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的药方,薛蟠配的药,能救林黛玉的病,她却至死没吃
2018-10-04 13:05
薛蟠和贾宝玉这对表兄弟,是红楼梦中的一对活宝,看似二人毫不相干,其实是曹雪芹有意做的互补描写。两个人都呆,一个是呆霸王,一个是混世魔王。这对难兄难弟是红楼梦中一对活宝。



袭人走来说道:“快回去穿衣服,老爷叫你呢。”宝玉听了,不觉打了个焦雷一般,宝玉心里还自狐疑,只听墙角边一阵呵呵大笑,回头只见薛蟠拍着手笑了出来,笑道:“要不说姨夫叫你,你哪里出来得这么快!”宝玉怔了半天,方解过来了,是薛蟠哄他出来。宝玉也无法了,只好笑问道:“你哄我也罢了,怎么说我父亲呢?我告诉姨娘去,评评这个理,可使得么?”
宝玉和薛蟠二人的交往非常轻松。虽然薛蟠不学无术,但表兄弟二人的感情并不差。就拿这次薛蟠诓贾宝玉出来,用的是贾宝玉最害怕的贾政名义。即便这样,贾宝玉也不过听听算了。对于薛蟠,有时候贾宝玉是羡慕的。毕竟贾宝玉有太多不能畅意的时候,薛蟠却恰恰相反,可以说为所欲为。贾宝玉和柳湘莲说:

“…我想着,必是这几个朋友新筑了。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虽然有钱,又不由我使。”



贾宝玉一番话将自己的处境公之于众。一句行动不自由,有钱不能使。里边暗藏了贾宝玉和薛蟠之间的一个秘密。

林黛玉的身体是贾宝玉的一块心病。为此也是常常忧心。所以他曾经搜罗了一个药方,藏在了身上四五年却一直没配药。贾宝玉对王夫人说:

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
贾宝玉有药方,还是自谓“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的药,贾宝玉却无能力配药,可见他说有钱不能使是真情。有读者认为为何不求贾母,其实当他将这个药方说出来,不过试探管王夫人要三百六十两,王夫人就断然拒绝,可知真配药薛蟠花了上千两银子贾宝玉绝不可能弄到。贾母也不会给她。对于贾家来说,一千两不算什么,但一千两还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贾蓉捐官也不过一千五百两。怎么可能凭借小儿贾宝玉一言就给了!



贾宝玉弄不到钱,转而将主意打到了薛蟠身上。世人都自谓贾宝玉傻,其实他并不傻。而世人都谓薛蟠呆,薛蟠却真的呆,但此呆却并不傻。贾宝玉的药方,薛蟠知道了,所谓讨了一两年,不过是个说法,我却认为正是贾宝玉有意给他的。薛蟠拿了这个药方,不顾一切,用了一两年配成了,他要干什么?这个药方贾宝玉说了是可以让林黛玉一副药就好的。薛蟠如此配制,很难说不因为当初的那一眼“酥倒”!

《红楼梦》写过两次薛蟠配药,第一次是给妹妹配“冷香丸”,也是执着的一两年配成。第二次就是配这个无名药,没有任何证据说他这药给谁配。甚至这药不了了之了。但我认为曹雪芹绝不会如此写,这一方药后面一定会有出场。而且我认为极可能薛蟠和林黛玉还有一见,或许那时候薛蟠会拿出来,只是泪尽的林黛玉不需要了。

关于这个药方,是个谜,贾宝玉得到了没能力配,却诓薛蟠配了,薛蟠竟然傻乎乎的配了却没了下文。有意思的是薛宝钗还有意不给贾宝玉圆谎,都表明这副药极可能是给林黛玉的。但也有问题,这个药为什么八十回内没了消息。也没有证据表明贾宝玉给林黛玉向薛蟠讨过药。而且贾宝玉仿佛也并不在意林黛玉的病,除了问候,也没有任何举动。我认为极可能是贾宝玉心中有笃定的办法!

贾宝玉和薛蟠这一对呆兄呆弟,薛蟠借贾政诓了贾宝玉一次。贾宝玉也用药方诓了薛蟠一次。只是这个药,应该还有下文,不过却属于薛蟠个贾宝玉心照不宣的秘密了。二人各怀心事,但目的应该一致!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11: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的药方中“三百六十两不足龟”
芸斋窗下 2019-05-31   |  216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语段:



王夫人又道:“既有这个名儿,明儿就叫人买些来吃。”宝玉笑道:“这些都不中用的。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王夫人道:“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宝玉笑道:“当真的呢,我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太太不信,只问宝姐姐。”



这里的“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读起来十分费解,该如何断句呢?由红楼梦研究所勘校,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断句为“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而有的《红楼梦》版本则断句为“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查各抄本刻本情况,这里也都是存在一定问题。



甲戌本 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 备注



庚辰本 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



杨藏本 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够,还有)龟大的何首乌 括号内的字为后补入



戚序本 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还不够,龟大的何首乌 蒙府本/南图本同



列藏本 人形带叶参,龟大的何首乌



舒序本 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



甲辰本 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也不足,龟大何首乌



程高本 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 程甲/程乙刻本



金玉缘 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四足龟,大何首乌 王希廉本同



通过文本比较可以发现,“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是最接近母本的状态,后面各级抄本抄到这里,都试图寻找一个更合理的内容,所以才造成这样现象。到底母本发生了什么问题呢?



先看看胡适红学象征人物周汝昌的说法,他在《红楼十二层》的《第十一层 红楼解疑·龟大何首乌》写道:




“头胎紫河车(胎盘),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六足龟,大何首乌……”这就顺顺当当,毫无疑难之处了。因此,再考过去坊间流行本,也得到了一种曲折的“参证”,即:藤花榭本、王希廉(护花主人)本、金玉缘本皆作“四足龟”。“四足龟”本身亦令人发笑,龟有四足,又有何珍何贵?然而,这个“四”却毕竟透露了“消息”:那本应是个数目字。而一经查到“六足龟”,便茅塞顿开,恍然爽然了。“六”误作“不”,是底本行、草书法之讹。至于“四”与“六”,也很微妙,因为从篆书上看,它们的区别只在一个“点”,“四”上无点,六则有之。如六字失点,即成四字。现在,这难题应该依从“六足龟”而断句,不必再沿旧抄之讹了。记得医家说,《山海经》记载“三足龟”,服之可终身无大疾,又可消肿,是一种珍药。那么可以推知,“六足龟”必亦另有奇效,故此列入那个特别费钱的药方了。可供参证的还有六足鳖。这种奇物,几部古书皆有记载,说是其形如肺,而有四目六足;而且口中吐珠,故名为珠鳖。六足龟只见于《大明会典》,而六足鳖则《山海经》、《吕氏春秋》、《大明一统志》均有记载,说法一致,称产于澧水。看来,配药的奇物中,应为“六足”的龟鳖是没有疑问了。其实,六足龟的记载,在清代史籍中叙及域外进贡奇物时,也多次载明有暹罗进献六足龟的事实。据今生物学家云,此种龟是在尾部及左右后肢根部之间,长有几枚小趾状的发达鳞片,故得“六足”之名。由此可证,雪芹所作虽名曰小说,而种种事物,皆非编造虚拟,各有实证可查。我认为,像这样的例子,性质较特殊,不宜再拘“版本无据”而不予变通,应当改作“六足龟”,加上按语说明原文抄写致讹,就不为鲁莽了。



周先生对自己的研究观点颇为得意,还为此赋诗一首,诗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11: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是怎样体现“冬至''的?
光宇阵 2020-12-21   |  25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李大奎   来源:红楼梦赏析(ID:hlm364)

冬至,于每年公历12月21至23日交节,又称拜冬、亚岁或“小年',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传统节日。自古有冬至吃饺子、宴饮和祭祖等等广为流传的习俗。冬至过后,便进入寒冬,民间亦有“数九'计算寒天的说法。

在名著《红楼梦》中,“冬至'只是闪烁其间,不似中秋、端午、元宵等节那样浓墨重彩大书特写。不过,《红楼梦》中的冬至,乃别样的淡写提及,却另有一番意蕴。

我们不妨一一品匝,看看《红楼梦》是怎样体现“冬至'的?

一、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红楼梦》对“冬至',称得上惜墨如金。首次提及不过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书中在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安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写及秦可卿病重,贾母、王夫人、王熙凤“日日差人看她'时,才看似不经意地道出时间节点是“冬至',原文如下:

“且说贾瑞到荣府来了几次,偏都遇见凤姐儿往宁府那边去了。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这寻常不过的交代时间节点,若不加注意,也不会给读者留下多深印象。
然,详加分析,却又耐有余味。

因《红楼梦》开卷中曾说道,(此书)“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并没有交待小说具体的时间。却在十一回很清晰地确定指向,用“这年',又用节气“冬至'来表达这个年份的特殊。



可见,《红楼梦》中的“冬至',留下的悬念不那么简单,似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启迪读者去探究作者成书的时间。

毕竟作者所处时代正是大兴“文字狱'的时候,很可能是用这样错乱的时间表达方式,有意掩饰小说创作的真正意图,并不仅仅是为了“旨在为闺阁女子立传'。

于是,产生了非主流的红学观点。经索隐派红学家考证,《红楼梦》中的“冬至',应该是崇祯十五年(1642年)。

那年的冬至,正好是“十一月三十日'。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正好与书中的'金钗'秦可卿最后的结局如出一辙。

故有一家之言,说名著《红楼梦》其实是悼明骂清的古典文学巅峰之作。
当然,红学主流观点还是认为《红楼梦》是成书于清代乾隆时期、展现古代女性及社会众生百相、反映封建社会最终必然走向没落的史诗性巨著和伟大的世情小说。至于这索隐派脑洞大开之说,仅是别有意趣的一番考证而已。

二、在联句诗中隐指

在50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也有“冬至'的身影,不过没有明言,是通过联句诗隐指暗示导出的。

因林黛玉、蒋宝钗等一众红楼女儿前往芦雪庵赏梅,在雪地里,大家应景联诗。李绮、李纹姐妹俩先后对出: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字面上讲,是指乐律管内葭灰飞动,斗柄已经转向,正值阳气复回的冬至。

言下之意,今天是冬至,此后白昼开始长了,阳回大地了。

原来曹公以此隐指红楼女儿在芦雪庵赏雪的时间正是“冬至'时节。这与49回王熙凤所说“你们今儿作什么诗?老太太说了,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顽笑',正好呼应。

可见,那年“冬至',因下了一夜的大雪,贾府显得格外的美。于是,大观园的女儿们便去芦雪庵踏雪、寻梅、烤鹿肉、即景吟诗联句,过得十分欢快。

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实乃红楼群芳最为热闹的高光时刻。

三、在续书里借“消寒会'导出

不过,青葱岁月的美好转瞬即逝,后来贾府的冬至过得就不那么热闹,渐渐冷清起来。意味着以贾府为首的四大家族已然“盛极而衰',走向没落了。

在高鄂续书的92回,通过“消寒会'描写《红楼梦》中贾府另一番不同寻常的“冬至',便没有红楼群芳在芦雪庵应景联诗那样的盛况与欢乐了。

话说懵懂的宝玉去潇湘馆看望林黛玉,又被哄回怡红院后,从丫环袭人的口中得知贾母“没有问眼下说什么来着',以为老太太忘了心中惦念的“消寒节':

“必是老太太忘了,明儿不是十一月初一日么?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个老规矩,要办消寒会,齐打伙儿喝酒说笑。我今日已经在学房里告了假了……。'



这“消寒会'是什么节日?何以宝玉那么喜欢?

据《燕京杂记》载:“冬月,士大夫约同人围炉饮酒,迭为宾主,谓之消寒社。'

原来,这“消寒会'就是“消寒社',与“冬至'密切相关,最先是唐代文人士大夫冬日消闲取乐的一种集会。到了明清时期,也成为富豪贵族之家的雅聚方式。

尤其在老北京地区较为流行,据说自“冬至'这天起,还有逢“九'一聚的说法,大家围炉吟诗作画,或雪窗对酌,以为娱乐。

不喜念书的公子哥贾宝玉喜欢热闹,又爱厮混于内帷,自然盼望着“消寒节'的聚会活动,于是早早的在学堂请了假。

就在袭人劝他“也该上紧些才好'时,贾母已打发人来通知他过“消寒节':
“老太太说了,叫二爷明儿不用上学去呢。明儿请了姨太太来给他解闷,只怕姑娘们都来,家里的史姑娘、邢姑娘、李姑娘们都请了,明儿来赴什么消寒会呢。'

由此,贾宝玉欢天喜地参加贾母举办的“消寒'家宴。这“家宴'也很精致,只见“一字摆开的两桌丰盛饭菜……。'

只是,这年“冬至'冷清多了,已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宝钗假说“身体不好'没来,邢岫烟知薛姨妈在坐便没参加,王熙凤也因婆婆先到兼之遇司棋的母亲告之下情,说司棋与潘又安双双殉情而死得“两口棺材才好',便耽搁了些许时日才到……



故这年贾府的“消寒会',也就是有“小年'之称的“冬至'便极为萧瑟,林黛玉虽说参加,也没活跃出多少其乐融融的大家氛围。

贾母等人吃过“冬至'家宴,也就散了。

这样的场景描写,寓示着贾府大厦将倾。很显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贾府真正到了“盛极而衰'步入没落的景地了。

综上可见,曹公在《红楼梦》中所体现的“冬至'之所以惜墨如金,仅仅在三处略有提及,自然是提醒列位看官需得细细感悟,才晓个中深意。《红楼梦》中“冬至日”的秘密 风临酒把2 2017-03-01   |  719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冬至是中国24节气中最为重要的节气之一,这一天在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自此在中国北方进入“数九”。俗话“冬大如年”,自古这日十分隆重。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云:【长至南郊大祀,次旦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绅耆庶士,奔走往来,家置一簿,题名满幅。传自正统己巳之变,此礼顿废。然在京仕宦流寓极多,尚皆拜贺。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纪》载:【冬至郊天令节,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面.】又按云【《汉书》: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故不贺.又《演繁露》:世言馄饨是塞外浑氏屯氏为之.言殊穿凿.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若如《演繁露》二氏为之之言,则何者为馄何者为饨耶?是亦胶柱鼓瑟矣.】
   
        小说《红楼梦》,作者总借节日,极写泼天豪富场面,然而出人意料,全书只在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带过一个“冬至日”,轻描淡写,而围绕这个冬至日之后的事件,严格排列事件顺序,事件终止又胡言乱语,一大堆错乱不堪的时间掩饰起来,这到底存在怎样秘密?
   
         先看小说关于“冬至日”原文:“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红楼梦》第11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小说在开篇部分说“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交代小说没有具体时间地点,这里却用“这年”,一个确定指向,又用节气表达这个年份的特殊,是“十一月三十冬至”,这就给人启发,原来作者说“朝代”“无考”,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因为这里透露了一段严格的时间排序,所以装疯卖傻,胡言乱语,用错乱不堪的时间掩饰这个“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个特殊的冬至日,是哪一年?
   
        我们把上限放到1600年,下限放到2015,从万历28年到此时此刻,这415年时间内,只有7个十一月三十是冬至日,最不幸的是清朝260多年时段内,只有一个“这年”,那就是1813年12月22日,即嘉庆十八年十一月三十



     
        嘉庆十八年,《红楼梦》刻板印刷也过去20多个年头,《红楼梦》进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时代,跟写作已经没有什么联系了。
   
        所以,至少要追溯到上一个“十一月三十冬至”,而上一个“这年”,正是1642年12月21日,即崇祯十五年十一月三十

   

        这样小说的故事情节所发生的时代背景,就找到了坐标原点,我们看看作者这段严密的时间顺序安排的内容:
   
        首先,贾瑞与王熙凤故事开端是1642年。今接着王熙凤设下相思局,文本第十二回写道:
自此满心想凤姐,只不敢往荣府去了。贾蓉两个常常的来索银子,他又怕祖父知道,正是相思尚且难禁,更又添了债务;日间工课又紧,他二十来岁之人,尚未娶亲,迩来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更兼两回冻恼奔波,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内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于是不能支持一头睡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百般请医治疗,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
   
         这“不上一年,都添全了”各种毛病的时候,已经是1643年,少说也在秋后吧,再发展的故事情节就是【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代儒也着了忙,各处请医疗治,皆不见效。因后来吃“独参汤”,代儒如何有这力量,只得往荣府来寻。王夫人命凤姐秤二两给他,凤姐回说:“前儿新近都替老太太配了药,那整的太太又说留着送杨提督的太太配药,偏生昨儿我已送了去了。”王夫人道:“就是咱们这边没了,你打发个人往你婆婆那边问问,或是你珍大哥哥那府里再寻些来,凑着给人家。吃好了,救人一命,也是你的好处
   
        这里“倏又腊尽春回”作者在无声无息轻描淡写中,把小说的时间,像电影推焦一般,让整个故事情节,集中到了1644年春天,泼墨渲染秦可卿之死和丧葬。
   
        所以整个《红楼梦》故事,是以1644年春天以后,也就是秦可卿吊死以后为背景,从历史时间来看,小说故事原来是从1644年春天作为大时代背景做舞台的,小说所展示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就完全撇开了主流红学意淫的乾隆时代故事,那是百年以后的事,作者三头六臂也想不到,更写不到。
   
         从《红楼梦》的冬至日,我们就感受到《石头记》这部小说,被主流红学彻底歪曲解读。《石头记》是以南明时期为背景,作者把国之大事,幻化为家之琐事,以家喻国,悼明骂清的作品。《红楼梦》中的“冬至日”藏有的秘密,绝非主流红学这样那样考证的冬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红楼梦》不是曹雪芹自传

下一篇: 贾宝玉是不是虚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11: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三次冬至节,每一次都隐藏大量信息
2019年12月22日 09:45787浏览 · 23喜欢 · 0评论

夕四少
粉丝:4591文章:1245
关注
  《红楼梦》对传统节日饮食文化风俗的描写,非常之多,俨然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该书第一回写香菱的悲苦命运,便和元宵佳节紧密相连:天上月圆之夜,人间骨肉分离。

  关于元宵节,书中描写最多。第十七、十八回写元妃省亲,是在元宵节;第五十三、五十四回写贾府开夜宴,同样是在元宵节。

  端午节,在该书第二十四和第三十一回也有描写: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

  第七十五、七十六回写中秋节,最是伤悲。贾母的听笛声而落泪;黛玉的一句“冷月葬花魂”,都让这个中秋佳节蒙上了浓浓的悲凉之雾。

  节近冬至,自然便想到冬至节,这个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延续至今,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在红楼梦里,是否也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呢?

  其实,关于冬至,在该书中,或明或暗提及的仅有三处。

  




   一、暗藏玄机的冬至节

  该书第十一回写秦可卿病重时,有一句“这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明确提到冬至节日;但是乍看上去,亦只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时间节点的交代。

  这种过场文字,若粗心读过,再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在索隐派红学家看来,背后却暗藏巨大玄机,且看他们的考证推断:

  明末至整个大清王朝,冬至在十一月三十日的,只有三次,一次是崇祯四年(1631年),一次是崇祯十五年(1642年),再一次就是嘉庆十八年(1813年)。

  嘉庆十八年,《红楼梦》刻板印刷已有20多个年头了,这个时间当然不可能。所以有人认为秦可卿是影射崇祯皇帝的,这个冬至应指崇祯十五年;因为两年后崇祯就上吊自杀了,正与秦可卿上吊自杀的结局如出一辙。

  最后,他们进一步得出结论说,《红楼梦》是以南明王朝为创作背景,作者把国之大事,幻化为家之琐事,以家喻国,借此悼明骂清。

  这就是《红楼梦》中“冬至日”暗藏的巨大秘密。

  看别人的这番考证索隐,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这纯属胡说八道。都这么写小说和读小说,像捉迷藏一般,该多累啊;也不是欣赏和研究红楼梦的正确态度。

  但是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这一派的考证文字,不是说他们的推论考证多么有道理;而是因为看他们的考证文字,仿佛是在看包拯狄仁杰断案一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般脑洞大开,还能自圆其说,着实有趣。

  




  二、藏在诗句里的冬至节

  该书第五十回写芦雪庵即景联句时,李绮李纹联的两句是: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其实这两句诗都是在暗写冬至节。前一句写的是古代用芦苇灰测量冬至时刻的特有方法:

  在用布幔密封的房间内放好测量用的律管,在律管两端堵上芦苇灰,等到冬至时刻,阳气就会生长,将灰吹得飞起来。

  具体操作过程在《后汉书·律历志》里有详细记载: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

  后一句阳回斗转杓的意思是,冬至这一天北斗星的勺柄指向正北。随着白天开始变长,夜晚开始变短,北斗星的勺柄开始逐渐向东移。

  连起来看,这姐妹二人的联句,不过是说今天是冬至了,白昼开始长了,阳回大地了。

  其实这两句诗,是直接化用杜甫诗来的。且看杜甫的《小至》诗:

  

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小至,就是指冬至前一日。杜诗中二四句,即为姐妹二人的联句所本。

  书中第四十九回先就写道,凤姐说着又问:“你们今儿作什么诗?老太太说了,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顽笑。”也是侧面交代冬至一过,又是一年年关将近,该预备着过新年了。

  




  三、贾母的消寒会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写宝玉道:“必是老太太忘了,明儿不是十一月初一日么?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箇老规矩,要‘‘消寒会’,齐打伙儿坐下,喝酒说笑。”

  袭人正要骂宝玉,只见老太太那里打发人来说道:“老太太说了,叫二爷明儿不用上学去呢。明儿请了姨太太来给他解闷,只怕姑娘们都来,家里的史姑娘、邢姑娘、李姑娘们都请了,明儿来赴什么消寒会呢”。

  这高鹗续书中提到的消寒会,其实是旧时贵族豪富、高人雅士们冬日消闲取乐的一种集会,在老北京地区较为流行。

  清阙名《燕京杂记》说:“冬月,士大夫约同人围炉饮酒,迭为宾主,谓之消寒社”。

  

方浚颐《梦园丛说》也说:“又有花局,四时送花,以供王公贵人之玩赏。冬则唐花尤盛。每当毡帘窣地,兽炭炽炉,暖室如春,浓香四溢,招三五良朋,作‘消寒会’。煮卫河银鱼,烧膳房鹿尾,佐以涌金楼之佳酿,南烹北炙,杂然前陈,战拇飞花,觥筹交错,致足乐也”。


  这消寒会,始于唐朝,其实也和冬至密切相关。自冬至这一天“进九”之后,文人雅士每逢“九”(如九、十八、二十七)日,都举行规模不等的雅聚。至则围炉吟诗作画,或雪窗对酌,以为娱乐。

  又有“九九消寒图”,最是雅致。其法是绘一株八十一瓣梅花,从冬至日起,逐日涂满一瓣,并做记号标示阴晴雨雪,至第八十一日,冬尽春来。

  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冬至时,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

  画一枝素梅,九朵梅花,每朵九瓣,九九八十一瓣。每天染红一瓣,素梅就变成红梅。等到八十一片花瓣全部染成殷红之时,窗外便是春林盛密,春水漫生,春风十里,春草青青的世界了。

  原来这每一瓣染红的梅花,都代表着春天离我们更近了一步。美丽的春天,就在这瓣瓣盛开的红梅中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只是,这样一个寒冷又温暖的季节,在落寞的贾府,在贾母仍要苦中作乐的日子里,早早来到贾母房中的宝玉,和巧姐的对话,竟是满口忠孝节义索然无味;和前八十回的言谈举止判若两人。

  然后,宝钗没有来赴会;如闲云野鹤般的邢岫烟没有来;连最会逗贾母说笑的王熙凤也没有来。黛玉虽然来了,台词竟少得可怜,简直算一个隐形人。

  一字摆开的两桌丰盛饭菜,大家不过冷冷清清吃完散了也就罢了。

  这样大阵势的消寒会,这冬至节后贾府的首次聚会,我们满心期待着要看一场孔雀开屏的盛宴。结果,一转眼,作者竟给我们亮出了一个母鸡的秃尾巴,然后便草草收场。芦雪庵分吃鹿肉、争抢联句的盛况,再也看不到了。

  其实,红楼梦里写传统节日,从前往后写,越写到后面,越是悲伤落寞。毕竟,这朱门巨族,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世,在一个个走马灯似的节日的过度里,正一点点的枯萎凋零,再回不到当初了。

  原来,在每一个热闹喜庆的传统节日里,热闹喜庆的并不是节日本身,而是融化在节日里的那些繁华盛世、家族荣光、自由欢乐,还有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

  作者:午梦堂主,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11: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 曹雪芹特意点出“冬至”, 有什么秘密
播报文章

雨沐网络中纯
关注
2021-02-27 15:26
百里杜鹃是个仙境,一旦走进百里杜鹃,一切真实存在
百里杜鹃是个仙境,一旦走进百里杜鹃,一切真实存在
老中医说:“痔疮”别再乱割了,白开水+它,肛门肉球一消二净
老中医说:“痔疮”别再乱割了,白开水+它,肛门肉球一消二净
耳鸣,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耳鸣难调理
耳鸣,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耳鸣难调理


为躲避清朝的文字狱,曹公在开篇就点明“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又以“甄士隐、贾雨村”来暗示“假作真时真亦假”。但11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却不经意地带过“冬至日”,原文如下:


且说贾瑞到荣府来了几次,偏都遇见凤姐儿往宁府那边去了。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
本回目有两个重要的情节,一个是秦可卿病重,一年以后死去了,有说是上吊死的;另一个是贾瑞贪恋风月宝鉴的凤姐,最后精尽人亡。而这两件事却清晰地标明了时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之后一年半的事情。那么这个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是哪一年呢?先看下图:


即这个冬至时间竟是1642年,即明崇祯十五年。一年多以后,即1644年,崇祯煤山上吊自杀,此后清兵入关。其自杀时,陪葬的只有一个小太监王承恩。而在13回,秦可卿葬礼上,却也有,“因忽又听得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 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此事可罕,合族人也都称叹.”


所以木旦鸠兹认为,秦可卿上吊似乎暗示崇祯的煤山自尽。而贾瑞此后的正反两面的风月宝鉴,也有清取代明之意。这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曹雪芹写红楼梦实际上有很深的朝代更迭兴亡背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12: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原创】【意淫】一词是《红楼梦》首创的褒义词——《红楼梦》文化系列之【性文化】(四)
时髦的傻子 2024-01-06 发布于陕西  |  17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原创】【意淫】一词是《红楼梦》首创的褒义词

——《红楼梦》文化系列之【性文化】(四)

时髦的傻子 【版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图片源自网络】



     (接前文第四部分继续举例)

       例六、第59回:春燕她娘爆粗口骂春燕。

      《脂评本》:【他娘也正为芳官之气未平,又恨春燕不遂他的心,便走上来打耳刮子,骂道:“小娼妇,你能上去了几年?你也跟那起轻狂浪小妇学,怎么就管不得你们了?干的我管不得,你是我bī里掉出来的,难道也不敢管你不成!既是你们这起蹄子到的去的地方我到不去,你就该死在那里伺候,又跑出来浪汉。”一面又抓起柳条子来,直送到他脸上,问道:“这叫作什么?这编的是你娘的bī!”莺儿忙道:“那是我们编的,你老别指桑骂槐。”】

      《程高本》:【他娘也正为芳官之气未平,又恨春燕不遂他的心,便走上来打了个耳刮子,骂道:“小娼妇,你能上了几年台盘,你也跟着那起轻薄浪小妇学!怎么就管不得你们了?干的我管不得,你是我自己生出来的,难道也不敢管你不成?既是你们这起蹄子到得去的地方我到不去,你就死在那里伺候,又跑出来浪汉子!”一面又抓起那柳条子来,直送到他脸上,问道:“这叫做什么?这编的是你娘的什么?”莺儿忙道:“那是我编的,你别指桑骂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12: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猜一物)
dudu334488..浏览60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cherry7319
推荐于 2017.09.30
满意答案
   耍的猴儿谜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说明]
  这首用“点绛唇”曲子写的谜语,湘云念了后,“众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只有宝玉一下子就猜着了。
  [注释]
  1.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猴子多生活在山谷中、涧溪旁,被人捕住后便离了山林,来到闹市,供人耍玩。
  2.名利犹虚——指猴子穿衣戴帽,扮成文官武将的样子。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
  3.后事终难继——小说中湘云已作了解说:“那一个耍的猴儿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鉴赏]
  湘云这个谜,作者大有深意。谜儿众人不解,只让宝玉猜中,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句句适用于宝玉:大荒山青梗峰的顽石,幻形入世,成了怡红公子,这不正是“溪壑分离,红尘游戏”吗?“真何趣”的感慨与他在《寄生草解偈》一曲中所说的“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的意思一样;“名利犹虚”,是他蔑视仕途经济的反抗思想;“后事终难继”,或者说“剁了尾巴去”,正应了他“悬崖撒手”、弃家为僧的结局。这样,谜语就简括了宝玉一生的道路。
  从整个贾府后来“一败涂地”、“树倒猢狲散”来看,也完全符合谜语末句所言。当时湘云以猴儿断尾解说它,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如果这些人知道这句话所预示的真正含义,还有谁能笑得出来呢?
  谜语的巧妙,还在于它又可以成为对当时政治上各种丑恶人物的无情的嘲讽。因为,在作者那样“旁观冷眼人”看来,世上一切热中于功名利禄之辈,从他们套上名利的绳索的那一天起,也就像“耍的猴儿”一样,上窜下跳在扮演着滑稽的角色。他们洋洋得意于一时的高官厚禄,俨然摆出一副了不起的姿态,这完全像“沐猴而冠”那样虚妄可笑。戏总是要演完的,那时怕也免不了落得个“后事终难继”的下场。后四十回的续补者没有按原作者这条线索去写。他硬要宝玉念念不忘“有个好儿子,能够接续祖基”(对李纨说的话),而且写他自己也得了贵子还攻读“四书”、“八股”,考中科举,金榜挂名,又预言“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大翻曹雪芹“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的案。今天看来,这些地方恰好都是续书的致命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12: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诗词欣赏||参禅偈·寄生草·解偈: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诗词论古今
关注
2022-11-18 16:54来自天津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史湘云口快,说出演戏的孩子“倒像林妺妺的模样儿”。宝玉怕黛玉恼,马上使眼色,结果恼了湘云。宝玉忙去解释,又被黛玉听到,也向宝玉发脾气。宝玉两面受气,觉得庄子消极无为的思想有道理,联想到自己也如《寄生草》曲中所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十分颓伤,便参究禅理,题了一偈和下面一支《寄生草》曲。第二天黛玉看了,说偈末二句“还未尽善”,便又续了两句。宝钗就引惠能作偈而承师位的故事,说黛玉的偈语方是悟彻,笑宝玉愚钝,以此阻止他参禅。

参禅偈·寄生草·解偈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海棠春睡+}】

①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即习禅者集中精神参究禅理,以求“顿悟”。

②证:印证,证验,实验而有所得。在佛教用语中又作领悟、修成解。

③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此联为黛玉所续。干净:禅宗与其他佛教派别不同,以为终日诵经静坐并不能成佛,丢掉邪念,顿悟到内心本自清净,即可成佛。

寄生草·解偈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

肆行无碍凭来去。

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

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①从他:任凭她(指湘云)。伊:她(指黛玉)。

②肆行:随心而行,我行我素。

③茫茫:指人生渺茫。这是消极悲观的虚无主义人生观。着甚:干什么,何用。

④碌碌:宝玉体贴姊妹丫头,忙着替别人操心,宝钗取他绰号为“无事忙”。


广告
老年痴呆很可怕,预防却很容易!坚持每天吃这个有效预防!
×

《参禅偈》四联乍看似不知所云,好似文字游戏,细细品味后,则别有深意。全文意思是说:彼此想从对方的身上得到感情的印证,内心在寻找证明,表情达意也为了获得证明。无求于身外,不要证验,才谈得上参悟禅机,证得上乘。到万境归空无证验可言时,才算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境。只有把安身立命的境界抛弃了,这样才是彻底干净了。

《寄生草·解偈》是对《参禅偈》的解读,全文意思是说:我既与你互为依存,不分彼此,那就任凭别人不理解好了,干我何事?若是可以随心而行,通达自在,那么在渺茫的人世里,还有什么悲喜可言?还有什么亲密可分?从前忙忙碌碌,为何到如今落得如此。回头想想真没有什么意思!第二十回宝玉对黛玉说:“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亦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妺,宝姐姐是两姨姊妺,论亲戚她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得这么大了,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疏你的?”

《参禅偈》中宝玉所作和黛玉所续,既是禅理,也是谶语。后来,宝玉流落在外,讯息杳不可闻,以致他最终“悬崖撒手”,与世缘断绝,都应了“无可云证”的话;而黛玉所说的“无立足境”,则是为她泪尽夭亡作谶。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禅宗的宗教思想对曹雪芹侵蚀之深。

关于曹雪芹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可参考书中所举的《弘忍弟子所作二偈》。其一是神秀所作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其二是惠能所作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参禅偈》与《寄生草·解偈》,其实都是想通过逃避现实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红楼梦》诗词欣赏||参禅偈·寄生草·解偈: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播报文章






诗词论古今
关注


2022-11-18 16:54来自天津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史湘云口快,说出演戏的孩子“倒像林妺妺的模样儿”。宝玉怕黛玉恼,马上使眼色,结果恼了湘云。宝玉忙去解释,又被黛玉听到,也向宝玉发脾气。宝玉两面受气,觉得庄子消极无为的思想有道理,联想到自己也如《寄生草》曲中所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十分颓伤,便参究禅理,题了一偈和下面一支《寄生草》曲。第二天黛玉看了,说偈末二句“还未尽善”,便又续了两句。宝钗就引惠能作偈而承师位的故事,说黛玉的偈语方是悟彻,笑宝玉愚钝,以此阻止他参禅。
参禅偈·寄生草·解偈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①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即习禅者集中精神参究禅理,以求“顿悟”。
②证:印证,证验,实验而有所得。在佛教用语中又作领悟、修成解。
③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此联为黛玉所续。干净:禅宗与其他佛教派别不同,以为终日诵经静坐并不能成佛,丢掉邪念,顿悟到内心本自清净,即可成佛。
寄生草·解偈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
肆行无碍凭来去。
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
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①从他:任凭她(指湘云)。伊:她(指黛玉)。
②肆行:随心而行,我行我素。
③茫茫:指人生渺茫。这是消极悲观的虚无主义人生观。着甚:干什么,何用。
④碌碌:宝玉体贴姊妹丫头,忙着替别人操心,宝钗取他绰号为“无事忙”。


广告
阿尔兹海默的“根源”找出来了,竟是体内缺它,后悔知道的太晚!×

《参禅偈》四联乍看似不知所云,好似文字游戏,细细品味后,则别有深意。全文意思是说:彼此想从对方的身上得到感情的印证,内心在寻找证明,表情达意也为了获得证明。无求于身外,不要证验,才谈得上参悟禅机,证得上乘。到万境归空无证验可言时,才算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境。只有把安身立命的境界抛弃了,这样才是彻底干净了。
《寄生草·解偈》是对《参禅偈》的解读,全文意思是说:我既与你互为依存,不分彼此,那就任凭别人不理解好了,干我何事?若是可以随心而行,通达自在,那么在渺茫的人世里,还有什么悲喜可言?还有什么亲密可分?从前忙忙碌碌,为何到如今落得如此。回头想想真没有什么意思!第二十回宝玉对黛玉说:“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亦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妺,宝姐姐是两姨姊妺,论亲戚她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得这么大了,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疏你的?”
《参禅偈》中宝玉所作和黛玉所续,既是禅理,也是谶语。后来,宝玉流落在外,讯息杳不可闻,以致他最终“悬崖撒手”,与世缘断绝,都应了“无可云证”的话;而黛玉所说的“无立足境”,则是为她泪尽夭亡作谶。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禅宗的宗教思想对曹雪芹侵蚀之深。
关于曹雪芹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可参考书中所举的《弘忍弟子所作二偈》。其一是神秀所作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其二是惠能所作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参禅偈》与《寄生草·解偈》,其实都是想通过逃避现实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13: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邵康节:出神入化,空前绝后
rongma
2020-07-24   |  147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精通周易的人不少,但达到出神入化的唯有一人,就是北宋的邵康节。邵雍(1011年-1077年),北宋著名易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

此人与司马光,程颐、程颢几人都是哥们,经常喝酒玩耍,吟诗作对。司马光和程颐、程颢兄弟,在历史上都是大名鼎鼎,而且在当时,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学识,都是牛逼哄哄之人,但他们在邵康节面前,都不敢装,非常低调。

邵康节自幼天资聪慧,在把周易玩通透后,他发挥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光辉精神,以周易为蓝本,自创了另外一套算命的系统,也就是《梅花易数》。邵康节还写过一本算命界的天书——《皇极经世》,这本书真的是太牛逼了,是一本为人类和宇宙算命的天书。


有人说《梅花易数》不是邵康节写的,是伪书,我觉得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梅花易数》算卦出神入化就够了,你管它是谁写的?但《皇极经世》肯定是邵康节写的。

邵康节:出神入化,空前绝后
邵康节最有名的就是观梅占,有一天先生观梅,见两只雀,争枝坠地。先生心想,不动不占,无事不占。今二雀争枝坠地,怪也。于是便按照时间起卦,得到泽火革变泽山咸。先生铁口直断:明晚有女子来此折花,园丁不知情况,就去撵她,女子惊慌失措而摔倒在地,伤了大腿,但无大碍。第二天,果然如此,与邵康节的断卦百分百吻合。

邵康节:出神入化,空前绝后
这个卦象被无数周易爱好者,研究过无数遍,尽管是事后诸葛亮,但大家还是很难找到邵康节断卦的精髓所在。邵康节有一点不好,话不说尽,导致后人学他的东西,总是不得要领,这也是中国人的通病,精华总是藏起来,让大家自己去体悟。其实,邵康节这样做也是对的,因为皇天不负有心人,真正掌握这些奥妙的都是有心人,无心人凭什么看两本书就学会梅花易数?你有本事你自学自悟啊?人家邵康节还不是自学成才的,你学不会只能说你没这个天赋。

邵康节:出神入化,空前绝后
泽火革变泽山咸

邵康节的断卦法,完全抛弃了周易的文字,仅仅凭借千变万化的卦象以及万物类比,实在令所有人佩服,即使程颐、程颢也都注解过周易,被称为宋代的哲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奠基者以及周易的义理派大师,但在邵康节面前,都是浪得虚名,不知所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14: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刘宗澜都宪同年刘直之侍御乃尊
[ 明 ] 王缜
原文
我闻仁则荣,亦复必有寿。斯语试今人,历历多寿谬。

猗惟居易公,造化钟神秀。筮仕登秋台,犴狱无疑奏。

冤者赖平反,溺者赖拯救。所以薇省超,致声益以懋。

京兆顿增崇,斧钺随资授。万里屹长城,肃肃风霜透。

小范戚名尊,方叔谋猷旧。岁暮功已成,飘然拂尘袖。

优游七十春,如松老益茂。身閒事亦稀,闺壶复无咎。

白首对春晖,齐眉共欢候。况有诸郎贤,乌台绚衣绣。

人生有如此,岂寿验仁厚。我为拟寿词,更愿如山阜。

作者介绍

王缜
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 19:15 , Processed in 0.5207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