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0|回复: 6

【原】苏轼的《江城子》和贾敬的乙卯科进士 mayongbao 2022-...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1
发表于 2023-9-9 09: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苏轼的《江城子》和贾敬的乙卯科进士 mayongbao 2022-08-03 发表于北京  |  139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乙卯科进士”如同“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贾门秦氏恭人”一样,都是作者在书中留下的特定时间坐标。从“十一月三十日冬至”(1126年)到“乙卯科(1135年)进士”,两个特定时间坐标间隔恰好是十年,也就是苏轼词中所说“十年生死两茫茫”。

第十三回,贾珍花钱给贾蓉捐五品龙禁尉,太监戴权让贾珍提供一份贾蓉的履历。贾蓉的履历很简单,就下面几句话:
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祖,乙卯科进士贾敬;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
戴权看了,回手便递与一个贴身的小厮收了。
宁国府的继承人贾敬居然是乙卯科进士,不愿意袭职,出家当了道士。三百年来,很多人围绕贾敬的进士问题大做文章,结论也是五花八门。其实,贾敬为乙卯科进士和秦可卿死后封恭人都是作者留下的“破绽”,看不到这一点,就会掉入作者摆下的龙门阵。
书中写道,“那贾敬闻得长孙媳妇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此处有庚辰侧批:可笑可叹。古今之儒,中途多惑老佛。王梅隐云:“若能再加东坡十年寿,亦能跳出这圈子来。”斯言信矣。
王隐梅当指南宋诗人王炎(1138-1218年),此人除善写诗词外,还精通《周易》。“再加东坡十年寿”为反语修辞格,意思是如果让苏东坡再活十年的话,典出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古人写悼亡诗由来已久,但用词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是首苏轼悼念结发妻子王弗的词,情真意切,别具特色。更重要的是词中明确写下了做梦的日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乙卯年为北宋神宗八年(1075年)。
如果脂砚斋不在贾敬处加注王梅隐的话,笔者也不会将贾敬和苏轼的词联系起来。
词调“江城子”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有说法称,该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江城指金陵,即今南京。贾蓉履历第一句就是“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红楼梦》亦名《金陵十二钗》,毋庸置疑,江宁府江宁县指的就是金陵。“祖,乙卯科进士贾敬”,对应“乙卯”。“世袭一等神威将军”中的“一”对应“正月”。“贾蓉,年二十岁”对应“二十日”,“记梦”对应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王熙凤和王弗都姓王。此外,苏轼两妻一妾都姓王,对应“三品爵”,也可对应靖康之耻期间的二帝一王(宋徽宗赵佶,原为端王;宋钦宗赵桓,原为定王;康王赵构,即后来的宋高宗)。
宋神宗在位十六年,共举行六次科举考试。熙宁八年(1075年)是乙卯年,这一年没有举行科考,却发生了一件对读书人影响很大的事件,由王安石等人主编的《三经新义》正式颁行,成为科举考试的新教材。在第二年的丙辰科举考试中,朝廷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注重实用型人才。
六十年后,即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学子们迎来科举考试。两宋三百二十年,只有这次科考在乙卯年举行。
蒙古灭宋后,起初并不看重开科取士,直到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才恢复科考,这一年是乙卯年。在此后的五十四年里元朝共举行十六次进士科考试。
明朝自洪武四年(1371年)开科取士,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共有进士科八十八榜,但在乙卯年未进行进士科考试。
清朝自顺治三年(1646年)开科取士到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取消科举考试,行游学毕业进士,共有进士科一百一十二榜,只有乾隆六十年(1795年)为乙卯科。
数据表明,宋元明清四朝,在乙卯年只进行过三次科举考试。
按照传统红学的说法,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作者曹雪芹已经作古,《红楼梦》中的乙卯科进士贾敬不可能是清朝人。这样一来,贾敬只能是南宋或元朝乙卯科进士。《红楼梦》隐写两宋历史,因此,贾敬只能是南宋乙卯科进士。
靖康二年二月初六(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完颜晟)下诏废宋宗、宋宗二帝,贬为庶人,并掳其北上。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四日,金太宗在上京迫使徽、钦二帝行牵羊礼,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后将其押送至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软禁。
赵佶在五国城被囚禁九年后,于乙卯年(1135年)四月二十一日死在异国他乡。遗言想归葬内陆,未得金主允许。这一年是天会十三年。当年正月二十五日,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死在上京,终年六十一岁,在位十三年。在同一年里,靖康之耻的制造者和受害者都离开了人世。这就是作者要让贾敬成为乙卯科进士的原因。
有研究者发现,自甲辰本开始,许多《红楼梦》文本将乙卯科进士改为丙辰科进士。宋明清三朝在丙辰年都举行过科举考试,虽然只差一年,丙辰科进士就失去了作为特殊时间坐标的作用,偏离了作者创作的原意。
第十三回主要写秦可卿之死。她死后,贾府众人来宁府吊唁。书中写道:“彼时贾代儒带领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㻞、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都来了。”
细数书中列举之人,人字辈一人、文字辈五人、玉字辈七人、草字辈十四人,共计二十七人。秦可卿的人物原型是朱琏皇后(1102-1128年)。她于建炎二年(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四月在金国上京先上吊后投水自杀,死时二十七岁。贾府二十七人隐指秦可卿只活了二十七年,她也是北宋的第十四位活着封后的人。除甲戌本外,其余诸本在贾代儒后又增加了贾代修,虽增加一人,却违背了创作原意。这就是脂砚斋强调此书“一字不可更,一字不可少”的原因。
再说苏轼。王琳祥在《苏东坡家族与二十七、二十八的难解之缘》一文中列举了以下数项:一、父亲苏洵于二十七岁时发愤读书。二、苏东坡出生时,母亲程夫人二十七岁。三、苏东坡的结发之妻王弗离开人世时年仅二十七岁(和朱琏岁数相同)。四、苏东坡的继室王闰之昵称二十七娘。五、侍妾王朝云与苏东坡相差二十七岁。六、王朝云进入苏家,王闰之刚好二十七岁。
秦可卿(朱琏)死在塞外,身为阶下囚的赵桓无力为她举办葬礼,别说按皇后规格,恐怕连按贵妇规格下葬也是奢求,“一杯净土掩风流”当是她最后的结局。王弗死后十年,苏轼还曾和她梦中想见,作词留念;朱琏死后十年,赵桓是否还记得亡妻已无人知晓。在塞外的荒野里,“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才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综上所述,作者写贾敬是乙卯科进士意在留下“破绽”,引起读者的注意。“乙卯科进士”如同“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贾门秦氏恭人”一样,都是作者留下的特定时间坐标。从“十一月三十日冬至”(1126年)到“乙卯科(1135年)进士”,两个特定时间坐标间隔恰好是十年,也就是苏轼词中所说“十年生死两茫茫”。





[url=]+关注[/url]



mayongbao
破译红楼秘密的人
13 篇原创





[url=]赞赏[/url]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从贾蓉捐官看恭人宜人之误

下一篇: 脂砚斋为什么批“计程今日到梁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1
 楼主| 发表于 2023-9-24 19: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琏去平安州办什么机密大事?+ 爷在家庙里商议作百日的事,贾敬百日是六月底!+“老爷宾天”是何时?三月十九,大明亡国!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37】



46回,贾赦要鸳鸯做妾,鸳鸯不答应,贾赦叫贾琏来问鸳鸯的家人,从贾琏对付贾赦的话,能看出贾琏对这些荒淫行为并不支持。

48回,平儿对宝钗说,贾赦把贾琏打了个动不得。因贾赦巧取豪夺石呆子收藏的旧扇子,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贾雨村助纣为虐,讹石呆子拖欠官银,抄了他家,把扇子作了官价送来,石呆子也不知是死是活。贾琏对这种事不以为然,说:“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结果被贾赦打了一顿。就冲贾琏说的这句话,说明贾琏对这种横征暴敛、仗势欺人的行为极不赞同,敢于弹劾,甚至因此得咎。这些都符合东林党人品行道德并不败坏。

八九集中笔墨写了贾琏与尤二姐之事,在解读尤二姐的章节再说。

关于老爷吩咐贾琏去平安州办的机密大事,历来被各种猜测。不管怎么猜测,都只是猜测,上不了台面,还是要以文本为据来理解。

看贾琏两次去平安州:

第一次是透露贾敬百日是六月底,“出了月”七月初去平安州,七月中旬回来,“八月内”柳湘莲方进了京。

注意看这几条线索:

一、贾敬送殡至铁槛寺,贾珍尤氏并贾蓉仍在寺中守灵,等过百日后,方扶柩回籍。

二、眼见已是两个月光景,这日贾珍在铁槛寺作完佛事,晚间到了尤二姐新房,当晚贾琏也去了新房。

三、贾琏与尤二姐在问尤三姐愿嫁何人时,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来请贾琏,说老爷叫呢,贾琏又忙问:“昨日家里没人问?”兴儿道:“小的回奶奶说,爷在家庙里同珍大爷商议作百日的事。”

这些信息串起来很清楚:贾珍贾蓉须在铁槛寺守灵,等过百日;过百日这天作完佛事,贾珍就来寻欢;次日兴儿来尤二姐处找贾琏,昨日家里人问了,兴儿说贾琏在铁槛寺,作百日的事。

即:兴儿找贾琏,这天是贾敬百日的第二天,无误。

大概算下时间,也可知差不多是百日:

那晚,尤二姐对贾琏说,“我如今和你作了两个月夫妻”。

下文说了,贾琏“出了月”起身,说明说话当时是月底。

贾琏娶尤二姐:是上个月初三。

上月初三到本月底,所以尤二姐说两个月夫妻,实际不足两月。

那么贾敬初四灵柩进城,就是再上个月初四,不足三月。

初四灵柩进城,距贾敬宾天,从尤氏算的半月,因贾珍连夜赶回、连夜分派预备,十天也不够,至少也得半月。再加上“不足三月”,差不多正是百日!与兴儿说“作百日的事”,时间对榫。

贾琏去后,隆儿来说:“老爷有事,是件机密大事,要遣二爷往平安州去,不过三五日就起身,来回也得半月工夫。今日不能来了。”

至次日午后,贾琏方来了。贾琏说:“出来了一件远差。出了月就起身,得半月工夫才来。”

这是贾敬百日的第三天。贾琏说“出了月”起身,说明说话当时是月底,要在下月初几,就是隆儿说的三五日后起身,来回得半月。

贾琏出城方走了三日,路遇薛蟠和柳湘莲从南回京。在此之前,刚写到尤三姐思嫁柳湘莲,这次便了结了尤三姐、柳湘莲二人之事。贾琏保媒,湘莲听了大喜说:“既如此说,等弟探过姑娘,不过月中就进京的。”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从柳湘莲的话“月中”进京,和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的结果来看,柳湘莲明显进京晚了,本应七月中旬进京,按路程也应本月中旬进京才对,结果耽搁了,“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

说明贾琏路遇二人是在七月,“出了月”去平安州,正是七月初,则贾敬百日,便是六月底。由此一下便可得知:宝玉生日、贾敬死日,在三月二十之前。三月十九是大明的亡国日,这个时间当然是“机密大事”!岂能直白告诉读者?读者至少要减个一百天,自己算出来吧?

注意看:

老爷有事,是件机密大事!

不过三五日就起身,来回也得半月工夫。

出了月就起身,得半月工夫才来。

作者用隆儿和贾琏的话,重复强调时间,读者就要引起注意了。而且隆儿的话也经不起推敲:“是件机密大事!”机密大事,隆儿如何得知?老爷、贾琏说机密大事,都不屏退左右吗?隆儿跑来给尤二姐说“机密大事”合适吗?机密大事,是作者给读者说啊!

老爷有事,是件机密大事!

老爷什么事?“老爷宾天了!”还记得这句话吗?贾敬死的时候,书中写了这样一句非常突兀的话,“宾天”,特指帝王之死。

老爷是谁?贾赦吗?贾敬吗?嘉靖吗?

三月二十之前:具体日期是,“三月十九”宾天,“六月廿八”过百日,贾琏来对尤二姐说“出了月就起身”的那天,是百日的第三天,六月三十。

关于这个具体日期,在前文第六章“宝玉生日推算”中,从前后同时推算过,有详细的表格列出,并论证过贾敬宾天只能在三月。

三月十九日,老爷宾天了,大明亡国了。

老爷是谁?崇祯皇帝。

对红楼作者,和作者时期的读者来说,以家比国,宾天的老爷,正是崇祯皇帝。

第二次贾琏去平安州,是为凤姐算计尤二姐安排时间,所以写道:“话说贾琏起身去后,偏值平安节度巡边在外,约一个月方回。贾琏未得确信,只得住在下处等候。及至回来相见,将事办妥,回程已是将两个月的限了。”本来半个月能完的差,作者硬是安排了两个月,让王熙凤摆布尤二姐。因为贾琏在知道“平安节度巡边在外,约一个月方回”的时候,如果是我,不会傻等一个月,回京只需不到七日,为什么要耗一个月白白等着呢?来回路程加上办事,总共只需半月,完全可以回去再来,则中间有半个月的时间在家,何况有尤二姐这样的尤物独守空闺,哪个男人不愿奔波几日与她厮守?把尤物留给太监,作者真是奇思妙想!读者也是魏忠贤一样的太监吗?读者要不是太监,便能看出这是异常中最异常之异常!



点击下一个:贾珍:潞王朱翊镠,一母同胞弟兄两个?+ 贾珍贾蓉,聚麀之诮?鹿指潞王+ 为什么说宁府除了石头狮子干净?秦可卿葬礼的一石多鸟 - 知乎 (zhi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1
 楼主| 发表于 2023-9-24 19: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玉生日、贾敬死在三月论证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9】



一、贾敬只能死在三月论证:

先列出书中设置的时间:

时间点:

A:老太妃薨。

B:清明节。

C:送灵日。起灵,贾母离家。

D:贾敬死。

E:初四灵柩进城。

F:贾母回家。

G:贾敬百日。

H:八月内柳湘莲方进了京。

时间段:

AC=21天。 老太妃薨,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

CF=一个月。 贾母离家至贾母回家之间是一个月。

书中设置的条件如下:

A老太妃薨时,除了岫烟,都穿棉衣。

AC的21天之间,有清明节,在朝中大祭之后。清明节的范围:二月后半月,三月前半月。包括在各种闰月情况下。

C贾母离家之后,还在春天:“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微觉轻寒”。莺儿编花篮时,“柳叶才吐浅碧,丝若垂金”。

CF贾母离家至贾母回家的这一个月:贾敬死、初四灵柩进城。

E初四灵柩进城时,贾母未回。

G贾敬百日,之后一两天,贾琏要去平安州,不过三五天就起身,来回得半月工夫。出了月就起身。

GH之间,贾琏出了月去平安州,方走了三日,路遇薛蟠、柳湘莲,聘尤三姐。

以下分各种不同情况分析:

1、如前表格所示,七月贾琏去平安州,六月底贾敬百日,三月二十前贾敬死,四月初四灵柩进城,则贾母三月离家、四月回家,而且贾母离家在清明节后十天半月左右,清明节在正常范围内。二月下旬老太妃薨,不到脱棉衣的时候,都正常。

以上所列条件和时间约束也都符合。显然是此题的一个解。

2、如果八月柳湘莲进京,贾琏去平安州也在八月,则贾敬百日在七月底。贾敬死则在四月二十前,芍药花开也对,那么初四灵柩进城就是五月初四,此时贾母未回,则贾母回家日F在五月初五后,因CF=一个月,所以贾母离家日C在四月初五后,与贾母离家在春天的条件不符,这是一错。如贾母离家日C在四月初五后,因AC=21天,所以A老太妃薨在三月十五后,那么朝中大祭后的B清明节在三月后半月,明显清明节不对,这是二错。所以贾敬死在四月不对。

3、贾敬死在四月不对,原因是导致清明节太靠后,有违常识。所以贾敬死在五月、六月等更不对,会导致清明节在四月之后。

4、如果贾敬死在二月:要是清明节在三月,贾敬死在清明节前肯定不对。要在清明节后,只能清明节在二月二十前,贾母离家则在二月下旬,贾敬死只能在二月底,这会导致前后都出问题。先往前看,A老太妃薨只能在二月初,则岫烟脱了棉衣明显不对,再往前薛姨妈生日前宝玉坐在桃花底下哭,更不对,桃花不可能开。再往后看,因CF=一个月,贾母回家则在三月下旬,那么初四灵柩进城只能是三月初四。二月底贾敬死,报信人飞马过去,贾珍再赶回来,再准备几天,时间不够。而且导致百日只能在上旬,与后文百日在月底矛盾。

所以贾敬死在二月不对。二月之前更不对,不能死在清明节前。

以上是没有闰月的情况,下面分析有闰月的各种可能:

如果贾敬死在三月,不置闰已解决问题了,置闰后无论对错,既不能使之更对,也不能对其否定,故无讨论意义。

5、如果贾敬死在四月,分两种情况:

5.1、闰在死后:贾敬死在四月不对,是因为问题出在前面,导致清明节太靠后,导致贾母离家过了春天,所以在后面置闰改变不了前面的错,无论置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都于事无补。

5.2、闰在死前:比如闰三月、闰二月。本来贾敬死在四月已导致清明节太靠后而出错了,死前再加一个月,会导致清明节更靠后,错的更离谱。比如闰三月,会导致清明节在闰三月的后半月,更不对。

6、如果贾敬死在二月,也分两种情况:

6.1、闰在死后:如有闰二月,则清明节肯定出现在闰二月,而贾敬二月死,在清明节之前贾敬死,直接就错了。如有闰三月,则清明节出现在三月,同样,贾敬死在清明节之前肯定错了。后面的闰四月、闰五月等同理,清明节在三月,贾敬死在清明节之前肯定错了。

6.2、闰在死前:只有闰正月,闰正月很特殊,比如崇祯朝1640年的闰正月,清明节在二月十六,其它年份清明节也在二月中旬。则贾母离家在二月下旬,贾敬死只能在二月底,贾母在三月底前回家,初四灵柩进城只能是三月初四。因二月前加了一个月,前面的脱棉衣、桃花开的问题没有了。但二月底贾敬死,三月初四灵柩进城,时间不够。而且导致百日只能在上旬,与后文百日在月底矛盾。

7、如果贾敬死在闰二月,是种特殊情况,因为和三月很近,单独列出:有闰二月的年份,清明节都在闰二月中旬,则贾母离家在闰二月下旬,贾敬死只能在闰二月底。这样一来,情况同上面6.2一样了,出的错误也一样。

8、如果贾敬死在二月前,清明节前死,有没有闰月都肯定不对。

9、如果贾敬死在四月后,比如五月、六月等,无论闰月在前在后,都解决不了清明节太靠后的问题。

所以,我们细分为十几种情况分析后,只有贾敬死在三月这一个解,其它情况全不对。因为红楼作者设置的这几个条件:清明节、初四灵柩进城、21天起灵、贾母离家和回家之间是一个月,非常巧妙,一步步把贾敬死日赶到了三月。其它路全被堵死,即便各种置闰都排不到其它月份,也说明这是红楼作者精心安排贾敬死在三月的结果。

贾敬只能死在三月论证完毕!

二、上面表格宝玉生日的推算:

如果单从前向后看,感觉很多时候可以向后推好多天。

如果单从后向前算,也有些时候可向前推几天。

比如贾琏说出了月起身这天:是七月初一之前,可以是六月三十、二十九、二十八日。

但前后同时推算,则会发现:

贾敬百日最晚是六月二十八,没法往后再推了,则贾敬死日最晚三月十九,贾母离家最晚三月十五,则21天是二月二十五老太妃薨,薛姨妈生日最晚二月二十一。

从前推算:正月十五后,作者3次强调一个月,则到二月十五了:王夫人请宝钗帮忙照看。然后十六日赵姨娘闹探春,十六、十七、十八是赵国基死葬之间的3天,十八日紫鹃说回苏州宝玉痴呆,十九日吃了药好些,二十日放紫鹃回去。二十一日就是薛姨妈生日了。

没有一天多余,一天不差!能看出这日期是作者精心设计过的。

所以前后挤压推算,才能知道:二月二十一、二月二十五、三月十八、三月十九、六月二十八,这几个重要日子,向前向后都没法再推一天!说明在写作前,这几个大的时间点,作者早已设计好了。

看到这几个日期一出来,相信大家已经心领神会了:

三月十九日:老爷宾天了,是朱明亡国、崇祯上吊之日。

三月十八日:宝玉生日,是朱明生存的最后一日。

二月二十一日:薛姨妈生日,是努尔哈赤的生日。跟我们前面分析宝钗生日证据一致:22回,二十一日,不是宝钗生日,是薛姨妈努尔哈赤的生日。看似正月,其实从巧姐出痘疹可知,明显不是正月。而且,在宝玉挨打后,36回末,五月份,说是薛姨妈的生日,其实是错误提醒重要事件。

三月十八日:也是宝琴生日。康熙生日,正是三月十八。下一节我们看看薛宝琴,这个薛家满清最后得到天下的康熙帝,玄烨。

所以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这半年的时间,作者就是不给明确日期?对宝玉生日的日期,甚至月份,为什么一直讳莫如深?因为这几个日期太敏感,只能隐写。但作者留下了足够的线索,让读者只用加减法,便能算出此日期。



点击下一个:凫靥裘,是什么?+ 薛宝琴是谁?为什么王夫人认了干女?+ 贾母将宝琴送与谁照管?+ 宝琴许的梅家是谁?凤姐要给谁说媒?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1
 楼主| 发表于 2023-9-24 19: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尤三姐:崇祯周皇后,古今绝色,品貌古今有一无二,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 尤三姐淫吗?揭示贾敬百日,老爷宾天,三月十九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53】



10.3 尤三姐:崇祯周皇后
从上节柳湘莲这个崇祯帝也能看出端倪,尤三姐是崇祯帝的皇后,周皇后周玉凤。

其实作者把张后、周后这两个贤后,设计为尤氏之妹,二姐三姐,非常高明:

一是出身高贵。因尤氏是隆庆皇帝,二人作为尤氏的非亲妹妹,直比公主,还有比这更高贵的出身吗?

二是“姨娘”的称呼,又是用了汉字的多义。贾珍之妾,贾蓉称“姨娘”,尤氏之妹,贾蓉也称“姨娘”,这也是正面情节设计姊妹二人跟贾珍有染的原因之一,也正好渲染了贾珍“淫”的特征,一石多鸟。贾珍的“姨娘”住在哪里?在前文贾府图分析过,宁府正堂之后的那个一万平米方块,是贾珍的姨娘住处。正堂之后是给内眷住的,除了贾珍之妾这种姨娘,还有尤氏之妹这种姨娘。对比明朝皇宫,那个区域,正是“后”宫!尤二姐、尤三姐来宁府时住在哪里?在贾珍、尤氏都在家的情况下,只能住在“后”宫的区域:西边是会芳园,东边是贾敬院和贾蓉院,尤氏住在宁府正堂,所以姊妹二人只能住在姐姐正堂后面的区域,正是“后”宫!所以我一直认为,红楼作者在写作之时,手上一定有个贾府和大观园的全图,才能写的这么有条不紊。

还有:淫!“淫”是宁府招牌,因正面情节把尤二姐、尤三姐设计为尤氏之妹,宁府、尤氏都以“淫”为特征,所以尤二姐、尤三姐就带上了“淫”的烙印。其实反面看,尤二姐和尤三姐跟“淫”无关。

柳湘莲说的很清楚:“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的原因是,“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是因宁府,而不是因尤三姐本身。后来柳湘莲哭着告诉读者的话是:“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

从反面看,跟姐夫贾珍的关系:朱翊鏐是爷爷辈儿,早就死了,压根儿见不到。不在一时。

还有贾蓉这个潞王朱常淓,不在一处。前文解释过贾珍贾蓉父子“聚麀”,“鹿”是揭示“潞”王。

所以正面写的“淫”、聚麀等等,没有关系,不会引起反面误解。而且“淫”是个很好的烟幕,有助于规避文字狱。因为大家都知道,张后、周后皆贤,跟“淫”更无半点关系,不会让人一眼认出尤二姐、尤三姐是两个朱明皇后。

让我们拨开这层“淫”的表面烟幕,看看这个国色的“烈”后,周皇后,周玉凤。

书中对尤二姐、尤三姐的描述,集中在八九。

首次描述两个“姨娘”,出现在63回,“老爷宾天了”,尤氏独艳理亲丧,“怕家内无人,接了亲家母和两个姨娘,在上房住着”。

“出殡以后,贾珍家下人少,除尤老娘带领二姐、三姐,并几个粗使的丫鬟、老婆子,在正室居住外,其余婢妾,都随在寺中。”

重复强调:在上房住着,在正室居住。上房、正室,是宁府正堂,尤氏和贾珍不在家时,尤二姐和尤三姐两个“姨娘”居住宁府正堂!宁府正堂相当于荣府的“荣禧堂”,对照明朝皇宫,正是“乾清宫”,皇帝的寝宫。尤氏在家时,两个“姨娘”住处,正是“后”宫区域,是皇后住的地方,所以说尤二姐和尤三姐有皇后的特征。

65回,“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作者用了浓墨重彩,写了贾珍在铁槛寺作完佛事,晚间来贾琏和尤二姐的新房,找尤三姐寻欢作乐。前文分析过,表面看起来的“淫”,反面其实在揭示这天是贾敬百日,读者一下就能倒推出“老爷宾天”是在三月二十之前,前文细算过,正是三月十九,大明亡国。所以多次证明,红楼梦中的“淫”、香艳场景,往往是在反面揭示重大事件的提醒,淫不是红楼梦的写作目的。

而且作者惯用一石多鸟,在揭示大明亡国日期的同时,还有多鸟:

刻画贾珍的荒淫:在先考百日,刚作完佛事,居然就来找妻子的妹妹寻欢作乐,可谓荒淫透顶,使贾珍的形象一下子立体了。

刻画尤三姐的性格:“烈”,是个玻璃心灵透人,不仅仅是尤物,而且冰雪聪明,爱憎分明,性格鲜明。“倘若有一点叫人过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两个的牛黄狗宝掏了出来,再和那泼妇拼了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为下回的尤三姐自刎结局做了很好的铺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才是读者心目中的刚烈尤三姐。否则下回的尤三姐自刎,会让读者觉得草率,突兀,甚至莫名其妙。

尤二姐和贾琏张罗尤三姐的婚事,尤三姐说“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贾琏猜尤三姐可心如意的人是宝玉:“别人他如何进得去,一定是宝玉。”注意看贾琏的态度,是笑,拍手笑道:“我知道了。”以宝玉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若按正面情节,贾琏这种办事办老了的人,即便猜到是宝玉,考虑到尤三姐的家境和地位,也不会说出来,至少不会拍手笑。可贾琏没觉得丝毫为难,而且众人都“以为然”,甚至表示“除去他,还有那一个?”一方面固然说明尤三姐不是一般人物,堪配宝玉;另一方面,明显是提醒读者,尤三姐是能和宝玉婚配之人,谁配宝玉?黛玉!贾琏的小厮兴儿都知道,贾琏能不知道?读者能不知道?直指尤三姐所配之人,同黛玉崇祯帝。实际上尤三姐思嫁之人,是柳湘莲柳二郎,还是崇祯帝,这是尤三姐指崇祯皇后周玉凤的又一个线索。

尤三姐笑道:“别只在眼前想,姐姐只在五年前想就是了。”这个“五年前”,明显是红楼梦中一贯的用反,指“五年后”的历史事件:1621年,张嫣被天启帝朱由校册立为皇后。“五年后”的1626年,主持后宫的张皇后,为信王朱由检选妃,在宣懿太妃刘昭妃的建议下,最终选择了周玉凤为信王妃。

66回,贾琏的小厮兴儿将荣府之事告诉尤氏母女,说到宝玉,便由尤三姐接话。尤三姐道:“姐姐信他胡说,咱们也不是见一面两面的,行事言谈吃喝,原有些女儿气,那是只在里头惯了的。若说糊涂,那些儿糊涂?”尤二姐听说,笑道:“依你说,你两个已是情投意合了。竟把你许了他,岂不好?”注意尤三姐并未否认,而且是宝玉的知音,书中还有谁是宝玉的知己?黛玉!32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明确说过。兴儿又有这样的话:“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直指尤三姐和宝玉是一对好的,“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又归到黛玉崇祯帝身上。由宝玉作为石头桥梁,在尤三姐和林黛玉之间建立了联系。

尤二姐对贾琏说,“五年前”,“有个作小生的叫作柳湘莲,他看上了,如今要是他才嫁”。贾琏听了说道:“怪道呢!我说是个什么样人,原来是他!果然眼力不错。”又说“他最和宝玉合的来”。

由尤二姐再重复“五年前”:是强调,前面已解释了选妃事件。

贾琏说“果然眼力不错”,跟贾琏猜到宝玉时说“这人原不差,果然好眼力”,几乎是一样的话。“他最和宝玉合的来”,又是以宝玉作为桥梁,在尤三姐、柳湘莲之间建立了联系。

66回,贾琏为尤三姐提亲,柳湘莲说“定要一个绝色的女子”,贾琏说尤三姐“品貌是古今有一无二的了”。后来宝玉也对湘莲说,“果然是个古今绝色,堪配你之为人”。

古今绝色,品貌古今有一无二:崇祯帝的周皇后,便是“国色”,有名贤后,所以用“品貌”二字。作者这样的用词,绝非一般女子,堪配柳湘莲这个崇祯帝。

正面情节的设计,通过柳湘莲悔婚,导致尤三姐自尽。尤三姐用雌剑自刎,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柳湘莲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 柳湘莲“扶尸大哭一场”,“又俯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自想方才之事,原来尤三姐这样“标致”,又这等“刚烈”,自悔不及。

尤三姐自尽,用了“玉山倾倒”的“玉”字。

柳湘莲的用词是:贤妻。

又强调:“标致”。重复强调:“刚烈”。

这几个都是周皇后的特征:

周皇后自缢而亡,“烈皇后”是其谥号,全称为“孝节贞肃 渊恭庄毅 奉天靖圣 烈皇后”。

周皇后肤白如玉,国色。《崇祯宫词》:“皇后颜如玉,不事涂泽”。《旧京遗事》记载:“烈皇后圣质端凝”,“皇后玉体,从容而定”。

周皇后名:周玉凤。

对照看:黛玉,潇湘馆题匾“有凤来仪”。

“有凤来仪”,臣宝玉谨题:“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黛玉、匾额,宝玉题诗:都有“玉凤”。

在18回的所有题匾、题诗中,只有“有凤来仪”,用了“臣”字!“臣宝玉谨题”。对什么样的人,下笔者在自己名前加“臣”字?

金陵十二钗副册:只写了香菱,是“‘平’生遭际实‘砍’伤”的长平公主,因反面身份是“公主”,所以香菱能位列“副册”。而袭人、晴雯,即便是宝玉之妾,在反面即便是再重要的文臣武将,因为不是皇家人,也不能位列“副册”。那么“副册”还有哪些人?崇祯周皇后尤三姐,还有天启张皇后尤二姐,都在“金陵十二钗副册”。



点击下一个:尤二姐:天启张皇后,许与皇庄张家 + 为什么贾琏送尤二姐汉玉九龙珮?是二房还是正室?+ 为什么素服素轿,素衣素盖?是满人婚礼用色吗?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1
 楼主| 发表于 2023-9-24 20: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的生日在哪一天?
文苑朝花
2019-02-13 19:38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排在第一位的重要人物,生日活动也是书中相当重要的一类事件,贾宝玉的庆生更是得到了浓墨重彩的描写,然而,作者却并未给出贾宝玉生日的确切日期,而是这样写的:“当下又值宝玉生日已到……”由此,贾宝玉生日的具体日期就引起了众多学者、读者的推算和猜测,可是得出的结果却歧出纷纭,尽管很多人对自己的研究成果都言之凿凿。
那么,贾宝玉的生日究竟在哪一天呢?

谭凤环绘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红楼梦》中对于贾宝玉生日活动的描写在第六十二回和第六十三回。而在当日的叙述段落中,完全没有具体月日的说明,只是由探春和袭人之口说出了元春等人的生日。但是其后的几回,却有着一条相对明确的时间线索,而又是与贾宝玉的生日紧密承接的。
关系最近也最为明确的,就是宝玉生日的次日传来了贾敬的死讯:“不承望老爷于今夜守庚申时悄悄的服了下去,便升仙了。”其时贾珍父子正在外给老太妃送灵,得信回京,料理一番之后,“择于初四日卯时请灵柩进城”。
这是宝玉生日之后可以见到的第一个确切的日期,但并未写出月份。
贾琏是过了些天才回来的,随后“择了初三黄道吉日”,“迎娶二姐过门”。在贾蓉的怂恿下,贾琏快事快办,这个“初三”,就是贾敬移灵的“初四”的下一月的“初三”,这从后来凤姐所说的“亲大爷的孝才五七”也可推知。
贾琏与尤二姐过起日子来,“眼见已是两个月光景。这日贾珍在铁槛寺作完佛事,晚间回家时,因与他姨妹久别,竟要去探望探望。”不想,贾珍、贾琏兄弟反受了尤三姐的耍弄,而尤三姐的婚事也因此提上日程。尤三姐决绝地表示:非柳湘莲不嫁。恰巧贾琏往平安州办事,“出了月就起身”,“方走了三日”,就路遇柳湘莲和薛蟠。贾琏做媒,柳湘莲应允,表示“不过月中就进京的”,而后写道“谁知湘莲八月内方进了京”。
这是宝玉生日后第一次说明月份。之后,相关的事件虽然还在延续,但除了凤姐的那一句“亲大爷的孝才五七”之外,给出的时间都无助于推算贾宝玉的生日。
这里令人疑惑的一个词语是“八月内”,有人将其解作“八月底”,但“月底”与“月内”显然有别,实际上就同一个月来讲,“月中”也是“月内”的,“谁知”显然表示前面的“月中”与后面的“八月内”并不在一个时间范畴的。若前面的“月中”就是“八月中”,本就在“八月内”,也就谈不上意外了。所以,这个“月中”,只能是七月,或是更早(当然,根据其他时间线索的推算,不可能更早了)。那么假定为七月,则贾琏动身在七月初,娶尤二姐在五月初三,贾敬移灵在四月初四。
而贾琏娶尤二姐时“亲大爷的孝才五七”,这个“才五七”,又怎么解释呢?“五七”指的是已满五个七天之后,还是在第五个七天之间呢?实际上“五七”是一个有歧义的词,既可指时间点,即第三十五天,也可指时间段,即第二十九天到第三十五天之间。有人按后一种理解,认为“才五七”指的是第二十九天。但显然这是错误的,因为贾琏娶尤二姐的初三距贾敬的灵柩进城的初四,按小月算,也是第二十九天了,而贾珍回来距贾敬死去尚有一些时日,所以根本不可能指第二十九天的。
有人将“才五七”解作死后三十五天到四十一天之间,也就是已满五七而尚未到六七,这可以说是正解,因为“才五七”意味着已经过了五七,否则应该说“还没到五七”的。但这种说法也有拘泥之嫌,死后祭奠虽然有七个七,但重要性并不一样,往往是只提单七的,即可能提到的是“才五七”,而将“才六七”的时段也包括在内的。当然,按五七之后的七天来理解更为确切,更重要的是,根据贾珍回京的时间来推算,只能是在这七天之中的。五月初三往前算三十五天,为三月二十八日或二十七日(因为有大小月之别),贾宝玉的生日就在此前的七天之内。
那么在贾宝玉这一年的生日之前有没有什么时间线索呢?所能见到的明确的时间点就是第五十八回提到的“清明之日”,即清明节。清明节所对应的农历日期大约地说,为二月中旬到三月中旬,宝玉的生日在此之后。而宝玉生日那天探春从年初开始数大家的生日,“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是琏二哥哥。”没有数到贾宝玉,可见贾宝玉的生日在三月初九日之后。从紧接着就说道“二月没人”看,似乎宝玉的生日并不在三月的。
以上完全是根据文中明确出现的时间概念来推算的,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推算。一个是行动的角度,一个是物候的角度。
在行动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贾珍父子从皇陵赶回所需的时间。第五十八回写道:“这陵离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此,还要停放数日,方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而第六十三回,得知贾敬的死讯后,尤氏“掐指算来,至早也得半月的工夫,贾珍方能来到。”单纯来往只需十来日,那么尤氏这时所计算的当理解为送灵如期返回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尤氏并不知道贾珍可以提前返回,然而贾珍半路中遇到尤氏派来接替他们父子护送老太太的贾(王扁)、贾珖,这就又表明尤氏是知道的。可以解作尤氏起初未料到,后来才得知贾珍父子可以告假的,可这样解释未免太曲折了,大约也并非作者的本意,有可能此处下笔之时为强调贾珍相距的遥远和返程的漫长从而更突出尤氏独自料理贾敬丧事的处境因而引出尤二姐、尤三姐随母前来宁府看家,才对时间做了这样的设置,只是如此一来就失去了同前面的照应。
不管怎么说,实际的情形是,尤氏“命人去飞马报信”,贾珍“闻了此信,即忙告假”,礼部“不敢自专,具本请旨”,天子“一见此本,便诏问”,“听了,忙下额外恩旨”,贾珍父子“星夜驰回”,又“连夜换马飞驰”。可见,贾珍父子应当说是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奔回的,那么也就远远用不到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往返所用的十来日了,应该连一半的时间都用不到的,由此推算,很可能贾珍父子四更天赶到铁槛寺是在第五天。但问题是,书中既没有写出路上的时间,也没有写出抵达的日期,只是知道在初四之前。也就是说,这一点并没有提供确切的信息。
在物候方面,信息是很多的。林之孝家的查夜时说:“如今天长夜短了”,而群芳开夜宴时,芳官“满口嚷热”。看来这是夏季,但也要注意到,从林之孝家的这句话的口气来看,是近日才明显地天长夜短的,并且当时芳官虽然喊热,穿的却还是小夹袄、夹裤,而在前面第五十八回清明那一天,芳官穿的是小棉袄、袷裤(即夹裤),是一个季节的服装,也就是说,宝玉的生日距离清明并不很远。也有人从芍药的花期来推算贾宝玉的生日。但不论怎么说,物候方面的信息都只能给出大体的时节,而无助于推算具体的日期。
《红楼梦》全书还有一处提及贾宝玉的生日,就是第二十七回探春和宝玉之间的一段对话。时当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探春说:“这几个月,我又攒下有十来吊钱了。你还拿了去,明儿出门逛去的时候,或是好字画,好轻巧儿顽意儿,替我带些来。”“我还像上回的作一双鞋你穿,比那一双还加工夫,如何呢?”宝玉说:“你提起鞋来,我想起个故事:那一回我穿着,可巧遇见了老爷,老爷就不受用,问是谁作的。我那里敢提‘三妹妹’三个字,我就回说是前儿我生日,是舅母给的。”
有人推断四月二十六日是贾宝玉的生日,但是我们看这一回对当天贾宝玉的活动和贾府的情况的描写,再与第六十二回对比一下,就会十分显然地看出,这天不可能是贾宝玉的生日。同理,四月二十五日和二十七日也不是宝玉的生日。
而贾宝玉的话中提到“前儿”(还有书中的“前日”),并不一定指现在通常所说的“前天”。第二十六回,冯紫英说:“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前儿也就回来了。”贾宝玉说:“怪道前儿初三四儿,我在沈世兄家赴席不见你呢。”这一天是四月二十五日,显然,贾宝玉提到的是四月的初三四儿,称其为“前儿”,已过去了二十余天。第二十八回,也是四月二十六日这一天,宝玉有这样一段话:“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一二年”再加上“二三年”都在“前儿”的范畴,由此可见,《红楼梦》中的“前儿”,相当于“先前”的意思,而未必指比较近的时间。
而且四月二十六日的这个“前儿”还是基于“那一回”来说的。“那一回”是什么时候,更是没准儿的。不过,从“那一回”,以及探春说的“上回”的口气来看,似乎时间不是很近。并且探春说“我还像上回的鞋作一双你穿”,听起来像是上回给宝玉做鞋的原因同样是求宝玉在外面给买东西,而又过了几个月,才又攒下有十来吊钱的。也就是说,凭宝玉与探春之间的这段对话,并推断不出宝玉的生日在什么时段的。
与宝玉生日相关的还有一处叙述就是第一回甄士隐梦中遇见一僧一道讲说着神瑛侍者“下凡”和将通灵宝玉“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的事情。这显然是在暗示贾宝玉的出生。然而,甄士隐从梦中醒来,“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正当盛夏,这与后来宝玉过生日时当初夏是矛盾的。
对此,有人认为甄士隐的梦境中寓示的为贾宝玉的成孕而非出生,故而有这样一个时间差。其实“投胎”是可以指出生的,这从文献中可找到明确的例证。如康熙年间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序》中说:“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他的父亲梦见这个前来转世投胎的瞿昙(即僧人)是在他悬弧(即出生)之时。在《红楼梦》中,通灵宝玉是宝玉出生时衔在口中的,其入世是要“去经历经历”的,若在母腹之中待上那么长时间,没有必要不说,且又如何经历呢?这还可以从人物的年龄上看出来:此年香菱三岁,比宝玉大两岁(从书中香菱与袭人同龄,而袭人比宝玉大两岁可知),由此也可推知宝玉这时已经一岁,而不是到了来年才出生的。
那么对于这个时节差异的合理的解释就是农历与公历的对应日期是有变化的,最多可相差三十天左右。宝玉的生日赶上公历日期早的时候在初夏,而晚的时候就到盛夏了。但问题是,宝玉的生日若在三月下旬,对应的公历日期约当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之间,而晚至五月中旬,也还谈不上盛夏的。若在四月下旬,晚上一个月,到了六月中旬,就可以是盛暑的天气了。那么前面推算的三月下旬的生日时间又怎么解释呢?只能用闰月来解释。也就是说,在“群芳开夜宴”这一年的五、六、七这三个月中,是有一个闰月的,至于闰的是哪个月,因为在八月之前并未说明月份,是不能确指的。
《犬窝谭红》中提到一个残本中写有:“次日是四月十五日,却系宝玉生日。”(张俊、沈治钧评批《新批校注红楼梦》,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1111页)有人据此认为作者原本是明确写出了宝玉生日所在的日期的。其实有所了解就知道,该版本(有称为“犬窝本”)是后人做了大幅的改动的,存在很多“合理化”的修补。宝玉生日为四月十五日的提法,大约就是依据尤氏的揣测“至早也得半月的工夫,贾珍方能来到”而得出的。但根据对实际过程的描写,我们知道,贾珍父子返回的时间不仅用不到半月,比十来日都要短很多的,大约只需四五天的。贾珍返回后择于初四日移柩,是不会延搁太久的,若是四月二十、二十一日就返回了,要过上十多天才移灵,这是说不过去的。从这一方面来推算,可知凤姐说的五七,并未包括六七的。
总之,对于贾宝玉生日日期的推算,依据的就是第六十二回到第六十八回和第二十六回到第二十八回以及第一回的相关描写。据此得出,宝玉的生日在二十七日到二十日之间(考虑到大小月),而又并非二十五日到二十七日这三天,也就只能是在四月二十日到二十四日之间了。若考虑到贾珍回京之速和移柩入城之近,则以靠近二十四日更为合理。至于确切推定到哪一天,根据书中给出的信息,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
注:所引原文均出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的《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1
 楼主| 发表于 2023-9-24 20: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新觉罗·福临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 自号臆庵道人。 年号顺治。

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同年,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 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贪官污吏。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的作用。 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顺治十年(1653年)采纳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顺治十四年(1657年),又积极鼓励垦荒。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 面对全国出现的抗清高潮,顺治帝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进占云南省城。 除地处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外,全国大规模的抗清武装力量基本被平定。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终年二十四岁。 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 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人物关系
孝惠章皇后妻子 孝惠章皇后孝康章皇后妻子 孝康章皇后爱新觉罗·福全儿子 爱新觉罗·福全爱新觉罗·隆禧儿子 爱新觉罗·隆禧爱新觉罗·玄烨儿子 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皇太极父亲 爱新觉罗·皇太极孝庄文皇后母亲 孝庄文皇后固伦端敏公主养女 固伦端敏公主爱新觉罗·胤禌孙子 爱新觉罗·胤禌
基本信息
本名
爱新觉罗·福临

别名
ᡶᡠᠯᡳᠨ(满语)


臆庵道人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满族

出生地
盛京永福宫(今沈阳故宫)

出生日期
1638年3月15日(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

逝世日期
1661年2月5日(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


主要作品
《顺治遗诏》《御注道德经》

主要成就
清军入关的首位皇帝,迁都北京;整顿吏治,稳定秩序;统一全国

在位时间
1643年10月8日-1661年2月5日

庙号
世祖

谥号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年号
顺治

陵号
清孝陵

目录
1人物简介
2人物生平
3后宫佳丽
4子女情况
5历史评价
6出家之谜
7不幸婚姻
8独宠董妃
9相关作品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戌时生于盛京,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八月庚午(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逝世,皇太极在生前并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福临的异母长兄豪格和叔叔多尔衮争位,多方利益权衡之下,最终多尔衮扶立福临继位。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实际清廷由多尔衮控制。

1644年正月改元顺治。九月,清廷自盛京迁都北京。九月十九日(10月19日),顺治皇帝抵达北京。十月初一(1644年10月30日)顺治帝即皇帝位于武英殿,告祭太庙社稷,成为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顺治七年十二月戊子日(1650年12月31日)在关外出猎的摄政王多尔衮逝世。顺治八年正月庚申日(1651年2月1日),顺治帝开始亲政,年十四岁。同年八月大婚。

顺治十八年正月丁巳(1661年2月5日),顺治帝在养心殿逝世,年二十四岁。著有《资政要览》。

顺治帝有八子、六女,但并未立储。逝世后,遗诏第三子玄烨继承皇位,即康熙帝。[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六岁即位
福临是以幼小之年在激烈政治斗争中被拥上帝位的。皇太极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暴卒,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这一突发事件后,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争夺者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精明的多尔衮随机应变,提出动议,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结果获得通过。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顺治。这位年仅六岁的童子皇帝,虽然尚不谙世事,但在满州人特有的尚武精神的熏陶下,却有一种好胜的性格和天然的优越感。崇德七年(1642)年底,皇太极出猎叶赫一带,携他前往,当行猎于噶哈岭时,福临曾“射中一麅”,那时他年仅五岁。在举行登位大典前,他出宫乘辇前往笃恭殿,乳母因其年幼欲登辇陪坐,他拒绝说“此非汝所宜乘”,显示出不可冒犯的帝王尊严。随着年龄的增长,福临愈益感到现状对他的这种尊严实际上受到很大的挑战和侵害。

当时真正掌握帝国实权的是他的叔叔多尔衮。多尔衮“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称诏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竟以朝廷自居”。“其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盖造府第亦与宫阙无异”,“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实际上造成了“关内关外咸知有睿王一人”的局面。

折叠乾纲独断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病逝于喀喇城。顺治八年正月初六(1651年1 月26 日)福临将多尔衮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以谋乱罪“幽禁”,十二日后御太和殿宣布亲政。此年他虽仅十四岁,但“坐殿上指挥诸将,旁若无人”。二月二十一日,福临颁谕追论多尔衮罪状昭示中外,“罢追封、撤庙享、停其恩赦”。

多尔衮虽遭身后之罚,但其势力仍在。消除其影响,收回被分散削弱的皇权,确实很费周折。福临亲政之初,为处理纷繁的日常政务,曾下令“复用诸王”于部院。其中被多尔衮严重打击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开始握有重权。但这时福临的注意力集中于如何翦除多尔衮的亲信余党上。闰二月他下令处死谄附多尔衮而握有实权的大学士刚林、祁充格,八月杀掉固山额真、吏部尚书谭泰,十月令阿济格自尽,这一系列的措施沉重打击并消除了多尔衮派的势力。在根本上稳定了政局之后,顺治九年正月,福临谕内三院说:“以后一应奏章悉进朕览,不必启和硕郑亲王。”三月又下令:“罢诸王贝勒贝子管理部务。”从而大权集于一身,他当上名副其实的满清皇帝。

福临是个刻苦学习,励精图治的帝王。他曾说:“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九王(多尔衮)薨,方始亲政。阅读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书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读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这是实情。他曾在座右自书:“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以警策自励。他博闻强记,耽爰诗赋戏曲,每于绝妙辞章,赞赏不已。但他并未忘记君主的身份,对经书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他尤善于思索,学以致用。大量的汉文典籍对他影响极深。在研读典籍中,他对孔子、朱元璋以及朱由检发生极大兴趣。从这几位人物的思想活动中,悟得了治国安民的道理,形成了他的治国思想。他很想有一番作为。

折叠思想统治
福临亲政之时社会很不安宁,内地反满斗争连绵不断。福临亲政的第二年,定南王孔有德失守桂林自杀,敬谨亲王尼堪遇伏衡阳身死,当时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而民族矛盾尤为激烈。因而福临感到巩固统治的当务之急是收买,安抚汉人,镇压反抗。为此,他努力推行教化,以加强思想统治。福临膺服孔子,他号召臣民尊孔读经,提倡忠孝节义。他亲政后的第二个月,即遣官赴孔子故乡阙里祀孔子。九年九月他亲率诸王大臣等到太学隆重释奠孔子,亲行两跪六叩礼。他谕学官、诸生说:“圣人之道如日中天,讲究服膺,用资治理。尔师生其勉之。”福临还命内院诸臣翻译五经,他赞美说:“天德王道备载于书,真万世不易之理也。”他认为“治平天下莫大乎教化之广宣,鼓动人心莫先于观摩之有象”。于是,他主持编修《资政要览》、《劝善要言》、《顺治大训》、《范行恒言》、《人臣儆心录》等,均亲自撰写序言。

十二年(1655)春,他谕礼部说:“朕惟帝王敷治,文教是先,臣子致君,经术为本。”“今天下渐定,朕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尔部即传谕直省学臣训督士子,凡六经诸史有关于道德经济者,必务研求通贯,明体达用。”号召全国读经。他以“自古平治天下莫大乎孝”,特命大学士冯铨为总裁官编《孝经衍义》。他为“考百代之是非”,特命大学士巴哈纳、刘正宗等为总裁官编《通鉴全书》。他大力提倡忠孝节义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顺治九年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神化了关羽的忠义。他一再下令旌表各省的“忠孝节烈”之人,并注重实行满汉一致。九年(1652)十一月他谕“命诸王宗室内有孝友义顺及守节贞烈者,宗人府核实具奏,礼部照例旌表”。

从此开始在八旗中旌表忠孝节烈。十年四月决定满洲部院各官与汉人官员一样实行“离任丁忧”制。他视尽忠尽节为人生最高的道德准则,表彰北京被李自成攻陷时故明朝臣之“殉君死难”者,赞扬其“幽忠难泯,大节可风”,下令礼部“详访确察死节职名并实迹具奏”,“给谥赐祭”。他还特为“身殉社稷”的崇祯帝朱由检立碑,赞扬他“励精图治”,追谥为“庄烈愍皇帝”。对“从君殉节”的明司礼监太监王承恩,更是赞扬备至,称道他“目击艰危,从容就义”,“即古之忠臣烈士何以加焉?”特为立碑致祭赐谥为“忠”,以“使尽忠者以为劝,不忠者以为戒”。通过全面倡导忠义,树立了满清是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对消除广大汉人对满清统治者心理上的隔阂,对缓和民族矛盾,特别对安定汉人地主的人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折叠重用汉官
在争取汉人地主,提高汉官权力、重用汉官方面,福临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努力。他已感觉到满汉的和谐对维系统治的重要,决心改变“各衙门奏事,但有满臣未见汉臣”的现象,于十年(1653)正月谕内三院:“嗣后凡奏进本章”,要“满汉侍郎、卿以上参酌公同来奏”,以达到满汉的“一心一德”。尽管实际上难以完全做到,他对汉官的态度也总有反复,但他提高汉官权力的思想却有所发展。十六年十月,他谕吏部:“向来各衙门印务,俱系满官掌管,以后各部尚书、侍郎及院寺堂官受事在先者,即著掌印,不必分别满汉。尔部即传谕各衙门一体遵行。”这是破天荒的决定,不论实际执行情况如何,汉官权力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他还一再要求满汉官员和衷共事,“凡会议政事,原应满汉公同商榷,斟酌事理,归于至当”,“不拘满汉皆可具稿”,不许“满汉两议”的现象再出现。

他对汉人地主的上层人物,也极力笼络。他以皇太极第十四女下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以示优宠。大学士党崇雅告老还籍时,他两次破格召见,赐坐,赐衣帽、靴袜、茶饭,“温语慰劳良久”,并特命满大学士车克送行。顺治十五年(1658)状元、翰林院修撰孙承恩英年早逝,他“深悼惜之,赐白金三百两归其丧”。对洪承畴的重用,更突出地反映了福临争取汉人的勇气。洪承畴原是皇太极时降清的明朝著名将领,他在建议满清大军入关和招抚江南中立了大功,后遭满将猜疑被召回京,任大学士而无实权。福临为结束西南战事消灭永历政权,认为“必得夙望重臣,晓畅民情,练达事理者,相机剿抚,方可敉宁”,而“偏察廷臣无如大学士洪承畴”,因于十年五月,特升洪承畴为经略,“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理军务兼理粮饷”,破格授予“假以便宜”之权:“应巡历者随便巡历,镇抚以下听其节制,兵马钱粮听其调拨。一应剿抚事宜不从中制,事后报闻。满清兵或留或撤,酌妥即行具奏。文武各官在京在外,应取用者择取任用。升转补调随宜奏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应用钱粮即与解给,户部不得稽迟。归顺官员酌量收录,投降兵民随宜安插。”这是极大的信任。福临又亲自对洪承畴说:“卿练达民情,晓畅兵事,特假便宜,往靖南服。一应调度事宜,悉以委托。距京虽远,眷注弥殷。务殚忠猷,副兹信任。凡有奏请,朕靡不曲体。”洪承畴就是在这种特殊的信任中坐镇西南的。但洪承畴却有负委任,他坚持“以守为战”的方针,从未主动出击,致使坐镇数载,虚靡兵饷。因而引起朝臣不满,认为这是“坐而自困之道”。后来,洪承畴也感到不妙,而上疏说,几年来“一筹莫展,寸土未恢”,自知“罪状有如山积”。于是一再请求解任。福临一再“优旨慰留”,表示了对洪的不动摇的信任。后来,就在洪承畴难以为继,准备“回京调理”之时,大西军发生内讧,孙可望到洪承畴军前投降,终使洪收到了“以守为战”的招抚之功。这里福临对洪承畴的坚决一贯的信任,作用巨大。当时魏裔介就说:“若非经略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阁部洪承畴亦岂能有所作为?”

折叠招抚政策
福临在政治上积极推行宽松和招抚政策以缓和矛盾,对各地出现的反抗斗争他不主张一概坚决镇压。他亲政的第二个月谕兵部说:“朕思各处土寇本皆吾民,或为饥寒所迫,或为贪酷官吏所驱,年来屡经扑剿,荡平无期。皆因管兵将领纵令所部杀良冒功”,“真贼未必剿杀,良民先受荼毒,朕甚痛之”。因而下令“不得轻动大兵,使玉石俱焚”。三月谕户部,允许原清兵入关时俘获而隶旗下为奴的汉人回乡探亲,“其父母兄弟妻子有愿投入旗下同归一处者,”“准其完聚。以示朕满汉一视之仁”。七月又谕户部:“数年以来投充汉人生事害民,民不能堪,甚至有为盗、窝盗者,朕闻之不胜痛恨。”他下令“今后各该地方官如遇投充之人犯罪,与属民一体从公究治”。这对当时造成社会极度恐慌混乱的逃人法、投充法来说,虽然不能根本改变,但多少起了一定的缓和作用。对各地的抗清势力和抗清活动他坚持剿抚并施的方针,并突出招抚一手。顺治十年四月,当偏沅巡抚奏报查获明福清王嫡子朱由杞并伪刘知府所遣文卷一箱,有故明宗族废绅往来书札一事时,福临下令:“朱由杞著即就彼正法,文书即行焚毁。

若翻阅穷究必致扰害地方,所首文书内有干连者,即行释放。”他又颁敕江南等处,公开声明改变多尔衮在世时凡因抗拒后来降者多被诛戮的作法,而“大开生路,许其自新”。十五年八月下令:“即事急来降者亦皆当收养。纵有逃亡听其自去,始足彰我恩育之仁。”他还感慨地说:“夫以威服人,何如以德服人之为愈也!”这种思想在对待郑成功与孙可望的问题上表现得最为充分。顺治九年十月,福临指示浙闽总督刘清泰招抚郑成功。他故意开脱郑成功的“罪过”,把郑所以抗清的原因归结为“必地方官不体朕意,行事乖张”和多尔衮对降清后的郑芝龙“看守防范”而使“成功等疑惧”所致。福临保证如郑成功听抚“归顺”,“许以赦罪授官,听驻扎原地方,不必赴京”。

十年五月,福临又特颁敕谕对郑氏家族大加封爵,再次赞扬郑芝龙降清大功,指责多尔衮与地方官吏之咎,造成郑成功“前有功而不能自明,后有心而不能上达”的局面,并恳切地对郑成功说:“朕亲政以来,知百姓疮痍未起,不欲穷兵,尔等保众自全亦非悖逆,”对郑成功的抗清活动表示谅解。于是将“首倡归顺赏未酬功”而软禁了七年之久的郑芝龙特封为同安侯,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氏家族中其他要人也有封爵,“各食禄俸如例”。这是破格厚封重赏。福临还特地差官专程往闽海“赍赐郑成功海澄公印一颗、敕谕一道”。敕谕中同意郑成功归顺后仍驻泉漳惠潮四府之地,勉慰郑成功:“尔膺此宠嘉,受兹信任,务殚心竭力,以图报称。”他保证“山河带砺,垂于永久。”但郑成功并不剃发,且提出要管辖“全闽”、“屯扎舟山”等清廷难以接受的苛刻要求。对此,福临仍以极大的耐心说:“剃发归顺则已,如不归顺,尔其熟思审图,毋贻后悔。”仍对郑成功抱有希望。招抚郑成功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福临的招抚政策仍然坚定不移。

顺治十四年末,大西军将领孙可望同李定国争权斗争失败,在丧失了十几万军队之后,走投无路,仅携数百人仓皇降清。福临接报后“深为忻悦”,称赞孙可望是“识时俊杰”。他说“凡悔罪投诚纳土归命者,不特赦其既往,抑且优加封爵,俾享尊荣”。于是特封孙可望为义王,“以示优眷”。他更把孙可望的投降视为他招抚政策成功的模式,感到“殊可嘉悦”。因此特命学士麻勒吉赍封王敕书专程前往迎接。当孙可望到京后,他命令隆重接待并予以白银万两等丰厚赏赐。但满汉朝臣对孙可望的势穷来降却“意怀轻忽”,甚至纠他“悖谬之罪”。对此孙可望心虚胆战,“汗流浃背,寝食不安”,请求“处分”,并“疏辞封爵册印”。福临虽然看出了问题,说:“王以孤踪疑畏,控辞册印,理亦宜然。但封爵出自朕裁,孰敢陵侮;虽系孤踪,不必疑畏”,但仍加留养,以表示招抚的坚定意志与许诺必践的信义。

折叠重视蒙藏
福临极为重视与蒙古、西藏等边疆民族的联系。他深悉蒙古西藏笃信喇嘛教,“惟喇嘛之言是听”,因而奉行自皇太极以来宠幸喇嘛的政策。顺治初年多尔衮摄政时曾遣官往请五世达赖喇嘛赴京,达赖应允辰年即顺治九年(1652)前来。福临亲政后遣官再请,同时特于北京建西黄寺一座,预为达赖到京下榻之用。五世达赖奉召即率三千喇嘛浩荡前来。福临准备亲自离京赴边外迎接,以示优隆,由于大学士陈之遴、洪承畴等谏阻,才改派大臣往迎。十二月达赖到京“进献马匹方物”,福临特于南苑接见,“赐坐,赐宴”。十年正月又宴赏于太和殿,同时命诸王“依次设宴”达赖一行。二月,达赖因水土不服辞行,福临再次宴赏于太和殿,命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于清河饯行,命和硕承泽亲王硕塞等率八旗官兵护送返藏。四月遣官赍金册金印赐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

折叠澄清吏治
吸取明王朝灭亡教训,澄清吏治,是福临亲政期间考虑最多、也最伤脑筋的问题。他有惩于崇祯帝的不幸遭遇,他认为朱由检“励精图治,宵旰焦心”,“孜孜以康阜兆民为念”,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帝王,但因“有君无臣,孤立于上,将帅拥兵而不战,文吏噂沓而营私”,终于造成“国势莫支”,国破身亡的悲剧。他为稳坐天下,亟力寻求长治久安之策,一再向臣下求言。顺治十年正月特召大学士陈名夏“问天下何以治,何以乱,且何以使国祚长久?”以及“得人如何?”十二年正月谕吏部,令在京七品以上满汉文武官员,“凡职掌所属,向来积弊之处,见今整顿之方,详切敷陈”。并令地方官员亦“直陈无隐”。同时又谕吏部、都察院及科道官员“各据所见极言无隐”。尽管他一直未能找到良策,但确实进行了不懈努力,采取了不少的措施。

他推行甄别之法,擢优汰劣,要求各地督抚对所属官员“严加甄别,有德有才兼通文义者著保奏”,“不堪为民牧者立行参劾,不得姑留地方害民..不行纠参即为溺职,事发一并治罪”。他认为“知府乃吏民之本,若尽得其人,天下何患不治”,并认为全国百余府中有三十府最为重要。为选好知府,他于十二年正月下令“在京各衙门满汉堂官三品以上及在外督抚,各举才行兼优堪任知府者一人,详开履历事迹具奏,吏部再加察议,奏请定夺,以备前三十处知府之用”。为得到真才,福临亲自动手选拔官员。十年三月,他谕内三院:翰林院官员“必品行端方、文章卓越方为称职”。为此他要“亲加考试,先阅其文,后观其品,再考其存心持己之实据,务求真才”。显见,他把才放在第一位。次月,他便将经过考试的各官“御笔亲定去留”。有时他将随时发现的人才越级提升。一日他微行入翰林院,见庶常胡兆龙独自学习清书(满文),他当即传旨“超升学士三级为侍读”。

顺治十年三月,他采纳吏科给事中魏象枢的建议,实行京察“大计”,即对各地官员普遍进行考核。这次大计中共有九百六十九名官员受到了革职、降调、致仕的处理。从此三年一大计,定为制度。这年四月,他谕吏部:“京官殿最亦当察核”。这是考核在京官员的京察,从此也按期举行,成为制度。

他加强对内外官员的监督,尤为重视都察院和御史的作用。他以“都察院为朝廷耳目官”,一再申饬:“上自诸王下至诸臣,孰为忠勤,孰为不忠勤,及内外官员之勤惰,各衙门政事之修废,皆令尽言”,“分别参奏”。与此同时,还向各地派出大量御史,作为皇帝的“耳目”以“简任巡方”,“察吏安民”。他还下令满汉官员互参,即互相监督,“如汉官玩误,满官据实奏闻;如满官执延,汉官亦据实奏闻”。

福临加强对官员的控制,不许结党结社,不许太监预政。他有惩于明末士人结党、太监干政的祸国,多次严令“内外大小官员,各宜恪守职掌,不许投拜门生。如有犯者即以悖旨论罪”。他认为投拜师生即为结党,后竟定为不赦之罪。他严厉惩处“贿买关节,紊乱科场”的考试作弊行为,屡兴科场狱案。他严禁私交、私宴,他认为如此行事便可以“永绝朋党之根”。顺治十年六月下令禁太监预政,设十三衙门专为“宫禁役使”,“不许(太监)干涉一事,不许招引外人,不许交结外官”。“如有内外勾结”,“审实一并正法”。十二年六月命立十三衙门铁牌,上刻敕谕严申不许中官干政之条,如有“窃权纳贿,嘱讬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等事“即行凌迟处死”。为了锻炼官员,他还实行官员内升外转的办法。十年四月他谕吏部说:“国家官员内外互用。在内者习知纪纲法度,则内可外;在外者谙练土俗民情,则外亦可内。内外敭历,方见真才。”福临认为“治国安民首先严惩贪官”。他对贪官深恶痛绝,惩处贪官成了他清澄吏治的重要一环。他严惩了一些贪官,如首先迎降的恭顺侯、漕运总督吴维华,以贪一万余两,虽因有功免死,却“革职,永不叙用,赃追入官”。他三令五申告诫大小官不可贪赃身败,但收效甚微,贪赃枉法者仍然接连不断。福临寄予最大希望的耳目官巡方御史也接连以身试法。如顺天巡按顾仁出巡前,福临两次召见,谕其“洁己率属,奠安民生。若不法受贿负朕委任,则不拘常律,虽赃数无多定行正法”。可他到任之后即悖旨贪婪,索取贿赂,陷害无辜,造成受害人冤抑难申刎颈叩阍这一轰动一时的大事件来。此事对福临震动很大,他除了杀掉顾仁并处罚一应干连人等外,还下令:“贪官蠹国害民,最为可恨”。“嗣后内外大小官员凡受赃至十两以上者,俱籍其家产入官。”立法不为不苛刻,但仍然止不住贪官恣肆。十四年七月福临很赏识的原巡按御史刘嗣美也因“监守自盗”被流放。十五年十一月江南按察使卢慎言“贪赃数万”被处极刑。面对“贪习犹未尽改”的现实,福临愈加恼火,他下令:“今后贪官赃至十两者,免其籍没,责四十板流徙席北地方。”“衙役犯赃一两以上者流徙”。于是有的大臣上奏认为此法“过重”,致使“人犯抵死不招”。刑部等衙门也会议奏请“今后衙役亦照官律拟罪”。福临仍然不以为然,他说:“与其畏法不招,何若使其畏法不贪!”“朕明知立法既严,于贪官蠹吏有所不便,必怀怨心,但轸念民生,即为贪蠹所怨,亦不遑恤。若不如此,贪风何由止息!”所奏与所议“俱属不合,著严饬行!”福临非常欣赏与佩服朱元璋诛戮大臣,以重法治世的经验。他惩贪决心坚定,无奈事与愿违,惩贪与澄清吏治的其他问题一样,终顺治一朝,也未能解决好。

折叠稳定社会
福临在稳定社会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清入关之初,虽然公布以明朝会计录征收赋税,但战乱之后,地荒丁逃,赋无所出。再由于连年用兵,国库耗支巨大,已入不敷出。福临亲政时各直省钱粮缺额已至四百余万两,“赋亏饷诎”,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福临认识到“兵饥则叛,民穷则盗”的道理。为稳定好社会经济,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比较突出的有鼓励垦荒等政策。

福临接受大学士范文程等人建议,于顺治十年以后推行屯田垦荒。重点地区是受战争破坏严重的四川及北方各省,由政府发给牛犋籽种,招民开垦,实行三年起科。在辽东一带更实行招民垦荒授官令,鼓励人们赴辽东开发。顺治十三年秋下令鼓励富人垦荒:“如有殷实人户,能开至二千亩以上者,照辽阳招民事例,量为录用。”十四年夏公布督垦荒地劝惩则例。则例中规定督抚按及道府、州县、卫所等各级官员在一年内,按垦荒数量给以记录或加升一级的奖励,同时还规定了文武乡绅及贡监生民人等垦荒的奖励办法。并规定“若开垦不实及开过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十五年冬,又实行捐资开垦法:“州县士民暨见任文武各官并闲废缙绅有能捐资开垦者请敕部,分别授职升用。”垦荒政策的推行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困弊不堪的社会经济起了一些复苏的作用,但因当时全国战火未熄,社会仍在动荡之中,总的说来收效不大。

当时由于战乱,不仅出现地荒丁逃的现象,还有隐匿土地及占垦明代藩王勋戚地产不报的情形,以致官府所掌握控制土地的数量很少,严重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福临亲政后对隐匿土地者实行了宽大政策:“直省报荒地方有隐漏田粮以熟作荒者,许自行出首,尽行免罪。其出首地亩,即以当年起科,以前隐漏钱粮概不追究。”这一政策的公布,出首报垦者开始大量增加。对“为豪强侵占,以熟作荒”散在各地的原明代王田,福临令地方官彻底清查后,实行“房屋应行变价,地土照旧招佃”的办法,因而做到“粮租兼收”。

此外,福临为不“苦累小民”,多次免除一些省份的土特产贡品,并一再蠲免受灾地区的钱粮,以休养生息。但同时为解决燃眉之急,他还准许富绅捐官,甚至一再批准在某些地区征收练饷、辽饷。这类互相矛盾的现象,曾不断出现。

折叠维护满人
福临对汉人官元的信任政策,确实反映了他的勇气与魄力,但他始终也未改变满清“首崇满洲”的既定国策,一到关键问题上他又总是保护满人。他对维护满洲贵族利益的五项政令,不仅从来不予触动,反而一再重申要坚持满洲的衣冠服饰,不许放宽逃人之令。为了捕获所谓“逃人”,他批准设立督捕衙门,并“以逃人逃多获少,不行严察”之故降革督捕官员。他将主张部院大臣专用汉人不用满人及建议修改逃人法的言官如李呈祥等流放满洲,甚至于十一年四月下令将主张“留发复衣冠”的内翰林院大学士陈名夏处绞。正因为这种政治上的偏袒,使他对不少重大问题不了了之。

顺治九年十二月在京查获一起“元凶巨盗”李应试案。李应试又名黄膘李三,原系明朝漏网重犯。投降满清后,他“交通官吏,打点衙门,包揽不公不法之事,任意兴灭,甚至文武官员多与投刺会饮,道路侧目,莫敢谁何”。他“盘踞都下多历年所,官民震慑,莫敢撄锋”,只“因别事发觉”,才罪状暴露。但鞫审之日,“诸臣畏不敢言。”大学士宁完我、陈之遴也“默无一语”。在奉命审理此案的济尔哈朗诘责下,陈之遴说:“李三巨恶,诛之则已,倘不行正法,之遴必被陷害。”陈名夏上奏说:“李三广通线索,言出祸随。”这确是一起非同小可的大案要案。但福临除将李应试等首要几个人正法外,其兄弟子孙亲戚等,皆免拿问,不加深究。当籍没其家时“得缙绅名札甚多”,福临也一概“不问”。这在善搞株连,动辄兴起大狱的清初来说,确是一个奇怪的例外。而在此案暴露之前与之后竟没有一个汉臣和言官对此发出只字议论。为何如此呢?原来李应试有一种特殊本领:“事诸王贝勒等得其欢。时汉官疏隔,冀通肺腑,并藉径应试交关请托,势倾一时。”他是与满洲当权的王贝勒有密切关系之人,汉官不是一律畏李而是一律畏满。这是畸形的心理,是清初满洲贵族特权所造成的一个严重问题。这是满洲王贝勒勾结恶人作恶的一起大案,它的存在本已危及帝国,但福临由于维护满人,所以也就见不及此,福临不加深究,黑幕究竟如何也就无人敢揭、无从知晓了,当然也谈不上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

十五年五月又发生了一起总督自杀事件。十四年年底福临因孙可望于洪承畴军前投降,特封其为义王。十五年年初特命满洲学士麻勒吉为使,专程前往赍送敕印,并偕其来京。当返回途中,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张悬锡迎接于顺德,遭到麻勒吉凌辱,斥其“失仪”。“始而倨傲之不与见,既而鄙薄之不与坐、不与言,侮辱情状,诚所难堪”。后又言“我们到南边,洪经略差人远接餽遗,日日来见,何等小心。”还明言索贿,要求“餽送驼骡”。张悬锡以贿赂、党与为朝廷首禁之条,拒不纳贿,但又虑以后难熬,因愤极自刎未遂。福临得报后斥责张悬锡“殊失大臣之体”,降三级调用。“以听勘诣京师,居僧寺”。福临令大臣往勘取口供。张悬锡不敢尽吐实情,质审诸臣亦“瞻循麻勒吉等,不行详察”。福临遂令吏部详察议奏。张悬锡在说出真象后,便于僧寺自缢身亡。麻勒吉公然索贿竟致总督以死,按福临一再强调的命令是要遭到严惩的。九卿科道会议遂议麻勒吉应革职、籍没家产并鞭一百为奴。议上,福临下令“麻勒吉革去所加之级,再降二级,仍留原任”。这等于没有处分。福临竟如此同自己开玩笑,自乱章法,显然他是把满洲贵族作为法外之人。

折叠刚愎任性
福临有胸怀大志富于进取的气质,又存在着浮躁易怒、任性放纵的顽症。顺治八年二月皇太后告诫皇帝的谕中有“惩忿戒嬉”,这是母知其子,可谓说到了病根。后来和尚木陈忞说他“龙性难撄”,茚溪森说他“生平性躁”,看法都是一致的。

本来从努尔哈赤开始,清廷的规矩是宫女不以汉人充当。但在太监的影响下,福临追求声色,耽于逸乐,选收汉人宫女。顺治十二年竟派内监赴江南采买女子,弄得大江南北人情惶骇,为避免灾祸临头,纷纷嫁女而“喧阗道路”。七月兵科右给事中季开生特上疏谏阻。福临览奏非常气愤,他强辩说根本无买女子之事,于是将其革职,流放尚阳堡。象季开生这样真心为清朝、为福临着想而被惩罚、被流放的言官不止一人。事后,福临怕因此堵塞言路而一再求言,十五年五月御史李森先上奏说,皇上屡下求言之诏,而大小臣工犹然迟回观望的原因在于,“从前言事诸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遂相率以言为戒耳”。他建议要开路,首先应将因建言被流放的李呈祥、季开生等予以恩赦。一遇到这一实际问题,福临又恼火了,他斥责李森先“明系市恩徇情”,“著吏部从重议处”。李森先又险些遭到流放。福临刚愎自用,对一切冒犯其尊严或不顺心者,动辄惩处。十二年八月国史院检讨孙自式目睹吏治败坏的现实,上疏自请为本县县令,但这违背了居官回避乡里的原则。对此,福临却采取了人们意想不到的举动:“诏赐牛黄丸归里养疾”。其对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图海的处理则纯属滥施专制淫威了。十六年闰二月,福临突然谕吏部:“图海向经简用内阁,期其恪恭赞理,克副委任。乃不肯虚公存心,凡事每多专擅。无论朕所见未见之处,恣肆多端,即在朕前议论,往往谬妄执拗,务求己胜..如阿拉那一案,问理不公,是非颠倒,情弊显然”,“负恩溺职,殊为可恶”。于是将其革职,家产籍没。阿拉那是二等侍卫,因被讦告抽刀击人,经兵刑两部审理定罪,最后奏请福临批准执行,此案已经结束,与图海无关。福临故意扯来,借题发挥,显然是因图海在其面前“务求己胜”而大为恼火。

福临的任性还表现在该惩而不惩。顺治十二年他已严令不许太监干政,并立十三衙门铁牌,禁令昭昭,但十五年二月就暴露了“内监吴良辅等交通内外官员人等”,“作弊纳贿,罪状显著”之事。如按十三衙门铁牌敕谕应“即行凌迟处死”。福临却另有一番言辞:“若俱按迹穷究,犯罪株连者甚多。姑从宽一概免究。”“自今以后,务须痛改前非,各供厥职。”其实这话仅用之于太监,而与太监交通勾结突出者,如大学士陈之遴以及陈维新、吴维华等人,却遭到了流放盛京或宁古塔的惩处,太监,尤其是吴良辅却仍然安然无恙。这种福临自己也无法解释的自坏章法的原因,是他偏爱太监之故。

但福临并不是将错就错到底的昏君,这位在人生道路上大胆迈进,具有鲜明个性而尚不成熟的青年君主,仍具有真诚之心。他在坚持满洲特有权利而严厉惩处汉臣的同时,也并非没有自己的思想。当议政五大臣会议逃人法时,他曾表示:“因一罪犯牵连众人,荡家废产远徙他方,朕心不忍。且所议大小官员等罪亦属太过”。要求其“详慎定议”,“另议具奏”。十三年六月在谕八旗各牛录时说逃人法中所定的株连罪“非朕本怀也。尔等亦当思家人何以轻去,必非无因。果能平日周其衣食,节其劳苦,无任情因辱,无非刑拷打,彼且感恩效力,岂有思逃之理?”这是发自肺腑的明察之言。十七年五月他更向吏部发出这样的谕旨:“朕统御寰区,焦心图治,前此屡有引咎省躬诏谕,自今追思,皆属具文,虚邀名誉,于政事未有实益。且十二、三年间时有过举。”“向因建言得罪流徙降革等官,吏部详察职名事迹,开列具奏。”他再次希望“科道各官尤当尽言无隐,即朕躬阙失,亦直言勿讳,朕不惟不加罪,并不芥蒂于心”。在此谕后,季开生复原官、归骸骨,李呈祥、魏琯等免罪。所赦言臣尽管很少,但终能自责并见诸于实际行动。

折叠优遇汤若望
福临亲政初期即认识了天主教耶稣会士汤若望。汤若望(1592—1666),德意志人。明万历末年来华传教。福临亲政后,汤若望的地位迅速提高,十年三月赐名“通玄教师”,十二年授为通政使,十五年诰封光禄大夫,秩为正一品。最初,福临因母亲孝庄文皇后称汤若望为义父,而称其为“玛法”,即汉语爷爷之意。在频频的接触中,福临深为汤若望渊博的学识与高尚的品德所折服。对各种知识都感兴趣而又好学的福临,向汤若望请教有关天文历算、社会人生等各种问题,他总是以获得新鲜的知识而感到惬意,并愈加尊敬汤若望。他下令汤若望见他时免除跪拜,并屡加厚赐。福临常常召汤若望至宫中,往往谈至深夜,最后“命四位或六位青年贵胄护送他到家”,并一再嘱咐其小心护送。福临还多次亲临汤若望住宅,“作较长之晤谈”,仅顺治十三、十四两年间就达二十四次。汤若望在考察了当时的情况后说“皇帝亲到民宅,这是非常稀少的事件”。除此之外,这两年间福临“仅有一次出宫拜访一位皇叔于其府邸之中”。

汤若望在福临的心目中威信最高,福临对他几乎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当时的汉臣龚鼎孳评价汤若望“睹时政之得失,必手书以密陈。于凡修身事天,展亲笃旧,恤兵勤民,用贤纳谏,下宽大之令,慎刑狱之威,盘固人心,镞厉士气,随时匡建,知无不言。”而更有甚者“乃至猎阻相如,表抗韩愈,抵触忌讳,罔慑震霆,微闻拂耳,终谐纳牖。最后则直陈万世之大计,更为举朝所难言”。他曾向福临上三百余封奏帖,福临特“选择一批,藏皇帝个人文书库的另一格,在出宫游猎时,携带身边,以便阅读”。有一次,汤若望“听说有五位悉属汉人部中高级官吏,被判决发往满洲极边充军”,他“登时就去向皇上前替他们求恩”。结果又发生作用,五人“竟被赦免”。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张煌言海上反满联军打进长江,攻到南京城下。福临失去了镇静,初欲退走东北,经母亲斥责,继又宣称亲征,随之暴怒,砍碎御案,表示决不动摇,并在各个城门贴出布告。最后汤若望写一封奏疏亲自递给福临,于是罢出征之论。而福临在逝世前立三子玄烨为皇太子为帝位的继承人,也是采纳汤若望建议的结果。后来福临由于完全被和尚所包围,才与汤若望有所疏远,但对其始终怀尊敬信任之情。

折叠佛教的影响
福临是从顺治十四年开始接触和尚,并立即被其包围,成为佛教信徒的。这年深秋,福临驾幸南海子,在太监的怂恿下幸海会寺,见到了临济宗龙池派和尚憨璞性聪,与语甚觉投契,因对佛教产生了兴趣,遂于十月四日于南苑万善殿召见憨璞,以后又不断召见,详细询问佛教界的耆旧。他得悉龙池派内许多著名和尚的情形,心向往之。十五年九月,福临遣使赴江南湖州报恩寺召名僧玉林琇来京,玉林琇清高自持,多次辞谢不应召,使者不许,最后才于次年二月勉强入京面帝。福临尽管曾对玉林琇的怠慢耿耿于怀,但会面后对这位禅宗和尚却完全折服了。他当即封其为“大觉禅师”,并以禅门师长礼待玉林琇,自称弟子,请其起法名。玉林琇不敢起而再三推辞,福临不许,并“要用丑些的字眼”。玉林琇书十余字进览,福临自选“痴”字,下用龙池派中的“行”字,即法名行痴。于是福临又自号“痴道人”,以后钤章还有“尘隐道人”、“懒翁”、“太和主人”、“体元斋主人”等。从此,凡请玉林琇说戒或致信札,福临均称弟子某某。玉林琇住万善殿凡两个月,多蒙对问。他是一位谙通世故的和尚,“语不及古今政治得失、人物臧否,惟以第一义谛启沃圣心,“绝不接触实际,尽为谈禅谈玄,这与汤若望迥然不同。但这些却使这位日理万机已弄得疲惫不堪的年轻皇帝感到慰藉,于是福临对佛教的信仰愈加虔诚,盼识更多名僧之心亦愈加迫切。四月,玉林琇请求回还,福临赐黄衣、银印,遣官送归,并令使者召玉林琇弟子茆溪行森至京。就在封玉林琇的同时,福临又封憨璞聪为明觉禅师。由于憨璞聪的推荐,福临在玉林琇离京前一月即闰三月遣使往浙江宁波天童寺召龙池派另一位名僧木陈道忞进京。这年七月茆溪行森应召到京。福临是从玉林琇语录中发现茆溪行森偈语最好,特指名召来。福临在万善殿接见茆溪森,问答佛法过程中,福临不断地“点首称善”,而大慰平生。九月,木陈道忞携其弟子旅庵本月、山晓本皙等到京。

木陈忞的到来使福临对佛教的信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木陈忞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能言善辩,词锋犀利,深得福临激赏、敬重,到京不久,便被封为弘觉禅师,受到优礼。他不时被福临召入内廷,福临对他说:“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旅庵相待。”木陈忞不仅以高深的佛学造诣更以其特有的深厚文化功底,使福临倾倒。

折叠废立皇后
早在顺治初年,多尔衮根据满清皇室与蒙古联姻的老传统,已为福临聘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女博尔济吉特氏,但直到福临亲政后的顺治八年八月方完婚,并册封为皇后,举行了极为隆重的典礼。当年耶稣会士曾记载了完婚的“壮丽排场”:皇后是“在全部军队和无数骑兵的陪同下来到”北京的。他惊叹道:“世上竟确实有如此无边无际的骑兵队伍!我亲眼看见过西鞑靼给满清皇帝八万匹马作为礼物。”两年之后,即顺治十年八月,福临奏皇太后,降皇后为静妃,改居侧宫。谕礼部说,“今后乃睿王于朕于幼冲时因亲订婚,未经选择。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宗庙之重。表明了他坚决废后的理由与决心。于是礼部尚书胡世安、侍郎吕崇烈、高珩上疏请“慎重详审,以全始终”。礼部员外郎孔允樾以及宗敬一、潘朝选等十四名御史具疏力争。九月初,诸王贝勒大臣等遵旨会议,不同意废后,认为胡世安、孔允樾所奏“实系典礼常经”,建议皇后“应正位中宫”。议上,福临批示:“朕纳后以来,缘意志不协,另居侧宫已经三载,从古废后遗议后世,朕所悉知。但势难容忍,故有此举。”下令再议,并责令孔允樾“指实具奏”。孔允樾上疏引罪,“静听处分”。最后济尔哈朗等再也不能违背皇上的旨意,遂奏言:“所奉圣旨甚明,臣等亦以为是,无庸更议。”后遂废。

顺治十一年(1654)五月,福临再聘蒙古科尔沁贝勒绰尔济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妃,六月册为后。可是,福临对这位新后仍不惬意。不久,他便以从未有过的炽烈感情倾注于董鄂妃。

折叠独承帝眷董鄂妃
孝献皇后,世称董鄂妃,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妃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欣喜若狂,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据福临说,董鄂妃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薨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

折叠出家不成英年早逝
福临因董鄂妃之死,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困惑之中,心灰意冷到了极点。这时只有佛学理论使他还有所寄托,再萌出家之念。约于九、十月之交,福临决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师玉林琇奉诏到京,闻其徒已为皇帝剃发,遂大怒,即命众聚柴薪准备烧死茆溪森。玉林琇比茆溪森明智得多,他接近皇帝宣讲佛法,目的是希皇帝以至高无上的权威,发挥护法作用,他决不要皇帝出家而无所依靠。这点他与木陈忞的态度是一致的。因此他劝福临说:“若以世法论,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圣母之心,下以乐万民之业;若以出世法论,皇上宜永作国王帝主,外以护持诸佛正法之轮,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福临听其谏,许蓄发,罢出家之念。茆溪森因以免烧,当月便离京南还。福临虽然不再出家,但精神却再也振作不起来。

福临自亲政伊始,曾雄心勃勃,力图振兴国祚,政治一新,但却力不从心,致使矛盾重重,他已疲惫不堪了。在董鄂妃未薨前,他曾对木陈忞说:“老和尚许朕三十岁来为祝寿,庶或可待。报恩和尚(指玉林琇)来祝四十,朕决候他不得矣。”他已自觉骨瘦如柴,体力不支,难以“挨得长久”到四十岁,顶多勉强可以活到三十。现在董鄂妃崩后,他的精神支柱已轰然坍塌,已觉不久于人世,再也无力支撑这座辉煌的帝国大厦了。大概是他不希望最宠幸的太监在他身后伏法,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他安排吴良辅出家为僧。这天他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归来的当晚即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来。他预感病体沉重,势将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及原内阁学士麻勒吉入养心殿,口授遗诏。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门下西围屏内,以初七一天的时间撰拟。“凡三次进览,三蒙钦定,日入时始定。”当夜,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天子便与世长辞了。福临晏驾后,麻勒吉及侍卫贾卜嘉二人“捧诏奏知皇太后,即宣示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侍卫等”。遗诏立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继帝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遗诏实为罪己诏,共罗列十四条罪过,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渐染汉俗,重用汉官致使满臣无心任事,几乎完全否定了他自己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绩。至于这是否福临本意,即这十四条是否福临过目批准的已无从知晓。但却留给了后世之疑:遗诏公布前先“奏知皇太后”;遗诏的主要起草者王熙事后对此守口如瓶:“一不以语子弟,世遂莫得而传。”“面奉凭几之言有事关国家大计,与诸大臣再三密议而后决者,公终身不以语人,虽子弟莫得而传也。”因此,人们有理由说“遗诏本出太后(福临生母博尔济吉特氏)授意,实为母责其子之言”。但不论怎么说,福临一死,他便被彻底否定了。

福临崩后,梓宫厝于景山寿皇殿。四月十七日,由再次进京的茆溪行森秉炬,举行火化仪式。茆溪森的偈语云:“释迦涅盘,人天齐悟,先帝火化,更进一步。大众会么?寿皇殿前,官马大路。”火化后宝宫(骨灰罐)安葬于遵化马兰峪,是为孝陵。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后世累有尊谥,至乾隆元年尊谥加为二十二字: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折叠编辑本段后宫佳丽
折叠皇后(4位)
职位        姓名        父、母        生卒年        谥号        子、女        备注
废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        生卒年不详        无        无        孝庄文皇后侄女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蒙古科尔沁部镇国公后封贝勒绰尔济之女        生于崇德六年(1641)辛巳十月初三日        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无        废后的堂侄女;雍正、乾隆累加谥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        都统佟图赖之女        生于崇德五年庚辰        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        皇三子玄烨(康熙帝)        一子;雍正、乾隆累加谥
孝献皇后
董鄂氏        内大臣鄂硕之女        生于崇德四年(1639);顺治十七年八月壬寅八月十九日        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皇四子(和硕荣亲王),三月而殇        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姊
折叠妃(7位)
以下七位皆葬孝东陵妃园寝

职位        姓名        父、母        生卒年        子、女        备注
恭靖妃        博尔济吉特氏        蒙古浩齐特部额尔德尼郡王博罗特之女        二十八年己巳四月初二日薨        无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尊为皇考恭靖妃
端顺妃        博尔济吉特氏        蒙古阿霸垓部一等台吉布达希布之女        四十八年己丑六月二十六日薨        无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尊为皇考端顺妃
淑惠妃        博尔济吉特氏        蒙古科尔沁镇国公后封贝勒绰尔济之女        五十二年癸巳十月三十日薨,年七十余        无        孝惠章皇后之妹
宁悫妃        董鄂氏        长史喀济海之女        三十三年甲戌六月二十一日薨        爱新觉罗·福全(裕宪亲王)       
悼妃        博尔济吉特氏        蒙古科尔沁部和硕达尔汗亲王曼殊锡礼之女        顺治十五年(1658年)三月初五薨        无        废后的堂妹;追封为悼妃
贞妃
董鄂氏        轻车都尉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之女        顺治十八年辛丑正月初七日以身殉世祖死        无        孝献皇后之族妹
恪妃        石氏        吏部侍郎石申之女        康熙六年丁未十一月二十日薨        无       
折叠庶妃(21位)
巴氏

生卒年不详

顺治八年十一月初一生皇长子牛钮,殇;十年十二月十三生皇三女,五岁殇;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皇五女,七岁殇。

即:巴尔福晋

穆克图氏

云骑尉伍喀女,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七年十二月生皇八子永干,八岁殇。

即:塞母肯额捏福晋

唐氏

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六年生皇六子奇授,七岁殇。

即:唐璟福晋

钮祜禄氏

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七年生皇七子隆禧即纯靖亲王隆禧。

即:钮祜禄福晋

陈氏

生卒年不详,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皇长女,两岁殇;顺治十四年十一月生皇五子常宁,后封恭亲王。

即:陈图塞尔福晋

杨氏

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年十二月生皇二女,即和硕恭悫公主,下嫁瓜尔佳·讷尔杜。

即:杨喇亥娘福晋

乌雅氏

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皇四女,八岁殇。

即:乌雅福晋

克里纳喇氏

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皇六女,五岁殇。

即:克里纳喇福晋

折叠同爱妃的关系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顺治帝有两后、十五妃。但他的婚姻生活是个悲剧。

顺治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由多尔衮做主定婚、聘娶。顺治亲政,册为皇后。二人性格不合,顺治废掉皇后,降为侧妃。另一位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她不久又受到顺治帝的责斥。但这位皇后能委屈圆通,又有太后呵护,才没有被废掉。

顺治真正视为国色天香、红粉知己的是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有几件事可以说明少年天子对董鄂妃的恩爱逾常。

折叠编辑本段子女情况
皇长子

爱新觉罗·牛钮

生母为庶妃巴氏,即笔什赫额捏福晋。

生于顺治八年十一月初一;殇于顺治九年正月三十、只活了89天

皇次子

爱新觉罗·福全

生母为宁悫妃佟鄂氏,时为妃。

生于顺治十年癸巳七月十七日丑时,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卒,



7女,6子

康熙六年(1667),封裕亲王

皇三子

爱新觉罗·玄烨

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生,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薨、



子35,女25

康熙帝

皇四子

生母为孝献皇后董鄂氏

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生,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而殇,仅三个多月。

和硕荣亲王

皇五子

爱新觉罗·常宁

生母为庶妃陈氏

生于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康熙四十二年(1703)六月初七日卒。

僖敏

6子,7女、康熙十年(1671)封恭亲王

皇六子

爱新觉罗·奇绶

生母为庶妃唐氏即唐福晋

生于顺治十六年十一月;殇于康熙四年十一月初六日。

皇七子

爱新觉罗·隆禧

生母为庶妃钮氏,即牛福晋

生于顺治十七年四月,康熙十八年七月十五卒。



康熙十三年封为纯亲王。康熙十四年分给佐领。

皇八子

爱新觉罗·永干

生母为庶妃穆克图氏,即塞母肯额捏福晋。

生于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于康熙六年十二月初二日。 

皇长女

生母为庶妃陈氏

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顺治十年十月殇。

皇二女

生母为庶妃杨氏

和硕恭悫公主

顺治十年十二月生,康熙二十四年十月卒。

康熙六年(1667年)下嫁瓜尔佳·讷尔杜

初封和硕公主

皇三女

生母为庶妃巴氏,即笔什赫额捏福晋。

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日到十七年十二月

皇四女

生母为庶妃乌苏氏。

(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顺治十八年三月殇。

皇五女

生母为庶妃巴氏,即笔什赫额捏福晋。

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

皇六女

生母为庶妃那拉氏。

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顺治十八年二月殇。

养女

承泽亲王硕塞次女,生母为硕塞嫡福晋那拉氏。

和硕和顺公主

顺治五年八月二十二生,康熙三十年十一月卒

下嫁尚可喜之子尚之隆。

养女

顺治帝堂兄安郡王岳乐次女,生母为岳乐继福晋那拉氏。

和硕柔嘉公主

顺治九年五月生,康熙十二年卒。

顺治十五年指婚给耿继茂之子耿聚忠,康熙二年(1663年)十一月下嫁。

养女

简亲王济度次女,生母为济度嫡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固伦端敏公主

顺治十年六月十三生。雍正七年去世。

康熙九年(1670)下嫁班第。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清史稿》:顺治之初,睿王摄政。入关定鼎,奄宅区夏。然兵事方殷,休养生息,未遑及之也。迨帝亲总万几,勤政爱民,孜孜求治。清赋役以革横征,定律令以涤冤滥。蠲租贷赋,史不绝书。践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于衽席。虽景命不融,而丕基已巩。至于弥留之际,省躬自责,布告臣民。禹、汤罪己,不啻过之。书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为民父母。”其世祖之谓矣。

今评:顺治皇帝亲政后,在其母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他整顿吏治,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节约,减免苛捐杂税,广开言路,网罗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为巩固清王朝统治作出了贡献,初创了清王朝走向强盛的新局面。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

折叠编辑本段出家之谜
顺治的母亲是蒙古族人,蒙古族普遍信奉喇嘛教,所以种种历史和家庭的影响,再加上自己一些特殊的原因,顺治,就和和尚结成了很密切的关系,有一个和尚叫憨璞聪,顺治是皇上,亲自到这和尚住的地方叫做海会寺,促膝长谈,相得甚欢,就是谈得很融洽。顺治回到宫里以后,又把和尚召到宫城西侧的西苑,里头有个万善殿,继续论佛谈法,还有一个大和尚叫木陈忞,顺治到了那儿,他跟他说,说:“我呀,总感觉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说我到你这个寺庙之后,觉得这是窗明几净,就不愿意回到宫里。”还有一个大的和尚叫溪森。顺治就跟溪森一块谈话,他自称是这和尚的弟子,和尚当然也捧这位,有一次他跟一个和尚说,这个和尚叫木陈忞,说什么朕思上古,惟释迦如来舍王宫而成正觉,达摩亦舍国位而为禅祖。朕想效法他们可不可以。顺治想学释迦,释迦牟尼,想学达摩要出家。后来他就找了溪森说我要剃度,溪森开始劝阻,他不听,还是要剃度。溪森就把他头发给剃了,剃成和尚头了。这不得了,皇太后怎么可以同意呢。这样,就找了溪森的师傅,叫玉林琇,玉林琇就赶到北京,就让徒弟们架起柴禾来,点上火要把他的弟子溪森烧死。顺治一看这个情况不行,就说:“我不剃度了,我不出家了。”就救了溪森一命。

一天,顺治和玉林琇两个人对面坐着,谈佛论法,两个人都会意地互相笑了,为什么笑了呢?玉林琇看到一个光头的皇帝,顺治看了一个光头的和尚,两个人会心地笑了。 顺治爱子死了,爱妃(董鄂妃)死了,保姆死了,出家不成,心情非常郁闷。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就病了,初三,他就传召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康熙那个“熙”字,王熙到养心殿。顺治就和王熙秘密谈了一番话,后来王熙闭口不谈此事,有难言之隐。到正月初六子时,忽然传召王熙,到养心殿,到了养心殿之后,顺治说,说朕患痘,势将不起,病势很重,尔听朕言,速草诏书。我们翻译过来,就是我得了天花了,病势很严重,可能好不了,你听我口授,回去赶紧撰写遗诏,王熙就到了乾清门西侧围屏内,就起草诏书,起草一条就上奏一条,批回来改,再起草再上奏,三次上奏,得到钦定,就是它了。傍晚的时候,初七,傍晚的时候遗诏撰写和修改刚完,顺治死了。

顺治是出家了还是死了,根据我看到的材料,顺治还是死了,根据很多,我就举三点就可以了。第一:就是顺治病重得天花的时候,历史有记载,还传到民间不许炒豆。第二:王熙死了以后,有一本书叫《王熙自定年谱》,这里面记载了顺治临终让他撰写遗诏的事情,第三:溪森和尚死了之后,他的弟子给他整理一本书,在书里头记载就是顺治死之前,就说遵照祖制,实行火浴。朕身后要森溪速回京城为他火浴,顺治的遗体移到了景山寿王殿,四月溪森赶到了北京,在景山寿王殿前举行法会,溪森将顺治皇帝火浴,这是给顺治火化的和尚溪森的记载,再加上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的亲自记载,顺治临危的时候,面授遗诏的时候,以及参考其他的文献和档案的记载,可以证明顺治是病死的,不是出家了。

折叠编辑本段不幸婚姻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顺治帝有两后、十五妃。但他的婚姻生活是个悲剧。

顺治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的母亲昭圣皇太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由多尔衮做主定婚、聘娶。顺治亲政,册为皇后。二人性格不合,顺治废掉皇后,降为侧妃。另一位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她不久又受到顺治帝的责斥。但这位皇后能委屈圆通,又有太后呵护,才没有被废掉。

顺治真正视为国色天香、红粉知己的是董鄂妃,即后来追封的孝献皇后。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有几件事可以说明少年天子对董鄂妃的恩爱逾常。

折叠编辑本段独宠董妃
孝献皇后,世称董鄂妃,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妃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欣喜若狂,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据福临说,董鄂妃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薨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1
 楼主| 发表于 2023-9-24 20: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珍说长房绝灭无人是什么意思?说得这么狠
原创2022-09-02 12:00·小谭话红楼
贾珍和秦可卿的关系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话比较巧当,沸沸扬扬上百年。



他们是不是爬灰,贾珍是不是偷媳,秦可卿是投怀送抱,还是被迫委身?就算是曹雪芹恐怕也不十分清楚,这世上的男女之事,只有当事人最清楚,旁人都是猜测和意淫。




但是可卿死后,贾珍说,“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道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第13回)这句话是可以拿出来分析的。



为什么他会这样说?原因是什么?贾珍是长房,尤氏是他继室。贾蓉是宁国府的长孙,可卿是长孙媳妇,但彼时实际管家的是尤氏。



宁府里梅花盛开,尤氏摆酒请客,带着可卿去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从礼仪上来说,可卿跟着去是应该的。



谁安排焦大送凤姐和宝玉的?都是尤氏。可卿只是辅助尤氏管理宁国府。




在贾府,宁国府是长兄长房,贾敬死后,贾珍是族长。



“长房绝灭无人”,一个女人死了,宁国府就没人了?还用了一个词“绝灭”。可卿死后,书中写道:

彼时贾代儒、贾代修、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㻞、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都来了。

还有这么多男人,贾珍和贾蓉他们是长房和长孙。为什么一个女人死了长房就无人了呀?



那贾珍此时哀嚎的不是作为男人痛惜心爱的女人死了,而是站在宁国府的角度来看的。“谁不知道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也就是贾珍并没有把可卿看作是女人,而是看作是男人。



秦可卿才干优长,痛惜宁国府少了一位优秀的管理者。




可卿是媳妇,生病了,贾珍忙不迭的请医生,显得过分慌乱紧张。尤氏也是嘘寒问暖,可卿的病症及时汇报给贾母,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她的才干得到贾珍和尤氏的认可?贾琏媳妇能干,退了一射之地。贾蓉退了十步不止。



整个宁国府,贾敬炼丹不管家事,贾珍贾蓉都是纨绔子弟,尤氏看起来软弱,可卿就显得尤为重要。



贾府上下都认可可卿,以她为中心,这样的地位,仅仅是因为有不凡的背景?从文本来看,可卿地位卑微,甚至于连父亲母亲是谁,都不知道。



我一直按照文本来阅读红楼,如果不是地位卑微,也不至于死后花钱买官,就为了场面好看。一个有背景的人,不会在乎这个买来的官。



我相信,可卿貌美是一定的,但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能力强。




贾珍大喊,长房无人,是担心失去了一个优秀的人才。贾蓉还在,他自己也在,叫什么长房无人?



事实也是如此,可卿死了,荣国府的反应,“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暖。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大小,想他素日怜贫恤贱,慈老爱幼之恩。”



如果是有背景的人,品性不端的人,不会得到所有人的爱戴。



贾府所有人都念着她平常的好处去了,她的管理才干比凤姐还厉害,凤姐待人严苛,周瑞家的都有一些怨言。



贾珍对可卿有男女之喜爱,但更有对可卿才干的爱惜。他大声说,“如何料理,尽我所有罢了。” 对凤姐说,“只求别存心怕人抱怨,只要好看为上。”




所以,又是买官,又是买棺材。痛失可卿,贾珍心痛欲绝是真的,但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可卿是人才“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可卿是可齐家裙钗之一,这是最主要的。当然不排除贾珍夹杂着对可卿的男女之爱,他们之间不正常的男女关系。你们的观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8:17 , Processed in 0.0662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