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王恭厂大爆炸的因果解密+】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王恭厂大爆炸的因果解密(上)----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八)
原创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8-09-24 23:07
凡事都有因果,就让我来理理这改变了历史走向的王恭厂大爆炸背后的因与果。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一》记载较为简明直观:“天启五年五月,上祭方泽还宫,即幸西苑,时日已晡,忠贤与客氏乘大舟饮酒,欢甚。上独与宦竖二人,泛小舟荡漾,上身自刺舟,一珰佐之,相顾笑乐。忽风起舟覆,上及二珰俱堕水中,二珰死焉,上救免。诏肃宁县建坊,赐敕旌奖魏忠贤,并荫其弟侄一人都督佥事。锦衣卫指挥掌北镇抚事许显纯勘问汪文言狱。

秋七月,下杨涟、周朝瑞、左光斗、顾大章、袁化中于北镇抚司。

八月,御史张纳上书论东林书院,诋邹元标、孙慎行、冯从吾、余懋衡,俱削籍。副都御史杨涟卒于狱。吏科都给事魏大中卒于狱,其子学洢死之。佥都御史左光斗卒于狱。

九月,赐魏忠贤金印,文曰:“顾命元臣。”客氏印,文:“钦赐奉圣夫人。”顾大章下狱,寻卒。

冬十月,逮御史惠世扬、夏之令于狱。刑部侍郎朱世守、大理寺丞杨一鹏、兵部侍郎刘策、布政陆完学俱削籍。中书舍人吴怀贤下狱。同官傅应星入告忠贤,即逮之下狱,拷死,籍其家。妻程氏以惊死。

十一月,扬州知府刘铎下狱。僧本福携铎赠三诗至京,为其语多讥刺,遂逮之。锦衣卫指挥佥事高守谦殴翰林丁干学毙之。时科臣陈熙昌、词臣陈子壮亦以试录有“庸主失权,英主揽权”等语,亦削籍。戍吏部尚书赵南星。

天启六年春正月,命修《三朝要典》,以“红丸”、“挺击”、“移宫”三案,编缉成书。

三月,御史周宗建下狱,卒毙于狱。左谕德缪昌期下狱,与周顺昌同诏狱,为许显纯所毙。左都御史高攀龙卒,自投于园池,忠贤复矫旨逮其子高世儒。吏部主事周顺昌下狱,显纯拷比倍酷,死。御史李应升下狱,亦拷死。戍毛士龙,削夏嘉遇、姜志礼、王心一、刘大受等籍。“



从时间顺序上我们发现,在大爆炸发生前,天启皇帝即使因意外落水而病重垂危,也从没有放松对东林党的打压,反而是更加果决地清理东林党,不难看出来日无多的天启皇帝希望能为继承者留下一个干净的朝堂的只争朝夕的迫切心情。天启皇帝整肃东林党可谓是手段严酷,可是他整肃的都是手段极端的阴谋家和以权谋私的为非作歹者,如为争夺朝权而蓄意制造“红丸”、“挺击”、“移宫”三案迫害异己、祸乱朝纲的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等;如贪污受贿、营私舞弊的汪文言、周起元、周顺昌等。



而对待东林党中的温和分子,天启皇帝则依然是礼遇宽容的,譬如东林党领袖“老叶妈”---首辅叶向高,譬如东林党领袖---帝师孙承宗,譬如东林党大佬---大学士朱国桢等,魏忠贤在朱国桢被弹劾时还特意网开一面,交待下面“此老亦邪人(指东林党),但不作恶,可令善去。”而将其免罪。由此可见天启和魏忠贤做事还是很有原则的,就事论事,是非分明。



但无事都要生事的东林党人怎会甘于束手待毙?只是打压他们的是一国之首的天启皇帝,而且还都是拿得出证据、讲得出道理的,怎么办?这人世间还有谁能压制的住万万人之上的皇帝呢?人间自然是没有的,可这难不住饱读史书的东林党,古代社会人们认为君权神授,皇帝被视为是“天子”----上天之子,那么就用“天意”来让天启皇帝屈服吧!秦有“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来伪造天意引导民心,但操作手法太落后而且对紫禁城里的天启皇帝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东林党除了要震慑天启皇帝外还必须要除去皇三子,他们需要与时俱进制造有破坏力的大动静!

天启和阉党对皇三子幼小恐受內操枪炮声响惊扰的担忧,万历三十三年九月的盔甲厂火药爆炸事故的“声若雷霆、死伤无数”,这让东林党将目标锁定在京师最大的火药局---王恭厂上。在信奉“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的古代,重大灾难的爆发会影响到人心向背和政权稳定,东林党可以此引导天变舆论反击天启和魏忠贤。而皇三子的死,势必从精神上沉重打击病弱的天启皇帝,并让他的打压东林党的政策后继无人。



五月初三,“甲辰○巡关御史梁梦环奏:欲扫奴氛,先固疆圉,敬陈急著,乞圣明责成诸臣作速预防。得旨:这本说得是贼情叵测,防御宜周,今内外同心,文武和协,厂臣魏忠贤苦心为国整造盔甲器械火炮等项接济急用,大壮军威,枢督抚镇诸臣还宜悉心料理,以图制胜。其速角□羊粮料讥,防款虏,并觉华岛宿重兵设副将,俱系急著该部速与覆行。”



天启皇帝批复巡关御史梁梦环的谕旨中透漏出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魏忠贤正在为压制后金奴酋而大造盔甲火炮,与之相应的火炮所需火药的制造自然也要加大生产,换言之,此时的王恭厂内的火药生产量和储藏量正是高峰之时。仅仅三天后,京师最大的火药制造厂-----王恭厂火药局就被人纵火引爆!真是好算计!


“○吏科都给事中杨所修等、掌道御史王业浩等各合词上慰疑有奸细私焚火药,乞敕严防密稽。仍行该城查恤被灾人户,上是之。”

根据现场人证吴二的证词显示王恭厂大爆炸是人为焚火引爆,天启皇帝也赞同王业浩等人并批准“严防密稽”。但由于爆炸破坏性太强,现场毁坏严重,以当时的刑侦条件难以调查,再加上天启病重,天启唯一的皇子朱慈炅又当天夭折,而皇位继承人信王朱由检是亲东林党的,眼见天启大势已去的很多阉党和中立派大臣都选择抛弃天启明哲保身,竞相倒戈维护东林党,呼应东林党的谣言造势,也给调查带来了人为的阻力,纵火调查终因客观和人为的双重原因而不了了之。



虽然天启皇帝不相信天变之说、不肯放弃对东林党的打压,但是王恭厂大爆炸还是不可逆转地造成了阉党集团其实就是帝党集团的分崩离析。



《酌中志》记载:“中官最信因果”“(李永贞)至五月初六日,因王恭厂之变,惧而求退,体干固不肯放,嗾逆贤借先帝天语催永贞少愈即出。”太监最是迷信,魏忠贤的亲信----司礼监秉笔太监李永贞因前段时间摔伤了腿正在修养,惊天动地的王恭厂大爆炸令他深感恐惧,当天就请求退隐,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不肯放行,于是唆使魏忠贤让天启皇帝亲自下旨命令李永贞腿伤稍愈就赶快出来办事,这才勉强留下李永贞,可想而知李永贞自此后的做事肯定是消极懈怠的,阉党的执行力自然是大打了折扣。

但天启要面对的可不仅仅是后院失和,更可怕的是前廷失守、阉党竞相倒戈。

灾害发生后,天启赞同“有奸细私焚火药”的结论,但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在大爆炸发生两天后的五月初八,天启皇帝不得不下诏同意王恭厂大爆炸是“变异非常”,却同时强调要大臣们“洁虔洗心办事”“痛加修省”,表示天变乃是臣子没有“恪恭职业”导致的。“己酉○谕内阁:五月初六日己时地鸣震虩屋宇动摇,而京城西南一方王恭厂一带其房屋尽属倾颓震压多命。朕以渺躬御极,值此变异非常,饮食不遑栗栗畏惧。念上惊九庙列祖,下致中外骇然,朕当即斋戒虔诚。亲诣衷太庙恭行问慰礼讫尔,中外大小臣工俱各素服角带,务要洁虔洗心办事,其停刑禁屠等项。卿等即传示礼部都著痛加修省,恪恭职业,共事消弭,仰体朕心,冀回天变,毋得视为虗文苟且塞责,仍将被灾人户速著该地方查明具奏,分别优恤以彰朕畏天省惕至意,特谕。”



眼见天启无以为继、东林党将东山再起,阉党骨干首辅顾秉谦等人纷纷第一时间上疏自我弹劾,请求罢斥,希望尽早脱身免灾。并请求停止对东林党用刑。天启皇帝只能是一一温言传旨慰留。但是顾秉谦后来接连3次上疏乞休,终于在三个月后的天启六年(1626年)九月致仕返乡。“○大学士顾秉谦等,合疏自劾燮理无状,求赐罢斥,言:天任德不任刑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故先王莫之为也。今地阴也西南为坤又阴方也当仲夏盛阳之月而声出地中灾起阴位此阴奸阳刑奸德之象也。今圣谕首举停刑一节同符任德之化。请敕在京各衙门重大狱情经奉明旨者俱开送法司,分别具奏,速与发落,在外责成抚按有司不许淫刑以逞,庶天心嘉悦矣。又各疏自劾,俱温旨慰留。”



第二天,五月初九,阉党王永光上疏声称王恭厂大爆炸乃“上天垂戒”,要求将东林党罪犯交付法曹以免于诏狱刑求。“○兵部尚书王永光言:诸臣谓王恭厂不过火药延烧已耳,何能使坤维震撼数十里作霹雳之声?若徒诿火药之力也目前稽查失火甚非上天垂戒意矣。今我皇上减膳撤乐诸臣素服角带遂足当修省乎?。。。累囚半归诏狱追赃即已毕命。。。请自今以往,轻重罪囚悉付法曹,使罹法者瞑目,附比者徼恩,或开其湔除减之一线,仍念其子孙父母之无皋肃杀继以阳春此其时矣。。。得旨:这修省事宜知道了,三殿渐已就绪,不碍军需,票拟自属阁臣,原未讹误。”天启看了只得用“知道了”三字敷衍了事。

“○癸丑(五月十二)礼科都给事中彭汝楠等疏言修省实政,一曰省刑罚,如近日逮系立枷非万不得已必无轻用;一曰薄税敛,将新复□税一切报罢带徵钱粮酌量催徵无令有司奉行太过。”“王恭厂灾,兵部尚书王永光请宽讼狱,停工作,慎票旨。给事中彭汝楠、御史高弘图亦言之,俱削籍。”



大爆炸发生六天之后的五月十二,东林党人彭汝楠和高弘图以天变“修省”为由提出省刑罚、减税赋,天启当即将这两人革职。可是没想到原本提出王恭厂大爆炸是人为纵火并主张调查的不结党的中立派御史王业浩竟出言附和东林党,这位王阳明的弟弟王守文的玄孙不但不提人为纵火的调查,反而洋洋洒洒的阐述王恭厂大爆炸乃来自人心的郁气积结,希望天启皇帝宽然大度,放弃打压东林党使亿万人心融合相亲而成太和之气以充足宇宙,不愧是心学家之后,这一番附和东林党的和气之说应该也算是他对祖宗王阳明的“心即理”的运用和发扬吧。



“河南道掌道御史王业浩等亦言:天心仁爱,变不虗生,兹王恭厂灾纪载不多见,欤刑罚或太重、欤税敛或太急、欤人心或有郁、而太和元气或未流行、欤迩者辇毂之人心多浮而易惊,西北之人心多苦而不甘,东南之人心多悍而易动,而合计海内人心隐隐尚多郁象。郁而火伏焉,郁而阴阳搏击焉,郁而飙风举焉,此震烈之天变所自来也,愿 皇上宽然奠天下于有馀之地,使亿万心融融泄泄以亲上向风而成周之太和充足宇宙间矣。俱下该部知之。”



不过短短六日,朝中便充斥了此起彼伏的要求去诏狱、减税敛的呼声,这都是在为东林党伸张诉求,这表明阉党都纷纷弃天启而去。王恭厂的惊天大爆炸打破了天启对东林党的重重围剿,天启虽然坚持立场不为之左右,并未停止对东林党的大狱,但他打击东林党的行动却因为阻力渐增而日渐艰难。



五月十九,“○庚申。命信王选婚,礼部报五城两县女子七十七名。”天启传旨为十六岁的弟弟信王朱由检选婚,这也显示了天启已经实际上将弟弟朱由检立为皇储(其中秘密我后面再解),亲东林党的朱由检的皇储地位的确立给了东林党信心,也彻底动摇了阉党的立场,阉党的分崩倒戈已不可阻挡。



“○丙寅。礼部尚书李思诚言:变异继至,天心实有所震怒,虗文徒具,实政不修,未足语修省也。前遇灾陈言诸臣章奏已多而剀切详尽实无如王永光一疏,举朝以为得大臣敢言之风,惟愿我皇上采而行之。得旨:灾变示警,已有旨上下痛加修省,若举朝臣子都能洗心涤虑、守正奉公,自然天意可回。朕览诸臣章奏,未尝不虗怀采纳,何得专指王永光一疏?为言且本内既无司官案呈便系奏本,如何称题本?用印大臣举动以后还要谨慎。”



五月二十五,东林党李思诚上疏批评天启的“修省”徒具虚文而不付诸实政,并盛赞王永光五月初九的上疏,希望天启采纳执行。李思诚属于东林党中的温和派,曾称颂魏忠贤“纯忠体国,大业匡时”,因此后来被崇祯以“颂美”罪打入阉党逆案,处“拟冠带闲住”。李思诚特意拿王永光的奏疏为言令天启皇帝十分警觉,意识到东林党可能已经与王永光结盟,因此天启皇帝的批复不再似从前的温言敷衍,而是变得措辞严厉、针锋相对,明确指出应该是大臣“洗心涤虑、守正奉公”才对,最后还批评李思诚奏本、题本不分,不懂规矩,警告李思诚“以后举动还要谨慎”。



可是这番敲打不但没用,反而令被李思诚盛赞的王永光再接再厉,于第二天的五月二十六又上一疏,“丁卯○兵部尚书王永光以朝天宫灾上疏,言:。。。日月薄蚀、星辰逆行,亦烦太史之占验,独谴告于都城之内叠徵于旬日之间甚至雨泽未沛冰雹随之,乖戾之象显示相左。 皇上亦既耳闻目击悚惕不宁矣。亦既传示诸臣共图消弭,实政矣!自诸臣条上封事自停刑罢税之外,卒未能恩免何项、宽恤何人,概已知道了三字应之。夫委之不知犹俟有悔悟之日,知而不改,何时是苏息之期?皇上当思天变之可忧,或兆于人情之未畅,今能使人情帖服便可望天意挽回,若圣意未回, 天威愈赫,为臣子者即欲耕食凿饮以农夫没世亦不易得,而况能保有崇阶长与皋夔稷契共事尧舜之主哉!得旨:今疆圉未靖,你部能悉心运筹矢图安攘即系修省实政,何必合词求罢?况进言有体大臣尤宜详慎,疏内以危言激聒,明是要君为首的,姑不究。”



王永光的这次上疏用词十分激烈,以冰雹作为天象示警批评天启皇帝的“修省”没有实施于实政,也没有宽赦任何人,面对臣子的疏谏一概都用“知道了”三字敷衍,根本就是知而不改。警告天启如果再这样不思悔悟下去国家就危亡在即了,这显然是在呼应前一日李思诚的奏疏,王永光为了摘掉阉党帽子与天启划清界限也真是拼了!这次,天启自然不会再用“知道了”三字敷衍,而是严厉的批评他身为兵部尚书应该“矢图安壤”才是,警告他“疏内以危言激变,明是要君为首的,姑不究。”



天启六年六月初一壬申,“○吏部尚书王绍徽言:。。。皇上当此修省时,于万几中择其何者为重、何者为轻、何者为本、何者为末,明缓急之序、折利害之详,察天命之微,审安危之系,忧其所当忧,已其所当已,为其所当为,节其所可省,是转祸为福变灾为祥, 皇上何惮而不为?此然非徒如此也,赏者君之仁也,刑者君之义也,今岁春夏以来,诛罚颇多,而法令无章,仁义大乖,则阴阳谬戾,其困顿囹圄尚不可胜计,悲号愁怨无所控诉, 天心有不为之轸念者乎?书曰:天有显道,厥类惟彰,然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斯亦安人心答天谴之至意也。得旨:冡宰职任统均,果能振刷吏治,惠养元元,岂至饥寒鼓衅?内府积贮,年来给发将二千万,迄无销算清数,谁执其咎?近来大盗公行,官民受害,正合决不待时之律,何谓诛杀颇多?大臣进言有体,屡旨甚明,以后还宜谨慎。”



王绍徽,《东林点将录》的编撰者,与偏中立的王永光相比,王绍徽应该算是阉党骨干。而王绍徽的上疏比王永光更为激烈,批评天启不知轻重缓急,不顾安危利害,诛罚颇多导致天谴,警告天启省刑减税才能转祸为福变灾为祥。这样犯上大不敬的奏疏表明这位阉党骨干已然与天启和阉党公开决裂了。天启愤然批驳道:如果能振刷吏治,官员能守正奉公,百姓又怎会饥寒交迫?并进一步质问年前发放的内府帑金二千万为何至今不知下落,到底是谁的责任?大盗公行,官民受害,正应用严刑重法整治,怎能说是诛杀颇多?警告王绍徽“大臣进言有体”,要谨慎规矩。



“壬午○南京掌道御史游凤翔疏陈:一曰求直言;一曰惜物力以裁土木;一曰扩仁恩以免严赃;一曰勿概为削夺。得旨:游凤翔原以例转复入,仍著他知府去。”六月十一,阉党游风翔上疏再提减税减罚,本是阉党中的边缘分子的他当即被降职,忍无可忍的天启杀鸡儆猴以震慑立场不坚定的墙头草。



可是这番震慑不但没能起到吓阻作用,反而更加鼓舞了王绍徽,在六月十二的回奏中,王绍徽先将二千多万两内帑下落不明之责全数推到熊廷弼、陶郎先和张我续三人身上,然后搬出朱熹和皇祖来压制天启,要求天启礼待士大夫,刑不上于冠绅,为东林党免刑,看来他早忘了朱元璋的“明之自创,不衷与古制”用廷杖打屁股和剥皮实草对官绅士大夫的特别礼遇了。“○吏部尚书王绍徽疏言:钦蒙圣谕,捧读再四,臣不觉感痛惶悚,追忆往时,当辽左奴酋猖獗随到巴蜀煽祸惟时门户炽烈引用匪类,东任熊廷弼陶郎先等,西付张我续,征伐调遣骚动天下,擅取外库借请内帑,以致二千馀万资其饕餮实其囊橐,。。。臣又闻人君以兼听广纳为明,以藏疾匿瑕为量,宋臣朱熹有言:宋朝有超越古今八事,其一曰遇士大夫有礼, 皇上仰思,皇祖刑不上于冠绅,崇餋士节,海内莫不仰德,斯亦恐惧修省仰答天谴之至意也,天意有不眷顾哉?得旨:奏缴圣谕该衙门公疏,用印如何独自出名?且疏内又兼条陈殊,非回奏之体。帑金二千万两糜费不止三人,何不悉行查出?大臣章奏还宜详慎。”
王恭厂大爆炸的因果解密(下)----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九)[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红楼隐史蝶恋花 [color=var(--weui-LINK)][url=]红楼隐史[/url] 2018-10-02 08:31
[color=rgba(0, 0, 0, 0.9)]
二千多万两内帑去向不明!二千多万两是个什么概念呢?
天启年间全国每年的税粮能收米2149万石,麦430万石(见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198页),如果按洪武年间的银一两折二石来算,仅仅才一千多万两银子。考虑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我就按一石一两多算点,那么天启年间的全国税收也就是两千多万两!
整个国家全年的税收发了出去就消失无踪了,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但是天启皇帝与朝臣讨论国事自然不会信口开河,而且王绍徽不但没否认,还确认了这一数字“擅取外库借请内帑,以致二千馀万资其饕餮实其囊橐”,这二千多万两内帑去向不明,足见明末的贪腐问题是何等严重!毛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天启皇帝铁腕治吏的原因了。
但无论天启皇帝如何努力,还是无法挽回败局,王恭厂的惊天大爆炸将天启打击东林党以整肃吏治的成果全部催毁了,东林党人曹珖在《闲思往事》中明确写道:“先是《三朝要典》成,拟罪三等,大辟、永戍、戍各若干。至是王恭厂灾,魏珰多震恐,而《要典》之祸解。”。这一切在皇三子夭折的那一刻,在亲东林党的信王朱由检正式上位的那一刻就已然注定,深明“人亡政息”道理的朝臣们不可能再把自己绑在天启这艘破败将沉的大船上,纷纷上岸逃生重新站队,东林党东山再起已成定局。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六月十一,在五月初六经历了失子之痛后又被朝臣们要求“停工、减税、免刑、崇养士大夫”的狂批乱责一个多月后,再也忍无可忍的天启皇帝所颁发的圣谕:“前览枢臣王永光所奏停工缓刑言若忠爱,朕熟思旬日,念皇极殿工已八九,止用银一百五拾万,不派扰民、不侈壮丽。复查边储岁角□羊不缺,外发帑又二千万,已同逝波究无实济。且皇极殿工用什一,木不求全,石不弃瑕,节啬存留,物料半积,即接构二殿计外角□羊一百馀万未到。 皇考发帑百万尚存,朕业已罢督徵停摉括蠲编派矣。乘此内外臣工协心并力通融樽节,即事半而功倍,且一劳而永逸,器具无朽败散失之虞,□匠沿经营豢餋之泽,中外臣民宜悉此意。若司民牧守封疆者皆如大工,官鲜侵渔,民无嗟怨,则何功不奏?何治不隆乎?(王)永光再奏云:未见恩免何项,宽恤何人,正望朕调剂减省。朕俯悼民隐,仰惕天威,正当罪己,每思改弦,饬(同“敕”)尔诸司举行实政。见今民穷已极,优恤何方?东西兵衅,敉宁何术?匪拯民困,莫挽天心。朕研虑焦思,企望治况。今年盗龙袍、内库二案,朕惩积奸已从重典,其奸细俘酋强盗,律不待时,原未违春生夏育之天,似未有淫刑妄杀之狱。今后法司问拟宜体不得已,而用刑之意便奉从重之旨,务为持平之法,纵情重于罪,亦只罪当而正,朕后世子孙亦不许。下从重拟之旨著为令,朕又仰思 ,皇祖刑不上于冠绅、崇餋士节,柰士不自爱,争为奸宄,如周宗建首保熊廷弼于亡辽,之后陶朗靡帑赂遗以众挠法,以巡城御史赋敛多官银两创建书院,自甘督工翼戴奸邪抗旨倡乱碑文见在,丧尽良心,又恐郭巩力攻廷弼,遂诬巩交结内侍,凶锋狡语远伏后案,欺朕幼冲,敢以代卫制楚之术玩弄要挟,及朕密访博询都无影响,正合祖宗设立红牌说谎面欺之律,朕慎重诛夷,姑行提问不敢失皇祖隆士盛心,郤又以薪俸作赃认奠须有之罪郡县扶同,并以侮朕,周顺昌始则逗挠诏狱,以孙女婚魏大中,继则奉旨逮问紏党称乱,蔑旨欺君虽遣役贪狠半繇自取,而故婚重犯显倡不臣;黄尊素为李若星居间分赃自肥,引座师破例贿入吏部,搅乱朝政,仅仅削爵归里,又认司房宗族暴豪乡井,非复人理可谓士乎?”
天启皇帝一条条讲得清楚,一件件说得明白:
  • 皇极殿即将完工,只用银150万两,这是天启六年六月的修缮皇极殿一处的数据。包括皇极殿在内的三大殿在万历二十五年烧毁,三大殿是皇帝处理公务和举行重大仪式时用的宫殿,并非休息玩乐的普通之所,可以说是紫禁城中最为重要的建筑,可是万历皇帝在修完皇帝居住的乾清宫和皇后居住的坤宁宫后却并没有修复三大殿,那么为什么万历皇帝没有修复呢?因为实在是太花钱了!《明史》记载“(万历)三殿工兴,采楠杉诸木于湖广、四川、贵州,费银九百三十余万两,征诸民间,较嘉靖年费更倍。” 乖乖,光是采买部分木料的料钱就费了九百多万两,怪不得没修成。

可这件大事年轻的天启皇帝不但完成了,而且还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为了控制重修三殿的成本,避免被官员愚弄,天启皇帝愣是在操劳国事之余,自己钻研成了木工专家,他的辛苦没有白费,根据《 熹宗实录卷之八十六》中的工部核计的全部完工后的最终数据是:修复三大殿总共耗银竟然不到596万两!“天启七年七月○己酉。工部奏:三殿大工,开工自天启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起,至七年八月初二日报竣,,,,所费银计五百九十五万七千五百一十九两七钱六分八厘四毫一丝六忽一微。虽前朝册籍无可稽考,而工倍费省未有如斯。”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150万两或者说596万两,实在是省钱省得太多了,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却被东林党恶毒地诋毁成不务正业。
天启皇帝重修三大殿既没有摊派扰民,也不求奢华壮丽,木不求全,石不弃瑕,用料极为节省,就连先皇发的百万帑金也还没用完。正在收尾完工之时,群臣却吵着闹着要停工,不顾器具朽败散失之忧、不顾雇佣工匠经营之泽,这不是逼着天启前功尽弃、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浪费么?
2,关于减免赋税之事正在筹划,即将敕令诸司举行实政。
3,就连龙袍、内库都被盗,可见悖乱之惊人!使用严刑重典也是形势所需,何况并未滥用刑杀,只是不得已而用刑罢了。
4,朝臣们一个个要求朕刑不上于冠绅、崇养士大夫,但东林党官绅们不克己自爱、反争相为奸你们为何就只字不提?周宗建丧尽良心,为非作歹反诬陷郭巩,更是欺朕年幼,肆意戏弄要挟于朕,朕为了谨慎,以尊重隆士之心问他,周宗昌反又故意将朝廷发放的俸禄说成贼赃以羞辱朕;周顺昌则戏弄诏狱,故意与朝廷重犯魏大中结亲挑战朕,抓捕他时又制造民乱,蔑旨欺君,虽刑罚狠了些却是他咎由自取;黄尊素分赃自肥,扰乱朝政,削爵轻罚后不但不思悔改,反横行暴毒乡井,这种人也配称为“士”么?
愤怒的天启皇帝最后说道:朝廷是重视礼遇士大夫的,可是士大夫自己却不自爱自重,不仅为非作歹还欺辱皇帝,如果朝廷再一味纵容宽大下去,春秋无将之诛是何意?这皇帝还怎么当?你们一个个都不详细查证,也不自我反省,反都说成朝廷一方的过错,朕不知道你们可曾公平的衡量过朕的话,朕真的是轻信偏听么?朕亲眼目击这些凶恶的奸人欺天、罔人、淆乱政纪,如何还能坐视他们继续违法肆逆?你们这些大臣都是国家栋梁,责任重大,崇奉忠直,却罔顾事实地将过错都推到朕的身上,这是什么立场?恭敬的态度又在哪里?你们一个个都好好想想:两千万两的內帑到底去了哪里?这天灾民困又到底是怎么造成的?你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两个问题解释清楚?是不是应该惩前毖后?这些被抓的东林党官员是否有更深的内幕?他们有没有交代实情?你们不要玩弄纵横之术,借什么天变荧惑之说愚弄万世人心,朕不敢不敬天悯人,但惩凶除恶,朕绝不姑息徇私!
夫朝廷重士,士实自轻,朝廷建官,官返侮上,若一味含糊宽假,则春秋无将之诛谓何或难乎其为上矣!诸臣不详察、不自省,辄另具肺肠动以为朝廷之过,朕未晓焉卿等可平心衡量朕之所言,果轻听乎?果偏狥乎?朕为天下主,八柄自持,目击群凶大憝欺天、罔人、淆乱政纪,朕何忍骫祖宗之法而任其肆逆滔天也耶!你每大臣任重股肱,道崇忠直,若皆事不课实,过忍归君,一体何居?靖共安在?试各清夜自思二千万饷今日何在?天灾民困何以致然?应否彻底澄清?应否惩前戒后?其诸囚状是否深文?各自吐情实?勿挟纵横之术,荧惑万世人心,敬天悯人,朕勿敢替,祖宗法严,朕何敢私?特谕。
张居正早在万历四年(1576)就说过:“异时每闻存翁(指徐阶)言,其乡人最无天理。”东林党将天启的这封长长的圣谕说成是罪己诏,可是我们看到的分明是天启对代表江南士大夫的东林党无耻悖乱的愤怒控诉、对满朝文臣罔顾事实欺君犯上的激烈痛斥,王恭厂大爆炸让天启对文官士大夫们极度失望并深深鄙视,顶着朝堂的重重压力,不顾朝臣的口诛笔伐,病弱的天启皇帝依然坚定推进着对东林党奸佞的整肃工作。
六月十七,“戊子○原任吏部主事周顺昌毙于狱”
六月十八,“己丑○原任御史周宗建卒于狱”
闰六月初一,“朔日○原任御史黄尊素卒于狱”。
闰六月廿一,“辛酉○逮原任应天巡抚周起元至下镇抚司狱”,“拷死”。
七月十一,“辛巳,○下扬州知府刘铎诏狱”,“杀扬州知府刘铎,诏斩于西市,并戮景阳尸”。
八月,“戊辰,○有不法之臣如广西副使曹学佺,私撰野史纪略,以謟上官,以惑天下。。。得旨:“皇考实录已有旨,改正(东林党)曹学佺私撰野史,本当拏问,姑夺职为民,书板行抚按官追毁。”
天启七年春正月,“削礼部尚书李思诚、吏部主事于志舒、怀来兵备丘志充籍。命锦衣卫逮志充,同上林监署丞王家栋下狱。削翰林陈仁锡、文震孟、郑鄤籍。拟孙文豸、顾同寅罪斩。”
二月初二,“○御史梁梦环疏紏戚臣张国纪草菅人命、鱼肉小民、擅收皇税、强取民房。前府臣刘志选疏谓其谋纳宫婢(韦氏),又谓有訾及于丹山之穴蓝田之种等语。得旨张国纪怙恃国恩,累千三尺,草菅人命,鱼肉细民,擅收皇税,私纳宫婢,过恶多端,于法难贷,朕念中宫懿亲,国家大体,姑着回原籍。俾痛改旧愆保全终始,毋再不悛,自贻后悔。”

夏四月,“遵化道耿如杞下狱。”
可是,留给天启皇帝的时间不多了,虽然他还年轻,不过才22岁,却早已是病体支离、心力交瘁,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疼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的身上。
接下来我将围绕天启皇帝的这个好弟弟朱由检来揭秘那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明亡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恭厂大爆炸的惊天黑幕(上)----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六)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9-11 07:16
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初六早晨九点左右,一声巨响,京师最大的火药局王恭厂发生大爆炸,整个北京城随之地动屋摇,不仅百姓遭受了重大的伤亡和损失,天启皇帝唯一健康的儿子----魏忠贤的侄外孙女容妃任氏所生的三皇子朱慈炅也遇难夭折,华夏的命运和历史走向瞬间被彻底改变。近四百年来,对于王恭厂大爆炸始终没有定论,天谴等各种猜测不绝于耳,甚至有人将其列为世界三大不解谜团,更有学者认为是外星人所为,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王恭厂大爆炸真的是天谴么?

先看《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的官方记录:“天启六年五月○戊申巳刻,王恭厂灾。阁臣顾秉谦等诣  思善门祗候万安  ○  上传内阁即示工部都察院并巡视科道及巡城御史兵马本厂监督主事速赴王恭厂巡看救火,不许稽迟  ○吏科都给事中杨所修等掌道御史王业浩等各合词上慰,疑有奸细私焚火药。乞敕严防密稽仍行该城查恤被灾人户。  上是之。王恭厂之变,地内有声如霹雳不绝,火药自焚,烟尘障空,椽瓦飘地,白昼晦冥,西北一带相连四五里许房舍尽碎。时厂中火药匠役三十余人尽烧死。止存一名吴二。  上命西城御史李灿然查报,据奏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余间,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名口,著即分别轻重作速优恤。” 官员和天启皇帝认为王恭厂大爆炸乃是“有奸细私焚火药”,核查统计发现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余间,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名。

在众多记述王恭厂大爆炸的历史文献中,当属篇幅近三千字的《天变邸抄》描写最为细致,其中还使用了类似现代新闻写作的导语和倒金字塔结构,以引言逐步展开,写作手法新颖独到,因此风行于世,最为世人推崇。《天变邸抄》一直是史学家们研究王恭厂大爆炸的首选,广为引用:“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京城东北方渐至西南角,但见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之间,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塌)以数万计,人(死)以万计。,,,合科道意火药局失火,缉拿奸细而报,伤甚多,此真天变大可畏也。钦天监占语曰:“候得五月初六日巳时地鸣,如霹雳之声从东北艮位上来,行至西南方,有云气障天,良久未散。占曰:“地鸣者,天下起兵相攻,妇寺大乱。”又曰:“地中汹汹有声,是谓凶象。其地有殃,地中有声混混,其邑必亡。”魏忠贤谓妖言惑众,杖一百,乃死。”

根据《天变邸抄》的记载,王恭厂大爆炸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人(死)以万计”。可是对照在京居住的刘侗、于奕正写的《帝京景物略》“东自阜成门,北至刑部街,亘四里,阔十三里,宇坍地塌,木石人禽,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数,人以百数”。和史玄的《旧京遗事》记述:“京师诸火药局以王恭厂为大,王恭厂之变,击坏西城两三条街,伤百许人”。而且根据尚书冯嘉会的奏疏,爆炸中心王恭厂中的东库房及匠作小房只要稍加修整仍可使用的情况来看,爆炸的破坏程度绝没有《天变邸抄》中所写的那般夸张:“天启六年六月壬申朔(初一),戎政尚书冯嘉会言:今睹王恭厂厅库栋宇虽已倾塌,而偏东库房及匠作小房尚存百有馀间,其楹头甎瓦不无损坏而梁柱壁址犹然屹立。若因其故垣稍加修饬改设营房百馀间以居标兵,再用库房次料木植甎石等件构为营官厅房五间以便约束呼应,诚为两便,依议行。”因此西城御史李灿然给出的官方统计结果“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余间,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名口”应该才是确实可靠的。

王恭厂位于今天的中央音乐学院附近,距离紫禁城也就三公里地,王恭厂附近损伤如此惨重,不难想象这紫禁城中受到的震动也必不会小。那么皇宫中的伤亡情况如何呢?翻遍各种资料,只能找到皇宫中有三处人员伤亡。

文秉的《先拨志始,第四章卷下一》载:“周公顺昌既下诏狱,忠贤与其党密谋宫中,意更有所罗织。时忽地震,当坐处鸱吻无故自坠,所幸二小珰皆击死而逆贤得免。忠贤辈因是咸有戒心,缇骑亦相戒不敢南下。即黄尊素驾贴已失,第行抚按起解,不复差官旗矣。” 身边两名小太监被砸死让魏忠贤等人心生恐惧,而适逢被派去抓捕黄尊素的使者在苏州被人截击殴打而导致丢失抓捕的公文,也因此不敢再派人去抓了。【黄尊素就是满清官修明史的作者金麒麟黄宗羲的父亲】。

《天变邸抄》载:“皇上此时方在乾清宫 进膳,殿震急奔交泰殿,内侍俱不及随,止一近侍掖之而行,建极殿槛鸳瓦飞堕,此近侍脑裂,而干清宫御座御案俱翻倒。” 搀扶天启皇帝逃跑的一名近侍被砸死!

《酌中志》记载:“皇贵妃任娘娘所居之室器物陨落,任娘娘于天启五年十月初一日所生皇第三子,于是日受惊后遂薨逝。”皇三子朱慈炅当天夭折。

偌大的紫禁城,因大爆炸而导致人员伤亡的居然只有天启居住的乾清宫、皇三子所居之室以及阉党头目魏忠贤处,看上去如果不是天启和魏忠贤命够大,就该他们一起跟皇三子去见阎王了。这爆炸打击的目标如此明确精准,着实蹊跷,难不成这大爆炸真是天谴?

非也!

这其中的奥妙只藏在记载的出处作者那里。先看《先拨志始》的作者。

文秉乃东林党大学士文震孟之子,承荫庇为官生,复社骨干,对阉党极端痛恨。崇祯十一年(即1638年)阮大铖因《燕子笺》、《春灯谜》等佳作不断而在文坛大出风头,引起复社中人的百般嫉妒。于是文秉、黄宗羲等一百四十名复社成员联名上书《留都防乱公揭》对阮大铖“鸣鼓而攻之”,文中充满了危言耸听的夸大不实之词,污蔑阮大铖“诽谤圣明,讥刺当世”。阮大铖因名列“阉党逆案”而不敢分辨,惧怕之下只得移居城南三十里外的牛首山祖堂寺躲避,复社因此而威名更增,此事后被孔尚任写入《桃花扇·听稗》中。

再看《天变邸抄》。

何为邸抄?邸抄,即邸报,是古代中央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行的,专门用于通报传达朝政消息的一种公告性的新闻文抄,从名字上看,《天变邸抄》似乎是官方发布。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天变邸抄》虽然名带“邸抄”二字,却绝非官方发行,而应是由北京的民间报房编辑发行的一份民间小报,为什么这么说,看看它的离奇神怪的内容就明白了。政府邸报抄录的内容都是天子诏敕、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王恭厂大爆炸,官员和皇帝认为是“有奸细私焚火药”,可是《天变邸抄》却极尽夸张歪曲之能,鼓噪声称“此真天变”以左右舆论。

《天变邸抄》不但煞有介事地编出了钦天监因预言天灾而被魏忠贤迫害打死一事,还极生动地捏造了火神行动之类的灵异现象,如“庙祝见火神飒飒行动,势将下殿,忙拈香跪告曰:“火神老爷,外边天旱,切不可走动。”火神举足欲出, 庙祝哀哭抱住,方在 推阻间,而震声旋举矣。” “潘云翼夫人,虽同来京已十年,夫妻不相见,夫人独住后房一带,日事持斋诵佛。变起之时,夫人抱一铜佛跪于中庭,其房片瓦不动,前房十妾俱压重土之下。”“见一神人赤冠赤发,持剑坐一麒麟,近在头上”等等等等,灵异神怪无不是为了迎合世人猎奇搜怪之心以制造天变假象。说白了,《天变邸抄》是假托官府邸抄之名以欺诳不明真相的百姓,虽然作者没有署名,但从它的内容和发行的手法不难判断这还是谣言公司东林党的杰作。东林党一贯通过制造假预言、散布假灵异、发行书刊报纸等操控来民间舆论以影响政局的手段果然是高、实在是高。

最后来看《酌中志》的作者。

刘若愚,太监,其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父亲应祺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刘若愚十六岁时,因感异梦而自施宫刑。万历二十九年,被选入皇官,隶属司礼太监陈矩名下【陈矩就是那个根据太子朱常洛的指示放了因“妖书案”而入狱的东林党郭正域的那个大太监】。天启初年,因擅长书法且博学多才而被派在内直房经管文书。因魏忠贤和李永贞对其颇多猜忌,而刘目击魏李所为又无可奈何,遂自改名为“若愚”,借苦心二字以自警。崇祯年间被处斩监候,刘若愚蒙冤狱中,有苦难申,于是乃效太史公司马迁之榜样,发愤著书,呕心沥血,详细记述了自己在宫中数十年的见闻,并进行说理申冤以自明,终获开释,重见天日。其记载虽为求免刑而迎合崇祯和东林党否定魏忠贤,但瑕不掩瑜,刘若愚的“谨以见闻最真”在《酌中志》中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了解明宫廷事迹提供了重要线索,刘若愚因感异梦而自施宫刑,终成明代的“司马迁”,天意良苦,令人赞叹。要研究宫廷内的情况,自然首选刘若愚的《酌中志》。

对于王恭厂大爆炸给皇宫造成的破坏,刘若愚的记载是:“讫至天启六年五月初六辰时,王恭厂之变,皇极殿最高危之处一木先陨,乾清宫大殿皇驾所居之东暖阁,将窗格扇震落二处,打伤内官二人,皇贵妃任娘娘所居之室器物陨落,任娘娘于天启五年十月初一日所生皇第三子,于是日受惊后遂薨逝。逆贤直房及王体干、李永贞等直房,各有伤损。” 皇极殿在万历年间烧毁,此时尚未修复完成,本就是破损状态的房屋自然最容易受到震动影响,掉下木头来不足为奇。天启住处的乾清宫东暖阁的窗格扇震落二处,打伤内官二人;皇三子受惊夭折,魏忠贤等居所的房屋有破损。

换言之,除了年幼的皇三子夭折外,只有乾清宫的两名内官因震落的窗格扇受伤,并无《天变邸抄》所写的搀扶天启的近侍被飞瓦砸死,也无文秉在《先拨志始》中所写的魏忠贤的两名小太监被鸱吻砸死一事。对照天气五年五月和天启一起划船落水而淹死的两个小太监,“体干名下高永寿、逆贤名下刘思源二竖子皆淹死,后赠升乾清宫管事。本年七月十五日,逆贤亲赴大高元殿作法会,瞻礼放河灯追荐之。”如果真有搀扶天启的太监被砸死或是魏忠贤的小太监被砸死,天启和魏忠贤也必会有一番追荐之举,而这也正是向崇祯和东林党证明天启和魏忠贤被天谴的绝佳证据,刘若愚不可能不记录下来。

所以真相很简单,由于距离爆炸中心很近,皇宫也深受震动,但除了皇三子受惊夭折外,并无其他人死亡,只不过是有人受伤和物品坠落、房屋受损罢了,这种情况肯定是各宫都有,但由于情况都不严重,所以刘若愚也就只把大家都关心的天启皇帝和魏忠贤等阉党头目简单交代一下,不再一一细述了。但东林党要借王恭厂大爆炸打一场舆论战,为了让人们产生这是天启和魏忠贤迫害东林党而招致天谴的错觉,因此捏造了天启和魏忠贤身边的太监被砸死的谎言,而且极力夸大爆炸伤亡,《天变邸抄》竟将死亡人数扩大了20倍!

那么,这里就要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为何《天变邸抄》和文秉宁可制造天启和魏忠贤险被砸死的谎言,却偏偏都绝口不提皇三子之死呢?后面再说。
王恭厂大爆炸的惊天黑幕(下)----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七)[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红楼隐史蝶恋花 [color=var(--weui-LINK)][url=]红楼隐史[/url] 2018-09-18 07:54
[color=rgba(0, 0, 0, 0.9)]
但东林党避而不谈的不仅仅是皇三子朱慈炅的夭折,他们不愿提及的还有爆炸现场幸存的目击证人吴二一事。《天启实录》记载:“时厂中火药匠役三十馀人尽烧死,止存一名吴二。”收录泰昌、天启年间的邸钞公奏的《两朝从信录》中记载更为详细:“时救火诸役,从厂中救出净身男子吴二,问之,口称:身系厂中,本撮火药人役。但见飚风一道,内有火光,致将满厂药坛烧发,同作三十余人皆被烧死,止存吴二一人。”
根据幸存的搓火药的杂役吴二回忆,他亲眼看到是一道劲风夹着火光,飞来点燃了火药,而爆炸时“天色皎洁”,天气晴好,并无任何天火雷电,很明显这是有人蓄意投射明火引爆火药,所以 “吏科都给事中杨所修等、掌道御史王业浩等”向天启皇帝奏报王恭厂火药局爆炸是奸细放火所致。工作在爆炸正中心的火药搓制工人吴二的幸存不仅证明王恭厂大爆炸绝没有东林党所宣扬的那般严重,也为爆炸的原因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目击证人,这是苍天无言的公正!


因为东林党对王恭厂大爆炸的铺天盖地的夸张宣传和恶意误导,致使世人都以为王恭厂大爆炸是世所罕见的奇灾大难,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明朝的京师火药厂爆炸事件屡见不鲜。除了天启六年五月的王恭厂大爆炸外,万历二十一年、万历三十三年、崇祯二年、崇祯三年、崇祯七年九月、崇祯十一年、崇祯十二年、崇祯十三年四月、崇祯十五年都发生过火药厂大爆炸。仅是崇祯十一年(1638年)一年之中,火药厂爆炸事故就连续发生三次之多。《明史•五行志二》记载:“十一年四月戊戌,新火药局灾,伤人甚众。六月癸巳,安民厂灾,震毁城垣廨舍,居民死伤无算。八月丁酉,火药局又灾。” 即使后来在清朝也有多起火药局爆炸事故,例如《广阳杂记》记载:“乙丑年(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日,京师旧火药局地轰,坏屋伤人无数。丁大年云:明自洪武时,即藏火药于地。穴地深三十尺,实火药于中,上盖石板,再加横木,复覆以土,以备不虞。至崇祯十五年忽轰。十六年更藏八窖,今复发其五。”
   刘若愚的《酌中志》有较为详细的火药厂爆炸的记载:“盔甲厂,即鞍辔局。在都城内之东南隅。掌厂太监一员,贴厂、佥书数十员,辖匠头九十名,小匠若干人,专管营造盔甲、铳炮、弓矢、火药之类。万历年间,火药忽燃者再。其三十三年九月丙申申时,忽响一声,烟如灵芝,烧死京营领总等官九员,军人六十三名,重伤者二十一名,毁房屋若干间。礼科萧近高所题 “烧死不下数百人”。凡于工部领银一万两,则此厂六千,王恭厂四千,分造之。工部主事一员监督之。近因东西南北不便,复增主事一员,各监督之。祟祯甲戌九月初七日天明时,忽响一声,毁房屋甚多,将火药石碾远抛于泡子河城墙下。又一石碾自空中落于民家屋上,打透至炕,而炕上所卧小儿,不知何因,在地无恙。又一人系挂于梁上,头与脚下垂,止有皮,无衣无肉,骨形比生时颇增长许多。是日也,本厂匠头蔡承禄号“小泉”家出殡,人颇富侈,冥器皆用真绫绢为之,延优娼扮十二寡妇征西故事,又制火人、火马十匹,各以火爆缚遍人马身上,点药线驰跑,则火起四飞,纸爆迸响,而人不伤。是日之变,人多云蔡家所致。凡附近寺殿多未震动,而配殿概损也。奉旨:将掌厂值日内臣贺尧年、监督主事蔡宸恩下狱,(崇祯)薄责之。。。。。。安民厂,即王恭厂。建署于都城之西南隅。掌厂太监一员,贴厂、佥书十馀员,辖匠头六十名,小匠若干名。营造钱粮,与盔甲厂同。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辰时,忽大震一声,烈逾急霆,将大树二十馀株拔出土。又有坑深数丈,烟云直上,亦如灵芝,滚向东北。自西安门一带,皆霏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自宣武街迤西,刑部街迤南,将近厂房屋,猝然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杀有姓名者几千人;而阖户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几千人也。真未有之变也。遂改卜于西直门街北建厂,先帝(天启)赐名曰安民,并盔甲厂,各铸关防以给之,重军需也。其旧址改为戎政署。凡在西会议兵事,即共集面计,甚便。而崇祯辛未(崇祯四年),戎政尚书闵梦德设处钱粮修理捐俸完局云。近因火药局逼窄,遂于宣武门街尽北街西,分创新火药局一处。又,安定门内东绦儿胡同,旧设枪局一处,系京营官军自两厂领出火药并军器堆积,以便教场取用。崇祯戊寅(崇祯十一年)四月初五日卯时,新火药局忽震一声,损坏房屋人民许多。至六月初二日午时,安民厂大震,略减于天启六年时也。八月初七日卯时,局复大震,且延烧草若干垛。其涌起之烟,各如灵芝,如云如浪,移时方散。圣明极矜怜之,发银分赈。司礼曹太监化淳,亲诣伤处验看,复施棺或席殓埋。是岁颇旱,至庚辰(崇祯十三年1640年)四月初二午时,新局造火药处,复响一声,损人命房屋甚多。”
盔甲厂位于北京东城区的盔甲厂胡同,距离紫禁城也是三公里,盔甲厂是明朝专管营造盔甲、铳炮、弓矢、火药的机构,其火药储存规模小于王恭厂火药局。盔甲厂发生的爆炸当属万历三十三年九月的那次最为严重。“声若雷霆,火枪、火箭迸射百步之外,烧死臧朝及把总傅钟等十员、军人李仲保等八十三名。其局内工匠人等并街市经过居民死伤者多不可稽,焚毁作坊五连,约三十余间,火药火器无算。”爆炸原因是官军领取的火药因年久受潮,凝结成块,为了方便分发而用斧子将其劈开,结果产生火星引爆火药。见《明史•五行志二》记载:“官軍於盔甲廠支火藥,藥年久凝如石,用斧劈之,火突發,聲若震霆,刀槍火箭迸射百步外,軍民死者無數。”

而王恭厂发生的天启六年五月的大爆炸和搬迁后发生的崇祯十一年六月的大爆炸都极为严重。王恭厂大爆炸后,天启将火药厂迁到了距离紫禁城十三里外的略远一些的北京西直门街北,即今天的桦皮厂胡同和铁狮子巷一带,并改名为安民厂。
崇祯七年“九月庚申,王恭厂火药灾,伤毙数千人。”而崇祯十一年六月初二发生的安民厂大爆炸尤为严重,连西直门城墙都受到波及被炸塌,死伤万余人!史载:“都城十余里内,觉地轴摇撼不已,若地震。不久,轰雷一声起天半,屋瓦碎裂,梁尘飞扬,西北隅白云滃郁,弥漫亘空,中夹苍黄黑子,旋转云际。历二时方散。乃京城西直门内安民厂火药爆炸。震毁城垣,方圆十数里无完宇,树木俱偃仆立槁。居人行人,互相枕藉,死皆焦黑。更有崩至城外数里,死藉地面。据查居民死伤万余,贴厂太监王甫、局官张之秀俱毙,武库几空,发五千金赈恤。” 崇祯十一年的火药局爆炸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伤亡丝毫不低于天启六年的王恭厂大爆炸,更不要提崇祯年间的火药局爆炸的次数有9次之多,为何最是迷信的崇祯却从来不认为这是天变、是天谴呢?又为何世人偏偏只知道天启六年的王恭厂爆炸,却鲜有人知万历年间的两次大爆炸和崇祯年间的九次大爆炸呢?这都是东林党的舆论造得好啊!


那么有人故意纵火引爆京师最大的火药制造厂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请看《酌中志》中的一段记载:“猫儿房,近侍三、四人,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凡圣心所钟爱者,亦加升管事职衔。牡者曰“某小厮”骟者曰“某老爷”,牝者曰“某丫头”。候有名封,则曰“某管事”,或直曰“猫管事”,亦随中官数内关赏。凡皇子女婴孩时,多有被猫叫得惊风薨夭者,有谁敢言?或祇于所居近处,禁止几年可也。” 太监刘若愚提到明朝宫中有养猫房,养猫很多,很多皇子皇女在婴儿时期都被猫的叫声吓得惊风而死,但养猫是传下来的老规矩不能改,故而皇宫里仅仅是在新生儿的房间禁止几年而已。可见婴儿对声音的敏感,早已为宫中人所熟知。
崇祯年间为何爆炸频发,东林党杨士聪的《玉堂荟记》给出了答案:“戊寅四月、六月、八月,皆有火药之变,而四月为甚。是时内操方盛,无岁不变,而戊寅为甚。迨后辛巳,罢内操,年馀而火变亦绝。”杨士聪说崇祯年间“无岁不变”,火药局没有一年不爆炸的,这是夸张了,我只看到九次爆炸的记载。但他指出崇祯辛巳十四年太监内操停止,过了一年多以后的崇祯十六年和十七年火药厂都没有再发生爆炸。从太监内操与火药局爆炸的关联上看,再结合万历年间的爆炸事故的原因,很明显这与支领火药的操作不当有关,完全是管理不善的问题。频繁的内操导致频繁的支领火药,操作不当造成爆炸频频。
有趣的是天启年间同样也是大搞太监内操,可是除了六年五月的这次王恭厂大爆炸外,却完全没有任何类似万历朝或是崇祯朝的操作事故发生,不得不说天启的安全管理做的还是非常不错的。
而且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就连内操这一隐患其实也早被天启皇帝提前排除了。

“○御史贾继春以 皇子诞生,适当颁历因条列时政:一停内操以静宫禁;一宽追夺以广锡类;一信部覆以释向隅;一□妄辩以塞俾门。得旨:炮鼓之声两月前已传过暂停了。”这个贾继春就是移宫案时勇于弹劾东林党迫害西李的御史,他上书要求停止内操以保证宫廷的安静,以免鼓号枪炮声惊吓到幼小的皇三子。没想到天启皇帝更有预见性,回复道:在皇三子出生前两个月的天启五年八月便已经下旨停止内操,就连这微小的隐患也彻底排除了,可见人人都明白声响大了会对婴儿有害。

这下朋友们知道了王恭厂火药厂为何会被引爆了吧?皇三子新生婴儿不是怕大的声响么,那就给他来个大得惊天动地的声响!
那么王恭厂大爆炸的震声到底有多大呢? 《天启实录》“○顺天巡抚刘诏言臣循例谒陵于初六日回至平谷县。巳时忽听响声如雷,初疑其为地震也,差夜役张忠飞马往探,始知为王恭厂之变,切思平谷离京一百八十里,尚声洪如雷,况深宫大内相隔咫尺,不知如何震动?”杨士聪的《玉堂荟记》记载:“遵化去京三百里,皆闻其声,人或以为地震,久之而知其非也。”离京三百里外都听得到王恭厂火药局的爆炸声,不难知道这爆炸声对距离六七里地的紫禁城的震撼。这可比猫叫更令人心惊了,这是给天启皇帝放了个要他儿子命的大炮仗!

那么魏忠贤的侄外孙女----皇贵妃任氏所生的皇三子朱慈炅到底是怎样受惊而死呢?旨在讨好崇祯和东林党的刘若愚简略地一笔带过,没写细节,不过我在《旧京遗事》中找到了相关记载:“皇三子跌荡仆地,宫人披发双袒,奔迸四散”,幼小的朱慈炅当时才刚满七个月,这时的婴儿才不过刚学会坐,而学习站立行走要在九个月大后才能开始,这还是发育好的婴儿,更为普遍的是十个月学站,一岁学走。七个月大的婴儿自然不会被放在冰凉冷硬的地上玩耍,“跌荡仆地”告诉我们的是朱慈炅在大爆炸中竟从高处跌到了地上!惊天巨响、高处摔落、再加上宫人呼号乱奔,这严重的三重伤害对这个幼小的婴儿来说样样都是致命的,可怜的朱慈炅当天就一命呜呼。

史玄的《旧京遗事》记述:“京师诸火药局以王恭厂为大”,王恭厂库存火药数量巨大,这就是王恭厂被人为投射明火引爆的原因---爆炸声最大、破化力最强!而它的目标就是与爆炸中心相距仅仅三公里的紫禁城中的幼小脆弱的婴儿皇三子!
为何东林党拼命夸大王恭厂大爆炸的死伤,却偏偏避而不提皇三子的夭折?因为如果民众对皇三子之死给予关注的话,人多力量大,他们的阴谋诡计势难免被明眼人识破!
为何东林党极力夸大王恭厂大爆炸的离奇灵异,却偏偏绝口不谈爆炸现场的搓火药的杂役吴二的幸存?因为吴二的幸存会令人质疑东林党对王恭厂大爆炸的夸大宣传;而吴二的目击证词更会彻底撕破东林党的王恭厂大爆炸是天变天谴的欺世谎言!



有人问:看记载“死者皆裸”、 “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为何王恭厂大爆炸中人的衣服都被炸没了?
爆炸产生的强大气流是可以撕裂衣服的,王恭厂大爆炸发生在五月初六,公历的五月三十日,已经是入夏时节,当时又是大晴天,虽不比盛夏酷暑,但气温也不会低到哪里去,人们的衣衫相对都比较宽松单薄,再加上王恭厂火药储藏量大,爆炸的冲击力也就大,五百多人被炸死,人身上的单薄衣物被强大的气流撕裂并不稀奇,这些衣服没有凭空消失,而是都被强大的气流吹到了西山。《国榷》载:“震后,有人告,衣服俱飘至西山,挂于树梢,昌平县校场衣服成堆,人家器皿、衣服、首饰、银钱俱有。产部张凤奎使长班往验, 果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天启+朱慈灵+】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母对王熙凤的良言警告---天启之死----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五)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9-04 09:16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四十回里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姑苏选来的几 个驾娘早把两只棠木舫撑来,众人扶了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刘姥姥、鸳鸯、 玉钏儿上了这一只,落后李纨也跟上去。凤姐儿也上去,立在舡头上,也要撑 舡。贾母在舱内道:“这不是顽的,虽不是河里,也有好深的。你快不给我进 来。”凤姐儿笑道:“怕什么!老祖宗只管放心。”说着便一篙点开。到了池 当中,舡小人多,凤姐只觉乱晃,忙把篙子递与驾娘,方蹲下了。” 贾母对王熙凤的郑重警告不可玩船,这照应了前面第三十八回里贾母说自己失足落水一事。

王熙凤中的“熙”也通“熹”,即天启皇帝的庙号“熹宗”的“熹”,王熙凤倒过来的谐音乃是“封熹王”,朱明老祖宗提醒自己撑舡玩耍的王熙凤注意危险,不要重蹈自己覆辙。这影射的是天启皇帝西苑泛舟“自刺船”自己划船落水一事。

《酌中志。卷十 。逆贤乱政纪略》:“(天启五年)至五月十八日祭方泽坛回,即幸西苑,本日申时后中宫张娘娘(即皇后张嫣)已回宫,客氏同逆贤共在桥北浅水处大舟上饮酒乐甚。先帝与体干名下高永寿、逆贤名下刘思源,皆十七、八岁小珰,在桥北水最深处泛小舟荡漾,上身自刺船,二珰佐之,相顾欢笑,若登仙然。忽风起舟覆,二珰与上俱堕水,船上金大壶酒具尽没。当时两岸惊哗,皆无人色。逆贤、客氏手足无措,逆贤亦自投水,然远不济事。最先奔趋入水救先帝圣驾者,管事谈敬等也。高、刘二竖子皆淹死,后赠升乾清宫管事。本年七月十五日,逆贤亲赴大高元殿作法会,瞻礼放河灯追荐之。盖擅权淫纵者逆贤,而秉笔掌印者体干也。九月,先帝赐忠贤、客氏各金印一颗,方二寸馀,四爪,龙钮,玉箸箓文印九字三行,曰钦赐顾命元臣忠贤印,日钦赐奉圣夫人客氏印。每颗金重凡二百两,铸刻者御用监也,篆字者中书也,戗金龙印盒则内官监也。先是万历年间乾清宫、坤宁宫灾,皇后之宝被焚。及四十二年,福藩之国,中宫例有与王妃戒谕一道,须用宝钤识,垂之久远。神庙轸念匮乏,命御用监以梨木雕刻代用之,模篆者中书谢稷也。终孝端显皇后世,中宫宝竟未补。是时体干顿忘之耶?”

天启五年(1625)五月十八日,天启在西苑游玩自己划船时突起狂风将船吹翻,落水之后因受惊受凉而生病。在落水事件过去四个月后的天启五年九月,天启作了一项震惊朝野的安排,他居然命御用监制作了二百两重的“顾命元臣忠贤印”大金印赐给魏忠贤,同时又制作了二百两重的“奉圣夫人客氏印” 大金印给奶娘!而十几年前万历皇帝给爱妻皇后王喜姐也不过是用梨木雕了个皇后宝印而已,两相对照,不难发现天启皇帝特赐大金印给魏忠贤和客氏意义极其重大!

何为顾命元臣?“顾命”一词来自《尚书·顾命》篇,记载周成王病重召见几位大臣,顾命他们辅佐其儿子康王嗣位之事。“元臣”指重臣、老臣。“顾命元臣”就是皇帝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这特赐“顾命元臣忠贤印”表明才21岁的年轻的天启皇帝居然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安排身后事了!可见当时天启的病情已经极不乐观了。

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病情的不乐观让天启自感来日无多,而皇子又诞生在即,于是开始安排身后事以防悖乱。通过五年多的观察和了解,天启皇帝对魏忠贤十分信任,而且怀着皇子的容妃任氏还是魏忠贤的侄外孙女,所以天启赐魏忠贤“顾命元臣”大金印,将未来执掌朝政辅佐皇子的重任交给了魏忠贤。同时也不忘赐客氏一颗大金印,以此来保护身份低微的奶妈客氏在自己死后可以不再被皇后张嫣无端迫害。



大家肯定要问了:天启又没有B超,怎知任容妃附中的胎儿是男是女?

天启皇帝完全不确定任容妃腹中的胎儿是男是女,他作的是两手准备:生下的若是男孩而且能够成活,那么顺理成章儿子继位,魏忠贤辅政;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却夭折或者生的是女孩,则由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考虑到弟弟朱由检十四岁年幼没有政治经验,依然需要魏忠贤扶佐才能避免自己登基后出现的移宫案、红丸案这样的阴谋闹剧。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魏忠贤的辅佐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才让财力见绌的天启皇帝不惜拿出两百两黄金为魏忠贤特制“顾命元臣忠贤印”,用心良苦啊!

因此,信王早在天启五年九月就已经被天启皇帝安排为第二继承人,只不过没有公之于众罢了。因为天启此举是以备万一,如果自己未来康复了,或是自己的儿子出世并健康成长,岂不让弟弟信王处境尴尬么?不信?我将在后面用确凿无误的证据详细展开解密。

为火德朱明王朝带来活力和希望的两位个性皇帝明武宗和明熹宗都是年纪轻轻却都因泛舟落水导致受寒病亡:正德积水池捕鱼落水,让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获得了反击的机会;而天启在后海的西苑三海“自刺船”自己划船落水,给东林党的反扑带来了机会。失足落水的贾母对王熙凤的不要重蹈自己覆辙的淳淳忠告不由的让人万分的惋惜感慨。

“天启五年十月丙子朔孟冬  ○是日辰时  皇第三子生容妃任氏出命礼部知之。” “天启五年十一月丙午朔  皇子弥月  上御皇极门内殿受贺。○进封容妃任氏为  皇贵妃命礼部择吉具仪。”

落水事故导致无子的天启病危,这让东林党看到了拨乱返正的转机,因为自负盲信的信王朱由检早已被他们东林党拉拢,彻底掌握了。可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天启皇帝的命还挺硬,都给魏忠贤发了“顾命元臣”的大金印了,却还是不死,居然还撑到了任容妃的孩子出生,更要东林党命的是生的还是个儿子!

赐金印给魏忠贤和客氏后不到一个月,天启五年十月初一,魏忠贤的侄外孙女容妃任氏顺利产下健康的皇三子。皇三子朱慈炅的降生无疑是给病重的天启打了一剂强心剂,但这一切却绝不是东林党愿意看到的。皇三子的出生让东林党备受打击,要知道这皇三子的母亲可是魏忠贤的侄外孙女啊,而亲魏忠贤的皇三子的出现无疑成为东林党的眼中钉肉中刺。

只要除掉皇三子,除掉朱慈炅这个天启唯一的儿子,那么东林党将会随着信王朱由检的登基而再次重掌朝堂,于是惊天动地的大戏隆重开演了!那么这一次,深谋远虑的东林党们到底使用了什么惊人的阴谋手段除掉了皇三子朱慈炅,一举反败为胜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移宫案+】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改变国家命运的明末党争“五”大案之移宫案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8-14 10:13
“移宫案”其实发生在“红丸案”前,泰昌帝一死,东林党马上就开始琢磨该如何拉拢新皇帝了。通过挑起国本之争,东林党成功地破坏了万历同朱常洛的父子感情,将自己塑造成维护封建礼法的正义之士,收获了朱常洛对他们的感激涕零,登基后的泰昌帝对东林党是有求必应,可是令东林党难过的是泰昌帝是个短命皇帝,仅仅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离开他们了,这不,“老叶妈”叶向高这个东林党的党魁刚刚接到圣旨还未来得及启程赴京呢!一定得想个办法巩固住胜利果实,得尽快同朱由校建立起深厚感情才好。


别看万历对庶长子朱常洛不怎么样,但他对皇长孙朱由校可是非常的重视爱护:“(万历三十三年)神宗显皇帝以元孙(朱由校)生,遣使颁诏天下,书谕宗藩,恩赉文武百官军民人等,事从优厚,悉赦诸臣之矿税诖误、被逮久系诏狱者,一时海内欢声雷动。其明年丙午二月尊上 慈圣皇太后徽号,进封王恭妃为皇贵妃。 (其母)王选侍为才人。至四十八年七月,神宗皇帝遗诏言:皇长孙宜及时册立进学。”万历以“元孙诞生”昭告天下并行大赦,这样做其实就是变相的宣布朱由校未来可望继承大统,而且立马晋封祖母王恭妃为皇贵妃,临终时更是直接册立其为太子,可见万历对皇长孙的重视。“神宗初,以熹宗早失母,命西李母之。”万历四十七年十月,在天启的生母王才人死后,万历又亲自指定由朱常洛的宠妾西李照顾朱由校,可谓是呵护周到。可以想到朱常洛必会对这个巩固了自己太子地位的长子由衷喜爱,后来泰昌帝临死前宁可空置皇后的位子,也不愿满足最宠爱的西李的封后要求,估计也是怕朱由校受委屈。


朱常洛即位后,朱由校和养母西李随之移居乾清宫。泰昌帝驾崩后,西李因为朱由校十五岁年少,仍旧留居乾清宫照顾小皇帝,东林党要控制新皇帝小天启,就要先搞定天启的这个合法监护人才行,可问题是这个西李和郑贵妃关系不错,当初西李就是走郑贵妃的门路才获得了万历皇帝指定她抚养天启和崇祯的特权:“及才人娘娘崩,东李老娘娘位列在前,时西李老娘娘擅专宫之宠,固要光庙奏请神庙,又密恳皇贵妃郑老娘娘奏请神庙,将先帝(天启)托西李老娘娘看管,又今上(崇祯)亦属看管。”而东林党因为国本之争而与郑贵妃势同水火,本着一个信条: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东林党明确了目标---赶走李选侍!


“(泰昌帝)命封(西李)选侍为皇贵妃。选侍趣熹宗出曰:“欲封后。”帝不应。礼部侍郎孙如游奏曰:“今两太后及元妃、才人谥号俱未上,俟四大礼举行后未晚。”“光宗即位,妃与郑贵妃同住乾清宫(郑贵妃住乾清宫是因要为刚死不久的万历守灵)。时上谕封郭元妃为皇后,王才人为贵妃。又谕封李选侍为皇贵妃。及上不豫,召大臣入乾清宫,上御暖阁,凭几谕曰:“李选侍夙保震器,抚育国本,宜速封。如是者再,署礼部事。”侍郎孙如游对曰:“今孝端、孝靖两太后及元妃、才人大典未竣,俟四大礼举后,行未晚也。”既而上崩,选侍遂踞乾清宫。因挟制皇长子,邀封皇后。”朱常洛曾下诏封西李为皇贵妃,可西李却要封后,朱常洛不答应,结果这么一僵持,西李不但没能成为皇后,就连进封皇贵妃的机会也错过了,依旧只是低微的小小选侍,这让东林党驱逐西李有了底气。


泰昌帝刚闭眼,东林党就上演了“移宫”的大戏。《明史。方从哲传》:“时(西李)选侍居乾清官,群臣入临,诸阉闭宫门不许入,刘一燝、杨涟力拄之,得哭临如礼,拥皇长子出居慈庆宫,从哲委蛇而已。杨涟、左光斗念选侍尝邀封后,非可令居乾清,于是议移宫,争数日不决。从哲欲徐之,请选侍移峻銮宫。至登极前一日,(刘)一燝、(韩)爌邀从哲立宫门请,选侍移哕(huì)鸾宫。”杨涟等与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联手行动,将小皇帝天启骗出抢走,四天后的九月初五逼迫李选侍抱着幼小的皇八妹搬离乾清宫,住进专门给无名份的宫御养老的哕鸾宫。顾命大臣首辅方从哲是浙党领袖,并不同意东林党的做法,可是面对东林党人多势众的汹汹来势,软弱的他只能“委蛇而已”,“欲徐之”,想拖延时间,但毫无用处。最终东林党假借维护正统大义之名,成功地夺得了政治操控权。因移宫事件过于苛激,外界纷纷斥责东林党违背孝悌之道,欺人太甚,批评天启帝虐待养母,御史贾继春上奏指责东林党“违逆先帝,逼逐庶母,皇八妹入井堪怜,李选侍雉经谁诉?其惨黯光景,通国之人长叹陨泣。”遭群起责难。


九月二十五,“己亥”,被东林党的欺骗操控的天启降谕:“朕昔幼冲,皇考选侍李氏,恃宠屡行,气殴圣母,以致崩逝,使朕抱终天之恨。朕虽幼,未尝忘也。皇考病笃,大臣进内问安,选侍威挟朕躬,使朕传封皇后。复用手推朕,向大臣?颜口传。至今念及,尚合羞赧。朕因避李氏暂居慈庆宫。又令李进忠、刘逊等传言,每日章奏文书,先呈选侍,方付朕览,仍欲垂帘听政。且欲处分御史所言选侍,他日必有武氏之祸者。”“九月一日,皇考宾天,大臣入宫哭临毕,因请朝见。选侍阻朕暖阁,司礼监官固请,乃得出。既许复悔,又使李进忠等再三趣回。及朕至乾清丹陛,进忠等犹牵朕衣不释。甫至前宫门,又数遣人令朕还,毋御文华殿也。此诸臣所目睹。察选侍行事,明欲要挟朕躬,垂帘听政。朕蒙皇考令选侍抚视,饮膳衣服皆皇祖、皇考赐也。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皇考自知其误,时加劝慰。若避宫不早,则爪牙成列,朕且不知若何矣。选侍因殴崩圣母,自忖有罪,每使宫人窃伺,不令朕与圣母旧侍言,有辄捕去。朕之苦衷,外廷岂能尽悉。乃诸臣不念圣母,惟党选侍,妄生谤议,轻重失伦,理法焉在!朕今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敬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贾继春后被削职。


天启谕令中所说的李选侍“欲垂帘听政、他日必有武氏之祸”完全是东林党的荒谬指控,明朝文官集团空前强大,就是皇帝的亲娘太后们都没有武则天所拥有的特殊机遇和政治资源搞垂帘听政,何况是身份低微而且不过只是个养母的李选侍?


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十月初七,李选侍的侍从被捕入狱“庚戌○东厂缉获钦犯李进忠”。十月二十四,哕鸾宫更是突然离奇失火,经奋力抢救,李选侍母女才幸免于难。“○丁卯。哕鸾宫灾。上谕内阁,:皇五弟(朱由检)并诸公主见居勖勤宫与哕鸾宫相隔甚远。其哕鸾宫虽毁,选侍李氏暨皇八妹俱无恙,特谕卿等知之。”


在天启五年的霍维华向天启上奏的揭露三案真相的奏疏里,讲述了移宫案中令人震惊的一些细节,因为鲜为人知,故而特别一提。杨涟与左光斗见到大太监王安辱骂李选侍,立马引为同党,与之亲昵商谈谋划,此后就有了所谓李选侍的武后垂帘、凌虐宫嫔、其父盗宝之说。移宫之日,李选侍的首饰妆奁被抢劫一空,便是头上的簪珥也被夺去,身边的十几名侍从都被殴打得遍体凌伤,李选侍光着脚抱着年幼的女儿,跌跌撞撞地被赶出乾清宫,一路吞声饮泣,情形万分凄惨。而王安与杨涟等人为杀人灭口,更是捏造盗宝的罪名,将魏忠贤、刘朝等侍从连带李选侍的父亲下狱论斩,幸亏当时的刑部尚书黄尧缵据法力争才将这些人保全了下来。



通过制造“国本之争”大获利益的东林党再次靠制造移宫案和红丸案争端,将自己树立为护君爱国的忠臣形象,以拥立之功谋取新国君的感激和倚重,从而打击政敌。叶向高、邹元标、杨琏、赵南星等人都先后被起用,而浙、昆、宣等党则受到打击排挤。东林党终于第一次全面把持了朝政,掀启了“众正盈朝”的全新时代。但是这种建立在欺骗上的感情完全经不住时间的考验,随着天启的政治成熟很快就破裂了。就如同1547年的夺门之变中的明英宗与石亨、曹吉祥的关系一样。


一年以后,伪造王才人遗言的天启的启蒙老师刘良相被天启处死。《酌中志》:“先帝(天启)髫龀时,宫中私自答应诵书习字,刘良相也。孝和皇后即才人王娘娘临崩时,托写遗言云:与西李娘娘有仇者,良相执笔也。天启元年,逆贤矫旨发良相于凤阳而杀之,今有谁肯代良相鸣冤枉耶?”


天启母亲王才人死于万历四十七年十月,那时天启已是十四岁的少年,不是三四岁不解事的幼童,如果王才人是被西李凌虐殴打致死,与母亲王才人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少年天启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万历皇帝和朱常洛都极看重朱由校,他一出生就被视为未来的接班人,母以子贵,万历皇帝亲赐天启母亲王选侍“才人”封号,在当时太子宫中,她的地位仅次于太子妃郭氏。郭氏病死后,王才人成为太子宫中地位最尊贵的女人。还是选侍身份的西李哪敢太岁头上动土?又哪里有实力能动得了王才人?最可笑的是刘良相声称王才人临死前委托他写的遗言,这刘良相每天给天启颂书教字,一句话的事至于这么麻烦么?可见这所谓被西李迫害而死的遗言是后来刘良相为了移宫案按照东林党的要求伪造出来的,为虎作伥的刘良相被杀一点也不冤枉,刘若愚写“逆贤矫旨”是为了讨好崇祯和东林党给自己免罪减刑,其实发配打死刘良相的只会是天启,没有天启的首肯,魏忠贤怎敢杀死王才人倚重的天启的启蒙老师?


天启四年六月,羽翼渐丰的天启又诏封李选侍为康妃。“辛亥,封光庙选侍傅氏为懿妃,李氏为康妃。礼臣林尧俞奏谓:皇大妹婚期已近,皇八妹婚期尚远,选侍李氏似不宜封。况当皇上登极之初移宫之际,议论纷纭,封号一节宜俟皇八妹选婚之日另议。上不听,命一并举。”次年尽毁天下书院,天启六年更开馆撰修《三朝要典》为三大案翻案,东林党费尽心机所营造的“众正盈朝”的局面顷刻间翻覆不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国本之争”的大秘密】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揭开万历帝迫害王皇后的真相下的“国本之争”的大秘密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8-06 22:18
其实泰昌帝朱常洛母亲被万历和郑贵妃迫害的谣言是在明亡后才出现的,是为了实现满清抹黑明朝皇帝和东林党美化自身的需要而捏造的。国本之争时真正困扰万历皇帝的是民间疯传的所谓万历冷落皇后王喜姐,并欲不利于皇后,以为郑贵妃之子福王谋夺太子之位的流言蜚语。“道路喧传:咸谓中宫役使上得数人,忧郁数亲药饵,且阽危不自保。。。。。万历二十一年王锡爵揭帖,已有外人疑不利于 中宫,以为夺长之地。。。”

那么这传言是真的么?又是怎么来的呢?就让我为大家细细解来。

万历五年(1577年),皇太后在参加终选的三人里选中了年龄最小的年仅十三岁的王喜姐为皇后,另外两人落选,被封为刘昭妃(即《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和杨宜妃。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王喜姐病逝,自从十三岁就被册立为皇后起,正位中宫四十二年(1578年-1620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后。

万历与母亲李太后为他择定的皇后王喜姐的感情很好。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三月,皇帝居住的乾清宫和皇后居住的坤宁宫毁于“天火”,次年六月又起“天火”,连前三殿也被焚毁。万历夫妻两人就一同搬入启祥宫(即崇祯十三年,朱慈炤的弟弟五皇子朱慈焕被害死的地方)同食共寝二十四年,神宗自陈:“中宫乃圣母选择,朕之元配。见今侍朕,同居一宫,就少有过失,岂不体悉优容?”内阁首辅沈一贯也说:“中宫为皇上元配,选自圣母,体统甚隆既二十四年矣。朝夕同宫,恩好甚笃。”而且还提到王喜姐是“游宴必从(万历)”,与万历可说是形影不离。 

即使在万历二十六年乾清宫和万历三十三年坤宁宫重建好后,万历和王喜姐也不愿搬回各自的宽敞气派的帝后居所,仍然坚持挤在小小的启祥宫中同食共寝,“螽斯門西曰啟祥宮,神廟自兩宮災後,遂居於此。萬曆三十年春,聖體不豫,召輔臣沈一貫至此。圣性笃好章草,(万历三十六年)戊申春,曾召累臣至启祥宫前殿。”直至万历四十八年四月,57岁的王喜姐病逝后,万历才搬回自己的乾清宫。万历还给辅臣方从哲等赐下圣谕:“中宫皇后侍奉勤敏,与朕同食息起居。不意因虚劳年久,服药不效,遽尔崩逝,朕心伤悼深切。前疾未愈,所有各项文书尚未详览,所奏知道了。特谕卿知。”

万历待皇后王喜姐家人之厚,更是无人能及。万历十二年(1584)八月,明神宗允给永年伯王伟肩舆礼,给事中万象春上书提到公侯伯皇亲驸马不许乘舆是祖制,瑞安伯陈景行、武清伯李伟为两宫皇太后之父,年老时方得到这个待遇,永年伯资历尚浅不宜得封。明神宗没有听从,以特例下不为例的方式给予了永年伯此待遇。 自嘉靖起,规定外戚爵位不得袭封,可是王喜姐娘家却获破例,传爵位三代,见《萬曆野獲編》:“中宮父永寧伯王偉歿,其子棟得襲為優厚。至丁未年而棟卒,其母趙氏為孫乞恩承襲,上命棟子明輔襲祖伯爵,時署部少宰楊時喬,力諫不從,上但云後不為例而已。蓋自世宗裁定恩澤,立為永制,至是已八十年。僅有武清一家三世,而今王氏再得之,即孝烈后無敢望焉。似此曠典,獨厚中宮,猶疑上薄於元配,是殆不然。”

而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生前得罪了皇后王喜姐。明神宗万历六年大婚时,张四维向明神宗提议晋封王喜姐父亲王伟,张居正反对,以“不得滥封”为由,仅把王伟从锦衣卫千户提升为锦衣卫指挥使,万历不满,屡次催促之下,王伟才得晋封为永年伯,但却是个流职,不可世袭。万历七年,万历拟旨要封王伟之弟王俊、子王栋世袭爵位,张居正再次反对,他引用先朝典例,认为先皇对外戚封爵尚可,但外戚爵位官制世袭则不宜,因此结怨于皇后王喜姐,落得死后被残酷清算。

《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九十三:“且先年该部具题香殿金柱稍有朽蠹便著工部作速换安修理毋得迟延,工部尚书周嘉谟以万寿宫香殿一柱腐朽,拟照南京孝陵享殿制,用大木四面环报,柱即坚稳,其对柱亦照样帮修,费工无多,匝月可完。必欲另换新柱,工程甚烦,且日月难计。 上不允,命该部还同内监作速换安修理,毋得延缓,致误典礼,责有所归。” 万历皇帝筹备皇后王喜姐的葬礼更是务求尽善尽美,事实上万历对皇后王喜姐是极尽恩宠,爱护有加。



明史学家们都一致的认为国本之争是因为万历宠爱郑贵妃而欲将郑贵妃所生之皇三子福王立为太子所引发的,并以为万历皇帝还因此想加害皇后王喜姐。这完全是被清流君子东林党们歪曲的明史给误导了,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先来看看《明神宗实录》中记载的万历皇帝自己是怎么向群臣解释为何不愿早早立储的原因:

○万历十八年正月甲辰朔立春 。“又说朕好色偏宠贵妃郑氏,朕只因郑氏勤劳,朕每至一宫他必相随,朝夕间小心侍奉勤劳.如恭妃王氏他有长子,朕著他调护照管,母子相依,所以不能朝夕侍奉,何尝有偏他?”.... 近来 皇上朝讲稀疏外廷日切悬望今 圣体常欲静摄臣等亦不敢数数烦劳起居但一月之间或三四次间一临朝亦足以慰群情之瞻仰 ..上曰:“朕疾愈岂不欲出? 即如 祖宗庙祀大典也要亲行, 圣母生身大恩也要时常定省,只是腰痛脚软行走不便。”时行等又云册立 东宫系 宗社大计望 皇上蚤定。上曰:“朕知之朕无嫡子,长幼自有定序,郑妃再三陈请,恐外间有疑.但长子犹弱,欲俟其壮健,使出就外才放心。”

○万历十八年十月。上谕内阁:“朕览卿等所奏固是,但皇子体脆质弱,再少俟时月,朕自有旨.其于长幼之序,岂有摇乱?内虽皇贵妃之尝赞言以定名分,以免疑议.朕前已面谕卿等知之.今卿等又来陈奏,朕岂不知?朕意必待朕自处,不喜于聒激耳!岂有谣言而惑朕哉!卿等可看两京大小文武自十四年至于今日有一年一月一日之不聒激者?盖此辈心怀无父志欲求荣,不思君上之疾,但虑身家之望,固于此时欲激君上之加疾,以遂己之心志.朕度此辈意欲离间父子之天性,以成已买直图报之逆志耳!其安心甚远其立意甚详,可见其沽名悖逆之甚!”



○庚寅。礼部尚书于慎行等疏言圣人举事必顺人心,人心所同即天意所在,今元子册立之礼自阁部台谏诸臣前后不啻数十上。今肺腑之臣郑国泰疏中有云 : 皇贵妃跪而诤之至此, 而天听犹高臣等所未喻也。臣等惓惓愚忠以为国本不可不豫建,储训不可不豫端,伦序已明,何若早立?一日之为安,睿龄渐长,何若早教?一年之为益,惟望皇上俯顺群言早颁成旨。得旨: “建储之事屡有明旨,如何又来渎激奏扰?其立序已定,不知尔等大臣每每催激早立.但迟亦是立,早亦是立,不知早立何意,迟立何意!不知尔辈心为何使?虽皇贵妃跪泣诤立之言,可不言牝鸡晨鸣为家之索?这立储之事还候旨行,不必以烦言间离天性。”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  上遣文书官李文辅就锡爵第赐之手札曰:“卿公清正直,朕素所倚赖。今冲寒驰驱疾趋来京忠勤可嘉。朕心忻慰,欲出与卿一见。昨者连日侍奉圣母,稍觉劳倦。今早览卿密奏,揭帖悉见卿忠君为国之诚。朕虽去岁有旨,今春行册立之典,且朕作读皇明祖训内一条:立嫡不立庶之训.况今皇后年尚少, 傥后有出, 册东宫乎? 封王乎?故朕迟疑未决,既卿奏来朕今欲将三皇子俱暂一并封王,少待数年皇后无出,再行册立庶.上不违背祖训,下与事体两便。”

万历皇帝给出了明确清楚的答复:立储必定要遵照《皇明祖训》的立嫡不立庶的原则,皇后王喜姐年轻还能生育,等王喜姐真生不出孩子来再立朱常洛为太子也不迟。长幼之序不可乱,散布要立福王为太子的都是借此破坏我万历同朱常洛的父子感情,以博得直名并谋取长远的政治利益。“但虑身家之望,固于此时欲激君上之加疾,以遂己之心志.朕度此辈意欲离间父子之天性, 以成已买直图报之逆志耳!其安心甚远其立意甚详,可见其沽名悖逆之甚!”不得不说,万历对这些东林党的嘴脸看得可谓透彻!



我们看到事实是郑贵妃不断跪求万历早立朱常洛为太子以免使她蒙受诽谤攻击,“皇贵妃之尝赞言以定名分”“郑妃再三陈请”“皇贵妃跪而诤之”。郑贵妃的家人也因请求册立东宫而获罪。“万历二十一年闰十一月○癸未。皇亲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使郑国泰亲伯,顺天府儒学附学生员郑承恩,奏请册立东宫以彰皇贵妃之贤,以免郑国泰之罪。 上怒黜承恩为民。”

即使是东林党编纂的《明史》也写万历迟迟不愿立朱常洛为太子是因“恶其离间朕父子”,憎恶这些东林党们挑拨离间他与朱常洛的父亲感情以谋取名利而与廷臣赌气。郑贵妃的兄弟郑国泰与儿子郑承恩还因请求立朱常洛为太子而被万历惩处。

《明史恭恪贵妃郑氏列传》“恭恪贵妃郑氏,大兴人。万历初入宫,封贵妃,生皇三子,进皇贵妃。帝宠之。外廷疑妃有立己子谋。群臣争言立储事,章奏累数千百,皆指斥宫闱,攻击执政。帝概置不问。由是门户之祸大起。万历二十九年春,皇长子移迎禧宫,十月立为皇太子,而疑者仍未已。”“ 十八年,帝召皇长子、皇三子,令时行入见毓德宫。时行拜贺,请亟定大计。帝犹豫久之,下诏曰:“朕不喜激聒。近诸臣章奏概留中,恶其离间朕父子。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时行因戒廷臣毋激扰。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预知。册立之事,圣意已定。有德不谙大计,惟宸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二人皆被黜责。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诏驰驿归。归三年,光宗始出阁讲学,十年(后)始立为皇太子。”

《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郑国泰,郑贵妃之兄。“廷臣疑贵妃谋夺嫡,群以为言。国泰不自安,上疏请立太子,其从子承恩亦言储位不宜久虚。大学士沈一贯左右于帝,弗听。诏夺国泰俸,而斥承恩为民,然言者终不息。”



皇后王喜姐死后五天,明神宗就因为极度悲伤也病倒了,仅仅三个月后的七月驾崩,追随爱妻而去。万历宠爱郑贵妃不假,但万历与原配王皇后才是真正的恩爱夫妻,相濡以沫四十二年,就连太子朱常洛也说万历与王喜姐“情锺伉俪”。《明史。王德完传》中所写的“时帝宠郑贵妃,疏皇后及皇长子。皇长子生母王恭妃几殆,而皇后亦多疾。左右多窃意后崩,贵妃即正中宫位,其子为太子。”完全是东林党散布的愚弄世人的谎言!皇后王喜姐不但从未受到冷落,而且与万历每日同食共寝、出入相伴,身体也是棒棒的。也就怪不得听闻此谣言的万历气得大骂:“中宫何尝有疾?这畜物狂肆妄言,惑乱观听!”

万历因为皇后王喜姐年轻还能生育而拒绝早早立储,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万一皇后生出了嫡子,难道再搞废庶子立嫡子的闹剧么?参考万贵妃36岁为明宪宗生下第一个儿子的实例,万历最初决定在朱常洛十岁、也就是王喜姐二十八岁时立储的决定是无可指摘的,欲立福王为太子完全是廷臣们的主观猜测或是故意造谣借此打压皇权。

东林党之所以散布万历专宠郑贵妃并冷落迫害王皇后的谣言乃是为了占领道德制高点,因为宠妾灭妻是为封建道德所不容的,东林党制造万历宠妾灭妻的谣言就能获得舆论支持,从而使得他们挑起的“国本之争”具有了正当性。

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遗诏:“皇太子(朱常洛)聪明仁孝睿德夙成,宜嗣皇帝位,尚其修身勤政亲贤纳谏,以永鸿图。皇长孙(即朱由校)宜及时册立进学。”因为文官的括噪,逆反心理颇强的万历故意推迟立储,为此被口诛笔伐。临终前万历明确册立朱由校为下一任皇太子,陷入国本之争三十年而吃瘪受气的万历皇帝终于在皇长孙的身上扳回了面子。





据曾先后在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年间做过宫廷宦官的刘若愚所著的专门记载后宫宫闱之事的《酌中志》卷22中记载:“中宫孝端王娘娘,其管家婆老宫人及小宫人,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余人,其近侍内官亦多墩锁降谪”。所谓“墩锁”是一种刑具,外形为高约20厘米的一尺见方的木箱,上盖有四个洞,分别锁住手脚,令受刑人无法站立,生不如死。

谁能想到以慈孝著称的皇后王喜姐喜欢虐待近侍内官,而后宫中被王喜姐杖杀而死的宫中婢仆更是不下百人!这些宫人能犯下何等的大罪,是谋害皇帝还是暗害皇后,竟都被活活打死!如果是一两人还能理解,可是上百人的数字却实在令人惊栗,原来万历爱护有加的被文官称颂不已的慈孝贤淑的皇后其实是个媚上欺下的残忍暴虐之人!

有人可能会质疑此处记录的真实性,但我必须要说刘若愚对王喜姐的记述只会含蓄,绝不会夸大,更不会造假。因为刘若愚撰写的《酌中志》是给崇祯皇帝看的,是按照崇祯的东林党主旋律而写的,是通过批判魏忠贤而为自己申冤脱罪的,书中对客氏和魏忠贤的丑化是有理由的,但对几代皇帝和文官们都同声称颂、尤其是格外照拂朱常洛父子的圣后王喜姐的污蔑却是完全不可能的,否则崇祯看后就不会释免刘若愚,而要将其千刀万剐了。

想想这些可怜的宫人中有多少是同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一样,是与王喜姐一同选美入宫的“良家子”,却因为未能选中而落得任人折磨虐杀,这王喜姐的恃强凌弱、残忍暴虐的可怕嘴脸却被万历说成是“稍稍悍戾不慈,勤敏贤淑,芳声令德,中外仰闻”,万历哪里虐待过王喜姐,万历是漠视纵容王喜姐对宫人内官的虐待!而这样残忍虐杀上百宫人的王喜姐更被文臣美化作“慈孝、优渥、女中尧舜”,谁会怜悯那上百的惨死在慈孝贤淑的王喜姐棍棒下的冤魂?我曾因为东林党对万历的诋毁而对万历深深同情,可是当我看到这血淋林的记录时,再看看身为“都人子”的万历对王恭妃的“都人”身份的赤裸裸的蔑视,再难对万历心生同情。正是那句话:古书上的“仁义道德”,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假话罢了,字缝里满满都是“吃人”两个字!

再看看万历的好孙子----被东林党赞颂为“圣人”的不近女色的崇祯皇帝:“乾清宫后庑有青霞居,上所宴息处,上不欲多子,御幸有身者,辄服药去之,故后宫无以位号进者。贼入宫,女子共奔入乾西,阖户自焚。”爱惜名声的崇祯怕世人知其好色,于是不给被临幸的女子名分,但是如果生了孩子就瞒不过了,怎么办?有办法,怀了孕的就强制服药打胎!翻看明史,这可是崇祯朝独一份!这是何原因?因为明朝只有崇祯的皇后周后“善药”,别的皇后可没这本领。周后的服务可谓全面,先为崇祯购献美女,再给美女制药打胎,这一条龙服务,既满足了崇祯的需要,又解决了崇祯的顾虑,如何能不得崇祯的欢心?崇祯与周后,这真是明朝历史上的绝配。万历就没这样的福气,如果王喜姐也能有周后“善药”的本事,朱常洛直接在萌芽期就被无声无息地解决了,何以为万历招致几十年的“国本之争”的烦恼?

东林党借国本之争打压万历,如同嘉靖皇帝遭遇的“大礼仪之争”一样,其实都是皇权与文官集团的政治之争!不过结果不同,嘉靖胜了,皇权得到了强化,明代政治秩序得到恢复;而万历败了,皇权被打压,明朝就此深陷东林党争之中,一步步滑向了灭亡的深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藏在香菱与荳官等斗草中的历史秘密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7-16 06:48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六十二回里有一段斗草的细致描写,荳官与香菱还因斗草而发生了争执,脂砚斋特意在回前脂批中点出【香菱斗草善谑】,提示这其中大有文章,请看描写“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 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 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 “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 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 的枇杷果。”



  看看这斗草的几个人“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请回顾我前面的博文《红楼梦十二女伶》的系列解密。



  小螺和小花脸荳官都是宝琴的丫鬟,借指“宝琴”,即“宝玉”----《红楼梦》的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

  香菱---南明、

  芳官---顺治、

  蕊官---周后、

  藕官---崇祯。



  “斗草”是一种民间游戏,分为“文斗”和“武斗”两种。“武斗”就是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采得花草后,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花草名,谁采的花草种类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为胜者。现在的“斗草”多为“武斗”,但《红楼梦》中的“斗草”为“文斗”。那么这五人斗草都分别说的是什么呢?听我一一解来:



  【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 ---“柳”指不承认满清并抵制满清的明遗民,说这话的是小螺和香菱、荳官;



  【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 “松”就是赤心木,即朱明,说“罗汉松”的是小螺和香菱、藕官、荳官;



  【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竹”通“朱”,“君子朱”是小螺和香菱、藕官、荳官;



  【这一个又说: “我有美人蕉。”】---翻译过来就是“我有美人交”,哈哈,这一看分明就是不断花费巨金为崇祯购献美女谄媚邀宠的“贤德”周后在说话,真是再贴切再形象不过了,说“我有美人要上交”是蕊官---崇祯的周后;



  【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 “星星翠”实为“金星绿”,即“金星虏”。说这话的只能是被宝玉起名叫做“金星玻璃”的胡虏满清---芳官顺治;



  【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 ---月是明,红是朱,说“月月红”的是小螺和香菱、藕官、荳官;



  【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 牡丹花花王在《红楼梦》中指的是宝钗,即芳官顺治,请回顾我前面的博文《与贾宝玉如同双生弟兄的真性情的芳官是谁?》,说牡丹花的是芳官顺治;



  【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 的枇杷果。”】



  --- 《牡丹亭》我前面已经解得很透了,但《琵琶记》还未解过,必须要细说一说。《琵琶记》是元末著名南戏,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婚后想过幸福生活,但其父蔡公不从。伯喈被逼赶考中状元后又被牛丞相逼迫而不得不与其女结婚,当官后家里遇到饥荒,其父母双亡,他并不知晓。他想念父母,欲辞官回家,朝廷却不允。赵五娘身背琵琶,一路谈唱行乞,进京寻夫,最后终于找到,并团圆收场。《琵琶记》重点刻画了 “三不从”,表现了蔡伯喈的全忠全孝。朱慈炤此处引用《琵琶记》是用 “三不从”的蔡伯喈暗喻身不由己的贾宝玉。



  “琵琶”头上有“四王”,是暗指“四王子”,那么是哪位四王子呢?再看补充:“枇杷”双双从“木”,“木”指赤心木朱明,是朱明的四王子!“果”字上“田”下“木”,父母为“田”与“木”,正是田秀英与朱由检所生的四王子,原来“琵琶枇杷果”喻指的是作者本人就是四皇子朱慈炤!



  说“枇杷果”的是代指“宝琴”的小螺和荳官这两人,“琴”字头上“两王”,此处朱慈炤用了小螺和荳官两人来指代“宝琴”,两两成四,正是“琵琶”四王,果然好机关,对应好周全!



  朱慈炤用“这一个、那一个”的模糊指代法既避免了过于直白犀利而容易暴露的危险,又生动形象的勾勒了不同阵营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特点,构思精巧,逻辑严密不得不令人击节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贾宝玉最后还愿的天齐庙】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贾宝玉最后还愿的天齐庙的大秘密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6-28 08:19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我在前面的《破解《红楼梦》仅仅八十回的终结之谜》中说了《红楼梦》中的“天齐庙”大有寓意,第三回宝黛初见,需要注意的是黛玉入贾府一开始并未见到宝玉,因为宝玉 “庙里还愿去了”,贾母心心念念的贵客来了,宝玉却是先还愿后才见黛玉,而《红楼梦》最后一回即第八十回竟然又写道宝玉“往天齐庙还愿”,忘了的朋友可以去博客查看博文,更好找。

   历代帝王对泰山神东岳大帝尊崇有加,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封禅泰山,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东封泰山时,封“仁圣天齐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封“天齐仁圣帝”。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封“天齐大生仁圣帝”。

  但到了明代却没有再封“天齐王”,而是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洪武三年 (1370) 去东岳历代封号,“特以‘东岳泰山之神'名其名,以时祭神”(《去东岳封号碑》)。对于这一变化,我多方查阅,却找不到任何解释。我个人推测与元朝封泰山神为“仁圣天齐王”有关。元朝作为外来的异族政权对汉人进行高压统治,汉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沦为三等人且遭受深重压迫。泰山神东岳大帝不能护佑汉民却为元朝廷所用的残酷现实令汉人民众开始转而信仰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刘禹锡《送东岳张炼师》诗云“久事元君住翠微”,是在唐时已有元君之名,盖由来久矣。” “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是道教女神的尊称。由于泰山神在汉人心中的地位降低,碧霞元君信仰渐盛,导致朱明王朝不再学历代前朝敕封泰山东岳大帝,却多次敕命重修泰山顶上的碧霞祠。《岱史》说:“宋建昭真祠,金称昭真观,明洪武中重修号碧霞元君,成(化)、弘(治)、嘉靖间拓建,额曰碧霞灵佑宫。” 乾隆三十五年 ( 1770 年) 重修后改称碧霞祠。

碧霞元君从明代中叶起大盛于华北,并扩展到长江和淮河以北,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女神。泰山女神“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其影响之大就连皇帝也开始派遣大臣祭祀碧霞宫。到明朝后期,官僚的腐败、政治的压迫最终导致普通百姓将统治者的官方信仰东岳大帝彻底抛弃,自明万历朝始,泰山山神的地位就被泰山娘娘彻底取代。万历年间的碧霞元君已经从保护儿童妇女升级为“护国庇民普济保生”了,见《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下界生民生生化化各有神司,判注天人悉由东岳。碧霞元君亦主泰山,,,,元君已证太一青玄之位,观见众生受此沉沦,慈悲不已。为化女流,普度群生,于四月十八日分真化炁,现是慈颜。陟降泰山,静居上境,复炼元真,功周亿劫,慈光洞照,遍彻幽微。应九炁以生生,体一元而化化,神功莫测,浩德难量,惠溥天民,倾土皈仰。受命玉帝,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福昭报,感应速彰。”。万历末年的《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也明确地说泰山女神是泰山正神,是“天佛牒文、玉帝敕令”的“碧霞元君”,不仅上管天兵、中管神兵,下管地狱诸司,就连过去历代王朝尊奉的泰山山神----东岳大帝也被碧霞元君管辖:

  “往上边管天兵先天圣母,

  中管着神兵十万八千。

  下管着众鬼魂不知其数,

  辖“天齐”管十王总管阴间。

  按七十管五司一十八狱,

  管天下府州县善女善男。

  封王灵巡山的都管元帅,

  镇泰行(山)无偏比不论愚贤。”



   万历年间还为泰山娘娘建了“护国济世安民”三坊。清·聂鈫《泰山道里记》记载:“(碧霞宫)南为重门,旧额“神秀”。门前为台,绰楔三。向有坊三:北曰护国灵佑,东曰宏仁济世,西曰圣德安民。万历间巡抚李辅、巡按吴定、韩应庚等建,圮。”。

王锡爵在明万历二十二年《东岳碧霞宫碑》中写道:“齐鲁道中,顶斋戒弥陀者声闻数千里,策敝足茧而犹不休,问之,曰:‘有事于碧霞。’问故,曰:‘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 自碧霞兴,而世世香火东岳者,咸亦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则数千里,每岁辦香岳顶数十万众。”每日前来泰山碧霞灵佑宫烧香的信众数以千计,而离碧霞宫不远处的东岳大帝的岳帝祠却香火寥寥!明万历四十七年的王世贞的《游泰山记》亦有记载:“自是左折而上里许,曰岳帝祠,陋不胜香火。”明末清初的张岱在《琅琊文集。岱志》中亦惊叹于泰山碧霞灵佑宫之香火鼎盛“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盛,为四大部洲所无。”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岳大帝渐被遗忘,竟至无人问津,清咸丰朝的福格在《听雨丛谈》写道:“礼岱者皆祷于泰山娘娘祠庙,而弗旅岳神久矣。” 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地位最终被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取而代之, 一直到今天,碧霞元君信仰依然在泰山信仰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是普通民众的力量,倒逼宗教信仰不断改革。



因为泰山女神信仰大盛,明代北京修建了5座碧霞元君庙,就是著名的东顶、西顶 、南顶、北顶和中顶的“五顶”娘娘庙,环列于京城,成为京城人精神信仰的寄托之所。明末的《帝京景物略》卷三“弘仁桥”条记载了明代的“五顶”:京城的碧霞元君庙,“麦庄桥,曰西顶;草桥,曰中顶;东直门外,曰东顶;安定门外,曰北顶。盛则莫弘仁桥(南顶)若,岂其地气耶!” 明末清初的孙承泽的《天府广记?寺庙》中记载:“京都有碧霞元君庙五处,香客云集,烟雾终日缭绕,都人最重元君祠。”2004年著名的北顶娘娘庙神秘事件就发生在北京的北顶泰山娘娘庙。



   自唐玄宗于开元十二年(725年)十月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后,泰山就获得了封号“天齐”, “天齐”因此成为泰山神的代称,所以不但东岳大帝被称作“天齐”,世人也多将泰山女神称作“天齐娘娘(嬷嬷)”。如淄川五松山的《天齐嬷嬷幢》,清王尔鉴撰,言:“余受皇恩,放青州令。有老者献文,乃(宋)状元张唐卿之手书也,名《孝义天齐嬷嬷幢》。文曰:《齐谐》曰:天齐渊水,都南郊。又西南八十里,有石幢,一曰嬷嬷幢。石幢者,齐地遗风也,莫知起时。古人享祭神灵,必立石幢,或柴或望,以达天听。或曰,禹布土以定九州,得天齐嬷嬷之助,立此石幢者,以敬神明。” 如贵州有宝鼎天齐嬷嬷殿,如山东利津的天齐庙、沈阳奉天的天齐庙里供奉着的就是东岳大帝和天齐娘娘!天齐娘娘(嬷嬷)就是泰山女神,“天齐” 也是“碧霞元君”的别号!



  崇祯十三年七月,田秀英的爱子五皇子朱慈焕被周后装神弄鬼的吓死,绝望无助的田妃开始持斋祈福,崇祯也因此斋戒。“皇五子薨,田贵妃遂茹素焚修,上亦为之减膳,于宫中大作斋醴,盖自是皇情少怿豫矣。  十一月追封孺孝悼靈王,玄機慈應真君。禮科給事中李焻言:“諸后妃祀奉先殿,不可崇邪教,以亂徽稱。”不聽。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宣顯慈應悼靈王,去“真君”號。改封“宣显慈应悼灵王”。

在五皇子朱慈焕被吓死两个月后的九月,崇祯派太监前往泰山敕封泰山女神----碧霞元君。请看成书于康熙三年(1664年)的今山东淄博市之博山区的《颜神镇志》, 其卷三《饗祀》记载了明崇祯十三年敕封泰山三位元君神号之事:“碧霞元君庙:在凤凰山顶。明季崇祯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敕谕道经掌坛官梁之洪虔贡香帛,前往东省泰山设醮,恭告行礼,加封群神:天仙圣母青灵普化慈应碧霞元君,眼光圣母慧炤明目元君,子孙圣母育德广胤元君。” 在明代,泰山女神出现了两个分身,这就是崇祯敕封泰山元君共三位的缘故。其实就是一位泰山女神的三个分身罢了。

在泰山上有两位著名的“菩萨”陪祀泰山女神,分别是万历皇帝的生母“九莲菩萨” 李娘娘和崇祯皇帝的生母“智上菩萨”刘娘娘。见聂鈫《泰山道里记》记载:“自正德间即其中为元君殿,尝遣中官致祭,有御祝文勒殿东壁。其后为九莲殿,万历间命中使特修,告竣, 改天书观颜为天庆宫,岱顶天启五年金碑所载也。又其后为智上殿,崇祯间敕建。副使左佩弦人插云:“皇上追崇孝皇太后为西天净土极乐世界菩萨,上号曰智上,建宝刹于岱。辛巳启土鸠工,三载告成。”考神庙时尊孝定皇太后为九莲菩萨,即今智上前殿者。像设皆范铜镀金为之。”

崇祯效仿爷爷万历皇帝尊自己母亲为“智上菩萨”送上泰山陪祀泰山女神, 智上殿于崇祯十四年(1641)动工,崇祯十六年建成。

崇祯十六年的中元节,崇祯对逝世一年田贵妃追思不已,便召人为她做法事,在玉河桥里放河灯。该年法筵比往年繁盛许多。史载“中元节例作法事,放河灯于玉河桥。桥在乾明门之西,石梁如虹、直跨金海。是年法筵倍盛于旧,盖田贵妃以是月十五薨,特追荐之也。”。

崇祯还效仿万历把母亲刘太后同田秀英的画像一起放在长椿寺供奉,见清代进士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一》记载:“长椿寺旧藏明慈圣李后、孝纯刘后、田妃三像。兵火后,孝纯像仅存。” 长椿寺,位于北京西城区长椿街。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万历皇帝的母亲孝定李太后下令敕建用以居水斋禅师,水斋大弟子为神宗的替修。万历赐额“长椿”,意味着祝愿他母亲健康长寿。李太后死后神宗尊她为“九莲菩萨”,所以长椿寺里一直保存着一幅九莲菩萨像。后崇祯皇帝效仿爷爷万历,将自己的生母孝纯刘太后和田秀英两人的画像也一同挂在长椿寺内供奉。万历母亲李太后和田秀英的画像后都毁于兵火,光绪年间只剩下崇祯母亲刘太后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太后像也丢失了。

碧霞元君的生辰有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四月二十等说法,其中四月十八的影响最大,如明代中期的宗教宝卷《玉女卷》中,介绍碧霞元君前身是“石玉叶”,“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子时生”。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碧霞元君后来改姓为“田”!《宝华山志》卷十三录清初的王概(生平约1645-1708年,与朱慈炤同时期人)的文章:“泰山之巅,用祀碧霞元君。或谓轩辕黄帝第九女,入山炼形飞升者,或谓州民田氏女,居黄花洞修真得道;或谓万汇生于东方,民生厥初,以母为主,泰东岳也,故祀元君。”到了明末清初,民间认为泰山娘娘姓田!

    但泰山娘娘的圣诞依然还是四月十八,康熙曾登岱致礼碧霞宫,赐匾“坤元叶应”,宣示了清廷对碧霞元君崇祀的认同。而“四月十八”的泰山娘娘圣诞,清廷宫内都要举行庆贺活动。《清升平署志略》第四章《分制》载:“四月十八日为碧霞元君诞辰,京师颇重此节,例向南顶进香。宫中亦受影响,而有演戏之事,园内则在广育宫(殿),宫内则在广生楼。” 但从乾隆二十四年开始,清廷下令每年四月十八泰山封山,以专供朝廷大祭碧霞元君。不仅禁止百姓上山上香祈福,而且山上无关的僧道居民也要被驱逐下山远避。由于朝廷垄断了四月十八的泰山,泰山附近的百姓于是改在碧霞元君的换袍日三月十五这一天为泰山娘娘提前祝寿。后来满清灭亡了,但这项民俗却已经约定俗成,这就是为何泰山附近的百姓会在三月十五为碧霞元君祝寿的原因。



  “这天齐庙本系前朝所修,极其宏壮。”这天齐庙里就是崇祯十三年九月二十三,崇祯在五皇子死后两个月后敕封的碧霞元君----泰山女神!田秀英居住的承乾宫位于紫禁城东六宫,因此宫中及民间多以“东宫”代指田贵妃。泰山号“东岳”,“神秀”泰山女神姓“田”,生日在“四月”!这一切都与“生辰在四月”的“东宫”田秀英精妙的吻合!

   泰山上供奉着泰山娘娘、李娘娘和刘娘娘三位娘娘,北京长椿寺里供奉着李娘娘和刘娘娘、田娘娘三位娘娘。在朱慈炤的《红楼梦》里,母亲田秀英就是大明的保护神----天齐娘娘田娘娘的人间化身,《芙蓉女儿诔》的女神形象其实就是来源于泰山女神!

  因为泰山娘娘的信仰兴盛于明朝,故而信众不断强调泰山娘娘护佑明朝,如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有: “一统天下,国属大明”(后清刊本将此句改为“国泰安宁”)……圣天子时有道灵神住世,保大明万万岁万万余年。圣娘娘还护着真明(命)帝王…”。泰山娘娘护佑明朝的特殊背景也是朱慈炤对天齐庙的引用缘故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泰山上通天庭,故天子封禅于泰山;下通地府,故普通人死后亡魂归于泰山之下,见《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国人死者,魂归于岱(泰)山地也。”泰山为治鬼之府,泰山神东岳大帝则被认为是冥界之王,主管阴曹地府和十殿阎罗,见北宋《云笈七签》:“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祀庙食所宗者也。”

  第五回里宝黛初见,宝玉先去天齐庙还愿,却只是借王夫人之口一提,含混而过;宝玉往庙里还愿回来后才见黛玉,两人初逢黛玉是惊觉宝玉“眼熟”,宝玉是笑说“见过”黛玉,这不但是暗示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仙界前缘,同时也是暗示宝玉黛玉不久前才刚刚于天齐庙中见过,黛玉即是宝玉刚刚去敬拜过的天齐娘娘!

  再看结尾的第八十回,宝玉又奉贾母命去天齐庙还愿,这一回朱慈炤不再含混一笔带过,而是细细描写:“宝玉听见贾母说:“明儿一早往天齐庙还愿。”,喜的一夜不曾合眼,盼明不明的。这天齐庙本系前朝所修,极其宏壮。如今年深岁久,又极其荒凉。里面泥胎塑像皆极其凶恶”。又是“明儿”又是“盼明不明的”,宝玉“天齐庙还愿”为的是“盼明”。可是晴雯死了,黛玉死了,“保大明万万岁万万余年”的慈祥和美的天齐娘娘已然仙去,明朝灭亡了,天齐庙里只留下“前朝的极其凶恶”的掌管冥府的东岳大帝和十殿阎罗了。红楼梦尽,朱明国亡,“盼明不明”的朱慈炤唯有在天齐庙的冥王殿中祭奠那无数的朱明英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清修明史+】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满清官修《明史》究竟是谁人主笔?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5-29 07:32
 as1144771727 提出:“ 明史是顺治二年修的 冯铨、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为总裁,操办此事 这些人中有阉党 降臣 还就是没东林党 且时间到乾隆四年才定稿 那个时间东林党还有活的吗?”

  明史究竟是谁主笔的,我这里简单理理脉络。

  雍正和乾隆时期参修《明史》的清代经学家杨椿在《孟邻堂文钞》中写道:“《明史》之初修也,在顺治二年,时……仿《通鉴》体仅成数帙。”直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三藩之乱基本平定后,《明史》的纂修工作才正式开始。康熙诏举博学鸿儒143人于体仁阁,取上等20人,二等30人,成立明史编纂小组,以徐元文为监修,“布衣”万斯同、黄百家、范锡同等纂修《明史》。

  修史主要集中在康熙二十九年之前,徐元文曾上呈《请购明史遗书疏》,请求“征遗献”。黄宗羲、毛奇龄等人建议放弃设置《道学传》,只立《儒林传》。康熙二十二年左右,明史稿基本完成,康熙二十三年史馆拟定《明史》修纂的纲领性文件《修史条议》六十一条。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二月冬熊赐履进呈《明史》稿416卷,四月八日,万斯同在京师王鸿绪家中去世。

  黃宗羲自己不出面,但却派了得意弟子萬斯同和爱子黄百家一道去參與明史的編纂,而编写明史的明史料原稿500卷,无一不是以黄宗羲治下的阳明派的文件为依据写出的。全祖望在《梨洲先生神道碑文》中写到:“宗羲不入史局,而史局大事必咨之,其所辩论,史局常依之资笔削焉。”

  张廷玉等最终完成的明史不过是以万斯同版明史稿为基础做了些改动罢了,说白了:满清的官修明史就是东林党的歪曲加上清廷的进一步丑化。两者不过是臭味相投,各取所需罢了。

  杨椿又言:“《明史》成于国初遗老之手,而万季野(即黄宗羲爱徒万斯同)功尤多。纪、传长于表志,而万历以后各传,又长于中叶以前。袁崇焕、左良玉、李自成传,原稿皆二巨册。删述融汰,结构宠肃,远在宋、元诸史上。”

  东林党编纂明史的目标是明确的:万历以后是重点,袁崇焕、左良玉、李自成等皆要特别照顾,这为的是什么呢?看看我前面解密的朱慈炤对东林党的扒皮就清楚了,《红楼梦》又名《掰谎记》,为得就是掰拆东林党的“满纸荒唐言”!



说到这里,不免要提及一下另一面高高飘扬的东林党的旗帜----亭林先生顾炎武。

  庄廷鑨曾通过顾炎武的好友潘檉章和吴炎的关系邀请顾炎武一起编写《明史》,结果遭到顾炎武的断然拒绝,康熙二年的《明史》案发,参与编史的潘檉章和吴炎被凌迟处死。而有先见之明的顾炎武因为没有列名而躲过一劫。63岁时,顾炎武因为好友傅山说他的脉象显示仍可生子,于是在山西以北的静乐纳了妾。

  顾炎武同黃宗羲一樣,一面是不与满清合作,一面是让自己的外甥兼得意门生徐乾学和徐元文参与明史修撰。徐乾学顺治七年与吴梅村等在嘉兴组织了十郡大社。“昆山三徐”的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三兄弟,都是由一甲进士作了满清的高官,世称“同胞三鼎甲”,名噪天下。其中的老小徐元文更是被顺治称为“佳状元”。他们三兄弟为满清忠心效力,深得清廷嘉许。徐元文于康熙十八年被任命为《明史》总裁官,他举荐万斯同入史局,修明史主要是万斯同负责,但徐元文负责监修审查。老大徐乾学亦是《明史》总裁官。

  世人都认为顾炎武不耻自己的为满清效力的三个外甥,其实不然。钮琇《觚剩续编》记载:“亭林先生……鼎革后独身北走,凡所至之地,辄买媵婢,置庄产,不一二年即弃去,终已不顾。而善于治财,故一生羁旅,曾无困乏。东海两学士,宦未显时,常从假贷,累数千金,亦不取偿也。” 这被善于治财的大财主顾炎武大力资助的“东海两学士”就是徐乾学和徐元文。

  康熙五年(1666年),即墨黄家的家奴黄(家奴随主姓黄,后改回宗姓姜)元衡告发黄家藏过逆书,顾炎武还到过黄家搜辑刻印《启须录》,导致顾炎武因黄培诗狱案牵连,当时顾炎武正住在他的北京的三个外甥----昆山三徐的府邸里。徐元文官至文华殿学士,在康熙身边备顾问;徐乾学官至刑部尚书;徐秉义官至内阁学士。为了不牵连在清廷做高官的三个外甥,顾炎武径由北京前往济南府投案自首。为营救舅父,徐元文亲到山东大力疏通关系,而顾炎武又频繁投书谭吉璁,并通过谭吉璁获得了一位高官的帮助,最终于当年十月出狱获释。“欲乞一问南夏诸公,若天生至晋,可为弟作书促之入京,持辇上一二函至历下,必当多有所济,弟已别有字往关中矣。一切统希垂照,不宣。舟书可互观之”。“凡所以入险能出,困而不踬者,皆知己扶持之力。当世世尸祝,不敢以楮默宣矣”“弟候命下结案,即诣都中叩谢,如尚迟,则俟舍甥北上时,代弟九顿台墀”。(见《亭林佚文辑补•与人书》)

  所谓顾炎武厌恶三个在满清作高官的外甥而离开北京全系为顾炎武博取义名的欺世谎言,看看顾炎武在离开北京定居陕西山西后与外甥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就一清二楚了,详见《亭林文集》和《蒋山佣残稿》,顾炎武只不过是为了自保才远避关中的,顾炎武在《与公肃甥书》中讨论写史时写道:“惟是奏章是非同异之论,两造并存,而自外所闻,别用传疑之例,庶乎得之。此虽万世公论,却是家庭私语,不可告人以滋好事之腾口也。”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吾甥宜三复斯言,不贻讥于后世,则衰朽与有荣施矣。”从这“家庭私语,不可告人”的淳淳告诫中我们不难看到顾炎武是把外甥们当作家里人看的,所以言语亲密直接。他同外甥们间的关系始终是亲如一家的。

  貌似一颗红心,其实两手准备,名利双得这方面东林党堪为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运败金无彩+奎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薛宝钗为何落得“运败金无彩”?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5-21 09:32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十九回里宝玉编说“耗子巧偷香玉”后,畸笏叟提示道【庚辰眉批:“玉生香”是要与“小恙梨香院”对看,愈觉生动活泼,且前以黛玉后以宝钗,特犯不犯,好看煞!丁亥春。畸笏叟。】,那我们就看看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宝玉专程探望宝钗,“谁知到穿堂,便向东向北绕厅后而去。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甲戌侧批:妙!盖沾光之意。】单聘仁【甲戌侧批:更妙!盖善于骗人之意。】”偏偏“向东向北”就碰上了“门下清客”“沾光”和“善骗人”,这是暗骂幸得贾府收留而寄居中国东北的薛宝钗实乃是沾了朱明光的善骗人的满清客!这无耻满清反客为主,鸠占鹊巢!

“于是转弯向北奔梨香院来。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甲戌侧批:妙!盖云无星戥也。】与仓上的头目名戴良,【甲戌侧批:妙!盖云大量也。】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帐房里出来,一见了宝玉,赶来都一齐垂手站住。独有一个买办名唤钱华,【甲戌双行夹批:亦钱开花之意。随事生情,因情得文。】因他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儿请安,宝玉忙含笑携他起来。【甲戌双行夹批:未入梨香院,先故作若许波澜曲折。瞧他无意中又写出宝玉写字来,固是愚弄公子闲文,然亦是暗逗宝玉历来文课事。不然,后文岂不太突?】”

此处脂砚斋特意提醒:银库房的总领吴新登实为“无星戥”,即没有秤星的秤,可见其流弊,管仓库的头目名戴良,又藏“大量”极大数量之意,暗喻朱明财政积弊严重、银钱大量偷漏流失。这些管银粮仓库的“共有七个人”,其中最是殷勤的名唤钱华。钱华是谁呢?

此人万不可忽略了,朱慈炤在他的身上作的可是大文章,请看第六十回中在写柳五儿时特意插入的一番交代:“内中有一小伙叫唤钱槐者,乃系赵姨娘之内侄。他父母现在库上管账,他本身又派跟贾环上学。因他有些钱势,尚未娶亲,素日看上了柳家的五儿标致,和父母说了,欲娶他为妻。也曾央中保媒人再四求告。柳家父母却也情愿,争奈五儿执意不从,虽未明言,却行止中已带出,父母未敢应允。怎奈钱槐不得五儿,心中又气又愧,发恨定要弄取成配,方了此愿。”

原来钱华就是害死柳五儿的钱槐之父!请回顾我在前面的《柳五儿 VS 钱槐 所揭密的可怕的明史真相》中的详细解密:钱槐就是街头算命先生出身的嗜财如命的装神弄鬼害死五皇子、后来投降满清的神棍周奎!



为何朱慈炤特意强调这银库仓房“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呢?这“七”乃是与二十八星宿有关,古人将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而二十八宿又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在二十八星宿中的代表银库仓房的“天之府库”的奎宿乃是西方七宿的第一宿!这就是为何朱慈炤写“钱槐的父母现在库上管账”以及 “银库房”和“仓上” “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的寓意。其他六人“一见了宝玉,赶来都一齐垂手站住”,独有钱华殷勤上来打千,这上前的钱华就是西方七宿的第一宿-----负责管银库仓房的“奎宿”-----即名中有“奎”的惟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周奎周国丈!



我在前面的博文《揭开《红楼梦》的影射秘密----“木石前盟”vs“金玉良缘”》中已经解过:周奎效仿朱明皇帝家,也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周奎的“奎”属土,土生金,故而其儿女子侄辈名字都属“金”。史书记载中儿子周鉴,周铉,还有侄子周铭,外甥周铎,名字都带“金”,周后名字虽未有记载,但同属“金”。



“西方”五行属“金”,这“管银钱仓库的西方七宿”也恰对应了“金”属性的薛宝钗周后周奎家!而这五行为金的西方七宿也正与“后金”满清的金属性呼应。现实就是这么巧,从名字来看,朱由检的“木”与田秀英的“草木”被周后的“金”所克;而朱明“赤心木”又被女真“后金”所克,双双印合了五行学说中的“金克木”。朱慈炤将周后和满清合二为一而创造出来的金属性的薛宝钗将历史的真实和五行的相克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真真妙笔神思!



宝钗索看宝玉:“宝钗托于掌上,【甲戌双行夹批: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啸之声何如?甲戌眉批:余代答曰:“遂心如意。”】只见大如雀卵,【甲戌侧批:体。】灿若明霞,【甲戌侧批:色。】莹润如酥,【甲戌侧批:质。】五色花纹缠护。【甲戌侧批:文。】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甲戌侧批:注明。】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甲戌侧批:二语可入道,故前引庄叟秘诀。】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甲戌侧批: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得工。二语虽粗,本是真情,然此等诗只宜如此,为天下儿女一哭。】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甲戌侧批: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





这宝玉的外形有文章:只见

大如雀卵,【甲戌侧批:体。】宝玉为神石,古时四神兽有朱雀,“苍龙、白虎、朱雀、元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雀“字隐”朱“。

灿若明霞,【甲戌侧批:色。】明霞,有”明“

莹润如酥,【甲戌侧批:质。】

五色花纹缠护。【甲戌侧批:文。】“花”通“华”

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甲戌侧批:注明。】脂批特批”注明“二字是为了强调"明"字。



从体、色、质、文四方面来谈宝玉, 又藏”四“字。上面的这一段关于宝玉的描写其实是暗示读者:这幻象为宝玉的其实乃是华夏朱明的四皇子也!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公子"就是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即朱明玉玺,"红妆"即“朱妆”暗喻身着明朝衣冠的朱明人。这书中所写的不能记取姓氏的累累白骨不是别家,正是那些不能被东林党和满清史书真实记录的明末的帝王将相以及惨遭满清屠戮的千万朱明遗民!

   

       这最后一句“堪叹时乖玉不光”好理解,不过是说“可叹朱明时运不济,政权倾覆不存”,可是前面的一句“好知运败金无彩”却令人费解,“石呆子读石头记”问我“金无彩”该如何解?脂批在此处特意注明【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得工】,可见“金无彩”不是为了与“玉不光”对账而胡凑的,可后 “金”满清在书中明明是“金荣”“胡君荣”获得发达荣华,为何这里却写“金无彩”呢?

      这是因为薛宝钗是双重影射,这“好知运败金无彩”里的“金”并非“后金”,请注意此句的第一个字,是什么?“好”!“好”字拆分即为“女子”,这“运败金无彩”的“女子”不是别人,就是宝玉在探望宝钗的路上遇到的银库上管账的“钱华”-----“奎宿”即周奎家的那个“金”字辈的“女子”,被东林党称颂美化的崇祯的所谓的圣贤皇后-----周后是也!

    “金”属性的周后最后被迫自缢殉国,“(崇祯)帝令(周)后自裁。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这靠着东林党捏造的“天下贵人”的假预言而得以乌鸦变凤凰、横行后宫的周后最终落得个被迫自缢殉国的结局如何不是“运败金无彩”呢?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蝶恋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7: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钱槐影射周奎+钱华影射周后周奎+】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揭开《红楼梦》中害死柳五儿的钱华家的买办身份之谜【钱槐钱华+柳五儿+】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5-24 07:39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钱华是害死柳五儿的钱槐的父亲!朱慈炤又创作出钱华作为对钱槐的补充,请回顾我在前面的《柳五儿 VS 钱槐 所揭密的可怕的明史真相》中的详细解密:钱槐就是街头算命先生出身的嗜财如命的装神弄鬼害死五皇子、后来投降满清的神棍周奎!

书中介绍钱华“现在库上管账”的“七个管事的头目”之一,但这样还不够,朱慈炤还要具体指出钱华的业务职责----买办。“买办”一词始于明代,最早记载见《明史-卷八十二-志第五十八卷- 食货六》:“成化初,,,,,大学士彭时亦言:‘光禄寺委用小人买办,假公济私,民利尽为所夺。请照宣德、正统间例,斟酌供用,禁止买办。’于是减鱼果岁额十之一。”“买办”最初乃是 指专司宫廷供应的商人。后来凡为官府或豪富之家从事采购的人员,都被称之为“买办”。在当时人们普遍将“买办”与“假公济私的小人”二者等同。



  同前面解过的“张华”的“华”一样,钱华的“华”字也是暗示了钱华的华夏汉人的身份。脂批再给提示,【甲戌双行夹批:亦钱开花之意】, 钱开花指生财有道钱生钱,原来这“钱华”乃是靠买办身份发财致富的。那么这钱华----周后周奎到底为朱明采买过什么呢?就让我们从被东林党极力遮掩的历史中去发现一二吧。





  1,采买纺车。“八年三月,(周)后谕苏州织造太监,进草棉纺车二十四具,以教宫婢,督责甚力,无一能者,(周)后怒焚之。”



  周后想带领手下的宫婢学纺车,以显示自己贤惠能干,可事与愿违,周后虽出身贫寒却不善动手,粗手大脚的周总理百忙中抽个空都能学会纺线线,自称“惟知蚕织”的周后一顿苦学却还学不会,她手下的宫婢也是如此,“无一能者”,气急败坏的周后最后把高价采买来的纺车全部焚毁。崇祯是个穷皇帝,你不会用还可以转卖转送么。哎,自己无能,怪罪纺车。连笨手的男人都比不过,男耕女织算是被周后给彻底颠覆了,还好意思对着崇祯厚颜无耻的吹嘘自己“惟知蚕织”, 想想真是醉了!



  薛宝钗的判词“可叹停机德”也正是影射周后停机焚车一事。





  2,采买美女。崇祯十三年底,“庚辰、辛已之间,使人于南中(南京、扬州)用重价买得歌舞女子数人,上甚宠之,即辛巳册立为嫔者是也。”



  崇祯十五年初,在看到歌舞女子们失宠、而崇祯十四年新进的卢妃又不得宠后,周后又派父亲周奎专程去采买美女,这一回重金买来的是闻名天下的令人“欲仙欲死”的陈圆圆。“外戚周嘉定伯以营葬归苏,将求色兿兼绝之女,由周后进之,以纾宵旰忧,且分田妃之宠。因出重赀购(陈)圆圆。”



  再请回顾我前面的博文《破解红楼梦的密码钥匙:黛玉和晴雯的历史大事年表》,除了上面的有入宫时间的数名歌舞嫔、卢妃和陈圆圆外,史书中记载更多的是那些入宫时间不详的妃嫔,如刘妃、陈妃、方妃、沈妃、尤妃、两个王姓妃子、选侍薛、选侍范、养艳姬和蔺婉玉等等,还有那些在田妃死后出现的众多的可怜的不给名分的青霞女子,原来周后最擅长的是花大钱采买美女献媚崇祯,此招甚得崇祯欢心,即使是在崇祯十三年,在因为借餉导致年幼的皇五子朱慈焕被周后残害后,没钱给杨嗣昌发饷的崇祯却默许周后花费巨资购置了数名歌舞美女供自己纵情声色!逼得“性寡言”的田秀英写下了“今天下多事,非陛下燕乐之秋”的谏言,其中的悲愤孤凉之情令人痛心。





3,高价订制。身为太子朱慈烺老师的东林党人杨士聪在他的《玉堂荟记》里记载了崇祯十五年他从袁妃父亲那里获知的内廷花销:“(崇祯十五年)壬午,餘在東安門,即東華門,袁同守門,得與袁晤,因及宮中事,言袁妃近作一紫檀纱厨,费七百金,其管事内珰奏曰:奴婢为娘娘节省三百金,如万岁临问,宜云千金,不可言少,恐照样再作,便作不来。后上见之,果问,妃对言千金,上细视良久曰:果值千金,前中宫以千金作一厨,尚不及此。蓋宮中費用,大略如此,隻憑內璫口中,或千或百,無處稽考。” 这杨士聪人品低劣,他的书中极力美化拔高东林党和周后,对明末史实多有捏造歪曲,如诋毁田秀英的出身、如捏造杨嗣昌迫害卢象升、如污蔑吴阿衡酒醉误国等等等等,但他是绝不会污蔑他们东林党的代言人-----贤德的周后的, 更不要说他还一反常态地的明确写出这是袁妃的父亲对他亲口所言,消息来源真实可靠!

  袁妃花七百两银子做了个紫檀纱橱,然后向崇祯谎报花费一千两,崇祯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穷皇帝,穷得衣服打补丁,还不时得变卖宫中的器物换钱,所以花起钱来极为仔细,比如说 “一日,上谕买元宵,即粉团也,所司随进一碗,上问其价,曰:“一贯钱。”上笑曰:“朕在藩时,每以三十文买一碗,今算一贯耶?”乃谕准给一贯,所司凛凛累日。” 吃几个钱的元宵还要核查,可见崇祯的计较。一看宫中添了新物件,崇祯果然查问价格,可结果竟然是对袁妃大加赞赏:“你这一千两花得可太值了!前段时间中宫周后也花了一千两银子做了个橱柜,还不如你这个紫檀纱橱呢!”由此不难看出周后的劣质橱柜估计至少黑了崇祯五百两银子!

那么周后袁妃花的一千两银子在明末是个什么概念呢?

先来看看明朝的官员俸禄。明朝倍受尊崇的内阁大学士是正五品,每月的月俸为“米十六石”,《明史,食货二》中记载洪武年间“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也就是洪武年间两石米折合为一两银子,即内阁大学士的月俸为8两银子,2000/8=250人,周后袁妃的两个破纱橱居然可以支付250位明朝内阁大学士的月俸!太惊人了,我又参考了一下崇祯年间的米价,,《崇祯记闻录》“(崇祯十三年)旧岁,苏、松皆有秋,今春二麦亦登,夏间禾稼盈畴,非荒岁也。祗以邻郡水旱,客米不至,米价加至每石一两六钱。未几,一两八钱。。。。。初,糙米一两四钱,日渐增加。至秋杪,每石二两矣。民不聊生,实有隐忧焉。崇祯十四年辛巳正月,糙粟每石二两二钱,冬粟二两五钱,,,,,十月中,糙米价至二两八九钱。白粟三两之外,凡中人之家,皆艰于食。”米价涨至二三两一石,为了让对比不那么刺眼,我们按多的算,一石米算三两(就是不知道明朝的官员们会不会喊冤), 16*3=48两银子,也就是说周后袁妃的两个橱柜可以支付至少41个内阁大学士的月俸!难怪官至翰林院检讨的月米不过七石的七品官杨士聪会特意记录下来,这可都是天价柜子啊!

而对于普通的明朝老百姓来说,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开销也不过是一二两银子,《红楼梦》第三十九回里中也借刘姥姥的口说二十多两银子够庄稼人过一年的了。史书一致的明确记载:周后家贫,从小就开始勤俭持家,“家贫,后尚幼,躬操作” “后家本节啬,而入典宫政,务减俭”,估计每月一两银子都没得花。如果是没有普通百姓的生活经验的人也就罢了,可自小贫苦、善于持家的而且还在宫中倡行减俭的周后怎么能忍心用一个不怎么样的劣质橱柜去黑出了名的穷皇帝崇祯的一千两银子呢?不过想想周后不断花费“重金”“重赀”为崇祯一次次选购美女的大手笔,这小小的一千两银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了解到这样的史实,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宝玉遇见的银库房的总领“无星戥”和管仓库的头目“大量”的讥讽之意了,银钱大量出入,可用的却是没有秤星的秤,可见其流弊之严重了。







  但周后周奎只是善于采买么?当然不,别忘了脂砚斋的提醒:钱华寓意“钱开花”即生财有道, 那就让我们再看看周后周奎又是如何发财生财让钱开花的。



  1,收受贿赂疏通关节“郑鄤在獄,以萬金乞周奎,通皇后關說。一日,上入宮,后曰:「聞得常州鄭鄤。」語未畢,上即目視之曰:「汝在宮中,那裡曉得鄭鄤?」后懼而止。” ;“(项水心)纳贿于嘉定伯周奎,求再入闱雪耻。”



2,出卖崇祯的内廷消息以牟取暴利。“周延儒与嘉定侯周奎通谱,常使客董山人怀重资,与奎子鉴博,故负之。鉴喜,时时与之饮宴,遂得探内庭消息,凡事先意逢迎,其奸狡多此类。”



  3,出卖崇祯儿子,这可是周奎一人的专利。虽然周后出卖四皇子朱慈炤完全没问题,但如果要周后出卖自己亲生的太子和三皇子我却是绝不相信的,虎毒不食子嘛。



  甲申之变明亡后,周奎先是出卖三皇子定王和四皇子永王给李自成,“嘉定侯周奎以永、定二王入朝。闯令行君臣礼,不从,遂长揖。闯曰:『若父何在?孤必无杀意,何不出一见孤』?永王(即红楼梦的作者四皇子朱慈炤)曰:『不能面受卿辱,自缢宫中,无他往也』。。。。  四月九日,复入朝,闯命之跪,永王(即四皇子朱慈炤)不屈。『何不杀我!』闯曰:『汝无罪,姑免』。”与定王三皇子的不敢说话不同,年纪最小的永王朱慈炤面对闯王的镇定无畏的应答表现出了他的过人的气度,幸运的是李自成没有加害于他们。



  在清军入京后又出卖亲外孙---太子朱慈烺给满清换取了银百两,见满清官方档案《清实录》记载:

  “ 辛巳。有刘姓者自称明崇祯帝太子。内监杨玉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时崇祯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既而疑其伪。具疏以闻。” “(八月初七)壬戌,摄政和硕睿亲王,赏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缎百疋、银百两。”(具体史实请回顾我前面的博文《卖掉巧姐的神秘'家亲'的明史大秘密》)



  这街头算命先生出身的周奎虽没有预测占卜的本事,但却做的一手的好买卖,让人不得不服啊!



  周后和周奎重价搜买美女献媚崇祯,偷卖机密换取巨资,而周奎就是亡了国还能靠卖外孙换取富贵,这般会买更会卖的能让“钱开花”的“奎宿”自然是“买办”身份最相称的。

  看懂了钱华的秘密,我们才能体会到脂砚斋的“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批注是何等的正确,《红楼梦》真真是字字皆文章啊。

        接下来的宝钗莺儿借看玉的机会为宝玉灌输“金玉良缘”的意识,其中隐秘请回顾我前面的博文解密《揭穿薛宝钗“金玉良缘”的天大谎言》。



畸笏叟提示要把第十九回的“玉生香”与第八回的“小恙梨香院”对照着看,这两节是互相补充的,看懂了这两回,红楼梦也就能看懂一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1 00:33 , Processed in 0.3730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