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8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11: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
〖打印内容〗作者: 李贺   诗名:《《钓鱼诗》》时间:2019-12-06 10:08:19
  出自唐诗人李贺的《钓鱼诗》

  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

  菱丝萦独茧,菰米蛰双鱼。

  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

  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

  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为看烟浦上,楚女泪沾裾。

  清沼:一作青沼。

  ------------------------------------------

  钓鱼不获,生感慨。

  注:

  1: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红渠,花映渠水。素书,事见《列仙传》。古乐府:"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待素书,待鱼至也 。

  2:菱丝萦独茧,蒲米蛰双鱼:《列子》云:"詹何以独茧为纶,引大鱼于深渊中,而纶不断。"蒲米,菇米也。

  3: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碧虚,水碧而虚。

  4: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詹子,即詹何。《战国策》:"龙阳君得幸于魏王,王与共船而钓,乃泣曰:臣钓得大鱼,而弃前所得 小鱼矣。今四海美人甚多,臣亦不异所得鱼也。"

  附:

  丘象升评曰:亦伤其不遇也。

  方扶南评曰:楚女,喻寒士也。

  --------凤尾竹客 撰<李长吉歌诗笺注辑评>---------查字典返回查字典首页>>
脂砚先生恨几多
[color=var(--GBK03A)]赤岸柳2

[color=var(--GBK04A)]




​关注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脂砚先生恨几多”
如皋红楼梦研究会 丁建国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回下有评语曰:“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凡是书题者不少,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名矣。”
我以为此七律乃脂砚斋自作,故隐其名而已。“深知拟书底里”六字便透露了玄机。
本文拟解析几则评语来展示“脂砚先生”的深情,所以拈“脂砚先生恨几多”一句为题。句中“恨”字非现代汉语“恼恨”“仇恨”义,乃文言“憾”义。杜甫的“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皆此义。
先说明一下,我考证出脂砚斋和畸笏叟乃“曹雪芹”(冒辟疆)的儿子冒丹书和庶弟冒褒。读者可以参读《脂评本石头记之脂砚斋畸笏叟考证(删节稿)》。我以为我的考证是坚实而有据的。其第一铁证是名号:“脂砚斋”来自丹书之名,脂砚者,丹书之用也;“畸笏叟”来自冒褒铸错老人之号,查《汉语大词典》“畸笏”条目,其一义项就是铸错之银锭。其第二铁证是冒丹书冒褒二人的存殁以及行止诗文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相关评语的契合。除《脂评本石头记之脂砚斋畸笏叟考证(删节稿)》之外,我还写了《脂砚斋冒丹书生卒之年新证》、《从〈潜徽录〉冒褒咏冒丹书诗考证〈脂评本石头记〉中的“丁亥夏”》、《〈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几条批语再解读》、《关于甲戌本〈石头记〉中的“甲午八日”》几篇文章,对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建立了较为严密的时空系统。
关于此结论,欢迎讨论。下面解析第六回第十八回第二十五回的几处评语:
一、《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若干评语是脂砚斋深情怀念慈母苏元芳的。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甲戌侧批:穷亲戚来看是“好意思”,余又自《石头记》中见了,叹叹!]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甲戌眉批:王夫人数语令余几哭出。]凤姐听了说道:“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
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舚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甲戌侧批:点“不待上门就该有照应”数语,此亦于《石头记》再见话头。]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甲戌侧批:也是《石头记》再见了,叹叹!]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甲戌侧批:这样常例亦再见。]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
“穷亲戚来看是‘好意思’,余又自《石头记》中见了,叹叹。”——穷亲戚来看是“好意思”是母亲苏元芳常挂在嘴边的话,在《石头记》中看到,脂砚斋自然要慨叹,更要怀念母亲的慈仁厚道。
“王夫人数语令余几哭出。”——周瑞家的所转述的王夫人的几句话,都是从小到大常听母亲苏元芳说的,如今慈母早已辞世,她的这些话却在《石头记》真真切切被读到了,脂砚斋怎能不想哭呢?
“‘不待上门就该有照应’数语,此亦于《石头记》再见话头。”“也是《石头记》再见了,叹叹。”“这样常例亦再见。”——照顾穷亲戚,‘不待上门就该有照应’是慈善冒家的常例。如今冒家已破落,却在《石头记》“再见”周济穷亲戚的往事,自然令冒丹书唏嘘不已。
我之前有文章,考证贾元春和王夫人两个人物形象都采用了苏元芳的素材。
下面再引几则材料,读者诸君可以具体感受一下苏元芳的谨厚之性和宽仁之心——
奉贺冒巢民老伯暨伯母苏孺人五十双寿序(节选)
陈维崧……而当冒先生交游时,家事悉嘱之苏孺人。居恒周人之急,重然诺,好施与,出人于厄,亦孺人左右者为多。孺人,方伯公曾孙女,而中翰公第二女云。崇祯末年,大江南北率苦饥,而庚辰犹甚。斗米估值钱千贯,麦钱四伯,他荞花麦梗价几与米谷等。甚有不得食者,人多相食。先生忧之,则为粥于路,以食饿者,因门设粥厂四,分请亭长及邑中文学治之。盖自腊月朔至明年四月杪,所全活四十万余人。又籴米五百三十余担,他所买药饵杂碎之物称是,而城外若丁堰、双店、岔河、马塘、掘港、芹湖诸场堡,全活又不下千余万人,咸冒先生力云。于是阁部史公及一时当事交章以冒先生名入告,皆不就。冒先生虽慷慨以救荒为己任,然产业实不过中人。当救荒时,而苏孺人钗环奁饰诸器,倶举入质库子钱家……而苏孺人又常谓禾、丹曰:“尔知而父之孝,抑知其周人之急,重然诺,好施与,出人于厄者,无非而父之孝耶。吾见而父之奉吾姑楚归,解百金装拯鄱阳之漂没者十有六人焉。而父之应试金陵,悯贫民之不能举子者,而为之择姆媪,且时其燥湿焉。吾翁闻之而喜可知也。吾见而父之庚辰赈饥。壬辰复赈饥,积劳而病,病且亟,三日后有更生之异。吾翁闻之而喜可知也。吾见而父之事吾姑,抚尔叔,急尔姑之难而倾家以出其婿焉。吾翁虽不及见乎,而知之而喜亦可知也。他所行者,吾亦无暇细详,然莫非而父之孝也。而其志之不可忘。”孺人天性谨厚,知大义,视先生所爱之董姬,同于娣娰,董殁而哭之恸,且令两儿白衣冠而治丧焉,春秋祭祀不使绝。盖年五十事姑之礼一如其新妇时……
潜孝先生冒征君巢民暨元配苏孺人合葬墓志铭(节选)
内阁学士 韩菼 长洲
……与人交有始终,定生子检讨君少而才,邀至家园饮食,教诲之以成其名。邑有许生,以诬被法,妻子当入旗。胥王姓者实护行,先生予以道里赍,并办所赎之费。胥感动,阴以其妻代行。久之,以先生所办金赎归,而许妻不知也。先生高胥义,迎养其夫妇至死。其他完朋友之丧而恤其孤,经济其家,时其婚嫁事不胜书也。敬其桑梓而急其利病,辛巳岁大旱,上官才先生委以赈其邑人,条法甚具,全活无算。不足自鬻产,出簪珥继之。岁壬辰,复大祲,先生赈如前,民疫死者众,先生日行道馑中,亦病且殆。邑令立祷于神,死三日而苏。其急人多类此……配苏氏,中书舍人文韩女,有贤行,实克事舅姑以佐先生。自处俭约而恩于媵御,年六十有二而殁。马恭人哭之哀……
苏孺人传
陈维崧
士不幸辗转失志,如晋公子重耳出亡时,于所过诸国,阅历既久,其稔人情伪必最真。当其辱于羁旅也,所遇者即壶餐筐篚之德,尚极不能忘,况中心诚恳者乎?其诚恳者,况十数年如一日乎?此在贤士大夫犹难,况妇德乎?乃待之诚恳矣,且数十年如一日矣。在贤士大夫犹难者,今既于妇德见之矣。况其生平又为天下之贤母乎?于其殁也,思报之至,仅以其言,则吾言又何可已也?如皋盖有吾伯母苏孺人云。孺人为世父冒巢民先生配,吾友谷梁青若母。生平端庄缜密,寡言笑,持重晓事理,事舅姑以孝,相夫以敬,教子媳以义,于中外大小事通变务大体。其与人以恩也,犹必以诚。盖孺人既事舅宪副公以及姑马恭人,犹及事王舅奉直公及祖姑宗太宜人。冒氏自奉直公以来,再世为清白吏。奉直公谢政里居时,暨宪副公甲申、乙酉后,俱慷慨事豪纵,喜饮酒,嗜宾客,一切家人产不问,孺人所以事之尽其道,必婉转得其心。至宗太宜人之御下也以肃,马恭人之虽以和煦,实以庄。孺人则惴惴焉,无玩志,无隙容,数十年以为常。至其于苏氏也,凡为其父母兄弟子姓也,孺人之所以处之也亦然。至舅姑之所爱与所敬也,其敬之爱之也亦举无不然。巢民先生既以文章气谊重然诺,好施予,负梗概于天下。谷梁兄弟亦以才名踔厉,有声诸公卿间。先生好行其德,辛巳、壬辰既两次赈荒,所全活者不下数十百万,皆孺人脱簪珥以助之。然皋俗喜訾謷,不乐人为善,其异己者,又群为不根之语以惎之。谷梁、青若懑甚,愿博一第以间执谗慝者之口先后俱游京师,数年不归。孺人念先生之壹郁而怜爱子之远游也,辄结轖于中而不能去。然居恒辄与先生相慰藉,曰:“为善不求人知,吾事也;人不吾知而反肆谣诼焉,亦命也。抑慎毋以此自沮乎。”日益刺促不休,与先生为耳语:某贫不能婚,某贫不能嫁,某寒至无衣,某饥至无食,某死无所殡,某生无所归。黾勉有无不悉,有以缓急之不止。余故曰孺人事舅姑孝,相夫子敬,教子媳义,其与人犹以诚也。抑人更有所难焉者。孺人未生谷梁时,先是举一子名兖。戊寅夏,巢民先生感神梦,知母恭人有厄疾,则泣祷于神,请以幼子代。无何,兖竟殇。盖自兖也殇,而孺人哭泣之声未尝达于户外,出则欣然色喜,曰:“儿死,吾姑其获生乎。且固吾夫子志也。”其为人通变务大体如此。噫!吾之游东皋也几十五年,其居我伯母家者又几十年,盖所见东皋冒氏盛衰枯菀之故亦多矣。中间汝南之车骑大异曩时,扶风之丝竹都非昔日。赵壹著《疾邪》之赋,刘峻录《绝交》之书。噩梦惊涛,靡日蔑有。先生坐愁行叹于其家,谷梁青若沦落不得志于其外。孺人则日望其子之归,又虑子之早归而迄无所成就也。迨至前岁,谷梁妇姚氏早亡。昨岁,青若妇为孺人侄女苏氏,复继殁。孺人之病遂缠绵沉痼而不可为也。徒抱小心谨凛之身,而终赍其恺惠慈和之志以死。呜呼!孺人其可悲也已。孺人比得痰疾,一足不良于行,卒之日,犹媻躄至马恭人前问寝膳,忽痰发,蹶仆阶下,不能语,遂卒。时壬子二月十二日也。卒后而马恭人年八十余,发毵毵白,顾苦健忘,每日晡,必拂孺人之屏帐而问曰:“吾妇安在?数日何不一视老人也?”而先生有稚女,甫二岁,系媵某氏出,每早起,必过孺人之灵帏而号呼曰:“吾母其何往乎?谁复以果饵啖我乎?吾母果安往乎?”大声哭,哭极哀。
巢民公配苏夫人传(载县志)
郑见龙
苏氏,司李冒襄配,嘉穗、丹书母也。氏既归司李,善事舅宪副公及姑马恭人。犹得事奉直公及祖姑宗太宜人。皆恭谨能得其欢心。氏先举一子,名兖。一日,马恭人病笃,襄祷于神,请以幼子代,无何,兖殇,马恭人病愈,氏未敢以哭子之声闻于姑,人称其孝。
司李公负清流之望,每喜交天下豪杰。又性好施予。两次赈荒,每苦不给,则脱簪珥助之无怨色。其贤孝如此。夙有痰疾,足不良于行,卒之日犹媻躄至马恭人前问寝膳。忽痰发,仆阶下,遂卒。子嘉穗、丹书皆名闻当世,则得之苏夫人之教为多焉。
二、《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两处评语是深情怀念庶母董小宛的。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庚辰侧批: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乃启:“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庚辰侧批:作书人将批书人哭坏了。]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批至此”,为何脂砚斋要“放声大哭”呢?请细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几句话。这正是实写董小宛进冒家之后辅导冒禾书冒丹书兄弟的情景。董小宛进冒府时十八岁,冒禾书六岁,冒丹书四岁。董小宛于是承担起辅导两人学业的责任。“手引口传”,“教授几本书、数千字”给二人。《石头记》写元春和宝玉“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而冒家真实人生是,董小宛和禾书丹书其名分虽系母子,其情状有如姊弟,正好颠倒过来。董小宛逝世时冒丹书十一二岁,正是学业要紧时候,所以他哭诉道:“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
且引一段《影梅庵忆语》的记述:“余每课两儿文,不称意,加夏楚,姬必督之改削成章,庄书以进,至夜不懈。”你看,比起冒辟疆的急躁,董小宛在教育上是不是更为称职呢?
再读“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一段,设想你是脂砚斋冒丹书,你会不会发出“作书人将批书人哭坏了”的慨叹?当然会!因为这“携手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的爱抚的动作,正是董小宛经常对两兄弟所作的呀。
冒丹书后来科举考试未有成就,这使得他于失落中更加怀念庶母董小宛了。
三、《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的一组评语是深情怀念死去的妻子,同时怜惜自己的儿子。
两人正说着,只见凤姐来了,拜见过王夫人。王夫人便一长一短的问他,今儿是那几位堂客,戏文好歹,酒席如何等语。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便命人除去抹额,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甲戌侧批:余几几失声哭出。]王夫人便用手满身满脸摩挲抚弄他,[甲戌侧批:普天下幼年丧母者齐来一哭。]宝玉也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道短的。[甲戌侧批:慈母娇儿写尽矣。]王夫人道:“我的儿,你又吃多了酒,脸上滚热。你还只是揉搓,一会闹上酒来。还不在那里静静的倒一会子呢。”说着,便叫人拿个枕头来。宝玉听说便下来,在王夫人身后倒下,又叫彩霞来替他拍着。
余几几失声哭出。普天下幼年丧母者齐来一哭。慈母娇儿写尽矣。——对这一组评语,我在《脂评本石头记之脂砚斋畸笏叟考证(删节稿)》中已经作了详细的解析,且引如下:
“说慈母娇儿写尽矣,可以理解。说余几失声哭出,这是为什么呢?说普天下的幼年丧母者齐来一哭,这更是为什么呢?
原来,冒丹书批阅到此,一方面想起自己童年时母亲苏元芳无比的疼爱;一方面又想起自己的儿子冒泓,八九岁就失去母亲,没能获得红楼梦里贾宝玉这般的母爱。有妈的孩子是块宝,没妈的孩子是根草呀。
冒丹书的妻子是苏元芳的侄女,本来亲上加亲,倒也幸福。可是谁料,结婚十年,一病离世。
冒丹书这几句批语里,有三重情感在:一是怀念母亲对自己的慈爱,这既甜蜜,也忧伤,因为慈母已经离世;一是悲悼自己的妻子,这是纯然痛苦和哀伤的;一是可怜自己的儿子,早早失去母爱,这里既有疼惜,又有歉疚,还有哀伤。”
这里我补充两点。一是有冒氏后人读到我这段文字后,提供给我一个重要的资料——从冒氏家谱可知,冒丹书的儿子冒泓并不是他的妻子苏氏亲生,而是过继其兄冒禾书家的,是冒禾书妻子姚氏所生。这位热心的冒氏后人还给我复印了冒氏族谱,证明他所言不虚。
二是我今天写这篇文章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令我震惊的一个史料:冒禾书姚氏夫人和冒丹书苏氏夫人在不到二年的时间里相继去世。这史料就在陈维崧作的《苏孺人传》里:“先生坐愁行叹于其家,谷梁青若沦落不得志于其外。孺人则日望其子之归,又虑子之早归而迄无所成就也。迨至前岁,谷梁妇姚氏早亡。昨岁,青若妇为孺人侄女苏氏,复继殁。孺人之病遂缠绵沉痼而不可为也徒抱小心谨凛之身,而终赍其恺惠慈和之志以死。呜呼!孺人其可悲也已。”
冒丹书嗣子冒泓二年之内既失去生母,又失去嗣母。这双重的打击,幼儿怎么经受得了?难怪脂砚斋冒丹书会“几几失声哭出”,会呼唤“普天下幼年丧母者齐来一哭”。冒泓后来死在父亲冒丹书之前,这跟他早年遭受的打击是有关系的。
好了。文章已经太长了,我再强调一句:脂砚斋在评语中控制不住的要跳出来怀念母亲庶母妻子,表明他确实是一个多情之人,深情之人。回头再读“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一联,诸君有什么感受呢?“茜纱公子”曹雪芹(冒辟疆)的《石头记》的核心和灵魂就是一个“情”字,而脂砚先生(冒丹书)的评语处处流露出的“恨”让我们更深切的感知到正是创作者的人生悲苦催促着他们创作出这样一个大悲剧来。我们也会更加坚定的认识到《石头记》的创作者确实是冒辟疆以及冒丹书冒褒等人。
2022.09.22.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2-10-09 10:55

【原】《细说红楼梦》20: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日月婆娑 2022-01-09   |  107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感谢关注日月婆娑的新老朋友。因为缘分我们遇见。
关于公众号的日常更新:周一至周六,拜读经典,我是那个爱读书的自己;周日复盘生活,剖析内心,我是女儿,是妻子,是妈妈,是普普通通的30+女性。每天中午12:00,我们不见不散!
鸡毛蒜皮中寻求一番宁静,庸庸日常中找到自我。在喧嚣的尘世中,这片小天地向你敞开,一起来吧,我们读书,谈心,我们热烈地去拥抱这滚烫的生活!


第二十回《王熙凤正眼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写了几件小事:李嬷嬷教训袭人,被王熙凤拉走。受气的袭人觉得委屈,宝玉百般安慰;贾环和莺儿打牌被欺负,赵姨娘反而把自己的儿子骂了一顿,凤姐隔窗摆了一道她:你一个奴婢升上来的人,没资格教训贾家的子女,即使你是她亲娘。
史湘云回贾府,前有宝钗,后有湘云,黛玉一时着急,吃上宝玉的醋。宝玉一番亲疏言论,熨平了黛玉吃醋的心。
宝黛钗三人,常前后脚出现。宝钗的圆满与周到,像标杆一样,时时投射到黛玉的身上。有人说宝玉多情,对丫鬟,对姐妹,甚至对在外结识的相貌上乘的女子,都有着怜香惜玉之心。他博爱的出发点是对青春、对美的渴望,并非是贾琏式的情欲。
真正让宝玉撼动宝玉那颗石头心的人,只有黛玉。我们一起来看看两小无猜宝黛怎样首次互表心意吧。

01 为什么说李嬷嬷倚老卖老一点都不讨厌李嬷嬷是宝玉的奶妈,年纪大已经退休了,不在怡红院。但她是不是会过来看宝玉。怡红院的丫头随性,也跟宝玉闹惯了,并没有传统的主仆观念。李嬷嬷上了年纪,看着宝玉和丫头们胡闹,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丫头们看李嬷嬷管东管西,十分讨厌她。可宝玉再怎么不讲规矩,毕竟是主子,有封建礼教的约束在那里,李嬷嬷管不了宝玉,就把气撒在丫鬟们身上。说她们狐媚子迷了宝玉的眼。



这不,袭人生病躺在床上休息,李嬷嬷以为她故意摆谱,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上去就是一顿教训。宝玉着急,就替袭人辩解了几句。李嬷嬷看宝玉护着她们更加生气了。
好在凤姐及时赶到,把李嬷嬷带走了。
宝玉长大,贾母派了几个得力的丫鬟在身边照顾,李嬷嬷等上了年纪的老奴,就逐渐退出了宝玉的生活。这是她们的宿命。贾府仁慈,对老嬷嬷,老仆人格外仁爱,所以对焦大、李嬷嬷这样的曾经的功臣,不干事也愿意养着。
有过荣耀的人,很难从曾经的位置上退下来。在大家族里,捧高踩低,趋炎附势是常态。主子宽厚,不代表下人们也有这等觉悟。风光不再的赵嬷嬷,在怡红院早被丫头们甩几条街。
宝玉的离经叛道,也只有饱读诗书的黛玉能懂。他的放荡不羁时时触碰着正统封建思想的边界,贾政看不惯,管不下,这些老仆人更是想管都管不了。说到底是正统儒家思想在作怪。在这样的社会里,不遵守游戏规则,一旦失去靠山,将万劫不复。



李嬷嬷深知自己的力量有限,可不忍看着宝玉离正道越来越远,只能时常来敲击这些丫鬟。丫鬟们的心养高了,自然看不惯李嬷嬷对她们的约束。矛盾一触即发。年轻的女孩子们,没那么远的眼光遇见贾府的衰落,只要宝玉还在,她们就有靠山。
如果没有李嬷嬷等老人的管束,丫头们不知道要被宝玉纵容成什么样子。爱之深,责之切。

02 凤姐凭什么敢骂赵姨娘这一节有个小插曲,贾环跟莺儿玩游戏输了钱,耍赖,莺儿不给面子的训贾环。贾环受了委屈回家跟赵姨娘哭诉。没想到母亲不但没帮他撑腰,还一番挖苦。
母亲都是护崽的,赵姨娘护崽的方式与众不同。赵姨娘是丫鬟出身,后来成了贾政的妾,生了探春和贾环。按当时的风俗,孩子是由正室抚养的,生母身份低微,没资格教养子嗣。这就可以理解探春为什么对王夫人那么亲了。



探春聪明,懂自己的身份,也会利用王夫人、贾母的喜好,勉强在一众子女中站稳脚跟。贾环稍小一些,王夫人自己有两个儿子,还有孙子,对贾环并没有尽心。贾环仍是跟着赵姨娘一起生活。
赵姨娘格局小,没有见识,没有背景,即使为贾政生了孩子,在贾府的地位仍旧很低。她不甘心,却也无能为力,时常把气撒在贾环的身上。这个能力不足却欲望强大的女人,时刻想着如何利用子女得到些好处,可惜贾环不讨长辈喜欢,探春也看不上她的为人,两个子女都没能给她带来好处。
她的刻薄和难缠,连儿女都不放过,贾环受委屈,她说话的语气,没有半点温暖,原文是这样的:
赵姨娘见他这般,因问:“又是那里垫了踹窝来了?”一问不答,再问时贾环便说:“同宝姐姐玩的,莺儿欺负我,赖我的钱,宝玉哥哥撵我来了。”赵姨娘啐道:“谁叫你上高抬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玩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

宝钗是贾府的客人,莺儿只是个外家的丫鬟,竟能当着宝钗的面欺负贾府的人。可见,贾环平时在府里的待遇是非常差的。别人敢如此放肆,主要还是爹不疼娘不爱,连下人都不如。
赵姨娘跟王熙凤隔着辈分,凤姐训起她来也毫不手软。凤姐是家里的行政总管,直接向贾母汇报,而赵姨娘,贾母都懒得见她。贾政不管家事,就算他对赵姨娘略有感情,也不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去为她出头。



阶层的隔阂始终存在,可赵姨娘错估了形势。自己平时为人不讨喜,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没有成果。赖贾环没出息,其实就是她自己育儿的失败。本该报团取暖,却相互算计,儿不嫌母丑,母却嫌家贫了。
姨娘的任务就是跟家里开枝散叶,想上位争夺家产,有悖常伦,社会不易接受,成功的几率也低。如果她安心做个妾,日常生活是不成问题的。
一旦野心大了,能力配不上野心,爬得高,跌得重。


03 黛玉吃醋,宝玉真情流露史湘云回贾府,姐妹们都开心相迎。宝玉也是。湘云活泼可爱,黛玉没进贾府前,跟宝玉关系很好。黛玉虽然是贾母身边的红人,但周围待她好的人没几个。舅舅们不管家事,舅母们也不热情。同龄的姊妹待她不错,可没有长辈的关爱,很多事情还是不方便的。比如女孩这点小心思,她能跟谁说呢?
宝玉不一样,有贾母宠,王夫人疼,姊妹几个也谦让他。在黛玉的眼里,宝玉是她的唯一。宝玉亲近宝钗,跟湘云玩闹,都让她不舒服。因为她此时还不明白,宝玉也是一样的视她为唯一。这种唯一性,是黛玉对宝玉的依赖。
湘云到时,宝玉刚好和宝钗在一起,两人一起去贾母处。黛玉看他们一同来,起了妒意,原文是这么说的:
正值林黛玉在旁,因笑问宝玉:“在那里的?”宝玉便说:“在宝姐姐家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笑道:“只许同你玩,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还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宝玉的言行,并没有什么不妥,可黛玉就是看着不舒服,于是生气了。宝玉可以跟她玩,也可以跟宝钗、湘云玩。
除了宝玉,没有人注意到黛玉的情绪。宝玉一番解释,说开来宝钗和黛玉谁近谁远,黛玉这才放下心来。虽然自己也常和宝姐姐玩,但'亲不间疏,先不僭后’。论血缘,宝钗是姨表亲,黛玉是姑表亲,黛玉更近;论关系,黛玉先来的,俩人朝夕相处几年,黛玉也更近。
宝钗是客人,是表姐,姐弟之间的礼仪还是要有的。所以不可能完全不交往。俩人互表心迹,冰释前嫌。
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是为我的心。”宝玉道:“我也是为的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在这阶段,宝黛二人有了超越兄妹的依赖,但彼此心里不敢说透,也不能说开来,更不能告诉第三者。自由恋爱是封建传统的大罪,贾府的名望和地位,绝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感情。
黛玉在宝玉身边是痛苦的,他不可能为了她去跟贾母或者王夫人说。已经成了孤儿的黛玉,明显不符合王夫人的儿媳妇的标准。他的婚事,跟家族命运息息相关,有父母,贾母在,他做不得主。这是一段注定没有结局的感情。
黛玉飞蛾扑火。幸福而痛苦的靠近宝玉,最终耗尽心血,绝望而去。
(本文参考资料: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曹雪芹、脂砚斋《脂砚斋批评本 红楼梦》)
作者简介:日月婆娑,一枚安静的小树洞。闲时读经典,忙时讨生活。与您一起分享书与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原创公众号“日月婆娑”,持续更新,欢迎点赞、关注。






[url=]+关注[/url]



日月婆娑
喜欢读书,写作。有望在家实现财富自由~
410 篇原创










脂砚先生终于自曝身份 kanglanlan 2018-05-23   |  213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第二十一回脂批且密且长,内含重要提示和线索,值得我们细细分析。
先看眉批的这首诗: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凡是书题者,不可[不以]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名矣!
1、说的是客题,却深知《红楼梦》一书的底里,并揭示了令人惊骇的真相:茜纱公子和脂砚先生自相矛盾,无疑二者要么是同一个人,要么是共同创作。
2、因第一回有脂批:“书未完而芹溪逝”,我个人认同曹雪芹和脂砚斋二人是共同创作,在我的前文《红楼梦》作者之争所为何来?中有提到这个观点。


3、纵观《红楼梦》抄本系统,虽然各个版本有所不同,但名称均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从这个名称找作者之名的话,只能是脂砚斋。
4、这首诗应该是脂砚斋所作,有意借用了作者的烟云模糊法。
5、这首诗的诗意很直白:茜纱公子和脂砚先生自相矛盾,以情恨为题,吟哦出了幻真风月,表达了堪破情天,却无可奈何的情不情的思想。其骇警之处只有一点,那就是脂砚先生自曝身份,是《红楼梦》一书的共同作者。
6、我个人认为在作者曹雪芹逝后,是脂砚斋设计采用了批评的方式,才促成了《石头记》的传世,单就这一点来说,脂砚斋也应该被认可共同作者的身份。




接下来再看: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之卅回,犹不见此之妙。此回“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回“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然今日之袭人、之宝玉,亦他日之袭人、他日之宝玉也。今日之平儿、之贾琏,亦他日之平儿、他日之贾琏也。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今日之琏犹可救,他日之琏已不可救耶?箴与谏无异也,而袭人安在哉?宁不悲乎!救与强无别也,今因平儿救,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强,何身微运蹇,展眼何如彼耶?甚矣,人世之变迁如此,光阴倏尔如此!今日写袭人,后文写宝钗;今日写平儿,后文写阿凤。文是一样情理,景况光阴,事却天壤矣!多少恨泪洒出此两回书。
注意,可不仅仅是前面那首诗的诗意骇警,“然未见后之卅回”是最为骇警之处,为什么当年的脂砚斋看到了后卅回,后人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却没有看到?这个会放在有心拾萃最后的解读中,希望大家能持续跟读,不要错过。
我们先来发掘一下这一大段的重要线索:
1、作者写文有伏脉有照应,将现在看到的“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和后文的“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对照来看,才能更显其文之妙。
2、此回中,宝玉见他娇嗔满面,情不可禁,庚侧:又用幻笔瞒过看官。便向枕边拿起一根玉簪来,一跌两段,说道:“我再不听你说,就同这个一样。”宝玉有迁就袭人之心;后文那个时间点,应该是贾母、黛玉已逝,袭人已嫁,宝玉娶了宝钗之后,宝玉已生弃世之心,听不到世俗传来的任何声音了。


3、此回中,凤姐之势正威,贾琏畏惧凤姐:一席话,说的贾琏脸都黄了。贾琏在凤姐身后,只望着平儿杀鸡抹脖使眼色儿。平儿息事宁人;后文中,凤姐已身微运蹇和平儿掉了个过子,在“哭向金陵”之前试图保留最后的尊严。这个在后文王熙凤判词解读中我再作详细解读。
4、光阴倏尔,人世变迁,贾府衰亡的节奏很快,即如“忽喇喇似大厦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8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被埋没的才女——国子监祭酒之女李纨
2022年06月07日 23:372141浏览 · 10点赞 · 2评论

不红居士
粉丝:2.9万文章:76
关注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李纨的存在总是受到一些争议,究其原因,李纨的主要“功绩”体现在恪守妇德,一心教子,颇有孟母之风。而立足时代角度而言,李纨的妇德则不符合人性,一个二三十岁的女子,正值青春年龄,却得过着一眼望到头的日子,不敢越两性关系的雷池半步,这已然不是正常的人生了。

曹雪芹将李纨列入十二钗正册之中,貌似就是基于李纨的贞节牌坊,但我个人以为,除了道德评价,曹雪芹对李纨还有别的人设期许,那就是李纨的才华!

大观园全景
单从《红楼梦》文本看来,李纨并没有多少才气,第三十七回“海棠诗社”,李纨虽任社长,却没有半点诗词贡献,第三十八回的菊花诗赛亦然。

算来算去,只有第五十回“芦雪广联诗”,王熙凤开头吟了一句:一夜北风紧。李纨紧随其后,联了一句: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除此之外,再无李纨吟诗作赋的半点描写。

芦雪广联诗
李纨的才气匮乏,自然跟天赋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早在第四回,曹雪芹初次介绍李纨的时候,就将她的教育背景详细地罗列出来,原著是这么写的: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 《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第四回

李家乃是国子监祭酒之家,何为国子监祭酒?乃是古代的一个官职,亦是朝廷最高学府,主要掌管大学之法和教学考试。

李纨的父亲李守中,放在今天便是教育部长的级别,甚至有读者戏称,国子监祭酒好比是清北高校的校长级别,亦是些许趣谈。

身处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李纨本应该成为一个才女,可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层面,完全被男性占据,女性没有半点话语权,读书识字除了吟诗作赋,打发时光,并无半点实际用处,故而衍生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

也正是因此,李纨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只看了《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这些教女子坚守品德的书籍,李纨的才气匮乏正源于此。

曹雪芹并没有因此将李纨塑造成一个死气沉沉的淑女,他巧妙地通过一些情节,或者说一些细节,展露出李纨内在的聪慧伶俐,以及她不同于常人的文化见解。

大观园蘅芷清芬
我谨举一例,诸君且看《红楼梦》第五十一回,章回名为“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众姊妹齐聚一处,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准备灯谜,期间薛宝琴才气外露,根据自己历来走过的名山大川,各处古迹,写了十首怀古诗,暗藏十个谜底。

前八首没有争议,末尾两首分别是《蒲东寺怀古》、《梅花观怀古》,宝钗听完后觉得不妥,因为蒲东寺出自《西厢记》、梅花观出自《牡丹亭》,宝钗觉得这种情情爱爱的诗句,不适合写出来,以免被别有心思的人诟病。

薛小妹编诗,虎狼药乱用
其后林黛玉、李纨纷纷站出来,认为这两首诗无伤大雅,期间李纨大发议论,细细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原著记:

李纨道:“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 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第五十一回

莫要小看了这处情节,曹雪芹写人物,从来没有半点闲笔,李纨的这番话隐隐透露出她清醒的治学态度。

不免有读者觉得这番评价过于夸张了,那我们接着往下研读,其实早在李纨之前,还有一个人也发表过类似的言论,这个人就是贾宝玉。

水仙庵祭奠金钏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不了情暂撮土为香”,正值王熙凤的生日宴,贾宝玉却背着家里人,带着小厮茗烟偷偷出了城,赶到郊外去祭奠前番跳井自尽的金钏。

在这当中,有一场小风波,原来贾宝玉出来得急,忘了带炉子、香等祭奠之物,茗烟便规劝贾宝玉去附近的水仙庵去借用,由此引出了一段对话:

茗烟道:“我常见二爷最厌这水仙庵的,如何今儿又这样喜欢了?”宝玉道:“我素日因恨俗人 不知原故,混供神混盖庙,这都是当日有钱的老公们和那些有钱的愚妇们听见有个神,就盖起庙来供着,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听些野史小说,便信真了。比如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今儿却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第四十三回

贾宝玉在此严厉批评了古往今来的蠢人愚妇,有野史传:曹子建当年写《洛神赋》,是为了甄姬,从学术角度而言,这完全是子虚乌有。

但世人历来最喜欢爱情故事,撮合一对是一对,也不论是真是假,总要干弄假成真的事,包括今天某某手游,给甄姬定的台词亦是: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俨然用了《洛神赋》的词句,本质乃是以假传假,以讹传讹。

大观园内怡红快绿
贾宝玉心性清高,觉得世人俗之又俗,完全被野史小说牵着鼻子走,还莫名其妙盖了个所谓的水仙庵,只是恰好迎合了金钏跳井自尽的实事,贾宝玉才勉为其难,去水仙庵祭奠金钏。

细细比较,李纨、贾宝玉对于学问的态度是相通的,李纨也看到了世人的愚蠢,关羽关夫子的故事有据可考,可世人到处修盖关公庙宇,称己处是关公之坟,实在贻笑大方。

贾宝玉性情怪诞,故而对这些历史典故执着到近乎执拗的地步,可李纨不过一个妇人,却也能看到这一层,不仅没有像贾母、王夫人那般随波逐流,反倒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点。

第三十七回的白海棠诗,薛宝钗、林黛玉两人的诗作不相上下,黛玉之诗风流别致,宝钗之诗含蓄浑厚,由于黛玉最后作诗,且是一笔而就,故而姊妹们看完后都称“黛玉这首为上”。

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唯独社长李纨,并没有被这种气氛烘染,而是秉承理性态度,从公评价,认为黛玉之诗略逊宝钗一筹,给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

由此不免有读者认为李纨针对黛玉,却不见第三十八回的菊花诗赛上,李纨仍旧公正评判,认为黛玉所作三首菊花诗,占据了诗作的前三名,当即推黛玉为魁!

这些都暗示了李纨的才气,若是生在现代,必定也是一位才女,可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被剥夺了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只能充当贞节牌坊的牺牲品,她能被列入十二钗正册中,不止是因为妇德,更是因为曹雪芹看到了李纨身上被埋没的才气,并为之感慨叹息。

文/马嘉宾

本文系本账号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庚辰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8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寿城春望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拼音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标签: 情感咏史感伤咏史怀古目的
译文 注释
春天汉寿城边野草丛生,那荒祠和古墓前面荆棘满布。田里的牧童烧化着丢弃的刍狗,路上的行人在观看墓前的石麟。指示路途的华表,如今已经被雷电轰击得半残;纵横的断碑,通体蒙尘,碑文依稀可辨。不知什么时候又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呢,到那时,这里又会成为南北交通的要津。
赏析
这首诗虽然极力地描绘了汉寿城遗址的荒凉、破败的景象,但是格调毫不低沉。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使全诗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框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址的荒芜、破败的景象,构成了全诗的整体层次。
首联的出句点明了“春望”的地点,含蓄而又凝炼地表现汉寿城已是一片废墟了。“野草春”三字让人产生联想,如果汉寿不是一片芜城,还象当年那样人烟辐辏,无比繁华,春日迟迟,一派生机的话,诗人怎么会用城边野草刚刚发芽来描绘它的春色呢。首联对句勾勒出来...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8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嵬废庙行
[明] 王九思

原文
拼音版
背诵
秋风落日马嵬道,道南废庙颜色新。

立马踟蹰问野叟,野叟须臾难具陈。

请予下马坐树底,展转欲语还悲辛。

正德丙丁戊巳年,寺人气焰上薰天。

寺人原是马嵬人,大筑栋宇求福田。

马嵬镇里东岳祠,一时结构何参差。

渎神媚鬼意未休,浸淫及汉寿亭侯。

方岳郡县为奔走,檄官牒吏争出头。

占民畎亩不与直,费出帑藏多蟊啇。

工徒淋漓血满肤,昼夜无能片时息。

东楼西观对南山,巍巍新庙落何棘。

木偶尽是金缕纹,驿车挽载自京国。

翩翩羽客招呼至,考钟击鼓空坐食。

更有文章颂功德,穹碑大书为深刻。

我本田家孟诸野,但认犁耙字不识。

往往才士过吟哦,尽道台臣与秉笔。

听来依稀记姓李,云是文章名第一。

豪华转眼不足恃,乾坤变化风雷异。

寺人已作槛中囚,道路忽传邸报至。

百姓欢呼羽客走,殿宇尘生谁把帚。

当日台臣尚秉钧,寄语县官碑可掊。

横曳碎击亟掩藏,至今文石埋郊薮。

予闻野叟言,坐来生感激。

赫赫台臣苟如此,寺人微细何嗟及。

月明骑马陟前冈,仰天一笑秋空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8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世外仙源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世外仙源》出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 助情人林黛玉传诗"(也作"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元春回贾府大观园省亲,先从"有凤来仪"游览,择几处最喜者题匾。她又让姐妹众人各题匾、题诗。

这是林黛玉作的一首匾额题诗,是七言律诗。该诗词藻洗练,内容积极入世。思想十,由于黛玉"安心大展其才",积极颂圣,处处体现出对皇权、对功名崇拜渴望的态度,希望博得皇妃权贵的好感。她与"不屑为此(脂砚斋评)""自惭何敢再为辞"淡泊名利的薛宝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世外仙源

创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处
《红楼梦》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应制诗

作者
林黛玉

目录
1原文
2注释
3译文
4赏析
折叠编辑本段原文
折叠诗词
《世外仙园匾额》

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阿颦自是一种心思。】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末二首是应制诗。余谓宝林二作未见长,何也?该后文别有惊人之句也。在宝卿有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

折叠背景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黛玉聪颖毓秀,原本那晚安心大展奇才,压倒群芳,【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这却何必,然尤物方如此。】不想贾妃只命众姐妹每人一匾一诗。她不好违谕多作,心中大不以为然,"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请看前诗,却云是胡乱应景。】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
1."名园"句--程高本作"宸游增悦豫"。

2.别红尘--不同于人间。别,区别。

3."借得"二句--上句说山川景物因有钱有势借得秀丽。下句说皇恩盛事使园林增添新气象。这一联有题咏、归省等人事,但字面上不说出,是一种技巧。

4.融--融入,混和着。金谷酒--晋代石崇家有金谷园,曾宴宾客于园中,命赋诗,不成者罚酒三斗。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这里借典故说大观园中"大开筵宴",命题赋诗。

5.媚--对人献妩媚之态,拟人化写法。玉堂人--指元春。玉堂,妃嫔所居之处。《三辅黄图》:"未央宫有殿阁三十二,椒房、玉堂在其中。"《汉 》中亦有"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的话。这一联用典、对仗都不完全符合应制规范,而小说中偏说黛玉是"安心大展其才"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积极入世。

6."何幸"二句--邀,幸蒙得到。以元春归省为幸事,所以说"邀恩宠",仍然是积极颂圣的口吻和心态。

折叠编辑本段译文
这名园建在了什么样宝地啊!如此美丽的园子,就像是隔绝人间烟火的仙境一样。

这里虽然没有天然的秀色,但我们贾府受到皇恩浩荡,人力穿凿出的山川景物更具一种优雅脱俗。

富丽堂皇!香气融进了那金灿灿的美酒,鲜花为皇妃增添了几分妩媚的神韵。

我们贾府多么荣幸邀到皇家的恩宠!频繁来往的宫车使我们贾府门楣生辉!

折叠编辑本段赏析
折叠典故
匾额"世外仙源"取意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人称"桃花源"为"世外桃源"。桃花源乃秦人避乱之地,借此置身世外,用来写应制诗颂圣实在不妥,且直白用典,也不是诗人之所为。黛玉灵思一动,将"桃"字改为"仙"字,一字之差,着实妙哉,不仅避开颂圣之忌讳,而且因这一个"仙"字,将大观园构建成了一个仙境。

下面的诗句便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演绎开来的。

首联和颈联先写大观园秀丽的景色如同仙境一般。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大观园修筑在什么地方?缥缈眼前,宛若神仙居住的境界,人间凡尘岂能与这里相比。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借大自然青山绿水的清雅秀丽,给这个园子的景物增添了新气象。

颔联和尾联接着写贵妃省亲的盛大场面。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大观园开筵庆贺,空气中融和着香气四溢的金谷美酒,从宫中归家的贵妃,像花儿一样娇艳妩媚。"香融金谷酒"句,用的是晋代石崇在金谷园与宾客饮酒赋诗的典故。石崇因参与"八王之乱"在金谷园被诛杀,他的侍妾绿珠亦坠楼殉情。这一典故在应制诗中理应回避,黛玉没有仔细推敲随手用来,实乃考虑不周。玉堂一般泛指嫔妃居住的宫殿,"玉堂人"当然就是元春。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贾府合家上下应邀赴宴,有幸蒙受皇室隆恩,但见宫廷马车来往不停,热闹非凡。这两句写得实在是好,将贾府鼎盛时期的繁华之态描写殆尽。

折叠思想
同宝钗相反,黛玉安心要在这些歌功颂德的辞藻上大展奇才,而没有半点"惭意"。原著写明"黛玉今夜安心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因此她的《世外仙源》也就显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风貌: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黛玉此诗别出心裁,她把俗世大富大贵的场景,竟比做了别离红尘的仙境!写背景的幽远奇幻,是"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写近处的繁华奢糜,则是"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这里的"金谷"二字,语出东晋著名富豪石崇的"金谷园"一名。"金谷"园中之酒,当然是只配"玉堂"之主人所享用了。然而,黛玉却丝毫没有忘记,这看上去远离红尘、绮丽奇幻的"仙源",却完全是由这红尘世界中最世俗的一种力量--皇权所一手造成。于是,诗文又接下来,也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颂圣"的主题:"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世外"的"仙源",归根到底,还是落实到了对世俗权力的盛赞和邀宠之上!一首写完,黛玉仍意犹未尽,接下来,她又越俎代疱,替宝玉完成那首有名的《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杏帘在望》仍袭用《世外仙源》之思路,却又较之更为新颖别致。它先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桃花源式的社会景象:这里看不见人与人之间尖锐的社会矛盾,更不闻民生疾苦,遍地哀号。有的只是"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的和谐,以及"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的丰饶。然后,话锋一转,这样美好的世界,是由何而来呢?哦,正是明君创造了盛世。老百姓既然生活在这样一个明君治理的太平盛世里,还用得着为穿衣吃饭苦苦奔忙吗?是谓之"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正是对皇权的一种更为巧妙的赞颂。脂砚斋言其"以幻入幻,顺水推舟",联系到后世许多所谓"新诗"、"新民谣",诸如"千口猪来万头羊,今年亩产万斤粮"之类,黛玉此诗真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难怪元妃读了此诗,会将其认定为四首颂圣辞之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1 14:27 , Processed in 0.0825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