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7|回复: 0

风月鉴红楼(3) 风临酒把2 2013-04-11 | 1339阅读 | 40转藏...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9
发表于 2023-9-19 07: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月鉴红楼(3) 风临酒把2 2013-04-11   |  1339阅读  |  4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下部 无 间 道



  第一章 红楼谍影

  第一节 谍战红楼



  现在的电影电视节目里,侦探谍战题材的剧集大行其道,票房与收视率节节攀升,说明有相当的市场。这类片有悬念,过程紧张刺激,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还时不时设点套诱导观众。好的谍战剧能锻练人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颇受观众喜爱。

  谍战剧好看,谍战小说也有不少拥趸;《红楼梦》也有不少拥趸,但如果我说《红楼梦》就是一部谍战小说,恐怕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是否听错了。但这绝非是故作语不惊人死不休,实有过硬的铁证证明。

  在《红楼梦》里,就有不少扑朔迷离的谍战故事发生。如在第三十三回因为有特务告密,造成了贾宝玉被打事件,就是其中的例子。其实《红楼梦》的前身《风月宝鉴》原本就是一部谍战大片,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大部份章节被和谐掉了,不然的话读者们应该会大呼过瘾的。就因为和谐后的《红楼梦》脱离了原来的谍战主线,使得前面这十几回内容支离破碎,大家读起来都觉得人物分散杂乱,情节跳跃无序,不知道曹雪芹的写作意图何在。

  为什么《红楼梦》的前世会写成一部谍战小说呢?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前先来说说一段历史:康熙、雍正时期的密折制度,这些史料有关于作者曹雪芹家族,有关于《风月宝鉴》里的故事情节背景。

  古代官员有事要向皇帝汇报,就写奏折。现在有电话和微博,信息即时传送,当时可没有,奏折只能层层上传,最终到达皇帝手中。耽误时间不说,这中间如果出现什么纰漏,很容易造成就国家机密外泄。于是到了康熙皇帝这里,为了加强皇权统治,他首创了密折制度,给一批信得过的官员开通热线连接。这些心腹官员的奏折用专用的箱子装好密封,专人直送皇帝启阅;皇帝批阅后同样密封好发回,皇帝的意见也只有本人才能知道。雍正皇帝将之发扬光大,具密折资格的官员多至千余人,形成了一张遍布全国的情报网。

  现在清宫档案里头有保存下来的一千多份密折,最早可见在康熙三十一年,是谁呈上来的奏折呢?说起来这人与《红楼梦》有很深的渊源,写此奏折之人,是当时苏州织造李煦,次之则是曹雪芹的祖父江宁织造曹寅了。李煦是曹寅的妹夫,两人之母同为康熙保姆,两人都曾做过康熙的陪读,因此两家的关系极其密切,有如《红楼梦》中宁府与荣府的关系。李曹两人留存下来数百篇的密折,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可见两人极受康熙皇帝的宠信。

  正因为与皇帝关系特殊,李曹二人所负使命又与他人有所不同。在两人所呈的密折之中,其内容五花八门,无所不包,不仅有常见的公务、吏治方面之事,也有天气、收成甚至坊间趣闻等。可见皇帝需要的情报是全方位的,信息量大,这工作他们两个不可能单独完成;因此他们必须借助一些人手,四处搜集情报,还不能大张旗鼓地去做,于是就出现这种情况:织造衙门成了设在当地的特工总部,李曹两人就是皇帝派驻江南的特务头子,手下有一批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特工队伍。

  身为情治机构的负责人,其言行自有谨慎周密的职业习惯。可以想象,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曹雪芹,言传身教之下其思维和行为方式也会受到这方面的训练。他写《红楼梦》,自己写自己家事,其中必有这类陈年旧事的影子。因此,当我们在《红楼梦》里看到了一些较专业的谍战片段时,就不必那么大惊小怪了。

  为什么《红楼梦》的前世会写成一部谍战小说呢?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前先来说说一段历史:康熙、雍正时期的密折制度,这些史料有关于作者曹雪芹家族,有关于《风月宝鉴》里的故事情节背景。

  古代官员有事要向皇帝汇报,就写奏折。现在有电话和微博,信息即时传送,当时可没有,奏折只能层层上传,最终到达皇帝手中。耽误时间不说,这中间如果出现什么纰漏,很容易造成就国家机密外泄。于是到了康熙皇帝这里,为了加强皇权统治,他首创了密折制度,给一批信得过的官员开通热线连接。这些心腹官员的奏折用专用的箱子装好密封,专人直送皇帝启阅;皇帝批阅后同样密封好发回,皇帝的意见也只有本人才能知道。雍正皇帝将之发扬光大,具密折资格的官员多至千余人,形成了一张遍布全国的情报网。



  第二节 我的奋斗


  谁都知道,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多么重要,它引领读者入门,好的开篇是和后文相辅相成互相照应的。都说《红楼梦》前面几回写得乱,虽然经过我们分析,大家知道绝代佳人秦可卿是真正的主线,那些与她有关的故事有了完美的解读,但还是有些人物和章节,比如贾雨村审案、刘姥姥进府等令人莫名其妙。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回”之作,必是字字珠玑,定有其可取之处;这些章节篇幅不小,既看不出与宝黛爱情有何关联,又似乎游离于风月主题之外,令《风月宝鉴》的整体性大打折扣。这倒要好好研究一下。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都有谁登场亮相?主要人物有三人:甄士隐,甄英莲,还有一个名字和甄士隐遥遥相对的贾雨村。当然了,前面说了那么多,大家想必也知道了,甄士隐是真事隐去的义忠亲王的马甲,英莲郡主秦可卿是风月宝鉴的真主角,这两个都是极度重要的角色;那么这个号称假语存焉的贾雨村呢?依主流学术观点来看,他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真的是这样吗?作者安排他和这么重要的两个人物率先出场,依照他和义忠亲王甄士隐相提并论的重要程度看,绝不是现在我们所感受到的那么无足轻重。这开场三人组,每一个背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义忠亲王甄士隐和英莲郡主秦可卿前面已作过介绍,现在来看一看贾雨村的资料:
  贾雨村,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人一口。


  在正统的红学理论中,一般都会将贾雨村定义成为《红楼梦》里腐败官场中的代表。当然,这样的表述太过笼统,不能令人满意。于是有好事者用心理学的理论将他的人生轨迹加以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原来,贾雨村曾经是个好人,他是苦孩子出身,依靠知识改变命运;也曾有过理想,也曾真心为民,只不过在官场中身不由己,逐渐腐化堕落了。


  这篇文章从头开始解剖贾雨村:他最初是以一个穷书生的形象出场,虽然是受人资助,但表现得很有气度,此后高中进士更凭的是自己的的真才实学;然后在初涉官场时不懂为官之道,坚持原则得罪上司而遭贬。前期的贾雨村,被认为是好干部,展现出来的是奋发向上的精神,给人留下了一个正面的好形象。但此后,这位有为青年,遭到黑暗势力的打压,在现实与理想之间面临着人生的方向性选择。可惜,他没能抵挡住名利的诱惑,选择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从此形象渐趋负面,最终沦为“仕途经济”中的代表人物。


  老实说,能分析出这样的结果,也算是看书有心得了,这个先好人后堕落的观点合乎逻辑,有理有据,比起全盘否定式的脸谱化解读更能被人认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贾雨村的这种人生经历,和时下不少贪官的成长和腐化过程非常类似,因此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过这样的分析,流于表面化,虽说出很多人心里的感觉,但并不代表就是事情的真相。其实贾雨村的幕后故事超乎你的想象,大家上面所理解的连皮毛都算不上。相较于贾宝玉的风花雪月,贾雨村的故事更具深度和广度,若以贾雨村为主角,其可看性更高——但谁叫贾宝玉隐约有曹雪芹的影子呢。话说回来,在最初的《风月宝鉴》里,贾雨村可是当仁不让的男主角!


  那么,这个真正的贾雨村,又是何方神圣呢?他在整部书中又起什么样的作用呢?那就请睁大自己的眼睛好好看看吧。

  贾雨村出场时是一名落魄士子,进京求取功名,无路费被迫留在此地一年多,暂寄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后来他结识了甄士隐,得了赞助费然后上京赶考得高中才发达起来的。此类穷书生得财主赞助后赴考得高中发达的桥段在古小说戏剧中比比皆是,可谓是当时一大俗套,但《红楼梦》用此招,却另有更深意味。


  《红楼梦》一开场,来了一个土财主资助穷书生的故事,乍看起来就是一大俗。而且这样的故事还跟我们所读到的《红楼梦》后面的情节一点关系都没有,以致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甄士隐贾雨村这两人在书中有何作用,能记得贾雨村的同学恐怕多数是仅仅知道他是林黛玉的启蒙老师而已。当然,各位同学没看着和谐前的《风月宝鉴》,对此理解不透是情有可原的。话说前面已经的指出,甄士隐是义忠亲王的马甲,这样,一开场贾雨村和义忠亲王甄士隐会面,实际上就和其他小说中老套情节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了。


  甄士隐的亲王身份被和谐成了土财主,问题就来了:原本的土财主赞助穷书生的俗套故事,已经写滥了翻不出什么新意。现在穷书生和亲王走在一起,这就是唱的那一出呢?义忠亲王位极人臣,他能对穷书生贾雨村另眼相看,毫无疑问是个求贤若渴之人。作为穷书生贾雨村来说,十年寒窗苦读,学成文武艺,自然要卖与帝王家,博取功名利禄,这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现在的《红楼梦》文本,甄士隐、贾雨村和秦可卿一样,身份过于敏感而被作者和谐掉了,但情节上仍然有保留下来的,当然也经过了一点技术处理。比如甄贾相会时的对话多少会有些变形,不过关键字眼巧妙地留了下来。拿什么证明甄士隐贾雨村另有身份呢?不能无依据地乱猜,有文本证据是硬道理!

  第三节 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曹雪芹眼里,宁荣两府败家的根本就是因为秦可卿,亦即是开场就出现的英莲小姐。她进了宁府,是悲剧的起源,而起源的尽头,还能追溯到刚开始时甄士隐贾雨村那一次改变《红楼梦》历史的会面。

  这一次会面,囿于和谐原因,过程已经失真,但也不是无迹可寻。有一样东西,记录了当时的情景,但设置了密码不易解读,作者认为不会泄密,因此得以保留。这承载了很多秘密的东西,就是当时所作的诗和对联。
  第一回甄士隐贾雨村相会,这个过程中贾雨村作诗两首,对联一副。实际上这一情节能让读者们看过后印象最深提起最多的也就是这两诗一联了,这正是这段文字的点睛之笔。

  古小说里经常会穿插有诗词歌赋,那是精炼的文字,最能表达作者本意了。传说曹雪芹极工诗词,他的好朋友敦氏兄弟有“诗才忆曹植”,“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的诗句,将曹雪芹的诗才与曹植、李贺相提并论;而红楼诗词也为读者津津乐道,也说明了曹雪芹诗才不凡。脂批有言【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诗为心声,用诗来讲故事,曹雪芹最拿手了。原本在《风月宝鉴》中,现在所看到的两诗一联是与其情节相呼应的,是叙事内容的一部分;因为题材敏感,其情节已经大幅改动,但这诗和对联却被曹雪芹怎么也舍不得删改,于是留下,不过却与我们现在看到的修改后故事情节不怎么合拍。可以说,这诗和对联就是故事精髓所在,正好借此还原出底稿中真正的故事情节来。

  穷书生要傍上义忠亲王,凭什么?当然要拿出点真材实学了。贾雨村是才子,这没错,但总不能在小说里写上一篇八股文来显示自己的实力吧,这也太煞风景了。小说里的才子们最常用的一招就是——吟诗作对,既风雅又为读者喜闻乐见,曹雪芹这样的爱诗之人,更在《红楼梦》里将之发挥到极致。这不,中秋之夜,贾雨村和甄士隐还未见面,别的话不说,先赋诗一首,这也是书中第一诗:


  未卜三生愿,
  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
  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
  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
  先上玉人楼。


  此情此景,仿似《三国演义》里刘皇叔初会诸葛孔明,不算专职文学家的卧龙先生也会高吟“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淡定得就如同不知道刘皇叔就在旁边看着;落魄书生贾雨村身在甄府,也好象未察觉义忠亲王甄士隐就在窗外,反正只管高声吟诗就是了。当然,皇叔听到了,义忠亲王听到了,读者们也读到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现在的教科书教育广大学生们说,这首诗表现的是贾雨村暗恋甄府丫头娇杏,因而在中秋节对月感怀写成了一首情诗。写首情诗表心迹,文采打动佳人芳心,最后抱得美人归,这是才子们泡妞的必杀技,自从《莺莺传》里张生用此招泡到崔莺莺之后,后世的才子佳人类型的小说里,所有才子都会用的。不仅古代才子会用,现代的学生也经常干这事;现在的偶像剧里,男主角用来向女主角表白的也是类似于诗歌那种酸得掉牙的语言。而现在教科书上认为用在《红楼梦》上的就是这样俗之又俗的桥段,说明砖家成功地把《红楼梦》的品味降低到偶像剧的水准。如果你也将这首诗当情诗来读,那么恭喜你,你成功地把自己的品味提高到砖家的水准。


  《红楼梦》肯定不是偶像剧的水准,脂批盛赞《红楼梦》的立意打破历来小说巢臼,原因就是《红楼梦》不象其他才子佳人小说用这种俗套,《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里,也借贾母之口表达作者对此的态度。如果说小说一开篇就来这么一手,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嘛。


  这首诗如果用情诗去解读的话,实在是太过浅显直白了。诗词讲究语言精炼,内容含蓄,写首诗怎么也得有点借景抒情借物咏志的比兴手法在里头。如此直来直去,这就好比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解读成煮绿豆汤一样可笑。在曹雪芹笔下,贾雨村中过进士,做过林妹妹的老师,人人都承认他是个才子;这个才子开篇的第一首诗,实际上就是展现他的才学的。如果一首直白的情诗用在这里,根本就是丢人现眼!以曹雪芹的诗才,以《红楼梦》诗词的水准,这第一首诗,绝对不是一首情诗那么简单。


  逐句分析一下,这诗其实很有意思的: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三生,用佛教典故,指人的前生、今生、后生,有因果循环的宿命意味。具体可自查。未卜三生愿,可解释为:爱情和理想都还漂泊不定。


  如果你认定这是首情诗,那用缘定三生来也解释得通;但这只是表象,别忘了,娇杏不在现场听不到,听到了也不会明白的,听诗之人此刻正走过来呢!此句之意是贾雨村空怀理想却无从施展,这话当然是说给义忠亲王甄士隐听的。


  频添一段愁,字面较直白,不解释。一段愁,出自李白之诗《长门怨》:“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相如为作《长门赋》。……后人因其赋而为《长门怨》。”陈皇后,小名阿娇,即是汉武帝金屋藏娇的那位,因为失宠于汉武帝,被贬入长门宫。后来请绝顶枪手司马相如作一篇《长门赋》,描述自己苦闷愁怨的心情,以及对汉武帝的思念渴望,她希望通过这篇《长门赋》能让汉武帝重新接受自己。古乐府诗《长门怨》就是这一主题,“一段愁”取自诗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而这两句诗化自《长门赋》中“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关键词是“月光”,贾雨村吟诗时是在中秋之夜对月感怀,全诗紧扣“月光”这个关键词,“一段愁”的用典有月,正好切题。

  注意了!贾雨村在甄士隐府第所吟的两首诗,都是咏月诗,另外还有一副对联,是他搔首对天长叹而成,那也是咏月。时值中秋,“月光”在贾雨村这里,不仅应景,还暗藏玄机!事实上,“月光”不只是用来写景,更是别有所指,指的就是义忠亲王甄士隐(月派之说,不可全信,但可作参考)!贾雨村追娇杏这种破事不值得写首诗,但正如数十年前人爱用“红太阳”来吹捧某人一样,贾雨村在中秋之时表达对“月光”(义忠亲王甄士隐)的向往之情,心态类似。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这两句也很直白,表达贾雨村此时徬徨苦闷、欲走还留的心态。北漂一族的贾雨村,空有满腹经纶,却无从发挥,事业和爱情都还没着落,每天都要为三餐奔忙,他当然郁闷了。但他认定甄士隐乃有道明主了,于是他“行去几回头”,在甄府周围游荡一年多时间,啃馒头,住蜗居,功夫不负有心人,此刻终于有机会见到了义忠亲王甄士隐,这么曲折的感人故事当然要大声唱给义忠亲王听了。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顾影自怜:有失意的时候自我欣赏之意。风前:出自杜甫诗《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宗之,即崔宗之,是个倜傥不羁的美少年。由此可以看出贾雨村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玉树临风的才子,难怪接着他也对甄士隐夸口说:“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月下俦:用月下老人传说,更再出“月光”这个关键词,俦:伴侣。


  这一联有意思,贾雨村说:我这么个玉树临风的风流才子,到现在都没人与我相约在月光下。若按情诗的理解,就是用了月老之意,花前月下,大家懂的;但“月光”暗指义忠亲王,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引申出来的含义就是怀才不遇的贾雨村积极向月光派义忠亲王靠拢,在递申请书了。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末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在,此处有双关含义,不细读难明白。不幸的是,就现在所见的资料来看,所有人都只看到了表面上那层意思,真正能解者至今未见。

  “蟾光”是指月光,好理解。而关键词在于“玉人”,多数人会认为是美女之意,如果你理解的“玉人”就是美女,即指娇杏,那么就没办法了,你就将就着把这首诗当情诗来看吧。


  实际上,现在理解为美女代称的“佳人”、“玉人”等,最初的古意都指的是美男!比如“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玉人”代表美男也有很多例子,《世说新语?容止》云:“(裴楷)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此处被称为“玉人”的裴楷是美男子;《初学记?卫阶别传》云:“阶在龆龀中,乘羊车出洛阳市,咸市皆曰:‘此玉人也。’”“玉人”卫阶也是美男子。如果这些有些生僻的话,杜牧有一首诗如下: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比较著名,想必大家不陌生。诗中“玉人”之意,不是指美女,而是美男——韩绰。若有疑意自己不妨搜索一下。

  回过头来我们来看一看贾雨村这首诗的“玉人”何指,是美女还是帅哥呢?如果理解成美女的话,那就是贾雨村向娇杏大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了,全诗只能作情诗来理解。但开篇就写一情诗,对象还是娇杏这种三流角色,真无聊,直白点说,就是偏题了。


  如果“玉人”理解为帅哥的话,就很有意思了,“蟾光”是月光代表义忠亲王甄士隐,自不必说;“玉人”当然是贾雨村自比风流才子,这和前面“自顾风前影”之意是一致的,这样的话,意思就是:月光(甄士隐)你如有意,就来照我(玉人)吧。这是贾雨村在求“明主”义忠亲王收录了。此诗中“玉人”意有双关,明指娇杏,暗喻自己,一个词汇的理解不同,竟会使全篇的主题产生如此大的差异。


  这开场第一诗,就是贾雨村假借一首咏物情诗,委婉地向义忠亲王表达了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此诗含义双关,这才是高情巨眼应有之作,读者不可不知!


  贾雨村吟完这第一首诗,生怕义忠亲王甄士隐肚里墨水有限,不能理解他诗中真正意思(其实是生怕读者不理解。如若是甄士隐不解,岂不成了对牛弹琴,下面情节如何继续?)于是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


  玉在匮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此联把黛玉和宝钗分别嵌入其中,同时也将自己的姓和字分别入联,其中“价”通“贾”,“时飞”则是贾雨村的字,构思相当巧妙。其中有何奥义,不在此处讨论范围之内。

  这一联也有典故出处,自不待言。不过此联不算难懂,就算不掉书袋,普通读者看到“求善价”、“待时飞”字样,也能把其中意思猜个八九不离十,无非就是“待价而沽”、“相时而动”之意。曹雪芹还生怕读者不解,干脆就直接亮明原因,乃是贾雨村“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这个解释够明白了吧,其实这句话拿来解释上面第一首诗也是可以的。


  这一联说的仍是贾雨村毛遂自荐,希望能有识货之人关照一下,使自己的才华得以展现。把这一对联和前面的诗联系起来看,就会知道,这两者所表达出完全相同的“贤臣择主”之意,都是在向义忠亲王表忠心。如果把最先那首诗理解为情诗的话,再读这样一副对联就让人凌乱了。


  贾雨村正在高声朗诵,恰值义忠亲王甄士隐走来听见(没办法,就是这么巧),自然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本来他约见贾雨村就是要考察一下的,一见之下,贾雨村先声夺人,果然有深度!这第一印象就感觉不错,于是两人开始详谈。


  详谈之下,贾雨村又借酒大发狂兴,还是对月寓怀,口出一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首七绝还是咏月诗。既然在贾雨村心中,月亮是代表着义忠亲王,那么此诗就是赤裸裸地对着义忠亲王唱赞歌,文字较直白,就不用太费事再解释了。有很多文章解读时用宋太祖赵匡胤未显之时的诗“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来比对,因为此诗有人说有“帝王之兆”,套过来用说是贾雨村野心勃勃。用赵匡胤的诗来比对未尝不可,但错在此诗不是贾雨村自夸,而是大赞月光实际上是来拍甄士隐的马屁的。另外明万历帝朱翊钧做太子时写有一首赞美月亮诗也很相似:


  天上一轮月,
  其形光浩洁。
  可比圣人心,
  乾坤多照澈。


  自有马屁之徒说此诗足见天子之气象,当然了,朱翊钧后来的确是做了皇帝。贾雨村写的这首咏月诗,奉承“天上一轮”的义忠亲王“人间万姓仰头看”,日后终会象万历帝一样得登大位。其实历代诗话里开头都是这种皇家诗人们的仰头狂嚎,内容多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类的空话,不要太在意。


  贾雨村这首诗,跟前面一诗一联放在一起一看,有很清晰的叙事脉络,第一首五律先说自己怀才不遇,次联说自己待价而沽,最后七绝恭维义忠亲王必成大业;这三步一脉相承,顺序渐进,言简意赅地将贾雨村此来投靠的意图表露无遗。可以说,这两诗一联,讲一个故事,浑然一体;在未删节的《风月宝鉴》中,应该有文字写出上面的情节,这诗与对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这诗与对联,就算情节上已被和谐了很多,依然可以大致将原貌看个真真切切。曹老师构思与文笔果然了得!到了此时,还有人把最初的那首诗当情诗来看吗?


  贾雨村要来入伙,写几首诗算是纳了投名状,接下来就看义忠亲王的态度了。果然,义忠亲王甄士隐听了他这几首诗,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乃亲斟一斗为贺。由甄士隐的反应可知,他是充分了解了贾雨村诗中的含义的,并且认定贾雨村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接受了他的请求,将他收录门下。



  第四节 往事并不如烟


  贾雨村巴结义忠亲王,自然求的是功名富贵;那义忠亲王又看上贾雨村什么呢?当然是求才了。宫廷争斗如此残酷激烈,有忠顺亲王、北静王等强敌窥伺在侧,义忠亲王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壮大实力那是必须的。当今社会什么最重要?人才!因此,这些高层领导者都摆出一副求贤若渴的姿态,招纳四方能人。比如北静郡王水溶,也被称为贤王,《红楼梦》他第一次出场就对各位观众自我介绍说:“……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是以寒第高人颇聚。”明显是到处散播贤名,搜罗人才,为的是什么?不就是那代表最高权力的宝座嘛。在《风月宝鉴》环境里,义忠亲王身处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只要还有逐鹿问鼎之心,就必须广开门路,招贤纳士。象贾雨村这种尚未发迹的士子,要价不高,最是值得投资的潜力股,此时予其点滴之恩,日后他将涌泉相报。这正是义忠亲王甄士隐青目贾雨村所期待的投资回报。


  关于这一点,还可以结合一下曹雪芹当时所在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当年曹家从盛转衰的转折点,就发生在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那个时期,当时无论是太子党还是四爷党八爷党,只要还有机会染指皇帝宝座的几位皇子,都四处招兵买马,手下聚集着一批能人,但凡是王公大臣、士子名人、番僧、传教士,甚至江湖术士绿林好汉只要能为我所用,无不竭力拉拢。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清稗类钞》一书是清末民初徐珂编撰,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从清人、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编辑而成。稗是细小的史料,但编者态度严谨,许多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很有参考价值。《清稗类钞》在“帝德类”中有一条名为“世宗资助书生”的史料,说的事情和《红楼梦》第一回的故事有些瓜葛,现抄录在下:


  世宗为皇子时,好微行。尝游杭州,出涌金门见一书生卖字,颇通八法。即命书一联,中有“秋”字,易火于左,世宗曰:“得毋误否?”书生条举名贴为辨。世宗曰:“若曷不效举子生活,乃卖字乎?”书生云:“尝举孝廉,贫不能给妻子,卖字求活,安望富贵。”世宗出囊中马蹄金数笏,曰:“吾贾有赢,不如资若求功名,得志毋相忘耳。”书生谢受之。即上公车,连捷翰林。时世宗已践祚,一日,睹其名,忆是书生,即招入,书一“和”字,易口于左,询之,书生言为伪体,上笑不答。翌日,使奉诏诣浙江巡抚,受诏发观,乃命其仍向涌金门卖字三年,再来供职,书生始悟。


  世宗即是抄了曹雪芹家的那个雍正皇帝,此文自然是歌功颂德类型,突出雍正帝一贯尊重知识、胸怀天下的光辉形象。这事应是实事,本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没必要凭空臆造。而且这种事不止雍正皇帝为皇子时候做过,估计当时其他有野心的皇子也没闲着。史书未载,皆因成王败寇,历史是由胜利者来装扮的;若是由废太子或者其他人做了皇帝,相信同样会有资助书生之类的光辉事迹记录下来流传于世。


  但如果同学们进一步深入分析的话,还可发现更多内幕,雍正资助书生,表面上是助学做善事,真正意图却是为了收买人心!大家不妨比较一下世宗资助书生和义忠亲王资助贾雨村这两个事件,就会发现实际上有很多巧合。同样是资助书生上京考试的故事,杭州书生卖字为生,贾雨村亦卖字为生;会面地点一在杭州涌金门,一在姑苏阊门,十分接近;后来杭州书生连捷翰林,贾雨村亦会了进士,结局一样,两人都是才子,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有潜力方能入别人法眼!两个事件相似度很高,换言之,如果义忠亲王日后登上帝位,估计也能在史书上留下资助贾雨村的佳话。


  雍正还是四阿哥时,可能有过微服出游去过杭州的经历,但这并不等于他闲得蛋疼没事做跑去游山玩水。在当时皇帝候选人中,首推当然是太子,然后八阿哥,再后来十四阿哥,老四始终不是热门人选。于是他接受门下戴铎的建议,韬光养晦,自称富贵闲人,装出一副无意争位的姿态来迷惑世人,其实暗中积蓄力量,最后突然发难,得登大位,人们这才发现他原来是史上天字第一号的权力狂!象他这次,微服私访杭州,当时没有飞机高铁,这一来一回就得几个月功夫,在当时众皇子都在紧张进行军备竞赛的情况下,他又怎可以离开权力中心几个月时间去寻开心打酱油呢?阅读这篇文字,似乎此行真是寄情山水,无意权位,但正如义忠亲王资助贾雨村一样,背后另有图谋,目的正是网罗人才为己所用。


  四阿哥微服出游,目的地也有讲究的。杭州人杰地灵,是江南士子聚集之地。康熙年间,有两次著名的党争,一次是以索额图为首的太子党和皇帝支持的明珠之间的斗争,另一次就是以江南士子组成的“南党”对抗以明珠为代表的满州贵族组成的“北党”,由此可见依靠科举出身的江南士子人才济济,能量不小。四阿哥就是看中了这里是人才富矿才来的。

  四阿哥此去杭州,主动放低身段,微服出行,走亲民路线。到了杭州,当然不能大张旗鼓地登广告搞招聘,那到那里去找才子呢?江南虽说是人才大省,但多数才子是名门大族的子弟,这批人关系盘根错节,不太好下手;那些有才名而经济拮据的才子,投资性价比最高,才是四阿哥此来考察的目标人物。但这些才子就算在江南也属凤毛麟角,他们脸上又没刻上“才子”二字,如何在芸芸众生中找到他们呢?别急,四阿哥早就命人调查清楚,列了一批名单上报,他此来就是亲自来面试的。涌金门卖字的这位,早上名单了,至于具体如何如何考察,我觉得跟甄士隐考察贾雨村差不多,不能说得太细,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关键是两人见过面,四阿哥投资了,书生也见过投资人了,这就够了。日后若是书生出息了,步步高升,四阿哥就会适时出现点醒他。书生一看,哦,原来是伯乐恩公!于是四阿哥仅用几块金子就将一个人才收归麾下,这笔投资,值!如果书生没出息,不要紧,区区见锭金子而已,就当是研发失败,所失不多;更何况书生不可能知道四阿哥曾经考察过他,他只知道资助他的是个商贾而已(义忠亲王化为乡宦甄士隐,皇子装成商贾,很合拍),无损四阿哥的威名,也不会有人背后说三道四。况且书生不会是四阿哥投资的唯一,还有几十倍的大包围。东方不亮西方亮,投资这么多的才子,总有黑马跑出,只要有一两人胜出,就不枉他亲自跑这一趟。


  书生后来果然争气,连捷翰林,若不是四阿哥已登基成为雍正皇帝,上面这一幕伯乐识马的感恩情形应该会上演。雍正后来招见书生,已不需要书生表态投靠,所要的,只不过是炫耀一下,让书生在震惊之余伏地高呼:“皇上圣明!”然后就龙颜大悦,岂不是一幅君臣同欢的感人场面!不料书生食古不化,面对那么明显的提示却毫无反应(在书法上,“秋”字将火字边放于左边可行,“和”字却不可以左右互调),扫了圣上雅兴,如此不解风情之人,活该多卖字三年。



  这一条“世宗资助书生”的掌故,不知曹雪芹当年是否看到过,但义忠亲王甄士隐面试贾雨村这一段,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贾雨村希望投身义忠亲王门下,义忠亲王欣赏贾雨村的才华,两人一拍即合,贾雨村遂成了义忠亲王门下的储备干部。后来,贾雨村得会进士,走上仕途,此是后话了。当然了,贾雨村是自己千方百计地进的甄府,属于主动送货上门型,这一点与雍正主动上门考察还是有所不同。

  但无论是雍正还是义忠亲王,在接纳新来者时都很小心,会有手下情报人员去暗中调查的。就拿贾雨村这个案例来说吧,他什么出身?他原系湖州人氏,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大家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贾雨村和杭州书生一样,都是那种无背景无门派的白衣秀才,较易被义忠亲王甄士隐等接受。


  义忠亲王甄士隐对贾雨村也不是一见钟情,就凭贾雨村所作的几首诗就决定录取,太过演义化,不是特务世家出身的曹雪芹的写实风格。《红楼梦》中交代得很清楚,贾雨村【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在此次会面之前,贾雨村已在甄士隐府前晃悠了一两年了,双方都有一些试探性接触,一两年时间足够义忠亲王的情报网将他的出身调查清楚。正因为有了调查结果,义忠亲王甄士隐相信了,于是才有了这次历史性的会面。


  能让义忠亲王决定亲自面试,说明贾雨村的确是有才。他接受资助之后,上京赶考,一路高歌,最后得中进士。话说当时中进士可比现在当个科学院工程院的神马院士更有难度。他中进士之后,官场上几经沉浮,越爬越高,但最终没能逃掉悲剧的命运。



  第五节 流氓的诡计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见过贾雨村后,赠他银两衣服,算是看好他有出息,在他身上押了一注;贾雨村呢,略略一谢,而后飘然而去。从情节上看,似乎看不到甄士隐收录贾雨村的迹象,其实,贾雨村虽被义忠亲王甄士隐看好,但仍须参加科举以证明自己实力,于是两人见面之后,贾雨村便离开甄府。


  最初出场,同学们看到的是一个正在寻梦的才子贾雨村,虽然有依附权贵的行为,但仍是一个奋发向上的有为青年。前面说过,有人经过分析,发现贾雨村曾经是一个好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腐化变质,越到最后他就越堕落。宁荣两府被抄家,肯定是在八十回后的事情了,那时的贾雨村,会坏到什么程度?先看别人的想象力:在通行本《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书中,描写贾雨村深受贾府之恩,在宁荣两府危难之时非但不帮,反而落井下石,是忘恩负义之辈。如此行径,那还是个知识分子?简直就是个无底线的流氓。


  后四十回的续书虽作不得准,但纵观前八十回,也可明显看出作者对贾雨村的鄙夷态度,葫芦案以及石呆子案的审理过程显示他是个徇私枉法的狗官,这种人后来做出忘恩负义之举是最容易联想到的。又比如在电视剧里是他亲自带队抄了宁荣两府,这就比高续《红楼梦》中的贾雨村更坏了,有没有这事?应该是很有可能的。先看一段庚辰本脂批,第十七回元妃省亲,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这是脂批中精华的精华,不仅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涉及到《红楼梦》佚稿中的一些内容,极具参考价值。这四出戏剧所伏的四个故事可以说是《红楼梦》(应该说是《风月宝鉴》+《红楼梦》才对,《红楼梦》已有部分内容被和谐看不到了,后两个更是八十回后的内容)的主要情节了,细细分析,非常契合《红楼梦》本旨,若非脂批指出,以现代人对当时戏剧之陌生,谁能想到曹雪芹在此处竟然有如此巧妙的安排呢?将四出戏串起来,心中有数的读者已经可以把全书了解个大概了,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处。


  这四出戏剧中,与贾雨村紧密相关的是第一出《豪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余下的三出戏以后有机会才细说,只看这《一捧雪》。这“一捧雪”是真有其物,并非杜撰出来的,据《明史》和《张汉儒疏稿》记载,“一捧雪”为明代著名玉杯,明嘉靖年间,严世藩向莫怀古强索祖传玉杯一捧雪,莫怀古冒死守护终得不失,《新野县志》有更详细记录。此杯后由莫氏后人献给国家,收藏于河南省新野县文化馆。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根据此传说写出戏剧《一捧雪》,后来京剧、徽剧、晋剧、秦腔、豫剧等取材于《一捧雪》,上演有《温凉盏》、《审头刺汤》、《莫成替主》等戏曲传统剧目,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刚也有京韵大鼓《一捧雪》。戏曲《一捧雪》主要内容是这样:


  落魄书生汤勤在钱塘一带以装裱为生,人称汤裱褙。一日潦倒于街头,得莫怀古打救。莫怀古赏识汤勤,收他作门下幕僚,视之如心腹。一日饮宴,汤勤见到莫怀古之妾雪艳以及家传玉杯一捧雪,顿起觊觎之心。莫怀古进京任太常寺正卿,恐汤勤屈才,便将他推荐给了权臣严世藩。汤勤投靠严世藩后,撺掇严向莫怀古索取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得已,便另做了一个赝品送上。严世藩得杯,不知是假,非常高兴,汤勤却已识破,告之严世藩。严世藩大怒,直闯莫府搜查玉杯一捧雪,幸得仆人莫成机智,玉杯方能不失。莫怀古畏惧,挂印弃官连夜逃走。严世藩发公文四处追捕莫怀古,终在蓟州抓住莫怀古。汤勤又挑拔严世藩就地处死莫怀古,蓟州总镇戚继光欲救莫怀古,却苦无良策,关键时刻,莫成挺身而出,愿替莫怀古一死。戚继光斩下莫成人头送到京城,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柄奉旨审理此案,汤勤前来会审,陆柄欲判人头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柄得雪艳暗示,知汤勤意在雪艳,便将雪艳判与汤勤为妾,汤勤方不追究。洞房夜,雪艳刺死汤勤后自刎。


  《一捧雪》可以说是一只玉杯引发的血案。而剧中人物,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玉杯主人莫怀古,而是大反派汤勤!莫怀古对他有救命之恩,知遇之恩,他忘恩负义不算还要赶尽杀绝,有够心狠手辣的了,世上居然有此灭绝人性之人!这《一捧雪》伏贾家之败,那即是说《红楼梦》里有类似情节和人物啰。既然这样,汤勤在《红楼梦》中又对应何人呢?绝对非贾雨村莫属!无论个人形象还是人生轨迹,两人相似度在九成以上;莫怀古对应的是义忠亲王甄士隐及贾府,严世藩对应的是忠顺亲王,雪艳对应的是娇杏,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是娇杏来终结贾雨村,有意思。

  一般来说,有一定基础的红学爱好者,若按照脂批的提示,稍为研究一下《一捧雪》的情节内容,相信多数人都能看出汤勤就是影射贾雨村,这个没有什么难度。能做到这一步的读者,应该算得上是对《红楼梦》理解已经入门了。虽然很多人自称将《红楼梦》读了很多遍,但从不看脂批,始终纠结于哥哥妹妹之间的卿卿我我,这样就算背得再熟也只是门外汉而已。


  《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汤勤恩将仇报弄得莫怀古家破人亡,既然曹雪芹将贾雨村与汤勤这种流氓作类比,说明这两人所起的作用相似,贾雨村应该是贾府败家的罪人之一。读者们现在看到贾雨村所做的坏事,最突出的也就是葫芦案和石呆子案中循私舞弊,但这两单并没看出对贾府有致命的影响。相较汤勤在整莫怀古时的表现,贾雨村前期表现坏得还不够,在八十回后的故事里应该还会有所反应。由此推断,他会是令贾府败家的主要推手,象电视剧里他亲自领人抄家就顺理成章了,甚至做出更多卑鄙无耻的事情来搞垮贾府也是合乎逻辑的。如果各位红迷有这些想法,恭喜你,在入门的基础上又有提高,不比某些所谓的砖家差。


  脂批提示我们,《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贾雨村是主要推手。而前面我们多次强调,秦可卿才是贾家败家的祸根,她的判词上明白写明“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家事消亡首罪宁”。贾雨村与秦可卿,一个“绝代佳人”,一个无底线的流氓,到底谁才是贾家败家的罪魁祸首?前后两种说法有没有矛盾之处呢?其实,将两者合起来看,你会发现世界是和谐了,其实贾雨村和秦可卿可以同是贾家败家的根本因素!两种说法并不排斥,正是贾雨村揭发了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才令贾家百年基业毁于一旦。秦可卿是起因,贾雨村是推手,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此的残酷。

  矮油,这个贾雨村,怎么酱紫讨厌呢。搞垮了荣国府宁国府,让宝哥哥林妹妹住哪呢?还有,秦可卿的身世是高度机密,在贾府只有少数高层知道,这死贾雨村从那得到的消息呢?


  让我们再回到从前,第一回。这一回写了义忠亲王甄士隐在家里,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经过面试录用了贾雨村,还有就是辗转将秦可卿送进了宁国府。这开门见山两件事无疑都是对全书影响非常大的重磅事件,同一时间讲两个故事,如无关联,必将让读者分心,无疑会互相消弱了彼此的表现力。如果这两件事是互不相干的,按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式写来应该更好。可以说,从一开头大家就觉得前面几回书很乱抓不住主题,很大程度就是各个人物之间关联性很小,故事没有互通;这种文笔,似乎不象是曹雪芹的水准,看来有代笔!终于有一天,突然间脑中似有闪光划过,便如醍醐灌顶般,明白其中的奥妙。




  原来,两者是有内在联系的,将秦可卿送进贾府这条计策,正是贾雨村在与义忠亲王会面时所献!这第一回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说实话,这是个相当大胆的推断,若要从文本中找出证据,的确很难找到!前十六回被和谐太多了,想还原某些情节就如同再创作一般艰难——既然如此,各位同学不妨设身处地以写作者曹雪芹的角度来思考,怎么样写才能使得故事更具吸引力。在书中,贾雨村见过甄士隐之后,接着就写到了英莲失踪的故事,以作者笔意来看,不应该是两个独立事件。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总讲究要把各种因素互相呼应,现在把这两件大事一起摆上桌面开讲,很难相信两者间并无关联!而此结论得出之后,茅塞顿开,全局豁然开朗,所有情节浑然一体!如果这样的剧本我都能想到,相信曹老师更不在话下!这是我的直觉,强烈的直觉,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如果说《红楼梦》是一处迷宫宝藏,那第一回就是宝藏的大门,上面本来是有一张藏宝图,指引读者寻幽探秘。不过因为和谐需要此图已有部份缺失,还有部份被涂改(比如甄士隐甄英莲贾雨村身份的改写)。残破后所看到的情节支离破碎,前后内容脱节,与主题格格不入,甄士隐贾雨村等开场人物都沦为无足轻重的打酱油角色。如果同学们比照现存教科书的方法按图索骥,能看到的永远是一男两女之间的风花雪月,不可能找得到真正的宝藏。要找到好东西,必须将缺失的部分填上。


  将一张残缺的拼图复原,某一个重要位置上的板块正确定位是关键。象贾雨村献计甄士隐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本已缺失,经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现在寻回加入拼图。有这一环加入,真似画龙点睛一般,原本极难拼接的支离破碎的残图一下子各就各位,一张虽不完整却已经能见到关键路线的藏宝图呈现出来。有了这张宝贵的藏宝图,在《红楼梦》这个宝藏迷宫里你将能找到别人根本无法想象的神奇宝贝。


  让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形:义忠亲王甄士隐和贾雨村互相欣赏,相见恨晚。但义忠亲王所要的不是只会写几首诗的才子,贾雨村以后若想得重用,腹中没点韬略可不行。欣赏过诗词以后,两人就谈点实际的,义忠亲王仿效刘皇叔,问一问贾雨村天下大势;贾雨村呢,自然有所准备,顺便也客串一把诸葛孔明,于是滔滔不绝,说出一番道理来。


  他说(本人代为整理):如今大位归属未定,各位王爷明争暗斗,此消彼长,难定输赢,底下众官都是墙头草,战战兢兢,生怕站错队伍,就算是自己的心腹手下,也难保有脚踏几只船的,这种无立场见风使舵明哲保身的人是没什么战斗力的,难堪大任。要成大事,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把几个有战斗力的重要部属团结在王爷周围。王爷不妨多铸几个金狮子将军印什么的,秘密送给这几个重要部属,以拢络他们的心,这样结成利益同盟,他们也不敢再起贰心。当然,终极杀招是用婚姻来结盟。当年三国鼎立,刘皇叔和孙吴之间也曾互相猜疑,但刘备一旦娶了孙尚香,两家便成为盟友,后来两家翻脸,也是孙尚香回东吴之后的事情;东吴之后杀关羽,更是与之联姻不成造成的恶果!成了亲家就是盟友,不成就是敌人!如果王爷看上有得力之人,不妨暗暗将郡主送过去结亲,如此一来,他敢不死心塌地为王爷效命!团结就是力量,有此忠心之士辅助,不愁大事不成。


  义忠亲王甄士隐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建设性。女儿虽亲,毕竟以后还是要嫁人的,与其等着日后皇帝指婚某人,不如自己作主找个有用之人嫁掉更能物尽其用。虽然所找之人未必配得上郡主娘娘,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况且比起所谋之事,这又算得了什么?!义忠亲王心动了:这招值得试试!可他毕竟久经考验,脸上却不露声色,对贾雨村的提议未置可否。这贾雨村不过只是个新招的储备干部而已,就算是卧龙凤雏,也要经过实践考验才能委以重任,此人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终究知人知面不知心,此等大事,事关生死存亡,还轮不到他参与进来。


  于是义忠亲王甄士隐赠银赠衣外加嘉勉一番后,让贾雨村离府。然后他召集张友士等谋士智囊商议此事,经过仔细斟酌,认为贾府等四大家族条件最优越,最终定下让英莲郡主偷渡进入贾府的具体步骤,涉及人员包括贾府、秦业以及霍启、路人甲等。贾府掌门人贾敬虽然患得患失,终究不敢有违于义忠亲王,也只得加入此计划,把自己的孙子贾蓉贡献出来。


  但无论如何,郡主也是皇家血脉,私下婚配,是绝不允许的。以曹雪芹时代为例,宗室王公嫁娶,须待皇帝下旨指配;郡亲王之女,多指配蒙古台吉,纵贵为亲王郡王,亦没有自家子女的婚姻选择权。眼见政治斗争日趋激烈,义忠亲王舍不得这么宝贵的资源就这样白白浪费,于是策划了此次行动。但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敏感形势下,义忠亲王甄士隐此举,走的就是一步险棋,如被查实,不仅违反宗人府律例,由此还能引申出朋党比周欺君谋反的弥天重罪,义忠亲王和贾府都将遭受灭顶之灾!因此,义忠亲王步步惊心,在一路送英莲郡主进宁国府的过程中,使用大量反侦察手段,终于让英莲郡主秦可卿安全进了贾府。


  而在同一时间,贾雨村离开甄府之后,正在为前途而打拼,虽然可能听说过英莲郡主失踪的事情,但英莲流落何方,贾雨村并不知情。但是,作为献计者的贾雨村,知道更多内幕,自然比别人更容易发现秦可卿的踪迹;不过侯门深似海,秦可卿躲在宁国府深宅大院里,不太好查,贾雨村也是大费周章才揭开这个惊天秘密。因此,秦可卿是败家的根本,贾雨村揭破她,导致贾家败亡,秦可卿败家说和贾雨村败家说,两者可同时成立并不矛盾。



  而在同一时间,贾雨村离开甄府之后,正在为前途而打拼,虽然可能听说过英莲郡主失踪的事情,但英莲流落何方,贾雨村并不知情。但是,作为献计者的贾雨村,知道更多内幕,自然比别人更容易发现秦可卿的踪迹;不过侯门深似海,秦可卿躲在宁国府深宅大院里,不太好查,贾雨村也是大费周章才揭开这个惊天秘密。因此,秦可卿是败家的根本,贾雨村揭破她,导致贾家败亡,秦可卿败家说和贾雨村败家说,两者可同时成立并不矛盾。

  整理一下,才好说得明白。《红楼梦》前十六回的某些章节是对应《一捧雪》的,其中贾雨村=汤勤,甄士隐或贾府=莫怀古,忠顺亲王=严世藩,娇杏=雪艳,最奇怪的是秦可卿,竟然是秦可卿=玉杯一捧雪,她所借代的是物不是人。莫怀古之败家,在于汤勤点出一捧雪之假;贾府之败家,在于贾雨村点出了秦可卿之假。秦可卿是“败家的根本”,前面已有很多表述,贾雨村献上“霍启抱了英莲”之计,又揭穿秦的身份,这两人都是贾府败家的关键人物。


  参考《一捧雪》中汤勤的情节,理一下贾雨村的人生经历:他是一个靠知识改变命运的穷书生,自从得到了义忠亲王的资助,从此人生发生转折;他出谋划策让秦可卿进了贾府,埋下贾府败家的祸根;也曾经仕途受挫,是贾府的保荐使他有重新崛起的机会,此后一路高升;与贾府关系一度密切,后投靠忠顺亲王,揭穿秦可卿,导致义忠亲王坏了事,连累到贾府也跟着倒了霉。


  有了上面的描述,似乎看出点门道来了,这贾雨村十足就是个忘恩负义+卑鄙无耻的势利文人,流氓有了文化更可怕。这是真的吗?


  将秦可卿送进贾府,这个事件最终令义忠亲王甄士隐和贾府坏了事,而贾雨村正是始作俑者和终结者。这第一回开场三人组给读者展开了一幅极具想象力和诱惑力的画面,其带来的震憾效果远非现在红学所谓的爱情主流可比(个人观点)。如果有人能理解得那么透彻,那其水平绝对可以完爆大多数靠《红楼梦》混饭吃的所谓专家。

  第六节 奸雄之野望


  既然已经是超专家水准了,那么是否就可以这样给贾雨村定评了呢?故事内容相当完整,各种细节相当吻合,看起来这很接近作者原意了。嗯……且慢!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有人对贾雨村有不同看法。谁?脂砚斋。


  看看脂批是怎么来评介他的吧。以脂批较多的甲戌本说事,说起贾雨村,脂砚斋的批语最突出的是什么?“奸雄”二字!现在的《红楼梦》,贾雨村所占的篇幅并不多,脂批就没多少了;以甲戌本为例,有关贾雨村的批语大约四五十条,但在这不多的评论中,奸雄就足足骂了十一声(粗略统计,可能有微小误差)!可以说,脂批每给他评论三四句,就骂一声“奸雄”,如此执着,显见“奸雄”就是脂批给贾雨村的定位。


  奸雄!!!奸雄是什么?贾雨村真的是奸雄么?


  奸人之雄者,准确地说应该是雄者中之奸人,就是奸雄,专指弄权欺世、窃取高位之人。奸雄,字面意思,当然是既奸且雄,一要奸诈,欺瞒世人;二具雄才,有常人难及的野心。奸雄属稀有品种,因为世上奸诈之人虽多,却尽多是卑劣苟且之徒,心理阴暗的人自然难成大气候;世上具雄才伟略之人亦不少,但多数自重身份,不屑以奸诈之道建功立业,既奸且雄者寥寥无几。于是这世上奸贼不少、英雄辈出,奸雄却难得一见。


  奸雄既奸且雄,其雄为目的,其奸则为手段,奸是为雄服务,可说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委婉的说法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行事没有道德约束的奸雄,往往比英雄更易达到目的。虽说奸是为雄服务,但奸雄之奸却最令世人记忆深刻,道理很简单,身为雄者却行事奸诈,怎不令人侧目!奸雄之辈,皆身负厚黑绝学,若是使诈,其诈必然非同小可,别说一般世人难辩其真伪,就是史家,也不易下笔。因此,奸雄往往是争议人物,有时不太好定其褒贬。



  要说中国历史上的公认的奸雄人物,就不能不提到这两个人:曹操和王莽,两人均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论述“正邪二气”学说的时候,此二人均榜上有名,和秦始皇等七八人列为大恶的一类,这是曹雪芹给他们的定位;在戏台上唱戏,这两人也同以白脸奸臣的形象示人,足见其奸诈形象已成定式。

  曹操是奸雄,这一点毫无疑问,甚至说奸雄专指曹操也不为过。《三国志》、《三国演义》里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深入人心,于是“奸雄”成了曹操的标签。后人写诗写文章,甚至就用奸雄指代曹操。曹操当然是身具雄才大略之人,大家都知道,不细说;至于其诈,曹操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足见他不按常理出牌。《三国演义》有非常多曹操奸诈的情节,有一例相当有说明性,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官渡之战进行到关键时候,曹军断粮,十万火急;此时,救星来了,奸雄曹操如何表现呢:


  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


  果真是奸雄中的奸雄,够奸!奸雄在历史上如何评价一般都有争议,其中更以曹操为最,他以前一直是被当成大奸臣的来批斗的,到了现在,已经平反了,被人民政府追认为真英雄。


  另一个奸雄代表篡汉创立新朝的王莽,同样也是鼎鼎大名,他比曹操更牛的地方在于他最终过了一把皇帝瘾,而曹操生前未享受到这种待遇,死后才得追封。能靠自己实力当上皇帝的人,当然称得上是有雄才大略的了;至于他的奸诈,也是出了名的,白居易有首诗提到他的奸:


  放 言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王莽谦恭未篡时”,说的是王莽未篡位之前,虽身居高位,却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其形象之完美,有如圣人再世。但一旦他自立为帝,触犯旧时天条,后世的史家都说他以前的完美形象都是伪装出来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谋朝篡位。当然他也算是争议人物,现在也有人说他是失败的改革家。曹雪芹将他归类为应劫而生的大恶之人,显然也认同他之前的完美形象就是藏奸的说法。


  帝制时代当皇帝的当然最怕大臣功高震主争抢大位,王莽曹操正是此类大臣的代表,于是历代君主都把王莽曹操往死里批,两人因此成为奸雄的典型。曹雪芹作为旧时代的人,显然也深受其影响,王莽这样的奸雄行为他也是持批判态度的,曹操据说是他先人,尚留一点余地,王莽则毫不留情。


  脂砚斋痛斥贾雨村是奸雄,拿来作比对的便是曹操和王莽二人。在贾雨村出场后,第一次描写他的相貌的时候,脂砚斋便批:【是莽操遗容。】莽操二人当时可没有照片传到后世,脂砚斋依然认定奸雄是有标准照的,样子特别是气质以莽操二人为标准;在他看来,贾雨村完全就是十足的奸雄相!另外,《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写贾雨村去拜会贾政,贾政优待贾雨村,甲戌本有侧批:【君子可欺其方也,况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虽政老亦为所惑,在作者系指东说西也。】直接把贾雨村比作假面时期的王莽。脂砚斋是了解内幕之人,这贾雨村是奸雄的说法可信度很高。


  贾雨村是奸雄?这样一来出现新问题了。大致看去,贾雨村的经历和《一捧雪》里的汤勤较相似,但汤勤只不过是个忘恩负义卑鄙无耻的势利小人而已,不具有奸雄必备的藏奸骗人的腹黑性质,他远远达不到奸雄的高度。也就是说,汤勤是个真小人,贾雨村既是《红楼梦》版的汤勤,以前面所分析的行为来看,也应该是小人一个,为何脂砚斋“奸雄奸雄”骂不绝口呢?显然,贾雨村比起汤勤来,一定是升级版的!从小人提升到奸雄,他的所作所为定有重大的欺骗性。可惜啊,因为《红楼梦》未完和被和谐的缘故,时至今日,他的伪装到现在都还没有被揭穿,绝大多数同学仍然没有看出他的真面目。


  从小人到奸雄,这是质的飞跃,究竟在哪里看出来呢?我们再来看看前面给贾雨村作的总结,他落魄时受义忠亲王和贾府之恩,后来投靠忠顺亲王,残害义忠亲王和贾府。这样的贾雨村的确是个坏得透顶的人渣,但只能算是个小人。坏不等同于奸,奸雄奸雄,肯定藏着大奸谋。他奸在那里?贾雨村一直以贾府朋友的身份来接触贾府,在投靠忠顺亲王后仍然对贾府虚与委蛇,最后竟然是这个所谓的朋友出卖了贾府,这些行为,应该算是藏奸了吧。不过细算来这只是趋利性的小人之奸,远没到奸雄那种深藏不露的境界。


  这个所谓的朋友为什么投靠了忠顺亲王?原文关于贾雨村情节被和谐了太多,具体内容难以考证,但想来是利益使然。以贾雨村在读者当中的形象,当他认为投靠忠顺亲王能使他获得更多好处的时候,变节是理所当然的。具体点说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动的,受忠顺亲王利诱而叛变,这叫见利忘义;另一种是主动的,看到忠顺亲王势力渐大而主动投敌,叫作见风使舵。无论见利忘义还是见风使舵,都是小人之奸,与汤勤类似,奈何称为奸雄?奸雄之奸,是因为有野心而特意行奸,远比小人之奸看得远藏得深。贾雨村既是奸雄,一定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看来事比想象中要复杂。显然,只要贾雨村中途变节,便背上了叛徒、逆贼的恶名,按照忠臣不事二主的道德评判,他自然大受鄙视。则无论以后他如何作为,都逃不过“小人”的评价。他要升级进化成为奸雄,除非不是叛徒!莫非……?!


  在这个问题上,脂批已有提示,前面提到过,贾雨村初见贾政,甲戌侧批:【君子可欺其方也,况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虽政老亦为所惑,在作者系指东说西也。】注意!这是贾雨村和贾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从读者们的角度看,当时贾府权势正盛,贾雨村此来是有求于贾府的,相信他是真心想巴结贾府,但脂批就点出其实他已经是学王莽伪装起来骗人!贾政没能看出他的奸来,如此看来,他真是居心叵测啊!那么他到底要隐瞒什么东西呢?


  经专家组缜密分析,给出最终答案。看到这个答案,当时我震惊了,一股凉意从脚底升起,这里面的水竟然有这么深,《红楼梦》的架构将从此改写,已在读者心中定型的故事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了。想不到啊,真相是如此残酷,原来我们如此这般传颂了《红楼梦》数百年,竟然闹出个大笑话。


  最终的答案是什么?答案只能是一个:原来从一开始贾雨村就是奸的,他原本就是忠顺亲王的人!是忠顺亲王安插在义忠亲王身边的卧底!!!



  既然是卧底,那么就没有什么中途变节这么一说了,对贾雨村的评价要重新考量。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脂砚斋“奸雄”骂不绝口了,贾雨村的确奸得可以,从书的一开头就潜伏下来,数十年不暴露,直至八十回书结束,也没人识破他,包括三百年来的众多读者在内。这比伪君子岳不群高明很多啊,可谓是“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可以想象,八十回后的贾雨村还有大动作,否则只奸不雄,怎么对得起奸雄的名号呢。他的大动作肯定包括抄没宁国府荣国府,他就是毁灭了大观园的罪魁祸首!


  想想开始他为什么献计让秦可卿进贾府的吧,那就是挖个坑让义忠亲王和贾府往里面跳啊。好一条毒计,原来这一切都是阴谋!阴谋!!!虽然曾有一僧一道两个神仙泄露天机,读者们仍不醒悟,果然是神仙救得病救不了命。贾雨村,你好毒!


  这一幕,就仿似《三国演义》中的赤壁大战之时,曹操眼见北军不惯坐船不谙水战,正一筹莫展;此时有一才子飘然而至,自称凤雏庞统。他见了曹操,恭维一番,又表达效忠之意,最后为曹操献上锁船之计。曹操一看果然有效,便采纳了。却不知此计表面上看甚妙,实是引诱曹操上钩的馅饼!曹军失败在曹操上庞统当之时已埋下伏笔。而献上连环计的凤雏庞统,翻脸就变成了刘备的军师!这出连环计,与贾雨村的图谋何其神似!贾雨村不就红楼版的凤雏庞统吗?连故作清高都那么象。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曹雪芹创作这一出戏的灵感,就来自《三国演义》之中呢?





  第二章 追梦人

  第一节 真事隐 假语存


  让我们再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以新视角重新再审视一下真正的贾雨村吧。突然间所有迷雾散去,故事的脉络是如此之清晰!刚开始时他在义忠亲王府周围盘桓不去,贪慕富贵仅是表象,原来是身负卧底任务!“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好个贾雨村,为了接近义忠亲王甄士隐,两年前就潜伏在甄府周围,这两三年含辛茹苦,默默承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正是这份坚持让贾雨村有了和义忠亲王对话的机会,他的才华和谋略终于找到了发挥的空间。


  从贾雨村接受任务时开始算,到八十回后贾府覆灭,贾雨村至少潜伏有十几个年头,布局如此之早,算计如此之深,手段如此之高明,充分演绎什么叫老谋深算。

  而这一战的成败,在于执行人贾雨村的个人发挥。当贾雨村出场之时,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才子,虽入忠顺亲王门下,可能忠顺亲王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大能耐,甚至都很少注意到有此一人。直至他某日求见忠顺亲王,自告奋勇要卧底义忠亲王之时,忠顺亲王这才对他括目相看。当然忠顺亲王对他也有姑且一试之意,反正就算失败,那证明此人无能,败了就败了,就当少养他一个,若真能有所收获,那就是意外之喜。所以忠顺亲王口中虽对他此次行动赞赏有加,但心里对能有多大斩获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贾雨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踏上了他的卧底之路,从他拜入义忠王府那天起,潜伏敌后十几年深藏不露,并用其智谋,以一己之力让义忠亲王坏了事,这样的人物,不是奸雄是什么!面对如此可怕的敌人,棋差一着的义忠亲王和贾府又焉能不败!因此,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悲剧性的结局。



  作为无间道这局棋里最关键的一枚棋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身为卧底,要忍受得住寂寞,承受得住压力,抵抗得住诱惑。这些贾雨村都做得很好,是个了不起的奸雄,有很强的执行力,义忠亲王和贾府败在他手里,应是心服口服了。


  其实贾雨村虽奸,义忠亲王和贾府是受其蒙蔽,但读者有足够多的信息,为什么也看不出来呢?其实曹雪芹一早就告诉读者了,只不过大多数人读书不留心,忽略了作者的提示。甄士隐贾雨村,大家都知道分别用“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谐音,贾雨村=假语存,明明白白,已经提示此人有假。如果各位同学还嫌不够,看看第一回贾雨村出场时作者是怎么介绍他的吧: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甲戌侧批:“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甲戌侧批:假话。妙!】表字时飞,【甲戌侧批:实非。妙!】别号雨村【甲戌侧批: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湖州【甲戌侧批:胡诌也。】人氏。


  “假话”、“实非”、“村言粗语”、“胡诌”,再加上一个“假语存焉”,够说明问题了吧!你认为这么多形容词放一个人身上是随便乱写的吗?姓名假,表字假,别号假,籍贯也假!把这些连贯起来,可以这么来解读:【贾化(假话)者,似是时飞(实非),实乃胡州(胡诌)出来的村言粗语(雨村)!】可不是假得冒泡了吗。从一出场就做假,何其阴险!他这样做,目的想必是见不得人的,象这样的假货,如让他得逞,最后必定害人不浅!



  在前面我们介绍“甄士隐”的名字含义是“真事隐去”,暗合义忠亲王借马甲隐身之意,而和“甄士隐”相对应的“贾雨村”这个名字,其意是“假语存焉”!很妙是不是?贾雨村说假话,这点义忠亲王被骗,贾政被骗,是剧情需要;但对读者来说,有了作者这么直白的提示,为什么同学们都没有多大的反应呢?究竟要让他蒙骗到几时!


  义忠亲王上当,当然因故事情节的需要必须要这样写,同时也要理解,这事不能怪义忠亲王太大意,他肯定是通过他的情报网对贾雨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否则贾雨村也不会在此地徘徊一两年。但面对这样一个造假高手,很难查出点什么来,看看贾雨村给出的家庭信息:“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这些资料显然出自贾雨村之口,以他前面所说的名字、表字、籍贯都做假来看,很难保证这所说的出身情况有多少是真话。试想想,有中国这个宗族社会里,这么一个诗书仕宦之族,居然落得个只剩一人,情况相当罕见;无父母家人,无族人朋友,所有信息都由他说了算,你怎么查?找谁去查?更何况忠顺亲王一派已料到义忠亲王必定会去调查,事先已做足功课,不怕有人来查。当然了,此时的贾雨村声名不显,调查之人那料到他竟伪装得这么专业,一时疏忽,以至无法证伪。于是义忠亲王信了贾雨村所说,他就是身家清白,无门无派的一介书生,正是理想的人才来源。最终,一念之差,求贤若渴的义忠亲王选择接纳了贾雨村,杯具了。


  好一出精彩的无间道!《红楼梦》(《风月宝鉴》)竟然是部水很深的长篇谍战侦探小说,没想到啊真没想到!


  原来《红楼梦》一开篇,甄士隐和贾雨村相会,立马就是谍战的开始!这一开始就是惊天谜案的起因,以前怎么没想到?真是读尽诗书也枉然。


  类似无间道这样的谍战内容,古代小说里并不少见。比如,《三国演义》里就有不少,最有名的当属“群英会”那段了,那是多个极精彩的无间道与反无间道组合,其中庞统献连环计大破曹操那段,和贾雨村献计差不多。不过《三国演义》里的无间道,事先都已经明白告知了读者,大家都有了心理准备,而且结局都是速效型的,没给读者们更多思考的机会。不象贾雨村这种隐藏得那么深、掩饰得那么好的,《红楼梦》(《风月宝鉴》)中的无间道,其设计之巧妙不输于经典的现代侦探小说!


  能写得这么有水准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曹雪芹自身是特务世家出身,属专业人士,此类事件他耳闻目染不在少数,而且当时确有真实案例来供他参考。清人陈康祺所撰《郎潜纪闻三笔》中记载一事:




  世宗伺查之严


  相传世宗在位,嫉臣下纪纲之不肃,苞苴之盛行,凡关防风宪衙门,多密遣亲信逻察,以故万里若堂阶。世所述轶事甚夥,以未见纪载,不敢笔也。《海滨人物抄存》称,天津周抚部人骥,雍正丁未进士,以礼部主事视学四川三年,操守清洁无苟且。先是,本部堂官荐一仆,甚勤敏,至任满,数请先行。公曰:“我即日回京复命,若当随往。”其人曰:“我亦欲回京复命耳。”公惊询,乃曰:“某实侍卫某也,特来伺公,公考试好,某将先期奏闻矣。”公归,果蒙褒旨。


  世宗就是大特务头子雍正皇帝,他最擅长于鸡鸣狗盗之术,有极其庞大的情报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在他在位时,仅参加“密折”行动的官员就多达千人以上,真正做到“万里若堂阶”。就这样他还是不太放心手下之官,派人四处卧他们的底,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当年争位之时可没少用,当上皇帝之后更是变本加厉,曹雪芹家族的衰落看来也是他的杰作。就拿这个周人骥说事,被人在身边卧底三年,居然丝毫未察,应该说不是自己太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了。想想看,堂堂御前侍卫,官阶未必比他低,竟然甘作奴仆,潜伏达三年之久,还“甚勤敏”!这一份恒心耐心决心,决非寻常人可比,或和贾雨村有得一拼。这是很好的一出无间道故事,可以想象当年国宝特务横行时的情形。还好这个周人骥结局还是不错,没犯错误;但贾府就没那么好运了,最后被抄家了,和现实中的曹家一样,曹雪芹这样写贾雨村也算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了。



  第二节 放弃也是一种策略


  闲话少说。且说义忠亲王甄士隐听信了贾雨村之言,将英莲郡主秦可卿送进了贾府。这样贾雨村奸计得售,只要将此事揭穿,就能打倒义忠亲王,如此好机会,怎能错过!此时是否应该收网了吧。嗯……好象有点不对,秦可卿事情败露可是在十几年以后啊,这时间也拖得太长了吧?凭什么就把罪名安在人家贾雨村头上了呢?别急,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风月宝鉴》不是《三国演义》,计策一动立马见效,《风月宝鉴》通篇就围绕着一条计谋展开,如果一下就结束了,以后情节怎么展开。社会本来就是复杂多变的,有各种各样的因素起作用,将之简单化,就没有真实感了。


  事实上,贾雨村分析了天下大势并献过计策之后,义忠亲王赏了银子衣服,贾雨村此时就显出他的奸雄本色来了:收过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这姿态做得很不错,他心里明白,位高如义忠亲王,在此关键时该,需要的是有大本领大智慧的高端人才,而这种人多是眼高于顶之辈,面对小小恩惠,当然不能有受宠若惊之态。因此虽是来投靠,仍要不亢不卑,收了银子衣服,只是表明接受了义忠亲王的好意,略谢一语已足够,并不是说他看重这些身外之物。


  眼见贾雨村如此淡定,义忠亲王果然被其所惑,觉得此人虽籍籍无名,却见识不凡,确非泛泛之辈,便有意写封推荐信给他带到有关部门,谁知他竟然拒绝!因为贾雨村清醒地认识到,他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就算这次表现好,义忠亲王也很难给他太多展现才华的机会,他必须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步步证明自己才能上位,而科举,是他证明自己的第一步。若拿了推荐书再走,意思即是说连考个进士都没把握,这怎能是恃才傲物的才子所为?有走后门之心,就算能高中,恐怕也会让义忠亲王看轻,更何况贾雨村自信满满。于是转身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英莲郡主秦可卿进贾府之事,我们也知道了,贾雨村中秋献计,过了五个月之后的次年元宵,此计划才实施,而且义忠亲王事前计划周详,执行起来又极其机密,整个过程可说是滴水不漏。贾雨村虽然被赏识,但他毕竟是新人,知人知面不知心,其忠诚度如何,还有待时间考验。是以他献此妙计后即离开,数月之后的实际操作时当然也就没能参与,决策过程如何,具体执行过程如何,这就非他所知了。那时资讯没有那么发达,虽然贾雨村可能听说郡主失踪之事,猜到义忠亲王中计,但事隔几月,信息量少,他也不敢十分肯定,更关键的是郡主去往何处,他根本就无从得知。(不知道的好,如不然,就没有好戏在后头了)。这无凭无据,仅凭猜测,怎么能打倒义忠亲王呢?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按兵不动其实就是最好的选择。虽然说贾雨村可能隐约意识到鱼儿已上勾,但鱼大水深看不清状况,还须见机行事才好。


  《红楼梦》(《风月宝鉴》)一开头,义忠亲王甄士隐和郡主秦可卿以及贾雨村三大主角联袂出场,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好看!虽然第一回义忠亲王这边着墨较多,但只是起一个楔子的作用,真正带领读者进入故事中心的人物,还是贾雨村。如果这是一出电影,贾雨村就是摄影机跟着的主视角,特别是在前面几回,就看贾雨村一人在唱独脚戏。

  贾雨村和甄士隐会面之后,进京赶考得中进士。这是必须的,是他的晋身之阶,作为奸雄,没有点拿得出手的东西怎能称“雄”呢?若他没能力走到这一步,后面的一切都免谈。中了进士之后,培训了一段时间,按正常程序,选入外班,外放州县,做个地方官,一切似乎按部就班。


  在这期间,贾雨村原配暴毙,他新娶了老婆,居然就是义忠亲王甄士隐府里的丫头娇杏,还生有子!因为甄士隐是义忠亲王的马甲,这娇杏真实身份从屌丝丫头升级到了白富美丫头,甚至于有可能她是服侍过英莲郡主的。这下有点意思,贾雨村卧底后连娶老婆都选择了义忠亲王的人,够奸的吧!但他最终还是给了义忠亲王致命的打击,妻子儿女,在他眼中,也只是可利用的工具而已,奸雄真是很可怕,不多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一捧雪》的剧情,娇杏就相当于雪艳的角色,那么最后是由她给了贾雨村致命的打击。剧情如果就按这个编的话,还真的挺有意思的。


  贾雨村娶了义忠亲王府里的丫头娇杏,这肯定有加分的作用,义忠亲王应该对他的信任度又有所提升了。他又是忠顺亲王的卧底,有两大势力鼎力相助,这下贾雨村的仕途应该是春风得意了吧。不料,意外发生了,贾雨村在任上只干了不到一年,居然被罢官了!


  天哪,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们又被骗了吗?


  贾雨村被罢官一事,前文所提到的,有人认为这事对贾雨村打击挺大,他从此心态失衡,最终导致其由正派人物向负面人物转化,一个大好青年从此堕落了。但这种说法并没有文本证据,按这种逻辑,莫如就写贾雨村不被罢官,而是经过潜移默化,在官场上学坏反而更加合理,这种事例多不胜数,为什么还要写他被罢官呢?以后来结局来分析,真心没看见这段人生究竟让他有何警醒之处,对《红楼梦》里其他情节也没有任何联系,只不过是让贾雨村下来感受一下贾府提拔之恩而已。贾雨村已受过义忠亲王甄士隐一次恩了,多受一次恩更显贾雨村之负德吗?作用不大,反有重复之嫌。我们知道,《红楼梦》被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回,特别是前十六回书,字字精炼,每一个情节都环环相扣,少有闲闲之笔。贾雨村被罢一案,内中大有乾坤。


  官场有潜规则,不止是好人难做,坏人被罢官,这事也常见,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做多了会遭报应的。既然被罢了官,总是事出有因的,如果能忘掉书中所写,以各位同学对贾雨村的直观了解,给出的被罢官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被选择最多的应该是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之类的违规违法行为吧,正如后面“葫芦案”、“石呆子案”所表现出来的。反正在读者心里,贾雨村的形象已定型为见利忘义趋炎附势的黑心官僚,他被罢官肯定是罪有应得。但当你往下看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读者可能对此没有感觉,当然原因是没用心去读而已),书中明白写的是:“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先肯定了他的才干,又说明他与上司同事之间的关系不融洽,虽然 那句“贪酷之弊” 似乎对他评价不高,其实“恃才侮上”才是真正原因!已经有同学根据当今社会的经验得出结论:由于贾雨村初入官场,不懂潜规则,自恃才干,锐意改革,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因而被人排斥。

  你还别说,这种观点颇有几分道理,认同的同学挺多。以前某也持这种观点,直到某日偶然重读这段文字,突然有所觉悟,真相原来如此!是什么呢?就来分析一下。贾雨村被罢官的原因是跟上司的关系没搞好,被上司参他一本,看看上司到底告他些什么吧:

  【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


  上司参他,说明上司看他不顺眼,就想整他,若他平日里有什么做得不好的,被上司抓到,那上司在奏折上必定夸大其词。试想一下,如果他真有“贪酷”行为,是个贪官酷吏,这样实实在在的把柄在上司的奏折里必然会重点渲染。但纵观此奏折,所谓“贪酷之弊”之说却无只字片语提及,说明这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反而通篇奏折都在说“恃才侮上”的,这样的罪名可真罕见呵。



  中国官场之上,等级森严,以前分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品,现在干部分十几二十几级,每一个官员干部,都有其对应的级别。官员级别是区分地位高低的最重要标准,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员干部们见面行礼,不再叙年齿长幼,只看各人品级。实际上,别说是当官的,就算是在平民百姓之间,尊敬尊长,这也是待人接物应有的礼数,中国号称“礼仪之邦”,讲“礼”的!贾雨村如果这样做了,其实也正常,不能理解为这是阿谀奉承,下官见了上司,就如同学生见了老师,恭恭敬敬行个礼,这个是社会规则,无关清廉与否。当然,阿谀奉承之徒会更加将之发扬光大。贾雨村呢,不就是个腐败分子吗?腐败分子又多是阿谀奉承之徒;按这思路再继续下去,贾雨村理应对上司逢迎拍马才是,可是……书上明明说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那不是说他对上级领导没礼貌吗?他还真敢啊。


  从来只听说有狗官欺压下层百姓,而贾雨村这个公认的腐败分子倒好,不但不去巴结上司,竟然还“侮上”!你能想象得到么?这是多么的特立独行的人物啊!“沽清正之名,而结虎狼之属”,这么说贾雨村敢对上司不敬,原来是求清正之名,还和广大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好,这个赞一个,这种名要得,那怕是作秀,也是好样的!现在绝大多数干部都没这个觉悟。“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这说明什么?群体性事件多,维稳不力!这分明是说贾雨村不仅不媚上,还敢为民作主,支持群众上访,令那些官们都侧目而视,这可是相当难得的好干部啊!放在现今社会,也是极其罕见的品种!


  如此高风亮节的牛人,令人肃然起敬啊!这是说贾雨村吗?怎么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不象,天底下这样子做官的可没几个,莫不是说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顺便说一下,高鹗续一百二十回通行本关于贾雨村的被罢官理由与脂本有所出入,来看一下:


  【……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恃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参了一本,说他“貌似有才,性实狡猾”,又题了一两件循庇蠹吏,交结乡绅之事。】


  高鹗显然看到了贾雨村罢官的理由都是虚的太过牵强,以为这是曹雪芹考虑不周,于是自作聪明给润色一下,坐实他一个“循庇蠹吏,交结乡绅”的具体事例。这样一来,贾雨村被罢官勉强说得过去了,但是形象急转直下,无语……都道是狗尾续貂,以此看来确实没说错。


  这样一个刚正不阿的新时代好干部,人生的理想翅膀才刚张开,就已经折翼了,可惜啊。哦,对了!不是说他有靠山吗?还两座大山那,义忠亲王和忠顺亲王呢?怎不出来关照一下?难道我们前面所说的都是YY出来的吗?


  在这里,不得不又说这句话了。贾雨村是什么人物?奸雄也!莫要被他瞒过。看,脂批在这里又大骂“奸雄”了,在贾雨村被罢官这一小段上,脂批连批【此亦奸雄必有之理】、【此亦奸雄必有之事】、【此亦奸雄必有之态】三句,切齿之态,跃然纸上,唯恐读者不识有人在装逼!

  都说贾雨村居心险恶,如果让他手中有权,危险系数又多几分。如今他被罢了官,不正是好事一桩吗?为何反惹得脂砚斋如此生气呢?原来,贾雨村又在施展他的奸雄神功了。此次罢官事件,从头到尾,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说到阴谋论,不得不在此多说两句。搞阴谋者,都会有很强的目的性,无非是为了升官发财,或是沽名钓誉,或是打击报复,一句话,自身利益使然。但升官搞阴谋有人信,被罢官也搞阴谋,这太匪夷所思了吧!恐怕大多数同学一时间难以接受。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那就对了,贾雨村何人?奸雄是也!不把大伙玩得团团转,怎对得起这样的称号。


  这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设计者为谁?就是贾雨村本人!他去考进士,是为了做官,这话没错,有官职有能量终归没坏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要向义忠亲王证明自己的能力!以他才华,虽不能说是手到擒来那也没费多大劲,又何须费尽心思去傍义忠亲王这棵大树,这样做当然是另有所图的了。最终贾雨村果然中了进士当上了官,若按正常干部任用规定,先外放地方州官,从基层做起,按部就班的话,就算有义忠亲王和忠顺亲王鼎力相助,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重用。这显然不是贾雨村卧底义忠亲王的初衷,说到底,他的最终目标是要击倒义忠亲王,成就一番事业!



  在与义忠亲王甄士隐会面前,贾雨村已经在他家旁边潜伏了两年;若说他是卧底,好不容易得以晋见,得了银子衣服后却为何急着抽身离开,难道耗费数年光阴,所图者只是那区区五十两银子和两套衣服?若说他有求官之意,却为何拒绝义忠亲王的好意推荐?其实这是欲擒故纵之计,贾雨村高深莫测的表现,不仅迷惑了读者,也让义忠亲王对他更感兴趣。这正是贾雨村希望看到的结果,后来义忠亲王果然步入贾雨村所布的陷阱中。


  贾雨村的野心,也绝非做个官就能满足,对他来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以科举致仕没有挑战性,他要在短暂的人生中做出一番大事,于是他选择了卧底。要卧底,就要深入敌人心脏,这必须先要取得敌人信任才行。贾雨村才入义忠门下,经验值还有人脉还处于低级别状态,需要多作贡献尽快升级以获取信任。不过信任是要用实际表现来获取的,若当了这个小小的州官,长期在外,远离义忠亲王,远离主战场,这升级速度可想而知了!几年不到义忠亲王跟前,义忠亲王哪里还记得你是哪根葱啊,连门都进不去,还卧什么底。


  贾雨村综合各渠道信息,判断义忠亲王已经中计,敌人已露出破绽。如今他来卧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找出英莲来拆穿了这个局。目标已经定好,问题是此前他从未见过英莲郡主,有关她的信息也少得可怜,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他也划定了几个英莲郡主最有可能的落脚点,但那些都是豪门大宅,而且大都是忠顺亲王情报网覆盖的盲区;高墙深院之中,没有耳目,要想找出人来,难度不小,这该如何是好?如今有官职在身,事务繁忙,又如何能够腾出手来调查呢?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贾雨村果断决定:弃官!战略性自动申请红牌罚下!这等鸡肋小官,本就不放在他眼里,可说是食之有味,弃不足惜!与其浪费几年光阴在这地方做无用功,不如用这点时间重回到义忠亲王身边练级攒经验,再找机会调查英莲郡主的下落。当然此事还须请忠顺亲王批准和配合。忠顺亲王虽然对贾雨村的计划将信将疑,不过这点小忙还是能帮得上的。这样就很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那个参他一本的贾雨村的上司,其实是忠顺亲王的人!


  贾雨村已拜入义忠亲王门下,义忠亲王的人,当然不会去参贾雨村了;其他派别的,也得给义忠亲王面子,不会为这点小事去为难他一个小小地方官员;那么出来扮这个恶人的,最有可能就是忠顺亲王那一派了。这样一来,整个事件从人到事,都是他们一手策划!贾雨村摆出一付清正的姿态,故意对上级不敬,对同僚不屑,还放任群众上访,给上级添乱,给人以口实;而他的上司,则非常配合地轻轻参他一本,让他滚粗走人。


  当然,犯错误被罢官是政治生涯的一大污点,肯定会对他以后的政治前途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一切要稳妥办理。在贾雨村方面,虽然故意小小犯规一下,露出马脚让人抓,但是是有技巧的!首先犯规动作不能过大,象贪赃枉法之类的,就不要碰了,不然搞不好官罢了,人也进了大牢,而且这种罪名日后不能起复,那就弄巧成拙了。象现在这样,仅仅是恃才侮上,结交下属,很好!这只是工作态度不够端正的问题,并非大过,够罢官就行了。另外他的上司也相当配合默契,参上一本,内容不痛不痒,看了都不知道是到底是夸他还是贬他,这样的奏折上去,进大牢肯定是不会,可能连罢官的条件都达不到;这时,有忠顺亲王在旁暗助一把力,贾雨村就如愿被罢官了!

  这样处理,把对贾雨村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虽然他被处分了,但老实说并无大过错,罢了官之后,功名尚在,否则日后他也没那么容易起复。而且他侮上的对象还是忠顺亲王的人,这样的话可说是一举两得:义忠亲王的人知道了他横眉冷对忠顺王,这印象分可就加得多了。既然他已拜入义忠亲王门下,舆论肯定会认为他这是因为刚正不阿而遭到了忠顺亲王的打击报复,因而对抱同情的态度。因此官被罢,人品却已赚足,特别是义忠亲王一派的同志,更是对他刮目相看,这也为他日后复出铺平道路。这一招,高,实在是高!

  好一出苦肉计,贾雨村和他的上司,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配合如此默契,也难怪义忠亲王他们又上当了,贾雨村再度得逞。



  第三节 人生目的地

  弃官是贾雨村自导自演的鬼把戏,当然这只是计划是一小步,既然说是阴谋,肯定会另有所图。或者又有同学有异议了,是不是这样,那就观其言,察其行,看看到底背后有没有阴谋。且看贾雨村被罢官以后,又有什么新动向呢?书上有云:


  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甲戌侧批:此亦奸雄必有之态。】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甲戌侧批:先云“根基已尽”,故今用此四字,细甚!】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甲戌侧批:已伏下至金陵一节矣。】


  这是贾雨村弃官之后的下一步行动。本来他能被忠顺亲王和义忠亲王接纳,最大的本钱是他有才华能中进士,然后经过一二十年的历练不出大错,就有很大机会做到厅局级以上干部,功成名就后有了发言权,总是有点价值的。但这次一罢官,就是个政治污点,再要想圆这个梦,就要多费一番波折了。别的不说,这一罢官,就蹉跎个三五年,时间上就先输人一大截。贾雨村主动弃官,也就等于主动放弃了这条传统的康庄大道,此后不成功则成仁,如果他不能在义忠亲王这里做出点成绩给忠顺亲王看,以他那种政治前途渺茫之人,利用价值大打折扣,恐怕日后也会见弃于忠顺亲王。这种时候他敢于弃官,就等于是没有了退路,可见他已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虽然有所得必有所失,但不管怎么说,放弃了在大多数人眼里那么宝贵的东西,追寻一个当时看来还很遥远的梦,还是会有点压力的吧,但贾雨村仍是嘻笑自若,看不出一丝紧张的迹象,奸雄神功果然了得。


  没官做了,那就好好在家呆着吧。他的确是回老家了,不过只是把家人送回老家。这个必须的,从事地下工作,身负重要的使命,拖家带口那能开展工作;况且他现任的老婆娇杏,那可是义忠亲王的人,娶她是为了拉近与义忠亲王的关系,但有她在身边,觉都睡不好,说不定哪天说梦话大声点就泄露天机了,还是放回老家好。


  但这时脂砚斋又爆料了:你贾雨村不是说在家乡“根基已尽”,“只剩一人一口”吗?家乡找谁照应,如何做到“安排妥协”啊?如今你官不做了,又不好好在家呆着,留下妻儿在家乡无人照看,是何道理!可见这贾雨村是个寡情之人。

  安顿家小之后,贾雨村离开家乡,干嘛去了?按他的说法是“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原来学徐霞客去做驴友去了。在古代交通与通信极不方便,外出被视为畏途,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步难,当时去当驴友,绝不是一件乐事。而且出门在外,没有微博和电话,这与亲人音信隔绝的寂寞感很折磨人,这贾雨村真的是牺牲够多的了。而最受伤的是他的家人,在家乡都举目无亲,他们更需要他去照顾。一般来说,父母在,不远游。贾雨村虽然已没有父母(按照他的说法),但对于他家里的娇妻幼子来说,贾雨村何尝尽到过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他于心何忍啊!所以说,卧底特工这种职业为什么具有一种神秘感,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做出一些常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举动。


  本该在家老实呆着的贾雨村出门旅游去了,他的目的地在那里?当然是那里有敌情,那里就有我,理想的方式应该是再回到义忠亲王甄士隐身边,展现出他的才华,就有机会上位。但此时他已无官一身轻,就等于政治资本账户已经清零,没有本钱,义忠亲王不会高看于他。贾雨村显然有自知之明,经过一番斟酌,他退而求其次,既然总店进不去,那就到下面的加盟店看看。于是他就在外围活动,接触一些义忠门下的官员,等积攒到足够积分后再谋划晋身之阶。


  贾雨村每一步当然是谋定而后动,这些书中是有纪录在案的。我们来查一下,看看他罢官后到底做过些什么好事。先看看他到过什么地方,他离家独自在外打拼有好几年工夫,这几年时间里,有据可查的落脚点有两个地方:


  其一,金陵,甄宝玉家,他在那里被聘请为甄宝玉的老师。这是贾雨村自己亲口爆料,贾宝玉的影子人物甄宝玉也是首次通过贾雨村之口介绍给大家。可惜大家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甄宝玉身上,忽略了贾雨村身在此处的意义。


  其二,扬州,林如海家,同样是作为家教进去的。这次同时出现的还有我们可爱的林妹妹,有她在,黛迷们的眼里其他人都是浮云,这次肯定忘记贾雨村也在那里的了。


  贾雨村离家在外好几年,除了这两处外,可能还到过别的什么地方,但书上没提到,我们就先存疑,不过有了上面这两处,已经可以隐约发现他这几年到底在搞什么阴谋了。


  为什么会选择这两个地方?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一路看下来的同学应该已经有了答案。注意看了,这两处可都是义忠亲王派系的重要部属!


  这第一次的落脚点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虽不在金陵四大家族之列,但声势尤有过之,而且与贾府的关系也不亚于王史薛这几大家族,书中通过冷子兴之口说出与贾府的关系是“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后来又有几处场面,写出甄家与贾家关系与众不同,就连甄家即将坏事,转移家产之地都选择贾府,其交情之深可见一斑。这么重要的家族,作者却从未给过正面镜头,所有有关的故事,都是出自别人口中,甚至是梦中!为何如此?有研究者指出,贾家是假写,甄家才是真金,两家可作一家看。那么好了,既然贾家是义忠亲王的死忠,和贾府关系那么密切的甄家定是同一阵营同一个圈子里的,政治立场不可能有很大分歧,显然他们可以定义为义忠亲王阵营的同志。


  贾雨村的另一个落脚点巡盐御史林如海家,也就是林妹妹家,那就更不用说了。贾母之女、贾政的妹妹、贾宝玉的姑姑贾敏,就嫁在了林家,她就是林妹妹的妈妈。不是同路人,贾府能把女儿嫁给他?作为贾府的儿女亲家,林家更是同志加亲人了,两家关系非常的融洽,不仅林妹妹由贾府抚养,就连后来林如海死了,丧事都由贾府派了贾琏去帮忙打理。说林家支持义忠亲王,这个同学们应该都能理解吧。


  在离家出游之前,贾雨村在地图上画了几个圈,标明是重点怀疑特区,其中就有甄林所处的江南金陵地区,那里是义忠亲王的传统势力范围,除了甄府林府外,还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老巢所在。如果说贾雨村还要再找工作的话,这几家会是好选择(可能他已经在其中某家工作过也未可知)。

  贾雨村被罢官之后,一转身,就到了义忠亲王的重要根据地金陵地区,先后在义忠亲王集团的两个重要成员处工作过。这有个好处,在甄府林府做家教,也算是在为义忠亲王效力,虽然不在总店打工,在加盟店工活,也可以计工龄的。渐渐地,贾雨村同志就成了义忠亲王集团的资深员工了,每多干一天,就能在简历上多添上一笔。


  家教这活儿,地位说高不高,说低不低。说好听点是西席,与东主平起平坐,但其实人家是老板,你是领人家工资的打工仔。还好教书先生算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文化人,请家教的东家多是重视文化教育的人,两者之间有共同话题,于是西席先生有很多机会成为东主的座上宾。贾雨村贾老师更是进士出身,谈吐不俗,见识过人,那一篇“正邪二气”说的是头头是道,东主更是喜欢与他多多亲近。


  贾雨村有才华,也在义忠亲王面前露过一手,但真实水平在一两天内是看不出来的,囿于地位差距,他再没能在义忠亲王跟前有表现机会。但到了甄府林府,他有了表演的舞台。是金子总会发光,他知道,以他的能力,林如海等人一定能看出他并非池中之物;义忠亲王素来又有求贤之意,不用多久义忠亲王一定会听闻自己的事迹。事实上同学们也都知道了,后来贾雨村真的逆袭成功了,林如海经过一年的观察,果然向贾府推荐了他,贾雨村从此东山再起,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甄府林府两处地方是贾雨村工作过的地方,不知离贾雨村所谓的家乡湖州(胡诌)有多远,不过依照书上的描写来看,不会是很近。那奸雄贾雨村放着好好的官儿不做,撇下老婆孩子不管,不远千里跑来这里做个小小家教,你怎么看?此事背后一定有蹊跷!


  贾雨村以家教为业,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除了能算工龄之外,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家教这个职业,很适合他来开展侦察工作。贾雨村最想做的是什么呀,不就是要找出英莲郡主的下落嘛。

  但英莲郡主在哪里?

  如果认定义忠亲王会上当,那么,她的去向,基本可以认定是躲在与义忠亲王有瓜葛的某大人物的府邸之内。贾雨村地图上所画的那几个圈,里面四大家族以及甄府林府等,都有重大嫌疑。


  英莲郡主还是个小姑娘,藏身深宅大院中,贾雨村又不认识,要想找到她,悬!贾雨村贾老师,想了个法子,凭着自己的进士文凭,专做大官之家的家教。以这个身份进去,是能够接触到那些官员的家人的。


  贾老师教书,不追求经济效益,全部实行一对一教学,所收学生正是英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甚至是女孩子!同学们不要忘记,他可是林黛玉的老师!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在他教的学生里就有英莲郡主。当然林府是书香门第,黛玉又聪明清秀,请家教在情理之中;但黛玉是特例,不是每个女孩子都有心求学的,不过不要紧,碰不着就碰不着,只要他进来了,就有办法把人家的家底给翻出来。他那些学生,都还是天真烂漫的孩子,面对贾雨村这个老狐狸,三两下就会把自己知道的全都说出来。就算英莲郡主隐藏得深,小孩子不知内情(比如贾宝玉就不知道可卿身份),一时之间了无头绪,那也不要紧,既然能进入府内,就会有办法,多费些心思而已。作为家教,他探听一点东家的家事也不会让人起疑的,时间一长,接触人多了,总会发现点蛛丝马迹的。


  只是这甄家林家官都不算小,他们家聘请的家庭教师,待遇想必不差,也有面子,应是抢手岗位。既然抢手,那对应聘者的要求就低不了,来历不明者很难获得信任。如若无人介绍,就算拿着进士文凭也未必能获聘。贾雨村能上岗,书上说他有朋友帮忙,去甄府是“有人荐我”,去林府是“相托友力”,两处都有神秘人物出手相助。

  贾雨村不是当地人,有没有这几个神秘朋友说不准,也有可能是忠顺亲王的资源。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些朋友是义忠亲王的人,因为看到贾雨村敢于向抗忠顺亲王叫板,于是同情于他。不管怎样,贾雨村虽然官没了,但几年辛苦,人品是攒下了,义忠亲王的同志已经接纳他的。他向他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

  通过这样一分析,同学们应该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吧,罢官事件并不象同学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贾雨村此后几年的活动表明,他做这些事情是有预谋的,无论是地点还是职业,都是经过精心挑选,非常具有针对性,给贾雨村的侦探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


  所以说,罢官事件是贾雨村和忠顺一党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主要是演给义忠亲王他们看的,也难怪脂砚斋“奸雄奸雄”骂不绝口。同学们如果把这个理解为普通的官场任免的话,那就少了很多的乐趣了。





  第三章 十年一觉扬州梦

  第一节 十年一觉扬州梦

  自贾雨村拜见义忠亲王之后,光阴似箭,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十年,这期间贾雨村得官罢官,几经起伏。这一切都如浮光掠影,不消多记。




  同样是十年后,在一个梅花盛开的日子里,英莲郡主正式以宁国府蓉大奶奶秦可卿的身份出现在读者面前。这十年也是白驹过隙,无须深究。现在,在红楼梦的舞台之上,两位最重要角色都已粉墨登场,但这两人,此刻还是天各一方,看不到有交汇的迹象。


  现在的贾雨村,无官一身轻,为了寻找心中的梦想,孤身飘泊在异乡。自由倒是自由了,只是好好的官不做,转行去当家教,待遇上肯定会有落差。不管怎么说,再小的官也是领导干部,手下有人干活,衣食至少无忧,一家还能团聚,还能互相照顾;现在孤身一人,长年在外,寒来暑往,很容易生病的。

  为了那一个预想中的目标,他已经追踪了十年了;但即使是追踪了十年之后,目标依然还在前方隐约可见,似乎触手可及,又似乎远在天边。他感觉有些累,有些倦,不仅身体上是这样,更多的是在心里。这十年里,他满怀希望一次次出发,又一次次收获失望。终于他倒下了,某日当贾雨村巡游至扬州地面,偶感风寒,病在旅店,将一月光景方渐愈。病后的他,身体劳倦,盘费不继,感觉有点狼狈。

  小小风寒,就让他躺了差不多一个月;在病中那一个月里,他被窝在了旅店房间里,那也不能去。这十年来,他不停地鞭策自己,努力不让自己松懈下来,但这一场病,让他第一次停下了匆忙的脚步,得以有时间仰望星空,思考人生。


  理想是如此丰满,现实是如此骨感,面对挫折,他是否想到过放弃呢?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要自己走下去。


  这样一个才智超卓之士,若不是当年毅然决然走上了卧底这条路,想必现在已经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了,牺牲不可谓不大。回首当年,令人叹喟。不过若非如此拿得起放得下,又怎能称之为奸雄呢。


  他隐忍不发,就是在等!在等着敌人露出破绽,在等一个好时机。他默默地观察着,敌人虽强大,但我知其命门在哪里,狐狸再狡猾,总会露出尾巴的。


  等待着,等待着……十年过去了,后来有一日,秦可卿现身了……,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红楼梦》前面这几回,情节以贾雨村的故事为主线,除了在与甄士隐会面时有大段对白之外,其余章节时间行进很急促,象是摁了快进键一样,也没看到有太多细节的描写。其实可以将这些的快速叙事过程看作是介绍贾雨村的身份背景,拣关键的略提一下,快进是正常现象。现在,人物交代清楚,接下来,开始有了具体详细描写,好戏正式拉开帷幕。



  第二节 神秘的智通寺


  某月某日,扬州。

  林妹妹的父亲林如海,姑苏人氏,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他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此时贾雨村,正在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做家庭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基本摸清了甄府的家庭情况(此言非虚,可参看书中贾雨村向冷子兴介绍对他的学生甄宝玉时的说话,他对甄府内女眷的情况有了解),他判断,甄府内并没有他想要找的人。

  既然目标不在此处,岂能浪费时间,贾雨村便寻了个“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的因由辞馆出来。又听闻新任盐政是林如海,此人与贾府与义忠亲王有瓜葛,也有藏人的嫌疑,于是便追踪来到了扬州。


  到了扬州,不料却偶感风寒,病在旅店,将一月光景方渐愈。好在林家果然要请一个家教,有此良机当然不能错过,于是设法谋得了这个职位。至于什么身体劳倦盘费不继等,托词而已,不必太较真。其中多得当地一个朋友张如圭的大力推荐,如果同学们看书仔细一点的话,就可知他是当年罢官案时和贾雨村一道革职的,而我们知道罢官案是一场阴谋……所以张如圭是什么人,就不用多说了。



  在这一幕中,介绍了林黛玉一家人的情况。虽然林黛玉作为《红楼梦》女主角,后来的戏份很多,但有关她的家庭情况,却仅在这一幕中有所交代。林妹妹我见犹怜,无数红迷非常关心她的一切,希望了解她更多的家庭生活状况,希望看到她在父母膝下承欢的温馨场面。




  可惜的是,曹雪芹并不是那么的善解人意,有关林家的介绍,也只是蜻蜓点水随便通报了一下,简直可说是惜字如金,通篇下来,居然没有任何一点有关林妹妹和父母的家庭生活具体描写,甚至没有一句对话,没有一个场景,真叫人遗憾啊。虽然黛迷们已经将这些内容逐字逐句地放在显微镜下仔细分析,比如林如海一个“盐政”的官位也给红迷们论证了不下千百回。但还是于事无补,没有就是没有,林妹妹的可能曾有过的快乐童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溜走了,她这一生,注定要与眼泪相伴。




  其实在这一幕里,情节进度还是有点快,刚写贾雨村教林黛玉,没说两句呢,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林妹妹之母贾敏一疾而终。




  哎呀,好人不长命,看着真让人泪流满面啊。不说了,还是说回贾雨村吧。眼见林府办丧事,女学生有一段时日不来了,贾雨村没理由呆在林府,便要辞馆别图,后经林如海出言挽留才作罢。




  其实贾雨村来林府,主要是探听英莲郡主的下落的,林府人丁单薄,查一查也花不了多长时间的。林府没有收留英莲郡主,这个贾雨村不难知道,照理应该早就辞职走人,却为何在此呆上一年还不舍得走呢?这真不象是他的风格。




  奸雄的心思还是别猜了。我们只要知道他做事谋定而后动,真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浮出水面的。


  本来贾雨村在林府教书,没有固定任务,十分省力。如今这女学生连课都不上,他更是十分空闲。反正这林府里也没什么可查的了,于是他有空就往外跑。


  【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扬州城外智通寺,这个地方实在太不起眼了,我估计大部份同学根本没怎么注意过它。不过也真是的,在智通寺里发生的故事,乍看的确是乏善可陈,贾雨村到了此处,见有老僧,问了两句,老僧答非所问,全部内容仅此而已,那不是打酱油是什么?此后再没见提到这个智通寺,这段故事与下文看不出有一点联系,可说是删掉都不影响阅读的情节。如果说它还有什么能给人留下点印象的话,那就是寺里有副对子有点看头: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副对子可以说是文虽浅近,其意则深,的确是好联。这副对联很多场合都可适用,如果曹雪芹觉得这副对联不错,想炫给读者看看,那植入某些情节中也很简单,不拘放在那一间屋子里,随便切个镜头过去就可以了。全书作者同等水准的诗词对联为数不少,真要专门为此对联单独设计一个情景一方宝地显然太过分了。


  平时惜墨如金的作者,为何增删五次仍保留这一无用情节呢?鉴于贾雨村身上有太多不能告人的秘密,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个智通寺其中有鬼。正如前面我们也见过不少看似无厘头的情节,一经分析发现原来这才是关键!虽然贾雨村的很多内容被和谐了,影响到我们的阅读,但空穴来风,必定有因,相信作者所写必有深意。


  智通寺里到底隐藏有什么秘密呢?想来想去,只有一种解释,此处必是情报连络站!



  很意外是吧。明白之后再回头看智通寺这一幕,大家就会觉得是别有洞天了。

  这智通寺如书上所说,地处城外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门巷倾頹,墙垣朽败,是个人烟罕至的偏僻地方。既然是人烟罕至,则说明此地路远难行,不易发现。林如海的盐政府第,应是处于城里中心位置,贾雨村住在那里,饭后无目的闲步,居然也能找到城外如此偏远荒野之地,若无隐情,谁信?


  现在知道是秘密情报站,就合情合理了。这扬州城是义忠亲王的势力范围,贾雨村同志更是住在敌人司令部,有同志要找贾雨村或是贾雨村要和同志接头,怎么个联络法?当然不能安排在林如海家里见面了,设立一个情报站点,那是必须的。


  情报站设在哪里好呢?林如海家里是不行了,在城里敌人耳目众多,也不安全……把情报站安排在城外偏僻的破庙!嗯,不错,是个好主意。这智通寺山环水旋,茂林深竹,其中机关重重,深得诸葛孔明八阵图之壶奥,与东邪黄药师桃花岛上的阵法一脉相承;敌人若想来偷窥,叫他进得来出不去。寺中有扫地老僧主持,看起来既聋且昏,齿落舌钝,事实上真人不露相,他的少林绝技一根筋已有大成。这扬州城外的智通寺,就好象林海雪原里的神河庙;智通寺里的老僧,仿佛神河庙里的老道附体,很不简单。


  贾雨村有什么事要和外界联系,就到这智通寺里来,且看他这次的表现:他似乎是在不经意间走进智通寺,又漫不经心地问了老僧几句,书上说,老僧所答非所问,看来此次贾雨村一无所获了。



  但奸雄伎俩焉能这么容易就被看破的,贾雨村又骗了大家一回。要传递什么情报,不一定要什么语言交流,寺里的摆设包括那副对联在内,就可以起这样的作用。而且,贾雨村和老僧可是有过对话的哦,只不过表面上是老僧答非所问而已。比如两人象下面那样对话,难道不是所答非所问吗?你能确定他们所说的都是废话?


  村:“天王盖地虎。”


  僧:“宝塔镇河妖。”


  村:“脸红什么?”


  僧:“精神焕发。”


  村:“怎么又黄了?”

  僧:“防冷涂的腊。”

  村:“好叭哒。”

  僧:“天下大大啦。”


  村:“你幸福吗?”

  僧:“我姓曾。”


  (上述对话有部份借用曲波小说《林海雪原》对白,非本人原创,也不代表本人观点。)


  答非所问,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两货在搞什么名堂?至于你们明不明白,反正我不明白。


  虽然我不明白,但贾雨村明白了。他在智通寺里转了一转,和扫地老僧用暗语说了几句,就已经知道,这次有同志下来了,在老地方见面。


  第三节         他乡遇故知


  贾雨村离了智通寺,便欲到那村肆中沽饮三杯,以助野趣。但想不到在城外荒村边小吃店,竟然也有奇遇!在这里,他遇上了熟人了,谁?都中古董行中贸易的冷子兴。


  遇上熟人也大惊小怪的,吃错药了?其实不然,古时人世间有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他都好理解,就那个“他乡遇故知”,不就是在另外一个地方见到朋友嘛,居然也是人间四大乐事之一?这点现代人就很难体会到古人的感受了。要知道,古人通信和交通欠发达,交游不广,旅途多艰,出门在外,难免有寂寞感和不安全感,若有天见到一个可信赖可倾诉的同乡故旧,可大大缓解这种紧张情绪。当然,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使这在现代人看来已是极其普通的了,但古代多数时候这是种奢望,发生的概率很低,因此若有幸得中大奖,其快乐程度堪比洞房夜、上榜时。

  贾雨村不是扬州本地人,他在外漂泊已有好几个年头了,当然希望能中大奖,以慰思乡之情。这不,天遂人愿,他遇上了冷子兴这个老朋友,今儿真呀真高兴。


  冷子兴,都中古董商人,与贾雨村旧日在都相识,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


  这是书上介绍的两人关系,粗看的读者就将两人认作是好朋友。但是,这段介绍破绽百出,你设身处地想一想,凭这两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爱好,真的有可能成为好朋友吗?


  贾雨村,著名才子,据说也是出身于诗书之族,虽然已没落,仍有股傲气在。毕竟是有文化的读书人嘛,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纵然落魄,眼界还是挺高的;何况在京城赴考之后,已经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一名高级干部了,那更是意气风发。书中所言,他和冷子兴相识就在这个时期。以他那时的翰林身份,应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才对,如果跟贩夫走卒都成为好朋友,是不是很没品啊?




  冷子兴,号称都中古董商人。请不要把玩古董的都想象成马未都这样家藏巨万的富豪,从后文可知,冷子兴连娶个老婆还是贾府的奴仆,还因为没有暂住证被联防队给抓过,差点就送他回老家了;种种情况表明,这位古董商不过就是在潘家园摆地摊卖假古董的小贩而已。


  那时商人地位极低,按清朝“士农工商”的阶级地位划分,是连民工都不如的底层人群,上不得台面。冷子兴的交际圈子,顶死也就是卜世仁卜固修之流,而作者竟然告诉同学们,他的好友列表中有贾雨村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真真令人大跌眼镜!《红楼梦》中最不般配的除了养生堂弃婴秦可卿嫁给了宁国府钻石王老五贾蓉,还有贾雨村和冷子兴这对学识背景身份地位相差悬殊的奇怪基友!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两人友谊地久天长,经得起时间考验!


  两人关系的看点还不止于此,且看书上又怎么说:【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没听错吧?两人能交上朋友也就罢了,冷子兴借贾雨村斯文之名好理解,不过堂堂进士老爷翰林大人还这样廉价吹捧地摊小贩冷子兴,真叫人无语了,不知说这话的人和听这话的人会不会脸红。当然了,我们知道贾雨村是个奸雄,这样虚伪的话他是能说的出口而脸不红心不跳的,既然这样,【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两个完全不同阶级的人称兄道弟,把酒言欢,他人或以为怪,在贾雨村这里,也就不足为奇了。


  冷子兴也不是扬州本地人氏,不知何时他认识了一位远在扬州的朋友,于是他丢下他的摊位,不顾盘费高昂,不远万里,从遥远的京城来到此处的,只不过就想和他那个朋友说一句话。这份情谊,真的好感动啊!今天不知怎的,糊里糊涂就到了这个城外偏僻的荒村野店,见到了贾雨村;两个远离家乡的外地人居然在此偶遇了,这故事,怎一个巧字了得!


  现在《红楼梦》已遭部分和谐,冷子兴的所作所为各位同学有些是看不到的,不知内幕情有可原,但请相信,能让贾雨村这个奸雄放低身段去俯就的人,冷子兴一定是非比寻常!

  与贾雨村的这次会面是冷子兴在书中的首次亮相,随即他向读者们发表名为“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长篇演讲,通过他实地调研得到的第一手资料,以详尽的数据严谨的推理给读者们介绍了《红楼梦》中最受人关注的贾府各主要人物的个人情况和性格特征,阐明了贾府盛极必衰的学术观点。这篇权威作品一出,大受读者欢迎,后世多位专家分析《红楼梦》,很多内容是以他的演讲作为基本事实依据来进行论证的;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也是一篇必须通读理解的范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红楼梦》主要写的是贾府中人,说的是贾府中事,因为书开头不是从贾府写起,于是作者会在某个适当时机让它闪亮登场的。现在书写到第三回,该是时候了,当然,并不一定是让贾府直接出场,通过旁观者之眼之口中先介绍给读者,也是常用的写作手法。此处贾府详情由冷子兴口中说出,也算是此类。


  且说这篇演讲神作一出,冷子兴凭此得以在红学史上暴得大名,凡有红学文章研究贾氏家谱时,通常都注明出处是《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的权威爆料。虽然有人说,这是作者要借他这张嘴来给同学们讲贾府故事而已,他是谁无关紧要。但不管怎么说,能时时让人提起,感觉真的很不错。


  到这里有几句话不得不说:这样一个留名史册的机会,为什么给了冷子兴呢?其实要讲贾家故事,有个比他更好的人选!而且好的不止一点点,是好过百倍!千倍!万倍!但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冷子兴而不是他,为什么?!


  到底为谁而鸣不平?不是别人,正是林黛玉她爹林如海!



  我为林如海一哭,林如海好冤啊!不选你,是你份量不够吗?你可是黛玉她爹啊!这还不行?当初曹公介绍你出场时,那隆重的阵势,热烈的气氛,乍一看,还真以为你是个人物呢,怎么一转眼才过了几行字,好象就被遗忘了。你出身书香门第,堂堂一个探花郎,就没能力作这篇演说?如果不让上,当初请你上场时就不应该大张旗鼓,弄得现在多没面子啊。整部《红楼梦》你都无所事事打酱油,现在想要几句台词都让个冷门的冷子兴抢走,杯具了,这让黛玉情何以堪啊!

  我为林如海二哭,林如海好冤啊!不选你,是你贾府知识储备不足吗?你正牌的荣国府姑爷啊,这还不行?你的夫人贾敏,就是正宗的贾府嫡出大小姐,贾府之事,在这里有谁比你更清楚吗?找人解说贾府,找谁不好,偏偏找个上不了台面的冷子兴!宁荣两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其人物其故事让下九流的贩夫走卒去编排,成何体统?!对比冷子兴,以你贾家姑爷兼探花郎的身份来介绍宁荣两府,更具权威性,何其顺其自然!如果不相信,同学们来评一评理,就发起一个投票,看看同学们都支持谁!


  我为林如海三哭,林如海好冤啊!不选你,是情节连接不上吗?不是吧,当时你就在旁边啊,这还不行?曹公希望通过与贾雨村对话的方式来介绍宁荣两府,了解,这也是一种写作技巧嘛。但贾雨村一年多前就已经被你聘为黛玉家教,此时尚在你家住着,你们两人有着随时的交流渠道。你与雨村,一个是前科探花,一个是进士出身,同习圣贤之书,同在一朝为官,是贾雨村与你更有共同语言呢,还是他与地摊小贩最相契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弄不明白的是,为何这一年多来,明明雨村就在身边,让你出来和他聊几句,顺带把贾府之人之事一说,非常自然啊,为何就没有得到任何机会呢?放着现成的你不用,另花这么多笔墨弄了个新人冷子兴来抢戏,事情总有个先来后到吧,如此厚此薄彼,莫非此事已内定?!不是吧!这社会是怎么了?求解。


  答案可能让一些林妹妹的粉丝很受伤,原来在曹雪芹眼里,林如海你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远不及一个冷子兴!这篇演说稿,就是专为冷子兴量身定作,后面仍然有大作用。林如海还是安心的去做黛玉她爹地去吧!



  一出场让林如海靠边站,好厉害!竟有如此能量,看来,这冷子兴也不简单。其实,只要用心想一想,也能看来点端倪。贾雨村既然是卧底,那跟他接头的人能是谁呢?现在已经有分析出来了,没错,冷子兴,就是贾雨村的同党!

  真相大白。想想也真是,如果不是同党,就以小摊贩冷子兴这种低微的身份地位,贾雨村贾大人凭什么要纡尊降贵与他结交呢。看来只有是同志,才有可能使两人达到“说话投机,最相契合”的程度。原来贾雨村和冷子兴,不是基友而是同事,这样前面种种疑问迎刃而解。

  贾雨村和冷子兴之间还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值得好好扒一扒。他们的那些事儿与后面情节还有关联,那就等到后面一一细说,现在暂且打住。

  冷子兴既然是情报人员,从京城过来,宣称是探望友人,这只是掩人耳目而已,此行目的当然是要和贾雨村碰头。到了扬州自然不能冒然去林如海府第找他了,就先去智通寺挂单,然后就在旁边小吃店等着。


  智通寺接报,就在城中某处挂出信号,通知贾雨村“你有一条新信息”;贾雨村收到,急来智通寺查阅。得知原来是有同志从京城过来,于是便到此村边小吃店来相见。因此,贾雨村和冷子兴会面,绝不是偶遇,而是一次布置好的接头任务!


  到此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智通寺这一环节,是不是就没办法营造出这样一个经典的暗战情景了。在《红楼梦》中可以删掉而不影响阅读的情节,到了《风月宝鉴》中可是不可或缺的哦。



  好了,既然冷子兴是同党,此来扬州所为何事?他这次来又有什么任务呢?说起来还是因贾雨村而起。原来,贾雨村在金陵扬州一带活动一段时间之后,已基本摸清此处情况。这里虽然是义忠亲王的重要根据地,但经过调查,没有发现英莲郡主的下落,这贾雨村便瞄准了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在都中的宁荣两府!

  其实自意识到义忠亲王中计之后,贾雨村就暗暗将几个英莲郡主最有可能的落脚点列了出来,作为义忠亲王的重要部属,宁荣两府是贾雨村的最先怀疑对象。贾雨村弃官之后,本来是想到宁荣两府调查一番的,只是宁荣两府壁垒森严,忠顺亲王的情报部门未能有效渗透,一时间找不着门路进去。没办法,只好退而求其次,先到金陵等地活动。金陵扬州等地甄府林府还有四大家族老家,那都是和宁荣两府有着很深厚的渊源的,如果想进贾府,有他们帮忙说一句话,抵贾雨村十年努力。


  贾雨村先后在甄府林府做过家教,这两家是贾府的死党和姻亲,和贾府联系密切。贾雨村在里头,能有所发现当然好,如果没有,也可以借此机会把甄府林府当跳板,打开通往宁荣两府之门。因此虽没有找着英莲郡主下落,也能沉得住气继续工作。比如这次在林如海家,明明早已经知道林家没有收留英莲郡主,却还要逗留一年之久,就是为了继续跟林如海套近乎,以换取一纸荐书好打入贾府(从后文可知,这个计划成功了)。


  贾雨村要进贾府,以什么身份去好呢?若想以惯用的家教身份去吧,可是贾府已经有了一座贾家义校,有著名教育家贾代儒老师上课,自然没有这个空缺留给他,这也成了他逡巡不去的客观原因。若去做个清客相公,丢份不说,也接触不到宁荣两府内部。以贾雨村的奸雄野心,总玩家教或清客相公这样低级别的角色扮演游戏实在不是长久之计,跟宁府荣府这样的显贵之家打交道,需要更高的姿态,于是便打报告要借忠顺亲王之力想重返政治舞台。


  贾雨村是犯过错误被罢职的官员,档案上有污点,要复职有点麻烦。当然犯过错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在某个朝代,犯错官员激起民愤被免职隔几天就悄悄复出的例子我们实在见得太多太多都麻木了,只要上面有人,事情总好办。忠顺亲王同意贾雨村回到京城工作的请求,为了能让贾雨村复职,一道起复旧员的奏折呈上去,果然答复了一个“准”字(书上原文: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不久颁下大赦令,准各地问题官员复出,贾雨村复职的障碍扫清了。



  诸事已妥,忠顺亲王便派冷子兴过来通知贾雨村,让他准备一下,并一起商议下一步具体计划。为什么派的是冷子兴?一是他与贾雨村熟悉,大家工作起来方便;二是他乃贾府百事通,贾雨村要进贾府,他正好可以提供详细情报供贾雨村参考。


  两位同志相逢城外小店中。冷子兴不愧为贾府问题专家,他把贾府内幕以及多年对贾府的研究心得详细介绍给了贾雨村,其主要内容收录在演讲“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里。关于贾府,冷子兴同志明确指出:“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么精僻的见解,能从冷子兴口中说出,实在了不起。对此书中此回有回前诗感叹道:


  一局输赢料不真,
  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
  须问旁观冷眼人。


  此回前诗有脂批【故用冷子兴演说】,这旁观冷眼人,无疑就是在说冷子兴了。一个名门大族的兴衰,竟然被这样一个小贩准确言中,实在是个异数。回前诗所记通常都是本回精髓,此回专为冷子兴所写,可知此人不可小视。

  狮子鬣狗等食肉动物捕猎时,当面对眼前有一大群猎物,它们能够敏锐观察到哪只是老弱病残最容易捕获,这是因为在对手眼里你的弱点是会被无限地放大的!冷子兴这位冷眼旁观者,在观察贾府时也就象狮子鬣狗观察猎物一样,看到了贾府强悍外表下的虚弱之处!贾府百年豪门,簪缨世族,别人眼中无比荣耀兴盛,只有有心人才能从光环之下看出其本质。

  有句话说得好,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家人朋友,而是你的敌人!因为敬业,因为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冷眼旁观,冷子兴对贾府命运的思考,比贾府中人还要更高更远!贾府中虽然也有人思考人生,那些弊端本不应看不到,但身在此山之中,思维受制,就不如冷子兴这样看得透彻。


  正是有了冷子兴的指点,贾雨村得到有关贾府的准确情报,这对他日后与贾府打交道时帮助甚大。



  第四节         重装上阵


  贾雨村与冷子兴两人畅谈一番,天色渐晚,二人起身,算还酒帐。方欲走时,又听得后面有人叫道:“雨村兄,恭喜了!特来报个喜信的。”雨村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号张如圭者。

  又来一个,怎么这么巧。贾雨村饭后闲步来到这个城外荒村小吃店,他有给人留字条吗?在这城外荒村野店,这都天黑要关城门了,还能让人找着了,你以为是在拍电视剧啊。


  这个问题就要问问张如圭本人了,不过估计就算是熟读《红楼梦》N遍的同学也不太容易记起这个人,他在书中其实也就在这里亮了一回相,当然那是和谐后的版本。现在重新再来观察这个人物,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书上说了,张如圭是贾雨村的同僚,也在罢官案中被参革职。这就奇怪了,同学们知道,贾雨村罢官一案,是由他自己一手策划的,所谓罪名是“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那这个同案犯张如圭显然属于所谓的“虎狼之属”了。贾雨村弃官以退为进,张如圭也肯放弃公职跟他一同进退,原来贾雨村平时也没忘记招兵买马,现在正好可以用得上。对张如圭,甲戌本有脂批【盖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把“如圭”解成“如鬼”,应该是有所指。


  张如圭既然跟定了贾雨村这个大哥,自然要竭力效劳。他是扬州本地人,年前贾雨村能进林府做家教,靠的是本地朋友帮忙,其实说的就是他。另外,书上关于本地朋友那一段,甲戌本有脂批【写雨村自得意后之交识也。又为冷子兴作引。】冷子兴借口“顺路找个敝友说一句话”来到扬州,他口中那个“敝友”原来也是张如圭。张如圭做的还不止这些,智通寺的扫地神僧,不会经常进城吧,贾雨村也不会经常出城去,保持通信畅通的任务,就落在了张如圭身上了,智通寺看来他是差不多要天天跑。这次冷子兴来扬州后,那个给贾雨村发信息的,肯定是他了。

  说来说去,原来都是一伙,怪不得能找到这里。现在凑在一起三缺一,想干什么呢?

  张如圭赶来,是告知贾雨村,起复旧员的红头文件已经正式下达,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张如圭离开,贾雨村与冷子兴计议:复出之路,忠顺亲王不必出面帮忙,只让贾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央烦贾政。如此这般,就可以和贾府搭上线了。


  夕阳下、小店旁,几个装作不期而遇的外来客,好一派神秘的谍战气氛。计议已定,各人分头行事,贾雨村回到林家,第一件事是先寻邸报看真确了。


  这个细节写得好!并不是贾雨村信不过冷子兴张如圭,而是要确定林如海已收到正式文件!否则明日去求林如海时,人家都还收到通知,你这消息又从何而来呢?这样肯定会让人起疑的。贾雨村心思慎密,所以他在行动之前要亲自确认一下。


  次日,便依计面谋之林如海。这时他在林府一年的等待有了回报,林如海果然中招(必须的),修下荐书一封,让贾雨村带上京都,转托贾政周全协佐。另外,贾母来信,要接外孙女去住,那就顺便带上黛玉一同送到贾府,哦,这个不是重点,不多说,无视即可。



  贾雨村早已算好,如果林如海要请人帮忙,最可利用的资源就是贾府了,他写推荐信一定是给贾府的。眼看一切尽在掌握,贾雨村大喜。又见林如海提及贾府,方才顺势问起贾府的情况来。书上原文如下:


  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甲戌侧批:奸险小人欺人语。】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甲戌侧批:全是假,全是诈。】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甲戌侧批:二名二字皆颂德而来,与子兴口中作证。】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复醒一笔。】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甲戌侧批:写如海实写政老。所谓此书有不写之写是也。】雨村听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


  这段话中有几个看点:


  1.        原来除了冷子兴外,林如海也可以演说荣国府的!虽然林如海版比冷子兴版要少很多内容,但说明曹雪芹并不排斥林如海。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贾雨村与冷子兴之间的事,与后面的情节有联邦系吗?至少在现在的《红楼梦》版本中一点都没看出来;既然是多余的蔓枝,那就删掉它吧,把冷子兴介绍贾府的话移植到这里来让林如海来说,是不是更加顺畅自然呢?特别是那个关于“正邪二气”的高论,在林如海这里应该能找到知音吧。当然,曹雪芹是伟大作家,他肯舍近求远,在这当口插入这么一大段冷子兴的故事,相信这绝非是无的放矢,也就是说,贾雨村与冷子兴之间,有不得不说的故事。


  2.        脂砚斋又发飚了。上次罢官事件,因为贾雨村耍奸,脂砚斋一连骂了三句奸雄;这次贾雨村只说了三句话,乍一看就是普通客套话,脂砚斋竟又大动肝火,什么“奸险小人”、“欺人”、“假”、“诈”等话都出来了,为什么呢?仔细一看,原来贾雨村这个奸雄又在装了,他明明刚从冷子兴那里得到了贾府的详细资料,明明就是想通过林府与贾府的关系走后门,但面对林如海之时却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甚至假装不知道林如海就是贾府姻亲。红楼主要人物,脂砚斋全有点评,从这些评语来看,他最恨的,绝对就是贾雨村。另外,不得不佩服一下,贾雨村潜伏在林府,在林如海面前却绝口不提贾府,城府如此之深,让人无法察觉到他心怀不轨,不愧为奸雄。


  3.        林如海也知道贾雨村是贾府同谱,应该是在当初应聘家教时贾雨村告诉他的,有这一层关系加分不少。在中国这个宗族社会里,这个可以算作是重要的人脉资源了,贾雨村当然也没忘了利用,后来他还以宗侄的身份去见了贾政,以前在和义忠亲王以及金陵甄家打交道时,估计也会报上这个名号,得到的效果非常显著。


  林如海与贾雨村的对话,是他在书中的全部台词,之后就结束了他少得可怜的戏份。身为黛玉她爹,却没捞着几次出场机会,郁闷啊,几回之后含恨而终。


  贾雨村也离开扬州,他带上黛玉踏上驶往京城的轮船,去迎接新的挑战。


  路上不计时日,有日到了都中,终于要进入读者们向往已久的宁荣两府了!这可是《红楼梦》一书的中心舞台,多少痴人心驰神往魂牵梦萦的地方。贾雨村来到了这个舞台中央,带来的除了林如海的推荐信,还有宗侄的名贴。


  前文说过,贾雨村自己提供的身份证明有水份,甚至是否是姓贾都有疑问。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他的居心,那么恐怕是他在伪造自己身份的时候,特意选择与贾府有点渊源的贾氏一族,说明早就已经锁定贾府为重要目标了,此时拿出名贴来攀交情,算计之深,令人不寒而栗。


  推荐信还有宗侄名贴,这两样都是能让人与人之间距离拉近的,当贾政看到时,他自然而然地对贾雨村有了好感。相见之后,语言投机,更加优待贾雨村。现在可以看出当初贾雨村弃官的作用了吧,能得林如海的一封推荐信,就不枉做了那么多的牺牲!可能信里还提到甄府对他也很欣赏,加上从各种渠道得来的贾雨村表现一贯良好的情报,让贾政不再怀疑了。此时的贾雨村,对贾府主要人员的习性爱好了然于胸,并投其所好;以他隐藏之深,贾政这个实诚君子未能看穿受其蒙蔽也是意料中事。脂批也指出:【君子可欺其方也,况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虽政老亦为所惑,在作者系指东说西也。】人总是这样,以为自己帮了别人一个大忙,他总要知恩图报吧,于是防人之心尽无,这算是人之常情。玩心计,君子又怎是奸雄的对手?


  贾政既对贾雨村青眼有加,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



  贾雨村东山再起,写来轻描淡写,却韵味无穷。脂批批得好:一个“谋”字用的是春秋字法。个中意味,各人自解,想那贾雨村,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曾经犯过错误的同志,现在不仅复职,还“谋”到了金陵应天府这样一个重要岗位,可见贾政真的是出了不少力的。


  也许有人觉得奇怪,贾政这样一个小小的员外郎,那来如此大的政治能量?其实,这点稍作分析就容易理解了,贾政虽官不大,毕竟宁荣二公是开国功臣一门双公,政治人脉还是有的;更重要的是,贾府背后还有义忠亲王的强势支持,贾雨村正是依靠多年积攒下来的人品,终于取得了义忠亲王集团的信任,才有了这次的成果。当然了,还有忠顺亲王,他也乐观其成,只是他不直接出面,顺水推舟,暗中帮一把。有两大势力明里暗里助推,贾雨村满血复活完全无压力。


  终于成功地与贾府连线,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暂时还不能在京城与贾府过招。不过没关系啦,一步步来,总有再杀回京城的那一天。另外,金陵应天府也很有挑战性,那里有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以及甄宝玉家坐镇,是义忠亲王的传统根据地,到那里去担任地方行政长官,是很艰巨的任务。此时正是个施展才华显示能力的机会,贾雨村去了,还可以利用府尹大人这个身份培植自己的势力。要成大事,总得有几个好帮手,冷子兴张如圭等就是他之前发展起来的。于是贾雨村接受了这次挑战,此时复出正其时也。


  在《红楼梦》里,接下来的情节就是黛玉进府了。既然到了,那就顺便说一下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黛玉进府》作者花了不少篇幅来写,多少红楼爱好者尤其是女性黛迷们痴迷其中,为宝黛的人生初见击节叫好。文章是写的不错,曾被编入高中教科书供人瞻仰。不过话说回来,这段情节并不是书中主线。《红楼梦》前十六回是和谐后的《风月宝鉴》,情节基本上是围绕秦可卿贾雨村两人来展开,林妹妹这样比较纯的萝莉不太适合在《风月宝鉴》这种重口味的书里出现的。若等风月戏唱完再出场,那要到十六回之后,作为《红楼梦》的女主角,出场时间哪能这么晚呢?太说不过去了,于是曹雪芹适当把她的戏份给提前了。不仅黛玉如此,宝钗也是同样状况,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前十六回有关黛玉和宝钗的故事情节,基本上是独立成章的,完全可以放回十六回后去读。可以说,要想读懂《红楼梦》,最好是把这些无关章节剔出来再看,这样故事脉络更清晰,情节内容更紧凑,提纯后的《风月宝鉴》更引人入胜。


  黛玉进府、宝黛相会,还有稍后一点的奇缘识金锁,在很多同学眼中是经典之作,不过与《风月宝鉴》的主题无关,暂时无视之。闲话少说,再往下看,焦点终归还是要再回到贾雨村身上。于是他重装上阵,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

  第五节 重审葫芦案


  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便择日往金陵来上任。这不是他第一次外放地方官,想当年那个州县小官,没甚搞头,弃掉就弃掉了,这个选择现在看来是很明智的;现在春风得意,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心态和环境已和上次已完全不同了。


  这金陵应天府果然是地方重镇,事情还真不少。贾雨村刚到金陵,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件案子,就是著名的“葫芦案”,很重要的一个案子,作者也没跟读者废话,直接就切入主题。贾雨村审理此案的文章也曾被选入教科书,该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揭露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腐朽黑暗(大意如此)。这是标准答案答错扣分,考试的时候照书画符是应当的,不过在考完之后记得要把这些没用的东西都还给老师。


  离题了,打住,接着往下看。在开始审理这个案件的时候,贾雨村表现得很正常,一听案情即义愤填膺,表示要按党纪国法严肃处理,大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架势。


  这件案子的微妙之处在于,该案被告薛蟠,乃是金陵四大家族中薛家的重要人物。我们知道,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利益共同体,敢动薛蟠就等于与四大家族为敌,在四大家族的地头和他们作对,很危险;而贾雨村呢,刚被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家保举为金陵应天府的地方行政长官,甫一到任就拿贾家的亲戚开刀,也太不为给贾家面子了,有这样做人的吗?这不象是他奸雄的行事风格。



  果然,事情很快出现转机,就在他将要发出逮捕令拘捕薛蟠的前一秒,眼角余光突然发现案边有个门子对他使眼色!不对,有问题,此事果然蹊跷!虽说是府尹大老爷办大案,但还是要适当考虑一下下属小门子的意见的,于是果断退堂,转到密室找门子谈心。

  一谈之下,才惊觉门子原来是老熟人,当年一别之后,相隔八九年,竟然在此处再见,真可谓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原来,当年贾雨村见到义忠亲王前,曾在王府周围潜伏一年多,门子就是那时相识的。按现在《红楼梦》的说法,门子是甄府隔壁葫芦庙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辗转到此间做了门子。根据前面推测,《红楼梦》乡绅甄士隐是义忠亲王的马甲,那甄家隔壁这个小沙弥本来面目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依稀可看出本尊原来是义忠亲王府里传达室看门的保安(或秘书等其他类似身份,要符合两个条件:一和贾雨村在亲王府时打过交道,二是曾经见过英莲郡主)。


  本来他乡遇故知是件幸事,就如同前面与冷子兴的奇遇,理应高兴才对,不料此处贾雨村记起往事,却如雷震一惊!你道是为何?原来当年贾雨村来到义忠亲王处卧底,按计划他当时是以一介穷酸的形象出现的,但义忠亲王是何等样人,不是谁想见就见的!特别是那些衣冠不整之辈,没有个引荐人,想进王府得先问过门前传达室的大爷们答不答应,这一点看看刘姥姥进荣国府时门卫的排场就不难理解了。贾雨村于是在义忠亲王府周围晃悠多时,不得其门而入。

  这小小挫折,难不倒贾雨村,既然直取难度大,那就改变策略,从外围做起,以农村包围城市。于是他煞费苦心,先和义忠亲王府的工作人员搞好关系。一番努力后,终于打通层层关节,觅得亲见义忠亲王的机会。此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这个看门的门子,也是贾雨村当时曾经打点过的人之一。可以想见,当年贾雨村太想接近义忠亲王了,用了很多非常手段,其中定有不少不符合其身份的出格行为,只是当年声名未显,因而无人关注,暂未引起警觉罢了。



  这个看门的门子,也是贾雨村当时曾经打点过的人之一。可以想见,当年贾雨村太想接近义忠亲王了,用了很多非常手段,其中定有不少不符合其身份的出格行为,只是当年声名未显,因而无人关注,暂未引起警觉罢了。


  不过贾雨村自己心知肚明,当年之事必定会留下很多破绽,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不料此时门子突然杀出,提及往事,他心中有鬼,不由得雷震一惊!一时间贾雨村不知门子葫芦里埋了什么药,也不知他到底想做什么,但他不愧是奸雄,立马使出奸雄绝招——礼贤下士,放低身段,装出一副亲切笑脸,和门子攀起交情来了,准备要套他的话。


  贾雨村奸雄心事,岂是门子这种货色能明白的,他还以为自己终于遇上贵人了。想当年,郡主失踪,宗人府过问此事,义忠亲王一推六二五全推到家人霍启身上;但霍启遁去无踪,总要找个人为此负责吧,于是板子打到了他们这帮看门的兄弟们身上,这玩忽职守的罪名是怎么也跑不了的,门子于是稀里糊涂地卷铺盖走人,直到现在他都没弄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好在义忠亲王还算地道,发放路费和安家费,还安排他到金陵应天府来做了个门子,最后勉励他们扎根基层,好好工作,义忠亲王不会忘记他们的。就这样,门子来到了金陵上班。


  虽然也是在政府大院里做公务员,但金陵明显比不上在亲王府里体面舒服还有外快,门子于是很郁闷。就这样混了几年,突然有一天上班,门子发现,新上任知府大老爷,不就是原来还在亲王府里的时候经常请他们喝啤酒吃烧烤的那个贾老弟吗?还真是他!门子顿时激动万分。


  贾雨村和门子叙过旧,雨村因问方才何故有不令发签之意。这门子道:“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护官符’来不成?”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我竟不知。”


  说这话其实是贾雨村又耍奸了,那什么“护官符”,他那有不知的道理!别忘了,这金陵城,他可不是第一次来,书上明白写有,他在和冷子兴会面时亲口爆料,说过自己曾在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做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的!以他的情报能力,早把金陵城内各派势力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了,“护官符”这么一丁点大路消息自然知道。只是要套门子的话则必须顺着他,让他多说一点,因此只做不知。当然,这也是作者意欲推出四大家族的一种写作手法。这“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现抄如下:


  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就是《红楼梦》里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这“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之说,就是告诉读者,这四家都和贾家一样,是同属义忠亲王这一阵营的,互相照应,理所当然,这“护官符”上的名单就是本地的关系户。不过因为和谐的原因,读者们并不明白这点。于是乎多数读者看到这,都只能往官官相护,官场黑暗方面去想。想当年,红学最风光的时节,人人都要说上几句,而被批最多的,就是这“护官符”中的四大家族了,他们俨然就成了腐败没落的封建社会的总代表。


  其实金陵城里除了这四大家族外,还有贾雨村曾工作过的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也是义忠亲王一派的,势力不在四大家之下,但为什么不把甄家算上称为五大家族呢?原来贾、王、薛、史这四家谐音,正是“家亡血史”四字,这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主旨。正是这刻骨铭心的家亡血史,让曹雪芹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这才应了大观园最后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这葫芦案的被告,正是四大家族中薛家的成员薛蟠,他纵容恶奴行凶,打死了人,却象没事人一般,带家眷进京去了。这是一件一年前的陈年旧案,以四大家族在金陵的势力,自然薛蟠可以逍遥法外。这起案件案情是挺让人气愤的,里面诸多司法不公的现象让现代读者都感慨古今乌鸦一般黑,具体内容可以拿书来仔细阅读,这里不多说。



  这里纠结于案情详细经过没什么意义,我们回归主题。门子之意其实是想提醒贾雨村,薛家是属于义忠亲王一派的,审案时不要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其实不用他提醒,贾雨村新官上任,能不做点功课?同学们应该还记得,他上次进贾府,事先可是找来了冷子兴把贾府的底给起了才动身的,有了准备,他在贾府就如鱼得水;现在重返金陵,更是对这里的局势了然于胸,他一听见原告说出薛蟠的名字,又说是金陵一霸,立即知道是谁,心里已存下偏袒之意,只不过做奸雄奸惯了,还是得装一下,那些大义凛然的作派,都是表演给别人看的。

  其实这也是在情理之中,贾雨村劳心费力多年才取得义忠亲王和贾府的信任,焉能为了区区一个薛蟠而得罪贾府呢。后来此案了结,贾雨村果然采用了门子的建议,将薛蟠从轻发落。但正因为他纵容了薛蟠,致使他在读者们的心目中的形象大跌,大家一致鄙视他这次的徇私枉法。可是鄙视谁谁是大家的自由,各位同学还是要明白,贾雨村放过薛蟠,其实是党派斗争的故事,就别往清官贪官方面去想了。


  这薛蟠还是宝姐姐的哥哥,正因为这样,主流观点都认为,贾雨村重审葫芦案,只是薛家正传的开头,正因为薛蟠如此霸道,薛家在很多读者的心目中是有原罪的,这种先入为主的情绪被带到了后面的大观园的阅读中。读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薛家身上,案件本身的真正意义被忽略掉了,作为案件主审官的贾雨村和门子的故事更是少人关注。对此,我只有一声叹息,真的是这样吗?


  重审葫芦案当然不是给某家人作传用的过门背景,它是整个《风月宝鉴》故事中很重要的一环。实际上同学们可以很快发现,贾雨村的故事里有很多情节让大家觉得冗余且凌乱,但最后串起来一看,环环相扣恰到好处。这个葫芦案,另有其存在意义。


  门子敢在此时站出来指手画脚,当然是有点料的。给贾雨村的那个“护官符”只是小小意思,他还有一个劲爆猛料藏着没放,这个猛料是他独家,门子就指望着它来改变命运了。自从发现这猛料之后,门子藏于心里很久了,只怕人微言轻,别人不信浪费了这珍贵的信息,以至一直不露口风,直到这天他看到了贾雨村。


  原来,门子发现,在薛蟠案件中,焦点人物即薛冯两家所争买的丫头,竟然就是当年离奇失踪的义忠亲王之女甄英莲郡主!



  英莲郡主!贾雨村十年来无时无刻念念不忘之人,十年来费尽心机苦苦追寻而不得之人,不想在不经意间就有了消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贾雨村乍听之下,不由得血压骤升,肾上腺素分泌急剧增加,身子一挺,差点就要跳起来。


  淡定!HOLD住!在门子面前怎可如此失态!贾雨村强压下自己激动的心情,缓缓坐定,说道:“原来就是他!闻得养至五岁被人拐去,却如今才来卖呢?”说完,竟发现手心已微微见汗。


  门子因为英莲郡主失踪一事,稀里糊涂地被赶出义忠亲王府,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七八年之后,在机缘巧合之下,竟然让他发现英莲郡主的下落!有此发现,门子自是欣喜若狂,只是怕所托非人,一直将这个秘密藏在心里。直至一年以后,贾雨村出现,门子一眼认出,便断定贾雨村是他命中的贵人,再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这不仅因为他知道贾雨村受过义忠亲王的恩典,现在还是直接主管此案的领导,他不管这事,谁管?况且自己与贾老弟当年颇有交情,现在又卖个大人情给他,贾老弟自然会把自己当成他的心腹。贾老弟救出郡主,必定加官进爵,自己也能跟着发达,这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想想这些,门子差点要笑出声来。

  果然,贾老弟一听说“英莲郡主”这几个字,就象突然被针刺一般骤然身子抖了一下,那惊讶的表情一如门子所料,虽然贾老弟零点几秒后就神色如常,但两眼游离不定。门子看得出,他心里实在是极不平静,此事必定有戏!


  门子能发现英莲郡主,是因为他当年在义忠亲王府工作时,曾经见过郡主几次;虽说当时郡主年纪很小,但那既鲜艳妩媚,又风流袅娜的不凡气质已隐约闪现,让人一见难忘。此后郡主在五六岁之时离奇失踪,连累门子被炒鱿鱼,因而郡主身影更是深印门子脑海。离开王府来到金陵,七八年过去,生活逐渐平静下来,总以为那些故事已经是过去时了,没想来有那么一天,他又见到了郡主!居然还是在他家里面见着!更没想到的是,此时她身穿粗布衣裳,认一个猥琐汉子叫爹,两人租了门子的房舍居住,汉子还要把女孩卖掉!虽隔了七八年,女孩当时十二三岁的光景,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然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门子一眼就断定,这就是他让爱恨交加的英莲郡主!


  儿时仙女一般的小郡主,竟然沦落到这种田地?那个猥琐汉子究竟是何人?门子趁无人之机,问起英莲小时候的事情。他向贾雨村介绍了当时的情形:“……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只说拐子系他亲爹,因无钱偿债,故卖他。我又哄之再四,他又哭了,只说:‘我不记得小时之事!’这可无疑了。”


  贾雨村听他说得有理有据,便信了他几分。

  接下来,贾雨村和门子讨论葫芦案案情,研究如何判决。此时,门子先生已经把自己当作贾雨村贾大人的得力干将了,这未免高兴得太早了。还好贾大人够意思,对门子言听计从,照单全收,这个案子,门子先生着实过了一把做判官的瘾。


  此次判案,未免有些徇私枉法,触及到了道德底线,激起了广大读者的无限愤慨。在此之前的故事中,贾雨村同学表现得洒脱豪迈,有竹林贤士风范,同学们对他这个人印象并不坏,甚至说还颇有好感——毕竟大家刚知道,他竟然是林妹妹的老师,爱屋及乌嘛。但就在这里,因为在审理这件葫芦案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使得他的形象急转直下,从一个正直清高之士变身成为读者眼中的贪官污吏的典型。他在枉法裁决后,还特意给贾政、王子腾去信邀功,这样谄媚的举动更令人对他不齿。

  当然了,同学们怪罪贾雨村是出于义愤,其实是在不知贾雨村真正身份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看法有点浮于表面。前面已经说过,这事往深处探讨可理解成党派斗争,难辨是非。贾雨村写信邀功,表面上是巴结贾府王府,实际上是要借机亲近,从而更好地卧底。虽然对于义忠亲王和贾府来说,贾雨村罪大恶极,但在忠顺亲王这个角度看,他无疑是个好干部。各为其主,这种行为应该可以理解,以此来指责贾雨村,不妥。



  贾雨村被人唾骂还有其他事情,比如,有同学指责,在此案的审理过程中,贾雨村明明已经盘算着使坏,却满口仁义道德,那副奸样,令人生厌。结案以后,对有功劳的门子,竟使阴招远远将他放逐,足见其为人阴险。虽然门子不是好人,遭此报应也是自找的,但并不妨碍读者再度鄙视贾雨村。


  的确此处贾雨村的表现有点奸,不是君子所为,读者们可以看得出来,脂批也“奸雄奸雄”骂不绝口。但既然是奸雄,那么奸诈一点那是情有可原的。至于流放门子一事,就更得要说一说,书上给出的原因是“恐他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不大乐业”。这话作者写得很巧妙,不仔细看的同学,就会以为贾雨村是怕门子说出当日贫贱时的窘迫糗事丢面子,因而不高兴。这样看就上了作者的当了,要知道,昔日贫贱已经过去,如今富贵才是现实!这类人,并不讳言旧时贫贱故事,甚至会将之当作励志传奇,那些“衣锦还乡”的故事就是此类。真正的意思是,门子以前曾和贾雨村打过多次交道,知道不少陈年旧事,若留在身边,怕他会把当时自己费尽心机接近义忠亲王之琐碎细节大肆宣扬,纵然门子言者无心,只怕有心人听者有意,说多了难保不被人看出问题来。还有啊,虽然贾雨村也想拉起自己的队伍,那也要让人放心的人才要,由于门子是义忠亲王阵营的眼线,将他留在身边很碍事的,你可知道,贾雨村的老婆娇杏也是义忠亲王的人,他为了事业,连老婆都没敢带在身边,更何况门子?于是门子又稀里糊涂地再次滚蛋了,可怜他还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呢。此事脂批提示有千里伏线,门子日后似乎回来逆袭成功,八七版电视剧中最后结局门子当了官押解贾雨村,这复仇的快感是有了,但过于高估门子能耐了,以他身份地位,基本上就没甚机会当官,当告发者还是可能的。


  其实贾雨村最招人恨的地方,不是上面所说的那几样,而是读者认为他忘恩负义,居然不救恩人之女香菱。因为香菱的命运太悲摧了,很多人都非常同情她,潜意识里大家都认为如果贾雨村那时能施以援手的话,即使不抓薛蟠,能把香菱救回来,也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了。书中一开始,就写甄士隐施恩贾雨村,大家都是记得的,而当香菱有望脱离苦海的时候,贾雨村却是无动于衷,因此遭到大家鄙视。


  持以上观点的读者其实已经走错了方向,他们轻信了门子所说的话,把英莲和香菱之间划上等号,于是才有上面这些幼稚观点。殊不知,这只是作者施的障眼法而已,英莲真的等于香菱吗?请仔细想清楚,这可是看清《红楼梦》本质的关键。



  其实,现在《红楼梦》文本里没写贾雨村怎样对待香菱,不是作者忘了,而是被和谐了,后面情节有蛛丝马迹,大家以后会知道的。因此,就暂时不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


  贾雨村乍听得英莲郡主消息,震惊之余,却不免大为失落。原先估计英莲郡主身处某豪门之内,找到她即是天大功劳,却不料已流落江湖,被人拐来当丫头卖。这与他当初的预想相去甚远,真是这样,纵然将她找到又有何用?岂不是枉费十多年的苦心经营?一时间百感交集。

  虽然贾雨村不愿相信,但眼见门子信誓旦旦,不象是胡编的样子,不由得气馁。不过他毕竟是奸雄,又岂会轻言放弃的?十年等待,终于有点眉目了,不去查一查,绝不甘心!于是他将目标锁定在这个女孩身上。


  根据线报,这个女孩被薛蟠买下之后,现已带往京城去了,落脚之地,不是别处,正是荣国府!



  荣国府!真是无巧不成书啊,那里正是贾雨村调查计划中的下一个目标。接下来,他派人速往京城荣国府,打探这个名叫香菱的女孩的情况。当然,不会是派衙役拿红头文件去找贾政,他没那么蠢,他有自己的渠道,这不用我说了吧。

  因为是地下运作,加上作者有意暗渡陈仓,所以读者们就以为贾雨村不管香菱的事情了。其实不是这样,反倒是因为他插手了此事,以致义忠亲王坏了事,才造成了最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


  在《风月宝鉴》里,英莲郡主秦可卿是一条主线,但她在一开始亮相一会作者就安排她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当然看完全文知道是藏在贾府,不过开始阶段作者并不想让人知道),另一条是贾雨村,贾大侦探的使命就是千方百计把英莲给揪出来,经过十年艰辛,万里奔波,现在终于在金陵应天府有了英莲的消息!两条主线,终于在荣国府要有交集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贾雨村的魔眼目光已经扫上了贾府这座红楼,红楼里又将发生怎样的故事?别说已经看过了,其实很多故事你不知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4:11 , Processed in 0.0863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