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5: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花袭人吴三桂+九尾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袭人:明朝的吴三桂,玷辱了好名好姓!+ 花气袭人知昼暖?席上有木樨?四月有桂花吗?+ 为什么打个络子把玉络上?谁拿金线?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1】



10.8 袭人:明朝的吴三桂
吴三桂此人,经历丰富,比较复杂,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是大明守关将领,后又投清,最后又反清。所以,红楼梦中对吴三桂,用了三个角色,分别来演绎:守护大明江山的吴三桂,帮满清打江山的吴三桂,和反清称帝的吴三桂,三个角色个性都很鲜明。

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守护江山,所以在书中写成了服侍宝玉的第一丫鬟,袭人。

袭人的首次出场,在第三回黛玉进荣府这天,黛玉因宝玉问玉、摔玉而哭,袭人来劝。注意黛玉问玉,是问袭人,不是问身边的鹦哥,说明袭人是护玉之人。是贾母安排竭力尽忠服侍宝玉的人,原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因旧人诗句“花气袭人”改名。

第二次说到这句诗,是在23回,进大观园前,贾政问道:“袭人是何人?”宝玉回父亲的话,说因古人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作者却故意写错,把“骤暖”写成“昼暖”。

第三次还说到这句诗,在28回,黛玉葬花当天,是蒋玉菡说的,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仍然写错,说明“昼暖”是作者故意写错,不是抄书抄错的,是作者有意在强调什么。

三次重复,绝对是重要强调。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花气袭人知昼暖”?对这句诗,包括错误,何解?

解语:在19回,“良宵花解语”,“静日玉生香”。

花解语:提醒读者,通过“花”,即袭人,来解语。

花:袭人;知:昼暖。

宝玉对花袭人说了什么话?我化成烟。

花解语,要用花袭人,来解宝玉的话。

对花袭人说,宝玉化成烟:袭人知昼暖,玉化成烟。

“良宵”对“静日”,用“宵”提醒“昼”:宵是夜,昼是日。

回目用“静日玉生香”作例句提醒:日暖,玉生烟。

从而解出:月明珠有泪。

可知作者:一把辛酸泪!

为什么玉生烟,朱有泪,作者一把辛酸泪?因为:耗子偷玉。

这句诗是此书关键:明朱有泪,便知黛玉还泪,还的是什么泪!

所以,袭人的“花”、“知昼暖”,是解读本书的钥匙之一。

那么,袭人的“花”,是什么花?蒋玉菡揭明了:木樨,桂花。

蒋玉菡笑道:“这诗词上我倒有限。幸而昨日见了一副对子,可巧只记得这句,幸而席上还有这件东西。”席上有桂花,却故意说成木樨,是一贯的欲盖弥彰,是要引起读者强烈注意的地方。这天乃是四月二十六日,是书中为数不多的月日都写明的日子,读者扪心自问:四月,有桂花吗?

蒋玉菡的话有问题,说诗词上有限,但念的是诗,不是可巧记得的“对子”。蒋玉菡说的对子,其实指跟袭人是一对儿,所以蒋玉菡送宝玉的“汗巾”,系在了袭人腰里。蒋玉菡又名琪官,是优伶。花袭人的判词中有:“优伶有福”,“公子无缘”,最后跟这个优伶琪官成对了。“似桂如兰”,还是提醒“桂”花。所以,花袭人反面是吴三桂,“名驰天下”的优伶是陈圆圆,在红楼梦中用反,把男女反了过来。那么琪官送的却系在了袭人腰里的“汗巾”,就有意思了:“汉奸”!

吴三桂当汉奸,投降的正是多尔衮,所以薛蟠又跳又嚷,说袭人是宝贝,在清兵入关之际,吴三桂这个汉奸确实是多尔衮的宝贝。

所以宝玉说化成烟,“风”一吹便散了,是对袭人说的,因袭人这个汉奸,导致失去江山,宝玉化烟,“清”风吹散。

宝玉刚说完一群“耗子精,偷香玉”,李嬷嬷便骂袭人“作耗”,“妖精似的哄宝玉”,直指袭人是“耗子精”,是“忘了本的小娼妇”!吴三桂领清兵入关,以奉太子入京的名义巧偷京城,确实是“偷玉”的“耗子”之一,李嬷嬷骂的一点没错。

宝玉生日占花名,袭人占的是“桃花”,却题着“武陵别景”,直指桃花源,武陵郡,正是吴三桂的地盘,吴三桂镇守云贵多年。

金钏儿投井,是投金,所以王夫人骂“下作小娼妇!”并亲自动手打了这个汉奸。同一天,宝玉脚踢袭人,并骂“下流东西们!”都是打汉奸、骂汉奸。王夫人只打过一个人,就是白金钏,汉奸洪承畴。宝玉也只打过一个人,踢到吐血,就是花袭人,汉奸吴三桂。

袭人第二次出场,便跟宝玉“偷试”“云雨”,意指:染指皇权,符合吴三桂最后称帝的历史。

21回,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第二天,袭人说:“这边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伏侍,我们这起东西,可是白‘玷辱了好名好姓’的。”

袭人、麝月这起东西,那一个配比“兰蕙”这些花?袭人判词有“似桂如兰”,好像桂,又像兰,宝玉明确指出,袭人不配“兰蕙”,为什么?在《楚辞》中,独将兰蕙入离骚,“兰蕙”指忠臣!袭人不配“兰”,就只有“桂”了。袭人强调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四儿”后面是“五儿”,前面是什么?“三儿”!花袭人的花,是“桂花”,“三”、“桂”两字就差叫出来了。

35回,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宝钗说“打个络子把玉络上”,用“金”线!宝玉“一叠声便叫袭人来取金线”,袭人说:“洗了手来拿线。”洗了手,进来拿金线与莺儿打络子。

“金”络“玉”,赤裸裸!是袭人来取金线、拿线、拿金线,重复三遍,何其啰嗦!特意指明络玉的“金”线,是袭人拿来的。其实,在“金”线络“玉”之前,特意写了先打个梅花络,络“大红汗巾”,当然是琪官送的,宝玉给了袭人那个“大红汗巾”。然后袭人就高升了姨娘,宝玉跟袭人说忠臣良将,骂须眉浊物,弃君弃国于何地!



点击下一个:袭人吴三桂给太子湘云送什么东西?为什么用缠丝白玛瑙碟子?作什么活计?+ 吴三桂把太子藏于民间了吗?“老宋”妈妈的隐秘事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5: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吴三桂+朱慈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袭人吴三桂给太子湘云送什么东西?为什么用缠丝白玛瑙碟子?作什么活计?+ 吴三桂把太子藏于民间了吗?“老宋”妈妈的隐秘事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2】



37回,在写海棠诗时,有三春、二玉,和宝钗、李纨,偏偏少了一人,史湘云。在湘云来之前,作者用了两千字,写袭人跟丫头们说送东西的“啰里啰嗦”的一大段话,占了本回文字的近三分之一!读者就要注意,这么一大段话,作者在写什么?

袭人回至房中,拿碟子盛东西与史湘云送去,却见槅子上碟槽空着。袭人问道:“这一个缠丝白玛瑙碟子那去了?”

问碟子,然后引出了那么一大段话。袭人道:“家常送东西的家伙也多,巴巴的拿这个去。” 晴雯道:“我何尝不也这样说。”固然是说给三姑娘送荔枝,巴巴的拿这个碟子去;给史湘云送东西一定要拿这个碟子,又何尝不是?这是明显提醒读者,而且这个碟子是引起这一大段话的缘由,所以就要特别注意,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什么是“玛瑙”?什么是“缠丝白玛瑙碟子”?

“玛瑙”,原名“马脑”。比如南北朝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马脑,梵云遏湿摩揭婆”,“色如马脑,故从彼名”。

自佛经传入中国后,译经者因“马脑属玉石类”,于是巧妙地译成“玛瑙”。玛瑙是“佛教七宝”之一,比如《阿弥陀经》、《般若经》、《无量寿经》等经书中所列七宝,都有玛瑙,一直被当作辟邪物、护身符使用。

宝玉脖子上挂的通灵宝玉,也是护身符,辟邪物,是茫茫大士携来的,反面刻的“一除邪祟,二疗冤疾”这些字,也是神僧所镌。

由于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琼”和“赤玉”等名字也逐渐被“玛瑙”所替代,所以汉代的“赤玉”,指“玛瑙”。

《说文解字》:“玛瑙,石之次玉者也!”

玛瑙中有一种叫“缠丝玛瑙”,“缠丝玛瑙”是红缟玛瑙之一种,具有像蚕丝般细的红白相间的缟状条纹玛瑙,是玛瑙中的佳品。

所以袭人给湘云送东西,要找的“缠丝白玛瑙碟子”,可不是一般的碟子,也不是白色的,而是红白相间的条纹玛瑙碟子,是佳品。

我们看袭人找碟子,书中给出的信息:

一个碟子,给“三”姑娘送荔枝去的。

一对瓶子,插了“桂”花,送给了贾母、王夫人。

王夫人在找衣裳,赏袭人的,还赏了秋纹两件。

“骂的巧,可不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直接骂袭人是狗!是哈巴狗!哈巴狗原产中国,却做了“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西洋”明指外国,做了外国的哈巴儿。

碟子、瓶子:三姑娘、桂花,三、桂,指出“三桂”,袭人,很明显。

晴雯笑道:“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这话显然也是说给读者听的,提醒读者:装神弄鬼!是答案在前的手法。

这段在说“三桂”什么事?干什么装神弄鬼?

袭人打发“老宋”妈妈“送”东西去给湘云。前文解过,史湘云是太子朱慈烺,看看“三桂”给太子送的是什么东西。

袭人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

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

又那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再前日姑娘说这玛瑙碟子好,姑娘就留下顽罢。

绢包儿里头是姑娘上日叫我作的活计,姑娘别嫌粗糙,能着用罢。

红菱、鸡头:都是水中之物,“水”是满清。

桂花、新栗:桂花显然是吴三桂;“栗”前用“新”字,有故意之嫌,“新栗”是用谐音,新立。

因湘云喜欢,就留下“缠丝白玛瑙碟子”:红白相间的玛瑙碟子,汉之赤玉,石之次玉者。

姑娘上日叫我作的活计:看来太子给吴三桂吩咐过作“活计”,“活计”有多义,除了生活,生计,和这里表面意思的手工制品,还有工作,技艺,任务,也可按字面解为存活之计,如兵法中的死地。这个存活之计,可以指国家的存活之计,也可以指太子的存活之计。

所以袭人给湘云送东西,是吴三桂给太子送“活计”,要用这个红白相间的玛瑙碟子,汉之赤玉,石之次玉,表示这个玉已经是次玉,“红”是朱明关键字,“白”是满清关键字,这个玉,江山,半被满清所占,所以是“次玉”。吴三桂、新立,指吴三桂新立太子为新君,因只有半壁江山,所以是用红白相间的玛瑙碟子盛“桂花新栗糕”,就是太子叫吴三桂作的“活计”。吴三桂告诉太子现在是水中之物,既是事实,也是吴三桂的借口:水中之物,为满清所迫,事情难办,需要待时待机而动,不过如此之类的借口,所以袭人说“别嫌粗糙,能着用罢。”

当我们把吴三桂给太子送的东西,摘出关键信息,列出来,串起来看,还是红楼梦中一贯的用反,“反序”看就明白了。如果按顺序看这些东西,似乎一个个没什么关系,看不出眉目,一“反”即明:太子交待给吴三桂的“活计”,就是关于这个红白相间的次玉、江山,要求吴三桂带兵新立为君,所以说湘云喜欢这个玛瑙碟子。也因此,书中把这个“缠丝白玛瑙碟子”作为缘由,写了那么多。

前文提到,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记载,一片石大战,李自成战败,太子朱慈烺到了吴三桂军中,曾从吴三桂军中传谕京城,“整肃静候”。吴三桂“请护太子入都”,多尔衮不许,令吴三桂追杀李自成。“三桂夜送太子于高起潜所。或云潜逸于民间,阴导之入皇姑寺”。

计六奇的记载,表示当时江南很多士人以为是这样,当然,那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很多信息流传成讹,是否真实现在很难判断。我个人认为,当时江南文人的很多信息都不是历史真实,我更倾向于吴三桂压根儿就没见过太子,所谓的太子从吴三桂军中“传谕”京城,也是多尔衮和吴三桂的奸计,为了“偷玉”。

有些历史没告诉我们的事,红楼梦告诉了,比如:历史告诉我们,甲申之难后,太子不知所终;红楼梦告诉我们,太子隐居了。此处又告诉我们,吴三桂给太子送东西。我们先看这个场景的之前和之后:

之前,“玉”被“金”线络了,说明满清已得京城。

之后,湘云来了,“夜拟菊花题”,注意位置变成了“蘅芜苑”,说明太子当时处于满清控制区。湘云之前一直跟黛玉住。

这一社强调是湘云所邀,菊花诗题为湘云所出,而“菊花”是:隐逸花。

还有菊花诗里的“隐”,都在向读者揭示“太子之隐”。傲世,三径,著名隐士陶渊明,都多次出现,“潜度偷移三迳中”,“孤标傲世偕谁隐”,很明显,崇祯太子这个孤标“潜度偷移”,然后,隐了。

而且,是在刘姥姥李自成来的时候。菊花诗那天,刘姥姥就来了,巧不巧?

红楼梦中写吴三桂派人给太子送东西,是在上述前后场景之间,说明吴三桂把太子藏起来了,而且“老送”东西,看看这个“老宋”妈妈的描写:

袭人叫过本处的一个老宋妈妈来,让他好生梳洗了,换了出门的衣裳来。宋嬷嬷另外“穿带”了,袭人又嘱咐他:“从后门出去!”

“本处”说明是吴三桂的亲兵或心腹之人,“老宋”指经常送。两次强调:出门换衣,另外穿带,故意把“穿戴”错写成“穿带”,又是错误提醒,引起读者注意。又嘱咐,走后门!所以是改装潜行、不为人知的隐秘事。吴三桂派“老送”之人,暗中送太子“活计”。



点击下一个:刘姥姥怎么可能通过重重障碍,睡到宝玉床上?是谁赶出来的?袭人吴三桂!醉倒在山子石上?还是草地下?一片石大战!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1-11 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5: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刘姥姥+一片石大战】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刘姥姥怎么可能通过重重障碍,睡到宝玉床上?是谁赶出来的?袭人吴三桂!醉倒在山子石上?还是草地下?一片石大战!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3】



从红楼梦中透露的信息,结合史书资料,看得出甲申之难时吴三桂在骑墙:扶崇祯太子登基,则身为头功,自不必说,如有人追究引清兵入关之罪,则可说当时事出紧急,是借清兵,报君仇,为复国,不得已。如果,最终满清站住脚了,他吴三桂又是开关迎清第一功。所以无论明清势力谁最后胜出,吴三桂都是得益者。这贼子城府很深,算盘很精。

所以吴三桂追杀李自成时,把太子藏于民间了,并派人保护,也是监守,因为奇货可居。

吴三桂给太子送东西,说明初时吴三桂知道太子所踪,并一直资助。但不见得是好心,只是首鼠两端,因为天下大事不到最后谁也不知结局如何。但后来太子显然隐居了,应该是历经颠踣谙世路冷暖,看清了吴三桂的两面三刀和恐怖嘴脸,然后“潜度偷移三径中”了。在当时,很多人都会愿意暗中帮助太子,毕竟父祖以来都是大明之人,甚至受过大明之恩,不愿对孩子们赶尽杀绝,跟满清的立场完全不同。

但吴三桂在满清大势已定之后,就铁了心追随满清,一路攻杀到云南,并用弓弦勒死永历帝,其心可知。这些事红楼梦中都写到了,甚至吴三桂后来又反清称帝,把满清折磨得一筹莫展,在八十回中也已打好基础了。

显然在此之前,太子已摆脱了吴三桂,否则会被吴三桂暗中消灭,以绝后患,世人莫知。

刘姥姥李自成排除万难进了怡红院,不可思议地睡在宝玉床上,是谁“赶”出来的?袭人吴三桂!只是作者写的很委婉。但袭人向刘姥姥说道:“你就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就差说“一片石”了!袭人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带了他来的。众人都不理会,也就罢了。作者这个故意错也太明显了,袭人对刘姥姥说“在山子石上”,可她自己却对众人说“在草地下”,司马昭之心,太明显了。“众人都不理会,也就罢了”,作者又拿读者开涮,“众人”是说读者,说读者都不理会“山子石”,和“草地下”的异常提醒。

如果有人觉得,我把“山子石”对比“草地下”这样解读牵强,请留意下庚辰本这几处的涂改:

刘姥姥【赶】了袭人出至小丫头们房中。

向他说道:“你说醉倒山子石上打了个盹【耳】。”

袭人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热】了。

涂改后:

刘姥姥【跟】了袭人出至小丫头们房中。

向他说道:“你【就】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

袭人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

“山子石”前的话,“你说醉倒山子石上”,其实不用插入两字,理解没问题,只是稍显不通顺。

“在草地下睡热”,改为“睡着”,其实从抄书修改的角度,改为“睡熟”更合理。

“山子石上打了个盹耳”,“在草地下睡热”,很可能原本就是作者故意写的错字,抄书者觉得不通,就修订“正确”了,但至少留下了修改痕迹,让我们今天的读者能看到“山子石”和“草地下”句中的修改,我们还能看到作者的错误提醒:为什么前面写“山子石”?后面写“草地下”?在“山子石上打了个”什么?打盹?还是打仗?

这才是红楼梦的写法,用错误提醒读者,把打仗写成打盹、睡热,把著名战役写成顽童闹学堂,不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写法。

77回,王夫人怒撵晴雯,四儿见王夫人说着他素日和宝玉的私语,宝玉听王夫人“所责之事皆系平日之语,一字不爽”。宝玉道:“咱们私自顽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的,这可奇怪!”宝玉质问袭人:“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

作者已经揭的很明白了:“好似宝玉有疑他之意”。

袭人之恶,连宝玉都怀疑了,宝玉看出来了,也给读者揭露了。

宝钗之恶,宝玉也怀疑了,宝玉也看出来了,也给读者揭露了:宝玉通过对黛玉病情的观察和咳嗽、睡眠等,说“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而且挨过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却被赵姨娘来打断。这种打断话头,明显是作者有意设计,已经点出了“宝姐姐送你的燕窝”,是“要紧的话”!却故意不把话挑明。宝玉不动声色,通过贾母,换了燕窝,做的漂亮!其实很明显,紫鹃也怀疑了,否则也不会对宝玉这句半截儿话上心,过后还再去追问宝玉。

红楼作者惯用隐笔、答案在前等多种手法,从不直写,上回在回目中写明了“虎狼药”,这回就说“宝姐姐送你的燕窝”,是答案在前。不明写宝钗、袭人之恶,只偶尔揭出一个角,让读者注意到他们露出的尾巴,看清其真面目,其实并非善类。

可很多读者不愿相信,认为宝钗、袭人等都是贤良人。袭人自己就说:“我原是久已出了名的贤人”,回目中也用“贤袭人”,出场时也写“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书中表面写到的就更多了,王夫人也多有赞誉,“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等等。这些都是表面,作者之笔,狡猾之甚,明写贤,隐写恶,就像写李纨、贾兰一样,明写孤儿寡母,隐写耗子偷玉,写得“使人看不出,听不见”。而写黛玉、晴雯等人,用笔却完全相反,所有的缺点都写在明处,掩卷细思,都是小毛病,真正是心地纯良,却从来不给她们用“心地纯良”之类字眼,这才是红楼作者的高明!

吴三桂一开始确是忠臣良将,“勇冠三军,孝闻九边”,比他那个倒霉的亲爹强多了。己巳之变那年,吴襄带五百明军巡哨,突然遭遇清兵上万,退到距城不远时被清兵围困,吴三桂在城头上心急如焚,跪求舅舅祖大寿出兵救父,祖大寿心里明白,说:“城兵不满三千,驻守尚且不暇,如何能救?”十八岁的吴三桂便率领数十家丁出城,猛扑清军阵中,硬是把父亲救了回来,一战成名,孝闻九边。后来又多次与清兵血拼,奋勇冲杀,从游击升至总兵,名闻朝野,镇守辽东,甚至崇祯帝亲赐吴三桂尚方宝剑。但是,像宝玉说的,一个人从女儿变成女人,再变成老婆子,就逐渐变得铁石心肠,混账该杀了。

78回,贾母说:“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贾母只说此人是“葫芦”!

此人后来“将玉函”,拱手送给了满清,做了汉奸,比胡虏更狠,看吴三桂的《渠魁不翦三患二难》,追杀永历帝,将朱明斩草除根,“以尽根株”,不过书中另换了一个角色,来演绎“助清的吴三桂”。



点击下一个:麝月:助清的吴三桂 + 开到荼靡花事了?华事了!三杯送春,送哪三春?+ 为什么麝月与嫦娥竞爽?争明?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1-12 11: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6: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麝月/吴三桂+朱由榔】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麝月:助清的吴三桂 + 开到荼靡花事了?华事了!三杯送春,送哪三春?+ 为什么麝月与嫦娥竞爽?争明?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4】



10.9 麝月:助清的吴三桂
麝月第一次正式出场,在20回,宝玉刚说完“耗子偷香玉”,宝钗来接茬,“耗子精宝钗撞来”,还有一对耗子:袭人、麝月,骂完袭人作耗,接着就写了麝月这只耗子,然后用“嫂子顽”重点写了李纨这只大耗子,背后还藏了一只“使人看不出”的小耗子,前文都已解。

首次出场给麝月这个角色定了个基调,是“偷玉”的耗子之一,而且跟袭人是一对,就是黛玉说的“遇见对子”,是“看似说此实则说彼”的写作手法。宝玉的评判指向也挑明了:“公然又是一个袭人”,是的,“又是一个”吴三桂,帮助满清打江山的吴三桂。

此处庚辰本有夹批:

“全是袭人口气,所以后来代任。”

“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有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在下回,宝玉权当“袭人等”他们死了,毫无牵挂,也有夹批:

“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多个批语指出同一点:后来麝月代任袭人之职,服侍宝钗、宝玉。批书者是以看过后半部,看过后文有宝玉“悬崖撒手”的口吻写的。

但注意一点:麝月服侍的是宝钗宝玉!宝钗是满清的代表,麝月服侍的是满清的江山,所以说麝月是助清的吴三桂。

当然,我们主要从原文解读,脂批作为参考,还有其它明显证据:

开到荼靡花事了:

宝玉生日占花名,八个主人、八个丫鬟,在丫鬟中占到花名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一对耗子,晴雯都没占上。

麝月占到的是“荼蘼”,旧诗是:“开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

荼蘼,又名酴醾、佛见笑,又有独步青、百宜枝、雪梅墩数名。“蔓生”多刺,须承之以架则繁,在春季结束时开花,开到四月夏天,百花凋零。

花、华同义,花事了,就是华事了。三杯送春,是送三春,是哪三春?迎春弘光、探春隆武、元春永历。

此荼蘼,花事了,是“春”的终结者,春、花都是朱明关键字,三杯送春,指朱明的三春,南明三帝,在四月夏天,被此人终结了。

麝月这个荼蘼,荼毒了永历!终结了三春!不是吴三桂是谁?

所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皱眉忙将签藏了,都是提醒读者。

宝玉给蘅芜苑的题联是:“吟成荳蔻诗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这个“酴醿”,就是“荼蘼”。

有酴醾,梦也香,香是香玉!在“酴醿”相帮之下,对香玉、江山梦寐以求。

蘅芜苑是宝钗代表的满清之地,“一株花木也无”,花、木是朱明关键字,所以一朱也无。有“异香”,是白蛇的腥臊气。对蘅芜苑,宝玉既点明了“《离骚》”,不妨看下《离骚》中“蘅芜”的句子: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杂杜衡”对应的上联是“畦留夷”,“衡”的对应字是“夷”!

“哀众芳之芜秽”,是“芜秽”!

“蘅芜”两字,是“夷”!是“秽”!

红楼作者取字,其实一直都很明白。正面看是香,反面看是秽!

屈原滋兰、树蕙,“兰蕙”在《离骚》中喻忠臣。当有人题麝兰、明月,有人题玉蕙、金兰时,注意宝玉说“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宝玉的话说的很清楚:这里没有“兰蕙”,没有忠臣!

蘅芜苑没有“花木”,没有“兰蕙”,特征是“藤蔓”。看看荼蘼,“蔓生”多刺,所以说麝月这个“荼蘼”,作者早在17回,麝月正式出场前,就指出了这个汉奸属于宝钗蘅芜苑的“蔓”,还是答案在前。

(想起个长安方言:“蔓[wàn]货”,是骂人不成材、不成人的货!如果说“瓜皮”有时还用于朋友间表示亲昵,那么“蔓货”则是绝对的贬义词。我觉得麝月这个汉奸吴三桂,骂作“蔓货”就很合适。)

麝月与嫦娥竞爽:

麝月经常跟“镜子”一起出现,这是这个角色的一个显著特征,显然是作者有意的设计,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提醒读者,镜:竞,让我们看出“麝月与嫦娥竞爽”。中国人都知道,嫦娥是月的代表,此人与嫦娥争明,显然处于“月”的敌对阵营。

麝:“【說文】麝如小麋,臍有香。一名射父。”

原来“麝月”是:射月,射君父!用什么射?弓。

这也是个射覆,目标是上句:“金星将婺女争华”,前文都解过,金的代表宝钗,带着织女李纨来争华,而麝月呢?与嫦娥争明,揭示了麝月这个耗子,射父射月的汉奸,帮着“金”来争明。

投清后的平西王吴三桂,帮满清打江山,用弓弦勒死了永历帝。

麝月有射月的能力吗?

52回,58回,59回,写了怡红院中的三场打骂吵架,先是坠儿娘,后是春燕娘,在怡红院中闹事,袭人、晴雯都摆不平,袭人唤麝月道:“我不会和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他两句。”

麝月出面,一番冠冕堂皇的大话,坠儿娘无言可对,嗐声叹气,口不敢言,抱恨而去。春燕娘也是,羞愧难当,一言不发,败下阵来。不料春燕娘打了干的打亲的,认真不知王法,对袭人一句“别管我们闲事!”袭人败下阵去。宝玉出面都不管用,宝玉居然说:“你只在这里闹也罢了,怎么连亲戚也都得罪起来?”令人笑场,明着给人壮胆,这里可以闹。又是麝月出马,轻轻巧巧一个手段,让小丫头去叫平儿,“请出一个管得着的人来管一管”,春燕娘立马流泪满面,心伏口伏。

看来在怡红院,有“乱”只有麝月能镇压下去,说明此人能力,不容小觑。麝月总是把话说得“冠冕堂皇”,不管事情怎么做,话都说的无敌,别人无懈可击。

看看吴三桂的《渠魁不翦三患二难》:

臣窃以为逆渠李定国挟永历逃命出边,是滇土虽收,而滇局未结。边患一日不息,兵马一日不宁。军费益繁,睿虑益切。臣荷恩深重,叨列维藩,职守谓何?忍以此贻忧君父?

康熙十二年的《吴三桂讨清檄文》:

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誓必亲擒贼帅,斩首太庙,以谢先帝之灵……不意狡虏遂尔,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庙神器,变我中国冠裳。

都是头头是道,冠冕堂皇,但两文对比,便贻笑大方,遗臭万年:

真不知道谁才是他的“君父”!忍以“兴明讨虏”贻忧“君父”?

五年后,也不要“君父”了,自己称帝。然后,五个月就死了。

下节我们看看红楼梦中这个反清称帝的吴三桂。



点击下一个:夏金桂:反清的吴三桂 + 为什么娶的日子太急?为什么生平最喜啃骨头?油炸焦骨头?+ 桂花夏家,数一数二,非常富贵,一门尽绝!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1: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6: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夏金桂+油炸焦骨头】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夏金桂:反清的吴三桂 + 为什么娶的日子太急?为什么生平最喜啃骨头?油炸焦骨头?+ 桂花夏家,数一数二,非常富贵,一门尽绝!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5】



10.10 夏金桂:反清的吴三桂
夏金桂出场,已到了79回,先从香菱口中简介其人其事,符合“桂花”吴三桂,与多尔衮“联姻”,占领京城,被清封为平西王。

重复“桂花夏家”,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香菱道:“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几十顷地,独种桂花,供应长安城里城外,甚至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

突出“桂花”,点明身份。夏金桂,本姓夏,后姓金,身份特征是“桂花”。夏是华夏,金是满清,先姓夏后投金的“桂”,非常富贵,数一数二的大门户,在当时还有哪个“桂”?自然是平西王吴三桂。所以说他家“桂花”供应京城、宫里,岂止是“陈设盆景”,整个京城、皇宫不都是吴三桂卖给满清的吗?

“他竟一门尽绝了。”宝玉强调:“咱们也别管他绝后不绝后。”

点明身份后,马上说他“绝后”,一门尽绝了。不只是作者泄愤,吴三桂反清事败后,确实绝后了,“一门尽绝”,符合历史。

“当年又是通家来往,从小儿都一处厮混过,叙起亲是姑舅兄妹。”

这个就更符合历史了,松锦战败,洪承畴被俘后,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降了满清,属于满清那边,所以与吴三桂正是姑舅关系。

“只是娶的日子太急,所以我们忙乱的狠。”

吴三桂与多尔衮的“联姻”,“急”也是一个特征。因李自成已带十万兵马压来,吴三桂兵不过五万,而多尔衮率领的满清精兵也不过十万。吴三桂投清,则李自成必败;吴三桂如顾念民族大义,投大顺则清兵进不了山海关。所以民族存亡,取决于吴三桂一念之间,结果这个汉奸与清兵勾结,这是李自成万万没料到的,他带领的军队击败吴三桂军绰绰有余,但不足以再对付清兵。而此时,清兵还在路上,吴三桂请求多尔衮“速整虎旅,直入山海”,多尔衮接信后,为了不让大顺军占领山海关,以一天二百里的速度,急行军赶到山海关,才有了后来的清朝历史。如果差一天,中国历史就会改写。一般朋友对一天二百里的骑行速度没概念,蒙古、新疆的朋友才知道,一天二百里,基本是跑死马的速度,只有优秀的骑手,而且是喂精料的好马,在不顾惜马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这速度。所以说娶的日子“太急”。

因此宝玉“如有所失”,思前想后,不觉滴下泪来。魇魔惊怖,种种不宁。故酿成一疾,卧床不起。我们对这些文字就不难理解了。

这夏家小姐,“若论心中的邱壑经纬,颇步熙凤之后尘。”是写此人胸中有邱壑,有经纬,更用王熙凤作比,突出其算计,有能力。

“竟酿成个盗跖的性气”:盗跖能作小姐的比喻吗?“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是个纵横天下的人物。

“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拿出这威风来,才弹压得住人”,还有“将来必不能自立旗帜矣”:挑明了此人将来“自立旗帜”!

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

这都是描述枭雄、称帝之人的话,却用来描写这个小姐夏金桂。

“便将桂花改为嫦娥花,又寓自己身分如此”。

前文说了“麝月与嫦娥竞爽”,此人直接将自己身分改为嫦娥!吴三桂以“兴明讨虏”为名起兵反清,后来直接代明自立,称帝了。

“那金桂见丈夫旗纛渐倒,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起来”:这话简直说的是个将军。

夏金桂改“香菱”为“秋菱”,意思也很明显,“菱角菱花皆盛于秋”,“秋”是满清关键字,与“春”相对,指现在到了秋、满清时节。

夏金桂,与丫鬟宝蟾,也明显出自“蟾桂”,“蟾桂”本是月里的蟾蜍和桂树,往往代指月,本属朱明,却与满清联姻。而且“蟾桂”代月,吴三桂反清后期,代明自立为帝。这是对夏金桂自寓身分,改桂为嫦娥,我们理解为“代明自立”,可相互验证,不是孤证。

薛蟠天性是“得陇望蜀”的,正符合多尔衮对中国的态度。

然后第80回用了半回的篇幅,写夏金桂兴风作浪,把薛家满清折腾的鸡犬不宁。

先是舍出宝蟾,摆布香菱,又无中生有,用纸人镇魇,搞得家里乱作一团,要拷打众人,导致香菱屈受贪夫棒。夏金桂又撒泼哭闹,把丈夫、婆婆统统不放在眼里。薛姨妈见“儿子偏不硬气,已是被他挟制软惯了”,气得骂薛蟠:“骚狗也比你体面些!”

薛姨妈怎么骂出这么一句话?薛蟠是多尔衮,多尔衮满语是狗獾,狗獾是鼬科,矮粗肥,骚狗当然比狗獾体面些。这他妈骂的哈哈哈!

薛蟠持棍欲打,那金桂便递与他身子随意打;这里持刀欲杀时,便伸与他脖项。薛蟠也实不能下手,反使金桂越发长了威风,薛蟠越发软了气骨。还有先前的“是夜曲尽丈夫之道,奉承金桂”。

红楼作者真是幽默,在那个男权社会,居然“曲尽丈夫之道”!把满清的无奈,夏金桂的跋扈,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些都符合藩王吴三桂、造反的吴三桂形象。所以“薛蟠说又不好,劝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符合满清对待藩王吴三桂的无奈。

吴三桂倚功揽权,专制跋扈。对清廷“诡称边警,要挟军需”,“天下财富半耗于三藩”。像都察院御史徐元文指出:吴三桂等三藩,“怙宠而骄, 纵恣逾度,侈然自大,张立私威,督抚重臣不敢抗礼,自藩司以下,匍匐拜趋于庭。”

注意薛姨妈的策略:“拔去肉中刺,眼中钉,大家过太平日子”。夏金桂重复强调,提醒读者:“怎么‘拔出肉中刺,眼中钉’?是谁的钉,谁的刺?”

“看似说此实则说彼”,肉中刺,眼中钉,实指夏金桂吴三桂,成了满清的钉,满清的刺,早晚要拔去,一旦拔刺,则逼反吴三桂。

还有一个证据:

夏金桂“生平最喜啃骨头,每日务要杀鸡鸭,将肉赏人吃,只单以油炸焦骨头下酒”。

这个太让人印象深刻了!夏金桂啃骨头,还不是啃骨头上的肉,而是“焦骨头”!油炸过的焦骨头,啃什么?

看《清史稿》中吴三桂的列传,在列传二百六十一:

“云南、贵州、四川、湖广诸省悉平。上令宣捷诏,赦天下。二十一年春,从议政王大臣请,析三桂骸,传示天下。悬世璠首於市。磔马宝、夏国相、李本深、王永清、江义。亲属坐斩。”
此时距吴三桂死才三年半,棺椁并未腐烂,而且吴三桂是以皇帝礼仪下葬的,各部分的防腐处理以及墓葬选择都是当时最高级别的,所以要“析三桂骸,传示天下”,必定要经火处理,否则腐臭难闻,人不可近。经火之后,骨头便成了“焦骨头”。

所以这里写的“骨头”,暗示了吴三桂被掘墓拆骨,示众各省,以警天下的历史。

而“啃骨头”、“焦骨头下酒”,也表达了红楼作者对此人的恨!恨入骨髓!比食肉寝皮更恨!比餐胡虏肉、饮匈奴血更恨!

能让满汉两族人都恨之入骨、遗臭万年、断子绝孙的人,也只有吴三桂这个奇葩汉奸了。把人活到这种程度,也是千年才出一个。



点击下一个:秋纹:祖大寿 + 秋纹凭什么嚣张霸道?+ 为什么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宝玉是蹲下撒尿的吗?哪里就走大了脚?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1: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6: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秋纹//祖大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秋纹:祖大寿 + 秋纹凭什么嚣张霸道?+ 为什么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宝玉是蹲下撒尿的吗?哪里就走大了脚?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6】



10.11 秋纹:祖大寿
秋纹与袭人、麝月关系密切,书中多有描述:

如74回抄检大观园前,晴雯回王夫人话:“至于宝玉饮食起坐,上一层有老奶奶、老妈妈们,下一层又有袭人、麝月、秋纹几个人。”

77回,晴雯被撵,宝玉问袭人:“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78回,麝月、秋纹带了两个小丫头来等候宝玉,宝玉却使心计支走麝月、秋纹,单单问两个小丫头:“自我去了,你袭人姐姐打发人瞧晴雯姐姐去了不曾?”

说明宝玉已对袭人起疑,而且知道麝月、秋纹跟袭人是一伙儿,才会故意支走两人,问小丫头具体情况。

宝玉使唤的大丫鬟,名字都是成对出现的:

袭人,媚人;
晴雯,紫绡;
麝月,檀云;
秋纹,碧痕;
绮霰,茜雪。
媚人第五回后再没出现。茜雪因茶被撵。

按36回凤姐回王夫人的话:“就是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每月人各月钱一吊;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月人各月钱五百。”加上袭人是八个大丫头,应是少了媚人、茜雪二人。

但注意宝玉生日,怡红夜宴占花名时,出场的丫鬟共八个:

袭人、晴雯、麝月、秋纹四个人,每人五钱银子;

芳官、碧痕、小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

大小丫头都只出现了一半。

绮霰、紫绡、檀云三个大丫鬟平常都没写几句,此处也淡化处理,可以理解。但碧痕却跟小丫头们并列,只出三钱银子,就有些异常,因为这个碧痕可是跟宝玉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的大丫鬟。

还有绮霰,出场极少,但宝玉的外书房却名“绮霰斋”,是以此丫鬟之名命名,可知这个丫鬟不一般,却故意写隐了。

占花名只安排了这四个大丫鬟,可理解为作者有意突出这四人。在宝玉的大丫鬟中,确实也只有这四人有专门场景的描写。

宝玉刚搬进大观园,24回,红玉因给宝玉倒茶,秋纹、碧痕提水回来看到,便心中大不自在。秋纹听了,抖脸啐了红玉一口,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紧叫你摧水去,你说有事故,到叫我们去,你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到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

54回,元宵夜宴。宝玉出去小解,只见两个媳妇子迎面来了,问是谁,秋纹道:“宝玉在这里,你大呼小叫,仔细唬着罢!”完后,小丫头捧着小沐盆,秋纹先忙伸手向盆内试了一试,说道:“你越大越粗心了,那里弄的这冷水!”可巧见一个老婆子提着一壶滚水走来,小丫头要热水,老婆子不给,秋纹道:“凭你是谁的,你不给?我管把老太太茶吊子倒了洗手!”那婆子回头见是秋纹,忙提起壶来就倒,秋纹道:“够了。你这么大年纪也没个见识,谁不知是老太太的水!要不着的人就敢要了?”

刻画的这个秋纹,特征是说话特别冲,简直嚣张霸道,有没有?把老太太茶吊子倒了洗手!此人还真有嚣张霸道的资本,我们仔细看清楚此人是谁?

总览54回,在“史太君破陈腐旧套”之前,用了五六页,整回四分之一的篇幅,写宝玉出去小解,有没搞错?元宵盛宴,有吃有喝,有酒有戏,却把宝玉出去、进来写了近两千字?那么这段在写什么?

前面写“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八义》就是《赵氏孤儿》的戏剧版,昭彰的是“忠义”。《观灯》演的是公主与驸马赵朔在元宵节赏灯的繁华富丽,对景。但之后,全家就被屠岸贾杀了。

后面写贾母“破陈腐旧套”,实则骂“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一点都不“比如”,贾母骂的就是“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的汉奸!与前面《八义》演的“忠义”形成鲜明对比,鞭挞汉奸的无义。

所以中间这段,借宝玉出去,先揭露了袭人、鸳鸯这两大汉奸,然后把宝玉小解、洗手写了这么一大段,揭露的就是秋纹这个汉奸。

其实剧情就一句话:宝玉小解完了洗手。

就这么个不是事儿的事,看书中写了多少“啰嗦”的“废话”:

“蹲下再解小衣,仔细风吹了肚子。”

后面两个小丫头子知是小解,忙先出去茶房预备去了。

只见两个媳妇子迎面来了,问:“是谁?”

秋纹道:“你大呼小叫!”

“我们不知道大爷下来,惹祸了。”

“手里拿的是什么?”

只见那两个小丫头,一个捧着小沐盆,一个搭着手巾。

秋纹先忙伸手向盆内试了一试,说道:“你越大越粗心了!”

“那里就走大了脚?”

秋纹道:“我管把老太太茶吊子倒了洗手!”

秋纹道:“你这么大年纪也没个见识。”

宝玉洗了手,那小丫头子拿小壶倒了些沤子在他手内。

这一大段“啰嗦”的“废话”,很明显在突出:小、大、手。

如果算上“小丫头笑道”、“小丫头便说”,则这三个字超过20个!

明显是作者有意的,太明显了!(正面看的读者好像不觉得明显)

那么作者在强调什么?“祖大寿”的名字。

白金钏投井,宝玉挨打前,作者特意安排了一个耳聋的老婆子,出来提醒读者,把宝玉说的“要紧”,说成“跳井”,从而解出“投金”。

这里也一样,作者特意安排了一个老婆子,提着一壶滚水走来,说了一句:“那里就走大了脚?”这段写的是宝玉洗手,写了这么多“手”,“走大”的也不是“脚”,是“手”!祖大寿。

祖大寿为什么是秋纹?接茬法,秋纹接茬,说把老太太的茶吊子倒了洗手,那婆子回头见是秋纹。老婆子还说:“我眼花了,没认出这姑娘来。”这话又是说给读者听的,“看似说此实则说彼”,表面看“没认出这姑娘”是说小丫头,这话却是对秋纹说的,提醒读者没认出秋纹这姑娘来。

这段的提醒太多了:

“蹲下再解小衣”:岂有此理!明显不通么,男人跟女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是站着撒尿!怎么能让宝玉蹲下呢?

只见两个媳妇子迎面来了,问:“是谁?”秋纹接茬:“你大呼小叫!”还是问读者,秋纹这个接茬的人是谁?秋纹提示:大呼小叫!大、小,小是用反,都是提醒:大。

然后那媳妇们说:“我们不知道大爷下来,惹祸了。姑娘们可连日辛苦了。”这两个媳妇是从席上拿吃的去怡红院送给袭人、鸳鸯,岂能不知道宝玉是“二爷”?能说出“大爷”的话?所以庚辰本在“大”字右边改为“二”字,应是抄书者看到“大爷”不对,改为“二爷”。我倒认为,“大爷”是作者故意写错的,提醒读者强调“祖大寿”的“大”字,因为这段文字频繁使用“大”字、“小”字。

而且宝玉后面又提醒:“这两个女人到和气,会说话!他们天天乏了,到说你们连日辛苦。到不是那矜功自伐的。”麝月道:“这好的也狠好,那不知礼的也太不知礼。”

宝玉说这两个女人和气、会说话,提醒的是“大爷”后面这句话,“姑娘们可连日辛苦了”,让读者注意到这两个女人说的话,意在前句“大爷”。这种手法书中用的很多,比如:经常提醒麝月和镜子,意在前句“金星将婺女争华”;宝玉对袭人说化烟,意在前句“月明珠有泪”;宝玉为“蘅芷清芬”题诗“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脂批却写“‘助’字妙!”不提前面同位置的“满”和“清”,而“满”“清”才是真正要让读者看到“妙”的地方,都是这种手法。

宝玉一句“矜功自伐”,麝月一句“太不知礼”,其实作者说的都是秋纹反面的人物:祖大寿。为什么说祖大寿矜功自伐、太不知礼?崇祯皇帝三次诏祖大寿入京进见,祖大寿都“辞不往”。

对有些版本把“大爷”改为“大节”,我就不说什么了。

对“《混元盒》、金花娘娘”,“揭起来、揭开”金鸳鸯、花袭人这两个汉奸,不是说秋纹事,后文再解。



点击下一个:秋纹为什么不入老太太的眼?宁远“望族”到什么程度?为什么皇太极一直招降祖大寿?+ 祖大寿“毁山海关出”,为什么没认作造反?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1: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6: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秋纹为什么不入老太太的眼?宁远“望族”到什么程度?为什么皇太极一直招降祖大寿?+ 祖大寿“毁山海关出”,为什么没认作造反?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7】



37回,秋纹说随宝玉给贾母、王夫人送桂花插瓶,得了赏赐,认为是“福气”、“彩头”,“到底是太太的恩典”。说“老太太素日不大同我说话的,有些不入他老人家的眼”。

祖大寿凭借的是家族的影响力,说到底只是个将军,不是元帅,所以“不入他老人家的眼”。将军守城,边关杀敌,最希望得到的,莫过于朝廷的认可、赏赐,表彰战功。天启年间,祖大寿因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受到封赏提拔,成为一代名将。

在宁远城才筑成之时,1430年,还是朱棣的孙子明宣宗宣德年间,安徽军官祖庆带着全家迁至宁远,世代在此繁衍,世袭宁远军职,成为宁远望族。“望族”到什么程度?祖大寿的曾祖祖镇、祖父祖仁,都是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到祖承教、祖大乐都世袭此职。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是祖仁次子,随李成梁东征西伐,因抵御蒙古骑兵入侵,以战功提拔为辽东副总兵,后又随李如松援朝作战,攻破平壤,打败丰臣秀吉的入侵日军。

所以祖大寿出自这样的一个将门世家,其家族、亲戚就像一棵大树,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其兄弟辈如祖大乐、祖大弼、祖大成、祖大名、祖大春等都担任总兵、游击、守备等军职,子侄辈如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也都是各级军官,分驻宁远、锦州、大凌河诸城。甚至连他家的家丁都是参将,比如祖宽。亲戚也很多都在军界任职,比如外甥吴三桂。

祖大寿自己也因作战勇敢,受到熊廷弼的表彰提拔,后来又深得孙承宗、袁崇焕赏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保家卫国,功不可没,升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守锦州。己巳之变,随督师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千里驰援,保卫京城,血战清兵。谁知崇祯多疑、刚愎,诏袁崇焕进城,不容分辩就把元帅下狱,寒了众将士的心。祖大寿率军东走,“毁山海关出,远近大震”。崇祯取崇焕狱中书招之,孙承宗亦使抚慰,密令上章自列,请立功赎崇焕罪。可谓有情有义。

祖大寿率军“毁山海关出”,这可以被认作造反了!如处置不当还真就反了,什么朝廷!如此昏君!狗屁不通,不反还等着凌迟啊?

崇祯却不敢惹祖大寿,没有追责,还加封祖大寿为左都督。崇祯为什么能凌迟袁崇焕,却不敢逮捕祖大寿?看看祖家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旦逮捕祖大寿,辽东军事将会出现塌方,如祖家投敌则恐怕辽东不保,皇帝还指望祖家诸将继续抗击清兵,这也符合两方共同利益。所以这个马蜂窝,还是不捅的好。

祖家这棵二百年的大树,也为皇太极看重,也正因此,皇太极一直都在设法招降祖大寿,拉拢祖家将。但祖大寿不为所动,对皇太极理都不理。

崇祯四年,祖大寿修大凌河城时,被皇太极亲率重兵围困,祖大寿多次突围都不成功,救兵也先后被皇太极击退。城中粮尽,杀马而食,马吃光了,就杀人相食。皇太极一直劝降,亲自写信给祖大寿,都被祖大寿断然拒绝。直到外无援兵,大凌河城百姓被充作军粮杀尽,没有任何希望了,祖大寿不得已率手下官兵出降。皇太极隆重迎接,并登坛祭天盟誓。后祖大寿借口帮皇太极取锦州,皇太极用人不疑,结果祖大寿回到锦州就组织防御,继续抗击清军。这意味着:把儿子的性命,已经置之度外了!因为祖大寿借口回锦州,但儿子尚在金营。皇太极却对留在后金军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一直以礼相待,这是聪明,留有余地,并一再给祖大寿写信,祖大寿不理,又多次与清兵激战,还打败过多铎军。

崇祯“帝召大寿入朝,使三至,辞不往”,祖大寿怕跟袁崇焕一样,所以推辞不往,始终坚守锦州。崇祯权衡利弊,也没有降罪。

崇祯十三年七月,清兵又攻打锦州,祖大寿率军拒战,击杀清军将领多人。多尔衮、济尔哈朗等带兵轮番攻锦州,直至第二年三月,清兵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锦州处战略要地,是明清两方必争之地,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个总兵领军十三万来援,皇太极集结重兵,围城打援。崇祯却一味催战,结果明军惨败,洪承畴也被围松山。

崇祯十五年二月,松山城陷,洪承畴被俘。祖大寿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锦州被围整整一年,粮尽援绝,杀人相食,无法坚持,三月初八,祖大寿开城出降。至此,明朝的辽东防御体系完全崩溃。

皇太极不计前嫌,赐赉优渥,并授祖大寿汉军正黄旗总兵。1644年九月,祖大寿随小福临一行入京,1656年病死北京。

祖大寿作为明朝边将,已尽职尽责;与其说是汉奸,不如说只是降了,并没有反过来向同胞举起屠刀。

至今在辽宁兴城的宁远古城,还能看到祖姓宗祠表彰祖氏功勋的石坊,刻有崇祯帝御笔撰联:

北楹: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
  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
南楹: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
  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
是什么样的朝廷和皇帝,把战功赫赫的英雄要么凌迟,要么逼死,甚至硬是逼成汉奸?这是我们看明末、南明历史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点击下一个:白金钏:洪承畴 + 金钏儿首次出场在哪里?金簪子吊在井里头?金钏儿行什么无耻之事被打?+ 五月初四,皇太极披衣,洪承畴降清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1-14 12: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6: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白金钏//洪承畴+】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白金钏:洪承畴 + 金钏儿首次出场在哪里?金簪子吊在井里头?金钏儿行什么无耻之事被打?+ 五月初四,皇太极披衣,洪承畴降清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8】



10.12 白金钏:洪承畴
白金钏,姓“白”,金钏两字都带“金”,白、金都是满清关键字,所以单从作者给此人的取字命名来看,白金钏很好认出是满清阵营。

先举一例为证:

金钏儿此人此名首次出现,是在哪里?

居然不是在王夫人处,而是在薛家!可见作者的安排设计多么高妙:第七回,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去后,来回王夫人话,王夫人不在,丫鬟说往薛姨妈那边去了。周瑞家的往梨香院来,刚至院门前,只见王夫人的丫鬟名金钏儿者,和一个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站在台阶上顽。周瑞家的进去后,见的也不是薛姨妈,而是薛宝钗,“满面”堆笑让周姐姐坐。

31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五月初六,湘云来了,巴巴的自己带了四个戒指,说道:“袭人姐姐一个,鸳鸯姐姐一个,金钏儿姐姐一个,平儿姐姐一个。”可见金钏儿地位。

39回吃螃蟹,话说李纨守寡久了未免手贱,逮住谁都上下其手,即使“平的”也不放过,搂住平儿一顿乱摸,摸到“硬的”就“嗳哟!”李纨揽着他笑道:“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平儿一面吃一面笑道:“奶奶,别只摸的我怪痒的。”李氏道:“嗳哟!这硬的是什么?”

然后大家评论,百里挑一,入选的有平儿、鸳鸯、彩霞、袭人。这是在金钏儿死后,其位置变成了彩霞。

金钏儿投井:前文解过,简单归纳,串起联系线索如下。

30回,“原来明日是端阳节”,五月初四,日期交待的很清楚。

金钏儿对宝玉说:“金簪子吊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并问读者“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提醒读者:“井”里有“金”!则:金钏儿“投井”=“投金”。

而且,金簪子是金钗,暗指宝钗。因唐明皇赐杨贵妃“七宝金钗”,宝钗是金钗。这点前面刚提醒过:在金钏儿说“金簪子”之前,宝玉说宝钗:“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大怒,一反常态,重复强调:“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宝玉拿宝钗比杨妃,杨妃有“七宝金钗”,宝钗,金钗,金簪子,所以金钏儿投井,投的是“金簪雪里埋”的薛宝钗皇太极。

然后,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问:“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答:“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说:“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注意:宝钗说“负荆请罪”,重复了四遍!一定是重要强调。

凤姐也出来专门提醒读者:“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风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姜,怎么这么辣辣的?”

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付之流水:这是明告读者,要“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四人言语,说的就是紧接着的金钏儿事,是答案在前,先记下此线索,继续往下看。

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王夫人宽仁慈厚,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指金钏儿“投金”当汉奸,所以打汉奸、骂汉奸。

到底唤了金钏儿之母来领了下去,为金钏儿投井做好了铺垫。

然后龄官画蔷,宝玉回去后,便脚踢袭人,骂“下流东西们!”是同一天,踢汉奸、骂汉奸。

31回,端阳佳节,晴雯撕扇。五月初六,湘云来了。

32回,金钏儿投井前,贾雨村来了,要见宝玉,宝玉厌恶,说经济学问是混帐话,因为是仕清汉奸的话。

宝玉去见贾雨村,“忽有宝钗从那边走来”,宝钗忽然出场提醒,问读者:“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贾雨村这个范文程跑来,是给宝钗皇太极当“说客”,来说服洪承畴“投金”,做汉奸!

宝钗正和汉奸袭人说话,一个老婆子走来说,金钏儿投井死了!说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了尸首。所以这个井里,不只有“金”,还有“水”,都是满清关键字。

金钏儿投井、投金、投水,都是投降满清,注意书中最先出现这话,是一个老婆子特意走来,说给薛宝钗听到的,而且宝钗接茬,说:“这也奇了。”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注意是“赞叹”,不是感叹之类。

王夫人和宝钗多次重复强调“投井”!王夫人要拿新衣服给金钏儿妆裹,却说只有黛玉做生日的新衣。此时端午,黛玉生日早过了,实则强调黛玉,表示崇祯之事。宝钗主动拿出自己衣服,为之妆裹,并说:“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

这是洪承畴投降满清的有力证据:洪承畴被俘不降。五月初四,皇太极亲临太庙,脱下自己貂裘,披在洪承畴身上,洪承畴被感而降。所以宝钗说,金钏儿活着的时候,穿过他的旧衣服。

33回,宝玉挨打前,贾环告诉父亲,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泡的实在可怕。说明金钏儿不是当天才投井,应是昨日五月初五投井。五月初四,皇太极披衣,洪承畴降清,五月初五,正式举行投降仪式,日期一致:五月初四王夫人打金钏儿,宝玉踢汉奸,五月初五金钏儿投井、投金。与历史细节高度吻合,甚至事件日期丝毫不差。

书中又特意安排一个聋老婆子出来解密:宝玉说“要紧!要紧!”老婆子把“要紧”二字只听见“跳井”二字:井jing = 紧jin。

再次提醒读者:投井jing = 投金jin。与前面金簪子理解一致,而且老婆子说“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明确了是说金钏儿投井的事。否则没必要出场一个没用的角色,来说一堆啰嗦的废话。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宝钗说“负荆请罪”?李逵骂了谁?谁还吃生姜呢?+ 宝玉祭金钏儿,为什么演《荆钗记》的《男祭》?被祭之人死了没有?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6: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为什么宝钗说“负荆请罪”?李逵骂了谁?谁还吃生姜呢?+ 宝玉祭金钏儿,为什么演《荆钗记》的《男祭》?被祭之人死了没有?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9】



43回,九月初二,凤姐生日。宝玉特意说“我往北府里去了”,出北门,“冷清清”,“正要冷清清的地方好”,四个“清”。去水仙庵,茗烟说“我常见二爷最厌这水仙庵的”,宝玉说“比如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宝玉进去后,也不拜洛神之像,因为洛神、水仙,都是“水”神,“水”是满清关键字,这是满清的神,满清的庙,所以宝玉不拜洛神,恨“混供神混盖庙”。

但宝玉却跑到水仙庵这种代表满清的地方,在井台上祭金钏儿,茗烟还说“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正是肱股重臣洪承畴。崇祯以为洪承畴殉国了,遣官致祭,全国知闻,后来得知洪承畴降清,则国家公祭就成了“笑话”,所以宝玉踢茗烟说“看人听见笑话。”这也是宝玉致祭,偏挑水仙庵这种地方的原因。

宝玉回来,见玉钏儿独坐在廊檐下垂泪,宝玉陪笑道:“你猜我往那里去了?”显然是去祭祀金钏儿了,因为今日也是金钏儿生日。

“大家仍旧看戏,当日演的是《荆钗记》”。转到44回,“话说众人看演《荆钗记》”,重复“《荆钗记》”,注意重复就是强调。

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一出上,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狠,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宝钗不答。宝玉回头要热酒敬凤姐儿。

表面看,林黛玉猜到宝玉出去祭金钏儿去了,所以说这样的话,跟说“雪雁的手炉子”一样,看似说王十朋江边祭祀,实则说宝玉跑出去祭祀,是敲打宝玉的话,所以宝玉回头岔开。

但这样的理解太表面了。反面看:

《荆钗记》是演王十朋、钱玉莲夫妻情深的戏,但与历史上的王十朋无关,纯属虚构。王十朋家贫,以“荆钗”为聘礼,与钱玉莲结姻,但继母欲将才貌双全的钱玉莲嫁给富豪,中间小人拨弄,王十朋虽中状元,却各种狗血剧情,我都懒得多写,导致钱玉莲投江自尽,又遇救,各种狗不理曲折,最终夫妻团圆。

第26出《投江》后,第30出《祭江》是王十朋母亲在江边祭祀玉莲,也称《女祭》;第35出《时祀》是王十朋特意到江边祭祀妻子,“纸钱飘,蝴蝶飞”,“睹物伤情越惨凄”,情真意切,也称《男祭》。

黛玉说“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这句话满含轻蔑,明显对祭祀这个投水之人不以为然,为什么?

是用《荆钗记》的江边祭祀投水之人,提醒宝玉跑到水仙庵祭祀投水之人,关键是:《荆钗记》中被祭祀的投水之人,并没死!提醒读者:宝玉祭祀的投水之人,并没死!投水,“水”指满清,投清了!所以黛玉对这个祭祀很不爽,不以为然,出言不逊,毫不尊重“死者”。

众人看“荆钗记”、黛玉对“宝钗”说,对比“荆”钗,突显宝钗的“金”钗,黛玉说天下的“水”、不拘那里的“水”,金、水都是满清关键字,提醒读者,宝玉祭祀的投水之人,投的是满清。金钏儿洪承畴降清,投降的正是“金簪子”薛宝钗,皇太极,所以黛玉是对宝钗说这些话,“宝钗不答”。

看明白了《荆钗记》的提醒,投水没死,我们一下就理解了:

宝玉先说宝钗是杨妃,提醒读者,宝钗杨妃的“七宝金钗”。

然后“宝钗”说“负荆请罪”,是“荆钗”。

宝钗说“李逵骂了宋江”,是“江”。

凤姐说“生姜”,三个“生姜”的“姜”,还是在重复强调“江”,三个“生姜”的“生”,就是在强调:没死!

“凤姐于这些上虽不通达”,凤姐再不通达,还不知道李逵、宋江吗?却不说“江”,而重复“生姜”,是既重复“姜”,又强调“生”!

谁没死?紧接着挨打的金钏儿。

荆钗,江,没死:原来在金钏儿挨打前,就先提醒了《荆钗记》,投江,没死。又是“答案在前”的写作手法。

我把“李逵骂了宋江”,和凤姐说“生姜”,理解为:江,没死。如果有人认为太牵强,看庚辰本这段:

“李逵骂了送江”:“送”涂抹,改为“宋”。

我认为,“送”是原稿故意写的错字,是明显的错误提醒:江。

抄书人一看,乖乖!“宋江”都写错了,改!涂了“送”,改成“宋”。

其后重复多遍强调的“负荆请罪”和“生姜”,就很容易看出了。




在宝玉祭祀金钏儿后,就真的演《荆钗记》,并点出《男祭》这一出,提醒祭祀投水之人,也明明白白告诉读者:投水之人其实没死。

没死,投水,投井:投金,投降满清。

在演《荆钗记》的时候,在黛玉特意用《男祭》说宝玉祭祀金钏儿的时候,这些线索就全都串起来了。红楼作者啊,我对您的仰慕,如生姜宋江,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而且再不敢对红楼梦中的废话、啰嗦话、不相干的话不加重视,泛泛看过。



点击下一个:金鸳鸯:洪承畴 + 为什么宝玉要吃鸳鸯嘴上的胭脂?是谁一直对付刘姥姥这个李自成?+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酒令大如军令!惟我是主?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1-15 20: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6: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金鸳鸯//洪承畴+】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金鸳鸯:洪承畴 + 为什么宝玉要吃鸳鸯嘴上的胭脂?是谁一直对付刘姥姥这个李自成?+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酒令大如军令!惟我是主?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70】



10.13 金鸳鸯:洪承畴
金钏儿扮演洪承畴留下个问题:

像很多绝顶高手一样,第一次正式出场就死了,像无崖子、东方不败,不死算什么绝世高手?死了也不败,才是真不败!

金钏儿第一次露面,是象征性的在薛姨妈处和香菱一起露了下脸。

第二次是23回,宝玉和姊妹们进大观园前,贾政叫宝玉来嘱咐进大观园的话,宝玉磨蹭过来,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也没别的戏份。

然后就是30回,金钏儿有戏份的首次正式出场,被王夫人打,然后就投井了。

这就导致:洪承畴“投金”之前,剿杀农民军的“伟大功绩”,和清兵入关后,帮着满清打下南方的“伟大功绩”,都得不到演绎。

对红楼作者来说,这都是小菜一碟,能一出来就把你写死,自然有的是手段。像吴三桂一样,设计多个角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对洪承畴,显然还有其他角色来演绎其它事件,比如主持大局、剿杀农民军的大明兵部尚书洪承畴。毕竟洪承畴曾将几十万农民军,杀的只剩十八骑,逃进了商洛的秦岭深山,要不是清兵突破长城入塞,又加强对宁远、锦州的围攻,崇祯不得不把主帅洪承畴从西线调走,调任蓟辽总督,洪承畴应能将李自成所部斩尽杀绝,基本没有悬念。这个军令如山、战功显赫(还是说杀人如麻?)、崇祯帝倚为肱股的重臣洪承畴,就是荣国府第一丫鬟:金鸳鸯。

洪承畴的两个角色从哪里开始衔接?从宝玉吃嘴上的胭脂开始:

23回,金钏儿让宝玉吃嘴上才擦的香浸胭脂;三月中浣,黛玉第一次葬桃花后,24回,鸳鸯来请宝玉,宝玉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让读者对“宝玉吃胭脂”印象深刻!这是鸳鸯的第一次出场,除了吃胭脂,也没别的戏份。

然后是打酱油式出场或者被提到,比如五一打醮写鸳鸯在后面,晴雯撕扇提到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还有鸳鸯吃螃蟹,众人评论丫鬟,李纨道:“大小都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老太太那些穿的戴的,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要不是他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了多少去呢。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惜春笑道:“老太太昨儿还说呢,他比我们还强呢。”平儿道:“那原是个好的,我们那里比的上他。”把金鸳鸯的不二地位,和“他经管着”的身份,通过众人评论先给读者透露出来。

鸳鸯真正有戏份的正式出场,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贾母、王夫人、凤姐作为荣国府主人,在正面故事中必须尽招待之责,和凤姐一贯的逗乐,哄老太太开心。抛开正面情节以外,是谁在多个场景中一直对付刘姥姥这个李自成?而且,最后打发刘姥姥出去的是谁?金鸳鸯!

正符合洪承畴的历史,我们看: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笑劝,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这显然是鸳鸯撮弄的,而刘姥姥说的吃“老母猪”,明显是“木朱”,指李自成吃“朱”的历史。所以众人“大笑”,又是红楼梦中一贯的用反,实则是“大哭”,贾母哭的“眼泪出来”。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吃完饭,鸳鸯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

鸳鸯便骂人“为什么不倒茶给姥姥吃。”茶,是“明”,倒“明”,给姥姥吃。刚说完刘姥姥“吃朱”,又骂人,说姥姥“倒明”、“吃明”。

鸳鸯又问婆子们:“回来吃酒的攒盒可装上了?”婆子道:“想必还得一会子。”鸳鸯道:“催着些儿。”表明鸳鸯要总管各种资源调度。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更是入了回目:

凤姐儿忙走至当地,笑道:“既行令,还叫鸳鸯姐姐来行更好。”表明鸳鸯经常“行令”,而且众人素来信服。

王夫人笑道:“既在令内,没有站着的理。”也可见鸳鸯地位。

鸳鸯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鸳鸯这话,简直说明了,行的是“军令”,是“惟我是主”的主帅,所以鸳鸯的身份就很容易看出了。

刘姥姥便下了席,摆手道:“别这样捉弄人家,我家去了。”鸳鸯喝令小丫头子们:“拉上席去!” 刘姥姥只叫“饶了我罢!”还是鸳鸯对付刘姥姥李自成,很明显。

刘姥姥要木头杯子,又是鸳鸯说:“不如把我们那里的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拿来,灌他十下子。”鸳鸯果命人取来。

鸳鸯笑道:“酒吃完了,到底这杯子是什么木的?”鸳鸯这话,看似问刘姥姥,实则是问读者,提醒读者注意什么木!刘姥姥笑道:“你们如何认得木头?”你们看似说鸳鸯、凤姐他们,实则还是警告读者“认得木头”,细细端详了半日,然后说:“这一定是黄松的。”

黄松,指皇陵的松树,被李自成放火烧了,书中是鞭挞此恶行。

在栊翠庵喝完茶,“一时又见鸳鸯来了,要带着刘姥姥各处去逛,众人也都赶着取笑。”看,一直都是鸳鸯在对付刘姥姥这个李自成。

刘姥姥告辞,贾母说:“闲了再来。”又命鸳鸯来:“好生打发刘姥姥出去。我身上不好,不能送你。”刘姥姥道了谢,同鸳鸯出来。

注意:“打发刘姥姥出去”的是谁?还是金鸳鸯,符合洪承畴!



点击下一个:鸳鸯为什么剪发?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状元痘儿灌的浆,哪个娼妇九国贩骆驼?+ 洪承畴喝菽水,卖豆干,菽水承欢,鸳鸯在梁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2: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4-27 22:18 , Processed in 0.1548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