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7|回复: 0

《红楼梦》写作手法探微(1) 作者:至真斋主 《红楼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1
发表于 2023-9-27 08: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写作手法探微(1)
作者:至真斋主
《红楼梦》的写作手法有很多,批语也多有提示。第一回:甲戌本眉批:“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第二十七回:庚辰本眉批:“《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敲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己卯冬夜。”书中还有许多是批书人针对某段情节的写作手法进行点评。例如,第一回甄士隐出场时甲戌本批语:“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家,从小至大,是此书章法。”这条批语是在提示我们对“家”的理解是可以扩展延伸的,即由普通的乡宦小家当地望族到宁荣大家天下望族,乃至到国家第一家族皇族,及至整个民族和国家。第三回贾雨村通过贾家协助轻松谋补了官位,批语说:“《春秋》字法。”“春秋字法”就是“春秋笔法”,意思是:作者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倾向,不直接说出来,而是在行文中暗含褒贬。第五回香菱的判词“自从两地生孤木”和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处,批语说:“拆字法。”当作者使用拆字法的时候一般批语会提示,批语没有提示的地方一定要慎用拆字法理解文本的词语,有的研究者根据自己观点的需要滥用“拆字法”,这种不严肃、不严谨的研究方法一定要摈弃。
《红楼梦》还用了谐音法,这种方法一般是用在一些人名地名,有的有批语提示,有的没有批语提示。例如第八回詹光出场时批语说:“妙!盖沾光之意。”提到单聘仁,批语说:“更妙!盖善于骗人之意。”第二十四回卜世仁出场时批语说:“既云“不是人”,如何肯共事?想芸哥此来空了。”作者在人名和地名上运用谐音法的时候,都跟作者对这个人物或地名的立意有关。在用谐音法解读作品人物或地名立意时更要慎重,如果对谐音的理解违背了作者的立意,有可能导致对整部作品的解读出现严重偏差。有的研究者全部用谐音法解读作品,连批语都用谐音理解,如果一段情节顺读不合己意就用倒读,倒读不合己意就用跳读,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要把情节和批语按照自己的观点要求进行解读。举一位民间研究者用全谐音解读《红楼梦》的例子,《史湘云判词》原文:“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谐音解读:“癸未父有祸,父建子墓,围墙保。毁霑写吊言,储享,妃韵事谁讲?”索隐解析:“癸未(1763)年,一个父亲闯下大祸,他为自己的儿子建了一座坟墓,并用围墙保护起来。毁掉曹霑之后,父亲为他写了悼词,只是皇子这一死,皇妃(竺香玉)的风流韵事谁来写呢?”这位研究者在解史湘云判词的时候把顺读谐音、倒读谐音和跳读谐音全用上了,最后得出了自己所需要的密电码式的“文本含义”。
尽管批书人给我们指出了很多《红楼梦》的写作手法,然而还有一些写作手法批书人没有提示,比如意象、符号、象征、影射等,这些写作手法对理解人物、作品立意和思想内涵十分重要,这就要靠我们在深入研究人物立意、情节寓意的基础上来参悟总结。本文先讲一讲意象符号的写作手法。
在文艺理论中,具象是指具体的形象,是文艺创作过程中活跃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的基本形象。因为具象真实再现客观形象,它可以找到现实中的对应物。而意象是以人的思想情感来掺入客观形象之中,对客观形象进行有取舍的改造,保留客观形象的一些形态,却又明显带有作者的主观因素。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即是此意。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后来发展到历史、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花草树木兽鸟虫鱼及事物具有固定的意象符号。例如:梅花象征傲霜斗雪不惧严寒,品质纯洁高尚;芭蕉象征孤独忧愁、离情别绪;松树象征坚韧不屈;杜鹃象征凄凉、哀伤;南浦是水边送别的专属词语;长亭是陆上送别的专属词语;献芹是自谦礼物菲薄、建议浅陋的代名词,等等。以后在小说创作中也被引入意象创作手法。例如:《西游记》中的金箍棒和紧箍咒;《水浒》中的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等等。在文学作品中,用意象创作有如下作用:1、寄情于物,赏心悦目;2、意同象异,各见其趣;3、主题朦胧,意绪无穷;4、文字有狱,取象而避;5、不肯殉葬,寓意于象。在小说创作中,意象的象征意蕴可以进一步深化叙事内涵。
《红楼梦》大量采用意象写作技巧,这些意象都有明确的寓意指向。这些意象的寓意解读必须建立在正确定位《红楼梦》时代背景之上,并且与全书的主旨立意相契合。例如,林黛玉的前身绛珠草是血泪的意象,与林黛玉还泪报恩的立意相契合。赤瑕宫是明皇宫的意象,与贾宝玉的出身立意相契合。探春的别号“蕉下客”是离愁别绪的意象,与她远嫁的命运相契合。林黛玉的丫鬟紫鹃以鸟命名是凄凉哀伤的意象,与她痛悼林黛玉泪尽而逝相契合。书中这类意象还有很多,把它们全部归纳出来才能全面感悟作品的主旨立意。这些意象有的是作者根据创作意图对现实具象的改造,有的是作者根据一些理念为了深化作品思想内涵而独创的。本文对林黛玉的前身绛珠草的意象做一下解读。
在第一回,作者交代了林黛玉的前世。书中写道: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株受天地精华、甘露灌溉,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的草称为“绛珠草”呢?在中国古代诗文中,常用“绛珠”来形容各种植物的果实和各种质地不同的珠子。而在佛教典籍中“绛珠”却用来形容红色的水珠。南朝梁代的佛教典籍《经律异相》卷第四十六《阿修罗第一》云:“令大海水赤如绛珠。时阿修罗即大惊怖,遁走无处入藕孔中。”在《红楼梦》写绛珠草处,批书人说:“点‘红’字。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这条批语已经明示我们“绛珠”不是指红色的珠子,而是指“红色的泪珠”即“血泪”。那么绛珠草就是血泪的化身,是作者赋予它的血泪意象符号。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即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几乎贯穿作品的始终,绛珠草的意象也就和“通灵玉”、“金锁”一样成为贯穿作品整体结构的中心意象。绛珠草不是自然界实有植物,而是作者独创的虚构意象。
既然绛珠草幻化成了女体人形绛珠仙子,生活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她就应该是无仇无怨、无情无恨、无饥无渴、无需灌溉滋养的长生不老的神仙。我们都知道天上的神仙“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为什么她却要通过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才能久延岁月?为什么她要受天地精华、雨露滋养,才能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为什么她还有离愁别恨“终日游于离恨天外”?为什么她还要靠蜜青果为食、灌愁海水为汤?这是作者故意留下的破绽,让我们去思考其中的深意。作者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赋予绛珠仙子具有人的一切感情、欲望和知恩图报的美德。她由一株普通的绛珠草而变成美丽的绛珠仙子,得益于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因与恩人神瑛侍者不得相见、无法回报,故而才有终日离愁别恨之苦。
我们读《红楼梦》要特别注意作者故意留下的破绽和反常的描写,这都是大有深意的机关。比如绛珠仙子是神仙却按照凡人来写;林黛玉自生下来就莫名其妙的爱哭;薛宝钗吃冷香丸;秦可卿的奢华葬礼;林黛玉的《葬花词》等等。还有作者不但喜欢用谐音影射,有时候还故意用错别字,比如把嵇子写成姬子。一句话中暗藏讳词忌语。只说半截话让读者猜后面的话。暗藏历史事件的时间却又故意打破时间顺序等等。如果不仔细揣摩就会被作者骗过。这种写作手法是文字狱时代的无奈之举。
绛珠草、绛珠仙子以及她下世还泪的故事也是作者自寓。在绛珠仙子意欲跟随神瑛侍者下世还泪处有几条批语,甲戌本侧批:“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甲戌本眉批:“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甲戌本眉批:“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蒙府本侧批:“恩情山海债,惟有泪堪还。”这些批语都指向了“绛珠草”寓意作者的化身。作者虽然是借僧人之口介绍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前世之缘,而实质上却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这部书的目的。古代文人常常用草木自谦,比喻卑贱出身或地位。陈子昂《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舍。苏轼《笏记》之一:“徒倾草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绛珠草受赤瑕宫神瑛侍者甘露灌溉,比喻受皇恩。“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比喻出人头地,成为可造之材。“修成个女体”,只取其意,不分性别。
然而,一些以考证为名行索隐之实的红学家,却把作者虚构的意象当做实物来研究。周汝昌就说绛珠草是大自然中实有之物,不是作者的凭空杜撰。他在《绛珠草·文化教养》一文中说绛珠草是“艺名”,实际上曹雪芹指的是“苦草”,即《尔雅》所说的“寒浆草”──亦名酸浆者是也。他说这种草与林黛玉联系在一起的原由在于它有一个极有趣的别名“洛神珠”。还有的学者认为绛珠草是“深山露珠草”、人参、玉竹、金钗石斛等等。这些研究者在我看来都不知《红楼梦》的意象创作手法,用作者虚构的意象做实物考证必然南辕北辙。书中还有很多意象,例如:“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三生石”、“太虚幻境”、“大观园”等,以后会专题解读。
《红楼梦》是一部写意小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写实小说。书中有大量的意象符号,如果无视这些意象符号的内涵和指向,就不能深入理解这部作品的主旨立意。意象符号是红楼各个门径的暗锁,只有破解这些意象符号,我们才能走进红楼大门,欣赏无尽的内部风景,领悟作者传达给我们的旨意。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慧读古典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8:51 , Processed in 0.0650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