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311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6: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那篇“锲子”,我们真的看懂了吗?
where5
2021-10-13   |  9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原创:龍乡
锲子,来源于元杂结构中的一部分,为戏曲名词,作用是对故事背景作一个交代。用于小说中,可能并不一定交代背景,但是作为被放在正文前面的一篇短文或段落,起着引了的作用。它和正文有直接关系,所涉及的内容很杂,可以交代背景,可以倒叙,可以交代与主人公有渊源关系的人物,可以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引出,就相当于现代影视剧中的序幕。
《红楼梦》开卷的这篇锲子,究竟写的是什么,于正文起到了什么作,我们都真的看懂了吗?

主流红学的专家们从整篇锲子里,只看到了“曹雪芹”三个字,忽略了锲子开头写的“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这也就是说这本书原是有自传性质的,但却借“通灵宝玉”之说,将真实的故事,即“曾历过(的)一番梦幻”完全隐藏了起来。并且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了一个表面的故事。


在这样的语境下,作者如果把自己的真实名字光明正大地写在锲子的结尾处,岂不是前后矛盾吗?岂不是枉费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而成了“假事隐去”“真语村言”?毕竟如果有了作者的真实姓名,所谓自传性的利用“假语”把“真事隐去”就变成矫情的醉话空话。因此,无论谁言之凿凿地说“曹雪芹”是作者,都千万不可相信。


专家们还忽略了锲子的主体故事,即女娲补天剩下了一块顽石,后被二仙幻化成了“通灵宝玉”,上面镌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显然来自于传国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试问,作为包衣(满清奴才)的曹寅家,何人敢自比补天余石,何人敢佩戴有非凡象征的“通灵宝玉”?

另外锲子中还有“情僧(空空道人)”,“吴玉峰”,“东鲁孔梅溪”几个名字,专家也都给忽略了,给不出任何解释。所以说,主流红学的专家们在通篇锲子中只看到了“曹雪芹”三个字。

那么锲子中下面这段文字该怎么理解呢?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段文字显示出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貌似介绍得十分清楚,但是,这是在“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语境下进行的描述,我们绝对不可以不加咀嚼分析,就将其全盘接受。在“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处有一段眉批:


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回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作者写的清楚,我们看得明白,批书人却提出了疑问,既言作者之笔狡猾,又言“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我们还能相信文中清楚的交代里没有隐藏文章吗?

图片


而在“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处又有一个眉批: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乃因之。
这几句批语讲得非常奇怪,“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乃因之”,表面看只是一种题外的个人感怀,依常理而论,是不可写在批语中的。因此,应该是话外有话。而“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言语中更是矛盾得没有一点儿道理。

图片

其一,这里的“棠村”,搜遍明末与清中前期,只有梁清标一个人有”棠村”这样一个号,据考证,在梁清标的兄弟中只有两个堂兄梁清远、梁清宽有记载,但都与《红楼梦》《风月宝鉴》没有过任何联系。

其二,棠村既为雪芹之“其弟”,梁棠村生于明朝泰昌元年(1620),逝于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那么这个“雪芹”就应该出生于1620年之前,而不会是主流红学的曹学专家们猜侧“考证”的1715年,这中间可是相差了至少95年。


其三,“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这里的“旧有”表示什么呢?“藏有”或者是“写有”?如果是藏有的话,那么《风月宝鉴》作为《红楼梦》的另一个名字,就应该在梁清标去世的1691年之前的康熙前期就存在了;如果是写有的话,不但应该写于1691年之前,而且雪芹应该是棠村的晚辈,至少是弟弟,因为你绝对很少见到长辈写的书让晚辈去作序的,也绝对很少见到兄长写的让弟弟去作序的。但是批语中却说“乃其弟棠村序也”。

其四,正常情况下,批语中的“其弟”应该表示雪芹与棠村是同胞兄弟,或者是堂兄弟,然而“棠村”姓梁,下文中又有“曹雪芹于悼红轩中”之语,说明“雪芹”姓曹,因此这里的“其弟”是不太符合情理的。

我们不能怀疑批书人是在大脑迷糊之时才写出了如此矛盾而没有道理的批语。那么这样写批语是什么意思呢?其意就在“棠村”姓“梁”,“雪芹”姓“曹”,姓曹的“其弟”为姓梁这个矛盾上面。可见“曹”和“梁”的姓氏才是最重要的。


棠村本与此处无关,批书人却偏偏两次提到“棠村”,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棠村姓“梁”,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去探究一下梁姓的起源:

梁源于嬴姓,出自东夷少昊部,少昊即玄嚣,为黄帝之长子,黄帝次子为昌意,生子颛顼,因辅佐玄嚣有功被封至高阳,即继黄帝之位者帝颛顼高阳氏,其裔孙伯益之后裔的封地夏阳梁山,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善于养马。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周孝王便封秦邑给他,被称为秦嬴。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杀。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终将西戎打败,收复了失地。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梁康伯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后来秦穆公灭了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乃以故国名为姓。该支由颛顼—伯益—非子—秦仲—梁康伯,一脉相承。
曹姓则有这样两支起源:

一支源于黄帝姬姓的后代。公元前1122年,周文王第六子,周武王之弟振铎被封于曹,建都陶丘,世称曹叔振铎,成为始封之君,也就成为了曹氏的受姓始祖。
在周朝获得封国、后人以国名为姓这一点上梁姓与曹姓倒是有点相似之处。且看曹姓的另一支来源:

出自东夷少昊部。黄帝次子昌意之子帝颛顼,其曾孙吴回之孙安被封在曹国(今山东菏泽一带),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夏禹赐封安为曹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这也是曹姓得姓之始,曹安即曹姓得姓始祖。周朝时,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邹城境内)。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之后,邾人有的以国为氏,改为朱氏;有的仍以曹为氏,是为曹氏。这一支从颛顼—吴回—陆终—曹安—曹挟,一脉相承。

图片

(颛顼高阳氏,为梁姓与曹姓之共同祖先。)

从这里可以看出,曹姓与梁姓均来自东夷少昊部,为帝颛顼高阳氏之后裔,因此,两姓的祖先必然在某一代是同胞兄弟,而这个时代若有“其弟”之称,则是最正常不过了。锲子批语中的“其弟”,或者正是暗示我们去追溯梁曹两姓之先祖存在的渊源。同时这两姓也都在周朝时获得了封国。

但是锲子中的这个批语出现在“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处有什么意义呢?

原来无论是曹安,或是曹叔振铎受封的曹国,都是在陶丘建立都城,而曹国之东是鲁国,鲁国又有附庸国邾国,恰好又与孔子故里曲阜为邻,这个“东鲁孔”的由来就是为了隐指邾国。

还有一种解释或许更有道理:梁曹二姓均出自东夷少昊部,上古时期的东夷即指现在的山东,而鲁国就在山东境内。批语中的“其弟”的矛盾,就是为引出颛顼—吴回—曹安这一支的后人曹挟,受封于周武王,在上古东夷少昊部境内的鲁国建立了一个附属国,而且是与孔子故里曲阜为邻的邾国。

无论哪一种解释,得出的都是一个结论,即“东鲁孔梅溪”并非指某个人,而是隐指邾国。

图片那么,“东鲁孔梅溪”隐指邾国的意义是什么呢?原来,邾国被楚宣王灭亡后,邾国的后人很多以“朱”为姓,开始逐渐地向外迁移,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都有他们的后人,其中有一支在古吴国境内的沛地落脚,近两千年里,他们以沛地为中心,奔波于江苏与安徽之间,直至元朝末年,出现了一个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


图片


知道了“东鲁孔梅溪”的真实涵义,“吴玉峰”和“曹雪芹”这两个名字的隐意就很容易理解了。

吴氏红学在研究发现,《红楼梦》里凡是集中在一起出现的诗词、谜语等所隐藏的内容都是有紧密联系的,甚至是一件事物,必须作整体解读,而不能拆分开来去单独地作解释。比如我在过去的拙文中曾进行的解读:五首《五美吟》隐藏的是毛文龙被杀;八个“暖香坞灯谜”隐藏的是鲁王监国朱以海以舟山及普陀山为基地进行抗清斗争;五个妙玉的茶具,隐藏的是随着弘光政权的灭亡,南明被满清占领的地区;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隐藏的是自1644年五月至1664年十月南明二十年的形势变化等等。

图片

反观锲子中,不但人名紧密相关,甚至那五个书名,以及前面的神话故事,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连在一起作解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锲子是怎样通过“假语村言”把互相之间有联系的真事给隐藏起来的:

1.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东鲁孔梅溪隐指曹挟亦称朱侠建立的邾国,因为这里是明朝皇族得姓之地。《风月宝鉴》出现于小说第十二回的情节中,并非书名,作者以此告诉我们《红楼梦》正面的故事是美人、是公子红妆,背面的故事是骷髅、是白骨如山。
2.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吴玉峰隐指朱姓的祖先吴回。据《史记》等多种史料记载,颛顼帝曾孙重黎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因平定共工造反不力,被帝喾所斩。而“其弟”吴回随后被帝喾封为火正祝融。吴回之孙安被封曹国而得曹姓,曹安裔孙曹挟被封邾国,明朝皇族即为邾国之后人。《红楼梦》即《朱楼梦》隐指朱姓的王朝皇权之梦。
3.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曹朱同祖,曹隐朱姓,代指朱明;雪隐水和冷,隐喻来自东北寒冷之地的满清;芹为长在溪水旁的野芹菜,因其数量较多,历来被人们轻看。曹雪芹三字意思就是,苟活于清朝的身份低贱的明朝遗民。《金陵十二钗》之十二之数来自秦朝及其后的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这十二个历史时期,代表了王朝之兴亡。书中以此隐指明朝末年在其灭亡中发生的有影响的十二个重要历史事件。

图片

4.“(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隐喻王朝的兴亡更迭,转换变化;“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补天余石幻化为象征传国玉玺的通灵宝玉后不知经历了几世几劫,回归青埂峰后在石上写下的经历,因此《石头记》代表的就王朝兴亡的历史;《红楼梦》惜春、柳湘莲的出家隐喻着死亡,宝玉出家象征了明朝的灭亡,《情僧录》则暗指此书是由明朝遗民所写。
5.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中,水神共工因战败而怒触不周山,打败他的火神祝融,应是重黎,重黎死后,其弟吴回被继封为火神祝融,吴回又为朱氏之先祖,这种关联性,或者也是在锲子中以女娲补天开篇的原因之一。(女娲补天于全书有多重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锲子中的所有元素都与明朝有关,似乎就是在概括朱姓的发展演化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隐藏着二十年的形势变化图
下一篇: 问:红楼梦宝黛共读《西厢记》,表达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311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6: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谜底一旦被公布,会不会有很多人不能理解?
where5
2021-10-13   |  17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文:龍乡

《红楼梦》谜底应该是永远也不可能被公布出来了,但是,假如一旦真的被公布出来,很多人不理解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会让所有人都理解不了,尤其是对数不清的主流红学专家们来说,不但更加不能理解,还会死活不愿接受。



图片





为什么呢?因为假如谜底公布出来,《红楼梦》的伟大艺术及其意义令人惊叹的同时,将会让所有的曹学专家和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曹学会立刻渺小得让人看都看不见,惟一能留下的就是”笑话”二字。

是的,《红楼梦》的楔子中是出现了“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等语,但是前边也出了“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对此,百年来曹学专家未能作出任何合理的解释。


上下句之间的连系是什么,历时百还没搞清楚,却敢认定曹寅并不存的的孙子为作者,并胡编乱造出一个包衣曹学,天下间还有比这更加荒谬荒唐的学术吗?



图片



况且,书中交待,“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这就是,书中要讲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但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不方便把真实的故事讲出来,于是就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个表面的故事来,真事则隐藏在背后。这样的情况下,稍稍有一点逻辑思维,也不会认为作者会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光明正大地写在书中的。

试想,作者既然把自己的真实名子曝露在了书中,人们从其经历中就知道了背后的故事是什么,还怎么把故事隐去?偏偏是曹学专家既不管这些,也不答曹氏家谱中根本没有“曹雪芹”这个人,臆测出来的包衣曹学,与《红楼梦》会有丁点儿关系吗?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文学作品都脱离不了当时社会的大背景及特殊环境。而康雍乾时期的大背境及特殊环境就是有史以来,最惨不忍睹,灭绝人性的文字狱。一次又一次地通过捕风捉影,去抄家、灭族、凌迟、诛连、籍奴、流放,搞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而《红楼梦》中多有“犬羊、众贼”、“骚鞑子”,“野驴子”等等明里暗里骂满清的句词出现,在残酷血腥的文字狱高压之下,作者凭什么还敢把自己名字写在书中?



图片



(为了证明子虚乌有的“曹雪芹”为作者,砖家为曹雪芹制造的假墓碑)

所以说,《红楼梦》的谜底即使公布出来,曹学会的那些榆木疙瘩也不会相信,更不敢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311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 宋 ] 晏几道
原文 译文对照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作者介绍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2 15:31 , Processed in 0.0595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