集的陌生人,只是因为周奎要卖女儿给陈仁锡,自然要让买家相一相中意不中意。致力于搜寻良籍美女的陈仁锡一看小姑娘长得不错,很是满意,虽然其父周奎声名狼藉,但具备黄册良籍,而且周家唯利是图,正是合作的好对象,当下买卖成交!

但奇怪的是陈仁锡没有像张国纪一般将女孩儿买入家中调教,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屈尊降贵不辞劳苦地深入到周奎的破宅寒舍中去调教其女。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张国纪的前车之鉴!

张嫣一当上皇后,就立刻欣喜若狂地给关押在监牢里的生父孙二传宣懿旨,结果导致身份暴露,发现真相的天启因此苛待张国纪及其家人,更将张家的5人活活虐死!(详见前文《李纨父亲的“国子监祭酒”的历史玄机》)吃一涧长一智的东林党意识到用“收养”的方式容易露出马脚,风险比较大,还是亲父女上阵比较保险,而且由于张嫣身份的暴露,东林党的“收养”的作弊把戏已被天启和魏忠贤察觉,这势必使得以后的甄选后妃的审查变得严格,“收养”也就不再可行,所以陈仁锡不敢将周奎女儿直接收入自己的豪宅中。但是由于选后妃不是只看长相,还要比试“书算诗画诸艺”,为了教授周奎女儿参选淑女所需的才艺,同时调教她如何捕获皇帝欢心和训练她怎样配合东林党干政,富贵翰林大园林主陈仁锡大人这才会屈尊降贵地到破落的地痞周奎家做舍人门客。

原来崇祯的皇后周后是东林党苦心搜罗、精心调教以迷惑皇帝操纵朝政的“瘦马”!何谓“瘦马”?就是将贫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买来加以调教,教她们琴棋书画和百般淫巧,长成后高价卖与富人作妾或卖入秦楼楚馆,因贫女大多瘦弱,故称“瘦马”。

可我们看到的却是东林党们贼喊捉贼,大肆宣传田秀英不是田弘遇的女儿,是田弘遇买来调教好准备卖大价钱的“瘦马”!太子老师东林党杨士聪在《玉堂荟记》中写道:“田妃父宏遇陕西人,久住在京,曾为千总官,其妻吴氏,妓也。田妃亦非其女,乃有此一段富贵。”; 东林党孙承泽的《思陵典礼记》有“弘遇之妻吴氏乃娼也,妃乃吴氏带来者,非弘遇女也。觅善书画者教之,欲为士绅侧室,以为奇货而。竟得选入,宠冠后宫。”那么这两人所写是真的么?

首先吴氏是田弘遇的继妻,是田秀英的继母而非生母,见《浪迹丛谈》记载:“按弘遇之女即田妃,以崇祯元年册为礼妃,旋加贵妃,弘遇以女贵,继妻吴氏有才艺,妃似之。”

其次明朝选后妃要考“书算诗画诸艺”,如果像孙承泽所写的会书画就是瘦马的话,那么明朝海选出来的所有后妃无一例外就都是瘦马了!这一看就是胡扯!那么一个真正的“瘦马”要符合什么样的标准呢?

东林党张岱的《陶庵梦忆》中详细描述了瘦马的挑选标准,强调瘦马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缠得小小的脚,要符合“瘦、小、尖、弯、香、软、正”这七条标准!为了将脚缠得小小弯弯的以迎合市场需要,乐妓和瘦马采用的是折断脚趾使脚骨变形的折骨缠,“缠足兴起于妓家”。

折骨缠足极大地约束了女性的行动能力,缠了小脚的女子不利于行,摇摇欲倒,形同半残疾。崇德三年(公元1638),清太宗皇太极因此专门下令禁止满族妇女效仿明朝女子“束发裹足”,因为满族妇女要和男人一样骑马,而缠了足则无法骑马,小脚就连上马下马都是很困难的。

可是各类史料都明确记载田秀英不但善蹴鞠,而且精于骑术!“锦骱平铺界紫庭,裙彩风度压娉婷。天边自结齐云社(足球队的队名),一簇彩云飞便停。宫眷喜蹴鞠之戏,田贵妃风度安雅,众莫能及。” “上尝试马于射场,知田贵妃之善骑也,命之骑。妃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田秀英踢起足球无人能及,骑术高超更是无人可比,就连须眉男子都自愧不如!就是极力诋毁污蔑田秀英的东林党吴梅村也不得不在他的《永和宫词》里写下田秀英是“丰容盛鬋固无双,蹴鞠谈棋复第一。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箫。” 如果田秀英是“折骨缠”的话,是根本无法行动自如的,如何还能球技高超、骑术过人呢?应该说田秀英是明皇宫里最没有可能折骨缠足的人。

但是崇祯的周后却是折骨缠足,小脚女子们穿的一种名为“一瓣莲”的弓鞋就是由周后发明的,周后还因此获得了崇祯的赞赏。因折骨缠的脚变形呈弓形,故所穿鞋子被称为弓鞋。徐珂《清稗类钞》:“弓鞋,缠足女子之鞋也。”折骨缠足的周后因此与众不同,从不穿靴子,见《崇祯宫词》“宫眷岁节朝贺,俱穿纻靴,或缎靴。(周)后独穿棉鞋,从不穿靴,想以示别也。”(折骨缠、弓鞋及缎靴的图片见下,均来自网络)。



有人问:《烬宫遗录》中的记载 “田贵妃双缠三寸,袁贵妃几倍之。上尝于后前嗤袁而美田,(周)后不悦。”是怎么回事?

《烬宫遗录》故意含糊其辞以美化抬高周后的问题我前面已经讲过了。田秀英的缠足并不是周后的折骨缠,而应是明朝最为普遍的侧缠,即只是把脚左右两侧收紧变瘦,裹得“纤直” ,而非如周后一般将脚骨折断形成“弓弯”。侧缠又名“快上马”,从名字就能看出侧缠是便于骑马的,见《宋史·五行志》中记载“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名快上马”,所以侧缠有利于田秀英骑马驰骋。

明初,朱元璋将与其对抗的张士诚旧部编为丐户贱民,并下令浙东丐户女子不许裹足,见明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明时浙东丐户,男不许读书,女不许裹足。”这说明是否侧缠已经成为社会地位和贵贱等级的一种标志。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两位王皇后的脚骨都是正常的没有任何折断变形的天足,江苏泰州明代刘湘夫妇合葬墓和南昌明代宁靖王朱奠培夫人吴氏墓出土的女尸也都没有折骨缠足的痕迹,说明她们应该都是侧缠。

崇祯将田秀英的小脚同袁妃的大脚比较,是因为田袁二人都是天足,崇祯还没有愚蠢到要将折骨缠足与天足等同并论。而“后不悦”,周后不高兴是因为她折断脚骨受尽苦楚才缠出的弯弯小脚反不及田秀英的纤纤天足更得崇祯欢心,就如同花钱受罪的整容脸却比不上一分不花的天然美颜,这其中的嫉妒恨不难想见,自然是大大的“不悦”了。

信王选妃的决赛中,周后是唯一的折骨缠足之人,而且在入选决赛的田袁周三人中年纪最大的周后长得最为矮小瘦弱,“懿安后疑(周)后弱小”,因此引起了张嫣的怀疑,可见这入选决赛的田袁周三人中只有周后才是瘦弱而且缠脚的“瘦马”!而田秀英与袁妃被逼终身使用“女儿”的奴隶贱称,不得像历朝历代的其他的妃嫔一样以“妾”自称,这种阴损的主意又岂能是普通人家的好女孩想得出来的么?



什么叫贼喊捉贼,什么叫颠倒黑白,看看东林党和周后的表演就一清二楚了。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 “一后二妃”的选婚大玄机----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十三)
原创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8-11-03 09:39
【拙作《红楼隐史》已经出版,分为上下两册,书中不但对网路上已经发布的旧文作了大量的补充和整理, 而且还有尚未发布的《明末党争第五大案-拨乱反正系列》的后半部分和《金瓶梅密码》系列。这极其重要的《明末党争第五大案-拨乱反正系列》的后半部分和《金瓶梅密码》系列累计10多万字,将不会在网路上公开发表。购买本书请在淘宝天猫搜索“红楼隐史”,“中国发展出版社旗舰店”,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天启五年十一月十二日,礼部奉旨开始为16岁的信王朱由检的大婚海选淑女,经过重重筛选,六个月后的天启六年五月十八日,礼部上报初选出淑女七十七名。最终在诸王馆选中小朱由检三个月的周奎之女。见《天启实录》记载:“天启五年十一月十二日丁巳,上谕礼部:朕弟信王年已长成,理宜婚配。尔礼部便出榜晓示京城内外官员军民人家父母,行止端庄、家法整齐女子,年十四至十六,容貌端洁,德性纯美,言动威 仪,咸合礼度者,许赴官报名,听候选择,应行事宜尔部开具来看。天启六年五月十八日庚申,命信王选婚礼,部报五城两县女子七十七名。六月二十一日壬辰,以信王婚礼,命诸王馆选择女子。选中大与县民周奎女,年十六岁,三 月二十八日子时生。”

单看这样的记载,似乎信王朱由检的选婚并无什么新奇之处。但是当我查阅细节后,才发现其中大有奥妙。

《胜朝彤史拾遗记》载:“天启中,选信王邸妃,以(周)后进。故事:宫中凡选婚,每选一,必以二副者陪,升即中选,皇太后幕以青纱帕,取金玉跳脱系其臂。不中,则以年月帖子纳淑女袖,而侑以银币遣还。时神宗劉昭妃,摄太后宝。而中宫之政,悉禀成于熹宗懿安后。懿安后疑后弱小,将及其次,昭妃力赞之曰:“今虽弱小,他日不长大耶。”因册为信王妃。宣懿康昭劉妃者,神宗妃也。万历六年立中宫时,随册为昭妃,于嫔嫱中最贤而有年。崇祯改元,上使之居慈宁宫,掌太后印,称太妃。周后之选,昭妃赞成之,以是也。”

《烬宫遗录》载:“周后选入宫,名在第三。懿安见其丰容端丽,特拔之为信王妃,故正位后深德之。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后亲下聘礼迎入宫。”

我们发现:为信王朱由检选妃用的居然是皇太后亲自主持的“选一陪二”!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不以为然。不就是沿用了宫中的旧规么,明朝选婚都是民间海选,相当于“选一陪万”,这“选一陪二”有什么可计较的?

问题在于明朝皇室的选婚决赛的“每选一,必以二副者陪”乃是只有皇帝或是皇太子才能享受的最高规格,而普通亲王的选婚决赛是根本不允许“选一陪二”的,只能是“一选一”!见《酌中志》:“(万历)三十一年选福王妃时,皇贵妃郑娘娘引潞王例,欲选三人而择之。先监矩时总理婚典,受执往事,争曰:潞王先选一位未中,复选二位。虽三人,其实二也,如何敢比?”

潞王是万历皇帝无比疼爱的同母弟弟,而福王是万历皇帝最为宠爱的儿子,万历皇帝为了这两人是屡坏祖规,赏赐逾制,可是在这两人选婚上也只能借不满意为由让爱弟潞王重选一次,第二次也只是让他“二选一”而已,至于爱子福王就只能乖乖地同其他亲王一样“一选一”了,骄纵的郑贵妃被太监奚落了一通也毫无办法。就连恩宠逾制的潞王和福王都无法逾越祖规,绝不能“选一陪二”,可信王朱由检却能享有皇太子才能享有的高规格待遇,这是明目张胆的僭越!是封建王朝绝不能允许的,就算天启皇帝愿意,内廷的监事和满朝的文臣也绝不会答应!



可是我们看到无论是内廷还是朝臣都对此毫无异议、视若无睹,大家思来奇也不奇?!原本早早为信王选婚是因为只有在朱由检成婚后,魏忠贤才能按制安排他出京就藩,可事实却是朱由检成婚后迟迟不安排他的封地,更无人提及信王出京就藩一事,这是怎么回事?难道魏忠贤有健忘症?

不是魏忠贤健忘,而是情况发生了变化,天启六年五月初六的王恭厂大爆炸使天启皇帝唯一的健康的儿子皇三子朱慈炅夭折,这就使得本是普通亲王的信王一跃成为明朝的第一继承人,由于天启皇帝病重,身为伦序第一的皇位继承人朱由检自然要留在京城随时准备继位。由于不能排除天启皇帝未来病愈的可能,也不能排除年轻的天启皇帝再生育儿子的可能,所以病重的天启并没有将弟弟立为太子,否则如果天启病愈或是新太子诞生都会使朱由检的身份极为尴尬。但朱由校对弟弟是无比疼爱呵护的,虽然他不能给予朱由检公开的皇太子身份,但他却让弟弟朱由检立刻开始享受皇太子的实际待遇,除了选妃的“选一陪二”的“一后二妃”外,出宫成婚后居住在北京王府井的信王府邸内的朱由检是处处都比其他藩王优越。



不同于普通藩王成年后需要出宫开府,皇太子是一直住在宫中的,如天启和崇祯的父亲泰昌帝朱常洛作太子时是住在迎禧宫。见《酌中志》载:“神庙万历二十九年春,始移皇长子(朱常洛)于迎禧宫。九月十八日二更,传谕内阁:皇长子及诸皇子册立冠婚,敬奉圣母命蒙嘉许,卿等传礼部择日具仪行礼。至十月十五日册立光庙为东宫,封皇三子为福王,皇五子为瑞王,皇六子为惠王,皇七子为桂王,实允首辅沈相公一贯之揭请,始施行也。”



因为暂时不能公开弟弟朱由检的皇储身份,天启皇帝只能遵循祖制安排信王出宫成婚,于是选址在今北京王府井要求高标准地建造信王府。《天启实录》:“丁卯天启七年正月九日丁丑,工部尚书薛凤翔复内官监李永贞题信王出府该用物料或炤三王事例概赐议省,或照瑞王先给一半造办。得旨:三王之国,厂臣念切时艰,蠲免该部,业已不赀。今信王出府物料,尔部宜协心共济,著炤原数上紧齐备送监,以便及时成造,称朕亲亲至意,毋得延缓。”工部和内官上疏请求按照万历时瑞王、惠王、桂王三位藩王在北京共用一府的前例省下建信王府的钱,或是按照正在建造的瑞王府的标准建造信王府,在他们看来,建在北京城里的信王府只是个过渡的临时住处,既然国库空虚,不如为国家省些珍贵的银子把盖信王府的规模用度缩减些,没想到当即被驳回,天启皇帝要求按照他原来的高标准一丝不差地建造信王府,而且要及时完工,这是他对弟弟的亲亲爱意,绝不允许工部讨价还价,稍有延误。

崇祯曾批《大学衍义》道:“朕昔居信邸,经史词章难虔左右,尤爱政书,尝往文渊阁,见真景元《大学衍义》,心塞为之大开,重以镌刻精工,实可视奴宋椠, 安得不视为鸿宝哉。”这说明出宫以后的信王朱由检享有其他藩王们所没有的自由出入文渊阁查阅政书的特权!

《酌中记》记载:“神庙潞藩入朝,至景运门即下轿,步入乾清门之左瑞。惠、桂藩之入朝光庙,及今上之入朝先帝,至宫门始下轿,礼骎殊矣。”按照祖制,即使是潞王这些备受皇帝宠爱的藩王们入朝也要提前在景运门下轿,然后步行入乾清宫,可是信王却可以一直坐轿坐到宫门前。

《酌中记》记载:"万历时,在京亲藩如潞王、福王;先帝时,在京亲藩如瑞王、惠王、桂王各府承奉等官,止有食米、冬衣。惟天启年间,今上信邸承奉等官,俱随宫内关赏,盖先帝友于至谊,祖宗以来所希有也。”

《天启宫词》载:“藩官十月给冬衣,回首先朝事事非。却羡信王奉承正,铎针枝拜恩归。”当时待亲藩恩礼寝薄,瑞惠桂三王在京,其正副奉承官虽给食米衣鞋类皆粗恶。惟今上信邸诸臣破例从丰,又尝特恩赐奉承正以铎针?桃杖三种,盖熹庙友于至谊也。"

尚未离京就藩仍然在京的藩王,即使是备受宠爱赏赐逾制的潞王和福王的下人们也只能是按标准领取相应的食米和冬衣,可信王府里的下人的吃穿用度却依然是跟随皇宫中的高规格待遇。而且与信王同时在京的瑞王、惠王、桂王三位藩王的下人领取的东西粗制滥造不堪一用,可发给信王府里下人的东西却总是破例的丰厚优渥!



信王朱由检享有种种普通藩王无法享有的特权和优待,这不仅仅是由于哥哥天启对他的无比疼爱,更是因为他在王恭厂大爆炸后的准太子身份!



对于这一切,无论是张嫣的东林党,还是魏忠贤的阉党,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对于信王朱由检享受到的超越祖制的待遇他们一致地保持了沉默,这正是东林党不择手段谋求的结果,他们怎么会反对呢?移宫案中他们无事生非污蔑李选侍,但面对信王的种种逾越他们却视若无睹。东林党们不仅不维护祖制上疏抗议,反而编写史书时有意遮掩信王在王恭厂大爆炸后享有的准太子待遇这一事实,无非是想误导公众,让世人以为信王确立王储地位是在天启七年八月的天启病亡前几天,从而防止世人发现天启六年五月的王恭厂大爆炸和王储更易之间的联系罢了。



魏忠贤即使心有不愿但却无力改变信王已是准王储的既成事实,所以他不但不敢对信王所享受的种种逾越祖制的待遇提出任何异议,反而开始竭力地巴结讨好朱由检,见《崇祯长编》“天启时太监魏忠贤方擅政,四方珍异之物毕致,忠贤时以非时花木菓蔬之类献帝,(崇祯)帝辄受之,厚犒其使,若相得甚欢者。”及《全史宫词》: “防奸常恐祻心藏,椟食朝朝进信王。毕竞真龙天眷顾,花名早兆御袍黄。    《王誉昌崇祯宫词注》载:“丁卯春,忠贤以牡丹二百余株,献于潜邸。署其名于长笺,首列“御袍黄”。是秋,登宝位,亦先兆也。”

魏忠贤不但时常给信王进贡珍贵果鲜,还特地在天启七年的年初搜罗了牡丹二百多株献给信王朱由检,并用首列“御袍黄”的登基之喻 讨好储君朱由检,而这居然被写成“毕竞真龙天眷顾,花名早兆御袍黄”的“登宝位先兆”,这不过是借预兆之说神化崇祯的继位登基的正当性,用以掩盖背后残酷激烈的王储之争罢了。

细节是魔鬼,处处有机关,读明末史实在是再怎么仔细也不为之过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选婚----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十二)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10-30 07:48
【拙作《红楼隐史》已经出版,分为上下两册,书中不但对网路上已经发布的旧文作了大量的补充和整理, 而且还有尚未发布的《明末党争第五大案-拨乱反正系列》的后半部分和《金瓶梅密码》系列。这极其重要的《明末党争第五大案-拨乱反正系列》的后半部分和《金瓶梅密码》系列累计10多万字,将不会在网路上公开发表。《红楼隐史(上下册)》 https://m.tb.cn/h.389vXdR  点击链接,手机用户需要下载手机淘宝,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明朝的皇帝通常都是十六岁大婚,见《思陵典礼记》记载:“列朝婚期多在十六,出幼之年英宗九岁登极,正统七年成婚;武宗十五岁登极,正德元年戌婚;世宗十五岁登极,嘉靖元年戌婚;皆在十六之年。万历六年成婚亦十六;天启十六岁登极,元年成婚;崇祯亦十六岁出阁成婚,是年登极。” 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十六岁选太子妃,因英宗亡故,于登基半年后的十七岁成婚;孝宗弘治朱祐樘十六岁选太子妃,十七岁成婚,也都在此例;穆宗隆庆帝朱载垕也是十六岁成婚,只不过他当时的身份是裕王,还并未被嘉靖帝立为太子。只有“一月皇帝”泰昌帝朱常洛因生母王恭妃的宫女身份而被万历帝轻贱,因国本之争身份不定,情况特殊直拖到十九岁才得以选妃成婚。

可是明代亲王的选婚并没有成规可循,二十多岁才成婚的也有的是,比如万历的几个儿子就都晚婚。虽然亲王选婚没有年龄时间上的硬性规定,但却有出府成婚即议出藩的惯例,但由于选藩和建造王府都需要时间,所以亲王们成婚后,距离真正出京就藩还是有一段时间的。如万历的同母弟弟-----备受宠爱的潞王朱翊镠,仅仅是为了将潞王府建造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壮丽,结果耗资无数不说,修了四年才告竣工。再加上万历帝要求户部给弟弟潞王置办天价的安家费,因国库被耗空,筹措困难,所以朱翊镠直拖到成婚六年以后的万历十七年(1589年)已经二十二岁了,才带着五百多艘装满了财宝家私的船只离京就藩卫辉府。

嘉靖皇帝的第四子24岁才就藩“景恭王载圳,世宗第四子。四十年之国德安。”。万历的儿子们除了福王是“四十二年,始令就藩”28岁就藩外,其余三子都是天启七年(1627)三十岁以后才出京就藩,“瑞王常浩,神宗第五子。天启七年之籓汉中。” “惠王常润,神宗第六子。天启七年之籓荆州” “桂端王常灜,神宗第七子。天启七年之籓衡州。”



天启五年五月,天启皇帝意外落水生病,由于病情迟迟不见起色,天启皇帝开始着手安排后事,特意铸赐特大金印给魏忠贤和客氏,委以他俩托孤的重任。十月初一,令东林党们大失所望的是任贵妃居然为天启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儿子!亲东林党的信王朱由检因此失去了皇位第一继承人的身份。

因为病情沉重的天启随时可能驾崩,十六岁的信王已经成人,而皇位继承人皇三子朱慈炅却过于幼小,察觉到张嫣和东林党欲立信王朱由检为帝的蠢蠢欲动,为了能让信王朱由检早日离开京城这一权力中心,让东林党失去发动宫廷政变的有利条件,以杜绝东林党发动宫廷政变的危险,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皇三子朱慈炅的绝对安全,在天启的皇三子朱慈炅出生一个多月后,魏忠贤劝天启让信王成婚以便安排朱由检出宫就藩,于是天启传旨为弟弟选婚。见《明季北略》:“魏忠贤欲封国以远之,劝熹宗命(信)王出府成婚。”及《天启实录》:“天启五年十一月十二日丁巳,上谕礼部:朕弟信王年已长成,理宜婚配。尔礼部便出榜晓示京城内外官员军民人家父母,行止端庄、家法整齐女子,年十四至十六,容貌端洁,德性纯美,言动威 仪,咸合礼度者,许赴官报名,听候选择,应行事宜尔部开具来看。”



从历史经验来看,储君不能轻易离开都城,就算离开都城也是要跟在国君身边的,否则会有生命受到威胁或是不能及时赶回都城继承皇位的危险。期望信王朱由检即位而翻案的东林党们是绝不能坐视朱由检离京就藩的,天启皇帝极是疼爱呵护弟弟朱由检,但如果年少的朱由检到了藩地生了病有了灾一命呜呼怎么办?如果未来朱由检从藩地赶赴京城登基的路上出了意外怎么办?那么按照继位的伦序接下来要做皇帝的就该是东林党的死对头福王了,这岂不是让东林党的噩梦再无尽头了么?东林党怎么会允许这一切发生呢?考虑到一旦天启皇帝驾崩,魏忠贤将彻底主持朝政,而魏忠贤比天启皇帝更加痛恨东林党,必然会加大对东林党的防范程度和清剿工作,那么东林党的行动将更加难以实施,当务之急要在天启皇帝咽气前尽快出手解决皇储问题才好。

在天启皇帝传旨为弟弟选婚后不到半年的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北京最大的火药制造厂王恭厂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紫禁城里的七个月的健康的皇储皇三子朱慈炅在爆炸声中又是被摔又是被吓当天夭折,而尚在宫中等待选婚的信王朱由检则顺理成章的升为皇位第一继承人。可以说,信王的即将的成婚就藩就是皇三子朱慈炅被夺命的催命符!【关于王恭厂大爆炸的详情请回顾《王恭厂大爆炸的惊天黑幕》和《王恭厂大爆炸的因果解密》】



《天启实录》“天启六年五月十八日庚申,命信王选婚礼,部报五城两县女子七十七名。”

王恭厂大爆炸后,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地完成信王朱由检的选婚一事,这其中隐藏了一个被史学家们忽略了四百年的大玄机,直接关系到明末的政治命运,那么这个大玄机究竟是什么呢?下回再说。





请大家发留言,不要发消息,因为消息48小时候就无法回复,五天后会自动被系统自动删除,我时常不能及时查看,请见谅,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选婚----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十二)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10-30 07:48
【拙作《红楼隐史》已经出版,分为上下两册,书中不但对网路上已经发布的旧文作了大量的补充和整理, 而且还有尚未发布的《明末党争第五大案-拨乱反正系列》的后半部分和《金瓶梅密码》系列。这极其重要的《明末党争第五大案-拨乱反正系列》的后半部分和《金瓶梅密码》系列累计10多万字,将不会在网路上公开发表。《红楼隐史(上下册)》 https://m.tb.cn/h.389vXdR  点击链接,手机用户需要下载手机淘宝,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明朝的皇帝通常都是十六岁大婚,见《思陵典礼记》记载:“列朝婚期多在十六,出幼之年英宗九岁登极,正统七年成婚;武宗十五岁登极,正德元年戌婚;世宗十五岁登极,嘉靖元年戌婚;皆在十六之年。万历六年成婚亦十六;天启十六岁登极,元年成婚;崇祯亦十六岁出阁成婚,是年登极。” 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十六岁选太子妃,因英宗亡故,于登基半年后的十七岁成婚;孝宗弘治朱祐樘十六岁选太子妃,十七岁成婚,也都在此例;穆宗隆庆帝朱载垕也是十六岁成婚,只不过他当时的身份是裕王,还并未被嘉靖帝立为太子。只有“一月皇帝”泰昌帝朱常洛因生母王恭妃的宫女身份而被万历帝轻贱,因国本之争身份不定,情况特殊直拖到十九岁才得以选妃成婚。

可是明代亲王的选婚并没有成规可循,二十多岁才成婚的也有的是,比如万历的几个儿子就都晚婚。虽然亲王选婚没有年龄时间上的硬性规定,但却有出府成婚即议出藩的惯例,但由于选藩和建造王府都需要时间,所以亲王们成婚后,距离真正出京就藩还是有一段时间的。如万历的同母弟弟-----备受宠爱的潞王朱翊镠,仅仅是为了将潞王府建造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壮丽,结果耗资无数不说,修了四年才告竣工。再加上万历帝要求户部给弟弟潞王置办天价的安家费,因国库被耗空,筹措困难,所以朱翊镠直拖到成婚六年以后的万历十七年(1589年)已经二十二岁了,才带着五百多艘装满了财宝家私的船只离京就藩卫辉府。

嘉靖皇帝的第四子24岁才就藩“景恭王载圳,世宗第四子。四十年之国德安。”。万历的儿子们除了福王是“四十二年,始令就藩”28岁就藩外,其余三子都是天启七年(1627)三十岁以后才出京就藩,“瑞王常浩,神宗第五子。天启七年之籓汉中。” “惠王常润,神宗第六子。天启七年之籓荆州” “桂端王常灜,神宗第七子。天启七年之籓衡州。”



天启五年五月,天启皇帝意外落水生病,由于病情迟迟不见起色,天启皇帝开始着手安排后事,特意铸赐特大金印给魏忠贤和客氏,委以他俩托孤的重任。十月初一,令东林党们大失所望的是任贵妃居然为天启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儿子!亲东林党的信王朱由检因此失去了皇位第一继承人的身份。

因为病情沉重的天启随时可能驾崩,十六岁的信王已经成人,而皇位继承人皇三子朱慈炅却过于幼小,察觉到张嫣和东林党欲立信王朱由检为帝的蠢蠢欲动,为了能让信王朱由检早日离开京城这一权力中心,让东林党失去发动宫廷政变的有利条件,以杜绝东林党发动宫廷政变的危险,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皇三子朱慈炅的绝对安全,在天启的皇三子朱慈炅出生一个多月后,魏忠贤劝天启让信王成婚以便安排朱由检出宫就藩,于是天启传旨为弟弟选婚。见《明季北略》:“魏忠贤欲封国以远之,劝熹宗命(信)王出府成婚。”及《天启实录》:“天启五年十一月十二日丁巳,上谕礼部:朕弟信王年已长成,理宜婚配。尔礼部便出榜晓示京城内外官员军民人家父母,行止端庄、家法整齐女子,年十四至十六,容貌端洁,德性纯美,言动威 仪,咸合礼度者,许赴官报名,听候选择,应行事宜尔部开具来看。”



从历史经验来看,储君不能轻易离开都城,就算离开都城也是要跟在国君身边的,否则会有生命受到威胁或是不能及时赶回都城继承皇位的危险。期望信王朱由检即位而翻案的东林党们是绝不能坐视朱由检离京就藩的,天启皇帝极是疼爱呵护弟弟朱由检,但如果年少的朱由检到了藩地生了病有了灾一命呜呼怎么办?如果未来朱由检从藩地赶赴京城登基的路上出了意外怎么办?那么按照继位的伦序接下来要做皇帝的就该是东林党的死对头福王了,这岂不是让东林党的噩梦再无尽头了么?东林党怎么会允许这一切发生呢?考虑到一旦天启皇帝驾崩,魏忠贤将彻底主持朝政,而魏忠贤比天启皇帝更加痛恨东林党,必然会加大对东林党的防范程度和清剿工作,那么东林党的行动将更加难以实施,当务之急要在天启皇帝咽气前尽快出手解决皇储问题才好。

在天启皇帝传旨为弟弟选婚后不到半年的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北京最大的火药制造厂王恭厂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紫禁城里的七个月的健康的皇储皇三子朱慈炅在爆炸声中又是被摔又是被吓当天夭折,而尚在宫中等待选婚的信王朱由检则顺理成章的升为皇位第一继承人。可以说,信王的即将的成婚就藩就是皇三子朱慈炅被夺命的催命符!【关于王恭厂大爆炸的详情请回顾《王恭厂大爆炸的惊天黑幕》和《王恭厂大爆炸的因果解密》】



《天启实录》“天启六年五月十八日庚申,命信王选婚礼,部报五城两县女子七十七名。”

王恭厂大爆炸后,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地完成信王朱由检的选婚一事,这其中隐藏了一个被史学家们忽略了四百年的大玄机,直接关系到明末的政治命运,那么这个大玄机究竟是什么呢?下回再说。





请大家发留言,不要发消息,因为消息48小时候就无法回复,五天后会自动被系统自动删除,我时常不能及时查看,请见谅,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金陵应天府+】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薛宝钗参加的是哪朝选妃?揭开“南京金陵应天府”里的大秘密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10-22 07:51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有人问:你为何认定薛宝钗参加的是明朝选妃,而不是清朝的选妃呢?



答:薛宝钗参加的只能是明朝的选妃,贾雨村所授的“金陵应天府”已经明确地限定了所属朝代。

我们一起来看看南京的名称变迁的历史,其中缘由自然就一清二楚了。

“金陵”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而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那时的钟山因山顶上的岩石泛紫色,类赤,而被称金陵山,“金陵”之“金”其实是指铜的颜色,而非黄金。石头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这座建在石头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为“金陵邑”。唐代《建康实录》对此有明确记载:“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当时的“金陵邑”只是个具有军事意义的小城堡,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它却是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后来的曾用名有“秣陵”、“建业”、“建邺”、“建康”,五代十国时期和北宋时期曾被称为“江宁府”。

元朝时被称为集庆路。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路,改称应天府。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此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派遣大军北上,元帝从大都逃往上都,朱元璋下令夷平元朝宫殿,八月改元大都为北平府。燕王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后,于1403年升北平府为顺天府,由于是皇帝实际所处之地,故称为“北京行在”。永乐19年(1421年)正月,朱棣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而将原本的京师“应天府”改为“南京”,这就是南京这一名字的由来。封建时代不能随便称一个地方为“京”,因为“京”是“京师”之意。南京应天府成为留都,仍设六部等机构,是明朝的二京之一。

明亡后,失去了二京地位的应天府失去了南“京”的头衔,也失去了“天”字的称谓。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陷南京后,将应天府改名为江宁府,“宁,安也”,表达了满清对江南安宁的渴望。 而“金陵”二字,可视为“金之陵墓”,后金满清自然也是深为忌讳,因此在清朝使用“金陵”或是“应天府”或是“南京”这些名称都是不被允许的。直至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定为中华民国首都,才又称回南京,而北京则被改名作北平。解放后,新中国沿用了南京这一名称,而北平则于1949年9月27日被改称为北京。

我们看到在《红楼梦》中频繁出现“金陵”、“南京”和“应天府”这三种满清禁用的地名,如第三回的回目就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护官符里有“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 王熙凤的判词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宝玉被打后,贾母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 ;宝琴笑道:“在南京收着呢,此时那里去取来?”;史湘云说宝玉:“如今有了个对子,闹急了,再打狠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贾雨村“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等等等等。而《红楼梦》更是曾用《金陵十二钗》直接作书名!



《红楼梦》中对“金陵”、“南京”和“应天府”这三种满清严禁使用的地名的频繁使用,尤其是专属于朱明王朝的“南京”和“应天府”这两种独特称谓的使用,实是朱慈炤为了表达对故国的怀念、暗示朝代背景的刻意所为。这种深深怀念朱明的故国情怀、这种故意挑战满清权威的胆量绝不是一个生在康熙晚期、长在乾隆朝的满清包衣奴才所能具有的,把《红楼梦》强定为满清包衣奴才后人的作品无异于缘木求鱼、背道而驰,只能与真相愈行愈远。



从第五十三回里“慧娘”只仿“唐宋元明”的无“清”、至“明”止,我们可知慧娘为明朝人!(详见我前面的解密《红楼梦最大谜团:贾母珍视的“慧绣璎珞”的惊世秘密》)结合书中“南京、金陵、应天府”的使用和只仿唐宋元明的“慧娘”的描述,以及不断被强调的“末世”,(详情请见《红楼梦开篇明义的终极大密码》),我可以准确地确定《红楼梦》写的就是明朝末年,绝无可能是清朝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历皇帝被老女骗婚的可怕遭遇----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十一)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10-15 07:53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这个题目都会怀疑:大明的皇帝被骗婚?这可能么?

虽然听上去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却是千真万确。为了防范大臣武将通过子女联姻的手段来干预朝政,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了不许皇家和大臣武将联姻的规矩。所以,除了早期的朱棣徐皇后等特例外,明朝皇室无论是娶妻还是嫁女都是选择没有什么政治地位和影响力的平民百姓。这是明朝与其他朝代的不同之处。凡有一利,必有一弊,这样做虽然避免了外戚坐大干政乱国的危险,却又带来了新的烦恼----被骗婚!

这是因为与皇室联姻的利益极大。就算不是嫁皇帝,而只是娶公主也能让全家鸡犬升天,一旦作了“驸马都尉”后,国家不但给豪宅发巨薪,还有赠田和赏赐,父亲也会被授予兵马指挥使的虚职并享受俸禄,儿子则可世袭成为锦衣卫指挥,对平头百姓而言诱惑力极大。直接导致明朝皇室被骗婚的事层出不穷,这其中最荒唐的就是嘉靖皇帝一母同胞的亲妹妹永淳公主两遭骗婚,先是选了个家族有恶疾的小妾之子陈钊,及时发现后重选的谢昭又是个秃顶的丑八怪。而遭遇最悲惨骗婚的则是万历皇帝一母同胞的亲妹妹永宁长公主,万历十年(1582)被嫁给了病入膏肓的梁邦瑞,结果大婚之日新郎流鼻血,新婚一个月,驸马便呜呼哀哉,可怜的永宁长公主终身幸福尽毁,寡居数年后抑郁而死。



永宁长公主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但谁能想到万历皇帝本人也被骗婚了呢?而且是造成最严重后果的骗婚,不仅让万历终身不幸,更将明朝推向灭亡的深渊!

而这个成功骗婚并造成了一系列恶果的人就是比林黛玉整整大出八岁的薛宝钗----刘姥姥----刘昭妃!



《红楼梦》中写劉姥姥前后两次进大观园,中间间隔了5年,第二次进大观园劉姥姥告诉贾母“我今年七十五了”,由此可知周瑞家的即周后首次见劉姥姥是在劉姥姥70岁时,那这70岁有何意义呢?《明史》明确记载:“昭妃劉氏崇祯十五年薨(即1642年),年八十有六。”。为朱由检选妃是天启六年即1626年,当时劉昭妃恰恰就是七十岁!劉姥姥就是劉昭妃!详情见我前面的《狗儿为周瑞争买田地影射的明末真历史》,而劉姥姥参选万历皇后并被册封为昭妃时是21岁,比13岁的皇后王喜姐大出整整8岁!

明朝皇帝是十六岁大婚,皇后都是从十三至十六岁未婚少女中选淑女,岁数不会大过皇帝。即使不是为了大婚选皇后,而仅仅是皇帝增补妃嫔,年纪也不能超过十九岁,见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就立下的后宫选妃嫔而非选皇后的规矩:“民间女子年十三以上,十九岁以下……以备后宫。”而劉姥姥却以超出上限5岁的二十一岁的高龄连过七关一路闯进皇后大选的决赛前三,这其中的问题一目了然。

刘昭妃,河南陕县上村人,张嫣的老乡。祖父刘钿,万历年间在上村开旅店,三教九流无不接触。因上村临近茅津渡、会兴渡,是贩盐者南下的必经之地,刘佃经营的旅店接待的客人多是盐商。盐商不同于普通商人,《大明律》规定:“凡犯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情节严重者可判死刑。盐业是国家特许经营行业,因此盐商与朝廷和官府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依靠垄断谋取暴利的盐商也因此是商人中得利最巨的一类。东林党极力要求减税的项目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盐税,就是因为能够获得食盐特许经营权的都是跟官府官员关系密切的大富商,代表的是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刘昭妃家每日里迎来送往的就多是这样的身份特殊的一群人。

万历五年四月(1577 年),刘家庶出的老女竟以21岁的高龄进入为16岁的万历皇帝的选后人选中,“八月初三,入元辉殿习礼”。万历六年三月初三,刘昭妃入选册封之后,祖母高氏和母亲马氏皆被赐为恭人,祖父刘佃赠明威将军指挥佥事,父亲刘应节先后官升三级,先是“锦衣卫正千户带俸兵部知”随后升“指挥佥事锦衣卫带俸兵部知”,后又升为“指挥佥事锦衣卫带俸明威将军”,叔叔们也做了官,全家鸡犬升天。



刘昭妃才貌并不比其他后妃强,史料上没有提到她有任何的出众之处,从第八轮决赛中李太后最终选了年纪最小的只有13岁的王喜姐为皇后来看,从刘昭妃无宠无子丝毫不得万历待见来看,这个相形见绌的超龄老女只能是作弊的产物,是官僚集团插手选后、妄图通过后宫影响并干涉朝政的操作。幸亏最终决定皇后人选的是万历皇帝的真正亲妈李太后,才没有给儿子找个老姐姐,反而定下的是年纪最小的13岁的王喜姐,否则能连过七关的刘昭妃成为皇后也是很有可能的。



需要注意的是后来因生下万历长子朱常洛而被晋封的王恭妃同样也是当时万历选后的参选者,与王喜姐岁数一样也是13岁!劉昭妃大出王恭妃也是整整8岁!

细心的朋友一定也注意到《红楼梦》中的贾母年龄前后矛盾的问题。第三十九回中,贾母在得知刘姥姥七十五岁后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可第七十一回里,也就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两年后,贾母过的却是八十大寿,可见贾府老祖宗的年纪其实是比刘姥姥大的,那么为何贾母却说刘姥姥比她还要大好几岁呢?这里的不合理就是朱慈炤故意设下的埋伏,他是借朱明老祖宗的嘴反讽刘昭妃的年龄,为了让读者留意老女刘昭妃大出选后规定年龄好几岁的这一极不正常的大问题。



王恭妃没能进入第八轮决赛,但最终却因条件出色而被留在宫中,并被特别分配去伺候万历的生母慈宁李太后,深得李太后喜欢,后来因容貌出众引得万历皇帝一见之下难以自持而临幸生子,即使后来万历皇帝因为瞧不起王恭妃的宫女身份对她百般轻蔑,却还是又与她生了皇四女云梦公主,综合各种记载,不难想见王恭妃的条件之优秀。相形之下,刘昭妃凭着“一后二妃”的元老级的尊贵地位却丝毫得不到最是看重身份地位的万历皇帝的半点宠爱,一生无子无女。都说“女大三,抱金砖”,女大六,自然是抱两摞金砖了,可惜生性爱财的万历却怎么也看不上劉昭妃的这两摞金砖,可见劉昭妃比起王恭妃来差距实在有点大。如果不是官员舞弊操作,才貌逊色的超龄老女刘昭妃根本就没有资格参加选后,也更加不会出现在第八轮决赛中,而被万历嫌弃是低贱宫女的王恭妃才是真正应该名列“一后二妃”中的人!

看重出身的万历瞧不起王恭妃的宫女身份,可实际上,王恭妃的出身很是不错,父亲王朝窭是武举人,在她参选淑女前就已经是锦衣卫百户,正六品军官。根据传统认识“士农工商”,“商居四民之末”。王恭妃的中下级军官家庭的出身,是开旅店的刘昭妃家远不能比的,更不要提刘昭妃连嫡女都不是,只是刘家小妾生的庶女!而万历皇帝的爱妻皇后王喜姐和宠妃郑贵妃史书上并未记载两人的出身,根据明朝选淑女的规矩,王喜姐和郑贵妃家应该都只是普通平民,与王恭妃相比自然也是不及的。可出身最好的王恭妃仅仅是因为没能入选前三名而作了宫女就被势利眼万历皇帝轻视了一辈子,这样的现实真是令人气愤!



贾宝玉讲的骗偷香玉的老鼠,大出黛玉整整八岁的薛宝钗,说的又何尝不是靠作弊上位夺取了本属于王恭妃的名位的刘姥姥刘昭妃呢?(详见《贾宝玉所讲的耗子偷香玉背后的明末真历史》)刘昭妃窃取了本属于王恭妃的尊贵的地位,在经历了二十八年不堪的羞辱和难言的痛苦后,王恭妃最终还是凭着儿子朱常洛和孙子朱由校拿回了自己的东西,成为地位仅次于皇后王喜姐的皇贵妃,死后被追谥“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并迁定陵与万历皇帝合葬,历经悖乱,终得正果,这也算是上天无言的公正吧!

万历朝是一个利用老女祸乱天下的年代。同时代的出生于万历十年的叶赫老女被海西女真作为消灭对手的诱饵和政治联合的筹码在女真部落抛来丢去,一生被许配七次,更被努尔哈赤利用而成为他攻打吞并其他女真和后金起兵反明的借口之一,见《七大恨》“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恨四也。”

朱慈炤将劉姥姥同时影射后金和万历的劉昭妃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在明朝因为劉昭妃的作弊而引发国本之争被党争撕裂的时候,努尔哈赤却在以叶赫老女为借口吞并其他部落实现对女真的统一、对明朝的蚕食!叶赫老女被努尔哈赤作为灭亡海西女真的哈达、乌拉、辉发、叶赫四部的借口不过仅仅一代二十多年,而万历老女劉昭妃造成的后果更加可怕,祸乱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代整整六十五年!



虽然劉昭妃无宠无后,但是她的鹊巢鸠占却引发了历时三十年的国本之争,将大明王朝推入了东林党争的深渊!如果不是21岁的劉昭妃鸠占鹊巢,那么13岁的王恭妃就不会失去本属于她的“一后二妃”的元老级别的尊贵身份,就不会被长着一双势利眼的万历皇帝看轻,也不会被后来的郑贵妃欺压,生下的皇长子朱常洛也不会被羞辱作“都人子”,迟迟都不被给予太子的身份,自然也就不会让东林党抓到万历的把柄、借机发起国本之争以争权夺利!



万历皇帝在世时,不得宠的刘昭妃没掀起什么大风浪,但她还是借着国本之争的机会呼应了一下自己的同党,三个为官的陕州人为刘昭妃父亲所立的《大明诰赠锦衣卫指挥佥事刘公墓表》碑文显示:刘昭妃在“请立太子”事件中有功,因此明光宗朱常洛继位后,刘昭妃被授“摄太后宝宫中之政”,获得了以太妃身份掌管太后印的超规格待遇,居然凌驾在身份远高于她的郑皇贵妃之上。刘昭妃的家人也再次得到加封,见《明熹宗实录》:“天启元年三月丙辰,以皇祖昭妃嫡弟刘岱为锦衣卫指挥使”;“天启元年八月,加升皇祖昭妃(亲)弟锦衣卫带俸指挥使,(嫡弟)刘岱都督同知。”而刘昭妃还将利用获得的新的权力继续为东林党服务、为自己和家族谋取私利!这一次,再度出手的刘姥姥更是给大明王朝狠狠一击,使其在灭亡的歧途上愈行愈远,再也无法挽救!



请大家发留言,不要发消息,因为消息三五天后就会自动被删除,我时常不能及时查看,请见谅,谢谢!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0 21:06 , Processed in 0.4072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