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1: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最深的坑:金玉良缘初露形迹,曹雪芹脂砚斋联手指出造孽
青溪话红楼 2022-10-17 发表于河北  |  24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你还在粉钗?曹雪芹早拆穿了薛宝钗

《红楼梦》中金玉良缘是贾宝玉婚姻的另一种走向,薛家住进贾府,逐渐营造出金玉良缘的神秘传说。

薛宝钗初到贾府,藏玉守拙、安分随时,行事大方、为人谦和。薛宝钗立刻抢了林黛玉的戏,就有人说黛玉比不上薛宝钗。薛家一边往下踩黛玉,一边散布金玉良缘的传说。首次对贾宝玉兜售金玉良缘是薛宝钗的丫鬟黄金莺。

薛宝钗被宝玉冲撞气得犯了热毒症,闷在家里吃冷香丸。周瑞家的送宫花的便儿给贾宝玉带话儿说薛宝钗病了。贾宝玉出于礼貌就去探病,薛姨妈一见活龙凤凰来了,哪里舍得撒手,把贾宝玉搂在怀里亲热半天,然后把他让进薛宝钗的闺房。


薛宝钗一见鱼上钩儿了,就提出来要看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宝姐姐提出要求,贾宝玉不好意思拒绝,摘下通灵玉递了过去。薛宝钗一边仔细看,一边念着上面的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故意念了两遍。

贾宝玉呆头呆脑没反应,莺儿只好跳出来和主子唱双簧。她说,哎呀,宝二爷玉上的字听起来和姑娘金锁上的字怎么那么像一对呢,这真是天作之合。薛宝钗故意嗔莺儿不去倒茶,莺儿偏不去,她任务还没完成呢。主子的心思还不得靠她这张嘴说出来,难道让名门闺秀私许终身吗?


于是莺儿讲了一个神话故事。说姑娘金锁上的字可不是随便刻的,那是一个和尚送的字。这个合适就是打造通灵宝玉的癞头僧,别嫌弃人家有脏病,那可是神仙呢。

这么一说,通灵玉和金锁上的字都是都是同一个大师给的,千里姻缘和尚定。这是不是够荒唐?

仔细推敲,《红楼梦》中许多悖论,处处荒唐。和尚不老老实实念经,却要抢月老的饭碗。

贾宝玉听莺儿说得这么有意思,就提出来看宝钗的金锁。人家宝钗行事低调,把金锁戴在衣服里面了。要说宝钗的确不拘小节,贾宝玉也不是外人。薛宝钗当着宝玉的面,解开了衣服扣子,从里面大红袄上把金锁托起来让宝玉看。


宝玉也看了两遍,“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听起来还真是一对,从这一段开始,金玉良缘闪亮登场了。薛宝钗进入贾府,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对贾宝玉表白了。按说这也是件小欢欣的事,可是曹雪芹却整了首《嘲顽石幻相》来煞风景。他说: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gu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开头说的女娲炼石补天剩下一块儿的事就是假话,现在金玉良缘问世,这比女娲炼石的话更加荒诞不经。顽石转世投胎化为人形,得了个臭皮囊,却失去了原来真面目。

金子要是倒了霉运也没有了光彩,宝玉赶上点儿背也不会发光。一句话,喝口凉水都塞牙。顽石入世自己倒霉不算,还牵连很多人命丧黄泉。大量的shigu堆积如山,没有人记得他们是谁。反正不是女人,就是男人。


曹公真是不给面子,金玉良缘一露头立刻出来打了,真是打地鼠的速度。薛宝钗指着癞头和尚的名义搞出个金玉良缘的噱头,这实在是荒唐透顶的大谎话。金玉联姻不但不是良缘,而是一场造孽。

因为这场婚姻,导致真正的金玉没有了光彩,薛宝钗是假的金。有人说《红楼梦》中怀金悼玉,怀念的是薛宝钗,曹雪芹用一首诗打破这种推测。

薛宝钗的金锁“珠宝晶莹黄金灿烂”,可是真正的“金”此时却一点儿都不发光了。通灵宝玉也是假货,它“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而真正的玉因为它的存在就时运不济,变得失去了光泽。

癞头和尚搞得金玉之说,造了一对假物证。这对假货造孽多端,导致大量人枉si。


这首诗引起了脂砚斋的重视,他忍不住给雪芹留言。“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这一句下面点评说:

[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得工。二语虽粗,本是真情,然此等诗只宜如此,为天下儿女一哭。]

“白gu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后面出现了雪芹的回复:

[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

《红楼梦》的创作真是超时代的电脑版,脂砚斋是金粉,经常在评论区留言。原创作者也回复消息,这两条批语就是他们之间的互动。

脂砚斋说,雪芹啊,嘲笑顽石顺便把薛宝钗也捎带上了。你这么写不只是为了图对仗工整,而是真情流露。这样的讽刺诗只能这么写,那些有命无运的儿女们真令人同情落泪。


原创作者芹见到评论,回复说,脂砚啊,你说得太好了,我就是这个意思。最后两句看着和主题有点不沾边,其实这才是这首诗最贴切的主题思想。

芹、脂两个人的这番交流,说出了这首《嘲顽石幻相》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写出最后两句“白gu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本来是在描述金玉良缘的,贾宝玉在薛宝钗的闺房内,闻着冷香丸的特殊香气,听宝钗主仆二人说着金玉良缘的传说,多么温馨浪漫的画面。

曹公偏偏打碎这种假相,揭示出金玉背后的恐怖。金玉联姻不是良缘,贾宝玉娶了薛宝钗必然导致家破人亡。薛宝钗比夏金桂更厉害,是贾府的搅家星。曹公一首诗、脂砚一条批语,揭露了薛宝钗的真面目。


《红楼梦》只有读反面,才能了解一二真相,看到的是《风月宝鉴》背后的骷髅。《红楼梦》的反面,还有哪些细思超恐的细节?

关注青溪话红楼,和您分享更多《红楼梦》中那些事!

+关注
undefined
青溪话红楼
共 361 篇原创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青溪话红楼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谈的是什么情?“甄”“贾”不仅是“真假”,拆字法更有料,道破真相
下一篇: 不要被电视剧骗了,刘姥姥游大观园一身破落相?原著是这样交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1: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薛宝钗+海棠诗社+】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海棠诗大赛:宝钗夺魁全靠舞弊,黛玉落选却是无冕之王
where5
2022-09-12 发表于布基纳法索  |  10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红楼梦里的诗词鉴赏,是一门大学问。卓语之前写过数篇赏析,对优劣的评判,跟书里(李纨社长)评判大相径庭。

很多读者甚是不解:按照你的解析,书里的评判都要推翻吗?

是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权力的地方就没有绝对公平。李纨,是在权力夹缝里勉强求生之人。一向佛系的她,忽然一反常态争抢社长,就是害怕诗社过于青春自由,逃脱权力的控制,进而连累自己。

从宏观角度说,诗社的存在,貌似摆脱了世俗,成为大观园岁月静好的象征。但从微观角度说,从来没有一寸空间真能摆脱世俗。

诗社从成立伊始,就深深烙上了“势力帮派”的痕迹。谁背后的靠山硬,谁就必须在诗社里拿个彩头。而李纨,是出面平衡各方势力,让各方势力满意的那个人。

有王子腾和贵妃女儿作靠山,王夫人势头正盛。名义上比贾母低一等,但实际上却令众人更忌惮。薛宝钗被众人追捧,原因就在这里。

图片

所以,根本无须看文稿,诗社的第一次冠军肯定是宝钗。

这就叫做政治正确,成人都懂。只有傻子才去看文章优劣呢。

但贾母这老祖宗也要顾及啊。所以不用问,第二次的冠军肯定是黛玉。

这期间宝钗还得罪过李纨,于是李纨干脆送给黛玉大礼补偿:冠亚季军全是你的啦,我可给足老祖宗面子喽!

明白了吗?书里的评判根本无关文章,只关乎人情世故。

无须指责李纨,我们国人世世代代都这样。不信的话,你单位随便搞个比赛,让你当裁判长,你一样会成为李纨。

图片

01 宝钗要夺魁
了解了以上背景,我们再来说说薛宝钗的心态。

李纨懂得政治正确,宝钗当然也懂。她很清楚,但凡有集体活动,她就代表了王夫人的面子。通过自己,验证众人对王夫人的臣服程度。

薛家钓金龟婿,宝钗跟黛玉斗法已久,貌似成绩还不错。但是........才学这一项,从来还没正式比拼过。

人人都说,黛玉一肚子学问(参看兴儿的评价)。而且她有个探花老爹,很值得自豪,是她莫大的加分项。如果作诗赢了她,那所有这些不都被推翻了吗?

这可是千载难得的机会,打翻身仗的机会啊!一旦在才学上赢了黛玉,等于把黛玉的门楣优势都推翻了,顺带把薛家的门楣拉高了。

这是多重要的一场大战啊!宝钗摩拳擦掌,势在必得!

图片

绝不是我磕碜她。诗社里大家做了那么多诗词,别人的创作能力是稳定的,只有薛宝钗起伏不定,前后差异很大。

她的作品里,最最最最好的,就是第一首海棠诗。与其他作品,压根不在一个档次上。

这是卯了多大的劲啊?起社前那个晚上,是不是一夜没睡,搜古寻今呢?

迎春道:“依我说,也不必随一人出题限韵,竟是拈阄公道。”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

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倒作诗。”

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

看看这段,你们不觉得奇怪吗?宝钗作事,一向都火急火燎吗?

赏花是情趣之事,亦是诗人最爱之事。迎春那么木的人,还提意赏花呢,宝钗却一语否决,不容商议,这是什么意思?

迎春提议抓阄,李纨不搭理。题目刚宣布,宝钗又着急忙慌催着干,唯恐改了日子换了时间。

按照她一问摇头三不知的秉性,难道不应该推诿一下、谦虚三下,再慎重考虑几天吗?

自从结社,李纨和宝钗都一反常态,就她俩积极,也就她俩强势。一唱一和,配合得也太默契了点。让人不得不怀疑,俩人事先通过气。

其实这才符合李纨的性格。她最怕得罪王夫人,而宝钗是王夫人的代言人。不跟宝钗商量,她敢拍板成立诗社吗?

图片

看到这里,可能又有人感觉不适了:怎么一经解读,红楼梦里到处都成阴谋论了?

呵呵,没办法,成人的世界原本如此。是你想称之为“阴谋”,但事实上那就是你每天都离不开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的伟大,伟大在超现实主义。最美好的情怀,最浪漫的诗歌,和最龌蹉的世俗,互不妨碍,同时俱在。

海棠诗社里不仅藏着宝黛钗的争斗,甚至有大观园所有主子的明争暗斗。就像三驾马车管家一样,精彩纷呈。

图片

02 宝钗的诗
既然宝钗摩拳擦掌,她的诗会单纯咏花?可能吗?

文化碰撞的就是意识形态,黛钗间有巨大的思想鸿沟、巨大的利益冲突,这些必然体现在诗作中。尤其是第一次开社,这是火力全开、打头炮的时刻。

诗作孰优孰劣,这问题放置一旁,不如先看看,她们如何通过诗作干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对于这首诗,脂砚斋批语说【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

请注意,【身份】这词,是有些政治味道的哈!她根本不是写花,是借花来标榜自我。

上来第一联就是写自己。大白天的,我这个千金小姐要珍重芳姿哦,不出门。待在家里干嘛呢?拿水瓮去浇浇花。

【自携】独自一人浇花,颇有点遗世独立的味道。

第二联意思是:洗掉涂抹的胭脂,才现出秋日本色。纯白色的花朵上尚有晨露,映现出高洁的魂魄。

大家都知道宝钗给自己打造的人设,其中有几个要点:端庄淑女、不爱脂粉、朴素淡雅、装傻藏拙。

你看,这些要点在前两联里,是不是都得到了体现?这不是赤裸裸地给自己打造功德牌坊吗?

可问题是,自己配得上功德牌坊吗?

别的不说,就【珍重芳姿昼掩门】这句,竟然成了个梗,是被人笑话的梗哦!一提她色诱宝玉那些熬糟事,黛粉就反问宝姐姐:你的芳姿哪去了,你的昼掩门呢?难道掩上门去表弟屋里啊?

标榜自己的话,偏偏成了最大笑柄。仅凭这一点,还能算好诗?

当然也可以,是反讽第一的好诗。

图片

标榜好自己,下面该攻击别人了。

第三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先借白海棠的素洁自喻,再次讴歌自己朴素淡雅;然后讽刺多愁善感之人,只会互相伤害,泪水令美玉浸出瘢痕。

其实这句根本不通,上下内容不接,不知所云。既然海棠花淡极,那就是比喻大彻大悟了,还何来愁多呢?

之所以会这样,只因宝钗别有用心。她讽刺黛玉爱哭,更嘲讽宝黛的卿卿我我、吵闹不休。

就在此处,脂砚斋批【己夹:看他讽刺林宝二人着手】。

若无脂批,我说她讽刺宝黛,又不知多少人来说“你想多了”。

最后一联意思是:白海棠愿以清洁之身回报秋神白帝。她亭亭玉立,沉默不语,迎来又一个黄昏。这是再次标榜自己高洁、端庄、藏拙。

整首诗处处有种独赏、独恋的感觉,其实是对宝玉不爱她、不鸟她的反击。

宝黛相爱,被她描述成胭脂色;宝玉讨厌她,自己成了孤家寡人,那就叫做【高洁】。

图片

03 宝玉的诗
很巧的是,宝玉的诗紧邻着宝钗。而你想不到的是,内容全是反击宝钗的。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宝钗要“昼掩门”,宝玉就评价了:重门深锁的结果,只能是容颜惨淡。

所谓【秋容浅淡】就是秋景萧瑟,满目哀愁。秋心为“愁”,映现于重门之上。

实际上这也是曹公对宝玉人生的概括,因为他的人生被堆满了雪,被锁上了门。

第二联毫无疑问指向宝钗黛玉。宝玉曾把宝钗比作杨贵妃,所用典故正是杨玉环和安禄山同浴,引得宝钗大怒。捧心西子是黛玉经典造型,是曹公官宣的。

图片

杨贵妃虽然一生荣华,却都成泡影,于国于家于己,皆无益处。西施虽然命运坎坷,但她为国牺牲,在封建时代被大力歌颂。

曹公用这些典故,原本就有强烈的褒贬。宝玉在混沌的青春期,香臭不分,似乎两种类型他都喜欢,但细品还是不一样,前者只是影,后者才是魂。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影子是虚的,假的,再加上冷冰冰(冰作影),那不就是他婚姻的真相吗?

【晓风结愁、宿雨添泪】,貌似写花,实际都是写黛玉寄人篱下的愁苦心境,以至最终的芳华早逝。

【独倚画栏、清砧怨笛】是写宝玉在黛玉死后的孤苦心境,是对这份凄美爱情的祭奠。

图片

宝钗标榜的高洁,到宝玉这里成了【出浴太真】,偏偏香艳无比。

宝钗嘲讽黛玉之泪,而宝玉认为是【晓风、宿雨】,成了最浪漫、最凄美、最有意境的画面,是人与大自然的神合之境。

最后一联他们都写黄昏,但情绪完全相反。宝钗自恋式的【不语婷婷】,仿佛世外高人似的;而宝玉偏要描写成【清砧怨笛】,幽怨得很,凄凉得很。

整体来看,几乎每句宝玉都跟宝钗打擂台。若诗文是人,已经大战三百回合了。

这样两个人,硬被结成夫妻,可怜宝玉几秒钟。

图片

宝玉厌恶宝钗的诗,绝非臆想,书里有明确证据。

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才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又催黛玉。

当时黛玉的诗还没写出来。宝玉宁选探春,也不选宝钗,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单纯从文字上看,宝钗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确实比探春的出彩。但宝玉硬是看不上,问题出在哪里?肯定是思想问题吧!

说明:本文是续篇,有关文学赏析的层次和标准,请先阅读文后链接。

图片

04 黛玉的诗
黛玉的诗一出来,宝玉的态度就更鲜明了,看一句叫好一句,俨然是惊为天人的既视感。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

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

看看宝玉的反应,再看看众人的评价,不把宝钗的诗秒成渣渣了吗?

惊叹发自内心,瞬间而来,掩盖不住的。为什么从来无人惊叹宝钗的诗呢?

可惜啊,后世读者完全看不懂!

若论文学鉴赏,书中角色个个都不差,但她们受制于人情脸面。后世的读者不必受制与此,却完全丧失了鉴赏能力。

图片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宝钗说大白天要紧关门,黛玉却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一上来就跟宝钗大相径庭。

谁的更佳?毫无疑问是黛玉啊。

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
云自三更去行雨,归来方羡老僧闲。

图片

半半原则,大量出现在佛家、道家的作品里,其内涵是豁达、从容、随性、自在、天人合一。

以至于儒家分子也非常推崇半半原则,清代学者李密庵创作过《半半歌》,被视为人生至理名言。

之前卓语讲解过,好诗的四个标准,境界乃最高标准。黛玉一开篇就站在最高处,她就像一面镜子,把宝钗的矫揉造作,瞬间照成丑八怪。

【碾冰为土玉为盆】天外之音,绝了!任谁也想不到,用动词来写土。

既然土都是冰碾成,那冰清玉洁的品性,再无法超越了。宝钗写了一大堆“清洁”,不敌黛玉一个词,显得又笨又蠢。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这句更绝!

偷和借,怎么想出来的?明明是贬义词,用在这里却可爱得很。为什么?为什么?

图片

宝钗不是说“淡极”吗,黛玉偏说此花只有“三分白”,不是全白,有趣吧!

魂呢,也只借得“一缕”而已,可这一缕就足够了。梅花的品质何等高洁啊(四君子之一),恰与“碾冰为土”相呼应。

黛玉似乎在反击宝钗,但又似乎根本不鸟宝钗。反正,宝钗费劲八叉建的堡垒,黛玉只是莞尔一笑就令其崩塌了。

后两联是由景及人,跟香菱《吟月其三》的后两联手法类似。香菱从江湖游子写到深闺怨女,把天下芸芸众生望月情怀写尽了。黛玉也是从天上写到深闺,把秋日的众生心写尽了。

真正的诗心,必是佛心。心中没有天下,没有众生之悲苦,只一味地标榜自己无限完美,往自己脸上贴金,能算是诗人吗?

图片

05 优劣评判
通过以上的分析,孰优孰劣已然清晰。

单纯从文字层面(诗歌最低要素)说,宝钗的作品也算佳品。毕竟造词、组句做得不错,结构搭建的很好,咋一看跟黛玉有一拼。

但情真、厚重、意境这些层面(诗歌高级要素),她比黛玉差太远了。

她的诗过份强调端庄。所谓过犹不及,好话不能说二遍,反复说就显出假了。

如王维的恬静、李白的奔放,绝不是直接标榜自己恬静奔放。宝钗上来就写自己【珍重芳姿】,这太刻意,也太无趣了。

黛玉的每一句都不重复,每一句都奇思妙想。秋海棠在她笔下是多面立体的,高洁、多情、俏丽、娇羞。

相比于一味吹嘘高洁,黛玉诗更符合海棠的本来面目。

读黛玉的诗,读出一个极其活跃而有趣的灵魂。读宝钗的诗,读的是业绩总结报告。

黛玉的诗由景及人,囊括天地。宝钗的诗越写越小肚鸡肠,语意不通也要攻击他人。彼此的厚重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黛玉的诗,处处似信手捏来,随性自在之间,藏着高洁;宝钗拼命喊高洁,却只描写出一个僵硬的自恋狂。

图片

06 李纨的评判
李纨才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又催黛玉。

从原著这句就能看出,李纨早已内定了宝钗是冠军。

即便黛玉引得一片叫好,她也能找个理由“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风流别致和含蓄浑厚,只是两种风格。风格哪有什么高低?关键是个人达到的修为档次啊。

我小时候偶然看到红楼梦诗词,【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句深深烙在了记忆里。因为太妙了,直击灵魂!后来每看见海棠,总想起这句。

那时候我还没看过全本,还不知道黛钗之争。

由此可见,别管你扯什么风格,黛玉的功夫远超宝钗,这才是根本。人的记忆不会撒谎!

图片

后世如李纨这样和稀泥的,大有人在。世人评论黛钗基本是下面这种:

从艺术上评判,难分伯仲;从思想上比较,蘅诗从儒,潇稿唯心;从气质上区分,宝钗桂芳静仪,含蓄大气,而黛玉蕙质冰心,孔窍玲珑。

呵呵,辞藻堆砌得蛮好,可惜思想一片混沌。说了半天,浪费口水呢。

当你说李白杜甫只是风格不同时,证明你是诗歌的文盲。因为你远离了诗歌,才这么说。唐朝人都知道他俩的高低,连杜甫自己也知道。

这是个极致的比喻,宝钗当然远远配不上杜甫。黛钗间的差距,也不是李杜。

海棠诗只是黛玉作着玩的,远远没体现出她的水平,但宝钗却使了吃奶的劲。也就是说,就算她踮起脚,还没够着黛玉的腰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王夫人为何热衷管家?你知道她贪污了多少钱吗?贾家全被她抽干了
下一篇: 87版不拍这段真可惜:袭人正替宝玉脱裤子,宝钗就闯进来,天雷滚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1: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薛宝钗+林红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林红玉因何深受宝钗忌惮?里面藏着太多红楼真相
where5
2022-08-07 发表于布基纳法索  |  1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前几天卓语发新文,解析了小红在红楼梦里的角色价值《小红为何格外精彩?因为她是入世版林黛玉 》
红迷Lindayyy留言说:可惜全文最“聪明”的宝姐姐,竟然说小红是眼空心大,最刁钻古怪,神呀,宝姐姐你才是眼空心大好不好,小红同学早看透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提到宝姐姐对小红的评价,我觉得很值得探讨一下。

这段故事发生在第二十七回,小红和坠儿在滴翠亭里说手帕的事,宝钗在亭外偷听到了。当她即将被发现时: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这段话里,宝钗对小红的第一定位是:奸淫狗盗之人。

接下来分述了对她的印象:心机不错、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

再接下来,给她来了个预测:人急造反,狗急跳墙。

哇哦!果然不愧是宇宙第一差评师,一两秒间就能想到这么多词,每个词都能把人钉死在耻辱架上!

后世搞得的什么PUA,什么打击你的人格啦、挫败你的价值了,那些套路算个啥啊?到宝钗这里,统统得跪下叫祖师爷。

好吧,让我们来细细分析下宝钗为何得出这些评价。

01 头等刁钻古怪
小红何以让人觉得刁钻古怪?首先跟她能言善辩有关。

关于小红的口才,书中写的很精彩,让人刮目相看。其中有一回:

晴雯一见了小红,便说道:“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爖,就在外头逛。”

小红道:“昨儿二爷说了,今儿不用浇花,过一日浇一回罢。我喂雀儿的时侯,姐姐还睡觉呢。”

碧痕道:“茶炉子呢?”小红道:“今儿不该我爖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绮霰道:“你听听他的嘴!你们别说了,让他逛去罢。”

小红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有。二奶奶使唤我说话取东西的。”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方没言语了,大家分路走开。

这段故事就很有意思,晴雯碧痕绮霰三个人来诘问小红,竟然说不过她,硬是理屈词穷,败下阵来。

你以为这只是一段闲磕牙的对嘴,那就错了。

图片

首先里面埋藏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她们都来查小红的岗?是小红惯爱偷懒吗?
不,从小红的回答可以看出,她不但工作完成的很好,而且勤奋有规划,是提前完成的。别人在睡觉,她在干活。

那问题出在哪儿呢?简单——出在小红的不臣服。

如果小红见了这些大丫鬟,马上跑过去点头哈腰,拎包捶背;亦或吓得唯唯诺诺,不敢喘气,自然就是好丫鬟。如今小红把自己份内工作一干完,就跟自由人似的,大丫鬟心里怎么能爽呢?

以前卓语解析过:真按规则的话,只有嬷嬷们才有管理或处分丫鬟的权利。所谓的丫鬟等级,是以工作粗细、重要程度而有所区别,并非真有阶级之分。上等丫鬟和下等丫鬟间,本质上是同事关系,而不是上下级。

小红身为家生子,深知规则,也会利用规则。她知道丫鬟们本是各司其职的,干好自己的工作便不欠谁的。当受到无端指责时,她理直气壮据理力争。

可惜规则是规则,现实中又形成了潜规则。小红的不臣服,必然让自己成为活靶子。这还不算,她还有争争欲上的劲头,可不是太岁头上动土么?

有了这些复杂背景,当秋纹碧痕发现她给宝玉端茶时,才要下死劲的咒骂她。不过,这也说明她们果然没有合法权力来收拾小红,只能对她进行人身攻击,讽刺挖苦。

没有权利收拾她,自然要多查查她的岗!这便是职场常态,曹雪芹写的入木三分。然而三人千伶百俐的,收拾不住一个林红玉,这场面真够喜感,三英战吕布吗?

客观公允的看待这件事,小红尽管锋芒毕露,但说的句句在理,不卑不亢。既尊重了大丫鬟的权威,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站在现代文明角度看,她尊重规则,但也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站在奴化的角度,当然就是刁钻了,绮霰说“你听听她的嘴”,那不就是替宝钗发言吗?
小红不仅不臣服,还特别有主见、有担当。

卓语上文提到她多次冷笑背后的含义:跟大部分撞钟等工资的仆人不同,她对这个家族从上到下,都仔细观察过思考过,对每个领域的弊端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以初见贾芸为例,一开始她是躲的,后来茗烟请她传话:

那丫头听说,方知是本家的爷们,便不似先前那等回避,下死眼把贾芸钉了两眼。

曹雪芹每次给理由都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小红在贾府目所能及的男子,都是本家爷们,若本家爷们就不用回避,那还要二门干嘛?呵呵.......

所以这又是作者逗人玩的。小红不回避,明明是因为茗烟,因为贾芸要找宝玉,跟她主人有关。

她下死眼把贾芸钉两眼,是要打量这个人的来头、身份,收集信息以便瞬间判断,此人值不值得帮忙,怎样帮才好。

果然后面她就拿主意了,她自作主张让贾芸回去,不必等了。还讲了一堆依据,把宝玉的生活习惯分析的一清二楚。

看上去都是琐碎小事,但却绝不是底层丫鬟应有的模样。

即便现代社会,久处职场也难免心灰意赖,最后只能机械行事。何况那个时代,奴才被强令不能有头脑。不属于你的领域,不准看,不准问,更不应该想。

贾芸和茗烟论地位都比小红高。小红身处最低等丫鬟,却替他们筹谋。

小红倒茶是个经典桥段,然而她既然在怡红院很多年了,为什么偏在贾芸事后第二天,就找到机会见宝玉了?

小红见了宝玉并没娇羞卖萌、撒娇撒痴的,来不及向宝玉汇报清楚自己,就急哄哄的说:

只是有一句话回二爷:昨儿有个什么芸儿来找二爷。我想二爷不得空儿,便叫茗烟回他,叫他今日早起来,不想二爷又往北府里去了。

这说明什么?她的主要目的是办公事。还说明,人家只要愿意,早三百年都能接近宝玉,只不过无事不登三宝殿,人家不打算以色事人。

你看,如果只论当天的情况,小红费心费力的帮助了贾芸,也尽忠了主人宝玉,却招来秋纹一顿臭骂——出力不讨好,还碍了好多人的眼,何苦呢?

既不为金,也不为银,只为了大家好,只为办点事也有错!这就是现实!

有主见、有担当的人,哪个没受过这种委屈?

你的担当,在竞争者眼中是“下流没脸”,在旁观者眼中就是“刁钻古怪”。你不按常理出牌,没半点好处,却闲操心,乱出头,有好处的事你却躲后面,不是古怪是什么?
图片

02 心机不错
小红有头脑,有想法,还有一套实现想法的办法。善于察言观色,应时而动,随势而为。

有一个细节,描写小红和李嬷嬷的互动:

小红立住笑问道:“李奶奶,你老人家那去了?怎打这里来?”李嬷嬷站住将手一拍道:“你说说,好好的又看上了那个种树的什么云哥儿雨哥儿的,这会子逼着我叫了他来。明儿叫上房里听见,可又是不好。”

小红笑道:“你老人家当真的就依了他去叫了?”李嬷嬷道:“可怎么样呢?”

小红笑道:“那一个要是知道好歹,就回不进来才是。”李嬷嬷道:“他又不痴,为什么不进来?”

小红道:“既是进来,你老人家该同他一齐来,回来叫他一个人乱碰,可是不好呢。”

李嬷嬷道:“我有那样工夫和他走?不过告诉了他,回来打发个小丫头子或是老婆子,带进他来就完了。”说着,拄着拐杖一径去了。

看这段故事,是小红先跟李嬷嬷打的招呼,尊称她李奶奶。这里就有文章了。

你要看过《袭人与李嬷嬷的矛盾里,暗藏了多少红楼悬案?》,就知道这时候的李嬷嬷可是树倒猢狲散的状态,丫鬟们都叫她'老货',可小红却很尊敬她。

李奶奶这称呼,跟当初茜雪叫的一样。但要知道,茜雪当时就被宝玉训了:“她是你哪门子的奶奶?”——有了这个背景,你才能明白小红的与众不同。

尊敬是有回报的,李嬷嬷今天要办的事恰好跟小红有关。

小红明明想帮贾芸,可你看她怎么说的 “当真的就依了他去叫了?”,又说“那一个要是知道好歹,就回不进来才是。”

哈哈,她是拿准了老嬷嬷的心态,顺着她的意说。替她吐槽一下,反而有利于办事。同时把自己撇得贼干净,趁机还多打听出很多信息。

再底下,建议李嬷嬷带他来,看似为李嬷嬷着想,实则为情郎贾芸铺路。

这一连串操作,欲擒故纵、借力打力、声东击西,老练的很啊!不得不说,确实有心机!若让宝钗跟小红对决,她很可能扛不住哦。
图片

宝钗的处世之道也相当了得,什么罕言寡语啊,什么藏愚守拙啊........四处邀买人心,本质上是为了尽量使一切事情都处在可控的范围内,无论事或人。
可是小红的智商超出了她的掌控能力,尤其这行动力、成功的能力,压根超过了她啊!

想用礼法洗脑她,她不鸟你;想用阶级压迫她,她会钻空子,反手保护自己;想用挫败打击她,她坚韧的很,就算被吓得忐忑不安懒吃懒喝,一遇机会立刻放下负面情绪,全身心投入。

可见小红不吃宝钗所有的'技能',是能单枪匹马为自己找到出路的强人。

这对宝钗而言,多可悲啊!

03 眼空心大
小红是个勇于表现自我的人。她出众的能力,高智商高情商都藏不住。甚至有种独特的魅力,能令贾芸一见倾心,连宝玉都过目不忘。

这种不安于现状,大约就是宝钗说的“眼空心大”。

有人说宝钗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礼仪规范的代表人物,小红的不安分不符合社会要求,宝钗差评她在情理之中。

真是这样吗?若论不安分,贾府里何止小红一个,太多太多了哦,为什么宝钗独独差评小红呢?

大家还记得二十一回钗袭结盟的那个早上吗。宝钗来找宝玉问道:“宝兄弟那去了?”袭人道:“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

这段故事卓语曾解读过:袭人完全颠覆了尊卑,赤裸裸了暴露了跟宝玉的特殊关系,并且还摆出一副宝玉理所当然归老娘的架势。

可是宝钗看她却是“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这是为什么?

因为袭人骨子里是个小人!她的争荣夸耀,全部建立在奴化体制上。她不成功就做垫脚石,即便成功了,也是为这套体制服务。

宝钗很明白,自己才是这套体制的掌控者、既得利益者。所以怕她干嘛,随便她蹦哒好了,蹦的越欢对自己越有利。就怕你不蹦!

什么叫奴化?就是人踩人,人压人。我在下就甘愿被踩,一旦在上就一定要踩更多的人。
图片

小红就不同了,她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身是奴才,心却不受奴化。她往上爬首先是为了解放自己,给自己争取更大的自由空间。一旦有了机会,她甚至会摧毁宝钗享受的那套体制。
干将和奴才是不同的,就像将军和太监的差别。小红是干将,要做将军的,而袭人是要做东厂太监的。

凤姐能欣赏小红,因为她自己是个将军式的人物。可宝钗只能欣赏袭人,那说明她是什么类型呢?

从这个角度就很好的解释了,封建史上为什么越到后期,朝臣越失去士子的风骨,遍地是奴才。不是他们要变,而是领导者的自信和魄力越来越归零。

04 狗急跳墙
这句可不仅限于差评了,而是对自身安危的前瞻。

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许多人对此一滑而过,孰不知每涉及自己,宝钗用词都格外”温柔“。所谓没趣,那就是真有危险。

为什么呢?

1、宝钗自己有很多不可告人的行为丑事

宝钗色诱宝玉由来已久,其中的事件多到不可胜数。况且作者是节略写的,未写的故事还多呢。按晴雯的话说,她有事没事来怡红院坐着,深更半夜是常事。

连莺儿都成天泡在怡红院。小丫鬟的铅笔找不到了,却是被她拿走了,那可是下等房间哦。

三十回找扇子的小丫头靛儿也是怡红院的。明明一屋子人,她偏说宝钗藏了她的扇子,足见宝钗私下跟这些丫头如何“嘻皮笑脸”。

在怡红院里,缠宝玉、通袭人只是宝钗的一部分事业,这里每个人跟她都有故事。

故事既然那么多,出的错和丑能少吗?

小红这么有心计的姑娘,还不观察的透透的,记得准准的?一旦两人交恶,宝钗忧心,没准小红枕头下就藏着个小本本,专门记录着她的出格事迹呢。
2、宝钗知道小红的出身
小红不是小蚂蚁,她妈是贾府的内管家。如果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内管家掌握了宝钗那么多铁证,只需向凤姐透露一二,凤姐再报告给贾母.......

宝钗能在怡红院横行无忌,一靠王夫人的特权,二靠笼络好各层丫鬟啊!得罪任何一个,都不是好事,何况是个官二代。

那么,为什么凤姐不知小红,宝钗却知道?

因为宝钗对怡红院格外用心啊,而且她跟李纨一样是在野党。

凤姐作为执政党,资源太多,只看得见主动接近自己的人。在野党不同,她们需要更细致的观察环境,发掘潜力股。所以李纨就知道小红的出身。

05 奸淫狗盗
说小红奸淫狗盗,完全是站在理学家的立场上。

理学家标榜“存天理,灭人欲”,婚前男女要严严实实的遵守礼法,像物品一样,等待长辈的交换。私相交好那就是挑战父权、挑战宗法制。

按照这神逻辑,贾赦贾珍那些无耻下流的行径,可以得到伦理纲常的庇护。小红的这点春心懵懂,尽管连个影都没有,只是对贾芸有点好感,就是大逆不道。

薛宝钗此时也是个青春少女,尽管她自己可以跟外男闺房宽衣、酒席款待,可以各种挑战宝玉的抵抗力,不妨碍随时变身食古不化的理学先生,差评其他人哦~

孔子说过“非礼勿听”,坠儿这样的小人物也知道“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关心他人的私生活,绝非君子所为。然而宝钗:

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

不仅要听,还要细听!两个与她毫无关系的、别人家的奴婢,这样做很掉价很龌龊,有木有?
图片

偷听完了,自导自演一出戏,编的有模有样,演的煞有其事,成功的把偷听嫌疑嫁祸给黛玉。
一个谎言,需要一千个谎言来遮盖。宝钗心内既然藏了那么多故事,自然害怕风波,为此什么都顾不得了。对着两个下等奴婢,像跳梁小丑般的演戏。

这时候什么脸面啊,什么矜持人设啊,什么理学家啊,什么读书人啊,统统忘爪洼国了!

最后再下个恶毒的诅咒:

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

据说蛇是人内心恐惧或憎恨时的深刻影像,看宝姐姐两眼放光、心下暗喜的样子,肯定不是害怕被咬,而是磨着牙想咬人啊!

别人什么都没做,谁也没伤害,自己心里起点美丽的小波纹而已,就成了奸淫狗盗!那宝姐姐您这一连串偷听、撒谎、伪诈、演戏、嫁祸、诅咒,又算什么呢?

所谓【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用在她自己身上不正合适吗?

为了能金蝉脱壳,就无所不用其极,不正是【狗急跳墙】的最佳演示?

最令人瞠目的是她对黛玉的几次描述:

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

看上去,这个颦儿不是藏土堆,就是藏亭子,要么在丫鬟群里窜,要么在山洞里钻。我的妈啊!这到底是什么,山顶洞人吗?

我不想再论证黛玉什么,我只想说,整个贾府里都没这号小姐啊!可是,可是宝姐姐您从哪里打造出的?

哪里?当然是她心里。人有什么样的心,就幻想出什么样的世界。

黛玉的命运,的的确确是被蛇咬了。小红若不是跳出大观园,早不知被咬成什么了。

图片

06 小结
林红玉和薛宝钗是棋逢对手,但彼此的人生却永在殊途。对比她俩可以总结出不少道理:

1、不同的处世之道,永远无法融合

小红和袭人都往上爬,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小红最终的目的,是在最大限度内解放自己,袭人却是一步步套牢自己。

一个能解放自己、放过自己的人,一定也会解放这世界,解放其他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正能量。

反之,削尖脑袋要成为金字塔的一块砖,拼了命的维护旧有体制,在腐烂和腥臭中打拼,就是我们常说的负能量。

有些差异可以沟通、可以互相理解,但正能量和负能量却永远不能融合。

所以人世间的矛盾分很多种,有些矛盾不可能调和。你需要认识清楚,不必对某些人抱有幻想。

2、世上最难的事,是客观评级他人

同样是野心勃勃,但宝钗对袭人、小红的评价截然相反。本质只在于是否合于自己利益。

其实论野心勃勃,整部书里有谁能比得过宝钗自己?

以低贱商户女、作恶黑社会的出身,带着金陵百姓的血泪和诅咒,妄想成为皇帝的女人,妄想搅动天下,令王公贵族皆拜倒脚下。这是她极力赞美的青云之志。

小红以管家之女的出身在贾府里谋生,只想找个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岗位,不再受欺负。却成了眼空心大。

3、物以类聚

宝钗初到贾府时,书上说:

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笑。

这个说法我相信并非曹雪芹故用反笔,而是现实中的实际情况。

为何?除了王夫人的势力威慑因素以外,薛宝钗本人的“努力”,也占了很大比重。

下人原本就是负能量为主的群体,以竞相踩踏来生存,满身势利眼,满脑奴才经。能得“下人之心”的,自然要先有下人之心!

自古以来的贤臣君子,都是令下人敬畏,令小人丧胆,哪个会专得【下人之心】?

能量跟他们不同,怎么能打成一片?所以,让我来为大家解释下这句话吧:

所谓行为豁达,就是藏奸纳垢、藏贼引盗、阿党相为、养痈留恶。

所谓随分从时,就是奴颜媚骨、谄上欺下、趋炎附势。

以黛玉的质地,就算她费老鼻子劲,也变不成上面那样。所以说人生在世不必求全责备,有所得必有所失。

不要以为神仙很好做。要当神,你就必须失去人,失去整个人类世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王家的历史隐秘:明明有爵位,因何与商户联姻?看看两家祖上在干什么,你就懂了
下一篇: 贾芸求职:底层生存模板,潜规则教科书,可惜被87版改得面目全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1: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贾探春+薛宝钗+】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探春文采远胜宝钗!《结海棠诗社信》赏析:霁月风光天地广,鸿鹄之志我自知
where5
2022-03-25   |  210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红楼梦里谁的文采最好?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是黛玉和宝钗。
但我要告诉你:错!
你的错觉,来自于你没有古文鉴赏能力。不要依赖书中的传闻,那体现的是人际关系,甚至是政治环境,而非个人实力。就像书中传闻某人贤惠、某人忠心,很可能是弥天大谎!
那么,什么才算真实力呢?
红楼梦收录了很多文学题材,诗词歌赋文曲什么都有,能在某个领域独占鳌头的作品,才有说服力。因为,曹公不会轻易如此设计。
到底哪些作品能登上光荣榜呢?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1、离骚体诔文:宝玉《芙蓉女儿诔》
2、长行古体诗:第一名,黛玉《葬花吟》;第二名,黛玉《桃花行》
3、五言律诗:第一名,黛玉《杏帘在望》;第二名,宝玉《有凤来仪》
4、七言律诗:第一名,香菱《吟月》;第二名,黛玉《咏菊》;第三名,邢岫烟《咏红梅花得“红”字》
诗社里的作品都是七言律诗,作品较多,故取三名。
5、绝句:黛玉《五美吟》
6、对联:宝玉《沁芳之联》
7、佛偈:宝玉《寄生草》
8、唱曲:宝玉《红豆曲》
9、小令:黛玉《唐多令》
10、应用文:探春《结海棠诗社信》
估计钗粉看到这榜单,要气疯了。但事实上,这无关黛钗之争,而是客观的文学结论。至于说,为什么某些作品不可取(如宝钗的),日后卓语会逐一解析。
图片

探春虽然上榜不多,但一项就够了,因为这一项很重要!应用文是政治家的专长,社会管理、官方行文都必须用到,其现实意义,远胜于诗词。

曹公把这一项给探春,是对她的格外偏爱,只此一项就独领风骚!

此文旁征博引,典故众多,夹议夹叙,逻辑清晰。兼辞藻优美,格调高雅,对仗工整,情真意切。其光华璀璨的程度,甚至超过诸多诗词。

01 霁月之美
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

娣:古时候身为妹妹的特称。
由于音同“弟”,成了很多家长给女孩起名之选,比如招娣、盼娣等。不知道那些家长知不知道,此字本意是“妹妹”。如果知道了,会不会很懊恼?
文几:供读书作文的书桌。
谨奉文几:是文人间的书信用语。意思是,我向您的书桌上奉上一篇拙作。
前夕:指几天前的一个夜晚。
霁:雨后初晴的天空。
清景:指清光;清丽的景色。
讵:文言副词,难道。类似于“岂”。
漏:漏壶的简称,古时候计量时刻的工具。
槛:防护花木的栅栏、栏杆。桐槛:指梧桐树的区域。
采薪之患:病了不能打柴。这是自称有病的婉辞。
图片

这一小节,探春简述了自己生病的由来,引出下文的兄妹情深。同时,描述了园林美景令人陶醉不已,为下文发起诗社,开创精神家园,打下巧妙的伏笔。

本文一开篇,起笔先写美景,【前夕新霁,月色如洗】。仿佛猛然间打开一扇窗,在人还没做好思想准备之时,眼前就呈现出湛蓝深邃的夜空。

秋凉如水,明月高悬,光华皎洁,直抵人心。此刻,天地无限空旷而静谧。

夜色如此之美,秋爽斋的主人不忍就睡,徘徊在梧桐疏影间。仰望明月,心清意朗。

雨后初晴时升起的月亮,格外大,格外美。尤其在没有工业污染的时代,在没有高楼林立的地方,那种清澈、舒爽、辽阔之美,很难用语言描述。

因此自古以来,霁月被誉为人间第一美景。

图片

尤其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洁”。霁月那种纯净到极致、明亮到极致,却又柔和到极致(没有攻击性和炫耀性),实在太符合我们的需要了。
所以,霁月又被视为最高洁的人品。
我幼年时,家里客厅里挂了一副墨宝,就是这两个字:霁月。因为这副字,我当然很早就了解了它的文化含义,也常在雨后观察明月升空,其意境之美,的确令人感动。
在古典文化里,霁月不轻易用来形容人,因为象征意义过于高大上。红楼梦里尽管奇女子众多,能配得上霁月的只有一人,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是曹雪芹钦定给晴雯的。
可惜,世间愚夫蠢妇太多,她们不知道何谓霁月,也不想知道。高洁会令污秽无处存身,因此咒骂晴雯的声音,从来就没断过。
图片

除晴雯以外,另一个跟霁月挂钩的人是探春。
有意思的是,探春信中自述,自己贪看月色染上风寒。这件事晴雯也干过啊!如出一辙!连病后都有类似,都得到宝玉的特别关爱。
你能说,这其中没点寓意吗?
当然有!探春最大的特征是勇于实践、勇于斗争。而晴雯恰恰独得一个【勇】字。勇晴雯,上过回目的。
她俩的确有人格上的相似性,都是正义感爆棚。
曹公为探春设计信笺,颇用心思。一开头先展现霁月风光,天地朗阔,不染尘埃。探春为求此境,不畏牺牲,甘愿以身犯险。
这不就是她日后发起改革、痛斥庸腐的前奏吗?
貌似写景,其实是直戳主题!先把探春高洁的人品、广阔的心胸和崇高的理想,描绘出来。
图片

02 兄妹情深
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
亲劳抚嘱:劳烦您来亲自嘱咐、安慰。

数遣侍儿:多次派遣丫鬟。
问切:原意是指中医望闻问切的治病手法。这里比喻宝玉派遣丫鬟来问候,如同良医。
真卿墨迹:指颜真卿的墨宝。
见赐:受人馈赠的谦辞。
痌瘝:即病痛、疾苦。
惠爱:即仁爱。
图片

这一段描写了探春病后,受到宝玉的各种关爱。又是亲自嘱咐长嘱咐短,又是多次派人问候,又是送荔枝,又是送颜真卿的墨宝.....哎呀,这样的好哥哥,谁不想要啊?
如果没有这封信,我们还真不知道宝玉护花是何等用心。也不知道宝玉对亲情,是这般重视。
大多数人只看到他日日关心黛玉,问长问短。其实爱情,那是多么容易消逝的东西啊(科学家说的,爱情只有三个月)。真正的爱,一定不是爱情,而是本性里的博爱!
博爱,源自懂得生命,尊重生命,悲悯每一个生命。
宝玉爱人,是倾其所有的奉献。既有语言温暖,又有物质给予。既考虑到探春的味蕾,又考虑到她的精神需求。简直百无一漏。
大家都知道,探春甚爱书法,书中有很多实证。试想,颜真卿的墨宝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收到这样的宝贝,当下病不就好一大半了吗?
难怪探春发出感慨【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你对我的爱,为什么会这么深?我为什么会如此幸运?
据说我们国人男性,最高级的关心语,莫过于“多喝水”。对比一下,方知宝玉的难得!
娶谁当老婆,跟谁谈恋爱。意淫红楼的人,唯独不想,自己可有宝玉爱心之万一?
图片

从这封信可以看出,探春很在乎宝玉这个哥哥。

天下做妹妹的,谁不想依赖哥哥?何况是这样心有大爱的护花使者。

宝玉身边有黛钗湘一群表姊妹。探春作为亲妹妹,原本血缘最近,反而常常屈居在后,如果她像湘云一样小气,早就吵吵下天来了。

幸亏她是个有大格局的女子。她对黛玉当然也有些许嫉妒,但她有理智,也有自尊,不会无缘无故地攻喧黛玉。

03 名攻利敌
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
伏几凭床:趴在书桌上、卧在床上。这是形容探春病中的姿态。
处默:心无杂念,独处静思。

名攻利敌:为了争名夺利而互相敌对和攻击。

些山滴水:弹丸山峦,点滴水流。自建个山水区域,其实是比喻建个小圈子、小空间,就像现代社会的私人会所。

远招近揖:对远近友人,热情相邀,礼貌相待。
投辖:典出《汉书》卷九十二〈游侠列传·陈遵〉。
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陈遵为留住客人,把客人车上的辖取下投到井里去。比喻主人好客,殷勤留客。
攀辕:成语攀辕卧辙的简称。意思是拉住车辕,躺在车道上,不让车走。旧时用作挽留好官的谀词。
【释义】
我病中或伏在桌几上,或卧病榻,独处静思之时,想到历来古人之中,即使处在为了争名夺利、互相敌对攻击的场合里,还建个小山水区,对远近的友人,予以热情相邀,礼貌相待,真情结友。务必结交二三同志,从而交往于其中。或是建立填词的文坛,或是开设诗社,虽然是一时偶起兴趣,却成为千古之美谈。

图片

【解析】

探春只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令人动容的兄妹之情。接着话锋一转谈正事:咱们是不是应该搞个小群体啊?

话锋转的水到渠成。因为大观园美不胜收,兄妹间有情有爱,这些都是小团体必备之前提。既然一切基础都有了,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

【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这句很重要!

什么意思呢?表面上是说,古人即便在名利斗争场里、政治漩涡之内,也不妨碍结交几个同志,搞个志同道合的小团体,留下一段佳话,何况我等兄妹?

但是,为什么在一封温情脉脉的家书里,忽然间就出现【名攻利敌之场】呢?

其实这就是影射荣国府当下的局面,只不过借用古人由头罢了。

历来红学家都认为,探春这个角色不可以女儿论,她是个政治家。既然是政治家,头脑必然不同于小儿女。

换言之,探春在管家之前,就清晰的看到家族里暗流涌动,深知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必要性。在阶级社会,在封建大家族里,生活就是政治,政治就是生活。

甚至,探春之所以发起诗社,就是要主动参与权力的角逐。诗社是试水之举。

也许很多人对此难以置信,毕竟她才是十几岁啊。是啊,但红楼梦里不能看年龄。如果曹公不用【名攻利敌之场】引出诗社,更难让世人相信这一点。

自古社会的变革,都先从文化变革开始。很多革命者都会先建文化小团体。


图片

具体到贾家而言,探春希望与这群姊妹有更多的思想交流,与志同道合者结党。同时她要借此提高自己的威望,多刷存在感。如果不是李纨抢先,探春很可能要当社长的。

后人对书里这群文青,有种错误想象,以为她们成天打哄,想怎么玩怎么玩。其实大谬!

在礼法世界里,亲兄妹之间也不轻易打交道。通观全书,三春几乎没主动找过宝玉,都没进过绛云轩和怡红院。

他们能见面的场合,要么是向长辈请安,要么就是大型集体社交。而这些场合,又要拘泥于礼法和身份,哪儿能畅快交流呢?

这就是为什么,趁着饯花神节日活动期间,探春赶紧抓住宝玉,说了好多悄悄话。

成立诗社之后,第一件事是起名号。大家用名号交往,意味什么?进入平等世界啊!摆脱了礼法束缚啊!

没有诗社,这群人凑在一起,一举一动都要分出尊卑、亲疏、主客、长幼,每句话每个眼神都不能错,上下左右都要顾及到。

有了诗社,才有畅所欲言的地方。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她们进入诗社后,或多或少都有变化,跟诗社外大不相同。

图片

04 雅会东山
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不才:没有才能,谦虚的说法。

栖处:即居住。

薛林之技:特指宝钗黛玉的文采。

孰谓:即谁料。

莲社之雄才:莲社本是以念佛为主旨的团体。这里是指组织起一个团体的能力。

须眉:男子的代称。脂粉:女子的代称。

东山之雅会:泛指与友人一起遨游山水,吟诗作文。

棹雪而来:乘船穿过雪花而来。

扫花以待:形容接待客人的诚意。语出唐·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释义】

妹妹虽然无才,私下里却向往着居于山水之间,同时还倾慕于宝姐姐、林姐姐的风流雅韵。风拂庭院,月明水榭,可惜却无人设宴以会诗友;帘前杏树,溪上桃花,足够令人陶醉不已,令人手捧杯盏吟哦其间。

难道建立莲社的大才,历来只属于你们男子吗?只不过后来因为东山雅会,才让点席位给我们女子。

如若承蒙您能乘冰穿雪而来,妹必然要亲自打扫花径,翘首以盼。特此,恭谨奉上。

图片

【解析】
【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是个很重要的典故,说的是六朝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东晋女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她是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宰相谢安的侄女,王凝之的妻子,王献之的嫂子,王羲之的儿媳。
谢道韫博学多才,幼年就在雪天吟出“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得到谢安的赏识。后世遂称奇女子为“咏絮才”。
婚后,恰逢王献之与宾客谈论,词理将屈,谢道韫在青绫屏障后参加议论,发挥王献之前议,宾客不能折屈。其谈锋之健不让男子。
后在孙恩起义中,其夫、子均被杀害,她率领侍女挥刃入敌群,手杀数人。后被俘,坚贞不屈。孙恩仰慕其才将她释放,重归故里,一直寡居于会稽。

雅会东山,说的是谢安隐居会稽始宁东山期间,常召集子侄在一起讨论学问。谢道韫是其中一员,且名垂千古,不让谢安。所以探春说【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

谢道韫有兄弟八人,姐妹三个,全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全是高官、贵妇。她的父母叔伯,不是宰相就是仆射。夫家也是名门望族、旷世才子。所以,她的人生处处闪耀着万丈光芒。
后人形容名门才女,360度无死角的优秀女子,就用谢道韫。
请注意,曹公就将黛玉称为咏絮才。这是多高的赞誉,可想而知!
(有关才华、才能、风流、风采的任何美好典故,宝钗都不沾边。然而偏偏书中不停地有人吹捧她。这其中的奥秘和反差,读者需要认真思考。)
图片

探春在文中引用东山雅会,源于对谢道韫深深的羡慕。梦想自己也做个谢道韫似的女子。

【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

这是探春内心世界最直接的表达!没有之一!

由此也足以证明,她建诗社绝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施展抱负。

【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整篇文言简意赅,直抒胸臆。抛出不让须眉的抱负后,文末只轻轻一句邀请,瞬间收笔,半句废话都不多说。
这干净利落的气概,这自信爆棚的架势,直逼曹孟德啊!
'近者奉辞伐罪,旌挥难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看看,是不是很像呢?探春若真是男儿,指点江山应该不在话下。

图片

05 小结
应用文优劣与否,关键在于“用”字。以寥寥数语,达到大用,方为上佳。
此文正是文短而意深,区区二百多字,既答谢了兄长,又加深了情感,再次拉近两人的关系;同时借景咏志,发出结诗社的倡议。充分彰显出自己高雅的情操、高远的志向和干练的作风。
通过欣赏此文,大家应该发现某些规律:
1、曹公对于珍爱的角色,常于暗中推高、赞誉。所用之典,必然极其高大上。
2、某些高级典故,曹公会反复使用,用在不同的角色上。
中国传统文学里,特别讲究用典。在隐晦用笔的红楼梦里,典故的价值更突出。你能懂得典故背后之含义,就能走进曹公的内心。
他爱什么、厌恶什么,一清二楚。书中任何传言都无法欺骗你。
比如尘世难求的霁月、旷世英才谢道韫、万古圣贤比干、爱国美女西施、牺牲自己拯救万民的鲧.....这些典故都给了谁?
反观头顶贤惠标牌的,为什么涉及她们的典故,不是妖姬祸水,就是嫁不出去的丑女,还有破席、烂裤衩.......
这样还硬说红楼无善恶,呵呵,是无知还是无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1: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送的燕窝,到底是深情厚谊,还是一碗鸩毒?
where5
2022-03-09   |  18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Image

宝钗给黛玉送燕窝粥,是金兰契最高光的时刻。单从表面文字来看,宝钗在这一回里的表现,可谓体贴入微、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但真正读懂红楼梦都知道,宝钗是个隐藏极深的大反派。她又破财又出力的送燕窝,到底是反派难得的一次积德之举,还是另有所图呢?
对这个问题,火眼金睛的卓语曾经也迷惑过。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黛钗两众粉丝对燕窝粥就争论不休。黛粉们早就提出过怀疑,认为燕窝有毒。
我早期不太能接受这种猜疑。我觉得王夫人宝钗之流固然很坏,但应该坏在争权夺利上,坏的体体面面的,不应该搞什么下三滥。否则的话,红楼梦岂不脱离了言情剧,变成悬疑破案剧了。
然而后来不断的解读,不断的对原著加深理解,最后不得不承认:我想错了!
我以为自己已经很不单纯了,原来在宝钗面前,还是太单纯。实在令人呵呵了~
01 送药的婆子
红楼梦最与众不同的特色是满篇隐笔。隐笔的手法多种多样,或影射、或类比、或衬托、或代言,又或者无声无言。
当然,能了解这些特殊写作手法,一定是资深红迷。卓语推出的专栏《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详尽解读》对此常有分析,铁粉会深有所感。
在燕窝粥事件中,最大的隐笔莫过于送药的婆子。
Image


就有蘅芜院两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我们姑娘说:'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黛玉回说:“费心。”命他:“外头坐了吃茶。”
婆子笑道:“不喝茶了,我们还有事呢。”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赌两场了。”
一个婆子笑道:“不瞒姑娘说,今年我沾了光了。横竖每夜有几个上夜的人,误了更又不好,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了闷。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儿了。”黛玉听了,笑道:“难为你们。误了你们的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他们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那两个婆子笑道:“又破费姑娘赏酒吃。”说着磕了头,出外面接了钱,打伞去了。

此前宝玉刚过来,他打着伞提着灯,两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一个【也】字,是作者特意把婆子和宝玉联系到一起。
那是不是说,送药这事的价值,比肩于宝玉的深情厚意呢?
不!恰恰相反。宝玉被催着都不舍得走,即便出门了,还要折回来再嘱咐几句。婆子们是心猿意马,来不及站稳当,就急着去赶赴赌场。
在这个深秋的雨夜里,宝玉和婆子相继都来过潇湘馆,但心里装的东西却完全不同。这不是类比关系,而是对比。宝玉是真情,婆子就一定是假意。
肯定有人要笑了:婆子只是跑腿办事的,要什么真情啊,宝钗有情就行了。
大错特错!红楼梦里凡写下人,都是影射主人的,正所谓有其主必有其奴。
送药是金兰契最高光的事件,是整个一部书中宝钗最博人好感的时刻,不可谓不重要。曹雪芹为什么在此时安排这样的婆子,让黑暗的赌局赌场曝光呢?
想写婆子们的夜生活,有一万万个机会,偏偏安排在这晚?为什么要在貌似兰香四溢的高贵友谊里,加上一颗老鼠屎?、
Image

赌局赌场是下人为非作歹的滋生地,也是恶势力的代名词。任何时代,扫黄打非都是先针对它们。无论对家族还是对社会,都是毫无疑问的毒瘤。
然而这颗毒瘤从哪里长出来的?薛家。
婆子的话里有两个重点1、今年我沾了光了;2、今儿又是我的头家。说明她便是赌局的庄家,而且这种局面已经持续好久,以年度计算。
大观园自启用至今,在作者笔下,一直都像世外桃源般美好。但就在这晚,首次出现了至黑至暗的玩意儿!
后来被揪出来的迎春乳母,很可能是个背锅侠。至少,她是被人带坏的,并不是罪恶的源头。
至于源头吗,不是查不出来,是没法查。原因不多解释了,以前的文章里都有。
Image

卓语此前有文《出场华丽丽,戏份却很少,贾府三春只是用来领便当的吗?》,论证过迎春和宝钗有内在的联系性。你看,证据非常多,散落在点点滴滴之间。
人们都说迎春无能,什么都管不好。又说宝钗能干,适合娶来做媳妇。真真把曹雪芹都笑醒了!
大观园的顶级风波,无外乎赌局和绣香囊。然而夜间治安和门禁管理,恰恰都属于薛宝钗负责,也太巧了吧!她的能干,是能干在管理,还是能干在破坏?
【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儿了。】
门只要一关,就可以为所欲为。你看,早在金兰契这一回,夜间治安和门禁管理的漏洞隐患,都打好了伏笔。
让宝钗来管这些,那不是监守自盗吗?
曹雪芹设计的每个情节,都具有多重作用。送药的婆子,既暴露出薛家肮脏的风门,又伏笔了日后风波,同时也是暗示,暗示薛家送的东西必是毒瘤。
最深奥的一层意义,是影射薛宝钗当下的心态:赌。
Image

薛家本性一毛不拔,对自己人抠得很。而燕窝是要花钱的,不要以为宝钗不肉痛。能忍这个痛,无非为了实现金玉良缘。
这是一场豪赌!为了获得宝二奶奶的宝座,要不断的往里下本钱。
至于这药能对黛玉起多大作用,宝钗也没有绝对把握。她只是试图赌一把。
02 秋窗风雨夕
按理说,黛钗互诉心肠是个很温暖的时刻,既得到关心又得到馈赠,明明应该喜上加喜的。然而事实却是:
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时候了,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纵观整部书,没有哪天比这晚更凄凉!为什么天空会【阴的沉黑】,这其中难道没有影射之意?
就在这晚,苦闷的黛玉做了《秋窗风雨夕》。尽管她的文章历来是悲剧格调,但葬花吟里有高亢,桃花行里有情深,唯有这首诗通篇只有悲凉无力。
假如金兰契是真情,假如燕窝是真补品,那这首诗的出现就显得格格不入,太奇怪了!
真红迷都应该知道:黛玉每次做悲伤的诗词,貌似都因为爱情,可事实上都无关爱情!!全是金玉良缘派的迫害和欺辱所致。
卓语前文《黛玉、袭人同生于花神日,其中隐喻了什么?上天赐予袭人的幸运,被她亲手毁掉!》解析了袭人带给黛玉的伤害,引出葬花词。
Image

秋窗风雨夕呢?正确答案是:黛玉正在落入一个阴险的坑穴。这首诗用来影射黛玉当下的处境。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秋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 惊破秋窗秋梦续。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
........
我们来看前几句。
【秋花惨淡秋草黄】,毫无疑问是形容黛玉自己。
【耿耿秋灯秋夜长】,这是黛玉生活的环境,也就是贾府。来自金玉派的风刀霜剑。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秋凉】秋花本来就很脆弱了,已经抵不住秋日寒冷,但风雨还要再加把劲。
谁在加把劲呢? 当下活动最欢的,不就是宝钗吗?
黛玉看不透宝钗,但作者曹雪芹了解一切。宝钗就是那助秋凉的风雨。黛玉吃上她的药,病情会更加严重。
Image

03 宝玉的疑虑
黛钗和好后,宝玉的态度很耐人寻味。
按理说,黛玉的心结解开,再没有纷争困扰了,多好啊!普天下男人都会乐见其成,唯有宝玉忧心忡忡。
黛玉说自己从前错怪了宝钗,宝玉并未附和她的想法,反而给了一番揶揄。
孟光接了梁鸿案,源自汉朝的一个典故。梁鸿是个儒生,他特意要娶个丑女孟光为妻,因为他认为好色是人性之恶。
孟光结婚第二天就褪去装饰,毕恭毕敬地伺候丈夫,每次做好饭菜都要将食案高举过眉头,献给丈夫以示尊重。梁鸿说:这才像我的妻子。
(我真想对梁鸿说:你为啥不说,这才像我的奴婢?)
这个典故是封建社会宣扬妇德,标榜夫为妇纲的范例。相敬如宾就出自这个典故,原意并非指夫妻恩爱,而是说夫妻如同君臣。
对于追求天性自然的曹雪芹而言,这种典故绝不是赞,而是充满着恶臭的裹尸布。
宝玉引用它,就用了反话。因为梁鸿根本不可能端饭给孟光,故意反过来说孟光接了梁鸿案,大有日头打西边出来、不可思议的意思。
这不就是揶揄吗?
理解了这层含义,再看太虚幻境的仙曲,也引用了这个典故,【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暗示的意思是,宝玉宝钗夫妻关系有名无实,是一对对外表演的夫妻。并非只是宝玉对宝钗无情,宝钗对他亦无情。
但凡这个典故出现的地方,都是大大的的讽刺!它就是压迫、降伏、伪装、无情的代名词。
到了第四十九回,宝玉劝解黛玉说:
“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
林黛玉说:“近来只觉心酸,眼泪恰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不多。”
时光仅仅过了四回,宝玉就发觉黛玉又瘦了。黛玉自己觉得心酸,泪少了。而这一切都是【近来】发生的!
跟燕窝是否有关呢?
Image

到了五十二回:
黛玉还有话说,又不能出口,出了一回神,便说道:“你去罢。”宝玉也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想了一想,也笑道:“明儿再说罢。”
一面下台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次?醒几遍?”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咳嗽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一面说,一面便挨近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
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几天可好了?”
这时候的黛玉,咳嗽未见真好,睡眠反而更差了,甚至神情也有些许恍惚。
这段时间宝玉频繁的询问黛玉身体,他是最佳的观察者。他必然意识到什么了,才神秘兮兮地提到宝姐姐的燕窝。可惜被赵姨娘打断了。
若说燕窝无问题,曹雪芹何必兜这么大圈子,何必安排如此扣人心弦的情节?
其实纵观全书,只要宝玉怀疑过的事,都是真的!但每一件都被掩盖的很好,施恶者当时都不会被揭露出来。
基于这样的原则,宝玉怀疑燕窝,又怀疑对了!
Image

【宝姐姐送你的燕窝】,话音未落,赵姨娘就进来了。
宝黛看见她,如同看见了黄鼠狼。她固然是不怀好意,但她只是个打酱油的啊。很多人以为赵姨娘会对木石前盟不利,其实她能贡献的力量很有限。
她如此突兀的冒出来,是为了影射,这是曹公惯用手法。用明面上的坏人,去影射某个无法说出口的坏人。
当初宝玉讲偷香芋的耗子,话音未落,宝钗就走进来了。如今说燕窝,赵姨娘走进来了。
而赵姨娘擅长什么?扎小鬼害人啊!下三滥的手段,于她而言是常事。那你说这燕窝呢?
Image

04 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宝钗送的东西,到底有什么问题?很多人怀疑她的糖。说好的冰糖,送来的却是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梅片,学名叫做天然右旋龙脑,是一种药材。采自于梅片树,跟冰片颇为类似。雪花洋糖就是绵砂糖。
一种含有梅片颗粒的绵砂糖,听上去就怪怪的,很多人认为这糖久服有害。
糖是否有害,我认为无关紧要。冰糖也不难找,黛玉是否会用这包糖、每次用量都是未知数。
关键是一共两样东西,宝钗就给换了一味,也不解释原因。通过这包糖,能看出来她有多敷衍。这像是真心对黛玉吗?
Image

05 燕窝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宝钗很会背书,什么事经她一说,似乎都头头是道。前提是,不要遇到内行。
【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原理说的很好。所谓最上称的治病法,是调动自身机体的活力。如果肠胃好了,饮食养人当然比什么药都好。
但问题在于肝火如何平?胃气如何养?这些问题她若能解决,早成名医了。
开头背了几句医理,看上去很懂的样子,接下来就跑题了。燕窝粥既不平肝火,也不养胃气。它只是一种食品,有滋阴之效,类似银耳粥。跟前面说的不搭边。
现代医学认为燕窝里含有些蛋白质、氨基酸,没什么奇特的,营养价值很普通。只因材料难得,就被吹成了神。
《红楼梦》描述的是十八世纪中期的社会生活。当时燕窝是一道菜肴,宴席常见,用于凸显主人的体面和光鲜。
秦可卿生病时,没吃早饭,只用了半碗燕窝汤(第十回)。凤姐小产后,早饭“只吃燕窝粥,两碟子精致小菜”(第五十五回)。
可见它是食品,不是药品,给没胃口的病人吃很合适。可惜以上两位哪个也没养好。
Image

宝钗说了很多医理,最后搬出一个人人皆知的、无甚功效的、只用于烧钱的奢侈品。
烧钱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燕子的寓意。
古人认为燕子是有灵性的,它只选择好风水处筑巢。所以燕子筑巢是吉祥之兆,有紫气东来之意。潇湘馆里恰恰有燕巢,可以看做潇湘馆的守护神。
燕子都是成双成对的,跟蝴蝶一样,也是爱情的象征。别人可以不在乎这个寓意,但对黛玉而言,爱情就是她的生命。
宝钗自己扑蝶,又哄着黛玉吃燕窝,两者是一回事,都是对爱情的扼杀。
详见:《扑蝶PK葬花:红楼梦里的双美对峙,其中寓意你能看懂几分?》
从这些寓意的角度,就足以证明吃燕窝对黛玉一定有害无益,如釜底抽薪一般。至于燕窝是不是经过毒化处理,似乎也就不重要了。
Image

06 小结
我知道,本文毫无疑问要受到一群钗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燕窝这事原本是个悬疑,作者都不愿明写的,作为读者要拿出确凿证据,当然是痴人说梦。
不需要确凿证据。一般角色,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疑罪从无。但对于薛宝钗,我们却要疑罪从有!
为什么呢?
因为燕窝事件是金兰契的一部分。既然金兰契本身就是黑笑话,就是个卑鄙的阴谋,那燕窝怎能独善其身?
此前卓语已经用两篇解读了金兰契的始末,本文是续篇。详见:
《针锋相对的黛钗,后来却结金兰契,真的姐妹情深吗?》

《黛钗一度亲如姐妹,为何后来漠然以对?金兰契因何悄悄崩盘了?》

不要割裂金兰契的大背景。单说燕窝,我们只能提出一些疑点。但放在大背景中,真相昭然若揭。
清朝人立足于当时的文化,要看破曹雪芹的隐笔,并不困难。所以清人对宝钗的评价相当狠辣:有说她虚伪至极,有说她骗人精,有骂她丧家之犬,有把她比作王莽移汉。
红评家洪秋蕃说她:机诈而险,心如蛇蝎,形同鬼蜮,其奸坏阴险无以复加。
人性是不可琢磨的东西,有至善也有至恶。如果硬说两者一样,将至恶粉饰成美女,天下并不会因之而太平,反而令PUA、杀猪盘成了世间常态。
Image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绝世奸佞花袭人:红楼梦塑造最成功的角色!坏的流油,却真实入骨
下一篇: 出场华丽丽,戏份却很少,贾府三春只是用来领便当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1: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87版红楼梦的最大创举:把书中第一渣女,魔改成人间富贵花
where5
2022-02-16   |  125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诗书画茶悦人生,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图片

对于金玉良缘,宝钗本人是什么态度?这个问题,自红楼梦成书两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黛粉一致认为,是宝钗假造的金锁,她用尽心机地排挤黛玉,争取金玉良缘。
钗粉则认为,宝钗从来就没瞧上过宝玉,人家有更高的追求。
中立派认为,宝钗内心也爱上宝玉了,但又受封建思想束缚,不敢表达。
三种观点描述的完全是三个人,三种故事版本。人设都争论不清,至于她怎样跟宝玉走入了婚姻,是自愿,是被迫,还是努力争取,就更是争得一塌糊涂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争论?因为书里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书里先说了,宝钗不喜饰物、不爱奢华。但是,沉甸甸的金锁,还配着【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这不算饰物吗,还不够奢华吗,她为啥成天戴着呢?

她一边说【昨儿见了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但另一边呢,却把红麝串戴在雪白丰盈的手腕上。最关键是,要让宝玉看到,还令他看入了迷。等要摘下来时,竟然摘不下来了!

既然尺寸不合手臂,那是怎么戴上去的呢?又或者,自从戴上去,就没摘下来过吗?

所有这些都是自相矛盾。

图片

书里还有一段宝钗的内心独白,说【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著宝玉。】

这就是说,她对宝玉不感兴趣喽!可是再细细地看,根本不是这回事啊。最爱去找宝玉的人,偏偏就是她!

01 夏日午睡
最显著的莫过第36回,原著这样写的:

宝钗独自行来,顺路进了怡红院,意欲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不想一入院来,鸦雀无闻,一并连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宝钗便顺着游廊来至房中,只见外间床上横三竖四,都是丫头们睡觉。转过十锦槅子,来至宝玉的房内。宝玉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坐在身旁,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白犀麈。宝钗走近前来,悄悄的笑道:“你也过于小心了,这个屋里那里还有苍蝇蚊子,还拿蝇帚子赶什么?”袭人不防,猛抬头见是宝钗,忙放下针线........

这是个夏日的正午,酷暑难耐,大观园里,人们不是在洗澡就是睡午觉。

此前她约黛玉去藕香榭,黛玉就急着要回去洗澡。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时间段,适合串门吗?一个未婚少女,此时去找表弟解午倦?合理吗?

进了门,已经看见丫头都在睡,满院子静悄悄的,午倦肯定解不成了。但脚步却不停下,继续长驱直入,直到看到熟睡的宝玉,还是没有任何避讳。

呵呵,这种做派,让人怎么评说呢?

卓语之前的文章,讲过宝钗和宝玉间的礼教障碍。她俩原本连见面都是错误的!

封建礼教最核心的内容是男女大防。男女七岁不得同席,应该互相隔离。明清时期,礼教的严苛达到极点。如宝钗这样的女子,已过婚龄,绝对不可以见任何外男。

真正的大家闺秀嘛,被动的被外男看见,都是奇耻大辱,应该上吊投井以证清白,何况主动去骚扰男生?

这行为,在那个时代,只有青楼女子才做得出。

也许你会奇怪,那黛玉跟宝玉算怎么回事,她俩不是常有亲密行为?

这就是曹公的狡黠了。男女大防,是防不同家庭的男女,自家兄妹可以不受约束。再进一步说,礼教不看行为本身,看的是身份、是家长的态度。

图片

黛玉被贾府收养了,有兄妹身份。贾母安排她俩同住同卧,是家长权的宣告:她俩不必避嫌。

说白了吧,以兄妹为借口规避礼教,是当娃娃亲养的!

王、薛夫人固然不乐意承认娃娃亲,但她们是不是也用“兄妹情深”来解释宝玉生病?足见兄妹关系,任谁都无法推翻。

宝玉甚至说过【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言外之意,黛玉最亲,远胜探春。

他说的【亲】,当然不是男女之情,而是血缘之情。

湘云跟宝玉没有兄妹名份,但因小时候一起长大,还被放宽礼教呢。何况黛玉?

宝玉给湘云盖被子,用她的洗脸水,湘云反对了吗?没有。湘云还穿宝玉的衣服呢,家长反对了吗?没有。这就是兄妹的豁免权!

但是很不幸哦,宝钗没有豁免权,唯有她是外姓、外户、外人。

所以我们解读过,宝玉去梨香院,不换见客的正装,是错误的。宝钗着居家服接待宝玉,也是错误的。至于卧室解衣扣、留宝玉饮酒吃饭,全是流鼻血的场面,典型的伤风败俗。

图片

图片

图片

梨香院的故事已经不忍直视了,但跟36回比又成小儿科了!原来,宝钗的彪悍作风,还会不断升级呢!

梨香院虽然狗血,但好歹是宝玉先主动的。36回这次全程都是宝钗主动!宝玉好好地睡个午觉,没招他没惹他,她竟然趁着人家熟睡时闯进去,这个.....

同学们,这还需要掰扯礼教吗?就算是现代社会,请问,哪个正常女生会这么干?假如真有女生如此,算是要脸呢,还是不要脸呢?

宝钗讲起大道理,都是一套一套的。在诗作里,她把自己标榜成绝代佳人,说什么【珍重芳姿昼掩门】。呵呵,原来就是这样珍重芳姿的啊!

02 昼夜痴缠
薛宝钗只要一张口,要么引经据典,显得博学多才;要么就讲人情世故,看上去无比聪慧,无比懂事。你以为这样的人,一定做事恰到好处、滴水不漏吧?

正相反。你不知道的是,曹雪芹安排她说那些话,是为了塑造她表里不一。

基本上,宝钗说过的每句话都是双标,后面都会自打自脸。

你不信吗?好,36回的故事,我们抛开礼教,抛开金玉良缘的阴谋,这些统统不论。就算她俩是同性、是哥们好了,大夏天别人午睡时,适合拜访吗?

32回里也是大热天,贾雨村要会宝玉,被她知道了。她笑道:“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大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跑什么?”

你看,换了别人,她马上智商在线,人情世故都来了。

这道理人人都知道。但曹雪芹为何不安排黛玉来抱怨?为何别人不说,偏让宝钗说?就是为了让她自己打脸呗!

继续看36回,袭人跟宝钗说了几句闲话,接着:

又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来。”说着便走了。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

剧情一步步推进,香艳味道越来越浓。刚才屋里还有个袭人,这会儿连袭人都跑了,可真的只剩下孤男寡女了,而且不是清醒状态哦!一个躺床上,一个坐床头,宝钗拿起宝玉的肚兜,替他绣起了鸳鸯。

那活计到底有多可爱,让满口规矩的宝姐姐,“不留心”到这步田地?这压根就是自导自演,不管宝玉乐意不乐意,床头一坐扮演贤妻,占地为王成了怡红院的女主人嘛!

图片

图片

用现代话说,霸王硬上弓啊!尽管最后没成功,但是多年后她俩的确成了夫妻,这不就是一场预演吗?

问题是,画面并非郎情妾意,而是一方死缠烂打。可见,尽管后40回缺失,但他两人最终怎样走向婚姻,不是很清楚的吗?

有人认为这是特例,好吧,就算宝姐姐中暑了、糊涂了。我们再看第34回,宝玉被他爹暴揍之后,刚被抬回来,袭人正替他褪衣裳:

只听丫鬟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夹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

又是长驱直入吧,直接进入男生卧室。宝玉正光着屁股呢!这得有多尴尬,多可笑!发生在封建社会的未婚男女间,不够雷人吗?

难道是霸道总裁,走路带风?明知怡红院一片混乱,着人先通传一下,或者先打听下情况,这是做人的常识吧。

宝黛是兄妹,可以不受男女大防的约束,而且黛玉更挂心宝玉,但她也是等到晚间时分,才悄悄来看望的。哪有趁着乱哄哄,硬往里闯的?

图片

再看第21回:

宝玉送他二人到房,那天已二更多时,袭人来催了几次,方回自己房中来睡。次日天明时,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不见紫鹃,翠缕二人,只见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一语未了,只见袭人进来,看见这般光景,知是梳洗过了,只得回来自己梳洗。忽见宝钗走来,因问道:“宝兄弟那去了?”袭人含笑道:“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

大早上黛玉湘云还没起床,宝玉就跑碧纱橱去了。但与此同时,宝钗则跑进绛云轩来。

可见,宝玉总想粘着黛玉,而宝钗却总想粘宝玉。

正是大家起床梳洗之时,适合社交吗?要知道,此时宝黛都在贾母大院里住,一抬脚就到了。而宝钗,却是从遥远的梨香院而来。

宝玉黛玉湘云,她们无论再亲密也不奇怪,起码人家有家长的许可。而且她们本就住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

宝钗来荣国府,那是社交啊!这位婚龄大姑娘,天天堵着别人大门,赖在别人家,这就罢了,竟然连人家吃完早饭都等不得,心急上贴何必如此慌忙?

晴雯曾经抱怨宝钗说:【有事没事跑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晴雯脾气是差了点,但她三观却正的很,纵观全书她没说过一句假话。宝钗作风,的确就是这么拙劣,不分时间、不避男女。

有事没事跑人家屋里,其实宝玉也这样,只不过他是往黛玉那儿跑。宝玉对黛玉是情不自禁,宝钗对宝玉又是什么呢?

全书进行统计,无论是绛云轩还是怡红院,贾府三春几乎没主动拜访过。湘云、黛玉偶有来往。

算来算去,主动登门最多的人就是薛宝钗!就是那个号称要远着宝玉的人。

在如此赤裸裸的证据面前,钗粉还硬说宝钗看不上宝玉,被迫接受的婚姻,全是薛姨妈的错。呵呵,你们的良心真的不痛吗?

图片

03 莺儿推销
35回宝玉对莺儿说:

宝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莺儿抿嘴一笑。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莺儿对宝玉笑道:“你还不知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其次。”宝玉见莺儿娇腔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堪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什么好处?你细细儿的告诉我听。”莺儿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他。”宝玉笑道:“这个自然。”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

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宝玉说到了婚嫁,并直接点明莺儿通房丫头的命运。这话题相当敏感啊,【消受你们主子奴才】说的也很唐突无礼。

面对这种露骨问话,莺儿应该正色挡回去,就像香菱怼宝玉那样。莫说古代,即便现代社会也是如此。

黛玉尽管是家长认可的青梅竹马,一旦宝玉说到婚嫁,她就会立刻沉下脸。

可是,莺儿非但不恼,反而挑逗似的笑着。这笑,足以表达她的心情,她很乐意宝玉这么问啊。

图片

这还不算,火上浇油,直接推销起宝姑娘了,她的话比宝玉更露骨。看来西厢记里红娘,见到莺儿要甘拜下风。

请注意,此时屋里静悄悄的,两个人都是低声细语,再凑近了耳语,或许都可以闻到彼此鼻中呼出的热气了,这是一个多么香艳的互撩场面啊!

丫鬟的心思,就是主人的心思;丫鬟的作风,体现的是主人的修养。那么,看莺儿这段露骨推销,如此赤裸裸的勾引,是不是细思极恐?

而宝钗进来的恰到好处,给宝玉留下大大的悬念。这双簧演得,高!实在是高!

04 勾结袭人
袭人一心想当姨娘,早早的以色侍人,并借此打压其他丫鬟。曹公虽然对人性持宽容和悲悯态度,但对她却不客气,把她描绘成【一床破席】。很直白的否定了她的人格,而且带着很强的侮辱性。

用今天的话说,她就是个心机婊,走的是性勾引路线。

宝钗对袭人却格外青眼有加,袭人对宝钗亦推崇备至。互相欣赏的人,不就是一路人吗?袭人的破席定位,是不是也适用宝钗?

她两人推心置腹,互相往来格外频繁。频繁到什么程度?简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凡谁找不见袭人了,最后的结论必定是,袭人去宝钗那里了。

图片

书上说莺儿是打络子高手,宝钗还说她“成日闲着”,但24回里某个夜晚,宝钗却把袭人叫去,说是打络子。

照这样说,袭人肯定也擅长此道喽。但她却在35回,当众撺掇着宝玉向宝钗借人,请莺儿过来打络子………这互相借来借去的,到底为了什么?

络子在古代有特殊含义,用在情人之间是指心连心。用在非情人间嘛,就是联络和勾结的意思。

宝钗为什么能时不时地闯进宝玉卧室?为什么能单独留下,坐在宝玉床边,看着熟睡的宝玉?莺儿又为什么能脸对脸跟宝玉说悄悄话?

巴掌大地方的怡红院,有20几个女仆,为什么宝钗莺儿一来,马上四周无人呢?

全因为,袭人在最合适的时候出去了!全因为,袭人为他们清除障碍,造势做局啊!

大家看明白这些故事背后的玄机了吗?

统计全书,袭人是跟床打交道最多的人,她每次出场,十之八九是在床上或床边。而最爱跟袭人交往的宝钗,果然就成为了最容易出现在宝玉床边的姐妹。

图片
袭人曾经对王夫人痛表忠心:
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近来我为这件事,日夜悬心……….

你看,说的是多么冠冕堂皇啊!做的呢?呵呵,还日夜悬心呢?您省省吧,您就正常做个下人就好!

哪怕你又聋又瞎,只要不故意做局,不里应外合,单凭怡红院20几个仆人,任谁也难有机会靠近宝玉。

什么男女方便不方便,其实全由袭人说了算!宝钗和莺儿就没什么不方便的,把她们单独留给宝玉,恰恰好!让袭人不放心的人,原来只是黛玉而已。

至于她是否有资格不放心黛玉,我们下文再详论。

图片

总之大家印象中的宝钗,温良恭俭让,礼数周到,行事得体,进退有度......但.这些印象从何而来?大部分都来自袭人的宣传。

宝钗跟宝玉打交道,袭人总在旁边。而只要袭人在,无论宝钗做什么,都是了不起的人情世故。

不合时宜也罢,践踏礼教也罢,袭人选择性目盲,永远都“深念其德”,四处盛赞宝姐姐。

正是通过袭人的盛赞,硬生生给宝钗打造了一副无敌金字招牌,读者就这样被洗脑了。

图片

05 宫斗心机
到了大观园改革期间,平儿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莺儿认了茗烟妈做干娘,请吃饭吃酒,两家和厚的很呢。

干娘可不是随便认的,这意味着两家公开宣布利益捆绑。分属于两家的奴仆,竟然捆绑在一起,明显不合常规啊!

在古典小说里,干娘从来都不是好人,无论水浒传、金瓶梅还是红楼梦里,没有一个好干娘。这个词,基本就成了搞坏事的媒介。

书上虽然没有明写茗烟她娘到底搞了什么,反正,宝玉-茗烟-茗烟娘-莺儿娘-莺儿-宝钗,这条连接线算是打通了。

宝玉的大丫鬟袭人,是宝钗的闺密。宝玉最亲近的小厮,跟莺儿是干亲。这不全是宝钗的信息渠道吗?

宝玉的吃喝拉撒,怡红院的一切,岂不全在她掌控之中?无怪乎像林红玉那种三流丫头,她都能了如指掌,听声辨人了。

然而,莺儿茗烟如何结成的干亲,你以为吹吹气那么容易吗?

在古代,由于男女严密隔离,一旦有机会接触,就很容易出事故。尤其是没文化、没自律的下层人,荷尔蒙瞬间就发生作用。

茗烟到宁府,跟一个刚认识的小丫头瞬间就行不轨之事,这人品就不用论证了。

为什么这事发生在宁府,而不是荣府呢?因为宁府二门制度松散,丫鬟能轻易出二门,给了小厮以可趁之机。

结了亲,就有很多机会接触,这不是天赐良机吗?对于这好容易送上门的野味,而且还有求于他,茗烟岂能放过?

为了给宝姑娘制造方便,莺儿下了血本,豁出去了。

15岁的宝钗,待字闺中,眼前有宝玉这样一个翩翩少年,她若动心,原本也在情理之中。可是,以这样精密的筹谋、隐秘的行事,这动的是情吗?

这妥妥的是个宫斗达人,乱臣贼子的模板啊!

图片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或戏剧,高级反派历来都擅长伪装,不到最后一刻,作者不会揭开真面目。所以,书里说什么贤袭人、惠宝钗,显然是反讽。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道德败坏、手段龌龊之人,无论放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切女性的羞耻,却被87版硬生生的改编成人间富贵花,集各种端庄、高雅、美腻于一身的女神。

实际上,在87版之前,任何戏剧影视里的宝钗,都是1号大反派。然而到了现在,谁指出宝钗行为下贱,谁就成了“想多了”。

有钗粉来诘问我:黑宝钗显得你很能吗?你见过哪个红学大师黑宝钗的?

哈哈,多搞笑的问题,宝钗翻身只是近年来的事啊!就在87版拍摄期间,中央台制作过一个片花介绍,提到宝钗时,还是【道貌岸然的薛宝钗】呢。

看看清朝人的书评,更令人瞠目结舌,直接骂她【心如蛇蝎,形同鬼蜮,其奸坏阴险无以复加】。

那个时代的人鄙视她,几百年后,却标榜她是古代淑女的模板。到底谁更有发言权?

图片

相关阅读:
太虚幻境为何没有薛宝钗的单曲?因为十二钗里根本没有她!真正的魁首你根本想不到

深度反思薛宝钗:贾雨村式少女,在历史没落进程中的作用

宝钗真会管家吗?证据分析见真相,她是拉垮贾家的第一罪人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史湘云的幸与不幸,皆源于婚姻!一对璧人世无双,难敌浊世风云散
下一篇: 绝世奸佞花袭人:红楼梦塑造最成功的角色!坏的流油,却真实入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1: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金锁+】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金锁从何而来?张道士提亲受谁指使?红楼梦里的演技派,绝对配得上奥斯卡大奖
where5
2021-12-31   |  3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01 金锁从何而来

木石前缘和金玉良缘的冲突,是红楼梦全书的主线。既然如此,这里就涉及一个极为重要的物件——金锁。

宝钗的金锁,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薛姨妈是这样说的【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莺儿则说【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一个说和尚,一个说癞头和尚,好吧,我们不纠结细节,就算是一个人吧。

癞头和尚此前已经多次出现。他每次出现,都带着某种可怕的先兆性,这样看上去,金玉良缘似乎是天意。

真是如此吗?原谅我要捂嘴偷笑一会儿、

其实,这么个小谎言,只能骗骗傻子。稍微有点宗教信仰的,一眼就能看穿。

癞头和尚可不是一般人物,人家是得道高僧,也就是佛菩萨应化世间,救苦救难而来的。

请注意这个词哦,救苦救难!

是的,但凡这种人,都不参与红尘间的富贵喜乐事,他们只寻声救苦。可以雪中送炭,绝不会锦上添花。

图片

我们来看看癞头和尚真正出现的时候,不管是提点香菱、黛玉,还是给贾瑞送镜子、给宝玉摩石,都是解其灾厄,指引迷津的。简单说,都是来救命的。
而薛家说什么送金锁、定姻缘,却是典型的红尘俗事。出家人能干这事吗?当然,我们不否认现实中是有,那都是假和尚为了骗供养的。

像癞头和尚这种神仙级的,他会不请自来,跑到某人家里奉送婚姻大礼?你搞笑的吧!

况且,癞僧真正出现时,都是作者以上帝视角直接描写的。只有金锁,全凭薛家口述。王婆卖瓜的感觉,不要太明显!

如此荒谬的谎言,却轻松骗过很多人。这就是红楼梦的高明,高明在,各个层次的文化都囊括在里面。

见识深广之人,可以去感受这个家族里的复杂性,而你若看不懂的话,也能像看庙会似的图个热闹。

这些还只是从浮表层面去分析。如果更深一层,就牵扯到开篇第一回了。

宝玉既然是神瑛侍者投胎,怎么会与普通人有天定之缘?搞清楚啊,天定之缘一定是同阶层、同修为的。这叫做物与类聚。

他只能跟绛珠仙子有情有缘。甚至,绛珠下凡在仙界是记录在案的,承担着上天的任务。

癞头和尚明知这些,还跑出来胡乱拉郎配,他是要逆天,还是要造反?疯了吗?

卓语解析过宝钗和石头的前世今生。癞头和尚比我更清楚,宝钗这帮孽鬼,怎么可能跟神瑛有缘?可笑!

图片

详见:《金玉良缘有多可笑:宝钗托付终生的不是宝玉,竟然是石头》
《宝钗前世之迷:藤精草怪全靠石头滋养,人没修好就妄想做神》
02 脂砚斋的讽刺
对于薛家造假,脂砚斋是有所透露的。

原著第8回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甲夹:又引出一个金项圈来,莺儿口中说出方妙。甲眉:恨颦儿不早来听此数语,若使彼闻之,不知又有何等妙论趣语以悦我等心臆。】
为什么由莺儿说出方妙?不是演戏是什么?

为什么又恨颦儿不早来听此数语?

可以想见,黛玉若见到这场景,不知要怎样讽刺呢。那脂砚斋的意思不就是说,越讽刺越“合我之心意”吗!

图片

后来,金玉良缘的箴言果然在贾府传扬开来,宝黛钗三人之间就发生了很多故事。黛玉开始百般表现她的“小性儿”,对浑浑不知所以然的宝玉说:

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她?
请细细品味上面这句话,一上来先骂“蠢材蠢材”,为什么蠢呢?

对方会想办法配你,你怎么不会配人家呢?请各位再品,配来配去,这哪里是天意,分明是指人力啊!

貌似揶揄宝玉,实际上鄙视不屑之情溢于言表,就是讽刺那些费尽心机的人,太无聊、太低级了!

实力不够,心机来凑。赠送你们两个字:恶心!

黛玉是何等冰雪聪明,薛家的技俩,黛玉看得一清二楚。

黛玉看的这么透是有原因的。她从进府第一天,就遭到了王夫人的排斥羞辱,薛家进府后,她能够感受到更强烈的排斥感。就算是个傻子,也知道怎么回事了。

只不过,黛玉所受的委屈都是暗写,她的反抗却都是明写的。

于是,读者只看到黛玉动则生怒,或言语带刺,或哭哭啼啼........小心眼,就这样成了黛玉的代名词。

不管她心眼大也好,小也好,以她前世来历、今世文化修养,绝不会无事生非。

她只是不愿做迎春那样的二木头、惜春那样的冷漠孤介,也不想像李纨那样的枯木死灰。她是探春类的人物,要用刺来保护自己。

图片

03 宫花和落选
要读懂红楼梦,一定要会代入角色,还要会细细留意每一个事件,它的前后都又发生了什么。

金锁的荒谬,只能欺骗粗心的读者,实际上,贾府的人都不必分析癞头和尚,也没几个人会相信这金锁。

为什么这么说?第8回金锁现身时,距离薛家进府最少是1年半,这是以书中明确的时间节点来计算的。如果以宝玉胡诌药方的时间反推的话,那都已经3年以上了。(宝钗的年龄也有不同算法)

都这么长时间了,宝钗才想起来看玉,多可笑啊!

图片

宝玉的玉,本是个稀罕物,任何人都是初见时,就好奇的不行。唯有薛家人,怀揣着【金玉良缘】这么重要的箴言,反而淡定了这么久,神奇不神奇?

贾府人人都看到薛宝钗的变化,金锁面世前她很安静,跟贾府没交集、没故事,那才是正常闺阁女儿的样子。

过了一二年后,却忽然间活跃起来,对贾府任何事都高度上心、热心参与。每天来荣国府打卡,风雨无阻,随时空降到宝玉面前,就算洗涮睡觉各种忌讳场合都挡不住她。

这是为什么?

要知道就在第7回,出现了宫花,宝钗还狠狠病了一场,其实这也是全书里宝钗唯一一次生病。紧接着,金锁有了,金玉玉良缘的箴言也现世了。

清朝三年一选秀,年龄要求在13岁到17岁之间。待选哪有待一辈子的,青春易逝啊!宝钗来京城一两年了,还不去参选吗?

所以这时候出现的宫花,就是她落选的标志。

你不要以为一支花,哪儿都能弄到。在阶级森严的时代,很多物品都有特殊含义。宫花为宫廷专用,历来只能由皇帝或皇后赏赐给臣子命妇。
当然,还有一种例外情况,那就是失败的选秀者,会得到赐花补偿。

有人说这花是薛家采办之物,大错特错!宫花是由特殊机构制作供应的,不是由某人去大街上采买来的。

薛家原本只是低等级的原料供应商,宫中的成品他家沾不上。纵观全书,贾府有大量的皇家用品,但薛家却没有一件,这是唯一一次出现宫中物品。

图片

还有更绝的背景呢!薛蟠惹出命案之后,按照大清律例,薛家供应商的资格,绝绝对对要吊销,永不录用。

那就是说,此时薛家不仅跟皇家沾不上边,甚至薛蟠要隐名埋姓的活动,他

在法律上已经死了,还敢搞什么官方活动?

如此来说,象征着地位和荣耀的宫花,如何进入薛家的?

显然,这朵来路奇异的花儿,连贾家这皇亲国戚都不曾有过的花儿,只有一个作用:告诉世人薛姑娘选秀失败了!

元妃通过赏赐想撮合宝钗和宝玉,这也是她落选的明证!因为按清朝法制,待选秀女(包括宫女)未经选看,都不得婚配,订婚都有罪。宝钗若还处于待选阶段,元春何必如此?
如此重要的情节,被作者轻轻掩盖过去。不过,请放心,绝对瞒不了贾府人!

就凭薛姑娘前后表现巨大的差异,还有那落选后及时出现的金锁,谁还看不明白咋回事啊?

04   逼婚宝玉
金玉良缘只是舆论造势,元妃撮合是进一步挑明,这还没完呢,接着还有张道士提亲。

张道士是这样说的:

“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瞧瞧这亲提的呦,连谁家的姑娘都不说,普天下还有这样提亲的?

古人提亲,先报家族、籍贯,次报父母,再报姓名。有了这些前提,对方有意攀谈再问时,才介绍年龄、相貌等个人情况。

张道士这哪里是提亲啊,分明是试探嘛!

图片

此时,只有宝钗刚刚大张旗鼓的过了15岁生日,贾府里人尽皆知。曹雪芹就这么爱逗读者,你能不能看明白,全凭智商。
张道士受谁所托不得而知,反正他说的小姐,条件跟宝钗全部吻合。结果就是,黛玉和宝玉都为此异常烦躁,两人闹了一场最大的风波,甚至要惊动贾母来调解才行。

直到第32回宝玉对黛玉说出那句:“你放心”,两人以心传心,互见衷肠后,才渐渐回归风平浪静。

有关张道士提亲,如今很多人说是贾母指使,自己再故意回绝,用来演戏给薛家看。

这脑洞开的着实太大,更关键是,太、太、太无聊了!

贾母和黛玉作为正面人物,不可能去没事找事,她们历来只是被动迎战。

尤其贾母,是何等人物啊!一个资深贵族,历尽千帆、洞穿世事之人,怎么可能像薛家那样上窜下跳,干如此低级之事。

真正的智慧就是顺其自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绝不妄生是非,也不会妄自揣测。薛家尚未逼婚,贾母自己先来逼婚,引得宝黛大闹,差点搞得你死我活......有这么蠢的老祖宗吗?

贾母真若上这么大劲,早一万年就撵走薛家了,甚至早一万年就废了王夫人的管家权。

然而事实却没有,恰恰证明贾母过于善良,也过于大意,对王薛两家的狼子野心,缺少足够的认识和防备。

图片

05 无辜的黛玉

在木石前缘和金玉良缘的冲突过程中,黛玉始终是个被动的受害者。她的情绪高低起落,无非是跟着外界的迫害走。所有黛玉闹的情绪,背后都有王薛两家的隐秘行动。

这就是红楼梦的奇特之处。越是第一流的反派,作者内心最憎恶的角色,反而要掩盖她们的丑陋行径,甚至还用各种道德美词来包装她们。

很多人说红楼梦里没有反派,这是非常无知而可笑的。

老舍先生对红楼梦有篇书评,叫做《红楼梦并不是梦》。他说:

小说中的人物,必须有反有正,否则毫无冲突,即无写成一部小说的可能。
纵观古今中外的名著,无一不是在描写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悲剧。红楼梦既然是最伟大的悲剧小说,它内含的冲突性就达到了古典文学的最高峰。而且,最动人心魄的冲突,一定就存在于那几个最重要的主角之间。

老舍还说:

“既要有正有反,就必有爱有憎。通过对人物的爱憎,作者就表示出他拥护什么,反对什么,也就必然地宣传了一些什么。不这样,万难写出任何足以感动人的东西来。谁能把无是无非,不黑不白的一件事情,写成感动人的小说呢?”
大爱无疆的人,不是对笔下的人物无憎无爱,而是在深切的憎爱之余,对成因发出探讨和悲悯。这才是一个作品的思想所在!

作者曹雪芹所爱之人,自然是宝玉黛玉。而所憎之人,必然是令他们痛苦的人。

图片

言归正传,其实所有的情绪冲突,同时就是宝玉历劫的过程,也是宝玉和黛玉成长的过程。

宝玉从分不清友情、亲情和爱情,妄想得到全天下人的爱;逐渐领悟到爱的唯一,明确到自己能爱、所爱之人;再认识到世间本无两全,即便本性慈悲博爱,也必须拒绝该拒绝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2回宝玉大胆向黛玉坦露心意,到了36回就更进一步,宝玉直接骂宝钗“国贼禄蠹”,在梦中也要叫骂金玉良缘。


这些都说明,宝玉不仅对感情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对人性的认识,也趋向成熟了。他对金玉良缘的态度彻底明朗化了。

自从第8回那个冬季的雪天,金锁横空问世之后,直到36回盛夏的某个正午里,金玉良缘才遭到沉重打击。

薛宝钗在这些冬夏交替之间可一点没闲着,几乎每天都有新花招,生扑硬逼无所不用其极。而黛玉,也就没少跟着生气。

36回是整部书最重要的转折点,此前宝黛钗三角关系理不清,黛玉时时“小性”没商量。

自从36回宝玉撕破脸皮亮明态度后,宝钗被生生打脸,才知道此路不通。于是她就调整了策略,此后再也不去怡红院了,好似忽然间就对宝玉失去兴趣了,反而热心接近起黛玉来,喜欢造访潇湘馆了。

与此相对应的,黛玉的“小性”,也不治而愈了。

黛玉毕竟年龄小,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她只能看到和感受到表层面的东西。当宝钗表面放弃婚姻攻势时,其实对木石前盟的一个更大的伤害计划,正在悄然形成。这就是后话了。

图片

06 造金锁的深意

薛家想联姻,直接推销闺女就好了,为什么要先造个金锁,搞得神神秘秘呢?

此中大有深意!

熟读史书的人应该知道,古代但凡野心勃勃想搞事情,自己又名不正言不顺的,基本都会用一招必杀技:借助天意!

真正凭自己实力取胜,或者理所当然该属于自己的,就不走这程序了。

宝钗跟王家集团深度绑定,卓语此前解读过王子腾的一系列篡权之举:

《元春挺钗有太多不合理,背后藏着红楼梦最大的政治秘密》
《凭一己之力干翻全部主角,史上最毒最奸的主妇长啥样?》
薛家想钓金龟婿,这点小心思小技俩,比起朝堂上的波诡云谲,实在是毛毛雨而已。

事虽小,却映照出王氏集团老奸巨猾的政治手腕。

整个这部书的角角落落,都渗透着王子腾的势力,在他的庇护下,王夫人薛姨妈一伙猖狂扩张,残害忠良。

你若不会看,就以为王子腾是个打酱油的。会看的,才知道他是乱臣贼子的典型,是四大家族的掘墓人。

套用一句电视剧的台词:前朝后宫,从来都瓜葛着。

贾府就相当于那个后宫。薛家如此煞费心机,只是朝堂政治博弈的小角度反映。

元春在宫中,用的心思绝不会比这少。

宝钗落选之时,元春尚未封妃,王夫人的腰杆远没有后来那么硬。贾母自宝玉七八岁时就为他选定了媳妇。宝钗想翘掉黛玉,谈何容易啊?面前横着十万座大山呢!

想想,她占哪一条呢?出身、血缘、地位、靠山、感情、相貌、才情......没有任何可与黛玉抗衡之处。

放在正常人来说,希望为零的事,为什么还要去干?自取其辱吗?

呵呵,这就说明,薛宝钗绝不是正常人!

这世上有一种人,他们的字典里不存在实力取胜这个词,只有阴谋取胜。只要我有足够多的阴谋,就没什么不可能。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事实证明宝钗确实成功了,你服不服啊?

早在刚落选,跟宝玉没有丝毫可能性,一片茫然的阶段,宝钗似乎就已经稳操胜券了。最大的标志,就是金锁的出现!

金锁本身什么用都没,既没哄住宝玉,也没骗住贾母。它的作用,是反映出王氏集团的手段,反映出宝钗的道行。

更深刻的是,让你看到那个时代的“天意”,是多么可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用文化打人有多爽:探春宝钗大战三百回合,读者却茫然不知
下一篇: 你知道赵姨娘的来历吗?探春跟亲妈吵架是假,剑指王夫人才是真,一场精彩的内宅大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1: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文化打人有多爽:探春宝钗大战三百回合,读者却茫然不知
where5
2021-12-24   |  26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Image

01 改革之不易
55回王夫人委托李纨、探春和宝钗共同管家,但却没让他们搞什么改革,是要她们遵循原有制度,糊弄着往前走。她原话说的是:
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别弄出大事来才好。
看,她的诉求很简单:只要貌似有个管理机构,不停摆就行,别让老太太揪出错。
这个诉求,李纨宝钗绝对认可,但探春却不认可。无论出于理想、信念、能力,还是出于家族地位、现实利益,她都太需要一次革新了。
当她得到凤姐的首肯、平儿的大力协助后,立马就着手实施。
其实,此时的探春使用了概念偷换:既然凤姐原本是大管家,她同意了就可以干。但事实上,凤姐何曾有那么大的权力?
凤姐想改革绝非一日,却根本实施不了。因为掣肘的因素太多,尤其是王夫人那个老顽固,满脑子坐吃等死的谬论体系。
或许是探春太年轻,又或许她想拼死一试,反正她就是要干。
既然如此,当然要争取更多的力量加入。你不要以为探春好喜欢请教宝钗,好喜欢她来掰掰,其实完全是为推进改革,才拉拢宝钗入伙。
否则,之前她处理那么多政务,发号施令时怎么从未跟宝钗商量过一句?
Image

卓语在上文里,已经解析了三驾马车的微妙关系:
1、李纨是唯一名正言顺的管家人,但王夫人恰恰最需要防备她。
2、探春是破格提拔的,用来牵制弱化李纨。
3、宝钗是完全不合理的存在,所以不能正面主事,但她才是王夫人的心头好。
王夫人将自己的上房交给宝钗,就是暗戳戳地告诉众奴才:我外甥女,迟早是荣国府的女主人,你们看着办吧。
既然人人都知道宝钗是王夫人的鼻孔。她都参与了,王夫人还能说啥?下面的奴仆更要望风而动。这就是探春的内心想法。
【提示】本文是系列文,新粉请先参看:
婆子聚赌,丫鬟抢钱,从下人素质看宝钗:没有正确三观的人,不配谈管理
宝钗真会管家吗?证据分析见真相,她是拉垮贾家的第一罪人
02 改革前奏
探春了解一切背景,甚至也知道王夫人未必喜欢她的改革。但她作为庶出女儿,能施展的机会实在太少,一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热血,让她无论如何都要把握这次机会。
为此,她做了不少前奏准备:
1、杀鸡儆猴,为自己立威
赵姨娘、吴新登家的,这些故事读者都很熟悉,不必累述。总之就像平儿说的:
凭有什么事今儿都别回。回一件,管驳一件;回一百件,管驳一百件。
正要找几件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呢。
Image

2、削减开支项目,从主子的既得利益下手,为改革打前奏
宝玉、环爷和兰哥儿都被当靶子,减了开支。姑娘们的脂粉也免了。
年轻主子都涉及了,为什么没有老主子的项目?那可不行,那是不孝大罪!
其实,动谁的利益都会得罪人。在这样的大家族,想力挽狂澜是怎样的负重难行啊。探春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已经做到最大化。这种勇气,真是令天下男儿尽折腰!
Image

3、收服平儿,跟凤姐配合演戏
探春自从走马上任,跟谁互动最多?平儿。
别看探春几次三番的怼平儿,对平儿撒气抱怨,其实她两人是心照不宣的配合表演。平儿辅佐探春,既让探春立了威,也将自己的价值彰显到最大化。
Image

这些还不算啥,最难得的是探春跟凤姐的深度默契。
像探春心气这么高的人,不可能放下自尊去私下结盟。她跟凤姐事先没商量过,全靠信念的统一和默契。
她故意否定凤姐的业绩,是为推行新政。其实本质上是否定了王夫人,只不过让凤姐来做垫背。如果此时凤姐有一丁点私心、虚荣,那一切都黄了。
一向要强的凤姐,竟然心甘情愿做个背锅侠,被探春各种公开批评,她却在背后深感欣慰。
每看到这儿,我都很感动!既感动于探春的勇气魄力,更感动于凤姐的胸襟。虽然她在男女感情上那么“小气”,可她在工作上是真大度。
这种内心向好的力量,欣赏强者的姿态,大概便是凤姐不招人讨厌的原因吧。
Image

4、团结李纨,拉拢宝钗
李纨从管事伊始,就像探春的左右手,指哪儿打哪儿。这般合心合力,也是全书罕见!
这既能说明探春对她的团结,也说明李纨是个明事理的。虽然自己不冲锋陷阵,但也绝不拉后腿。
对宝钗为什么叫做拉拢呢?
因为宝钗管家太不合情理,而探春是一枚事业狂,她怎能看得上硬挤进来的人呢?但碍于王夫人,又必须争取她的支持。
宝钗似乎看穿了探春的心思,所以她就扎起了架子,拿出王夫人的款来。而探春在反击的同时,又有很多退让和忍受,那都是为了改革大业着想。
Image

5、强化等级规则,肃正工作作风
严格地讲,这条不仅是为改革铺路,更是对贾府长期以往礼崩乐坏的抗议和修正。
五十五回里有很多伺候吃饭、洗脸、传人办事的细节描写,彰显了探春强化等级规则,强化仪轨秩序。
探春因问:“宝姑娘的饭怎么不端来一处吃?”丫鬟们听说,忙出至檐外命媳妇去说:“宝姑娘如今在厅上一处吃,叫他们把饭送了这里来。”探春听说,便高声说道:“你别混支使人!那都是办大事的管家娘子们,你们支使他要饭要茶的,连个高低都不知道!平儿这里站着,你叫叫去。”平儿忙答应了一声出来。
管家娘子并非不能支使,而是探春此刻要留她们原地听差。平儿其实比她们更高贵些,但在探春跟前,变身跑腿杂役。
这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1、下人无论是谁,都应该看主子脸色行事,尊主人之需,没谁可以搞特殊化;2、杜绝层层传递,推诿责任;3、强调等级有序,各司其职,纠正借用主子之名的阶层混乱(丫鬟在理论上低于管家娘子)
站在现今看,等级制度是被批判的。但在当时,它却是唯一可用的秩序。探春无疑是个纪律严明主义者,仿佛德国人穿越而来,跟宝钗的理念180度的相反。
这恰恰为她两人后面的冲突,打下伏笔。
Image

03 剑拔弩张的讨论会
前文解析过,宝钗原本只是治安科长,并不在决策层里。从讨论改革开始,她才算进入决策层。也是从这个时候,好戏开演了。
探春说起赖大家的院子,经营有方,收益颇丰。最后发个感概“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绔之谈。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这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不成?”
探春是引证改革的必要性。按理说,你若同意就点赞,若不同意就等她继续亮出主题,再进行讨论。
宝钗怎么做的?上来给探春扣个黑帽子,说她是【膏粱纨绔之谈】。
什么叫做膏粱纨绔?就是只知享受、什么事都不会干的富贵子弟,也就是废人。
这个词原本就深具贬义,后世附加,更有走鸡斗狗、仗势作恶的隐喻,用于讽刺负能量满满的男性。
且不论探春是多么有志有才之人,仅以其女性的身份,说人家“膏粱纨绔”就太过分!
当时社会对贵族女性的要求,原本是只专女红,不问闺阁外事。“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宝钗常挂嘴上的话。怎么到探春这儿,却成了【膏粱纨绔】呢?
其实探春说的值钱,是指合理的制度变现成钱,明明是指向制度。宝钗却故意揪话茬,嘲笑她不知万物有用。
退一万步说,即便曾经不知,当下也领悟了。正常的交流应该赞叹,为什么要批判?
“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这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 ——看看这些语法和说辞,把对方贬低的连三岁小儿都不如。
如果这样还说没恶意,地球都要反转了。
这是典型的以管窥天,胡搅蛮缠,转移视线。完全是为贬低而贬低!
Image

在全家坐吃等死的前提下,只有探春有勇气冲破桎梏,只有她积极谋求出路。
整个一部书里,没有哪个女性比探春更睿智、更勇敢、更有担当。人们对黛钗可以争论不休,对她却鲜有微词。红学家也一致认为,探春具有政治家的风范和胸襟,足以令万千男儿拜服仰望。
偏是这样的人,被宝钗称为【膏粱纨绔】。呵呵,让人说什么好呢?果然,颠倒之人必有颠倒之论。
宝钗道:“朱子都有虚比浮词?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
看看,【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多么轻蔑不满的语气。
【利欲熏心】这么严重的词都出来了,不是吵架是什么?要知道,古人交流方式很含蓄,这种词语绝对是批判政敌时才用。
【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不是最高政治威胁,又是什么?
李纨笑道:“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且你们对讲学问。”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李纨是【笑道】,宝钗是【道】。
其实李纨只是想缓和下气氛,提醒大家进入正题,她就板起脸来骂李纨世俗。
总之,此时的她俨然把自己当做万物之神、金口玉言。无论谁,无论什么话头,统统一顿狂批一顿怼。至于话题是否对得上,根本不管。
其实纨探钗三人都是入世主义者,都奉行儒家生存观。但儒家内部也有分类,宝钗是最腐朽的那种。偏偏是她拿着理论大棒,抨击这个,打击那个,着实可笑而可恶。
所以这段对话也是三种文化思想的撞击,三种文化基因的pk。其中涉及从孔子到朱熹历代儒学家的学说。实在是一场文化大辩论!
但这部分超出本文的话题,不展开了。卓语将在下文里重点解析。
Image

04 野心勃勃的宝姐姐
宝钗为什么是这个态度?
对此,曹雪芹当然又是不明写,让读者自己琢磨。55回有这么个场景:
接着宝钗的饭至,平儿忙进来伏侍。那时赵姨娘已去,三人在板床上吃饭。宝钗面南,探春面西,李纨面东。
注意座位,按照《仪礼》记载的座次尊卑,面东为最尊,其次是面南,再次是面北;最卑的位置是面西。
还要注意,座次尊卑并不固定,以时空、场合、身份、聚会目的而有所变化。
这时候的宝钗不在议事厅工作,工作职务上她只是协办,而探纨是总管事。所以探春叫人端饭来,没跟宝钗事先商量。这个行为也有立威之意。
既然是顿工作餐,既然这里以探纨为尊,宝钗但凡有点眼色,就该配合下探春。为了做给下人看,就应该礼让探春,哪怕只是假装一下也好。
但宝钗什么表示都没,大咧咧地第一个坐上去了(作者先写她,意思就是她先落座)
她选的位置,让探春压根无从选择。虽然是很小的细节,却暗示出她在较劲,故意给探纨脸色看。
Image

到了56回的改革会议,宝钗终于可以议事了!仿佛被压抑很久,农奴翻身了似的,抱着一股把地主狠狠踩在脚下的恶气,神佛通杀。
要知道,探春李纨之前从没得罪过她,也从没挡过她的路。相反,原本都是互吹互捧,相处融洽的。
怎么探纨手里一掌权,就成了十恶不赦呢?
看过卓语系列前文的,都知道宝钗对刁奴们是何等友好,何等团结。很多人以为她就是这人设了。呵呵,大错特错!
她是团结一切坏人,尊重并包庇一切非法乱纪。但对正能量的人事物却横眉冷对,甚至露出长长的獠牙。
因为她跟王夫人原本就是一种人。对权力热衷到无以复加,对一切妨碍自己专权的力量,都痛恨不已。
尽管攀附时无比低贱,但内心却不可一世,时刻准备耀武扬威。连凤姐那般威风八面的人,在她眼里也只是“凤丫头”,何况于探春?
Image

时代文化的差异,让绝大多数人根本看不懂她们合作中的鼓捣捣。
其实在改革问题上,宝钗始终站在探春的对立面。她恶狠狠地贬低、凶巴巴的威胁,就是证据。
尽管她从未说过不同意,但事实上,她代表了王夫人那种保守派,绝不会真心支持改革。只不过,凤、探、纨、平都联合起来了,她没法公开反对。
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总是三姑娘想的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
这段话太长,将近300字,只能省略引用。宝钗摸脸掰嘴的,动作有多粗俗就不说了。关键是,如此长篇大论、阴阳怪气,当真是夸平儿吗?
【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明明在暗骂对方为驴为马。
平儿在改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穿针引线全靠她。正因为如此,宝钗心里才不痛快呢。
整个改革过程,她始终都是这种态度:明着打哈哈,暗着搞破坏。打压起探纨,比王夫人都给力;恶心起平儿,比老婆子都下流。
Image

05 还原精彩现场
搞清楚每个人的立场和内心诉求,你才能真正看懂56回的联席会议。红楼梦两大闺阁女汉子,真刀真枪的干了一场。实在精彩的很!
探春与平儿先商议免除脂粉采办,宝钗没插话。但等她一张口,就骂探春【膏粱纨绔】。
她欲与探春掰掰手腕,绝非一日了。但这会儿忽然井喷,总要有点原因吧。
大约采办原先买的水货,是由薛家供应的,探春断了她薛家财路。这是唯一可猜测的原因。(反正贾府下人都是就近办事,比如邢岫烟的棉袄)
探春笑道:“虽看过,那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都真有的?”
朱熹的作品,站在实干家看,确实都是虚比浮词。探春说的没错。
不过在这个场合里,你可不要以为真在谈学问。【虚比浮词】是探春对宝钗的反击,讽刺她夸夸其谈,不办实事。也就是说她虚伪无能!
宝钗道:“朱子都有虚比浮词?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
宝钗立马气炸了。敢骂我,还敢骂我祖宗(朱子),你不知道自己姓啥了吧,我跟你拼了!
Image

探春笑道:“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子书?当日《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
《姬子》是曹雪芹杜撰的作品,这时候的探春跟宝玉一样,呈现出高度的灵活和极其自由的灵魂。
【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纵观全书,这是对宝钗最大的打脸,也是对她最准确的评价。没有之一!
好多人说探春欣赏宝钗,呵呵,我真不知你们怎么读的书。其实,探春在书里的第一任务就是:打宝钗的脸,狠狠的打!
别人不能骂,只有探春可以。别人不能撵,也只有探春可以。
宝钗笑道:“底下一句呢?”探春笑道:“如今只断章取意,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
《姬子》本来是曹雪芹杜撰的,底下根本没有了。
但他一定要把宝钗写成胜利的一方。但凡讲大道理,全书谁都不准说过宝钗。但凡干实事,全书谁都不能糟过宝钗,这就是曹雪芹坚持的原则。
你要问为啥?呵呵,因为社会被这样的人把持着啊!
宝钗道:“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难为你是个聪敏人,这些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也可惜迟了。”
【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不就是变相宣示“你不配当大管家”吗?
你没经历过正经大事,啧啧,好可惜啊......谁经历过呢?还用问吗。
【难为你是个聪敏人】,并不是夸赞,翻译成现代话是:猛一看你怪聪明的,谁知道.......
李纨笑道:“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且你们对讲学问。”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正经人自然都说正事。不说正事的,能是正经人吗?
【不说正事】几个字虽然稀松平常,却是作者对宝钗的讽刺。同时,也暗示了李纨内心对她评价甚低。
Image

【学问中便是正事】这是宝钗的反击。意思是:你们说我夸夸其谈,那是你们水平不够,这才最大的正事。
这恰恰也是程朱理学的口头禅。一切腐朽霉烂的东西,都是用这句话做包装,变成堂而皇之的大棒。
在当时社会,这句话就是标签。文化阶层里的有识之士,一听这话,马上就知道对方有多臭了。
宝钗的腐朽和低级,曹雪芹写了大半部书,到这里才算赤裸裸见到真面目。
【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这又是典型的黑话。暗含的意思是:
你们翻天覆地的干,那也都是小事。我作为统治者的喉舌,随便说句话,天下都要震三震。你们最好识相点,奉为我尊,让我提点着你们,才能有点出息。
三人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己夹:作者又用金蝉脱壳之法。】
请看,脂砚斋批了什么?所谓【金蝉脱壳】,就是障眼法的意思。
什么【说笑】啊,我信你个鬼,明明是刀光剑影好不好!
世人皆说宝钗圆滑,人们印象中的她永远揣着涵养,87版甚至把她打造成淑女典范。可是,可是.....你想不到吧,全书参与骂战最多的人恰恰就是她!
每次都是天雷动地火,如星球大战一般激烈。只不过包裹在文化下而已。
若非这层文化包装,一定把读者看得心惊肉跳,如今却都说红楼梦只有风花雪月。可见用文化打人就是爽。
可能有人又不服气了:你说她俩吵架,也不全是吧,后面宝钗说【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这不是赞探春吗?
哈哈,大错特错!你们又被文字戏弄了,这是用典故骂人呢,可惜看懂的人太少。欲知详细,就等待卓语的下文。
Image

用于本公众号不能留言,需要留言交流的粉丝,请加入群聊【卓语红楼】。该群聊将成为本公众号的匹配组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宝钗真会管家吗?证据分析见真相,她是拉垮贾家的第一罪人
下一篇: 金锁从何而来?张道士提亲受谁指使?红楼梦里的演技派,绝对配得上奥斯卡大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1: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真会管家吗?证据分析见真相,她是拉垮贾家的第一罪人
where5
2021-12-19   |  150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在文学艺术作品里,女二基本都是坏人,尤其是抢了女主男友的那种女二。很不幸,薛宝钗就是如此。

虽然如此,她口碑却出奇的好,钗粉遍天下。

很多人喜欢她,是因为女主黛玉过于柔弱,代入生活中太不好用。而宝钗呢,看上去既能干又聪颖,处理事务八面玲珑,宜室宜家。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妹子嘛!

可问题是,曹雪芹真创作了这样一个女孩吗?

宝钗是否能干,是否宜室宜家,我们要用书中证据说话。卓语前文已解析了一部分,本文拿出重磅环节,看看宝钗是如何管理贾府的。

01 管家分工
55回凤姐病倒,王夫人委任李纨、探春和宝钗代为管家。

现代职场评判职员,离不开效绩考核。而效绩考核的前提是岗位明确,职责清晰,工作目标量化。

所以我们有必要应弄清楚,三驾马车各自的职务职责。书上是这样写的:

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

园中人多,又恐失于照管,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托他各处小心,“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凤丫头在外头,他们还有个惧怕,如今他们又该取便了。好孩子,你还是个妥当人.,,,,

最初上岗的是李纨。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令她管,很显然,她就是接替凤姐的人。若把王夫人看做董事长,此时的李纨便是总经理。

探春第二个入职。按理说她是弥补李纨不足的,但董事长给她的权限是【合同李纨裁处】,无分正副高下,如此来看她也是总经理。

图片

宝钗最后入职。王夫人招募她的那段话,前后说的都是【园中】,而且特别指向【老婆子们】。

”老婆子们“是下等杂役的通称。奶娘、嬷嬷、管事娘子虽有年纪,却不能如此蔑视,尤其不会用【吃酒斗牌】来描述她们。

所以,宝钗的管理对象是大观园里的杂役婆子。包括看门、跑腿、打扫、种植等人员。王夫人托他【各处小心】,便是指大观园内的杂役区域。

so,看明白了吗?宝钗负责大观园的安全防卫,同时还涉及一部分大观园的后勤管理。

图片

02 走马上任
三个新官是这样上任的:

探春同李纨相住间隔,二人近日同事,不比往年,来往回话人等亦不便,故二人议定:每日早晨皆到园门口南边的三间小花厅上去会齐办事,吃过早饭于午错方回房.........凡一应执事媳妇等来往回话者,络绎不绝。

王夫人贺吊迎送,应酬不暇,前边更无人。他二人便一日皆在厅上起坐。宝钗便一日在上房监察,至王夫人回方散。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他三人如此一理,更觉比凤姐儿当差时倒更谨慎了些。

每到需要王夫人自己亲力亲为时,朝廷事宜啊、社交啊就多起来了,准得很。

探春李纨两人开辟了议事厅,从最初的半天工作制,延伸至全天工作制。

整个荣国府(也包括大观园)各种事宜,人财物的调配,都由她俩拍板。小到一针一线,大到赏罚供给、月例银子,甚至包括爷们的花销、外头采办的项目。

注意啊,从议事厅启用伊始,就只有探纨二人作战,没宝钗什么事!而她每天夜间在大观园巡察,这件事探纨却从不参与。

这就印证了前面的分析:探纨是总经理,是决策层、调度层。宝钗是安保科科长,是执行层。

图片

但上房监察是怎么回事呢?

上房就是正房,也就是王夫人的居所,可以引申为整个贾政大院。

当王夫人不在家时,宝钗替她坐阵荣禧堂。干什么呢?肯定无关于家族管理,因为但凡涉及官中人财物,都归探纨负责。她管理的只能是王夫人的私人事务和财产。

王夫人屋里常有些稀罕物,且常常被人觊觎,书中有多个桥段。宝钗监察的就是这个。

这项工作仍然属于安全事宜。可见无论在哪儿,她都是管安保的。

虽然没探纨风光,但也莫小看这工作。在当时社会,安保涉及礼仪礼教的方方面面,大家族要有序运转,全赖完备的安保体系。

宝钗一向喜欢冒充大姐教导他人,看上去像个纠错达人。既然如此,让他负责安保貌似得宜。

宝钗笑道:“妈妈们也别推辞了,这原是分内应当的。你们只要日夜辛苦些,别躲懒纵放人吃酒赌钱就是了。不然,我也不该管这事;你们一般听见,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儿,别的姑娘又小,托我照看照看。我若不依,分明是叫姨娘操心。你们奶奶又多病多痛,家务也忙。我原是个闲人,便是个街坊邻居,也要帮着些,何况是亲姨娘托我。我免不得去小就大,讲不起众人嫌我。倘或我只顾了小分沽名钓誉,那时酒醉赌博生出事来,我怎么见姨娘?你们那时後悔也迟了,就连你们素日的老脸也都丢了。

稍微有点礼教常识的人都知道,闺阁女儿不兴管家。探春已属破例,但好歹她是贾政家的主子。

宝钗是个客人,在异姓姑娘里,又数她的血缘最远(跟贾家),实在是尴尬出脚趾头了。以至于她不得不长篇大论的解释,想圆的合理点,免得被骂【沽名钓誉】。

然而这段话里,也藏着她的工作目标:【别躲懒纵放人吃酒赌钱就是了】【那时酒醉赌博生出事来,我怎么见姨娘?】

不停地强调安保事宜,这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足见无论改革前还是改革后,她的职责始终不变。

时代文化的差异,让很多人根本看不懂这段故事。不要被堂而皇之的言辞、貌似恳切的态度所迷惑。真相其实是:

宝钗故意否决财务制度,不惜得罪改革设计师,也要向下人放水。而她的目的,无非是跟刁奴们来个利益交换:

我替你们多捞钱,你们吃酒赌博也小心点,别弄出难看事,让我无法收场。

图片

03 宝钗的业绩
也就是说,改革不是她们的本职工作,是额外事宜。要发起改革,当然要争取全方位的支持,宝钗参与改革是偶发,不代表她日常职务。

职责捋清楚后,她的业绩就呼之欲出了。

1、玫瑰露事件

61回王夫人上房失窃,牵扯甚众,半个大观园都掀翻天。

虽然在读者看来,彩云跟赵姨娘早有勾结。可是以凤姐的反应来看,以前并没出过这种丢人事!

玉钏彩云互赖已非一日,很多不相干的人都知道了,而坐阵上房的宝钗在干嘛?她若有一丁点管理能力,哪怕只一丁丁点,也不能让事情越闹越大,无法收拾吧。

这就是所谓的管家能人?

图片

2、茯苓霜事件

茯苓霜是贵重礼品,本来只有贵族主子才可享用。门岗索礼扣留,是借用职务之便搞不正之风,因此赠送过程中都偷着藏着,不能见光。

物品源于【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那当然是荣禧堂接待。所以事件源头的门岗,又是宝钗的管辖范围。

这些门岗是否一贯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但出事故、闹风波,却都在宝钗管理时期。

图片

3、更多失窃

宝玉笑道:“原来姐姐也知道我们那边近日丢了东西?”宝钗笑道:“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两件,乃因人而及物。若非因人,你连这两件还不知道呢。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大的呢。若以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叨登出来,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

61回宝钗自述:还有几件更大的失窃案,牵涉更多的人。

凤姐管家时,虽然不算天下太平,但大面上总能说的过去,绝没有这般鸡飞狗跳、人心惶惶。怎么一换人,就成这样了?

这几日七事八事,竟没有我们这边的人,可知是这门关的有功效了。

请看宝钗对乱象的态度:

1)我家(薛姨妈)没出事,没牵涉进来就好。

2)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一切糟糕事,只要盖住就好。

如果她只是旁观者,这态度绝对没问题。可她此时就是治安主管啊!明晃晃的失职混乱,还暗自庆幸,这是什么人啊?

图片

有人会说,下人轻视三驾马车,不好管。不错,是有这因素,但困难需要人去克服,万事都需要积累。哪怕最后失败了,至少努力过,至少说明是个有志向的人,探春改革就是如此。

不好管就不管,这算什么?

自己负责的部门频出事故,每次都靠平儿、探春来摆平。身为主管既不处理,也不调查,更不整改,连点愧疚都没有,这是淡定还是混沌?是无知还是无耻?

看样子,她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管理能力。或许,她奉行的就是无能有理、混乱正常。

正像前文分析的,她历来没有是非观。对下人以放纵为宽容,为混乱为团结。历来只擅长一种本领:掩盖脓疮,销毁犯罪证据。

图片

4、尤氏吵架事件

71回尤氏被大观园两个婆子顶撞,闹出一场风波。起因是因为角门不关,彩灯不收,管角门的人全不在,正大光明的脱岗失职。

辉煌的皇家园林,又是纯女儿国,竟然门岗空无一人,这不等于裸奔吗?

事故部门是门岗,时间是夜间,两项都死死的指向宝钗。

当尤氏予以纠正时,竟遭到杂役婆子的公然对抗和羞辱。经过宝钗调教的婆子,真是被惯上天了,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

其实,翻嘴吵架的婆子还是小事,那失踪的门岗才真令人思细极恐。

图片

可能有人会疑惑,这时候凤姐不是复岗了吗。

不!她没有全面复岗。73回探春检举,一上来先说【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凤姐自己也说:【偏生我又病了。】

这说明,后期乱象怪不着凤姐。若有她的责任,在这样的当口,只能赶紧认错,绝不能说这种话。

凤姐复岗时断时续,身体精力大不如前。这种情况下,即便在岗时,也只管点大事(别人压不住的事)。那谁来做执行层呢?

按照王夫人的一贯作风,必然委托宝钗继续管理治安。

正因为如此,尤氏事件经手多人,无论是凤姐还是大管家们,都只追究得罪尤氏的问题。竟然没人问责门岗。何等怪异啊!

大家都绕道而行,说明背后有不能明说的主。按照曹雪芹的惯例,这人只能是宝姐姐!

5、绣春囊事件

一个裸奔的地界,当然无法避免绣春囊。

且说鸳鸯一径回来,刚至园门前,只见角门虚掩,犹未上闩。此时园内无人来往,只有该班的房内灯光掩映,微月半天。鸳鸯又不曾有个作伴的,也不曾提灯笼,独自一个,脚步又轻,所以该班的人皆不理会。偏生又要小解,因下了甬路,寻微草处.....

出事地点:大观园园门前。背景:夜间角门不上闩,有人行走过去,门岗也不理会。

若无这些条件,男子怎能混入大观园?

为了方便逃走,他不会深入园中腹地,所以偷情地就选在大门口附近。这风流地界,多么毁三观啊!

又是门岗,又是夜间治安问题。而且前面才刚发生过尤氏风波,门岗依旧自得其乐。

图片

6、夜间跳墙事件

73回赵姨娘的丫鬟小鹊,跑怡红院通风报信,时间是熄灯安歇时。按制度,大观园早就关门了,任何人不得出入。

然而小鹊如入无人之境,来去自由,哪道门都挡不住她。果然,门岗都是虚设。

金星玻璃从后房门跑进来,口内喊说:“不好了,一个人从墙上跳下来了!”

小鹊走后,又有人跳墙。这大观园的夜间,要有多精彩就有多精彩。你不服不行,宝姐姐管得真是好!

7、婆子聚赌事件

七十三回贾母震怒彻查赌局,标志着贾家进入穷途末路。根本不必等朝廷来治罪,自己已经罪不容赦。

关于这段故事,前文已解析过。结论是:真正的赌博源头,绝不是查获的三个大头家,而是薛宝钗调教的婆子!

到了本文,就能看得更全面:宝钗不但为贾家培养赌棍,还在治安上大开绿灯,让赌博团伙迅速扩张壮大。

要知道,防范吃酒斗牌原本是她最核心的任务呢!

图片

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别弄出大事来才好。

看看,当初王夫人托她时,千叮咛万嘱咐:别弄出大事,别让老太太揪住错。

结果呢,何止是弄出大事,天摇地动的都出来了!这业绩精彩的不要太过分!

有人对我前文题目颇为不满,说贾府骄奢淫逸的多了去了,凭啥说宝钗拉垮贾府?呵呵,我只能笑笑。

贾府男性再不长进,大观园原本可是清净之地,住进去的姑娘们谁能如此低级?一只老鼠能坏一锅汤,诚不欺我也。

8、破坏改革

以上都是职务对口事件,一目了然就属于她的责任。

但一个职场人优秀与否,不仅看份内事务,还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大局意识、自律意识。

探春发起大观园改革,从头到尾,宝钗都是个障碍力量和破坏力量。她与人共事的”能力“,比起上面那些,更令人叹为观止!

大家所熟知的,大约只有莺儿折柳事件,但事实远不止如此。本文不宜展开,精彩的故事留待后文。

图片

04 打脸王夫人
王夫人为什么要让宝钗来管家?

这话题一扯就长了。只有搞明白王夫人如何弄权,如何强推金玉良缘,这问题才能得到完美解释。

卓语的铁粉都明白,新粉参看《凭一己之力干翻全部主角,史上最毒最奸的主妇长啥样?》

简而言之:王夫人穷毕生之精力,只为独揽大权。她不是来贾家做奉献的,而是要将贾府牢牢控制于手,变成王家的后花园和兵源库。

在三驾马车里,只有李纨名正言顺。然而恰恰也是她最令人担心,因为贾兰才是贾政的第一继承人!

为防止李纨形成势力,就破例启用探春。她很清楚,以探春的个性,毫无悬念盖过李纨。

至于宝钗,什么理由都没有,霸王硬上弓,只为推她上位而已。

搞清楚这些背景,你才知道三驾马车组合得非常微妙:

虽然宝钗不能正面主事,但她才是王夫人的心头好!王夫人从骨子里不信任任何外人,只信任血缘。

将自己的上房交给宝钗,管事不多但地方尊贵啊。那不仅是贾政家,更是整个荣国府正堂所在,荣国公辉煌的历史遗址。

这就是暗戳戳地告诉众奴才:我外甥女,迟早是荣国府的女主人,你们看着办吧。

然而现实好戏剧化,啪啪地打脸王夫人!

被寄予厚望的薛宝钗,确实光荣地坐上了荣禧堂。打压起探纨趾高气扬,如同王夫人一般。可惜,她只戴王冠不干事,正经事一件不干,捅娄子却无比专业!

图片

05 宝钗的职场总结报告
我们来总结下,宝钗如何防范仆役吃酒斗牌的。

1、貌似加强夜巡

为什么说貌似?

【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注意几个关键词:临寝之先、坐轿、带人、一次。

夜间斗牌,谁不是等众人安寝后?若想真管,就要抓现行,临寝前转转有用吗?况且仅仅巡视一次,如同一阵风刮走了,不是做样子吗?

宝钗多年在贾府里窜来窜去,从不坐轿。在家里坐轿的,只有贾母一人。轿子四面封闭,那是想发现问题,还是想闭目不见?


其实吃酒斗牌的人,正是上夜的人。每晚召集上他们,浩浩荡荡簇拥着轿子,跟省亲似的转一圈,不是演戏是什么?

实际上是睡前发了个信号弹:走了,走了,我走了,你们可以登场了啊。

2、打感情牌,恩赏教化

前面已提到,宝钗跟婆子们做利益交换。一是免除承包制的上缴费用,二是不管事的婆子年底也能参与分红。

附加条件是:大家顾些脸面,不要任意喝酒赌博,尤其是别弄出难看事。

婆子们欢天喜地,答应得很爽快,各自领命而去。表面上看各有所得,皆大欢喜。劳动者增加了收益,激发了能动性,还多了自主权。他们似乎对主子感恩戴德,跟管理者达成共识。

图片

如果画面定格在这里,一切是多么完美啊!不用严刑酷法,不用条规细则,什么监管都不需要,只要加薪、放权,就能解决赌博、渎职、偷奸耍滑。

主人仁慈,仆人大义,如此上下和合,不就是封建统治者常常标榜的海清河晏吗!

可惜,帝王的海清河晏梦,历来都是吹牛皮。贾府里其乐融融的气氛,似乎一天都没撑住,画面一转,马上进入天下大乱。

一大波事件,正在赶来的路上。

第一场大规模骂架就是莺儿折柳。婆子把莺儿骂得狗血喷头,什么恶毒话都说出来了。吼吼,宝钗的面子在哪儿?婆子的感恩戴德,又在哪儿?

这不是狠狠地甩她的耳光吗!

很多人以为我对宝钗有成见,其实真有成见的是作者曹雪芹。你看看,贾府每个风波,责任人都死死指向她,难道就不能平均下,分点责任给别人吗?

图片

06 小结
钗粉将宝钗的管理思路,称为无为而治,称为治心治本。说她是最高明的管理者,探春之流远远不及。

即便不喜欢她的读者,鲜有质疑其管理能力的,因为她大道理一套套,看上去很懂。连历代红学家,也很少有人看透曹雪芹的强力讽刺。

红楼梦成书数百年,宝钗擅管家竟然成了公论,你说好笑不好笑?

实际上,曹雪芹写了个只会抢权的王夫人,又写了个只会喊口号、捞好处的薛宝钗。她们的共同点是:绝对不干活,一丁点实事都不干。

王夫人用念佛来打幌子,宝钗用怀柔政策来打幌子。

如此,还谈什么管理。这个词用给她俩,完全是亵渎!

她何曾管理过什么?看她上任后做的一切,有管理吗?除了糊弄还是糊弄。随便抓个儿童来管,也比她的办法多。

人能正己,方能正人。己身不正,何谈管理?

很多人崇拜宝钗,因为她会察言观色、恩惠拉拢、投机蛊惑、邀买人心。但这些本事,都是通向地狱的车票,跟管理能力不可混同。

管理应该是正能量,是要世界变得更好。应该扶持良善,发扬正义,克制贪婪,打击邪恶。

而宝钗的生存策略,历来纵容违法,宽容奸佞,团结每一个坏人。是非尚且不分,谈什么管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婆子聚赌,丫鬟抢钱,从下人素质看宝钗:没有正确三观的人,不配谈管理
下一篇: 用文化打人有多爽:探春宝钗大战三百回合,读者却茫然不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73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1: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梨香院+】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梨香院“街门另开”有何寓意?一部奇葩家族的祸害史
where5
2021-12-06   |  30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Image

贾政和薛姨妈,看似两个无交集的人物,实则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薛家在贾府能一住多年,全靠着贾政这个人。

然而,即便到了当代,一提到小姨子都容易被人误会。谁不知道“温州老板跟小姨子跑路的梗”啊?以当时的礼教背景,加上贾政爱惜名节的性格,他干嘛要冒这个险、背这个锅呢?
可见,薛姨妈尽管跟贾政从不打交道,但两人背后却有很多隐线。注意!别想歪了,我说的是隐线,不是隐情哦。
01 荣国府是谁的家
如果您看过卓语的文章《鸳鸯抗婚只是桃色事件?不,那是荣国府的一场大地震》的话,就知道荣国府不是贾政的家。
贾代善去世后,本应发生法定继承,兄弟分家,长子继承家业,母随长子。但贾母并未“夫死从子”,而是让子从她。
荣国府只有爵位继承了,财产没发生继承,兄弟也没彻底分家。
贾赦空有爵位,没成为一家之主。荣府的一部分奇珍异宝仍然由贾母掌控,剩下的交给小儿子打理。贾政是代替贾母,而居于荣府正堂的。
简单说就是:按法律,它本应是贾赦的家。但目前还属于贾母的家。
贾政夫妇呢?尽管暂时把持着荣国府的管理权,但并没有所有权。本质上是赖着老娘的脸面,借居在荣国府!
Image

02 奇葩的投奔
薛家在京城有房舍,王子腾、王子胜家也都在京城。不住自家、不找娘家哥,偏要去投奔姐夫,还是姐夫借居的地方,不奇葩吗?
薛姨妈自然有很多理由,约束儿子啦、想姐姐啦、王子腾正忙了等等。人只要想做什么,总能找出理由。但任何理由,只要违反了常理常情都是狡辩。
其中的是非曲直,《宝黛钗因何能住一起?大观园因何开放?貌似平常,背后却是家长的激烈博弈》已经解读过。
薛家举家进京原本是大事,不但迁居,还转移了事业中心,相当于家和和公司都搬迁了。
就算现代人也要充分做好各项安排,何况轻易不弃家乡的古代人?
薛家在路上至少走一年,结果到京城时,薛宅都无人打扫,她的三个兄姐都干嘛呢,京城那么多伙计干嘛呢?
王子腾王子胜集体消失,连个面都不露。只剩下一个王夫人扎着架子接待,而薛家还没进门,就制定好各种长居政策。所有的一切,都是别有用心!
03 背后的大雷
实际上,自黛玉进府就动了整个王氏集团的蛋糕。
王夫人耗尽毕生努力,是为更多的侵吞荣府官产,此外再让宝玉多继承贾母的私产。而她需要的后代接班者,必须无条件效力于王氏集团,而不是系心于贾家。
仅黛玉的书香门第,就跟王家不在一条道。在政治路线上,连贾府人都不跟王子腾一起玩,更别说林家了。
对王氏集团而言,要固守王夫人的江山,没有比薛宝钗更合适的人选了。
宝钗确实曾热衷待选,因为她太年轻,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她理解不了自己跟元春之间的差距,不知道皇帝老儿有多重视门第。每个年轻人都曾以为自己是特别的。
待选就待选吧,不妨碍设计备胎。王氏兄妹一大群,已经全部聚集到京城了,一起设计个双保险,那还不是小菜?
落选后,宝钗一人闷在里屋绣花,大病一场。而王夫人、薛姨妈却谈笑风生,足见她们原本对入选就没抱太大希望,只有宝钗卯足了劲。
事出反常必有妖。薛姨妈的的反常投奔,背后是满满的宫斗大戏,是决定无数人命运走向的大雷,也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利益冲突的正面刚!
这场无声的战事,就靠男主贾政来应对了。
Image

04 安置梨香院
贾政这个人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分裂!
他最热爱文化,但却联姻了最没文化的家族。他渴望闲云野鹤竹窗诗书,却偏偏娶了权贵之妹,住在天威万丈的荣禧堂,跟玩弄权术的王家人斗一辈子心眼。
他最想维护礼教,却偏偏连自己的生存都不符合礼教。他最爱面子,却连正经男主都做不了,被老婆全家挟持。
以上所有这些,都是他独有的。别看其他男主貌似面目丑陋,但他们倒都是常规八旗子弟哦!
面对薛家的投奔,贾政这种直男,想不到什么儿媳接班人的问题。他所担心的,就是薛蟠那个祸害精。
一来他有命案在身,收留他是包庇犯罪行为;二来他无恶不作,带坏子侄们是一定的。
Image

但是,既然老王家把薛姨妈甩给他,他敢不接吗?毕竟,此时的王家正权势熏天呢。王氏姑侄都能在荣国府横着走路,你以为是因为面膜敷的多吗?

不仅要把球接下来,还要主动发话,为小姨子安排住处。只有如此,薛家才算得到官方授权。如果只有王夫人张罗,那只算是内眷的私下活动。

贾政便使人上来对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

【恐有人生事】,谁能生事?明明是薛蟠生事吧!

如果薛蟠哪日再惹出祸,他的身份一被追查,不就暴露了?

所以,你若以为这话是关心,那就太不了解国人了!实际上全是贾政的担心、忧虑和警告。
【外甥年轻不知世路】,作为古人,这话已经相当不客气了,就是赤裸裸的批判和嫌弃!
【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同样的事实,可以有无数种描述方法。对于贵客,自然要显出十二万分的热忱;哪怕稍微有点体面,都不能说得如此冷清,像打发叫花子似的。
其实是大写的:我不待见你们,但又没办法赶走你们,请你们好歹安份点吧!
为何要安排她们住梨香院呢?因为梨香院处于东北角,地理位置非常偏僻。
偏到什么地步?邢夫人每次去贾母哪儿,都要动用车马,相当不便。而梨香院比贾赦家更远。
府门都朝南开,东北角离大门也最远。但它有后门通街,独立于荣府。而后门区,是下人集中居住的地方,也是他们出门往来之地,是个最低贱的区域。(譬如周瑞家的就住在后门区)
让他们离自己远远的,跟自己不走同门同道,这样两家关起门来各过各的,产生不了多少交集。这就是贾政想出的唯一办法。
Image

表面上放话留宿薛家,似乎很客气,但实质上一点都不友好。

豪门贵族都有客房,高贵的客房绝不可能跟下人混在一起。看看黛玉,住在老祖宗身边,那是何等尊贵?

贾母在西,梨香院在东,这种空间上的对峙,恰恰就是人际关系的反映。

还说什么薛家四大家族,连个客人待遇都享受不上。梨香院后来给了戏班子,甚至最后干脆成了停尸房,这说明什么?

说明要么它实在太鸡肋,要么就是贾家故意恶心薛家的。

不仅如此,细读薛家进府,会发现只有王夫人一人在忙乱:

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姊妹们暮年相会,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合家俱厮见过,忙又治席接风。

薛家一行,不是去了贾母客厅,而是王夫人的客厅。由王夫人接待后,又【泣笑叙阔一番】,才引去拜见贾母。

也就是说,荣府主人没举行任何接待。后面又有:

贾母也就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等语。

看明白了吗?治席接风也是王夫人自己搞的,贾母都没参加。甚至整个过程里,连出身王家的凤姐都无影无踪!

Image

忍不住吐槽一下:87版红楼梦大面积洗白宝钗,为此故意抬高薛家地位,编造出内眷集体迎接薛氏母女的场景。

让贾母站在院落里迎接(违背礼教常识);让三春围着宝钗如众星捧月(违背贵族女孩行止仪轨);让宝玉翘首以望(违背原著的情感线);让黛玉怯生生跟在宝玉背后,不安的看着一身锦袍的宝钗(违背黛钗人格优劣)......

这些人为加戏,足以把整部书推翻。

事实上,原著描写的黛钗进府有巨大差异。黛玉被视为最高级贵宾,贾府派出多路人马,千里迢迢的护送迎接,全家贵妇特地被召集起来静候黛玉。而薛家根本无人理睬,只有王夫人私下接待。

尤其是,原著进府时没有宝钗的个人表现,她的首秀必须出现在落选生病后,这时她才算登上贾府舞台。

黛玉的首秀是跟贾母拥抱,宝钗的首秀是跟周瑞家讲冷香丸,其中都有很深的寓意。87版的处理完全颠覆了原著。

Image

05 一番苦心改不了薛家本性
贾府对薛家如此,算不算委屈他们呢?

不!自已不义,自然难以得到尊重。薛家本来就是潜逃犯,从人情说又不是贾府血亲,这关系顶多吃个饭就行了,赖在人家家真的很过份!

况且这梨香院相隔两层房舍,又有街门另开,任意可以出入,【蒙侧:既为作姨父的开一条生路。若无此段,则姨父非木偶即不仁,则不成为姨父矣。】所以这些子弟们竟可以放意畅怀的,因此,薛蟠遂将移居之念,渐渐打灭了。

请看脂砚斋的批语,梨香院的“街门另开”,原来也有寓意,象征着贾政给薛蟠开的一条生路。
这批语,是不是道出了贾政的一番苦心?原来做个姨夫,真不易啊!

薛蟠这种人,就是定时炸弹,走哪儿都是祸害,薛家全家都是累赘,对贾家百害而无一利。

果不其然:

贾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认熟了一半,凡是那些纨绔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甲侧:虽说为纨绔设鉴,其意原只罪贾宅,故用此等句法写来。】
到底是谁引诱了谁呢?看脂砚斋的批语一目了然。【只罪贾宅】,就是说作者只怨自家不好,对薛家笔下留情。

只要联想一下薛蟠对贾府学堂的腐蚀,就知道这个人的负能量级别了。学堂里每一桩风流熬糟事,都挂着薛蟠的大号。

学堂象征着家族的未来啊!可见贾政当初的忧虑远远不够。

Image

06 伤风败俗的薛家小宴
到了第八回,宝玉去薛家:

因想起近日薛宝钗在家养病,未去亲候,意欲去望他一望。若从上房后角门过去,又恐遇见别事缠绕,再或可巧遇见他父亲,更为不妥。宁可绕远路罢了。
宝玉绕远路避开父亲的初衷是什么?

其实他每天都要去跟父母请安,并非大家以为的,成天不见老爹。绕道的事,全书只写过这一次。

关键是,这天他要去薛家,这绝对是个错误,是贾政绝不允许的。

1、薛蟠人品低劣,深为贾政忌讳,他当然不乐意宝玉跟薛蟠发生交往。

2、宝玉此行目的,竟然还不是薛蟠,而是宝钗,这可是严重违反礼教规则滴!

对宝钗而言,宝玉是外男,他连见客的衣服都没换,就跑她闺房里厮混,这事......你当真以为宝玉不心虚?他敢让贾政知道吗?

后来李嬷嬷实在劝不住了,就搬出贾政:

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
哈哈哈....这个李嬷嬷啊,你早干嘛了?宝玉去薛家时,你就应该管了。

到了薛家一看,男主都不在,只有孤女寡母,如此明显的礼教BUG,她仍然视而不见。这天发生的一切事情,什么认通灵玉,什么薛家小宴,一件比一件雷人,全都因李嬷嬷失职。

这正是黛玉愤愤怼她的根本原因。

宝玉一向没男女界限,李嬷嬷大约就习惯了,加上王夫人的亲戚脸面,她两面都不想得罪。她不是不爱宝玉,但她没有紫鹃的赤胆忠心,她爱的很庸腐。

Image

什么“提防问你的书”,明明是“提防剥你的皮” !薛家之行绝对不能令贾政知晓。而黛玉偏偏鼓动宝玉说:

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

表面上推崇薛姨妈,实则是故意让薛家露出尾巴,看她如何跟贾政刚。

没想到,人家薛姨妈自信的很呢:

“别怕,别怕【甲侧:是接前老爷问书之语。】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越发吃了晚饭去,便醉了,就跟着我睡罢。'

MY GOD!竟然要让宝玉留宿梨香院!还不用怕,有她呢!不知道您哪里来的满腔自信。是酒喝多了,还是肉吃多了?

这个故事详见《红楼的雪天小宴会,你真的看懂了吗?半部少年派,半部俏黄蓉》

有读者问,事后贾母为什么“更加喜欢”?

最合理的解释,是跟黛玉一个心思。因为后面还有发问:“李奶子怎么不见?”,吓得众人纷纷遮掩,气氛一度紧张,说明贾母是追责的口气。

再联系下,后来李嬷嬷为何下岗?如果她无可挑剔,深得上意,就算宝玉再怎么闹腾也不好使吧。

李嬷嬷这次严重失职,被贾母记了账!至于贾政,也一定知道了。以至于此后,宝玉再没去过薛家,全是宝钗单方面进攻绛云轩和怡红院。

看样子,宝玉的下人都吸取了教训。即便袭人后来结盟宝钗,也要改变方法,暗渡陈仓,再也不敢怂恿宝玉去薛家,以免令贾政贾母抓住把柄。

所以说,别看贾政在黛钗之争里无声无息,事实上,他却是薛家最忌惮的人,给宝钗制造了不少困难障碍的人!

07 琪官事件
到了宝玉被打,宝钗对贾政的忌惮达到高峰!那天,她使出八级暗黑语言“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来恐吓袭人,目的就是要躲开贾政的追责。

故事详见《薛宝钗的社交高级黑,宫斗冠军望尘莫及》

宝玉游荡风月,结交优伶,又传遍全城,绝对是薛蟠的功劳!没有他拉场子,宝玉怎么可能参加那种低级社交。

王夫人只顾着惦记贾环了,若把琪官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恐怕也得给薛蟠一耙子。

所以这一次,不仅要忌惮贾政,连王夫人都得瞒着了。

Image

说起来宝玉真够倒霉,他历来跟丫鬟亲昵,何曾出过事故?只因薛家提亲失败,王夫人无处发作,才闹出金钏事件。说到底啊,事情的源头也是因为宝钗。
琪官的事是薛蟠闹的。金钏的事是宝钗引发的。这薛家全家都是宝玉克星。已经把宝玉害的差点丧命,宝钗也没一丝良心发现,反而加紧步伐,色诱上贴无所不用其极。
真要是闹出风月新闻来,薛家一定会以此为把柄逼婚,他家是法律黑户,不存在脸面,也不需要要什么名声。而贾政却爱惜名声面子如命,真到那个时候,恐怕他直接就气死过去了。
幸好我们的男主宝玉,情根深重,色根并不重,才保住两条命(他和他爹)。
08 结论
贾政在全书中存在感很低,本质问题在于他的担当能力太差。他只想独善其身,一点领导才能都没有,对家族的一切问题,都采取躲避策略。
当然这问题并非他独有。八旗子弟们,要么像贾珍贾赦那样沉迷声色,要么像贾政贾敬这样逃避世事。总之殊途同归,都是得过且过。这就是制度和文化之殇啦!
清朝中后期鸦片盛行,官僚士卒都靠自我麻醉度日,颓废难道是一形成的吗?从这个角度可知,批判宝玉不上进毫无意义。
但无论如何,贾政绝对是天下难找的好姐夫、好姨夫,对薛家做到了最大化的包容。即便令老母不悦,令子侄沦陷,令全家鸡犬不宁,都一直隐忍着薛家。
而薛家人却最大化的欺骗了贾政,害死了黛玉,逼疯了宝玉。在外围腐蚀贾家,在内帷拉垮贾家,直至因王薛两家被扣上抄家大罪。
而这些,贾政连想都没想到,真是防不胜防!你说这国民好姐夫,当的冤不冤?
之所以隐忍薛家,当然有王家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因为贾政还没混到必须仰人鼻息的地步,不卖面子,王薛等人也无话可说。
可见,贾政本性里的善良,文人的理想主义,对丑恶现实的半知半解,以及那一点点得过且过,才是令奸佞得逞的根本原因。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跟什么人打交道很重要,尤其是亲眷配偶、亲近密友。看贾政父子的人生,你会明白:
权利、金钱、颜值、人脉、八面玲珑,甚至什么管家能力......这些全都可能具有欺骗性,都可能成为拖你下水的工具。只有心眼明透、三观正确、为人正派才是永恒王道!
正能量,才是唯一有价值的东西!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一从二令三人木,凤姐的婚姻悲剧带给我们什么反思?
下一篇: 山雨欲来风满楼:大观园覆灭期的残酷,有多么惊心动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12 08:51 , Processed in 0.0906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