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5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20: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甄士隐:崇祯帝朱由检,君子之道费而隐,十九日乃黄道之期】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甄士隐:崇祯帝朱由检,君子之道费而隐,十九日乃黄道之期 + 第一回是全书的大预演,不是序幕、开端!蔡校长说三月大火是甲申之难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49】

10 红楼中其他人物
在上两章,把宁荣两府中的主人全部做了解读,贾府中的人物结构就很清楚了,都是朱明皇家的人物,包括最后一个:延平王。对手是“雪满”的薛家,满清,是夷,叫姨,住在东北,登堂入室,来争宝玉。
本节对红楼中其他人物,逐一进行简要说明。但红楼中人物太多,只能说明一些重要人物。限于篇幅,对其他人物都不细述,只做简介。
以目前我们认清楚的大方向和大框架,在明清之际,龙蛇争玉,这些人物,不外乎分为两大阵营,有些属于明阵营,有些属于清阵营,还有些是先属朱明,后来投降了满清,也有像刘姥姥李自成那样不属明清阵营的人物。因为人物众多,对每个人物特征的把握,和线索、证据的识别,以及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对应等,可能会因不同读者出现较大差异,这很正常,人们都是用自己懂的知识来理解所处世界,更何况对书中故事和人物。认错书中几个人物关系不大,只要认清某人属于明清哪边阵营,符合整体框架和大方向,否则把书读不明清(读不明白,读不清楚)。比如:袭人、麝月、秋纹这些丫鬟,是汉奸还是朱明忠臣?要认对,至于把这个汉奸错认为那个汉奸,关系不大,不影响对全书的理解。
10.1 甄士隐:崇祯朱由检
红楼梦中多用预演法,前文讨论的很多了。第一回,便是全书的“大预演”,注意第一回不是“序幕”!序幕是戏剧第一幕之前的楔子,小说开始的引子,先交待人物关系、时代背景、事件原因等,作为戏剧、小说正式内容的“开端”。而预演不同,是对本书的故事梗概,先做预先的简略演绎,所以不是序幕、开端。
红楼梦不落俗套,第一回便写了通灵宝玉的始、终,和甄士隐的一生、结局。甄士隐观花修竹,花是华,竹是朱,是神仙一流人品,却在三月中旬,遭遇劫难,一场大火,毁了家园,结局是子散家亡,得道升仙。我们说过,得道升仙,是人死的委婉说法,在葬礼用词中常见,说是得道了,升仙了,不说死,是华夏文化中常见的忌讳表达。甄士隐的梗概、结局,“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不就是明末的崇祯帝朱由检吗?
红楼梦中角色和反面人物的对应,不是只有一一对应。一角多人,一人多角,在红楼作者的如花妙笔之下,都是小菜,如烹小鲜。这种人物设计,更易个性鲜明,把复杂人物的多个侧面分为不同角色展现,更能突出重点,且不因人性的复杂而出现前后矛盾、引起误解等问题。像元春、探春这样身兼多人的设计,更易规避文字狱,不致对号入座,一下认出几个南明皇帝。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毫无争议的主角儿,所以本书重点不是描述三月甲申之难后的清初、南明时期,而是崇祯时期,当然包括了之前的衰落过程,和之后南明的彻底灭亡。而第一回的甄士隐,其人生经历,乱世背景,和子散家亡,身死国灭的悲惨结果,便藏有所隐真事。
甄士隐在姑苏,同林黛玉的苏州,也属金陵,南京直隶。
姓甄,名费,字士隐。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表面说的是君子之道,甄士隐确是君子;反面也隐了“君”,皇帝。
“嫡妻‘封’氏”,说是“情性贤淑,深明礼义”,但他岳丈封肃,却“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每见面时,“又说些现成话”,竟是无礼又不义!这个“封”氏,谐音“风”,清风,指满清。又是敌人配做夫妇。在《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之后,有“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在姑苏、金陵,本地推为望族的是谁家?朱家!还有比“朱家”更大的“望族”吗?所以说“观花修竹”,华,朱。
女儿英莲,便是香菱,前文解过,是长平公主。英莲之父是崇祯。
甄士隐问“蠢物”,便是通灵宝玉,“后面还有几行小字”,便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前文与李斯所刻篆文的秦传国玉玺比较过,将此宝玉解作“玉玺”。那僧道:“若问此物,到有一面之缘。”说明甄士隐不是一般人,是个与“玉玺”有缘之人。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甲戌本脂批:“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隔壁是什么?葫芦庙!葫芦,是胡虏。庙,是朝廷。胡虏朝廷,所以极险,提醒读者“隔壁”,要仔细看。崇祯的“隔壁”,便是金国,胡虏朝廷,在第一回已预演。
贾雨村吟“玉在匮中求善價,钗于奁内待时飞”时,“恰值士隐走来听见”,说明甄士隐与玉、钗,和甄贾、时飞有关。玉求善贾,钗待时飞,玉、钗显然指黛玉、宝钗。下句钗待时飞,出现雨村字,上句玉求善贾,则关甄士隐,也是贾雨村说给甄士隐听的,还是暗示甄士隐和林黛玉的关系。“君子之道费而隐”,甄士隐是君子,读书人都知道:君子如玉。
甄士隐义赠银衣,又说“十九日乃黄道之期”,贾雨村对甄士隐说的这个“十九日”的“黄道之期”,却“并不介意”,未当面表态。但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了,留下话与和尚转达甄士隐,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显然是强调“十九日”的“黄道之期”,注意“黄道黑道”的话,是“和尚”转达的!是“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后面三月中旬的火灾,也是“和尚”引发的!红楼作者在这些事件中,特意设计了“和尚”来贯穿,“十九日”,“黄道黑道”,三月火灾,都跟“和尚”有关,读者要注意到“和尚”,和“十九日”的“黄道”,不能读到“十九日乃黄道之期”的话“并不介意”!
正月十五,霍启(祸起)丢了甄英莲。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竹篱木壁者,朱木也,因劫数,甄家烧成了瓦砾场。前文说过,崇祯亡国,是满清、农民军、自然灾害的持续打击、内外交困的结果,不是哪个单方面的原因所致。“葫芦庙”是胡虏朝廷,“和尚”是李自成,火灾是自然灾害,涵盖了这个“劫数”的主要方面。为什么说“和尚”是李自成呢?李自成幼年家穷,生活困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这是第二次强调,水旱不收,鼠盗蜂起,还是说“劫数”的这几个原因:水旱不收是自然灾害;耗子在书中一直指雪满的薛家;盗是名词,不是作为“盗香”的动词,是大盗,盗贼,流寇,不是小偷。比如《庄子》中的盗跖,是个“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的大盗,复姓柳下,名跖,人称盗跖,而不称其本姓。“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跟李自成、张献忠是同类人物。这些鼠、盗,“抢田夺地”,不正是崇祯朝满清、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吗?“鼠窃狗偷”,重复强调“鼠”偷窃。书中这些描述,直指甲申之难,以及耗子偷玉。
回头再看“和尚”转达甄士隐“黄道黑道”的话,“十九日”是“黄道”?还是“黑道”?三月十九,李自成破京,大明亡国,崇祯上吊!这个“十九日”,是甄士隐说的,甄士隐为什么说“十九日”?因为甄士隐预演的就是真事隐的崇祯帝。

点击下一个:三生石:木石前盟,缘定三生,此系身前身后事,三生石上旧精魂 + 苏轼的《僧圆泽传》:此身虽异性长存。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9 16: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5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绛珠贾珠+】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里贾珠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圆桌收录
在文学中醒来
贾珠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前就去世了,留下儿子贾兰和遗孀李纨,但他本身存在有什么意义?显示全部 ​
关注者
174
被浏览
656,052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0
​1 条评论
​分享

74 个回答
默认排序
keelycen1479
keelycen1479
我如惊鸟,有林深深。
1400 人赞同了该回答
是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也是一支不祥的卦象。

对家族,对父母,对妻儿,都是不能提不可提,也无法挽回的巨大悲剧。

任何一个大家族的嫡长子,那都是与众不同的,是承担了家族全部冀望的。贾政夫妇耗尽精力培养,王夫人自己都说管贾珠那是怎么个管法,和宝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贾珠也争气,年纪轻轻就表现优异,是要大展宏图的。

这么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儿子,一病死了,对贾政夫妻,对整个家族,那是何等的打击。

要不然,为何平素严肃古板的贾政听到他的名字就滚下泪来,为何冷心冷肠的王夫人会喊着儿子的名字哭得肝肠寸断,为何槁木一般的李纨会当众泪如雨下。

贾珠是他们的儿子、丈夫,也是全部的希望。

希望被掐灭了,家族肉眼可见的日渐衰微,只剩下个懵懵懂懂毫无半点“大志”的宝玉,换你是贾政,你背脊凉不凉。

大厦将倾而无力,独怆然而涕下。

贾珠的存在是以死亡开始,他是一个凶兆,是一句谶语,是贾府覆灭的前哨。

编辑于 2021-11-11 19:56
​赞同 1400​
​115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谷雨白鹿
谷雨白鹿
码字的人
1929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珠——一个从来没有正面出现的人物,一个只存在于别人嘴里的少爷,一个只余下遗孀与独子的男人。

书里的贾珠第一次出场就是一个死人。

冷子兴对贾雨村说,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贾政痛打宝玉,恨不得把他打死的时候,王夫人扑过来,抱着宝玉失声大哭起“苦命的儿”来,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了,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贾珠重要吗?

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是为了铺垫贾兰?

为了突出宫裁的可怜?

突出宝玉的幸运?

但这是真的吗?

贾珠的存在就是一声叹息?

刘姥姥提起王夫人,曾说她在家做姑娘也不是这样,麻辣爽利应该是王熙凤般的人物。

贾母笑话王熙凤不识“软烟罗”,还有什么可说嘴的!

其实王熙凤什么没有不经过,不见过?宫制的东西都不放在眼里。她为什么不识软烟罗?这不应该啊。《红楼梦》所描刻的时代是太平盛世,所产的物资只会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多。

贾母却常说,现在不比以前,东西拿一件少一件,雀金裘给了宝玉就再没有了。

贾家的实力已经大不如之前,有些过去能使能用的东西,都得不到了。

众人看,贾家在衰落,连冷子兴都说,内囊都要贴上来了。

贾家的人自己且能不知道?

贾家败落,贾赦、贾琏急不急?

急什么啊!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不济他们那房是长子嫡孙,世袭的爵位代代相传,大不了一代比一代低,没有实权还有花花架子。

就算分家,长房分的东西可比其他兄弟多多了。

分家后,宝玉还想做富贵闲人,基本做梦。

最急的是贾政。

他是清楚知道是只能靠自己的人,所以发奋读书,要走仕途。

书中写他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可见贾政本想像林如海一样,自己考科甲。

贾家到了他这一代,甚至是贾母,贾代善都已经预见贾家的衰落。他们决定要另辟蹊径,家族中一脉分支,如贾政,贾琏继续与四大家族联姻,另一脉走仕途,考科甲,向朝中的文官集团靠拢。

后者第一就是贾敏,嫁给朝中清贵,先有功勋袭爵,又能科甲考上探花的林如海。

第二就是贾珠,李纨的父亲是国子监祭酒。

贾政的一腔希望都在贾珠身上,贾珠要是能考出来,贾家与四大家族不用说是其靠山,姑父林如海(感谢指正,辈分弄不清楚,还以为是舅舅)是其靠山,岳父也是其靠山。还有入宫的元春也是,前方的路都铺好了。

结果,这个十四岁进学,少年有成,不到二十岁就娶妻生子,人生大事完成大半,前途无量的少年,承载无数希望的未来之星。

一病死了,死了……

王夫人那么疼宝玉,哭着说,如果贾珠活着,就是死一百个宝玉,她也不管了。

一贯坚强的贾政,听到这句话,眼泪滚瓜一样地落下来。

王夫人情绪失控的哭声与贾政的眼泪里才发现一个死了的人,一个寥寥数语的人,一个好像无关紧要的人,他的存在和消失像流星一样在人心上划出深深的伤痕。

他来的时候带来多少希望,走的时候就带走多少伤痛。

刘姥姥纳闷地说,王夫人怎么变了?

王夫人怎么能不变?

三个孩子,一个寄予厚望的死了,一个正月初一生的女儿送到见不到人的宫里,最后余下这一个,痴痴懵懵,一天到晚混在女人堆里。

丈夫呢?

维持与她的夫妻情分,常年睡在另一个女人那儿,生儿育女。

王夫人伤心吗?

伤心,又她能怎么办?

想不出除了吃斋念佛,变得越来越佛还能干什么。

贾母第一次看见黛玉,哭得肝肠寸断,她是哭自己,哭黛玉,更是哭贾敏。

贾母伤痛自己的女儿,未必没想过,要是不把贾敏嫁给林如海,而是嫁给四大家族,就不会到死也再没有见女儿一面吧。

如果没有这股汹涌的恨意,后来又怎能说出林家人都死光了的话。

因为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想法,所有的憧憬都因为死亡付之于流水。

所以,题主你问,贾珠存在于《红楼梦》的意义是什么?

就在于他曾出现,现在已经死了……

编辑于 2021-10-05 22:06
​赞同 1929​
​78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拿云
拿云​
与只收藏不点赞的小不可爱们誓不两立。
407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珠是一个代表,他意味着贾家的转型之路已然失败,从勋贵世族向清贵仕族,此路没有走通。

从第一代贾演贾源,到贾代善贾代化,再到贾敬贾赦,传到贾珠这一辈已是第四代了。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贾家不会不懂这个道理,他们也在一直努力挣脱这个规律。

贾家能被封国公,主要是因为战功卓著,地位等同于周勃、秦琼、徐达这类,异姓王的天花板,是可以在二十四史上单独列传的大佬。

在真实史书中,这类裂土封王的大将,是开国功勋,也是皇家老大难的统治难题。

打天下靠武官,治天下和治武官就要靠文官。

对于皇帝而言,最怕文官和武官连为一体,所谓将相和,和平时期就是超级炸弹。



爵位降级继承,是对付勋贵集团的一个办法。

从贾演的超品国公到贾珍的三等威烈将军这样的虚衔,也就是四代人的功夫。

按照这个办法,到了贾蓉身上,只能花钱捐个五品龙禁尉了。

面对一代不如一代的境况,勋贵集团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走惯了红地毯,哪还习惯石板路。

办法有四,我们一个个来看。

一是自己争气,靠事功维持爵位的高度。

书中有个例子,荣国府的国公爵位传了两代,贾母的丈夫贾代善也是国公,所以出现了贾赦和贾代化这种叔侄都是一等神威将军的情况。从焦化嘴中得知,他把太爷从死人堆里背出来,潜台词应该是宁国府这边打了败仗,所以爵位传承不如荣府。

另外史家的侯爵袭封了三代没降级,到了史鼐竟然还是保龄侯,史鼎又被新封了忠靖侯,说明史家对社稷又有新功,是皇帝很器重的人,史家衰败完全是误读。

第二个办法,是勋贵集团内部联姻,彼此帮扶提携。

这个就很明显了,史太君和贾家,王家和贾家,都是这种情况。

书中王熙凤的舅舅王子腾,官做的很大,和贾政彼此提携,成为朝中的重要力量。

贾雨村犯了事,两个人一起发力,竟然从罪官一路发迹到内阁。

第三个办法,搭上皇帝的关系,从勋贵变成外戚。

到了第四代,贾家已经衰相尽显,奢华不改,生计日繁,田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秦可卿丧礼本应是最后的回光返照,又靠着元春封妃强行给贾府续命。

但是以色侍人,色衰而恩驰,从元春染病,贾家就开始以加速度崩坏。

薛家祖上是紫薇舍人,薛宝钗参加选秀,也是这个思路,只是没成功。

第四个办法,也就是最后一个办法,走仕途,主动向文官系统靠拢。

林家是开国列候,地位低于国公,但到林如海这里,已经中了探花,做了巡盐御史这样的实权大员,将来入阁指日可待。

前三条路贾府都在走,但不确定性太强,只有第四条才是正路。



贾府在走仕途这件事上,其实是早早布局。

二代的贾代善贾代化自己在读书上没有什么成就,重点发力第三代。

贾敬学问好,中了进士,但跑去修仙了,属于点偏了技能树。

贾政说是读书不错,但年轻时是“翻版贾宝玉”,仕途学问怎么样要打个问号,“原欲以科举出身”,很可能是个托辞,不然也不至于到贾代善临终还没考上。

男的不行就靠女眷,贾政的妹妹贾敏嫁给了已经没落的林如海,就明显是这方面的打算。

另外,自己不行就找别人。贾政对贾雨村的事情这么上心,也因为贾雨村是正经的寒门举人,可以在朝中引为援奥。

但是,林如海早逝和贾雨村跳反证明了,打铁还要自己硬,找外援毕竟不靠谱。

在第四代,宁国府的贾珍没有指望,荣国府的贾琏没有指望,全村的希望就在贾珠和贾宝玉两人身上。



贾珠读书很棒,十四岁进学(范进四五十岁都没考过),不到二十岁,娶了国子监祭酒之女李纨为妻。

这显然也是一条精挑细选的路:贾珠自己是荣国府实权二房的嫡长子,父亲是在朝的勋贵,老丈人是文官系统的教育部长,贾珠自己学问上佳,只要接着中举考进士,重振家族荣光就指日可待了。

这世上最痛苦的事就是原本可以,贾珠早死让一切都灰飞烟灭。

贾珠死后,只剩一根独苗嫡子贾宝玉,贾宝玉天赋很好,开蒙老师是姐姐元春,“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在正式读书之后,贾宝玉一心只在妹妹身上,对读书一点不上心,而这时,贾府对贾宝玉的教育采取放任态度。

他本来也有私人老师,但是请假回家一年,贾政也没有更换老师,直接让他暂时在家塾续读,等老师回来。然而,老师再也没回来,宝玉就一直在家塾读下去了。

家塾的管理近乎垃圾,贾宝玉在这里书没怎么读,跟着秦钟一起,除了妹妹又爱上了弟弟。

按照前八十回的思路,贾兰高中是肯定的,贾宝玉则很不一定。

整体而言,贾珠是家族从勋族转为仕族的最后希望,他一死,贾家就失去了平稳过渡的可能,

直到第五代的贾兰站出来,但那时已是中兴,贾家的大祸终究没有逃掉。

编辑于 2022-10-04 20:53
​赞同 407​
​36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logo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来智谱清言“AI搜索”一下吧!
智谱清言GLMs智能体的高级联网功能,不仅可以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还能快速准确回答问题,无需自主分辨信息,智谱清言直接给出答案~查看详情
猫猫
猫猫
喜欢研究历史人文之类的
21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原型里真的有这个人吧。

第一回的时候,作者说是"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

也就是说,作者后来是半生潦倒的,而他是有哥哥和父亲的,而且哥哥和父亲都在他小时候正确的教导他,就是他没听而已。

还有就是解释了贾家为什么对宝玉不管。

编辑于 2021-10-04 03:52
​赞同 215​
​5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三生三世
三生三世​
10 人赞同了该回答
1因为贾珠的离世,贾府给予了贾宝玉更大的放任空间!
贾母:开心就好

贾政:别太出格就好

王夫人:活着就好

2贾敬和贾珠的存在,说明科举之路对贾家复兴毫无帮助!
贾敬是个进士,却修道去了,贾珠十四岁进学,却早死了。

贾家并没有多大改变。

编辑于 2023-09-15 22:50
​赞同 10​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酸菜鱼菜酸
酸菜鱼菜酸​
AVG不纯粹玩家,绝赞学习中
606 人赞同了该回答
1.李纨的人生悲剧就是从贾珠早逝开始的。如果贾珠活得好好的,李纨就是正牌长媳,管理之权怎么也落不到王熙凤身上,儿子贾兰也不会活得那么没存在感。但偏偏天意弄人,让李纨这个原本顾盼神飞的官宦小姐最终落得个槁木死灰的命运。

2.本来振兴家族的命运放在优等生贾珠身上,但是他挂了。于是极恶读书的贾宝玉被迫上阵,而红楼梦里的一大堆矛盾都来自于外界对贾宝玉的期望和他自身的缺陷形成的落差。

3.王夫人为啥看起来那么乏味冷酷?贾政为啥看起来那么古板迂腐?因为努力养大的好孩子贾珠死了啊,剩下的可不就剩一个贾宝玉了?

于是王夫人会毫不留情地查抄大观园,因为她的人生依靠就是贾宝玉,她的愿望就是把贾宝玉培养成封建社会下的成功人士,那些不安定因素全部给我滚蛋……

贾政为什么后来和贾宝玉和解了?因为贾宝玉再不争气,再混世魔王,也是自己的儿子啊。想想贾珠那么优秀的一个娃都没了,能让剩下这个娃一生平安顺遂,也就罢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4.贾珠如果活着并且科举成功,至少也为贾族继续混在上层社会加了一把助力,贾府最后也不至于在元妃挂掉后就树倒猢狲散了。

编辑于 2021-08-30 13:17
​赞同 606​
​96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21 人赞同了该回答
让读者入门啊!

贾珠的贾,是假府,真假有无的对联说的很直白了。

贾珠的珠,是朱,亡了!

读者看到朱亡,再看这个假府里的事,看作者的一把辛酸泪,是不是更容易明白?

主角宝玉这辈是玉字辈,贾珍贾琏贾环等都是玉旁,去掉都有的玉旁之外,即去掉烟幕弹,珠字剩什么?朱!

看上辈:文字辈,还看荣府的长子,贾赦,去掉都有的文字辈的文,即去掉烟幕弹,赦字剩什么?赤,还是朱啊!

还要红楼作者怎么说?假府里这家人是那个末世的朱家!

末世是书中反复的用词!白骨如山忘姓氏的末世,是哪个末世?不是明摆着嘛。

薛家出场后住在这个假府的东北,梨香院在东北,后来搬出梨香院,但还在东北!

薛家的代表人物宝钗特点是“金”,金配玉,金玉良姻!“金”是那个末世的一个国名,就在东北,后来皇太极改金为:清

明白啦?

薛宝钗为什么姓薛?

丰年好大雪 是吧?

宝钗的“山中高士晶莹雪”,一个秀才都能看到其典故、出处:是高启的诗句,“雪满山中高士卧”!

看看,雪满!

下句呢?月明林下美人来,所以黛玉姓林!

雪满,在诗句中的对仗字是:月明!

满对明!

雪满的满,真事隐了。

红楼作者的设计用意还不明白吗?

不懂典故,不懂诗词,不懂历史,读红楼梦只能把【子系中山狼】,读成狼,看不到典故中的“忘恩负义”,看不到【得志便猖狂】的“猖狂”典故:夷侵汉疆!

读红楼梦,在“狼猖狂”的表面看,读一辈子也是看不出名堂的。

看看红楼问题下的这些评论、回答,多少“狼猖狂”!

东坡呵呵

编辑于 2023-10-07 00:10・IP 属地陕西
​赞同 21​
​15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亭亭莛莛
亭亭莛莛
33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珠夭折是红楼梦所有故事开始的前提,贾珠没有突然去世,贾政和王夫人会专注于鸡娃和娃的娃,贾宝玉作为老二好好活着别闯祸就行,贾母溺爱他?无所谓的,反正也不能继承爵位和家业,老太太开心就好;贾宝玉不爱读书?那就不读,贾府能养得起他;贾母要把黛玉许给宝玉?随便啦,反正以后也不靠二儿子和儿媳妇养老。贾珠是天之骄子,小小年纪就中了秀才,老丈人还是主管科举的清贵,未来前途不可限量,进朝当官还能帮衬一下自己妹妹元春。赵姨娘也不会天天张牙舞爪的给自己和别人添堵,毕竟她有啥资格不忿。整个贾府不知道会咋样,反正贾政这一房都过得挺开心的,哪还有悲剧可写。

发布于 2022-10-18 15:49
​赞同 33​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邵时一
邵时一​
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工程师
1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从历史上来看,贾珠很像曹家的谁呢?

像曹雪芹的父亲曹顒。

曹顒(1689年—1714年)25岁左右去世。

曹顒在历史上笔墨并不多,因为他和贾珠一样,英年早逝,他是曹雪芹之父,曹寅之子。

为什么说他像贾珠呢?因为他的经历确实很像。都一样是家族期望的人。
书中描写贾珠的地方有这么几处: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这政老爷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就死了。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受笞挞

因哭出“苦命的儿”来,又想起贾珠来,便即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李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更似走珠一般滚了下来。
曹顒25岁左右去世,并且在康熙五十一年接任,于康熙五十三年冬病死。

在曹顒去世后,康熙皇帝曾下一道谕旨,在其中写道,“曹顒系朕眼看自幼长成,此子甚可惜。朕所使用之包衣子嗣中,尚无一人如他者。看起来生长的也魁梧,拿起笔来也能写作,是个文武全才之人。他在织造上很谨慎。朕对他曾寄予很大的希望。”

可以看出曹顒很受康熙赏识,而在家族里长子长孙的地位,也可以想见,他也是深受这个官宦家族的期望。

而曹顒妻马氏,也有红楼梦中的贾兰那样,有一个遗腹子。
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初七,曹頫上奏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颙)嗣有在矣。”

而这个遗腹子应该就是曹雪芹,

贾珠的存在,更像是曹雪芹的一个幻想,假如自己的父亲还在,家族是否会不一样?

可惜一般,无论是曹顒还是书中的贾珠,都早早离世,空留一个家族的幻想。

发布于 2021-11-16 23:54
​赞同 1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胜玉
胜玉
29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知道大家写沒写,我觉的还有一点,过度宠爱宝玉就更合理。贾母隔代亲,但父母在经历死了一个快成才的儿子之后,只要能活着就好,所以让他开心快乐,不学习也好,不经济也罢。

发布于 2021-09-01 17:09
​赞同 29​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蓝色泪帝
蓝色泪帝
1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存在的意义是,增强红楼梦的现实成分。

以古代的医疗水平和育儿经验,大家族只要生的孩子够多,哪有不死人的?贾府玉字辈年轻一代竟然只死了一个贾珠,还是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后死的,真是令人啧啧称奇,足以说明贾府蒸蒸日上,人丁兴旺。

这不是反话。

康熙生了35个儿子,11个连序齿都没活到,前四个儿子最多活到3岁,剩下24个活到序齿的,又夭折了3个,还不算只活到11岁的老十一。

雍正生了14个孩子,10男4女,女儿方面除了二女儿活到了22岁高龄,剩下三个女儿最高寿的是2岁,儿子方面也差不多,除去乾隆活到88岁真高龄外,五皇子59岁,六皇子32岁,五六皇子中间还有3个皇子,最大活到7岁,乾隆前面实际有四个哥哥,老三活到22岁,老二10岁,老大7岁,夭折的2岁。

乾隆有17个儿子10个公主,6个儿子没活到3岁,5个儿子没活到成年,5个女儿早夭。

在这个数字基础上,我们要说,贾府年轻一代有人死,属于当时的社会正常现象,和现代人手一部手机一样稀松平常,没人死,反而是非常诡异的事情。

无论作者是有创作原型,还是单纯的描写封建社会,他都一定会写大家族里有人夭折早逝,这是那个时代的思想钢印。

发布于 2023-05-23 12:47
​赞同 1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1.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生了两个孩子。薛蟠这个傻大哥人物形象是有独特意义的,绝对不能改,而宝钗作为妹妹,年纪却还是比贾宝玉大。这说不通啊,要知道古代一般都是姐姐先出嫁,尤其在富贵人家,既然先出嫁那一般自然也会先有孩子。于是宝玉上头一定是要有年纪比他大上许多的哥哥姐姐才合理。

2.宝玉不能是长子,长子承担的家族期望会更重,绝对不会这么宠溺姑息。所以宝玉必须有个哥哥,而且这个哥哥必须被培养得很好,无论读书还是各方面都比较出色,这样家族希望都寄托在他哥哥身上,宝玉才能从小被娇惯着长大,才能成天和姊妹们玩耍胡闹。但这个哥哥却又必须早死,否则轮不到宝玉上位,当然这个上位不单是继承家产,还有承担家族期望。

所以贾珠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给人物关系及故事的合理性做铺垫,甚至露脸都不能,也是蛮可怜的。

编辑于 2022-10-20 12:54
​赞同 5​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logo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来智谱清言“AI搜索”一下吧!
智谱清言GLMs智能体的高级联网功能,不仅可以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还能快速准确回答问题,无需自主分辨信息,智谱清言直接给出答案~查看详情
西乌庵主人玄
西乌庵主人玄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是索隐派不从这方面答

贾珠实际上是偏工具人的存在

红楼梦整本书的主旨从某一层面来说就是借一个家族的败亡来论述兴衰缘由的作品

那么这个原因探析必定是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发掘 原因的探索任务是放在了男性人物身上分为了父之过 和 子不教两个层面

在父之过的层面有贾赦对子孙的负面影响 也有贾政对后代的正面影响(但是正面影响被一些因素打断无法有效作用于儿孙)

在子不教的层面 有的是贾琏贾宝玉两个负面案例 一个情种一个色鬼但都是骄奢淫逸的膏梁纨袴;而正面形象的贾珠贾兰却都是英年早逝。

我们看到对于整个家族来说男性成员起到的正面影响无法充分作用;而负面人物大行其道,败亡之事也有迹可寻了。

此外贾珠也在无意中间接造成了贾宝玉的人格塑造,他的早逝使得贾母 王夫人对于贾宝玉百般溺爱 这也造成了贾政的正面影响传递受阻 相辅相成地助长了贾宝玉的纨绔。

发布于 2021-10-17 02:34
​赞同 4​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越挫越勇
越挫越勇
7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一开始,贾敏去世了,敏和明应该在很多地区,发音是相同的。

贾珠也是一开始就去世了,珠和朱很明显了,朱就是明啊。

花珍珠改名袭人了,也就是华夏真朱改名了

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虚陪一个好名,隐寓深矣,凡珠名皆不祥,如贾珠夭亡,瑞珠宝珠运薄,珠字先去方合作者原意】

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

那宝珠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

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

参加秦可卿葬礼的人里,唯独一个叫石光珠的没有来。

编辑于 2022-12-21 15:25
​赞同 7​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低调的咸鱼
低调的咸鱼​
知乎用户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要表达的终极含义就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也就是一切荣华富贵都要归于沉寂。

贾珠的存在便符合这样的象征意义。

他是家中实际掌权那房的长子,又聪明好学,娶了个家室清白的女孩子,一切都非常完美。但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存在,却英年早逝,导致这房后继无人。

红楼梦里的一切美好,基本都是要被扼杀掉的。这是主旨,也是作者本人经历过的现实。

发布于 2022-02-10 00:09
​赞同 2​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水溶
水溶
假装自己是个文科生的知乎小号
104 人赞同了该回答
单纯从情节的角度分析,是为了让李纨守寡,凸显李纨的贞洁,贾兰的勤奋好学,以及为王夫人心疼宝玉,贾政恨铁不成钢情节铺垫。

但是最近阅读了相关的书籍,发现贾珠存在的意义并不简单。我只是红楼梦的理工科小粉丝。以下回答,是我手打的,但是想法不是我原创,只是我觉得比较合理,不喜欢可以走开(防杠提示)。

一、贾珠影射随侯珠,衬托贾宝玉是唯一皇权象征

为了说清楚贾珠影射的是随侯珠的结论,首先,我们来看下贾珠弟弟贾宝玉的人物设定。贾宝玉口中衔玉而生,国字正好也是口中有玉。贾宝玉喜欢吃胭脂,前八十回也有贾宝玉想吃鸳鸯等人胭脂的情节,印章是需要红色的印泥才能使用的。所以大胆设想,贾宝玉影射的是传国玉玺和氏璧。

秦朝开国时候,有两个宝物,一个是随侯珠,一个是和氏璧。那么如果说贾宝玉影射的是传国玉玺,那么贾珠是否也是随侯珠呢?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我们首先要保证贾宝玉是传国玉玺。那么我们来看下传国玉玺和氏璧的故事,来《红楼梦》里找下答案。

①和氏璧的锻造过程:石头→和氏奉献楚厉王→和氏被砍断脚脚→……→被凿开成为美玉。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原本是补天的石头,被跛足道人和赖头和尚变成了通灵宝玉,塞到了贾宝玉嘴里。石头,跛足,变玉,这几个细节是符合的。

②完璧归赵的典故:高中语文课本里学过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秦王拿到后不放开邪恶的手手,这时候蔺相如说和氏璧有瑕疵,我指给你看………………

贾宝玉前世的赤霞宫神瑛侍者,“瑛”的意思就是有瑕疵的美玉,那么也符合了“瑕疵”这个细节。

③王政君摔传国玉玺。王莽篡位后,太后王政君把传国玉玺摔碎了一个角,后来用金子补上了。

《红楼梦》中有个情节是薛姨妈说,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以后就四角俱全(四角俱全是红楼梦首创词汇),也有“金玉良缘”和“玉玉相配”,传国玉玺的“金玉”细节也符合了。

④传国玉玺的遗失。传国玉玺和氏璧在历史的长河中是遗失了(似乎是后唐),后来也出现过几次,但是没人知道真假。总之到了元朝,元朝就把搜集到的传国玉玺们做成印章分发给大臣们。到了明朝时期,新做了一块传国玉玺。所以明朝的玉玺大宝贝是假的。

《红楼梦》开篇,甄士隐与贾雨村,后文的贾宝玉与甄宝玉,都有“真”与“假”的暗示。所以贾宝玉,他姓“贾”。

⑤玉玺改名。好像是从秦始皇开始,皇帝才能用”玺“字,到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改”玺“为”宝“。从此以后各朝就称呼为”宝“。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大名就一直没出现过,例如史湘云进贾府时候,问宝玉哥哥去哪里了,贾母让她别喊了,这是小名。宝和玉,连起来就是贾宝玉啊。

⑥和氏璧变玉玺是秦始皇干的。

《红楼梦》中,警幻仙姑让妹妹可卿点化贾宝玉,可卿就是宁国府的秦氏,那么”秦“这个细节也体现了。

(关于贾宝玉是传国玉玺的细节,就写到这里,其他细节欢迎补充)

通过上面的分析,至少让我肯定的是”贾宝玉和传国玉玺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王夫人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贾珠,一个是贾宝玉。秦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秦朝开国有两个宝物,一个是和氏璧,一个是随侯珠。随侯珠在秦朝灭亡后就消失了,只剩下了和氏璧。随侯珠的失传与贾珠的早亡是一致的。

《红楼梦》中凡是与”珠“相关的人和事都很早消失了。例如,花袭人在贾母房里叫”珍珠“,到了贾宝玉这里就变成了”袭人“,袭拆开就是”龙衣“,暗示的是随侯珠已经被龙袍替代,成为皇权象征。秦可卿死后,宝珠和瑞珠的情节也就没有了,暗示的是秦代结束后,随侯珠下落不明。

宁国府的贾珍(珍大爷),荣国府的贾珠(珠大爷),连起来是珍珠,又是一层疯狂的暗示。

所以“贾珠影射的就是随侯珠”

二、贾珠影射“朱”

王夫人有三个孩子,按照年纪排,贾珠、贾元春、贾宝玉。按照道理来说,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应该最引人注目,最值得被吃瓜群众啧啧称奇。偏偏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说贾珠、元春、宝玉都很奇。贾珠在于不到二十岁就娶了李纨生了娃,元春在于生在大年初一,宝玉在于衔玉而生。在我这个吃瓜者看来,好像确实贾珠和元春的细节没啥好炫耀的。但注意的是,贾宝玉的大名书里是没有提到的,按照传国玉玺是印章,又有贾珍贾琏贾珠贾环的“王”字,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璋”这个字。

那么贾珠、贾元春、贾宝玉(贾璋)连起来不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么。那么贾珠就是”朱“。贾珠早亡,空留李纨和贾兰,意思很明确,朱家的大明亡了,清朝正在历史的舞台。

发布于 2021-08-29 15:32
​赞同 104​
​25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99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珠在原著里就提了两三处,可以说有点模糊,我以前就把他当做是贾宝玉的哥哥,用来衬托贾宝玉的“银样镴枪头”,现在想想,倒有些意思,写几个供大家笑一笑吧,毕竟我对索引派毫无研究。

1、冷子兴介绍的原文“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贾珠是一个读书上进的人,14岁就进了学,进了学就叫“老友”,如果没进学,到了八十,也还称“小友”。从荣宁二府的现状看,贾珠是最有出息的了。贾代X二人都是靠爹,文字辈,也就贾政是个读书人,贾敬就知道嗑药炼丹,贾赦更别说了。玉字辈里:珍、琏、玉、环都不行。贾府的败落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个男性继承人能够支撑起与之相配的地位,最有戏的一个还早死。

2、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

都死了好几年了,王夫人还惦记着贾珠,而且说“只有这个孽障”,明显没有把贾环计算在内。如果贾珠和贾环那样猥琐不堪,估计贾政也不会听了老婆提起大儿子就开始老泪纵横。想想贾宝玉的待遇,再想想贾珠,他活着的时候就是全村的希望了。



3、李纨对平儿说:“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

李纨并不如死灰槁木一样,她其实很有野心。首先她出身很好,父亲是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清华大学校长。出身不比王熙凤娘家要低,其次李纨读过书,会吟诗,说明文化水平还是有的,至少比王熙凤高。第三王熙凤的确能持家,但李纨也不可小觑啊,王熙凤休假时,李纨、探春、宝钗同理家政。贾琏夫妻吵架拿平儿撒气,李纨第一个把平儿拉走,陪贾母接待甄府家眷,陪小姑立海棠诗社、贾母去世时,李纨出面支持局面,这一切说明李纨的能力并非逊色王熙凤。如果贾珠不死,那么李纨这个德才兼备的大奶奶才是荣国府名正言顺的管家。李纨知道,也很清楚,所以她借着醉意摸平儿,不是搞蕾丝,而是摸平儿那把象征管家之权的钥匙。某种意义上,贾珠的死,直接让荣国府失去了名正言顺的接班人。



4、这里开始都是我自己的瞎想了。

我一直有些怀疑的是贾珠是什么时候死的,而且总要有个前因后果吧,比如贾敬嗑药死了也有一句话啊,但是贾珠什么都没有,一言不发,一字不提。毕竟,他的弟弟贾宝玉连抓周的时候抓了胭脂水粉,把他爹气得不行,原文都写了,那为啥对身份地位都在贾宝玉之上的贾珠绝口不提呢?

我是猜想,贾珠是在贾宝玉出生后,至少是抓周之后才死的,而且书里说不到二十,一病死了。红楼中病死的,都会有很多文章,抓药的、吃人参、吃山药糕的、请太医的,那贾珠是怎么死的?如果是猝死,也应该惊动上下,怎么就不明不白死掉了呢?参照秦可卿,这还只是一个孙媳妇,写的多具体,贾珠作为正统的继承人,死得如此蹊跷,又不明不白。



-----------------------------------------------------------------------------



总结:贾珠之死,可以说是一记重锤,贾府就一路往败落的路上狂奔。他原本是荣宁二府中,最有希望,也最有才能成为中兴之人的存在,并且贾府也给了足够的支持,娶得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这个女儿是按照当家主母的标准挑的。他的早亡,直接让贾府后继无人,至少在前八十回中,为官的贾政靠的还是皇帝的怜悯,贤德妃女儿的作用还未必是正的。

发布于 2021-09-01 20:04
​赞同 99​
​18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唐老鸭
唐老鸭​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珠要是没死活的好好的,贾府也不会完全没有希望,然而贾珠死了,就留下一个窝囊废贾宝玉,贾元春虽然进了宫但是她看起来也不是很聪明,并没有起到让贾府受宠的作用反而搞不好因为任性缺少智慧害了贾府,而女孩里最精明有格局的贾探春被当成牺牲品送去联姻了,要是探春多留下来几年把贾府治理的好点也不是完全不行,但是贾府就这样把探春送走了。家里有才能有头脑的人要么死了要么走了,剩下一堆不行的人,那能不光速败落就怪了。而且就看贾母偏爱的人,也能看出来这老太太其实没什么远见,偏爱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这种所谓口齿伶俐真性情的人,问题是牙尖嘴利有用吗,真性情有用吗?能用来振兴家族吗?倒是薛宝钗贾探春这种有才能有头脑成熟稳重的女孩不入贾母的眼,表现再优秀也不如林黛玉这种什么正事都不管还老耍性子让长辈操心的病秧子得到的宠爱多,贾兰这种踏踏实实读书的男孩贾母也是几乎不闻不问,把优秀有才能的人都搞没了,留下一堆没有硬实力的人,别说家族的没落了,朝代的没落不也是这样的吗?真正有能力的人被打压,没有真本事就会甜言蜜语媚上欺下的奸佞小人得势,再加上领导者自己贪图享乐脑子糊涂不理朝政不懂得识人认人,历朝历代最后不都是这样败落的么,朝代败落了,可不就是万人同悲、尸横遍野了吗

编辑于 2023-01-17 02:25
​赞同 3​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小蓝
小蓝​
文案
贾珠存在的意义就是告诉读者,末世来临,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贾珠并不能中兴贾府,就比如一个王朝到了晚期神仙都难救。

贾府的兴起在于宁荣二公的从龙之功,泽被三代本来就已经逐渐颓势明显,但元春封妃又打了一针强心剂。也就是说宁荣二公之后,贾府能持续这么久的荣华富贵靠的是从来不是子孙的努力与否。

贾政很努力,做官也算中规中矩,不高不低,即使他是科举出身也不见得能升多高,但他初期政治影响力大,林如海四代有爵位,自己还是探花,推荐贾雨村还是直接写信给贾政。贾雨村就上任应天府了。

等到贾珠真中了科举,已经第四代,其政治影响力也很有限,贾府一堆纨绔子弟,如果元春失势,分分钟被弹劾,贾珠只会被拖累。

发布于 2023-07-19 14:52
​赞同​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维罗妮卡
维罗妮卡
柠稠にまぴ吖
24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客气的说贾珠的死,间接导致贾府的毁灭



我们来看看if剧情

如果贾珠不死,王夫人再蠢也不会让王熙凤来管家,那么王熙凤就不会做出放贷,买卖人命,干涉司法,这些可贾府被弹劾的主要罪证之一

如果贾珠不死,贾宝玉就不会被逼着上进,王夫人也不会火了心要把薛宝钗和贾宝玉绑定,宝黛的爱情极有可能终成眷属,毕竟王夫人依仗的是贾珠,贾宝玉这个废柴娶谁喜欢谁凭他自己喜欢就好,不会有太多政治因素

如果贾珠不死,那么以贾珠的能力,加上国子监祭酒的老丈人的面子和人脉,他日必定功成名就,贾府被处置的时候,皇帝就会考虑到贾府的影响力从轻发落

如果贾珠不死,贾政就不会过度期待贾宝玉,父子关系就可能融洽得多,毕竟贾宝玉就那样了,有个贾珠顶着,贾宝玉也不需要多出息,平平安安别惹事,做个富贵公子得了。甚至贾宝玉和贾环之间的关系,都能融洽的多,毕竟都是“不被期待的孩子”,贾环为啥能和贾兰玩到一块儿去,不就因为贾兰和贾环都是“不被重视的孩子”

如果贾珠不死,贾兰就不会变成这么一个冷漠的孩子,视亲人之危难于无物,一心只求自保。他本是贾府的嫡长孙,身份多么尊贵,父母俱在,长辈宠爱,胸怀大志,亲姑姑是贵妃,外祖是文人世家,母亲温柔和顺,父亲是一家的希望,优秀俊朗,贾兰的人生本应该开了挂一样一帆风顺,可是现实太残酷,贾兰一个名正言顺的长孙,奶奶不疼舅舅不爱,家宴居然被人忘了,全家都围着自己那个一无是处的叔叔,而忽略自己这个优秀的孩子,贾兰心里对贾宝玉和王夫人有多恨,可想而知,所以他才会在学堂看着叔叔打架,拉着朋友说别管他们,所以贾兰全篇几乎都和王夫人0互动,看不出一丁点的祖孙情,可以说,贾兰的每一步走的有多稳,就对贾府有多恨

发布于 2021-12-07 11:45
​赞同 241​
​2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段俊霞
段俊霞
《同是人间》《闲时,品悟词》《玄彩战记》等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珠就是家主,是贾政的翻版,被着力培养起来的接班人。



《红楼梦》开头写“甄士隐家的事”,甄士隐反过来就是“隐实真”,也有“真事隐,贾是甄(家事真)”的意思。

这本书里的事都是真事或有真事的影子,经得起考证。

瘸腿和尚唱的“世人都说神仙好”,这里的神仙指的就是上层社会,当时的富贵勋爵家庭、家族,包括皇室,都是一样的,并不单指某一家。

王熙凤和贾宝玉被赵姨娘魔镇这事,从汉到清的皇室都有,记入史书的也不少。

估计是以马道婆来映衬道家的那些不入流、不正宗的歪门邪道。

巧儿出生在七月初七,对应织女的传说。

扒灰对应的是杨贵妃和武媚娘。

王熙凤指代“谁说女子不如儿男”的穆桂英。

贾宝玉和林黛玉有《孔雀东南飞》、陆游和唐婉的影子,所以也有人认为林黛玉会嫁静王爷。

金钏儿则有秋胡的影射,被自家丈夫调戏之后投河自尽。

金鸳鸯是罗敷的影射,那么老的王爷,别说“罗敷已有夫”,没有丈夫的还不嫁呐。

多姑娘是潘金莲的形象,香菱是貂蝉的形象,贾探春是王昭君的形象,秦可卿是杨贵妃的形象,尤大姐、尤二姐是赵飞燕、赵合德的形象,尤三姐是杜十娘的形象。

曹雪芹是反套路的,他告诉我们:真实情况是这样的,那什么《烈女传》《贞妇传》、“才子佳人”“王侯将相”记,大多不真实——元宵节说书之时,借助贾母和王熙凤的口说出叫“掰谎记”。

人生如戏,点评之时,贾母没有意识到,她也是戏中人,贾元春的“炮仗”灯谜,多少也点醒了她点——贾母是佘老太君和戏剧《满床笏》的影射。



甄士隐丢的是女儿,“只有骨肉忘不了”;贾府丢的是富贵,“只有富贵忘不了”。

甄士隐家的孩子丢失,很明显跟寺庙有关,包括香菱的经历也与寺庙有过关联。

《红楼梦》里的寺庙就是朝堂,朝堂本身也叫庙堂,贾家的兴盛败亡都与政治相关,或者说与贾政相关。

家主就是贾政,贾珠死了,暗示庙堂之上的贾政其实早就死了,没有实权。



另外,贾珠死了,贾家没有下一个“家政”了,贾宝玉无法成为贾政。

从李纨的年纪推测,是大于王熙凤的,贾珠也大于贾琏。

贾珠一死,贾宝玉很明显过于年幼,接不上。

对应着香菱年幼被拐,很可能这就是朝堂设的一个局,贾家早就走在了歪路上,并且无力反抗——静王爷路祭,贾元春封贵妃、探亲,看起来都像是捧杀。

有人从香菱给薛蟠做小妾上推测林黛玉给静王爷做小妾,也有人认为香菱的际遇是贾宝玉的路,其实香菱指的是贾家逐渐没落,朝不保夕,下场凄惨。

《红楼梦》没写完,但所有关于《红楼梦》的正经续写和分析,都认为结局肯定是悲剧。

在开头交待结局,这种写法并不是曹雪芹认为自己可能命不长,先交待结尾,而是古典小说、戏剧的传统方法之一——文喜看山不喜平,遮遮掩掩、欲露未露、曲折离奇,包括大量隐笔、暗喻的运用,来吸引读者不断猜下去、读下去。

编辑于 2022-02-06 21:02
​赞同 2​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logo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来智谱清言“AI搜索”一下吧!
智谱清言GLMs智能体的高级联网功能,不仅可以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还能快速准确回答问题,无需自主分辨信息,智谱清言直接给出答案~查看详情
东江小樵
东江小樵​
文化历史娱乐东拉西扯
17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珠就是贾宝玉的前车之鉴。

贾珠在书中没有明写,但是有个影子,就是贾瑞。

瑞大爷的命运,差不多就是珠大爷的命运,如果贾宝玉选错了路,也基本是他的命运。

贾瑞的人生分这么几步:

第一步:迷恋王熙凤,被对方设局,困在小走廊:

又是过门风,空落落的,现是腊月天气,夜又长,朔风凛凛,侵肌裂骨,一夜几乎不曾冻死。
第二步:被长辈毒打:

他祖父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贾瑞多走一步,生怕他在外吃酒赌钱,有误学业。今忽见他一夜不归,发狠到底打了三四十扳,还不许吃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的功课来方罢。贾瑞直冻了一夜,今又遭了苦打,且饿着肚子,跪着在风地里读文章,其苦万状。
第三步:他又跑去惹凤姐,被贾蓉、贾蔷坑,淋了一身尿,吹了半夜寒风,再度受寒。

第四步:他在病中,仍在纵欲,掏空身体,病情加重。

即使这么作死,他依然有生机,跛足道人送来一面叫“风月宝鉴”的镜子,叮嘱他不可正面看,反面看三五日就能痊愈,五日后,他会来收镜子。

忍三五日就能好,但是,贾瑞就是忍不了。于是,他的人生来到最后一步。

第五步:正着照镜子,里面有他梦想的美人对他招手……

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贾瑞连忙掩了,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如此三四次,仍觉不足,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鬼差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只说得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众人上来看时,已没了气。
贾瑞从迷恋凤姐,到最后油尽灯枯而亡,大概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

贾珠基本也是这么死的。

贾珠不到二十岁,身边有一妻两妾,还有四至八个妙龄大丫鬟。他沉溺闺房之乐,耽误了功课,贾政对他期望高,管得严,毒打了他一顿,导致他病倒,他在病中仍管不住自己,仍在纵欲,病情加重,一命呜呼。

所以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说贾珠,一病死了。可不就是吗,如果说到贾瑞,不也只能说他是一病死了吗。

跛脚道人给贾瑞送“风月宝鉴”的时候说:

“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它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它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
这哪是对贾瑞说的,贾瑞怎配的上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的评价,又何德何能使用济世的宝物。这分明是说荣国府的希望,未来的进士,有机会做宰相的贾珠啊。

也可能在说贾宝玉。

贾珠死了,剩下一个贾宝玉。

他十三岁,将成年,也将面临贾珠曾面临的情欲诱惑,承受他承受过的考取功名、振兴家族的压力。

那么,选择题来了,他是应该选择黛玉晴雯做妻妾,还是选择宝钗袭人做妻妾。这也是红楼梦的主线故事。

作者似乎一直在说,宝钗袭人贤惠,劝导贾宝玉走仕途正路,黛玉晴雯会辖制他,用情欲缠他,带他走歪路。

看红楼梦,就像看人,不能看他话术,要看行为及后果。

宝钗露出的白胳膊,是所有主子姑娘中唯一让贾宝玉动了情欲的,黛玉湘云都没做到,黛玉与他在床上讲笑话,湘云在他面前在床上睡觉露胳膊,王熙凤和他同车,甚至,秦可卿和他同在一间卧室,都没有当面引他动欲,贾宝玉做春梦会警幻之妹的时候,秦可卿在门外和小丫鬟说话。而袭人是丫鬟中唯一挑明了与贾宝玉多次上床的。恰这两,也是劝导贾宝玉好好学习寻求做官最多的人,这叫鞭策。

一边引他沉溺情欲,一边施压鞭打他上进,贾珠和贾瑞就是这么被熬死的,贾宝玉也要重蹈覆辙吗,这就叫找死。贾府被抄,也算救他一命。

所以,红楼梦又叫风月宝鉴,这本书就是那面济世保生的镜子,得反着看,你正看她们是美人,甚至有美德,反着看,才能看到骷髅。


编辑于 2023-10-25 15:59
​赞同 17​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Denny
Denny
19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珠与红楼梦里很多人物一样,属于“活在台词”里的角色,比如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里提了一句“这政老爷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叫贾珠,十四岁进学,后来娶了妻、生了子,不到二十岁,一病就死了。”后来贾母向黛玉介绍李纨时说“这是你先前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贾政鞭笞宝玉,王夫人前来阻拦时说“若有你(指贾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所以贾珠的“存在”有两层含义:曾经“存在”过,但是在故事开始之前就去世了,与其说是“存在”不如说是作为“逝去的存在”。因此,讨论他的“存在”意义,就必须同时考虑他曾经的“存在”和后来的离世。

首先说说为什么贾珠“必须死”。

如果贾珠不离世,他的存在就很有可能让红楼梦变成一个《大宅门》一样的故事。以贾珠的才华,借助四大家族的余威,其大概率是可以中兴贾家的,贾珠可能就是贾家的“白景琦”,贾琏、宝玉很可能就是白景琦三叔那样的角色。

但曹公不是要写这样的故事,而是要写宝黛钗的感情故事,以宝玉为中心“为女子立传”,所以整个《红楼梦》里的男性角色基本都是平庸无能、无耻下流的角色,前者如贾政,后者如贾珍、贾赦和贾琏等,反而女子才华横溢、能力非凡,比如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贾惜春等,甚至丫鬟们也各个能力不俗、举止有节,比如袭人、鸳鸯、晴雯等,不是那种甘愿被命运摆布的工具人,虽然最终无法逃脱封建社会的迫害。

贾珠若在世呢,假设他最后出将入相,达到类似王子腾那样的官爵,势必会重振家规,贾家男人们的那些无耻下流行为会有所收敛,但同时女孩子们也会受到约束,至少和宝玉之间不会那么亲密无间,再写宝玉和女孩子们的互动就非常缺乏合理性,所以贾珠“必须死”。

那么为什么非要给贾宝玉安排一个去世了的优秀的哥哥呢?直接没有贾珠的存在,让宝玉做长子不就行了吗?这就涉及到故事里宝玉与贾家上一代人的关系:宝玉这种“精致的淘气”是怎么形成的呢?

之前结识过一个老板,育有一儿一女,女孩子是姐姐,但十几岁的时候就不幸去世了,儿子成了独苗。这个老板出于对女儿疏于照料的愧疚以及对独苗的珍视,对儿子就过分宠溺;加上自己也忙于工作、事业蒸蒸日上,对这个儿子的培养教育就更加不到位。

儿子逐渐成年,虽然不是很败家,但也离纨绔子弟不远,对家族的事业谈不上什么实质的贡献。这个老板跟儿子的关系始终是“恨铁不成钢”的状态,对他的恃宠而骄无能为力,但又不甘心完全放任自流,让自己的儿子在公司上市后担任一些副总之类的职位,负责公司的投资。投资这样的岗位很重要,不能随便就让外人干;但真的要干好,其实是需要从一线业务一步步摸爬滚打历练上来的。

红楼梦里贾政夫妇(包括贾母)与贾宝玉之间大概就是这种拧巴的关系:既希望他成才,但又不敢或者不忍心逼得太紧。管教一个孩子,只能说宽严相济,而如果游走在管教和放纵之间,那么管教后就是更大的反弹,问题更大。

而且书中很多关于贾宝玉的情节其实就是与贾政夫妇对宝玉的矛盾心情有关。比如王夫人哄走今钏和晴雯等丫鬟,最核心的引爆点就是担心这些人带坏宝玉而不是其他原因。

宝玉在整部书里(前八十回)就没有多少考虑正事的时候,“也不是这里头的货”(王熙凤在探春管家时与平儿的对话)。假设没有贾珠,宝玉打小就被照着“唯一”嫡长子来培养,大概率很难形成这种叛逆的性格,也就没有了后面和薛林、姑娘们和丫鬟们之间的故事了。

总结来说,如果完全没有贾珠,宝玉的人设很难成立;有贾珠但“没死”,红楼的故事逻辑也很难成立,这大概就是贾珠“存在”的意义。当然,这里也不是过分强调贾珠的意义,比如曹公完全可以把贾珠写成一个废柴或者庸人,也没问题;或者按照王子腾的方式来处理,弱化他和红楼故事的连接,也能说得通。

编辑于 2021-12-15 08:44
​赞同 19​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红楼梦前
红楼梦前
悟语 钟卫壮
7 人赞同了该回答
许多《红楼梦》中的问题,多可以在曹雪芹家史中找到答案。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是在曹寅病死、儿子曹顒继任父亲江宁织造后三年,又病故,此时对曹寅家来说,已无男丁的背景下,由康熙做主,把曹寅弟弟曹宣的四子曹頫过继给曹寅夫人承继宗祧并袭职江宁织造。此时的曹頫仅九岁!曹頫进入曹寅家,已是无父、无兄了。堂兄曹顒就是《红楼梦》中贾珠的原型人物。因此,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设计了一位已经亡故的哥哥贾珠,是合情合理的,是符合史实的!

曹頫堂兄曹顒死后,留下未亡人马氏,即是《红楼梦》中李紈的原型人物。

以上事实,可由曹頫给康熙的奏折所证实。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

江宁织造曹頫代母陈情摺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頫谨奏:为皇仁浩荡,代母陈情,恭谢天恩事。
  窃奴才母在江宁,伏蒙万岁天高地厚洪恩,将奴才承嗣袭职,保全家口。奴才母李氏闻命之下,感激痛哭,率领阖家老幼,望阙叩头。随於二月十六日赴京恭谢天恩,行至滁州地方,伏闻万岁谕旨,不必来京,奴才母谨遵旨仍回江宁。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求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 ...

有兴趣可以参阅知乎网上的中篇小说《红楼梦前的故事》。

发布于 2021-11-13 08:08
​赞同 7​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高冷女神
高冷女神
《栖批》搜集整理,顺路邀请答题!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看看这些人,连个一从二令三人木都解不开,话还多的不行!

发布于 2022-02-13 22:04
​赞同 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曹子侻
曹子侻
想成为作者的编辑
11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珠曾经存在给读者一个错觉,好像这个家本来可以继续好好维持下去,就是因为他死了,才那么惨,好像是天不祚尔。但实际扒拉一下又会发现这个家早就烂透了。

发布于 2022-10-18 16:04
​赞同 11​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颐璋千金
颐璋千金​
撰稿+审核
26 人赞同了该回答
1、随侯珠、和氏璧。(珠联璧合)暗示贾宝玉的真正身份。荣国府的嫡子:贾珠、贾琏、贾璧(宝玉)

2、珍珠(真主)珠琏(株连)

3、贾珠(家主)天然合法继承人去世之后,围绕新任继承人的权利争夺战打响,制造了诸多戏剧冲突。

4、为贾宝玉被溺爱的一生提供合理性。

5、隐藏了作者一丢丢对封建礼教中嫡长子继承制的怀疑?宁国府贾珍素质堪忧,荣国府贾珠倒是素质高,夭亡之后,导致荣国府后继无人……家族乱象丛生。很可能映射了历史上某位倒霉太子…

发布于 2021-08-29 20:56
​赞同 26​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文学等 2 个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15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珠的原型是真实存在的人,也就是江宁织造曹寅的独子曹颙。
贾珠的独子贾兰即曹天佑(“曹雪芹”马甲下的真身之一)。曹颙的现实存在和贾珠在《红楼梦》中的存在一模一样,留下独子后就去世了,有个不怎么成器的弟弟曹頫(贾宝玉原型,“曹雪芹”马甲下真身之一,原为曹寅侄子,后过继为子)。贾氏四姐妹原型都是曹颙、曹頫的姐妹或堂姐妹们,曹天佑(所谓“曹雪芹”)的姑辈。

由此可见,贾珠作为历史上确有其人的角色,即便是死亡也是成年后死亡非早殇,他绝对有资格在以真人真事为蓝本的《红楼梦》中有一席之地。虽然作为死人没戏份,但是“曹雪芹”们显然对这位真实存在的亲戚是有感情的,不会因为他已经去世就否定他曾经存在过。

贾珠的死对贾府有着重大的意义,从很多细节可以看出他的死是贾母、贾政、王夫人心中巨大的伤口。经过很多世事后我们会发现,有的家庭对一个已经去世的人绝口不提,十分避讳聊起这个人,不是因为冷漠,而是太过于想念。就像有些丧子的人家,把孩子相关的所有东西和照片都锁起来、烧掉,就是因为睹物思人太痛苦,心照不宣大家从来不谈他。刘姥姥讲故事偶然讲到一户人家死了个长子,王夫人和贾母一下子就僵了,但没有一个人制止刘姥姥继续说这件事,这已经深刻表达出贾府人对贾珠的痛苦思念来。


贾珠原型曹颙的死对曹寅一定是巨大的伤害,因为他只有这一个成活的儿子。在曹颙死后为了江宁织造的继承(本来是曹颙继承),曹寅过继四侄曹頫为养子。曹頫就是“贾宝玉”,对这个伯父扔过来的江宁织造官帽力不从心。所以曹颙这位堂兄的死也完全改变了曹頫的命运,曹頫不是做官的料,他是个风花雪月、喜欢和姐妹丫鬟玩闹的文艺男青年——一个贾宝玉。

贾珠如果不死,李纨就会管家,没有王熙凤大展拳脚的事了。贾珠如果不死,贾府对贾宝玉的期望就不会那么大,也不至于如此强烈地支持金玉缘而不是木石前盟,所以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也因为贾珠的死改变了。


曹颙如果不死,曹頫就不会继承伯父的江宁织造,而是继续做他的书画琴棋诗酒花的文艺男青年。曹家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

曹颙如果不死,就没有曹頫人生的大起大落,也没有荡气回肠的《红楼梦》问世。
这就是《红楼梦》里贾珠存在的意义。


相关链接:

雲绯:《红楼梦》原著解析·影视·连环画文档总览
87 赞同 · 6 评论文章

雲绯:《世界历史·文学名著》绘本·插画·连环画·文档总览
73 赞同 · 5 评论文章

雲绯:世界文学名著评析·雲绯笔记
131 赞同 · 6 评论文章

情诗千载的红楼

雲绯【文学名著评析】

文学影视公众号:芳绯文学(fangfeiwenxue)


广告
【自营包邮】半小时漫画红楼梦(专治没耐心读红楼梦,
京东
¥59.90
去购买


广告
全新现货 妙趣60秒读懂中国词儿(共4册)绘时光 童书书
京东
¥129.60
去购买

发布于 2023-11-17 13:59
​赞同 15​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高廷贞
高廷贞
红楼梦索真
53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珠存在的意义就是证明贾家原型是曹家,不相信不愿承认的朋友请划走。

刘姥姥讲了一个故事。她说的那个老奶奶子就是她自己,她活了九十多岁。巧姐(二丫头)十八岁时已是乾隆十六年了,刘姥姥仍健在。曹雪芹给妙玉修墓刘姥姥还资助了银子。刘姥姥只有一个儿子,就是狗儿,狗儿也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板儿,可惜都死了。刘姥姥吃斋念佛,终于得了重孙子,也就是巧姐生的儿子。这个故事本来冰冷无味,但作者却说正合了贾母王夫人心事。为什么?因为这个故事一石二鸟,既说刘姥姥又说贾母,作者的话恰是画龙点睛。贾母也只有一个儿子养大成人,这个儿子也只有一个儿子,可惜十八岁时也死了。贾母积德行善,终于得了又一个孙子,这就是贾宝玉。

贾母原型叫李芝,是苏州织造李煦的族妹,乾隆元年(书中的省亲当年)六十九岁,属猴。她和曹寅生的儿子叫曹颙,康熙五十四年病死于北京,孀妻正怀孕七个月,不能北上奔丧,当年生下遗腹子,取名曹雨。曹雨生下来先天不足,十八岁上死了,那年是雍正十年。他在十六岁时便认领了继子,就因为没有生育能力,这个继子反映到书中就是贾兰,也算是贾母的重孙儿。你看,贾母的遭遇是不是和刘姥姥高度相似。而书中的这个故事是不是和书外的李氏高度吻合!

红学家在曹雪芹到底是谁的儿子这个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其实书中已有交代,曹颙的遗腹子已死了,不可能写《红楼梦》。

书中的贾珠就是曹颙父子俩的综合形象。李纨原型是曹颙的遗孀,真名叫马兰,乾隆元年四十五岁,比贾母小两轮,也属猴。贾兰和李绮结婚后生有一女,取名曹萤。李绮被休,贾兰被烧死,所以李纨便无后了,贾母当然也无后了。这里的无后不包括继子继孙。贾政原型是贾母的继子,那么贾宝玉就是贾母的第二个孙子,所以书中称他为宝二爷。

孤证不立,当然还必须有其它证据才能证明贾家原型是曹家,因不在本题范围之内,暂时不提。谢谢邀请!

编辑于 2021-09-09 14:03
​赞同 53​
​5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知乎用户16I7jf
知乎用户16I7jf
为了塑造李纨

发布于 2021-10-10 22:27
​赞同​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logo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来智谱清言“AI搜索”一下吧!
智谱清言GLMs智能体的高级联网功能,不仅可以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还能快速准确回答问题,无需自主分辨信息,智谱清言直接给出答案~查看详情
三径献芹
三径献芹​
致养侔怀橘,投试等献芹。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猜测主要的意义有三个。

第一个,曹家背景的影响。不能说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家族的自传,不过考虑早期读者都是曹雪芹家族的内部成员,把家族内部一个重要的标志人物的经历,转写入红楼梦小说中,可能是读者和作者某种默契。曹家有曹颙的遗孀马氏有一个遗腹子的事实。可能把这个事实,转化为小说的人设了。

第二个,加深悲剧色彩。贾珠本身是公府大族的希望,第四代中最有可能提振家族地位的一个人,最终不幸早逝。最终公府末路,似乎也是各种不幸汇聚一起造成的。

第三个,李纨的悲剧命运,点明“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主旨。应该说李纨和贾珠这对夫妻还是比较般配的,看判词夫妻感情似乎没有什么不好。在丈夫去世后,李纨侍奉长辈,扶养儿子,符合礼法要求去守节。年纪轻轻就槁木死灰,命运让人唏嘘。是为闺阁立传的红楼梦中阐述的令人叹息的一种女性的悲剧命运。

发布于 2022-06-23 16:50
​赞同 3​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七公的杂记
七公的杂记
追求身体的自由,灵魂的独立。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产生李纨这个寡妇,领着一群丫头,还有宝玉,这个团队有个结了婚,生了孩子的,显得稳当些,不然一群小丫头片子在一起,感觉有点飘。

再者就是生了贾兰,给贾府这座颓倾的大厦留一线希望。

还有就是他的离去,给贾母他们一个更宠溺宝玉的理由,在某些程度上也造就了现在的宝玉,被宠坏的。

发布于 2021-09-03 17:00
​赞同 2​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Kuma Bear
Kuma Bear
16 人赞同了该回答
咱们先说小说本身。

小说里死人有时候比活人还重要,林黛玉就是因为父亲重病返乡,曹雪芹才好腾开手写接下来的秦可卿之死、宝玉与秦钟交往。这个写作安排在脂批中说的很清楚。

【庚辰:此回忽遣黛玉去者,正为下回可儿之文也。若不遣去,只写可儿、阿凤等人,却置黛玉于荣府,成何文哉?故必遣去,方好放笔写秦,方不脱发。况黛玉乃书中正人,秦为陪客,岂因陪而失正耶?后大观园方是宝玉、宝钗、黛玉等正经文字,前皆系陪衬之文也。】
同样也是因为林如海去世,才引发了林黛玉被贾琏坑家产,从此寄居荣国府,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的悲剧命运才从此真正展开。

那么贾珠的作用就很清楚了,他英年早逝,李纨才能成为守着独子贾兰过日子的寡妇,20出头就如“槁木死灰”一样。

古代医疗卫生水平低,一个对现代人来说的小病都有可能要了人命。所以李纨青春守寡在古代并不算特别苦,尤其还有贾兰这么一个勤学上进的好儿子。李纨真正的悲剧是,在一个败落的家族里,仅仅依靠儿子,希望关起门来过日子是不行的。挽救贾家的方法,秦可卿一早就托梦给王熙凤了,可见贾家不是没有明事理的人,但李纨没有那样的心胸和能力。她全力培养出的贾兰,长大后比她更是冷漠甚至狠毒。她后来虽然得了诰命,但没能真正享福。

所以贾兰之于李纨,和贾珠之于荣国府,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看似有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但其实都没用。

咱们再说曹雪芹本人。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是康熙保姆的儿子+发小+宠臣,曹寅死后长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但不幸两年后病死,年仅二十五岁。康熙心疼曹寅没有年长的后人,于是责令曹家人选择合适的同族子弟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也就是曹頫。而此时曹顒的妻子马氏已经怀孕。失去丈夫和家族管理权的马氏,只能依靠家族的一点荫庇,全力抚养遗腹子是她全部的指望。

那么现实中就是:曹顒去世——曹頫过继——接任江宁织造(肥差+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荣极一时——一系列犯错+犯罪——抄家+圈禁——马氏及其后代可能独善其身甚至落井下石;

小说中就是:贾珠去世——再培养宝玉——贾元春封妃省亲——荣极一时——一系列犯错+犯罪——抄家+圈禁——李纨及贾兰可能独善其身甚至落井下石。

所以你说贾珠重要不重要?

发布于 2021-11-11 16:02
​赞同 16​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王奋斗
王奋斗​
Entrepreneur ⛳
贾珠:钾朱——和前朝的皇家直接相关,缺钾和缺钠的症状一样,浑身乏力——所以,有隐喻,有伏笔,深不可测!“草蛇灰线”暗示了贾宝玉的命运,“伏脉千里”表明了林黛玉的结局——最重要的,是为了表明高鹗不懂我曹雪芹的本意!

嗯,不服就看那些大师们小师们的解读——虽然,都是背诵台词。


看看,这就是大师的深情和动作,大师的双手就是要塑造神明。

发布于 2023-07-09 20:54
​赞同​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怪蜀黍
怪蜀黍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为了给宝玉存在一个合理的解释



贾珠作为家中的嫡长子

吸引了贾政几乎所有的火力

读书学习考取功名

贾珠一直活在这条赛道上



那多出来的宝玉呢

就借给贾母当个宠物吧

所以贾母一直养在身边

贾母又不会之乎者也

就往女孩方面养呗



后来贾珠没了

贾政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

但是宝玉这个时候已经弯了

回不了头了

就只有继续像个女孩一样活着

酱紫

发布于 2023-09-06 23:21
​赞同 4​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欧阳汉卿
欧阳汉卿
三无作家 文学爱好者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宝玉的重要性大幅度增加。

贾珠不死,贾宝玉在家族内不会受到如此溺爱般的重视

编辑于 2021-10-05 18:50
​赞同 1​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一家之言
一家之言
按照我的理解贾珠是精尽人亡的,写贾家之败,来源于贾家男人的放纵。

发布于 2023-03-15 19:28
​赞同​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脂砚峰
脂砚峰​
浙江大学 政治学硕士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曾经有过复兴的希望

发布于 2021-09-02 12:20
​赞同 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孤独的人
孤独的人
一个农民。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里贾珠的存在有什么意义,贾珠的存在,我认为是用來反衬贾宝玉的。贾珠虽说是不幸早夭,但是在他去世前,他不光是已经娶妻生子,而且他还事业有成,从举人考中了进士。如果不是他早夭了的话,那么贾政和王夫人,也不会把那么多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宝玉的身上了。在贾政痛打宝玉的那一回,王夫人先是痛哭着喊贾珠的名字,而且还跪下來哭着对贾政说:“你就打死他吧,你打死他我也活不了。”从王夫人的这番哭诉我们可以看出,贾政夫妇对于宝玉,那可是寄托了多大的希望啊。可是,让贾政夫妇大失所望的是,宝玉这个“我看见了男儿只觉得他浊气逼人”的世家子弟,却走上了一条叛逆的道路,让整个贾氏家族大失所望,成为了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封建纲常的背叛者。所以,《红楼梦》中贾珠的存在,是曹雪芹为了衬托贾宝玉而刻意设置的一个文学形象。用贾珠的成功,反衬宝玉的失败。用贾珠的顺从,反衬宝玉的叛逆。用贾珠李纨夫妇的孩子贾兰将来的富贵发达,来反衬四大家族后来的贫困没落。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编辑于 2022-04-22 15:05
​赞同 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logo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来智谱清言“AI搜索”一下吧!
智谱清言GLMs智能体的高级联网功能,不仅可以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还能快速准确回答问题,无需自主分辨信息,智谱清言直接给出答案~查看详情
JoshXiao
JoshXiao
软件工程师
随侯珠……

发布于 2022-04-22 17:56
​赞同​
​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突出贾府已无复兴迹象,无科举之才

发布于 2023-03-03 16:15
​赞同​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依仁山前
依仁山前
和颦儿一样无感李义山
用来塑造李纨的工具人

发布于 2021-08-31 21:57
​赞同​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开膛手杰克妻非处
开膛手杰克妻非处
专劝街磐峡,霏触勿取
7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珠是贾宝玉一母同胞的亲哥哥,如果他还在的话,贾宝玉在贾府就没那么重要了,重要不是受宠,重要和受宠是两个意思。古代上至皇家,下至只娶的起一妻一妾的人家,只要家中有妻妾,必然会有嫡庶子女的划分,贾珠作为贾政夫妇的嫡长子,从小寄予厚望,期望其将来振兴家业,光宗耀祖,而贾珠本人也很爱读书,所以深得贾政的欢心。但是反观贾宝玉就不一样了,贾宝玉不爱读书,再加上抓周时只抓些脂粉钗环把玩,所以不得父亲喜爱。贾珠早逝后,留下了遗孀李紈和幼子贾兰,虽然李紈作为金陵十二钗在文中所占的篇幅不少,但是描写贾兰的笔墨很少,这也就意味着作为荣国府二房嫡长孙的贾兰并没有其叔叔贾宝玉得宠,受重视,所以后来贾府被抄家,贾府中人被问罪时,贾兰已经通过科举考取了功名后,并没有帮助贾家其他人,只是让李紈很荣耀,应该是得了诰命吧。所以说贾珠这一人物起到了和主人公贾宝玉对比的作用,而且留下了其子贾兰这个在贾府衰落后取得功名的人物,也为大结局贾府能否重新兴起添了些想象色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5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23: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徐霞客+朱由检+朱由校+】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原创 有了“兄终弟及”的想法,便会“手足相残”,明朝臭事知多少?
2022-02-20 13:24
一个未满15岁的少年人受了多少刺激、有多少生活经历,才会有普通成年人都不如的狠辣和凶残?当徐霞客偶尔发现这个少年人的“不一样”时,徐霞客只觉得双腿发软。



徐霞客被面前这个年仅15岁的少年的眼底流露的表情吓住了。少年乌黑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对面的徐霞客,眼仁里面是深不见底的冷硬和狠绝。朱由检尽管嘴里亲切地喊着姑父,但眼睛里却绝对没有一丝姑侄之间应有的亲情和温度。

因为当时其他人都围着刚刚从夹墙的暗室里找出来的水缸,正低头研究那里面有一只不应该存在的钉螺----不靠近大海的紫禁城,绝对不可能出现钉螺这样的物种。徐霞客刚刚也说过这种钉螺可以产生血吸虫症----



所有人都没有留意徐霞客和朱由检这边的状况,因此,眼前这个少年人暴露出来的残酷一面,只有徐霞客看到了,他被深深地吓到了……不是腿软了,而是心痛。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徐霞客幸亏及早的退步抽身,否则可能要陪着崇祯在煤山自尽。《徐霞客山河异志》的作者茶弦最厉害的一点,是把明末一百多年间轰轰烈烈又悲悲切切的历史画卷,串联在“徐霞客”的生平作为背景。现代人都知道明末从崇祯起开始倒数的几个皇帝,其实是一个比一个更加不堪。但封建皇朝的继承法则,又轮不到社会上更有才华、更有能力和自律性的人坐上那个一言九鼎唯我独尊的位置。



只要是生在朱家的皇家后裔,就有机会享受荣华富贵甚至是江山社稷。这样的“唯血统论”就导致了产生了朱由校这样的木匠皇帝、和空有想法但没有魄力、更加没宏韬伟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都可以坐上皇帝宝座。朱常洵输给朱常洛,输在血统排序上面,而非能力……从迁藩洛阳后,朱常洵为了敛财做出的残暴阴险的手段和智力,如果用在正途,会对当时已经烂到根子里面的朝政纠错,会有一定作用。



可惜的是,不管是上一辈的朱常洛/朱常洵,还是后一辈的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都在不正当的竞争之中,消耗了自己很多的心力。不久之前去世的先帝朱由校的病症,就是现代的“血吸虫”病。可惜大明朝的御医,都还没有现代的医学知识,对朱由校的病一筹莫展、促手无策。最后朱由校只好年纪轻轻地被莫名的病毒夺走了生命,让朱由检有机会“兄死弟及”---朱由校来不及诞下儿子,继后无人。

兄弟手足相残的结果,看似赢了的,除了付出很大代价外,得到的却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结果。看似输了的,一了百了的人,其实转个身得到的可能更多。起码朱由校早早死去,但在他有生之年,作为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的无上王权,已经让他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类可以享受到的最大富贵。



相对于朱由检,朱由校的人生圆满很多、更齐全:两个人都是从小失去母爱(生母早逝),但朱由校还曾经得到过万历帝爷爷的疼爱;从小到大,也得到客氏奶娘不是亲娘胜似亲娘的照顾和关爱。这一点就比朱由检幸福得多。朱由校正因为占了一个“年长”的便宜,因而被所有人拥护着,坐上了那个唯我独尊的位置。那怕朱由校其实只适合做一个木匠技工,才德不配位。但人家“命好”,羡慕眼红又怎么样呢?

其他不相干的人羡慕眼红没关系,因为不是朱家血脉,想争也没资格。但祖宗礼法之中考虑很周到,替没有子嗣的皇帝想得周到:“兄终弟及”!这个“兄终弟及”不光朱由检想到了,连他的叔叔朱常洵也想到了。只不过,朱常洵来不及等到把哥哥朱常洛的孩子都处理完,自己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不光失去争取江山的管理权机会,也因作恶太多丧失性命。



看起来,朱常洵和朱由检这一对“叔侄”,对“兄终弟及”这个词的理解和执行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手足相残”原本就是大逆不道的想法,因为利益尤关,便有人冒死追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许这些人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或者也是他们自己利欲熏心,丧失了人性?

“兄终弟及”这个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朱常洵和朱由检的头脑里面冒出来的?没有人知道。你知道吗?请告诉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5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23: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解密:为保护贾宝玉贾珍死亡之惨烈堪比末世驸马巩永固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解密:为保护贾宝玉贾珍死亡之惨烈堪比末世驸马巩永固
根据上千篇文章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红楼梦讲的是大明王朝的皇室子孙在末世里的避难和逃难的故事,是改朝换代里一场皇族和四大家族相继破灭的大悲剧。大明王朝的开局者朱元璋端着一只化斋的破碗,从寺庙里一路走下来,经历千辛万苦建立大明王朝,他的最后一个子孙脂砚斋重新端起化斋的破碗皈依了佛门。

贾宝玉就是脂砚斋,被秘密寄养在贾府,甄宝玉就是畸笏叟,被秘密家养在甄府,贾宝玉和甄宝玉是如假包换的孪生兄弟,他们都是大明王朝皇室后裔,身处中原腹地的洛阳小福王朱由菘的儿子,老福王朱常洵的孙子,万历皇帝的重孙子,贾宝玉和万历皇帝都有一个类似的生理残疾-跛足。脂砚斋几十年一次次的痛哭, 一遍一遍的抄评, 只因他就是主人公贾宝玉,他就是《风月宝鉴》的原作者。文本隐藏起来的根本不是虚幻的神话故事,也不是虚构与己无关的爱情宣言,它记叙了晚明皇族的两度覆灭、贾府的几度灭门、还有为了保护隐皇子的忠臣良将的流血牺牲以及贾宝玉在全国范围内乞讨和逃难的辛酸经历。

贾府灭门的征兆在护官符里早有预示,第四回里文本今据石上所抄云: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甲侧: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甲侧: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甲侧: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馀皆在籍。

  丰年好大雪,甲侧:隐“薛”字。珍珠如土金如铁。甲侧: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红楼梦后三十回迷失,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在贾府被农民军和满清军队查抄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惨烈悲剧,不过可以从崇祯朝一位驸马巩永固的故事里看出来一些端倪。

驸马并不是皇帝女婿的专用语,我国古代皇帝出行乘坐的一般是由三匹马拉的车,辕马之外的马都叫“驸”。先秦前汉时皇帝出行多乘车,为了安全,还设有许多和正车形式一样的副车,用以迷惑他人。近侍中掌管正车的官为奉车都尉,掌管副车的官就是驸马都尉。在汉武帝时期,皇帝出游时,负责车马的官员也叫驸马都尉,一般是由皇帝的亲戚或大的官职。到了魏晋以后,驸马都尉一般都由皇帝的女婿担任,简称驸马。到了晋朝,废奉车都尉,开始明确了只有帝婿才能做驸马。

大明王朝有这样一位驸马,他叫巩永固,字洪图,生于公元1614年,死于公元1644年,北直隶宛平人,巩永固出身将门世家,他是四夷馆序班巩灿之子 ,于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初九日被选为明光宗第八女乐安公主的驸马,翌年六月十三日成婚,拜驸马都尉,累加少保。巩永固崇好文雅,喜欢收藏古书、彝器,经常跟文人士大夫诗酒唱和,因而在文化圈也颇有名气。

后来乐安公主去世,巩永固上缴其冠服、金册及带有龙凤纹样的袍服。巩永固表示:“今日之事,起于遂平长公主,乃近例,非旧制也。向臣恭谒寿阳、瑞安、延庆大长公主坟园,及观其宗祠,其金册衣冠宛然在列,其子孙凛遵世守,设其裳衣,不啻圭璧琬琰,盖先朝之制,亦未详进缴之例也。”崇祯帝为之恻然,归还了冠服、金册,只收缴带有龙凤纹样的器物,并定为例。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崇祯帝召刘文炳、巩永固商议国事。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崇祯帝召刘文炳、巩永固护卫。巩永固和崇祯帝的表弟新乐伯刘文炳相友善。刘文炳对他说:“国事至此,我与公受国恩,当以死报。”崇祯帝对二人说:“外城已陷,二卿所纠家丁能一巷战,事尚未可知。”二人说:“臣等各带数骑,誓死御贼。”崇祯帝说:“如此何济?”随后哭泣说:““朕志决矣!”巩永固说:“臣等已积薪第中,当阖门焚死,以报皇上!”于是君臣环泣,左右莫能仰视。崇祯帝说:“朕不能守社稷,朕能死社稷!”刘文炳、巩永固说:“万一都城不守,皇上当焚宗庙三殿,臣等望三殿火起,臣家即自焚,从皇上于鼎湖矣!”崇祯帝点头,并命二人回去。鉴于大顺军的攻势凌厉,巩永固向崇祯帝建议迁都南京,并派遣皇子朱慈炤(永王)、朱慈炯(定王)到各自的封国招募军队,以挽救形势,由于大臣阻挠朱慈炤和朱慈炯未能成行。

三月十九日,刘文炳与巩永固同守崇文门,最终寡不敌众,决定各自回家殉国。当时公主尚未下葬,巩永固将公主生前冠裳、收藏书画及自己所乘马鞍放在薪下全部焚烧,其余财帛都散给家人。然后在棺椁旁堆积柴薪,考虑到自己的五个子女都是皇帝的外甥,为此巩永固所穿白戎服上已写好“驸马都尉巩永固死节”九字,他把孩子们都召集到自己的身边,然后用黄绳把他们绑在乐安公主的棺材上,巩永固说:“此永固报陛下、殿下时也!”,最后全家举火自焚,时年三十一岁,场面可谓极度悲壮、惨烈。南明时,赠少师,谥贞愍。

护官符里有重要的一句,珍珠如土金如铁,显然也属于表里有寓一文两牍。贾珍作为脂砚斋虚构的大明王朝里太上皇的女婿,同昌公主,也就是警幻仙姑的女婿、这个曾经被父亲和堂弟多次打击,遭受人世间巨大不伦丑闻煎熬的贾府族长,后来成为纨绔子弟的贾珍,在带领族人抵抗农民军的过程中也是壮烈牺牲了。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5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23: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小结:为什么甄家在红楼梦的解读里至关重要?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小结:为什么甄家在红楼梦的解读里至关重要?
红楼梦原文:

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庚辰侧批:应前“葫芦案”。】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甲戌侧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嗳哟哟,【庚辰侧批:口气如闻。】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庚辰侧批:点正题正文。】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庚辰侧批:极力一写,非夸也,可想而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庚辰侧批:真有是事,经过见过。】凤姐道:“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庚辰侧批:对证。】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甲戌侧批:是不忘本之言。】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甲戌侧批:最要紧语。人苦不自知。能作是语者吾未尝见。】

这里有一个甲戌侧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为什么《红楼梦》 第二次出现“满床笏”是在第二十九回。由皇宫里的贵妃出钱,贾母亲自拈香的清虚观打醮,到了贾珍点戏的环节,他点的戏名为 《满床笏》,表现了贾母由观赏郭子仪的荣华富贵而对贾府极盛时的荣贵感到陶醉的心满意足的心态。第三次“满床笏”出现是在文本七十一回。贾母的八旬之庆,“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贾母闲了,便叫了王熙凤来问:“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一本账都在肚子里装着的王熙凤,张口就答:“共有十六家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

这里的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是富有特殊意义的,满床笏的笏和畸笏叟的密切相关。

为什么说神神秘秘的甄府家族的原型就是朱辅家族?原因很简单。林黛玉进贾府,看到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甲戌侧批:雅而丽,富而文。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甲戌侧批:先虚陪一笔。

这里把座上珠玑昭日月和堂前黼黻焕烟霞的第三个字拿出来就组成一个人的名字,谐音就是朱辅。朱辅的成国公爵位,自其曾祖父朱能受封起,共历九世十二代,传至明亡而绝。成国公朱能,建文四年封。永乐朝赠东平王,洪熙朝加赠父祖三代为东平王。成国公朱能的后代依次为朱勇、朱仪、朱辅、朱麟、朱凤、朱希忠、朱时泰、朱应桢、朱鼎臣、朱应槐、朱纯臣。朱能,朱勇父子皆赠王,再加上玄孙朱希忠,属于一门赠六王。

关于朱勇的事迹历史上有记载,宣德时,大明王朝的神机营附属于“大营、五军”,先后归张辅和朱勇统管。宣德八年(1433年),朱勇奏准将永乐以来摘选的1200名“佩刀侍卫”官兵“罢遣还伍操备”。数日后,都督沈清奏:“神机营旧兼统千二营官军,近罢遣还伍,然是营置已十余年,请如旧。”明宣宗否决了这一提议。可见,朱勇有权奏请罢遣神机营所辖之营伍的。成化时的兵部尚书白圭追溯说,府军前卫幼军“食粮随侍,俱在三千营操练”,其编入三千营的时间不会早于宣德朝,随侍对象自然是当时的东宫太子朱祁镇。三千营也附属于“大营、五军”,归朱勇统管。正统二年(1437年),朱勇奏言:“三千、大营及五军营马队”人与马强弱不称,“臣与兵部侍郎邝埜议,乞将各营马队官军一一拣选”。正统五年(1440年),“署都督佥事李谦、都指挥林丛同帅亲军右十队,素不相能,丛以谦贪状诉于总兵成国公朱勇”。

朱辅家族的公爵世系:

第一代:朱能,建文四年(1402年)封成国公,允许世袭。永乐四年(1406年)去世,追封东平王,谥号“武烈”。

第二代:朱勇,朱能之子,永乐六年(1408年)袭爵。正统十四年(1449年)战死。天顺元年(1457年)追封平阴王,谥号“武愍”。

第三代:朱仪,朱勇之子,景泰三年(1452年)袭爵。弘治九年(1496年)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庄简”。

第四代:朱辅,朱仪之子,弘治九年(1496年)袭爵。嘉靖二年(1523年)去世,追赠太傅,谥号“恭僖”。

第五代:朱麟,朱辅之子,嘉靖四年(1525年)袭爵,嘉靖七年至嘉靖八年(1528年-1529年)间去世 [17]。

第六代:朱凤,朱麟之弟,嘉靖八年(1529年)袭爵。嘉靖十五年(1536年)去世,追赠太保,谥号“荣康”。

第七代:朱希忠,朱凤之子,嘉靖十五年(1536年)袭爵。万历元年(1573年)去世,追封定襄王,谥号“恭靖”。万历十一年(1583年)追夺王爵。

第八代:朱时泰,朱希忠之子,万历二年(1574年)袭爵,同年去世。

第九代:朱应桢,朱时泰之子,万历八年(1580年)袭爵。万历十四年(1586年)自杀。

第十代:朱鼎臣,朱应桢之子,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袭爵。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去世。

第十一代:朱应槐,朱鼎臣之叔,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袭爵。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去世。

第十二代:朱纯臣,朱应槐之子,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袭爵。崇祯十七年(1644年)投降李自成军,旋即被杀。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假作真时真亦假,关于贾宝玉是贾元春儿子的分析与推理的文章,让我们重新简要梳理一下,贾元春是贾母的大女儿,贾元春的判词和判画里,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

诗句里一句很关键的话-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多籽意味着贾元春有儿子,并且还不止一个,古代生了儿子的家族都在门边挂上着一张弓,显然更加强调了贾元春生了最少两个儿子的事实。贾宝玉是贾元春的儿子的推理也没有问题,作者对贾母、王夫人、贾元春、贾宝玉的年龄进行了一系列的掩盖,为的就是混淆他们之间的年龄差异,让贾宝玉和贾元春的母子关系从表面上看起来模糊不清。如果说贾元春一定在皇宫里有儿子,同时贾元春爱抚贾宝玉的那段描写真真实实的反应了母子久别重逢的感情,那么这个儿子必然是贾宝玉,如此也就是说贾宝玉就是皇室秘密寄养在贾府里的皇子。

从前面也分析了薛宝钗和林黛玉是亲姐妹,二人都是甄府秘密来到贾府的,两个人都是警幻仙姑的妹妹,也就是寿昌公主的两个女儿,贾母在后来的与甄府来人的对话里已经间接承认了。前面分析了林黛玉并不是林如海和贾敏的女儿,而是江南甄家的二姑娘,因为林黛玉刚刚进贾府,甄家的书信就来了。这里很奇怪的事情,贾敏的女儿进外婆家和甄家有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个线索已比贾宝玉的出身更加扑朔迷离,显文本里文中说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这里的描写其实是很奇怪的,林如海四十岁,在古代明清时候已经过了生育年龄,有一个三岁的儿子死了,即使有姬妾也是命里无子,这里说明了林如海没有其他子女了,而嫡妻贾敏却生得一个女儿,嫡妻这个词在这里很重要,红楼梦在描写贾珍、贾赦等人的时候就没有用嫡妻这个词,这个说明林黛玉和林如海的姬妾没有关系。贾敏生得一个女儿这个话也大有蹊跷,如果林黛玉是亲生用生了就是,何必生得?这里的生得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在贾敏活着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女儿,也就是说林黛玉根本不是贾敏的女儿,林黛玉是在五岁的时候被人送到了贾敏身边的。贾元春省亲之后薛姨妈母女的身价大涨,而且薛宝钗敢于称呼王夫人的侄女王熙凤为凤丫头,这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贾元春省亲的本质是为子择妃。薛宝钗被贾宝玉的真实母亲贾元春选为皇妃,地位直线飙升。既然薛宝钗以准皇妃的身份自居,那么王熙凤自然要在岁数比自己小很多的薛宝钗面前低头。

同样的贾元春省亲的目的不是为了探望母亲和娘家兄弟,而是为了给隐藏在贾府的儿子定亲,这个秘密前面也分析过了。在那场感天动地的省亲里,贾妃垂帘行参拜等事,又隔帘含泪曰:“田舍之家,虽萄~ 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这里的骨肉各方大有意思,骨肉各方并不是贾元春出嫁,天下的女子都要出门嫁人,如果说骨肉各方指的是贾府嫁女儿那就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这里的骨肉各方只能指贾元春的两个儿子因为面对末世而天各一方。贾府修建大观园也要最少耗资百万两银子,而贾府即使在田庄收益良好的条件下,也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额外费用。这笔巨额的银子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出处,那就是皇室。大观园就是皇室为了一干皇室后裔修建的躲避改朝换代战争的避难所。

我们再看看简单的定亲过程,贾府很早就给甄府下了定金,定金是两万两。本内容出自红楼梦第十六回:贾蔷道:“才也议到这里。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下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贾琏点头道:“这个主意好。”五万减去三万,还有两万,两万两银子就是贾府给甄府的定金。后来红楼梦第二十八回,王熙凤蒙骗贾宝玉写了一个礼单:到了屋里,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直到这个时候,贾宝玉还不知道自己写的礼单就是贾府给甄府的大婚的聘礼。

根据前面的解密,红楼梦里的皇帝和太上皇就是脂砚斋虚构出来的朱由崧和朱常洵。这里的皇帝和太上皇都活着,显然不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明皇帝崇祯帝,因为他的皇位是从哥哥手里得来的,他们的父亲早就驾崩了,当然更不可能是满清的顺治活着多尔衮之类,因为文章里提到了太祖南巡,满清的太祖努尔哈赤在还没有入关前就死了,根本不可能到南方巡游。

贾宝玉是晚明皇室秘密寄养在洛阳附近贾府的皇子,而甄宝玉是皇室秘密寄养在南京附近甄府的另外一个皇子,红楼梦文本的南巡专指巡视南京。红楼梦是最复杂的小说,同时秘密也是最简单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贾宝玉和甄宝玉是孪生兄弟,但是我们的伪红学家陷入红楼梦的迷雾里却什么也看不出来,再来看看红楼梦原文:

忽上了台矶,进入屋内,只见榻上有一个人卧着,那边有几个女孩儿做针线,也有嘻笑顽耍的。只见榻上那个少年叹了一声。一个丫鬟笑问道:“宝玉,你不睡又叹什么?想必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 愁乱恨呢。”宝玉听说,心下也便吃惊。只见榻上少年说道:“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花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厮,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头,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宝玉听说,忙说道:“我因找宝玉来到这里。原来你就是宝玉?”榻上的忙下来拉住:“原来你就是宝玉?这可不是梦里了。”宝玉道:“这如何是梦?真而又真了。”一语未了,只见人来说:“老爷叫宝玉。”唬得二人皆慌了。一个宝玉就走,一个宝玉便忙叫:“宝玉快回来,快回来!”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再来简单总结一下脂砚斋和畸笏叟的真实身份。脂砚斋和畸笏叟都是晚明皇室在末世前秘密寄养出去的隐皇子,脂砚斋即使贾宝玉,他被寄养在贾府。畸笏叟就是甄宝玉,他被寄养在江南甄家,也就是大明王朝最初的朱元璋的近臣朱亮的后人朱辅家族里。后来改朝换代里抄家的农民军接连抄了朱家和金贵妃的家,于是兄弟二人一路在中华大地上乞讨和流浪,最后都在无锡的惠山寺出家。甄家的重要性在这里完全纤悉无遗,文本里写的甄家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独他家接驾四次"等,都是"真事",甄家收养了皇室另外一名皇子,也就是贾宝玉的孪生兄弟甄宝玉,甄府的两个女儿薛宝钗和林黛玉来到贾府避难,因此我们可以从这里确定的是甄家的故事比贾家故事更具有重要意义。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4-04-20 16: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5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08: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天启帝遗腹子+崔呈秀】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龄官影射客氏
2021年02月11日 18:59836浏览 · 12喜欢 · 1评论

洪升红楼梦
粉丝:759文章:151
关注
作者    随风飞舞潇洒人生





大家有注意到了吗?书中第三十回在刚写完宝玉调戏金钏儿,导致金钏儿被打骂赶走,宝玉逃跑。在这之后紧接着的下一段,写的就是宝玉看见龄官在蔷薇花架下画蔷的情节了。



我们都已经知道,红楼梦作者在情节铺排顺序上,目的性是很强的。经常是看似随意而写的情节,其实是巧妙的铺排,暗含深意。例如前面说过的钗、黛探病的顺序安排,还有更早时候曾写过的一篇关于迎春与妙玉之间神秘关系的文章,都显示了红楼梦的这个特点。



         因此,作者刚写完金钏儿,紧接着就写龄官,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这个套路,很像是钗、黛探病的那样一个顺序呀。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是否意味着龄官是在影射某个明朝方面的与阿巴亥地位类似的人物呢?



龄官的奇怪之处是,龄官在三十六回之后就完全销声匿迹了。到底是病死了,还是离开了贾府?作者一点都没有交代。



其次,书中的正文一直就是用“龄官”这个名字。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在庚辰本、杨藏本、甲辰本、己酉本、列藏本这几个版本中,第三十回这一回的回目,却是“椿灵画蔷痴及局外”。龄官的名字变成了“椿灵”,太怪异了。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步步来揭开龄官影射的原型人物以及上述这些谜团。



首先,如果龄官真的是影射明朝方面的,与阿巴亥地位相似的人物,那肯定应该是皇后级别的人物。因为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妃,地位在所有后妃中最高,相当于皇后。



那么,难道是天启皇帝的皇后吗?天启帝朱由校的皇后叫张嫣,她的知名度不高,跟书中的龄官在各方面都对不上号。龄官显然不是影射她。



既然如此,除了她还能是谁呢?不知道有人猜到了没有,天启皇帝的后宫之中,地位最高的可不是张嫣呀。还有一个人,可是凌驾在皇后及所有后妃之上,受尽了皇帝的宠爱,皇后都被她欺负得很惨的。这个人,当然就是天启皇帝的乳母,被封为“奉圣夫人”,跟魏忠贤对食(即宫女和太监结婚)的客氏。



         如果龄官是影射客氏的话,那确实就有这个可能了。既然王熙凤这样的主角之一就是影射魏忠贤,那跟魏忠贤坑壑一气,祸乱后宫的客氏当然也少不了呀。



  客氏本来只是天启皇帝的乳母,地位低贱。可是,明朝皇子的极端不科学的养育制度,令朱由校从小得不到母爱。于是,客氏对他就成了母爱的替代品。朱由校长大后,再也离不开客氏。本来按规矩,朱由校大婚之后,客氏作为乳母就再也没理由留在皇宫了。但由于朱由校对她非常之依恋,硬是把她继续留在宫中,并赐婚给魏忠贤。从此,这两人就串通一气,把皇宫搞得乌烟瘴气。天启皇帝跟客氏也是不清不楚,很可能也有某种不伦之恋。



         据史载,客氏由于嫉妒别的妃子有朱由校的孩子,就通过种种手段把这些妃子或孩子害死。例如张嫣怀着孩子的时候,有一次腰疼,让人来按摩。结果被魏忠贤和客氏派过去的人把胎儿给按死了。还有如裕妃张氏,怀着身孕的时候,由于得罪了客氏,就被囚禁于宫中活活饿死。还有另外朱由校的另外两个孩子也是从小就夭折了。



         所以,天启皇帝一直到死,都没有留下子嗣。而客氏跟魏忠贤就企图从宫外带进怀孕的宫女,假装成天启的遗腹子。不过史书上说,张嫣坚决不同意,僵持很久后,最后终于立了崇祯为帝。



         崇祯登基后,客氏就再也不能居留在宫中了。史载,九月初三日离宫的那一天,客氏早早地起床。五更时分,身着哀服,入熹宗灵堂,取熹宗幼时的胎发、痘痂及指甲等物焚化,痛哭而去。两个多月以后,客氏被从私宅中带出,押解到宫中专门处罚宫女的地方浣衣局,严刑审讯。并在浣衣局被活活笞死,挫骨扬灰。



         大家看到,史书上的客氏跟魏忠贤一样,形象是很恶劣的。而书中的龄官形象并不差,只是很有性格而已,似乎龄官不大像是客氏。但是,我们也知道,史书上的魏忠贤形象更差,但书中照样把王熙凤写得神采飞扬。可见作者不见得完全按史书形象来描写红楼梦中对应人物的。只要是女孩子,作者都会把她们写得很可爱。



而且我们也知道,后来崇祯朝就是东林党主政了。他们刻意丑化魏忠贤与客氏也不奇怪。史载中记载的客氏谋害后妃皇子的种种恶行,有一些也没有直接证据,是后人推测出来的观点。



         那么龄官真的是影射客氏吗?我们来看看书中关于龄官的描写。



         首先,龄官进贾府,是因元妃省亲,被采买进府。而我已经分析过了,元妃省亲,大观园建好,影射的是天启帝登基。龄官也恰好这时进府,那这就对上了。客氏就是在天启帝登基后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在皇宫中各种大戏上演。



         其次,龄官首度出场,是十八回中为元春省亲唱戏,元妃很喜欢她,叫太监赏了她,“龄官最好,再作两出”,贾蔷要她做《游园》、《惊梦》二出,她因不是本角的戏,不肯做,定要做《相约》、《相骂》。贾蔷扭不过,只好依了她。



         既然龄官定要唱《相约》、《相骂》,我们不妨看着这两出戏的出处。这是出自明代人写的《钗钏记》。说的是书生皇甫吟与富家女史碧桃先前有婚约。皇甫吟家道中落,史家便有悔婚之意,欲将女儿改嫁枢密使魏国相。碧桃不愿毁弃婚约,便命丫环云香约皇甫吟于八月十五夜前来史家花园幽会。云香并未见到皇甫吟,只是托其母李氏转达口信。后来种种的阴差阳错,种种波折后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大家看一下,史碧桃与“皇”甫吟前有婚约后有私情,然后又被指婚“魏”国相。皇甫吟的母亲姓“李”。这个真是太巧合了!客氏就是既和“皇”帝前有哺乳照顾之情,后有男女私情,也同样被指婚“魏”忠贤,而且天启皇帝的皇太后也是姓“李”!



         再看《相骂》这出戏,是说碧桃久等不见皇甫家前来迎娶,十分焦急,催丫鬟云香前去问讯。云香见到皇甫吟的母亲李氏。两人因误会,各不相让,大吵一场。实际戏剧表演时,云香毫不客气坐了李氏的椅子,然后又被挤下,两人争抢位置。



         同样的,历史上的客氏也是凌驾于后宫,毫不把太后皇太后放在眼里,事实上抢了后宫之主的位置。再看回龄官,她也同样不买元妃的帐呀。三十六回的时候,她就说进宫时,皇妃让她唱戏她还不唱。



         第三,为什么龄官这么象林黛玉?我相信这是作者把天启皇帝的某些元素也给影射到龄官身上了。天启与崇祯是两兄弟,当然长得很像!而且天启也极喜欢看戏,他甚至自己亲身上台表演唱戏玩的。



         第四,龄官的最重头戏,就是三十回中哭着在花下画蔷。我相信这一段就是影射前面说的,客氏在被赶出皇宫前,在天启的灵堂哭祭天启的那一段记载。



         为什么书中反复强调“蔷”字有十八画?因为客氏恰好是十八岁入宫当乳母的。一入宫中就基本上再也没出来。为什么画的是“蔷”字?大家请留意,当时龄官是在花架下,泥土上画的“蔷”,蔷字草花头的下面是“啬”字,再加上“土” 字旁,不就变成“墙”字吗?



         所以这就是暗示客氏18岁一入宫墙就没能出来的意思。然后在后面还描写贾蔷用一两八钱银子买了鸟笼,逗龄官开心。这也同样呼应了前面的这个意思。“一两八钱”暗含了18这个数字,鸟笼也跟宫墙有类似的含义。



         我们再仔细看看龄官画蔷里面的细节。作者特意指出,龄官画蔷用的是一根“绾头的簪子”。可见这时龄官很可能是批头散发的了。接着还描写下雨了,龄官“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还是在反复呼应和暗示龄官头发是披散的。



         为什么作者要暗示龄官披头散发呢?其实大家肯定有印象,所有影视剧中的犯妇,全都是披头散发,不准戴发簪的。



         在古代,这种情况叫做“退簪”。古代发簪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例如“世代簪缨”。而一个人犯了罪,就不能再戴的了。后妃犯了罪就得“退簪”。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我们再接着看。为什么要描写龄官的衣服被雨淋得湿透呢?因为客氏是在“浣衣局”被笞死的呀。



         好了,我相信上面的证据已经足以证明龄官就是影射客氏。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解答一下本文最开始提出的关于龄官的两个疑问。



第一,为什么龄官在三十六回后,就再没出现?这当然是对应客氏在崇祯上台后就被赶出皇宫,紧接着两个月后就被笞死。所以龄官的实际结局也应该是先出了贾府,后很快就死了。作者不想写得这么明显和累赘,所以干脆就直接不去说她了。



第二,为什么回目中要用的“椿灵”二字?椿灵,其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冥灵的五百,加上大椿的八千,是八千五百岁。



那么请问大家,魏忠贤有个什么称号?没错就是“九千岁”。客氏呢,她可也没落后啊。她自称是“九千岁老太太”的!自古以来,皇帝称万岁,皇子公主后妃等成为千岁。唯一敢自称九千岁的,就只有魏忠贤与客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5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3: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通灵宝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最大的讽刺,出在通灵宝玉之上,作者将天下人悉数嘲讽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微信公众号:君笺雅侃红楼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最大的讽刺,出在通灵宝玉之上,作者将天下人悉数嘲讽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细说红楼梦011:刻字

꧁前言꧂

女娲补天石求得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携带,要去红尘历练一场。但因其体型巨大,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可是无法携带,必须要变幻模样才行。

于是,茫茫大士便施展幻术,将其变化为一个扇坠大小美玉,便是通灵宝玉了。

(第一回)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细说红楼系列,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①꧂

女娲补天石本是宝物,奈何本体一块大石放在那,根本看不出他的不凡。

这便是讽刺,有眼无珠的人多了去了。

就像日后林黛玉被贾府“有眼不识真香玉”,是一个道理。

曹雪芹这里连续用讽刺之笔。

茫茫大士说变化后的通灵宝玉,“倒也是个宝物了”更是讽刺。

那女娲补天石具备补天本质,还不是宝物?通灵宝玉到底能做什么,怎么就是个宝物?

堂堂“大士”不说实话,可见身居高位也不能随心所欲。

最可笑茫茫大士又说“还要镌上几个字,方知是奇物”更是讽刺。




꧁②꧂

比如一件羊脂玉,本就是宝物。

奈何外表平平无奇,于是便要作出造型,雕刻形状,并提上文字,迎合世俗品味做成一件符合大众的所谓“艺术品”,就成了奇物。

殊不知失去石头本质,迎合的只是世俗恶趣味。

通灵宝玉还没下凡,茫茫大士就告诉他要如何变“俗”,这种经验便是红尘世界的“不得已”。

若要与众不同,便反而格格不入,比如林黛玉、妙玉和晴雯。究竟孰是孰非呢?




꧁③꧂

当然,石头要镌刻字迹,便是一种包装,突出神奇和灵异。

后文当答案揭开,才知道两面文字的不同。

一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另一面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可见这就是投其所好,知世俗之人无知而行骗术。

但多少人就是被这把戏欺骗了千百年,至今仍旧大行其道。




꧁④꧂

原本是补天石,如今被妆点成一个“俗物”,反被称做“宝物”。这等“滑天下之大稽”的事,发生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便是对世俗名利的大讽刺。

前文讲过,大荒山,可作世俗之权力。登山如登顶,代表位极人臣。

无稽崖,可作危机。到了山巅,旁边就是悬崖。一不小心就容易失足跌落,粉身碎骨。就像贾府。

青埂峰,山上还有高峰,凌驾于权力之上,便是儒释道三家的追求之路。

功名之后是“成圣人,成菩萨,成真人”。




꧁⑤꧂

曹雪芹至此就告诉世人,人生的路无止境,但也无路可去。

菩萨果位的“大士”,都要行媚俗“欺骗”,便知这世间事不具备“真实”。

无论在哪一个层面都不自由。

在山脚仰望苍穹,自叹息是蝼蚁。

在山巅俯瞰众生,旁边就是悬崖。

再往上成圣成佛成真,依旧不得大解脱。

这便是人世间。

至于什么真与假,不过自以为是罢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1-20 0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5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3: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起​
发表了文章
2023-04-03 15:39
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3:香菱判词图谶解读,香菱为什么在副册?根并荷花一茎香,根并黛玉芙蓉?平生遭际实砍伤!自从两地生孤木,拆字法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3:香菱判词图谶解读,香菱为什么在副册?根并荷花一茎香,根并黛玉芙蓉?平生遭际实砍伤!自从两地生孤木,拆字法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07】


12.3.3 香菱
副册:中等。公主、皇后等皇家人物。

香菱:

图:

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谶: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解读:

香菱有个特征很明显:莲子。

画中“莲枯藕败”,枯败的是二物:莲、藕。

“藕”明确,大家也都吃过。“莲”是什么?

《康熙字典》:“【爾雅·釋草】荷,芙蕖。其實蓮。”

荷是花,莲是实,实即子也,就是莲子。芙蕖,就是芙蓉,荷花。

显然,“莲”,不是很多人以为的“花”,而是“实”,是“莲子”。

《红楼梦》中,占花名占到“芙蓉”的,是黛玉。且前文已解:香菱这个“莲子”,正是芙蓉之子,黛玉崇祯四子之一,长平公主。

香菱的图谶,可验证其反面“真事隐”的人物,长平公主。

画中的“莲枯藕败”,对应谶语中的: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藕”是“根”,没有问题。枯败的“莲、藕”,不是“根并荷花”。

“莲”是下句“实堪伤”的“实”,莲子。

根并荷花一茎香:

“根并荷花”:此人的根,并芙蓉黛玉。“一茎香”:指出香菱。香菱乳名“英莲”,“莲枯藕败”的“莲”,是莲子,芙蓉之子,黛玉崇祯之子,也就是甄士隐崇祯帝之子,所以书中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

平生遭际实堪伤:

“实”,是莲子。“堪伤”,谐音“砍伤”。

砍伤的莲子,正是长平公主。甲申之难,崇祯帝死志已决,挥剑砍公主,断左臂,闷绝于地。并没死,抬到外公周奎家后被救活了。

“平生”的“平”,正是“长平”的“平”,指出了长平公主。

所以“莲枯藕败”和这两句谶语,从反面指出了芙蓉之子,根并黛玉,砍伤的长平公主。

枯、败是其悲惨结局,往下看: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两地生孤木”:下有甲戌脂批“拆字法”。明显是个“桂”字。

“返故乡”:回老家。有两个意思:回真的老家,还有“死”的委婉表达。魂归故里,就明确是“死亡”的意思了。“香”指出香菱。

上下句,有衔接关系、因果关系:自从“桂”,致使香菱“死”。

从这样的因果关系分析,这个“桂”,不宜解为“桂王”,应解为吴三桂。

“两地生孤木”的“拆字法”,也明显指出“三”、“桂”:

两地:两个“土”;孤木:一个“木”。

“土”、“木”加起来,是“桂”字。

两地的“两”,孤木的“一”,加起来是“三”。

所以这两句谶语衔接起来,指出“桂”是“三桂”,不是“桂王”。

结合图画,画中表达了三点:一株桂花,一池水涸,莲枯藕败。

所以这个“桂”,便是画中的“桂花”。前文解花袭人这个吴三桂时,解了“花袭人”的“花”,正是“桂花”。还有书中“桂花夏家”的夏金桂,反面也是吴三桂。这些前后解读,都能相互验证。

画中还有一点:一池水涸。在说“水”,“水”是满清关键字。

自从“桂”干了什么事,致使香菱“死”?

看历史便知。本文也多次说明:吴三桂守宁远,守山海关,就是守护宝玉、江山,抵挡外敌满清是其责任。这个汉奸不但把山海关卖给了满清,而且吴三桂的仪仗作前导,清兵在后,兵不血刃便骗取了京城。京城落入满清之手,京城里的长平公主,相当于丢给了满清。带领清兵盗取京城的是多尔衮,正是《红楼梦》中的薛蟠,所以书中写薛蟠抢了英莲,“葫芦案”是“胡虏案”。

第80回“香菱病入膏肓”,不堪夏金桂和薛蟠折磨,对月伤悲,气怒伤感,内外折挫,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不久就会死去。长平公主,是“四个朱子”中最先死去的,符合历史。

历史上满清为笼络民心,并没为难前朝公主,还令其完婚。嫁给驸马周显后,两人相敬如宾,也没经受折磨,但公主心伤父母惨死,国破家亡,饮食难进,忧思成疾,在满清占据京城一年多就去世了。

因此《红楼梦》中写香菱则有夫妻蕙、并蒂菱,香菱占花名也是“并蒂花”,诗句是“连理枝头花正开”,很明显是指公主新婚不久。而且宝玉郑重其事地埋葬夫妻蕙、并蒂菱,是长平公主葬礼之预演。

所以长平公主之死,与吴三桂卖国、满清占据京城有直接关系。因此画中的“莲枯藕败”之前,还有“桂花”吴三桂,和“水”为关键字的满清。或者说,自从“三桂”卖国给满清,致使香菱“死”。



香菱的莲子,芙蓉之子,是黛玉崇祯之子,在书中多处有验证:

宝玉生日,回目却既不提生日,也不提宝玉,却写“湘云醉眠芍药裀,香菱情解石榴裙”,强调湘云、香菱,芍药之因、解石榴裙。用湘云眠芍药,香菱她们斗草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宝玉拿出并蒂菱,提醒读者,芍药、牡丹、菱花不会同时开花,这是常识。而且香菱说宝玉“你瞧瞧这裙子”,“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反面这回一直在说“群子”的事,石榴“多子”,芍是“莲中子也”,芙蓉黛玉之子,即崇祯诸子。

这些在“湘云醉眠芍药”章节都详细解过,并已算出宝玉生日,三月十八,正是牡丹盛开之时,不会有芍药开花。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湘云醉眠芍药”?一是藏“老爷宾天”在三月十九这个日子。二是解出“芍”,莲子,指出湘云、香菱都是莲子,群子,黛玉崇祯诸子。

生日筵席摆在“芍药圃”中,三间小敞厅名“红香圃”。第一个射覆,便是香菱射,宝琴说“老”字,香菱射不着,这时谁来帮忙?湘云这个莲子,悄悄教香菱说“药”字。书中并没解释“药圃”,却在第二个射覆写成“两射一覆”,射、覆二字故意写反!用这么明显的错误提醒读者,前一个射覆未完,是“两射”,“药圃”再射一步,正是“芍”字,很明显,就是筵席所在的“芍药圃”。

“芍”字,才是作者真正要让读者射中的字谜,莲子。所以探春“射”人,是提醒读者“芍”这样的人。探春添一字“窗”,看窗,窗外是什么?芍药圃!所以探春说“两射一覆”,是要读者射第二步,射中“芍”字,则解此射覆之谜,则解“湘云醉眠芍药”之“因”。

“芍”字作“莲子”之义时,不读shao,而是“音的”,即“菂”,菂、芍两字同音同义。

看到“菂”,是否恍然大悟?一下明白了“藕官”祭“菂官”!

“菂官是小旦”,藕官是谁的丫头?黛玉!这是巧合?还是提醒?黛玉的“藕”官为“菂”官烧纸,宝玉说“原是林妹妹叫他来烧”,说读者“你没看真”。写的正是黛玉这个芙蓉,和“藕”、“莲”:

莲子,小旦:四个莲子中的小旦,只有长平公主。清明节烧纸,正是二月份公主葬礼后不久。

所以香菱向宝玉说“群子的事”时,香菱的小丫头臻儿走来说:“二姑娘等你说话呢。”

跟黛玉说湘云“榛子”一样,香菱的丫头“臻儿”,特意走来向读者提醒“二姑娘”:不就是“崇祯”的“二姑娘”长平公主嘛。

还有香菱学作诗,为什么舍近求远,由黛玉教香菱“作诗”?

黛玉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香菱说:“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重复强调拜黛玉“作师”!而且,“果然这样”?

古时拜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无人不知。“师”字之后,隐了个“师父”的“父”字,黛玉崇祯,正是其父。

读者只要追问一步:香菱“作诗”,为什么不拜宝钗“作师”?答案就出来了。作者石头的代言人宝玉,特意用宝钗提醒过读者:

宝钗说“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臘字”,“冷烛无烟绿臘干”,把“蠟”字全故意错写为“臘”。“绿玉”成了“绿蠟”,“蠟”字是“虫鼠”。很明显:宝玉这个“玉”,被薛家宝钗为首的一群“虫鼠”偷了!在下回,宝玉和黛玉还特意给读者讲一群“耗子偷玉”的“笑话”。

宝玉说宝钗“一字师”,“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

宝玉这话,是明告诉读者:一字师,二字叫什么?师父!

书中多次有“师父”的提醒,比如另一个莲子妙玉的“师父”。

解读香菱,还有一点应特别注意:

香菱位于“副册”,比黛玉、元春、湘云、妙玉这些皇帝、皇子低一个等级,又比晴雯、袭人这些文武重臣高一个等级。

解出香菱是长平公主,也可推知:“金陵十二钗副册”中,都是公主、皇后等皇家人物。袁崇焕、袁可立等文武重臣,即便是帝师,也入不到“副册”,只能在“又副册”。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2:袭人判词图谶解读,一簇鲜花,似桂如兰,是什么花?哪个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花气袭人知昼暖,为什么写错?
9 赞同 · 1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5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4: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白帝”的表里各喻什么?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谢邀!

《红楼梦》中的红、白:

说到金玉良姻、木石前盟,显然作者用到了五行,在化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不用信五行。但读者要设身处地到作者时代,那时候的人信呐,比如明朝皇帝的名字,都是按“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相生顺序取名的:朱厚熜、朱载坖、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朱由检的太子朱慈烺,又从火循环。我们前面分析过永王,在七十六岁高龄被捕,全家被杀,有一个原因就是给儿子取名都带“土”,孙子朱钰宝取名带“金”,引起了别人怀疑。

那满清的人信五行吗?努尔哈赤建国名“金”,他们本就是南宋岳飞时代金国的女真族后裔,所以国名为“金”很正常。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时还是“金”国,1636年才改国名为“清”,改民族名女真为“满洲”。为什么这样改?显然是有人从五行角度出的主意:明朝五行属火,你是金国,火克金,把你克死了吧?那啥克火?水啊!那好,改有水的字!一个“清”还怕不够,再加“满洲”两个水,三水灭明火。巧的是,最后居然真取代了明朝,上哪儿说理去?

五行:木、火、土、金、水。在《红楼梦》中,“金、水”分给了满清。朱是木,明属火,“木、火”分给了朱明。

古人把五行,跟五方、五色,甚至五官、五脏、五味、五声等都有对应关系。我们不评判,只列出《红楼梦》中用到的: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红、黄、白、黑;

四季:春、夏、无、秋、冬;(古人叫五季,我们不必理会)

五方上帝:青帝、赤帝神农(炎帝)、黄帝、白帝、黑帝。

五行的“木”,对应五方、五色时,在《红楼梦》中有冲突了,因为满清是“东夷”,“清、青”又同音,所以《红楼梦》中把“东、青”分给了满清。

颜色除了五色与五行的对应,还有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习俗的不同:汉人喜事用红色,丧事用白色;北方民族和欧洲国家都是喜事用白色,丧事用黑色。比如婚礼,汉人新娘穿一身红,喜庆;北方民族的新娘穿一袭白衣,圣洁;西式婚礼,新娘都穿白色婚纱,没见婚纱有其它颜色的。汉人过年贴红色对联,丧事则贴白色对联;但清朝皇宫过年贴白色对联,这都是不同民族的风俗。像参加葬礼,欧洲国家都穿黑色,汉人则穿白色,这种不同的民族风俗都须尊重,入乡随俗。

《红楼梦》中,朱明、满清阵营主要用的不同颜色:朱明为红,满清为白。

所有红色系,都表示朱,比如:怡红院,绛芸轩,紫鹃,胭脂等。

五方上帝:东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神农(炎帝),中央黄帝轩辕,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随上述五方、五色和四季划分,但《红楼梦》中主要用红、白两色之帝,赤帝代表朱明之帝,白帝代表满清之帝。比如:湘云“云散高唐”的巫山神女,是赤帝之女。宝钗的诗“欲偿白帝凭清洁”,是报答白帝。

“云散高唐”,显然用宋玉的《高唐赋》典故,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所以后来跟女神欢好就叫云雨,这是出处。云散高唐,是把湘云比作巫山神女;而丛帝鳖灵治水,是凿通巫山,使长江水通,蜀地才消除了水患。

这个巫山神女,还是神话,相传是赤帝之女瑶姬。先不说五方上帝和对应的五行那么复杂,简单讲,赤,是朱,赤帝比喻朱明之帝,所以巫山神女是赤帝之女,对应湘云为朱帝之子。或者说,把朱明的皇帝比作赤帝。那满清的皇帝呢?白帝!宝钗的诗句“欲偿白帝凭清洁”,是凭借“清”,报答白帝。白帝五行属金,对应季节为秋。比如宝玉的《芙蓉诔》,“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此时刚过中秋节。

所以明清两大阵营的标识很清楚,在命名、五行、五色、五方、四季等都泾渭分明。作者时代的人信这些,我们也必须清楚。



《红楼梦》还有一个书名是《风月宝鉴》,所以不能像贾瑞看《风月宝鉴》,只照正面看美女,真人叮嘱读者,说的非常清楚:千万不可看正面美女!要看反面骷髅,要紧!要紧!

《红楼梦》这本书只看正面美女,贾瑞便是榜样:精尽人亡,死路一条!

看反面!看反面!看反面!



这些反面的“真事隐”,在下面专栏中都有解读,免费去看: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www.zhihu.com/column/c_1410203949748498432

发布于 2023-04-02 12: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5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4: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了文章
2023-03-25 19:29
第五回曲演红楼梦解读三: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警幻仙姑、太虚幻境揭秘,《红楼梦》中的三重境界:幻境、假境、真境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第五回曲演红楼梦解读三: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警幻仙姑、太虚幻境揭秘,《红楼梦》中的三重境界:幻境、假境、真境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04】


(接上文,秦可卿引梦)

12.2 入梦
宝玉入梦后,作为引梦人的秦可卿并未消失:“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遇到警幻仙姑。

警幻仙姑出场,作者不惜笔墨,特意作了一篇长赋,一页还多,明显能看到《离骚》、《洛神赋》的痕迹。比如:云髻、唇齿、纤腰、珠翠,以及秋菊、春松,回风舞雪,龙游曲沼,非常明显。

《离骚》是辞赋之宗,并不出奇。为什么借用《洛神赋》呢?

除了赞警幻仙子,还因为“秦氏在前”,是秦可卿引宝玉来此,《洛神赋》的“洛”,还是暗指秦可卿反面是朱常洛的线索,同前文。

最后几句: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也问读者:此是何人?来自何方?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比西子、王嫱,也是黛玉一类人物。后面警幻仙姑也说了,本是接“绛珠”的,因受宁荣二公之托,接了宝玉。《红楼梦》中黛玉比西子、王嫱王明君,如“病如西子胜三分”,“莫怨东风当自嗟”。

此赋末尾的“奇矣哉!”明显源自《离骚》末尾的“已矣哉!”

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国内没人了解我,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都!

所以,“生于孰地?来自何方?”是问读者,是个射覆,作者用人尽皆知的《离骚》,强调故国、故都!而且强调:国无人莫我知。是红楼作者向读者发的感慨:“无人知我”!

我对本文读者,也是一样,古今同慨:我尽管写,却无人知!

“信矣乎!”明显源自韩愈的《送孟东野序》: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周之衰,孔子鸣!周末,庄子鸣!楚亡,屈原鸣!

——明亡,我鸣! (我:当然指红楼作者)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论语》中的话。

木铎:是铜质的大铃铛,以木为舌。

《周礼·天官·小宰》:“徇以木铎。”郑玄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所以把孔子比喻为“木铎”,为天下“鸣”。

红楼作者在明亡后,以《红楼梦》为“木铎”,也为天下“鸣”。

瑶池:昆仑天池,西王母所居之处。

紫府:紫府洞天,“紫府东华帝君”,即东王公所居的洞府。

东王公、西王母是道教神话传说中接引得道成仙者的神,西王母掌管所有女子成仙者,东王公掌管所有男子成仙者。学道之人升天时,先拜东王公、西王母,才入三清拜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道君,最后才面见天帝。

所以女子成仙者由瑶池的西王母接引,男子成仙者由紫府的东王公接引。

写警幻仙姑“瑶池不二,紫府无双”,说明:

一、警幻仙姑是接引神仙。

二、警幻仙姑既接引男子,也接引女子。所以黛玉、宝玉都接。

三、在《红楼梦》中,作者为警幻仙姑创造了一个特殊的幻境,太虚幻境。不同于佛道神话中东王公、西王母、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的天庭,也不同于西天佛祖的圣地,而是专为红楼人物创造的仙境,太虚幻境。如同第一回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所说,红楼人物是在警幻仙子案前挂号,完后要往太虚幻境销号。

虽然警幻仙子接引不分男女,但僧道的“超度”明显还分男女,道度男,僧度女。比如甄士隐、柳湘莲都是渺渺真人超度,而香菱、黛玉都是由癞头和尚说疯话。

“瑶池不二,紫府无双”:从表面上回答了上句的孰地、何方,说警幻仙子来自瑶池、紫府之类的仙境,是西王母、东王公一样的接引神仙,接引黛玉等人到太虚幻境,得道成仙。而反面真正的回答,是用《离骚》典故的故国、故都!前文已解。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问读者这是何人,表面的回答如上,是接引神仙。反面真正的回答,如前所解,是和黛玉“绛珠”(血泪)同类的人物。

《诗经·王风·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仙姑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居于愁、恨之中,处于天、海、山、洞的神仙洞府、蓬莱仙境,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司掌人世间的风月债、男女情。

警幻仙姑说离太虚幻境不远,邀宝玉一游。宝玉这才“忘了秦氏在何处”,所以秦氏引梦,警幻接引。



宝玉随了警幻仙姑,至“太虚幻境”,两边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个“太虚幻境”的石牌,和“真假有无”的对联重复出现了,重复表示强调!上次出现,是第一回,甄士隐看到“通灵宝玉”时,到了“太虚幻境”的大石牌坊,看到此牌此联,一声霹雳,猛然惊醒。“甄士隐”者,“真事隐”也!看到“太虚幻境”,和“真假有无”,想到“宝玉”、“真事隐”,能警醒读者。而且,带读者到此之人名什么?“警幻”。这些信息,宜联系起来综合思考。

警幻:是警读者,此为幻境!

“幻境”还用警吗?石牌上的大字不就是“太虚幻境”吗?

还有两边的对联,“真假有无”。

所以《红楼梦》中有三重境界:幻境、假境、真境。

幻境:即此梦境,洞府仙境,太虚幻境。

站在太虚幻境,看下面尘世中的贾府:贾母摆宴,凤姐凑趣儿,宝玉讲“耗子偷香玉”的笑话,黛玉流泪,宝钗扑蝶,贾瑞拿着风月宝鉴在照……用“假语”,敷演出的这段故事,就能看得非常清楚:

贾府是“假境”。

作者在开卷便明确写了:“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所以“真事隐去”的,才是“真境”。

很显然,“真境”隐在《石头记》一书敷演的表面故事的后面,需要读者揭开贾府表面故事的“面具”,看到后面去,慧眼识“朱”,看到流泪的黛玉的真身,和扑蝶的宝钗的真身,以及其他红楼角色的真身,真境。认出假府背后的“真境”是什么,其中正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假境和真境,就如同:戏台上正在演《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戏,和台下村姑七夕乞巧的现实场景。牛郎织女是假,鹊桥相会也是假,没有人能飞到天外,喜鹊也飞不到银河,这些“人”、“境”都是“假”。台下的村姑、七夕乞巧才是真实、真境。从太虚幻境往下看,很明显:戏台上是“假境”,戏台下才是“真境”。

所以我们看《红楼梦》,不要看戏入迷,只看到戏台上的“假语”、“假境”,看不到“真事隐”的“真境”。

对联中,“假”对“无”,“真”对“有”,假无真有,真有假无:

假境:“假语”的正面故事,是“假”的,是“无”,没意义。

真境:“真事隐”的反面故事,才是“真”,是“有”,才有意义,是红楼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所以不要再跟我讨论宝玉都爱谁,王夫人更赞同宝玉跟谁的婚事,贾府衰亡的原因有哪些,对假府里这些假人物、假故事,我一点都不关心。我只想看明白“真事隐”的反面故事,探索“真事隐”的各种可能性,这才有意义,只看《红楼梦》正面的“假”故事没意义。

而且,“真假有无”对联还明确揭示了书中“用反”的写作手法,假作真,真亦假,贾府甄家,真真假假。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第五回曲演红楼梦解读二:秦可卿房中海棠春睡图,武则天的宝镜,安禄山伤了太真乳,寿阳公主的“含章梅妆”,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
1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3-25 19: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17 14:42 , Processed in 0.1140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