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0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21: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容人的王熙凤,为何独独放过多姑娘?灯姑娘与鲍二家的有何不同
2020-03-31 22:07:16 来源: 姜子说书  举报
2
分享至


  文/姜子说书

  图/《红楼梦》相关电视剧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全文史笔,字字血泪!天书问世,何人能解?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

  作者大大的肠子十八弯,林妹妹喊我们来解九连环!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前言



  题:不容人的王熙凤,为何独独放过多姑娘?灯姑娘与鲍二家的有何不同?

  《红楼梦》故事里,王熙凤是个极会拈酸吃醋的女人,贾母、邢夫人、王夫人都深知此事,甚至,连外面官场中的人都知道。就如王熙凤照脸一口吐沫啐尤氏所言:“连官场中都知道我利害吃醋,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贾琏娶外室,王熙凤自然容不下,借秋桐这把刀,气死了尤二姐。至于秋桐,王熙凤也不过是: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自己且抽头,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



  《红楼梦》故事里,王熙凤是出了名的不容人,无论是贾琏的屋里人,还是王熙凤自己带来的丫环,没有一个好下场。甚至于普通的丫环,贾琏多看一眼,她能当着贾琏的面,当场把人打烂。

  哪怕是平儿这样被王熙凤拿来棋子,给自己营造贤良名声的忠心丫环,王熙凤也还时时刻刻防着,不许她与贾琏在一处,甚至,在鲍二家的约会贾琏的时候,前后打了平儿好多次。

  《红楼梦》故事里,鲍二家的与贾琏有些首尾,王熙凤不顾及自己的形象,在贾母众人面前撒泼,直逼得鲍二家的上吊自尽,这件事才算过去。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考试过贾琏等无数贾府男子的多姑娘,王熙凤却没有处理她。要知道,多姑娘才是“最脏最臭”的女人,贾府上上下下所有男人,竟有一半是她考试过的。

  贾琏作为丈夫,不顾女儿出天花,十分凶险,却只忙着跟多姑娘约会的时候,丑态毕露,甚至于“此后遂成相契”,还留着多姑娘的头发做定情信物,王熙凤为何不怒?是一次都没有撞到,甚至不曾闻得风声吗?

  鲍二家的与多姑娘的丈夫都是吃麦麸的鸭子,两人也都是一样浪荡的性情,为何王熙凤对她们的态度不一样呢?甚至,在通行本《红楼梦》故事中,多姑娘最后嫁了鲍二,成了第二个鲍二家的,在宁国府伺候贾琏的外室尤二姐。



  其实,多姑娘是多官的媳妇,鲍二家的是鲍二的媳妇,她们原是两个不同阵营的人!

  鲍二家的与鲍二与琏二爷一样,都是二爷阵营的人,虽然又脏又臭,但,良心未泯。所以,鲍二家的向着平儿,与贾琏都认为王熙凤是夜叉。

  而多姑娘隐射的却是大爷阵营的多尔衮,与王熙凤(康熙)是一个阵营的人。多姑娘广纳才俊,考试众人,是写多尔衮收买人心,考验明末清初的文武百官。



  荣宁二府之人都得入手的多姑娘,与荣宁二府之人未曾避嫌的王熙凤,并无二样!王熙凤与“生得有几分人才,见者无不羡爱”的多姑娘,何尝不是一类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0
 楼主| 发表于 2024-2-6 19: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府买的丫头逆袭鸳鸯,现身上位预定贾府未来半个女主人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贾府三代当家,五代人口。不光主子富贵而淫,奴才也都安富忘忧,不思进取。男丁如此,女眷也不遑多让。

就说贾府那些家生子奴才中,丫头无疑被落笔最多。这些人中既有鸳鸯、紫鹃这样出色的,也有碧痕、坠儿这样不堪的。




但大体她们身上的问题都是“不思进取”,缺少了奋斗上进精神。

优秀如鸳鸯尚且没有绸缪之心,导致被贾赦“看中”讨要误了终身。

比较起来,同样是贾母丫头,外买的袭人无疑就更有危机意识。

袭人被卖到贾府后,肯定与贾府众家生子格格不入。

别看鸳鸯曾经与平儿细数当初一起长大的众多伙伴中,包含了外来者袭人和平儿,却明显不包含晴雯,说明她们有自己的小圈子。

平儿跟着王熙凤有靠山,容易被接纳。袭人孤身一人与晴雯无异,她要被接纳肯定付出了不少的辛苦。

融入圈子只是袭人的第一步,她并不甘于为奴作婢,不肯像贾府家生子们安于现状。这与她的出身经历有关。




袭人本是好人家孩子,被卖给贾府做奴才。不像鸳鸯等人祖祖辈辈是奴才,早已认命不觉得做奴才的不好。就像井底青蛙,出生就见头顶一片天,也不想要爬出井口去看外面。

袭人是误落井中,知道外头的世界,怎么甘于被困在这井中一方天地?

可她已经卖身为奴,还有什么办法?

是以,在尽快融入贾府立足,并得到众人信任和喜欢的同时,袭人将目标瞄准的更远,才有两次人生路径的改变。

一,成为贾母身边大丫头。

袭人力争上游,在丫头中脱颖而出,与鸳鸯一起成为伺候贾母的小丫头,再成长为大丫头。彼时的他看似出色,妙在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

要知道妒忌是人的本色。袭人表现比鸳鸯她们都好,肯定要被排挤。表现的不够好则无法被主人看中,派去伺候老太太。这时的分寸很重要。




贾府中,贾母最大。跟着老太太的好处自然最多。起码邢夫人、王夫人见了也要客气两分,轻易不敢动她们。如此,便有了自保基础。

袭人与鸳鸯、琥珀、紫鹃一伙成为贾母丫头,便达到阶段目的,她与鸳鸯众人同一起跑线,安身立命有了保障。

到此鸳鸯、琥珀等人已经满足。毕竟在贾府有什么比伺候老太太的丫头更体面的呢?拿着最高的工资,得到最大的尊重,于愿足矣。

可袭人不满足于此。贾母的大丫头还是丫头。有朝一日大了,一样要被放出去嫁给小厮做奴才。就算侥幸被放回家,也是将如今唾手可得的富贵再撒手放弃。

既然她已经被卖进贾家,见到了富贵的本色,当然不想获得所谓自由,“由富返贫”。

于是,袭人有了第二次改变或者说是追求。




二,成为贾宝玉身边第一人。

(第三回)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这袭人亦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

袭人本被贾母派去伺候史湘云,因表现出色又被派去伺候贾宝玉。

这就是袭人的聪明处。大家都是丫头,如何让贾母另眼相看?自然便是“忠心”!

“心中眼中只有贾母”,只有湘云,只有宝玉,贾母看在眼中便会欣赏她。

贾宝玉是老太太心头肉,选择谁去照顾,当丫头们“技能”相差不多时,便比较的是心性。

袭人既然要力争上游,肯定要有选择取向。

她被贾母派去照顾史湘云,结果却是翠缕被送给湘云去了史家,她被贾母留下派给贾宝玉。

究其原因除了忠诚,不排除她在照顾湘云的同时,利用宝玉和湘云的亲近,引导宝玉对她产生依赖。




等她如愿以偿跟了贾宝玉后,人生就有了方向。成为宝玉侍妾,就成了荣国府的半个主子,富贵唾手可得!

而袭人深知再好的努力也要学会表达。聪明如贾母,不需要袭人刻意表露,她便甘心做一个“锯了嘴的葫芦”,不多言不多语,做好分内事就完了。

但对王夫人,袭人便勇敢去表忠心。你看她在王夫人跟前侃侃而谈,哪里是“锯了嘴的葫芦”?这便是因人而异,投其所好。

果然,袭人在不惜清白与贾宝玉偷试云雨情后,又获得王夫人的青睐,选中她为贾宝玉的准姨娘。

至此,她的人生目标已经达成九成。而纵观她这一生,命运基本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哪里是贾府家生子丫头有的思想?

她针对贾母、贾宝玉和王夫人分别投射的定位,也是其成功的必然。

袭人一直有计划的规划人生,没有一丝的懈怠。如何“趋吉避凶”,她早看得清楚,属实难得。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1-25 09:29・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0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4: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情,房中几十号人,要怎么见缝插针行事?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后,就拉着袭人“初试云雨情”。当时的情况是回到家里,袭人给贾宝玉换裤子,结果就情不自禁了。

(第六回)遂至贾母处来,胡乱吃毕了晚饭,过这边来。袭人忙趁众奶娘丫鬟不在旁时,另取出一件中衣来与宝玉换上……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暂且别无话说。


问题也就出现了。要知道彼时贾宝玉尚在贾母院中居住,虽然和林黛玉搬出了贾母正房,但人口也极多。

他身边伺候的除了袭人,还有晴雯等七个大丫头,八个小丫头,李嬷嬷等四个奶娘,以及婆子若干。这还不算贾母和林黛玉的人。

如此众多的人来往如梭,密不透风一样,哪怕睡觉时也有人在旁边守着。他们是怎么找到空闲,把这“云雨情”给办了的。

这篇文章就是茶余饭后类似“找茬”一样的脑洞八卦文,没什么文化含量,还请谨慎“食用”。

所谓的“云雨情”,就是指男女行房之事。贾宝玉经过梦游太虚幻境的熏陶,已经“长大”,有了成人的能力。他与大丫头袭人行男女夫妻之事,也是他作为主子的权利。

后文贾母说贾琏偷情鲍二家的时,也说“世人都打这么过来的,保不齐这么着”,意思是年轻人会“馋嘴猫”一样在所难免。


贾母虽然有替孙子开脱的嫌疑,却也变相替贾宝玉的“偷试云雨情”做了解释。

一来他长大了,有了生理需要是正常。

二来作为主子,贾宝玉有权利要求袭人等丫头配合,甚至都不需要负责。

当然,本文不讨论责任问题,而是要讲明白在被一院子几十上百人围绕的情况下,贾宝玉和袭人是怎么“见缝插针”行事的?

说来很可笑,但也是事实。贾宝玉平时很少自由。出门有小丫头和婆子跟着,吃饭有大丫头伺候,晚上睡觉开始是李嬷嬷抱着睡,大了也是他睡大床,丫头婆子睡小床,在旁边陪着。

就算到了怡红院,贾宝玉的卧房也被间隔出一个碧纱橱。他住里边大床,碧纱橱上睡着袭人。床顶床头。但总算单独有了属于他们的空间。关上门二人独处,外头睡晴雯等人。

但此时在贾母院子里,房间总是没有怡红院那么宽敞。


贾宝玉夜里起码要有两个丫头就近伺候,外面有婆子留守值夜,根本就没机会偷试。

“云雨情”和毕竟换裤子不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

那么,是不是真就没机会呢?废话,没机会还怎么能“偷试”?肯定是有机会的。原文对此不止一次留下“证据”。

首先,贾宝玉“脏了”裤子,是等从宁国府回来,袭人“忙趁众奶娘丫鬟不在旁时,另取出一件中衣来与宝玉换上”,可见是有一定的单独时间。

原文虽写贾宝玉此时拉着袭人求欢,袭人掩面伏身而笑,仿佛是当时行事,其实未必。只能说二人达成相同“意向”,找机会成事而已。

其次,第二十回袭人病了,当时就写到一个细节。

(第二十回)宝玉记着袭人,便回至房中,见袭人朦朦睡去。自己要睡,天气尚早。彼时晴雯、绮霰、秋纹、碧痕都寻热闹,找鸳鸯琥珀等耍戏去了,独见麝月一个人在外间房里灯下抹骨牌。


偌大一个房中除了袭人睡在那边,只有麝月一个人守在外间房的灯下,其他人都跑去贾母那边跟鸳鸯她们玩儿去了。

贾母院中住着她与贾宝玉、林黛玉三房人,自然是老太太这边最热闹。那时吃了饭没事,丫头们就会都跑去那边玩。

如今都是高楼大厦,很难想象那个情景。但如果有住大杂院经历,或者农村的70/80年代人,就能深刻体会那个人去室空的情景。

因此,贾宝玉房中,每天都会出现就剩一两个人看着灯火,其他人都跑出去玩的空房时间。

袭人若没病,平日极可能都是她留下看着,麝月也都玩去了。


你看这不就是机会来了?虽然也有被人发现的风险,但都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又哪里顾得这些事?所以才叫“幸得无人撞见”。

这段描写看似无聊,却恰恰是生活中必有的故事。比如小时候想看动画片,趁着爸妈不注意偷着看一眼。很多时候被发现,但也有没被发现的时候。

曹雪芹写的这个情景,虽然用在“偷试云雨情”上不具备普遍性,却很容易让人共情。

年轻人会想起自己做的蠢事,年纪大的人会回忆起年轻时的故事,这就是《红楼梦》不同于其他小说的地方。她的“细”是越咂摸越有味道,不是看过就只是个情节文字罢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发布于 2023-08-13 10:27・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0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7: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花袭人的桃花签:是幸运儿还是无情讽刺?曹雪芹的偏爱太奇怪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演义261:武陵源别景总有避祸人,花袭人外嫁逃得末世灾

上一回讲到妙玉讲说“并蒂花签”,由朱淑贞的经历和《落花》诗,揭示香菱所遇非人,薛蟠不是她的良配,日后当被正室主母凌虐而死的结局。

且香菱其人实乃林黛玉影子,黛玉的结局就应在了香菱的经历之上。包括与贾宝玉的姻缘被横生枝节赐婚外嫁,一如香菱被薛蟠抢走。而日后香菱当与朱淑贞一样离开夫家,也是黛玉远适之谶。香菱去后既死,则黛玉也死……

这些话让邢岫烟听得目瞪口呆,反而妙玉说贾府今天已有大事发生,倒忘了在意了。


(本文是基于《红楼梦》而创作的演义故事,内容多是原创,若介意请审慎观看)

妙玉也没再说大事是何事,便说起最后一个花签,是花袭人掣得的桃花签。

邢岫烟对那袭人印象极好,只觉其人性格温柔,行事妥帖周全。都说怡红院如今全是袭人照顾,却难得一丝不差。难怪太太将她由老太太名下要来,并给她与周赵二姨娘相同的待遇,只等二老爷回来便可给她名分地位了。

妙玉道:“袭人取的一支正是桃花签,一面画着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桃红又是一年春。注云:‘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她这个花签可是热闹非凡了。”

邢岫烟道:“袭人这桃花签收尾也当是如此吧?”

妙玉摇头道:“这只是一个因由。花袭人也是个特殊的。按说她这桃花本是春花,就应该在荼蘼花前,杏花、海棠之间才对。你道是如何被安排在了荼蘼花之后的最后一个?”

邢岫烟凝眉苦思半晌,不得要领,遂摇头道:“还请奉告了。”


妙玉笑道:“桃者,逃也。缘何是杏花陪一盏?”

邢岫烟恍然而悟,抚掌笑道:“我竟怎么没想起来。杏花、梅花都是瑶池蟠桃种,这桃花该是更好的了。”

妙玉道:“说好是不错,但要说最好也是未必。毕竟此间之桃如何比得了母种瑶池蟠桃。不过都是谪下凡间之俗种罢了。”

“之前说到莲与菱,其实不分,代表女儿可怜之谶。如今杏、桃也不分,影射的是女儿幸运,逃脱命运束缚。”

“要说这花袭人,确实当得这个桃花签。当年大灾荒,她父母生意破产活不下去,只得卖了她活命。谁想竟卖到贾府。虽说今时不同往日,但府里善待下人确是大家风度。她不但逃过灾荒,还很快立足成了老太太的丫头,并赏赐给了宝玉。”

“虽说她不甘心为奴作婢,有心成了那宝玉的体己人。想来人性向上,以她的身份苛责无益。如今又得二太太赏识就给宝玉做妾,可是逆天改命了。”

邢岫烟欲言又止想说话,却被妙玉止住道:“我知你想说‘武陵别景’,分明有改换门庭之意。其实这便是袭人一变再变三变的人生。她的每一次变化,都改变了命运。按说这样人于男子就作三姓家奴,于女子倒是被命运裹挟之不得已了。”


“不过这‘武陵别景’倒也并非是讽刺她换门庭太频繁。而是在说她日后结局。既然是桃花签,便必然与‘逃’有关。当初儿时逃脱灾荒劫难,而今之逃,无疑要与日后贾府境遇相关联。此为大谶不得解说。你只知花袭人如今志向为宝玉做妾,其“逃”肯非她所愿,这也是桃花签处于荼蘼花签之后的原因。”

“袭人真心要给宝玉做妾,就与那林姑娘待宝玉一样,最终都难得偿所愿,自然是不好的了。是以她俩明明都得‘逃脱’出去,却都算不得好。”

“要知道有些人是求仁得仁,比如那麝月,留下历经磨难却甘之如饴。袭人何尝不也是如此志向。而逃脱出去却未必是她所想,而是不得不为。这就有违心愿,不得筹志,一如林姑娘离去后的遗憾。”

“武陵别景,说的是那武陵人偶遇的桃花源,也昭示袭人不断变化的人生境遇,难得在其一步一个脚印,每一处得遇的都是那桃花源,不能不说她逃的幸运。”

“有种人命就是如此,每每都得先抑后扬。这与史大姑娘的乐中悲,还有香菱步步坎坷恰恰相反,真可谓是同人不同命。谁想这侯门千金的命格,竟比不得一个苦命的婢女呢。”

邢岫烟对此倒是信服,她自己也是这种多得贵人相助之命。如今算来,哪一次改变也都别开生面了。想来自己也是有一点福缘的了。


妙玉又道:“桃红又是一年春,出自宋人谢枋得的《庆庵寺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这谢枋得可是英雄人物,最是气节不屈。最终抗击蒙元被俘宁死不降而殉国,倒是对这袭人姑娘的讽刺了。她的性格偏就是追随谁便死心塌地,忠心耿耿。固然是忠心可嘉,到底有些节气不明之讽了。”

邢岫烟听妙玉说风凉话,也只得摇头苦笑道,“也只是如此说罢了”。

妙玉道:“谢枋得于乱世求避秦之桃源,何尝不也有陶渊明放归山野,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志。奈何家国不幸,匹夫有责。终究这句诗作签词,对袭人这类‘变节’之人来说,算不得褒奖。

她如今弃老太太随二太太,就是事实。日后她逃出去,并没有与这家园故主同患难,虽身不由己,想留也无人应她。到底与前人志向背离了。”

“其实‘’桃红又是一年春’主要讲的是袭人虽与宝玉定下结果,到底横生枝节,造成她被放出去另嫁了他人……”


邢岫烟诧异道:“如此一来不就是和林姑娘一样了么?”

妙玉笑道:“何尝不是如此!”

岫烟诧异道:“可无论是人品、性格还是行事,她更与宝姐姐类似。经历也颇多契合。我还觉得是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何以便又不同了?”

妙玉道:“你说是不错,可却忘了下面‘同庚者贺,同辰者贺,同姓者贺了’。

同庚者,宝姑娘和晴雯都与她同岁。

同辰者,她与林姑娘可都是二月十二,花朝节生日,这可是大故事。

同姓者,芳官与她全都姓花,更是重要。”

“花袭人原本名珍珠,是个金玉人,应了金玉良姻。被贾宝玉改名后便成了草木人,便是木石姻缘。她之关键在于钗黛合一。这又深了一层,你倒无须知道。”

“花袭人被迫外嫁他人,与贾宝玉之姻缘横生枝节,就与香菱与冯渊被抢婚一样,都是影射那林姑娘与宝玉定亲后又生意外,导致离开贾府外嫁异国为王妃的。”


“至于她日后所嫁是何人,结局如何?就便是那小戏子芳官为她作谶了。一句话说清楚‘堪羡优伶有福,可怜公子无缘’。那优伶也是有意思,其名也与贾宝玉有关。正是因缘聚合自有因果。日后众人便各凭天命了。”

妙玉正说到这里,突然听得庙门被敲的急迫。打开一看是邢岫烟的小丫头篆儿。

她跑进来叫道:“姑娘,不好了,听说那边府里大老爷殡天了,姑娘·们都去了厅上,只你不去恐不好看。快跟我走。”

邢岫烟唬了一跳,忙看向妙玉,只见她又是低眉垂首,双手合十诵了一声:“阿弥陀佛”。便知是才说的那件大事了。

正是:武陵源别景总有避祸人,花袭人外嫁逃得末世灾。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以上故事或有虚构,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改编和推论。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文|君笺雅侃红楼【武陵别景+桃红又是一年春+】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发布于 2023-08-09 10:16・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赞同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0
 楼主| 发表于 2024-2-18 13: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08: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气袭人知昼暖全诗意思
17960..浏览1136次其他分享举报
花气袭人知昼暖全诗意思... 花气袭人知昼暖全诗意思 展开
1个回答
baishuijin
推荐于 2019.10.25
满意答案
   
红桥梅市远处山峦重叠,樊江春水潺潺。

花香扑人,便知天气暖和了;天气晴和,喜鹤的叫声透过树林传出来。

坊场浊酒浅酌难以让人酒醉,农忙时节山林田间农人都在忙着忙耕种。

最使人开心的莫过于赋税交齐,整年都不会有小吏来催租。

村居书喜

宋代: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注释

坊场:指官设之专卖场。

泥,原作“年”,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官赋:犹言官课,公家所征之税。

荆,原作“门”,据钱仲联校注本改。此诗押八庚韵,作“门”显非。



扩展资料:

《村居书喜》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诗作之一。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隐居于秀美怡人的山林之间,过起了无人打扰的悠然生活。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4: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题息夫人庙
[ 清 ] 邓汉仪
原文
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作者介绍

邓汉仪
清江苏泰州人,字孝威。康熙十八年召试鸿博,官中书舍人。贯穿经史百家之学,尤工诗,与吴伟业、龚鼎孳相唱和。尝次近代名人之诗为《诗观》。有《过岭集》。
邓汉仪 明末清初的文人

  • 【清】
  • 江苏苏州人
  • 更新:2022-02-14 09:33
  • 网友“对半感情”分享




邓汉仪是明末清初的文人,早年考中诸生,后迁居泰州居住,清朝建立后放弃科举,绝意仕途,后被征召参加博学鸿儒,故意未中,以年老授予中书舍人,晚年隐居泰州。

邓汉仪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出生,字孝威,号旧山,别号旧山梅农、钵叟。明末吴县诸生。邓旭之弟。汉仪少颖悟,博洽通敏,贯穿经史百家之籍,尤工于诗。早年从海宁举人查继佐(字伊璜)习举业,明末加入复社,曾参与虎丘大会,为社中的青年才俊。

顺治元年(1644)为避身远祸,举家迁居泰州,放弃博士弟子员的身份,从此绝意仕进。

顺治十三年(1656年)曾跟随龚奉使至广东。

康熙十八年(1679年),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作赋故意不用四六,因而未中。清廷授以中书,准备推荐入史馆,力辞而归。晚年得消渴疾,隐居泰州,与冒襄、黄云、孔尚任等人时相唱和。

康熙二十九年(1689年)去世

主要作品

《淮阴集》《官梅集》《过岭集》《青帘词》等


  蔡国国君献舞先生对小姨子息夫人耍流氓,惹恼了连襟息国国君息侯先生,息侯找楚国帮忙,耍阴谋捉住了蔡献舞。老楚稀里糊涂地帮了忙,但是却一头雾水,就问俘虏:“老蔡,你和老息这是咋回事儿啊?”老蔡道:“老熊你不知道,他那媳妇长得可水灵了,俺不小心看了一眼,结果,就在男女关系上犯了点错误……”楚文王:“哦?有这么漂亮吗?俺不信……”回头就找老息:“听说你媳妇很靓啊,借俺看看成不……”
  息侯当然不答应。
  于是楚文王以此为借口灭掉了息国,他手下的马仔冲进息宫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惹了祸的息夫人正哭哭啼啼地准备殉国。斗丹把她抱回楚营,一路上还开导她,“夫人不欲全息侯之命乎?何为夫妇俱死!”当天晚上楚文王就娶了这位息夫人,军中号为“桃花夫人”。这位息夫人,给楚文王生了两个楚王——其中一个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楚成王——但是她自己终究不曾和楚文王说一句话,王维诗云:“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就是说她了。文王死后,文王的兄弟又看上了她,她歌以绝之。后人有诗云:“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这就是这句诗词的来历,不过那已经是公元前680年的事情了,距今天已经太远太远。但是其中所说的道理却是不假。

  面对选择:我们为之投入了很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问题的事情和重新开始从头来过。大多数时候我们会选择重新来过,因为不用面对以前的麻烦,由于不用解决以前的遗留问题,这看来似乎是最优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08: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夫人===王贵人===玉贵人===天下贵人//大玉儿===【玉石琵琶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08: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后 - 明思宗妻子周后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妻,嘉定伯周奎之女。生于苏州,后迁居大兴。天启年间被纳为信王妃。生三子;甲申之变期间自尽,与崇祯、贵妃田氏并葬于思陵。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周氏

国籍
明帝国

民族



出生地
苏州

出生日期
不详

逝世日期
公元1644年

目录
1基本信息
2所生子女
3生平经历
4相关史料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周皇后(1611年-1644年),崇祯帝皇后。甲申国变,于坤宁宫自尽殉国,与崇祯帝合葬于思陵。

孙承恩《思陵典礼记》记载:"后生辛亥(即1611年)三月二十八日子时。""初为信王妃,晓书画,亦谙药性,在潜邸,与上甚和庄,既册立,协谋去魏逆,称贤功。"

周皇后是位美丽端庄的女子,皮肤洁白如玉,国色。《崇祯宫词》记载她:"皇后颜如玉,不事涂泽"。《旧京遗事》记载:"烈皇后圣质端凝","皇后玉体,从容而定。初无金张四性之心,及进谒至尊之前,神人佑助,国色朝酣,见者识其有凤翥之贵矣"。陈文庄仁锡,尝舍于周皇亲家,后少时出见仁锡,奇其容貌,谓后父曰"君女,天下贵人!" 周皇后年少时,"尝岁时出拜亲故,当之者輙暝眩不自持,贵后始知其异"。周皇后也是位仁心贤德的女子,掌管后宫之后,特别节约,削减了不必要的花费,也不为自己的亲属在皇上那里乞讨恩泽。即使逢年过节,大臣命妇们入朝参贺,她所给的赏赐完全按照礼节规定,从不滥加施予。

摘自樊树志《崇祯传》

朱由检的皇后周氏,苏州人,父亲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家境清贫,周氏年幼时就操持家务。迁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天启六年(1626),当时的信王朱由检为了大婚挑选王妃时,主持后宫事务的懿安皇后,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周氏。朱由检即位以后,周氏就由信王妃晋升为皇后。

由于她出身贫寒,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过一段时间,始终保持平民本色。清初历史学家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这样描述周皇后: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张岱的这些话,并非毫无根据的阿谀奉承之词,这从周氏在后宫设置二十四具纺车,教宫女纺纱一事,可以得到印证。《崇祯宫词》称赞她"有恭俭之德",亲自操持家务,身穿旧衣服,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员分百二领璇宫,撙节咸资内教功。三洒亲蚕重浣服,拟将恭俭赞王风。所谓亲自操持家务,还包括亲自烧饭。天启七年(1627)朱由检刚刚登极时,由于魏忠贤专权,形势十分险恶,懿安皇后(即朱由检的皇嫂)秘密告诫:不要吃宫中的食物,朱由检是带了家中的麦饼进宫的。进宫后,还得提防魏忠贤买通御膳房下毒暗害,饮食全由周皇后亲自操作。这件事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却是确凿无疑的事实,许多野史都有记载。一个能够烧饭洗衣、纺纱织布的皇后,不能说绝无仅有,至少是罕见的。

皇帝与皇后之间情深谊笃,"上重周后贤,伉俪恩甚备",看来是真实的写照。《崇祯宫词》有一首这样写道:湘管挥来口授余,俨然村校接天居。何当一顿童蒙膝,遂揭鸡竿下赦书。说的是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太监秦某,在坤宁宫侍候皇后。有一天,皇后问他是否识字,秦某回答不识字。皇后就教他识字,少顷考问,秦某全部忘记,被罚跪阶下。皇帝见了笑着说:我请求先生宽恕他,如何?皇后佯装嗔怒说:坏了学规。秦某谢恩而起。透过这种日常生活细节,人们似乎可以看到皇帝、皇后之间那种寻常夫妻谈笑谐谑之情。

折叠编辑本段所生子女
1、 皇太子朱慈烺。

2、 怀隐王朱慈烜,早殇。

3、 定哀王朱慈炯。

4、坤仪公主(待考)。

5、 昭仁公主。

6、长平公主朱徽娖。

关于长平公主的生母,之所以会引发是否为周皇后的疑问,因为明史将公主的年龄记为甲申年十六,因此,有些人按实龄算,便说其生于1628年,有些人按虚龄算,便说其生于1629年。实际上,《崇祯长编》明确记载"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十月甲戌,皇第一女生,中宫出。"又于崇祯十六年的记录里说:"帝谕礼部:'朕长女年已及笄,礼宜择配,卿部榜谕官员军民人等,年十四五岁,品萃端良,家教清淳,人才俊秀者,报名,赴内府选择。'皇长女婚礼应用府第及冠服等仪,敕所司如例造办。"

而公主年纪,甲申年十六的说法仅仅存在于明史,其余史籍均作年十五,并都写明为周皇后所出,与《崇祯长编》记录公主生于"崇祯三年,中宫出"相符。因此明史应是记错了公主年龄。

1、《长平公主诔》:长平公主者,明崇祯皇帝女,周皇后产也。甲申之岁,淑龄一十有五。

2、《人海记》:长平公主崇祯周皇后所出,甲申春,年十五。

3、《明季琐闻》:长平公主,毅皇帝周后出也。名徽妮。崇祯甲申,年十五,议降周太仆子世显。

4、《春明梦余录》:公主名徽娖,明思宗女,周皇后产也。甲申年十五,伤后臂肩际,明年九月成婚。

5、《明宫词》:帝入寿宁宫,长平公主年十五,方哭。

6、《明季北略》:召长公主至,年十五矣。

7、《明史纪事本末》:上召公主至,年十五,叹曰:"尔何生我家!"

所以,公主生于崇祯三年(1630年),周皇后出,甲申年虚龄十五,应是无疑的。

至于传说长平生母乃王顺妃,王顺妃为信王府的选侍,生下长平后血崩而亡,公主遂被周皇后收养的故事,实际并无任何史料出处,最早来源只是一段杜撰的小说情节,出自1996年林佩芬所著《天问·明末春秋》,却被后人广泛引用。

附《明末春秋》相关情节

林佩芬著.天问:明末春秋(上册),文汇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

话才说完,一个宫女进来报喜:"启禀皇后,王选侍生了--是位公主!""哦,太好了!"一听这喜讯,周皇后高兴极了,王选侍本是她的贴身婢女,个性柔顺忠实,主仆间的感情一向很好,在崇祯皇帝还是信王的时候,她被选为信王妃,王选侍就跟着她进了信王府,做了选侍。后来。熹宗薨逝,因为三个儿子全都夭折,所以传位皇弟信王,她也就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后,王选侍则依旧为选侍。去年两人先后怀孕,时间上差了两个月左右,到了今年,便是两个小生命先后来到人间了。

原先派去给王选侍道喜、赏赐的秀香却慌慌张张地三步并做两步跑了回来。她跑得满脸通红,一进宫门,几句话更是讲得上气不接下气:"启禀皇后王选侍她……血崩……。""什么?"周皇后一听,心中立刻一惊,连忙问着:"怎么会……"秀香几乎哭出声来:"奴婢才到那里,接生的产婆都已经急得团团转了……奴婢不懂那些,只有跑了回来……"周皇后立时打断她的话,沉声的吩咐侍立的太监道:"快召太医……"一面又回头吩咐几个老成的嬷嬷们道:"秀香是个小姑娘,还是你们过去看看才使得上力,产后血崩可不是件小事!"说着她又补充了一句:"太医来以前,先拿上好的人参给她保住元气!"交代完了事情,她才吁出一口长气来,可是心口还是突突突的不停的加速剧跳;生育的知识告诉她,产后血崩是极危险的症状,而自己虽然贵为皇后,到了这种节骨眼上,除了命令太医们尽力医治之外,其他的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于是,这一天,她的情绪整个的陷入了焦虑与不安中;一边不停的派出太监、宫女们来来回回的去看望王选侍的状况来向她报告,一边又是唉声叹气,又是焚香向天祷告的折腾了一天,直到黄昏时分,崇祯皇帝结束了和臣下们的谈话,来到坤宁宫中,她才勉强的藏起愁容,强扮起笑脸来迎接。

她用征询的眼光看着崇祯皇帝,脸上却流露着乞求的神情:"赏王选侍一个'妃'位吧!"话虽出口,心中却没多少把握,因为,以宫中的惯例,如果生的是皇子,生母即使出身寒微,封妃的机会还是很大,但如果生的是公主,一切就难说了;可是,此刻的崇祯皇帝悬念着国事,根本心不在焉,也就无可无不可的随口应了一句:"好吧!就封她个妃吧!你替我想个名号,明早上朝我就叫人办去!"这下,周皇后喜出望外,立刻拜倒在地:"谢万岁爷--臣妾先替王选侍谢万岁爷隆恩!"说着,随即吩咐身后的一个宫女道:"你快去绐王选侍报喜,告诉她万岁爷已经答应封她为妃了,让她安心静养吧。"

丈夫朱由检

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明思宗,名朱由检(公元1611~1644年),明光宗朱常洛第5子,明熹宗朱由校弟。熹宗死后继位。在位17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后自缢,终年34岁,葬于思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朱由检,于公元1622年封为信王。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死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

朱由检继位伊始,就是大力清除阉党。天启七年十一月,朱由检抓准时机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崇祯皇帝谈笑间铲除了魏忠贤集团,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兴的可能。

当时的明王朝外有后金连连攻逼,内有农民起义的烽火愈燃愈炽,而朝臣中门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殷殷求治。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同时,他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

朱由检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但因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朱由检性刚愎自用,急躁多疑,又急于求成,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在与后金战争的紧要关头,朱由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冤杀袁崇焕,使辽东防卫几近崩溃。他又增加赋税,增调重兵全力防范雄居东北的后金政权和镇压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因对外廷大臣不满,朱由检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甚至派宦官总理户、工二部,而将户、工部尚书搁置一旁,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无奈中,他不断反省,四下罪己诏,减膳撤乐,但终无法挽救明王朝于危亡。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市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良。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朱由检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朱由忙又召来15岁的长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朱由检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张皇后自尽。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李白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朱由检咬破手指写了一道给李自成的血书,说自己所以有今天,都是被臣下所误,现在死了也无脸到地下见祖宗,只有取下皇冠,披发遮面,任你们分割尸身,只是不要去伤害百姓。他将血书藏入衣襟,登上煤山,自缢于寿皇亭。王承恩也在对面树上吊死。

明朝灭亡。李白成进城后,将他的尸体抬到东华门,搜出身上的血书,葬在昌平州。当地平民又将他合葬在田贵妃墓中。清军入关后.将他移葬思陵,谥为怀宗,后改谥庄烈帝。南明政权谥他为思宗烈皇帝,后又改谥为毅宗,史又称崇祯皇帝。

折叠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一、成为王妃

周皇后十六岁被选为信王妃。那时主持为信王选妃这件大事的是大启皇后张氏,即现在的懿安皇后。在许多备选的良家姑娘①中,信王同张皇后都看中了姓周的姑娘,真是玉貌花容,光彩照人,而且仪态端庄,温柔大方。张皇后小声问他:"信王,你看这位姓周的姑娘如何?"

信王不好意思地小声回答:"请皇嫂决定。她容貌很美,只是瘦了一点。"

张皇后微微一笑,说道:"她才十六岁,还没有长成大人,再过两三年就不会嫌瘦了。"为信王选妃的大事就这样定了。又过了半年,天启皇帝病故,得力于张皇后的主张,当夜将信王迎进宫中继承皇位。

这几句颤声叮咛的话,还有他当时望见周妃明亮凤眼中闪着的泪光,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心灵,经过十七年记忆犹新,如今又在他的心上出现。

注释:①良家姑娘--明代为防止外戚于政,不许从贵戚和官宦之家选妃,只选身家清白的平民百姓姑娘。

二、后宫轶闻

崇祯继位后立周氏为皇后,册封田氏、袁氏为贵妃。皇后周氏是苏州人,后来徙居大兴。明熹宗天启间选入信王府邸。周皇后性情严慎,曾经有一次敌寇紧急,她婉转对崇祯说:"我家在南中还有一处家居。"崇祯再想细问,周皇后就不说了。大概她的意思是避寇南迁,至于其他的政事,周皇后从不参与。

田妃因为受到了崇祯的宠遇,她也自恃绝色而渐渐带了些骄横,六宫的妃嫔她从来不正眼相看,就是中宫的周皇后以及位次与她相等的袁贵妃也没有放入眼里。周皇后一向性格严慎,见到田妃的举止越来越骄盈,于是决定打击一下她的气焰。

一次元旦的时候,户外天寒地冻,冷风割面而来。田妃循宫中的旧例去坤宁宫朝拜皇后,等到了坤宁宫外面她停车听候皇后的宣召。不料等了半天,没有一个人出来,这时寒风差点将她冻成一个冰雕。又过了许久她密问宫监,才知道袁贵妃先她一步去了皇后的坤宁宫,此时周皇后正与袁妃促膝谈心,两个女人凑在一起那是有说不完的闲话,早将田妃忘了个干净。

直等到袁妃退出来,田妃才被召进去,周皇后竟然穿起了朝服高坐在御座上接受田妃的跪拜,拜完之后也不与她说话,令她立刻出去。此时的田妃气得七窍生烟,惭恨交集,恨恨地回到自己的宫里。

第二天见到了崇祯,田妃立刻泪流满面,泣诉周皇后对她刻意的糟践,崇祯听了心疼不已。于是极力地劝慰,好半天田妃心里的块垒才稍稍化解开。

春天的时候上林苑一夜之间绽开了许多花朵,崇祯领着后宫所有的嫔妃去苑里赏花。田妃见了周皇后,触动了心里的伤痕,扭转了脸不去看她。周皇后又起了无名的怒火,她走到崇祯的面前诉称田妃无礼。崇祯也假装没有听见,周皇后还站在地上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崇祯早因为田妃的事情将周皇后恨之入骨,此时惹起旧恨,他挥臂将周皇后一下子抡在地上。周皇后扑通一声仰面跌倒,宫人都急忙上前搀扶起来。周皇后哭泣呜咽说:"陛下忘了当初为信王时,因魏阉用事而日夜忧虑,只有妾与陛下共历患难,现在当了皇帝就这样对待糟糠之人?"说完后自己转身回到了坤宁宫。崇祯心里也不是滋味,想起以前孤立无倚的时候与周皇后同历苦境的一幕幕,对自己的行为也颇后悔。三日后崇祯召坤宁宫的宫婢问周皇后的起居,宫婢回答说:"皇后三天水米不沾。"崇祯为之恻然,立刻命中使持貂裀赐给皇后,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周皇后才起来吃了一点东西。 崇祯非常信任首辅周延儒,清兵入境时周延儒带兵抵御,到了前线他只是终日饮酒自娱,根本不敢出战。明清时代妇女流行裹小脚,并以三寸金莲为贵。所谓"猩红软鞋三寸整"、"廉前三寸弓鞋露"、"凤嘴弓鞋三寸",都是小脚的最佳标准。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崇祯之所以最宠爱田妃,其次袁妃、再其次才轮到周皇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田妃的脚最小,袁妃比田妃大一些,而周皇后双足相比较最大。宫中的嫔妃里田妃的莲钩纤细瘦削,崇祯时常加以把玩。这天他看见田妃的绣鞋刺绣得精美无比,他仔细端详了半天,极口称赞。忽然看见绣鞋上用金线绣成的一行字"周延儒恭进"。崇祯的脸色立刻沉下来说:"你身为嫔妃,怎么敢无故交通外臣?!"田妃急忙叩头谢罪,崇祯不理她抽身而走。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史料
《明史·列传第二》:

庄烈帝愍皇后周氏,其先苏州人,徙居大兴。天启中,选入信邸。时神宗刘昭妃摄太后宝,宫中之政悉禀成于熹宗张皇后。故事:宫中选大婚,一后以二贵人陪;中选,则皇太后幕以青纱帕,取金玉跳脱系其臂;不中,即以年月帖子纳淑女袖,侑以银币遣还。懿安疑后弱,昭妃曰:"今虽弱,后必长大。"因册为信王妃。帝即位,立为皇后。

后性严慎。尝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意在南迁也。至他政事,则未尝预。田贵妃有宠而骄,后裁之以礼。岁元日,寒甚,田妃来朝,翟车止庑下。后良久方御坐,受其拜,拜已遽下,无他言。而袁贵妃之朝也,相见甚欢,语移时。田妃闻而大恨,向帝泣。帝尝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推后仆地,后愤不食。帝悔,使中使持貂裀赐后,且问起居。妃寻以过斥居启祥宫,三月不召。一日,后侍帝于永和门看花,请召妃。帝不应。后遽令以车迎之,乃相见如初。帝以寇乱茹蔬。后见帝容体日瘁,具馔将进,而瀛国夫人奏适至,曰:"夜梦孝纯太后归,语帝瘁而泣,且曰:'为我语帝,食毋过苦。'"帝持奏入宫,后适进馔。帝追念孝纯,且感后意,因出奏示后,再拜举匕箸,相向而泣,泪盈盈沾案。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乃抚太子、二王恸哭,遣之出宫。帝令后自裁。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帝又命袁贵妃自缢,系绝,久之苏。帝拔剑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嫔数人,袁妃卒不殊。世祖章皇帝定鼎,谥后曰庄烈愍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名曰思陵。下所司给袁妃居宅,赡养终其身。

有宫人魏氏者,当贼入宫,大呼曰:"我辈必遭贼污,有志者早为计。"遂跃入御河死,顷间从死者一二百人。宫人费氏,年十六,自投眢井中。贼钩出,见其姿容,争夺之。费氏绐曰:"我长公主也。"群贼不敢逼,拥见李自成。自成命中官审视之,非是,以赏部校罗某者。费氏复绐罗曰:"我实天潢,义难苟合,将军宜择吉成礼。"罗喜,置酒极欢。费氏怀利刃,俟罗醉,断其喉立死。因自诧曰:"我一弱女子,杀一贼帅足矣。"遂自刎死。自成闻大惊,令收葬之。

《旧京遗事》

中宫周娘娘质厚少文,以恭俭起关雎之化,宫中翕然从风。

毅宗烈皇周氏,钟祥茂苑,天启中选于龙邸,时皇太后崩,神庙刘昭妃主太后事,中宫之政,禀成于张皇后。烈皇后圣质端凝,少颀颀之美,张皇后钦迟之意见于色端。昭妃曰:今信王殿下,睿质方冲,黄花女得婚姻配合,自然长大,合得配信王。赞襄之下,乾坤因而定位矣。初,嘉定伯以穷售医,而医颇不售,家尤日穷。皇后玉体,从容而定。初无金张四性之心,及进谒至尊之前,神人佑助,国色朝酣,见者识其有凤翥之贵矣。崇祯元年,圣上即祚,皇后正位宸极。甲申之变,遂为一代烈母。体泉芝草,岂偶然哉?

《彤史拾遗》

1、上念寇祸,茹蔬断庖割,后见上体瘁,具酒肴,为上解。菜上,接瀛国夫人奏。瀛国夫人者,孝纯太后母也。瀛国夜梦孝纯归语上瘁而哭,言动举止如平时。又云:"翼日有为解菜者,上勿却也。"上持奏入宫,见后解菜,惊询曰:"汝何以为此,岂亦有所闻耶?"曰:"无有。"因念先后慈在冥冥,尚保惜至此。乃出奏示后,再拜举箸,相向哭,泪溢盘槅。

2、后家本节啬,而入典宫政,务减俭,裁宫中縻费,不为外家乞恩泽。即岁时大臣、命妇入朝贺,亦赏赉必以礼。时天下饥馑,府库虚。上忧劳议节用,而后所行合上意,上甚敬之。初,神庙以孝养故,设两宫百戏,自宫中旧戏,以及民间爨弄,无不备。至是悉裁革,而独留旧戏承应。如所称过锦戏者,仿佛古优伶供养,取时事谐谑,以备规讽。时旱蝗,中州贼大起,戏者作驱蝗及避贼状。后见之,徐谓上曰:"有此耶。"因掩面泣,上亦泣,是日遂罢戏。(原评曰:后语只三字,而仁心、静质、减言、啬事种种圣德无一不见。)

3、后严正自处,而性最仁。母丁太夫人,入宫必先朝后,始行家人礼。后见母之朝己也而泣,欲太子为谢,左右力言不可,乃止。后闻寇渐棘,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盖意在南迁也。上问:"何从知之",后不语。后凡有所言,不欲尽,且不欲言,外多类此。

《崇祯宫词》

1)后有恭俭之德,既定位,首减椒房资用,衣浣衣,内治克修。

2)后性慎,每裁抑外家恩泽。宫中礼数,加严于旧。定位数年矣,赐黄乃敢服。

3)六月某日,后着珍珠暑衫,每珠五粒,簇一宝石为梅花缀于衫上,对镜梳洗。帝从后调之,后展手以扞,适为进瓜内侍所见,后深恚焉。

4)后喜茉莉,坤宁有六十余株,花极繁。每晨摘花,簇成球,缀于鬓髻。凡服御之物,亦俱挹取其香。

5)帝回宫见后曰:"大事去矣,而为天下母,当死。"后恸哭曰:"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听一语,今日同死社稷,亦复何恨。"遂自尽。

《甲申纪事》

嘉定伯周奎,以继室丁夫人生后。家贫,后尚幼,躬操作,不苟言笑。尝岁时出拜亲故,当之者輙暝眩不自持,贵后始知其异。

附:明朝选皇后的八级考试

明朝后宫:想当皇后要通过八级考试。在大明一朝,谁想贵为皇后,就得像今天英语专业考级那样,四六八级逐级过关,一直考过"八级",才有资格母仪天下。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汲取历朝后宫乱政的教训,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当然,这不过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但明代选后妃的制度却是十分规范,其过程大致分为"八级",逐级加以筛选淘汰。

第一级是"海选"。在皇帝届大婚年龄时,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十三至十六岁之间的良家美少女,从中海选出五千名。这五千人相当于拿到了一张选美"准考证"。皇家则支付若干银币作为聘金与路费,令被选少女父母按规定时限送女儿京城应选。

第二级叫初选。这初选得选择一个大场子,由太监们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后,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这初选便会淘汰掉一千人。

第三级叫复选。一般于初选的第二天,这些初选过关的少女继续列队,太监们用十分挑剔的标准,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当然也包括"三围",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即令"靠边站"。然后就是让大家自报门第、姓名、年龄等,以考察音色、仪态,淘汰掉嗓音粗浊、口齿不清、仪态欠雅者。如此又筛掉二千人。

第四级是精选。太监们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再让她们走上几十步"台步",看看步姿与风韵。于是,那些脚稍大的,手腕稍粗的,举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终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考级"。而太监们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号。

第五级是留宫。分头安排宫中的老宫娥,将美女们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其体检的严格程度不亚于选"航天员"。通过体检,确定其中的三百人成为入选留宫的宫女。

第六级是晋嫔。这三百名留宫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专员详细观察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是否性格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据此,再筛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动晋级为嫔妃。

第七级是"选三"。所谓"选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从五十人中选出三个供皇帝钦定。这倒有点类似科举廷试后张榜的"一甲三名"。以明熹宗选后为例,当年由太妃刘氏亲召五十人,"与之款语,试以书算诗画诸艺"后选定三人,即皇后张嫣,贵妃王氏、段氏。

第八级是钦定。刘太妃先把张嫣等三人的美态转告皇帝,熹宗再亲自召见三人,直接进行面试。熹宗见着三个姝艳绝伦的美人,真有些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便让赵选侍决断。赵建议定张嫣,于是钦定张嫣为中宫皇后,王氏封为良妃,段氏封为纯妃。是年,张嫣年方十五。

一般"选三"后陪选的两名美女,都会被封为贵妃,但也有被赐予金银币退回家的。如明光宗当太子时选太子妃,刘大姑与郭氏姐妹进入最后一轮角逐,郭氏老大被选为太子妃,其妹与刘大姑落选,赐给金币后返回家中。据载,这位刘大姑自感身价百倍,回故里后不愿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辈子老处女。

令人不无遗憾的是,明朝如此苛刻的选后制度,选出来的后妃终未能辅佐朱元璋的子孙们,保住那大明的一片江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08: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坤宁宫+宁国府+】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坤宁宫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地点
坤宁宫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坤宁宫宫名字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贞。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对,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贵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皇后的寝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坤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乾清宫。

坤宁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壁之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坤宁宫

外文名
Kunning Gong;

适宜游玩季节
全年

始建时间
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

建议游玩时长
1小时


地理位置
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

门票价格
60.00元

开放时间
10:00 - 17:00

代表含义
阴性/地

地位
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

目录
1简要介绍
2地理位置
3布局内景
4历史沿革
5陈列布置
6发现帖落
7相关信息
折叠编辑本段简要介绍
[1]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面阔九间,原来是正面中间开门,有东西暖阁。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宁宫自缢身亡的。

清代,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按满族的习俗把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从东数第三间开门,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进门对面设大锅三口,为祭神煮肉用。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2]

坤宁宫位处交泰殿之北,是皇后的正宫。“坤宁”为坤地宁定之意。清代,坤宁宫按照满族习俗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坤宁宫形制富于满洲文化特色:正门不居中而偏东侧,隔扇门改为木板门,窗户亦改为吊搭窗,沿北西南三面设万字炕,俗称“口袋居”,以及陈设萨满教祭祀神堂等。

折叠编辑本段布局内景

坤宁宫
坤宁宫坐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仿盛京清宁宫,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原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其余各间的棂花槅扇窗均改为直棂吊搭式窗。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与门相对后檐设锅灶,作杀牲煮肉之用。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装饰考究华丽,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

坤宁宫的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房内墙壁饰以红漆,顶棚高悬双喜宫灯。洞房有东西二门,西门里和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都饰以金漆双喜大字,有出门见喜之意。洞房西北角设龙凤喜床,床铺前挂的帐子和床铺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织绣,上面各绣神态各异的一百个玩童,称作“百子帐”和“百子被”,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清代改作祭神场所

清朝皇室每年都要举行大大小小的祭祀,这也是皇帝皇后的重要职责之一。在这些祭祀中,有一些是要皇后进行的,而且地点就在坤宁宫中。满族是一个极其敬重神明的民族,因此祭祀、祭神对于满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另外,满族的居住设计有着不同于汉族的特色,根据满族传统风俗,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由于满族人以西为上,故西墙供神或祖宗牌位。西炕一般不住人,南北炕以南炕为大,长辈住南炕,晚辈住北炕。

由于以上的原因,在顺治十二年,清朝对坤宁宫进行了改建,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按满族的习俗把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自此以后,坤宁宫就成了专门的祭祀场所,也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当然,如果皇帝在即位之前就已经结婚的话,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

因此说,清朝真正在坤宁宫里住过的皇后并不多,只有清朝初年几位皇后住在这里,即顺治帝废后、孝惠章皇后,康熙帝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其余皇后们大多在东西六宫有自己的住所,比如说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生前住在长春宫,嘉庆帝孝淑睿皇后生前住在毓庆宫,道光帝孝全成皇后、咸丰帝孝贞显皇后、光绪帝孝定景皇后住在钟粹宫等等。

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雍正皇帝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折叠编辑本段陈列布置
折叠朱家溍
坤宁宫是明清两代皇后的中宫。明代皇帝住在乾清宫,所以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坤宁宫
攻克北京时,崇祯的皇后(周皇后)就是在坤宁宫自杀的①。到了清代,因为皇帝办公地点从外廷移进内廷的乾清官,寝宫西移养心殿,所以坤宁宫也就成为形式上的中宫了。皇后可以住在东西六宫随便选择一处居住,只有在皇帝大婚时才在坤宁宫和皇帝住上两天②。清朝的皇帝在即位以后才举行婚礼的,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朝。而根据《大清会典》能肯定皇后曾经在坤宁宫住过的,只有康熙、同治、光绪三朝。此外,辛亥革命以后,溥仪举行婚礼时也曾在这里住过。除了婚礼之外,清代历朝的皇后在元旦、冬至和她的生日(叫作千秋),率领贵妃等去朝见太后和皇帝礼毕在坤宁宫休息,再到交泰殿升座,受妃嫔们的朝贺。坤宁宫经常的用途是祭神。每日朝夕祭、春秋大祭、求福祭、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等④,都在坤宁宫的明间举行。

坤宁宫虽然基本上是明代的建筑,但在清代有很大改动。明代坤宁门在清代顺贞门的地方,今天的坤宁门在明代是一道围廊叫“游艺斋”,与御花园相接⑤。至于清代坤宁宫的室内格局,则完全依照沈阳故宫里清宁宫的样子⑥,保存着一部分满民族的风俗习惯。室内顺着山墙,有前后檐通连的大炕,窗纸糊在窗棂外面,在炕上祭神,在炕沿鼻柱上挂着弓矢,这些,和明代坤宁宫的室内装饰当然不会相同。

1959年,坤宁宫布置了原状陈列,这里把布置经过和陈列依据,作一简单的介绍。

坤宁宫共九间,除东西两间为过道之外,室内七间。七间又可以分为三个单元,中间一个单元包括四间,是祭神、吃肉的地方;东面一个单元包括两间,即所谓坤宁宫东暖阁,是起坐的地方;西面一间是存贮佛亭的地方。

这次布置的经过,是先研究资料,如1925年3月15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刊行的《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内务府广储司所存的坤宁宫陈设档、乾隆年间纂修的《满洲祭天祭神礼》,以及《大清会典事例》《内务府办事则例》等等清代官书和清室善后委员会时期拍摄的一部分现场照片,并向曾经在坤宁宫吃过肉的老先生进行了访问⑦。结合这些资料,对坤宁宫以往的收藏物品进行了研究之后,才进行布置。

折叠东暖阁
东暖阁最主要的用途是帝后合卺。清代皇帝婚礼,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内务府对于婚礼所置办的物品,其费用往往几十倍于市价⑧。室内的铺陈,最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布置清代皇帝婚礼期间的原状时,首先对东暖阁的室内环境和固定的装置进行研究。东暖阁为敞两间,前檐通连大炕一座,后檐落地罩木炕每间一座,落地罩上面仙楼二间。据康熙四年礼部奏折,内有“……今奉太皇太后懿旨,中间合卺与神幔甚近,首间次间虽然间隔尚是中宫之正间内北炕吉”,显然,中间即指正中有“坤宁宫”匾额的一间,首间即指有煮肉锅灶的一间,次间的北炕,是指东暖阁靠西边的落地罩炕而言。又查会典载同治、光绪大婚一切具照康熙四年成案办理,可见从康熙时起这一个北炕就是这个用途。从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点查报告》第二册(坤宁宫部分)上面可以看出,在这个炕的范围内有“紫檀雕龙凤炕几二张,紫檀雕龙凤双喜字桌灯二对,红呢炕罩一件,黄氆氇炕垫一件”等物品。双喜字桌灯应该是婚礼时用的,龙凤炕几应该是平时和婚礼时都有的陈设,至于黄氆氇炕垫则仅仅是平时的铺陈(这件炕垫早已不存在)。根据清代宫廷陈设的惯例,每一处所的陈设品,有些是长期的,有些是逢年过节才安设的,包括一些缂绣织锦的炕垫座褥等等杯内,它们有的存贮在本宫,有的收贮在广储司所属的各专库内,至于不常用的地方,陈设物品根本不齐全。《故宫点查报告》虽然是很好的参考资料,但也不能受它的局限,例如坤宁宫所有原存的物品中,根本没有适合这个北炕的炕褥,我们在库房中找出了与这个北炕尺寸正合的大红缎绣龙凤双喜字大炕褥一件,褥里有布条写着“东暖阁北大炕”字样,从质料图案风格等方面可以断定这件炕褥是清代晚期的制品,是为同治或光绪婚礼所特制的。同时选择了与此同一风格的大红缎绣百子图大座褥两件,正适合前檐大炕在炕桌两边的尺寸。这三件褥子,可以表现婚礼当时的举行情形。

自道光十五年至宣统二年,共有七册时期不同的坤宁宫东暖阁陈设档,可以看出东暖阁的陈设,前后大致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在举行婚礼时加上一整份大红绣龙凤双喜百子等图案的座褥炕垫帐幔地衣及喜字灯笼等物品。陈设档上所载的物品和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上的登录,大部分是相符的。例如前檐大炕东西墙上蒋廷锡和顾铨的画、案上的白玉盘、珐琅炉瓶盒(底有乾隆年制坤宁宫第一份十字款)、紫檀木嵌玉如意(柄上乾隆隶书嵌金丝坤宁宫铭)、案下的潮州扇、玻璃四方容镜、雕漆痰盒、竹帚以及墙上挂的钥匙口袋,自道光至宣统,一直是这些摆设,它们都是乾隆年间制品,结合墙上乾隆的题诗,这个陈设形式可以上溯到乾隆时代,不过我们所能找到的档案依据,最早只能及于道光而已。在点查报告上虽然这些物品不是像陈设档上那样集中而又有次序,但物品都还存在,这些陈列品都曾经对照过几种史料,彼此都没有矛盾。

有时,材料之间也不尽一致,例如关于北墙的东一个炕,《故宫点查报告》和七册陈设档上的记载都不同,前者说是双座,后者说是“紫垣内正宝座”,但是我们认为原状陈列应当按照长时期陈设档上设正座的形式,所以虽然《故宫点查报告》上记载得很确切,还有溥仪占居宫内时拍摄的照片为证,可是为了符合比较长久的陈设情况,就仍设正座,并且在北墙上恢复了坤宁宫铭的挂屏和几部书以及陈设(根据历年陈设档,这里有《盛京舆图》《经史讲义》《敬胜斋法帖》等书帖和陈设。这显然是为皇帝准备的)。又有一部分物品是陈设档所未载,而点查报告上所记载的物品和它的部位,都合乎历中情况的,例如炕沿鼻柱的大铜钉上挂着一份弓箭撤袋,虽则不是为了实用,但和坤宁宫的很多从生活实用品变成的象征性陈设品是协调统一的,因而还是摆上去。

折叠明间
明间的原状陈列,可以有两个方向:一为表现白天无所活动的状况,一即表现各种祭神礼节中之一种,陈列的属于后一种。在各种祭神礼中从所掌握的物品来考虑以表现每日朝夕祭为宜,但朝夕二祭不能同时进行,所以只表现朝祭。而夕祭神位平时就在北炕上,陈设的物品也可以同时存在⑨。

朝祭的布置:故宫博物院从前有一个时期所陈列的坤宁宫祭神状况有个总的缺点,就是既非白天的状况,又不是祭时的状况。如今的布置是根据乾隆十二年《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卷二坤宁宫常祭仪注、坤宁宫常祭祝辞、卷五祭神祭天器用数目、卷六祭神祭天器用形式图的记载,对原藏坤宁宫的物品和原祭神库物品加以研究核对,有些物品已残缺不堪无法修复,例如“镶红片金黄云缎神幔”和“背灯青绸幕”已经腐朽污损,则保存原件,用复制品陈列。

还有一些陈设,如:省猪(既杀猪)包锡红漆大桌,按制度应为两件(因为每次同时杀两只猪),但藏品只发现一张,原因是辛亥革命以后,每次改用一只猪⑩,所以多年来只剩下一张包锡红漆大桌了。朝祭神位所供的,据《满洲祭礼》载,为释迦牟尼(在髹金小亭内)、菩萨像、关帝像(画像轴挂神幔上),如今仅存关帝像一轴。据《满洲祭礼》载,“礼毕司香太监撤菩萨像,位关帝像于正中”,这时才开始杀猪。如今陈列的状况是炕前有两高桌,摆着盛猪的银里木槽盆,从供品前后次序说明猪肉摆上来之后,菩萨像当然是已经撤收了,所以如今朝祭神位的陈列中,只在神幔正中挂关帝像,和炕前的银里木槽是一致的。

夕祭所供的神根据《满洲祭礼》卷二夕祭仪的记载:“穆里罕神,自西按序供奉架上,画像神安奉于神幔正中,设蒙古神于左,皆于北炕南向。”从卷六“器皿形式图”供奉古神连靠黑漆座的图式和各种文件上都记载着蒙古神列于最末,可以断定原存北炕的连靠黑漆座上的两个绸制偶像就是蒙古神。《清史稿》礼志第四解释坤宁宫夕祭祝辞中“喀屯诺延为蒙古神”,所以这两件偶像就定名为喀屯诺延。在供夕祭神位绘花黑漆抽屉桌中原有画像一轴,当即是画像神。内容为七个盛装女子端坐椅上,上有飞鹊二只,下有清代服装的供养人二人。夕祭祝辞中有“纳丹岱珲”,《清史稿》礼志和《国朝宫史》解释纳丹岱珲为七星之祀,这个画像神是七个女子,可能就是纳丹岱珲。至于穆里罕神,估计原来可能是牌位而不是画像,在藏品中尚未发现此项物品。

煮肉蒸糕锅灶部分的布置:这一部分在正间之东的首间(即对着门的一间)向南的隔扇内。灶上有大锅三个,两只猪各占一锅,另一锅蒸切糕。

灶的北窗棂上挂着煮猪用的铁钩、铁勺、铁铲,窗台上放着照明用的铁板灯、木板蜡台。东墙上设着“东厨司命灶君之位”的木牌。隔扇外靠东墙设着“盛净水瓷缸”二件,放在红漆缸架上,两缸架之间放着一块圆形石头,叫作“打糕石”。据《满洲祭礼》卷五解释,打糕是“以稷米蒸饭,置于石,用木榔头打烂”,是粘糕一类的食物。

关于宝座的布置,《啸亭杂录》载:“大内于元旦次日及仲春秋朔,行大祭神于坤宁宫。钦派内外藩王、贝勒、辅臣、六部正卿吃祭神肉。上(指皇帝)面北坐……”《啸亭杂录》的作者是乾嘉时代的人,可以知道在那个时代以前,皇帝坐在南窗大床,而朝北。又据《曝直纪略》:“每年坤宁宫吃肉三次,枢臣皆与(按:指的是大祭,这和每日常祭只有少数侍卫参加吃肉的情况不同)。两宫祭神毕,太后坐北床,皇上坐南床,如太后不御坐则皇上坐北床。”从这个材料知道到了同、光年间,除了南床上安设座褥靠背隐枕一份宝座以外,在北床上又增设一份。这次陈列是按这种形式来布置的,坐北面南的一份最初曾经设在正间,后来经过文史馆衡亮先生提供照片核对后才改陈在西一间。还有南北两份宝座各安设铜座牛角灯两个于座褥左右,也是参考照片布置的。

总言之,坤宁宫原状陈列所表现的时间是包括清朝整个朝代的。在东暖阁内具体地表现同治、光绪婚礼期间内的状况,但并不排斥乾嘉以来遗留下来的陈设品。在明间内具体地表现举行朝祭的状况,这是坤宁宫从有祭神活动以来的原状,同时也不排斥同治以后南北对面设两份座位的状况。我们从一切能够找到的可靠史料中选择适当的内容,把原地点历史上积累下的室内陈设面貌,重新复原了。这次布置故宫中路的原状陈列自太和殿至坤宁宫都是在这种情形下进行的,这种陈列的方法,是否正确,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指正。

① 见《明季北略》。

② 见《翁文恭公日记》。

③ 见《国朝宫史》。

④ 见《大清会典事例》。

⑤ 见《垣宸识论略》。

⑥ 见乾隆《御制诗集》坤宁宫铭。

⑦ 我们曾经特请文史馆的衡亮先生到院参加意见。衡先生曾经当过清朝的御前侍卫和都统等职,当年他每隔几天在月华门值宿。他说:“每逢值宿的日子到五更天的时候,就听见乾清门有太监喊‘请大人们吃肉’,当时的习惯语是‘叫肉’。所有乾清门的侍卫进来到坤宁宫门口领肉。那时候我是伊立答(满语即站班的头目),还有几个御前的和卓钦(即侍卫中管理蒙文翻译事)、太医院值班的,共六人。进门来,从南窗下每人拿一块毯垫(白心红边),地当中有一灯架子(现在尚在坤宁宫),在灯前放下垫子,向西一叩首,坐下。有太监给拿出一盘整方的肉,另有一人给盘内撒一把细盐,用手来撕吃,吃完把盘子一举,就有太监接过去,倘愿意再要也可以。”这是他谈每日吃肉的情况。

⑧ 据衡亮先生谈:同治大婚时,内务府堂郎中文索曾经把价值不过数千两的紫檀龙柜,开价十万两。

⑨ 有些器物是举行祭祀时才陈设出来,平时则撤收,有些器物则是固定的。

⑩ 据衡亮先生口述。

折叠编辑本段发现帖落
2014年5月初,故宫工作人员在修复原本挂在坤宁宫墙上的一幅古画时,发现古画后面的墙面上出现了一幅贴落,其中横披出自咸丰御笔。该贴落包括一副对联、一件“福”字斗方和一幅横披。其中,横披上有咸丰落款。经过故宫相关专家初步判断,这套贴落才是东暖阁的原装陈列。

贴落出现后,故宫工作人员依然按原计划,将顾铨的画轴取下修复。坤宁宫东暖阁是半开放区域,观众可隔着玻璃看到刚刚被发现的贴落,其颜色比店内其他陈设显得饱满鲜亮。[3]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坤宁宫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面阔九间,原来是正面中间开门,有东西暖阁。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宁宫自缢身亡的。

清代重建时,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按照满族的习俗,将正门开在偏东的一间,改菱花格窗为直条格窗,殿内西部改为三面环形的大炕,使此殿的内外装修都不同于其他宫殿。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从东数第三间开门,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进门对面设大锅三口,为祭神煮肉用。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所祭的神像包括释迦牟尼、关云长、蒙古神等画像15—16个。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清代,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如果先结婚后当皇帝的,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个皇帝用过这个洞房。

皇帝大婚极为豪华,挥霍十分惊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皇帝载淳大婚,共耗费白银一千一百万两;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皇帝载湉大婚,在国家极为贫困的条件下,仍然耗费白银五百五十万两。如今洞房内的装修和陈设,是光绪皇帝大婚时布置的原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12 04:12 , Processed in 0.0909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