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7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14: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袭人和宝玉偷试后,晴雯为何敢当众大骂?脂砚斋一语道破原因
2020-10-12 21:44
贾宝玉身边有两个丫头非常重要,一个是袭人,一个是晴雯。



01

《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跟着贾母到宁国府里赏梅花,午睡时睡在秦可卿的床上,梦游了太虚幻境,在警幻仙姑的指引和安排下,与兼美有了亲密交往,醒来后被袭人发现了秘密。晚上,袭人追问宝玉梦中之事,宝玉如实将事情告知袭人,羞得她伏身而笑。宝玉因喜袭人娇媚,便强与她偷试。袭人顺水推舟,遂和宝玉偷试一番。

袭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贾府里有一个怪规矩,凡是爷们大了,未结婚前先在屋里放两个服侍着。袭人原是贾母身边的丫环,后来跟了史湘云,最终到了宝玉身边。

宝玉强与袭人偷试时,袭人没有拒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认为贾母把自己给了宝玉,所以才让宝玉有机会得逞。

但是袭人这个举动却激怒了晴雯。

02



晴雯原是赖大家里买的丫头,因为经常到贾府里被贾母看中,因见她的模样爽利和针线都比别人强,所以把她放到宝玉身边,留做房里人使用。晴雯对此心知肚明,在与宝玉接触中,两人关系日益亲密,所以对袭人与宝玉偷试之事非常愤怒,她先是对袭人冷嘲热讽,后来终于当众怒骂。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晴雯帮宝玉换衣服时,不小心将扇子跌落,宝玉为此责怪晴雯,没想到招到晴雯的讥讽,袭人前来劝解时,不小心说出了“我们”之语,彻底把晴雯惹急了眼,当场怒骂:

“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晴雯怒骂后,宝玉发怒要将她撵走,袭人吓得连忙下跪,最终将林黛玉“逼”了出来。

03



林黛玉对袭人好言相劝,大家都离开后,她笑着对袭人说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推他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

林黛玉是一个聪明人,她从小在贾府里长大,一门心思也都在宝玉身上,所以对宝玉身边人比较熟悉。袭人和宝玉偷试之事自然也瞒不过她,所以才会私下里称她是好嫂子。

晴雯与林黛玉其实是一路人,素来就有“晴为黛影”之说,但在这个问题上,为何林黛玉能容忍袭人,晴雯却忍不了呢?

答案被脂砚斋透露了出来。

04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贾宝玉挨打过后,众人前来探望,林黛玉独自一人为宝玉伤心流泪,哭红了双眼,私下前来看望宝玉后,匆匆离去。

晚上宝玉病情好转后,想派人去慰问一下林黛玉。因想到袭人不与林黛玉一条心,所以便让她去跟薛宝钗借书,随后派晴雯去找林黛玉,晴雯说道“白眉赤眼,做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像一件事。”在她的提醒下,宝玉拿了两块旧手帕让晴雯给林黛玉送去。

在贾宝玉吩咐晴雯去找林黛玉时,脂砚斋有一句批注:前文晴雯放肆原有把柄所恃也。

脂砚斋这句话说得很清楚,晴雯之所以放肆,是因为有把柄在手里。但是把柄是什么,书没有交代,但是从林黛玉拿到宝玉的两块旧手帕中推测,一定是私相传递定情之物。因为做过如此隐秘之事,所以晴雯才会对袭人和宝玉偷试极为愤慨;同样正因为如此,所以晴雯才敢当众怒骂两人做了丑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7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14: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被撵走为什么不求人救她?贾母出言揭开原因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7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晴雯被撵走,没有一个人为她求情,作为贾母赐给贾宝玉的丫头,晴雯一贯在怡红院咬尖跋扈,为什么自己被撵走却毫不反抗求人自救?说清楚这一点并不难,难在如何更了解晴雯。






【一】

晴雯与袭人一样从小被家人卖了。不同于袭人父母兄弟就在眼前,晴雯父母家乡在哪里一概不知,只有一个烂酒头的表哥多浑虫。晴雯最开始被赖大买来孝敬赖嬷嬷,由于为人机灵,言语爽利,赖嬷嬷很喜欢她,常带她来给贾母请安。不想贾母也喜欢,顺水推舟给了贾母。

这晴雯当日系赖大家用银子买的,那时晴雯才得十岁,尚未留头。因常跟赖嬷嬷进来,贾母见他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故此孝敬了贾母使唤,后来所以到了宝玉房里。这晴雯进来时,也不记得家乡父母。只知有个姑舅哥哥,专能庖宰,也沦落在外,故又求了赖家的收买进来吃工食。赖家的见晴雯虽到贾母跟前,千伶百俐,嘴尖性大,却倒还不忘旧,故又将他姑舅哥哥收买进来,把家里一个女孩子配了他。
晴雯被贾母和赖嬷嬷两个老年人喜欢,一定百伶百俐。作为穷的被家里人卖出的丫头,经过人贩子的手,从小吃过多少苦才能锻炼的那么小就有眼色,会表现自己。最重要她自己落到了好处却不忘亲人,虽然父母家人一概不知道,比较袭人母亲想赎她出来被严词拒绝,晴雯更难能可贵。晴雯表哥不成器,对她也没什么情意,她却先求赖大、再求王熙凤弄进荣国府就近安置。可见亲情对晴雯是最重要的感情。

【庚辰双行夹批:只此一句便是晴雯正传。可知晴雯为聪明风流所害也。一篇为晴雯写传,是哭晴雯也。非哭晴雯,乃哭风流也。】脂砚斋对此评价极高,认为晴雯等同风流,是真名士自风流!晴雯死前一夜,谁也不喊,喊了一夜娘,是红楼梦最令人痛心的描写。了解晴雯对亲情的极度渴望,对于真正了解晴雯,了解晴雯为什么咬尖跋扈,了解晴雯的悲剧有大帮助。






【二】

晴雯被撵,从始至终一声没哭一声没喊,也没有求饶辩解。晴雯清楚自己掉进了别人的陷阱,说什么也没用。王夫人既然撵走她就绝没有人能够救她。贾母也不能。

晴雯充其量是个丫头。那个时代主人眼中,喜欢的算个人,不喜欢的不如一个物件。生杀予夺,赠与买卖都要由得主人。夏金桂不喜欢香菱,薛姨妈张嘴就说叫个人伢子来卖了香菱,香菱还是妾呢,丫头比妾远远不如。晴雯之命不过草芥,与主人的身份天差地别,没有任何人会为了她出头。

事实证明晴雯是对的。贾宝玉不敢说话,小姐们也没任何表示,即便贾母也不过说一句晴雯那丫头我看甚好,谁知竟变了。既然被王夫人撵出去,哪怕晴雯冤枉,贾母也绝不会为她与王夫人起冲突。驳了王夫人面子,闹得婆媳不和。丫头有的是,婆媳和睦才是贾母重视的。






【三】

晴雯临死想明白自己被撵走是被人陷害。虽然她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洁身自好反被撵走。

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晴雯死前这话表达了三个意思。

第一,自己很清白,被人陷害撵走很冤枉。晴雯其实想错了。她被撵与清白无关,主要是她的性格被王夫人不喜,又是贾母送给贾宝玉作妾的,王夫人更讨厌。而她不像袭人一样苦劝贾宝玉读书学好,一味和贾宝玉淘气,甚至挑唆贾宝玉逃学才是晴雯被撵的主因。

第二,晴雯对贾宝玉有情。晴雯死前后悔应该早做打算,不该平白无故担了虚名冤枉。两件事揭示晴雯对宝玉有情。第一件,勇补雀金裘。袭人嘲笑她,我不在,为什么病的要死却不要命给(贾宝玉)补了衣服;第二件,平儿嘲笑晴雯,“他”(宝玉)是谁?晴雯红了脸!【六十三回】。

第三,痴心傻意害了自己。晴雯有什么痴心傻意?为什么只说大家横竖在一起?这要回到第一点晴雯对亲情的重视。晴雯对亲情的渴望远重于对其他感情的需求。她的痴心傻意是将怡红院当成大家庭,所有人都是亲人姐妹,大家要一辈子在一起不分离。这样的想法令她对所有人都信任,也不给自己任何考虑。既然都是家人,怎么可能有人害她呢?






【四】

晴雯正是如此思想才彻底放纵天性,毫不避讳。她在怡红院怼天怼地怼空气,只因为怡红院都是她的家人,家人之间说话可以口无遮拦。想说什么说什么。其他人都不爱教导小丫头,怕得罪背后的父母,只有晴雯她骂小丫头们,是主动承担起对小丫头们的教导,既然是一家人骂几句有什么关系?她们小时候被培训,哪个不是被大丫头嬷嬷打骂出来的?坠儿偷东西犯错,晴雯觉得坠儿是怡红院的耻辱,为家庭蒙羞,撵走坠儿正是她对家的维护。

晴雯所有的性格行为很明显是一个亲情缺失者。她对亲情的过度渴望,使得她对怡红院错误的以为这就是她的家,痴心傻意将所有人当成姐妹。不但毫无防备,还言行无忌。要知道她在赖嬷嬷处和贾母处绝不如此。因为那里不是她的家。可惜,贾母将她给了贾宝玉,并暗示她给宝玉作妾,才让她对环境和人生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将职场当成了家庭。追根朔源,还是贾母害了她。如果不在宝玉房中,换成任何其他人房中。晴雯都绝不是怡红院的样子,一定是百伶百俐,可人机灵,勤快能干的好丫头。可惜没有如果!

脂砚斋对晴雯有个说法特别好:

但观者凡见晴雯诸人则恶之,何愚也哉!要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愈甚。若一味浑厚大量涵养,则有何可令人怜爱护惜哉?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发布于 2019-01-04 13:28

脂批整理——晴雯
[color=var(--GBK03A)]庵溪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求生哨吹响 I shall return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芙蓉女儿诔》脂批注释一并录于此处




晴雯脂批定评——为人处事不及袭人。晴有林风,袭乃钗副,这句著名的话跟在评价晴雯为人处事之后,可知黛玉为人处事也不及宝钗。而哭晴雯乃是哭风流,亦是哭黛玉,脂批一直坚持这个说法,可见有多坚持。至于女儿痨怎么牵连出王夫人与宝玉的母子体贴,我还没有搞懂脂批作者的脑回路(不排除是后人所做)。
芙蓉女儿诔的注释明白告诉我们,宝玉(或者说曹雪芹)的文学滋养,来自“庄”“骚”者甚多。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2-05-15 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7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14: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晴有林风+】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7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脂砚斋说袭为钗副,晴有林风,可怎么我感觉不到她们相似?
有谁能说一说她们的相似度显示全部 ​
关注者
13
被浏览
6,651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
​添加评论
​分享

9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四越
四越
爱配音的审计
11 人赞同了该回答
题主改问题了,但我不想改答案了,还是回答题主的原问题:袭为钗副,晴有林风是谁提出来的?怎么我感觉不到她们相似?

以下为原回答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袭为钗副,晴有林风是一句脂批,出自第八回。脂砚斋说这句话是有针对场景的,并不是说啥时候他们都相似。

这个场景是,宝玉给晴雯留的豆腐皮包子,被李妈妈吃了,晴雯就半撒娇半吐槽的跟宝玉诉说这件事。脂砚斋认为,后文中,也有给袭人留的酥酪被李妈妈吃了的事,袭人的处理,就是赶紧把这件事岔过去,免的说多了引起事端。就这两件类似的事情,晴雯和袭人两个人的处理方式、心思想法以及语言风格,晴雯像黛玉,袭人像宝钗。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题主之所以感觉不到他们相似,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既然题主并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自然也就不知道脂砚斋说这句话针对的是什么场景。脂砚斋说的是包子和酥酪,你想的却是晴雯骂小丫头之类的,那自然你会觉得这哪儿会像呢,黛玉又不骂小丫头。针对这个原因,建议题主多读读脂本,起码咱们得知道这句话咋来的才行啊。

另一方面,等题主把脂本看的足够多了,如果还是觉得他们不相似,那也没有什么问题。主观感受的事儿,每个人都不一样,不必强求一致。别说这是脂砚斋说的,就算这是原著作者说的,那你觉得不同意,那也就只能不同意呗。

编辑于 2022-09-20 23:18・IP 属地北京
​赞同 11​
​7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21 人赞同了该回答
袭人这个姑娘,想法和做事像宝钗,晴雯这个姑娘,容貌和性格像黛玉。

先说宝钗和袭人。

姑娘里面谁帮人最多?宝钗。宝钗帮湘云做做东,给黛玉燕窝,为赎衣服。丫鬟里谁帮人最多?是袭人。第四十一回帮刘姥姥遮掩,第五十八回给芳官洗头用品,第六十二回借香菱裙子。这是她们的第一个相似,待人接物热心好义。

第二个相似,有分寸感。宝钗是客人,所以在贾府内务非请不开口,要请香菱进大观园,须事前通知贾府的人:

宝钗因向平儿笑道:“我今儿带了他来作伴儿,正要去回你奶奶一声儿。”平儿笑道:“姑娘说的是那里话?我竟没话答言了。”宝钗道:“这才是正理。店房也有个住人,庙里也有个住持。虽不是大事,到底告诉一声,便是园里坐更上夜的人知道添了他两个,也好关门候户的了。你回去就告诉一声罢,我不打发人去了。”
宝钗有她客人的分寸,袭人有她丫头的分寸:

因又笑着说道:“今年果子虽糟蹋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老祝忙笑道:“姑娘说得是。我见姑娘很喜欢,我才敢这么说,可就把规矩错了,我可是老糊涂了。”袭人道:“这也没有什么。只是你们有年纪的老奶奶们,别先领着头儿这么着就好了。”
有分寸感,换一个说法,就是做人本分。不该做的事情绝不做,该做的事情也绝不推辞。

第三是对宝玉,属于“劝”的那一挂。虽然宝钗判词上写着,但因为大篇幅的二宝结婚前描写,并不能够十分好的描写如何规劝,所以作者用宝钗的分身,袭人来规劝宝玉。这就是为什么停机德是宝钗的,前几十回浓墨重彩地写规劝,却是袭人:情切切良宵和贤袭人娇嗔箴宝玉。这种写法就是传影。

然后是黛玉和晴雯,容貌上就不说了。性格上的相似,第一是都比较刚烈,都是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那种人,第二是对人上比较性情,比如黛玉觉得宝钗藏奸,所以前半部分一直不喜欢宝钗,晴雯觉得袭人很会讨好宝玉和王夫人,也总是对袭人酸言酸语,然而一旦认识到自己对他人看法有误,就能立刻改正,也就是爱恨都很鲜明。第三是对宝玉上,都有点玩伴的意思,玩伴就是和你玩,但是不怎么劝你,你好好学习或者不好好学习,不会care。

除了这种人物塑造的相似,还有很多写法问题,比如晴雯的死预兆黛玉的死,宝钗的”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接替意味,这方面就不详细说,总之袭为钗副,晴为黛影,不是空话。

发布于 2022-06-01 20:32
​赞同 2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日新
日新
茍日新,曰日新,又日新
6 人赞同了该回答
奉劝题主先看原文,莫看他人批语,包括今人解读也不看。等反复读了几遍后,有了自己的意思,再看看别人的理解。就这个问题,我大体不认可脂批,不止于此,脂批有些地方是理解错了。

发布于 2022-05-31 22:48
​赞同 6​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logo
天猫商城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淘宝5.10周年庆活动快乐回归啦!超值优惠、福利享不停!
快来领取你的专属福利吧!查看详情
笑笑不可爱
笑笑不可爱​​
电影行业 从业人员
谢邀@池边叶
8 人赞同了该回答
是批语里提到的。

第八回,贾宝玉回怡红院,问晴雯有没有吃自己带回来的豆腐皮包子,晴雯抱怨说李嬷嬷吃了。甲戌本批语:

奶母之倚势亦是常情,奶母之昏愦亦是常情。然特于此处细写一回,与后文袭卿之酥酪遥遥一对,足见晴卿不及袭卿远矣。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真真不假。

所谓的“晴有林风,袭为钗副”,其实是通过对比的。袭卿之酥酪,指的是后文里李嬷嬷吃了本来给袭人留的酥酪,贾宝玉知道了,刚要发作,袭人说自己吃了酥酪肚子疼,不如吃风干栗子,贾宝玉就不理会酥酪了,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可以看出来晴雯和袭人行事不同,就是开门事件。晴雯上夜,林黛玉来敲门,晴雯心里不痛快,就不履行职责,赌气不开门。这里庚辰本批语:

晴雯迁怒是常事耳,写钗、颦二卿身上,与踢袭人之文,令人与何处设想着笔?丁亥夏。畸笏叟。

踢袭人是后文里一次下大雨,丫头们玩得正高兴,袭人听见门响了,哪怕不是她的职责,她也去开门了。贾宝玉踢了她,她想的也是贾宝玉不是有意踢他,反而安慰贾宝玉说自己没被踢着。

这两件事就能显出来晴雯和袭人做人风格的不同,而这两种风格恰恰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风格:一个是眼里揉不得沙子,容易迁怒旁人,一个是施小惠全大体,凡事亲力亲为。

林黛玉对待下人非常苛刻,属于一点都不能错的类型。周瑞家的本来不是送东西的,就顺腿送一次东西,林黛玉认为她送错了顺序,当场就怼回去,完全不问问周瑞家的为什么最后一个送她;小红以为林黛玉听了自己的秘密,第一反应也是觉得林黛玉心细爱刻薄,怕自己被林黛玉拿住把柄。这行事风格跟晴雯非常像,晴雯知道坠儿偷东西,立刻就找理由撵走她了;王善保家的说晴雯是一个话不投机,立起眼睛就骂人。

薛宝钗对下人表面上就没有那么苛刻。莺儿跟贾家婆子拌嘴,薛宝钗并没有当面发作,而是把通往大观园的门锁了;薛宝钗听到小红的秘密,担心小红急了,临时想到一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只压在心里,表面上轻轻放过。这也就是袭人的处世之道,表面尽量不得罪人。丫头们笑骂袭人是西洋花点子哈巴狗,袭人也是笑着怼回去。她跟贾宝玉上床,也不是严防死守,而是可以让自己亲近的丫鬟勾搭贾宝玉。

薛宝钗和林黛玉,是贾宝玉婚姻的两位候选人。嫁给贾宝玉,并不是吃喝玩乐,而是要做正经主子管理贾家。贾家是女主内,管家的都是媳妇。作者写这么多行为对比,其实就是在探讨到底什么样的管理风格和管理者更适合贾家。这两种方法都有利有弊:林黛玉虽然对下人苛刻,容易引起下人反抗,但是公正分明,而且她自己也很自律,属于最传统的儒家士大夫那个类型;薛宝钗虽然对下人宽容,很能收买人心,但是也很容易滋生暗处,如果来一个不好惹的,那就是夏金桂和宝蟾了,能把家里搅得天翻地覆。

作者其实对于这两种管理都不认同,他创造了一个兼容模式,就是秦可卿。小说里说秦可卿长得又像林黛玉又像薛宝钗,乳名“兼美”,也就是说秦可卿融入了林薛二人所有的优点。后文也能看出来,秦可卿托梦提出的观点都很有建设性,只不过王熙凤一样都没办而已。

发布于 2022-05-31 18:34
​赞同 8​
​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谢邀@池边叶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1. 作者早就说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各色女子有各自的人生和悲剧,她们不是为了塑造另一个角色的附庸;

2. 不管脂砚斋跟作者是什么关系,他也只是点评者而已。不能用他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

3. 说不好听的,所有评点者包括红学家,只要说出谁是谁的影,谁是谁的副,用这个人推断另一个人的事迹,诸如这样的观点。本质上就是反红楼梦的。

发布于 2022-05-31 17:16
​赞同 2​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段俊霞
段俊霞
《同是人间》《闲时,品悟词》《玄彩战记》等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同样的事情,站在不同的立场,礼貌和礼节很重要。

礼义廉耻,礼在整个封建理教文化里是排在第一位的,通过礼把人与人的层次就拉开了——比如跪礼,就是在姿态上矮人一头。



袭人对待贾母、王夫人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是以下对上的礼节,对待各类丫鬟又基本是同辈的礼节。

薛宝钗作为小姐,对待贾母、王夫人都是亲戚,适当就省略了礼节;同辈之间也都是亲戚,不需要太多礼;对待丫鬟们则是上对下的礼节。

长此以往,个人养成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日常表现就很不同,袭为钗副,不管是书里还是电视剧里,都是看不出来的。



林黛玉的逆反状态,在晴雯身上重点体现为鲁莽、大胆和泼辣。

晴有林风就更加看不出来了。



作者这里写的不是说他们性格相似,而是说他们的处事手段相似。

袭人和薛宝钗一样,都是求全责备的,力求事事周全,最好不连累自己一点。

林黛玉和晴雯都是不同情景中的逆反者,林黛玉是小姐群体里的逆反者,晴雯是怡红院丫鬟群体里的逆反者。

因为分了阶层,两人互相之间是不逆反、不冲突的。

这就是为什么晴雯死了,林黛玉毫无反应,就像看新闻里死了人一样,顶多慨叹一声。

编辑于 2022-05-31 23:04
​赞同 4​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心易道
心易道
关注红楼梦和相关文学作品,喜欢历史和美食的多重爱好者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袭为钗副,晴有林风,这个得细细自品,才能感受到作者写作的异曲同工。

每一个角色都不可能是简单的重复和相仿,同根不同茎,同颜不同馨。

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人都是主子,袭人和晴雯两个人分别都是两个主子身边的大丫鬟,在身份地位上,她们有着很大差别,然而又有着相互对比的相似之处。

薛家以富贵和行商为根基,辅以与贾家和王家等多个官宦世贵姻亲交错的关系,薛宝钗也极有可能出身满贵仕宦,所以入京待选是其身份的说明。对比林黛玉,出身汉族文人末路穷途的官宦,因科考提探花,受前朝皇帝的信任和宠幸,又与贾家等世贵家族姻亲,然而根基单薄很容易被清洗,导致新皇帝登基后第一批被清洗出局甚至丢掉姓名,落得个〖林家人死绝了〗的可怕结果,书中虽然说的很隐晦,还有很多人一直纠结林家的家产哪里去了?这些都是忽视了林家的〖钟鸣鼎食业已五世〗的官宦大族,怎么就族内子侄甚少,族丁不旺,林如海死后更是连一个叔侄辈的都难觅得,说明的就是林黛玉的尴尬处境,虽然还在贾府中是大家小姐身份,依靠的是贾母,贾敏,其祖母和母亲的身份,而其父族族中无人支撑,就连下人丫鬟都会侧目,有一些嬷嬷更是背后嚼舌根子,正所谓〖风刀霜剑寒相逼〗,处境尴尬,尤其是红楼梦的中后期,薛家宝钗还可以依靠施舍钱财,搏得府内下人丫鬟嬷嬷小厮等一句好话,一个笑脸,即使是赵姨娘也是不会针对,而林黛玉完全是依靠贾母的些许梯己补贴,到了捉襟见肘之时,也是尽量压缩自己的需求和开销,维持府内的短暂和谐,这是出身不同。

对比袭人和晴雯,就有相似之处。

袭人出身本地家(北京),家族中有众多兄弟姐妹,母亲念惜,哥哥疼爱,虽然因为前些年家境困窘不得已拿她换钱,也是送到了贾府,贾母有贤名,也是得惠于贾家,所以作为对比晴雯的出身,就要好很多。晴雯有一个多浑虫外号的哥哥,除了赌博就是浑浑噩噩不知所为的酗酒,家里也是没有了依靠,原本她也不是贾母身边的人,是赖大家的,后来被送到贾母处,被贾母一眼看中,精心调教,一心一意的安置在贾宝玉身边,原本她应该是贾宝玉身边的大丫鬟,可是当时这些孩子还小,晴雯虽然被调教的女红一流,甚至冠绝于贾府京城,然而本性她又是一个特别有个性和思想的个体,外加因为自身优秀,地位高,身份地位特殊外加贾宝玉的宠溺,所以从小到了贾宝玉身边却养成了把自己当成半个主子的作风,她只是在做一些贾宝玉指定的事情,其他的她也是各有指派,只是她始终记不住自己的奴才身份,这样的结果就是贾母在一些事件出现并且观察后,不放心,还是安排了最为稳妥的袭人给了贾宝玉身边,身份还是贾母的人,只是工作地点和任务却是照顾贾宝玉,之前还照顾过湘云,因为工作得力,深受信任,算是实习期观察期通过。所以人物性格上和接人待物上就有了完全不同的对比度,正如薛宝钗和林黛玉。袭人因为周全和能力超强,所以面面俱到又能做到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其反馈,心里眼里虽然只有贾宝玉,做事却是大而周全,事无巨细,为人处事也是贤惠得体。晴雯则是慢慢把自己的影响力范围缩小到了极低,甚至王夫人如果不上心,可能都对她没有什么印象,她也不送接迎往,而管理下人时,因为性格原因,经常也是完全不注意保护自己,容易得罪人,嫉恶如仇,也特别的敏感于下人对宝玉的伤害。然而她又是特别单纯和无瑕,宝玉私赠林黛玉手帕,也只能找她,什么贾宝玉知道她是最安全的丫鬟,既值得信任,又心地纯良,不会拆穿这件事情。对比小红,秋纹,碧痕等等,都不可。而林黛玉也是如此,对待贾宝玉的方式,晴雯确实有一点林黛玉的影子。

有人可能会问,袭人很早就跟贾宝玉初试云雨,难道说薛宝钗也会如此吗?这个要搞清楚,袭人的身份是下人,送给宝玉身边的,这个跟主子没有办法比拟的。袭人这种事情在大家族世贵族子,其实是一种潜规则存在的事情,只是不能公开宣传和拿到台面上说三道四,下人的生命都不值什么,不能玷污了主子的清誉,这种事情如果你拿到台面上,就是对主子的诋和不敬,结果只能是处理掉下人。而袭人被贾宝玉私相授受,也是一种俸主的无奈之选,被晴雯质问和被李嬷嬷辱骂,她也只能哭泣和无语赤面。

袭人的品质最珍贵的是贤,和薛宝钗相似度最高的也是其贤惠的属性。晴雯死后,贾宝玉为其写了一篇耒文悼念,〖芙蓉女儿耒〗,其实这篇文章是写给林黛玉的,拿到这里,真是作者写作有先见之明,很可能他预感到小说后半部不得得见天日,这篇文章是其小说的精华,写出了无限的对林黛玉人为的赞美和称颂,也正是此耒,晴有林风是落到实处的。

发布于 2022-06-01 01:02
​赞同 3​
​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崔玉智
崔玉智
这句话是红楼梦脂评本中,脂砚斋写的评语。前者,性格平和。后者:性格挑剔。

发布于 2022-05-31 16:59
​赞同​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红楼第一人
红楼第一人
推广传播新观点,彻底推翻旧观点,给读者一个真实的红楼梦!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旧观点装神弄鬼胡编乱造

发布于 2022-05-31 16: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7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她是红楼梦最美最争议之人,脂砚斋为她辩护:厌她者何其愚哉!
君笺雅侃红楼 2019-11-06   |  251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中描写的形形色色人物,每一个都那么精彩,单独拿出来都是一个极具个性和人物魅力的活生生的人。很多人愿意用喜欢和讨厌来对比《红楼梦》中人。看《红楼梦》那么多年,我不讨厌其中任何一个角色,因为他们和生活中的你我没有任何区别,讨厌他们与讨厌自己无异。不过我愿意再讨论一下争议极大的晴雯,为什么那么可爱的一个人会让大多数人讨厌呢!原因并不复杂。



晴雯可说是《红楼梦》最美的女孩,长得与林黛玉相似,却更健康活泼,贾母都爱她美,内定给宝玉做妾,从小培养。

脂砚斋曾专门就晴雯留下了一条长评,为晴雯辩护,我先截取一段:

写晴雯之疑忌,亦为下文跌扇角口等文伏脉,却又轻轻抹去。正见此时都在幼时,虽微露其疑忌,见得人各禀天真之性,善恶不一,往后渐大渐生心矣。但观者凡见晴雯诸人则恶之,何愚也哉!要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愈甚。若一味浑厚大量涵养,则有何可令人怜爱护惜哉……故观书诸君子不必恶晴雯,正该感晴雯金闺绣阁中生色方是。



我认为这是对晴雯最正确的态度。脂砚斋评语的意思就是晴雯的表现不过是小儿女的娇憨之态,用成年人的视角去品评她何其愚蠢。虽然晴雯表现了小性,可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你要用善恶认识她就错了,长大后人都会变得聪明起来,各自生出心思,再难见到这么纯真的天性。而且越是最优秀的尤物,心思越敏感,越容易产生更多想法。真都是什么都不在乎的人,要么傻,要么呆,也是索然无味。读者根本没必要讨厌晴雯,还要感谢晴雯的存在增加了闺阁之乐,为闺阁增添了无尽色彩,让人心向往之!

很多读者讨厌晴雯,也是近些年才越发尖锐起来。在几十年前,讨厌晴雯的并不多。那时候每家都是好几个孩子,几乎每家都有一个晴雯一样活泼跳脱,言语无忌让人又爱又恨的兄弟姐妹。看到晴雯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中那个最咬尖的小可爱。你不会恨自己的那个兄弟姐妹,因为你知道他(她)并不是坏孩子。只是现在独生子女多,很多人都不理解晴雯那句: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说白了,因为爱,所以不懂得防备!这就是晴雯。她真心接纳所有人,不防备有人害她。不是她傻,而是她把所有人当亲人。她说的也都是事实,只是表达的方式更直接,你不理解,恰恰你没真心接纳她!讨厌她正是你不理解她为何如此!

晴雯怼贾宝玉和袭人是最多的。可贾宝玉当她最亲,从不放在心上,哪怕生气骂她“蠢才,蠢才”,过后还要道歉,劝解她。袭人说贾宝玉:“你每日不受她几句话,再过不去”。贾宝玉不生气,正表明贾宝玉懂晴雯。即便袭人,晴雯那么说她,当时生气过后也好了。宝玉生日当天:刚出门,只见袭人、晴雯二人携手回来。显然两人之间非常亲密。十五六岁的丫头,根本没有隔夜仇,大家说过闹过,不过一时之性,过后该怎样还怎样。并不会记恨对方。至于是否袭人告了晴雯,我认为绝不是。晴雯被告,绝对是另有其人。这里不多说了。

最后用脂砚斋那句评语结尾:观书诸君子不必恶晴雯,正该感晴雯金闺绣阁中生色方是。你认为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7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15: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宝玉和袭人为何偷试?脂砚斋和兴儿各有说法,但不如贾母说的形象
小涵读书 2019-10-01   |  195阅读  |  1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床上梦游了太虚幻境,梦中同兼美有了警幻之事。梦醒后迷迷惑惑,若有所失。袭人伸手与他系裤带时,不觉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凉一片沾湿,唬的忙退出手来。晚饭后回到自己房间,袭人追问实情后,趁无人之际,宝玉遂强袭人同领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两人为何会这么做?


1.脂砚斋透露两人偷试的原因是袭人见机行事,通过这种方法挤兑了竞争对手晴雯

脂砚斋作为《红楼梦》重要的合作者,对诸多情节的点评至关重要。《红楼梦》第六回,“袭人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在这句话后,脂砚斋批注了四个字:伏下晴雯。

袭人原是贾母身边的丫环,先是跟了史湘云,后被派到贾宝玉的身边。同她一样身份的还有一个晴雯。晴雯是赖大家里买来的丫环,因为贾母比较喜欢,所以送给了贾母。贾母看晴雯的相貌,针线活和做事的爽利劲都非同一般,认定只有她将来才可以放在宝玉身边使用,所以将她给了宝玉。这样袭人和晴雯就居了竞争对手。按照脂砚斋批注透露的信息看,袭人在与宝玉要云雨时,她心中所想“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的想法是掩人耳目的。真实的原因是想让宝玉视自己比晴雯不同。

事实上也差不多如此,晴雯得知两人偷试云雨后,在端午节期间,利用宝玉埋怨自己之机,大骂两人做下了丑事。而她在临死前,也后悔地对宝玉说了“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的话来。

所以,从脂砚斋透露的信息看,袭人之所以同宝玉偷试,其实是为了挤掉竞争对手晴雯。


2.仆人兴儿透露两人偷试的原因是贾府里有一个老规矩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贾琏偷娶了尤二姐之后,尤二姐向贾琏的仆人兴儿打听贾府的情况,兴儿说起王熙凤容不下房里人时曾说过这样的句话:“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王熙凤很霸道,成亲之后,把贾琏房里原有的两个人都打发了。兴儿这句话其实透露了贾府里的一个规矩:贾府的爷们,在未娶亲之前,都是有这样待遇的。

这“两个人”自然不是一般的使唤丫环。她们在爷们身边,除了要当好丫环之外,还是当姨娘的重要人选。袭人后来得到王夫人的青睐,暗中将她的月银提高到二两,并给予她同赵姨娘、周姨娘一样的待遇,其实就是因为有这个规矩。而将晴雯撵走之后,王夫人向贾母说明情况时,也是将袭人置于姨娘的角度来汇报的。林黛玉知道袭人和宝玉的事情之后,笑着称袭人为“好嫂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既然袭人是兴儿所说的爷们房里“两个人”之一,她同宝玉偷试就不为过。


3.贾母用“没嘴的葫芦”五个字形象地说出了原因

宝玉和袭人偷试云雨之事,贾母是否知道无从知晓。《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她听到王夫人撵走了晴雯,留下了袭人给宝玉当姨娘时,忍不住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她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

贾母说袭人是“没嘴的葫芦”,是指她不言不语,说话不多,但是心里有数。袭人确实如此。她和贾宝玉偷试过后,关系变得非同寻常。贾元春省亲过后,她病倒在床上休息时被李奶妈骂是“狐媚子”,她含羞忍泪吞下不争辩。晴雯当众骂她和宝玉做了丑事,气得宝玉要将晴雯撵出自己房里时,她下跪求情,受尽了委屈,也不吱声。如果换作别人,恐怕早就以偷试之事为资本要挟宝玉了。所以,贾母同意王夫人的安排,虽然有无可奈何的成分,便也考虑到袭人这种不张扬的性格,适合在宝玉身边当小妾。


同样道理,贾宝玉对袭人的出身、性格和心思都有一定的了解,加之贾府又有爷们房里先放人伏侍的陋习,所以他才会趁着房间无人,向袭人坦白梦中遇到的一切,尔后与她同领警幻之事。

一家之言,仅供闲看!【文/小涵读书】

+关注
undefined
小涵读书
喜欢读书,贩文为生
共 1899 篇原创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小涵读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贾蓉借炕屏,为何要在刘姥姥的面前,给王熙凤屈膝半跪?
下一篇: 秦可卿刚死,贾元春就被封妃,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7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16: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林黛玉得知晴雯死了,一点反应都没有?
圆桌收录
阅读给你答案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2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我看红楼梦里林黛玉看见宝玉写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的时候她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没有很悲伤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显示全部 ​
关注者
718
被浏览
2,616,573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29
​28 条评论
​分享

300 个回答
默认排序
乌衣巷边人
乌衣巷边人
3199 人赞同了该回答
林同学的男朋友贾同学家有五只宠物猫,其中晴雯猫最漂亮伶俐,贾同学和奶奶觉得这只猫不错。别人说这只猫和女朋友长得有点点像,贾同学有时带它过来见见女朋友,有时带那几只。贾同学的妈妈喜欢袭人猫,不喜欢这只,非要把它送出去,猫猫一病死了。贾同学写了篇作文纪念它,林同学帮着一起改了改作文。林同学哭的可能性有多少?

编辑于 2022-08-28 13:33
​赞同 3199​
​15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串串吃毛豆
串串吃毛豆
1167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的世界死人太频繁了,每死一个就伤心一次的话,黛玉早就哭死了。

林黛玉是什么人,三岁左右死了弟弟,5、6岁死了妈妈,10来岁死了爸爸。小小年纪就目睹了3次至亲的死亡。

寄身贾府,又经历了秦可卿之死,金钏之死,尤二姐之死。关系远的,她大概也听说过秦钟之死、贾瑞之死、鲍二家的上吊而死……

她自己又是个常年生病的。

以《红楼梦》世界的医疗水平、生活条件、卫生条件,时不时死个人太正常了,小孩子父母双全的都很少。贾赦接近60岁,早早死了正妻,迎春打小没妈,惜春也没妈;贾珍30来岁,正妻早死了;贾珠20出头就死了;湘云还在襁褓的时候父母双亡;宝钗父亲也死的早;薛蝌宝琴兄妹也是年幼丧父;东府的玄孙贾蔷、早死的贾瑞、机灵的贾芸、贾兰最好的朋友贾菌、闹学堂的金荣,没有一个是父母双全的。

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很短,死人太常见了,活人在情感上对死亡的耐受力都很强。不说变得麻木,至少不再为死亡投入太多感情了。

黛玉不过是这个经常死人的世界里的一员罢了。

编辑于 2022-07-24 20:02
​赞同 1167​
​58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春堕花筵
春堕花筵​
蘅芜烧尽魂来否?
谢邀@白银纺爱好者
7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关于情节上来看,就是晴雯是个丫头,黛玉作为封建社会的贵族小姐,对丫头的死活不放在心上是正常的,尤其这还不是她的丫头。

黛玉对晴雯的态度除了这里,还有一个地方:

林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不快活之称。]也该教训教训。只是论理我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
从全书意义上来说,这里就需要跟宝钗对看。

脂砚斋说“盖钗颦对峙,有甚难写者”。钗颦的情节一直是遥遥对应的,这里就是一处。

先明确一点,就是宝钗的分身很多,白金钏就是一个。

薛宝钗和白金钏,薛,雪也,色白,宝钗和金钏,都是饰物。贾宝玉喂金钏的香雪润津丹,可以看成低配冷香丸。宝钗和金钏身量相近,金钏穿宝钗衣服入殓。贾宝玉祭金钏,茗烟说:

“只是这受祭的阴魂,虽不知名姓,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
“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金钏当不上。作者写茗烟固然拍马屁,但言语意指,是暗示贾宝玉另祭他人。贾宝玉尊金钏为洛神,实尊宝钗为洛神。

这个情节和贾宝玉诔晴雯实诔黛玉,尊晴雯为芙蓉花神实尊林黛玉为芙蓉花神一致。

还有就是,跟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对应的章节并不是含耻辱情烈死金钏,而是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也就是说,要看钗颦对金钏儿和晴雯反应的对比,看的不该是含耻辱情烈死金钏那里宝钗对王夫人说的话,而是不了情暂撮土为香那里宝钗对黛玉说的话。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两章,看钗颦对宝玉祭金钏儿和晴雯的反应,都表现出不干己事的冷淡,但在旁人的口里,她们之间的关系又绝不该如此冷淡。

在宝钗和金钏儿是这样——

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
对宝玉祭金钏儿是这样——

话说众人看演《荆钗记》,宝玉和姊妹们一处坐着,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一出上,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宝钗不答。
黛玉和晴雯是这样——

况且素日你又待他甚厚,故今宁可弃此一篇大文,万不可弃此‘茜纱’新句,竟莫若改作‘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陇中,丫鬟薄命。’如此一改,虽于我无涉,我也是惬怀的。
黛玉对宝玉祭晴雯是这样——

黛玉笑道:“他又不是我的丫头,何用作此语,况且‘小姐’‘丫鬟’亦不典雅,等我的紫鹃死了,我再如此说,还不算迟呢。”


前面已经说过,宝玉明尊金钏儿为洛神,实尊宝钗为洛神,明诔晴雯为芙蓉花神,实诔黛玉为芙蓉花神。

这里钗颦二人对自己分身的死亡,都表现出了一种漠然,在宝钗是“宝钗不答”,在黛玉是“何用作此语”。

对书中人而言,这是贵族小姐对仆人的普遍态度。

在书外人看来,这是钗颦二人面对自己分身结局的全然不知,读者不免为冥冥之中自有宿命而怅然。

最后再说一个细节,我发现宝玉在祭金钏儿和晴雯的时候,用的东西并不是按照金钏儿和晴雯的风格选的,而是宝钗和黛玉的风格。

这是对金钏儿:

老姑子献了茶。宝玉因和他借香炉,那姑子去了半日,连香供纸马都预备了来。宝玉道:“一概不用。”
这是对晴雯:

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
这是宝钗: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自携手瓮灌苔盆
这是黛玉:

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子里东西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碾冰为土玉为盆
宝钗之简对黛玉之繁,宝钗之虚室生白对黛玉之冰清玉洁,正在此处。

编辑于 2023-02-18 15:57
​赞同 72​
​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logo
天猫商城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淘宝5.10周年庆,快乐回归,福利享不停!
快来领取专属福利吧查看详情
知乎用户f5Ky9q
知乎用户f5Ky9q
carpe diem
264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古人见到的生生死死比现代人多太多了。

贾珠:一病就死了。

秦可卿,当然死因有些其他因素在里面,但也是年纪轻轻。

贾瑞:病了没多久就死了。

……

别忘了,林黛玉丧母丧父,薛宝钗丧父,迎春丧母,惜春丧父丧母…...

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死个人见怪不怪。题主想想自己有没有得过肺炎,阑尾炎,痢疾……等等小毛病。无意冒犯,要生在古代,你已经死了。

别说红楼梦,看看巴金的家春秋,那是民国时期的事情,三部书里家里死了多少人:肺病、难产,小儿脑炎……小孩子夭折,家里人表现得是多么冷淡和无所谓。

编辑于 2018-09-01 09:21
​赞同 264​
​1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默猫猫
默猫猫
16 人赞同了该回答
林黛玉和晴雯熟,不过是贾宝玉的一厢情愿。

你看到林黛玉不接受贾宝玉还悼词,你看到《葬花吟》是怎么出品的么?

《红楼梦》里两个大长篇,都有一段林黛玉和晴雯不熟的剧情。

《葬花吟》是晴雯刚刚和碧痕吵架吵输了,在院子里生气,林黛玉扣门,晴雯骗黛玉说都睡了,二爷说了,凭你是谁,都不开门。

结果,林黛玉看到薛宝钗出来了。

黛玉突然觉得:啊呀!这到底不是我的家啊!

第二天,就写下了《葬花吟》。

而且,这个事情,后来就是葫芦案了。

晴雯没听出来敲门的是林黛玉,林黛玉不知道不肯开门的是晴雯。

林黛玉和晴雯,就是隔着门,扯皮好几句都没认出人来的关系。

抄捡大观园,迎春、惜春屋里走的可都是首席大丫鬟。

林黛玉再伤春悲秋,也轮不到晴雯啊!

发布于 2022-06-05 00:12
​赞同 16​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玉白菜
玉白菜​
初来驾到,多多关照
9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你只要从封建的视角去看就明白了。

就像探春说的那样,对主子而言,奴仆是小猫小狗。

晴雯袭人在封建视角下,就是宝玉家里养的猫狗。

主子有没有可能对猫狗产生感情呢?当然有的,前提是你和TA们互动很多,久了宠物也会成家人。

但是男朋友家死了一只猫,你平时根本没怎么和TA互动过,并且他家里有几十只猫猫狗狗,之前也不是没有死了丢了的。

这样想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是封建社会把人物化的错。

宝钗对金钏儿的态度也是,你姨妈跟你哭诉,说自家的猫打碎了桌上的杯子,自己一生气打了TA两下,谁知TA尽然从窗台跳出去摔死了。

换你你能说什么呢,当然只能说肯定是猫贪玩不小心掉下去的了。

当然,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这种心态是封建思维对她们潜移默化的产物,在当时是社会情况下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作为现代人,不能继承这种思维。

编辑于 2022-12-14 15:03
​赞同 91​
​5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棠小湖.打个酱油
棠小湖.打个酱油
关注微信公众号“棠小湖”
69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书中第78回里,贾宝玉祭奠晴雯,突然听到芙蓉花后有笑声,吓得小鬟大喊“不好,有鬼”,让读者也不由地紧张起来——

读毕,遂焚帛奠茗,犹依依不舍。小鬟催至再四,方才回身。忽听山石之后有一人笑道:“且请留步。”二人听了,不免一惊。那小鬟回头一看,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
结果到了书中第79回,画风一转,原来那“鬼”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走出来细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的了。”宝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答道:“我想着世上这些祭文都蹈于熟滥了,所以改个新样,原不过是我一时的顽意,谁知又被你听见了。有什么大使不得的,何不改削改削。”
晴雯去世,贾宝玉“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乃泣涕念”,如此悲伤的时候,林黛玉却“满面含笑”,打趣贾宝玉的文笔。

这让不少读者感到不解,林黛玉和晴雯不是关系很好吗?为什么知道晴雯死了,林黛玉完全不难过,还“满面含笑”呢?

贾宝玉因为林黛玉打趣自己,也不再悲伤了,开始和林黛玉讨论写作。两人有说有笑,不像是祭奠晴雯,倒像是诗社作诗——

黛玉道:“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一读。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中间两句,什么‘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这一联意思却好,只是‘红绡帐里’未免熟滥些。放着现成真事,为什么不用?”宝玉忙问:“什么现成的真事?”黛玉笑道:“咱们如今都系霞影纱糊的窗槅,何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宝玉听了,不禁跌足笑道:“好极,是极!到底是你想的出,说的出……”说着,又接连说了一二十句“不敢”。黛玉笑道:“何妨。我的窗即可为你之窗,何必分晰得如此生疏。古人异姓陌路,尚然同肥马,衣轻裘,敝之而无憾,何况咱们。”
如此一来,让读者觉得,林黛玉未免显得太过冷漠了。

其实读者觉得林黛玉和晴雯关系好,很大程度是因为贾宝玉的一句话——

宝玉笑道:“……况且素日你又待他甚厚,故今宁可弃此一篇大文,万不可弃此‘茜纱’新句。竟莫若改作‘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垄中,丫鬟薄命。’如此一改,虽于我无涉,我也是惬怀的。”
贾宝玉说“素日你又待他甚厚”,不仅读者深信不疑,连电视剧版为了彰显“晴为黛影”都刻意“加戏”,让观众觉得两人交好。

但所谓“素日你又待他甚厚”只是贾宝玉的认知,如果读者细看原著,就会发现,书中林黛玉和晴雯的关系,并没有任何亲厚的感觉。

自书中第3回林黛玉进入贾府,贾宝玉房里和林黛玉接触较多的丫鬟一直是袭人,晴雯与林黛玉则十分疏离。书中第8回贾宝玉题写“绛芸轩”,林黛玉过来赏玩,晴雯在侧,两人竟毫无交流。

在书中第26回里,林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得知贾宝玉回怡红院,便去找贾宝玉,偏巧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正没好气,听到林黛玉敲门,便把气撒在林黛玉身上——

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甲戌侧批:犯黛玉如此写明。]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他们彼此顽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真是他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甲戌侧批:寄食者着眼,况颦儿何等人乎?]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
因为晴雯使性子,让林黛玉感怀寄人篱下,无依无靠的身世,不觉伤心哭泣,以至于“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荫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而后“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一曲《葬花吟》的绝唱由此而来。

直到贾宝玉向林黛玉解释缘由,林黛玉才转悲为喜,“心事全无”,不再悲伤幽怨——

宝玉道:“实在没有见你去。就是宝姐姐坐了一坐,[庚辰侧批:不要兄言,彼已亲睹。]就出来了。”林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想必是你的丫头们懒待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宝玉道:“想必是这个原故。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他们就好了。”[庚辰侧批:玉兄口气毕真。]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庚辰侧批:不快活之称。]也该教训教训,[庚辰侧批:照样的妙!]只是我论理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庚辰侧批:也还一句,的是心坎上人。]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甲戌侧批:至此心事全无矣。]说着抿着嘴笑。
林黛玉虽然未必知道不开门的丫鬟就是晴雯,但她对贾宝玉屋中的丫鬟都很熟悉,敢如此娇纵任性的无非那个几。林黛玉直接对贾宝玉表明态度,说出了“不快活”的话——“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

显然,林黛玉对晴雯她们是十分不满的。

林黛玉本质偏爱温柔稳妥的姑娘,像她身边的紫鹃、贾宝玉身边的袭人,后来她和薛宝钗义结金兰,又教授香菱作诗,也有这个缘故。

而对晴雯,林黛玉甚至抱有一些反感。在书中第31回里,晴雯失手跌了扇子,引发了和贾宝玉、袭人之间的争吵,林黛玉听见声音过来劝解,完全不理会正在哭泣的晴雯,见晴雯出去,便只和袭人说笑——

晴雯在旁哭着,方欲说话,只见林黛玉进来,便出去了。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黛玉道:“二哥哥不告诉我,我问你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推他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宝玉道:“你何苦来替他招骂名儿。饶这么着,还有人说闲话,还搁的住你来说他。”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
另外,还有一些读者觉得林黛玉和晴雯亲厚,是因为书中第36回里,贾宝玉故意支开袭人,派晴雯去送手帕。可见袭人和林黛玉关系不好,晴雯和林黛玉关系好。

其实联系前文就能知道,贾宝玉故意支开袭人的原因。在书中第32回里,贾宝玉“诉肺腑心迷活宝玉”,迷迷糊糊对着袭人向林黛玉真情告白,袭人知道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有“私情”,“吓得魄消魂散”,“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

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便推他道:“这是那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涨,夺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
袭人是贾母派来教导照顾贾宝玉的,“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袭人担负着“规谏宝玉”的责任。

对封建时代的少爷小姐们而言,有私情不像现在小孩子早恋,告诫一番就算了,有私情是非常严重的“丑祸”,不仅贾宝玉和林黛玉这辈子完了,袭人她们这些下人更难逃一死。

袭人因此“魄消魂散”“可惊可畏”,在书中第34回里,赶紧求王夫人将贾宝玉搬出大观园,免得真的惹出“不才之事”,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不仅袭人“可惊可畏”,被发现秘密的贾宝玉更是“可惊可畏”,袭人是负责“规谏”他的,他哪敢再“顶风作案”,让袭人去帮自己和林黛玉“增进感情”?

晴雯不知道秘密,传话就是传话,袭人知道秘密,传话是“男女暗通款曲”,贾宝玉怕再声张,才要避开袭人——

因心下记挂着黛玉,满心里要打发人去,只是怕袭人,便设一法,先使袭人往宝钗那里去借书。袭人去了,宝玉便命晴雯来[蒙双行夹批:前文晴雯放肆原有把柄所恃也。]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他做什么呢。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
晴雯不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事,自然不明所以,平白无故为什么要去传话,说送件东西才好搭讪,贾宝玉这才拿出了手帕,作为幌子。《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在手帕上题诗相赠,互通心曲。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西厢,自然知道手帕中暗含的情愫。晴雯更茫然了,觉得“这又奇了”,却正合贾宝玉之意——

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象一件事。”宝玉道:“没有什么可说的。”晴雯道:“若不然,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呢?”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
林黛玉见到晴雯,态度也十分疏离,两人一问一答,公事公办。对比林黛玉在袭人、莺儿、香菱面前的态度,不难看出区别,甚至连对小佳蕙,林黛玉都比对晴雯亲切——

黛玉已睡在床上。问是谁。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道:“做什么?”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来给姑娘。”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林黛玉对晴雯并不喜爱,自然不会像贾宝玉一样为晴雯的命运牵肠挂肚。况且在封建时代,主仆之间的阶级不同,在书中第60回里,贾探春就表示过“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如同猫儿狗儿”——

探春便说:“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
对于林黛玉而言,晴雯只是一个下人,还是一个她不太喜欢的下人,并不需要她去伤怀。

贾宝玉说“况且素日你又待他甚厚”,是贾宝玉一厢情愿,林黛玉听到这句话,立即反驳“他又不是我的丫头,何用作此语”“等我的紫鹃死了,我再如此说,还不算迟”——

黛玉笑道:“他又不是我的丫头,何用作此语。况且小姐丫鬟亦不典雅,等我的紫鹃死了,我再如此说,还不算迟。”[庚辰双行夹批:明是为与阿颦作谶,却先偏说紫鹃,总用此狡猾之法。]宝玉听了,忙笑道:“这是何苦又咒他。”
林黛玉谈笑风生地和贾宝玉谈论祭文,直到听到一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才“忡然变色”,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

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可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庚辰双行夹批:双关句,意妥极。]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庚辰双行夹批:如此我亦为妥极。但试问当面用“尔”“我”字样究竟不知是为谁之谶,一笑一叹。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而有,又当知虽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晴雯诔,则呆之至矣。]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庚辰双行夹批:慧心人可为一哭。观此句便知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庚辰双行夹批:用此事更妙,盖又欲瞒观者。]外面却不肯露出。
林黛玉“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此时也预想不到,这篇《芙蓉女儿诔》“虽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她正在亲手书写自己的祭文。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切就像《好了歌解注》里说的“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在那个时代,无论高贵的大家闺秀,还是卑贱的婢女丫头,最终都难逃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

发布于 2022-01-11 07:54
​赞同 69​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脂笏
脂笏​
当年笏满床,脂正浓,粉正香
610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她们不熟。

晴雯和林妹妹的交情是这样的:

晴雯听了,只得拿了绢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巾,见他进
来,忙摇手儿说:“睡下了。”晴雯走进来,满屋漆黑,并未点灯,黛玉已睡在床上,
问:“是谁?”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道:“做什么?”晴雯道:“二爷叫给姑
娘送绢子来了。”黛玉听了,心中发闷,暗想:“做什么送绢子来给我?”因问:“这
绢子是谁送他的?必定是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
“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黛玉听了,越发闷住了。细心揣度,一时方大悟过
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对比一下,袭人和林妹妹的交情是这的:

却说春燕一直跑入院中,顶头遇见袭人往黛玉处去问安。
看出区别没有?林黛玉和晴雯,就是典型的主仆关系。甚至都不是很熟的主仆,双方的对话每一句都是公事公办。请问你和一个朋友论交的人说话是这个样子的吗?甚至晴雯接下去潇湘馆送手帕的任务之前都先问有事儿没事,没事儿的话去了怎么搭讪呢?由此可见晴雯和林黛玉,可以说连熟人都说不上,只能说是“认识的人”罢了。

而袭人呢,可以看出她会日常性地去给林黛玉请安说话。不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可以去找林黛玉聊天。(不只林黛玉那里,她想起来了还要去王熙凤那里,估计别人那里也没少去)加上袭人经常去潇湘馆找宝玉,她和林黛玉应该已经很熟了。当初林黛玉第一天到贾府,过来安慰她的也是袭人。因此林黛玉和袭人的关系已经是熟人甚至是朋友是姐姐了。所以林黛玉那“你死了我先就哭死了”还有“好嫂子”可不是乱说的。我相信如果死的是袭人,林黛玉肯定是会哭的。

大家之所以会有林黛玉和晴雯关系很好的印象,大半就是因为宝玉一句“且素日你又待她甚厚”,小半则是因为宝玉差晴雯去送帕子没有派袭人。但平心而论,书里林黛玉和晴雯的交流真的十分十分有限。好不容易摔扇子那里俩人打个照面,晴雯还立刻出去了……这哪里像是“甚厚”的样子啊?

宝玉就那么一说,咱就那么一听。这个人虽然甘愿为姐姐妹妹们当牛做马,但他其实一直也是很直男思维,基本上完全不懂女孩子们在想什么的。

所以,一个不熟的人死了,顶多跟着叹两口气也罢了。哭,实在是没必要,而且也真的哭不出来啊!

编辑于 2019-02-12 06:33
​赞同 610​
​57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26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个问题下面能不能不要太双标了啊,一会说黛玉和晴雯不熟所以可以一点反应都没有,一会宝钗对金钏之死没反应就是冷漠,宝钗做什么都是假的错的?她根本一开始也不知道金钏为什么死,一个丫鬟死了她难道要哭天喊地的?安慰王夫人是人之常情,毕竟王夫人也是重视过金钏的,何况金钏跳井有一大部分都是她自己的原因(言语带坏主子,挑拨主子兄弟之间的关系,王夫人肯定讨厌这种行为,一开始也没让她去死啊)。宝钗还不嫌晦气拿自己的衣服,你还想让她咋样?哪个丫鬟出事了宝钗是不是都要做出反应不然就是虚伪?别抱着这么幼稚的宫斗宅斗三角恋思维看书,被害妄想症要去治治,更别用cp光环,你试试如果黛玉和宝钗(或湘云,探春等)互换,性格不变,官配cp变,被黑的最多的会是谁呢?黛玉宝钗这些女孩都很可怜也很可爱啊

发布于 2019-03-24 18:31
​赞同 26​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笑笑不可爱
笑笑不可爱​​
电影行业 从业人员
26 人赞同了该回答
啊那不然嘞?

林黛玉得肝肠寸断,还是得伏地痛哭?是也得写一篇诔文,还是得几天不吃不喝?

前八十回里,晴雯跟林黛玉的交流次数屈指可数。送东西,找人,传话,几乎都是袭人,林黛玉那么担心贾家下人说她闲话,却敢大大咧咧地跟袭人开玩笑叫嫂子。

晴雯就送过那么一次手帕,传个话,还因为没开门,导致林黛玉跟贾宝玉闹了一次别扭。说白了,林黛玉跟晴雯根本不算多熟好吧。

晴有林风,袭为钗副,本来就是批语里的,意思是晴雯跟林黛玉的行事风格一样,袭人跟薛宝钗的行事风格一样,不是说晴雯跟林黛玉关系好,不是说林黛玉要复制晴雯的命运,更不是说林黛玉能从晴雯的悲惨命运里得到什么预示。

林黛玉是正儿八经的官家小姐,晴雯是从小为奴为婢的苦命娃,这俩人除了行事风格一样,也都长得漂亮,一心一意对贾宝玉好,和贾宝玉发乎情止乎礼,其他没啥一样的。不能因为这么一句批语,就强行让两个不搭边的角色产生什么命运共鸣啊,这是写小说,不是写网文。

那个年代,生个病死个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林黛玉即便心惊,晴雯又不是她的丫头,她也不至于非要做出什么反应吧。

话说回来,如果说袭人死了,林黛玉掉两滴泪,那还挺合理的。

发布于 2022-06-05 12:31
​赞同 26​
​3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庵溪
庵溪​
求生哨吹响 I shall return
185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有的朋友提到,那个时代死亡比现代要频繁,所以黛玉这个从小经历丧幼弟、慈母、病父的人,面对各种死亡和无常,已经练习过了,甚至麻木了。

练习是必然的,麻木倒未必。只是林黛玉对于青春易逝、红颜薄命、生命无常、风刀霜剑的感慨,早已经被写出来了,除了《葬花吟》以外也不止一次。黛玉葬花时的痛,未必就不能移情到晴雯身上,只是犯不着再那么重复写一遍。

对尤二,作者写黛玉为她担心,对塑造尤二和凤姐这两个人物是有作用的,提一笔也就是了。晴雯死去,对宝玉来说是大事,黛玉恰好在那里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表达了一种超越旁人的关切。这对于敏感的黛玉来说,一贯如此。难不成尚为尤二担心、怜悯的黛玉,会对晴雯的死没有半分动容?那两块旧帕子都还在呢。

但因为世上只有她能理解宝玉的悲痛,只有她能知道这一套“为一个丫鬟”而举行的祭拜仪式,对于宝玉的意义,所以她选择的方式是“开解”,而且是侧面开解——俗称“转移注意力”。前两天,我父亲终生好友去世,他自云“脚都软了”,打不起任何精神,但想到葬礼上的挽联还是必由他拟,于是不得不收拾心情去斟酌用字,以求尽力把好友的一生都概括出来。我想这时候如果有人愿意在个别字上和他推敲一下,应该可以大大缓解他沉痛的心情。同时,此人对他所拟挽联的重视,不也说明了对父亲好友的尊重吗?

“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一读。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些什么,只听见中间两句,什么‘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这一联意思却好,只是‘红绡帐里’未免熟滥些。放着现成真事,为什么不用?”宝玉忙问:“什么现成的真事?”黛玉笑道:“咱们如今都系霞影纱糊的窗槅,何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
黛玉哪里是不知宝玉所云呢,只是其中这两句,与她的《葬花吟》呼应了,她单拎出来这两句,就是在与宝玉和晴雯的遭遇共情。只是这种共情是内敛含蓄的,又要让位于“开解”这个目的,因此她还必须“笑”,不管是苦笑还是假笑,总之此刻她想要打破夜晚悲随露凝的幽深气氛。不然像贾宝玉,听完《葬花吟》自己恸倒在山坡上,一派孩童做派,真痛固然真痛,又于事何宜呢?

黛玉正是因为练习过面对死亡,自己也曾经写诗文直面死亡与无常,才从自己的经验中找到了开解宝玉的方法。事实证明,她开解宝玉算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却不料将谶语兜揽到了自己身上。

这正是曹公的精妙处,让一个一直用诗歌和感情去对抗死亡的黛玉,最终还是要直面自己的死亡。让黛玉用文字去缓解悲痛的经验失效,让死亡和无常的恐惧,就这样突如其来地侵入黛玉的心头,让一切的练习都再经受一次最严峻的挑战。唯其如此,才能让绛珠仙子默默自省,也许最后走的时候,她早已平静安宁,才能给宝玉以“开悟”的指引。而这一切,浓缩了作者多少的生命体验,却不过只在几页纸之间。

人生的痛,不一定非要哭出来,经过岁月的变迁,人的悲痛会呈现出各自迥异的形态,这正是“青春散场”之时。非沉浸式阅读,非此中之人,不能体会矣。

发布于 2023-02-16 11:25
​赞同 185​
​1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樊楼灯影卖酸馅
樊楼灯影卖酸馅
喵喵喵……
14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很简单,只要抛开书中各种“神仙”“超凡”“忘俗”描写就很好理解了,晴雯只是个奴才,且是别人的奴才。

发布于 2018-07-18 09:00
​赞同 141​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logo
天猫商城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淘宝5.10周年庆,快乐回归,福利享不停!
快来领取专属福利吧查看详情
王诺诺
王诺诺​​
科幻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168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从红楼行文的角度讲,从曹公的BE美学角度讲,此处最适合黛玉的表情就是无动于衷,甚至是有说有笑。

“晴有林风”,晴雯和黛玉不仅是长得像,晴雯是芙蓉,黛玉也可以是芙蓉。《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众人抽花名签子行令,黛玉抽中的便是一支芙蓉,可见曹雪芹是把林黛玉比拟为芙蓉的。

那么这篇《芙蓉女儿诔》,宝玉感叹命运趋同的薄命女儿,似祭晴雯,实祭黛玉。通俗一点说,这一回,黛玉恰好在活着的时候听见了自己的祭文。

红楼梦的叙事不是单纯坐下来给你讲个故事那么淳朴。现在我们习惯看小说叙事中的故事逻辑、人物逻辑,而红楼梦的叙事路径更多采用”冷热对照“——常用一对气质对立的意象,去描述一件事情、一个场景中稍纵即逝的无常和美感。

说起来有点抽象?何为冷热?——秦可卿的葬礼规格之高,场面之轰轰烈烈,可以说是全书的第一场高潮戏,它就是“热”的。但它的源头却是”极冷“的,十二钗中第一个死亡的秦可卿,她在死前预言了贾家败落,她的死也开启了薄命司女儿的回归之路。

到了第七十五回写宁荣二府中秋赏月,又是人气鼎盛的场面,却在最后有黛玉和湘云的凹晶馆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两个前途未卜的孤女望月吟诗,一不小心道出命运之无常,这又是极冷的。从场景、事件到人物的名字、性格、家世,这种冷热对比在全书中比比皆是。

红楼现存80回,晴雯病死在第78回,第79回宝玉写芙蓉女儿诔。晴雯是曹雪芹笔下少数拥有自己完整退场的人物,而黛玉也因此有幸在活着的时候听见给自己的祭文。

红楼中黛玉先前已经葬一次自己,第二十三回,林黛玉和贾宝玉一起葬花,“花”指代花神生日出生的黛玉自己。这场葬礼的氛围依旧是“热”的,宝玉第一次向黛玉表白了,“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貌”,他们告别两小无猜,多愁多病倾国倾城cp正式成立,但这也是黛玉一步步埋葬自己的开始,她死亡和干涸的开始。

葬礼上的暧昧表白,讽刺吧?曹雪芹的BE美学就是如此。

这次又轮到黛玉祭自己了。当然也是一样的,氛围还是热的,至少是轻松愉快的:少女远远听到心上人的声音,便躲在花丛里不吱声,等他念完了,从暗处突然出现吓他一跳,装作不经意听见了他的自说自话,心上人顿时羞得满脸通红。然后调皮的少女得逞了,便继续逗他:”我说你啊这篇文章写得不赖,就是这个词这个词不太恰当,可以改一改呢……“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殊不知,她不经意间的几个字的修改,恰好成了他俩爱情的谶语,也击中了自己无法抗拒的命运。

@王诺诺

编辑于 2022-04-20 12:54
​赞同 1682​
​5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芦花风软
芦花风软​
爱红楼,爱钗黛,爱袭晴
2627 人赞同了该回答
黛玉不但没有反应,还满面含笑了。

她还与宝玉两个人,一同有说有笑的,讨论了芙蓉女儿诔的字词使用~

只听花影中有人声,倒唬了一跳。及走出来细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的了。”宝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答道……
黛玉笑道:“咱们如今都系霞影纱糊的窗槅,何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宝玉听了,不禁跌足笑道:“好极,是极!……
黛玉笑道:“何妨。我的窗即可为你之窗,何必分晰得如此生疏。古人异姓陌路,尚然同肥马,衣轻裘,敝之而无憾,何况咱们。”宝玉笑道 ……
黛玉笑道:“他又不是我的丫头,何用作此语。况且小姐丫鬟亦不典雅,等我的紫鹃死了,我再如此说,还不算迟。”宝玉听了,忙笑道:“这是何苦又咒他 。”黛玉笑道:“是你 要咒的,并不是我说的。” ……
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庚夹:慧心人可为一哭。观此句便知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庚夹:用此事更妙,盖又欲瞒观者。)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 ……
上述所有“笑”中,黛玉只有最后一个“笑”是在掩饰,其余的,都是真的“笑”了~

其实,晴雯死,与黛玉又有什么相干?晴雯死,能让黛玉有什么感同身受之处吗?黛玉为什么一定要有反应?

晴雯跟黛玉亲密吗?来往多吗?感情好吗?都没有。脂批中虽有“晴有林风”一说,但并不代表黛玉与晴雯很熟。

黛玉不曾为晴雯难过,这只充分说明,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鲁迅语)。不要以为黛玉看见落花都能伤感了,所以所有的悲剧,黛玉就都能感同身受?

黛玉是为“情情”之人,只有在她感受到别人对她的用情用心,她才会对别人亲密,如宝玉,如宝钗,如袭人……而晴雯,给过黛玉一点温暖或体贴吗?有过什么互动没?

所以,黛玉为什么一定要有反应?

再来说一点题外话。在前文有很相同的一幕,金钏死了,即使宝钗拿了自己的衣服给金钏做装裹,还劝王夫人多给金钏家人补偿,仍然被很多读者骂作“冷酷无情”。

而黛玉在这里,即使黛玉是满面含笑,与宝玉两人一起有说有笑地讨论诔文,对晴雯之死是完全无动于衷的样子,也没什么读者怪黛玉,更别说骂了。

所以,黛玉为什么要有反应呢?


编辑于 2019-09-27 14:03
​赞同 2627​
​405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656 人赞同了该回答
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其石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我提一个稍微小众一点的思路:因为晴为黛影,黛玉和晴雯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人不会自己哀悼自己。

追踪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生成过程,以及红楼梦文本的迭代情况,会发现这种追踪很有意思很有意思。黛玉形象的生成过程颠覆以往传统小说的套路——她是女主角,她是红楼梦中乃至整个中国古典小说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但她居然并不是最一开始就诞生于作者的创作构思之中的。围绕着黛玉有一个“人物束”,或者不妨说是各个迭代版本的原初版黛玉,她们共同承担了黛玉形象的塑造和再塑造过程。

这个“人物束”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人物:晴雯、小红、龄官、(秦)可卿、香菱、妙玉、湘云。

一条线索是容貌。秦可卿和太虚幻境的仙境可卿,可以说是一而二二而一。可卿“鲜艳妩媚有如宝钗,风流袅娜又似黛玉”,乳名“兼美”,兼二者之美。可卿貌若黛玉;香菱长得“有些像东府小蓉大奶奶的品格儿”,香菱像可卿,所以也像黛玉;凤姐说那个十一岁的小旦(十二个小戏子里,只龄官是小旦)“这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憨湘云一口道破像的就是林姐姐,惹黛玉生嗔“拿我比戏子取笑”;龄官划蔷时,经宝玉的眼光再点染一遍:“袅袅婷婷,有黛玉之风”,坐实了龄官像黛玉;晴雯更不必说,王夫人道“削肩膀水蛇腰,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晴雯也像黛玉。从容貌长相而论,黛玉-可卿-香菱-龄官-晴雯是一个人物束。

另一条线索是命运。好几位知友已有高论:黛玉-妙玉-香菱这三个姑苏女子,是同一个人在平行世界的不同命运。三个女孩子幼年,癞僧跛道都曾疯疯癫癫地向三家父母示现过她们的命运。要化解不幸,要么出家,要么除了本生父母一辈子不见外人不见哭声。香菱(英莲)家舍不得女儿,于是祸起葫芦庙;妙玉家买了多少替身儿皆不中用,终要妙玉身入佛门;黛玉既没出家,也没被拐,所以注定寄人篱下、还泪一生。这又是一个人物束。除此之外,湘云-黛玉幼失怙恃、寄人篱下的命运,同样构成了一组。湘云原型姓李,幼年寄养在曹家,真跟“宝玉”耳鬓厮磨青梅竹马的应该是她。这段雪芹家史令周汝昌老先生倾倒不已,几乎魔怔,我不再赘言。书中湘云跟袭人念旧,提到十年前曾在西暖阁住着,说不害臊的话,此处明显是一个时间bug,删改湘云的戏份,是为了给黛玉入贾府留出时间,同时避免人物形象雷同。所以把湘云也算在这个人物束里。

还有一条较少有人提到的线索,是姓名。曹公是喜欢打谜语的人,往人物名字里藏谜,是他的惯用技法,如“真事隐、假语存”,如“原应叹息”。最浅显的一层是这个“玉”字,红楼梦里凡名中带玉的,通常都不是凡人,这里黛玉、妙玉和红玉(小红)是一组。往深一层而论,“黛玉”这个名字是从“绛珠”对仗出来的,绛珠者,红泪也。此名的前一个迭代版本是“红玉”,即丫鬟小红的本名。这个名字和家世本是安排给晴雯的,曹公在删改过程中留了不少蛛丝马迹。(我自己的专栏文章“红楼梦绎之晴雯别传”里写了从秦红玉/林红玉一变为晴雯、二变为黛玉的具体生成路径,感兴趣的知友欢迎继续探讨)黛玉姓林,曹公系南人,“林”“灵”不分,这个姓氏曹公情有独钟,让晴雯的迭代版本“林红玉”姓了林,又让黛玉姓了林,甚至让香“菱”、“龄”官名中也各带一个“ling”字。这几个名字同样构成了一个人物束。

人物束理论建构而成之后,接下来我想讨论的是人物互动。人都道黛玉小性儿爱恼,我们且来看看都有哪些人物惹恼过黛玉:

第一个就是晴雯。黛玉傍晚去怡红探宝玉,正逢宝钗在,晴雯心里有气闭门不纳,黛玉结结实实吃了一个闭门羹,站在花阴下“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遍地鸟惊飞”,自己哭了一会子就去了。过后宝玉要查哪个丫鬟,黛玉拦着,道“他们懒得动,丧声歪气也是有的”,没让查。宝玉挨打,送帕子要支开袭人,派晴雯去。

第二个是湘云。拿黛玉比戏子,诸如此类的无心之过一抓一大把。宝玉卷进去难受得要死,人家小姐妹两个吵闹完了,同回潇湘馆一床睡下了,第二天仍旧好得一个脑瓜儿似的。

还要算一个是妙玉。栊翠庵吃茶,黛玉不过问了句“这是旧年的雨水”,就挨妙玉一顿抢白“你这个人竟是个大俗人”,也没见黛玉恼。黛玉湘云两个中秋联句,联到最后还是妙玉出来化解悲音。

除了这种比较负面的人物互动,正面的也不少。香菱学诗一段,香菱有一师一友:师是黛玉,友是湘云。这三个能诗爱诗的痴人都在同一个人物束里。

同一个人物束里,黛玉的化身犹如诸天仙女,散花无数。她们本是同一个魂、同一个形影,所以她们怎会真正地自己怨恨自己?自己憎恶自己?

编辑于 2018-10-26 18:52
​赞同 656​
​56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悠望南山
悠望南山
欢迎来我知乎主页逛,但不要点“关注”
120 人赞同了该回答
黛玉并不是“没反应”,而是“满面含笑”,这说明她心情巨好……心情好的具体原因不明,但肯定与晴雯无关,而是宝钗刚才说了啥做了啥。

和宝钗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你要注意她帮宝玉改作文之前她人在哪,她是和宝钗在一起——宝钗要搬出大观园,黛玉去送她,刚回来。


我之前读到这,就觉得宝钗逗她开心技术一流。

黛玉76回凹晶馆联诗那会儿还那么悲切消极,一直想着自己身体不行活不了几天了。「冷月葬花魂」就是中秋节那天晚上写的。

没过几天(79回),宝钗正式宣布要搬出去,她去送,送宝钗回来之后:满面含笑,说话中气十足。


曹雪芹这种描写就让我觉得,此时的林黛玉面色红扑扑的,四肢也非常有力,就和一个健康人没区别。

咱们不说黛玉和晴雯关系好不好吧,也不说“旧社会丫鬟没有人权,就和宠物差不多”。就说林黛玉自己,她一向都是兔死狐悲的,看到花瓣飘落会想到自己,看到柳絮纷飞会想到自己……同为薄命女子,而且最关键是这个晴雯和她还长得有几分相似,就算不为晴雯伤心,她很自然也会联想到自己、为自己感到伤心不是?

她身体又不好,前面已经好几次表现出“我没剩下多少时间了,我舍不得离开”(比如拽着风筝就是舍不得剪断),看到晴雯死我觉得她很自然会想到自己。

但是林黛玉完全没有想着“过不了多久我也会和她一样”,她没有任何负面情绪,反而很高兴,饶有兴致地夸奖宝玉说:“你这作文写得不错呀!蛮新奇的。”

这让我想到当初宝玉送她两条旧手绢隔天早上,她也是底气超足的,说话中气十足:“姐姐也保重着点儿,就是哭出两缸子眼泪,也医不好棒疮!”

这里同样,林黛玉之所以一点不悲伤,是因为她实在是太高兴了,高兴到连自己的死亡都可以抛诸脑后。我就一直好奇宝钗刚才到底给她说了什么。

宝钗肯定是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因为就算不考虑晴雯的死,宝钗搬出大观园这件事本身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两人见面变得更加困难了,不像以前随时可以见。

和宝钗关系一般般的宝玉看到蘅芜苑空无一人都悲伤到不行,何况黛玉?她和宝钗关系那么好。

但是黛玉送她回来反而元气满满。

这说明宝钗肯定做了啥,可以让黛玉这种开心远超阈值,盖过宝钗离开园子,盖过晴雯之死,盖过她看到晴雯的遭遇后那种兔死狐悲。

提出一个我个人的猜想:宝钗偷偷把可以抄近路的角门钥匙给黛玉了。

以下是我整理的散落在各章的线索,看我的划线句。

1.一开始:通往薛姨妈住处的角门是开着的,往来很方便。


2.宝钗为了避嫌让人把角门堵了,钥匙她保管(划重点:钥匙她保管)。宝玉抱怨这样往来就不方便了,求她别锁门,宝钗才不管呢,对她来说避嫌比啥都重要,就是要锁。


3.王善保家的查抄大观园后,宝钗觉得彻底呆不住了,说要搬回去和薛姨妈住,不住蘅芜苑了。


4.宝钗搬家,黛玉为她送行。这段留白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肯定发生了什么让黛玉特别高兴的事。


5.送宝钗回来之后,黛玉满面笑容,说话中气十足。


以上是曹雪芹写的,光看这些其实我没法确定宝钗把钥匙给黛玉了,我冒出这个想法是在我看了高续之后。高鹗写了个特别可疑的细节。

背景是这样的:薛蟠再次打死了人,这个官司一直搞不定,全家的重担都落在宝钗一人身上。好不容易这个事情看着差不多办下来了,县里收足了好处允诺放他一马,薛蟠却寄信回来说“还是不行,更大一级的官给拦住了,还是不放过我,你们还是得继续通融”。

宝钗忙前忙后,心里又着急,心急上火,大病一场。

她病得很厉害,贾府被惊动成这样说明她病得不轻。


其实还是心病,她心里郁闷。

顺便一提:这里也显出了人性的丑恶。贾府在宝钗重病后决定催宝钗赶紧嫁过来,因为宝钗是为什么病的?是为她娘家操劳病的,于是贾府不乐意了,想让她立刻嫁过来,嫁过来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让她别再为娘家做贡献。

为什么,因为在贾府眼里女人就是货品。身体毁了还怎么生孩子,还怎么操持家务?要是她身体不好这岂不是就和娶林黛玉没区别了?

就好比说我网购一个东西,“宝钗为娘家操劳毁了身体”这等于说商家在发货前这个货品他还要先用着,于是买家不乐意了,让卖家立刻发货,免得用旧了磨损了。

高鹗是写出了人性的。

回到“宝钗重病”这里,接下来就是我说的可疑剧情了:高鹗安排薛姨妈来贾府,宝玉去问安,完了之后来潇湘馆找林黛玉,林黛玉不在,他问紫鹃她去哪了?紫鹃说去给薛姨妈问安了。宝玉说奇了怪了,我刚从姨妈那回来,没见她啊?

宝玉又问:她到底去哪了?

紫鹃说我不知道。

这时候林黛玉回来了,她问宝玉“姨妈提起我没有”,也再次说明她根本没去薛姨妈那。

然后黛玉问宝玉:有没有去探视宝姐姐?

宝玉说:没有,那个角门被锁了,过去不方便。

我感觉这都是来自高鹗的提示信息,他实际上想交待的是“黛玉亲自去探视了,而且走的就是那个角门,她有钥匙”。


她说“她病成那样你也不去瞧瞧”,这么了解情况,简直就像是刚从宝钗那回来。

不然她还能去哪?

而且为啥要留紫鹃不留雪雁,因为雪雁没紫鹃精,嘴巴不牢靠啊,黛玉不想被宝玉知道她有钥匙。

从后面黛玉的问话“姨妈说起我没有”来看黛玉和紫鹃口径不一,说明紫鹃是知道实情临时扯谎,黛玉并不知道刚刚紫鹃给宝玉说自己“去给姨妈请安了”。

2022.12.25

发布于 2022-12-25 12:08
​赞同 120​
​1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二丕二谋二葡二橘
二丕二谋二葡二橘
10 人赞同了该回答
87版给人的一个误导,就是通过一些原作里并没有的小动作来显得黛玉和晴雯这两个用来反封建的形象似乎很熟,有很多小互动,但问题原著里她俩还真就不咋熟,顶多就是一起玩一玩。很多人觉得好像晴雯都给黛玉送帕子了,那两个人关系肯定很亲密、很懂对方,但宝玉让晴雯送帕子本身就是因为晴雯未开情窍,这才不至于发现宝黛之间在那个年代足以称为丑祸的感情。对黛玉来说,晴雯仅仅是恋人家里的一个高定手办而已,顶多漂亮点,而这样的手办大观园里每个人都有好几个。更何况黛玉是一个正经的封建贵族,她不把晴雯当人看才是符合逻辑、符合阶级局限性的举动。

发布于 2024-03-19 20:32
​赞同 10​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WN CZ
WN CZ​
314 人赞同了该回答
除开黛玉和晴雯其实交集不多情分一般以外(黛玉:她又不是我的丫头)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

黛玉住在园里,怡红院的事情她一定是有所耳闻的,就算不知道具体情况,也该知道事出有异,而且跟王夫人有关。那么她如果变现出难过悲伤,置自己的舅母于何地呢?如果她为晴雯难过,那岂不是说王夫人不该赶晴雯么。

宝玉是王夫人的亲儿子,不用顾及这些,但是黛玉是不能不顾的。

所以她最恰当的做法就是顺着宝玉往下说几句,然后调转话题。



插个话,就算是宝玉写芙蓉女儿诔,也只能把晴雯的死归结于外因,把气撒到“刁奴悍妇”身上...古代发生这样的事情,最后总结都是“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这起子刁奴坏事”了。

编辑于 2019-08-24 21:14
​赞同 314​
​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空山镜
空山镜
黑衣宰相居庙堂,白衣宰相在山中
6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冷眼看双标,呵呵呵。

看了这个,我也想开个问题了:为什么宝钗对尤三姐之死无反应会被口诛笔伐,为什么黛玉笑对晴雯之死却被找各种理由圆之,这究竟是不是同一批人干的?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双标?这背后,究竟是黛粉的只手遮天,还是钗派的无能与弱势?

编辑于 2019-06-22 14:29
​赞同 63​
​2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子曰无解
子曰无解
读书不多想太多,关注自身成长与平淡无奇的生活。
24 人赞同了该回答
试问:晴雯死后,黛玉应该是何态度?应该哭天呛地、痛哭嚎啕?



01

虽然晴为黛影,但是二人生平并无太多交集,你有你的主子,我有我的丫鬟,远远谈不上什么情深意重。司棋、晴雯、芳官、四儿的离散,黛玉会感伤心有戚戚却不会公然失态。此其一。





02

黛玉出场的时间点大有深意,她是在宝玉读完祭文、祭奠仪式完毕之后才现身,这时的她是为宝玉止悲节哀而来。

事实上,宝玉在黛玉现身前后的态度区别极大。

竟杜撰成一篇长文,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鲛縠一幅,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诔》,前序后歌。又备了四样晴雯所喜之物,于是夜月下,命那小丫头捧至芙蓉花前。先行礼毕,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乃泣涕念曰: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

读毕,遂焚帛奠茗,依依不舍。小丫鬟催至再四,方才回身。

泣涕,依依不舍,是黛玉现身之前宝玉的状态。而黛玉满面含笑现身之后,宝玉则转悲为喜,笑答道,不禁跌脚笑道,二人说笑着商榷修改祭文,交谈中甚至谈到紫鹃死以及“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令黛玉陡然变色的谶语,然而黛玉依然脸带笑意,可以黛玉此来,是为解劝开街宝玉而来,所以面带笑意。



03



红拂、西施、王嫱、绿珠等古人的红颜命薄、尚且引发黛玉的感伤祭奠,何况晴雯?林黛玉与晴雯感情交往不深,又为劝解宝玉而来,对于能够很好的把控自己的心态。

发布于 2018-10-12 12:32
​赞同 24​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6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林黛玉看到上次薛宝钗送了两件衣服给金钏入殓还被骂得狗血淋头,所以林黛玉感慨世事无常人心日下,毕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又知是谁呢?

编辑于 2022-12-06 09:29
​赞同 6​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logo
天猫商城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淘宝5.10周年庆,快乐回归,福利享不停!
快来领取专属福利吧查看详情
韦皮皮
韦皮皮​
喜欢一切有趣的事情
101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晴雯不算“人”。三丫头探春说得很清楚了,“丫头就像猫儿狗儿”。对以《红楼梦》时代的
“主子”们来说,死个丫头,最多是跟自己喜欢的一只小猫,或者一只小鸟死掉一样。叹几口气,就算完了。要是能为死去的丫头落两滴眼泪,厚赏点银子,就是极慈善的人了。



最明显的就是金钏儿。她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头,受辱自杀后,不说王夫人、宝钗、宝玉一干人的反映。看看一个不相关的婆子,说什么?婆子说:“跳井?让她跳去。什么要紧事儿。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什么不了的事儿”。这个婆子算是和金钏儿一个“阶级”的把,她有痛惜一个女孩子的早夭吗?没有啊,太太赏了衣服、银子,还要怎样呢?



金钏儿的家人,拿了衣服、银子,还要进来磕头。玉钏儿“继承”了死去姐姐的一两银子的月钱,王熙凤怎么说的?“大喜,大喜!”然后玉钏儿给王夫人磕头。王熙凤是没脑子的傻子吗?当然不是,在她眼中,死个丫头就死个丫头罗,太太“好心”给她的妹妹两份月钱,岂不是“大喜”。玉钏儿恨王夫人吗?不知道,只知道她仍然好好地服侍王夫人,纵伤心,也就在姐姐的忌日上偷偷哭泣而已。



晴雯再好,在宝玉、黛玉内心,也就是个丫头。所以~~~~~~~··

发布于 2018-07-16 09:03
​赞同 1015​
​107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长歌当哭
长歌当哭
願我永遠年輕 永遠熱淚盈眶
24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其实我第一次看这一段,就被这其中的凄凉和悲痛压的喘不过气来,没有一个人哭,没有一句哀悼之语,我却感到人生大悲。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看到黛玉笑,就是不把这件事当回事。不是只有抱头痛哭才是悲。

宝玉撰芙蓉诔的时候,这个故事早就急转直下了,大厦将倾,宝玉不知道,或是不愿知道,他对晴雯的悲仅仅只是出于对这个女孩子的悲伤,朝夕共处这么多年,他心里有感情,就将感情全都化作这篇词藻华美动人的诔文,但这感情终究到不得至哀,有人在过恸时,实则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不是因为宝玉淡漠无情,更不是因为什么封建主子不把奴才当回事,究极原因是在宝玉眼中,晴雯的死并没有什么长远特殊的意味,他觉得这和他在锦衣玉食的日子里面临秦钟的死去是一样的性质,他作完这篇诔文,照旧过他的日子,就是有时候看山看水,偶尔也能想起故人而已。

说晴雯地位低下贾宝玉看不起她的这点,我丝毫不认同,但晴雯和宝玉的关系远没有宝黛间的感情好,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黛玉不一样,黛玉是一个怎样七窍玲珑心的通透人,她太知道雪崩前的一切前兆,可她不能说,她像晴雯的魂魄归来一般出现在宝玉面前,与他共祭这个风流灵巧的女孩,这是黛玉的情。黛玉实际上与晴雯并不熟稔,但她知道宝玉与她间的情感,于是她笑着走过来,指出“红绡帐里,公子多情”的意味。她发现宝玉无法感受到这种雪崩前的彻骨寒凉,心底也生出写自我快慰来。

可当宝玉改来改去,最终将这句话改作“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女儿薄命”时,黛玉的脸色是“忡然一变”,她无法再装作笑谈和宝玉只论文学不论人,无法再赌书泼茶风花雪月,包括大观园,芦雪广,海棠诗社,都会一一离她们而去,这是她透过晴雯的死看到的,所以她无法只哀一个人而看不到其他纷纷落下的雪屑。

她以为宝玉不知道,他们就可以掩耳盗铃地过完这一生。所以我觉得高鹗的那个续本里,黛玉死在抄家前,倒是个好结局,但不是真结局。死在抄家后的黛玉,方可真正明白白骨如山忘姓氏。

黛玉从茜纱窗下中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这个园子里所有人,悲恸是海潮一样压过来的,可到喉咙就骤然哽住了。

因为痛哭竟无处。

宝玉也是这样,我觉得就算林黛玉死了,他也不一定会大哭一场,但也做不了什么绝世诔文,他看着雪山倾颓的方向,默默地看着抓住的这片雪屑在他掌心里化成一滩水。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啊。

有时候也真觉这段不忍卒读。

编辑于 2019-10-03 10:56
​赞同 243​
​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切药刀甚钝
切药刀甚钝
知乎专治低血压,每天看看不愁老了没三高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还行吧,至少没有说"她活该","死不足惜"。

林黛玉在不远处的山石后面,静静地听着宝玉一字一泣,哽咽念出来的祭文,直到听完,才出声叫住宝玉,"满面含笑"与宝玉探讨祭文词句。

袭人知道宝玉很难越过晴雯这个坎,难道黛玉就不知道吗?不知道的话,黛玉为什么大晚上来找宝玉呢?又为什么静静的听着祭文呢?

黛玉正是因为担心宝玉过于悲伤,才一直笑着跟宝玉对话,希望能把他的注意力从悲伤上引开,即使戳中心事,也半点不露,反而含笑点头称妙。

她在哄他开心。

当天夜里宝玉安然度过,但是,第二天他就开始因为晴雯做噩梦,生了好大一场病,一个月后病才好,又休养了两个月才出院子。

晴雯对宝玉来说,并不是阿猫阿狗。

黛玉知道,而读者不知。

编辑于 2022-09-08 10:39
​赞同 5​
​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广寒宫在编兔子
广寒宫在编兔子​
广寒宫捣药阁专业制药员
7 人赞同了该回答
黛玉很小就经历了家人去世,很早就有过反应了,对比之下,不算亲近的人后来逝去,已经不会那么消耗她的心神了。



——以下为原回答:

在我看来,这类问题有一种隐秘的刻奇主义的味道,好像在一个人的死亡面前,只有每个人做出大众意料之中的反应,才是符合人性的。

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时候,霍金老先生去世的时候,科比去世的时候,以及更多时候,我感觉到大众以己度人的观念非常重,压在一些情绪表现形式与众不同的人身上,无法忍受他们性情与思想的特殊,直教人喘不过气。

谁说只有你们的“有反应”才算是有反应呢?



我又刻薄了,也不是针对谁,给大家道个歉吧。

(其实我连自己也骂了,我也曾经提问过贾母为什么骂林家人……

编辑于 2023-05-12 11:38
​赞同 7​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6 人赞同了该回答
说起这段,看回复,不少人都会去联系宝钗说金钏跳井的那段,那我们可以合起来去讲讲那两段

其实不用从古代去论逻辑,我觉得哪怕是从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宝钗对金钏死的那番话……“失足掉水”,以及林黛玉对晴雯死的吗那番话……“她又不是我的丫鬟,等紫娟死了,再怎么也不迟”——我觉得其实都是挺合乎逻辑的。

先说宝钗那番话,第一这话是劝王夫人去的,试想想,对方纠结在“我害死了金钏”这个点上,你作为劝慰的人,难道应该对她说“是,是你害死了她,但不用太当回事儿”?我们劝人一定会劝人不要这么想,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不要想的太多了”是不是?宝钗那番话的逻辑也是如此,她主旨要表达的意思是在前半段——姨妈你心善,所以想的太复杂了,事实可能并非如你所想的那样……这句话翻译到现代,意思就是那句“你不要想太多,放宽心过日子才是”,但是理解力有了偏差,就会把原来重要的意思全部汇聚到其实不太重要的宝钗打比方的阶段,那我们再来看看宝钗打比方的阶段,宝钗认为金钏也许事下去贪玩,失足落井,就算是真的投井,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我们依然从现代人的角度去分析,首先,我们看到了,宝钗用的形容词是“依我看”、“多半”、“或是”,这些词都是猜测的语句,宝钗并没有一棍子打死说就是这样的,逻辑上看,宝钗作为一个不知情者,思想往“可惜”、“惋惜”、“不小心”这些比较中性的逻辑去推理,难道不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对死者最大的尊重?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对一些死去的人,总喜欢恶意揣测,带着桃色的眼光妄图看出点儿歪七扭八的门道,难道这就是正常的看法了?实话说,金钏的死本来就已经闹的园子里众说纷纭,就连贾环这种根本没有在跟前看到事情发生的人,都在那里对着贾政绘声绘色的描述一场不堪入目的大戏,其他跟他一样的说法不知道还有多少难听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宝钗那样去想,对死去的金钏难道不是一种抚慰吗,要知道,金钏跳井的初衷之一,可就是因为羞愤,人都已经死了,难道还要让人家继续被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宝钗对王夫人的那一番说法,如果能通过这种渠道传出去,对金钏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圆谎”,我们再来看最后一句,宝钗说金钏“哪怕真的是投井,也不过是气性使错了地方,是个糊涂人”……诶,我问问,这话有什么毛病没有?生命多可贵啊,爸妈养你这么大,你自己说不要就不要了?我们先撇开古人那种丫头不该有这么大气性的逻辑,就说现代人,现在很多孩子,和爸妈吵个一两句,被别人冤枉了一下,一个想不开就开窗跳桥,我们看到的结果,无一不是亲人痛不欲生的哭泣,他们是死了解脱了,对其他人造成的伤害难以枚举,如果什么事都用结束生命去解决,那不是糊涂人是什么?反观很多现在道德沦丧的公众人物,他们才是真的做了很多“不要脸”的事,被举世唾骂的他们尚且厚颜无耻的活着,如金钏之流的人为什么不能坚强一些,想尽办法的活下去?用死证明清白,金钏她证明了吗?不仅没有,还被说成“强奸不遂投井自杀”,连个辩解的机会都没有了,她不糊涂谁糊涂?

再来说林黛玉,有了上面的例子,我们用现代的眼光解释这个就很容易了,林黛玉之与晴雯,就如同你和你男朋友的亲人,这么解释我想都能听的懂,你男朋友的亲人死了,他固然痛不欲生,然后旁观者问,喂,你这个女朋友干嘛不哭?你是不是很懵?当然我们绝不能在男朋友亲人的灵堂前笑,但是非要我们从心底里表达悲伤……那是不是有些强人所难?那里躺着的我从来不了解,是因为有了男朋友这层关系所以我才有了交集,也许交集还没几回,她走了,我固然觉得可惜,可是那也是为我男朋友觉得可惜,我能做的就是劝他节哀,早点儿走出来,其他的我还真不知道能做什么,不是吗?说到劝他早点儿走出来,林黛玉是爱诗之人,在书中她的伶牙俐齿从来都不是用来劝人,而是用来打趣人的,所以借着宝玉的芙蓉女儿诔来谈论晴雯,总比上来就硬邦邦的劝人节哀要顺理成章的多,如果用现代人的角度,我男朋友想买个花篮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我是不是作为女朋友,也想买个一起送过去表示自己的心意呢?所以两个人一起讨论诔文,期望能改到合适的地步,和现代的你们一起送花篮,其实是异曲同工的,因此,这段的逻辑也是符合的。

所以,不是晴雯死了,黛玉没有反应,她来看宝玉,就是本着安慰的态度,否则,她大可不必在这个时候来怡红院;她也不是不同情晴雯,否则,宝玉写什么诔文,关她什么事?由着烧掉就是了,为什么她要帮忙改?更重要的是,晴雯的的确确如她所说,不是她的丫头,也没有如紫娟这般朝夕相处有了手足之情,所以她无法感同身受,但从她的角度,帮助宝玉完善诔文,完整死者的生平,是她能做到的对死者最大的敬意,宝玉要把诔文让给她,她也婉拒,因为她知道,晴雯更希望是宝玉写给她,所以她才能说出那番“她不是我的丫头”的话,这难道不是她在清楚了解宝玉和晴雯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做出的最好的反应吗?

编辑于 2021-05-09 07:32
​赞同 16​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准富婆英砸
准富婆英砸​
医师执业证书持证人
30 人赞同了该回答
宝玉还搁那写祭文,带上颜色滤镜,写完左笑右笑得意半天,小丫鬟报丧还难受人家没叫他名字了,看不出悲痛一点。怎么到了林黛玉就得因为她不熟悉的别人屋丫鬟去世有什么反应?

怎么?黛玉没加入婆子们的庆祝仪式你怕她孤独?

发布于 2023-10-30 22:42
​赞同 30​
​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ayyjy
ayyjy
57 人赞同了该回答
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 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

从书中这个描写来看,林黛玉是对未来很悲观,认为生离死别这些事是必然的,既是必然,又何须悲呢

发布于 2018-07-13 19:27
​赞同 57​
​5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谷雨白鹿
谷雨白鹿
码字的人
220 人赞同了该回答
晴雯死了,黛玉没有反应?

晴雯和黛玉的关系,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表哥家喜欢汪汪叫的八哥死了,这样的狗表哥有十几条,舅舅家有几百。

黛玉该伤心吗?

她伤心了反而是奇事。

在古代等级十分之森严,奴才和主子之间的关系泾渭分明。

尊就是尊,卑就是卑,半点逾越不得。不仅主子要牢记这点,连奴才也要谨记。


袭人也好,晴雯也好,在贾府就是贾府的奴才,自己的喜怒哀乐超越不得主子的日常生活。

荣国府元宵夜宴,贾母不见袭人,她是怎么说的?

“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他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

袭人的是贾母钦点给宝玉的丫头,原来是贾母的大丫头,情意应当比别的丫头更看重一点。贾母都说在主子面前不讲孝不孝。换言之,鸳鸯如果死了老子娘也要好好上班。

再看看香菱,她跟着薛蟠,很是可惜的一个女孩子。众人心里怜她,薛姨妈也为她感叹过的。

薛蟠娶了金桂后,因为金桂挑唆,家宅不宁。薛姨妈马上说,要把香菱卖了。

”……我知道你是个得新弃旧的东西,白辜负了我当日的心。她既不好,你也不许打,我即刻叫人牙子来卖了她,你就心净了。”说着,命香菱“收拾了东西,跟我来”,一面叫人:“去!快叫个人牙子来,多少卖几两银子,拔去肉中刺、眼中钉,大家过太平日子。”

……下薛姨妈早被薛宝钗劝进去了,只命人来卖香菱。宝钗笑道:“咱们家从来只知买人,并不知卖人之说。妈可是气胡涂了,倘或叫人听见,岂不笑话。哥哥、嫂子嫌她不好,留着我使唤,我正也没人使呢。”薛姨妈道:“留着她还是淘气,不如打发了她倒干净。”宝钗笑道:“她跟着我也是一样,横竖不叫她到前头去。从此断绝了他那里,也如卖了一般。”香菱早已跑到薛姨妈跟前痛哭哀求,只不愿出去,情愿跟着姑娘,薛姨妈也只得罢了。

薛姨妈开始是赌气,后来被宝钗劝走了后还是要牙婆进来把香菱卖掉。若不是宝钗劝阻,香菱一定就会被卖掉。

香菱做错了什么?没做错什么。但她的出现让金桂不快,那么就是最大的错。

论感情,香菱跟着薛蟠有几年了,一直生活在薛家。是什么样的为人薛姨妈应该很清楚。金桂刚嫁进来,就大闹天宫。拿着香菱做文章。薛姨妈辖制不住媳妇,恼起来干脆把香菱卖掉,一了百了。

这种办法或许粗暴,但非常有效。可这样就把一个共同生活几年的女孩子卖掉,作为观者心真的很痛。

晴雯的情况也是一样,有能力,又漂亮,性情要强又清高。就因为不得王夫人的心,就受尽屈辱,被赶出去。

《红楼梦》里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能说是某个人的无情无义?只能说身在这个制度下个人的无可奈何。

王夫人一耳光暴骂金钏,“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妳教坏了!”的时候,宝玉是如何反应的,一溜烟跑了。

奴才要受奴才的本份,主子也有主子的本份。

晴雯死了,黛玉不伤心。不是天性凉薄,而是如果她伤心就很不合适。宝玉伤心,也是偷偷的,别说在王夫人面前伤心,就是在麝月,秋纹面前都不敢显露出来。

当下麝月、秋纹已带了两个丫头来等候,见宝玉辞了贾母出来,秋纹便将笔墨拿起来,一同随宝玉进园来。宝玉满口里说“好热!”,一壁走,一壁便摘冠解带,将外面的大衣服都脱下来,麝月拿着,只穿著一件松花绫子夹袄,袄内露出血点般大红裤子来。秋纹见这条红裤是晴雯手内针线,因叹道:“这条裤子以后收了罢,真是对象在人去了!”麝月忙也笑道:“这是晴雯的针线。”又叹道:“真真物在人亡了!”秋纹将麝月拉了一把,笑道:“这裤子配着松花色袄儿、石青靴子,越显出这靛青的头,雪白的脸来了。”宝玉在前,只装听不见,又走了两步,便止步道:“我要走一走,这怎么好?”麝月道:“大白日里,还怕什么?还怕丢了你不成!”因命两个小丫头跟着,“我们送了这些东西去再来。”宝玉道:“好姐姐,等一等我再去。”麝月道:“我们去了就来。两个人手里都有东西,倒像摆执事的,一个捧着文房四宝,一个捧着冠袍带履,成个什么样子!”宝玉听说,正中心怀,便让她两个去了。

如果对黛玉不伤心而愤愤,那么麝月和秋纹呢?她们可是和晴雯朝夕相处的,看到晴雯曾做过的针线活,换作平常人睹物思人,谁不泪奔?她们很难过吗,流眼泪吗?“叹”了一声就算尽心了。

说句不中听的,黛玉再不伤心,好歹在宝玉的芙蓉诔上改了一句。


《红楼梦》和《金瓶梅》奇就奇在,两本书写人写事全是白描。这个事是什么事,他就怎么写。完全就是现实主义小说。

大厦未倒,里面的人物攀龙附凤,跟红顶白。而且还不是刻意如斯,鄙视和被鄙视者都默认这种鄙视的链条,也认同自我身份积极向鄙视链的上端靠拢。

大厦一倒,公子也好,小姐也好,帘里帘外,坟里坟外都要落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发布于 2019-09-29 11:15
​赞同 220​
​3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师明礼
师明礼​
专栏下载《红楼梦十版本逐字逐句对比》等资料
13 人赞同了该回答
人们只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和态度是从自己的立场和感情出发的。(本文只探讨80回古本红楼梦,即石头记)

就说宝玉,他是个很重感情的人,所以他认为晴雯死的时候念念不忘的一定是他,而现实却是,晴雯临死前叫了一夜的娘。

宝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谁?」小丫头子说:「一夜叫的是娘。」宝玉拭泪道:「还叫谁?」小丫头子道:「没有听见叫别人了。」宝玉道:「你胡涂,想必没有听真。」
旁边那一个小丫头最伶俐。。。。。。道:「。。。。。。见我去了便睁开眼,拉我的手问:『宝玉那去了?』。。。。。。
宝玉忙道:「你不识字看书,所以不知道。这原是有的,不但花有一个神,一样花有一位神之外还有总花神。但他不知是作总花神去了,还是单管一样花的神?」这丫头听了,一时诌不出来。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这丫头便见景生情,忙答道:「我也曾问他是管什么花的神,告诉我们日后也好供养的。他说:『天机不可泄漏。你既这样虔诚,我只告诉你,你只可告诉宝玉一人。除他之外若泄了天机,五雷就来轰顶的。』他就告诉我说,他就是专管这芙蓉花的。」(《红楼梦》78回)
所谓的晴雯临死前想见宝玉,晴雯去做了花神,其实都是这个小丫头为了讨宝玉的欢心编出来的一大堆谎话而已。

但是宝玉就最吃这一套啊,当他最开始听说晴雯一夜叫的是娘而没有叫宝玉的时候,他感到了深深的失望,责骂小丫头糊涂,一定要另一个小丫头编谎话,说叫的有他,他才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同样一个晴雯,在宝玉那里是千金难买一笑的娇俏丫头,在王善保家的眼里却是这样的:

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红楼梦》74回)
在王夫人眼里的晴雯是“妖精似的东西”(《红楼梦》74回),在贾母眼里的晴雯却是这样的:

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红楼梦》78回)
因此,哪个才是晴雯的本来面目?

以上都是,以上又都不是。

晴雯由于自身的地位,身份,性格,接触到宝玉,王善保家的,王夫人,贾母等等不同身份,地位,性格的人物,彼此留下了完全不同的观感,印象和感情。

黛玉对晴雯的态度同样适用于这条人际规律。

通览全书,黛玉和晴雯没有任何深层次的交流,最出名的送帕子的那一次,黛玉和晴雯寥寥数语,全部是公事公办,而细读的话,宝玉让晴雯送帕子,根本不是什么晴雯懂宝玉对黛玉的感情,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晴雯不懂,才让她去送的,晴雯从开始送帕子就问:“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送完之后,“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宝玉从头至尾也没告诉晴雯为何送帕子,黛玉也没有和晴雯透漏半点女儿心事,晴雯从头至尾也不懂帕子的含义。

黛玉和晴雯没有什么感情,宝玉所说的“素昔你待她甚厚”,和他上面认为晴雯临死的时候会想着他一样,是他的一厢情愿,在宝玉看来,晴雯这么可爱,这么漂亮,自然是惹人万般喜爱的,殊不知在贾府,除了他,和晴雯有深厚交情的很难找出来几个,朋友很少,敌人一堆。

黛玉说的明白:

他又不是我的丫头,何用作此语。况且小姐丫鬟亦不典雅,等我的紫鹃死了,我再如此说,还不算迟。(《红楼梦》78回)
因此,黛玉如此的反应没有什么,很正常,一如鲁迅先生所说: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而已集.小杂感》)
周汝昌先生认为,现存的79回(古本79,80不分回)不是曹雪芹原笔,而是他人写的,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此处黛玉对晴雯的态度就是另外一说了,也许原作是黛玉很伤心呢。

此回本为一长回,稍后者又分爲七十九,八十两回,观其分割处十分生硬,后割之痕迹显然。拙考以为此一长回并非雪芹原笔,乃另手所加。(《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
发布于 2019-08-25 11:24
​赞同 13​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logo
天猫商城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淘宝5.10周年庆,快乐回归,福利享不停!
快来领取专属福利吧查看详情
小法师
小法师
151 人赞同了该回答
晴雯死黛玉笑,就是黛玉是仙子脱尘、看透世事。

金钏死宝姐姐安慰了一下王夫人、自己还赔了两套衣服,却被批成冷酷无情。

我觉得双标可够恶心人的。

发布于 2021-04-30 00:32
​赞同 151​
​1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80 人赞同了该回答
能在祭奠当场“满面含笑”,的确不大厚道就是了。当然宝玉也笑了,而且他不管晴雯死得多苦,只想她到死都是想着喊着自己名字而非喊着母亲,可见他对晴雯的感情也不过如此了。二玉都是极度自我的人,他们的哭,他们的笑,都不过是自我感动罢了,除了自己珍视的极个别人,不会对旁人多一丝真心关爱。

编辑于 2021-05-26 21:44
​赞同 80​
​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木川
木川
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1360 人赞同了该回答
晴雯的死及死后发生的事情是挺有意思的。

宝玉满心指望着晴雯死之前会叫自己的名字,结果人家告诉他,晴雯只是叫了一夜娘。当然,也有聪明的丫头,说也是叫了二爷的。宝玉这才安心。还不够,丫头还说,晴雯去做芙蓉花神了。

我觉得,王夫人听到金钏死的消息时候,肯定也和宝玉一样问过,可说过什么?

宝玉的丫头安慰宝玉,说晴雯是死后做花神了;宝钗安慰王夫人,说金钏儿可能是自己贪玩失足落井了。

这都是很典型的中国风格啊:亲戚朋友家有人死于非命,谁还不拣两句好听的话呢?要么就说死者生前多么多么好啊,这是死者为大。要么就说这都是命啊,听说什么地方有什么道士和尚很灵的,请来算一算说不定是天上做神仙去了啊,这是活着的终究是要活下去。

中国人是很喜欢给横死、意外死亡找一个合情理的说辞的,把非正常死亡合理化,这是一种,怎么说呢,精神安慰剂大法。说起来这有点乡愿,但其实我觉得这也是很重要的:中国老百姓真的很苦啊,医疗也不行,生活也不好,亲人朋友意外离世太正常了,如果不找一些合理化的说辞,活着的人该怎么过下去呢?

要一直记着,这个人是因我而死?要一直记着,这个人是被冤屈而死?

在今天看来,冤死的就应该伸冤,然而在古代,婢女被自己的母亲冤死,宝玉怎么办?状告生母?别闹了。王夫人更不可能背负着害死女仆的 负罪感活下去的,所以即使宝钗不给她这个解释,其他人也肯定早就说过了,或者一会儿就来说,谁还不是活在那个时候呢?

况且所谓给晴雯伸冤,给金钏儿伸冤,伸什么?无非就是说,她们没勾引宝玉……那你看王夫人漂亮话也会说的,说她本来就打算让金钏过两天回来,可见就是没觉得真的勾引了。

总之,人死不能复生(这本身就是一种合理化),中国传统里就要把死合理化,给死找一个原因。为的是生者可以好好活下去。

但是林黛玉不的,她不做这样乡愿的事,也不怎么给死亡找一个好的说辞。死了就是死了。

林黛玉就是要做那个指出皇帝新衣的孩子。

金钏儿死了,宝钗说可能是贪玩儿失足,但是林黛玉偏不。凤姐生日那天,她猜到宝玉跑出去祭奠金钏儿,林黛玉以讽刺的口气说:

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上来作什么!

王十朋的故事出自《荆钗记》,王十朋去江边祭奠亡妻钱玉莲。钱玉莲怎么死的?被逼婚不成,投河自尽的。

林黛玉是大诗人,她的典故不是随便用的,她很清楚金钏儿怎么死 ,根本就是被逼无路,跳井自尽。她当然也知道,这话不能说,但是她也不会像宝钗那样为了安慰王夫人就说金钏儿是失足落水,她能做到最大程度就是不发声,不说话。但是看到宝玉要去祭奠金钏儿,她还是一时没忍住,说出了王十朋的 典故。

回到晴雯 这儿 ,也是一样 的。林黛玉不可能不知道晴雯是为什么被撵出去的,大观园根本没有秘密,甚至王夫人说的“小肩膀水蛇腰眉眼间有几分像你林妹妹的”这话都很有可能会传到林黛玉耳朵里。试想想,那些老妈子们,眼见着晴雯被撵出去,心里多么得意啊,得意起来,怎么可能不自夸不议论?议论起来,怎么可能不说出晴雯像林黛玉这么样的话?既说出来,又怎么能不传出来呢?

和金钏儿的 一样,林黛玉对晴雯的死,也不可能自欺欺人地骗宝玉说什么做花神了,偏宝玉这种事只能别人来做,林黛玉做什么呢?

她在宝玉已经基本把晴雯的死合理化,转而写个文章的时候才来。她来干什么呢?就来看看宝玉还好不好,结果看到宝玉好好的,还有心思写文章,也就放心了。

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了。”

曹娥碑是什么?是高度赞扬曹娥的美德,“彰孝烈”。黛玉说宝玉给晴雯写的悼词与曹娥碑并列,这难道不也是说晴雯有美德?难道不就是说晴雯没有污点?这不是一种平反吗?

这与当初说宝玉祭奠金钏是王十朋祭钱玉莲,难道不是异曲同工?

谁说黛玉对晴雯的死没反应没感觉呢 ?

ps:宝钗有宝钗的好,我觉得宝钗能宽慰活着的人,这是很温暖人心的。很多人说宝钗不在意别人的生命,其实不是 的。如果宝钗对人对生命很漠视,她不会带着香菱在身边,薛蟠出去,她就知道香菱的所思所想,把她带在身边,不是一种爱护吗?她听到小红丢帕子的事情,也没有要说出去,更没有当场让人难堪,难不成小红做了这样的事,宝钗一个千金小姐真的害怕被报复?她只是不想坏了人家一生罢了。探春改革大观园,是宝钗最终提出了最佳方案,让下人们也都可以有劳动报酬,这是对人漠视刻薄?

说真的,人都死了,你哭天抢地,你弄得自己也形销骨立,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是给活人作秀。金钏死了,宝钗安慰王夫人,尤三姐死了柳湘莲出家,宝钗安慰薛蟠,这都是从现实出发的,活着的人终究要自己好好活下去,努力加餐饭。身边有宝钗这么一个朋友,我会觉得很幸福。

黛玉是仙啊,所以她才能看淡这些 人世间的温暖。

钗黛之间,孔子和庄子的区别罢了。

发布于 2021-05-11 11:00
​赞同 1360​
​60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小栗子
小栗子
24 人赞同了该回答
若说黛玉与晴雯没有亲密交往,所以不动情于晴雯的死亡,那她和园中的花草又有什么交往,为何反能为花草之零落垂泪?

若说是因为主仆阶层有别,丫鬟如同猫狗,可猫狗总不见得比花草低贱。

这两种说法都讲不通。

黛玉对晴雯之死没有太大反应,因为她是个很自我的人,能让她动情的多是能让她投射自我的事物,她伤悼花的凋零,其实是伤悼自己生命的飘零。

他人不是很好的投射自我的对象,一旦你想把自己的意志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你会发现他人也是人,也是一个主体,有自己独立的情感意志,而不是承载你情感意志的客体,于是这种投射往往失败。

相对来说,花草与动物才是好的投射自我的对象,因为它们没有强烈的情感意识,你尽可将自己的命运投射到它们身上,而升起一种共情。

所以黛玉可以为花草落泪,却不动情于晴雯的死亡,这恰恰因为晴雯不是猫狗,而是一个人。

因为意识过于强烈,黛玉很难穿透她的自我,对一般而言的他人的苦难表示出关切。

相比较说,薛宝钗是一个“无我”的人,因为无我,所以能对他人表示出一种无执念的热情。

这是一种儒家“君子成人之美”的善意,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个好的安顿,并且在自己有余力时也乐意促成,但是这种善意不是出于对自我的强烈关注,所以它不执着,哪怕这种善意没有结果,或者接受她善意的人已经死亡,她也不至于伤痛到损害内心的平和,顶多只有中淡淡的惆怅和遗憾。

编辑于 2023-05-12 22:03
​赞同 24​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乘锋破浪的姐姐
乘锋破浪的姐姐
只愿意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不想高谈阔论,误人误己
45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为什么晴雯死,黛玉要有反应呀?

她们两个玩的很好吗?很熟吗?黛玉去找宝玉的时候,晴雯还拦过她的门哦!

再说,晴雯有对谁好过吗?她唯一的闪光点,修补名贵大衣,本就是她的本职工作而已。

说实话,我一点都不喜欢晴雯。不管她能修补好多少名贵大衣。

就凭她撕毁扇子这一点。无意摔坏了宝玉的扇子,本就是她的错,这也就算了,还故意撕毁旁人的扇子,太过分了吧!

她有什么资格和理由这样损毁、作贱物品?《红楼梦》中有谁像她这样吗?

如果她生气做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比如扫地擦桌子之类,可能都没这么让人讨厌。当然,她是晴雯,是不可能做这些事情的。

但撕扇子这个事,一定使她更加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没有任何风险地,为所欲为,在向败亡狂奔的路上,又大幅度地加快了步伐。

说到底,是她自己咎由自取!




编辑于 2021-10-22 23:45
​赞同 45​
​1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玫瑰小烧
玫瑰小烧​
情感家庭育儿婆媳生活方式等领域的高赞中年答主
24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不是这么读的。

按照你的逻辑,宝玉更是在写诔文的同时,跟林黛玉探讨起文笔用字的事来了,岂非虚伪?前面还装模作样滴悲伤一回,现在竟然说说笑笑起来?

小说又不是一部事无巨细的大电影,它只能选取一些场景来推进故事,展现人物。到了晴雯死了之后,有好几个场景:

1.麝月议论晴雯做的裤子;

2.袭人说要比也是拿我比枯了一半的海棠;

3.小丫头骗宝玉说晴雯做了芙蓉花神;

4.宝玉起草诔文,遇见黛玉,俩人推敲起文字起来。

照你这么说,没写平儿哭,没写麝月哭,这两个跟晴雯都是假好;

宝玉虽然为晴雯做了那么多,劳心牵挂,但是很表面很肤浅很虚伪,后面见了林妹妹居然就把晴雯推给林黛玉了,说是她的丫头。

黛玉有没有为晴雯伤心?文章没有交代,她跟宝玉议论诔文的时候,晴雯死了好几天了吧?她在潇湘馆里有没有可怜晴雯这么年纪轻轻就去了,有没有跟紫鹃雪雁唏嘘感叹,没有交代,为什么?因为跟主题无关。

没有交代不代表没有伤心。

王熙凤把尤二姐骗进来的时候,林黛玉跟尤二姐几乎素不相识,都暗暗替二姐担心,那么晴雯这么一个朝夕相处聪明伶俐的姑娘死了,且是王夫人赶出去的,黛玉怎么可能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初闻消息她肯定有,但是没必要写。麝月袭人都没写,何必要写她?

二来,从时间上来说,麝月袭人的悲伤也都过去了,可以谈论晴雯了,也没有哭着追忆了,这说明什么?万事放不下的人,就是贾宝玉一个啊。

林黛玉也跟麝月袭人一样,可以谈论这件事了,笑着谈诔文,就已经完全是推敲文字了。她是个诗人,听见了好的诔文,赞赏不已,注意力都在辞藻主题上了。

三来,晴雯也确实不是林黛玉的丫鬟。她们做小姐的,跟丫鬟不可能是好朋友,都不是一个阶层的,要说是为晴雯悲伤过度,那是不对等的,也掉身份。情谊深厚的,不过是自己丫头,也是主仆之分:所以林黛玉也说,等我紫鹃死了这种话,她是觉得宝玉应该诔晴雯,就如她自己会纪念紫鹃一样,假如紫鹃死了的话。

金钏死了的时候,王夫人也哭得很伤心,主仆的感情、名分都跟其他人不一样,要是此刻探春跑出来哭金钏,王熙凤跑出来哭金钏,那是不可能的,别人的奴才。

发布于 2022-04-20 23:22
​赞同 24​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3 人赞同了该回答

1.黛玉跟晴雯不熟。

2.黛玉对生死之事态度较为澹然,基本可以泰然处之。

编辑于 2022-05-08 01:25
​赞同 13​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麦兜
麦兜
谢邀@白银纺爱好者
8 人赞同了该回答
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恰就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

  黛玉听了,陡然变色。虽有无限狐疑,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说:“果然改得好。再不必乱改了,快去干正经事罢。刚才太太打发人叫你,说明儿一早过大舅母那边去呢。你二姐姐已有了人家求准了,所以叫你们过去呢。”

————————

黛玉都联想到伏自己之死了,怎么能叫做没反应?那你看黛玉内心有无限狐疑,面上什么反应?仍然“含笑无限称妙”。

这一章中写了两次黛玉含笑,一次是听到宝玉为晴雯做芙蓉女儿耒,一次是狐疑芙蓉女儿耒是伏自己之死,两次面上都是含笑,若是面带笑容就是不在乎的意思,那黛玉不光不在乎晴雯的死,连自己的死也不在乎了。但并不是,作者在原文写了黛玉的内心是陡然变色,无限狐疑,只不过面上不露出来而已,黛玉的笑容,不是由心而发,是为了不让宝玉伤心,知道宝玉为晴雯忧心,所以跟宝玉讨论文章分散宝玉的注意力,意识到芙蓉女儿耒越改越像伏自己之死怕宝玉怀疑,就用王夫人把宝玉从此事之中引开,黛玉从来不用大道理说教,她一直用这种细腻的方式维护着宝玉。

发布于 2024-04-03 14:10
​赞同 8​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41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说句题外话,看到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我觉得有点讽刺,金钏做错了事被王夫人撵出去跳了井,宝钗安慰王夫人说金钏糊涂这是她的命术,还拿了自己的衣服给她妆裹,就这样都变成了宝钗继滴翠亭以外最大的黑点,动不动就要拿出来证明她冷酷冷血无情的证据。类似的情况发生在黛玉身上,甚至按道理来讲这俩人的关系更好,黛玉的反应还不如宝钗,结果大家的解释就变成了黛玉和晴雯关系不好、下人不是人没必要伤心、黛玉看透了生死所以不伤心、甚至还有为了不让宝玉再伤心等等的解释,这女主角的晕轮效应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编辑于 2018-07-21 11:59
​赞同 412​
​287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logo
天猫商城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淘宝5.10周年庆,快乐回归,福利享不停!
快来领取专属福利吧查看详情
星河-Leu
星河-Leu
8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就默默看着大型双标现场

发布于 2022-06-21 20:49
​赞同 8​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萌系笑花
萌系笑花​
历史是黑洞,也是故事大王
41 人赞同了该回答
黛玉看惯生死了。

不到五岁弟弟就死了,五六岁时母亲死了,十多岁时父亲又死了,这都是至亲,这要放现在妥妥的人间惨剧,但黛玉哪次伤心欲绝了?何况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丫头。另外,在黛玉这个时代,死亡是要经常面对的事情,她是因为死亡而进了贾府,进入贾府之后又先后死了不少人,从秦可卿、秦钟、贾敬到贾瑞,这些人说到底还是一个宗族的人,黛玉又有什么反应呢?

晴为黛影,只是说两人长得像,不是说情感上有何共通之处,不给开门那次,若是放在林府,晴雯活不到第二天开门,黛玉也说宝玉房里的丫头也该好好管管了,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晴雯,但她只是客人做不了贾府的主,但宝玉喜欢晴雯吗?晴雯要走他还巴不得呢,又不好坏了贾府善待下人的口碑,也就由着她罢了。

再说,黛玉对下人的好,主要体现在出手大方上,这不是说她跨越了阶层,对底下人产生了什么感情,这只是大家闺秀该有的素养,黛玉自小接受的就是儒家教育,讲究一个温良恭俭让,喜怒不形于色,跟贾母经常说“可怜见的”是一个道理。晴雯的死,为宝玉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宝玉真的伤心吗?创作的这篇诔文,又为宝黛制造了一次矫情的机会,仅此而已。

包括后来黛玉的死,又有多少人有反应呢?除了宝玉,似乎也找不到第二人了。

发布于 2023-05-05 22:53
​赞同 4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伊人归
伊人归​
我的思想若能对你有些许人生的启发,幸甚至哉。
35 人赞同了该回答
来,数数红楼梦前前后后死了多少丫鬟。

宁国府的瑞珠可能有点远,咱不算,荣国府的,金钏、晴雯、司棋,续书死的鸳鸯也不算了。

这些丫鬟死,哪位小姐悲伤了?

且不说探春口中“小猫小狗”似的丫鬟们,我们说再来说说死的主子。

男的也不算了,女的有秦可卿、尤二姐(半主),尤三姐不是贾府的人也不算,至于续书写的黛玉迎春等等也都不算。

反正能算的里头,女主子死了,也没见哪位小姐悲伤的。

列位啊,你表哥养的一堆猫猫狗狗死了一只,你会伤心吗?

不要用现代人人平等的想法代入红楼梦,红楼梦中人是有阶级局限性的,你要求他们把丫鬟当平等的人看,你要是穿越是不是还得去皇帝面前教他人人平等?

可别搞笑了。

不但表哥的猫猫狗狗(丫鬟)死一只你不会伤心,你没啥接触的远房堂哥的儿媳妇(秦可卿)和你没啥接触的表哥的情妇之一(尤二姐)死了,你也不会伤心。

这才是常事。

当然,不伤心可以,再踩一脚就不好了。

编辑于 2022-08-28 17:43
​赞同 35​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明明如月
明明如月
278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有位答主说得很对。在封建社会中,如晴雯一般的丫头下人,和主子并不属于一个阶级,比起人,他们更像是“物件”般的存在。

举个例子。黛玉对宝姐姐时常心存醋意,偶尔还会促狭宝玉个几句;但是面对和宝玉关系亲密的袭人,却丝毫酸不起来。不仅调侃她是“嫂子”;更在三十六回中,因为王夫人从待遇上将袭人升格为姨娘,而约了湘云去向袭人道喜。

为什么?因为袭人是下人,即使真正明升为宝玉偏房,也只能算是“半个主子”。说明白些,身份不过是猫儿狗儿。这在现代社会或许很难理解,但在封建社会却是几乎所有人的共识。也正因为如此,宝玉对待丫鬟们一致的怜惜疼爱,才显得尤其特殊与痴情。

袭人如此,晴雯也是如此。

黛玉得知晴雯的死讯,并没有大的反应。这倒不是因为黛玉薄情,而是对于一个小姐而言,晴雯的死更像是宝玉的房中死了一只猫。宝玉怜惜女孩子,看到龄官在雨中划蔷字,不顾自己正在淋成了落汤鸡,却忙着提醒龄官躲雨;哄玉钏儿吃饭时,热汤不小心撒了在了宝玉自己手上,宝玉倒先担心玉钏儿有没有被烫疼。在现代社会,宝玉只会被夸赞温柔体贴,但在封建社会,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由三十五回中两个婆子对此事的讨论便可见一斑:

那两个婆子见没人了,一行走一行谈论。这一个笑道:“怪道有人说他们家的宝玉是相貌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果然竟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别人疼不疼,这可不是呆了吗!”那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还听见他家里许多人说,千真万真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儿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
在当时的社会共识中,宝玉对丫鬟的几分怜惜,都是“可笑的”、“糊涂的”,更不必说为了一个死去的丫头写祭文了。

也亏得黛玉与宝玉互为知己,心意相通,才能理解他的痴,甚至于陪着他改文章。这对于一个活在封建社会中的小姐而言,已经是相当难得的了,更何况正如黛玉自己所言,她与晴雯交情不深,“他又不是我的丫头”。

编辑于 2022-07-15 07:23
​赞同 278​
​20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可可抹茶
可可抹茶
19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为什么要有反应?

我发现,知乎这些个问题真有意思,晴雯被撵出去了,宝玉怎么不帮她不救她呀?怎么贾母不帮帮她呀?

怎么黛玉不为她难过啊?

晴雯有多特殊啊?能有多特殊啊?就是普通的一个丫鬟。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封建等级制度?这就是贾府和焦大的关系。

奴婢为主子赴汤蹈火是应该的,而主子对奴婢做什么都是奴婢该受的,这付出从来不是平等的。别看平时,家里面,宝玉和奴婢们说说笑笑的,贾母也对下人和善的,凤姐提拔有才干的。就觉得他们是平等的了,这些好,对于主子们来说不算什么。

晴雯抱病为宝玉补衣服,就宝玉挺感动的。宝玉的帮助点道为止,那说的难听点,晴雯也该叩谢隆恩了。

焦大为两个主子赴汤蹈火是应该的,喝马尿,把水省给两个主子喝,是不是很恩义?看看贾府怎么对待他的晚年的。

这付出平等吗?不平等,奴婢就应该付出的多,而主子哪怕付出一点就是恩惠。

我不认同这一套,但是那个时候,对于那种家庭,就是这一套,所有人都打心底的认同这个的,包括宝玉和贾母。也就晴雯拎不清这一点。

我一直都觉得,吹什么也别吹捧宝玉,贾母这些个不事生产的大家老太太,少爷不封建,反封建。合着他们会反自己的美好日子呢?愿意把好日子扔了,愿意就,大家平等了,不踩着老百姓头上过好日子了?和刘姥姥一样七八十岁了还要种田,自食其力?这听上去很美好,但是说出来谁信啊?动一动脑子就知道这根本不现实,这根本不符合人性。

他们真的受不起这种评价,这不捧杀吗?同理,晴雯也一样,夸她反封建,真是眼睛瞎了。

假如真的有反封建,那只能够是抄家后的宝玉能够领悟了,还在温香软玉的时候是什么也看不清的,顶多消极抵抗,但是说是消极,少爷的好处也一点没有不拿。

说回黛玉,黛玉其实相对把阶级观念看的没有那么重,但是她也是一个小姐啊。

再加上,她和晴雯很熟吗?

不熟啊,别以为住一个园子,就和每个丫头都很熟了吧。那黛玉得记住多少人啊?宝玉自己就有多少奴婢啊?

黛玉对身边的亲昵的丫头是挺好的,比如说紫娟,香菱,但是那也得要有个认识的深入的过程。

就算她有超越时代的一点特殊,那也只能给关系比较近的人啊,谁都给谁吃的消?她又不是宝玉那种对每个女孩都殷勤的。

而且,我个人认为,晴雯的性格不是黛玉会喜欢的类型,两个人是处不好的,她就是那种吃软不吃硬的类型,遇到值得可怜的软妹,平时做人做事温和的,她反而喜欢。强硬的,说话不过大脑的,刁难任性的,她怕是容易多心的。

这不是讲她们心里面怎么样,起码能够黛玉处的好,得是做人没有锋芒的。黛玉平时就做人不得不鼓起锋芒了,还要她哄着有锋芒的?她不累的慌?

紫娟那么好脾气了,有的时候还劝不好黛玉的多愁善感。香菱是一个软妹,还身世可怜,故而很对黛玉胃口,能够放心去怜她帮她,难道你们以为黛玉对谁都这样?而晴雯的脾气有的时候宝玉都受不了。

所以,黛玉和晴雯两个人处一块,肯定谁都不舒坦,总要委屈一个的吧?

因此黛玉和晴雯,这两个人估计也会有意避开来点,所以只见剧情里面黛玉亲昵的拉着袭人的手喊嫂嫂,几乎就没见过她和晴雯的对手戏。袭人表面上也是一个好相处的,迎面不打笑脸虎,就是这个道理,黛玉起码能够和她处的舒服的。

所以这黛玉对晴雯能有什么态度啊?就抱着文学素养的心态,帮助宝玉改改祭奠文就是了,改完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毕竟又不是很熟。

编辑于 2022-08-28 02:14
​赞同 19​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此间喧默
此间喧默
1227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觉得有些答案有些搞笑?林黛玉待紫鹃如同姐妹,教香菱如同恩师,到晴雯这就如同“阿猫阿狗”了,以为曹公是写网文的吗?能塑造出人格起伏如此大的人物?

林黛玉为什么会在晴雯死的时候,表现平淡,记得是平淡,不是冷淡,要从三个方面认识她的生死观:

第一,关于死亡。

关于死亡的看法,林黛玉早在《葬花词》里,给出答案了。“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在她心中,清净女儿死并不是绝路,反而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好事一件。所以,即便是保养自己的身体,她都不是很积极的。从头到尾,都是贾母、宝玉、宝钗、紫鹃等人,千叮咛万嘱咐,你要吃药、你要吃饭、你要滋补、你要早睡,她自己反而总是不注意。

对于自己的生命,在第三十二回也有明说,“自己身体日渐不好,虽为宝玉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她自幼身体不好,又经离丧,她畏惧死亡吗?不,她只是怕自己寿命不长,不能与宝玉尽知己之情。

综上所述,一个身体不好又父母双亡的女孩,生死观已经变得相当豁达了。你让她和普通人一样,失去一个不算熟悉的朋友就呼天抢地,你觉得可能吗?

第二,关于离散。

林黛玉关于离散有她自己的看法,原文中写得很清楚:“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

看到没,这个姑娘,对于得到患得患失,对于失去习以为常,所以你让她为逝去的人悲痛欲绝,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三,关于祭奠。

原文第四十二回,宝玉在王熙凤生日那天跑到水仙庵私祭金钏,林黛玉的态度是这样的:“话说众人看演《荆钗记》,宝玉和姐妹一处坐着。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一出上,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得很,不管在哪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做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哪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这是什么意思?只要心在情在,在哪里都可以睹物思人,何必拘泥于形式呢?这就是个注重内在不注重形式的人,怎么办?像尤二姐死时,王熙凤“悲痛欲绝”,就真诚啦?

总之,对于林黛玉这个人来讲,能和宝玉一起为晴雯修改祭文,悼念晴雯,已经是能做到的极限了。你让她像普通人那样,根本不可能。

最后,有些人能不能对于人物有个基本了解?难道庄子妻死,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就是不爱他的妻子?只不过是生死观天差地别而已,不要再以俗人之心度雅士之腹了,行吗?

编辑于 2018-08-26 10: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7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16: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笑骂麝月和贾宝玉:“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什么意思?
播报文章

湖水泛娱乐
关注
2019-09-24 08:16
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李时珍称它为天然“雄激素”,男人连吃一周,身体发生惊喜变化!
李时珍称它为天然“雄激素”,男人连吃一周,身体发生惊喜变化!
痴呆手抖的原因找出来了,牢记此法,80岁大脑还是很健康
痴呆手抖的原因找出来了,牢记此法,80岁大脑还是很健康
第二十回袭人生病,麝月第一次正传,贾宝玉评价麝月“公然又是一个袭人”,评价不可谓不高。不过袭人病倒床上,麝月独自留下,贾宝玉回来看袭人后两人无事,贾宝玉为麝月蓖头,不想被晴雯进来撞见,引来这个怡红院小喇叭的八卦,原文是这样说的。

广告
攻城策略无敌版所向披靡,原唐门攻城新区开服,送首冲
×
宝玉笑道:“咱两个作什么呢?怪没意思的,也罢了,早上你说头痒,这会子没什么事,我替你篦头罢。”麝月听了便道:“就是这样。”说着,将文具镜匣搬来,卸去钗钏,打开头发,宝玉拿了篦子替他一一的梳篦……晴雯忙忙走进来取钱。一见了他两个,便冷笑道:“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等我捞回本儿来再说话。”
脂砚斋在“交杯盏”处留下批语【庚辰侧批:虽谑语,亦少露怡红细事。】所谓“怡红细事”就是贾宝玉的私生活。晴雯某阳区“群众”上身,“实名揭发”贾宝玉和麝月背后“瞒神弄鬼的”。贾宝玉和袭人“偷试”都知道,和麝月“瞒神弄鬼的”是指什么呢?
麝月在贾宝玉身边一直不声不响。她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就出场,贾宝玉身边当时袭人、媚人、晴雯和麝月四个大丫头。媚人应该随后被改名茜雪,取太虚幻境梦境“风花雪月”之意。等茜雪被“撵走”后,麝月排名晴雯后边,位列第三。这么重要的人,经常被人忽略,反不如小红、秋纹、碧痕几人先声夺人。不过,麝月无论心计,口齿都非常厉害。她一直韬光隐晦很说明问题。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袭人生病,晴雯、秋纹等一干丫头都跑出去玩,并非她们与袭人关系不好,而是都没有麝月细心。麝月留守有三个好处。
一,“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袭人病中难免需要人照顾,别人不在只有麝月留守,自然感激她。
二,别人去玩麝月不玩,看家照顾病人,主人回来必然对她高看一眼。“公然又一个袭人”就是对麝月最高评价。麝月简单的留守,堪称情商智商都在线,但最厉害的是第三点。
三,袭人生病,贾宝玉一定挂心,必然会很快回来探看。麝月笃定贾宝玉会回来,这需要智慧和心计。她在家就能营造出与贾宝玉独处机会(袭人病重忽略不计)。
有人说是不是解读过度了?并不是。第二十四回小红为了接近贾宝玉谎称自己有事故,拒绝秋纹碧痕打水要求,等无人时伺机接近贾宝玉。脂砚斋留下批语【庚辰侧批:难说小红无心,白描。】
前有麝月有意留守,后有小红有事故…贾宝玉长大后,怡红院的姑娘们也都纷纷起了心思。第二十五回原文写到:
一时下了窗子,(宝玉)隔着纱屉子,向外看的真切,只见好几个丫头在那里扫地,都擦胭抹粉,簪花插柳的,【甲戌侧批:八字写尽蠢鬟,是为衬红玉,亦如用豪贵人家浓妆艳饰插金戴银的衬宝钗、黛玉也。】独不见昨儿那一个。
怡红院扫地丫头都“擦脂抹粉、簪花插柳”,小红也有异心,何况贾宝玉贴身丫头麝月!

广告
去法国留学中介 申请法国留学需要哪些材料?
×
晴雯撞见贾宝玉为麝月蓖头不能小觑,“蓖头”本就带有性暗示。脂砚斋也说“怡红细事”,晴雯更用“瞒神弄鬼的”指证贾宝玉与麝月的关系,显然二人也早有贾宝玉与袭人那种“偷试”。这次“篦头”属于曹雪芹隐写贾宝玉的“第二次偷试”。
“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这是晴雯说的一句俏皮话,意思是没有合法的身份,却有了不合法的关系。所谓“上头”,是指旧时女子未出嫁时梳辫子,临出嫁才把头发拢上去结成发髻,叫做上头。
麝月没出嫁、拜堂、入洞房、吃交杯盏,却先“上头”,暗指她与贾宝玉也有“偷试”关系。晴雯说他们“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与第三十一回说袭人:“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一模一样。
麝月“公然又一个袭人”,背后行事也“袭人”。关于怡红院内王夫人的内奸,很多人觉得是袭人冤枉了她。袭人已经是准姨娘,古人一妻多妾,晴雯对她够不成威胁。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贾政有两妾,贾宝玉不可能在贾政活着时纳妾太多。袭人占一个名额,晴雯还是贾母内定的。麝月虽然与贾宝玉也“偷试”,但晴雯不走,她根本没机会。晴雯判词第一句就是“霁月难逢”,晴雯是好看的云纹,是霁;月,唯有麝月!“开到荼蘼花事了”本是恶谶,寓意麝月出头之日群芳离散。晴雯被撵是群芳离散开始,也是麝月留到最后的契机!
晴雯被撵后,贾宝玉质问袭人,为什么只有她与麝月、秋纹三人王夫人找不到错处。袭人听后“心中一动”,“一动”不是心虚,恰恰是想起来某人某事才有的心理描写。袭人想到的是麝月还是秋纹?我认为是麝月。秋纹那种一两件衣服嚷嚷的谁都知道的人,不是卧底的素质。怡红院那个卧底,最后都不知道是谁,才是“潜伏”!最想不到的人,嫌疑最大。怡红院最想不到的就是麝月!
扯远了,就说这么多!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7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16: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死亡时间能精确到天?脂砚斋批语有透露,她自己也说过
播报文章

最爱火
关注
2021-09-07 00:58
李时珍称它为天然“雄激素”,男人连吃一周,身体发生惊喜变化!
李时珍称它为天然“雄激素”,男人连吃一周,身体发生惊喜变化!
血压高于160/110必看:1个简单的方法,花2分钟学起来
血压高于160/110必看:1个简单的方法,花2分钟学起来
攻城策略无敌版所向披靡,原唐门攻城新区开服,送首冲
攻城策略无敌版所向披靡,原唐门攻城新区开服,送首冲
林黛玉泪尽而亡几乎是共识,虽然也有人说什么上吊、沉湖,但基本都经不起推敲。只说林黛玉泪尽而亡,如果是自尽又谈何“泪尽”。且从晴雯被撵后惨死,也能推断出林黛玉之死是生机耗尽,一如香菱的“荷枯藕败”。

其实林黛玉的死还有一个更确定的伏笔,只是比较隐晦,容易被忽略。

第十八回贾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其中第四出《离魂》脂砚斋批语《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意思很明确,林黛玉的死亡线索,与《牡丹亭》的杜丽娘一样。

通行本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是说贾母和王熙凤调包计,贾宝玉迎娶薛宝钗当晚,林黛玉焚帕泪尽而亡。这个结局很多读书人是认可的。不过根据原文线索,就会发现不但与脂砚斋批语不对应,更与曹雪芹前文铺垫的其他伏笔相悖。

首先,可以肯定林黛玉并不会死在贾家,作者铺垫的线索特别多。只说《葬花吟》《桃花行》《柳絮词》《题帕三绝》《五美吟》这几首诗中,林黛玉就已经表达了别离之意。

第六十二回,林黛玉作《折足雁》酒令,清楚表达会远走他乡之意。随后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更是昭君出塞故事。

曹雪芹没道理如此密集的暗示林黛玉要离开贾家和贾宝玉,最终客死异乡。




回看第十八回,贾元春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去掉的“蓼汀”,是大雁栖息繁衍的沙洲,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

雁是林黛玉象征,蓼汀算作是贾家。元春去掉“蓼汀”,代表贾家不给林黛玉这孤雁立足之地,才会被迫成为“折足雁”,远走他乡。

而且,晴雯被撵走后,死在外头,更是林黛玉离开贾府的重要伏笔。

其次,脂砚斋说《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也不能完全相信。毕竟相对于曹雪芹的原文,对脂砚斋的批语要相对持保留态度。

之所以《牡丹亭》值得参考,甚至会给出林黛玉的准确死亡线索,还在于要结合“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一段情节。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正是得了《西厢记》和《牡丹亭》的影响才迸发出来。而林黛玉与《牡丹亭》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还是第十八回,元春特别喜欢唱小旦的龄官,按说芳官这些才是主角。为什么会喜欢龄官?

从元春让龄官再作两出戏,贾蔷让她唱《游园》《惊梦》(〈牡丹亭〉),龄官不从,非要唱《相约》《相骂》(〈钗钏记〉),就能看出《牡丹亭》代表林黛玉,《钗钏记》代表薛宝钗。

元春喜欢薛宝钗,借由龄官表现出来。反之,自然不喜欢代表《牡丹亭》的林黛玉。

后文贾赦讨鸳鸯不成,花八百两银子买的十七岁嫣红,名字出自《牡丹亭》“姹紫嫣红开遍”。嫣红小姨娘也是林黛玉的“影”,暗示她终究被迫再嫁“强权”,被牺牲掉。

最后,《牡丹亭》如何伏林黛玉之死呢?回到《牡丹亭》的故事,就能明白。

杜丽娘慕春而死大家都知道。因为被父母圈禁在深闺,就算后花园都不能去。杜丽娘被丫头春香偷偷带着见识了满园春色,倍感韶华易逝。于梦中见到书生柳梦梅,醒来得了“相思病”,最终郁郁而终。《离魂》说的就是杜丽娘之死的故事。




题外话,《牡丹亭》原著没有《离魂》这一出。属于昆曲《牡丹亭》的二度创作,在第二十出,主讲杜丽娘中秋夜抑郁离世。

杜丽娘暮春染病,于中秋夜离世,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时间线。

从杜丽娘身上,很容易看见林黛玉的经历。虽然她不像杜丽娘那样被父母困居于小楼,一见满园春色即悲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却与杜丽娘的相思相同。

杜丽娘死于中秋之夜,就给出了林黛玉死亡的具体时间。曹雪芹对此也有明确的线索。

第七十六回中秋夜宴,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最脍炙人口的就是史湘云的“寒塘渡鹤影”,林黛玉的“冷月葬花魂”。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冷月葬花魂”无疑暗示林黛玉之死,而中秋夜又点出具体时间。结合《牡丹亭》杜丽娘中秋夜相思而死。毫无疑问,林黛玉就在中秋夜,于异国他乡思念贾宝玉泪尽而亡。

对此,《题帕三绝》第三首,林黛玉也有明确交代。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眼前事,身边人全部物是人非,林黛玉不死又能如何?

文|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作者、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7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16: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晴雯有林风,香菱成不了黛影
梨涡小篆
梨涡小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35 人赞同了该文章
谈及晴雯,脂砚斋用了一句批语形容她:“余谓晴有林风”。晴雯生得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像林黛玉,言谈爽利,能说惯道,练得一手好针线。到底在性情方面犹如一块触之即炸的爆炭。兼其一根肠子通到底,得罪起人来混无顾忌,四面树敌,对比林黛玉的娇娇弱弱,香风细细,心思玲珑千回百转。笔者乍一看实不然她二人哪里脱了个影。反是读完《红楼梦》前八十回,根据曹公字里行间埋下的伏笔,笔者认为香菱与林黛玉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首先,二人出身相近。

香菱原籍姑苏,与林黛玉相同。林黛玉之父林如海祖上袭过四世列候,林如海则在科举考试里中过探花,后被钦点为巡盐御史——每年看顾着几百万两银子从运司衙门里进进出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地方财税机构负责人。林黛玉是含着金汤匙的千金小姐毋庸置疑。然香菱的娘家也非泛泛之辈。香菱的父亲是乡宦甄士隐。在明清时期,地方乡绅们大多经济实力雄厚且乐善好施。若有祖上博过功名做过官,在家乡会被视为名门望族。甄士隐与江南甄家还有着一些玄妙的联系。江南甄家被冷子兴形容为不逊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富而好礼之贵族,与贾府沾着亲带着故。贾琏的乳娘赵嬷嬷在闲谈中曾提过甄家“接驾四次”,银子花得像淌海水一样。甄士隐纵然非江南甄家的本族子弟,他家败之前的日子富贵清闲,终日以观花修竹,吟诗喝酒为乐,也算是神仙一般的生活了。这些足以证实香菱在出身方面并不比林黛玉逊色太多。

再者,二人形象略像。

林黛玉的容貌之美是众所周知。曹公曾借贾宝玉的眼睛,形容她是“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也借王熙凤的嘴评价她成“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警幻仙子的曲子里定义她是“阆苑仙葩”,薛蟠在乱哄哄的人群里乍见她一眼即刻酥得魂飞九天。不过这些言辞多为渲染而非写实。林黛玉究竟长什么样子?唯有靠读者自行想象。但曹公在介绍秦可卿的时候,以“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赞誉之。证明林黛玉与秦可卿应该都是气质轻柔婉约,身形窈窕动人,举手投足颇有文艺美感,令人见之忘俗的美女。香菱自然也是绝色。薛蟠为她打死人吃官司,薛姨妈允许她风风光光进入薛家做妾室。周瑞家里的初次见她,形容她“竟有些东府小蓉奶奶的品格”——秦可卿才是荣宁二府里姿色无人出其右者。更难得的,香菱生得美丽,资质和性情也让人难以挑剔。薛姨妈夸赞她“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她不上呢!”香菱想要学诗,短短数日即可出口成章,妙句丛生。对比晴雯的个性张扬,风风火火,诗词歌赋一窍不通,再加凡事摆在明面上的掐尖要强,香菱的细腻心思与优雅仪态更接近于林黛玉。

此外,二人都被形容成水生花,情场坎坷,不得善终。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章,林黛玉在占酒令抽花签时,抽到了一支芙蓉花签,附有题诗“莫怨东风当自嗟”。此句出自欧阳修所作的《明妃曲·再和王介甫》,原意是哀伤王昭君红颜薄命,远嫁异邦,只有在塞外朔风中叹息自己的命运。林黛玉早预感到她与贾宝玉的木石姻缘是注定成空,导致她满腹风露清愁,长年与药石为伴,再加上寄人篱下悲苦难言,无一人为自己的婚姻出头,以致于孤身踽踽,似荷花静植于湖水中央。香菱在此方面更为不幸。她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原不爱薛蟠,她对心爱自己的冯渊有些意动。但她被呆霸王强抢为妾之后,她选择了认命并患了斯哥德尔摩综合症,死心塌地地伺候起薛蟠。可惜,只贪皮肤滥淫的薛蟠对她很快失去了兴趣,之后娶了夏金桂,任凭香菱被夏百般折磨都无动于衷,甚至助纣为虐对香菱毒打。香菱本名唤甄英莲。她好似一朵洁白纯净的莲花,香远益清令人赞赏,无奈被拐被卖被辜负被伤害之后,转化成身世浮沉、困守泥沼的水菱花。根据她的判词和桂花之下,池沼干涸,莲枯藕败的画面,香菱的结局应是弱势无依受尽虐待,心竭血衰而死。这与林黛玉无力扭转金玉良缘的宿命,兼有可能被许配给北静王爷(根据她的名号“潇湘妃子”与第十六回她接触到北静王爷赠给宝玉的鹡鸰香念珠所得推测),心灰意冷,缠绵病榻之上泪尽而亡亦有共通之处。

可是,脂老在感伤香菱,哀叹香菱的多番言辞里,从未形容过她像林黛玉,偏要抬高怡红院里一个备受争议的丫鬟,将她与作者浓墨刻画的“世外仙姝寂寞林”联系在一起。笔者反复阅读《红》书之后,不禁咋舌:原来诸多评论家中,最能够体贴到曹公心意,分析出人物真正性格的人,依然非火眼金睛的脂砚斋莫属。


香菱永远不能成为黛玉的影子,她的软弱性格与幼稚心智,注定她无论从内因还是在外界,只能重复秦可卿忍气吞声到咽下最后一口气的路子,却不能拥有林黛玉清高自赏,暗怀叛逆的风骨。晴雯的敢爱敢恨,正直刚烈,里外通透纯真率性的特点,才是林黛玉世家闺秀重重包裹之下最真实的自我。


众人都爱说林黛玉“小性儿”。心直口快如史湘云,说了一句龄官的容貌生得似“林姐姐”,林黛玉撩下脸来扬长而去,理由是“拿我比戏子取笑。”在清朝,戏子又称“优伶”,有部分属于官僚、富贾私人蓄养的家伎,通常以十二人为一班,教之歌舞戏曲献艺。优伶是贱民,世代不能改变乐籍身份。林黛玉此怒是捍卫自己的身份尊严,同时表现出她无论身处何等环境,都不愿为逢迎他人而屈尊。所以她能在《葬花词》中吟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苦楚,也敢于表达出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心愿。在此方面,晴雯表现得更加突出。她小时候是被卖到赖大家的孤儿,被赖嬷嬷"孝敬了贾母使唤"。得到赏识之后被赐到宝玉房里成为大丫鬟,她却没有真心承认自己的奴婢身份,反而心比天高,锋芒毕露。或是摆出二道主子的姿态要求厨房给她做个面筋炒芦蒿;或是眼里不揉沙,脾气上来敢对着主子任性顶撞。至于身边一些以献媚嘴脸讨取宝玉欢心的婢女,她一律想损就损,说骂就骂。她得知小红巴结上了凤姐攀高枝,不论小红是贾府大总管林之孝的女儿,言辞锋利地将其损无语。她看到低眉顺眼、左右逢源的袭人获得王夫人的宠信,成为怡红院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她一脸不屑地挖苦:“谁又比谁高贵些?”;她失手跌坏扇子,被宝玉迁怒骂了一句“蠢才”,立刻冷笑反击:“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挑好的使。”表面看来,晴雯似是猖狂肆意混不吝的愣头青,其实是一身傲骨,为人正直坦荡,绝不巧言令色,更不屑屈膝献媚的实心眼傻姑娘。她若看到主子真遇个难题马上打了鸡血般的冲锋陷阵(从《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章可以看出)。晴雯计较的是,她掏心挖肺地对待宝玉,宝玉是否给予她人格方面的尊重与感情方面的真诚。这种毫无钻营之心,一片赤诚侍主,弃绝“嗟来之食”的气节,是极对林黛玉的胃口的。



否则林黛玉为何吃遍与贾宝玉有暧昧的女人的醋,却从来不吃宝玉与晴雯的醋?贾府上下都知道晴雯是贾老太太赐给宝玉,将来可能做姨娘的人。黛玉独对晴雯欣赏有加。她看到晴雯与袭人生隙,出面讥讽袭人为晴雯助阵,在晴雯死后,她与宝玉共同祭奠,真挚地为诔文的一句措辞推敲,“红绡帐里,公子情深”何不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宝玉灵犀一动又修改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到,瞬间心起无限的狐疑,似乎是联想到了自身。晴雯既是拒霜染露的木芙蓉,黛玉岂不是孤标傲世的水芙蓉!而香菱,她的一生屡遭厄运,处处被动受制于人,却始终对现实的世界没有清醒的认识。薛宝钗不愿教她作诗,她看不穿对方是碍于主仆等级,不屑授业指教;薛蟠对她薄情寡幸,她依然心疼薛蟠挨了打,两眼哭得桃儿一般。薛蟠要娶夏金桂为正室,她丝毫不起警防之心,反而欢天喜地多了一个能够吟诗的姐妹。香菱对薛家忠心耿耿,到头也看不清薛家对她报着可打可杀,可卖可留的态度。曹公用了一个“呆”字,哀其不幸地总结了香菱的憨直善良,胸无半点心机。对于晴雯,他用了“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等华丽辞藻来赞颂她明朗的性情和高贵的人格。对照如今的社会,如今的世情,笔者也不得不承认,人生注定是一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大悲剧,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的生命,无论成败均好过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灵魂。


编辑于 2016-10-04 11: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7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16: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生前最后一晚,为什么直着脖子叫了一夜娘,不叫贾宝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1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晴雯生病被王夫人叫去一顿骂她狐狸精勾引贾宝玉,回去就一气病重,到王夫人撵走她时,已经病入膏肓,隔天就消香玉陨了。

贾宝玉在晴雯被撵当天赶去与她诀别,就是知道晴雯再难苟活。他第二天含愤做了《姽婳词》后,借机向小丫头询问情况,知道晴雯已经殁了。






(第七十八回)小丫头道:“回来说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闭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声儿,只有倒气的分儿了。”宝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谁?”小丫头子说:“一夜叫的是娘。”宝玉拭泪道:“还叫谁?”小丫头子道:“没有听见叫别人了。”宝玉道:“你糊涂,想必没有听真。”
袭人派了老宋妈去探看晴雯,得知晴雯已经咽气。小丫头性格实在,原原本本述说晴雯死前“直着脖子叫了一夜娘”。贾宝玉心有不甘,认为晴雯怎么没叫自己?再三确认后,确实晴雯只叫了娘。还是另一个小丫头撒谎,才得以“糊弄”过去。

晴雯死前喊了一夜娘,贾宝玉想不通,很多人也想不通。因为晴雯对外从来不说身世,除了接来表哥多浑虫外,家乡、姓氏、出身一概都说不记得了。






贾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都说她:“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

不过,从晴雯死前喊了一夜娘看,她说不记得父母、家乡这件事当不得真。

晴雯从小被父母所卖,应该是和表哥多浑虫打包出售的。两个人一段时间都在一起,晴雯被赖大买来送给赖嬷嬷,就求了赖大家的将表哥也买来。后来贾母喜欢她,赖嬷嬷顺水人情将她送给了贾母,晴雯又求了王熙凤将表哥弄进荣国府当厨子。

从晴雯的经历看,曹雪芹并非只写了她一个。






一,秦可卿与晴雯一样,无父无母,因焦大造谣诟谇“爬灰”病倒,最后死在天香楼。

二,香菱与晴雯一样,被拐走失去父母,根据第六十三回情解石榴裙线索伏笔,夏金桂造谣香菱与贾宝玉关系,令香菱含愤而死。

三,林黛玉与晴雯一样,父母早亡孤身一人,《葬花吟》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暗示流言蜚语波及到她,最后离开贾家死于他乡。

林黛玉与晴雯、秦可卿、香菱、柳五儿乃至于金钏儿被流言蜚语中伤而死类似。且这几个人多少身上都有林黛玉的一些影子。

贾宝玉认为晴雯不记得父母,自己是她此生最重要的人,为什么死前不惦记着他,反倒叫了一夜娘呢?






其实,对晴雯来说贾宝玉不是她心中最大的痛。她虽将贾宝玉当成今生依靠,对贾宝玉也有情愫。但是,她的人生也终于对贾宝玉的情,晴雯死前与贾宝玉互换了衣物,留下了指甲,穿着贾宝玉的衣服去世……他们的情以完满。

晴雯的悲惨症结,源自她被父母卖掉的那一刻。就像香菱被拐,林黛玉进京一样。她们的人生从此不可控制。

为什么晴雯、香菱、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三册之首?皆因三人的命运互相印证。她们不像袭人,被卖后还有母兄匡扶。她们彻底失去家人,以至于只能独自面对“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人生困局。






晴雯“痴心傻意”将怡红院众人都当家人,当姐妹。才会毫无心机的接纳别人,从不设防的心态才会有话就说不怕得罪人。她觉得都是家人,可以任意随心,殊不知最后被人陷害“有冤无处诉”。

晴雯的表现是典型的亲情缺失后遗症。一方面严格保护着自己的过往,不告诉任何人,一方面又渴望亲情关怀。就像林黛玉一样,父母是她们心中最大的痛楚,一切悲惨遭遇都源自家庭的缺失。

林黛玉还可以说: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晴雯能如何?她死前唯有想起小时候在娘亲怀里的温暖和幸福。她在死前不怨恨那些害自己的人。不遗憾贾宝玉不在她身边,甚至对年轻早逝也没什么牵挂,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心中对亲情的眷恋。

如果身边有娘在,她是不是会舒服点,是不是可以随便撒娇不怕人害,是不是可以不用孤零零死在这床上。喊着娘,在黄泉路上似乎也不用再害怕……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0 01:47 , Processed in 0.2776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